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目标设定课例研究
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目标设定课例研究
摘要:小说阅读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首先应认真考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以此为教学基点,做到教学目标集中、重点突破,让学生学有所得。
关键词:中学语文;小说阅读;教学目标;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251-03
一、解决教学问题过程中的主要事件及教学反思
(一)第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肖像、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3.情感目标: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反思:从表面上来看,第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也无可非议,除了情感目标略显空洞外,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还算集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刻画小说人物的方法太多,导致教学实际操作层面多,表现出来的仍然是学生思考着力点太过分散,不够集中,使得课堂效果不怎么好。
(二)第二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能力目标:发掘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描写探究人物形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品味《红楼梦》的语言美、形象美。
教学反思:有了第一堂课作为借鉴,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调整,将教学目标的着力点放到了小说人物的语言上,但在表述上仍欠精准,主要表现在情感目标中语言美指代不清,小说语言和小说人物形象语言是不同的概念,关于形象美也是一个难以让学生理解的概念,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是以王熙凤的语言作为参照物来分析,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美与不美要从小说人物思想层面和作者刻画手法两个层面来理解,概念含混不清。
(三)第三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小说人物形象语言的意蕴,探究人物形象。
2.情感目标:结合文本知识领会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味小说人物的说话艺术。
教学反思:为了让课堂教学目标更为清晰,以第二堂课的教学效果为依据,再次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设计,把理解小说人物形象语言的意蕴、探究人物形象作为知识和能力目标,把结合文本知识领会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味小说人物的说话艺术作为情感目标,把小说人物形象的语言作为教学的重心,拓展教学外延,一是语言的意蕴,一是人物内心世界,一是人物的说话艺术。
尽管是借班上课,但由于教学重点突出了,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围绕着王熙凤这个小说人物形象的语言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单就小说人物形象语言这个角度的讨论,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说阅读的快乐,这是我们以往没有预想过的。
二、围绕“小说人物形象的语言”这个重心,采取的教学设计及设计说明
(一)课前预习
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红楼梦》的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府》。
学生在熟悉课文情节、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人物语言的分析,自主赏析王熙凤这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过程
1.学生诵读5段。
2.导入:贾母她们正在谈话,“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先闻。这是谁来了?对,她就是王熙凤。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语言意蕴。
该环节以上节课小说的环境教学中学生课堂提出的问题作为契机,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上节课问题:为什么贾府上下皆敛声屏气,唯独王熙凤有如此放肆的“笑”呢?
3.人物语言探究。
(1)问题设置:王熙凤是话中有话,她的话有几层含义?她的话想说给哪些人听?你们听懂了吗?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教师开场:如果你今天上学迟到了,你会不会一边大笑,一边大声说:“老师,我今天迟到了!哈哈哈!”一定不会吧,因为按常理,一般迟到的人都不张扬,偷偷地溜进来就算了,最好没有人发现我。为什么呢?因为迟到了会觉得愧疚,很不好意思,如果还告诉别人自己来了,太没面子了吧。
(3)问题设置:王熙凤为什么要这样大声张扬自己迟来了?王熙凤是话中有话,她的话有几层含义?她的话想说给哪些人听?你们听懂了吗?
设置原因:针对王熙凤的出场语,设计此道探究题,目的是发掘学生理解王熙凤语言深层意蕴的能力,让学生深层次地探究小说背景中的王熙凤形象。
(4)学生小组探究分析,集中讨论结果。
学生回答:爽朗、大大咧咧、不注意形象、粗鲁、位高权大、张狂、飞扬跋扈……
肯定学生分析成果,但指出学生的分析还在浅表层次,还需结合小说人物(王熙凤)的身份、所处背景等文本知识加深对其语言的理解。
教师小结:王熙凤可是话中有话,句句有意蕴。“我来迟了”她是告诉别人,自己来了。归根目的是为了告诉谁?引起谁的注意?(当然是贾母)为什么要引起贾母注意呢?(因为贾母可是她的上司,王熙凤可是一人之下,众人之上)
王熙凤知道有远客来了,但是她却迟到了,说“不曾迎接远客”,这话又是说给谁听的?(当然是林黛玉)为什么她这么失大体,有客人来,都不按?r迎接呢?(知道有远客来了,但自己还没空迎接,因为我王熙凤可不是个闲人,她位高权大,她要张罗很多事务,可不是说来就来,说给黛玉听:你林黛玉是贵客,我也得忙完自个的事,才去见见你,我跟别人不一样的,我王熙凤在贾府是有特权的,你看着办吧!)
王熙凤明明是迟到了,不但没有愧疚,还一边笑,一边大声走过来,她这样做跟她在贾府的身份、地位有关。那王熙凤在贾府的身份、地位又如何?(王熙凤是贾府的财务总管,掌握实权,她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做事不受约束,想笑就笑,想说就说,谁敢说闲话,这笑不是笑迎黛玉,而是笑迎贾母)
4.课堂探究拓展。
(1)要求学生细心阅读一遍课文第5段、第6段,边看课文边划出文中王熙凤说话的语句。(该环节是让学生再次熟悉课文,为完成本课的探究性学习做准备)
(2)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探究学习。
设置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探究小说人物看似漫不经心的语言,发掘学生的探究能力,加强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引导学生讨论相应的问题:
语段一:王熙凤夸黛玉、叹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馀桑?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问题:王熙凤说话很有技巧,她不光是夸黛玉,还夸了哪些人?也讨好了谁?
分析:王熙凤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拉着黛玉问这问那,是真心真意关心黛玉吗?还是做给某些人看的?有什么用意?(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因为贾母怜爱黛玉,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拉着黛玉问这问那,这些做法,贾母都会喜欢,可见她十分善解人意、巧于逢迎。贾母担心的,她已考虑到。贾母没说出口的,她已安排好。王熙凤真是贾母的贴心什么?对,小棉袄)
语段二:王熙凤回贾母的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意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问题:王熙凤一前一后说得话怪怪的,究竟怪在哪里?到底是怪还是巧妙?
分析:王熙凤那些看似不搭调的话,其实句句有关联,她有没有忘记老祖宗?(都没有忘记老祖宗,先自我批评,后对黛玉拉家常,是先抑后扬,每句话都说到老祖宗的心坎上)
王熙凤表演给贾母看,话说给贾母听,有这个必要吗?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阿谀奉承,为了讨好上级,爱屋及乌)
5.学生分组探究。请各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王熙凤的语言,共同探究王熙凤话语的意蕴。
要求:
(1)各小组要开展充分讨论,分析王熙凤话语的深层意蕴,评价王熙凤的说话艺术。
(2)小组长负责整理本小组的讨论结果,选好本组代表作总结性发言。
6.展示学生研究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1)利用多媒体投影学生的探究成果。
(2)各小组派代表作总结性发言(评价王熙凤语言说话艺术体现在哪里?)
(3)师生共同点评,教师总结。
(该环节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带着学习任务自主开展探究性学习,突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王熙凤话语意蕴(见前面分析准备)。
王熙凤说话艺术:
(1)话中有话,一语双关。
(2)擅长营造轻松欢乐的气氛。
(3)善于联想,联想丰富。
(4)长于表演,很有表演才能。
(5)说话讲究技巧,恰到好处。
三、课后学生学习反馈调查
课后,学生普遍反映教师让学生学习的目标集中,层次清晰。并能将这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几点“小说人物形象语言”、“小说人物形象语言的意蕴”、“小说人物形象的内心世界”、“小说人物形象的说话艺术”如数家珍般列举出来,也认为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语言意蕴的分析,领会了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品味了小说人物的说话艺术的小说阅读方法,体会到了小说阅读的快乐。
四、课例研究反思及心得体会
1.教学目标的设计一定要切合学生的感情体验,让学生乐于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读文本,真正参与到小说阅读中来。否则会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感到索然无味,会让语文课堂高耗低效。
2.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面面俱到,要做到重点突出,即便看来很细小的教学切入口,只要能深入进去,也能让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学目标的设计做到重点突出,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解决好一个问题,也有利于教师课堂上的实际操作,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双赢的局面。
3.教学提问要针对高中生阅读小说的特点,层层深入。尽可能把问题往深处挖掘,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探究,才能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在与同学、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中的人物、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中,在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in the setting of teaching goals,we should first consider the emotional experience of students,and as a basis for teaching,teaching objectives,focus on breakthroughs,so that students learn from.Key words:middle school Chinese;reading;teaching objectives;case study
第二篇:如何设定教学目标
“知学导练”模式之目标的设定
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主要描述学习者通过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教学目标好比汽车的方向盘,飞机的导航仪,是一节课的起点,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标准。
教学目标如此重要,设定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要通观全局,前后勾连
不但要考虑学科课程目标,本课时在这册教科书中的位置,在本单元中的位置,还要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以及通过上课可能达到的高度。
上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六单元《记承天寺夜游》这一课时,我这样设定教学目标:
1、文本解读:全文共84个字,却用10个字交代了明确的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我们可以借助写作背景还原作品语境,理解作品,学习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从写作方法上可以学习本文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融情于景、于议的方法;领会“写月不见月”的写景妙处。从文本内容上学习作者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和清高孤洁的人格,体会作者即出世又入世的思想。但我认为这篇散文最独特的地方,也就是流传千古的原因是:文章短小,但主题深远。在我国,文章本来是载道的,诗歌是言志的,词才是抒情的。散文和诗歌主题都比较明确,词的意义比较幽微。很明显这篇散文作者借鉴了词的创作方法,用短小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感情。
2、教材解读:《记承天寺夜游》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第27课《短文两篇》的一篇,另一篇是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本单元入选的诗文,大都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歌咏大自然的名篇,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单元目标除了让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外,同时,要培养八年级学生感受写景类文章中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课后有这样一道作业题:“两篇所写的都是自然景物,但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制定目标时同样值得我们注意。
3、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常识,只要稍加点拨就可以利用工具书,并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自己疏通文意。学生也已掌握了一些解读文本的方法,比如批注法、知人论世法、语码解读法。本文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文字浅显但主题深远。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掌握文言词语“户”、“念”、“遂”、“至”、“但”,能正确翻译全文。(教学重点)
2.通过品读文字学习本文融情于叙、景、议的写法,理解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理解作者超迈旷达的人生态度和清高孤洁的人格追求。(教学重点、难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读引读资料,从苏轼的人生态度中汲取营养,学习一种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办法。
二、要少而精,具有整合性。
课程改革后,强调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一些教师把三个维度理解成了三块、三种类型,因此把教学目标设计成如下的形式: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自”、“己”、“东”、“西”4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认识偏旁学字头,能够说出学过的或认识的带学字头的字。(4)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6)能够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编、续编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这位老师设计的目标,条目太多,不利于在整体教学活动中统一、整合的实现,也不利于评估。其实,三维目标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同一事物的三个方面(侧面)。就像一个立方体都有长、宽、高三个维度—样,课程目标也有三个维度:因为学生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要运用—定的方法,不管是好方法还是不好的方法;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不管是主动探究还是消极接受;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总会伴随一定的情感和态度,不管是积极的情感还是消极的情感,不管是敷衍的态度还是认真的态度;总会有一定的价值取向,不管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所以说,三维的课程目标是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而不是独立的三个目标。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成了—维目标再落实另一维目标,它们是联系在—起的。
以上教学目标可整合为:
1.利用游戏、体验识字法,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生字,并做到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2、通过仿编、续编或创编的方法,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并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
三、要表述清晰,具有可测性。
台湾学者郭玉生认为,教学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方式和情境、行为结果等因素。
行为主体——指谁来完成教师所预期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的行为。通常情况下是指学生(一般可省略),必要时也可以借助教学活动的其他参与者(如教师、其他同学)的辅助来完成。
行为方式和情境——指为达成“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的教学预期,师生双方需要作出的行为或必须具备的教学情景或教学条件。通常以行为动词叙写,如“感受、体验、探索、预测、猜想、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等。
行为结果——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所要获取的效果。即“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表述教学目标要做到:
1、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描述,指示要明确。
“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变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我们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尽量少用“指导”、“培养”、“教育”等词来陈述。这些词语都表示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行为。陈述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是不同的。前者是检查教师做和没做,后者是检查学生会不会做,能不能做。用“指导”、“培养”、“教育”等教师行为的词语陈述教学目标的话,即便教师做了,学生方面“会不会”、“能不能”还是一个未知数。教学目标强调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能算是真正完成教学任务。
2、从可检测的角度去表述,操作性要强
教学目标的表述应是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具体的学习结果,它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和可测量的特点。尽可能不使用或少使用“理解”、“领会”这一类含混不清的词语。如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是直截了当点明学会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背诵哪段话、围绕某个意思写几句话或一段话等等。
例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就太模糊,应改为“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百分之八十五的句子正确。
综上所述,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表述也是一门大学问。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明确、恰当、具体、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环节的开展,而且很大程度上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第三篇: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二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课例教案及教学评析
(二)中央电大教育学院 胡若予 2006年11月30日
教案三:莺
(首都师大附中阮翠莲)
[设计阐述]
《莺》编选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课本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编选的是一组科技类说明文,有《大自然的语言》《数字杂说》《月亮上的足迹》等。
单元教学目的:
1.了解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2.在整体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3.学习本单元准确、精练、生动的说明语言
结合单元要求,《莺》的教学目标定为两点:
1.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2.学习课文生动的语言。
为了很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整体感知课文
(二)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三)通过比较体会学习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以上设计的总体目标是学习科学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小动物的文章《莺》,作者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这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文章采用文学性的笔调为我们介绍了莺科小鸟的特征,语言生动有趣。
(二)出示课题及学习重点
1.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2.学习本文生动的语言。
(三)整体感知课文
莺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它有哪些特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先来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给生字注音。
3.出示有关莺的图片。
(四)练习概括文章要点
莺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它有哪些特点?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来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概括,就是用简短的话归纳。概括文章要点可分四个步骤:
1.恰当的概括来自正确的理解。
2.找关键语句、词语来概括。
3.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4.提取主干、去除枝叶。
教师以①④两段为例指导学生概括段意。
学生分组概括其余段落。
大家概括了每段的内容要点,你们说说“莺”有哪些特征呢?
学生总结:无忧无虑,惹人喜爱,喜欢唱歌。
(五)品味语言
1.出示《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对莺的说明。
2.请学生比较这段文字在语言表达上与课文中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一段是平实说明,精练准确;一段是生动说明,生动有趣。
3.下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找出一段典型的文字,说说课文中的语言为什么如此优美生动。
①词汇丰富,使用准确
②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
③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六)引申拓展
(课件出示有关小动物的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对图片的观察,加上你平日对小动物的了解,抓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概括文章要点,品味了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还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课下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发言或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后写在笔记本上。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学设计中确立了两个教学重点:第一,练习概括文章要点;第二,学习课文生动的语言。从实施情况看,落实了课前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也比较突出。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对第一段和第四段为例,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段意。学生们能够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学会如何概括文章的要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要点是基本的能力点,课中学生对此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和掌握,以后在平时不断练习,这方面能力应该提高很快。
课文生动的语言是通过比较来让学生体验的。通过比较《大百科全书》相关条目,引导学生品味小品文的语言特征,并指导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语言例子。学生基本能够完成。
[专家评说]
《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类课不太好教。这堂阅读课中,教师的指导比较具体,训练很扎实。
怎样阅读这类说明文?教师抓了两点:一是从说明文的特点出发,练习概括文章要点;二是从课文的文学性出发,学习课文生动的语言。
说明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十分重要。教师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1.教给学生概括的四个步骤。
2.以第一段和第四段为例,教师进行具体指导。
3.学生独立阅读第二、三、五、六段,自己进行概括,其间教师又及时给予指导。比如对第二段“也最惹人喜爱”后得冒号的提示,以及第三段第一句承上启下的分析和理解。
在品味语言方面,教学也有特点:
1.运用比较的方法来体会语言特色。
2.列举具体例子,并做分析。
3.概括了三点要领。
不足之处:
在教学用语方面还有可斟酌之处。
教案四:
春
(北京三十五中尹秀莹)
[设计阐述]
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富有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它在情调、布局谋篇、修辞方法、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堪称典范,但是,学生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让他们品味赏析出文章语言的精湛、意境的优美、思想感情的热烈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经验,和学生一起反复诵读,反复咀嚼,品味出文章的语言美,运用联想想象构筑散文的意境美,进而领悟文章的情感美。
根据美文美教的原则,采取审美性阅读的方法。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就应考虑如何让学生乐于接受这篇文章。因为本文内容集中,结构较易把握,所以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理清思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通过诵读来完成。在诵读时让学生从内容、结构和情感的角度来思考这三个问题,然后作答;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清新明快、情感的热烈等可通过文章的品味赏析来完成。按《新课标》的要求“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 5 课堂学习时间,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学这篇文章力图给学生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教师的点拨重在拓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可操作的方法,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授之以渔,这才是教师的使命所在。
具体做法:立足语言,读读品品辩辩赏赏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3.揣摩、品味文章重点词句段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4.理解感悟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2.概括文章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写法入手,师生采用合作、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鉴赏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即审美性阅读教学的方法。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朗读、品味赏析中感悟文章的美、感悟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赞颂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积极进取的情怀。
教学重点:
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2.学习作者抓住特征,多角度生动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从不同角度发现并鉴赏文中的美。
教学难点:
1.准确地揣摩动词概括文章的内容。
2.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理解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课前准备:
1.学生按预习要求:三读法预习。
2.搜集背诵有关写春天的名句。
[教学过程]
教 教师活动预设
一.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学
借用学生熟知的《春天在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哪里》这首歌自然导入。发。让学生尽量多地参过
二.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试给每幅风景画加个
与课堂的语文实践。
程
三.品味赏析 设
四.美点寻踪。计
小标题。准确地揣摩动词
丰富学生的经验 概括文章的内容。
培养概括能力
2.请同学们用最精炼的培养语言品味能力
五.作者为什么会写出语言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具有如此魅力之大的文
3.文章抒发了作者
提升学生的经验
章? 怎样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六.回读悟美
学生分小组研讨、探究。
培养感悟朗读能力
七.作业:
学生汇报研讨的结
品味赏析《春》后,请学习作者的绘景方法用一段话来描写你眼中的秋天。
学生思考回答。
果。
培养书面表达能力
夯实基础
学生思考回答。
[教学反思]
从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和为35中教学研讨会所举行的说课活动和研究课活动来看,《春》的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成功的。教材分析得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一致赞许,大有相识恨晚之感。教材分析课结束之后,与会教师拷走了教学设计和课件,并纷纷索要电话,还有要求来校听课的同行。这不能不说是对我的鼓励,也激发了我更大的工作热情。这次录像课的设计更是汲取了同行们的意见,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后回想起来可圈可点之处如下:首先教学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按《新课标》的要求“围绕着学生这个主体,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课堂学习时间,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教师只是为学生知识的生成搭设必要的平台。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了。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发挥合理的指导作用,灵活地驾驭课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其次抓住写景抒情散文语言美的特点,立足于语言,以读贯穿学文的始终,在读中品,在辩中赏,在赏中悟,在合作、研讨、探究中解决散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写之景的概括,文章主旨的把握,重点字词句段的品味赏析,运用联想想象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的描述,口头回答问题等等都是课堂的亮点。这才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想象能力训练、表达能力训练的高招。教学重点难点抓得准,突破有法,学生可操作性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主动探究、鉴赏学习。再次,辩论发言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有思路可循,有 8 方法可操作,一定程度上给老师的教和同学们的学引出了一条便捷通畅之路。无疑,这几点的设计都符合孩子们这个年龄爱表现自我、爱展示自我的特点。老师教起来思路简洁,学生学起来可操作性强。也能培养孩子们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小课堂——大语文、小景物——大自然的作用。
另外传统考试与新课改的矛盾也一直困扰着我,有时讲欲过强,唯恐学生不会,影响了考试的成绩。就此也想请教于大方之家,共同切磋。请不吝赐教。
[专家评说]
《春》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篇散文。这节课上得非常流畅,课的结构也很清楚:
1.导入
2.整体把握课文。
(1)朗读全文;
(2)让学生给每幅画面加个小标题,实际是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3)划分部分,并概括各部分大意,在阅读中具体训练归纳和概括;
(4)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语言
(1)教师提示
(2)开展小组讨论学习活动
(3)组织全班讨论课文对春草、春花、春雨、春风、春天的人们的描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思想教育
(4)欣赏开头和结尾
4.学生概括文章的“美”
5.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味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不足之处:
课上得过于流畅,有的学生准备了发言稿,不够真实;对文章美的概括有些超出了学生实际。
建议:
对阅读的几点提示应做出区分。
第四篇:中学语文小说教学浅谈详解
浅谈中学语文课小说教学方法
摘 要
为什么教育者要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设置小说教学,原因是因为小说取材于现实又服务于现实。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所以,教会学生掌握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必要的。从小说的篇幅看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从题材来看,小说有讽刺、历史、神怪等。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在选材上不乏有以上几种。在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段考试中,也安排了对小说进行考察的考点。所以本论文从理解小说定义、基本要素来分析小说。利用每年考试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小说考察要点。从而使学生逐渐领会作者在小说当中所表达的内涵的深度和广度。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对人的基本要求是:“人们需要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而终身学习的能力需要基础知识的掌握。结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身体发展来看。他们处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在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前运算和具体运算阶段,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处于表面阶段,思维具有单向性、不可逆、静止性。故,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和途径需要着重考虑。关键词:小说;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方法;教学途径
一、小说的定义
(一)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一般来说小说的定义主要是:小说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详细的环境描写。形成人物形象和透过人物的变化,折射出丰富内涵的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情节的表达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束。从小说的四要素当中,直接或者间接地反映了作者通过小说想要表达的对人生,社会的见解就蕴含在其中。而我们的学习就是发掘小说里面隐含的或者直接提供的内涵,所以对要素的分析是作为学习小说方法的重要方面。
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个要素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所谓有机整体,在这里是说,这四要素在文学活动整体中不是彼此孤立地或静止地存在着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它们可以说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系统。文学活动正是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构成的一个螺旋式的循环结构。
作家和作品属于一种客观中的主观,而我们读者作为主观中的客观需要了解作家的生平,写作的社会背景、环境背景、家庭背景,作品揭示的什么样的社会现象,对这种现象阐释什么样的情感色彩,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报之以什么样的价值评价,从这样的价值评价之中我们学会什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世界这个要素具有时间跨度,相对于现在而言是古代还是现代,是近代还是当代,通过对比我们人类在历史的发展当中的一种形态的认识。
(二)小说的分类
历史小说 :它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题材,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当时人物的形象和生活的社会内容。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讽刺小说 :抨击所处社会的生活中的丑的事物作为描写对象,对一些滑稽可笑、消极落后乃至腐朽反动的现象、事物或思想用一种嘲讽的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如我国四大谴责小说的《官场现形记》
神怪小说 :利用鬼怪的形象刻画人物的性格,借助鬼怪的性格特征用暗喻或者明喻突出人物性格的特点。借此惊醒褒贬。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二、中学语文小说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的学习特征
在我们的学习当中,小小说和短篇小说是要求老师必讲的,而小说的节选往往是自学为主。
对小说字数的分类是对小说这个文学文学体裁的一个大概的认识。要想真正体会小说所蕴含的深刻性我们还应该要从她蕴含深刻性的细节抓起。
由于初中小说的设置处于基础阶段,就想建筑一样只有把地基打好了,在建筑更高楼层的时候就不会出现坍塌事件。如果基础打好了,就不会出现空中阁楼现象。因为站得高的缘故,看到的风景最好。但是却要时刻担心站那么高是否安全。我们的学习就是这个样子。只要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能学习更多的具有高度的知识;也只因为有理论坚实的基础知识作为后盾,我们在掌握更有高度的知识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所以更加注重对理论知识的把握。可是初中学生的学习虽然以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但是,形象思维依旧占据重要位置。所以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会出现不能及时理解,难以理解,枯燥无味导致对自己学习小说的能力产生怀疑,以至于学生对小说学习的厌烦,对小说文学这个题材产生恐惧,继而对之后小说学习会出现回避和避趋的心理现象。
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时候。首先需要备教案。备教案的第一步,就是备学生。备学生的内容有:学生的知识掌握背景;学生年龄特征。学生的年龄阶段对成功实施教学有重要影响。学生的年龄特征蕴含学生学习的阶段性、不平衡性。所以,我们教师讲授前要确定教法和教学途径。
(二)教师的教授技巧和方法
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影响的教授过程。老师是社会承认具有专门化,专业化的一种职业人员。所以,一位合格且优秀的老师一定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理解学生学习特点有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但是有几个教学方法的理解上具有共同性:一:在对学生认知发张的不平衡性上,正对认知的不平衡性,教师运用关键期原则进行教学。二:在对学生认知阶段性时,教师不同年龄采用针对性教学。在教授知识的时候要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再者我们学生学习的需求有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一个解决学习问题的一个途径,即学生的学习需要具有附属内驱力和认知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指:所以我们老师可以从学生的这种心理出发,对学生在学习学习过程中、练习过程中考试过程运用表扬和惩罚为主,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心需求来对学生学习的消极性转为积极性。
在教授小说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且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切换。运用讲授法,讲解、讲述、讲读、讲演;问答法,启发学生对小说知识的探讨;讨论法,综合各种谈论结果,对结果进行分类,得出大致与小说教学内容相关的定义,在结合标准的定义来总结。三种方法结合,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而喜欢上这种文学题材。综合而在教学途径方面我们可以将以上策略进行综合,从而得出具体的小说教学途径。即我们可以结合考试试卷内容的形式和考题来向学生们讲解小说的阅读方法和解答题目方法的学习。
三、中学语文课小说的教学背景和作家
(一)简析小说作品的背景和作家
我们读者若要了解小说的内涵,需要与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在解读小说时才不至于出现“偏离”。
我们在阅读《红楼梦》这本小说时,很多读者在对林黛玉的理解上,大家觉得林黛玉是一位爱情的失败者,婚姻的失败者,究其原因是其性格的因素导致林黛玉爱情的破灭,但是,如果你拥有足够的社会体验,年龄的增长,你会发现林黛玉的悲剧更多是社会的悲剧,其一,林黛玉爱情掉包单纯是因为林黛玉性的性格不符合贾府的需求吗?其实不然,在林黛玉与贾宝玉要结婚的年龄,贾府的势力逐渐低落,用探春的话就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说明贾府已经步入百年之后了。这是原因,结果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一方面在文章当中已经交代薛、贾、王、史四大家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林黛玉虽然有贾母的支持但是贾母已经是一位实际没什么权利的人了,众人的讨好不过是“三纲五常”的社会大家的行为规范而已。
针对这样的反映历史社会的深刻性问题的小说,第一我们在看小说的时候,养成查找作者背景的习惯,积累一定的文学素养,第二,多接触社会。小说的取材大多来源于作者所处的社会,周边的生活环境。第三,多看点影视作品,影视作品的取材大多来源于社会现实,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不同的是,影视作品是加入了导演和编剧者主观情感。对小说进行二次加工过程。
所以我们同学,我想大家都知道《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吧,但是有谁知道他所处历史背景吗?
生答:曹雪芹,出生于清朝,经历了家族的盛衰,这样的经历使得曹雪芹思想发生很大变化,当时的朝廷处于没落时期……
师:我们同学的文学储备真的很棒,所以老师希望你们之后在阅读小说时,要联系作者社会背景、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生活状态。
(二)理解小说三要素
1、小说的人物
小说的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一本成功的小说,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塑造一个典型的形象。我们课文中如鲁迅先生《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师:哪位同学能痛几个词来概括一下年轻的少年闰土、生:少年的闰土淳朴天真、可亲可爱。师:那么中年的闰土呢、生: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
师:我们的同学真棒!那我们同学要明白了,文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及其变化过程,对读者把握文章主旨,对人物个性、对社会都抱有一定的想法。就如我们的《少年闰土》。结合人物的形象的变化,表达出当时的人们的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小说的情节
人物的性格必须在相应的活动中表现出来,而这些活动就构成了小说的情节。
情节为的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用《重庆市2014年初中毕业语文考试试卷》中《喜旺的年》来讲:
(1)小说开端是对景物的描写结合主人翁的心理活动。一般来说,这种写法文章开端对景物的描写是对交代所处的季节、天气、情况;对表现人物的一定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2)小说的发展:情节的发展是主人公幻想自己的父母已经在会村子的路上了,隔壁家的爷爷叫自己去迎接的爸爸妈妈。喜旺的内心急切地想知道爸爸妈妈是否在回来的路上,于是不顾一切地跑出去。望着山村被白茫茫被大雪覆盖山丘依旧没有看到双亲的身影,文章采用插叙的方法,主人翁回忆起有一年在学校上课被同学污蔑自己偷书,想起自己的父母出去外面打工没有在身边和受到委屈都没有安慰的心酸。
文章情节的发展对小说起推动作用。人物内心思想变现更加突出,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动作行为的准备阶段。如喜旺不断产生幻觉,听到隔壁爷爷对自己说,“你的爸爸妈妈回来了,还不快去接哦”。动作行为是“顾不上丢下自己手中的书”。
(3)文章的高潮,当自己一个人在寒风刺骨的大雪纷飞的寂寥田野中苦苦 待双亲回来,在双亲经过自己身边没有把自己认出来的时候,喜旺鼻子一酸,一名莫名的委屈感油然而生。文章有采用插叙的手法,说明双亲在外面打工3年没有回来。第一年:没有买到车票、第二年,大雪封路、第三年,老板在过年期间留下来的工人发红包。
高潮的出现,使矛盾发展更加突出,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为了孩子的好生活,几年没见不认识自己的孩子,孩子希望殷切希望的父母,居然没有从自己的身边走过,没有认出自己来。父母与孩子的对比,一种落差的因素更加刺激读者的神经,对这种社会现象更加不知道给予什么样的情感。
(3)文章的结尾远处传来希望奶奶的叫喊声:“你爸爸妈妈回来了” 文章结尾:通过主人公奶奶的呼唤,再次深化主题,留守儿童背后还有留守老人,留守老人也在思念着自己的孩子回家团聚。
文章表达了从主人公为代表的留守儿童角度分析:留守的儿童在离开父母的不在身边呵护,受到委屈也只能默默的忍受,在因为心心想念的父母认不出来的时候的委屈。都刺痛了我们的神经。从社会的角度:”留守儿童的存在就想一根刺,扎在中国广袤的打底上,扎在每个人柔软的心间,扎进去就拔不出来。”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全中国的一个普遍的现象。我们社会可以做些什么。我们的留守儿童父母可以做什么来抚平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对小说内容的把握需要从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部分把握,早我们教学之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会学生对文章划段。对每段内容进行分析,如人物形象、周边环境虽人物内心变化,突出表达什么样的感情,对段前段后个起到什么作用。综合每段大致内容对文章进行大致了解,结合社会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对比,理解文章思想。
3、小说的环境
就环境的社会性而言,小说中的人与人的复杂关系就构成了环境的主题,小说常在变化着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揭示恩物所处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价值观。环境描写也可以直接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一种具体的环镜描写往往可以看做是人的转喻性或隐喻性的表现。
(1)从环境自身角度,在开头部分有环境描写。“窗外飘着雪花,有几片有意无意的落在旺喜的身上,雪花越飘越多,不一会,树上和房子上落了白白一层。”
提问方式:为什么要在文章的第一段就进行环境描写?
做题模式:在作答的时候可以说文章交代了什么时间、地点,起到渲染气氛作用,烘托了主人公不希望下雪的心情。
辨别方法:文章第一段是否出现带气氛的词语,如果在开头出现是交代事件地点,环境,事件的作用。
(2)从人物的角度来说环境的描写。“我一个人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都没有。《羚羊木雕》七年级上册
提问方式:环境与人物结合在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通过安静的路上、冷冷的月亮与人物的心情相结合,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3)在结尾处有环境描写“他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之中”
提问方式:为什么说消失在一片灿烂之中?
答题模式:灿烂时一个褒义词,光彩鲜明夺目。斑羚的一跃让人看到他们舍己为他的光辉形象。在文章最后起到村托、深化主题突出形象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伯荣.现代汉语(下)[M].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6 [2]陈果安.新编大学语文教程[M].出版社: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12 [3]韩月鹏.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M].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 [4]傅修延.江西省中小学教育综合基础知识[M].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2015,2 [5]宋尔康.新编大学语文教程[M].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 2005 [6]何建涛,分析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C].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5
致 谢
值此论文付梓之际,内心感慨无限。在论文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关心我的人的无私帮助,正是在这些帮助下我才得以完成论文。
首先,我要感谢感谢我的导师***,他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第五篇:课例研究(推荐)
一堂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
四川省大竹县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室 罗恒
作者简介:罗恒,四川省大竹县教研室中小学英语教研员,大竹县骨干教师、科技拔尖人才、优秀青年教师。多项研究成果获得省、市、县人民政府奖励,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三十余篇。
一、案例研究背景
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让课堂焕发了生机,它可以大容量、快节奏,声影并茂。但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使用多媒体教学就像中国人过年一样,少之又少。没有多媒体的英语教学,提高课堂的效益难道我们就举步维艰吗?只要我们遵循语言的教学规律,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改革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我们也是可以为的。
本案例来自大竹县自主乐学高效课堂展示的七节研讨课(七节课均为同一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都没有使用多媒体)。听课的有省市县英语学科专家和县内一百多名英语教师。展示内容是新目标《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2 “What should I do?” the content from 1a to 2c。其中一位授课老师是大竹县石河中学杨英老师。杨老师这一节课的整体操作模式是按:“引-学-展-评-理”的程序进行的。授课班级为六十八人,虽然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但学生主体充分发挥,打破了传统课堂的讲授式、灌输式,课堂活跃,授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及分析 Step1.Lead in
1.Greetings and free talk.2.Let the students check the task each other.分析:教师与学生轻松自由的英语交谈,学生感到很轻松,为课题的引入奠定了基础。同时,学生之间的相互检查,不仅会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让学生充当了小评论家。(其实,学生的检查有时候比老师还认真,更能启发被检查的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初步凸显。)Step2.Study(Pre—task)Task 1: Lucy wants to buy a new guitar, but she doesn’t have enough money.What should she do? Task 2: She argued with my best friend last week.She wants to get on well with her as before.What should she do? Task 3: I was away from my family for two month.I miss my parents very much.What should I do? Task 4: I was late for school.What should I do? Group1、3 finish task 4;Group3、6 finish two tasks;the other groups finish three tasks at least.Ask students to use the letters、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page11、12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s much as possible.The students in group must help with each other.说明: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师把任务写在纸上,分发到每个小组。组内非常热闹,有大声朗读的,有教同学说、读的,还有的在关着书表演的等等。
分析:问题来源于生活,但解决问题的知识来源于教材。问题引领,任务驱动,情景带 1
动。让学生带着任务读、带着任务学、带着任务想。学生不仅要学单词、短语,还要会运用句子结构和锻炼学生的想象力,真可谓一箭三雕。同时为后面的展示环节奠定了基础。Step3.Show(Practice)
Group7: We finished task1.We think she can borrow some.Maybe she should buy a second hand guitar.She can also get a part-time job and have more money.She can’t even buy until she have enough money.Group1: I should say to my teacher or my parents I’m very sorry.I’ll get up early and won’t play on the way to school.I should study hard.……
说明:学生在表达的时候,基本上把教材中的短语如“call…up、on the phone、surprise sb.、out of style、stay at home、argue with”等都用上了,而且在展示完后,都有学生评价其优点和不足。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远远超过老师对学生的一个“Good.Very good.Excellent”等。
分析:展示是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学生不仅代表自己的水平,更代表本小组的水平,所以他不得不认真去看,认真去记。尽管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会出错,如二手“second hand”中间应加短线,“she have enough money”也有语法上的错误。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学生的思维。其实,学生的思维是很丰富的,放开我们的手,学生或许会飞得更高更远。
Step4.Show(Further Practice)Example: M: What’s wrong with you, Lucy?
W: My clothes are out of style.I want to buy new clothes.What should I do?
M: Well.I think you should study hard and you’ll get a good job in the future.You can buy them.W: Oh.I don’t like studying.M: Maybe you could borrow some money from your parents.W: That’s a good idea.Thank you.教师建议:围绕你生活中的问题,小组讨论,仿照例子编写对话, 然后小组展示。
说明:教室先静了三四分钟,然后小组就开题讨论了。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中一个小组是这样编写的:
A: Tomorrow is my mother’s birthday.I have enough money to buy thing for her.What should I do?
B: Maybe you should go home early after school.Don’t play outside.Help your mother do more housework.C.That’s a good idea.Thanks for you.分析:学生仿照例子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运用中学知识、强化知识。老师并没有安排学生读教材,记短语和句型,也没有将句子的结构和单词的用法。充分相信学生,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发挥。学生经过前面两个步骤的操练运用,大部分学生已经理解并初步掌握了这节课重点。
Step5.Evaluation(Feedback)
1.Practise listening.(Finish 1a,1b,2a,2b)2.Exercises(Students design some exercises by themselves)3.Students explain the exercises.说明:教师要求学生设计选择题,翻译题,对划线部分提问和对话题,然后学生讲解和评价,教师监督。
分析:从口头操练到笔头练习,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法任务型教学。这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合作使学生对自己的发言更加自信。每一步的学习都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教师担任的角色是导演、监督者和评价者。
Step5.Straighten out students’ thinking(Summarize)1.Which letters、phrases and sentences pattern did you learn in this class? 2.How to talk about problems and give some advice? 分析:梳理所学,总结所获。静下心来,让学生说,让学生想,让学生写,这是消化的过程。要提高课堂效率,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Step6.Homework..1.Collect your problems in your study or daily life.2.If your mother’s birthday is tomorrow, you don’t have enough money.What should you do? 分析:作业设计新颖,突破了传统的作业形式,不是简单的抄写、背诵,而是要求学 生要用英语思维,根据所学用英语完成的任务。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
三、案例反思与启示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手段。在没有多媒体的条件下,要提高课堂的“精彩度”,即教学效率,杨老师这节课无疑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1.2011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这句话给了我们两点启示:一是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引导者,指方向的人;二是知识形成途径,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而不是教师的灌输。案例中,杨教师始终把注意力放在对学生的“引和知识的构建上”,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讲解和练习上。
2.《新课标》指出,“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杨老师在step2中就采取了分层要求。可见,只有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在没有多媒体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能把课上得更精彩。
3.课堂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设置情景,让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只有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才能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案例中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贯穿了这些思想,这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一些基本理念。
4.案例中,教学全过程都体现了情景认知理论。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怀特海(White—head,A.N.)指出,呆滞的知识——仅为人脑所接受却不加以利用,或不进行检验,或没有与其他新颖的思想融为一体,当需要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它们往往被证明是没有用的。杨老师这节课超越了传统的知识观,强调知识的情境性、应用性、互动性。
5.教学过程贯穿“任务型教学”的理念,即让学生用语去“做事”。我们注意到,杨老师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语言前结构(已有的知识)以及兴趣等等,所设置任务的难度,角度都充分考虑到上述因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任务的执行是建立在充分的操练和练习的基础上,是有着充分的准备和铺垫的。否则,任务的实施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4.在评价这一环节中,杨老师一是适当的处理了教材,主要通过听力的操练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二是大胆的让学生设计反馈题,充分相信学生;三是让学生来讲解反馈试题,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充满了自信,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学生到底获得了多少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才清楚。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给压力,学生才有动力。如果教师一味的霸占讲台,学生就会离你越来越远,最终你的教学效果就会越来越差。
总之,在实施新一轮课改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新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实施教学,恰当地改变课堂结构,针对学生的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上巧妙构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即使在没有多媒体的条件下,广大农村地区的英语课堂教学同样可以精彩起来!
联系电话:***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