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心得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心得
西宁市第四高级中学
丁宜宝
在2010年暑假,我通过听专家学者的讲座、网络学习、观看示范课等方式,参加了西宁市及青海省的新课程教师培训,开学后我还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几次关于新课程教学的集体备课研讨会。可以说为迎接新课改的到来提早做了一些准备,主要体现在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及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在那个时候,一切改革对于我来说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课改后的课怎么上?没有课改经验,对于如何把握新课程我心里不是很有底,但我面对现实认真对待,走好每一步。现在高中课改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回顾过去一学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感觉工作很忙,应该说很充实。下面我谈一谈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年来的心得体会。
一、对课改的再认识
新课程新在哪?教材的变化只是表象,这一年下来,我觉得比较多的教师只是按新教材的编排作了教学内容顺序上的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并没有多大改变。我想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不愿意改变自己早已固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具体体现在高中生选课的模块化设计,选择什么模块是基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意识。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以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新课改的六大“改变”,用心体会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了。很多教师担心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否会与高考脱轨,就我个人而言,在暑假培训时也担心过。当然,我觉得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若一下子完全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教学,教育部制订的周课时计划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就远远不够,高考制度又没有多大改变,这本身就是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当然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教学,而是要把握改革的“度”。
二、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并且从获取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因此我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例如:关于动能的教学,在过去是直接给出动能的表达式,现在是先经过实验探究得出动能与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再通过理论探究得出动能的具体表达式,使学生在探究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2.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不少教师往往对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本身是充满理论的认识过程。例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或单纯在量的方面追求尽量多的现象刺激,或认为实验可做可不做,而忽视了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质的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常常仅仅是观察、观看,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实验边讲,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没有注重学生体验,往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尽可能改进实验装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体验,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例如,“向心力”这节课,教学参考已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不少视频资源,里面有许多生活中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实际上是让学生间接体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室中不便做实验,更不便让学生直接体验。我没有整个视频一连串地播放,那样实质上又回到了以往“灌输式”教学,而是将视频用软件截成一断一断的,在不同的环节中播放不同的画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便于理解知识。这节课除了让学生间接体验,更重要的是,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而又非常有效的体验性实验:撕下保鲜袋的两小块来分别包住两个桔子,用线将桔子掉起来做成两个球摆(金属球做圆周运动实验在课堂上容易伤到学生),两个桔子一轻一重,教师只提供这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自体验桔子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向心力与其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定性关系。实践证明,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就能达到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学于娱乐中,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就提高了。类似这样的实验,只要我们教师有心设计,不会太难。
3.习题教学中突出知识建构功能
过去的习题教学单纯地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忽略了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功能,所以在 过去的习题教学,尤其是在习题的编排上,出现无序、杂乱、过量、重复等现象,甚至为了跟高考接轨,习题的难度要求追求一步到位,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年,我们备课组对资料习题进行了认真的筛选,对难,偏,怪等等不适合高一学生知识水平的题删除,而精心挑选出一套有序、适量、难度适中的习题集,习题在选择上不是按题型编排,而是按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编排,突出习题对知识的建构作用,而不是与高考接轨、搞一步到位。
三.打造高效课堂
教育的真谛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其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检验我们中学教育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我们要为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把“爱”当作教育的秘诀,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教育本身就肩负着一种责任:育人,而这一责任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爱”。
要让学习变成学生快乐的生活。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应该是学习欲望的满足。学习欲望的满足会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尤其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苦和学习的困难之后,感觉学习是那样美好的一件事。他以愉快的精神状态在追求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成长。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学校管理,班级管理,自主学习。
我省的新课程改来的突然,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而言,由于没有以前的教学经验这反而成了我的优势。但是我更应该努力学习,学习新课标,新理念,新知识。让学生享受学习,学会做人,求得知识。
第二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心得(定稿)
高中物理新课程学习心得
江口中学彭金华
高中课改对我这个教了近4年高中物理的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在2011年暑假,我通过听专家学者的讲座、网络学习、观看示范课等方式,参加了南昌市及江西省的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开学后我还参加了南昌市组织的几次关于新课程教学的研讨会。可以说为迎接新课改的到来提早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主要体现在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及改变教育教学理念等方面。在那个时候,一切改革对于我来说只是停留在理论上,课改后的课怎么上?没有课改经验,对于如何把握新课程我心里不是很有底,但我面对现实认真对待,走好每一步。现中高中课改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回顾过去一学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感觉工作很忙,应该说很充实。下面我谈一谈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一年来的心得体会。
一、对课改的再认识新课程新在哪?教材的变化只是表象,这一年下来,我觉得比较多的教师只是按新教材的编排作了教学内容顺序上的调整,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并没有多大改变。我想这是因为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不愿意改变自己早已固化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课程也应该与时具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高中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中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具体体现在高中生选课的模块化设计,选择什么模块是基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和职业意识。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以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的新课改的六大“改变”是我在去年暑假培训时学习的理论,用心体会就能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了。很多教师担心课程改革的结果是否会与高考脱轨,就我个人而言,在暑假培训时也担心过,甚至在学习期间直接跟黄恕伯等专家提出了我的担心。当然,我觉得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若一下子完全按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来教学,教育部制订的周课时计划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就远远不够,高考制度又没有多大改变,这本身就是个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当然不能全盘否定过去的教学,而是要把握改革的“度”。
改革的过程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痛苦”的,而且是非常辛苦的,因为要改变过去那么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方式,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怎会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回首时一定能发现,我们已走过来了,而且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个人的最大收获是,我的学生学得比以前轻松了,而且学习效果比以前更好了,这是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呢?在这“摸着石头过河”的一年里,为了实施课改,作为备课组长的我尤其辛苦,但看到学生的物理学习比以前轻松且更有效果,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二、课改实施过程中的变化
在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教学改革:
1.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
新课程教学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并且从获取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因此我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科学探究,由过去“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例如:关于动能的教学,在过去是直接给出动能的表达式,现在是先经过实验探究得出动能与速率的平方成正比,再通过理论探究得出动能的具体表达式,使学生在探究动能表达式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并掌握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2.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体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不少教师往往对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认识到物理实验本身是充满理论的认识过程。例如,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表现为只强调直观观察,或单纯在量的方面追求尽量多的现象刺激,或认为实验可做可不做,而忽视了实验在教学中的目标等质的方面的深入探讨和精心设计。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常常仅仅是观察、观看,有些老师虽然也让学生参与实验,注重了边实验边讲,但是由于老师是“主唱”,没有注重学生体验,往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我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不断改进,精心设计演示实验,尽可能改进实验装置,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实验效果。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体验,在实验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例如,“向心力”这节课,教学参考已为每位教师提供了不少视频资源,里面有许多生活中的情景,利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观看,实际上是让学生间接体验,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室中不便做实验,更不便让学生直接体验。我没有整个视频一连串地播放,那样实质上又回到了以往“灌输式”教学,而是将视频用软件截成一断一断的,在不同的环节中播放不同的画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便于理解知识。这节课除了让学生间接体验,更重要的是,我设计了一个简单易行而又非常有效的体验性实验:撕下保鲜袋的两小块来分别包住两个桔子,用线将桔子掉起来做成两个球摆(金属球做圆周运动实验在课堂上容易伤到学生),两个桔子一轻一重,教师只提供这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自体验桔子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向心力与其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定性关系。实践证明,这样的一个小实验就能达到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教学目标,而且学生学于娱乐中,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就提高了。类似这样的实验,只要我们教师有心设计,不会太难。
3.习题教学中突出知识建构功能
过去的习题教学单纯地是为了巩固课堂知识,忽略了知识的进一步建构功能,所以在过去的习题教学,尤其是在习题的编排上,出现无序、杂乱、过量、重复等现象,甚至为了跟高考接轨,习题的难度要求追求一步到位,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不到成功的愉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新课程教学的第一年,我们在黄恕伯等专家的指导下,组成了一个习题研究小组,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已经编出了一套有序、适量、难度适中的习题集,即将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这套习题在编排上不是按题型编排,而是按知识的形成过程来编排,在习题的选择上,突出习题对知识的建构作用,而不是与高考接轨、搞一步到位。
以上我从课改的必要性和课改的实施两方面谈了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课改仍将继续,我当然会更加努力,三年的时间我们备课组全体教师一定能共同走出一条有特色的课改之路。
第三篇: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案例
——平抛物体的运动
[教材分析]
1、平抛运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学习习近平抛运动,不仅是知识的深化和扩展,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平抛运动比直线运动复杂,不容易直接研究它的速度、位移等的变化规律,需要将它分解成较简单的运动来研究,教学时应综合频闪照片使学生认识: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利用实验事实得出结论,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做好课本的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让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出两球总是同时落地,得出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结论。
3、对于平抛运动的学习,不能仅停留在运动规律的描述上,教学时应利用动力学的知识,分析平抛物体的受力情况,讨论平抛物体为什么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使学生对平抛运动的理解深入一步,建立起前后所学知识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结构。[学情分析]
1、本人所在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学习习惯也不好,没有刻苦学习精神。
2、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合我们学校的教学,所以改变“重教、轻学”的倾向。
3、把自觉法作为一种重要的基本教学方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一定要给予时上的保证,而这个时间,不能只放在课前、课后,而应该放在课堂上。[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平抛运动。
2、理解平抛运动是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频闪照片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认识运动的规律,从而得以更好地利用规律。[教学重点]
1、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可以用两个简单的直线运动来等效取代。
2、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学难点]
1、对频闪照片的正确分析。
2、平抛运动的规律。[设计思路] 1 本节课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思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让学生设计,营造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广开言路,让学生的思维与教师的引导共振。
本节课主要采用“边学边实验法”。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因而能更多的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获得更加清晰的物理形象,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教学过程]
一、通过CAI课件实验引入,激发探究的欲望。
有一只松鼠看到一个猎人正用枪水平对准了它,为了逃脱猎人的射击,它想从地面上逃走。可是就在它刚刚掉离那一瞬间,子弹也刚好射出枪口,问松鼠能否被击中,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开始探究规律。
师:要想知道松鼠是否能逃脱厄运,我们就需要来学习抛体运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平抛运动。
(一)平抛运动的定义
(CAI课件)模拟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的情景。
水平抛出的粉笔头。
师:请学生注意观察子弹、粉笔头的运动特点。
(学生组内讨论子弹、粉笔头运动特点,并把结果写出来)(师生互动总结)
1、子弹、粉笔头运动特点: A)初速度方向水平B)运动过程中只受重力
2、平抛运动定义:将物体沿水平方向抛出,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平抛运动。
(二)平抛运动的分解
师:平抛运动是一种曲线运动,我们利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来研究它,请大家分析平抛运动的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所具有特点。(组内讨论,并展示讨论结果)
(师生互动总结)
1、在水平方向有初速度且不受力,所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初速度为0,且只受重力,所以做自由落体运动。师:下面请同学做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结论。(学生活动设计)每个组内C层次的同学做实验,用不同的力来打击弹性金属片。组内其他同学注意观察A球、B球的运动特点。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1、无论A球的水平速度大小如何,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A球的水平初速度越大,走过的的水平距离也越大。
3、A球的水平初速度的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
生: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得到结论是物体在做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这就证明了上面的推导。
师:那能否证明水平方向上是匀速直线运动呢?(组内讨论)
生:如课本上5—17图是一幅平地运动与自由落体对比的频闪照片,可以看出,尽管两个球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不同,但它们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是相同的,即经过相等的时间,落到相同的高度,仔细测量平抛出去的球在相等时间里前进的水平距离也相等,可以推出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的。
(三)平抛运动的规律
学生思考:①设平抛运动的物体初速度的大小为V0,经时间t,它的水平分速度vx=______和竖直分速度vy=______? ②合速度大小v=____ ③合速度的方向tanθ=______ ④水平位移x=_____,竖直位移y=_____,合位移大小s=_____,方向tanα=______ ⑤位移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吗?(组内讨论,完成以上各题,并掌握平抛运动规律)(四)本节例题
飞机在高出地面0.81km的高度,以2.5×102km/h的速度飞行,为了使飞机上投下的炸弹落在指定的目标上,应该在与轰炸目标的水平距离为多远的地方投弹?不计空气阻力。
(引导学生飞析)
1、炸弹的运动为什么是平抛运动?
2、炸弹为什么不能在目标正上方投放?
3、如何确定投弹地点与目标的水平距离?
4、炸弹的水平速度如何确定?
5、炸弹的飞行时间如何确定?
三、课堂小结
1、教师归纳——方法渗透
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先分解后合成,把较复杂的曲线运动简化为简单的直线运动。
2、学生小结——各小组学生把题纲写在黑板上。[教学反思]
1、本节教材是学生第一次利用运动的分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应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主动地获得知识——这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所以本教案在设计时将公式的推导、规律的得出都交给学生去完成。
2、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平抛运动的分解方法,要使学生能够理解平抛运动为什么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作为教材已经给我们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提供了素材,因此,既要做好实验,又要注意理论上的简单分析,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这种理论分析可以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进行。
3、为了使学生的感性认识真正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使学生参与科学抽象的过程,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区别和辨别本质的东西与非本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试作概括,并由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4、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以物理实验为基础,我们对各种教学方法进行综合、选择和优化处理时,就要把实验放在重要的位置来处理,使学生能在物理环境中学习物理。
5、把一些验证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实验,增加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次数;
6、探究式教学围绕问题展开,并不是教师提出一个漫无边际的问题,学生无尽的思考并随意回答所构成的“菜场式”课堂,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参与,主要呈现探究的要素,体现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篇: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材培训心得
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材培训心得
此次培训收获颇丰。是我加深了对新教材理念、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以及新教材对教学的要求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理解,对以后的实际教学有着重大影响。
一、新教材的基本特点:
新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版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首先,新教材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阶。教学实践表明,力学知识中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把力学知识放在第一章,学生学习难度很大,新教材将运动学放在第一章,从大量实际现象出发,是学生对运动的形式有了初步了解,进而引入了运动规律,这样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部分知识的编写都引入了大量的实例,从实例出发使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增强了学生的切身体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书中和增设了课题研究、随堂实验、“做一做”等栏目,使物理走向生活。其三,增加了物理学史的内容。物理学史的知识,不再以小常识的形式出现,而是融入了知识讲解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物理知识的研究过程和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加强了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是三维课程目标的基础;只有有了较好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才能有真正意义的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只有有了较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育,才可能有真实可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科学性;技能的教学要注重规范性;从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学生更为需要的与其说是作为研究结果的知识,不如说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离开引向研究结果的发展本身去把握结果,就几乎等于没有结果。因而应该强化过程和方法的教育。过程的教育要注重真实性;方法的教育要注重典型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注重可信性和开放性;要把科学改变社会历史进程,科学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科学改变人类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思维观念结合起来,展现科学的价值;还要展现科学大师的感召力,培养科学态度,使前辈科学大师成为青年心中的楷模。
三、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1、教师教学必须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重视科学探究”适度转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教学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正确地选择、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作用。要领会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等科学教学方法,注重物理研究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去理解物理知识,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屋里走向社会。
3、注重物理学史的教学。
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料进行组织后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来达到教学目的。科学的还原那些重要的历史足迹,是对历史最具体的重演,是很好的过程体验教学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规律并从相关历史事件中广泛吸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把物理学史教育真正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按照教材展现的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的过程,先提出是什么原因使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追寻牛顿的足迹,重演历史过程,动手和动脑,经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让他们在万有引力的简洁公式中看到了宇宙的统一与和谐。
总之,要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学习,认真钻研,不断更新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出发,探索出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五篇: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材培训心得
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材培训心得
重庆市两江中学 刘红坤
新一轮的教改课改正如火如荼的推开。从教多年,自以为得心应手,可参加此次培训才觉收获颇丰。是我加深了对新教材理念、新教材的教学目标以及新教材对教学的要求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加深了理解,对以后的实际教学有着重大影响,课改势在必行了,我理当也与时共进。此为师之道。
一、认识了新教材的基本特点:
新教材的编写和大纲版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首先,新教材注重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降低了初高中的台阶。教学实践表明,力学知识中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矢量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把力学知识放在第一章,学生学习难度很大,新教材将运动学放在第一章,从大量实际现象出发,是学生对运动的形式有了初步了解,进而引入了运动规律,这样使教学难度大大降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次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每部分知识的编写都引入了大量的实例,从实例出发使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增强了学生的切身体验,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书中和增设了课题研究、随堂实验、“做一做”等栏目,使物理走向生活。其三,增加了物理学史的内容。物理学史的知识,不再以小常识的形式出现,而是融入了知识讲解过程中,使学生了解了物理知识的研究过程和科学家的科学研究过程,感动于物理学者们实事求是、严谨执着,献身科学的态度,加强了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提高了对教学目标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三维目标,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是三维课程目标的基础;只有有了较好的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才能有真正意义的过程和方法的教育;只有有了较好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育,才可能有真实可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科学性;技能的教学要注重规范性;从培养人才的目标出发,学生更为需要的与其说是作为研究结果的知识,不如说是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离开引向研究结果的发展本身去把握结果,就几乎等于没有结果。因而应该强化过程和方法的教育。过程的教育要注重真实性;方法的教育要注重典型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要注重可信性和开放性;要把科学改变社会历史进程,科学改变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科学改变人类的自然观、世界观和思维观念结合起来,展现科学的价值;还要展现科学大师的感召力,培养科学态度,使前辈科学大师成为青年心中的楷模。
三、明确了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1、教师教学必须从“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重视科学探究”适度转移。教师不再是单纯的讲授者,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教学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探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正确地选择、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具有重要作用。要领会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多样性、综合性、发展性、实践性。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等科学教学方法,注重物理研究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去理解物理知识,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屋里走向社会。
3、注重物理学史的教学。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学史料进行组织后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来达到教学目的。科学的还原那些重要的历史足迹,是对历史最具体的重演,是很好的过程体验教学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规律并从相关历史事件中广泛吸取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以及所蕴含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把物理学史教育真正实践在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可以按照教材展现的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的过程,先提出是什么原因使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追寻牛顿的足迹,重演历史过程,动手和动脑,经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让他们在万有引力的简洁公式中看到了宇宙的统一与和谐。
总之,新课程标准更科学更完善的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标,更有利于人材的培养。而要完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学习,认真钻研,不断更新观念,更新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经验,从培养学生的科学的品质与素养,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出发,探索出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是一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肩担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改革与创新,我们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