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如何指导学生有效阅读
关键词:读书兴趣 读书指导 读书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社会已经进入了全方位开放的信息化时代,那生动有趣的电视荧屏,那栩栩如生的电脑画面,那形形色色的漫画书,无不时刻在冲击着孩子们的眼球。学生变得浮躁了,家长变得急功近利了,老师们变得目光短浅了。很少有学生真正愿意坐下来静静地阅读名家名作,很少有家长真正鼓励学生读“闲书”,很少有老师舍得真正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书。
虽然部分家长明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很多老师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真正把读书看得重中之重的,还是很少很少。
二、方案的形成。
鼓励学生一学期制定一个方案,方案可包括:
(一)师生共读
学校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阅读交流课,指导课以营造读书的氛围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地阅读。交流课可以交流自己对某一本书的感受,也可以交流自我写作的日记、作文、摘抄等,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学生根据学校安排制定自己的计划。
1--4年级段: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
5--6年级段:交给学生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写好片段欣赏式的读书笔记,鼓励学生编辑书籍,发表独立见解;交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组织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训练,或举行讲故事,演讲比赛,推荐好书等活动。
(二)生生共读
鼓励学生自由组成“读书学习小组”,共同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书籍,控制进度。每天课余保证半个小时以上的阅读,适时做好读书笔记,进行心得交流。
(三)亲子共读
向家长推荐小学生课外读物,倡导家长和学生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节假日可以一起到“书城”看书,并写好相应的读书笔记。通过“家长会”,交流孩子读书的心得,建立“亲子小书房”,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
三、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人们对周围一定对象和现象的积极的、特殊的倾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指小学生对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或课外阅读对象和一种力求趣近或认识的倾向,它是小学生课外阅读动机中最为积极、最为活跃的成分,也是推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直接动力。它表现为好奇、求知、探究、操作、掌握、运用等。
(一)激起需要,形成兴趣
需要是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课外阅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总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之中。
(二)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校在“橱窗”中展示学生的手抄报、读书心得,并进行评比。学生为了办好手抄报,写好读书心得,就要去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处理信息。
(三)与家长配合,培养兴趣。
定期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读书的好处,鼓励家长支持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鼓励家长领孩子多到书店、博物馆看一看,指导家长为孩子多买书(一次只买一两本,不能多买,看完再买)、买好书(学生喜欢,家长指导),家长会上多表扬这方面表现优秀的家长,家长就会回家标养孩子,孩子就会更加热爱读书。
(四)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1.故事引趣
有的小学生虽然不愿读书,但却愿听故事,反而能从讲者的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故事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故事或未讲完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教师可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去看书,教师可以推荐书目,然后开故事会,可由教师讲故事,也可由学生来讲。教师利用学生愿意听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因势利导地把讲故事的活动转移到读书上,从而达到使学生对阅读间接生趣的目的。
2.“季、节”牵趣
一年有四季,有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诗词歌赋来赞美四季。每年的不同季节,我都要带学生到校园中去观赏美景。观赏完后,我就适时地牵引学生的兴趣,问他们看到的景色怎么样?然后让学生去读描写相应季节的诗歌或文章等,然后开一个“赞(春、夏、秋、冬)朗读会”。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由“看”牵引到了“读”。
3.竞赛保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小学生好胜心强,开展适当的竞赛活动,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竞赛中体验成功的欢乐,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利于使小学生获得并保持阅读的兴趣。
4.表演成趣
有许多课内外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读物,具有可以作为小学生表演的故事情节。这些故事情节生动,趣味性强,学生也愿意去演。如教完《狐假虎威》后,我先教学生进行表演。学生看后,兴趣盎然。我趁热打铁,对学生说我们班要搞一个表演比赛,以寓言故事为表演内容。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许多寓言故事,再加上教师的适当指导,表演取得了成功。这样,通过表演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有力的指导。
无意注意是小学生的主要特征。它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课题,也是搞好课外阅读的主要课题。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心理、阅历等实际情况,独立阅读常常会遇到不少困难,这会给阅读兴趣带来负面的影响。学生只有知道了读什么书,掌握了读书方法,消除了阅读障碍,才能对课外阅读有兴趣。我紧密结合正在进行的《小学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研究与实验》这一科研课题的研究与实验,首先教会学生筛选读物,除了教师推荐一些好书外,也允许小学生自主选择不涉及原则性问题,不违法,不违反伦理道德的书来读,还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来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用辅导讲座启发学生读书的直接兴趣。
五、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方案是读书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是有力的措施。愿学生厚积薄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而后兴风雨,生蛟龙!愿学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厚德载物。
第二篇: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习作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指导写作文是件非常辛苦的事。我们语文老师总是苦于作文改不出来,精力有限而不能给每一个学生有效的作文指导而觉得心中遗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许多语文教育者迫在眉睫的需要。通过学习及实践,我采用了以下几个做法收到了点滴成效。
一、素材的积淀
我们生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体察着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也会由此而产生各种感受,有快乐,有感动,有烦恼,有伤心……有些感受可能转眼之间就忘记了,有些却会积蓄在心里。这时,你就可以把它们写下来,让它们变成一行行的文字,于是,一篇洋溢着生命力的作文便产生了。可是我们的学生总是在写的时候觉得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积累。我主要从两方面培养学生积累。
(一)积累见闻
日子渐渐长起来了,学生早上也早早地来到学校,有的六点就来到了学校,比老师要早得多。这样早上有的学生就有两个小时时间供他们支配。
他们来到学校都干什么呢?老师没来他们是不会那么自觉捧起书本老老实实读书的,事实上我也认为没必要一直捧着教科书读。所以有的在看看课外书,懒惰者有的可能在补写昨日老师布置的作业,抑或有些作业他提前做了,还有的前后桌同学在闲扯.....我来到学校后就不让他们“自由”了,先全班齐读昨日学过的教科书一遍后,就在黑板右上角抄一些古代诗词经典或格言警句等认为自已比较好的东西让他们诵读,直至熟读会背。接着,充分利用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交流汇报所见所闻。周一是古诗词诵读会;周二是精彩段落展示;周三、周四是好故事齐分享;周五是一周新闻摘要。每天晨读会起先并不被学生接受,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可时间长了,学生的知识面更宽广了,写作文时也更有话说了。
比如,我们四年级的语文园地三的习作是围绕“大自然的启示”来写的,刚接触到这个话题时我以为学生一定是不知所措,不知从何写起,可我真的想错了,多看书了,多接触各种信息资源了,学生掌握的更多了,写起来真是得心应手。有的写看到蚂蚁搬家想到了团结;有的写看到蜘蛛织网想到了锲而不舍;有点写看了故事《拔苗助长》想到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真是五花八门,有点甚至是我没想到的。还要多开展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言之有物。
(二)积累语言
语言的积累对于学习语文十分重要。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弛放达,任凭吞吐。那么,如何加强语言的积累呢?我认为,指导学生摘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教材已经注意到在每次阅读教学的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描划摘抄句中的好词好句,但是,仅仅在课堂上练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指导学生在课外随时进行摘抄,使学生养成日积月累的摘抄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
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可看书报,也可看优秀作文;可边读边抄,也可边抄边背;可以坐在家中的小书房慢慢品味抄写,也可以在学校挤休息时间快速阅读摘录。看自己所想看,写自己所想写,乐而为之。这样才能使摘抄成为学生的一种主动需要,真正促进学生的主动阅读。摘抄的内容最好能根据教材分学期、分阶段、分类别组织,如这一月摘抄写景类,下一月摘抄写人类等,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摘抄要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如教学《春天的雨》时,让
学生摘抄一些描写春天的好词好句,使学生更多地感受的了春天的美丽。如在学习小动物的课文时,让学生摘抄一些描写小动物的句段,让学生了解了小动物,也积累了如何描写小动物。摘抄成为课堂教学的拓展,也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基础。随时摘抄,学生还要准备一个小本子,随时听到看到好词好句都要及时的摘抄下来。像我班的李金红同学就这样的小本子已经有好多了,她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了。
二、以讲促写
我们还要扎实抓好口头表达基本功,由讲促写。口头表达训练从组词、造句,到要求学生看图说几句话或一段话,再把说的写下来,这样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也容易做到。课堂是活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说话的基地。首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的说话习惯,使学生的表达更简洁、清晰、完整。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用多种方法调动孩子说话的热情。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我刚问“如果你那只乌鸦,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就争先恐后的回答“老师,如果我把瓶子搬倒然后水就会洒出来,就能喝到水啦!”“老师,我觉得可以用石头把瓶子砸碎,就喝到水了!”“老师,我可以用树叶卷成吸管状伸进瓶子里就喝到水啦!”-------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尽情地说起来。在这样的训练中,孩子们已经学会使用这样的句式:“如果-----怎么办-----”“因为-----所以-----”“我觉得----”“就好像-----”等等。
其次为学生提供了增强口语表达的平台,比如将口语交际课与《品德与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学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培养学生尽情的说。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真诚待人》,启发学生思考“别人有事找你父母,当父母不在家时,你会怎么做,怎么说呢?”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以及遇到困难或紧急情况应该如何通过拨打电话来获得帮助等等。
再者通过游戏,使学生有话可说。“悄悄地告诉你”是大家最热衷的游戏。通过老师讲一句完整的话,来训练学生的听话以及传话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第四敢于让学生插嘴。低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总喜欢“插嘴”,总有些意想不到的答案和问题。当我用新课标的目光------“蹲下来与孩子说话”重新打量他们时,我却被他们好奇的双眸和童真稚语感动了:“老师,你知道吗?‘日落西山’应该为‘日落西楼’,因为远处看上去全是高楼大厦。”“老师,为什么我们小孩子要写作业,你们大人却不要写呀?”“老师,我妈妈为什么不把他以前学过的知识遗传给我呀?这样我就不要写作业了,那该多好啊!” “老师,对不起,我的伞太顽皮了,不听我的使唤。”“老师,乌鸦的‘鸦’应该是‘牙’字旁,书上就是这么写的!你怎么写成‘鸟’字旁?”这一声声的话语,正体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这也正是我们的目标,充分发挥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发展,让学生在语言的国度里自由飞翔!
第五给孩子留有说话的空间。每次我讲故事,总是到高潮部分突然停住,让学生去想,去猜。时间一长,创新的火花就在这里诞生了。而且当我公布的答案与他们的想象有差距时,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想法说服对方,让对方心服口服。“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
最后学生的语言发展还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与家长的沟通,请他们多让孩子听一些故事或成语,虽然他们有时不懂其中的意思,可对孩子的语言思维会
形成一定的刺激,这就是为什么小孩会学着大人的口气说话;在日常生活中,还要让孩子成为夫妻间的“传话筒”,使他们能准确地听懂一句话,并流利地传达出来。
三、学会修改 读改结合,以读促改也是指导习作水平的好办法。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朗读作文,有利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发现自己作文的缺点。默读可及时反复,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可让学生思考修改内容。因此,在修改时,我要求学生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寻找、掌握最好的修改契机。一般要求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两遍,在朗读中及时作记号,标明要修改的地方,待后修改;然后默读,边读边思边改。几次修改后,再朗读给其他同学听,请其他同学提修改意见,根据他人的修改意见和自己的想法,重作修改。为了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为内的能力,我要求学生作文不打草稿,直接写在作文本上,写一行空一行,一般要写好后认真修改,但也允许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随写随改。因此,要求学生能字迹清楚、工整,改得能够让人看清,切不可乱涂乱改。这样,交给我的作文都是不经过誊清的,我可以从中看出学生原来是怎么思考的,后来是怎么修改的,便于在讲评中分析学生写作时的思维变化过程。
总之,作文批改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指导的策略也不是一尘不变的,但无论怎样都应本着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求实求活,不断总结。这样,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在不断的作文练习与修改中获得进步,得到提高。
第三篇:有效指导学生小练笔
有效指导学生小练笔
宁显荣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小练笔常常是从教师的角度提出的。教师凭借教学经验确定每课的训练重点,以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但是,这种缺少学生情感参与的练笔,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干涩寡味,各种鲜活灵动的思想感情套在千人一面的行式里,使思想僵化,个性泯灭,让练笔失去应有的意义。
怎样使随文练笔真正发挥作用?通过实践,我觉得根据教学过程顺水推舟进行练笔,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它不仅为练笔提供了现成的“下锅之米”,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材可写,从而化解了“历史”矛盾,变“苦作”为“乐作”,更重要的是,练笔随即进行,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提高了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这种真正焕发出迷人光彩的小练笔,成为了新课程实施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巧用学生的“说”——由此及彼,趁热打铁
语文教学是听说读写的活动,课堂上少不了说的练习。因此,根据学生的说,我们可顺势让他们写一写,让“说”为“写”铺设平台,以此降低写的难度,为“乐写”打下基础。
二、活用学生的“爱”——自由选择,释放心灵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教学的范本,值得大家慢慢咀嚼,细细品尝,好好吸收。但在崇尚自由与个性的时代,学生对文本的吸收可以是多元的。因此在学习中,我让学生自由发现,自由选择,看看课文中什么最吸引你,哪怕是几个词,或者一段话。学生根据喜好,可模仿某一句子、某一片段写一写,可用喜欢的几个词编一编,以体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借用学生的“趣”——彰显本体,放飞个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程颐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学改革遵循教学过程中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原则,朝着寓教于乐的方向发展。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情感体验,必定会产生乐学的兴趣。因此,情趣是乐学的条件和基础,乐学是情趣的体验和目的。
四、利用学生的“究”——超越文本,激活潜能
叶澜教授曾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意味着认同之后的超越,意味着尊重之后的创新。而新课程理念所创导的探究性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激活式的全新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中,我抓住学生意欲探究的内容,引导他们超越文本,展开研究,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
我们的写作教学只有始于童心的自然,才能归于自然的童心。这种平实的自然,才是我们写作教学中所应追求的一种至高境界吧!
第四篇: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
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
我认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能力,这才是根本。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自学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和思考,有以下看法
一、预习指导法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就能极大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成绩。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
布置数学预习作业是指导和督促学生预习的有效途径。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有一定的要求,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看看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与以前的知识有没有联系,有没有什么新的东西,这些新东西自己能理解吗,带着这样的问题去阅读,效果应该是很明显的。指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知识点、关键处,采用圈、点、划、注等方法,让学生通过预习,把一些疑虑写下来。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解答后与课本上的方法对照。
二、课堂自学指导法
过去我惟恐学生学习不全面,这不放心,那也要讲,结果呢?学生学不会,不爱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只能疲于应付,根本谈不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方法的问题.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自学能力呢?总结我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该首先检查学生预习效果,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反馈,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自学反馈,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发现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教师则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上升为更高的层次,指导以后的运用,使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进行一些实践操作、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讨论的过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只是引导者,参与者。最后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悬念或学习的障碍,引导学生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勇敢地提出来,或鼓励学生与学生互动质疑,相互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三、作业练习自测法
数学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需要学生具有获得知识的能力,更需要学生有应用知识的能力,数学作业练习的落脚点也在这里。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直观例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分档给出作业或阶梯式给出作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减少同一性,增加选择性和弹性,让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来主动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要求。或者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实际,放手让学生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变被动完成作业为主动探索研究.通过作业练习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和实践探索的机会,学生在探究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验一一呈现出来,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个性特长,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第五篇:有效指导农村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有效指导农村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湖潮乡中心完小胡 燕
内容摘要: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教育家吕叔湘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语文新课程从文化的积累和文化的建构高度,对课外阅读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小学一、二年级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有效指导其进行课外阅读,将对孩子终生学习起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但当前我们农村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重视这些现象,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向学生推荐课外书目、内容,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要做到“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而只有树立全面发展的大教育观,着重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才能使孩子的阅读量得以丰富和扩展,阅读能力得以锻炼和提高,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良好的阅读习惯。那目前,我们农村小学一、二年级的课外阅读是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呢?答案是否。一方面,学生缺乏读书兴趣,缺乏有效的阅读,缺乏有效的氛围;另一方面,是家庭阅读文化的缺失,有很大的负面效应。
一、我校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调查
对我校6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父母指导读课外书的占11.7%;认为课外阅读本身无碍,但学生不宜在学习阶段为此分心的家长占33.3%;一学期家长购买两本或两本以上课外书的占31.7%;一学期一本课外书都没有的占23.3%。这一调查表明,大部分家长文化 1
素质不高,对学生课外阅读重视不够,导致以下问题:
1、没有书看。
一方面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家长的不重视,舍不得给孩子购买课外书,个别对教育比较重视的家长只给孩子买教辅用书,另一方面学校图书室书籍陈旧,价值不大,满足不了学生需求,只能“没书”看了。
2、没兴趣看。
目前,电视在我们农村也几乎普及到了家家户户,个别家庭也拥有了电脑。电视、网络上多的是有声有色的活动图象,其吸引力远大于书籍,这对低年级孩子来说,诱惑力就更强了。有不少人认为,电视里的信息多的是,科学的、生产的、文学的、体育的、艺术的,哪样没有?小学生通过看电视,就能获取信息,开阔眼界,何必还要让小学生读书?事实上,我们的孩子,也的确有不少放学一回家就坐在电视机前看个没完的,他们哪还会对读课外书感兴趣呢?看电视挤掉了孩子课外阅读的时间,这对孩子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3、没阅读方法。
一、二年级的孩子才刚接触课堂,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较少,且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如:有该精读细品的地方不知如何玩味欣赏,就此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大部分孩子则因识字量少、理解力弱、阅读速度慢而缺乏耐心,读书只看图画不看文字,厚厚的一本书,三两下就被他“读”完了,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4、没阅读习惯。
低年级孩子阅读纯粹是为了“读”而读,为了娱乐而读。一个故事,一则笑话,对很多孩子来说看过就没了,因为没有“诵” “摘”等阅读手段帮助记忆、积累,所以,即
使有了大量的阅读,也仍然会出现语感不强,语言贫乏的现象。说的话,写的句子也没有漂亮的出现,这也是造成今后作文根基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而想什么时候读就什么时候读,无计划无方向的低效阅读更是比比皆是。人是习惯的奴隶,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无法真正提高阅读能力的。那么,怎样有效指导一、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二、有效指导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
(1)开展活动激趣
低年级孩子识字量少,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因此,我有计划地每天坚持讲《伊索寓言》中的一个小故事,我讲的声情并茂的,学生看到我讲得有趣,也无形中受到感染,我还利用每周文体活动课组织学生讲故事比赛,这样耳濡目染,从而不自觉地对书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地找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了解更多的故事,掌握更多的知识。因此要结合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可爱、天真好动,爱讲故事,爱表演等这些年龄特征,经常进行类似猜谜语、演故事、说笑话、等丰富的语文活动。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一方面帮助孩子打开课外阅读的多管渠道,另一方面也教给孩子一般的阅读途径、方法,搭建展示阅读才能的舞台,同时还提高了课外阅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设置疑问激趣
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二年级学生讲《黄鼠狼的秘密》故事,我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质疑,到底黄鼠狼有什么秘密呢?你们想知道吗?这样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学生纷纷要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故事
里有哦,这时我就发给他们拼音版的故事阅读,此时孩子们可津津有味的读得可起劲了。
(3)推荐好书引趣
由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低,识字也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故事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例如:我推荐学生读的书有:《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外神话传说》《十万个为什么》《汉字的故事》《安徒生童话选集》《格林童话全集》《阿凡提的故事》《三毛流浪记》《宝葫芦的秘密》
2、营造阅读氛围
在一个优雅的氛围里,人的言谈举止也会不由自主地优雅起来。要孩子喜欢阅读、自主阅读,有效阅读,读书氛围的营造非常重要。
(1)设立班级图书角
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当今虽然有点老土了,但对我们农村小学来说,它仍不失为一个有效阅读的做法。“书非借不能读也”,部分家长反应,给孩子买了书,可他就是不爱看,而有的学生就
一、两本课外书,满足不了他们的阅读需求等,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让每个孩子从家中带来一两本课外书成立一个“角”后,情况就迥然不同了。不同风格、种类的书籍不仅开阔了孩子的眼界,丰富了孩子的阅读范围,那种看别人的书的愉悦感更促使孩子不断地去阅读、阅读、再阅读。
(2)保障课外阅读时间
要保证课外阅读的质量,给予充分的课外阅读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阅读是需要时间的,课外阅读的时间主要在课余,但把所有任务都放到课外是不合适的。因为低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通常是无法保障的,他们自我约束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实在太弱了。在语文课时日益减少的情况下,怎样抽出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我们语文教师
就要辛苦一点。例如我校规定每天早晨8:00—8:20,中午2:00—2:20,晚上自己安排20分钟阅读时间,刚开始教师们都会带领学生在教室里读书,给学生读故事,慢慢地让学生互动阅读,时间一长,养成了习惯,教师就不用带领了。每周用一节文体活动课进行班级读书心得交流、讲故事等活动;每月月底学校组织开展一次大型读书评比活动。
(3)渲染阅读舆论
教师在布置班级时,可以收集一些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张贴在班级的墙壁上。平时经常在学生面前大力表扬爱读书的孩子,更是一种班级文化走向的风向标。当有孩子在造句、说话、回答问题时引用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经典词句时,更要抓住不放,大加赞美,要让孩子知道,课外阅读不但能增加知识,更能让自己更具魅力。
3、掌握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对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孩子掌握阅读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一开始课外阅读,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阅读方法,如精读、略读,要求不宜过高,贵在养成习惯。
(1)圈圈画画。内容可以是优美的短语、比喻句、拟人句、精彩对话、感兴趣的知识、成语古诗、名人名言、好的开头结尾等;方法可以是用“波浪线”等不同的符号划出优美的词句,用“圆圈”等画出自己喜欢的重点字词,用“?”标注此处有疑问。其实这些就是做读书笔记的先头工作。因为低年级孩子会写的字词不丰富,所以对孩子读书摘记的书面要求要尽量少些,切不可因此让孩子对阅读望而生畏。
(2)读读想想。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记的良好习惯,在阅读课上我们要求学生每读一篇课文都要弄明白这个故事是怎样从头到尾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
么。孩子在阅读的时候,要尽量引导其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呀?什么地方懂了什么地方没明白呀?什么地方有趣为什么好看啊?不一定要有答案,但各种各样的问题都要尝试去思考,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增强语感。
针对农村低年级学生的特殊情况,动员家长参与亲子阅读、边读边写不可能;在偏僻的农村,没有书店,没有图书馆,全民阅读等于空谈。针对这一个情况,我们除了动员学生阅读,指定阅读范围,还动员了集镇商户经营图书,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阅读方面,通过长期反复的家长课堂,让家长真正参与到阅读中来,从读故事开始,一个一个故事到一本本书,让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一起成长。
总之,孩子的潜能是无限的,我们要相信孩子,不断改善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孩子们更轻松快乐的学习、阅读、成长。
[参考文献]
1、袁蓉.小学语文教学手记[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C].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C].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