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新课程改革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新课程改革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第二高级中学 闫伟锋 信箱:yanweifeng08@163.com 电话:***
摘 要: 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实施上强调: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为此物理教师应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掌握新课程所倡导的现代教育教学思想,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还学习以本来面目。
关键词:物理教学;新课程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已出台,在这一新形势下,如何合理使用中学物理新教材,如何遵循《课标》的思想及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物理学人才,就成了摆在我们这些中学物理教师或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想就高中物理课程改革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和做法。
一、认清《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物理教育的定位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高中物理新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为了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必须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高中物理新课程。
二、对新课程的理解
新课程以“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视各学科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机器转变为发现规律、主动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上,还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它也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创设快乐的教与学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主动学习。
三、认识高中物理新课改的变化
新课改物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内容第一个变化是所有的物理学名词后
面都标有英文专业术语,体现与国际化的接轨。信息化的元素非常明显,教材里面列举了许多的网站供教师和学生查询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第二个变化是教材编著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特点。第三个变化是教材里面的实验新颖,使学生更容易总结接受知识,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四个变化是教材中的“说一说”、“做一做”、“思考与讨论”、“科学漫步”、“sts”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做小实验和讨论过程中轻松获取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课改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把教育者也变成了学习者,课堂教学也出现多元化,使教学过程生动而活泼,又不乏趣味性。新课改让物理走向生活,在生活中了解物理,让学生尽量把认识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四、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过程的认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试行)下的物理教材,强调三位一体,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单一重视知识的状况,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索自然界奥秘着手,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感悟物理思想和物理学研究方法。
“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就是说,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但不否定“讲授”等其他教学方法,而是提倡探究、讲授、阅读、讨论等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我认为,物理知识和技能虽为载体,但该讲的还需要讲,因为许多物理问题教师不讲学生难以弄明白,难以建立牢固的物理基础,尤其对重点、难点问题;该练的要坚持练,因为通过习题训练,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和领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否则,难以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化和活化,更难以提高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综合与创新能力。但这需要把握住“度”,既不能过于依赖“讲”和“练”,也不能对任何问题都探究,任何“过分”的做法都不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对教学实践的反思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也发现存在许多的问题,而根本的问题是新课程的理念与社会实际的严重脱节。
1、新课程理念与资源不足脱节
小班化教育更有利于落实新课程理念,但现在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大班制教育,这导致了在探究活动中实验器材明显不足;同时增加了较多的演示、分组、探究等实验与现有实验器材不配套,另外,探究所需时间长与课时少不相符。
2、新课程理念与社会价值观脱节
学生是社会在学校的具体代表,所以社会价值观必然会在学生身上具体地表现出来。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上大学是家长的心愿,也是学生的心愿,这样家长和
学生只注重解题和考试成绩,学生对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许多活动更象是一个旁观者。
3、新课程中的评价与高考实际的脱节
在当前,高考仍是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从理论上讲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很完整,是相当理想的,但今年的高考及录取和往年相差无几,综合素质的评价根本无从体现。反过来,综合素质的评价没有全省统一标准,各地区各学校自己制定,就算有全省的统一标准并纳入高考录取中(折算成分数),那么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大,社会诚信成了最大的考量。可见,新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依赖大教育的改善。大教育是指社会全员的教育。只有提高社会诚信,转变社会价值观,合理分流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解决高考样本过大的难题,才能在高考中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从而为教学实际提供更大的动力和空间,当全社会都参与进新课程改革时,我们的学生就会学得更快乐、更踏实、更主动。
六、面对课改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对我国基础教育现状进行深刻反思、对国际课程改革趋势进行深入比较、对未来人才需求进行认真分析后,国家对现行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了重大改革,课改已经取得很大成绩。我们物理教师应如何面对课改呢?面对课改,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能够做些什么?
1、调整心态善待自己
首先要调整我们的心态了,如果以消极的心态对待新课改,一味的只是抱怨,有抵触情绪,就可能在课改前不适应,甚至感到失落;而用积极的心态去看,课改既是困难,也是机遇。说它是困难,因为它是中国教育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必然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许多新的困难,过去我们熟悉的有些用不上,面对新的要求,我们不适应了,但挑战与机遇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面对课改,大家都困难,但都同享成功的机会。
2、坚持学习自我超越
课改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什么是现代化?我理解现代化就是对现实的超越,要实现对现实的超越,首先要实现对自我的超越。要不断的完善自己,因此在课改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是学习,第二还是学习。用列宁的话说,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3、勇于实践,提升技能
在课改中,我们听到学到很多新的理念,这两年来我感觉似乎是理念大爆炸,教学实践中只有理念不行,还必须有体现理念的教学策略和操作实施技术。怎样把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操作技术,就要勇于实践。实践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同 的学习效果。我们要勇于实践,以形成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策略和操作技术。
物理教师要加强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新时代的教师应放下架子,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学习,相互启发,才能创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关于对新课程标准中的教育新理念的理解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细细地摸索,探寻。这里指出的几点看法只是一家拙见,希望大家能加以补充和指正。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3]、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十问/花红斌//江苏教育,2004(1A): [5]、重建课堂秩序/李德显//教育研究,2004(6):P87 [6]、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建构“互动启发”教学模式/李才俊//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36)[中学理科(12)]:P27
第二篇:2006年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初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大港区油田二中)
2005年7月以来,我校在海滨教育中心的统一部署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课改年级的课程改革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用新课程思想武装头脑,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行为,是每一个教师直面的课题。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这是每一位教师走进新课程,胜任新课程的基本保障。为使课改工作顺利、有效实施,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课改领导小组,加强对课改工作的领导,将工作责任心强具有较高业务素质的中青年教师推到课改第一线。为课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
我校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和“面向全体,骨干先行”的原则,积极组织全体课改年级的教师参加天津市教研室、油田教研室组织的“课改”教材两级培训,课改年级的教师参加培训率为100%。在此基础上针对学校和教师实际,积极探索有效支持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和教研制度,注意培训内容的广泛性,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发挥已参加培训人员的辐射作用,以汇报、交流方式向其他教师渗透。同时,以不同的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我校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学校组织集中学有关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等;教研组边学边讨论,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深入了解各学科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实施建议等;教师个人边学习边反思,主要内容是各科《课程标准》,准确的把握其内涵,领会其精神实质,明确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反思我们教学中的成败,确定课堂改革的基本思路。并鼓励教师撰写心得体会,课改年级的教师每学期写出两篇“教学反思”,利用多种渠道向教师介绍新的教改动态,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过“五观”: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互动,而不仅是单向传授;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学既要重结果,也重过程;教学既重认知,也重情感,教书又育人;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和朋友。教材观--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用来教的媒介,不是教教科书,而是用教科书来教。教材表面看来简单了,实际上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教学中既要依靠教材又要超越教材。学习观--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指导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观--学生是不成熟的人,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发展是有潜能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学生人格是独立的,是学习的主体,是责任和权利的主体。
三、大胆探索,努力实践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在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直接指导下,我校课改年级的教师们充分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各学科根据自身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改进课堂学习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出创建“文化初中部”的口号,和谐关系,决胜课堂,勤奋学习,认真工作,快乐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1、创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①正确处理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从事实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能力。
②鼓励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正确再现情景,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效用,学生十分欢迎上这样的课。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做到“知识点、能力点、注意点”三点到位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落实,逐步形成“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注重创新,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
③建立平等、新型的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以平等、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在教学中创设机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包括学生的独特性、兴趣、专长、对教科书的质疑和所付出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充分发挥,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④注重科学方法教育,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模式。凭借新教材能从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出发,图文并茂,版式新颖、活泼,栏目设置丰富多彩,有效实用,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等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实验探究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养成探究科学的态度,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⑤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强化知识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生活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科学等现代社会问题,了解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⑥开发课程资源。开齐开足课程,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科交叉,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校本资源,如研究性学习,“对油田二中校园树木的调查” 涉及地理、生物、化学等知识,学生调查有概述-目的计划-研究过程-结果建议,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围绕课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年多来,我们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先后开展了教师每人一节“电教课”,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比赛,教师全员参加的“三项基本功”大赛,青年教师“汇报课”和优秀教师“展示课”,导师带徒,教学反思,课例分析等活动,活跃了学校的教研气氛,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出台《课堂教学观察表》、《月度工作运行表》有计划、有步骤,扎实地开展工作。我校李明芬、孟令华等九名老师制作的课件在第九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获区级一、二、三等奖。在2005年海滨教育中心教师公开课的评比中,我校赵金风、范彩茹等十六名教师分获一、二、三等奖;在天津市青少年科技大赛中,我校高德红、李川、郑乐秋辅导的王鹤忱、王拓等十五名学生分获市级一、二、三等奖;赵玉珉老师辅导的徐志鹏、李盛楠等四名学生在全国信息网络联赛中分获市级二、三等奖;我校多名老师所撰写的论文分别获市、区级奖励。杨华宁、范彩茹老师辅导的郑津阳同学在第十五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索俊获全国三等奖;邵英毅、张英珍老师辅导的索俊同学在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中获全国二等奖,郑津阳、李佳阳获区级三等奖;钟又生、王芬老师辅导的索俊同学在全国初中数学竞赛中获全国三等奖,赵嘉男等三名学生获区级三等奖。2006年10月17日我校赵金凤老师,参加天津市的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课的评比活动,她所作《勇气》一课获天津市电教课一等奖。另外,我校数学组和政、史、地组还分别承担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的研究》、《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两个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3、教师的思考与困惑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有诸多迷茫与困惑:
①.不能完全真正的落实以人为本,现在课堂活跃了,学生提问多了,完成教学进度所需时间不够用。预先设计好的重点难点有时落实不了,教师想方设法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好的路子上引,顺着教师讲课的路子的问题教师欢迎,如果是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往往视而不见,或草草打发。②.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也应该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但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许多现实的困难。教师工作负担重,教师习惯了依靠现成的教学材料来教学,没有思考与反思的空间,也没有把课程开发看作是份内的事情,所以课程改革的目的与教师课程改革的实践总有偏差。
③.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态度平和亲切,教学方式方法多样的变化,使得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不断提升。有时就会难以控制情绪,造成课堂混乱;
④.由于评价体系尚不够完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仍无法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或多或少有些放不开,总觉得有些地方不讲不行,怕学生不理解。
2006.12
第三篇:广州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总结
广州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总结
从2004年秋季起,广东省一步到位,全面铺开以课程标准为要求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广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当然也不例外。如何面对这样一场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广州市提出了:“积极、稳妥、探索、求真、实效”的原则,并结合广州市过去十年来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群众性教学设计活动、课型特征和教学模式的研究等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课程标准和相关的课程改革理论。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和实践,解决了课改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顺利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由于方针正确、措施得当,广州市普通高中物理首轮课改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就广州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设计分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多方尝试,摸着石头过河;第二步:逐步提升,确立研究课题。
一、多方尝试,摸着石头过河 1.发挥各教研队伍的作用
广州市的教研队伍是一支人员充足、实力雄厚的队伍,有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物理教研员、区教研员和特约教研员;有广州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教学研究会下面有各年级中心组成员;有学科高考研究组;另外还有各校的科组与备课组以及一些业余的教研人员。所以我们有理由、有信心搞好广州的教学研究工作。在新课程推进初,我们重点是协调好各支教研队伍的工作,使这支教研队伍工作达到最优化、成效达到最大化;这支教研队伍每个成员都来自教学第一线,对中学教学最具有发言权。不同的人,担当不同的任务,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了解教学一线的具体情况,博采众长,集中集体的优势和力量,可以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使我们的教学研究有针对性,进而促使教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尽可能发挥教研队伍中每一位成员的作用,为提高广州市中学物理教研活动的水平和大面积提高广州市中学物理教学质量贡献一份力量,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这支教研队伍在课改的最初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新教材进行再创造、开发课程资源、提供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案例。任务项目并不算多,但每一项都很艰巨。经过实践,这支教研队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工作是有成效的,且他们的研究成果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好评,很多研究成果被采纳并应用在教学一线之中。
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应该如何讲授?
粤教版物理必修1的第二章是安这样的顺序编写的:(1).探究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3).从自由落体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4).匀变速直线运动与汽车行驶安全.广州的教研队伍在研究这个内容时,提出必须对它进行调整。理由是:①历史上是不是先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即由特殊到一般)?②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时,从操作上来讲,要保证纸带上第一、二两点间距离为2mm是很困难的。从逻辑上来讲,为什么要保证纸带上的第一、二两点间距离为2mm?这明显是一个循环论证的问题,只有第一、二两点间距离为2mm才是自由落体运动;如果第一、二两点间距离为2mm肯定是自由落体运动。这样一来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如果这个规律具有普适性,就应该任选一条纸带作为研究都应该是有一样的规律,为什么要限制呢?为了顺序教学思路,教研队伍一致认为:还是应选介绍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然后给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自由落体运动,最后,用实验验证自由落体运动。在验证时,可以的出保证纸带上第一、二两点间距离为2mm的要求。
又如:质点要教些什么?
质点教学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基本概念,也是一个最基本的理想化模型,而且很抽象。我们应该怎样来进行教学呢?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给出什么是质点,然后举一些实例来让学生判断。教学效果显然是学生记住教师分类给出的一些典型例子,来应付考试而已。
其实质点教学,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悟”到其中的道理,教学时可以先通过一些例子来让学生分析与感受,逐渐“悟”到为什么可以将物体看成质点,什么时候可以看成质点。如:(1)。两朋友打电话时,对方说:我现在在北京。当你听到这个信号时,你是否会关注他的手怎么摆放,或者他的手怎么摆放是否会影响他在北京的事实。他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是否在北京?(此时我们往往把在北京的人抽象成了一个点)。(2)。我们说某运动员跳高的成绩是2m,你第一感觉是什么?是运动员采用跳高的方式吗?这种跳高的方式会改变其成绩吗?运动员跳过2m的高度,是否运动员身体的任意一点均越过了2m高的横杆?(此时我们仍然无意中把运动员抽象成一个点,无论是肥胖还是瘦小、无论是高大还是矮小,无论是背跃式还是箭步式)(3)。一列火车离开站台,你是想到它的头部离开了还是尾部离开了?是否会头部离开了尾部不离开?运行过程中火车的任意一点是否人相同的速度?(此时取火车的任一部分均可反映火车离开站台的性质)„„等等通过这样一些例子,让学生明白,只要部分可以代替整体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是质点。在实际中研究问题时,往往是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这样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学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就行,不一定要记住什么是质点的定义。
以上仅提供两个例子,事实上广州的教研队伍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研究成果是很多的。2.抓好培训工作
做好新课程改革的发动、宣传和培训是顺利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环节。广州市物理科在培训教师方面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1).大面积的岗前培训,以通识培训为主,主要就课程的理念、课程结构、课程的三维目标等内容进行全员培训;(2).分年级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进行培训。我们与广州大学联合举办有关的培训活动,以继续教育的形式,对全体物理教师以所任教的年级进行分组,以起始年级的教师为主进行涉及案例分析与点评、录像课之类和包括通识培训在内的培训。(3).广州每学期每隔四周举行一次全市范围的教研活动,这么好的教研活动也毫无疑问地成了我们培训教师的机会,这样的培训一般结合具体的课例或教材的具体细节进行分析与解剖,是一种“微格式”的教研,教师认为往往这种培训收获最大。
另外广州在培训教师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第一,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教育学院的很多教授是我们很好的资源;第二,很多广州市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参加广东版新课程物理教材的编写。2003年,由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教育出版社等单位组织成立的广东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组织编写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物理》。一方面教材编写组吸收了广州一部分物理教师参与编写,另一方面广州市教研室物理科推荐了一部分有经验的教师参与粤教版教材的编写。参与教材编写与研究是培养课改骨干的好机会,一线教师能通过编写教材,提前研究课程标准,对将来课程标准试验的实施很有帮助。从教材使用者的角度去反映一些中学的现实情况,这有利于教材更切合中学教学实际,提高教材的可用性。因此,我们积极鼓励、支持广州市中学物理骨干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他们当中有广州市和区/县教研员、重点中学和一般中学的教师、广州市中学物理教学研究会的成员、刚退休的广州市名师等。这批教师在新课程教师培训和市、区教学研发、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在大家都没有相关经验的情况下进行课程改革,开始遇到了不小的阻力,阻力主要是观念问题,对待新课程,广州在开始阶段主要有这么几种,第一是既不愿意改也不知道怎样改(占少部分);第二种是愿意改但不知道怎样改(占大部分)。所以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为此,我们广州提出: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的方针。这一方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及广州市中学物理研究会,在这个方针的指导下,做了几下几项富有成效的工作:(1)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思考集。(2)教育教学叙事论文的征集与评比活动。(3)教学案例的征集与评比活动。(4)教学片断的征集与评比活动。这几项活动在总结新课程改革、推广相关经验、顺利推进新课程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导向做用,让很多教师看到了希望,明白了操作,变被动为主动。在这个基础上,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及广州市中学物理研究会,在传统的教研形式上做了重在的改革,推出由教师自荐承担市公开课的举措,以招标的方式进行公开课,这是一项新的尝试,目前情况来看效果非常好,教师涌跃报名参加,这无疑成了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和成果。
4.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大力开发课程资源
一个物理教师拥有的物理教学资源越多,他的教学越形象、生动、风趣和有效,越受学生的喜爱;一个教师拥有的物理教学资源越丰富,他的教学就越能左右逢源、水到渠成、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我们深知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于是,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及广州市中学物理研究会,布置了教师就教学资源问题进行专问研究,就物理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调查,调查发现:现行中学中过分偏重练习类教学资源、辅助类教学资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资源一方面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严重的浪费。在研究中也提出了,要从:教科书中开发物理教学资源、平时公开课中开发教学资源、学生生边开发物理教学资源、挖掘物理仪器的潜在功能开发物理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物理教学资源、利用各种报刊杂志开发物理教学资源„„等等开发途径。
5.抓好评价
如何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评价起很大的作用,一个好的评价将是一个正确的方向,广州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一点也没有放松对评价的研究。评价的不能仅仅以考试为目的,应该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以人的发展为目的,评价的内容要起到促进人的发展。下面这个内容是广州一间非常普通的学校制定的一个学分认定的评价方案,从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由此也可看到广州在实行新课程过程中所做的工作。
XX中学物理必修1学分评定计划
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规定,每位学生必须获得物理必修1的2个学分。为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学生掌握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经学校批准,物理科组制定了如下具体的学分评定方案;其中具体的操作分分,也就是将这2个学分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属于必修1的考试评定,可以由学期末的统考成绩来评定,也可以由高一完成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后的广州市的统一测定,成绩合格的学生就能够获得这部分学分,并将必修1的考试成绩填入学分评定表中,以此为依据给定这部分学分。不合格的学生考一次,补考合格的学生也可获得这部分学分,补考还不合格的则需要重修,重修后再通过必修1的考试评定后才能获得这部分学分就是说,一定要考试合格才能获得学分。
另一部分是属于平时的学习评定,这部分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做的内容,主要是以平时的学习为主,如对平时的作业、测结、实验等进行检查评定,以专题的形式提出;还有一部分是选做的内容,主要以课外的活动为主,如对课外的小制作、小论文和调进行检查评定。这些内容的检查都必须填写在下面的学分评定表中,要进行的评定的内容也在下面的附表中。
在检查的形式可根据不同的学校灵活进行,在下面的附表中已列举了几种检查的形式,还可以有其他的检查形式,只要能反映学时的学习活动就可以了;要检查的内容也可根据不同的学校情况具体来制定,下面的附表中也列举了一些,不同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况进行增减,也是要能反映出新教材的重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思想就可以了。当然了,由于是第一年的新教材的教学,每所学校都处的阶段,所以,我们平时对学生的检查的要求不能过高,不可能期望学生能搞出什么高质量的创新制作、发明、论文之类的,我们的要能反映出学生有没有做这些学习的内容,能不能体会学习知识的过程,并能进行基本的应用就可以了。最后还是要说的是,第一部考试评定合格了,才能完整的获得全部的2个学分,否则是不能得到这2个学分,也就是说没有获1个学分的情况,如果通过,则获分,没通过,还是0个学分。
以下的附表可以在开学初打印出来给学生看,并能向学生解释学分评定的情况,使学生更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和课外的学习活动附表:
这2个学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在完成物理必修1的学习后,通过物理必修1的统一考试,可以获得1个学分,如果考试不合许一次补考,补考还不合格,必须重修物理必修1的内容,直到考试合格,才能获得这1个学分;另一部分是根据平时学习的情况来分为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
必做内容有以下:
1.完成课堂布置的作业,要保留,以备检查;
2.完成书本中有关“交流与讨论”的内容,并要有书面记录,以备检查;
3.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包括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并能利用纸带判断物体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 4.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5.制作反应时间测量尺; 6.斜面实验探究;
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并能利用纸带计算加速度和瞬时速度(会用逐差法); 8.制作微小形变放大装置; 9.探究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10.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1.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2.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13.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14.探究超重和失重的状态;
15.对每章进行小结,并有书面记录,以备检查;同时检查平时单元测试的情况。
选做内容有以下(至少要做一项): 1.查阅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 2.验证摆的等时性; 3.查阅汽车的ABS刹车系统;
4.研究报告:刹车时车轮被抱死的利与弊; 5.制作伽利略针和单摆实验; 6.研究报告: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7.科技制作:研制水“火箭”;
8.学生还可自己选择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内容进行研究。
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以上必做内容和选做内容,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得另1个学分:
1.学生认为自己的小组已经完成必做和选做内容后可主动向老师汇报,通过了,可获得学分。2.在统一考试前二周,还没汇报的,由老师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了,也可获得学分。
3.对在本学期进行过的研究、实验或调查等,还不能得出结论时,要填写申请延迟汇报表,并上交所进行研究的书面记录;待完成再向老师汇报,通过了,也可获得学分。
附注:1.两部分学分必须同时完成,才能获得物理必修1的2个学分。2.所做的实验、研究报告等内容都要求有书面记录,并上交备案留底。
二、逐步提升,确立研究课题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最后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推进新课程的进程。在实施新课程以来,广州市中学物理教师确立了不少研究课题。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1.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实施研究》,该课题就如何实施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2.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物理的有效教学研究》。广州市物理科以课题立项的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从目前来看,参与的人数也是空前的,共有300多人作为相关的子课题的负责人参与了研究,加上参与研究的人员估计超过1000人,可以说研究的队伍够庞大了,现在需要的是研究的力度和深度。
有效教学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时代不同,有效的内涵不一样,现在我们要研究的是适合现在要求的有效。我们对有效的研究不是从理论层面上来进行的,而是从实践层面上进行的,所以在研究过程中,要有具体的案例,提供的有效案例具有可供借鉴、参考价值和推广价值。如可以从教材分析与处理的角度提出怎样做才是有效的;也可以就课堂如何提问、怎样设计讨论与交流才是有效的进行研究;还可以是怎样的练习才是有效的;怎样的探究才有效„„等等,总之,我们的研究不要从理论到理论,也不要从书本到书本,不要在有效的概念上纠缠,而是要在实践层面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效案例。
3.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面上重点课题《农村高中物理探究课的开发和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和文献研究方法进行,选取农村高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普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共同必修模块(粤教版)为研究内容(因为这部分内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点解决高中物理探究课的开发和如何有效实施高中物理探究课。针对广大教师对科学探究认识和如何实施科学探究等问题,通过与高中教师座谈了解教师对探究课的认识情况;走访部分初中教师,从初中(注:初中比高中先实施新课程)教师那里了解实施探究课的一般程序和要注意的事项;通过文献研究,收集了一些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比较顺利地开展探究式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在这个研究基础上,结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和农村高中教学的具体实际,重点从操作层面上,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教学片断,从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部分探究和完整探究、探究性作业的研究等几个方面,开发了大量的适合农村高中具体实际的科学探究课例,充实了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内容、丰富了探究式教学的形式,对农村高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6).在开发大量课例的基础上,对“科学探究与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要求”、“探究式教学的计设”、“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和“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五个方面对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为教师正确认识什么是科学探究、什么是探究式教学以及如何有效地实施探究式教学等问题提供了帮助,为高中物理教师实施科学探究指明了方向,为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模式。本成果收录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10出版的《物理教学与学业评价》一书中。在研究的过程中开发了近十个探究课例、公开发表的论文6篇、其中“摩擦力的实验探究教学” 在中国物理学会2006年举行的全国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科学探究与物理探究式教学随想”,在全省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交流;有一批探究作业在试验;一批青年教师得到培养与发展。
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推进新课程的步伐更加稳健。
三、探究性作业的初步研究
传统的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会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用以巩固知识、加深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而探究式教学的作业问题,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高中阶段的新课程实验中,都是一片空白。我国中学教学的现状仍然是大班制,师生一节课探究下来,学生有什么得失?是否落实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这些问题都是教师课堂上很难了解的。因此,通过布置探究作业,会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帮助。为此,我们提出了对探究性作业的研究,并对探究性作业提出了初步的要求:(1)包含探究的基本要素;(2)有探究的价值;(3)符合学生能力要求,具有可操作性;(4)探究的时间不宜过长;(5)实验器材要简单、易取;(6)实验现象要明显、效果要好。探究性作业的研究会是一个新的领域,有着广阔的研究天地。
四、存在的问题 1.评价的滞后
与新课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相对滞后,一些旧的过时的评价内容和方式仍然保留下来了。评价里面存在“繁”、“难”、“偏”、“旧”、“怪”的现象。评价是一个方向,评价标准不好,其他的理念再好也无济于事。尤其是近几年广东省高考物理试题的不稳定性和评卷场带来的负面作用,简直无法指导教学。
2.培训的不到位
目前相当数量的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未能跟上新的形势,他们中大多数是认同课标的理念,障碍主要是未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而现在的很多培训缺乏实质,走过场的多,教师不能真正学到可操作的东西,尤其是现在每年都有大批新分配的大学生到中学,而这一批学生在大学又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大学课程的设置没有与新课程匹配,即没有与中学课改相关的学分课目。
3.为考试而教的现象仍然存在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考试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在现实中为考而教的现象仍然存在,这除了教师的观念外,与评价方式的陈旧不无关系。
4.各种各样的评估过多
近几年各种各样的评估无花八门,不仅教师应付不过来,就连学生也招架不住了。频繁的评估毫无疑问要影响正常的教学。呼吁教育的行政部门少一些“折腾”。
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物理科
2009年2月26日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三)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关于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
(三)对Ⅰ、Ⅱ两类物理课应培养的能力,我们有以下初步的考虑:Ⅰ类物理课: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Ⅱ类物理课: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Ⅱ类物理课的要求,应当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表达和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方法的训练,一定意义上说,能力的高低与掌握方法的多少及灵活程度有密切关系,这里指的不是一般的方法,而是指由物理学最先发展并形成的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方法,即观察实验、抽象思维与数学运用相结合的方法,它对探索自然和社会具有普遍意义,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思维能力和形成科学世界观有重要作用,应当十分注意培养和训练。
除了上面提到的能力,考虑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是否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适应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提倡独立思考,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志趣和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2.科学技术从发现到发明,?到实用,周期越来越短,科学要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适应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愿意并善于把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进行创造发明和技术革新,爱动手、会动手,会手脑并用。鼓励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过去,在教学中重视探索自然的一面,现在还要注意应用的一面。既要重视科学家的发现,又要重视发明家的发明。
3.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包括物理学的应用)?逐渐普及和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电脑的普及使用)。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适应这种形势,比如,对新的成果不感到神秘,能学会使用;在信息社会中会查寻资料,及时吸取和处理某些信息;会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物理和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等。
解决上述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非单方面因素决定的,除了大纲和教材,教学过程更是重要的一环。但首先要从内容选择、教学要求、课程结构上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安排,这是一个前提。
第五篇: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1
---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物理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
2 ---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物理新课程不
4 ---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2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熟悉到,当今时代,不再以具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关键是创新能力的进步。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进步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展开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定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题目,新课程不但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把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会,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绩和发展趋势,和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利用。
2.重视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构成进程中,发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华,增强利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益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爱好、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重视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展开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进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利用知识。夸大知识的构建进程,重视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夸大基础知识的学习,重视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夸大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保护探索爱好,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夸大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重视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会;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点,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夸大可操纵性重视继续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增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附送: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体会(完)心得体会教学概念物理高中
现就物理感念教学,谈谈我的一点想法,也借此与位老师互通讯息,进步本身业务水平,不到的地方请师们批评指正。一般来讲,高中学生已具有了比较完全的物理感知能力,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对四周世界的物理现象、物理进程构成整体熟悉,也能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在此熟悉进程中他们表现出较强的心理积极性,这是一个积极的因素。但是在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抽象的时候,他们心理上的主观能动性经常不够。这是一个消极的心理因素。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心理因素的积极方面,克服消极方面,以期到达最好的效果。假如在教学中能够留意到以下几点,肯定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联系生活实践引入概念从学生熟习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由于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表象)轻易为学生理解。特别对高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熟悉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
好的物理环境。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八年就物理上册教学中有关的教学:
包括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利用,还有来。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但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学生不能把相干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利用于各种物理场合。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留意教法的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3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
2、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4
从新课标中学习到了物理课程改革的理念、课标的内容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物理教学中,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物理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理解物理,同时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物理,感到学习物理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合作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教学中提出的问题讨论与争辩。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要更新观念,调整自己,在教学中,不可唯我独尊,压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5、要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
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让学生更多地参加实验活动;教师教学中出乎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生活中有趣的事例、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及学生有意义热烈的讨论等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了解学生、因材施教;给每个学生创造机会,发现并提出问题,出主意想办法,鼓励他们勇于创新。
总之无论我们多么习惯和喜欢从前的教学模式,无论有多大的艰难险阻,新课标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方向,只有跟着新课标的方向,我们也才不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教学要以新课标为标准,在教学中要以三维目标来教学,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5
——付成维
通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以及这几个月的深入实践新课程改革,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新课程改革的领会:
1.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思想和方法,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要求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反映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应用。
2.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3.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4.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5.高中物理课程新课改最大的困难是:第一,教师的观念要改变;第二,现有的教学资源要改变;第三,教学制度要改变;第四,教学评价,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要跟随课改的变化。教育的出发点是人,归宿也是人的发展。“探究式教学”就是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师还需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使得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新问题。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转变观念,致力于使自己成为研究型教师,在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专题研究,寻求有效的解决策略;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6
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生习惯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
新大纲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材料”,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教师,就很难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认为为适应新教材的需要,应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素质:
①有敬业、乐业、勤业的精神;
②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整体把握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同时,能居高临下地分析和处理教材;
③掌握教学艺术水平。因为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④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开拓自身的视野,对教学进行研究,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
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物理课本中不仅有丰富的物理知识,而且渗透了大量的物理学思维方法,如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奥斯特从通电在导线下小磁针的偏转现象发现了电流的磁场等。学习物理,应该学习物理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学习物理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是思维方法。同时还应该学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理想化模型法,虚拟假定法等。并自觉地运用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与众不同新观念,新思维,然后归纳总结,从中筛选出最好的解决办法。只有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才能逐步培养学生乐于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7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解读新课标,教师们花了力气,学生费了时间,可教学目标却不能有效达成,教学效率也较为低下。因此,笔者反复回顾和思考及验证,有以下心得与大家商榷。
误区之一:以速战速决的过程替代科学探究
例如“电磁感应”的教学,新教材用三个课时逐渐展示,其内容与人类认识“电磁感应”的过程相一致。对于初学者是一个环环相连、逻辑线索清晰的整体,并通过大量的实验等丰富的素材给学生一个学习、认识科学规律的较完整的过程。但有的教师只简单地介绍几位科学家的发明和发现,作为科普讲座式轻描淡写地带过,就讲大量的习题,使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过程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这种把“理论”与“习题”教学对立起来的做法,看似节省了所谓“理论”教学的时间用于“习题”教学,却忽略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是舍本求末,得不偿失的。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探究、合作”,要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当加强学习,认真领会新课程理念,体会探究的过程既是学习的目标更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使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误区之二:以肤浅的提问当作探究教学
个别教师把一个完整的物理问题表述划分为很多支离破碎的“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等小问题不停地问;有的教师上课的设计以“读一读”、“看一看”、“背一背”、“做一做”、“练一练”、“思一思”的互动形式使课堂教学程序化。上述教师的方式和做法对活跃课堂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肤浅的提问与表面热闹的教学形式,造成了教学的低效率。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故而课堂提问一定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问在关键之处,问在学生思维的薄弱点,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
误区之三:以简明轻快的实验换取习题教学时间
大多教师把实验当作魔术表演,然后提一些简单问题得出结论,就“简明、轻快”地完成实验,挤出时间让给习题讲解。例如“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师分别做了锐角、直角、钝角三种情况下的实验演示,较详细地介绍完作图法之后,就板书出法则进行“思考与讨论”,随后补充大量的数学知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从学生的学习规律来看,在对分力、合力、等效思想和作图的基本要领都没掌握,还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物理基本理论还很陌生,此时急于求成地引入数学定理,冲淡了对基础物理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习题训练只会让师生跌入教师累、学生苦的低效的“题海”教学漩涡。
教学中,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经过充分的观察和实验,自我总结或发现其规律,使学生深刻理解其本质,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灵活运用。在此基础上,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拓展解题思路和空间,就水到渠成了。
误区之四:以知识的拓展取代素质提高
教师普遍存在对新课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认为“一标多本”增加了教学内容和学生负担,对教材所编习题教师担心太少,于是在必修本的教学中参人不少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在选修本的教学中参人大量高考要求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参人大学普通物理知识和思维方法。这种教学内容恶性膨胀的反复循环,严重地干扰了正常的物理教学,反而使学生的学习无所适从,造成学生知识的不完整和基本功不牢,不利于其学习。这样漫无边际地对习题拓展和延伸,反而会造成习题教学的低效,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重重的压抑感在学生中弥漫着,会使学生成绩出现大面积滑坡。
新课程教学更加重视能力培养。新课后需要一定量的例题,通过题目的分析和讨论,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绝不是拓展了知识面就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大量的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只会使其负面效应越来越影响正常的习题教学。少量的一题多变、多解还是有益于习题教学的。因此,教学中不要把学生当作接受的容器,而要看作是活生生的有一定经验的人。当今社会,学会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要坚持以学生为主的“习题教学”规律,踏踏实实地完成必修、选修、高考复习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任何拔苗助长都只会适得其反。
总之,新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才是课改的根本。相信大家在今后的实践中会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发展,为课改提供自己合理化的经验和建议。
高中物理课程心得体会8
20xx年8月21日25日,我参加了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的高中物理教师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是内容丰富,感受很深,收益匪浅。既有专家的讲座,得到理念的提升,又有中学同行的表演,感受新课改的精神,同时还有领导的鼓舞和鞭策,让我们一线教师得到理论与实践的充实。我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心灵上得到隆重的洗礼,大脑从繁忙的工作中得到解脱,细思回想导师、教授的精彩讲课,他们的声音、形象久久回荡在脑海,永不退却。教授的思想教育了我,导师的思想影响了我,使我充分认识到学习和掌握一种重要的思想,比学习和掌握一门学科知识更重要。
第一天是人教社周誉蔼琴教授的讲座。高屋建瓴地引领我们走进高中物理新课程。通过为什么需要改革课堂教学以及新课程新在哪里这两个主题。并结合一些很具体案例对新课程改革做了生动地、具体地介绍。我们听后有收获,也有思考。在将要新课程改革的前夜,我们怎么把新课程的理念一步一步地带进课堂。怎么在课堂中有机的整合三维目标。
第二天是北京海淀区教研员苏明义老师的讲座,让我感受到我们中学物理界的这些精英对教育教学的关心和教师职业的执着追求,他幽默、风趣的讲解让我们不知不觉就度过了一上午,既有理论知识,更有实战的经验。这种经验上升为他对教育的四条信念:信念一:教育强调和谐:健康第一,以德育人,开发智慧,贯穿审美(系统性)。信念二:教育追求有效:让师生们用较少时间,能得到较大收获(科学性)。信念三:教育需要激发:用榜样和实例去激励,用问题和交流去启发(艺术性)。信念四:教育要求行动:实践出真知,训练出技能,经验出智慧(技术性)。他把他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20条经验毫无保留地教与我们,难能可贵,可以领略其人格魅力。
许晓林、陈继明等其他几个专家的讲座给我们展示了新课改理念和新的教学模式。新课改给我们基础教育的老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无论多么好的课程理念,如果没有教师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都将无法得以落实。教学质量的好坏与我们自身的素质的高低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这必然要求我们既要加强理论素养的学习,可以是集中学习,更多的是自己学习,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准备,以满足学生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同时可以走出去看看别人的做法,听听别人的课堂,吸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不足。在物理课中,怎么把新课改的理念和精神,把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很好运用在课堂中,把教和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导学。教比导容易,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环节,除了有很好的掌握教材以为,更多的是有掌握学生,了解学生。教师的教不是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更不是电视屏幕上的节目,是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沟通。
这样的学习机会是难得的,是很宝贵的,我希望通过这个培训班的培训,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使自己成为学习型和专家型的中学教师,“学以致用,研学并进”,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广泛交流,资源共享”。
在这几天学习过程中,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让自己的学生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可是在教学中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觉,教书好象就是在教学生做题目,并且题目越难越好,越是能把学生考倒的题目就越是好题,对于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学生来说能喜欢物理吗?同时与生活的联系也不紧,理论性比较强。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的学生是被教笨,当然这笨并不是指学生的智商而是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
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