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范文

时间:2019-05-13 04:36: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范文》。

第一篇: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范文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贺明香平寨小学 2013年11月

成果展示在整个主题活动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既是活动过程的总结,也是学生间交流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过程。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实施过程,把实际活动的丰富经历、收获感悟以及活动结果等进行总结后,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成果展示进一步提升主题活动的意义,把在活动过程中的知识技能、方法运用、情感态度等和大家进行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呢?

一、明确展示内容

俗话说:“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粥”。在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白要展示的内容。首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成果,简言之,成果就是成功收获到的果实,即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认识、体验、技能、方法、思维的进展,学生的情绪、体验、经验上的提升等都属于成果。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究竟有哪些成功的收获,一定要让学生弄明白。学生通过讨论,明白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成果。老师在这里也不能袖手旁观,要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指导,让他们把成果一一列举出来,当然老师也不能包办学生,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成长,得到锻炼。比如:在这学期我们开展的“走进中秋”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展示内容有:学生的作品(资料夹)、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自己的收获、感想和体验以及最后的结果等。

二、明白展示的作用和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学习过程,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成果展示是把这些体验的结果和他人进行交流,起到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激励探索的作用。我们不能为展示而展示、搞形势、走过程,那样的活动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毫无意义,因为这样学生在展示的这个过程中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比如: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掌握了什么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互相取长补短等。重在总结经验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展示。

三、成果展示的形式

成果展示的形式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静态和动态,对内和对外几种形式。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是静态的,例如:一份调查报告、一幅绘画作品、一件模型、一次体验日记或报纸等;有的展示是动态的,例如:一次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个节目、一场比赛、一次讨论、演示操作或谈心得体会等。也可以动静结合,例如:在让同伴欣赏一件模型时,还可介绍甚至动手制作这个模型;在展示调查报告时,可以谈谈调查的经过、收获。对内是指导向本组本班,可采用班级讨论会,辩论赛、制作展、交流会、墙报展、调查报告展、一台节目、论文答辩会等。对外是指向家长、全校、社会进行的展示活动。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给学生以建议,让学生创造与众不同的展示方式,在展示方式的设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四、选择适当的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即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一个小结,同时也是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选择展示形式时既要符合主题的需要,又要能反映学生独特体验和收获。不同主题有不同的特点,在展示交流时也应该有不同的方式。

在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时,首先要了解学生进行了哪些活动,活动有些什么内容,在成果展示中需要达成什么目的并椐此来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应该是追求实效而不拘一格,展示形式要根据主题的特点也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独特体验、收获来选择。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成果交流最好是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树立自己的信心。扬长避短,各显所能。比如:“家乡的特产”这一主题,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好,可以当一个小小的推销员,推销家乡的特产。有的学生搜集到的资料齐全,可以向大家介绍“家乡的特产”有哪些品种,每个品种的特点是什么。另外,同一个主题学生的感受不尽相同,应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面展示出来。如在“采访活动中”,有的学生胆子变大了,有的学会如何采访,如何与别人交流了,有的学会解决问题了等,让学生说一说。有的采访记录很糟糕,无法展示,那他在采访过程中肯定有些小故事感受颇深,不防让他讲讲这个。

五、在成果展示中就注意的几点

1、寻求与学生情况相符的展示交流方式。活动成果的表达同样要尊重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教师应指导学生表达时保持在自己能够理解的层面,把自己做的事简明扼要地描述出来,自己都不能理解的东西是说不清楚的。

2、寻求与学校相符的交流方式。活动成果的表达是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的,在选择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是,要充分考虑学校和学生的条件,有什么的条件办什么样的事,不同条件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结果表达方式,比如:学校不具备电子投影设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作手抄报张贴出来,或在学校、班的宣传栏展示,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3、寻求与活动实际相符的表达方式,这意味着师生在成果展示时不避讳问题。其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也是正常的,而正视不足的活动表达可能会引发更深入的思考。

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写写帮整理)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课,无疑是学生的一方乐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最大限度的解放学生的眼睛,创造让学生观察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学生探索与实验的机会;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探索、收获的成果中体验快乐!因此我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重视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也同样重视学生的成果展示。学生成果展示多种多样,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只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成果展示:

1、召开综合实践活动的信息发布会。

2、建议校红领巾广播站增加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信息报道。

3、学校不定期搞相关主题的系列活动。例如:读书汇报会。

4、资料展示。

开展开展书香润情操读书活动方案

一、活动意义

当我们的校园里始终弥漫着浓郁的读书氛围,当孩子的心总是被中外名著所深深吸引,当师生共同徜徉在书的海洋里,与大师对话,与一切高尚的灵魂对话,共同吸取人类文化的精华的时候,这样的校园,就是真正的书香校园,这样成长起来的一代少年,才能既有中国灵魂,又有世界眼光。大力开展书香润情操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读书、爱书、惜书的良好习惯,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及终身学习提供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

二、活动内容

本学期必读三本书:《课外读本》《爱丽丝漫游奇境》《海底两万里》,少部分同学根据自身情况再选读一至两本。

三、活动方法

1、教给阅读方法

在周四大阅读上,不少学生捧起书很快就投入地读着,陶醉于书的情境之中,但也有不少学生心神不定,东张西望,静不下心来,往往半个没小时过去了,也只草草完成1-2页的差事,凑到他耳边问他今天看了多少,读懂了什么,他只是支支吾吾,言语混乱,几乎讲不出什么,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对这样的学生来说只是一种浪费。针对这种现象,我想首先应该从老师身上多找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缺少老师的正确指导。因此,老师指导学生怎样读一本课外书很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当然仅仅鼓励学生去广泛阅读课外书籍是不够的,还必须逐步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总告诉学生读书时,你先想想平时上课时老师是怎样教你读懂课文的,如:(1)读完一个自然段想想讲的什么,读完一篇文章想想又讲的什么,那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2)运用阅读符号圈圈点点,写写画画;(3)精读、略读和跳读结合;(4)运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然后把这些方法用到读其他的课外书中去。为了验证一下效果,我先从《课外读本》中的同一篇文章为例,试试大家试读的效果怎样,通过指导总结方法,再让学生读自己身边的书。

2、制定阅读计划

阅读必须要有量的保证,阅读水平、阅读质量的提高,应以一定的阅读量为前提。本学期除了《课外读本》《爱丽丝漫游奇境》《海底两万里》三本必读书外,鼓励有能力的同学,可以选读一到两本自己喜爱的课外书。阅读还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周一到周五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双休日不少于三个小时。

3、读练结合,学会思考

怎样读书才能真正有所收获呢?读练结合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写读书笔记和日记是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质量的重要措施。我主要采用两种读书笔记方式,一种摘录式,一种心得式。读书日记每星期收缴检查一次,目的是了解学生读了什么书,理解得怎样。选一些好的读给大家听,使被选读的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也可促进学生下次写得更好。

4、及时评价,树立典型

我总是选读书投入的,坐姿端正的学生坐在老师的位置面向大家做示范,并随时提醒其他同学,当你想讲话的时候看看你前面小老师的表现。这样容易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学生读起书来也比较静心投入。

充分利用学校发放的印章开展语文争章活动,对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阅读、积累、朗读、听写、回答、观察、作业、日记等)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发展,由十位细心的学生保管并负责在语文书上盖章。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然读书的积极性也随之提升。

根据大家平时的阅读表现,定期性地评出书香学生(两周一次),书香学生必须把自己两个星期来读书的感受和乐趣向大家汇报,自己通过读书增长了那些知识,让大家都来分享阅读的快乐与心得,还讲一讲自己被评为“书香学生”后该怎么办。这样既对自己有一个激励再提高的作用,又对没被评上的学生有一个促进作用,能进一步激发大家的读书兴趣,又能更好地提高读书的效益。学期末,综合评定,并从中选出学校的“读书好好者”、“读书小能手”、“读书大王”、“读书小学士”。

5、家校联系,形成合力

阅读形成习惯,必须重视校外的阅读情况,三年级的学生自制力差,更应该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合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提倡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适时地询问并指导孩子的阅读情况,及时鼓励孩子,和孩子共同分享读书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6、开展活动,促进提高

利用周二的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采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有机会把自己的读书收获充分展示出来.“语文天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也结合进来。古诗美文连背、成语大比拼、读书汇报、好文章好书推荐、名人名言等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活动会吸引每一个学生,兴趣在活动中增强,能力在活动中提高,个性在活动中提升。

三、展示方案

一个班级中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水平不可能一样,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所以在设计展示方案时,我将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由高而低分层次制定。

1、说评书、讲故事:从评书故事和书目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声情并茂地讲给大家听。

2、编排表演剧:小组合作把共同喜欢的故事情节编排成剧目,自导自演,表达作品的内涵及人物的性格。

3、科普知识竞赛:从<百科全书><我们爱科学><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中选择几十个适中的问题,采用抢答、必答等形式,检测学生的读书情况。也可以也降低难度,办剪报或手抄报。

4、阅读测试考级:除了学校统一的测试外,班级也定期进行,可以把一本书分成几部分进行,化难为易,增强信心。

5、朗诵精彩片断:把自己感兴趣的精彩片断吟诵给大家听,加深理解,增进语感。

6、展览读书笔记:每月展览一次,分上中下三等,期中期末评选最佳摘录能手。

想法不够成熟,只能在读书活动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我相信只要大家都去重视学生读书,我们播下的这棵种子会在孩子生命的田园里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与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历经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最后的活动成果以什么方式来呈现、表达呢?由于展现形式存在多种可能性,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呈现方式。展示交流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表演等)作一个小结,同时也是一种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时勿必要认真、灵活。

一、展示形式恰如其分

活动主题不同,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也会有差别,同一活动不同的探究者也会有不同的体验、发现。因此,展示的形式可以多样,既要符合活动的主题,又要能反映学生的独特体验、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类型有主题探究、项目与应用设计、参观与考察,社会参与社区服务等。不同的主题有不同的特点,在展示交流时也应该有不同的方式。项目与应用设计应以展示介绍作品(模型、小制作、小发明、设计图)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辩论为主;如六年级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读报剪报》;课堂上展示自己剪贴本,交流自己的收获。参观与考察的展示可以办摄影展、放录相、开讨论会、演讲、调查报告的展示为主;《四季风光》一课,带学生走进风光美丽的四季,并留下大量的照片、录相资料,成为展示课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主题的展示,可以让学生展示资料集,写体验日记、文艺演出、写建议书、开交流会、办报、现场制作(如炒菜、绣花等)为主;主题探究的展示可以有实验展示,写调查报告,小论坛等形式。如我校三年级的《古诗研究》一课,学生在积累研究的基础上,以小组汇报的形式谈对古诗作者、时代背景的认识及古诗研究的收获。同时,展示形式不仅要根据主题特点也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独特体验、收获来选择。实践中,每个学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得的,在展示交流中,最好是发挥自己的优势,树立自己的自信。如:《古诗研究》一课中,各组汇报自己所研究的印象深刻的一首古诗时,学生用各种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理解。有的认为古诗朗朗上口,就用配乐朗诵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认为诗的意境很美,适合用舞蹈的形式去传达,他们就借助自己的肢体语言去说明。更有的认为诗歌如画,想借助自己的画笔来表达,他们就画一些他们眼中的诗景去展现。总之是扬长避短,各显其能。另外,同一主题,学生的感受是不尽相同,应让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收获最大的一面展示出来。如在“零花钱是怎样花的”调查中,有的学生收获最大的是理解了父母挣钱的艰辛,老师就让他尽情地说一说;有的学生对怎样花的作了一个详尽的调查表,课堂上就能能以详尽的数这来说明问题;有的学生对零花钱花法感兴趣,教师就让他大胆谈出自己的看法,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让他们在活动中一展身手。

案例1:《四季风光》

师:大自然有四个非常可爱的女儿,它可以让花儿变红、草儿变绿,太阳变火球,果实挂枝头,一夜变雪白。今天,让我们渡过“词语河”、漫步“古诗亭”、穿过“佳句林”、登上“创作台”,一起来欣赏和展示四季的风光吧!

一、词语河关:

以比赛、开火车等形式说出表示季节的词语。

二、漫步“古诗亭”关。

小组比赛背诵描写四季风光的古诗。

三、穿过“佳句林”关。

展示交流摘抄本,评出“摘抄之星”。

四、登上“创作台”关。

交流观察日记,说说自己眼中的四季。

二、展示内容多角度全方位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成果展示的开放性。成果展示则可分为对内和对外两种形式。对内是指向本组本班,可采取这些形式,如:班级讨论会,辩论赛,制作展,交流会,墙报展,调查报告展,一台节目,论文答辩会等。

对外是指向家长、全校、社会。对家长展示又可分为“亲子展示”和“家长座谈会展示”。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发现、成果主动在家里向家长随意展示,分享快乐和忧伤,融洽感情,得到家长的鼓励和帮助。也可以向社会展示,走进社区、走向街道,使社会进一步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支持综合实践活动。对社会的展示主要是带有宣传和推动的目的,如:“垃圾兄弟的旅程”这一主题,非常适合向社会展示,号召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爱护我们的家园,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活动的目的。对社会的展示也主要是为了宣传、号召大家都积极行动起来,并为今后的活动争取社会帮助。如:“垃圾兄弟的旅程”活动的展示,指导教师特意请来环保大队的负责人。学生展示时讲到了垃圾处理的问题,并谈了自己的设想,有的还画了规划图。虽然学生的见解不成熟,但这位主任却是感受很深,她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希望学生成立“环卫队”、“宣传队”等活动组织,为社会服务。对外展示还可走出校园,到社区选择场地展示,这种展示最好是结合社区的大型活动,开展的可能性才大些。

对外展示有利于赢得其他群体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有利于扩大活动的影响,有利于主题的深入、拓展。

展示形式从另一角度可分为动态和静态,在进行成果展示时,则应注意有动有静,动静结合。有些学生的成果展示是静态的,例如:一篇小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幅绘画作品、一件模型、一些体验日记或报纸等;而有的展示是动态的,例如: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个节目、一场比赛、一次讨论、演示操作过程或谈心得体会。静态展示可以充分发挥墙壁和橱窗的作用,如把报纸摆出来,把小制作放在橱窗里展示出来,举办论文、报告、摄影展。静态展示利用课余时间,可小组也可全班组织。如:研究“垃圾兄弟的旅程 ”这一主题时,有的小组以统计表的形式展示资料;有的小组办摄影展,他们把垃圾的处理及不良现状全拍了下来。展示的方式也可动静结合,例如:在让同伴欣赏他的读报剪报内容时,可以谈谈收集的经过、收获。

案例2《读报剪报》

师:读报提高了大家的阅读能力,增长了知识,剪报的好处也很明显。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读过篇有用的文章,由于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用时需要花大量时间寻找。有了剪报本,这一切便可以解决了。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我们是如何做剪报的,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生谈做剪报的方法)

师:看来大家都积累了一套自己做剪报的经验和方法。据老,作以师了解,你们有小组共同做的剪贴本,也有个人做的剪贴本,下面我们就请同学展示并作以介绍。(学生展示剪报并作以解释)

在展示时还应特别注意互相合作。在研究“说名道姓”这一主题时,由于学生家庭条件的差异,老师就将班内有电脑的几个学生平均分配到各组中去,学习上也是每一个小组优、中、差相结合。他们的展示由于动静结合,分工合作,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内对外,动静结合,但成果展示教师指导应适可而止,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三、展示效果自然真实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成果展示只是把这些体验的结果和他人进行交流,起到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激励探索的作用。有些学生或老师把展示作为整个活动过程的最终目的,这种思想是错误的。学生活动的动机主要是由活动本身来激发,而不能靠外在条件的激励,否则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是不会长久的。以展示为目的必将阻碍活动进程,出现搞形式主义,为展示而展示的现象,如:有的小组在操作过程中,觉得自己收集的资料不如其他小组多,指导老师如果对学生这样说:“你们的资料那么少,到时候拿什么展示?”那么就把学生引入了一个误区:一味地追求攀比。如果教师这样引导:大家讨论一下,看看你们还可以从哪方面来研究呢?这样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有的学生为了展示甚至借他人之成果,如:抄袭、请别人帮忙,这些可能会导致了学生做假、懒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亲自参与研究和探索的积极体验以及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作品真实展示出来。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真实资料,展示只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评比或获奖。

活动成果的展示由学生自己决定呈现方式,应该是学生内心对活动的感受的一种真实反映,是一种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切忌教师把成人化的语言强加给学生。更不允许一遍又一遍地精心排练。教师在展示中千万不要过多的干预、预设。让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做我事。如果学生不太会展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展示,把大至的思路或方法说给他听,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去摸索。

案例:3《读报剪报》

师:有时候,你正在津津有味地读报,别人会问:“什么事,看得那么入迷?”为了让听者一下就了解新闻内容,你得一句话概括出新闻内容,而且要精炼、准确,下面呢,我想听一听咱们大家阶段所整理出的一句话新闻。(生开始交流)

师:同学们整理的一句话新闻还真准确、精炼,但“眼见为实”,下面,老师要当场考一考大家浏览文章、提炼新闻的能力。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位代表参加比赛,在30秒钟阅读一篇文章,概括正确的加10分。(每组开始摩拳擦掌参与比赛)

另外,活动成果的展示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决定。低年级的同学适合一些表演性的、故事性的展现方式;如三年级的《古诗研究》,学生汇报时用了舞蹈、朗诵、背诵等形式。而高年级的同学则可用一些讨论会、制作展、交流会等一些形式表现。如五年级的《说名道姓》,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以课件、交流会的形式展现了出来。六年级的《读报剪报》,学生将剪报本进行全班的交流,并以讨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四、展示结果要立足发展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没有交流就没有课堂,模式的展开过程是学生艰辛又愉悦的智力劳动过程,劳动理应得到回报,实践课的展示过程正是一种丰厚的回报,而这种回报如果展示成功了,则更能激发再学习再探究的主动性和热情,最终通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地自主探究,培养良好的动手动脑习惯,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有力地解决能力,大胆地批判精神,可以说展示就是激发,就是升华。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主体是小学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小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的环境,但不要很在乎小学生的“作品”、“成果”的质量高低。我们更应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一节展示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学生到底搜集了多少资料,表演得有多么逼真,讨论得有多么热烈。而在于学生个体的成长,而不是定量的结果,哪怕收获是点滴的,教师也应给予一定的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给学生进一步投入的信心和勇气。在“古诗研究”这一活动中,教师曾一度陷入困境,可能是受“研究”二字的困扰,活动开始,老师一味地让各小组深陷诗海中,找含义,抄古诗,时间一长,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便觉得索然寡味。经教研,老师觉得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欣赏和积累古诗更合适一些,于是,老师转变了观念,让学生去潜心研究一个作者及他的一两首古诗,做到理解深刻,学会多角度欣赏古诗。展示课上,学生有的背古诗,有的说作者,有的说古诗的精词妙句,更有的朗诵,表演,从多角度诠释自己的理解。总之,只要参与,老师就及时肯定学生的收获。学生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而且给自己今后的进一步研究的指明了方向,那么接下来的研究就更加兴趣盎然了,更不会忙而无绪了。同时,这样的活动也给了老师更大的启发,他们相信,这样的欣赏研究从三年级起步,持续到高年级直至走向社会,对孩子的语文素养及鉴赏力、审美观来说,都将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和洗礼。因此,展示课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的评价也应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评价标准应是“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社会成员参照”标准,即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三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论文

[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了当前的中心问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学生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本文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效预习能力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终身学习预习教师指导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断获得新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了当前的中心问题,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学生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笔者就此进行了实验与探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预习的种类

预习的种类主要有三种。即:假期预习、课前预习、课中预习。

(1)假期预习。假期预习主要指寒、暑假预习。每次放寒假或暑假时,都要布置下学期要学习的新内容。预习作业的多少,根据假期的长短、单元内容的多少,一般布置2-4个单元不等的预习作业,并要求把有关的《做一做》的题做在预习本上,查询的有关资料保存好,开学初的第一天要进行预习测试,也就是我校一直倡导的“未教先考”;像十一假期有时候也布置预习作业,但布置的预习作业最多是下一周要学习的内容。

(2)课前预习指的就是学新课前1-2天布置的预习作业。根据内容需要时间还可再长一些。像预习镜面对称这样需加强体验的知识应留1-2周的时间提前预习。

(3)课中预习指的是课堂上的预习,前边已预习了两次,为什么课堂上还要再预习呢?一方面可以让认真预习的学生把预习的知识、查阅的资料重新梳理一下,更关键的是给那些前两次预习不太认真的同学一次补救的机会,以便使一个班的同学尽可能的在学新知前站到同一个起跑线上。

2预习方法

开始指导学生预习新授内容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快读、慢读、选读三步读书法来预习的。第一读是快读,也就是快速阅读,通过快读大致了解这部分内容所讲的主要知识、主要问题。第二读是慢读,慢读是在快读的基础上,读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务求明白内容,也就是搞清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即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本书上说得好:制定目标,而且能产生效果的秘诀只有两个字,那就是一“明确”。人生生活如此,学生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对于学生来说,有了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才能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行动,有了这些具体的行动,学习目标才有可能变成现实。第三读是选读,带着问题有选择地去读重点。

确定了学习目标,仅仅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能不能有效、成功,“选读”才是有效预习的最终保证。带着以上这些问题让学生再去选读,选读指的是读教材、读课外书、去图书馆、上网查、与人讨论交流、自己观察思考等。为什么不让学生只读教材,要选读呢?这是因为以上这些问题,通过读教材有的可以找到答案,有的则不能,这时要给学生指点迷津,建议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课外书上找、图书馆里查、上网查、与人讨论交流。尤其是去图书馆、上网查时尤如大海捞针,很有可能出现劳而无获的情况,所以,必要时,要对学生进行简要指点。

3预习中须注意的问题

要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证预习的质量,教师要做到三给,即:给方法、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也就是上面讲到的预习方法;学生查阅资料需要时间,尤其是一些需要感知体验的预习内容就更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定的时间保证是必须的;给要求:确定目标以后,要求学生目标在书上的答案,应该找出来,目标答案在课本以外,尽力去寻求答案,当然对这些学生一定要给予鼓励、表扬、表现的机会,同时,采取了“自我提问法”让学生在预习时进行自我监控。

(2)不要把自学预习异化为“自我注入…课本注入”。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反对他主学习,反对老师满堂灌,反对老师把自己的想法直接灌给学生,有老师也采取自学预习,但他们固守着“自学课本——归纳知识要点——仿练例题应用”这一他主学习模式,从模式中可以看出,这种预习在教学目标上仍只注重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学生预习时被引入教材编写者预设的轨道,微化了探索的空间,失去了发现和创新的可能,一种变相的注入随之产生,这就是由原来的“老师注入”变为“自我注入“课本注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笔者的观点是在“带学生走向教材”的同时别忘了“带学生走出教材”,前边说到的老师的预习方法就是带学生走向教材,但没有带学生走出教材,怎样走出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题的能力非常关键。

(3)不要苛求每个问题都得到圆满的答案。学生们提的问题很多,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得到圆满的答案,记得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提出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用处这个问题,作为老师非常清楚我们的学生很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等学生说了以后,笔者出示课件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这个问题在备课时预见到了,最后使这个问题有了相对比较圆满的解决。

万事开头难,在刚试验的时候,笔者也有到措手不及、力不从心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与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了,老师的预见能力提升了——课堂内外,敢于打断老师、打断同学,发表自己见解的同学随处可见,学习劲头更足了,课堂效率更高了。可见,在大力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我们老师适当的“抛一块小砖”——在方法上给学生以指点,我们将会收获到更美更大更有价值的“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无穷动力。

第四篇: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解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

任洪军

为扎实有效落实“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必须科学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

一、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要注意几点:

1.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得好,要真心实意地尊重、爱护每个学生,更要鼓励、欣赏后进生,发现闪光点就表扬他们。否则,课堂难以生动活泼,学习的效果会受到影响。

2.既要坚持全过程引导学生这一原则,又要灵活运用操作方法:低年级多“扶”一点,高年级多“放”一点;学生基础差或教学难度特别大时,就多“扶”一点;学生基础好或教学难度小时,就多“放”一点;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多,教师就多讲一点;学生自学后不会的少,就少讲一点;学生自学后没有不会的,老师就不讲。科目不同,年级不同,课型不同,运用时可有所变动,一切从实际出发,怎么教效果好就怎么教。

3.给学生看书、练习的时间长一些。教师的过渡语要少一些,教师的讲要少一点,尽量节省时间,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突破重点、难点,不可使学生的自学、练习、更正、合作、讨论走过场。

二、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板书课题

上课开始,教师三言两语导入新课(语速要慢,不可东拉西扯,离题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板书课题;或者通过屏幕显示课题;或者教师直接一边慢慢读课题,一边板书课题。课题写在黑板上方,字不宜小,不能潦草,笔画、笔顺不能错。

2.出示目标

板书课题后,教师要通过投影(或小黑板或口述)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操作要领:

1)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学习目标,屏幕上的字要工整,不要太小,屏幕上不要配鲜艳的画面。

2)学习目标的内容主要是理解知识、培养能力,至于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应有教师把握,靠教师的形象、情感等渗透进行,一般不作为向学生揭示教学目标的内容。)学习目标要准确,不能偏,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既不降低,该“会运用”的,就要能当堂运用,不能人为地降低到“知道”的程度上;也不拔高,该“知道”、“了解”的,不能要求“运用”。

4)学习目标要具体,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不要急于切换投影。使学习目标一闪而过,学生看不清楚。

6)揭示学习目标,教师要注意情感投入,诱导学生尽快明确目标,教师不宜节外生枝。说闲话。

7)用恰当的话语激励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3.自学指导

揭示教学目标后,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指导的呈现方式通过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容易看得明白。自学指导包括:自学的内容、方法、时间、要求达到的标准、如何检测,要有恰当的思考题和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解决问题。

操作要领:

1)自学的内容要涵盖目标中所有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要精心出好思考题。因为思考题直接关系到学生自学的路子和效果。自学指导中常有思考题。思考题不宜太多(一般3-5题)。不能大而空,要明确具体,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理解新知识,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学的方法。怎样学得好就怎样学。一般要让学生独立看书(大字部分精读慢读,小字部分快读,指导说明的观点),逐个找出思考题的答案(学会在课本上圈圈画画,做上“记号”,在答案下画线,重点词语加着重号,难点、疑点画双线打“?”,可以做适当批注),写学习笔记,可质疑问难。

3)自学的时间。安排自学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6-8分钟),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时间也不宜过短,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因为,看书是练习更正、讨论、当堂完成作业的前提,一定要讲究实效。

4)自学的要求。要鼓励学生认真看书,比谁自学效果好,能做对检测题。这样使自学变成检测前的准备,使学生看书能够紧张地思维。

5)教师要满怀激情,精神抖擞,稳重端庄(不可用力拍手、敲桌子、敲黑板),语言要简洁,有条理,语调抑扬顿挫,能流露出关心、信任学生的情感。

4. 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指导(提示)后,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按照自学指导,学生带着思考题默读教科书(课文),认真思考,找出答案。

操作要领:

1)学生看书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教师的任务就是要用目光巡视每个学生,关注并确保每个学生专心读书,紧张思维。教师不宜多走来走去,不能在黑板上写字,不能走出教室,不能东张西望,不能辅导学生。教师对认真自学的同学流露满意的神情,对不够专心的后进生,可以说上一两句悄悄话,但不宜讲话过多,且切不可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看书的时间不宜过长,要让学生紧张、快节奏地完成自学任务;但时间不宜过短,要让学生有认真看书、思考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

3)巡视学生书面练习,书面练习最容易暴露理解、运用知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存在问题就是下一个环节教师点拨的着力点(因为教师的“讲”不是教课本,而是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4)重点观察后进生,因为后进生暴露出来的问题最多,最具有典型性,如果只关注优等生,不能发现问题,就不能解决问题,就不能上好课。关注后进生,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并分类,思考学生中的错误哪些属于新知方面的,这是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旧知遗忘或粗心大意的,这是次要矛盾。思考如何“讲”,这实际上是在进行第二次备课。

5)学生集体自学时,教师不宜辅导后进生,因为这既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独立学习的习惯,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独立思考、紧张练习。

5.初步合作学习

学生自学后,就进入“合作”的环节。合作学习是“兵教兵”,学生与学生合作,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与学生合作。通过“合作”这个环节,让学生能解决自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达到加深理解知识,并能运用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自主学习

任洪军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五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语文阅读教学提倡“以读为本”,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可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时常听到一些语文教师提到“在教学中,我也十分注重指导学生读了,可他们就是读不出味来”“我也想在教学中以读为主,但时间不够用”等诸类问题。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一、扫除学生朗读中的障碍,做好朗读准备

想要读通、读顺、读懂一篇课文。首先要扫除朗读中的障碍。这就需要教师布置好课前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预习中遇到不懂或难懂的字或词。学生可以通过查找工具书或请教家长、老师、同学等方式,做好朗读的准备。

二、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

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达到正确地读、流利地读这一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阅读课可分为三个步骤:

①初读。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②细读,要抓住重点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

③精读。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如《草原》第一段所描绘的是一幅辽阔壮丽的蒙古草原美景,读来琅琅上口,读后令人兴奋,余味无穷。像这类课文,教师不必多讲,而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

三、以教师的范读引领,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在各个学年段,《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总的要求都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一目标。那怎样提高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我认为老师的示范朗读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小学生带有极强的模仿天性。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不但可以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境界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还让学生在老师有声有色的范读中感受朗读的节奏、轻重缓急等。无形中指导了学生朗读的方法,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此可见,老师的范读对学生的朗读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四、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有感而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兴趣的培养又是多途径的。在朗读课文时,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读”的兴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还应该指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感情,感受美的情趣。如在执教《怀念母亲》这一课,文中描写了作者对生身母亲的怀念之情,在这部分描述了作者与亲身母亲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是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此时老师就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绘作者痛苦不堪的语句,去反复品味,去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眷恋,对母爱的渴望。从而深刻认识到作者因为母亲的去世而抱憾终生。这时候再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种难过与悔恨之情就能在学生的朗读中体现出来。

因此说,创设合适的、赏心悦目的教学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有助于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美的熏陶。

五、运用适当的朗读评价,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可见,朗读评价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朗读水平不断地提高。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听到“你读得真棒!”“读得不错”“你读得不怎么好”等朗读评价语言。这样的朗读评价语言显得笼统、不具体,学生读得好,好在什么地方?读得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学生只知道个所以然不知道之所以然。这样对学生的朗读水平就起不到促进的作用。我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时应针对学生朗读的优缺点,正视学生朗读的差异,遵循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对学生做出具体化的评价。

当然,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时,不能老师一人说了算,应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实施教师评价学生、学生间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交互的策略。这样不仅赋予学生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权,充分调动了他们朗读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及时、有效、恰当地评价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

六、高年段就应该注重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是影响阅读能力的两个重要因素。阅读的速度慢就无法在单位时间内广泛地阅读;阅读质量不高,就失去阅读的意义。提高阅读速度首先眼睛要看得快,扩大视觉范围,学会”速读”,也就是由原来一字一词地看,变为一句一段地看;其次是脑子想得快,脑子要跟着眼睛的看进行思考,弄清楚眼睛看到的文字说的是什么.理解了阅读材料的意义,就能注意到其中的指向,从而会迅速地抓住文章的中心.在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质量方面,关键是提高学生的

理解能力.在学生阅读时,教师应提醒他们注意理解各个句子,段落和文章的意义.阅读过后,教师应及时询问文章中的细节和与其相关的问题.只要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就能够培养良好的理解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质量不断提高.朗读是学生必备的一项能力,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也是他们的欣赏者,要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对学生“言传身教”,使学生主动活泼的学习,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步入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境界.

下载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 对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这个问题,就初中数学学科而言,我认为比较好的方法是:课前发导学案。因为在导学案的课前预习......

    浅议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浅议如何指导农村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摘要] 课外阅读是课程标准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选择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贴近生活的经典名著......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张家铺学校张小平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的意义广泛而深远。课外阅读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课外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关键词:读书兴趣 读书指导 读书活动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信息化时代,那生动有趣的电视荧屏,那栩栩如生的电脑画面,那形形色色的......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写作文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我们语文老师总是苦于作文改不出来,精力有限而不能给每一个学生有效的作文指导而觉得心中遗憾。如何解......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 我认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能力,这才是根本。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如何对学生进行作业习惯的有效指导(5篇可选)

    一、造成小明很不情愿订正作业的原因分析: 学生的良好作业习惯包括:认真读题、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检查验算等,教师可以从这些外在的习惯表现判断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