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课的多媒体教学
数学课堂的多媒体教学
摘要: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产生前所未有的效益。
关键字: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效益
近几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这使传统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编制的系列各学科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乐学”落到实处。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下面就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其中的积极应用。
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学科 — 数学,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偶尔加一些模型。由于数学科自身的特点,的确不如某些学科形象、生动、具体。难怪学生学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此,身为数学老师也不得不苦思瞑索,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往往就是美中不足,事与愿违。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一片生机,值得数学教师积极推广。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画模拟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角的认识”教学中,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先出示一个点,再引出两条射线,使学生很容易理解“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比较角的大小时,先出示两个角,再利用动画使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合,演示比较大小的方法,学生很直观地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教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时,先显示一个角,动态演示两条边无限延长,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有无改变,从而使学生形象、直观又深刻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在平面几何中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可制作一个课件,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在讲述立体几何中的对各种柱体、锥体、台体、球体认识和面积、体积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把空间图形进行分、合、转、并、移、裁、展、转等多种形式的动画操作,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二、分层显示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在数的分类、多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公式复习等都可以编制带有提纲式或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又步步分解地系统学习,使得学生容易了解,容易接受。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意志,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三、演示实验
利用flash软件把几何图形的产生、合成、分解等进行形象、逼真地以动画形式展显出来。如“角的平分”教学中,使用不同颜色使角平分线的从角的顶点出发逐渐向角的开口方向并保持与角的两边距离相等进行缓慢伸展,使得学生看到角平分线形成的全过程。再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把角的两边对折,出现角的两边完全重合,从而推出角平分线的定义:从角的顶点出发,与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在代数方面,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演示比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如: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中,就要引导学生用代数中因式分解、不等式有关性质等知识来解或用一元二次函数图象来解。又如:求过两点直线的解析式时,也有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等多种解题方法。
四、控制模拟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编写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例如:一元二次函数中的各参数与其图象的关系,圆与椭圆关系,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图象关系,锥体与柱体的关系等等。通过带控制性的模拟演示,使学生深深体会各知识之间内在联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图案模拟
在老师组织和指导下,让学生分组进行,在微机教室里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手制作各种不同的美丽图案。例如:画一条线段和个椭圆,使线段一个端点固定,另一个端点椭圆上循环运动,使线段上的一个或两个点显现轨迹形成图案;同样画一条线段和一个长方形,以同样的方法制作另一图案。让学生边动手边细致观察,并认真分析,找出图案的形成规律,再让各组之间进行关于图案形成规律的交流,对图案的形成规律达成一致的意见后,再用简单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从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案的实践活动到找出轨迹形成规律,最终能用数学语言表达,形成感性认识。”这种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益。
六、模拟游戏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简单的积分或过关游戏,使学生在玩乐中学到数学知识。如制作数学公式填写积分游戏、多边形的变形过关游戏等。
七、影视演播
利用多媒体的摄像、声像结合功能,可以采集有关宣传材料,加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的正确世界观。如:对每章的有关阅读材料中进行切实宣传,特别是有关数学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及其科研成果,充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
八、练习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身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总之,多媒体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结论,而且更要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即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挖掘学生潜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的话,数学教学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更加灿烂!
第二篇: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课
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
结 题 报 告
摘要:本课题采用调查研究、个案研讨法,制作、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探索多媒体辅助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展开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针对不同数学课型,构建了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提出了加速数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有途径:设计——实践——研讨——再设计——再研讨——再实践。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结合点 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背景
因新课改的需要,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科学使用,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的新问题,为教学信息化寻找对策,并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2、新课程的背景
数学新课程倡导: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应重视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以多媒体促进认知情感的激励、学习环境的创设。
媒体运用是有原则的。制作漂亮的课件能吸引注意力但不一定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过多的幻灯片让数学课象看电影,缺少必要的交流,没有思考释疑,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
3.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义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可促进教学方式改革,更新理念,使师生知识信息来源更丰富、更翔实、更形象、更生动,拓宽教学时间、空间,促进主动学习成为现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时效性、便捷性、生动性、趣味性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开放、灵活的多媒体互动平台,真正实现合作、探究、高效。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最早是由瑞士心里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因而,教师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经验,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特别是空间几何,图形变换,函数图象等比较抽象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把知识形成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2)多元知能: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提出,认为每个人至少有7种智能,不同人形成了不同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组合,从而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率。因而,要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手段,内容形象而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的互补。
(3)认知心理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但整堂课不加选择地使用势必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导致思维跟不上,最终影响教学质量。因此,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符号学生的认知心理。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课题组通过查阅分析,了解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相关知识,获得了一般性原则、方法和理念等。
(2)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研讨交流等形式,调查学生对多媒体运用前后学习方式、兴趣状况等的变化和效果。
(3)个案研究:有目的选择本校初二、三数学教师的教学设计重点研讨,探索改进、完善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方法。
2、研究步骤
本课题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属于个案研究,学校数学组教师边研究边实践再研究再实践,分为计划、行动、评价和反思四个环节:
(1)准备阶段(2007年5月——2007年12月)A、撰写研究方案。
B、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和有关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论文、专著。
C、确定实验班级:兴华中学八九年级学生,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
2(2)实施阶段(2007年12月——2008年9月)
A、2007年12月——2008年4月,课题组成员有目的实施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对各类课型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意向、学生的反应、课堂效果(主要是作业情况)进行登记,并书写课后反思。
B、2008年4月——2008年10月
①教师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对方教师使用媒体辅助教学,课题组成员及时研讨交流总结。
②课题组成员广泛参加优质课、展示课学习活动,并及时交流心得,探索并制定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③2008年9月——10月,设计调查表和调查问卷,向八年级学生了解初中数学多媒体辅助的直观感受,向九年级学生了解多媒体辅助下学习效率影响的程度,作为我们改进实施策略的依据。
(3)总结阶段(2008年10月——12月)
整理有关的研究资料,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目标
1、探讨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育中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原则,探索多媒体辅助手段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2、探索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3、配合学校实现教学管理电子化、教学资源信息化,实现教学资料的重复使用、修改、更新、选择、制作等提供方便。
五、研究过程与策略
本课题从立项到结题,课题组成员先后研讨、学习、听课、访谈、调查、外出交流等活动多次。研讨过程中,总结出多媒体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有:
1、数学教学的目的是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
认真研读《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课程标准解读》。特别是关于多媒体的使用,《标准》认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我们查阅了许多资料,如: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体会 甘肃白银市第六中学 高伯瑜
初中数学新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广州市第16中学 吴富华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天水市玉泉中学 台勤生
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情感特征的调查和分析 吕定洋 关于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北京市十三中 万红 张眉
经过整理,我们发现作者大多论述多媒体的使用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所起的作用,由于多媒体以它特有的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集成在一起的功能,活跃数学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作用。使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很有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于是,把多媒体引入课堂,但事实并不都是乐观的。
(1)研讨课、评优课时,用多媒体技术“作秀”。多媒体教学成了“花瓶式”的“点缀”。学生看了精神一振,但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并无益处。
(2)适当运用多媒体,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效率。
(3)一些思维量大,过程复杂的问题,更多的是留给学生思考,化抽象为直观,教师仅板演解题过程,调动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意识。
(4)合理的导入情景,激发好奇心,引起思维碰撞,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5)代数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密度,赢得合作交流的时间。
2、概念课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具体形象,强化概念形成
学生总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备课、设计课件时,往往从大人的思维、知识结构出发,难以符合学生的思维,学生的认知水平。深入课堂,上课、听课、观察、调查,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修改课件和教学设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我校举行的数学课改沙龙活动中,有一位老师,上课内容是《认识函数》,刚开始设计的课件复制了书本的两个引例,直接导出了函数的概念。为了说明函数的三种表示形式,又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用列表法、解析式法表示的例子,由于学生脑子里还没有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因而用图象法来表示函数只是一笔带过。下课后,从学生的反映知道,他们对函数概念还是空的。分析原因,小学和现实生活中他们已经接触过大量的用表格、图象、关系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只是没有涉及变量与函数概念。经过讨论,我们重新设计了教学,借助课件列举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用表格、图象、关系式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规律的例子,把要呈现的图象做成一张张的幻灯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什么是常量什么是变量,一个量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以及两个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头脑中有了深刻的印象,再总结归纳出常量和变量、函数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课堂效果出奇的好。在这样的课堂背景下,多媒体课件代替了传统教学媒体,其信息资源的丰富、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图形图象的生动、多彩是任何媒体不能比拟的。该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在学校教学比武中获得一等奖。
3、代数课选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多练。代数课,由于一些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则形式简洁,内容抽象,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练习巩固。我们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选择合适的练习集中训练,学生练习时对困难生辅导,优秀生拔高,赢得合作交流的时间。
例:在柯城区数学“中坚力量课堂教学比武”中,我校老师参赛的《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获区一等奖。王宝仙老师的《一元二次方程(1)》教学设计获柯城区一等奖。我们利用课件设计了许多的随堂练习和开放题,提高了教学密度和效果。
4、利用媒体播放数学史料,熏陶数学精神,升华数学思想
设计——实践——研讨,再设计——再实践——再研讨,是本课题主要的研究方式。一年多来,我们上了十多节的研讨课,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几乎都是按照上述方式,一课多研。
例:教坛新秀示范课《探索勾股定理》的教学设计。为了研讨怎样使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探索三角形三边关系、数学史的介入及通过拼图的方法来证明勾股定理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反复再三地从学生实际出发调整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受全区数学教师一致好评。
5、多媒体演示动态变化过程,启发思维,提高感知效果
课堂教学后,课题组成员经常找学生谈话,了解不同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思考数学问题的差异,不断修整课堂教学设计。
例:柯城区数学“中坚力量课堂教学比武”,我校老师参赛的《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获区一等奖。我们利用课件设计了许多的随堂练习和一个开放题,环环相扣,师生交流充分热烈,有密度有激情。《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二课,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随a、b、c的确定而确定、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很难理解。课上由学生自己说a、b、c的值用几何画板操作画图,感受a、b、c的变化带动图形的位置、形状、性质的变化;在直线位置确定的情况下改变圆的位置,让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交点的个数;改变圆的半径的大小,让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交点个数,把抽象转化为直观的几何问题。《圆心角》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圆的旋转不变性和弧的度数等于弧所对圆心角的度数,我们采用省下发的VD片让学生操作。通过操作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直观教学迎合了学生的需要,从不同角度解决了不同学生的想法。使不同学生都得到不同发展。
六、研究成果及分析
一年来,本课题组踏实地开展应用与研究,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现 5 正在积极地投入交流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表现在:
1、课题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的实施
本课题申报立项前校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历年对学校的电教设备、软件以及教师的培养投入很大。课题组先后为本校教师、柯城区上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多次,老师们看到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效果,树立了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信心。
2、为教师专业成长找到了有效的途径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数学教材应当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对学生而言,数学教材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离不开研究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都要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教材提供的教学素材是否符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符合本班学生的生活体验,作为教师都必须十分清楚,怎样把课本提供的教学素材、活动题材、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串连起来是每一位教师课前首要完成的步骤。本课题组成员经过多次的体验、研讨后认识到,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
如:《认识函数》第二课,课本只给出两个例子,求函数的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为学生没有自变量取值范围这一概念,学生的已有认知是什么?我们研讨后这样处理: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2,求腰长X的范围。请学生板演。学生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已经学过,这里再一次出现,他们积极性都很高,纷纷要求上黑板板演。然后,又把问题改为: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X,底边长为Y。若此三角形的周长为12,请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再请学生说说这两个问题的异同。通过教师的引导、交流,学生很快理解列函数解析式和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研讨,这样可以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在教学设计、课后研讨的过程中能得到同伴的互助,教师如虎添翼。研讨《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就充分体现了一课多研、再设计再实践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第一次课后,我们研讨了几个问题:本课目标是什么?哪些失误?学生困难在哪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原来的教学设计尽管用了许多熟悉的例子,实际上还是有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倾向,学生过于被动。于是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教学设计,最后:多媒体模拟电影院的位置,学生按照电影票上的位置去寻找自己的座位。在知道了位置确定要有两个数据后,再一次请学生确定象棋盘上的位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动手和内化构建知识的积极性。在方格图中确定两个城市的方位角和距离时,课本练习题上,没有画出表示方位的 6 指南针,学生较难理解,动画演示制作表示方位的指南针,学生马上理解自己的错误。
通过多次演练,课题组的黄莹颖老师07年9月在短短的一天时间内自己独立设计的《认识函数》、《认识不等式》,参加衢州市、区数学“新生代”说课、教学比武,在40多位教师中脱颖而出排名第8位。王宝仙老师的《捕捉动态生成凸显精彩课堂》获区论文一等奖及省二等奖。因而这种设计——实践——研讨,再设计——再实践——再研讨的模式,能促成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研究媒体参与。促成新教师及早地站稳讲台,促成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促成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
3、配合学校实现教学管理电子化、教学资源信息化
新课程实施初期,公开课、观摩课、评优课执教者一概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基本上请专业人士制作。课题组研讨后认为,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在一节课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培养了学生怎样的能力与情感,向学生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等。多媒体的使用最终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因此我们率先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技能—— 几何画板、Z+Z制作、flash动画演示等。通过培训,我们已经能熟练地设计课件,在各项比赛中充分发挥了媒体的作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们每位教师能无纸化办公,试卷、论文及学生需要的作业编写都能独立完成。本课题已经提升了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认识,提高课件制作水平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能力,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4、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在中小学数学学习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课题组成员通过上课、听课、访谈、调查、交流中发现,借助多媒体演示选择合理的情景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
例:《圆心角》一课,我们用媒体展示:茶杯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型的?设计了推磨石的动画过程让学生体会圆的旋转不变性在生活中的运用。也加深了对圆的旋转不变性的理解,为后续圆心角定理的证明作了铺垫。《平面图形的镶嵌》一课,我们列举了现实生活中许多漂亮的图案,特别是两种及以上平面图形的镶嵌,学生本身感到困惑的问题可以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一课,综合性强、抽象,形式多样。学生有畏难情绪,课题组成员寻找了生活实例,用动画把生活模型抽象出数学图形———抛物线型,然后建立平面直角坐标 7 系,再设计数学问题求解等等。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引起学生思维碰撞,也意识到数学有意义有价值,激发了兴趣和求知欲。
七、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设想
1、课题研究理论的支撑尚显不足,使得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问题难以进行严密的科学分析和鉴定,使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了限制。
2、课件的制作缺乏更为灵活的设计,许多课堂上新生成的东西无法与之同步。还存在教师被课件牵着走的现象,难以做到教师主导课堂。
3、部分课题组教师由于受实验影响,产生了观念的误区,没有明白多媒体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没有将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教具、黑板等配合使用,优势互补。也就是说多媒体的运用要切合时机,讲究时效。
4、软件建设有较大的差距,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3.奚定华:《数学教学设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 4.陈英和:《认知发展心理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4 5.阴国恩 李洪玉 李优穗:《非智力因素及其培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4 6.高伯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体会》教育革新.08年第5期
7.吴富华:《初中数学新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导刊.05年02期 8台勤生:《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甘肃教育, 2003年 S2期
9.万红 张眉《关于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08年 03期
10.吕定洋《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情感特征的调查和分析》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关于对数学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关于对数学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论文]农村学校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普遍地运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增大了课堂容量,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但掌握重点,更使学生突破了难点。但是多媒体运用处理不好,会给课堂带来消极因素。课件取代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课件牵着教师走,讲授不流畅,甚至教师一节课黑板上不写一个字,制约学生对知识似是而非。
[论文]多媒体技术,课件,直观形象,激发兴趣,数学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中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青眯,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一片生机,它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了独特的内在魅力,它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教师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我经过两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对数学课教学的积极因素
1。多媒体教学能够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农村学校,由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欠缺,课堂上教师举一反三的讲解,占去了大量时间,但课堂容量不大。当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在课堂上大量减少了教师的一些工作量,节约了教学时问,保证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前提下,教学内容的确比传统教学的密度大、容量多。
2.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的抽象性。传统的教学,老师出工出力,但教学质量不高。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施,课堂上做到了生动形象,在具体对象与抽象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解决了这个难题,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突出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正好给教师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真正全员参与教学过程,通过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材料,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提高了,情绪高涨了,思路开阔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4.多媒体教学课堂上有效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多媒体教学形象具体,动静结合,使学生在课堂上以变抽象为具体,以静变动,把教师难以讲清的几何等知识,恰当地架设了一座桥梁,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难题。
二、多媒体对数学课教学的消极因素
1.有了数学课件,被课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取代了
在实际教学中,课件只能在“辅助”的意义上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它只能帮教师把抽象性的知识具体化,把静的点、线等动画化。教师只有结合教学目标,适时、适度、创造性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若教师上课依赖于课件,少说话或不说话,就会让课件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反而使教学失去了主干。
2.课件制作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一节课的成败
往往课件制作不艺术,反把教师束缚住了,课堂上课件牵着教师走,一堂课讲授不流畅,导致学生厌倦,教师讲授费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板书依赖于大屏幕,使学生对基本概念似是而非
农村学生,由于基础教育的薄弱,学生智商的开发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学生大脑反映迟钝,理解性不强,数学基本概念多,特别概念中的一些在大屏幕上,一闪而过,就相当于看电影,你说他没印象吧,他有,但就是一直半解、似是而非。教学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所以教师应在黑板上把重点知识板书出来,以便学生参照,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上好数学课
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上好数学课
作者: 经公桥中学
计杏元
一、充分利用它的“动态”特征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它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可使学生在最佳状态下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讨论、操作、质疑等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抑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它可变传统的“静态演示”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使用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帮助学生强化感知,丰富表象,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理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利用它的“直观性”
由于数学科学的一个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学生涉及到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不宜理解,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几何画板是我们常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研究,如,在数学教学中。
三、充分利用《几何画板》
几何画板上可能画出非常形象直观的数学图形和数学实验,这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永远也无法做到的,还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的赋值和计算功能,可以开展数学实验,通过实验得出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可以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来充分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当然还可能网络资源来提高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我们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给数学课堂教学来服务,才能更好地上好数学课,当然也不能对传统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摒弃。
浅谈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优点
计杏元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技术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几十年来一支粉笔、一本教案、一块小黑板的单一化、程式化的传统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多媒体可使学生手、眼、耳、脑并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新颖感、独特感、惊奇感、直观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结构,减轻了教师的繁琐劳动。因此,我们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景,让原本抽象的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具体而鲜活起来,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不再觉得数学难学。下面就本人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洛克说:“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在教学中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这样的学习才会最有效、最主动。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利用动画效果设计数学教学,结合学生的感官以多重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增强自主意识,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用生动有趣的数学去感染学生,做到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例如:《轴对称》这一节教学中,可设计一组轴对称图形,再设计两个对称运动的图形,改变其中一个图形所对应的图形也跟着变化,使之保证一直是轴对称的关系。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寓教于乐,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可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发现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可制作出较强的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例如:在研究函数图像平移、旋转、轴对称等位置变换,绕三角尺一边旋转而成的几何体,方程、不等式与有关函数的关系等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模拟演示,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问题的探索和发现。
三、利用多媒体,可使枯燥的概念形象化
数学概念是学习基本数学知识技能的基础。可是学习数学概念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际操作可使枯燥的概念形象化。如《平行线》的教学,可将生活中的一些有平行线关系的图形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给学生一个感官上的平行概念,再利用直线代替图形中互相平行的部分。这样就把简单的抽象的数学概念转换为形象的图形,既便于学生的理解
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可使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圆的认识》一课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很多学生都很难说清其中的道理。这时老师再提问:“如果做成三角形,正方形或椭圆行吗?”在学生说不明时,应用多媒体先展示人分别坐在装着三角形、正方形、椭圆的车轮的汽车里时颠簸的情形,紧接着又出现了人坐在装着圆形车轮的汽车里又平又稳的情形,运用这四组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清楚地明白了车轮做成圆形的道理。
总之,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利用多媒体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形式,会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与弊
作者:计杏元
[摘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要求。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在一定范围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可视化。从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相结合的应用与实践中,我认为: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兴趣、呈现过程、揭示规律、拓展内容、扩充信息、增加容量、提高效率,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客观合理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现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转变的观念。但是,也不是什么地方都用多媒体就叫好,多媒体教学也有它不足的地方,千万不能把它作为课堂教学制胜的法宝![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数学教学 结合 应用 互动
一 引言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是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在观摩了不少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公开课后,笔者经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以及对中国社会实际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的细致分析后有两点体会:一方面,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不仅能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结构,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使数学问题更形象化,更贴近生活。然而,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师对学生、对新教材的思想理念、对怎么利用多媒体的认识不足,或制作及运用技术水平不高,不知道多媒体是作为教学的主体还是辅助教学手段等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 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
学习是一种源于人的潜能和天赋的高度自主性、自由性的选择行为,是人的潜在能力的释放过程;学习必须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的个人价值和意义,体现“知觉”的个体性、主观性的情感。因此,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共同发展趋势,就是越来越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并寻求如何落实这种主体地位在操作上的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教学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教师应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可视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把多媒体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学习的材料有浓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拓展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学习兴趣来源于好奇心,“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使用多媒体技术正可以达到以往传统数学教学所没有的生动形象,多媒体技术可以利用大量的图片、影音资料,及时的迅息等,很容易就能够引学生入胜,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
(二)把多媒体技术和初中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呈现过程,并突出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都在过程,是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研究、拓展、创新的过程。数学建模来源于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为教学提供强大的情境资源,能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多媒体课件采用动态图象演示,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抽象知识具体化,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例如我在上七(上)第一章的练习时,我用了几何画板制作了“平面截正方体“的课件,还在网上下载了“正方体转动的影子”课件,给学生展示了结论的形成过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如我在上七(下)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时,我用自制的几何画板课件,给学生演示了这几条线段的交点的动画,在上等腰三角形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三线合一”的动画课件,给学生展示新知识的形成过程,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把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初中生受知识面、身理因素等影响,对于形象思维反映还可以,但是对于抽象思维就明显不足,这时利用多媒体就能弥补这些缺陷,能够更容易帮助教师揭示规律、拓展内容、发展学生思维。如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存在着空气阻力,抛出的物体的轨迹并不是数学中所说的抛物线,在展示抛物线(二次函数图像)的形成的过程,用传统方法难以胜任。而通过Flash、几何画板或Authorware等制作软件,则可利用其函数功能,轻松实现各种函数的图像演示。再如,研究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出现的机率随抛掷次数之间的关系,如果用人工来投的话,由于时间的限制,投掷的次数往往不够大,其结果的可信度相对差一些。而利用抛掷硬币的课件,可实现较多次数的投掷,从而更能揭示其正反面的出现机率所固有的规律。在演示的过程中,可利用课件的可控性和交互性,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试验,由学生来设定其抛掷速度和次数,由此得出相对合理、可信度高的试验结果。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使之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扩充信息,增大容量,提高效率
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必须要认真备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获取大量信息,优化教学内容。庞大的书库也只有有限的资源,况且教师还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页一页的翻,这个过程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而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借助于电脑、电视机、视频展示仪、网络等,能快速提供和处理大量的信息。比如在展示问题时,我们就是只用最简单的Powerpoint就能够制作出多种文字切入效果,通过动画、音效、色彩等信息全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印象,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数学概念。在讲解一些较复杂的几何图形时,也可以预选借助于课件来完成,从而节约了课堂时间,也就提高了课堂的信息容量。如进入初一年级后的第一堂数学课是《走进数学世界》,书本上举了很多的例子,虽然其中也有意识地增加了图片的数量,但多数仍是干巴巴的文本文字,看上去苍白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书本中提及的事例,在互联网、教学光盘中搜索相关素材,来充实这堂课,从而向学生展示现实世界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实物,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如书本上所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这又是数学”。
(五)将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计算机使用技能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由于互联网的资源共享,我们不仅能够吸收其他教师和兄弟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还能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师掌握相当的计算机使用技能,作为教师,更应该积极的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多媒体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课堂,这样利人又利己。
三 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弊”
(一)由于认识不足引发的问题
1.对教育理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认识不足
美国的数学课程标准(2000)明确提出如下“技术性原则”:数学课程设计应当利用现代技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并为他们进入技术性不断增强的社会作好准备。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将使用现代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作定性要求。在我国,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处于初期阶段,多媒体应用到数学教学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还需要很多人甚至是一代人去尝试、去奋斗,转变沿用多年的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和陈旧的教育观念的转变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性是不能“跳跃”而过的,我们不能犯形而上学的错误,不能把多媒体教学当“速效救心丸”,不能片面强调“只要多媒体计算机一旦在课堂上摆出来,奇迹就会出现”这种害人的论调,要循序渐进,逐步摸索,不要妄想一口吃个胖子。2.对学生的认识不足
虽然把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但是,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意这样来把多媒体搞得更吸引人,却忽视了学生的反映,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勤奋好学的,即使有了兴趣也要看:学生是有了兴趣在刻苦学习呢还是有了兴趣之后看热闹看得更高兴。在多媒体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多媒体演示的东西“好看”时,学生个个头昂的高高的貌似在认真听,可真正去分析其中数学原理去思考的能有几个?!当真正讲到枯燥的概念和习题巩固的时候有多少学生还在认真学?!毕竟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课题都变成有意思的游戏形式,我们没有那个时间,也不是艺术家,更何况那样的话,一节课估计只能讲一两题,根本不能满足课堂效率。前面也讲到,学生对认识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能够比接受传统模式更易于接受多媒体形式,那么,我要问的是:孩子们对一样事物的好奇心可以维持多长时间?他们在多久之后会把学习兴趣再次变成“看热闹”的兴趣,还是孩子们根本就是抱着“好玩儿”、“看看带劲”这些简单思想在上我们的多媒体课?!互动式探究教学根本是“探”和“究”,而不是花花绿绿的影音文件!
(二)主次未分
教学学科有自身特点,脱离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而滥用多媒体技术,其教学效果很可能恰得其反。在应用多媒体到初中数学教学中,究竟谁是主体,谁是次要?我们引进多媒体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是“传道授业解惑”,不是一窝蜂的弄几个课件,搞点图片和音像资料应付差事。既然目的明确了,那么,什么时候用多媒体?一节课怎么来安排演示时间?有必要把什么都搞到投影屏幕上吗?笔者认为未必,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是对正常教学的一种补充模式,是教学中的一种工具,打个比方,和粉笔一样,不是要一直写个不停的,该怎样就怎样,计算机尽管是当今高科技产品的代表,能代替人进行多方面的工作,但是它毕竟是机器,在教学过程中它不能代替人类进行所有的工作,如在对话和思维方面,任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寻找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等,而数学的教学正是一种以抽象的思维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要求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的主要活动之一。因此,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不能代替数学教师进行所有的教学,它必须与传统的数学教学密切结合。例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课堂知识的一些重点,教师往往会把它板书在黑板上的某个位置,以便学生在整节课中有所参考;而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中,以往需要板书的知识重点虽然在课件有所体现,但在放映过后,基础差的学生也就没了依靠,不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发展,而且多媒体过多的演示一是速度上快,学生跟不上,二是容量过大。所以在多媒体辅助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重点知识的适时呈现或板书,这样才能避免数学盲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优势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强强联合,才能真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三)教师是用课件的,不是做课件的
多数教师的电脑技术还停留在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有的课件就用Authoware,powerpoint制作,powerpoint处理音频、视频、动画效果不理想,authoware,对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图形及数学函数图像变化的处理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老师,由于对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不熟悉,对多媒体有一种畏惧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很少用,甚至不敢用多媒体,怕出洋相。我的观点是,不会制作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学会怎样去寻找已有的素材,借鉴他的成果,为我所用,要充分发扬“拿来主义”。教师的本职工作是教学,毕竟没有太多的精力去搞太多的东西,千万不能为了应付要“有”多媒体教学而去简单得粗制滥造,那样的话只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既然有现成的更好的为什么不用呢?我们可以“拿来”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修改啊,什么方法能是我们更省时省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就用什么!
四 小结
多媒体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是大势所趋,是应该值得推广的一种优秀教学手段,但是,初中数学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并非强调所有的数学内容都适合计算机辅助教学,它只可巧用,不能滥用。就如《数学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我们不提倡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学生能够从事的实践活动;我们不提倡利用计算机演示来代替学生的直观想象,来代替学生对数学规律的探索。凭风巧借力,送我上青云,初中数学的课程改革只有巧借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异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机整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达到优化数学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目的。
第五篇:浅谈在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浅谈在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
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景 强化感知 突破重难点
【内容摘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习效率。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习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充分调动视听感观,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正文】: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更加成熟,多媒体教学手段广泛应用到了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使学生充分调动视听感观,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把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因此,通过教学,我认为在数学课中运用多媒体有如下技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成功与否,其主要标志是教学效率的高低,而这又常取决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儿童有了饱满的学习兴趣,便会对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积极地投入学习,坚持不懈地与学习中的困难作斗争,不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感观刺激,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元角分时,我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交通工具、电动玩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设计出“买卖情境”让他们在乐中买,乐中认,认中学,学中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紧密相接。再如,在教学《年、月、日》时,考虑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全面,我先让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讲给大家听,然后,让学生从软件中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识,看到用媒体的演示出:茫茫的宇宙中有无数的星座和天体在运行,地球在围绕太阳旋转同时自身也在转,再配上解说学生便明白地球围绕太阳转的同时自身也在转,因此产生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于是就有了平年和润年之分,也就有了一个特殊的二月份。媒体的形、声、色、光结合,生动形象,使学生通过媒体看到自己从没看过的天文现象,产生了许多联想。对于年月日的知识十分感兴趣都主动学习,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中,用多种媒体来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例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时,其中有一内容是教学生估测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考虑到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先提出问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猫是怎样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吗?此时学生都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特别想知道小猫是如何抓躲在洞里的小老鼠的。于是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尺子,学生们在刚才情境的熏陶下,对这一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好奇,纷纷寻找身边的“尺子”,有的说自己的一柞宽就是10厘米;有的说自己的食指宽就是1厘米;还有的说自己的课桌是80厘米等,只要把要测量的物体与这些生活中的“尺子”比划,就能估测长短,最后得出结论:用这些“尺子”同样可以估测出物体的长短。可见,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运用动画,强化学生的感知。
数学概念舍弃了具体形象的支撑而升华为抽象的文字,学生不易接受,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清晰地展示或无法观察到展示过程。而多媒体技术集声、光、色、动等于一体,在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闪烁、移动、变形等功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的退位减法,23-8,计算机画面上先出现小棒,两捆和三根怎样减去八根,学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试一试怎样减,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确答案,出现画面:画面上出现两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学生摆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开,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边做边说,再加上适当音响和音乐。在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可以亲眼目睹这个过程,认识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关键就是不够减的向前一位借一,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在一系列的动态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反复操作,抓住重点,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学会知识,完成教学任务。这一环节,借助多媒体的色彩、闪烁、声音、动画演示,不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表象,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启发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借助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数学课堂教学时灵活、合理地使用了多媒体辅助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一些教学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知道:《圆的面积》一课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关键,而“化圆为方”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利用实物展示等传统教学方法总是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借助多媒体电脑展示一切难点都简单了!
1、把圆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的上边,突出弯曲感,强调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把圆32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变直了一点。
3、把圆64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再闪烁拼成的近似长形的上边与前一条边比较,得出越来越直,拼成图形更接近于长方形。通过以上三个层次的演示,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媒体动画拼成过程的演示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则越细,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在操作中实施转化,既向学生渗透极限思想,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这一动态直观的转化过程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再例如,相遇问题应用题的重难点是正确理解相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分析解题思路。在教学中先设置这样一道准备题: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钟走60米,李诚每分钟走70米。在运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第一步,创设动态情境,帮助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用屏幕显示:张华、李诚两家用太阳表示并不断闪烁,当发出第一声悦耳的响声后,张华、李诚分别从两家同时出发,相对而行,经过3分钟相遇,这时又发出一声悦耳的响声,张华走的路程用蓝色表示,李诚走的路程用红色表示,屏幕底色是浅黄色,色彩清晰艳丽。这时教师提出问题:有几个人在运动?出发时间怎样?从哪里出发?出发后方向怎样?结果怎样?抓住“相遇问题:的关键,加深学生对”两地、同时、相遇‘关键词的分析和领会,形象深刻的提示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与结果,使学生准确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为后面的例题教学清除障碍。第二步,观察、质疑,得出结论。利用多媒体逐步逐步的演示两人走的时间与路程的变化情况,并质疑:(1)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2)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从而使学生准确理解到: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的和就是两家的距离这一重要的数量关系。这样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适时启发、点拨,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思维活动“上路”,从而为后面的例题提供丰富的信息与表象。
五、与传统教学结合,避免满堂灌。
增加课堂容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信息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率。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课堂练习时,教师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课堂练习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电脑在轻快的乐声中显示色彩亮丽、形象逼真的画面,创设一个小青娃迷路找家的情境。每只青娃身上都有一道题目,每张荷叶上都有一道算式。青娃身上的题目是用哪些荷叶上的算式解答,哪张荷叶就是青娃的家。让学生先同位互相讨论,再提名学生操作鼠标帮青娃找家。这里利用人机交互技术,设置了目标响应功能,如果学生找错了,媒体立即作出反应,找错了,再找一遍。青娃返回原来的位置,如果找对了,即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这里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根据儿童特点,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达到了轻松愉快的巩固新知识的效果。再比如在小括号的教学中,有一道题是判断8+12-5=15与8+(12-5)=15运算顺序是否相同,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判断是或不是,再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CAI软件,一步步引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一步步的深入、探索、实验、失败或成功中发现规律,这就将视、听、做、思统一了起来,达到学习的最好效果。除此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学习的方向,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独立地解决计算机给出的各种问题。由于学生有选择地主动获取知识,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由于问题的结果是开放的,因此我把可能出现的答案均设计成了交互形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地作出响应,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发展。
六、借助多媒体,使练习形式多样化。
多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联系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可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在课堂教学时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使教学变得直观、生动、提高学习效率。只要我们教师勤于耕耘,不断探索,在充分发挥传统教育媒体优势的同时,力所能及地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力营造一种积极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与认知,感受与理解、动手与动脑、学习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能促进学生数学智能整体而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