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分层教学法

时间:2019-05-13 04:0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字”分层教学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字”分层教学法》。

第一篇:“五字”分层教学法

转变教育方式从我做起 ——我的“五字”分层教学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每一位老师予以重视的课题。这几年在繁华教学改革的大氛围里,我在实际教学中一直着眼于面向全体,发展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质量目标,尝试着对我的数学课堂进行了重新构建,探索教学规律,优化课堂结构,逐步形成了“设——启——练——测——归”五字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感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结合自已的教学实际,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设: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把课堂教学看作是让学生品尝一块富含知识营养的面包,那么新课引入就可看做他们尝试的第一口,若这第一口就使他们感到索然无味,如同嚼蜡,定会影响学生的“食欲”,有的甚至会“拒食”。“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好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每一节课的开头好坏,决定着本节课的效果。可见,能否恰当的引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也是能否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密切相关。

例如在初一数学《字母表示什么》的教学中我设计以下游戏导入: 首先让学生听一首永远唱不完的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让学生接着把儿歌唱下去,同时提出问题:如果用a来表示青蛙的数目,则a只青蛙一张嘴,__只眼睛__条腿,扑通__声跳下水。

就在学生在兴致盎然地唱儿歌的同时,他们将逐步体会字母可以表示什么......同时,他们将以唱儿歌这种高昂的情绪进入到新的学习中来。从而激发学生求欲,让学生在兴奋中认知数学,把握数学知识。通过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数与字母之间的关系,效果自然也更好。

二、启:启发诱导,探求新知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注意力的集中。教师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为了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有计划地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由于所设计的问题是围绕重点问题提出的,因此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它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我在创设启发问题时,主要本着下面两个标准:(1)要直接有利于围绕教学重点。(2)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分式化简》大多学生对分式的加减运算都懂得先通分后加减。可问学生能否用其它方法对它进行化简。这一问题便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思维活跃起来,对该分式进行观察、分析。原来可化为,从而达到了化简的目的。

又例如:试确定y=x2-2x-3与函数y=-x2+2x+3的顶点,对称轴方程及与x轴的交点坐标。要解决这题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思考 1: 在上述题中,两个函数的a、b、c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2: 与系数之间的关系相比较,你发现这两个函数的顶点、对称轴以及与x轴的交点坐标这些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函数y=ax2+bx+c与函数y=-ax2-bx-c两个图象的顶点之间关系如何呢?

思考3: 如果y=ax2+bx+c的图象与y=k(ax2+bx+c)(k≠0)的图象中,对称轴发生变化了吗?与x轴的交点坐标呢?

思考4: 如果y=ax2+bx+c与x轴的交点正好是函数y=x2-3x-4与x轴的交点,而y=ax2+bx+c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为(0,2),你能用最快的速度确定y=ax2+bx+c中的各个系数吗? 思考5: 如果知道了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是(-1,0),(4,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2),你又如何确定a、b、c的值呢?

通过逐步精心设问,使知识纵向串联,横向并联,使学生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真是“一花引来万花开,一题问出万题来”。

三、练:精选习题,精心设计练习

现在教学辅导资料数目繁多,浩如烟海,教师必须博览众题,深入题海,教师要针对中考题型精心选题,做到举一反三,不搞题海战术;同时,教师必须深钻教材,精心设计练习题,针对全班学生的学习状况,从基础知识题到能力题,设计具有一定坡度的练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全体学生轻松而高效地完成任务。例如,在教学初一函数的初步认识这一章,我把这一章知识分成了四个模块:象限类问题,交点类问题,关系式的确定问题,函数应用问题。针对每一类问题,设置不同梯度的当堂练习,学生对函数知识就有了一个系统化的理解,同时避免了题海战术,机械重复,这样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四.测:形成测试,评价回授。我认为没有检测的课堂效果等于零,这一环节也可称为第二次反馈。在临近下课的这十分钟里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波动、涣散,表现出似听非听,坐等下课的心态。这段时间切忌草草收场,教师应在变式分层性练习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组织各层次的学生进行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检测,教师公布答案,学生互批,当堂认定达成度,注意及时补救。

五.归:指归纳小结,深化目标。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而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要点,明确问题,使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三方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经纬交织网。让学生掌握系统化、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并纳入其认知体系,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保持,促进知识内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这一环节,我通常采用引导学生绘制知识树的形式归纳当堂知识,例如教学函数初步认识结束后,大部分学生能够绘制出丰富的知识树,对函数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晰合理。

总之,我采用的“五字”分层教学法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更新理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为实施新课程服务。实施新课程,还需要理性的思考分析和认识,将理性和激情相结合, 让数学课堂充满真实, 更加精彩。因此,有效优化课堂教学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课题,也是当今每一位教师面临的紧迫教学实践。我想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适时转变教育方式,从自己的课堂做起,我相信我们繁华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会成为一个理论家,教育家!以上只是我本人的一些粗浅的尝试,不足之处望各位同行指点斧正。

第二篇:“五字教学法”论文

“五字教学法”论文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区小学数学学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确立了“引、研、理、测、评”的“五字教学法”,并进行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 操作的基本流程 1.引——情境引入

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在新课程开始时,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环境,该环节旨在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为新的数学学习做好知识上、方法上和情感上的准备。2.研——自主研究

这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觉、自动、自由地主动学习,乐于探索。自主研究强调把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结合起来——独立思考是基础,小组合作是枢纽,展示交流是关键。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一种“对话、研究、合作”的文化。3.理——归纳整理

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师必要的讲解和适时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知识要点,理顺知识脉络,促进数学知识逻辑化,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系统;通过归纳整理,理清思路,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同时,在整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表达、归纳等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4.测——目标检测

学习的最终效果需要通过评价来检测,在每一环节的学习过程中,都要及时对照目标、评价任务进行检测,通过检测,便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随时调整教学的进程,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评——评价反思

教学中,既要求教师把评价与反思作为接近课堂尾声的闪光之处,要求学生把一节课中所感、所悟、所思与所得充分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教师始终要把评价镶嵌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学始终与评价同步进行。这里可以是围绕学习目标进行知识建构的评价与反思;可以是学习方法、策略的评价与反思;可以是学习文化的评价与反思;可以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与反思。“引、研、理、测、评”五字中,“引”是前提、“研”是核心、“理”是关键、“测”是保障、“评”是发展,“引”不仅仅作为教学的引入,应贯穿教学始终,贯穿教学的各个环节,强调教师“引导”下的“引、研、理、测、评”。二 操作的基本原则 1.感情先行,情智并重

“以情激情,以情唤起”是“五字教学法”的重要原则,因为无情的教师教不出有情的学生,无情的教学创造不出情智的境界。因此,我们提出:教育本是脑力劳动,巧用情智才成功。把知识智慧化,让智慧生命化,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2.目标驱动,和谐共生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所有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的驱动器,因此,要求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确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同时,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习目标统领教学行为,使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或活动均做到有的放矢、有章可循。在教学中,师生都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双向互动、融合,促成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3.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向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也就是——以学定教。”因此,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研读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开发、整合,使之成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资源,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然后因材施教。三 操作的基本要求

1.构建“心理场”——给学生以自由发展的宽松氛围

德国心理学家库特勒温提出了课堂“心理场”的观点,他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心理环境,营造一种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氛围,这是开发一个人创造力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孩子按原本的样子成长;其次,教师要倾听学生,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去说和表现,真正还原教学的本质——倾听和对话;最后,要求教师必须全身心

地融入教学中,以情动情,以情燃情,最终达到情感上的共振共鸣。2.组织“交流场”——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

教学过程是以学为主体、学生的学习为核心的认识、内化和发展的过程。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自己的学,教师要遵循: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部分学生能学会的,教师不讲,采取“兵教兵”的方式。教师把“循循善诱”调谐到学生的“独立探究”、“热烈讨论”、“争论和交流”与“体验领悟”之上,从而使“教”、“学”和谐一致。

3.展现“思维场”——给学生以主动思考的空间

课堂是学生获得发展的场所,教师要尽最大努力使学生在课堂上“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教师的所有课堂行为,尤其是教师的提问、师生对话与互动(这是促使学生有效思维的主要举措)都要具有思维价值,即能促进学生深度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能够真正抓住学生的心思,要能引起学生“集体思维过程”,使之成为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不竭的动力。

4.展示“成果场”——给学生以充分展示成功的机会 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智慧,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教室成为学生“成果场”展示的天地。

第三篇: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

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具体发展目

标统一起来。分层教学,就是针对班内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经过努力得到最优发展。它克服了传统教学因教学内容、要求、方法都同步划一带来的种种弊端,保证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合适方向,制定自己的学习进程,学会学习。

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谈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有三个前提:首先,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学生之间,不仅有数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数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其次,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策略,不同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达到知识与能力共同提高的结果;第三,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学生来适应教师所创设的单调的、唯一的教学环境。

分层次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主体性教育思想。从主体性教育角度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能够摆脱教师的“教”。要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促进教学过程的“个别化”、“个性化”,尊重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和个性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差异,努力实现“个别化”、“个性化”、“集体化”的最优组合,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划

一、呆板和僵化的缺陷。这是主体性教学对现代教学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分层次教学法的一个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的主要实施步骤与策略是:

一、学生分层

根据学生平时的数学基础,参照学生平时学习数学的理解能力、探索能力、接受与学习知识的快慢速度等综合能力,把班内学生大致按滞后、中等、较优分成A、B、C三个群体,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们在分组时可这样对学生讲: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将人数比例大致为2:5:3左右。然后以相邻前后两桌4人为一组,为便于互帮互学,这4人应优、中、滞后生等适当搭配。

为了消除“标签效应”,消除学困生自卑心理,分层可以是显性的(征得家长支持和学生本人同意),但一般采用隐性的(只告诉学生本人或学生本人也不知道),这需要教师恰当把握。无论是显性分组或隐性分组,分组都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分层是手段,递进是目的,分层的成功恰体现在这“递进”之中。在学生分层(以及各过程中的各环节的分层)实践中,对每个学生,教师都要以爱动其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只有对每个学生都抱有诚挚的爱心、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分层教学成功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科学地制定不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或者是预期的学习活动要达到的标准。教学活动是以教学目标来定向控制的,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不仅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把握教学中各知识点的深浅度,找准重点、难点,而且还要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准确、恰当地制定相抽的不同的教学目标。

如“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确定出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目标。

共同的教学目标:会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不同的教学目标:

A组: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进程; B组: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进程; C组:能推导出求根公式。

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处理课堂教学环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要瞄准、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1、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每一堂课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对不同的知识内容、类型采取不同的复习引入,当新知识引出后,及时板书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做一简要的说明或解释,强调各层次的能级,以引起学生注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

2、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还能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对学习较为困难的A组学生,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回答较为基本或较浅的问题,不论回答的对或错,首先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对学习成绩较高、能力较强的C组学生,让他们回答较难、较深的问题,有时还与他们较劲儿,故意为难他们,训练他们的能力。还可以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识记、了解、理解、综合分析三个层次的问题,让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主动积极地进入角色,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堂练习的层次性

课堂练习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课堂练习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巩固、发展、深化知识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一种激励效应,通过课堂练习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有所悟,并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对于第一层次的A组学生,设计基本练习题,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以达到第一层次教学目标的落实。对于第二层次的B组学生,设计发展性练习,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第三层次的C组学生,设计综合性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在讲完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后,可设计下列几组练习题,让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布置课后作业的层次性

课后布置作业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第一层次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而第三层次学生吃不饱。为此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作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作题只要求第三层次学生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在批改作业时,对A组和B组学生的作业要格外改得仔细些,有时进行面批。对C组学生可个别向他们推荐一些课外参考书或同他们探讨较深的问题,启发他们深入钻研。

5、课后检测的层次性

检测对于师生双方都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检测内容着重在基础概念和基本技能,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拟定出不同层次的测试题,也可以采用同一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法语,采用附加题形式等。总之,检测的内容、深度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目标相一致,以考核教学目标的落实。对检测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并注意信息反馈的层次性,除了由教师讲评分析试卷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试卷找出错误,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多方面能力,还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仅靠课堂是不够的,还应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工作的目的,在于让一部分学有余力的爱好数学的学生的个性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学习数学确有困难的学生扶他一把,通过课后个别辅导及时补救,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对差生的辅导,还要防止把着眼点只放在知识缺陷的补救上,要注意分析他们的思想状况,做到“对症下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取得好的成效。

分层教学是一种针对学生的不同数学水平和思维水平实际进行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所反映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是符合当今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的。分层教学以情感教学为前提、因材施教为原则、分类教学目标为评价依据,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来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处理好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班级授课与个别辅导的关系;分层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关系等。

第四篇: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

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录 简介 理论依据

分层次教学法的好处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分层次教学的坏处 分层教学法的四个环节 1.学生编组 2.分层备课 3.分层授课 4.分类指导

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二)教学大纲的编写

(三)教材的选用

(四)教师的配备

(五)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六)成绩考核办法的改革

(七)激励机制的建立 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一、教材分层,让学生都“吃饱”

二、学生分层,让个性都发展

三、双层结合,让学生都提高

了解差异,科学分层 教学目标要层次化 作业、辅导要层次化 建立分层评价机制 分层教学实施难度 简介

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数学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分层教学法思路导图)

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他主张“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同时使他们获得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应该都可以掌握 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是选择一种能使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案并加以实施。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关键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谐不可分割。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多方面教育相互配合;

第二、个性发展与社会需要适应;

第三、让学生有可以支配的时间;

第四、尊重儿童、尊重自我教育。

分层次教学法的好处 1.有利于所有学生的提高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避免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后无所事事,同时,所有学生都体验到学有所成,增强了学习信心。2.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首先,教师事先针对各层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使得处于不同层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其次,教师在备课时事先估计了在各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了充分的准备,使得实际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总之,通过这一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3.有利于教师全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有效地组织好对各层学生的教学,灵活地安排不同的层次策略,极大地锻炼了教师的组织调控与随机应变能力。分层教学本身引出的思考和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提出来的挑战所都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全面提升。

分层次教学的坏处

人的心理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坚强乐观,有些则脆弱自卑。对学生分层次,是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可同时也是对落后学生的伤害。分层次教学对一些学生有鞭策作用,但对另一些 学生是严重的打击。所以分层次教学也需要考虑一下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教学法的四个环节 1.学生编组

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组,A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2.分层备课

分层备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在透彻理解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把握住哪些是基本要求,是所有学生应掌握的,哪些属较高要求,是B、C组学生掌握的,然后,设计分层教学的全过程。其中,要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学习困难学生的困难和特长学生潜能的发展。3.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层次的划分把握好授课的起点,处理好知识的衔接过程,减少教学的坡度;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4.分类指导

分类指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要因人而异,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作业批改、成立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等必要的辅助手段,加强对各层次学生的指导,促进学生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化,使学生整体优化,进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分层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认识规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进行探索,但不同的学生自身基础知识状况、对知识的认识水平、智力水平、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他们接受知识的情况就有所不同,如果教师采取“一刀切”的方法,势必会产生“优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结果,优生将对老师失去信心,觉得在课堂上学不到他们想要的知识,转而自己去扩充知识,但缺乏合理的指导;中等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而学困生则害怕“吃”,也“吃”不进去,这样就会进入一种恶性循环。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扎实工作,认真组织,周密实施,稳妥操作,搞好分层次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和环节入手:

(一)教学计划的制定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出科学的、切合实际的各专业的实施性教学计划。教学计划要一改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一刀切”、“一个模式”、“千面一孔”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实现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教学计划的大目标是使所有的学生都成才,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决不能强耱划一。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与分层次教学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因此,搞好分层次教学的首要环节和关键是制定和修订教学计划。

(二)教学大纲的编写

要根据国家的指导性教学大纲,结合分层次教学的需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编写实施性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组织教学的依据,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原则上是在分层教学中分几个层次,每门课程就编写出几套教学大纲。好的教学大纲是有效初稿分层次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教材的选用

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是结合中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能力本位要求,组织全国中职校优秀老师和实际工作者编写的,现在已经陆续出版发行,还有与之相匹配的教学大纲。这批教材不仅突出了应用性、技能性、适应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而且深浅适度,层次分明,很适用于目前中专学校的分层次教学。现在教育部门正在组织使用前的培训式作,各学校应加以重视,各级安排教师参加培训。

(四)教师的配备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边”和“多边”过程,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亦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分层次教学中的每一个教学层次都应配备精通业务、富有经验、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教师。特别是对于所谓的“慢班”,我们更应配备在教学上强的教师,因为此群体属于重点提高的部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分层次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五)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必须全面加强教学管理,大胆地进行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首先是动态管理。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绩的升降情况相应地进行教学层次的调整使之与实际情况相符,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是体制创新。要大胆地进行学分制、弹性学制和多证制等改革尝试;最后是搞好常规管理。安排好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实习,合理调 度教室,安排好教学进程等。

(六)成绩考核办法的改革

要改革学生成绩考核方法,实现成绩考核的经常化、标准化。特别是要探讨不同层次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问题,为学生在校期间的评优、证明先和毕业时的推荐就业提供理论依据。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等教学原则的具体运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保证人人能成才,个个都提高,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决不能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七)激励机制的建立

实施分层次教学,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教师的认识,以形成共识,产生合力;又要合理地进行利益分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老师积极性,以产生动力。对担任不同层次教学任务的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工作数量和质量,确定合理的课时酬金分配办法,保证及时,足额兑现。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校内利益分配和激励机制。

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一、教材分层,让学生都“吃饱”

首先要根据所教年级的教材,去钻研分析,明确教材的前后联系,灵活地选择教法,合理地组合教材。一是依据技术技能分层。通常在球类及体操技巧项目教学中采用,依据学生完成动作的技术质量分层,每个层次的同学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由于差异不大,同学们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二是依据速度耐力分层。根据学生的各有所长划分层次,集中练习时速度好的在一层,耐力好的在另一层,根据学生人数设置不同的距离要求,让同学们体验竞争带来的乐趣;三是依据高度远度分层。通常多在田径教学中运用,像跳高、跳远、投掷项目的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高度和远度的层次,在每一个练习点上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三种教材分层法,让基础差的学生能“吃饱”,也让基础好的能“吃好”。

二、学生分层,让个性都发展

教学实践中学生们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项目特长不尽相同,他们的接受能力有快有慢,形成技能的过程也有长有短,如果用统一的教法和评价手段,实施“一刀切”是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全面提高。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教师指令分层,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个性特征,把学生分成相应的练习小组,分别在不同的地点进行不同难度要求的练习,达到目标者上升一个层次,未达目标者则下降一个层次。二是学生选择分层,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体质能力和技术水平选择练习项目和难度,升降同上。在学生分层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应向学生讲 明练习要求和升降级的标准和意义,着力点应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上,让全体学生从各自的层面体验成功的愉悦。

三、双层结合,让学生都提高

由于分层教学分组较多,作业面广,仅靠教师巡回辅导毕竟是有限的,始终有一大部分学生处于自己练习状态。因此在组织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和小助手的作用,双层结合进行教学,便于他们相互提高。对待成绩差一些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我表现欲望;对成绩好的学生,要不断提高要求,调动他们的进取欲望。此种双层巧妙结合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的共同提高,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学有所长,练有所得。江苏省兴化市城北中学刘坚实注意事项

了解差异,科学分层

在教学中,首先要认真研究所授教材的内容,并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要求,然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并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从而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智能、实际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以及地理成绩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建档。在此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三组等级,并成立若干帮困小组,要求优等生级别的每位同学帮助2-3名中等生、后进生级的同学。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氛围,培养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事实证明:分层教学有利于每个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潜能的发挥,真正为每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人格成长与学业发展的基础。

教学目标要层次化

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适合他们自己的教学目标。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二十多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幼儿教育上,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所以,对学生而言,某一方面的差距,不代表人的差距,某一时期的差别,更不代表终身的差别。我们要有耐心,要有“等待花开”的精神。

因此,在教学时,我们不能整齐划一,一味强求同一标准。分层教学的应用,可以加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日有所进。比如:探究特殊角的锐解三解函数值时,要求学困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中等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优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

在给学生分等定级之后,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智力结构特点,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例如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的分层目标如下:对后进生,让其掌握地球运动的两种主要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时间和现象;对中等生,在后进生目标的基础上,能使教材中的“静态”知识变为“动态”知识,让“死”图“活”起来,并能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示意图;对优等生,在前两级的目标基础上,能熟练运用本节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如五带的划分、二分二至点的时间和太阳的直射点等。

实施这一环节应注意目标的制定一定要体现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基础选择目标,这样既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内容的易接受性,又能激发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兴趣,增强每位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使他们变“被动式接受”为“主动式探求”,使教学效果及学生参与达到最佳。

作业、辅导要层次化

对作业分层布置,运用的是阶梯原理,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只有分层布置作业才能进一步巩固学生在前面已取得的学习成果。分层辅导学生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各层次学生可以利用教师辅导的机会及时解决问题。

由于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如果前面的知识没有理解,在学习新知识时就不会完全掌握,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教师应主要强调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学困生巩固以前的知识,理解并简单运用新知识;对于中等生,应主要强调本节知识的巩固掌握,采取练习的形式来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对于优生,除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新知识以外,主要强化他们对本节知识和其他已有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简而言之,教师对学生的分层辅导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夯实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新旧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与后续知识的联系”。分层辅导如果做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在布置作业和课堂练习时,教师要精心设计,尽可能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训练,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对后进生,可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题,既能使他们稍加努力就能完成,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喜乐;也可使其通过训练,更进一步 巩固基础知识。对中等生,要在大纲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拔高;对优等生要广泛调动其积极性,让其能钻、能拼,布置作业和练习当然要拔高标准,使其尽可能“吃得饱”。

建立分层评价机制

以前的评价是“唯分数论”,究竟得6分的同学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魏书生老师曾经这样评价一句语文考8分的同学“你考8分本身就是一种成绩,我相信你可能还有很多可以得分却没有得分的地方,如果这些地方被你注意了,你肯定不只考8分,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改变这种状况。”后来这位同学在魏老师的鼓励下语文成绩突飞猛进,走向了成功。

对于学困生,教师应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学习成绩;对于中等生,也需要让他们树立自信,进行激励,帮助他们审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对于优生,正确地肯定他们的成绩,但要注意掌握分寸,帮助他们认清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寻求解决办法,然后引导他们做好下一阶段学习的准备,调整心态,继续努力,不同的评价会取得同样的效果,那就是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共同提高数学成绩。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成为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和催化剂。对后进生采取表扬评价,并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寻找闪光点,肯定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消除自卑,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对中等生,针对成绩采取激励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取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阶段考查、评价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等级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建立动态的分等定级机制。对有退步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则降低一个层次。这样不但可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且有利于学生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陷,继续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分层教学实施难度

分层教学的实施有一定难度,主要的阻碍因素在于社会的不认同,传统思想认为分层教育就像是把人分为了几个等级,使得个人的自尊受到打击,影响个人的人格发展。

第五篇: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1.分层编组、按组定标。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智能实际,按学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学习竞赛小组,分组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要求,便于教师辅导,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引发求知欲,培养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分组不打破学生座次,不宣布学生等级。分组后根据教学大纲向各组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这种只宣布每组学生姓名和对每组人员分别要求的方法,不但不会伤害学生自尊心,而且能使学生感到成功的希望;学生强烈的荣誉感,好胜心又激励自己向目标迈进。同进鼓励组内竞争,对进步大的学生及时奖励并恰当调整其要求,符合学生好胜心理,能培养学生的注意、意志、毅力等非智力因素,进一步诱发学生内动力。

2.分层教学,教师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控制论原理和学生实际,将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分成几个相应的教学层次。

在统一授课,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保证低层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适当分层发散学生思维,使上等生“吃得饱”、下等生“吃得了”。实际上,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食量”(接受能力)不同,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要尽可能达到每个层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如在教学第十一册数学第五页“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时,可分这样三层画线段图教。①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用去多少块?②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还剩多少块?③第一中学买了40000块砖,盖房用去3/5,修码头用去剩下的1/4修码头用去多少块?先集体授课第一层,布置低层组学生练习适当作业,再分别引导中、高层次组学生学习第二、三层知识(不要求全部掌握),并布置相应的作业。然后回过头来检查和指导第一组学生学习情况(要求人人过关)。在分层教学中注意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指导,特别是对低层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指导,牵着低层次学生“过河”,指导高、中层次学生“过河”,为每个学生掌握新知识内容,达到知识的彼岸,开发学生智能创造了条件。

3.分层辅导,教师根据学生信息反馈,利用复习课和练习课按复式班教学形式进行分层辅导。

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分这样三层辅导不同层面的学生:①

③较深层次的探讨辅导,如果分数的分母不变,分子变化或分子不变,分母变化所引起分数值大小的变化情况。在重点辅导好中下生的同时,适当引导学生向较深层次探讨。这样的分层辅导,弥补了分层教学的不足,使分层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落实;同时又满足了各层次学生学习要求,下等生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而自暴自弃,上等生也不会因教师教学“炒现饭”而厌恶学习。这样,他们各自得到了相对满足,又赢得了自身发展的时间,它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扫除学生进取道路上的障碍,能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

4.分层调整。为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实事求是地评价和要求学生。每学习一个单元或学习一个月,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小结,表扬勤于思考、勤奋学习的学生,树立学习典型,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进取心,半年一次总结,重新分层定标,即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奋斗目标,也对能提升一个层次要求的学生提升一个层次要求,并发给学生学习积极分子或进步幅度大的荣誉奖状。这样就能使同学们及时地看到自己的进步,不但符合学生的好胜心理,增加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竞争意识,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形成一个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学风。

层次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及其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教学的诸环节能否实现最佳排列与组合,对于合理地规划和操作教学程序,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全面协调教与学的活动,以致在有限的时空内实现教学最佳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层次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结构一般由明确目标、同步讲授、分化训练、回授调节四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

激励、导向——启发、释疑——反馈矫正——总结评价

明确目标:就是在开讲时,运用激趣、悬念、情境、衔接、复习、练习、演示、实例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并揭示本课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引起质疑,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帮助学生树立起成功的自信心。这一环节的基本要求是四个字:激励、导向,时间约3分钟左右。同步讲授:就是按本节课知识有机联系有不同层次目标的综合要求,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要运用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相互配合相互转换的规律,形成有张有弛变而有序的课堂教学节奏;让不同类别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思考、释疑,以促成教学目标的实现,时间大约20—25分钟。分化训练:就是让中等生、优生和差生分别针对目标使用主体练习题、探索性练习题和基本练习题进行训练,教师行间巡视,注意观察,重点了解,掌握情况,并灵活地指导、纠错与补漏。这一环节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练,而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矫正”,时间约10—15分钟。

回授调节:这一环节实际上是针对反馈来的信息,作总结性评价,对普遍存在薄弱点或个别来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附:五步分层递进教学法

这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课题“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报告之一,课题组长为钱在森。分层递进教学着眼于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使之相互适应,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这一教学赞成达尼洛夫关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对他们的要求之间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教学过程的动力,两者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被破坏是学业不良的基本原因的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是由他生理和心理的一般发展水平与对某一项学习的具体准备状态决定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构成因素中既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又有易变的因素。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范围,决定了学业不良学生要取得学业进步只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使发生暂时学业不良的学生有可能迅速排除障碍。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使学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实际可能性水平,从而促进或阻碍学习可能性与教学要求之间矛盾的转化,加快学习成绩提高或降低的速度。一些优秀教师之所以能比较快地转化学业不良学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善于使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因此,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适应是一种积极的适应:

第一,要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提高学生的具体准备水平; 第二,要将教学要求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要使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与教学要求在两者都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相适应,成为动态的协调过程和递进的过程。

分层递进教学,包含了以下五步:(1)学生的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区分为若干层次;(2)目标的分层: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3)分层施教:通过面向全班(或某一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有重点的辅导、有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等途径,实行分层区别教学;

(4)分层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达到分层教学目标的程度;(5)分层提高及时矫正、调节,确立新的目标。1.学生的分层

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区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一般学习可能性与具体学习准备。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也可相应地分为两步,一是了解学生的一般学习可能性,将学生分成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层次;二是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具体准备情况,根据本单元或本节课的任务,临时调整各层次的对象,这两步的目的是为了在切实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以后,能使教学要求对于各层次的学生更加适合,至于将学生分层,只是了解学生的结果的表现形式。

许多教学效果一贯较好的教师的经验表明,了解学生是使教学活动对于每一个学生都更为有效,从而大面积取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前提。在前苏联关于防治学业不良研究的文献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强调了研究学生对于区别施教的必要性。布卢姆等人重视在教学活动开始前进行诊断性评价,也是为了“使教学适合学习者的需要和背景”。

对于学生一般学习可能性的了解和研究,涉及的面应该比较广泛,如有可能应该对影响学生学业成败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考虑,方法可以多样化,周期也可以长一些。前苏联的研究者提出了以下需要包括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技巧、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知识面、健康状况、日常生活条件、小环境的影响、学生的自我评价、对集体、教师和学校的态度等。研究的方法通常采取观察法,专家鉴定,借助问卷表和登记表,与家长和学生座谈等。在群众性的实践中,教师的观察起决定性作用。

在每一教程、每一单元或每一课前对学生准备状况的了解有一定难度。在前苏联,有些研究者比较重视在课的开始阶段的检查。如巴班斯基把这一阶段称为“检查学生的学业程度”,主要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情况。M·N·马赫穆托夫把这一阶段称为“现实化”,在把以前的知识变成现实的、此时此刻需要的知识的同时,“评价某些学生对感知新教材的准备程度”。通过课堂提问来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是一种十分简便易行的措施,有经验的教师可以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它的缺点是能了解到的信息比较有限,不容易反映出学生普遍的准备程度。此外,学生的准备状况是多方面的,也有必要采取多种方法加以了解。对于部分常因学习兴趣、态度等问题影响课堂学习效果的学生,教师在课前的询问、上课开始时的观察,也有助于了解他们在情感方面的准备情况。

2.教学目标的分层

分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学生一般学习可能性层次提出的较为长期的分层目标。这些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等因素有关,需要比较长时间才能形成、见效。例如有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将初三一个班的学生按原有学习习惯的基础分成4层,提出了一年内要达到的同学习习惯、品质有关的4层目标:

低层目标——认真预习、认真听课、完成作业、书写讲求格式、不懂就问; 中偏低目标——除达到上一级目标外,还应主动自求、勤读勤写勤修改、质疑讨论;

中偏高目标——除达到上两级目标外,还应快速读写、讲求时效、完整表达见解、独立钻研与彼此切磋、多读多写多修改;

高层目标——除达到以上各级目标外,还应自读自写、自评自改、自结自测。在每一单元教学前对学生的准备水平进行诊断以后,需要形成具体的分层目标。这是在最近几节课内要达到的目标。制订分层目标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处理与大纲、教材的关系。前苏联的一些研究者(如M·A·达尼洛夫、Φ·Φ·科罗列夫)对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可能性来改进大纲和教科书给予很大的关注,提出了必须在教学科目的内容中区分出不同掌握水平的材料。布达尔内进一步提出在教材中应区分出:①最低限度的大纲材料;②全部的基本材料;③基本材料加上加深的材料。

另一个问题是在向学生提出分层目标时,如何做到既适应学生目前的学习准备水平,又能促使学业不良学生向高一层次递进?T·斯杜尔宾纳斯在他的研究中为落后学生设计了三种类型的问题和作业:

第一种是准备性的,完成这一水平的任务,有助于学好应掌握的内容; 第二种是赶上中等水平的,学业不良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情况下,就能与中等学生处于同一水平上;

第三种是前景性的,学业不良学生如能完成这些作业,就能置于全班学习活动的前沿。

如把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形成明确、具体的阶梯,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根据3层次学生现有的基础水平,拟订从朗读起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适用半年的分层递进目标。这个目标系列共分3层7级:(1)能用普通话朗读,不读错字;(2)能读得比较流畅,不读破句;(3)能在朗读时读出表情;

(4)能脱离书本,比较正确地复述出故事大意;(5)在复述故事时,能运用原文中的好词好句;(6)能对原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分析、评论;(7)能对文章中某一片断进行书面的分析、评论。

低层学生从第一级目标开始,半年内达到第三级,鼓励超过;中层学生从第三级目标开始,半年达到第五级,鼓励超过;高层学生从第五级目标开始,半年达到第七级。第二至第七级目标都以达到前面的目标为基础。

3.分层施教

这一阶段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使全班同学在45分钟充分、有效地学习,各得其所。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全班教学与分组教学的关系,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的关系。一般而言,解决共性的问题采用全班教学,解决反映不同层次个性的问题时采用分组教学。对于中等以上的学生,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在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适当点拨。对于学业不良,教师多加辅导,并创设一些机会让好学生来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分层施教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为“分层作业”。

具体做法为,将班内学生按不同的基础分成3个层次,编成同质小组,向3组学生布置3种作业,并采取3种作业批改方式:基础差的小组——基础题+补缺补差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订正;中等生组——基础题,教师全部批改;基础好的小组——基础题+提高题,教师每次只批1~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这种形式简便易行,有一定效果,但不涉及授课的分层,分层目标完全由教师确定、通过布置作业和批改加以落实。

二为“临时同质班”。

做法是:每周三将一周内全年级在语、数、外三门主课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分别集中起来,编成临时补习班,对一周内所学内容进行补缺补差,帮助打好基础。不参加补习班的同学进入提高班或参加兴趣小组活动。

三为“同级复式教学”。这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试验。他们将同班学生按程度和智力的差异分成甲、乙两组,实行教材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有别的教学。在根据基本要求进行教学时,采用全班集体教学。按基本要求进行的教学结束后,留出若干课采取复式教学,甲组在原教材基础上横向扩展、加深、提高灵活度;乙组针对本单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补课,并为下一单元的学习扫清障碍。他们的试验对于人们探讨如何在同一个教室里面对不同层次的同级学生进行教学,是很有启发的。当然,到了中学阶段,学生学习分化情况更加严重,学生层次更多时如何进行教学还有待探索。此外,按这种分组方式,组间学生流动是很困难的,是否容易带来一些负效应?为了避免由于分组而造成学业不良学生受歧视、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分层的可变性是应该重视的。采用班级内异质分组的做法。增加不同类型学生的互助合作,也不失为一种可以一试的措施。

4.分层评价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保证,对于学业不良的预防和克服来说,及时的反馈尤为重要。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学业不良是学习障碍不能及时排除,并逐渐积累的结果,及时的反馈有利于及时发现刚刚出现的障碍;另一方面,由于分层目标能比较适合学生的学习准备水平,因而学生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具有加强学生内部学习动机作用。尽管布卢姆在他的书中对于形成性评价的做法已经说得十分清楚,中小学教师运用它也几乎毫无困难,但在实践时,仍需提醒教师注意:

第一,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达到各项教学目标的程度,而不是对学生分等,或仅仅取得一个可以记到学生手册上的平时成绩。

第二,形成性评价可以在教学进程的任何时候进行,其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提问、观察、课堂练习、回家作业等,都可以提供不少有用的信息。一种可以收集到比较全面的反馈信息的方法是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前的形成性测试。对于广大教师来说,形成性评价的意识与手段同样重要。

5.矫正、调节,分层提高

这一环节被认为是使班上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每一项学习任务的关键性环节。这一阶段的工作包括3个方面:

(1)对未达标的学生采取补救措施。

对于一些有较多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试题,通常要在课堂上由教师采取与原先不同的方式来讲解。课内外组织异质小组互帮互学是矫正的一种很好形式。对于一部分困难较大的学生,课外辅导是不可缺少的。

(2)鼓励顺利达标的学业不良学生向高一层目标努力。由于制订了分层目标,所以一部分学业不良学生有可能在几个单元学习中都比较顺利地达标。这时就要鼓励他们以后按高一层次目标的要求进行学习。

(3)调整教学要求,改进教学方法。

形成性评价所提供的反馈,可能显示了教学上的某种失当,这时也需要及时加以调整。

未进行过上述实践的教师常常会提出,反馈和矫正都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岂不会影响教学进度?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目前在各科的课堂教学中,“水分”普遍较多,压缩出一定的课时并不会影响授课质量,而节省下来的课时用于进行形成性测试和采取补救措施,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如果每一次都能使大多数学生很好掌握的话,以后的教学可以进行得更为轻松。因此,即使开始时要多用去一些课时,以后还是能补上的。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章章清、节节清,问题不过夜”,要求学生每次练习、测试后都要做到“事后一百分”,都是在教学中及时反馈、矫正的有效经验总结。

下载“五字”分层教学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字”分层教学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俄文五字“教学法(范文模版)

    小学作文“看”、“听”、“感”、“想”、“做” 五字教学法 作者姓名:孙建光 单位:寒亭区朱里镇周家庄小学 小学作文“看”、“听”、“感”、“想”、“做”五字教学法......

    五字教学法研讨反馈情况

    五字教学法研讨反馈情况 15号上午,在听取了三位老师关于“五字教学法”的研讨课后,教研室的王丽娟主任针对这三节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并对五字教学法的含义进行了进一步的......

    浅议初中分层教学法

    浅议初中分层教学法 【摘 要】本文以J?卡罗尔提出的一个假设为入手点,总结了布鲁姆的实验研究,指出了布鲁姆理论研究带给我们的启示,并结合当前初中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分层教......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法初探

    浅谈初中英语分层教学法 董予华 (濮阳市濮阳县第三高级农业中学) 电话:***或(0393-3740692) 邮编:457176 [摘要]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会直接影响英语学习。......

    英语分层教学法

    英语分层教学法 江西都昌县慈济中学 黄少华 黄云雷 课堂教学的主要缺点是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

    高效生本五字教学法

    高效生本五字教学法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忙农联中 姜海峰 我校自2009年10月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来,经历了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

    高中数学六步分层教学法初探

    高中数学“六步分层教学法”初探 永仁县第一中学 王会礼 【摘要】课堂六步分层教学法,以高效课堂教学理念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的身......

    蒲承文“一线五字教学法”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线五字’教学法 万州三中 蒲承文 一.“一线五字”教学法的具体内容 一线:就是主题线、主旨线、生命线。是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贯穿全文的核心,是提纲挈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