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时间:2019-05-13 03:5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

【摘要】

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我们应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及因材施教二者的有机统一,这两方面是我国现今小学教学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研究分层教学法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关键词】

分层教学法;小学数学;运用 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深入中,分层教学方式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正受到全国乃至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更加关注的是对于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以及教学的实效性,为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受益,我们不断地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改变分层次教学一刀切的教学瓶颈.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我们一起来分析下吧!

一、分层教学法的内涵

分层教学充分体现因材施教,是指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针对学生自身个性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对学生分层及教学内容分层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对待,实行不同目标、不同难度、不同容量的不同要求,让每名学生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得到各方面和谐的综合发展.班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易形成以教师讲解为中心,而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种“齐步走”的教学模式,“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大一统”的教学进度以及“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不易兼顾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会造成“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到处可见.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推行了“分层教学”的新方法,在分层教学中,学生的层次是多变的、动态的,并非是贴标签式一成不变的,教学过程会给学生创造多种尝试、发现、选择、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会不断激励和鼓励学生进一步向目标跃进.二、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一)分离分层

在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的过程前,为确保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对学生要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要对全班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能力优异具体了解,还要对学生实际的学习状况、自主探究和性格差异等进行多方面的调查和分析,综合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习惯、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进行分层教学.(二)确定目标

在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把学生分层分类为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依据各类别学生的特点制定难易度不同层次的目标.(三)分层提问

在提问前,教师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逐步从易到难过渡,都能积极的回答提出的问题.(四)分层练习

练习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其的查漏补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练习也注意分层,实际教学中,教师会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进行充分考虑和分析,针对性的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并注意在难度和题量上加以区分,形成阶梯状分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进行不同的练习.三、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 分层教学的实践是从学生个体分析,作业辅导,学习目标,评价等几个方面来展开的.1.了解学生

对于分层教学工作的基础实施,了解学生是其教学的前提,从新课程的改革以来,教师对学生各方面的了解就开始加深,教师会私下走访学生家长,了解学生生活,思想背景的情况后,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在这样一种基础下,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其进行分组,让他们可以取长补短,综合发展.2.作业分层布置

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3.学习目标

按照“因材施教”理论,对不同的学生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教学目标,这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关键,可以了解学生们各自所处的阶段,并及时的给他们补充新的知识,让他们吸收和理解.4.分层辅导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利用教师给其辅导的机会,及时向教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若是都对前面学的知识没有理解,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就会很吃力.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应加强新旧知识的连贯,帮助他们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中等生要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优生则要强化他们对掌握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对后学知识的联系.5.分层评价

找到学生身上适当的出发点,对学生合理而科学的评价,可以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鼓励、帮助、理解和支持,并不是埋怨、责骂甚至侮辱,评价学生或许只是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动作,不同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也有着不同的效果,会形成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四、结束语

实施分层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时间和精力及课前教学准备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后进生的学习情绪时常反复,只有不断地与他们进行交流,作好思想方面的工作,才能持续下去;第三,师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以及他们能否学好这门功课非常重要;第四,要坚持作好课后的分层辅导及配套练习等工作,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第二篇:浅析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浅析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来维环

摘要: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坚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基础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巩固和提高。

关键字:

分层教学 主体分层 因材施教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已提出“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的育人思想,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选择不同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存在着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学习个体的特殊性的矛盾,二是数学学科本身知识体系与学生认知、智力水平等个体差异的矛盾,三是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固有课堂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巩固训练与学生之间接受能力不同的矛盾,总的说来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的矛盾,针对学生的差异要求教师做出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对应措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就基本缓解了这些矛盾。

学生主体分层的教学模式,是符合数学学科自身特点的,有利于优化教学形态,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导,从而让学生最快、最有效的达到“最近发展区”。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在每学期根据其学习能力和需要,合理依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真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新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过程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应如何做好数学分层教学呢?

首先,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和谐协调、乐观向上的教育氛围,以情感为纽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一种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团结协作、和谐发展的师生、生生关系。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优等生优化,学困生转化,做到面向全体,整体提高。

第二,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特点和学生认知、接受能力等个体差异,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活用教材,激发学生兴趣爱好,尽量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实施启发诱导原则,始终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懂得自我发展,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评价。

第三,在数学的分层教学中,应当积极推进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的改革,现行的学生评价及考试制度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考试内容是统一的,而学生的具体情况是千差万别的,这种强调甄别学生掌握知识结果的评价是不客观的,否定了学生的差异性。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这种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方法仅以考试结果论英雄,对个别学困生意义不大,这种机制只会让个别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因而在数学分层教学中应以建立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形成合理的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化、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全方位了解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的潜能与需要。做好学生平时成绩与学习过程的全盘资料,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状况、作业的完成度与质量以及教师、学生、家长都参与的针对性评价,以确定学生是否有所进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其不足,同时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需要具体做到以下六项内容:

1、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确定教学预期要实现的最终质量标准。教学目标分层次,是让每一位学生实现学有所得。布鲁姆对认知领域进行分类,把教学目标分为A认知、B理解、C应用和D综合四个层次,根据不同学生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层次。学生之间的数学素养和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用同一个教学目标来要求学生,显然是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个体的差异及其个性的发展的。因此,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先来确定一个大体教学目标,再依据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制订灵活多样的教学目标,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的加减法》制订教学目标时,要兼顾学生优、中、差三个层次,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只要求认知、理解万以内的数并运算万以内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则要求根据实际问题来运用万以内整百整千的加减法,并会进行估算。教学目标不一样,但都要求兼顾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

2、学生主体分层

以学生为主体分层次进行教学,可以解决在数学系统教学中学优生“吃不好”和学困生“吃不了”的矛盾, 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最为显著的学说是巴班斯基的“分组教学论”,他认为,在一个班集体内,一般都有一些需要特别对待的学生,既包括由于某些原因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又包括在某些学科表现出很有才华的学生。在一个班级内,个性的差异是多样的,教师应充分了解掌握班内学困生和学优生,对他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巴班斯基要求我们必须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全班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习基础,从而确立分组的依据。

在班级里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性格、个性等差别将学生分为几组或A、B、C等几个层面。低层面的C层学生为知识水平低,能力发展慢,性格、个性方面稍有缺陷的学生,学习重点是让学生把握学习中的基础知识,尽量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教师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独立思考、积极思维、自我调整、自我评价的良好学习习惯,在学习中不丧失学习兴趣。知识层面处在中等水平的B层学生在某些方面比较突出,成绩表现不稳定,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己实践和思索,可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激起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获取新知。而对知识处在优秀层面的A层学生是知识掌握牢固、能力较高、个性独特、具有独创性的学生,在教师适当点拨下学习他们就能够理解学习的要点与本质,自觉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拔高训练,拓展应用所学新知。

3、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分层次,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价值。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难点就是教师的教如何适应存在个体差异的班级里个体学习的可能性。课堂教学实践发现: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是学生的学不适应教师的教而是教师的教不适应学生的学,针对小学生自身生理习惯和学习特点,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分开层次,尽量为学生的思维分层,让学生大胆质疑、超越和猜想。要以新视角去认识学生,以新理念去引领学生,以新方法去指导学生,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导入课题上要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拉开层面,难易得当,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商和智商,课堂导入需要找准不同层面的切入点。从导课上引起各个层面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为不同学生提出分开层次利于学生探寻知识和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分层教学模式的变换交替中不至于感到乏味。教学过程是交流教学思想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了解学生的情感特点,看得出学生所思所想,对学生情感进行“分层”,一堂成功的课少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激情,教师不能只管机械的说教,还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情感思绪反应处在哪个层面上:当学生出现黯然眼神,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帮助学生消化理解所学知识;当学生出现百思不得其解的状况时,则要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从另种方法中说教、引领;当学生出现浮躁情绪时,则要引导他们从深度思考,以促深刻理解,举一反三,强调知识的运用。当学生表现情绪激昂、过分活跃的时候,教师要按捺住学生情绪,趁热打铁,将所学内容进行巩固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思想情感的学生,教师要用不同层次的情感交流来回应,教师的一个眼神、一次赞许往往都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和启迪。

课堂教学分层更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充分了解掌握学生,适应学生个别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精心分层施教的基础上,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学生练习分层

对小学数学新知识的巩固与提高,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分层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学生掌握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次练习,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内容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练习要求。小学数学课本上的习题(除思考题和选做题外)都是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做这类题,学优生要求包括思考题和选做题在内全部独立完成,并且自我检查找出错误原因。学困生练习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对其降低要求。除了教师的指导外,还可以利用学优生辅导学困生,让学优生与学困生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遵循学生自愿,教师协助的原则,让学优生与学困生结成固定的一对一关系,学优生辅导学困生,这样使学困生进步的更快,学优生对知识能进一步加强巩固,从而实现教学的互赢。

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练习速度等参差不齐的现象,同一练习还要从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完成了老师交给他们的学习任务,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信心。学生练习能力的提高,既离不开自身的体验训练,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对于相同的新知识,由于学生的理解速度和接受方式不同。因此,单靠集体指导“一刀切”是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需要的,教师还要根据练习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学优生来说,要单独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增补一些思维难度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等,在解题时要求他们发散做题思路,提高做题效率。中等生基本能掌握基础知识,但做题中出现错题率较大,学习成绩忽高忽低表现不稳定,还需加强勤奋学习的精神感召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拔高训练以焕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学困生是个难点,也是练习的重点对象,他们在练习中遇到困难多,学习习惯不好,很容易丧失学习自信心,所以对他们要求优先辅导、重点辅导,并且辅导时要全面、耐心,做到练习优先面批,并结合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对学困生进行补授知识,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以及解题技巧,逐步培养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5、课堂作业分层

课堂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它能够很好的辅助课堂教学。每个学生都有着具体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所以布置作业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学生的特殊性意味着学生之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作业的多少,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水平的高低、教学质量的优劣。作业分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优化了作业质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实现了学生爱学,乐学的目标。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由于学生实际具备的认知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倾向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完成作业的质量、需要的时间以及所需要的帮助不同,所以教师布置作业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能力,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因人而异,设计、布置作业时分开层次,不以统一标准的作业去对待所有的学生。要让学优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的了”,学生完成作业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不同层次作业分别评价,对于个别的学困生,只要能完成作业,就应给予肯定或奖励;对于中等生要多要求些作业的质量,在做好作业的同时给予适量的拔高;对于一些优等生,则要在肯定他们作业的同时寄予希望,促使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6、学生评价分层

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学习树立自信心。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评价,教师要把握每一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现他们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虽然有的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能够基本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则要对其进行激励和积极引导。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对于考试评价机制,应做到方式多样。以往的考试都是千人一卷,试题难易程度针对每一位学生都是不一样的。教学分层后,可让一部分学生选择多样试卷或综合考察,学习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要,评价的标准要根据学生分层的实际来考虑。评价基本原则是看学生在该层次中有没有达到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个别的后进生主要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认真倾听学生对自己的看法,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要指出不足,又要指明努力的方向,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竟争性的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同时寄予希望,提出更高目标,让他们不骄不躁,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超越自己。

此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建立数学兴趣小组,针对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不同兴趣制订教学方案,要求小组内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先由学生商议自由组合,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数学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再作适当调整。通过积极开展小组活动,小组内成员做到互帮互助,和谐相处,这样一方面提高小组成员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另一方面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交流学习达到共同进步。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以来,在教学上有着积极意义。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在自己原有认知基础上得到发展,分层教学的内容是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学生会在每一节课上都能取得胜利的成就感。在以往教学中尤其是学困生要在原有知识尚未消化的情况下又要学习新知识,只会使他越来越厌倦学习,而现阶段分层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层面上进行有效学习,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让教学更系统,更具有针对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堂教学的目的,不是消除学生的差异,而是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促使他们更好更快的发展。分层教学的实施,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调动原有知识经验,运用各自的思维方式解决不同问题,做到了学生人人都能参与,进一步加强了生生间与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师生间增加了平等对话、真诚合作、共同探究、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的机会,感受课堂上的互相尊重、信任、宽容和理解,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达到了和谐,真正实现新课程理念中所指出的:“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第三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一现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得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关键词:数学

分层

教学

提高

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检测等都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学习他地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摸底调查,划分层次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目前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重新编排座位(座位CA‖CA‖BB)编排如图:BB‖。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采取詹振权老师主张的“模糊学”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差生,哪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共同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圆的面积”教学时,只要求C层学生在题目告诉r或d情况下能算出圆的面积;A层学生则在高一层的告诉圆周长的情况下求出圆的面积。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课堂教学。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在进行圆柱表面积计算练习,可设计一组逐步深化的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时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A、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 B、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3、作业与评价。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检测。同期达标是“分层式”教学的终端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不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为:有A、B、C三种层次的习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成绩计算方法为:后进生做C组题(C组题为100分),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中等生做B组题(C组题 + 20

80% + 加试题得分;优等生做A组题(C组题 + B分加试题),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

70% + B组加试题得分组的加试题<20分> + A组加试题20分),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50% + A组加试题得分。这样以来,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极大的保护了后进声的自尊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

三、动态优化法调整学生层次

动态优化是“分层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也是“分层式”教学发的核心问题。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的机会.四、实践效果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分组、分层式教学可以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使得优等生有奔头,中等生有学头,后进生有望头。

后进生有望头后进生有望头我 我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初探

摘要:本文针对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这一现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以提高,使得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关键词:数学

分层

教学

提高

质量

长期以来,由于受班级授课制的束缚,教师从备课、授课、作业、检测等都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智能差异,多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后进生吃不了,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如何能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学习他地的先进经验,进行了分层教学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摸底调查,划分层次

实施分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要通过查阅学生档案、测验、平时观察、家访等各种途径,充分认识每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综合考虑每位学生原有的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掌握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将学生按一定的比例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各层次学生人数的比例一般以1:2:1为好,也就是把全班学生中的1/4学习、思想较好的编为A组,1/2一般(中等)的学生编为B组,目前1/4较差的学生编为C组,重新编排座位(座位编排如图:BB‖CA‖CA‖BB)。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在各层成员名单上,采取詹振权老师主张的“模糊学”的方法,不指名道姓地点出哪些差生,哪些学生是优生,避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师生感情。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1、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应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次备课。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共同目标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对学有学余力的A组学生要求他们跳一跳,摘果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求掌握教学要求中最基础的内容。如:在“圆的面积”教学时,只要求C层学生在题目告诉r或d情况下能算出圆的面积;A层学生则在高一层的告诉圆周长的情况下求出圆的面积。安排教学时间,巧妙地设计教学程序,选择灵活多样,综合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程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C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A组学生的求知欲。

在设计问题及练习时,问题的难度要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设计较易问题让C组学生能回答能计算,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愉悦。设计较难题,让A组同学回答、计算,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这样的教案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后进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2、课堂教学。这里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就可以分层教学,对优生(A组)可以直接通过自学,自我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中等生(B组)可根据自学提纲进行自学或采取分组讨论,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后进生(C组)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学会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给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根据学生练习速度参差不齐的现象,为最先做完且全部正确的学生布置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还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在进行圆柱表面积计算练习,可设计一组逐步深化的练习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做。这样的练习没有把全部学生框在一起,增大了思维量,拓宽了思路,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地进行个别指导。一般说,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很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时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A、让他多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 B、让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动手操作、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同时,对后进生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板演、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3、作业与评价。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可以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作业题中出现的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可让中等生做。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就可以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4、检测。同期达标是“分层式”教学的终端结果。虽然看起来不同层面的学生掌握的程度不同,但都朝着不同的目标共同前进。在对学生检测时,也采用不同的题目和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不同层次学生的得分。具体方法为:有A、B、C三种层次的习题分别给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做,分别是优等生做A组,中等生做B组,后进生做C组。成绩计算方法为:后进生做C组题(C组题为100分),得多少分就是多少分;中等生做B组题(C组题 + 20分加试题),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80% + 加试题得分;优等生做A组题(C组题 + B组的加试题<20分> + A组加试题20分),得分计算为:C组题得分×70% + B组加试题得分×50% + A组加试题得分。这样以来,学生所做的习题有难易之分,但分数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极大的保护了后进声的自尊心,促进了优等生的上进心。

三、动态优化法调整学生层次

动态优化是“分层式”教学法的基本过程,也是“分层式”教学发的核心问题。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而将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升的机会.四、实践效果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实施分组、分层式教学可以大面积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培养,使得优等生有奔头,中等生有学头,后进生有望头。后进生有望头后进生有望头我

第四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探究

分层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从而使全体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学有所得,先后达到大纲的要求。

小学新版数学教材为分层教学提供了可能,在例题的设计上有弹性处理的特点,在试一试的编排上有层次性的安排,在练一练中既有基本题,又有发展题、综合题和提高题(即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这是与原教材的最大不同。)课堂作业本也如此。我们分析教材后就会觉得分层教学不但可能,而且可行。

学生需要自主地学习,使自己主动地接受知识,而不需要教师强求一致的填鸭式教学。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充分利用教材的层次特点,这样,不问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解决着学习中的不同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分层教学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能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甚至杜绝厌学现象的产生,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怎样开展分层教学呢?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对象是学生,最大特点是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开学初我认真研究全体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了解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综合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思维和记忆的发展水平,意志、情感等品质,将学生分为后进(A层)、中(B层)、优(C层)等层次的临时分类,使每一个学生在此阶段都处在一个层次(一般来说,一个班级中优生占20%左右,后进生占10%——15%左右,中等生占多数。)。随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改变,我不断改变学生所处的层次。这样有利于我自己因材施教,有利于批改、辅导,有利于不同信息的反馈,也能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备课分层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了使不同层次的每位学生都有提高,在备课时,我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方面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案。

确定教学目标时,我首先分清哪些是共同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目标,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目标。比如:我在教学六年级数学“求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提出三个目标:

1、理清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根据解题思路正确解答;

3、能根据已知条件和问题进行画图解和用方程解。在这三个目标中,前两个面向全体学生,后一个只面向优生。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时,放在中等学生的基础上。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我是以中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同时也考虑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设计问题时,问题的难度一般与学生的层次相一致,较容易的问题,让中下生都能解答,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能答、算,增加他们的愉悦感。设计练习时,我都重视体现层次性,既有中下生能算的巩固题,又有极大部分学生能算的综合题,最后给学有余力的学生一些思考题。这样的教案设计,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

三、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当教师既要强化目标意识,又要让每一个学生有锻炼的机会。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分层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探究;对中等及中—下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中下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使后进生基本上达到大纲的要求,优等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具体操作如下:

准备教学时,由于准备题一般是对旧知的温习,形如十一册数学“第116页的“今年比去年增产 2,我就让中下生练习;主要是用旧知识作铺垫9,今年产量是去年的几分之几?”作用,归纳旧知识,寻找规律特点,让中上学生去探索,重在为新知识搭桥衔接,并及时补漏,为新授扫清障碍。

新课教学时,我尽量注意同步教学中渗透异步教学,多为差生设置几个台阶,便于他们接受。教学中,让中上生独立尝试新知,探究新知。例如:十一册数学116页第七题“仓库

里有两堆煤,第一堆有500吨,第二堆比第一堆多7 20,两堆共有多少吨?”我就让中上学生独立尝试,后把解题方法说出来,用来带动后进生,同时也培养了中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巩固练习时,往往前两个题与例题同步,我就抽中下学生板演练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题我就让中等生练习,既体现中等生的水平,又为差生树立榜样,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

提高练习时,我就让优生探索一些带“*”的选做题或思考题,以开发智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对后进生,针对他们学习本课的效果,让其质疑,及时补救,并在此基础上尝试做一些提高题。

这样,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帮助。

四、作业分层

每一节数学课后都有一定量的作业,一般以课堂作业本为主。但是我也把握作业的层次特点:放缓题、基础题和提高题,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分层练习:对A层学生只要求完成放缓题及基础题,并只求一题一解;对B层学生除上述题外.再增做提高题;对C层学生在中等生的基础上要求一题多解,或画图解题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总之,分层教学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优等生堂堂吃得饱,能增强他们自学能力和汲取知识的独立性。但也要防止把学生定位看死,搞一刀切,这样不行。要及时“转换”学生,要根据班级特点、教材内容等多种因素开展分层教学,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让学生扬起自信,走向成功

自2008年开始,第x小学参加北师大数学分层教学项目实验,在四、五、六年级使用《数学分层测试卡》。

分层教学法的教育理念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大教育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也就是‚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主张‚不同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保持注意力‛。

二、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1、了解差异,学生分层

分层教学首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如A、B、C三个组,A组是基础好,思维活跃,善于创新的学优生;B组是基础扎实,有发展空间的中等生:C组是基础薄弱,学习吃力的学困生。分好组后,对全班同学合理编排座位,让A组同学与C组同学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同学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同学。但是分

组标准只是教师心中有数,不宜向学生公布,以免助长学优生的傲气,挫伤学困生的自尊心。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2、精心设计,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学生的认知能力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也就是基础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目标(也就是深化目标和发展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这样的目标分层,有利于保持和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因教学目标一刀切而造成的‚学困生跟不上,学优生浪费时间‛的现象。

3、因材施教,方法分层

分层教学既要重视学生的共同需求,又要照顾到不同类型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要有面向全体‘合’的环节,又要有因材施教‘分’的做法。

A、让 学优生‘吃的好’ B、让一般生‘吃得饱’ C、让学困生‘吃得了’

这部分学生接受能力较弱,学习上有困难,成绩不容乐观。课上,要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和辅导,如:在讲解一道解方程的变形题时,‘学困生’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深

入‘学困生’中间,进行个别辅导,使他们也能解决这道题。所以分层教学对于‘学困生’有很大益处,让他们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这样,通过方法的分层,每个同学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找到自信。梁威教授讲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数学定理或定义对一个学生来说也许今后一生都用不了一次,但自尊、自信、自强是每一个学生每天都需要的。‛

4、因人而异,问题分层

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新知引入时,一般以学困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点,问题由易到难,而在实践探索中或拓展练习中,一些较难的问题由中等生或优秀生来解决,有的问题可以让优秀生帮助学困生互相讨论,进行一帮一或一帮二的学习,在求同存异中鼓励个性的发展。例如:陈晓兰老师在讲互质数时,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

1、什么是互质数?这是一个基本概念,也是这节课中认知领域的目标,每个学生都要做到应知应会,这个问题是为了引起全体同学的思考,让他们巩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但是在回答问题时,陈老师叫了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给了他成功的机会。

2、怎样来判断两个数是互质数?这是理解领域的目标,给班内大多数中等生机会。

3、互质数是质数吗?它与质数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思维容量大,需要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陈老师把这个问题留给学优生回答,目的是发展他们的

创造性思维。这样一组由易到难的问题,不仅巩固了每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调动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成功的机会。

5、用好题卡,练习分层

练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数学分层测试卡》就是把每一个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新知识点,每一节课都有一张对应的测试卡,依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把练习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基本练习,教师可将第一层作为新授后的尝试练习,这样既可以让学困生及时应用所学知识,又可以避免学优生不做第一题的现象。及时反馈,给予鼓励,并以‘100’分激励每一个学生。由于基本练习比较简单,为每一名学困生得100分提供了可能。第二层是综合练习,教师可采用降低评价标准来对待学生,比如三道题只要答对两道就给100分,有些学困生是老师在背后辅导后得到的100分,从表面看不合乎情理,但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给孩子成绩不要太吝啬‛。从实际操作来看效果很好。因为,学困生更需要鼓励,更需要掌声,当孩子们个个眉开眼笑时,学习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出来。第三层是拓展练习,这部分要激励学生敢于挑战,遇到非常难的题目,可结合有关内容留分层作业,给学困生和

中等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不会让学优生有‘吃不饱’的感觉。

6、营养配餐,辅导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主要方法有个别辅导、伙伴助学、小组讨论等。

个别辅导主要针对学困生而言。例如小数乘除法的教学,一般学生利用迁移就能学会新知识,而对于学困生,教师就要给予具体的辅导。以整数乘除法为起点,一级一级为他们铺台阶,使学困生最后也能够自己发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获得成功的喜悦。

伙伴助学就是为学困生搭配学习伙伴,既有助于学困生成绩的提高,又有利于优等生对知识的复习与巩固。

小组讨论有利于培养中等生和优等生的思维能力,同时给学困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以往的小组讨论,往往是优等生唱‚主角‛,中等生是‚配角‛,学困生是‚观众‛。长此以往,不利于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鉴于这种情况,我们的教师采用‚组长轮值制‛来加强小组间的互动,即由高中低层次学生轮流担任。每个学生在小组内的角色是不固定的,定期进行置换,这有利于发挥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量体裁衣,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分层评价。分层评价是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标准,是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一种方法。评价分层主要遵循以下三种原则:

(1)差异性原则。

以往的教育评价一般采用统一标准,对不同的学生运用同一把尺子进行衡量,这虽然有利于选拔优秀学生,但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评价就是让教育不再是选拔优秀人才的筛子,而是为每一个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摇篮。

数学分层教学的实验把承认差异性、注重差异性作为一个重要原则,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教学中教师必须承认这一差异、了解这一差异,并因材施教,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用一张试卷来评定学生的优劣,全对100分,不对的90分、70分60分。学困生30、20也有,这样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受到极大的打击,慢慢的对数学产生了厌倦。分层评价就是从课堂评价入手,改变原有的一刀切的模式,提出了分层测试、因人而异、实事求是的分层评价模式,把数学知识结构与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大了对数学学习基础较差学生的关注。

(2)发展性原则

分层评价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为学生的发

展服务。面对有差异的个体,采用不同层次的标准,使每一个学生都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都得到有差异的发展。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知识点分层,针对学生的能力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当他们能正确回答时,教师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掌声鼓励、握手祝贺。如果学生能回答出难度稍大的问题,可以给学生一个称号如‘小棋手’,奖励他一面‘小红旗’。如果学生做分层能得10个100分也可以奖励一面‘小红旗’,10面‘小红旗’可以换一颗‘智慧星’,单元总结评比时可以把学生获得的奖励称号贴在自己的‘成长日记’上,这样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沉浸在愉快的学习氛围里,有效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热情,从而更加积极地、信心百倍地学习。

(3)激励性原则。

分层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发现并发扬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成功的体验,分层评价必须以分层教学为基础,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分层评价是课堂教学之魂,不仅仅在于激励孩子,更在于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让孩子的思想有方向,有动力,一个专家说过:‚评价是泵,不是筛子,是给学生提供动力、加油鼓劲的,不是把学生筛下去、打击下去。‛对学困生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鼓励他们脚踏实地的学习,不向困难低头。比如:‘孩子,你也能得100分’、‘你今天上课举了两

次手,说明你听明白了,老师真为你高兴’、‘批改你的作业就是一种享受’、……评价必须是真实具体的,这种评价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这种深入学生内心的评价比说10个‘你真棒’效果都要好得多。评价应多关注正向评价,‚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就是这个道理。当然对一些错误较多的同学也给100分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对这种孩子可以采取延迟性评价方式,也就是不急于给学生进行评定,允许学生重新解答,学生通过努力,改正错误以后,再给学生第二次评定,给出鼓励性评语,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教学分层教学法运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摘 要:小学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是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立足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为主要目的,增加教学的主动性、选择性,真正将因材施教落实......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转化学困生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界定 分层教学,就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学习能力,对同班级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各组按照不......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 素质教育中面向全体,是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 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目录 简介 理......

    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的操作要义: 1.分层编组、按组定标。 教师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知识智能实际,按学科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不同的学习竞赛小组,分组的目的是适应学生学习......

    小学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法——辅导分层

    小学数学中的分层教学法—辅导分层 艾继刚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但是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长汀二中 钟启仁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与当地的重点中学学生的状况相比,知识水平相对较差,且极不平衡,尤其是信息技术更是......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分层递进教学法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在英语常规教学中,听力教学一直采用的是统一的听和练习的方式,忽略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导致听力教学效果难以提高,听力训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