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也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也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目前学术界认为,所谓“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学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角色体验中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活动热情,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的教学。它旨在改变以往忽视学生发展,只顾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是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呢?
一、有效的课前准备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唯有在上课前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才会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所以,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文本,才能系统分析文本,准确地把握单元及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即文本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才能对教学做出准确的把握及定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教师的一堂历史课上得令听课者叹为观止,课后大家询问这个老师,花了多长时间备课?那位历史老师说:我是用我的一生来备这一节课,至于这节课的教案,大概用了一刻钟。从中可以看出这种“用一生”备的课,其实是在为一节课准备一个能向学生开放的丰富的精神世界。相比之下,我们的语文教师更多地在功利性的备课观念下备课,课堂上并不存在真正平等的对话,而只是“假、大、空”的对话形式,这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的低效和无效。因此,钻研文本及认真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最基本要求。
(一)精心设计预习导航。在实施预习计划时不是先让学生阅读文本,而是提前设计好预习导航,学生按照预习导航有计划、有重点地预习。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不仅可以避免教师课堂教学的无效性,而且还可以增强教与学的针对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把握好抓预习时间。我将预习导航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序预习等。这样做的目的,旨在培养独立预习的能力等。
(三)注重预习检查及评价。预习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个环节,恰当处理好预习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及时进行监测及评价,且不流于形式,才能收到良好的预习效果,才能激励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检查及评价是预习中的重要一环,不可缺少。
(四)注重预习“焦点问题”的收集及整理。在预习时按照“预习导航”的内容,在课前及时检查和诊断学生的预习效果,及时收集学生预习时所遇到的有关难点、疑惑等“焦点问题”,这也是教师课前预设时的参考,便于调整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既解决重点,又突破难点。
二、注重生本意识是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关键
以生为本是教育的基本理念,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教师在课堂上的“生本”意识欠缺,从而导致课堂低效。为何反复倡导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却效果不佳呢?关键是教师的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不能真正走入学生,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不能突出和强调生本意识。我国课程与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指出,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上”;“教师要在教学前、中、后要进行三次反思。”可见,最好的方法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在备课、上课的过程中突出强调生本意识,一切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
三、注重学法指导是落实有效学习策略的重点
学法指导必不可少。心理研究表明,有效学习不是天生的,而是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教师只有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效率才会提高。目前不少学生缺乏有效学习的方法,当受到挫折和批评时,就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出现学习畏惧或焦虑不安等心理现象。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掌握有效的方法,譬如,在语文学习中如何预习、听课、讨论、提出问题、完成作业、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提高记忆和注重复习方法等,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科学有效。当然,这类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通过开设针对性训练、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培训,强化让学生掌握,为提高有效学习的效率奠定基础。
强调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重要。如针对初一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的状况,就必须强化读书训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文章进行略读、精读、赏读、泛读、通读、跳读、写读等进行指?В?这类方法的指导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辅导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机渗透等等。
四、利用激励和兴趣的培养是落实有效学习策略的手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如何引发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创设情境,如故事、趣闻、现象等;其次是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富有激情的课堂能激起学生渴求知识、努力学习的激情,从而有效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教师要注重学习和积累。“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落实“有效课堂”的功夫在课外,时时注意自己知识的“厚积”,处处留心,兼收并蓄,才能得心应手地做好课堂管理工作,落实好教学效果。(特级教师杨一青语)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利用情商激励,给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完成教学目标后要及时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如针对学生语文作业、考试等,采取分层对待,进步就给与表扬。把握激励学生的最佳时机,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内心的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教师只有关注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人,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才能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篇:我也谈如何学初中语文
我也谈如何学初中语文
阳坡初中宋双红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是人类语言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是至关重要的。要问到学习语文的窍门,恐怕回答最多的就是——“积累、总结”,的确这就是学习语文的不二法门,虽然只有几个字,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与勤奋,但只有真正付出,才有收获,才能厚积薄发,真正走进语文的殿堂。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既有自己本身的严谨厚重,又不乏轻松愉悦。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动力是学好的保证。语文包括的内容太广了,从生活琐事到人生哲理,从社会百态到内心情感,无不有语文的身影。语文本身就源于生活,但往往又是生活的概括、升华,只要你热爱生活,相信心中定有语文的一份净土。先努力从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入手,慢慢读,细细品,或许一时还未培养出兴趣,但随着学习语文的深入,你会发现蕴藏在其中的乐趣,那时你的兴趣就建立了,语文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二、重视积累与归纳。
语文学习,或许一时的努力发劲,成绩上来了,但下一次忽视了语文学习,成绩立即一落千丈,这说明语文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说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学语文,而重在点点滴滴的积累,只要每天腾出一小段时间来积累,重要的是坚持下去,滴水穿石,最终语文成绩会逐步稳定提高,不会有大起大落的现象。那么,积累什么了? 首先是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语音、字词、文学常识的积累。在平时学的课文,课外读的文章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或拿不准的读音、容易写错的字,把词典翻出来,查一遍,需要整理的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忆,一般留一个印象就好,每次如此,同一个字词,难一点的反复这样3、4次就记住了,长此以往,你的字词就十分扎实了。对于成语,我的做法是拿一个本子,在做题中积累,隔一段时间做一些成语题,在做题过程中,不认识的成语、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特别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褒贬色彩)都记到本子上,抽空拿出来翻翻看看,顺口造个句子,成语的使用就这样熟练了。平时老师讲课文时,都会提到作家、作品,这是留一下心,用心听一下或在书角上记一下,文学常识不至于会到贫乏的地步,也足以应付考试了。
其次是阅读积累:都说读文章在于“悟”,不仅仅是揣摩作家的思想感情、作品传达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解题的方法、技巧,核对标准答案,思索一下自己为什么就和答案不一样,答案是如何形成的,我又是怎样考虑的,我的解题思路偏差在哪里,及时整理出这篇阅读最大的解题收获,即在本子或纸片上,下回再做题前看上两眼,下次做题就注意了,这样每次做题都有新收获,同时巩固了自己的方法总结,坚持下去,考试前不用多做题,只要把自己的心得总结回顾一遍,考试时特别注意运用,现代文阅读扣分会很少。当然,广泛地课外泛读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所以要养成阅读习惯,要知道,凡是发表出来的文章都是可以当作典范的好文章,只有平常多读书,才可以多吸取营养,才能悟出语文的真谛,发展自己谴词、造句、写文章的能力。古今中外很多著名的文学家、作家都是走的这条路,例如:前苏联的高尔基、中国当代文学家高玉宝、当今大家都熟悉的作家韩寒等。博览群书确实能快捷有效地积累知识,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能力。而看书也有方法可言。首先应选择好一些优秀的读物;在看书时,应注意运用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去看;看后亦不妨做些读书笔记,摘录精彩的词句、语段和有用的材料。还可以作批注、写读后感等。一般来说,阅读量提高了,语文水平自然也提高了。
再次是写作素材积累:好多人(尤其是男生)都抱怨自己的作文语言太贫乏,简直是大
白话,其实语言是积累出来的,只要肯下功夫,你的语言会很含蓄优美的,专门准备一个作文积累本,记下写作的材料和优美的语言。擅长写散文的同学可以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小故事、好例子抄到本子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写什么用这个例子,把平时看到的优美的段落、句子可以摘抄或粘贴到本子上,慢慢积累,不求每天数量多,但要真正是好的句子;擅长写议论文的同学,最好下载下来近几年的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勤读勤背,学习酣畅淋漓的语言,把自己读到的新鲜例子、生动材料都记下来,学习在作文中长短句结合,多用排比句,多使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把一些开头、结尾的万金油好句子多背一些。平时作文时,写之前把本子翻一翻,说不定能找到好的灵感,尽量把所积累的材料有意识的多用,把优美的精彩语句变换到自己的文章中,考试前复习作文时,把这个本子多看看、多记记,应对考场作文十分有好处。还极有可能因为语言优美而得高分。
三、学会听课
要想学好语文,听课是关键。老师,在课堂上传授的不仅是知识,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正所谓“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语文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接授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持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而学生成绩的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课堂短短的45分钟的听课效率。总之,语文学习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实践的慢功夫,只有平常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训练,才能达到学好语文,考出高分的目的。
第三篇:也谈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也谈初中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浠水县麻桥中学 罗旺明
化学用语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符号。它具有国际通用、简明直观、书写简便的特点,使用化学用语,也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化学用语表述了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如原子、分子、离子要用元素符号、化学式和离子符号来表述,物质的变化要用化学方程式来阐述,化学计算也要以化学用语为基础等等。显而易见,化学科学的各个领域都要使用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既是表述化学的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可以说,没有化学用语就没有初中化学教学。纵观各地中考试题,化学用语的考查都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喻繁于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用语的概念内涵,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化学用语,不仅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成为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必由之路。
不可否认,在化学用语教学中,经常的训练以及利用各类口诀辅助记忆,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但我希望那些是建立在学生“有兴趣”学习化学用语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学习化学用语的积极性,光靠采用武力的手段,即便是真的记住了化学用语,学生的所得也极其有限。故此,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兴趣,应该成为我们一线教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化学用语的分类和教学要求
在初中化学中,化学用语主要包括化学符号(元素符号和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图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四个部分。它是按现行中学化学课本知识体系,由简到繁,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的。
化学用语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化学用语的意义,体验化学用语的方便快捷,并使学生能够熟练、规范的使用化学用语表示元素、分子、原子和化学变化。
化学用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化学用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当行为,往往会增大学生学习的难度,挫伤学生学好化学的兴趣和信心,导致学生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导致严重的分化现象。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避免让化学用语成为初中化学的“课堂毒药”,真正让它成为学生所乐见、所乐学、所乐用的工具,是每一个一线教师所应思索的重大课题。
对于化学用语的教学,提前介入、分散难点的教学方式,早已成为一线教师们的共识。而认清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的“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做到小而精,一课一得,不搞大而全的“一次到位”,也成为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良药。自然科学是一种美,美得让人震撼,引导学生体验美,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记忆,则更能让学生远离“背化学”的桎梏。
化学用语教学策略
从绪言起步,提前介入。
绪言中,教材安排了有关原子-分子论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让学生从原子的角度了解化学变化,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同时向学生呈现了H2O、O2、CO2三种物质的化学式。教材中,分子、原子、元素等仅仅作为一个名词出现,处理教材时,教师不能过分讲解分子、原子、元素的内涵,但毫无疑问,它为我们化学用语的提前介入提供了契机。教学片断:
师: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过氧化氢、氧气、二氧化碳(板书:H2O2、O2、C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仔细观察上述符号,哪个字母表示氧元素?
生:字母O表示氧元素。
师:想一想,CO2中的C表示什么元素呢?H2O2中的H表示什么元素? 生:C表示碳元素,H表示氢元素。
师: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板书:CaCO3),这种物质中你认识几种元素?钙元素的符号是怎么表示的?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们意识到,在这些“符号”中,通常“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一种元素,让他们窥探到了符号中的“秘密”,更激起学生们学习化学式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化学式的欲望。
循序渐进,分散难点。
知道化学式中的字母表示元素后,“物质符号”的学习就有了更实在的意义。在此后出现氮气(N2)、红磷(P)、五氧化二磷(P2O5)、硫(S)、二氧化硫(SO2)、铁(Fe)、四氧化三铁(Fe3O4)等化学式时,学生不仅能很快记住这些物质的化学式,更从这些化学式中了解了物质的元素组成,也记住了N、P、S、Fe等元素的符号。
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可以适时介绍KClO3、KCl、KMnO4、K2MnO4、MnO2等化学式,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区分、记忆的方法,如“老大是高锰酸钾,老二是锰酸钾(钾后有二)”等,但在这一段时期,除了简单的化学式外,对于复杂物质的化学式,应该不以“记”为目的,而要把侧重点放在“识”上,要一如既往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式中钾、锰、氯等元素符号。
有了这些元素知识的积累,在《水的组成》中,学生学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就显得容易多了。教学片断: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大量的物质,你对哪些物质记忆深刻呢?你能写出这些物质符号吗?
生:(说出物质的名称,写出物质的符号)师:在这些物质中,最与众不同的是哪一个?
生:空气(只有它是混合物,不能用符号表示,其它物质都是纯净物,能用符号表示)。师:仔细观察这些纯净物的符号,如果让你把这些物质分成两类,你准备怎么分?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生:(分类,不同的人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分类方法会有所不同)师:(选其中一种)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读取几种氧化物)这些物质的名称中都有“氧化”两个字,它们都是氧化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由两种元素组成;有氧元素;是化合物。
这样,物质分类、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概念区分等难点,在“符号”教学提前介入,循序渐进中被轻松突破了。
到学习《元素》时,27个元素符号中,需要学生识记的就不到一半了。
直观是化学用语最迷人的魅力
化学用语能直观的表示出物质的组成、结构,能直观表示出化学变化中物质本身发生的变化。在化学用语教学中,努力让学生建立起化学用语与分子、原子、化学变化的联系,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习《分子和原子》时,课本中出现了大量分子和原子的示意图,善用这些示意图,能让学生建立起化学用语与分子和原子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用语的“另一种”(除了元素,还能表示分子、原子)意义。教学片断:
师:观察51页图3-10几种分子的模型,水分子是由哪些原子构成的? 生: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师:水的符号是H2O,从这个符号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生: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师:一个CO2分子中有几种原子?有几个原子?
这样的设计,很容易让学生理解化学式的“微观”意义,为后面化学式学习埋下了伏笔。在学习化学方程式,讲解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时,也可以从示意图(52页图3-13)开始。教学片断:
师:(回顾示意图的意义)两个水分子怎么表示?两个氢分子、一个氧分子呢? 生:2H2O、2H2、O2。师:这个变化可以写成:2H2O
电解 2H2+O2,仔细观察这个式子,它有什么特征?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让学生理解化学式前“化学计量数”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形成一种不自觉的习惯,看到化学用语,他们会联想到分子、原子的模型,联想到粒子的变化,使化学用语在他们的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看到具体的变化,又能用相应的化学用语简洁的表达出来,化学用语和鲜活的粒子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名实互现”。
体验自然科学的美
客观世界恪守严格的自然规则,这种恪守表现在化学用语,就成为一种“美”。体验规则,感受自然的伟大,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
学习《离子》后,如果知道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就可以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了。教学片断: 师:(出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这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它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
生:按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
师:第一行叫第一周期,第一周期原子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第二、第三周期呢? 生:第一周期原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第二周期原子有两个电子层,第三周期原子有三个电子层。
师:第一列是第一主族,第一主族原子结构示意图有什么共同特点?第七主族呢? 生:第一主族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第七主族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
师:在制作元素周期表时,门捷列夫把磷元素排在第三周期,第五主族。磷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有几个电子?
生:磷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五个电子。
如果学生知道,当年门捷列夫排这个周期表的时候,别说电子层,就是电子、质子这些粒子都是他所想象不到的,但是他却“预言”了表中原子的核内质子个数,“预言”了表中原子的核外有几个电子层,最外层有几个电子,能不为自然科学的“魔力”所震撼吗?如果学生们学习了元素的化合价、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他们不会为自然科学所表现出的这种“美”、被化学用语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所折服,进而激起更大的探究物质世界的热情吗?
①化学用语的教学,对于我本人而言,一直都是很难突破的难题。我希望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意思,也学得主动,于是才有这篇文章。
②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借用了网上几位同行撰写的词条。只是由于作者不可考,故不敢随便点名感谢。感谢互联网!
③除个别词条外,其余内容均本人原创。如有知识上的缺陷或观点方面的偏差,概与他人无关,特此声明!
④写这篇文章,并不表示本人在化学用语教学上有什么突破。相反,我仍然在黑暗中摸索,欢迎同行们指正。
第四篇: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农村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摘 要:有效教学策略是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合作互动教学模式是其中重要一种形式。合作互动教学模式具体策略包括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合作学习、情感体验教学、分层教学等。
关键词:有效教学策略;主动参与;自主合作;情感体验;分层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是基于当前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实际需要而提出的一项新的课题,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综观目前的教学现状,虽然“减负”的口号喊的轰轰烈烈,但“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痛苦,教学负担依然很重”却依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减负”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并不是把知识的某些部分减去,更不是不要考试,不要教学质量的“放羊式的教学”。“减负”后,不但不能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要让学生在其他各方面的素质得以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提高课堂效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因此,“减负”的实质是“增效”,即适量投入时间,多产出知识。“减负不减质”,“减负要增效”。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以追求教学的整体效益和价值最大化,《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该怎么来落实减负增效呢?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当然,减负增效也得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正是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笔者尝试着对课堂模式进行了摸索,优化课堂结构。
一、主动参与教学策略
这个策略就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如果学生不想学或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作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强调两个词语:听和说。
“听”作为语文学习上的一项基本能力,一个训练有素的作家可以从作品中获得比旁人更丰富的感受,一个掌握了“听”的能力的学生,能够从语言中获得比旁人更多的信息,从而激发出更深刻的思维和反应。如果对语言不能很好地进行注意、感受、思维和反应,即缺乏“听”的能力,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智力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叶圣陶等我国教育界老前辈都十分重视“听”的能力的培养,大声疾呼:“要在口、耳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怎样才算认真听呢?老师应该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说”是表达,是思维的外壳。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来反映对语言的认识理解感悟,因此,课堂上要注意培养学生爱说善说的习惯。那么在课堂上具体怎样做呢?1.要鼓励学生大胆、响亮地说。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对于大胆发言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表扬。2.教给学生说的方向:紧扣课文内容说;结合自己经历说;联系身边现象说。3.提示学生说的方式:运用关联词语说;提示开头说;词语串联说;提示概要扩张说等等。
主体参与是激发学生学习意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是越俎代庖,重师者传授,轻学者参与,致使学生的时间与精力大量浪费,学习动机受挫。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的过程,他越是投入,就越具有动力,也就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如果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就缺少阅读实践,缺少朗读感悟。这种单一的教学过程模式,显得枯燥乏味,费时多效果差。
二、自主合作学习策略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合作才能博采众长,营养智慧。合作伴随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合作就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查阅资料、集体讨论、解决疑问。合作形式有两人合作,多人合作。每一组成员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学习的最佳搭档,好互帮互促,互为对方负责。每堂课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小组学习的效果,评出“最愉快的合作小组”。对于课文的识记由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教师随机抽查,如果学生学习不过关,检查人应引咎自责。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而不是争吵)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的认识,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这种客观开放精神的形成并非易事,要靠长久的教育才能得到。
教师要重视“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探究者的共同体中,这种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1)探究者在相互倾听中,明白了对问题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他们摆脱以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2)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3)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4)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上述一系列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们成人也是深有体会的。因此,不仅要从书本中学习,从大自然中学习,还要从他人那里学习。
三、情感体验教学策略
作品主题、结构的不确定性决定“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时代、不同性格、不同经历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答案的对错应着重看
是否能从中找到依据,哪怕是很幼稚的看法,教师也应认真对待,学生认识作品的过程决不是对作品的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个性化的再创造,是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创造自我的过程。教师对作品的理解往往更深刻、具有更高的水平。因此在探讨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扮演特殊的角色。但另一方面,儿童的思维和认知常常更加敏锐、出于自然、更接近真实,且在不受众多背景性信息的干扰的情况下往往具有独特的视角。因此,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如笔者让学生总结《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写作启示,学生竟然总结出了十条:(1)确切的比喻、拟人。(2)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3)准确用词。(4)寓情于景。(5)层次井然。(6)文段应有中心句。(7)描写要展开联想。(8)虚实结合。(9)用对比突出事物特征。(10)从不同观察角度写景。而笔者备课是只注意到前五条。事实证明,四、分层教学策略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每个班级中学生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果按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业布置,那么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思维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而能力弱的学生学习可能变得越来越吃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能更好地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从学生不同的水平、兴趣、和学习风格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成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对于部分作业的设计,可以分一些层次,有基本题,附加题,自选题。比如在完成拾贝集,即对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时,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要求他们能够仿写,或写出读后感。对于能力较弱的同学则只要求摘录。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相应的收获和提高,把他们从过多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作业量少效大,减轻了作业负担又提升了作业质量效果。课后作业要精选适量。要做到有的放矢,难易结合。避免简单重复抄写,杜绝题海。同时,作业要及时批阅,决不能拖沓,以获得及时的信息。有针对性进行讲解和纠正典型错误,对存在的问题多的个别学生应该进行个别辅导,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在下一节课利用4至5分钟的复习时间去重点澄清,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就轻了。但是,减负增效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我们有耐心,责任心和时间去认识去探索,而且这项系统工程还需要社会、家长,学生,老师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要学科教师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我们相信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地去做,一定会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极大地改变我校的课堂教学面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同时也为我校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作者:玉平)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第2、17、20页.[2]卢正芝,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6.[3]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教育研究》,2002,2.只有学生内心体验过的知识,才真正能铭记于心。
第五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专题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甘肃省礼县城关镇东台九年制学校
陈继选
【摘要】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是解开语文教学之谜的关键,是中学语文教学提高质量的突破口。新课改背景下,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已是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使阅读教学的行为模式得到最优化。
【关键词】 农村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已是语文教学重点内容,它主要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归纳、概括、表达等综合能力。阅读是人生必备一门学科,无论是工作、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因此,加强语文阅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尤显重要。而农村学校阅读教学效率较低,教师感觉教课认真,且花费了很大气力,但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却十分缓慢,让教师困惑。
首先,在农村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课外书籍较少,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量不够,因此学生对阅读能力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学生心理方面的表现:
学生面对阅读有惧怕心理,害怕阅读,害怕自己会做错,束手束脚,自信不足。部分学生感到无从下手,茫然彷徨。
二.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的表现:
学生分析能力较弱,不能准确的分析问题,往往出现答非所问或答题不严密,逻辑性不强。分析不准确因而导致其余环节也不够准确,甚至错误。有部分学生分析能力较好,但归纳概括能力较差,因此,仍旧会出现失误或差错。
其次,针对学生的表现我们要做到有的放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行为,要让学生敢于尝试,敢于失败,从尝试中收获,从失败中进步。良好的心理是我们干好一切的关键,要克服心理障碍,就必须多练习阅读,多从练习中汲取成功的养料。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不断学习,使自己有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正确的面对困难,正确的面对人生。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注重学生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流,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已是当今教师常谈的话题。阅读教学已是农村初中多数语文教师赔感伤神的课题。当然教师应该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学生,相信他们会成功的。要注重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语言环境,让学生感悟内容。如《小石潭记》中,“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伐竹取道,下见小溪。”教师应从位置、色彩、声音、光线等方面引导,让学生感悟美景,领会文义。又如《社戏》一文,学习是教师可用视频材料引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现在的社戏,从而更容易的搞懂文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阅读。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课堂活动,如即兴表演、场景模拟、人物对话、编演短剧等,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2)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毛泽东曾说过,不做笔记不读书。做读书笔记是一种良好的读书方法,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边读书边写读书笔记。略读,让学生扫除识字关。粗读,让学生快速了解主要内容。细读,让学生仔细反复琢磨,领会文章意图,分析文段。精读,在学生细读的基础上剖析文章的主题,文章在写作方面的技巧,我们要学习借鉴那些内容。习惯是养成的,这就需要老师坚持引导,一学期内使学生形成这种习惯。
(3)形成自主阅读模式
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开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让学生从作者、作品的时代背景入手,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步骤,阅读细节,注意事项等。略读、粗读、细读、精读的方法。举一反三,循序渐进。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模式。
(4)形成合作探究阅读模式
注重感受,发散思维。要突出发散思维, 注重个体的阅读感受和体会, 进行创造性阅读。《语文新课标》在7—9年级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对课文内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就决定以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除教科书和参考书提供、教师个人和学生个体已有的知识外, 还将产生师生互动的新知识, 师生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尊重阅读主体-----学生的自主性, 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教师要做构建学生新知识的助产婆,引导不同学生说出对同一文本的不同情感体验, 鼓励学生写出各自的读后感受。这样在师生互动的交流碰撞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教师还要注意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注意学生的讨论、分析、归纳、总结,时刻调整教学形式,注重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阅读教学则是这一门艺术的源头,我们要“用好例子,用活例子,用足例子”,最终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使学生的语文能力有所增强。
参考文献
1、《阅读学》北京出版社.2、夏云陶《阅读教学应找到与学生的契合点》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4、倪文锦.《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5、彭志忠.走出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 1998,(02).6、韩继宏.接受美学理论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宁夏教育 , 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