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实验与研究方案
楼坊坪中心小学
蔺彦生
通过案例研究方式深入研讨在小学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差异教学策略。从教师培训和典型案例选取两方面入手,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推进课题在教学中的应用进程。
一、前言
在小学教学领域人们普遍认为语文是最难教的课程。难就难在教育目标的多维性和整合性,教学内容的广博性和复杂性,施教方法的灵活性和无穷性,学生学习的动态性和难测性。然而语文同时又是充满魅力、空间无限、呼唤创造、施展才智的最佳课程。进入新课程改革之后,语文课堂变革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一时间课堂成为了热闹非凡的舞台,多少教师把课设计得让人眼花缭乱,先进的声光电设备一应俱全,超出想象的环节层出不穷;多少学生们也成了表演天才,一会儿侃侃而谈,一会儿小组热烈讨论,一会儿又像模像样的表演课本剧,好像老师根本不用教,学生都是无师自通的神童,而上这样一节课就是让听者欣赏罢了!
我们凝眸回望,这是我们需要的语文课堂吗?教师只有更新了的观念,却没有夯实的行动,或者说教师只有美好的愿景,却不知道科学的教学策略。为此,我们急需用科学的方法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回归教育本源,不仅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策略,更要知道每一种策略的理论支撑、规范的操作要求、实施的对象和契机,只有这样课堂才被称为有革新意识的深度课堂。《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是针对当前语文课改现状提出,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获得有差异的成功。
之所以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是因为案例研究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有效方式。教育案例以叙事的形式来描述富有深刻道理的教学事件,通过背景、冲突、问题、活动方式及结果,展示了特定教学活动的发生、发展和效果,包含着具体的处置方式和特有的教学理念,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和情感,具体形象,描述真切、给人以真实感和亲近感,在解决教与学的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由于这些案例来源于一线教师,是他们在课堂教学策略实施时的匠心设计或是巧妙的排解困惑的方法,对于教育同行更具说服力,也让深刻的道理浅显化,便于举一反三的操作。
二、课题研究目标
1、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兼顾差异的课堂教学,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发现差异教学策略在语文学科的应用特点;
2、通过教师创造性地使用差异教学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通过构建关注差异、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最终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小学语文课堂)
(一)课前准备与铺垫的案例研究 :
1、认知前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2、情感前提对学生学习的影响。3、部分学生需要课前铺垫。
(二)开放可选择的学习内容的案例研究: 1、依据课本,但不囿于课本。2、内容的调整与选择。3、学生差异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案例研究: 1、课前对方法手段的预设和课中调整。
2、多种方法手段有助于学生综合理解,并提高思维的灵活性。3、方法手段对不同学生的针对性。
(四)同质分层与异质合作学习活动案例研究: 1、隐性分层与动态分层。2、自主选择参与学习活动。3、合作学习中的指导与调控。
(五)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的案例研究: 1、及时的大面积反馈。2、多元评价与激励。3、重视自我反馈评价。
(六)可选择的多种类型作业案例研究: 1、作业类型多样性满足学生不同需要。2、学生创造性地自己布置作业,反馈学习效果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实施差异教学优先关注教师差异培养
“差异教学作为教学研究领域的较高境界,理念普遍认可,但难于实施,问题在于教师是否具备高度的敏感性,能否把握好相关策略的科学应用?”(朱晓蔓语)由此可见,就差异教学而言,对教师进行有效的理念、实践培训,使他们在具备基本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开展扎根研究,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中小学一线教师除学历基本均衡外,从个人能力到乐学精神、创造意识等诸多方面本身就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能够兼顾差异进行有效的校本培训,是实施差异教学的前提。为此,我们从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培养入手,通过建构、反思、批判性的培训,造就一批具有科研精神的语文教师,以推动和引领差异教学的普及与深入。
(1)知识培训——深悟差异教学要义
我们倡导的“差异教学”既立足于学生差异,又不消极适应差异,而谋求创造种种条件,实现“和而不同”的教学局面,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差异教学”不仅要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更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国著名学者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中就明确指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差异教学继承了因材施教的思想,更着眼于继承之上的发展,对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等既有所借鉴,也有所扬弃,更有自己的新理念、新做法,如我国广泛推广的“分层教学”在克服班集体教学一刀切模式、照顾差异的确起了积极作用,但分层教学尤其是校际、班际的分层客观上形成标签效应,有悖于“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而差异教学比分层教学涵盖更广,形成了方法策略体系,虽然其中也有分层分类的策略,但只是方法策略之一,且对分层策略有所改善,倡导动态分层、隐性分层,以减少标签效应。
个别化教学是西方学者为了克服班集体教学弊端提出的,个别化教学是和西方人追求个人至上,倡导个性一脉相承的。虽然个别化教学不拘泥于一对一的个别教学,但个别化教学强调每个人学习的目标、内容、速度都不一样。而差异教学的立足点在于群体,既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但也不能忽视学生的共性,学生的个性发展离不开集体活动,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也要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系统学习“差异教学”理论是开展好此项实验的前提,为此我们根据教师之间差异将理论学习分为三个层次:
①细读原著。要求全体教师研读《差异教学论》(华国栋著),了解学生差异与差异教学关系、学生差异测查的基本方法、照顾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超长学生和困难学生的教育、差异考试和评价等相关内容。通过静下心来读书,使教师认识到该理论的思想渊源和文化积淀,拓展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发展科学严谨的育人精神,牢固树立全面育人和个性培养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②专家讲座。聘请专家就“实施差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差异教学对教师专业的挑战”“多元智能与学生发展”“脑科学与学生学习”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解读。针对教师在读书过程中没有深刻理解的问题进行点拨;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更好的消化理解原著内容;提纲挈领式地辅导教师理清学习思路,高效快捷的突破学习的重难点。
③沙龙解疑。普遍学习后,组织具有反思精神、质疑精神的教师组成“学者沙龙”,引导他们结合学习的感悟和一线实践经验集思广益,寻找差异教学理论进课堂的途径,将自上而下的实验转化为自下而上的实践。其他教师作为沙龙活动的聆听着、思想者也会受益匪浅。
⑵能力培训——高度重视集体备课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差异教学能力纳入教师基本能力范畴,美国本科水平的师资培养方案中,教师专业发展I课程序列的核心主体是“课堂管理、学生差异和教学技术”;英国培养师资的BED课程,将“具有特殊需求的儿童”和“多元文化的学校和社会” 课程列为“专业研究”之内;法国国民教育部制定的关于小学实施教师职业能力中强调“课堂行动和了解学生间差异的能力”是四项职业能力之一,并在初等师资培训第一学年内容中就包括“教学差异化”的内容。
我国现行师范教育中,尚未将差异教学方法指导纳入课程体系,为此以校为本的培训就需补缺。从工作实际出发,我们通过有效进行有主题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师应用差异教学理论开展课堂教学的能力。
①集体听课评课,促进知识转化
在信息化时代,学习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从而驾驭信息的过程。我们每天要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潮,只有高效的筛查、分析、吸纳才能吐故纳新。对于差异教学的实施,我们就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提供的信息资源让教师快速的进入情境。首先选择有丰富教学经验、理论学习相对深入扎实的教师做“引路课”,同学科教师听课,共同“会诊”:
A、课程的预设与生成是否照顾到学生的差异? B、课堂上教师应用的差异教学策略是否妥当、科学? C、不同程度的学生是否都得到关注并有所提高? D、还有哪些建议?
围绕以上四个为题,教师各抒己见,深入剖析,以丰富的案例为抓手,让理论与一幅幅活生生的教学画面有机结合,与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情节有机结合,让教师明了理论只有在实践的土壤上播种,才是有根基、有生命的,而每个教师都可以赋予理论鲜活的生命。
②同课异构,强化差异教学认识
同课异构也是关注教师差异进行有效培训的重要方式。因为教师的经验、悟性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就一课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与生成。
组织差异较大的几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如年龄(经验)差异组、观念差异组,教师进行集体观摩,通过不同角度授课的直观比较和量化测查,可以甄选落实差异教学较好的案例。课后执教者和点评者都可深刻解读一堂成功的课例的教学策略应用,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③反复磨课,灵活应用差异策略
所谓磨课就是教师在不同的班级上同一节课,因为学生不同、差异不同,虽有同样的教学预设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情境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就要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策略不断调整预设,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这也是一种以教代培的有效方法,通过思维的外显形式——差异教学的落实,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实施差异教学严格进行测查与安置
1、多角度进行教育测查,全面了解学生
对学生差异的测查是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前提。在进行教师培训的同时,利用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在课堂上为存在差异的学生尽可能提供适当教学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1)观察法:关注学生成长,掌握学生在课堂、课下、家中的学习表现,及家庭状况、父母受教育程度、作息时间等对学生的影响,对于特殊学生及时记录,并与家长谈话沟通。
(2)测试法:通过课上提问、随堂监测、单元监测、单项监测、期末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字、词、句、段、篇、章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原有水平,用记分册予以记录,为实验成果的数据对比提供一手材料。
(3)实践活动法:通过书法、阅读、作文比赛,办手抄报、口语交际等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和最大潜能。
(4)问卷法:设计问卷《小学语文学习情况调查表》
语文教师通过对本班级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了解到学生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喜爱程度超过80%,对于任课语文教师的满意程度超过90%,对于自己现有成绩的满意度在60%左右,认为成绩不好的原因主要包括:
1、原有语文知识与新授内容的衔接出现断点;
2、教师的教学设计面向中等偏上学生(尤其表现在作文教学),学困生很难得到提高;
3、学生的阅读积累不足,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刻。
针对问卷调查反映的情况,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兼顾学生差异,在了解学生原有知识储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学预设要生动灵活,照顾到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不同需要。
4、对学生进行动态安置
为了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间、生生间的良性互动,便于每一个学生获得独立思考、发言、合作交流的机会,要注意小组分配的合理性,既可以同质分组,也可以异质分组,将学生差异作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水平较好的学生去帮助水平较低的学生,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分组时,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1、学习成绩。2、智能类型。3、性别差异。弹性分组要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和他们的发展情况作不断的调整。教师和学生以动态、弹性的观点看待小组学习。
(三)实施差异教学密切关注教学的前测与后测
一项成功的教学实验,一定要有真实的数据反映教学效果。开展课堂前测,能够很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前概念,这样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开展饶有兴致的学习;而开展课堂后测,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结果,从而切实可行地思考更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教学策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说开展课堂前测、后测对于提高教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认为,无论是在教学前期的准备环节中,还是教学中的实施过程,还是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不能光凭教师的主体来进行,而应该真正意义上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前孩子已经具备了哪些前概念?课中如何去帮助他们发展这些已经经验?课后他们到底了解到了哪些新知识,建构起了哪些新概念?从学生出发判断这堂课有没有效率,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这需要我们一次次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状况,以学生为中心来加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这就是“实证”。
研究内容:
1、课堂前测的方法和措施:上课前,做好学生的原有认识调查的基础上调整教学预设的方法措施。前测内容指向:①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生已有知识水平。②班集体中学生个体间学习差异的了解。③学生情感状况。
用多种方法尝试对学生进行课堂前测,探索出一套可操作的简易的教学准备过程。例如:收集信息法——收集到大量第一手的有关孩子课堂前概念的素材,找到前概念和教学有效性之间实证性的关系;作业法调查——作业本采用随机小组一半课前做,一半课后做的方式来获得“课堂前测”的部分信息;问卷调查法——针对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及对孩子感知到的一些默会知识进行课堂前测的内容设计或通过原来课题中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内容设计,还可以通过诸如表格调查,个例访谈,对比调查等方法来进行课堂前测。
2、后测内容指向:①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②超常与学困的学习个案。③学生情感。通过对课堂后测过程及结果的分析,找到调整课堂教学策略的几种思路。后测的形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式,选择判断式,或是座谈了解法,更可以从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来反思课堂教学效果,或让孩子们写纸条、提问题与老师课外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孩子们的课堂学习状况。
3、通过课堂前测、后测,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存在的差异,进步幅度,在比较、反思中评估差异教学策略应用的合理性,如何改进。学生也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所在,增加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这里还必须指出:前测后测既是反映差异教学时效性的评估手段,又是对学生进行大面积反馈与调节的有效手段。
(四)实施教学策略构建语文教学案例框架
案例研究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这样或那样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走向教育案例研究》蔡守龙《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年第7期)。它包括了案例的撰写、分析到应用并取得成果的全过程,是行动研究的重要方法,是一种融理论与实践、研究与行为为一体,行动者与他人合作,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研究。
由于案例是发生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真实事件,这就决定了人们在研究案例时必须有选择地去提取这种事件,并作分析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其操作方法和表述形态往往是多种多样、不拘一格的。一般的说,只要反应的这个事件能体现教育、教学的思考力,并产生积极的意义,不论用何种方法、怎样表述均可。常见表述形态:单列式、并列式、比较式、类举式、综合式、概述式。(《语文教研案例论》周一贯著)
为了能够甄选出典型案例,我们要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按照特定的框架要求书写。
教案框架: 教师介绍 学情分析
差异教学策略 关键词
教案
1、前测;
2、教学设计。采用并列式设计,对于普通生和特殊需要的学生给予不同关注。
3、后测
分析 教师反思
1、前测后测比较
2、指导者综合评价
案例:略
(五)实施差异教学注重师生情感的交流
只有真正爱学生,真正具有探索精神,才能时刻保持着教育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才能赋予实践理性的精神内涵,为此我们在培训过程中呼唤教师的真情、反思与创新。
①把尊重作为教学的基点
没有爱的教学是苍白的,没有爱作为底色的差异教学更是空洞的。在课堂上的爱是充满理性色彩的,那就是尊重。我们提出: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在课堂上分分秒秒受教育的权利,要做到“五个百分之百”:
100%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100%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及变化; 100%的学生在每节课要有一次发言机会; 100%的学生一天中学业、情感方面要有点滴进步; 100%的学生在一天中要得到一次适度的表扬;
为此我们设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业成绩评价手册》和《家校联络卡》《学困生帮教纪实》不忽略学生的点滴变化,为教师了解学生提供丰富的一手材料。同时,要求教师将爱融入课堂,融入班级,融入每一个学生的心底,以保证差异教学的牢固根基。
②把反思性实践作为突破
教师要能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育实践,自觉拓展教育视野,既能聚焦课堂,又能放眼课外。例如差异教学要求教师学会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和方法技术测查和诊断学生个体内和个体间的差异和教育上的不同需求,找到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为其制定特定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持教学提供的科学依据,促进其潜能最大发展。为此,强调教师具有专业意识,自觉树立测查诊断的专业精神,形成一种对学生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和力求掌握教育临床专业知识和技能自觉性,改变以往评经验操作的模糊性和不科学性。这就要求一线教育能够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始终走在教学改革的前沿。③把师生共同成长作为科研的目标
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在实验开展的初期肯定会遇到很多阻碍,例如对学生差异测查方法的使用、差异教学策略的实施等都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特异性、开放性等特点,甚至教师的工作量明显超出负荷,但每一项实验都是一种创造,创造需要奉献,需要智慧。实验指导者应密切关注实验教师的情感状态,最大限度调动教师自觉实验的热情。
参与实验的教师必须认同:实践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基石,任何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实践的锤炼。在差异教学实验中,一线教师会积累大量有价值的一手材料,要及时整理及时反思,通过反思促进实验的灵性循环,同时也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不断成长。
当前许多教师面对科研抱有浮躁和功力的心态,实验管理者要尽可能营造远离功利、归于宁静的治学氛围,要尽可能减少对教师的各种外在强迫,让他们轻松实践、大胆探索,认识到教研既是实用的科研,在课堂中自由生发教育智慧,以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最终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研究结果:
1、半年时间听小学语文课一百多节,发现近三十节有价值案例,应用前测、后测对比、与平行班对比、阶段验收、同课异构等方式检验,证明在小学语文课堂实施差异教学策略的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于当堂知识的理解、记忆、应用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提高。2、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对差异教学策略的应用能力逐渐增强,科研意识、反思精神、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3、长期坚持实验,能够大面积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成绩。
六、结论
1、用案例方式诠释差异教学策略应用,可以发展被培训教师的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的品质。在“学后做,做中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亲自写出有价值的差异教学策略应用的案例,证明他已经把书本知识内化,并能够用来解决教学问题。
2、差异教学观点的提出是与时俱进的,经实验证明差异教学策略的提出是科学的,有助于教师成长和教学水平大面积提高的。
第二篇: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发挥语文交际工具这一功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又要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熏陶。但目前我们距这一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目前小学普遍采用的还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依据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大体相同。但由于性格、兴趣、智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能都一个样,即使同一学生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忽视学生差异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说,我们现在提倡优质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但教育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发展优质教育不能只是一种模式。在讲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不能忘记差异。教育公平指的是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不是教育的一个模式。一个目标,一个模式,一个规格,培养不出拔尖人才。人是有差异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因此一定不能忘记差异性教育。要为不同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才是最大的公平。
二.核心概念
对于差异教学的定义,我国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实质诌议》中指出“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保底不封顶”,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标,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应“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这种根据差异而进行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各行其是,任意而为,而是针对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而教学,是学习问题的差异教学而不是学习内容的差异教学。针对问题而教学正是差异教学的真谛所在。
三.研究基础
素质教育是一种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李岚清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过去的教育主要重视所谓的优等生,而忽略了“成绩不良者”的某些方面的发展,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差异教学会根据学生的需要、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为他们安排灵活的基础,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学生为中心或者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才是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四.研究视角
差异教学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表现为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在传统平等观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小学教学长期以来追求统一目标、统一课程、统一考核,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影响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造成全体学生的片面发展。教师为班内所有的学生提供形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教学,这似乎实现了平等。其实,这种平等只是一种机械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
这里侧重解决三个问题:
1.差异教学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2.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学习潜力,平等地对待学生,允许他们异步学习,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都达到较高水平;3.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
五.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理清学生学习差异的形成原因,确定挑战性的教学目标。
2.通过实验研究和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3.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六.研究假设
质量。
1、在班集体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策略,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科整体教学
2、实施学科差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能够促进学生个体有差异的发展。
七.研究具体内容
差异教学认为,有效照顾学生的差异,要从教学的整体上来构建教学策略体系,应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全方位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性需要。
1、确立挑战性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效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教学目标,一般先由教师制定。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目标,然后再揭示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从中挑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学习目标。学生的有了明确的目标,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
“教师适应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统一。”在班集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展开和发展的基本程序,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假如只是在一节课即将结束,学生完成作业时才来兼顾,假如仅靠最后几分钟才来开始个别辅导,那么,教育是难以奏效的。
兼顾并不占用多少课堂时间,譬如教师演示时,对学习有困难学生,可以多向他们做些演示,在集体动手操作时可以让困难学生同桌间相互帮助。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将各种程度的问题有机地穿插,分别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使全班学生比较完整地了解课本内容,特别是让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借助于其它同学的回答加深理解。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在课堂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而灵活。不同学生往往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各有差异,有的学生通过听觉学习效果好一些,有的学生通过视觉接受能力强一些,还有的学生通过触摸、动手能形成最有效的学习通道,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教学。
4、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从传授知识技能的角度来组织。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还要通过经验和情感来获得知识,获得态度和价值的。课堂上如果缺少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缺少多向沟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就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学习。
良好的课堂氛围与问题设置密切相关,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所以教师了解了学生差异后再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八.研究基本过程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10年3月——2012年12月,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0年3月)
1、确定学校研究课题以及各年级子课题。
2、撰写课题研究计划。
教研组长负责撰写本组课题研究计划。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初步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
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确定中心课题组成员,明确实验人员分工。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并撰写子课题实施方案。
4、整个语文教研组参与,学习《差异教学论》的相关章节,解读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1年1月)
第一阶段(2010年4月—8月)
重点研究:
按照《差异教学论》中介绍的科学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1、分年级调查目前学生能力差异。采用口试、笔试、问卷等形式调查(注意保存好原始资料)。
2、学生现有差异的成因分析。针对以上调查情况,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
3、每位教师根据调查结果,明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
活动安排: 1、2010年4月,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教研组内人人参与的观摩课。2、2010年5月,开展“差异教学”课堂教学专题评比与研讨:在教研组观摩课基础上,按学科组织课题研究课。3、2010年7、8月,每位教师将初步成功的课例整理成文本案例,同时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收集资料,系统学习相关理论和经验。
第二阶段(2010年9月—12月)
重点研究:
1、各实验成员按照实验计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研究自己已经确定的具体问题。
2、选择个案研究对象,建立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3、各年级研究面向全班的“差异教学”测查量表。
4、课题组成员总结实验经验,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
活动安排:
1、2010年9 月,各年级完成实验前测。2、2010年9、10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活动。(分教研组进行)3、2010年11月,分年级开展研究交流活动:体现“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展示,研究方法交流。4、2010年12月,开展课题研究推进活动:各子课题组展示一节体现“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研究方法和测查量表交流。(课题组集中进行)5、2010年12月底,学校举行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评比
(一)。
第三阶段(2011年1月—7月)
重点研究:
1、继续深入研究自己已经确定的具体问题。
2、深入进行个案动态研究。
3、各年级继续研究面向全班的“差异教学”测查量表。
4、课题组成员总结实验经验,提炼相应的教学策略;各年级形成“策略包”,并撰写阶段实验报告。
活动安排: 1、2011年4月,各子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2、2011年4月,课题组推出2~3节高质量的实验汇报课。
3、2011年5月,举行各学科研究中期汇报活动。4、2012年6月,举行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评比
(二)。5、2012年6 月,各学科完成实验中期教学质量测试,并进行归因分析,完成实验检测报告。
第四阶段(2011年8月—2012年6月)
重点研究:
1、课题组成员将总结的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进行验证、调整。
2、各组对子课题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活动安排: 1、2011年10月,各年级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
2、2011年11月,课题研究案例交流活动。3、2011年12月,举行研究论文和案例评比。
4、2012年3月,课题研究论文交流活动。5、2012年4月,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各年级展示一节体现“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
6、2012年5月,举行研究论文和案例评比。7、2012年6 月,各学科完成实验后测,并进行分析,完成实验检测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2年7月——12月)
重点研究:
1、做好课题所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选编论文集、教学案例集。
2、分学科编印、汇总各教研组研究成果,教师对丰富的、个性化的研究案例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研究论文。
3、各教研组完成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各子课题组完成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
4、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安排: 1、2012年10月,举办研究成果推介会。
2、2012年12月,举行课题鉴定会。
九.最终成果形式
1. 课题研究报告
2. 《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集》
十.成果应用前景
1.教师在语文课堂运用差异策略实施教学的能力不断提升。
2.逐步构建和谐的、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的差异教育。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 2001.4
2、周一贯《语文教研案例论》 2004.7
3、卢敏玲主编《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2006.10
4、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2003.11
5、查有良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建模》 2003.5
6、顾海根《心理差异与教育》 2002.4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精选)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鸦滩中心学校语文课题研究组
一、课题背景
1、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在新课程下的新理念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和方法都要有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课堂教学不单是要求教师传授课本知识给学生,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学业优异的“高才生”,最关键是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要努力培养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
(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普遍认为:教学也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赫斯特等人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赫斯特(Hisrst)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和扩大概念图式和心理技能,从而引起行为变化。因此,教师应该经常考虑怎样使得教学内容被学生接受,使得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泛的知识。因此,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美国教授加里鲍里奇基于25年的课堂教学研究,着成《有效教学方法》,采用谈心式的方法描述一些有效教学实例,融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理于教学实践,为世界范围内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有效教学研究也很活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3)、新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建构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教师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追动刑和创造性„ „”,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对有效语文课堂进行研究。此外,教育新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也为广大教学进行语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2、本课题研究是改革目前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状况的需要。
在我们对我校《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具体分析附后)中,我们发现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并没有真正领悟新课标的精神。(1)有的整堂课在教师的安排下“忙碌”地交流、汇报、表演、操作、检查,很难看见学生静静地思考。(2)有的整堂课教师淡化出场,一切学生说了算,在没有充分引导、创设高级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说哪一段就说哪一段,想知道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把自主等同于放任自流,其结果是不少学生无所适从;(3)在学生合作学习时,各组成员在合作的目标和任务的分工上不明确,乱哄哄一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看似热闹,实质空洞。在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一种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课堂平淡,气愤压抑沉闷,缺乏情感、单调枯燥,教学过程中过多灌输验证,少启发探讨,多职责压抑,少宽容引导,多包办限制,少激励创新,尤其是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空泛,低质、缺乏策略的。课堂上只有严肃的单一对话,只有单调的文本剖析,学生昏昏欲睡,个性得不到张扬,思维得不到开放。因此长期以来,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学效益低下。鉴于以上几种现状,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3、本课题研究是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的需要。
新课程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许多要求,如何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专业型教师,这是应该引起广大教师思考的问题。
通过校本教研,我校的教师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主动探索、主动反思方面还不是很理想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课题研究来大溜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意识,使每个老师都成为学习型的几哦爱护司,做反思型教师,做合作型教师,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
1、研究意义
(1)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有效地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边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学生系的策略指导,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任,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目标,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亮点所在。
(2)文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教育必须服务于完整的人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在“日常情境中的学习成长”,是教学过程中的成长。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追求教学整体效应和最大的价值,课程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注意学生的意义的建构,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习特点,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注重学生“全体”“全面”“全人”的发展。这正是本课题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所在。
(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
从教学理论上看,教学策略可以帮助教师从整体上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从动态上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从教学实践来看,教学策略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建立在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的,既具体、简明,可操作,又具概括、完整和系统性,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试达到对不良的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
2、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通过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将不断促进“教学策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也为教学策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2)实践价值
本研究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一线教师提供可供操作的有效策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
(2)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3)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
(5)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训练的策略研究
(6)小学语文课堂辅助教学方式的策略研究
2、研究方法:
本课题需采用综合方法进行研究,即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将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答、个案研究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以期达到最佳研究成果。
(1)前期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从多方位、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语文课堂中教学策略实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突破口。
(2)具体研究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逐步构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采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对其个体开展纵深的研究,以寻求高效的教学策略。
(3)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抽样调查法,评价学生素质和教师专业发展状况,形成研究报告。
四、研究步骤
1、课题申报:2008年4月,制订课题方案,完成课题申报。
2、课题开题:2008年6月,完成课题开题报告,送市、区专家进行课题论证。
3、课题实施:2008年9月至2009年7月,进行课题中期研究,预计2009年进行中期研究情况评估汇报。
4、课题总结:2009年9月—12月,完成研究报告,成果鉴定与结题。
五、预期成果
1、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集、影像制品、相关资料、案例集
2、我校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显着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上新台阶。
3、我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及语文素养得到增强;参研语文教师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具有较大转变;我校的办学品位得到提升,学校特色得到增强。
六、基本保障
1、组织保障
课题组织机构:
组长:何结华
副组长:檀长红 徐小红 帅 菁
成员:郝结莲 郝玉珍 陈杏芳 李 燕郝国珍
课题工作组分工:
姓 名职 称具 体 任 务备 注
何结华小学一级教师负责对该课题的确立及研究的监控与调节,既是该课题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案的提出者、设计者,同时也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科学现象或改革方案的发现者、阐释者,承担或参与该项目的主要研究任务,协调课题组成员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展开,提供完成课题所需时间、人员,培训实验队伍,解决实验过程中重大疑难问题,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申请并组织成果鉴定,宣传推广研究成果等。学校教导主任、县教学能手
檀长红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训练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辅助教学方式的策略研究省优秀教师、市骨干教师
徐小红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方式的策略研究市骨干教师
帅 菁小学高级教师小学语文课堂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县教学能手、学校综合教研组组长
郝结莲小学一级教师进行相关年级的实证研究县优秀教师、高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一线教师
郝玉珍小学一级教师进行相关年级的实证研究中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一线教师
郝国珍小学一级教师进行相关年级的实证研究一线教师
陈杏芳小学一级教师进行相关年级的实证研究一线教师
李 燕小学一级教师进行相关年级的实证研究一线教师
2、制度保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1)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
(2)建立和完善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课题研究工作会议制度。
(3)建立教师反思性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反思意识,规范教学反思行为。(4)专家指导制度。
3、经费保障
学校每年投入专款用于教育科研(包括课题研究),保障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效教学策略
内容提要:只有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发展良好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有语文课堂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教师勤于学习、转变观念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二、是潜心研究教、讲究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
三、是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
四、渗透方法训练扎实是实现有效课堂的载体。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教学策略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师有没有发展或成长。“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我们教学活动的基本追求。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为研究方向,进行探讨,以求改革教学方式,创设积极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众多其他课程的同时,以最短的时间学习好语文,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勤于学习、转变观念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前提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要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认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心钻研教科书,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目标和学生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
种教学策略,通过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二,潜心研究教材,讲究教学设计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基础
语文教学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借课文为例子,教学生说话、教学生写话。所以教师在接触一篇课文时,首先要抛开那些教辅材料,潜心理解文本。反复诵读,读得琅琅上口,读懂文章内容,读出文章情感,细察深思,形成自己对教材、对一篇课文独到的认识。备课时注意深挖教材的深度和宽度,力求做到“清”、“透”、“化”。“清”,即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一词一句都搞得清清楚楚;“透”,指要吃透教材;“化”,是指运用自如,教师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为一体,达到“化”的境界。这样精心构思教学设计,教师才能自如驾驭课堂,实现师生智慧的交流,心灵的沟通。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体悟语文,激发兴趣。
三,教学过程关注学生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关键
了解学情、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教学中能够教学得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学生的全面了解,一讲到底的语文课不一定是好课,但只字不讲或者少讲也不一定是好课。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内容该讲,什么样的内容不该讲呢?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根据学生喜欢思考的特点,估计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思索能够理解的就不讲;而对于那些教学难点、重点,一般先不讲,启发学生讨论后,学生说不透或不当的地方,要讲清讲透。
课堂是学生的、空间是孩子的,是他们在学“语”习“文”,孩子是红花,教师是绿叶,切不可本末倒置、角色错位。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渗透方法,训练扎实是是实现有效课堂的载体
叶圣陶先生在《几点看法》一文中指出:“学生要学的,不光是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各科的学习中自己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这是他们一辈子的工作和生活的第一需要。”课内学习,是课外发展的前提,学生课内所学的知识越扎实、越巩固,课外学习的能力也就越强,也就是说,课内学习是学生打好基础,获得自学本领的最佳途径识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要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如此才能很好地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关系。
语文有效教学也离不开练。光讲不练,学生的思维就会逐渐形成惰性,久而久之,丧失了语文实践的技能;光练不讲,学生又难以形成系统而又扎实的语文知识。讲练结合,才是最佳的课堂境界。每节语文课,学生都应有动笔的机会,不动笔的语文课堂不是好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就不会形成,有效教学也就无从谈起。练是为了巩固和活化所学知由内到外,渗透学法是有效教学的效益点。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效教学策略
王
清
霞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大龙潭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通过新课程方案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培养对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学生学习的选择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尤其是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改革因此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的主题。但在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今天,我们通过对我校语文、数学教育教学的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当前的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缺乏人文性、创造性和个性。教师的教法陈旧,学生的学法单
一、被动,教师机械搬运教材、教学设计、教案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学科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为此,我们认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形成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学科建设的模式,以鼓励和帮助我校小学语文、数学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语文学科素养、数学能力、语文数学教学教研水平,从而促进我校小学语文、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大面积地提高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质量。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 “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和有关语文、数学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小学语文、数学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重点,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等方面入手,探索促进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发展的策略和方法,探索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效渠道,从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理论依据
1、依据《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发展性教学理论
5、皮亚杰的教育理论
6、有效教学理论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和现行小学语文、数学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大龙潭小学探究性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把语文、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研究(问题探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经验、教师培训、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相结合,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方法,形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的课堂模式。
四、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研究认为:教学就是科学。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有科学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们开始关注课堂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如程序教学、课堂观察系统、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教学效能核定等,有效教学因此诞生。
有效教学研究有影响的国外以赫斯特为代表,他认为下列三种情况可以称得上是有效教学: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国内有代表性的是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允漷教授的观点主要有:“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教师要有全能的观点”,“教师要有时间和效益的观点”,“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还是比较多的。为了达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目标,课题组决定立足农村学校特点,以科学理论为支撑,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五、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通过组织、实施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小学语文、数学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步骤
(一)研究的原则
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是: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二)基本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为辅的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建立课题实验的现实基础。
2、行动研究法:在实验研究中,根据研究实际情况调整研究内容、方法、程序等。
3、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4、经验总结法:把研究中的实践经验形成报告论文,使研究成果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
5、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分析,探索学科发展的内涵,探索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并探索出有价值的研究经验。
(三)实验时间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从2012.12——2015.7,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1、课题申报阶段(2012年11-12月)
(1)确立课题,构建子课题,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组建课题组,明确分工和职责。
2、前期的准备阶段(2013年1月——2013年3月)(1)建立、健全理论学习交流制度。
(2)制定课题方案和课题开题论证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12月)
(1)第一阶段(2013年4—5月)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理论资料,对课题的内涵进一步界定,了解科研现状,为全面进行有效策略研究提供第一手材料。
(2)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4年12月)
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梳理,各子课题分工进行相关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中期汇报。
(3)第三阶段(2015年1——3月)
结合专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研究计划,进行推广式和补救式相结合的研究,积累研究资料,为结题做好原始的材料准备,准备结题的相关成果材料。
3.总结阶段(2015年4——7月)
(1)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2)结题。
(3)展示、推广研究成果
七、成立《大龙潭小学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领导小组 课题研究组组长:李会林
课题研究组副组长:房常富、李智龙 课题主持人:李洪光
负责课题的实施和管理,负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制定课题研究阶段计划,定期组织课题组人员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和开展研究活动、收集相关研究材料等。语文学科总负责人:李洪光
数学学科总负责人:赵仕学
领导小组其他成员:施兴德、方伟、穆洪伟、魏正良、施惠琴、施琼珍 语文学科研究组任务分工:
李洪光:撰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
申丽芬(组长)、矣琼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的分析研究。朱永英(组长)、李茹芳、徐增兰:小学语文语音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张红军(组长)、王琴:小学作文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
施惠琴(组长)、普丽芬、: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施惠琴(组长)、普丽芬、王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
李红林(组长)、施美香: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
徐宝顺(组长)、普江涛: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语文学科组其他成员: 朱建萍、冯学英、李兰玉、施文谊、林成生、、龙美凤、李宏武、普建飞、李进新
数学学科组研究任务分工:
房常富(组长)、赵仕学: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报告。陈春荣(组长)、李红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与实施的有效性的分析研究。
施琼珍(组长)、沈祥舜: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段其林(组长)、谭世兰、普立武:小学数学预习指导有效策略的研究。
施琼珍(组长)、沈祥舜:关于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的研究。
李增贵(组长)、赵琳、普娅玫: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
李莲华(组长)、戍云荣、普光旺:加强小学数学基本计算能力培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学科课题组其他成员: 施金丽、普青松、朱明珍、普文富、普艳丽、施富仁、普云华、朱光宇、李红兰、杜国武、陈文兴
八、课题成果:
1、研究报告
2、各小组研究结果材料(组长负主要任务责任)
2、相关论文、案例集
3、课堂教学实录2—3节
九、课题研究的相关保障条件
1、主要参与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本课题研究人员李会林、房常富、李智龙、赵仕学、李洪光、施惠琴、施琼珍等团队成员,具有较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管理能力,都有参与县市级以上课题研究的经历,课题组成员都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课程改革实践的研究兴趣。
2、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以大龙潭小学教师为依托,以学校科研领导小组为主要保障并获得必要的科研经费支持,以峨山县教育局教科所为支撑,在峨山县教育局教科所小学研究室专家的指导下,开展合作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的研究队伍。研究是以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等为主要研究方法,是基于课堂的校本教学研究,适合于一线教师,参与人员和时间都有保障。全体团队成员将按计划行动,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课题。
《大龙潭小学语文、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总课题组
2012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