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的男孩的心理

时间:2019-05-13 04:59: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单亲家庭的男孩的心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单亲家庭的男孩的心理》。

第一篇:单亲家庭的男孩的心理

单亲家庭的男孩的心理

据有关调查表明,在父母离婚的头半年时间里很多单亲家庭男孩性格有强烈的恐惧、愤怒和羞愧感。单亲家庭男孩的心理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来告诉大家。

单亲家庭男孩的性格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自卑心理: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时,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自卑感便油然而生。主要表现在:情绪的忧伤,缺乏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性格孤僻,不爱交际,畏缩胆怯,做事缺乏信心。

2、猜疑心理:父母离异、家里缺乏温暖的环境,母亲又整天忙这忙那,使孩子开始怀疑:爸爸妈妈是否还爱我?小朋友会不会看不起我?心灵深处有这样的想法,会让孩子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在人际关系上产生种种不和谐的因素。

3、逆反心理:原来的三口之家,很快乐,很温馨,生活条件也比较优越。父母离异后,随着自卑心理及猜疑心理的产生,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渐渐形成,一直很听话的她(或他),有时会没有理由地抗拒妈妈、小朋友的要求,产生对抗行为。

4、补偿心理:父母离异,孩子在物质上、精神上都遭受损失,这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对其他孩子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羡慕心理,希望重新获得爸爸妈妈的关爱,希望像过去一样,重新获得良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这就是补偿心理。在早教 加盟机构我们能看到很多这样那样的例子,让我们一一来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篇:一个单亲家庭男孩的转变

一个单亲家庭男孩的转变

三(7)班

魏书生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都会在那得到答案。”一个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承担培养人这个艰巨而复杂的教育工程。因此,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与家长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而我也体会到了与家长沟通后学生进步的喜悦。

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刘俊睿,是在别的学校不受老师的欢迎才来我校就读,重读了一年级的。开学后个一段时间里,我从别的家长口中得知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现住在外公家,家庭条件比较困难。他妈妈靠晚上在公园卖一些小玩具赚点钱,白天打打麻将。因为自己婚姻不幸福也无暇顾及孩子,所以,刘俊睿同学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有一次,我和家长电话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我了解到在家长眼里,孩子一无是处,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家长唯一的方式就是指责加上谩骂。我迷惑了,这可怎么办?我教育好孩子的关键那就是先教会孩子的妈妈教育孩子。首先我肯定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上课积极举手,聪明上进,有集体荣誉感。他妈妈问我孩子在班上是不是成绩很差?她说孩子父亲都不管,自己一个女人更管不了。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孩子是自己的,不能因为大人犯了错就不管孩子呀!我感觉重担一下子全落在我的身上。我决定还是先做家长的思想工作,再做好学生的工作。从那以后,我特别关注这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我发现他不完成作业和上课走神现象很严重,还听说他有时夜不归宿去网吧上网。我和家长电话联系,家长就说,这孩子我不要了,他愿意找他的死爹就去找,不好好学习,还上网,回家我也不叫他吃饭。我和家长说,这孩子出现问题也是您的孩子,现在,把这件事情交给我,我来解决它的问题。你只要配合我就可以了。于是,我叫家长该做饭就做饭,不要唠叨,可以关心一下生活。出现不对劲的地方,就直接给我打电话。家长答应我了。

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和同伴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这不只是一种爱的补偿,更是一种爱的启迪。一个感到人世间充满着爱的孩子,一定会走出心中的阴影,鼓起生活的勇气,乐观地面对现实。

这回,我准备和刘军睿深谈一次。从她妈妈和他现在的家境,分析到她妈妈在婚姻生活中受到的伤害。希望他能理解妈妈的辛苦。刘俊睿点了点头。我又问,那你觉得妈妈哪些地方需要改一下?他说,我不喜欢回家,每天在学校里,我都是很快乐,可是一到家里,我就感觉浑身都冷,不想回去,没有人喜欢我,我做什么都不对。我写作业,妈妈就在外面打麻将。我不会做的作业,她一会就说我几句,一会就又说我几句。我去一次网吧,她就唠叨个没完。索性,我就不想写了,我就睡觉。我说,那你觉得你去网吧没有错,是妈妈逼迫你吗?他说,不是,我就是不想回家。我忽然觉得我找到了突破口。看到你这样,我很着急,这样吧,你妈妈那里我去说,保证你的学习环境。但是,你必须要保证不去网吧。这样你妈妈那里就放心了。再有,你妈妈以后也会减少对你的唠叨,你觉得这样可以吗?刘俊睿的眼睛发亮了,他连忙说,可以!可以,我答应。然后,我就又说,你好好学,等以后考上中学就可以住校了,那时候一周才回一次家,估计你都会想你妈妈的。你有了出息了,你妈妈在新家里就有了地位。我知道你是一个孝顺儿子,加油吧!刘俊睿笑了,他深深鞠躬后回班去了。

我马上拨通家长电话,把我们的谈话内容告知家长。她妈妈很开心,答应一定配合我的教育。此后,我经常找刘俊睿,询问情况。他说现在好多了,妈妈不再说他骂他了。

有一次,我去班里上课,走到后门的时候。我习惯性的从后门窗口向里面看。这时候,刘俊睿站在后门处,从玻璃那头给我扮鬼脸,那笑是我久违的笑。那是孩子纯真的笑。我被感染了。他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积极上进了,成绩也上来了。

这件事叫我体会到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必要性。一个孩子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这道题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合作完成的。在工作中,我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享受着这其中成功的喜悦和幸福,“家校合一”桥梁的主要建造者就是我们老师,沟通就可以创造奇迹,合作就可以铸就辉煌。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三篇:单亲家庭孩子心理疏导

孩子厌学竟因母亲太辛苦 心理专家建议单亲家庭家长做好自我调

□记者崇真

□通讯员刘希明

本报青岛4月19日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条件,市民刘女士起早贪黑地工作,没想到女儿不但不“领情”,反而产生了厌学情绪以至于休学。心理专家分析说,正是由于母亲的自我牺牲精神,让孩子为不能替母亲分忧而产生内疚、自责,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障碍。

家住市北区的刘女士今年40多岁了,没有正式工作,一直靠打零工挣钱养家,几年前,由于感情不和,她和丈夫分居,生活日渐拮据。刘女士是个要强的人,为了不让女儿感到经济上的压力,她自己办了个托管班,每天起早贪黑地忙活。因为每天都会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所以难免经常对女儿说一些“都是为了你,不然妈妈不用这么辛苦”之类的话。

几个月前,女儿开始说自己不舒服,不愿上学,每天的精神很差,常常恍恍惚惚的,而去医院又查不出什么毛病。无奈之下,刘女士只好给女儿办了休学手续,并求助于心理医生。“在接诊中,孩子总说自己很累。”心理医院专家李玉焕主任告诉记者,在心理疏导过程中,她发现,女孩累的原因竟源自于自己的母亲。女儿说妈妈每天很辛苦,甚至生病了也没有时间去看,只能硬撑着,很心疼妈妈,而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觉得自己很没用,总让妈妈操心。再加上母亲经常对孩子抱怨,孩子的压力越来越大,越来越沉默,于是产生了心理问题。

李玉焕说,通常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压力,在正常的家庭中,人们的压力可以在另一半身上得到缓冲,而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庭角色的缺失,比如在失去了父亲之后,孩子在不自觉中承担了部分父亲的角色,来缓解母亲的压力。母亲在宣泄压力的同时,也就把痛苦带给了孩子。她建议单亲家庭的家长们要调整好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牺牲精神而导致孩子的自责、内疚,甚至心理问题。

单亲孩子厌学可怎么办?

2011-02-11 22:40:57 燕赵都市网 www.xiexiebang.com

编辑老师:

我现在带了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厌学,而且是单亲家庭,他的家长要求学习成绩提高。

1.这个孩子的家庭条件很优越,但家长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

2.这个孩子从小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总想过的很舒服。

杭州徐老师徐老师:

这个问题好难回答,现在社会上结婚离婚都很随意,导致了许多单亲孩子的出现,没有了正常的家庭环境,出现问题是很普遍的。

这个孩子的家长要求有点高,把一切问题都推给了学校和老师,我能体会着您的辛劳,在此向您表示崇高的敬意!

孩子是家长的镜子,一定要多跟孩子的家长沟通,让他(她)意识到要多跟孩子交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

您可以给这个学生家长一些家庭教育传统文化的书,也可以推荐我们《家庭百科报》。

孔子说,有教无类,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仅仅培养那些优秀的孩子,更是为了转化那些有问题的孩子。我们教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不仅是为孩子的家长负责,而是培养他做好人,能有幸福美满的人生,这是一份神圣的社会责任,所有的孩子也是我们的孩子,真正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就能跟老师亲,也就能听老师的话,辛苦您了,感恩徐老师!

知心老师

[省级论文二等奖]单亲家庭子女厌学缘由及对策

04-19 作者:南京中华职业教育中心 丛爱玲 210012 阅读次数 799 文章摘要:分析班中单亲家庭厌学的三点理由。

一、书区学习目的和动力造成的厌学;

二、不良的袄于方式造成的厌学、三、离异争斗造成学生玩世不恭形成的厌学。及对策:

一、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二、给离异家庭学生多点爱和鼓励;

三、架起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齐抓共管。从而达到调动其学习热情的目的。关键字:离异、厌学、缘由、对策

我班有41名学生,离异家庭有九人占百分之十以上,这不是一个典型的班级,且具有一定的普通性。夫妻离婚,不仅造成彼此的心理创伤,而且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离婚家庭的子女,生活在一种不稳定的家庭关系中,心理受到来自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往往在智力、性格、情绪等方面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再加上离异家庭的子女难以与父母进行毫无拘束的思想与感情的交流,情感无所依托后,生活热情减退。郁闷无法宣泄和排解产生叛逆、心理偏执、行为怪异,以至厌学。从以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可见一班。

一、去学习目的和动力造成的厌学

“W”看上去是一个直性子的孩子,她一直掩盖着她父母离异的事实。总喜欢在众人面前扮演着无悠无虑的角色。她的父母是在她初中阶段离异的,父母离异前,她的成绩处于班级的上等,学校还是一所名校。应该说考上一所普高不成问题,可在这时,父母离异了。她既爱母亲,又爱父亲。可因父母离异,她只得跟随了母亲。内心对父母有爱又有恨。以前认为只要乖,只要好好学习,父母高兴就不会离婚了。可这个愿望破灭了,她失去了为父母而学的目的,也就没有了动力。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初三毕业时,成绩只够上职校,用她自己的话说“家都没有了,学习好又有什么用。” 孩子最亲近的是他们的父母,对父母之爱的需要是人生中最强烈、最持久的一种情感。生活在和谐家庭的孩子,在父母的爱护和关怀下对生活充满希望,仅仅便会因失望而失去追求的目标,丧失进取的动力。孩子还没有形成世界观,为一个远大目标去学习时,为父母的爱、夸赞而学便成了他们的目标和动力。家庭的破裂,父母的离异,对一 的伤害有时不仅是情感,而且还是对他们单纯的奋斗目标的摧毁,使他们失望、茫然而无所从。

二、不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厌学

家庭是社会细胞,是人生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是形成离异家庭子女厌学的又一重要原因。1. 严厉型

学生“F的父母在她八个月时就离了婚,父亲带着她重新组成了家庭。父亲是个文化人,继母也出生在书香门第。他们都希望这个孩子能按照他们设想的那样多读书、有出息。父母严厉地管教她,甚至可以说严格地监控她。训斥是家常便饭。她与父母产生了隔阂,她用沉默对抗着父母的训斥,用淡漠的眼神扩张着与父母的间距。在家以外寻求情感的发展。开始叫男朋友,在男友那寻找精神安慰,父母极力反对,她用离家出走抗议。无奈的父亲放弃了她,她住进了远离父母的另一所房子。过早地涉足她这个年龄不该踏入的领域——谈朋友,近乎饥渴的情感需求使她沉湎其中无心学习。

一般情况下,严厉型的家庭是、多是严父慈母,当然也有慈父的,孩子会有一个倾诉对象,而离婚重组的家庭,一方严厉,一方冷漠。孩子没有了倾诉对象。势必会造成孩子内心封锁,情绪对抗,既自卑,有偏执、叛逆。但人需要情感的抚慰,尤其是孩子。从家庭以外去寻求情感便成了必然。广交同性,异性朋友,社会上的一些人便趁虚而入,一旦这些孩子沉迷,也就无心顾及学习了。

学生“L”是由母亲监护的孩子。母亲总认为:我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已经对不起孩子了,就不能让孩子再吃苦了。所以母亲尽其所能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穿名牌服装,充足的零用钱。而自己则省吃俭用,以为这样可以弥补单亲给孩子伤害。结果事与愿违,宠坏的孩子自私、任性、暴躁,常与人打架。行为方式幼稚,从不考虑后果,没有长远的打算,也没有奋斗的目标,只是混日子,上学知识流于形式,是坐在教师的影子。

研究表明,溺爱下长大的孩子,任性、散漫,行为方式幼稚而不成熟。因为父母为他们考虑得太多,做得也太多。他们已形成了以来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没有挫折的经理无法使他们成熟与坚强。别人的迁就助长了他们的任性和暴躁。他们已习惯了“要”而不是“给”,他们养成了我行我素、散漫、任性、贪玩的不良习惯,这必然会厌学。

三、父母的争斗造成学生玩世不恭形成的

“C”是一个漂亮而又会说话的女孩/初次交谈就感受到她与年龄不吻合的早熟。她应该说是幸运的,离异的父母都争着要她,争着讨好她,尽管是她母亲得到了监护权,但她的父亲也一直与她保持着亲密的联系。父母为了争夺她,都采用了诋毁对方的方式,父母的形象在孩子的心目中坍塌了,她对父母没有了尊敬,但却有了利用。她利用父母讨好她的心理,要钱、请假病假、圆慌,她便常不上学,在女生面前摆阔,利用男女的感情吃白饭,上舞厅,养成了许多坏毛病,也就无心学习了。

离异的父母在争夺孩子时,往往采用相互诋毁的方式,毁坏了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使孩子对父母没有了尊重与信任。而经济上又必须依赖于父母。便周旋于他们之间,利用情感满足自己的要求。而对父母的“要努力学习”的要求只当耳边风敷衍。自然把精力用于学习以外,厌学则成为必然。

各种研究表明:离异过程因家庭成员的改变、生活环境改变、经济状况改变。家庭的紧张提高了。不稳定的因素增多了。不良的教育态度促成了孩子异常性格的形成。也便造成了这样和那样的厌学。例:丧失目标和动力的厌学;行为习惯差的厌学;受社会上不良影响的厌学等,但父母离异的学生并不却是厌学,也有乐学的,我们不妨探究一下,从中血球离异家庭学生厌学的对策。

“S”生活在一个离异后再婚的家庭,母亲依旧把爱倾注在她的身上,父亲依旧与她常常联系。牢固的情感维系使她没有单亲家庭的情感失落,母亲对她寄希望很大,跟她讲的更多的是为前途学的道理。父亲也常鼓励她,这使得她能正视父母离异的现实。树立了一个较为远大、稳定、持久的学习目标。用她自己的话说:因为父母,的原因,我更要努力。否则我依靠谁呢?这是、正是她努力的动力,她积极争取每一次的机会、竞选校学生会干部、参加市级的演讲比赛。努力学习了文化知识,成为一个综合素质为优的好学生。

离异家庭的学生,要教育他们棉队现实,认识自己面临着比别人更多的困难。教育他们树立人生稳定而持久的大目标,寻求经济与精神的独立。一旦他们树立了正确的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就会逐步产生动力,便自发了学习的热情。

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正视现实,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是厌学对策之一。

“W”也是生活在一个离异后再婚的家庭,亲生父母先后再婚,又都有了另外的孩子,疏于管教的他养成了诸多的坏习惯。迟到、早退、旷课,上课讲话,做小动作、睡觉、说悄悄话、不叫作业,考试常是多门不及格、联络他的父母常是父母之间踢皮球,推诿责任。这个学生在家不受器重,可老师的小小表扬则常常使他兴奋地好几天。班主任老师抓住这一特点,常找他谈话,给他一些表扬和鼓励,从夸赞他劳动肯干开始,教他上课认真听、再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他开始有了明显的转变,不旷课了,不迟到了,多数情况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了,上课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了。爱与鼓励改变了他的行为习惯。

离异再婚的家庭,因家庭成员的改变,爱也在改变中缺失,失去爱的孩子往往自暴自弃,加之互相推诿的疏于管理,不良的行为方式便慢慢地养成并愈加厉害。厌学、不学便成了必然,对于这种孩子多投入爱,多给予鼓励,让他在爱和鼓励中找到生活的热情和信心。并时常加以督促。不间断地给予建议和提示。帮助他逐步地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使他在别人的肯定与赞许中找到学习乐趣,培养起学习热情。

给离异家庭的学生多点爱和鼓励并常督促是校正他们厌学时对策之二。

“F”的父母离异后依旧同住一个屋檐下,依据一如既往地关心着他,但父母之间的冷战使他找不到家庭的快乐,沉闷的气愤使他不愿归家。她喜欢在外逗留,喜欢交一些异性朋友,喜欢扯谎以便夜不归宿,喜欢以病假为由旷课,受社会上不良青年的影响,学习成绩下降,有时不交作业,有时旷课。班主任把这个学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及时进行教育,然后自即使与她的父母联系,抽烟了,旷课了,作业不交了。它的父母为了孩子缓和了关系。双双及时对她进行教育,使她的谎言被及时识破,必须及时回家,否则父亲便来校接送,必须完成作业。老师在学校重点督促,在学校、家庭及时沟通两方面的严格管理之下,她有走回了正轨,在学习方面又进入了良性循环。离异家庭的孩子,在沉闷的家庭氛围中,难以找到快乐,情感容易外移,如不加以及时教育就会厌学,进而流向社会,但离异手的父母多数仍对孩子倾注着爱、寄希望很大。怕孩子有闪失,只是苦于对孩子不了解,常听孩子的一面之辞而忽略孩子的变化。学校老师应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多联系、勤联系,严格管教之下,把学生那些可能导致厌学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就能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

架起学校与离异家庭学生家长的沟通桥梁,齐抓共管是校正厌学对策之三。

家庭离异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对策也应该还有很多。我的“三因”、“三策”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随着我同离异家庭比例之升,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教育,从而使他们能身心健康地成长,健康地发展,这已成为我们战斗在驾御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的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本文获省级论文评比二等奖)

成长于单亲家庭的思惠,一直酷爱跳舞,却一直遭到妈妈的强烈反对,妈妈认为跳舞不是正当行业,而且是吃青春饭,将来不会有出息。在多次与母亲沟通无效后,思惠慢慢从失望到绝望,内心渐渐也变得阴暗起来,内心也愈加孤独、孤僻,甚至还有自虐行为。

到了上中专一年级时,思惠已经成了一个拥有厌学、亲情冷漠、离家出走、情绪不稳定、自控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少女”,令思惠的母亲头疼不已。2008年3月,思惠的母亲在无奈的情况下将孩子送进了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

面对这个单亲家庭制造的“问题少女”,如何让她破茧重生成了春雷特训的专家团队所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半年后,他们做到了,离开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后,思惠考上了武汉第一师范。

“问题少女”:单亲家庭危机下的蛋

出生于90后的思惠本应该快快乐乐的成长,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是,刚出生不久,她的家庭出现了严重的婚姻危机,最终父母离异。父母离异后,思惠一直跟着母亲生活,这种缺乏父爱的生活环境导致了思惠情感上的不稳定,一直闷闷不乐,自控能力比较差。

上中专期间,在一次期末考试中,同桌同学作弊,思惠被老师冤枉和同学一起作弊,由于受不了被冤枉,思惠的情绪过于激动,当堂顶撞老师,并一气之下离开学校。离开学校后,思惠并没有回家,因为她知道,回家后将可能遭到母亲的一顿痛骂,让母亲伤心。于是,思惠在外流浪了一个多月。

思惠从小酷爱跳舞,但妈妈强烈反对,认为跳舞不是什么正当行业,而且是吃青春饭的,将来不会有出息,并一直抵制她去学跳舞,要她好好读书。在多次与母亲沟通无效后,慢慢从失望到绝望,内心也变得阴暗起来。此后,内心更加孤独,并逐渐演变孤僻,且有自虐行为。久而久之,思惠开始厌学、对母亲的感情冷漠、离家出走,而思惠的母亲却束手无策。

破茧之路: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温情

思惠进入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后,该校资深青少年教育专家胡奇辉组织了心理咨询师和教官一起研究了思惠的问题并制定了详尽的转化方案。

专家组一致认为,思惠具备厌学、亲情冷漠、离家出走、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等不良行为习惯,而其主要症结就在其成长在单亲家庭这样一个环境下,同时,因为思惠的母亲对孩子学舞蹈的极度不理解和不支持令孩子对生活失去兴趣。

因此,专家组认为,要转化思惠就需要帮助她找到缺少的温暖,增加给她的关爱,培养她的友情。思惠和母亲沟通困难,得不到理解,应加强她与母亲的沟通。培养她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其的自控能力。

有了这个思路,在转化思惠的过程中,教官随时把鲁的变化及新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心理专家,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推进问题的解决并处理发生的新情况。同时,心理专家加强了与思惠母亲的沟通,让她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意见。在专家组的协调下,思惠的母亲真诚的向孩子道歉,并表示同意让孩子学习跳舞,孩子也谅解了妈妈,真诚的爱有重新温暖了两颗心,在咨询室里,母女俩相视一笑,拥抱在一起。

思惠在结业自我评价中写道:“时间如行云流水,转眼间要从春雷毕业,经历时间的磨练,在这我找到了许多生活中的真谛,学会怎样去弥补自己的不足,面对错误如何改正,对于挫折如何去面对,毕业后将是一条崭新的道路等待我的整装出发。”

踏出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的校门后不久,思惠顺利考取了武汉第一师范,2009年10月3日,中秋节晚会上,思惠回到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给他的“学弟”、“学妹”们献上了优美的舞蹈。(袁伟民)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第一,陪伴孩子学习。在孩子做作业时,尤其是要求父母为其听写生字、判数学题或检查背诵时,父母要放下手里的活计与孩子一道完成家庭学习任务。事实证明,学校通过留作业的方法调动家长参与,是培养孩子的有效手段。

第二,让孩子明确学习是他应尽的义务。

目前,许多小学在推广“快乐教育”的经验,为的是让孩子在高兴中学习,这不失为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孩子学习一个时期,尤其是升入较高年级,许多孩子就会产生“学习的内容没有用”的看法。为什么呢?任何提高学习兴趣的手段,它的效用都是短暂的,长期起作用的在于孩子树立把学习当作自身应尽义务的观念。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这种观念,告诉孩子学习成绩同以后个人的前途和职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做父母的还可以向孩子讲述自己的经验,讲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怎样在自己的生活 中发挥作用。这样,孩子对学习的愿望就会增强而且持久。

第三,引导孩子认识知识的用途。

怎样向孩子表述知识的用途呢?对于学英语,可以这样举例:学了英语可以上网冲浪,或者可以给澳大利亚或英国的小朋友发电子邮件,和他们聊天交流。这样的表述简单明了,对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家长们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学习各种知识的兴趣。作为教师更要学会按“能近取譬”的原则阐释学科知识的魅力,把孩子吸引到知识的海洋里。

第四,家校携手培育祖国的花朵。

教育专家们认为,同学校联系是重要的,它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家长都有关爱孩子之心,学校管理者应利用家长的这种需要开展某些活动例如家长会、家长进课堂陪读、教师家访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交流意见,取得共识。学校的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家校共同努力。

第五,定期检查孩子的书包。

我曾称过自己孩子的书包,重7.5斤。打开书包发现里面书本、卷子、学具、废纸等胡乱叠放,让孩子找一件物品,他要翻腾一阵儿。于是,我有意识地检查孩子书包,并建议孩子把物品归类摆放,按课表安排准备学习用具。这样,孩子慢慢学会了整理自己的书包,从而也在生活自理方面取得不小的进步。

第六,安排好时间和空间。一份关于美国儿童的调查表显示:把上课的时间都加起来,一人一年用于上课的时间只有51天,而且要假设这51天是昼夜不分地上课,不睡觉、不吃饭、也不玩耍,其余的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我国的儿童可能会好一些,但也到处是时间浪费的现象。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安排好时间和空间。孩子应该有一个作息时间表,平时的作息时间应与周六和周日有所不同。在家里孩子应该有一个使他感到舒服的学习地方。

第七,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要有所行动,制定学习计划是行动之一。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重点和目标。除了制定学习计划,家长还可以建议孩子邀请同学到家里共同做作业,这样可以互相帮助,有些孩子不听自己家长的话,但愿意听同学家长的话。

第八,惩罚孩子要适度。

奖励与惩罚是树立行为规范的手段。在是否惩罚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可以施加不是太过分的惩罚办法。但是,惩罚不应该是家长感情用事时的行为。只有当孩子有错误行为,或者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时,惩罚才是有意义的。如:在他打伤了别的孩子后,他就要为被打伤的孩子进行赔偿;如果他故意毁坏了东西,那就得从他的零花钱中扣除损失费或者罚他干活;如果孩子偷东西,那么就得让他拿出来并让他认错。家长决不能对孩子进行过分的惩罚。更需要家长注意的是,不进行耐心教育而施加过分的惩罚会导致孩子产生反抗和报复心理。

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应对对策

湖南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是一所主要专门从事孩子厌学等问题行为的专业机构、近段时间来接到很多来信,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上小学时特别爱学习,可上了中学后有一些学生出现了厌学倾向。这个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对教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为此,春雷青少年特训学校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有自身原因,也有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外部因素。

1、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就是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2、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向。有的家长忙于挣钱,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只管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却从来不问他们用钱干什么。这些孩子吃喝玩乐,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导致厌学。

有的父母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也影响得子女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天钟,进而导致厌学。

3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无奈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这样的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伴随着学习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作业量加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4、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

有的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厌学学生上课发言的机会明显少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使他们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5、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较大。

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 “一切向钱看”的赚钱思想;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等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生是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1、建立社会化的教育网络系统,增强转化力度。

对厌学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尽可能减少不良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干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局面

2、全面评价,让学生在激励进步。

教师不能以传统的文化课成绩为唯一的标准尺度去评价学生,不用一把尺子去度量所有学生,要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关怀的前提下,从不同视角和层面看待每个学生,促进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

3、优化过程,提高教育艺术。

教师要构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发散性、挑战性的问题,选择有吸引力的材料,把学生从苦学的深渊带到乐学的天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充分享受学习、交流和成长的乐趣。

4、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校、教师的职能是教书和育人,教师在教好书的同时,更要在育人上做文章。要努力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主,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要采用灵活的方法,唤醒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强化其内驱力,增强其自制力,提高学习自觉性,让学生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发展、在不同的领域有所提高,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学生认为学习有必要,也很愉快,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对待,而不是当成一种沉重的负担。

5、改革考试和评估制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要研究新的教师评估体系,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否得到全面发展,转变厌学学生的工作做得如何等等都要纳入评估体系,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三门课加起来不到100分

“数学20分,物理30分,英语40分,三门功课成绩加在一起还不到100分!”说起儿子的成绩,章女士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我们一家三口都是江苏扬州人,我和他父亲一直在杭州做生意。小涛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大,小学在扬州读的,等到初中我们就把他接到杭州来读了。”章女士介绍说,儿子初中的成绩还可以,但进入高中后就一落千丈,考试成绩一次比一次差。

“今年春节我们回扬州过年,亲戚朋友问起孩子的成绩,我们都不好意思回答。”章女士也反思说,他们平时做生意比较忙,对儿子的照顾不够,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经常会打骂。“看到别人家孩子的成绩好,我也会经常骂他笨,不知道是不是把他给骂傻了啊?我就这么一个儿子,现在不读书将来可怎么办才好啊!”章女士有些后悔。

干什么都比学习有意思

春节里小涛经常一个人在屋子里玩电脑,被父母责骂后就出去溜达,无论如何就是不肯去读书学习。“我觉得学习最无聊了,干什么都比看书有意思。”小涛说,他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因为中考成绩不好,他进入了一所私立高中就读,班上新老师的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他听起来很吃力,后来索性就不听了。

由于成绩不好,老师也不喜欢小涛。小涛更是破罐子破摔每天和班上的几名差生混在一起。“父母也给我请过家教,可是那个老师讲课非常严肃死板,我一点也不喜欢,内容自然也听不进了。”小涛觉得,只要不让他去读书,让他干什么他都愿意。

15岁的小涛今年上高一,国字脸加上一米七的个头看起来就是一个帅小伙,可是寒假里父母看着小涛却总是一脸的愁容。“他不愿意去读书,我们百般劝说,他竟然说打死也不去!”昨天上午,在杭州一家心理咨询工作室,小涛的母亲章女士提到儿子就连说头疼,无奈之下,刚过完春节假期,她就带着儿子找到心理咨询工作室寻求帮助。

孩子心理咨询厌学占七成

“这段时间,像小涛这样来咨询厌学问题的,占所有孩子心理问题的70%以上。”若水心理咨询师李开解释,之前,父母带孩子来咨询的以早恋、父母与孩子关系不和、孩子经常离家出走等心理问题为主,厌学问题仅占20%—30%左右。“这段时间来咨询厌学问题的上升明显,可能跟放假期间有充裕时间来咨询,以及父母希望孩子在下学期能够学得更好有一定关系。”

针对孩子厌学问题,李开说,症结主要在于孩子自身的学习观念以及父母的教育方式上。以小涛为例,厌学的原因主要是他缺乏学习的成就感。“首先他对学习没有兴趣,其次他觉得学习没有意义。”李开说,这也是目前很多厌学孩子存在的问题。

李开为小涛开出了几剂“药方”。首先要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通过谈话不断地挖掘平时被家长忽视的孩子优秀的地方并给予肯定,比如以前孩子曾做过的让他觉得很有成就的事情。其次,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今天的选择将决定他的未来,在思想上真正成熟起来。针对父母的教育方式,李开特别强调,父母应该学会尊重孩子、鼓励孩子,要让孩子不断地体验小的成功,比如每次考试哪怕只前进一名,都值得庆贺;父母要不断地对孩子表达自己对他的欣赏,哪怕父母只看到一点,都要对孩子表达出来,孩子会从父母的肯定中获得自信。

父母对厌学孩子的一些教育原则

1、不要将父母过高的期望一直让孩子背着,否则一旦孩子挑不动了,会选择放弃。

2、和孩子说道理之前,一定要先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信任关系,这样,孩子才会将父母当朋友,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做决定时多征求孩子的意见。

3、可以与孩子分享父母工作或创业的酸甜苦辣,这也是促成孩子成长的重要手段。4、要学会倾听孩子在学习上的苦恼,多替他分忧,多给他支持,而非轻易地下定义,说他笨或懒。特别是不能让他和其他亲戚家优秀的孩子比。

第四篇:正确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心理

正确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心理 随着离婚率的增加,很多孩子都陷入了没有妈妈或者没有爸爸的生活,这类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健康成长呢?单亲家庭的孩子应该如何正确教育呢?

对于生活在单亲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和亲切的关怀,来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使孩子能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1.给孩子充分的爱抚

有些家庭解体后,抚养孩子的一方拒绝另一方来看望孩子。有些父母还告诉孩子:“是你爸爸不要你了,他走了。”或“是你妈妈不要你了,她走了。”这些做法不但剥夺了另一方对孩子的探视权以致爱的权利,而且在孩子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有位母亲离婚后把自己的仇恨转嫁给孩子,从小教育女儿,男人不是好东西,离他们远点。结果这个女孩从小到大不敢和男性接触,恨男人,厌恶男人,最后导致性变态。母亲自私的感情,毁掉了孩子一生的幸福。

父母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负起对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爱抚中健康成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虽然离婚了,但并不改变对他的爱。无论父亲或母亲是否和他生活在一起,都不意味着要甩掉他,不爱他。

2.不要让孩子成为父母竞争的牺牲品

有些父母离婚后都想要孩子,于是,双方争着满足孩子的种种要求,以讨孩子的欢心。有的父母相反,谁都认为孩子是负担。无论是哪种,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有的孩子学会了控制父母,利用父亲的力量去控制母亲,利用母亲的力量去控制父亲,变得自私、虚伪、爱说谎。父母在离婚后,仍应注意对孩子教育的一致性、一贯性。并用挚诚的爱心赢得孩子的尊敬与回报,而不应让孩子成为彼此竞争的牺牲品。

3.不要让孩子充当丈夫或妻子替代角色

离婚后的父母,往往感情上孤独、寂寞,容易把孩子作为精神上的寄托,把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爱倾注在孩子的身上,同时也希望孩子能陪伴自己,慰藉自己。这样做的结果,使孩子养成对父母不健康的依赖性,无法独立。父母对孩子的感情依赖也越来越重,使孩子感到精神压力,这种精神压力超越了孩子能力所承担的程度,扮演了替代爸爸、妈妈的角色,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害的。

有一个男孩,自幼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生活。他和母亲盖一条被子,母亲在儿子身上得到了慰藉,儿子也习惯在母亲的怀抱中进入梦乡。母子在睡前总是爱抚一番才入睡,这在孩子幼年是无妨的。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终于有一天,和母亲发生了性关系。事后,这位男孩由于忍受不了心理压力,导致神经错乱。母亲畸形的感情替代,给孩子带来了终身痛苦。

夫妻离婚后,应和其他朋友一起出去散散心,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起来,不要因此影响了孩子独立生活、健康向上的个性品质。

4.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离婚,孩子往往心情不好,不喜欢社交。父母应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根据他们的年龄,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或学校,让他们和伙伴们在一起游戏、学习,使他们变得心情舒畅、开朗、活泼。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如让孩子去学乐器、唱歌、绘画等。孩子有了兴趣爱好,精神生活充实了,也会尽早从父母离婚所造成的阴影中走出来。

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父母们一定要意识到,家庭气氛对孩子的成长将起到重要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一、家庭成员之间应相互关心,相互尊重。老人要体谅小辈,小辈要孝敬老人。婆媳不和是常见的家庭矛盾,需要双方多多努力,相互谅解,夫妻俩更要相亲相爱,同心同德。

第二、父母之间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冲突,吵吵闹闹,甚至打架。这样会让孩子受到惊吓,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第三、民主是良好的家庭气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重要的决定,应该由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孩子,一起协商后作出,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若建立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气氛。

第四、要力求使家庭的气氛保持一种轻松的状态。若家庭气氛太沉闷、太压抑,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不利的。如父母在外面有什么不顺心、不愉快,不应该将它带回家里来,更不应该将它朝孩子发泄。父母对孩子学习方面的压力也不要太大。孩子放学回来,作父母的也要和孩子一起聊聊天,活动活动,看看电视,这样看起来好像耽误了时间,实际上调剂了生活,活跃了气氛,终究是得大于失的。

最后,父母们应注意加强自身修养,注意提高文化修养和素质。一个人文化修养好,有较丰富的内涵,才会有文明的举止,高雅的爱好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成为一个有修养、讲文明的人。

总之,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应努力营造一个温馨、祥和、文明的家庭气氛。强行止哭为什么不利于儿童心理发育

孩子摔倒,可能摔得很疼,但妈妈硬要孩子不哭,这很难做到。不哭并不是坚强的表现,自己爬起来才是最重要、最坚强的表现。妈妈可以让孩子尽情地哭,但不要太在乎他的哭声和眼泪,这是孩子自己的事。你可以体贴地用语言来安慰他,但不要代替他去解决难题,要让孩子自己想出办法,发掘自身的力量,不然的话,他就会对别人产生依赖心理,而疏忽对自己能力的培养,也就无法成熟起来,到了那时候,他就真的成了一个只会哭泣的孩子。强行止哭不利于儿童心理发育。偶尔在父母“高压政策”下,孩子会停止哭,父母还以为此法奏效。殊不知,这样做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将带来不良影响。哭也是一种心理素质教育。由于孩子语言发育尚未成熟,不会使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通常通过哭,将不满、忧郁情绪表达、发泄出来,否则,这些不良情绪长期积压在心中,就可能以异常的心理或行为表现出来,例如,脾气变得暴躁,甚至出现打人、骂人等攻击性行为,与小伙伴很难相处、不合群等。

第五篇: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疏导 “爱与沟通”共建心灵花园

案例中的孩子出生于一个特殊家庭,在独体个性上又存在着本身多动这一特点,班主任在前期已经关注并且多次处理其与其他孩子之间的矛盾,这次的矛盾突发点源于该生在与两个学生打闹时,被其他家长发现并恐吓,使得矛盾升级,引发了家长之间的矛盾,甚至会产生家校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不利于孩子们心灵的成长与发展。于是我们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梳理,与双方家长多角度沟通与协调,以期构建一个和谐的平台,促进孩子们的快乐健康成长。

一、建立该学生的个例心理研究档案

(一)主要问题分析。单亲家庭孩子心理行为特点:

许多事实说明,父母离婚后要重新创造一个适合于孩子成长的环境,确实有相当困难。由于消极因素的存在,从性格发展的角度来看,离异家庭子女容易形成以下性格倾向:

1.自卑:离异家庭子女容易产生“我的家庭是不幸的”、“我是没人要的孩子”、“我的命不好”、“等消极悲观的自我概念,如果再加上其它方面受到挫折,很容易导致自卑的性格缺陷。

2.孤僻: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使孩子对人际关系感到紧张,“离婚不光彩,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来”等想法使孩子不愿意和人多来往,很容易形成独来独往、不合群的孤僻性格.3.怯懦:有的父母离异后,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别盼望孩子成材,显示自己教子有方,因而对孩子束缚过紧,管教过严。久而久之使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害怕自己使父母失望,因而对父母敬而远之,变得胆小怕事,怯懦退缩。

4.粗暴:离异家庭子女往往对父母的离婚行为不理解,或者是将离婚理解为父母的冷酷无情和极端自私,如果加上离婚前父母经常吵架打闹,孩子感觉不到亲情和家庭温暖,容易产生悲戚、冷酷的心情,会形成粗暴的性格倾向。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性格成长不会仅仅是家庭环境一个因素所决定,还涉及到学校、社会等多方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但是,在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自己本身

教师根据该特殊学生的表现,总结出其多动症的特点:

1、经常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小动作多。

2、经常离开座位。

3、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乱爬。

4、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5、经常显得忙忙碌碌。

6、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7、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

8、经常很难按顺序等待。

9、经常打断别人或强使别人接受他。

(二)辅导策略与实施。

对于这样的学生,首先,要对学生关爱、体谅,不能因为他的好动而感到厌恶。其次,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制定可达到的实施目标。根据该生的情况,笔者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把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运用认知疗法矫正其不良个性,主要使用其中的合理情绪疗法。而环境的协调(家庭和学校的协调)对该生的教育成败尤为重要,因此争取家庭的支持更为关键。当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养成引导,应放在各种活动中进行。教师家访加强沟通。教师详细询问该生一直以来的表现,并就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与家长进行了探讨,最后,与家长在教育上达成了一致:不管孩子是否属于多动症,在孩子或他人面前绝不能说他是多动症,而是要告诉他:你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聪明。在教育上:一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用优点引导他;二要多鼓励孩子,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三要用身边的好榜样教育他。教师与该生及其家长一起制定分期实施目标: 第一周,上课允许有10分钟做小动作,允许有4次插话; 第二周,上课允许有5分钟做小动作,允许有2次插话; 第三周,上课尽量不做小动作,尽量不插话。与家长交流,学校家庭要协同参与单亲家庭孩子教育。

(一)给儿童充分的爱抚。

家庭的亲人与学校老师都要给缺损家庭的儿童更多的爱护,以补偿孩子失去的爱,使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得以愈合,使他们身心健康。父母给孩子的爱是真挚无比的,能给儿童无限的力量。但是,缺损家庭的儿童,既然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这种爱,那么其他的有关亲人、教师及同伴对他的爱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弥补,成为鼓励儿童在人生道路上迈进的动力。

(二)满足儿童必须的物质要求。

缺损家庭即使经济条件较差,也应该尽量关心儿童的生活,尽量为儿童创造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使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一般的父母双全的家庭的儿童相差不是太大。如果稍微差些,也应该尽量向儿童说明道理,消除其自卑心理,使他们能正确对待。

(三)引导儿童积极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缺损家庭的儿童,由于遭受不幸,往往心情压抑,性格内向,不喜欢社交。为此,家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参加集体性的社会活动,以培养其积极情绪和优良性格。

(四)培养儿童多方面的兴趣和某种特长,鼓励儿童积极成才。缺损家庭的儿童,由于心灵受了创伤,往往心情忧郁,而家长应该设法转移他们的消极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培养他们的各种兴趣或某种特长。如学乐器、或学习唱歌、画图等,并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

成绩。这样,儿童在生活中有了兴趣爱好,有了追求的目标,情绪就会乐观,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从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接下来,教师培养该生当领队组长,教师应一遍遍的鼓励,一次次的教导,并与家长电话联系,要求家长在家配合辅导。平时,在学校,除了教育他向守纪律、成绩优秀的孩子学习,教师还要经常鼓励他当老师的小助手,让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此使他过剩的精力再次有宣泄的地方。),一有进步就奖励小红花;与家长的联系也是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只要能对该生的教育有用。

通过以上的精心安排,不断训练,不停地改进教育方法,进行三个星期的成长观测报告。

二、与该生家长有效沟通的基础--对学生的爱

我们的老师要明白的是其实每一位家长都是爱孩子的,只不过他的爱和你的方式、内容不同罢了。这就需要沟通。真正对孩子的爱不仅孩子会感受到,家长也会通过一些事情深刻地感受到。

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前提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了解

这个了解是双向的,一方面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家长,做到知己知彼,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性格特征,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孩子教育过程中谁起到关键性作用等等,对不同类型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在此处案例中,教师要充分了

解单亲家长一方的各方面情况以及恐吓方家长的多方面情况。以便使谈话和解决更有实效性。

2.尊重

在学生教育的问题上家长和教师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应该有同理心,从学生家长的角度来想问题。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不要动辄就向家长“告状”,不要当众责备他们的子女。作为教师,更不能训斥、指责家长,不说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话,不做侮辱学生家长人格的事。否则会造成教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还可能引起学生对家长或教师的不满,损害教师的形象,降低教育效度。尊重别人是自尊的表现,也是得到别人尊重的前提,正如常言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

基于如上二条原则,在本案例中,教师和家长沟通时,务必做到就事论事,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应分别和双方家长针对各自孩子进行谈话。

多动症孩子一方家长应以鼓励疏导为主,使其明确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在本事件存在的错误,以及如何和孩子进行交流。

恐吓一方家长应以交流沟通为主,使其明确孩子们之间的问题再大都是小事,都可以自行解决,或通过教师疏导解决,但家长插手干

预,甚至恐吓,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矛盾本身,并且适得其反。将心比心的想象,如果你的孩子受到威胁、恐吓,你会作何感想?

三、家校沟通如何正确处理孩子间的矛盾

案例中的两位家长对这些问题采用极端的处理方法,既会使自己的孩子滋长不良的行为习惯,丧失了锻炼交往能力的机会,也会对案例中的特殊孩子造成无法抚慰的伤害。教师应该与这两位家长沟通,身为家长,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家长首先应该明白活泼好动的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时,发生一些矛盾是难免的,家长不要把小问题当成大问题,更不能把孩子之间的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

(二)对待孩子之间的争执,家长应持冷静的态度,理智的进行处理,应该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角度处理,无论谁是谁非,对孩子都要采取多鼓励少责骂的方法,如果自己孩子不对,不能偏心袒护,更不能粗暴打骂,而要批评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当面给被伤害的小朋友道歉,教育孩子做一个团结友爱,有礼貌,勇于承担责任,知错能改的好孩子;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也要认真分析实情,家长应该肯定孩子的行为:“你是对的,你文明、有道理,你比他做得好,我为你自豪,他虽然打了你,他也很后悔,老师也批

评了他,我们不生气原谅他。”家长的肯定,可以让孩子丢掉委屈情绪,产生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对性格懦弱胆小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三)家长应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告诉孩子,哭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被认为是胆小怯懦的表现。当别人打过来时,要知道用手去挡开,或者避开,不能呆在那里让人打,还要及时将这一情况告诉老师,在该争的时候要去争,特别是遇到一些有害于小朋友、危害集体的事情,要勇敢地站起来敢于制止,必要时包括还手.以上一些观点,但这些方法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问题的,况且小孩易反复,需要老师家长长期耐心地进行指导,坚持一贯性原则。孩子之间的不友好行为是成长阶段的正常现象,家长对此要有正确认识,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以促进孩子社会能力的发展。

四、构建和谐成长环境打造良好班风

多动症的孩子多是小时候父母教育的不得当引起的。这类孩子不是自己想动而是控制不住。更何况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中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都是跟不上的。

儿童多动症的患儿们往往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多多关怀多动症抽动症孩子,不要让他们在疾病的痛苦之外还要承受异样的目光。

据统计,在我国儿童多动症的发病率约占学龄儿童的3-6%,也有研究机构认为实际的发病率要高于这个比例,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虽然药物和心理治疗可以改变、减缓甚至消除这些孩子的不适当行为,但目前他们更需要社会、学校和集体的关爱,缺一不可。让我们大家都伸出温暖的手,帮帮这些孩子,还他们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班会活动设计

关怀身边每一个伙伴的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感受他们正身处在幸福的家庭里,身体健康,也有家人的关爱,进而体会在身边也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群体,例如多动、单亲、残疾等。他们也许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健康的身体,性格中有缺陷,都让他们感受到另一种精神压力,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在我们身边如果有这样需要帮助的小伙伴,我们需要伸出援助之手,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身边的关爱,进而能够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活动过程:

一、分享故事,体会同学之间的友谊

师:有一个孤独的旅行者在沙漠中行进,一天,两天,三天,茫茫沙海,渺无人烟,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个沙漠旅行者将需要什么?

学生想象并回答。

师小结:这个沙漠旅行者除了需要水、食物等生存必需品之外,最需要的将是与人交谈,希望遇到人,能够与人交往,但朋友将更有意义,哪怕是分担痛苦。

师:我们什么情况下最需要朋友?

总结:困难的时候——需要获得朋友的帮助; 苦恼的时候——需要获得朋友的安慰;快乐的时候——需要和朋友一起分享。

二、同学之间需要真诚的友爱

师:我们班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地生活在一起。在你的记忆中,同学做了什么事情让你很感动?

学生自由交流。师:同学们,你的好朋友是谁? 师: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最要好的朋友。师:你觉得他为什么能成为你的好朋友呢? 生:自由交流。

师:听了你们叙述,我的眼前又浮现出两年来我们这个大家庭亲密友爱的一幕幕。同学之间,感恩就是一种帮助,感恩就是一种互助,我们喜欢把好朋友称为“挚友”。原来要想成为别人的好朋友,自己要对同学特别热情、有耐心,关心爱护同学,才能深受学生爱戴。

三、我可以为我的好朋友做点什么?

(一)师:那么你们如何表达对同学的爱意呢?你准备怎么做? 1.同学间经常使用十字文明用语:“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再见”。2.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戏弄他人。3.尊重同学的劳动成果,不乱扔脏东西,勤捡校园地上的废弃物。4.主动为同学,为教师做力所能及的事。5.虚心接受同学提出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正。

(二)“天使与主人”的服务活动。

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天使与主人”的服务活动。活动的规则是:每位同学轮流在事先准备好的纸箱中抽取一位同学的名字,抽到自己者重抽。你抽到的那位同学即是你主人,你就是他的天使,(但不要告诉对方)从现在起一周内,尽量找机会默默地替主人服务。

四、“与爱同行,学会感恩”活动倡议书

师:老师拟定了一份倡议书,想与大家共同分享:

每个人都有受到同学帮助的经历。帮助过我们,我们就不能忘记,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要竭尽全力,尽其所能去帮助和关怀他们,做到随时为身边的同学排忧解难。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试着用感恩之心化干戈为玉帛,真诚沟通,建立和维系友情。

五、延伸:爱集体

六、总结

师:要得到真正的友谊,要想友谊天长地久,必须做到:真诚待人,热情助人,友谊是一个个具体的行动和汗水浇灌出来的花朵,需要我们每个人来爱护。

下载单亲家庭的男孩的心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单亲家庭的男孩的心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

    浅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辅导 崇明县竖新小学张琴 个案一:Y同学,五年级,父母离异并再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该生聪明,接受能力比较强。从三年级开始,该生经常会不来学校上课,奶......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研究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更新,离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男女的自由选择。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加上其他一些不可测原因,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家庭子女......

    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离婚”、“离异”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据中国妇联最近的一次统计:中国67%的离婚家庭中有子女,这意味着......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教育问题综述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其研究内容主要是教育......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报告

    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报告 单亲家庭是指由于父母离异或其他变故形成的只有父亲或母亲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目前学校中单亲家庭学生的比率越来越高,单亲家庭学生的......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辅导案例

    单亲家庭的孩子的心理辅导案例 ——仙居中学 杨明文 家庭,本应是幸福的港湾,本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然而随着社会的急剧变革,人们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欲望需求、人际关系......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及早期干预

    姓名:吴晓福、 姓名:吴晓福、张森 学校: 学校:成都市泉水路小学校 地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沙河源街道嘉泽路 39 号 邮编: 邮编:610081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1......

    浅谈如何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1

    浅谈如何关注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健康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生活,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幸福抛弃子女,对孩子视而不见。致使他们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