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幸福人生》读后感
读《幸福人生讲座》有感
沧海桑田,时过境迁,而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它作为德育教学辅导读本的意义。诸多仁人志士学习它、推广它;众多学校诵读它、落实它,《弟子规》正在中华大地的校园里慢慢传播。乘着这股教育之风,我校也积极支持《弟子规》的推广。这个暑假,我拿到了蔡礼旭老师讲的《幸福人生讲座》。
在阅读蔡礼旭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前,我先读了钱文忠老师的《钱文忠解读<弟子规>》一书,在仔细研读《弟子规》的要义,清楚明白其中传承的儒家精神后,对《弟子规》有一定了解,然后去阅读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书中,蔡老师把《弟子规》融入了日常生活中,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古代圣贤的智慧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精华,讲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老实说,一直以来,我对《弟子规》是没什么印象的,也许是才疏学浅,可这不能不说明一个社会现象,那就是传统文化正在被我们的民族遗忘。直至现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被重新抬出风尘已久的旧书窑,让人不得不深思其中的意义。
经过阅读蔡老师的《幸福人生讲座》和钱文忠老师的《前文中解读<弟子规>》,我深刻地反省着,为什么在经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还要把《弟子规》重新搬上讲台呢?反观现实社会,很多人都迷失了自我,人心浮躁,假冒伪劣产品层出不穷,就连婴儿的奶粉都不能放心的食用,还有哪些东西可以让我们放心呢?推广《弟子规》,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从社会未来的栋梁着手,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社会!
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不能一蹴而就地落实,学习探索的路途上定会有困惑。在落实《弟子规》的教育路途上,我觉得,应该特别重视“敬畏之心”的培养和教师、家长们的言传身教!
心有敬畏,行有所止。
我不知这八个字的出处,只是在看李嘉诚访谈录的时候,看到他办公室墙壁上挂的就是这条横幅。当时看了就非常有感觉,话虽白浅,但立意高远,落脚踏实,能够给人启迪甚至是警醒!
而朱熹也曾说过:“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什么是敬畏?所谓敬,就是敬重、敬佩、敬仰;所谓畏,就是畏惧、畏怯、畏缩。有道是:“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敬畏既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智慧、一种信念。有话说:无知者无畏。人要是没有了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忘乎所以、就会无法无天。如果人无敬畏之心,人人都是花果山上的猴子—无法无天,势必天下乱,没有了规制、没有了法治、没有了秩序,就不会有发展,已经得到的早晚也会失去。
敬畏什么?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意思是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居于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言语。社会不同了,新世纪的中学生,我看至少需要四种敬畏方能领悟人生的真谛。
敬畏生命。生命是最宝贵的,在独生子女时代,生命的归属有多重。人,不仅在为自己活着,还要眷顾亲属的感受。最近,北京大学生接连自杀,陕西高三女生茫然跳楼,更有不知愁滋味的小孩子也热衷于轻生游戏,不能不让人呼吁:敬畏生命!“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与人为善,和谐共处是彼此在敬畏生命;制止战争,维护和平是国家行为在敬畏生命;“身有伤,贻亲忧”对中学生来说,好好活着,健康成长,远离祸害就是对生命的最好敬畏,对亲人的最好的孝心。
敬畏科学。文化大革命时期,狂热占据了人们的灵魂,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彻底砸烂公检法、“东风吹,战鼓擂,这个世界谁怕谁”的无畏精神驱使下,演绎的是一个无法无天、民生凋敝的十年浩劫。无视科学规律,盲目主观臆想,妄图一口吃成胖子,却忘记了“天命不可违”。所有的拔苗助长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都是徒劳无益的。自然科学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能去学习它,顺应它,运用它。而所谓的愚公移山人定胜天、战胜大自然,剔除豪情斗志尚可取之外,都是蚍蜉撼树的翻版。
敬畏法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法律国家要乱套。“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遵规守纪看似约束,实际维持了共享的秩序,而人类的生存是离不开秩序的。正是因为缺少敬畏之心,不懂得行有所止,现今的“商人”多半变成“伤人”,为了赚钱不惜伤害他人。假药、精神毒品的贩卖;对青少年开放的网吧、电动游戏室;出售污染严重的食品都是图财害命的典型。频繁的违反纪律,会习惯成自然,进而由量变到质变,最终身陷囹圄。
敬畏师长。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口耳相传的千年祖训总有它的道理。敬畏家长,把父母的嘱咐放在心上,你会少犯许多错误,少走许多弯路。敬畏老师,把谆谆教诲记在心上,你会明白更多道理,得到更多收益。敬仰高人,会滋生见贤思齐的力量。敬人者,人恒敬之;畏人者,人亦畏之。
教育孩子,当他开始知道观察大人的脸色,晓得大人的喜怒时,就要加强教育,让他做则做,让他不做则不能做。父母威严而慈爱,子女则敬畏而孝顺。我见平时那些不讲教诲,一味娇惯宠爱的父母,儿女常常不孝顺。平时吃饭穿衣事事满足他的要求,孩子无缘无故哭叫,也不知道要禁止他,反而怪保姆;欺负同辈,父母不知道要制止他、约束他,反而责备别人。如果有人说事情不是这样的,父母则说:“孩子还小,不能怪他。”本来应该惩戒的,反受到夸奖,本应怒斥的,反而嬉笑。这就培养不了孩子对长辈的敬畏之心。等到了懂事的时候,他就以为天下的事本来就是这样的。岂知骄傲的习气已经形成,这时才来纠正,就是把他捶打至死也不害怕了。
《论语*尧曰》有道:“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小人“不知命”,所以“无忌惮”,肆无忌惮就会无所不为,无所不用其极。怀有敬畏吧,敬畏自然法则,敬畏社会秩序,敬畏人间道德,敬畏“头顶上闪烁的星空”。怀有敬畏才能发自内心地“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才会有真正的和谐,才会真正远离灾难和不幸,才会有真正的幸福人生。
在《弟子规》的推广教育中,教育孩子们“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些都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去指导教育孩子。在家里,在学校,我,们都希望孩子们除了学习好书本知识外,学会怎样去做人!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做到“以身作则,正己化人”!
正己化人。古人云: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正己由来可化人,张公劝善满怀在。生前教诲皆此法,殁后婆心且降神。
“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我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先做到。
拿至圣先贤的道理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本身的言行不留一点让人议论,就要做一件事,在当时被认为是标准;说一句话,后世把这句话当作准则。这就是要正物则先正己,如果自己没有克服欲念保存天理,想叫别人行善除恶,虽施加刑罚和以势压人,别人也不会服从你。
蔡老师谈到教导学生学《弟子规》如何才真正有实效的问题。蔡老师讲:“很多时候我们都看到别人没有做到,事实上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自己本身没有身体力行的缘故。”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我们做老师的自己连讲台都收拾不整洁,学生又怎么可能收拾得好抽屉呢!“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我每天让孔老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来鞭策自己;用曾子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来督促自己举手投足,起心动念都要合乎《弟子规》的要求。比如自己虽不在父母身边,但保持身体健康,工作努力。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平时与各位同事之间相处友好,努力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当你能按照《弟子规》上的内容一点一点地去做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心越来越安定,头脑越来越清楚,事情做得越来越有条理,教导学生时也越来越有信心。
《论语》里有一则: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长期以来,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遗失了这根本的一条,因此实效性不大。今天,当我切身感受到身教重于言教的时候,心里的滋味十分复杂。
倘若我们这一代的教育者想要真正继承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振兴中华,一定要深入理解儒家文化的精华。儒家文化首重教育,而教育应以德育为本位。净空老法师告诉我们:“儒所讲的大道就在童子所学的《弟子规》里,《弟子规》是圣学的根基,会念会背,没有用处,要能做到!每一句每一个字都要落实,一生都不能违背,从我们开始到老死都不违背,都遵守,就真的学成了!”这是圣学的骨干,像我们盖一栋大楼,这是楼的架构,钢架!一切经论是房屋里面的装饰陈设啊!《弟子规》是结构的架子,非常重要,要真正相信、理解、肯做,不能只做表面。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当初就是因为错误的抉择,认识了错误的人,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来到了我人生中错误的地方。从小教导孩子们“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让他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当下我们的每一个抉择,将决定我们未来的人生是否幸福。“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只要我们立定脚跟,用圣贤的教诲指引我们的人生方向,就不会再走弯路。《弟子规》就是一盏人生智慧的明灯,照亮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把这盏明灯,代代承传下去。
第二篇:幸福人生读后感
幸福人生读后感.txt明骚易躲,暗贱难防。佛祖曰:你俩就是大傻B!当白天又一次把黑夜按翻在床上的时候,太阳就出生了我有幸阅读了蔡礼旭老师的《如何经营幸福人生》一书,确实使我受益匪浅。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悠久灿烂的文明史,中华民族能维系几千年不衰,而未被世界淘汰,无疑是其传统文化教育产生的巨大力量。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是美好的传统教育,它教给我们什么是道?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它教给我们什么是德?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越的做人,此之谓德。它也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秘诀。父子——父慈子孝,君臣——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夫妇——男女有别,男主外,女主内,夫妻能各尽本分,兄弟——长幼有序,兄弟姐妹和睦友爱,朋友——人与人之间交往,守信用,进道义。人的一生都离不开这五种关系。蔡老师告诉我们顺应五伦之道是做人的根基,如果违背了五伦的自然关系,人就难以立身处事;家庭不和;社会秩序混乱、道德沦丧;国家失去了安定兴盛的人道根本。这些都是简单的道理,却又是人伦大道,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学问。本书就以五伦课题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教育总纲,让我们细细地去领悟其中的真实智慧,追求自己的幸福人生。
“父慈子孝”:《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职责,要“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事态度。”父母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宠”。通过几个事例的阅读更使我明白了: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教对。不要所有的事你一手揽,久而久之,孩子心里会觉得父母替我做的事是应该的。所以宠孩子造成的是不孝,我们应该懂得磨练他,这是历练他一生的本事。爱是要理智,不是情感,情感之后就变宠,就变溺爱。我们应该做给孩子看:看到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爷爷、奶奶,从小教育孩子孝顺长辈,对长辈有礼敬的态度,时时刻刻为长辈着想,它就不会自私,它也不会贪心。这就是要教孩子行孝,自己必先行孝。
父母要懂得如何用慈爱、用智慧来教导下一代;而孩子也要知道常常关怀体贴父母的需要来尽他的孝道,这样才能和谐发展。
“君臣”关系:“君仁”是指领导人应该仁慈,要处处替别人着想,还要替他的家庭,替他的家人着想。“臣忠”是指下属要忠于领导人,忠于他的本分、他的职责、忠于他的团体。一个家庭,一个团体最怕怕谗言,就是拨弄是非,我们不能去拨弄是非,也不能去听信谗言,要能养成大公无私去做事的度量。也让我发现了一个真理: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为人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要以身作则,这个教育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感化别人的力量特别大。也使我想到为什么教育中经常提到教师随时随地要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和表率,这个力量是特别的。以身作则的同时我们也要每天反省自己的决策,作为最小的主任——班主任来说,管理工作决策的正误决定着整个班级的舆论导向,一定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的,该大力表扬,要知道什么是错的,该知道廉耻。知荣明耻是班级树立正气的方向,只有知荣明耻了,才可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育才能达到它真正的目的。
作为“臣”,我更应该学会每天的自我反省,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不去搬弄是非,毕竟自己已经成人了,想法可以有,但不一定非要说出了,因为这些话有可能会伤害到别人,不利于别人的话尽量不说,不利于别人的事尽量不做,不能用自己的观点去强加于人,以和为贵。包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记住了这些,才能经营好自己的幸福,难道不是吗?另外,一个千年的礼仪之邦,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习礼仪、礼貌。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能常常一句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的失礼,就会得罪他人。无形之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阻力。生活当中礼仪处处皆是,因此懂得礼貌待人的人可以减少生活中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我觉得“忠”“信”主要体现在夫妇关系和朋友关系生。曾经学过这样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与真正的朋友交往就如同一杯清水,虽然无色无味,但总能在最关键、你最需要帮助的时侯出现在你的身边,这就是真朋友之间的信义。孔子说过:“人无信不立”。可见“信义”对人交往的重要性。当朋友就要有当朋友的本分,一能够劝谏朋友,当朋友有过失的时候,我们要劝导他,要引导他。二当朋友的本分就要关怀朋友。
蔡老师还讲了许多慎思,明辨,笃行等方面,规划人行为方式,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处事之方。他的处事态度和方法最具影响。
我们生活在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家庭中,处事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就要遵循道义,而不是遵循功利。遵循礼议的人必然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当然除了抓对道义的方向之外,处理事情还要讲求正确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才能把事情办成功。所谓“行百里路半九十”,这半九十的原因在哪里?在自己的态度和方法不正确,才把事情没有办好。因次许多时候我们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决定了我们成功与否。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可以促进一件好事的进程,转变我们的态度,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全书每一讲都是经典,每一讲都会启迪我们的心智,提升我们做人做事的品位。这本书以我们身边的平常事讲述这部平常的哲理。细节决定成功,我想幸福的人生应该从这些平常小事做起,在小事中体验、感受生活的大道理。在感受中进步,在学习中应用,应用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提升我们的智慧,追求我们自己的幸福人生。
第三篇:《如何经营幸福人生》读后感
轻轻叩响幸福之门
在寒假中我拜读了蔡礼旭老师讲述的《如何经营幸福人生》这本书。读完之后,一股幸福的暖流在心中涌动。
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是一个谜,你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是偎依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是依靠在恋人宽阔肩膀上的甜蜜;是抚摸儿女细嫩皮肤的慈爱;是注视父母沧桑面庞的敬意。
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幸福是什么?
有人说,幸福属于情感世界,是一种感觉,它不取决于人们的生活状态,而取决于人的心态,是人的一种满足感。
幸福是什么?
我认为,幸福是有一颗感恩的心,幸福是收获的喜悦,幸福是境界的提高。在假期中读书,领会领导读书的用意,心存感恩,是幸福;拥有良书益友,是幸福。
幸福是什么?
蔡礼旭老师认为,人生幸福的根源在于正确的思想观念。他说:“幸福的人生一定有幸福的思想观念,有正确的思想观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有正确的行为才会有正确的习惯,有正确的习惯就会有正确的性格,有了正确的性格就会有好的命运。有好的命运人生一定会幸福。”
蔡礼旭老师从宏观的高度对人生的幸福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幸福的人生要扎下正确的根基,对幸福的人生设定了衡量的标准和尺度,和上述的幸福是什么有很大的不同。他满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以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向我们阐述了如何成就幸福的人生,他告诉我们,真正幸福的源泉在于时时以一种恭敬的心,以一颗付出的心,对待他人,要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心境。幸福的人生不在金钱,不在地位,不在名利,而是生活在感恩和爱的世界里。静下心来,回味着圣贤的教诲,对照着自己的行为,感到有很多不到位和值得反思的地方,要做一个幸福并传承幸福的老师,我感觉还要正确的审视自己,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按照蔡老师的讲座,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一、顺应五伦之道,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虽上了很多年的学,也接触了不少的人和事,但对于五伦关系并没有系统地学习和告知过。看了蔡礼旭老师的讲座,才知道五伦关系当中有那么多的学问。夫妻和睦、父慈子孝、君仁臣忠、兄友弟恭、朋友有信多么绝妙的概述了五伦之道。如果人人能明白,人人能做到,还怕家庭不和睦,社会不和谐吗?
回想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虽不偏离大道,但要是说做到细致、做到圆满、做到有深度、有境界,实在是惭愧。学了五伦之道,我明白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1、对待老人要恪守孝道,时时想到老人的需要。要多陪陪老人。
2、夫妻之间要学会宽容,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回到家中要带着良好的情绪,要尽量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3、教育孩子、教育学生要注意言传身教,不要急功近利,要注重培养他们高尚的人格,从心灵深处长养孩子的德行,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交友的学问》一节中我是深受启发,蔡礼旭老师曾描述一个同学来告状,他们不是先着急处理。而是问那个学生告状的存心是什么,是要帮助他,还是幸灾乐祸?从而圆满的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身边经常可以见到,老师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在说对方的缺点,都不承认自己的错,忙得老师焦头烂额。而蔡礼旭老师的处理方法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可见圣贤教诲的魅力。
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邹局长说得好要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自己的认识、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只有营造了和谐的人际关系,生活才会变得充实、幸福、快乐。
二、在学习经典文化中修身养性
作为学习理科出身,常常为自己不能更深入地学习祖国的传统文化而感觉到遗憾,《弟子规》给我补上了遗憾的一课,蔡礼旭老师的讲解细致,纵横古今。我认真阅读领悟,不但感受了阅读的快乐,更从中悟到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对照经典,时时反省自己,检查自己,“将加人,先问己”,对同事、对家人不是一直要求别人,而是想想自己做了多少?“言语忍,忿自泯”当看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也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与学生交流。
三、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礼记·中庸》十九章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蔡礼旭老师提到做学问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既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又要学以致用。
四、拥有阳光的心态
作为教师,幸福的心态应该是阳光般的。要有一颗平常之心、宽容之心、感恩之心,这样才给学生信心和力量,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幸福快乐的学生。
总之,通过假期读书和开学前的教师培训,我更加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不但要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还要做一个传承幸福的人,把幸福与学生分享,与家人分享,与身边更多的人分享。轻轻叩响幸福之门,让幸福之花灿烂开放,是我假期读书最大的收获。
第四篇:幸福人生读后感(最终版)
《幸福人生》读后有感
黑山教师进修学校教育科研所
苗秀影
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所读的《幸福人生》这本书,这本书是蔡礼旭老师弘扬传统文化的一本书,以前也曾走进过传统教育的课堂,对自己的影响不是很深,但是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之后,内心却有了一个质的转变,感触很深。
在当今的社会上,不同的人对什么是幸福的人生看法是不同的,通过读蔡老师的幸福人生之后,我的个人观点是人生要想幸福,就要有一颗善心、孝心、感恩的心。这就是要求我们接受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与人与己都是利于行的,而且要从己做起,从教育好下一代开始着手,因为在现在的社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小时候把孩子养成宠物,长大把孩子逼成废物,很多家长为了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梦,都忽视了传统文化而耽误了孩子。蔡老师讲到:一个老师一条路,二个老师两条路,三个老师交叉路,四个老师十字街头,老师越多越危险,这里的老师说的是种种的思想观念。为了培养下一代,很多人都在看心理学,今天学苏联的,明天又觉得意大利的不错,改天又换欧洲的,这样岂不是把孩子当成了试验品,很可能实验到最后,错了,重新再来吧!可能么?不可能。培养孩子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因为孩子误不起,也有的靠自己慢慢摸索,也不行,因为孩子等不起,那么到底什么样的思想观念才能让一个孩子一生幸福呢!进而让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呢?这种正确的观念只有是古圣先贤留给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许有很多人不信,说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在一九九八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得奖主,在巴黎召开联合会议,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宣言里面说道,二十一世纪的人类要生存的话,必须重新回到两千多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大家想,诺贝尔得奖主都是什么样的身份?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能得到诺贝尔奖,但是他们却都异口同声提出来,希望二十一世纪的人想过好日子,要赶快汲取真正圣人的智慧,这就说明了古圣先贤的智慧的确是真理,再有,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了上下几千年,经过了时间和空间的考验,不是真理决不能传承几千年!一个人也好,一个家庭也好,大到一个国家,构建和谐幸福,古圣先贤的教诲放诸四海皆准。我粗浅的领悟到一下四点: 领悟一:幸福之根是礼
按古圣人的教诲一个有礼貌的人,他的人生会很顺利,因为礼貌是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对我们下一代来说,礼貌是幸福之根,我们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好习惯,就可以帮助孩子一辈子。比如:在生活上孩子需要学,包括简单的吃饭走路,大家都知道,一失礼别人对他的印象就不好,大多数家长认为这没什么,对不对?不对。举一个例子,你去别人家做客,吃饭的时候,亲朋家的孩子一句话也没说,没等客人就坐他上来就吃,你什么感觉?反之,孩子很有礼貌,你又什么感觉?把这种感觉放在自家的孩子身上你再想,应该学还是不学呢?这是人一生的根基,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孩子小时不学习如何与人相处的礼貌,以后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不能立足于社会的人生就谈不上幸福!我觉得作为一个家长,只有当为人父母的人了解到一个孩子人情世故一定要懂的时候,孩子才有机会在生活的
点点滴滴当中学,一个孩子能不能博学,是受父母的影响的。但是我们家长很多看重的都是学习成绩,这一点也是我本身所犯的。如果现在问每一位家长:是学礼貌重要还是把成绩从98分拉到100分重要?相当一部分人都会说学礼貌重要,但在现实中,现在的家长,是在做前者还是后者?肯定都是后者,问题到底出在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分数好了,子未必成龙,女也未必成凤,他的人生也未必幸福美满。有多少高才生却是生活的低能儿,考入大学不久被学校退学,或是自己辍学,因为与人打招呼的能力都没有,还有自己的生活能力很差。与人相处的能力跟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事,而98分跟100分差2分,是不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不学礼,孩子的人生可能会增加很多阻力,因为一失礼别人就可能不帮助他,甚至 会障碍他,反之,就会有很多的助力,两种人生哪种人生更幸福?肯定是后者。在没有读幸福人生之前,我平时也教孩子礼貌待人等,但是却没有领悟到这么深。
领悟之二:幸福之源是孝道,善心,感恩心。
说道孝道,我们的脑海里会显出很多不孝道的例子,在不知不觉中会对那些不知道孝道的孩子很生气,其实这不应该怪孩子,人不学不知义,大人都不知道做人的根本在哪,所以就没有传下去。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老师是孩子一把行的标尺,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只要能把孩子的孝心恭敬心提升起来,他的内心就会起了化学反应,他们会觉得老师家长这么爱我,我不能让他们伤心,所以我们现在假如不启发他们的孝心,恭敬心,只是盯着他的成绩,老师累,家长也累,看到这些话的时候,我自己在反思,(还好,我还能叫自己反思一下):为什么在孩子身上自己每天觉得心里很累?就是我也同样盯住了孩子的成绩,冷静思考一下,我们家长能盯多久,他去读大学了,我还能盯么?我也耳闻到有多少大学生离开家之后就像脱缰的野马一样,发生了多少令人惋惜和后悔的事情,他没有孝心,善心和感恩的心,所以做出了让家长伤心的事。读了蔡老师的幸福人生之后,我开始去观察孩子,自己也试图改变,发现孩子以前学的弟子规和传统文化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只是我以前没有发现孩子这些优点,没有更好的引导孩子,现在想想的确是我做家长的失误。回忆起每天去接孩子,看见有很多家长开车接孩子,步行也都是家长或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而我家的孩子每天都是不步行自己背着书包,有一次,孩子感冒了,在回来的路上,看见孩子发着高烧,我就说:“儿子,妈妈帮你背书包吧!”孩子说:“不用了。”我就去从孩子身上拿书包,这时孩子说了一句话,当时我真的要流泪了,孩子说妈妈:“看见你头发有几根都白了,我看了心里都难受,我要是能发明种让妈妈年轻的仪器就好了,还是我自己背书包吧!弟子规学校的老师说,自己的事自己做!简单的话语幼稚的想法,但却让我明白了孩子对我的一份孝心。也悟到了我做的不如孩子好。也没有更好的引导孩子。以前我对孩子要求很严厉,有时还大发脾气,从那以后每当我再想和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就会想这句话,告诉自己要讲究方法,也感到了自己身上的毛病。不但要给孩子种下孝心,感恩心,善心的种子,也要时时提升孩子的这种心境才对,孩子人生幸福,家庭和社会自然也会和谐美满,记得
在我以前看弟子规的光盘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是在烟台,有个孩子他在小学,他的母亲得了尿毒症,后来他的父亲因为爱人的病重,自己觉得承受不了,就跑掉了,他的母亲,病重,又遇到丈夫的背离,一下子禁不住打击,就自杀了,结果这个孩子很孝顺,母子连心,很快的发现母亲的状况,送医院,把母亲给救回来了,这个孩子跪在母亲的病床前,对这位母亲说:”妈妈,你不能死,我以后要当医生,我一定把你的病治好,所以妈妈你要答应我,你要等我。这个母亲当下被孩子至诚的孝心感动,对孩子讲,妈妈以后不会再轻生了。这个孩子从此必须扛起照顾母亲,照顾家庭的责任,但是这个孩子并不觉得苦,因为他的孝心起来了,只要母亲能欢喜,就是他生命最大的幸福,这个孩子,除了照顾家庭,还得要学习好,所以这样的孩子在课堂上他是在告诉自己,我没有其他的时间再复习了,回去就得照顾妈妈,当下老师讲的我要全神贯注的学会。我们再看看现在的孩子,有很多孩子,家里有钱,都把他送到补习班去,这样的孩子坐在教室里,心里可能还在想反正今天老师讲的补习班还会教,晚上再听好了,这样孩子可能就不专心了,同时我想到我的孩子每天放学后我都会把当天的作业一一的检查讲解,可是发现有时感觉好像在课堂上老师没讲似的,我反思可能也是这个原因,孩子有一种依靠的心里。是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来引导孩子,自己也没有帮孩子养成一种好习惯。
领悟之三:不要从小置孩子于欲望之渊
欲望是渊,置渊险至。所以从小不要给孩子欲望滋生的环境。蔡老师讲的一个初三孩子的事例,感触特别的深,一个初三的孩
子亲自煮饭给他父亲吃,结果他父亲吃完就死了,倒在地上抽搐就死了,没过多久的时间,她的母亲吃完饭也死了,结果在拜祭他父母的时候,一拜祭玩,这个孩子马上就不耐烦的把拜祭的食物倒到水池里面去了,然后走到婶婶身边问:“我的爸爸和妈妈买了保险吗?”这一问和这个孩子的举动让他的婶婶感到疑惑,经过警方的调查,结果是什么?是他亲手下毒害死了父母,为什么要下毒毒死自己的父母呢?动机就是为了买一部手机,没有达到欲望,就想尽一切办法。一个孩子居然为了买一部手机,把最亲的父母毒死了,他的心中已经没有恩和意了,有的只是欲望,他心里就没有想到:保险费才一万多,手机没有可不用,可是当父母没有了,用多少钱都没买不来,再想喊一声爸爸妈妈,到哪里能找到?深思真的是很痛心。但是有很多人却没有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对物质有这么强烈的欲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回答就是从小教的,谁教的?父母。而现在的父母却很少有能冷静下来思考的;还有前几天在网上看到的一个28岁的在京研读的女大学生李竹因为家里拒绝为他偿还120万的巨债,她亲手开车撞死了亲生的母亲,想一想人之初,性本善,不是孩子一出生就有挥霍的喜好,也不是出生就没有亲情,看到她在看守所里是还没有一点悔意,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 能做出这样的事呢?是孩子出生就没有一点人性么?不是的。那是什么?不值得我们去深思么?
所有的这些事例,都是在小时候家长就给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以欲望为追求的目标,往往有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互动的方法是物质,这月你考的好,我就带你去吃肯德基,这是小学;上了初中,假如你
考的好,我就给你买一部好的手机;高中呢,大学呢,可能是答应给孩子买一台电脑,买品牌的服装……想一想,孩子拼命学习的动力是什么?不是要成就自己的人生,然后进而可以奉养父母,不是,而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在孩子脑子里装的都是欲望,统统是以欲望为追求的时候,就会做出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出来,是父母给他们灌输了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欲望是渊,一旦一脚下去,便是无底之洞,深不可测。所以我想我们为人父母者应该是给孩子一种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不仅仅是给孩子铺设了一条幸福的人生之路,也是在为自己,为家庭,为整个社会铺设了一条和谐之路。
以上只是我读《幸福人生》之后的一点感触,认识很粗浅,如果能获得大家的共识,将带给我很大的信心和鼓舞,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条幸福的人生之路!谢谢大家!
2011年9月
第五篇: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在写读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1记得肖川说的一句话:“我们应该心存感激,对我们拥有的一切。”对于这句话,我的体会也是逐步清晰而深刻的。
有一段时间,我也怨天尤人,觉得上苍不公,总觉得生活得不如意,造化弄人。可是回过头冷静下来想想,比我不幸的人大有人在。即使是大明星李亚鹏王菲也生了个先天唇鄂裂的孩子,他们给孩子起名嫣然,希望她一生幸福。在为孩子矫治唇裂的过程中,他们又想起更多的先天唇鄂裂患儿,于是成立了嫣然基金会。李亚鹏说,感谢女儿的出生,她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另一种意义。
同样让我感动的是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心术》里的刘晨曦,他用实际行动演绎了一位仁心仁术的医生,尽管自己的女儿需要及时换肾,但他没有利用自己的便利而违背医德给女儿换肾。他说过“如果你想幸福,首先得让别人幸福,如果你无法让别人幸福,按照市场的逻辑,你就不会幸福!”
上天对他们的确是不公的,但他们没有抱怨,而是面对现实,使自己有了凤凰涅磐般的更新,进而因此而感谢生活,这是多么高的境界!
正如肖川说的那样:心存感激,是一种明朗的心境,一种人性的光辉,天空因此而变得湛蓝,空气因此而变得湿润,美好的事物因此而变得离我们很近很近。是啊,心存感激,心中就没有阴影;心存感激,心中就充满阳光。让我们心存感激吧!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2寒假期间,有幸拜读了北师大肖川教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并上网聆听了肖教授有关教师的幸福人生等方面的视频讲座,感受颇深。
幸福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体验和追求,教师的幸福是教育过程中的愉悦的美好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当学生在难题解决时,当“后进生”学习明显进入状态时,当低年级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时,当学生把自己当成“大人”时,当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时,我们教师都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
肖教授总结幸福人生的四个有: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唤起学生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长。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你还是一个有用的人,是一个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的人。身边有亲友。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家庭有积蓄。一定的积蓄是我们安心生活和工作的保障,能够使我们淡泊名利。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教师的幸福体现在游刃有余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在课堂上融洽的教与学的互动中,体现在单位同事的互助互学中,体现在天下桃李的温馨问候中,体现在与家长的良好沟通中……
只有教师是幸福的,才能创造出幸福的课堂,教出幸福的学生。“幸福=充实(精神上有成就,物质上宽裕)+闲适(没有过强的外在压力,没有内在的紧张)”。教师的心态决定着我们幸福的感触,教师的心态应该是宽容的、平静的、阳光的、热烈的。我们只有拥有这样的心态,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教师应该学会关爱每一名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太阳。作为一线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如休息时间、课堂教学、班会、主题教育等活动,多关注那些近来表现不佳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调皮生、孤独生、单亲家庭的学生等,往往都有着不幸的和不愉快生活经历,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注。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一切时间和机会,让他们感受教师和同学们的关爱,使他们都能幸福快乐地学习和生活。一个幸福快乐的教师,才会有一群幸福快乐的学生。
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歌唱是心灵的阳光;简单就是享受;优秀是一种习惯;成功是一种心态;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幸福是灵魂的香味。“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让我们始终以阳光的心态、感恩的心情投入工作、感受激情,我们的人生才能充满阳光和幸福。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3幸福是什么?这是多么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有人说:小时侯我们为拥有一颗糖而幸福,稍大时我们为得到父母或老师的一句夸奖而幸福,而现在我们却不知幸福是什么。”如果问我身为“教师”,幸福是什么,我觉得幸福是很飘渺的:一天到晚好不容易从这个作业堆里爬出来,又掉到了另一个习题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还在费尽心思地整理要上交的各种材料;身为班主任,每天还有断不完的“官司”,同样的一句话一天当中也不知要唠叨多少遍。另外,“教师”这个职业犹如站在风口浪尖上,一点微薄的收入让很多人眼红,大家都在盯着你的一举一动,衡量着你的师德是否能与你的工资相符。一点点越尺度的行为都会使你被各种舆论所淹没,即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谈何幸福?还有的人说,教师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左手一个素质教育,右手一个应试教育,背上还背着一个自我继续教育,教学生涯忙忙碌碌何日是尽头。教师的生活的确清苦,关键是我们教师该以何种心态去面对它。是怨天尤人,自叹自怜,还是豁达超脱,自找乐趣。
在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后,我内心阴霾的天空渐渐明朗。其实幸福就是你看身边的事物都像一幅幅美丽的画。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人生就是自己的专业成长,你想要多美满的幸福生活,你就要让自己的专业成长多少。
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态决定一切,如果我们每天都心存报怨,心怀厌烦,那么世界上的一切在我们的眼睛里都会看不顺眼,一切工作都会显得了无生趣、索然无味。我们想拥有积极的心态就要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我们还要学会感恩,学会寻找幸福。这本书的开篇引用了一首在西方广为流传的诗——《我感恩》:“有每夜与我抢被子的伴侣,因为那表示他(她)不是和别人在一起;有只会看电视而不洗碗的青少年,因为那表示他(她)乖乖在家而不是流离在外;我缴税,因为那表示我有工作;衣服越来越紧,那表示我们吃得很好;有阴影陪我劳动,那表示我在明亮的阳光下;有待修理的草地、待修理的窗户和待修理的排水沟,那表示我有个家……最后,感恩过量的电子邮件,因为那表示有很多朋友在惦记和想着我。”读了这首诗,你会发现,生活中一切的不如意,其实都有积极的一面。感恩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是知足常乐的心态。感恩也是我们寻找幸福的金钥匙。只有仰望学生,欣赏学生,在赞美中给学生播撒幸福,我们才会因学生的幸福而倍感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是母亲温暖的双手,是父亲宽厚的肩膀,是老师慈爱的双眼,是婴儿无邪的笑脸,是风起时为你披上的大衣,是大雨时为你撑起的那把伞,是夜归时那一杯暖暖的清茶,是踏入校园时那一声声“老师您好”……其实只要你心中有爱,幸福便无处不在。,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业,就要有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有了这些,我们的工作就会是快乐的,我们当教师的也才是幸福的。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4假期里,我读了《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这本书,肖川老师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告 诉了我,什么是教师的幸福。
原来的我一直觉得教师就是一个职业,是我的工作,没有和幸福联系在一起,虽然我一直都很希望当一名老师,而且很喜欢我的工作,但是工作时间长了,慢慢的体会到了职业倦怠,有点感到疲倦,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改变。
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仿佛找到了我的出路,一直以后,人们都在寻找幸福,到底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种感觉,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是一种充实、闲适,没有空虚感、匮乏感、无聊感,没有内在的紧张、焦虑;幸福就是内心的平安,自由自在。教师的幸福感来自教育教学的工作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首先我的幸福感来源于我的学生,当我的学生们和我有互动的时候,当学生们在经过训练之后有了好习惯的时候,当学生们课下可以和我开心的聊天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幸福的。
要想消除我的职业倦怠,我的方法就是读书。这几年,我读了很多关于孩子的书,也参加了很多关于孩子的讲座,刚开始是为了我自己的孩子,可是学习了之后我发现我学习的这些东西竟然消除了我的职业倦怠,让我找到了一个新的方向。通过学习感觉统合,我理解了后进生为什么自己不能控制的走神,手里玩东西,甚至更严重的是多动症,自闭症等,这些都是他先天的有一定的缺陷,感觉失调,然后后天又没有经过训练,家里也没有重视,其实他们已经很可怜了,所以当我理解了他们之后,我忽然发现我的脾气变好了,我有耐心了,而且特别想去尝试着去帮助他们。我想我找到了更好的帮助我的学生的方法。
改变心态,不断学习。不光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在我的专业英语教学方面我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同样因为儿子的缘故,我开始研究了幼儿英语的教学。其实幼儿学英语就和我们的三年级学生学英语一样,都是初学者。对于初学者,该如何学习英语?现在我们的各种培训机构都有开设幼儿英语,有洪恩,剑桥等等,但是大多数英语教学方式还是我们原来的老办法,一节课,学习一些单词,学两句话。我觉得这远远不够,他们仍然在延续我们以前的学习方式—————翻译式学习。现在回想一下,我自己的学习过程就是翻译式的学习过程,当我想要说一句话,我要先在脑子里有汉语,然后再一个词一个词翻译成英语,所以,当我们和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我们就会反应很慢或者听不懂。而且我们学习的东西都是中国式英语,很多单词或表达方式外国人根本不用了或很少用,而人家常用的我们却不知道。教材太老了。于是我开始搜寻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学习英语能不能像我们学习汉语一样呢?其实英语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在大量的听和读的基础之上的,从小我们应该给孩子寻找英文原版的东西。比如先听,磨耳朵,听大量的英文儿歌,在儿歌中孩子可以接触到很多的词汇,也许孩子并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但他可以会唱,最后甚至会读。看英文绘本,可以从双语的开始看起,不要告诉他这是苹果,这是帽子,只是读出来,孩子在看图的时候就可以猜出来的。通过读书,孩子学会了很多的词汇。但是这些词汇绝对不是单独孤立的出现的,比如看见苹果,他的脑袋里不是先出现“苹果”两个字,然后再出现apple,而是直接出现apple,这样就大大缩短了他的反应时间。其实总结一句话,就是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在情境中去学习,而不能只是翻译式学习。
其实通过这些学习,我的教学工作也有了进步,比如在上课时我注意给孩子们设置情景,比如我适当增加一些游戏环节,让孩子们更有兴趣。在我的英语课堂中,也许在别人看来好像没有多大变化,但是我自己觉得是有很大变化,而且效果要慢慢的显现。我想,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英语吧!我在尽力的向这个方向努力,学生开心,我自己也乐在其中,这就是幸福吧。
最后,我想说,人要永远处于一种学习的状态!我经常对我的老公和儿子说这句话。越到年纪大了也许越不爱学习,觉得反正这么大岁数了,就这样吧!但是我觉得不管你学习什么,只要你感兴趣的,应该要不断学习,学习之后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视角,也会有新的快乐!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幸福!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5成长对于孩童来说是重要的,因为长大是多么自豪的一个字眼呀!对于成年人来说,日子的流逝意味着衰老将至,年华不再;那么对于担负着建设下一代重任的教师来说,自己的专业成长标志着什么呢?以前这个问题我从未考虑过,只觉得教师不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吗?成长不就是“教学相长”吗?
寒假里,我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同志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内容简约但却精辟,使我经历了一次思想的洗礼;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让我的境界得以一次升华。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关于教育学习、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一堂课,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通过这本书,让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幸福人生=自己的专业成长,你想要多美满的幸福生活,你就要让自己的专业成长多少,这二者呈正比关系。近几年来,一片改革的呼声总传诵着“新课改不仅减轻学生的压力,也替老师分忧”,可我们感到不仅没有减负、减压,反而压力与负担是与日俱增,是我们真的已经不合时宜了吗?读了此书后才明白,原来在人们即使拥有了金钱、爱情、知识、领导力等等,也不能感觉到生活的100%圆满,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是我们对待工作的心态。只有我们的心态是积极的,我们才会感到生活达到了圆满,我们才会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何谓积极的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而一个人只有拥有乐观的心态,才有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才能跨出迈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不错,“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才是幸福的。而过去的我总为自己不断地繁忙而抱怨着。从未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满足,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设想如果生活中每一天都带着一种期盼,带着一种努力,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与满足,那么幸福会时刻陪伴着你。生活中如果少一份责备,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感慨,多一份感动和感恩;那么幸福就会向你靠近几分了。来吧,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身边的幸福:
在课堂中我们会得到幸福。因为只有在教学中我们才能够体现出做一个教师的真正价值,自己的教育智慧被发挥,教学研究的能力被提高,这样才会有成功之感。另外每天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阅读,与伟人、名人对话,提升自己的才华,锤炼教育的智慧,在阅读中寻找无穷的幸福。这时的我们才会真正感到幸福。
在学生中我们会寻找幸福。虽然孩子们淘气贪玩,反复叮咛的话儿不听,纠正几遍的错误,接连又犯;桌椅摆放歪了,作业又忘了写了……但我知道,这就是孩子,孩子怎能不犯错?孩子各有差异,怎能整齐划一?我会悄悄地告诉自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理解;少一点批评,多一些微笑——让学生在我们的理解中成长,让我们在自己的宽容中幸福。
在爱心中我们会感到幸福。走近孩子,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进步已经很大——虽然有错题,但是他们已经很努力了;蹲下身子,我们会发现孩子真的非常懂事——刚刚还被老师批评的痛哭流涕但一转身却依然一脸灿烂地帮着分发各种作业本,因为他知道老师的严格也是爱;蹲下身子,会发现孩子有时还很勇敢——虽然因为调皮摔疼胳膊摔疼腿,但是就是不流一滴泪……蹲下身子,仰望我们的学生,欣赏我们的学生,在赞美中给学生播撒幸福,我们也会因学生的幸福而倍感幸福!
掩卷而思,有时我们确实无法看清自己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常常以为“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却忽略了“工作就是生活”。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工作,既然我们抓到了这样一副牌,与其抱怨这副牌怎么如此之差,不如就打好我们这副牌。也许在不断动脑出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收获另外一种幸福。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6拿到《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我看了半天题目,回首自己8年的教师生涯,当我上了一堂成功的课时我是幸福的;当我被学生认可时我是幸福的;当我被领导表扬时我是幸福的;当我和同事相处愉快时我也是幸福的……当我一页页地翻读着书本时,才发现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是多么浅显。在书中,肖教授在第一、第二章节中指出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第三、第四章节主要介绍了教师的成长、发展、快乐都应有完美的知识结构,教师面对学生要因材施教等等。
而第五章节提到中提到了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尤其让我印象深刻,肖教授提到:课堂管理和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中最为微观、最为核心的管理,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技能和知识素养,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而决定着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虽说我教的是体育学科,可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能起到什么作用,但是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管理都制约着教学效果的实现,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因素。体育课管理与其他的课堂管理相比,又有其不同的特点,强调的是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张扬自己的个性。然而课堂中往往有许多同学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影响课堂秩序,降低其学习兴趣等。我认为在体育课上课需要制定比在班级教室上课更为周密的课堂常规管理。
首先,作为在开放的操场上上课,学生比在自己原来班级上课具有放松感,又是体育课,学生便有更大的松懈。而体育课堂又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节课都有几个班级在上课,这就使课堂管理加大难度。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一个难点,而要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先提高他们对于上课内容的兴趣,因此,每节课课前对于上课内容的分析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我喜欢用“我们班”这个称谓来拉近与各班学生之间的距离。无论上哪个班,课堂上我喜欢用“我们班”而不是用“你们班”这三个字,比如说“我们班今天表现真好!”“我最喜欢我们班的学生了!”“我们班同学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等等。学生们一听,觉得很亲切,他们就会认为,老师和我们是一个整体的,是我们一个班里的一员。我这样称呼,就是告诉学生,我愿意做他们的朋友,让学生从心理上不排斥我。
第三,体育课要有自己的管理特点。比如,一个学生,老是喜欢在队伍中讲话,我会在课堂上先制止他,等课后再把他叫来,听听他的感受,你的行为要影响整个班级的,这样帮助他分析不会伤他的自尊心。也有的学生,喜欢在课上故意搞出点事情来,只是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关注每一个学生,一定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老师在关注他。
要创造一种宽松、宽容,富于活力的教学气氛,构建起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的个性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习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和服务者。课程的开发者……。
照此要求,我们任重道远,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探究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幸福来自于哪里,幸福来自于心理,成长的自己可以得到幸福,成长的学生更能使我得到幸福。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7闲暇拜读肖川先生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让我认识到,幸福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一种体验,教师的幸福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是教师的幸福源,当学生在难题面前时的豁然开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就是教师的幸福表征。
书中讲到,幸福人生的四个有:第一、心中有盼头。即有目标、有追求、有所成就、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师一定能不断地唤起学生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能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带着美好的期待、美好的渴望成长。第二、手中有事做。有事做意味着社会需要你,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爱岗敬业。第三、身边有亲友。人是社会的动物,需要有情感的归属。人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这是所有人一个共同的需要。怎样使学校成为一个温暖的家、温馨的家?怎样融入一个相互支持、相互欣赏的团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我们的同事,更多的关爱,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第四、家庭有积蓄。经济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们经常说富贵吉祥,首先是“富”然后才是“贵”。当我们在经济上富有的时候,就会显得大气,不会过分地斤斤计较,不会过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己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己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的幸福写在学生认真的作业本上,教师的幸福盛在学生满意的答卷上,教师的幸福堆在家长充满谢意的脸上。学生的毕业证和入学通知书是教师的幸福,教师节学生送来的温馨贺卡和溢香鲜花是教师的幸福,满天下的桃李打来的电话是教师的幸福……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如何才能成为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师呢?陶行知说过:“……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教师应该在自己的专业发过程中积极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这种发展不仅意味着教师教育能力的强,而且还是教师个人整体素质的发展,而发展本身就能带给人幸福感。
因此,对一个教师来说,专业成长受益最大的人是他自己,其次才是他的亲人、他的学生、他的同事和学校,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马克思说,“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一个人的发展其本身都是对人类的一个贡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自我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任何一个有智慧的人,都一定会深切地关注自我的成长。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8教书育人是幸福的吗?我想对于大部分和我一样的老师来说,与孩子心心相通、看到孩子的成长与进步的那一刻应该能够感受到教育的幸福。经常听到老师说,能够静心教学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喜欢孩子的老师也应该是喜欢自己的职业的。但是也经常听更多一线老师们说:没有幸福的感觉,精神压力大,体力脑力上都太累了。
这是中国教育的现状。经济发展的制约、社会公德的取向、教学条件的限制、来自各级的压力不是靠我们自我控制就能够解决的。读了肖川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使我深受感触。知道了所谓幸福,首先是内心的平和舒畅,自主地面对生活,而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当我们被社会以圣人的标准要求,而又以挑剔的眼光评价时,拿着微薄的薪水,感觉用挂在嘴边的职业幸福来形容自己的老师一定是非常高尚的人。我认为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是要善于捕捉平时点滴幸福的感觉并及时放大迁移,净化自己的心灵,将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感这两道最美丽的光环送达我们接触到的每个家庭、每个孩子。
也想起自己曾经感受过的幸福:扶起跌倒的孩子,听他们真心而羞涩地说“谢谢老师”;陪运动场上的孩子一起奔跑加油,携手欢呼来之不易的胜利;接受他们轻如鹅毛却深情无邪的礼物;读孩子的日记,陪他们单纯看世事,或者为他们保守小秘密……大概因为我是语文老师,更多的幸福感来自与孩子们相通的语言文字中。其实分享一个人的感情是最幸福的一件事,而作为班主任,大班额、多杂事,没有足够时间去细心问候每个孩子。于是只有从他们的字里行间查阅,那里有他们生动真实的另一面。在那里我发现了他们的喜悦更发现了他们的悲伤,小贤说她爷爷为了去给她买糖人,挤了很长时间的公交车,晚上回家脑血管爆了,她很想念爷爷,希望不吃糖人让爷爷醒来……小宇是个上课经常走神的孩子,写作文时写到了自己想要变成小磊——虽然学习不好但是至少不会被人欺负,还有要为妈妈变成一棵摇钱树,那样妈妈就不会那么辛苦了……看着学生,我常想到自己的孩子,现在的孩子虽然得到较多的物质关爱,但是家长普遍忙于工作,情感上他们是非常孤独的。我们需要多给他们一些指导和陪伴,我们需要有欣赏的眼睛、微笑的面容、智慧的头脑和宽容的心。
上善若水,天道酬勤。让我们把名利看淡些,走近孩子,走进“座中多英豪”的生命化教育,幸福感就与专业成长融为一体了。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应该是无处不在的。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9暑假,我有幸拜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肖川同志写的《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一书,让我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境界得以升华。他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视界,睿智的语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和幸福的课,开拓了我的视野,也解决了我专业发展成长中的一些问题,发我深省,令我受益匪浅。
肖教授指出教师的幸福来自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教师的专业不断成长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专业自主,逐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和执教素质,成为一个教育专业工作者的发展过程。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良好的成长环境,教师的专业成长也一样,也需要有良好的环境,这样教师才能获得更多安全感和满足感,促进专业发展。我觉得在我专业成长过程中起了最大影响的不是物质环境,而是肖教授提到的影响教师幸福人生的因素人际关系。人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生活在他人的世界里,生活在与他人共同交往的社会中,社会性是人的重要身份特征。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在校园生活中最经常、最主要的交往对象就是学校领导者、学生、同事和学生家长。
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学校的领导给予我很多的鼓励和关怀,也给予我一定的'认可,让我感觉很温暖和充满不断努力工作的力量。我感觉我们学校的同事关系特别和谐融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让人舒服又开心,而且同事们总是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手;在我迷惑的时候给我很多鼓励和建议,帮我走出困境;在我做得不足的时候指出我的问题所在并给以指导,这有助于我的教育专业成长。我和学生一直都是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虽然有时候他们很淘气会惹我生气,但是我对他们还是心存感激的,因为在解决和他们之间的摩擦的过程中,我学到了怎样处理同类型的问题,也更加深了对他们的了解,更加懂得如何和他们接触,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我该用什么方法才能让他们学得更多和更开心?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大部分家长都是很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对老师的工作都是积极配合的,这让我觉得有了坚强的后盾,更加有助于我的教学,在不断和家长接触的过程中,不断地掌握技巧,同时也加快了我的专业成长。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了我的专业成长,同时也增加了我的职业幸福感。
在我的专业化成长过程中,我曾经遇到过很多的困惑,在肖教授的这本书中,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首先,在以往几年的教学中,我感觉我的课堂很热闹,学生的反应都很好,似乎都掌握了,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考出来的成绩却不如理想。于是我就采取了一些约束纪律的措施,纪律是好了,但是课后明显看到学生疲倦痛苦的表情,也没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后来在肖教授的书中我知道了我的问题所在,就是我没有掌握好有效的课堂管理的技能。肖教授说:有效的课堂管理不只是建立秩序,从而将影响课堂教学的不良行为降低到最低程度,更为重要的是整个课堂管理制度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并且达到最高的程度。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维持课堂秩序的稳定,避免课堂混乱现象的出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教学工作的成效。有效的课堂管理必定是师生全员参与的课堂管理,必定是全面、成功的课堂管理。而且根据博耶主席报告指出有效的课堂管理需要管理课堂知识、任教的学科知识和对学生社会背景的了解这些专业知识技能的支撑。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加强这几方面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有效课堂管理技能。
其次,在做学生心理工作的时候,总觉得力不从心。学生违反纪律后,我和他们谈心的时候,他们的态度有时候会很不好,老不承认自己犯的错误,尽管通过谈话,态度已经转变了,也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了,但是过没多久又会犯相同的错误,这让我很生气,觉得这些学生到底怎么了,总觉得某些后进生很麻烦,很想去改变他们,但就是无从入手,觉得自己没这个能力去改变他们。看了肖教授的书之后,我才知道,是我的方法和心态方面出问题了,由于不自信所以没有足够的勇气去引导他们,只是靠着简单的说教和惩罚来约束他们。肖教授指出教师不能依赖自己的权威,凌驾于学生之上,严格控制学生的行为,不允许学生犯丝毫的错误,否则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样的管理使学生在心理上严重压抑,根本没有平等、民主可言,学生有问题也不会向教师倾诉,造成师生关系极为紧张。需知道人是独特的生命存在,他需要自由的选择空间。教师不是权威和绝对真理的化身,学校不是批量生产社会必需品的工厂,儿童不是无意识任人摆布的木偶。每个人的独特都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则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自我反思与透视来获得。因此,教育学生应该以表扬为主,批评惩罚为辅。要尽可能发现和表扬学生的有点,要及时表扬即便是微小的进步,以带动学生减少甚至改掉其违纪行为。另外肖教授还指出沟通者首先要悦纳自己,进而才能赞赏他人。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必然容易对他人也吹毛求疵,对世界悲观、失望的人必然不能看到世界阳光的一面。只有悦纳自己,产生自我满足感,在认识到自己不足的同时积极进取的人才会有阳光,才会带给他人温暖。看完以上的话之后,我决心要改变自己对生活和工作的心态,我要告诉自己:我是重要的,我是能干的,我是快乐的,我是美好的。因为我想做学生心中的一缕阳光,特别是边缘学生,我想解封他们的心里的冰,让他们感觉到温暖。
最后,在我的专业成长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工作倦怠,那段时间每天都感觉很累,感觉课好像永远备不完,作业堆积如山,都有着处理不完的事情,心里压力特别地大,甚至有时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就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精神和心情,教学质量一直无法提高,心里就变得更焦急,一着急情绪就更不好,更加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中。当时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以为是因为还没适应教师的工作,看了此书才知道这也是教师的职业倦怠的表现,了解到它形成的原因和危害性,这是不利于我的专业成长的。所以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不断用教授的话来提醒自己,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即使我们看的不得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不断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境由心生,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微笑是一种力量,拒绝职业倦怠,在教师职业发展中体验幸福。
肖教授的书中除了为我解决了很多专业成长中的疑惑之外,还为我指明了专业成长和成熟的方向。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肖教授指出教师的通识性知识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教师知识的三块桶板,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相似于箍桶的铁条。这样,教师的知识之桶才能形成,也才能真正盛得了教育之水。通识性知识是教师根基性的知识,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根系发达,充分地汲取大地的养分,才能使得教师的人生之树枝繁叶茂,才能使教师的教育之树顶天立地。阅读使人聪慧;阅读使人明理;阅读使人视野开阔;阅读可为我们教育教学滋养底气与灵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得到。一个善于读书、热爱读书的教师,必将影响他的学生也读书、爱书。一个专业化的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继承者,能够自如地应对一般性社会事务;其次应当是一个一般科学文化的创新者,能够在学科知识的交叉冲突中寻找到突破口,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文化知识;再次还应当是一个活生生的大教育者,不仅能够开展学科专业教育,而且能够给予学生广泛的人文影响。我欣赏教授的比喻,也非常赞同他的看法。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把书本看作是我的好朋友,这位好朋友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也为我解决了很多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使我更加明理和享受生活的乐趣。但是在上班期间,我很多时都由于这样那样的理由冷落了这位朋友,导致我的通识性知识没多大的长进,教学上的进步不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和这位好友形影不离,并把它教给我的知识学活,再把它传授给我的学生。肖教授指出本体性知识是教师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础的知识。教师不仅要具备这些知识,还必须能够达到既广博又深刻的程度,以及结合教师广博的通识性知识,形成有教师本人个体特征的本体性知识。他还用古老的短板理论即一只桶的装水量,取决于最差、最短的那块桶板中的短板来比喻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由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对象、教育教学活动和开展教育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由书可见,我们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存在着先天不足,所以必须通过课改改变这种现象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长这两方面的知识,以修补这块短板保证我们知识之桶的教育之水充足。最后,肖教授还指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如果一位教师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那么他就必须重视自身实践性知识的完善和更新。从教师的职业状况和个人有意识的专业发展角度来说,较为便捷有效途径有从写详案开始,从写反思收获、教学叙事研究和积极参与教育实验。
肖教授的书犹如一股春风,唤起了我心中对教育的热情;犹如一阵春雨,洗去了我专业发展中烦恼;犹如春天和煦的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指明了我以后专业发展的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努力,争取做一名幸福的老师,教育出一群学得幸福的学生。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10这是一
回顾这二十年的教育教学,似乎一直忙忙碌碌于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每天都感觉自己在忙忙碌碌,给自己充电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职业倦怠让我早就远离了书本,日常教学工作几乎就是靠着吃老本来完成,所谓的专业培训离我们的实际工作太遥远,往往起不到指导实践的作用,而感觉《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讲述的就是我们需要的,知识的获得正是需要这类书籍的营养,指明了知识补充的方向,让我们意识到了写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拨开了以往教学工作中的不解之谜,真正起到了指导专业成长的作用。这本书让我有了教育教学的方向,让我自己更加有了
让我们充分利用闲暇时光,充实自己,努力的多读好书,从读书中汲取营养,享受作为教师的幸福人生。在教育教学中也带领我们的学生在书海中遨游,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享受读书的乐趣。让他们从小就用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视野越来越开阔。
【教师的幸福人生读后感】相关文章:
1.《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小学教师读后感
2.《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教师读后感
3.《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的初中读后感
4.《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5.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
6.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读后感十二篇
7.《做幸福的教师》教师读后感
8.《做个幸福的教师》教师读后感
9.《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