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稀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稀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白莲学校
黄秋霞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2)培养学生固体取用、液体取用等基本的实验技能。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掌握酸的化学性质。(2)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掌握酸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问题驱动。
四、实验仪器
稀盐酸、稀硫酸、生锈的铁钉、硝酸银溶液、、镁条、锌粒、铝片、铁丝、试管、镊子、药匙、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常遇到一些头疼的问题,例如如何除掉水壶中的水垢? 【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教师】同学们回到非常好,这个问题的确是利用酸就可以解决,前两节课,我们已经对酸有了一些认识,酸能使得紫色石蕊变红,那么酸还有哪些化学性质,我们一起来学习8.2第二课时,稀酸的化学性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29页。
(二)学习新课
【教师】在学习氢气的那一节课里,我们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同学们能说出其中的方法,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教师】那么除了锌可以与稀硫酸反应外,我们的其他的金属能不能像锌那样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一起来认识酸的化学性质,请同学打开课本230页,实验8-7。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镁条和稀盐酸反应实验。
【学生实验】请同学上来做铝、铁、锌与稀盐酸的实验 【学生】说出实验现象和反应方程式。
与稀盐酸反应
与稀硫酸反应
镁
Mg + 2HCl = MgCl2 +H
2Mg + H2SO4 = MgSO4 +H2↑ 锌
Zn + 2HCl = ZnCl2 +H2↑
Zn + H2SO4 = ZnSO4 +H2↑ 铁
Fe + 2HCl = FeCl2 +H2↑
Fe + H2SO4 = FeSO4 +H2↑ 铝
2Al+ 6HCl = 2AlCl3 + 3H2↑
2Al + 3H2SO4 = Al2(SO4)3 +3H2↑ 【问题】这些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上面反应的生成物都有什么特点?
分析:都有氢气;另一生成物都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离子型化合物。【教师】在化学里我们把像MgSO4、FeCl2、AlCl3、NH4Cl这样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称为盐。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并补充相关知识。
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
2、酸主要是稀盐酸及稀硫酸(不能用HNO3和浓H2SO4)。【提问】提问:我这里有一枚生锈的铁钉,你们能想出什么办法除掉上面的铁锈? 【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生实验】请学生上来做实验
将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里,一会儿取出,观察现象。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铁锈消失,无色溶液变成黄色
Fe2O3 + 6HCl = 2FeCl3 +3H2O 【问题】利用上面的反应除去金属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长时间将金属制品浸在酸中?为什么?
分析:不能;因为在除去锈之后,酸会与金属继续反应,造成对金属的腐蚀。【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问题】请同学们回忆,酸如盐酸、硫酸等,除上述反应外,还能和什么物质反应?
【学生】积极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教师】盐酸和硝酸银的反应
【演示实验】盐酸和硝酸银的反应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小结】通过上述的探究,总结酸的化学性质。
1、和指示剂作用:酸溶液使紫色石蕊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和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盐
3、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和盐
4、和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有关酸的化学性质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一、酸的化学性质
1、酸+较活泼金属=氢气+盐
2、酸+金属氧化物=氢水+盐
3、酸+盐=新盐+新酸
七、作业布置
第二篇:《酸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
揭开VC泡腾片的面纱
对于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前我都是夯实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而没有注重复习情景的创设,使得复习课在于学生的心目中是最无聊的课,就是记忆、理解、巩固、练习。在这次研修的学习中,再加上4月份有幸观摩了山东省首届初中化学实验优质课比赛,我有了一点启示,现将《酸的化学性质》的复习课设计思路与大家分享。
1、上课之初,展示现在人们经常使用并常见的VC泡腾片,并让吃过的同学说一下对它的认识。
2、让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及对学过的酸猜猜它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
3、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猜测进行大胆的实验设计,老师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实验器材,让学生们大胆进行实验。
4、根据实验现象与我们所进行的盐酸、硫酸的现象进行对比,归纳,巩固,练习,进而自己系统归纳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
可能这样的复习课更有利于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能上出新意,上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学习干劲,让学生有全新的感觉。
第三篇: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常见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浓硫酸的腐蚀性等内容,本堂课主要是学习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而总结出酸的化学性质。《盐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生对一类物质化学性质的概括,而且是学生第一次概括一类物质的化学性质,它对学生今后学习“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从诸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共性并达到认识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综合以上分析,《酸的化学性质》在教材中所处地位是非常特殊和重要的。
二、《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知道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根据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重点、难点的确定
(1)重点的确定
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酸的化学性质即酸与指示剂作用、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是本堂课的学习重点。
(2)难点的确定
用微观粒子解释酸的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四、课型:新授课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材中的特殊地位,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酸的涵义。
2.了解酸的化学性质(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3.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即从现象到本质)。
4.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比较、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情感与态度:
1.实事求是的科学的科学态度。
2.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六、教法学法设计
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教法和学法作如下设计:
1、贯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注重过程”的原则,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和探究实验为教学情境,配以讲授、讨论、归纳、对比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提问、思考、议论(讨论)、讲解、练习、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释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释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问题情景,引入课题
幻灯片:“教师在整理实验室的药品时发现有两瓶无色液体的标签模糊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是蒸馏水和稀盐酸溶液,你能帮助老师通过实验的方法确定它们的身份吗?”
[点评]:水是很生活化的物质,酸的性质在前一节课介绍过,问题的情景学生很熟悉,学生的探究欲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小组成员之间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扮演好设疑引疑的角色,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特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2.组织、引导、指导、促进学生利用桌面上的药品和仪器完成探究方案的设计
药品:紫色石蕊试液、锌、铁、镁等金属、大理石、生锈的铁钉 [实录]:学生们鉴别酸溶液和蒸馏水方案很多,如:①可以用紫色石蕊试液(学生知道石蕊试液遇酸变红);②锌、铁、镁等金属(锌、铁、镁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③可以用大理石(学生知道大理石中碳酸钙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④可以用生锈的铁钉(有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还有学生想到用闻气味的方法„„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鉴别方案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们相互交流各自的方案,并对各种
方案进行评议。得出可行的方案。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分析归纳,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实录]:学生们根据讨论后提出方案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鉴别实验。教师对学生实验时的错误操作进行评点,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结论作评析。
老师:同学们通过实验都能鉴别出酸溶液和蒸馏水,通过这些实验同学们知道了酸都能跟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呢?
学生争相回答„„
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完成课本上活动与探究,并填写实验报告。(最后用幻灯片显示正确的答案)
①上面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之处?
②利用上面的反应可以清除铁制品表面的锈,除锈时能否将铁制品长时间浸在酸中?为什么? [点评]:自主探究是在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下围绕提出的问题,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结论。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可以彼此取长补短,高效率、高质量地获得探究结论。
4.联系整合,意义建构(小结巩固)
[实录]:根据上面的实验和讨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盐酸、硫酸等酸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幻灯片显示)
酸的化学性质
1.酸跟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2.酸跟活泼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3.酸跟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4.酸与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第四篇:酸的化学性质实验教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常见的酸和碱及后面单元中盐的教学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的精神内涵和化学学科的特点。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如何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脑动手,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思维空间。这部分的学习对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技能和能力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关系到今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选自九年级化学教材(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本节课主要介绍盐酸、硫酸等常见的酸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在本册课程的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酸的化学性质,是在学习了氧气、碳及其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学习。课程以同类物质中典型物质盐酸、硫酸为例,用实验进行探究,最后从特殊到一般,得出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于盐酸、硫酸这两种实验室常见的酸在前面课程中已经接触,并不陌生,但对于他们的化学性质了解的不是很全面。氧气,碳及化合物,金属等简单物质的性质及溶液的知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帮助,所以教学起点应定位于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和创造的化学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去观察、去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并探索出规律来。
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1、教学方法:(1)
实验探究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给学生带来直观深刻的认识,本节课我在教法上主要采取教师引导探究实验与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通过生活或实验中的现象来发现问题,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问题提出并回顾结合之前学习内容,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并解决。
(2)多媒体辅助法:用投影仪显示有关实验结论,通过动画演示,视频播放等加强学生视觉感受。
2、学法指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猜想、设计、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得知识。
四、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酸的化学性质,并能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化学性质的探究比较,培养学生回忆、类推,归纳和小结的能力,初步学会从特殊到一般思维认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猜想,学会尊重他人的见解;
(2)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敢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酸的化学性质
难点:根据实验归纳酸的化学性质。
六、教学流程
探究归纳得出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新课导入
激趣问题导入
随堂练习
课堂小结
合作探究
本课题核心知识的简单练习
谈谈本节课的学习后有什么样的收获与启示
七、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出探究问题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设
计
意
图
一、新课导入
【导入新课】前面的两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常见酸的物理性质,现在我这儿有两瓶未贴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如何区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开始探索之旅,探究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观看、参与、思考,提取信息
采用挑战性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探究常见酸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合作探究
【展示】分别盛有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的烧杯。
【思考】如何将这两种液体区分开
1.酸与指示剂的反应
探究活动1:稀盐酸和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吗
教师巡回指导,重视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规范化要求,保证实验安全进行。
[过渡]:除了上述性质,稀盐酸和稀硫酸还有其他共性吗
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第八章所学的几种金属与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形象的卡通表演铜、铁、锌、镁在稀盐酸中的表现。
探究活动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提问]:根据实验,能概括一下酸的这条性质吗
[学以致用]:你能将学到的酸的这条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吗
①为了预防缺铁性贫血,专家提倡使用中国的铁锅,可是只有溶于水的亚铁离子才能起到补血的作用,用铁锅炒菜能预防贫血,炒菜时放入什么调料更有利于补铁
②为什么不能用铝壶来盛醋
[提问]:刚才在实验过程中提到了用洁净的铁钉与酸反应,为什么不能用生锈的铁钉如何清除铁锈[追问]:如何用化学方法清除
3.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探究活动3:稀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温馨提示]:应当实事求是的汇报实验现象,即是实验失败,也可以从失败的实验中得到教训。
[提问]: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当酸不足或适量时,铁锈与酸反应;当酸过量时,与铁锈反应剩余的酸就会继续与铁反应。
【追问】由该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按照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分组讨论、交流,提出方案:
生1:滴加石蕊溶液
生2:滴加酚酞溶液
分组实验:向盐酸、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酸能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倾听、思考
分组实验:向盐酸(或稀硫酸)分别加入锌、铁。
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讨论,形成多种答案,一组学生代表发言)
①食醋
②铝能与醋酸反应
学生想到铁锈会影响铁钉与酸的反应;可用砂纸打磨生锈的部位等。
有的学生可能会想到用稀酸除锈。
学生分组实验:将生锈的铁钉和氧化铜加入试管中,分别注入5mL稀盐酸(或稀硫酸),后者可稍加热。可能没有掌握好酸的用量,在生锈铁钉试管中出现了多种实验现象。开始时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当铁锈消失以后,铁钉表面会冒出气泡,溶液颜色变淡,最后由黄色变成浅绿色。
取用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的量不同造成实验现象不一样。
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让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地观察、规范表达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会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
用媒体的方式巧妙梳理了旧知,通过实验,进一步深化学生思维。对金属拟人化的处理并及时联系生活,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层面促进知识向运用层面转化。
学生在讨论交流实验过程中培养了主动参与的意识,团结合作的精神、实验操作的技能、分析问题的思路、表达交流的技能等,学生更全面、深刻地认识了酸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内涵。
环节三、练习,强化酸的化学性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利用实验探究出的酸的化学性质,完成练一练(投影
随堂练习)
独立思考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环节四、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谈本节课的学习后有什么样的收获与启示
生1:我学会了酸三个方面的化学性质。
生2:酸能除铁锈,也能除掉铜表面的氧化铜。
生3:在学习中要有科学的态度。
提高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
1、酸能使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放出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点拨为辅,让学生在与同伴、与教师的交流中获取对化学的最深感受,体验到成功之乐,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第五篇:酸的化学性质作业设计
酸的化学性质作业设计
教材来源:普通初中《化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 内容来源: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章
教学主题:酸的化学性质 适合对象:九年级二班学生 作业性质:课后作业
设 计 者:周可永/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张庄初级中学/***
一、作业目标
(1)通过本次作业让学生知道酸和碱溶液与指示剂反应,能用指示剂来区分常见的酸和碱。(2)进一步熟悉常见的酸——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增强对浓硫酸腐蚀性的认识。(3)掌握酸的化学性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二、作业设计
1.普通食醋中含3%~5%的醋酸,下列属于醋酸化学性质的是()A.常温下为无色液体 B.能溶于水 C.易挥发 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酸洗去铁锈 B 浓盐酸在空气中形成白雾 C 酸使指示剂变色 D 实验室制取CO2
3.通常情况下下列适宜用稀盐酸区别的一组是()A Na2CO3和K2CO3 B 铜和银 C 酒精和醋酸 D 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4.将一枚生锈的铁钉放入适量的稀硫酸中,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铁钉表面有_________________冒出,写出上述反应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制取硫酸铜的过程。将铜放入到盛有稀硫酸烧杯中,此时是否有气泡冒出_____(填是或否),向烧杯中的铜通入氧气,并且不断加热,看见溶液由无色变成_________,写出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6·湖北黄冈)构建模型和构建知识网络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李华同学利用左手构建酸的性质知识网络,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2)图中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符合图中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性质④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5)图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用途)。课外拓展:
1.天平左右俩边各放有等质量等浓度的足量稀硫酸,在左右俩边各放入等质量同形状的金属,天平始终偏向左边,则左右两边金属可能的是()A Fe Zn B Mg Fe C Zn Mg D Al Mg 2.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
(1)增大压强,HCI由气态变为液态,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变化过程中改变的是。(2)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
①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②右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③下列金属中能与盐酸发生类似反应的是
(填选项)。A.Cu B.Mg C.Al D.Ag
三、评价标准
1.实行双轨评价。以往的作业评价,只有那些书写认真、答案正确的,才能得到优等。这样做,不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等级和符号的双轨评价,既评价学生作业的正确与否,还关注学生作业的书写是否认真、簿面是否整洁。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第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质量,用学生普遍都喜欢的五角星来评价学生作业的态度。这样一来,即使一些接受能力比较差的同学,他也能在作业本上看到五角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行双轨评价同样也激励好的同学既要保证作业的质量,还要注意书写的漂亮和整洁。实行双轨评价也很好地体现了分层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促进各类学生的充分发展。
2.提倡学生互评。学生互评的过程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比如让同桌相互批改生词的抄写,在认真的校对中,巩固了这些词语的书写。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发现别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比如说在数学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发现了同一道题目的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宽了自己的思路。在作文的互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别人的作文中发现好词好句,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材料。通过学生的互评也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
3.尝试评语式评价。教师在作业批改的过程中适当的评语能给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教师在评价中更应该注重激励性语言的使用。如“你的字写得真漂亮,但如果没有错别字就更好了。”“你的正确率很高,老师相信你的书写也会越来越好。”“老师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继续努力。”当学生看到这些评语的时候,他也感受到了老师的殷殷希望,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4.引导家长参与评价。家长参与评价,能够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关心孩子的学习。当然教师在其中要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评价。家长在评价的时候更应关注孩子作业的态度和习惯。比如说,孩子回家以后是否及时做作业?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作业?
四、评价、反馈的形式及合理性分析
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大小各不相同,个性千差万别,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化学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甚至得不到发展。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性。发展性教育理论也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为此,作业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以便适应各种类型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些题目的设计坡度明显,有易有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空间,能力强的学生可选择难的题来做,能力弱的学生可以做简单的题。这些题目从要求上讲的是体现了“分层次”、“有坡度”,从设计上看又符合学生由“观察”到“吸收”至“表达”的认识过程,这样不同的作业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相同的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而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吃,品尝到各自成功的喜悦。
五、学生作业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完成所有题目,但部分孩子在预习作业中忽视了“贯通”的重要性,特别是第六题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没有建立,对知识网络理解不到位,有一定的难度。通过练习学生对本节又有了新的见解,学生对方程式书写不够规范。
六、改进措施
1.加强对学生知识网络的构建,增强知识联系社会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环保意识。2.引导学生正确书写方程式。3.做到低起点高要求。
4.增加学生课外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进行实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