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题

时间:2019-05-13 04:1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题》。

第一篇: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题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题

1.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功的原则。

答:运用讲授教学基本功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性原则。新课程实施初期,许多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原因之一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师的讲述与讲授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教师习惯于口若悬河地灌输,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实现角色的转变,于是,许多教师便错误地认为教师就应当彻底从讲台上走下来,完全放弃讲述与讲授,自己退而成为课堂的附属品,从而造成了讲述和讲授的基本功逐渐被弱化。

(2)适当性原则。教师讲述与讲授时,往往更多关注自我,如:怎么讲,怎样才能讲得全面、细致、深刻、透彻。久而久之,教师对自我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关注自我的“讲”,从形式到内容,无形中把自我摆在了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一味地挖掘教科书的深度、拓展知识的广度,不顾学生接受程度,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加快进度等,都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实效性原则。讲述与讲授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讲述与讲授的同时,应当兼顾学生的倾听与思考。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多地更快地接受,而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或接受多少,更需要讲述与讲授者通过多种方式去判断、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进一步的讲述与讲授做出相应的调整。

2.结合数学课例说明倾听与对话教学的主要策略。

答:(1)倾听的时机、内容与方法。

第一,教师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注意倾听:学生讨论中的争论,教师讲话时学生的“插嘴”,教师发表见解时学生唱的“反调”,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的“接话”……

第二,教师需要倾听以下几方面内容:在讨论中形成几个观点,分别是什么,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方向正确,哪些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学生“插嘴”有没有

价值,引出了什么问题?学生的“反调”有没有道理,是否可以借题发挥,引发出课堂的精彩生成?学生接的话是否对路?

第三,教师在倾听时要做到以下几点:整合学生的质疑,找出问题的联系,调整解决的顺序,调整教学的环节;找出学生已经感悟出来的内容与教学预设的重合点,及时顺学而导;学生讨论形成的观点要分几方面总结,目的在于引出下一步的思路;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唱反调”,只需要关注学生的话语中积极的成分,从中发掘课堂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思路;如果学生能按着正确的思路接话,教师要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

(2)平等的对话营造有效学习的环境。“数学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和谐和愉快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增强。对话要达到“平等”,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幽默,拥有一颗童心。“幽默是所有智慧的国王。”教师的幽默会让教师以一颗平常心融入学生的心灵,使教师变得真诚亲切,不知不觉拉近师生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言。”

第二,平和亲切,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与认识。分享是彼此给予,共同拥有。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学生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学生们的“闪光”之处,从学生们的单纯中获得满足。

第三,真诚合作,建立“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合作文化的体现,每一个成员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合作与关怀,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共享经验知识,实现自我超越。

(3)生命对话打开心灵交互的大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从“固定化设计”走向“人性化设计”,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生命对话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这种对话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领会,是一种在领会中进行的发现和创造,是一种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而这一切的生成,全靠教师营造出生命对话的课堂语境。这里尊重的是学生生命的发现与创造,教师需要真诚投入,打开心灵交互的大门。

(4)无痕的对话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所谓无痕,就是“润物细无声”,是在看似不经意间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关爱,是教师创设课堂对话追求的最高境界。很多的优秀教师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打磨的就是无痕对话的功夫。营

造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教师也要把握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语言形式,在此列举如下语言形式。

3.举例说明PPT数学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

答:根据 PPT课件使用的意义,在制作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为教学服务。课件应用的目的就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PPT课件常用在教学内容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场合,或者用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或者希望利用 PPT课件传输更多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教学环节。

(2)适度使用。适度使用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量要适度。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和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二是使用的要适度。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简约可操作。操作“简约化”“傻瓜化”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总的方向,PPT课件的操作也应该如此,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的使用和学生的操作。特别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课件,在操作界面上要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过多的交互操作。学生接受课件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视觉刺激,因此,课件的界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尽量用简单信息准确地表示复杂信息,要突出重点。

(4)注意内容的科学性。要求课件素材不论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要尊重科学,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所谓科学性就是实事求是,不能为追求表面的华美而掩盖事实的真相,不能用数字技术无限放大事实,不能用模拟的流程代替实际的流程,不能用数字技术歪曲科学技术。

(5)要提高艺术品位。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做到内容与美的协调统一。4.举例说明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与调控的原则。

答:(1)及时性原则。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适当调控和恰当评价。因为这时学生对自己刚作出的反应记忆犹新,便于回顾并及时调节自己的

学习;否则,时过境迁,错误的认识一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定势,教师再纠正就得花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精力。

(2)准确性原则。准确真实是课堂教学反馈的生命,科学合理是课堂教学调控的根本。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唯有其准确和科学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错误的反馈与不恰当的调控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师的决策。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尽量少问或不问“是不是”“会不会”“懂不懂”这样的问题,少让学生齐声回答,避免学生随波逐流,使信息反馈失真;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切忌模棱两可,置若罔闻。

(3)全面性原则。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尽量反馈全班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教师应通过学生的口头回答、面部表情、情绪情感、书面作业等信息,全面反馈其学习进程。不仅要调控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状况,还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学习需求,及时进行全方位调控。

(4)激励性原则。教师在调控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反思与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在调控基础上,不断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明确新的追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

(5)平等与尊重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调控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谅学生的情感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挫伤学生。教师要放弃权威地位,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关心学生的态度、情感和学习进展,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并据此灵活调整教学计划。

(6)教学平衡原则。教师在运用课堂反馈与调控技能时,要注意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始终保持信息流的畅通,才能使学生的有效输入大幅度的增加,教师的课堂调控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5.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试结合数学例子做具体说明。

答:采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功进行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如果教师时刻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爱,就会信赖教师,对他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的投资,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数学领域中各种各样的奇闻趣事,帮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还应营造宽松、自由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

胆联想、质疑和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这样,学生自然会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问题意识就会得以激发。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原型创设,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可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时,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张厚度是 0.1毫米的纸,将它对折一次,厚度是多少?对折 2次后,厚度是多少? 3次呢? 20次呢?通过对折,学生就会发现很多的问题,同时发现他们手中的纸根本就折不了 20次。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猜猜如果这张纸足够大,那么折完 20次后,和珠穆朗玛峰比,谁高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有理数的乘方》一课的教学。二是实验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指导,可以使抽象事物形象化,这可以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做良好的铺垫,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的问题,产生质疑,从而促进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会问、善问。教师要注意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二是要注意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三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弄懂课本上的基本原理,这是他们发现问题的基础。四是要求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课本上学的一些知识和原理来分析、解释这些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教科书的课题、重要原理等内容有意识地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6.结合数学学习简述提升初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答:(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

第一,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要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如华师版七上第一章的第一篇阅读材料介绍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高斯的事迹和故事,就是想让初中学生在开始进入数学学习时,要以这些著名的数学家为榜样,学习他们为

了科学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其勤奋而顽强地学习。

第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难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以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许多学生选择了放弃。若在教学中先用文字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把相应的数值代入,最后根据生活实际对此进行检验,就会使大多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经过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成功,体验快乐,进而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成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2)激发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在非智力因素中居核心地位,在数学教学中它是可以直接推动学生从事各种数学探究活动的心理动机。数学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数学的学习,不仅能使受教育者更好地掌握一个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强有力的工具,还能训练人们的思维,培养和发展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目的教育,要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的社会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3)多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

第一,钻研教科书,挖掘教科书的内涵。如教科书中的各种课题学习、试一试、做一做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进行“拼图与勾股定理”课题学习时,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学生能在观察、比较、计算、推理、拼图和交流等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掌握一般规律和常用的解决方法。

第二,根据教科书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研究怎么教学生才爱学、乐学。如果总是按一个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科书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矩形时,自制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在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变动中成为一个怎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角),什么没有变化(边)?矩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那种四边形的特殊情况?除具有什么图形的性

质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

第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如“有理数的乘方”的引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为了表示对这位大臣的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 1粒米,第二格放 2粒米,第三格放 4粒米,然后是 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 64格。”你知道第 64格放了多少粒米吗?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应该让课堂成为“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的舞台。

(4)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心理状态,学生在这种状态中学习与思考,会对自己面前展开的知识感到惊奇,甚至振奋,会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锻炼意志、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性格,提高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7.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励与惩戒的意义。

答:(1)激励与惩戒引导学生良性成长。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人的道德、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也在于按文明社会与人交往的准则去规范人的行为。孩子天生只有本能,所有的习惯都需要后天去培养。当一个学生需要激励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抓住契机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当一个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就要让其有接受惩戒的心理准备,要教会他们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接受惩戒过程中明白的道理会使他们刻骨铭心。科学的激励与惩戒是一种对学生负责、全面体现学校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

(2)恰当的激励与惩戒利于人才的培养。教育以表扬和正面引导为主,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唯一的、全部的方法。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我们看到,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激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惩戒有惩罚、警戒之意,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的责任追究,是让学生去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没有规矩,无以致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戒,要让学生为违规付出代价。由

于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极强,必须让学生明白:每个人获得的自由应该是相对的,当你侵害到别人的自由时,就要以限制你的自由作为惩戒条件,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把握“激励”与“惩戒”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发挥教育唤醒人、促进人健康成长的功能。

8.以一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片段为例,分析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答:(1)主体性原则。让全体学生都要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学习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2)参与性原则。生成性教学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 ,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 ,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生成的目的。没有参与就没有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知识的建构与生成。要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必须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

(3)交互性原则。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生成的动力来源于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交往互动 ,教学即交往 ,交往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整个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交往过程。交往活动的互动性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 ,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动态生成原则。教学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同时影响和参与教育活动还有诸多内外因素,因此,活动过程的发展就潜藏着多种可能性,新的状态会不断生成、呈现,极富动态性。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过程的动态生成,灵活机智地随时根据活动的变化发展调整原有的计划和目标,才能使教学目标富有弹性。

(5)开放性原则。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开放的人文环境要求营造出民主的、富于创造性和主体性发挥的、为学生所接纳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的独立的探索心态,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开放的时空环境表现在时间上为不限制在一节课和在校学习时间,空间上为重视教室内环境的灵活安排与组合,同时将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与发展。

9.结合你的教学经历,说明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科书的原则。

答:(1)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科书,并且要求教师摆脱对教科书的过分依赖和崇拜,以积极的心态去合理地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学习钻研教科书内容,熟悉教科书呈现模式,了解教科书编排的优点和缺点,获得施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在分析、研究、整合和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课程知识,创生课程经验,而且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使自己成为课程的实施者、研究者、开发者和评价者。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绝不仅仅局限在对教科书的适当改变,需要有更高更宽的眼界来统领把握学生和教科书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科书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10.结合你的感受,简述数学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1)参与性原则。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就是要研究自己,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教师要热爱和安心于教学工作,要有改进教学和不断实现新的教学目标的强烈愿望。

(2)问题性原则。行动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没有问题不称其为研究。教师要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甚至在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要善于思考,勤于质疑,勇于探索。

(3)系统性原则。行动研究是很强调系统性的。所谓系统性,是我们在发现问题以后,要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再反思。

(4)实验性原则。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实施方案,尝试去解决问题,同时观察、分析、反思和评价实施的效果。

(5)科研性原则。科研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和认识未知。教师在进行行动研究时,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和收集资料,并掌握分析方法。

(6)合作性原则。这里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也有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教师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要积极反思,参与研究;学生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研究者要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要求参与研究的人互相协作,共同研究,达到共赢。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题

1. 结合初中数学案例片段分析运用讲授教学基本功的原则。

讲授的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体性原则。新课程实施初期,许多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原因之一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师的讲述与讲授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教师习惯于口若悬河地灌输,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实现角色的转变,于是,许多教师便错误地认为教师就应当彻底从讲台上走下来,完全放弃讲述与讲授,自己退而成为课堂的附属品,从而造成了讲述和讲授的基本功逐渐被弱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讲述与讲授者,应当始终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中心,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把现成的知识讲给学生,并认为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能够获得知识,事实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之上的。教师在把知识讲解得很清楚明白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同步参与,才能把学生实际存在的疑问和障碍牵引出来。否则,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地加以迁移应用,促进能力的发展。

(2)适当性原则。教师讲述与讲授时,往往更多关注自我,如:怎么讲,怎样才能讲得全面、细致、深刻、透彻。久而久之,教师对自我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关注自我的“讲”,从形式到内容,无形中把自我摆在了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一味地挖掘教科书的深度、拓展知识的广度,不顾学生接受程度,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加快进度等,都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案例:师:在生活中大家养成的分类的习惯都是非常棒的!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大屏幕展示,10a和 20a,2b2和 6b2,-9xy和 5xy,5a2b和-13a2b。)它们两两归为同类,大家思考它们被归为同类需要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它们所含字母相同,指数相同。

师:很好,但是我们并不把 5a2b和-13ab2归为一类。你看,它们的字母和指数也都一样。你再观察观察,大屏幕上的分类,到底还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马上补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师:非常好!(大屏幕展示: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师(略作停顿,请学生默记之后,补充):我还要请大家记住,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3)实效性原则。讲述与讲授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讲述与讲授的同时,应当兼顾学生的倾听与思考。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更多地更快地接受,而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或接受多少,更需要讲述与讲授者通过多种方式去判断、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进一步的讲述与讲授做出相应的调整。2.结合数学课例说明倾听与对话教学的主要策略。

1)倾听的时机、内容与方法。

第一,教师需要在以下几方面注意倾听:学生讨论中的争论,教师讲话时学生的“插嘴”,教师发表见解时学生唱的“反调”,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的“接话”……

第二,教师需要倾听以下几方面内容:在讨论中形成几个观点,分别是什么,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方向正确,哪些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学生“插嘴”有没有价值,引出了什么问题?学生的“反调”有没有道理,是否可以借题发挥,引发出课堂的精彩生成?学生接的话是否对路?

第三,教师在倾听时要做到以下几点:整合学生的质疑,找出问题的联系,调整解决的顺序,调整教学的环节;找出学生已经感悟出来的内容与教学预设的重合点,及时顺学而导;学生讨论形成的观点要分几方面总结,目的在于引出下一步的思路;正确对待学生的“插嘴”“唱反调”,只需要关注学生的话语中积极的成分,从中发掘课堂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思路;如果学生能按着正确的思路接话,教师要把说话的机会让给学生。

(2)平等的对话营造有效学习的环境。“数学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和谐和愉快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增强。对话要达到“平等”,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幽默,拥有一颗童心。“幽默是所有智慧的国王。”教师的幽默会让教师以一颗平常心融入学生的心灵,使教师变得真诚亲切,不知不觉拉近师生的距离,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言。”

第二,平和亲切,与学生一起分享感情与认识。分享是彼此给予,共同拥有。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输;是引领,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教师要走进学生的世界,学会从学生的眼光看世界,分享学生们的喜怒哀乐,欣赏学生们的“闪光”之处,从学生们的单纯中获得满足。

第三,真诚合作,建立“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合作文化的体现,每一个成员之间应该有更多的合作与关怀,通过人人参与、平等对话、真诚沟通、彼此信赖来发展合作精神,共享经验知识,实现自我超越。

(3)生命对话打开心灵交互的大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从“固定化设计”走向“人性化设计”,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是新课程赋予每个教师的使命。数学教学过程当然有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但是单纯从知识到技能的教学是线性的;要有个“宽度”,那就是过程与方法,学生用怎样的过程与方法去获得知识与技能,这就构成了一个平面教学;还要有第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就是一个三维一体渐进的活动过程,而基点就是学生。生命对话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流,这种对话是一种独特的自我领会,是一种在领会中进行的发现和创造,是一种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而这一切的生成,全靠教师营造出生命对话的课堂语境。这里尊重的是学生生命的发现与创造,教师需要真诚投入,打开心灵交互的大门。

(4)无痕的对话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所谓无痕,就是“润物细无声”,是在看似不经意间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和生命的关爱,是教师创设课堂对话追求的最高境界。很多的优秀教师用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打磨的就是无痕对话的功夫。营造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教师也要把握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语言形式,在此列举如下语言形式。①热情赞美式。不要在对话中生硬地发问,如果每次交谈前能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及方法加以适当的肯定式评价,如说些“你计算得真仔细”或“你具备了数学家素质”之类的话语,有利于营造对话的氛围。②真情交流式。教师要跟学生说真话,平等相待甚至现身说法,把学生当作真正的朋友,真情流露,这样会激发学生对话的激情。③巧妙设问式。一般在上课伊始,教师都要提出一个引导学生走进数学深处的问题,以便展开有效对话,这个问题应该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④画龙点睛式。对话中的起承转合,全看教师的应变能力,在倾听中抓住学生言语中的要点及时发问,才能把对话引向深入。⑤请求商量式。这是体现平等和尊重的最好的交际语言。⑥委婉含蓄式。一旦需要学生再次思考、分析、回味的时候,教师的用语尽量易于接受,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求知欲。⑦幽默风趣式。在学生思维受阻的时候,在对话出现僵局的时候,都需要教师亮出这个杀手锏。⑧情感渲染式。数学课堂是一个情感流动的场,情感渲染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⑨引领感悟式。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我们学习数学史,还要从数学家身上学到那颗坚毅、永不言败的心!听着这样的对话,学生会想些什么?不必赘言了。⑩承前启后式。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这个角色往往会在承前启后的时刻发挥作用

案例:《二元一次方程组——实践与探索》教学片段

大屏幕展示世界杯球赛图片,教师解说,接着引出问题:某球迷协会组织 36名球迷拟租乘汽车去比赛场地,为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呐喊助威。可租用的汽车有两种 :一种每辆可乘坐 8人,另一种每辆可乘坐 4人,要求租用的汽车不留空座,也不超载。你能设计出几种不同的租车方案?

师: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给大家 8分钟时间。教师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情况。生 1:我们设计出了四种方案。方案一: 9辆小车。

方案二: 1辆大车,7辆小车。方案三: 2辆大车,5辆小车。方案四: 3辆大车,3辆小车。

师(认真地听):很合理的方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生 2:我们组还要补充一种方案—— 4辆大车,1辆小车。

师:大家说对吗?(学生表示同意。)还有没有别的方案了?(学生表示没有了。)好,我请一个小组说出你们的解题思路及办法。

生:我们是逐个验证的。师:怎么去验证呢?

生:根据题中的条件,不留空座也不超载,那就说明座位数等于人数。36能被 4整除,所以我们可以只选小车,最多选 9辆,然后逐个增加大车数量而减少小车的数量。

师:想法非常好!

师: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办法?

生:我们用直观的数学式子表示出来,让所有人都能一目了然!(这个小组非常自豪。)设大车为 x辆,小车为 y辆,则 4x+8y=36。

师:太棒了!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学生表示同意。)

师:的确,他们组以简洁直观的式子表示出了要讨论的内容,省去了大段的文字叙述,这就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4x+8y=36这其实就是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我们知道它的解有无数多个,为什么你们只选了 5个呢?

生:因为 x和 y分别表示车辆的个数,它只能取整数,而且必须是正整数。师:我有一个小小的不同的意见,0是正整数吗?按照你的说法我们的第一种方案就不合理了!

生:我说错了,x=0也行,x,y应该是非负整数。

师:你说得太好了!大家再考虑这道题归根结底我们是要找什么? 生: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非负整数解。

师:我们再来观察一下我们找到的这个方程 4x+8y=36„„(老师未来得及说完。)生:我发现,这个方程的两边可以同时除以 4,得到 x+2y=9。

师:你太厉害了。你给大家找到了一个解决这类问题的捷径,我们化简这个方程之后求解应该更方便些。

3.举例说明PPT数学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

根据 PPT课件使用的意义,在制作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为教学服务。课件应用的目的就是为课堂教学服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师首先关心的应是在教学中使用这样的课件是否有必要,课件不能为展示而展示,不能单纯为烘托课堂气氛而展示,更不能把是否使用课件作为评价课堂有效性的唯一标准。PPT课件常用在教学内容用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场合,或者用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问题的时候,或者希望利用 PPT课件传输更多的媒体信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发利用教学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等教学环节。(2)适度使用。适度使用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量要适度。多媒体课的信息量自然比一般教学形式的信息量要大,但不能太大,要适当地留有时间、空间给学生思考和消化,避免因信息量太大产生“电灌效应”。二是使用的要适度。要注意不同教学媒体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简约可操作。操作“简约化”“傻瓜化”是数字技术发展的总的方向,PPT课件的操作也应该如此,要尽量简便、灵活、可靠,便于教师的使用和学生的操作。特别是为学生学习提供的课件,在操作界面上要设置寓意明确的菜单、按钮和图标,尽量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避免层次过多的交互操作。学生接受课件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视觉刺激,因此,课件的界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尽量用简单信息准确地表示复杂信息,要突出重点。(4)注意内容的科学性。要求课件素材不论从内容到表现形式都要尊重科学,不要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所谓科学性就是实事求是,不能为追求表面的华美而掩盖事实的真相,不能用数字技术无限放大事实,不能用模拟的流程代替实际的流程,不能用数字技术歪曲科学技术。

(5)要提高艺术品位。课件的展示不但要追求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应赏心悦目,使人获得美的享受,做到内容与美的协调统一。

4.举例说明数学课堂教学中反馈与调控的原则。

1)及时性原则。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反馈信息进行适当调控和恰当评价。因为这时学生对自己刚作出的反应记忆犹新,便于回顾并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否则,时过境迁,错误的认识一旦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定势,教师再纠正就得花更多的时间与更大的精力。(2)准确性原则。准确真实是课堂教学反馈的生命,科学合理是课堂教学调控的根本。教学信息反馈与调控唯有其准确和科学才有其存在的价值,才能提高教学效率;错误的反馈与不恰当的调控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教师的决策。因此,教师在上课时要尽量少问或不问“是不是”“会不会”“懂不懂”这样的问题,少让学生齐声回答,避免学生随波逐流,使信息反馈失真;同时,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应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切忌模棱两可,置若罔闻。

(3)全面性原则。教师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尽量反馈全班每个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教师应通过学生的口头回答、面部表情、情绪情感、书面作业等信息,全面反馈其学习进程。不仅要调控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状况,还要注意调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和学习需求,及时进行全方位调控。

(4)激励性原则。教师在调控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求知欲,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不断反思与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在调控基础上,不断确立新的学习目标,明确新的追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

(5)平等与尊重原则。教师在进行课堂调控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体谅学生的情感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挫伤学生。教师要放弃权威地位,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关心学生的态度、情感和学习进展,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并据此灵活调整教学计划。(6)教学平衡原则。教师在运用课堂反馈与调控技能时,要注意使教师、学生、知识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始终保持信息流的畅通,才能使学生的有效输入大幅度的增加,教师的课堂调控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5.如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试结合数学例子做具体说明。

采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基本功进行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营造民主氛围,促使学生敢问。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生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如果教师时刻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那么,学生就会感受到爱,就会信赖教师,对他任教的这门课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多进行感情的投资,多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聊天,讲讲数学领域中各种各样的奇闻趣事,帮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还应营造宽松、自由和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联想、质疑和提问,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这样,学生自然会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这门学科,问题意识就会得以激发。

(2)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问。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实际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原型创设,将问题创设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中,特别是学生亲身经历的比较关注的生活原型中,可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一节时,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张厚度是 0.1毫米的纸,将它对折一次,厚度是多少?对折 2次后,厚度是多少? 3次呢? 20次呢?通过对折,学生就会发现很多的问题,同时发现他们手中的纸根本就折不了 20次。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猜猜如果这张纸足够大,那么折完 20次后,和珠穆朗玛峰比,谁高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有理数的乘方》一课的教学。二是实验创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适当的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指导,可以使抽象事物形象化,这可以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做良好的铺垫,有助于学生发现新的问题,产生质疑,从而促进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正方体的展开图》时,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时时有兴奋和满足的心理体验,能满怀激情地探索“展开图能有几种形式呢”“从哪下手才能剪成展开图呢”“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吗”等问题。动手实验中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未知的魅力,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三是多媒体创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受到刺激,由此迸发出问题火花,但要注意适时、适度和合理。如教学《生活中的轴对称》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轴对称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生活中会有这么多的轴对称图形呢”。

(3)建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会问、善问。教师要注意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是要让学生明确提问的种类。二是要注意适时地诱导点拨,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三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弄懂课本上的基本原理,这是他们发现问题的基础。四是要求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尝试用课本上学的一些知识和原理来分析、解释这些实际问题。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针对教科书的课题、重要原理等内容有意识地多问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促进思维发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6.结合数学学习简述提升初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志。第一,用典型事例教育学生。意志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其智能的发展是有强化和推动作用的。教学中,要有目的地不断用榜样言行、生动范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如华师版七上第一章的第一篇阅读材料介绍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陈景润、高斯的事迹和故事,就是想让初中学生在开始进入数学学习时,要以这些著名的数学家为榜样,学习他们为了科学废寝忘食、锲而不舍的精神,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的可贵品质,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其勤奋而顽强地学习。第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难度,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发现并给予帮助,以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顽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许多学生选择了放弃。若在教学中先用文字给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再把相应的数值代入,最后根据生活实际对此进行检验,就会使大多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经过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成功,体验快乐,进而克服更大的困难,获得更大成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

(2)激发学习动机。良好的学习动机在非智力因素中居核心地位,在数学教学中它是可以直接推动学生从事各种数学探究活动的心理动机。数学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数学的学习,不仅能使受教育者更好地掌握一个认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强有力的工具,还能训练人们的思维,培养和发展人们的科学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目的教育,要通过实例使学生认识学习数学的现实的社会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端正学习态度。

(3)多途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

第一,钻研教科书,挖掘教科书的内涵。如教科书中的各种课题学习、试一试、做一做等都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进行“拼图与勾股定理”课题学习时,通过丰富有趣的拼图活动,学生能在观察、比较、计算、推理、拼图和交流等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掌握一般规律和常用的解决方法。

第二,根据教科书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研究怎么教学生才爱学、乐学。如果总是按一个模式进行,就显得呆板、单调、乏味。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教科书的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矩形时,自制平行四边形教具,利用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将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有一个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再通过演示观察,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争议、探索:在四边边长不变的情况下,平行四边形在变动中成为一个怎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什么发生了变化(角),什么没有变化(边)?矩形的定义是什么?它是那种四边形的特殊情况?除具有什么图形的性质外,还具有怎样的特殊性质?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主动去思考、探索。第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问题的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如“有理数的乘方”的引入: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为了表示对这位大臣的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 1粒米,第二格放 2粒米,第三格放 4粒米,然后是 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到第 64格。”你知道第 64格放了多少粒米吗?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利用“悬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应该让课堂成为“课开始,情趣生;课进行,情趣浓;课结束,情趣存”的舞台。

(4)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心理状态,学生在这种状态中学习与思考,会对自己面前展开的知识感到惊奇,甚至振奋,会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但是若缺乏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融洽的课堂气氛,这种状态就不能产生,这就需要教师加强情感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和谐性。融洽的师生关系不等于降低教学要求,相反,教师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上都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课上要求学生情绪要饱满,注意力要集中,对教师不要盲从,要敢于发表独特的见解;课后要求学生坚持先看书,再独立完成作业;平时要求学生发扬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锻炼意志、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性格,提高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首先,通过不同的场地、方法进行教学。带领学生对书中的每一个课题进行学习,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能开发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其次,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适当地运用竞赛法、评比法等方法和形式,给学生创设一个你追我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获得愉快、兴奋、满意的情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如在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时利用这种方法,他们就会心怀“为集体荣誉而战”这一情感,鞭策自己认真探究。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开动脑筋,思考更科学、更合理的探究方法。在复习整理知识点时,这种方法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使自己的知识点整理得更有特色。总之,提升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方式、方法,从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入手,注意发挥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学习动机的最佳状态。在保持学生学习动机稳定的前提下,有效调动他们情感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寓教于乐、以情施教,并对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保证学生处在一个情绪比较稳定的状态。7.简述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励与惩戒的意义。

现今教育提倡人性化,提倡“赏识、激励”,这是对传统的“严师出高徒”教育方式的矫正。“赏识、激励、爱心”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和感激,适度的惩戒则会让学生有更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以宽厚的心态去审视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不仅有助于诱发他们的良好情感,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基于这种理念,“赏识、激励”的教育方式被普遍采用。但是,再好的教育方式也不能包治百病。对某些学生来说,“赏识、激励”的教育效果就显得微乎其微,因此,科学、适当的惩戒就成为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教育手段,是对人性化教育手段的必要补充。所以,我们要把握“激励”与“惩戒”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注重教育的效果,使激励与惩戒这两种教育的必要手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激励与惩戒引导学生良性成长。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人的道德、知识和能力的水平,也在于按文明社会与人交往的准则去规范人的行为。孩子天生只有本能,所有的习惯都需要后天去培养。当一个学生需要激励的时候,教师就要及时抓住契机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当一个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就要让其有接受惩戒的心理准备,要教会他们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接受惩戒过程中明白的道理会使他们刻骨铭心。科学的激励与惩戒是一种对学生负责、全面体现学校育人功能的重要手段。

(2)恰当的激励与惩戒利于人才的培养。教育以表扬和正面引导为主,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但是,以表扬为主,并非以表扬为唯一的、全部的方法。教育是讲究分寸的,适当为佳,过之或不及均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我们看到,与表扬相对的批评,与激励相对的惩戒,对于每一个人尤其是成长中的学生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惩戒有惩罚、警戒之意,是对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犯过失的责任追究,是让学生去承担错误引起的后果,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没有规矩,无以致方圆。”有了规矩,必须有违背规矩后的惩戒,要让学生为违规付出代价。由于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可塑性极强,必须让学生明白:每个人获得的自由应该是相对的,当你侵害到别人的自由时,就要以限制你的自由作为惩戒条件,每个人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把握“激励”与“惩戒”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发挥教育唤醒人、促进人健康成长的功

8.以一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片段为例,分析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应遵循的原则。案例:

师(出示例题):如图(略),表示某人从家出发后在任一时刻到家的距离 S与所花时间 t之间的关系,大家能根据图像讲一个故事吗?

生 1:放学后小明到小亮家问数学题,从家出发 10分钟后到达距他家 500米远的小亮家,小亮用了 20分钟给他讲题,又经过 20分钟小明回到家。

生 2:爷爷吃过晚饭外出散步,走了 10钟后,到达离家 500米远的报刊亭,看了 20分钟的报纸,就往回走,走了 20分钟后到家。

同学们一边欣赏精彩的故事,一边考虑情节是否符合题意。这时,教师发现课堂中一向积极踊跃的课代表小杰略皱眉头。师(亲切):看来我们的课代表有疑问呀,告诉大家你在想什么?

小杰:在故事中,中间一段时间都是看报、学习、休息、吃饭之类的,这些都是不动的情况。老师,我在想这条水平的线段能不能表示运动的情况?

听了小杰的话,大家愣住了,热闹的讨论变成了安静的思考,小王老师的心更是一惊: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距离不变,当然是静止的,难道不对吗?备课时只想到静止的情况,没有思考过是否可以运动呀。但有没有运动的呢?一连串的问号令她一时也想不出答案。师(诚恳):老师一时也没想到,要不咱们比一比,看谁先想到?

教师谦虚的话语,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他们暗自想:“今天的问题也难住了老师,我一定要和老师比一比!”小王老师课后也翻阅资料,认真地思考。

第二天一早,小杰兴奋地找到小王老师:“老师,我想到了!绕圈,绕圈走,这个人出发 10分钟后,以他家为中心,在半径为 500米的圆形道路上走了 20分钟。”这与小王老师课后思考的情形不谋而合。数学课堂上,老师表扬小杰具有勇于质疑、勤于思考的精神,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吃过晚饭,小杰从家出发 10分钟后,沿着以他家为圆心,500米为半径的圆形道路上散步,走了 20分钟,又经过 20分钟到家。因为在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所以沿着圆周既可以运动也可以静止,既可以前进又可以来回走动,既可以原路返回又可以从别的路返回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应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让全体学生都要成为学习的主人,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尊重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尊重和保证学习活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2)参与性原则。生成性教学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 ,只有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参与 ,才能真正达到有效生成的目的。没有参与就没有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知识的建构与生成。要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必须有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积极参与和有效参与。

(3)交互性原则。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生成的动力来源于师生间以及生生间的交往互动 ,教学即交往 ,交往是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整个课堂是一个动态的交往过程。交往活动的互动性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 ,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动态生成原则。教学过程中,由于活动的双方都是具有能动性的人,同时影响和参与教育活动还有诸多内外因素,因此,活动过程的发展就潜藏着多种可能性,新的状态会不断生成、呈现,极富动态性。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过程的动态生成,灵活机智地随时根据活动的变化发展调整原有的计划和目标,才能使教学目标富有弹性。

(5)开放性原则。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开放的人文环境要求营造出民主的、富于创造性和主体性发挥的、为学生所接纳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无所畏惧的独立的探索心态,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开放的时空环境表现在时间上为不限制在一节课和在校学习时间,空间上为重视教室内环境的灵活安排与组合,同时将课堂引向社会和大自然,利用更为广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得到最为广泛的关注与发展。9.结合你的教学经历,说明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科书的原则。

(1)摒弃陈旧的教材使用观。童话大王郑渊洁说:“用一模一样的教材去教育不一样的孩子,简直是童话。”教科书是教学活动的最主要材料。在新一轮课改环境下,虽然教科书越来越科学化,但是,有的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教学活动缺乏创造性,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科书的作用。作为教师,一定要转变旧的教材使用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科书作为传授知识锻炼能力的依托,变完全依赖教科书为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2)紧扣课程标准。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然后结合教学实际,适当对教科书进行取舍整合。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经教育专家编写的具有很强科学性的教学载体,不要轻易否定。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务必要以课程标准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强对教科书的深入钻研和正确把握,熟谙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理清知识脉络,力争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实现教科书的创新为学生服务。

(3)抓住学生这个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必须落实到学生这一主体。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定,教师只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导演”,由于每个教师有每个教师的特长,所以,不同的教师会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教科书的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有的教师善于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师擅长用艺术来组织教学,效果也不错。如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运用一首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引课,让学生进行形象思维,通过这种意境抽象出数学模型,初步形成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对教科书的拓展,效果很不错。

(4)根据具体教学情境活用课程资源。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要根据出现的预想之外的许多问题灵活处理教科书,引导学生向教科书的意图靠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同时,依据教学环境确定教科书的内容取舍是必要的,课程资源非常广泛,如报刊、电视及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就必须灵活运用课程资源,从而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实现开放的教学模式。

10.结合你的感受,简述数学教师开展行动研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参与性原则。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就是要研究自己,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教师要热爱和安心于教学工作,要有改进教学和不断实现新的教学目标的强烈愿望。(2)问题性原则。行动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没有问题不称其为研究。教师要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甚至在看似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要善于思考,勤于质疑,勇于探索。

(3)系统性原则。行动研究是很强调系统性的。所谓系统性,是我们在发现问题以后,要对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实施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再反思。(4)实验性原则。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实施方案,尝试去解决问题,同时观察、分析、反思和评价实施的效果。

(5)科研性原则。科研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科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就是探索和认识未知。教师在进行行动研究时,要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学会观察和收集资料,并掌握分析方法。

(6)合作性原则。这里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也有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教师和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要积极反思,参与研究;学生要密切配合,积极参与;研究者要深入实际,参与实际工作。要求参与研究的人互相协作,共同研究,达到共赢。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题

《初中地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题

1.结合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运用讲述与讲授教学基本功的原则。

答: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例)

师:展示课件——山地不同部位示意图和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和形态差别很大,那么怎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断这些地形呢?

教师指导学生按小组,将准备好的橡皮泥,对照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示意图,制作成上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地形模型,自己总结各 种地形的等高线特点。

生:山地的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等高线凸向低处表示山脊

等高线凸向高处表示山谷

两个山顶之间是鞍部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是悬崖 师:(形象演示)

让学生伸出自己的左手,手背向上平扣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向手背上撒些水,水顺着指缝向下流,说明山谷是集水的部位,往往成为河流的发源地。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这样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坡、缓坡等都能一目了然。演示时,师生共同参与,边指部位,边提问,边回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和想像力。

紧接着展示山体模型,指认不同部位的地形和展示一张复杂的地形图,请同学判读地形。指图要准确到位,问题设计要精妙,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以此来突破难点。

从上述案例看出这个知识点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比较适合采用讲授法,因为,讲授法有利于新知识的传授,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讲述和讲授基本功的原则:

(1)讲述与讲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讲述与讲授者,应当始终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中心,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把知识讲解得很清楚明白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同步参与,这样就把学生实际存在的疑问和障碍牵引出来。否则,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加以迁移应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

(2)讲述与讲授要适当恰切

在课堂上,讲与不讲,讲多与讲少、讲深与讲浅、讲快与讲慢,都要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如本案例,一般地图判断方向可不讲,经纬网图上判断方向可略讲,而特殊指向地图应详讲。

(3)讲述与讲授要讲究实效

讲述与讲授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讲述与讲授的同时,应当兼顾学生的倾听与思考,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多、更快、更好地接受,而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接受多少,更需要讲述与讲授者通过多种方式去判断、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进一步的讲述与讲授做出相应的调整。

2.结合初中地理课例,分析倾听与对话教学的主要策略。

答: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农业(教学片段)。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知道我国地形多种多样,那么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多种农业呢?请同学们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1:我家住在宁武山区,那里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但我们那里却是山青水秀,所以我认为可以种树。

生2:我来自苛岚县,养羊很出名,过去是放牧,现在政府提倡把羊圈起来养。生3:我家在忻府区,地形较为平坦,挺适合种植各种瓜果蔬菜等。生4:我家住在黄河边的河曲县,我们那里正开展小流域治理。

师:好我知道河曲县是全国小流域治理的先进单位,但也不知道具体怎样治理,你能不能说说?

生3:垒坝,种果树和枣树,还有„„想不起来了 生4:还有修梯田,种草。生5:还有修水库

师:你们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生6:植树造林、种草能保持水土;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能降低水流速度。生7:修建水库能调节洪水,抗旱;打坝淤地能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把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可用于种草种树,种粮。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我都脑子都乱了,能不能给归一下类 学生讨论„„

从上述事例看出,看出倾听与对话教学的主要策略是: 1.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应转换自己的角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作为一个讨论者以平等的身份、平等的心态、平等地和学生探讨每一个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2.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应以引导为主,不妄加论断

在这个话题上,孩子很有可能会有合理的理由,教师应该加以鼓励,并可以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引导。

3.教师在与学生沟通中,应采取必要的倾听策略

首先,设计的话题应该让所有孩子都有话说;其次,当学生有意象发言,特别是一些想发言却不敢举手的孩子,教师应该及时地发现加以鼓励,肯定孩子的积极性。在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中,不随意打断孩子,并表达出对孩子表达观念的极大的兴趣和耐心,同时加以引导性的话语,引导孩子自信地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最后,肯定孩子观念中的积极因素,并把孩子的观念逐步引向这堂课所要表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绝不对孩子表达的观念任意贴上自己的理解,等到把他的意思完全弄明白再进行分析。

3.举例说明运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辅助教学的原则。

答:主要山脉和主要地形区教学片断: 师:先在白纸上描绘出中国轮廊图,现在我们根据走向的不同,把山脉分成下列几组填入你所绘制的图中。

出示板图轮廊:中国轮廊图

师:先画出东西走向的三列五条山脉,每画一条要求学生说出山脉的名称并注意所在的位置。

生:在记住五条山脉名称之后,学生试着在自己的图中确定山脉位置。依此法,学习完十六条山脉。

师:现在我们来画出阶梯的分界线,并填注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师生互动,在板图上完成这一任务。生:根据高原盆地平原的名称试着在图中标注

老师在黑板上画,同学们在空白图上画,老师画一笔,同学们跟着画一笔。学生看着老师的黑板,对比着同桌,训练有素地跟着老师画起来了。利用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等教具辅助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1)有效性原则

无论是利用 黑板、黑板与墙壁来创设情境,进行示范演示、互动活动,还是展示学生作品,都要遵循有效的原则。

(2)实用性原则

无论是板书、板图板画还是教室墙壁布局,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应该从学生发展和实际教学的需要出发。

(3)示范性原则

课堂教学中所呈现的内容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与理解,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我们示范不到位的话,学生们学的也可能不到位。如果教师板图板画示范时认真对待、技巧到位,学生的作品也会相应地水涨船高。教师良好的板图板画技能可以使学生赏心悦目,兴趣盎然,从而对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4)精炼性原则

课堂教学对时间、空间、精力等诸多方面 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的板书、板图板画等应具有典型性、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首先,板书书写必须突出课堂教学的精华,提纲挈领,清晰醒目,可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其次,板图板画要力求简练,不求精美,以节省时间。第三,多媒体和挂图的运用必须合理适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启发性原则

无论是环境布置、情境创设、教师板书、板图板画、作品呈现,都应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为前提,教师在使用黑板、小黑板和墙壁之前应尽可能使呈现内容具有启发性,以 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教学中如何建立学习组织的。在建立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你是如何改进的?

答:组建学习小组:第一、体现均衡原则。指在学习成绩、能力水平和课外活动能力等方面,各个小组的力量保持均等,大体相当。各组应有大体同等数量的A层生、B层生和C层生。各个学习小组中男女同学的人数也应尽量做到均衡分布。

第二、尽量尊重学生意愿原则。在保证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教师在分组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同时注意不把彼此暂时排斥的学生编在同一小组,以免激发其逆反心理,影响小组学习及开展其他活动;C层生宜编入对他们持中间态度或欢迎态度的小组,以使他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第三、适时调整原则。一个学习小组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必要的时候可视情况而调整。这种变化包括组员之间的调整、学习组长和常务组长的调整,也包括小组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等的变化。只有适时调整,才能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持续地开展。

存在问题:组建小组时,女生与男生间,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间互相排斥。

改进办法:(1).步步推进。先建立班委会,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强、威信高的男、女生各一名担任班长和副班长先负责与班内其它同学沟通。

(2)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巧。(1)加强组织人的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不统一时的矛盾等。(2)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

(3)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此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强化“合作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以合作成绩评定个人成绩,开展评比 “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效率小组”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组际竞争,以增强组内合作的凝聚力,激发团队精神。

5.请你自己设计一个应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进行教学的实例,并说明应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基本功教学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人口问题教学片断〉

师:我国人口众多,且人口分布极不均衡,有的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千米超过四百人,有的地区每平方千米不足一人,怎么办?我们能不能来个人口大迁移呢?

生:有说可以,有说不可以的,请同学们说出他的理由。师:既然不能人口大迁移,那我们怎么解决人口过多的问题呢? 生1: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生2:还要进行优生优育

师:是啊,自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们减少了三亿人的出生,为我国节省了许多费用。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呀。

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时要注意

(1)更新教育观念。改变现实教学中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专利的观念。师问生答,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而不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观念,严重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具有自主能动性。如果只求课堂秩序良好,而不调动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与胆识,是很难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的。另外,要改变只注重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分析的观念,因为这种不利观念使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失去了很好的机会。再者,要注意提出的问题是否关键,是否有挑战性,如果不能激起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当前研究问题的认知冲突,就会流于形式,这也会消磨学生问题意识产生的积极性。

(2)扩大和调整信息储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与思考,并不是学生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而是学生依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对问题进行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首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知识尤其是学科的基础知识,这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学生如果在认知结构中缺少适当的基础知识,就不能很好的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思考、提出质疑,也无法对新知识产生好奇、渴望。其次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创造机会学习一些地理学领域的历史内容、前沿内容及最新进展,并且重视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等,学习领悟和尊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汲取营养。因而,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鼓励学生广泛阅读,扩大信息量,指导学生将储存的信息进行调整和分类,需要时及时调出,使问题更明确,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解放学生的脑、眼、手、时间、空间等,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协调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6.举例说明应用即时评价进行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在课堂教学口头评价中,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机械地重复一些套语,如:“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真厉害!”“你真聪明”„„由此看出在应用即时评价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避免空泛性

赞扬固然重要,但不是任何表扬都能给学生以成功感的。完成一项任务并没有付出努力,就轻易获得了 “表扬”,学生会觉得这种“表扬”没有含金量。在这种空泛性的“表扬”中形成的成功体验是虚假和不堪一击的。

(2)注意目标性

就像前面案例分析中看到的:常挂嘴边的即时性评价已成教师的口头禅,不经意间就会脱口而出。它缺乏针对性、准确性,像顶大帽子,扣谁头上都行。这种漫无目标的评价必然会失去其导向性功能,评价也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有效性作用。

(3)强化全体性

即时评价要在教学中面向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阳光般的评价。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有能说会道的,也有不善言辞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关注优生,只会助长优生的嚣张,浇灭其他学生的自信。这种只关注个别学生而不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感受的即时评价,是教师需要力戒的。

(4)使用适度性

即时评价固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过度的使用会使学生把学习目标置于脑后,更在乎当前的奖励。因此教师的即时评价不宜过多,要适度。

7.你认为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请举例说明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具有哪些作用。

答:关于中国地形这一节教学当中,打破原有的教学框框,改为先熟悉山脉地形区,再分析得出地形地势的特点,效果很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新课程倡导教师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运用教材,并且要求教师摆脱对教材的过分依赖和崇拜,以积极的心态去合理地选用和开发教学资源,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学习钻研教材内容、熟悉教材呈现模式、了解教材编排的优点和缺点,获得施展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在分析、研究、整合和使用教材过程中,教师不但可以丰富自己的课程知识,创生课程经验,而且还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促使自己成为课程的实施者、研究者、开发者和评价者。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是为了更富有实效地开展教学,绝不仅仅局限在对教材的适当改变,需要有更高、更宽的眼界来统领把握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很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证明,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可能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完美统一;才能使教材的普遍性同本地区教学实践的特殊性实现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8.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开发和利用生成性教学资源的。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突发的事件:一天下午第一节课,我走进教室,正要上课,教室外喊“报告”“请进”,刚说,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话音未落,又一声“报告”“请进”,正准备转身板书,又一声“报告”此时下面的学生笑了,我心里非常恼火,质问“今天为什么这么多迟到的?一学生怯生生的说“今天学校调整作息时间,中午取消了午息时间,我忘了“,”呵原来如此“,我迅速调整情绪,“谁知道学校为什么要调整作息时间?”“天短了,下学晚了,路上不安全“。”白天为什么有时长,有时短呢?“”什么时间长,什么时间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地球的公转运动“。

存在问题:没有预见,缺乏机智,导致“生而不成”。

9.结合教学实例,谈谈你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课堂观察的。

答:在教学实践中,教导处,教研组经常组织观课,议课活动。我一般从这几方面观课。(1)目标达成度的观察

观别人课,自己心中要有课标,要有目标,然后观察授课教师①本节课设计哪些教学活动?②这些活动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什么关系?③根据教学目标,活动的设计是否恰当?

(2)教学过程的观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①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有哪些?②这些活动的设计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

(3)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的观察

①教学语言的观察 ②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 ③多媒体的使用

10.教师提升教学基本功的途径有哪些?

答:(1)要终身学习。教育教学工作相对于现实来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育教学工作相对于未来讲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学习力是教师一切能力的前提和根本,是教师综合竞争力的集中表现。通过专业学习和相关培训不断丰厚和提升自身专业底蕴、内涵。

(2)要学会创新:学会创新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改进和完善自己的风格,需要教师提高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敏感关注度、敏锐洞察力、敏捷革新力,能够主动转换角度对那些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情作出新的解读,能够对那些所谓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抱以冷静的审视,能够对那些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深刻辨析和独立判断。

(3)要学会欣赏。欣赏学生,要做到“赏而无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必须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要学会合作 :一是与学生的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交流学习体会,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一起研究学习方法。二是同学科教师的合作。学科内的教师经常交流教学信息,研究教学案例,讨论教学问题,这样有利于共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共同发展;三是学科间的协同合作。不同学科的教学各学科之间互相渗透,相互联系,学科间教师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学信息,有利于师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5)要学会科研 :教育科研能力是一项逐渐得到认同并且不断得到强化的基本功。(6)要学会反思。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是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会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知反思,不愿反思,不会反思,常常在工作中只注重速度、进度、结果,不注重过程,更不注重师生投入与获得之间的效益,通常是某项工作完成后即抛至“脑后”,自己很少回头看,使得工作中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发现,及时补救,导致问题日积月累更加难以解决。学会反思,应该是每位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应该养成写教学日记、写教学扎记、写教学随笔等习惯。

第四篇: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题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体育)

作业题

第一章:语言交流基本功

1.教师应如何运用讲述与讲授的基本功?

(1)合理地选择讲述与讲授的时机。在交待学习目标、范围、要点和要求的时候,或者学习技术细节,介绍规则的时候,还有在练习中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都必须去讲,而不是让学生去研讨探究。有些时候,为了创设情境,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

(2)精心组织讲述与讲授的内容。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长篇大论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怠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因此,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内容要集中、凝练,中心要明确,重点要突出,目的是紧扣关键,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同时还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空间。

(3)适当调整语速语调,增强讲述与讲授的吸引力。教师要使自己的讲述与讲授具有感染力,不单要注意措辞用语,还需要注意吐字发音、语速、语调以及使用无声语言等。首先,发音吐字应准确、清晰,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的语调、语速也要根据说话内容和环境而确定。讲述与讲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数量控制音量的大小强弱,要根据话语内容的重要程度控制语速的缓急并适当停顿。教师的体态、动作表情的变化,也是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如目光交流、表情变换、手势辅助等。这些如果运用得好,就会增强表达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2.在日常教学中,你常用的无声语言方法有哪些?

(1)面部语言使用方法。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重视面部表情的正确运用。因为它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心灵默契,能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情感世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以使用“环视”,而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亲切的“注视”会给予学生鼓励和自信的讯号。例如上述情形 2 中,教师就适时恰当地使用了面部语言,拉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了强大的学习能动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课堂上为了集中学生注意力,也可使用环视目光提醒学生自律。教师在课堂上的微笑可以感染学生,使学生情感愉快,精神振奋,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而且教师的微笑会化作涓涓暖流,流向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教育也就在这微笑的师爱中走向成功。

(2)手势语言使用方法。手势语言主要包括手指语言和手臂语言。体育课有很多手势,比如集合、解散、队形变换等,这些手势可以表达意图、传递信息。例如上述情形 2 中,教师在集合时的手势就对学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除了结合教学内容使用手势语言以外,还应注意在教学行进过程中采用手势语适时激励学生。例如当学生表现良好的时候,教师可以竖起大拇指表示“非常好” , 虽无声,但能让学生感受到这是发自内心的表扬和鼓励。(3)身体姿势使用方法。身体姿势语言主要指头部、肢体以及躯干各个部位体态语的运用。头部的体态语主要有“点头”、“摇头”等。“点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多,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表示满意时常常会使用“点头”。

第二章:教具展示基本功

1.你认为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哪些作用?

现代教学中,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教具和名言警句的公告栏,挂图、投影仪、多媒体的加入,使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等教具的内涵更加丰富。因此,教师要明确黑板、小黑板与墙壁分别在现代体育室内理论课堂和室外实践教学中的实际作用和现实意义。

(1)在体育室内课运用多媒体、挂图、悬挂实物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营造学习氛围。直观技术动作的视频,精彩激烈的各种比赛场面,配合合适的音乐,会将学生带入一个运动的世界,学生的眼球会立刻被吸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技术动作的热情,让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和喜欢的比赛充满期待,有利于学生对室外技术动作的学习。

(2)小黑板与室外墙壁的合理、科学、适度运用,配合教师讲解,能帮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理解动作要领,弄清运动路线。

(3)在体育教学中,将小黑板作为游戏的器材,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在体育游戏中,可以科学、合理地使用小黑板,进行各种竞赛游戏。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练习游戏,每个队伍前有一块小黑板,共四块,学生以快速跑接力的方式,在小黑板上用粉笔写诗,每个学生写一个字。这个游戏进行了学科整合,将语文的古诗词应用在游戏中,并利用了学生熟悉的黑板和粉笔,给学生新鲜、刺激的感觉,学生参与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跃。

2.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与开发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与开发一定要有安全性作保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使用、制作体育器材,并在运动中注重安全教育。

(2)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与开发要有科学性。首先,使用与开发的体育器材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特点。例如,在排球练习中,基于对女生胆小、怕疼的考虑,建议女生学习时先用软式排球练习,男生用硬式排球。其二,要符合学校的运动场地和一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如场地小的学校投掷铅球就有潜在的危险,如果能利用沙包或实心球来练习,不但能满足学生的投掷欲望,还能避免意外发生。

(3)开发的器材要经济、环保。进行开发的体育器材中废物再利用的占多数,对环保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后,这些自制体育器材要及时处理,及时收集,不要到处乱丢,防止对校园、社区环境造成再次污染。教师或学生开发的场地和器材要尽量利用废旧物品,以减少学校和学生家庭的经济开支。(4)体育场地、器材的使用与开发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使用与开发体育场地、器材要符合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定,让学生通过场地、器材的使用,更好地进行身体锻炼,掌握技术,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三章:教学实施基本功

1.简述设计课堂的基本过程。

(1)体育教师从“学什么”而不是从“教什么”入手,对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学习现状、学习内容和学习后应达到的目标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2)体育教师在对学习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安排“怎么教”,“怎么教”要满足学生“怎么学”的需要。比如,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选用适宜的教学手段,选择教学评价的方式等,都要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

(3)进一步分析体育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注意其学习目标、学习内容、采用的策略与方法,注意协调好它们在各个教学环节的关系,做好统筹安排。比如教师的启发讲授与学生的活动体验就不能用一个单一的固定模式机械套用。

(4)系统分析体育教学中的时间因素和空间因素的关系,在时间安排上要处理好学习重点与非学习重点的关系,在空间上要处理好课堂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课堂学习与课后学习延伸的关系。

(5)根据教学中的各种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控,进一步改善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系统,以确保课堂教学系统功能的最优化。如:当教师让学生在场地内尝试练习篮球运球时,如果场面与教师的预设不符或教师想让学生恢复到常规状态,教师除了利用踏步口令与集合口令外,还可以创意地用木头人口令(村里有个木头人,不许笑来不许动),重复 1 ~ 3 遍后,学生会自动复到教学常规状态。通过全体一起唱口令,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歌唱声中齐心协力地达到预设效果。

2.在日常教学中,你对教学内容的调控方法有哪些?

适应性调控。适应性调控就是通过调控(包括教师对调控客体的调控和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自我调控), 达到教师与学生相互适应、协调配合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 如发现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深广度、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等不适应学生时 , 要进行自我调控 , 并适当引导,从而增强教学的适应性 , 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预防性调控。预防性调控是调控主体为防止出现偏差所进行的事前调控。其调控的方法有提示法和亮底法。提示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提示 , 以防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偏差的调控方法。这种调控方法尤其适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亮底法是教师将有关利害关系预先告诉学生 , 从而进行课堂教学调控的方法。

目标性调控。目标性调控就是以确定的课堂教学目标作为依据进行课堂教学调控。其调控可采用激励法和检测法。激励法是教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 , 借以激发学生,使之振奋 , 从而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课堂教学调控方法。其激励的手段主要有表扬激励、批评激励、肯定激励、否定激励等。检测法是通过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测来进行课堂教学调控的方法。检测可以是抽检 , 也可以是全检。从检测的形式上看 , 可以进行口头检测 , 也可以进行动作检测。教师在运用检测法调控时 , 检测的内容要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教学目标所含内容 , 检测的结果要作为进行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

反馈性调控。反馈性调控是利用信息反馈来调控课堂教学活动。其调控可采用直言法和暗示法。直言法是直截了当地将有关信息反馈给信息接受者,从而达到调控的目的。暗示法是通过语言或动作来进行课堂教学调控的方法。如某体育教师发现学生上课偷懒,不参加练习, 他没有直接批评 , 而是让这位学生做一个动作。当这位学生做得不好时 , 这位教师说了一句近似幽默的话 : “按说你做这样的动作应该不成问题。”这位学生当时红了脸 , 知道自己偷懒的行为被老师发现了。在这里 , 这位教师采用暗示法对学生的偷懒行为进行调控 , 取得了良好的调控效果。

第四章:学生学习指导基本功

1.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哪些措施?

(1)重视“三基”教学,让学生能问。学生问题的提出一般都是从自己的运动实践、体验和观察中产生的,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建立在对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动作的概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问题意识必然贫乏,尤其是体育这门学科,如果没有基础知识作为积淀,学生很难提出有建设性的问题,基本都会停留在表面。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三基”的传授,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掌握纠错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自练、自评的能力,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敢问。目前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严重,根本不需要学生思考,只需要听话地跟着教师的示范做,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即可,严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不敢提出问题。新理念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与学生成为朋友,发自内心地了解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注视学生,和学生形成互相信赖的关系。学生本身就喜欢上体育课,教师再为其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消除课堂上的紧张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同时对提出问题的学生及时表扬,对问错的学生随机引导,也可加以鼓励,更能使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个性得到张扬,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的热情更加高涨,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主动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巧妙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在体育教学中,情境教学应用较多,合理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好办法。教师要科学地应用语言、情境、活动等各种手段,采用激发式、情境式、对比式等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练习、体验和感受动作。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会有很多想问的内容产生,如在进行接力游戏时,教师没有讲怎么传接棒就进行了游戏,在激烈的比赛中,学生发生了掉棒、传接棒时互相撞在一起等情况,于是学生就发现了问题,问老师:“什么样的传接棒的动作是对的?”教师对比讲解几种正确的传接棒方法及应用,学生很快就会明白其中的奥妙,从而解决问题。(4)提供尝试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会问、善问。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提问也是如此。所以教师要注意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提问的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在教学的时候注意提问的艺术,逐渐辅导、引导学生会问。在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尝试练习,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特别是让学生碰到困难或遇到疑难时主动提出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如学习排球双手垫球时,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发现:球为什么总打在手上?为什么控制不好球的方向?这时教师先进行适当的指导,再让学生去尝试和探索,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动作。由此可见,创设尝试的机会、提供探索的空间能活跃学生思维,把练习过程变成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善于把握机会,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2)给学生充分自主交流的时间;

(3)合作学习要保证课堂纪律;

(4)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要避免无实质性的合作与练习;

(5)合作学习不是身体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的学生展示的舞台,而是互助互动、共同进步的学习方法;

(6)教师的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要凸显;

(7)多作鼓励性的评价及指导。

第五章:教学评价基本功

1.对学生可以惩戒吗?有何作用?

对学生可以惩戒

(1)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惩戒教育促使学生认识到人是生活在一个互动的环境中,没有绝对的自由,在尊重与维护个人利益的同时,要尊重他人利益;学会正确认知自我,与人平等相处;认识到作为集体的一员,需要在一个共同“游戏规则”的约束下进行个人活动,一旦违规,就会受到惩处。

(2)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维护规则,遵守法纪的意识。惩戒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教育效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因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而受到惩罚,会更深刻地认识到纪律的权威性,理解纪律既是对人们言行的限制,又是对人的权利和自由的保证,从而主动约束自己。(3)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勇于改过,承担责任的品质。惩戒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培养学生知错就改和负责任的精神,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人犯了过错就应受惩罚的道理,并且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尽快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勇于改正,加强对自己的言行的节制,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4)惩戒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提高抗挫折力。必要的惩戒教育可以使学生体验到许多赏识教育无法体验到的东西,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痛苦,更重要的是痛定思痛过程中的启发与锻炼。合理的惩戒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诱惑和战胜诱惑的能力。

2.即时评价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1)个性化评价法。很多学生都有自己的体育特长和爱好,都渴望成为某些专业人才或体育明星,面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评价。比如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某球星,你的表现令我欣慰,你的确具有球星的气质……”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个性化的姓名进行评价,如某学生的名字叫“×帅”,教师可这样评价:“你的表现像你的名字一样帅。”这样的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又会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2)幽默评价法。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就是幽默。”风趣幽默的即时评价充满了“磁性”和魅力,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接受的知识,往往能够铭记终身,永难忘怀。风趣幽默的评价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学生耳闻教师幽默风趣的“弦外之音”就能领悟到教师的意图和用心,从而做出知心、知情、知理的反应,并及时改正自己的行为。如我们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组织比赛,许多学生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会有意或无意地违反比赛规则(如少跑、少做或漏做等),如果教师直接批评学生,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影响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这时教师用幽默评价方式进行评价:××组是用“节省、节约”的方法取得比赛胜利的。这样的评价往往会取得意外的效果。

(3)“引用”评价法。就是当学生完成一个动作或回答一个问题时,不直接用好与不好之类的词语加以评价,而是引用学生熟悉的广告语、感兴趣的体育术语或者是流行的网络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笔者在教篮球行进间“三步”上篮一课,重点练习“第三步”动作时,其中一位学生“第三步”动作做得很好,我让其示范展示,并这样评价:“特步,飞一样的感觉。”这样的评价,既凸现出了这一步的高、飘的重要性,又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成功表演,还可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4)比喻评价法。比喻评价法常用的格式为:你的回答(示范、展示)使我觉得你就像××(名人及优秀的人)一样聪明(优秀、能干,等等)。如:你的速度像刘翔一样快。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眉宇间往往会透露着自信和喜悦。

(5)英语单词评价法。为了避免学生在回答问题或示范时紧张,体育教师可以用“ Very good ”、“ Ok ”、“ Yes ”、“ Well ”等英语来评价学生的表现,使学生觉得新颖有趣,使沉闷的气氛活跃起来。

(6)建议评价法。当学生的回答、示范、练习不是很正确时,为人师者一定要注意随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和努力。当学生出错时,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的思维是活跃的,能够从××角度思考很不错,不过,从××角度思考可能会更好一点,试一试好吗 ? ”

(7)模糊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主要用于学生的回答或练习错误的时候。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可以直接避开错误,调侃地说:“看来你很紧张,调整一下心情,等会儿再来好吗 ? ”“我觉得你很可爱,你的表现又一次启发了我。”这些评价既不颠倒是非,又充满人情味,何乐而不为呢 ?

(8)体态语言评价法。体态语言评价法是用特定的身体语言来支持、修饰或否定学生的行为,以此进行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评价。比如教师可以用眼神、表情、点头、微笑、鼓掌、翘拇指、做 V 形手势等积极的体态语言加以评价,以此产生巨大的激励效应,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六章:资源开发基本功

1.你认为在教学中,追溯学生的生活与经验具有哪些作用?

(1)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个资源不仅对他本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同伴而言也是一种资源,同伴可以从他那里获得知识和经验,丰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这对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有着重大的意义。

(2)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增长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案例中的教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增长点。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新知识意义的理解,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如学生在生活中都有过运动损伤的生活体验,因此案例中的教师让学生先谈他们的认识。由于学生有着丰富的经验,谈论起来不存在困难,而且也非常乐意参与进去。

(4)提升学生的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谈自己对家庭、社会、自然各方面的接触甚至是冲突、调整等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社会、自然建立积极的互赖关系。

2.简述及时采撷课堂生成性资源有何现实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使学生体味到知识意义生成的乐趣,享受知识发现过程的愉快感受,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2)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通过亲自建构知识意义,可以使学生掌握建构知识意义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这种学习的方式、方法一经掌握,就具有重大的迁移价值。(3)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生成性教学过程是使学生自身能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并活用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所形成的记忆能长期保存下来。

(4)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比跟随教师亦步亦趋地学习更加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5)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信息,只有对信息的掌握和处理准确、迅速,才能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第七章:教学研究基本功

1.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为:准备阶段,即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观察阶段,即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分析阶段,即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和结果的呈现。具体实施可参见本节案例。课堂观察的分类及基本方法如下。

(1)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按是否借助仪器来划分。直接观察即凭借观察者自身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直接感知外界事物的方法;间接观察即观察者借助录音机、摄像机等工具进行观察活动的方法。

(2)参与型观察和非参与型观察——按是否参与研究对象的活动来划分。参与型观察即研究者要参加到被研究对象所在的群体中去进行观察,并参与他所观察的活动。参与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观察者隐蔽或改变自己的真实身份,与观察对象生活在一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他们把自己当做自己人,在不影响对方行为和思想的情况下对他们进行深入的观察,这是完全参与的观察;另一种是观察者不改变身份进入被观察群体并参与活动,但可能被观察对象看作“客人”,是不完全观察。非参与型观察即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置身于他所研究的课堂情境之外所进行的观察。

(3)结构型观察和非结构型观察——按观察方式的结构化程度,也就是时间和事件行为被分解的细致程度来分。结构型观察即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事先拟定好观察计划,确定使用的结构性观察工具,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观察内容和程序实施的观察(观察结果一般是一些规范的数据)。非结构型观察即事先不做严格的观察计划,没有预先设置分类,也不必制定结构性的观察提纲,观察的实施比较灵活,对事件和行为尽量广泛地做记录(文字记录、录音录像)。

(4)开放式观察与聚焦式观察——按观察情境的范围来划分。开放式观察即广泛记录一节课的情况,尽量全面客观地记录。聚焦式观察即观察记录一个具体问题或行为(如提问、评价学生、学生投入学习情况)。

(5)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以资料收集的方式和本身的属性来划分。定量观察即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定性观察即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以非数字化的形式(如文字等)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6)自我观察、个体观察、团队观察——按观察者的角度来划分。自我观察即从授课者的角度观察课堂。主要观察的是学生的行为,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人际间互动情况,对教师授课的反映等学习性行为表现,以及有关学生穿着、仪容、携带的物品、课桌上下摆放的东西等非学习性行为表现。个体观察即从观课者的角度观察课堂。一般在观察前确立观察主题、明确观察目的,以保证在观察中及时捕捉细节,重点记录,及时收集最直观、最突出、最有意义的资料,为观察后的反思、总结和提升做好前期准备。团队观察即从学科组的角度观察课堂,是指学科组、课题组等以团队的形式集体统一观课,对课堂进行有主题、有目的、有分工的观察。

2.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课例研究的过程一般分为以下步骤。

(1)组成研究小组,确定指导者、组织实施者、执教者和参与人员。研究小组的组成可以是本校的,也可以是跨校或者跨区域的,研究人员可根据实际研究内容和目标而确定。

(2)确定研究主题,分析研究背景。研究主题的确定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研究主题一定要是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二,研究主题确定前要做好充分的调研工作,找出共性问题开展研究。

(3)围绕研究主题开展理论学习。

(4)选课、备课。

(5)围绕课例研究主题开展研讨课活动。此环节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上课教师与观课教师同为研讨活动的主体,研讨活动需要上课教师与观课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第二,上课教师要真实展现自己的教学设计,观课教师则要有针对性地、分角度地做好观课记录。

(6)上课教师与观课教师围绕研讨主题进行现场对话,对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具体的教学行为,总结经验并进行【理论提升】,发现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7)再度设计,再进课堂。根据改进建议,由上课教师重新设计教学,进行新一轮循环研究,直到满意为止。

(8)研讨总结,形成课例研究报告。

第五篇:作业题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中小学

中学音乐远程继续教育培训作业

作业题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中小学音乐 史捷

1、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交流基本功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请你设计一节音乐综合课,突出说明你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选择不同教学语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2、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你常用的教具基本功有哪些?对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怎样的不足?

3、设计课堂要把握的“三个基本点”、“两个关键”、“一个核心”是什么?

4、课堂教学中建立学习组织遵循的原则和策略是什么?

5、如何认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音乐课在其中承担怎样的角色与任务?

6、请你根据教学实践,写一篇关于在音乐课堂教学管理中采用激励与惩戒进行教学的教育叙事。

7、谈谈你对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做法或设想。

8、就你所带年级的音乐课程,命制一套可以在40分钟内完成的具有创新性的音乐学科试题。

9、在音乐课堂中追溯学生生活与经验的现实意义何在?

10、你是如何理解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举例说明。

11、结合自己的实际课堂教学,写一份课堂教学叙事案例,并提炼出教学理念。

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交流基本功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请你设计一节音乐综合课,突出说明你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选择不同教学语言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答: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交流基本功的主要内容包括讲述与讲授,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事件、论证道理、说明事物,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爱我中华》

教材分析《爱我中华》是一首乔羽作词,许沛东作曲的集中我国南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歌舞音调创作而成的歌曲,4/4 拍, B调式,带主歌和副歌的并列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主歌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像兄弟姐妹一家亲的欢快情绪;中间补充部分是加上衬词,节奏很紧凑的演唱.使歌曲增加了民族色彩和生活气息,音调欢快明朗,增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第二部分是带附点四分音符节奏的运用,力度的加强产生了号召性的效果,与第一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束句前像”绕口令”式的旋律反复成了一种马鞍型的感觉.体现出集体舞的欢快和热烈.整首作品有张有弛,一气呵成.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的魅力,学生从而能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风格。

3、在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感悟到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4、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觉、欣赏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体验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感觉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时机;还音乐课堂以快乐。)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提问: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分别有哪些呢?总结学生答案后导入新《爱我中》.二、展开(带着问题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1、这首歌曲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在歌曲的MTV中看到了什么景象?

2、跟着歌曲哼唱

三、深入

1、处理歌曲开头的力度.歌曲内部哪里应有力度变化,怎样变化?

2、如果用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应该哪里领唱,哪里齐唱?

3、分个人和小组领唱和齐唱

4、随着老师的伴奏有表情地,自信地演唱(对于歌曲中段及衬词部分的后半拍起句学习,老师示范教唱)

四、拓展

歌曲《爱我中华》引入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简介,并欣赏部分民族歌舞音乐。

师:我们刚才学习了《爱我中华》这首歌,也基本熟悉了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那么我国的这些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都分别有哪些特色呢?请看资料。接下来我们就欣赏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歌舞音乐。

五、音乐的表演与再创造学习

随着歌曲的情绪,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把自己会的民族舞蹈进行即兴表演,剩下的同学以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着录音再唱歌曲《爱我中华》.六、小结.学生互相谈谈对这首歌曲的认识,音乐与歌词结合后产生的联想和感情.老师做最后简单归纳.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你常用的教具基本功有哪些?对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怎样的不足? 答: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常用的教具基本功有以下这些:

钢琴、多功能播放、机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利用,学具、教具的使用与开发,课堂演示技能,PPT 课件的使用与制作,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

对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PPT 课件的使用与制作还存在技术问题,5、图片的采集与下载还不够充足。其次,重视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三、设计课堂要把握的“三个基本点”、“两个关键”、“一个核心”是什么?

三,答:设计课堂要把握“三个基本点”,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以教学为本;“两个关键”,提出好的问题,设计自然的过程;“一个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课堂教学中建立学习组织遵循的原则和策略是什么?

答: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组织遵循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贯彻主体性原则就是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只有遵循主体性原则,才能使学生成为教学认识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是指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学生在课堂中的心态是开放的。音乐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和自身固有的知识水平,而应该灵活地富有个性化地开发新的教学资源,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音乐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不一样的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和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学生只有在宽松自由、不受压抑的环境下,才能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地体验音乐,完成学习任务。

(3)差异性原则。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多设计独立的自主的学习活动来代替集体的统一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适合其个性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4)活动性原则。皮亚杰强调:“高度集中注意的活动是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也是认知发展的最直接的源泉。”贯彻活动性原则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目标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整体的设计,在活动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注意活动的系统化和可操作性,要监督学生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及时进行反馈,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完美结合。其次要坚持活动的自主性。要运用各种方式、途径和策略引导和鼓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参与。再次,要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

合作学习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科学分组、科学选择内容与科学组织分工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证。如科学分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2)充分性原则。所谓充分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否则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交流、探究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3)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就是把小组学习管理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管理和学习的主体,从而自己管理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交往是活动的支撑系统。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过程,学生主体活动与人际交往活动需要相互支持,人际合作交往确保了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实现。

(4)全体性原则。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学习管理必须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并适时互相轮换,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组合作策略:1)适时调整分组的策略 2)把握最佳合作契机策略 3)有效指导调控的策略。4)合理评价的策略。

五、如何认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音乐课在其中承担怎样的角色与任务?

答:

1、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并以其整体的相互渗透来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2、音乐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因此,以美育为基本目的的音乐学科在教学理念、教育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都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新课程倡导“淡化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教学中机械枯燥的训练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审美体验,而以情感人,才能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表现的内容就是情感,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影响学生终生,帮助其树立崇高的理想。因此,音乐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塑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另外,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增强了自信心,在与他人合作中培养了协作精神,在探索活动中锻炼了毅力。可以说音乐教育的全过程都始终贯穿着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通过音乐教育,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

由于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此,心理学家们把那些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

1.兴趣与爱好;

2.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

3.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

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

5.自信心与好强心;

6.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7.高抱负;

8.焦虑。

(二)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答:个人的智力水平会对方法的形成有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但在现在的中小学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因此,它对方法形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有: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青少年学生尽管初步具备一些现在性品德,如越来越鲜明的主体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公平意识、和竞争意识等,但这些品质还并不成熟、完善、特别是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公德意识、法制意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还有待于加强。在现在社会,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尤为重要。一个人成才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创造力包含许多非智力因素。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必须是有独到见解、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必须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等。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中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他们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六、请你根据教学实践,写一篇关于在音乐课堂教学管理中采用激励与惩戒进行教学的教育叙事。

突然响起的手机音乐

那是一次有关标题音乐的学习。惯例性的“实践”开始,一位女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从容地介绍道:“我给大家介绍的是门德尔松的《芬格尔洞》。作品以极其鲜明的标题展示了大西洋赫布里底群岛那海水拍岸、群山屹立的壮美情景„„就在这一刻,不知从哪里传业了一阵清脆的乐声„„和所有的学生一样,刚才还沉浸在祥和的学习氛围中的我猛地一怔:音响出故障了,不按自鸣?不对,机器不是好好的待机状态吗?再寻声望去,教室的后侧方,一位男生神情异样地盯着我,感觉使我走近了他,没错,他的手里握着个手机,音乐正是从这个手机传出的。一瞬间,一种无名的情绪突涌胸中,联想平时一直教育学生要给予优美的音乐以一个安静的环境,同学们也一直很遵守纪律,严肃时严肃、活泼时活泼,可这位学生倒好,竟然堂而皇之地违反纪律玩耍起手机来!我立刻用责怪的眼光逼视他。与此同时,班上所有的同学也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他。那一刻我多么希望这位男生知错能就改,马上关掉手机以平息事态。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任何反应,倒是脸上的神情变化多端:潇洒而略带不安、自豪又略带内疚。难道这音乐?„„我开始把注意从手机移向音乐:

啊,这不就是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吗?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那男是在补充正在实践交流的女生的发言将作者与作品对号呢!说不清是音乐的优美还是„„,眼前这戏剧性的一幕竟让我有了些感动,这不是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吗?我忽然发现,以往我所理解的“实践”过多地追求的形式,似乎学生手、脚、口、脑动起业就算是在自主学习了,就能体现教学的互动了,殊不知,学生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在按照老师所设计的行动轨迹运行着。譬如老师要学生去查某方面的资料,学生听从;老师要学生做一个电脑演示文稿,学生照办;老师学生唱歌跳舞,只要学生会唱会跳,学生依然服从。这样,同学们实践了,教室里也热闹了,但细细想来,这些举动具有自动成份的又有几多呢?而没有了这种自发性,花哨的行为又怎么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呢?想到这儿,我有些激动了:既然男生所议长的音乐教室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我为什么要迁怒于他而把他拒之门外呢?为什么我不能乘此机会,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并让其对知识作一些必要的延伸而使这次欣赏成为学生的一次真正的自主欣赏呢?马上,我调整自己的情绪,趁着手机音乐的短暂休止,我破例地恳请男生道:“你的思给真活跃,你的提醒很及时,老师今天没有带《婚礼进行曲》的音响,你能响亮地为大家再放一遍吗?”“哗”伴随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那先前还面露羞涩的男生兴奋地调整了手机音量,立时,《婚礼进行曲》那动人的旋律再一次回荡于教室的四周、流淌于学生的心田„„

音乐课结束了,然而教室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似乎还在脑海回响:手机的奇妙音乐、男生的异样神情、学生的热烈掌声、我自己那一波三折的情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已处于高峰时期,他们的阅历已变得丰富了,思维已变得活跃了。他们有的是自己的新观念、新设想,他们还有着丰富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这一切决定了中学生有权力也有能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文化、参与音乐活动,而音乐的认识也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个体行为的。手机音乐的出现不正是学生已有经验的显现、认识内化的结果?其行为不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内心体察和外向表现吗?

经历了这样一次突发事性,重阅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跳出我的思维:既然“实践”的自主性不仅仅能待命式的行为形式,而列强调的是学生自发性的内心体察,那么,我能否在“实践·示导”模式中的“实践”板块中,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将此板块从形式到内容到组织交由学生自己操纵,以真正体现音乐欣赏的自主性?

原来意义上的“实践”是不是应该有它更新、更丰富的时代意义?在这点上,我要感谢那个男生,感谢他课上放送的《婚礼进行曲》,是那一曲手机音乐使我明白“实践”原来是姓“体验”、“合作”、“探究”、“创造”等,而且这些行为的前提是主动的、自发的。

七、谈谈你对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做法或设想。

答: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功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这项基本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创建成长记录袋,展示成长成果、描述成长过程、评估成长水平、树立成长目标、沟通成长信息,最后达到激励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目的。成长记录袋能够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记录袋的创建过程既是教育过程,又是学习过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引导他们在自我修正中不断走向完善。如何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这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

新课程标准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的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能够将以上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在创建和维护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在自主选择比较满意的作品时,也在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这样能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成长记录袋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地反映他们在成长中的成功与挫折,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进步的艰辛与快乐;另一方面,成长记录袋也为教师、家长和他人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开放、多元的评价。

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精心为每个孩子设计一个成长记录袋。每个袋子的封面都要非常考究,封面的字体、颜色、图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爱好角度去思考,伴随着学

学习

程的始终。

1、体现学生特点的“学生一般情况登记表”,表上贴有学生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填有学生的身高、体重等。这个栏目的设置使教师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

2、体现主题互动化的有“爸爸妈妈对我说”这个栏目由家长写。有的家长这样写:“希望你不要忽略音乐这门课程,上课认真听,把老师教的口琴曲目吹给爸爸妈妈听,把老师教的歌唱给爸爸妈妈听。”在“我对自己说”这一栏目中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学生的自我认识,它主要记录学生对自己的综合评价。附样表:

音乐课堂──自我说说

很棒:★★★ 较好:★★ 一般:★ ①有不明白的问题,我会问同学、老师。②跟别的同学讨论,我能和他们友好相处。

③小组讨论时,我敢在同学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④我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课,积极举手发言。⑤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时,我都会举手。⑥回答问题时,我的声音很响亮。⑦同学回答问题时,我能认真倾听。

⑧老师讲课时,我的注意力、想象力都能发挥。

3、体现过程性评价的有“同桌眼中的你”。同桌之间是十分了解的,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一举一动都置身于同桌眼中。借助同桌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情感动态等。我设计的“同桌眼中的你”评价内容有音乐作业、课堂上认真倾听等,每一项目后有五颗星,一周5天每天一颗。如果该同学在一天中某项表现突出,就把其中的一颗涂上红色,表现一般的涂成黄色,待努力则不涂。评价表周一发给学生,同桌负责填写,周五同桌交换后交给老师。应用此表引导学生对同桌进行评价,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双方受益。

4、“课堂教学检核表”能使学生了结自己,也能使学生及时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应用“我的音乐课堂学习评价表”

附样表:

5、注重发挥评价激励功能性评价“成长树”:学生为自己妆扮一棵“成长树”,与自己相伴成长,“成长树”上挂满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果实。如:教师奖励的“星星”、“苹果”、“笑脸娃娃”„„期末后,学生将自己的“成长树”从墙上摘下来,放入自己的成长记袋。

“荣誉台”:由学生自己动手,将自己所获得的奖状、奖品或学习进步的情况资料(自己得意的作业、同学的夸奖、家长及老师的表扬资料)收集于“荣誉台”,展示自己。

八、就你所带年级的音乐课程,命制一套可以在40分钟内完成的具有创新性的音乐学科试题。

答:

七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期中测评

一 感受与判断 :听音乐判断歌曲的演唱形式和人声分类 《好日子》

《天路》 《今夜无眠》

《共青团歌》 《假如我要认识你》

《知心爱人》 《跳蚤之歌 》

《祖国颂》

二 创造

用“同头换尾”的方式,看谁创造的乐句最美

四二拍 1=F 3

│5

│ 2 │3 —

三 感受与鉴赏

说出你喜欢的一首歌曲或乐曲的感受{音乐要素、表现意境、情感体验} 四 表现

看谁唱奏的最动听{3选1} 《大海啊,故乡》《啊!朋友在见》《雪绒花》 1,歌曲演唱 2

乐曲演奏

五.请你讲讲青春期的嗓音保护

九、在音乐课堂中追溯学生生活与经验的现实意义何在?

答:(1)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这个资源不仅对他本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同伴也是一种资源,同伴可以从他那里获得知识和经验,丰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这对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有着重大的意义。

(2)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增长点。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情形 1 中的教师通过让学生模仿洗澡这一日常生活活动,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增长点。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意义的理解,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如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大扫除的生活体验,因此情形 1 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模仿大扫除中的各种角色,来解决教学难点,轻松地学会了歌曲中较难的节奏。

(4)提升学生的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谈自己与家庭、社会、自然各方面的接触,甚至是冲突、调整等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社会、自然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十、你是如何理解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举例说明。

答:

1、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生成性资源以其具有的主体性、互动性、真实性、丰富性、开放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认识。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在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思考和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上为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由于它稍纵即逝,教师应及时捕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正如叶澜教授所言:“教师,要把孩子们的思维看成是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头脑中发出的‘波',集‘波'成‘澜',再推给学生,这便是生动的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理念。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可以使学生体味到音乐学习过程的乐趣,享受音乐学习过程的愉快感受,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因为是亲自建构音乐知识和能力,学生可以掌握建构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这种学习的方法一经掌握,就具有强大的迁移价值。

(3)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生成性教学过程是使学生能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并活用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所形成的记忆能长期保存下来。

(4)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比跟随教师亦步亦趋地学习更加有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5)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大量的信息,只有对信息的掌握和处理准确、迅速,才能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达到自己满意的结果。

《东方之珠》教案

例如: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突出本单元 “ 祖国统一 ” 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教学过程

伴随《七子之歌》优美的旋律,学生走进教室,做好上课准备。、师生问好。、导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是上节课我们所学习的《七子之歌》,同学们还知道 “ 七子 ” 除了澳门以外,还有哪些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闻一多先生在这部组诗的每一首末尾都有 “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 一句话,以抒发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大家也深深体会到了词曲作者心向祖国、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那么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欣赏一首同类主题的歌曲----《东方之珠》。、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香港有特点的景点、建筑图片。(课件背景音乐为《东方之珠》)

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香港美丽的景色、风光。

(师生互动,共同欣赏香港的典型建筑、景点等图片,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初听歌曲《东方之珠》)、展示学生自己搜寻的相关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师归纳小结: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是我们祖国美丽的 “ 东方之珠 ”。、欣赏录音《东方之珠》

教师播放录音,(出示投影《东方之珠》词谱)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东方之珠,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随琴演唱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教师小结: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分析歌曲的情感内涵

师:通过刚才的演唱和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你能不能试着唱唱?(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

师: “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深切表达了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香港的无比爱恋之情

“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多次的强调,深刻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皇子孙,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了亲爱的祖国。

这么深沉、这么情真意切的一首《东方之珠》是谁创作的?(学生回答----罗大佑)、作者介绍----罗大佑

师:你们对于罗大佑熟悉吗?(若熟悉由学生介绍,若不熟悉教师演唱《童年》、《明天会更好》)、课件演示罗大佑相关内容:创作歌曲《童年》、《明天会更好》等。、再次复听歌曲《东方之珠》,播放 VCD 影片,学生跟随演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可分为几部分?(学生答)、实践分析歌曲的结构(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分析)

师:一首歌曲的结构跟它的旋律有关,根据歌曲中出现的各部分的旋律的不同,将其划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乐段,(就如同分析一篇文章,要将其分成几个段落或层次一样),再将每个层次或段落用字母表示出来,就成为歌曲的结构。下面同学们尝试分析一下《东方之珠》这首歌曲的结构。、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

第一部分的旋律比较平稳、温柔、亲切,而后歌曲在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第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时达到了高潮,把对东方之珠的爱恋,对祖国的深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我们把它们分开成为两个乐段,用 A 和 B 来表示。

而后来的 “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 则是第二部分的完全重复,我们把它叫做补充部分,因此,这首歌曲的曲式结构就是带补充的单二部曲式。、表现歌曲,分组对歌曲进行实践创造

(1)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分男女声部,随 VCD 伴奏进行演唱。

(2)男女生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合唱跟随。

(3)分组进行实践创造:伴舞、伴奏、伴唱、演唱等,对歌曲进行 “ 二度创作 ”。、过渡欣赏《鼓浪屿之波》

师:我们学唱了深情的《七子之歌》,欣赏了动听的《东方之珠》,也知道澳门和香港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我们国家还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台湾至今仍没有回归大陆,祖国人民期盼着台湾同胞的回归,台湾同胞也同样渴望着回到祖**亲的怀抱,你们听:(播放《鼓浪屿之波》)、启发学生情感

师: “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唱,唱不尽骨肉情长,舀不干海峡的思乡水,思乡水鼓动波浪 ” 表达了两岸同胞间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讨论回答)、小结:多少人用 “ 浓得化不开 ” 的乡愁,呼唤着亲人和故乡。而词曲作者正是用这情真意切的《鼓浪屿之波》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早日统一之情。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经苍桑,香港、澳门已经顺利回归到祖**亲的怀抱,台湾的回归也已指日可待,但回归的历程仍然需要我们做出艰辛的努力,期望就在你们的身上,为了祖国统一,为了民族的昌盛,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十一、结合自己的实际课堂教学,写一份课堂教学叙事案例,并提炼出教学理念。

教学案例:《行进中的歌》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中,有这样一个单元:《行进中的歌》。教学目的是通过学唱《当兵的人》及欣赏《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拉德茨基进行曲》等乐曲,向学生讲述进行曲的分类及其结构特征。按照我在备课时的设计,由于这前面的两部作品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比较熟悉的。尤其是《当兵的人》,在初一新生参加军训时军营中经常播放,那铿锵有力、雄壮坚定的节奏、激情豪迈的旋律,学生们早已非常熟悉。因此在导入新课时没有直接地讲什么是进行曲以及与它相关的知识,而是做了如下的处理:

请六位同学站在一行,在老师的几首不同节拍、不同情绪、不同风格的钢琴曲的伴奏下进行齐步走,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是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让较多的人走得整齐?进一步感温室通风到什么样的乐曲能激发人们的情绪、振奋人们的精神,使大家的步伐更加统一?这样学生在最直观的亲身体验下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学生1答)不是所有的音乐能让大家走得整齐。

(学生2答)有的音乐虽然能伴随大家行走,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思考以下的问题:(1)能让较多的人步伐统一、振奋精神的乐曲叫什么?(2)它有哪些特点?

经过大家的热烈讨论,组织同学们对进行曲的概念以及它的基本特点作了小结:

(1)以整齐步伐节奏写成的、能在行进当中演唱(演奏)的、能统一步伐、鼓舞情绪的音乐作品就是——进行曲。(2)它的特点有:结构整齐、强调重音、多数的偶数拍子„„

就在强调偶数拍子时,有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奇数拍子的乐曲为什么不能当进行曲?跳圆舞曲也有队形,而且也很整齐。当时他就例举了《蓝色多瑙河舞曲》在大型音乐会上进行队列变换的实例,同时特别强调了跳舞人的精神状态等。面对这种情况我就从实际出发,利用对比及举例的方法,有时甚至是反证的方法来让事实说明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首先讲清楚这里所涉及到的是指用于队列中统一步伐,其中特别强调表现雄壮军威,能鼓舞士气的队列音乐。而不单纯指队形整齐、是否有精神。其次,为了让大家能够更进一步加深理解,我给同学们弹奏不同的乐曲,待欣赏后让他们谈感受:

(1)拍的《我们大家跳起来》学生答:乐曲是三拍子,是舞蹈的。

(2)拍的《太阳出来喜洋洋》学生答:虽然是偶数拍子,但乐曲的情绪太快,我们的步子跟不上。(3)拍的《雪绒花》学生答:乐曲是抒情性的,没有那种坚定、雄壮的气氛。

这样,结合大家比较熟悉的音乐,边弹唱边让有疑问的同学进行实际演练,结果大家统一了认识。在教师诱导的基础上,趁热打铁,组织同学们齐唱了《咱当兵的人》这首雄壮激昂、荡气回肠、充满当代军人豪情壮志的歌曲。同学们情绪饱满,歌声整齐而嘹亮,有的情不自禁地打着拍子,教学效果非常好。

通过几个看似简单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使我充分认识到在音乐课的教育教学中,教育者若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教育氛围,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活动。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单是一门知识,也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对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音乐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那种“只能融入境界、品味艺术韵美;靠语言表述难以真正体会”的东西。只凭教师口头单一的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都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以学生为主体,有利于学生能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知识融进音乐的各种活动之中,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观众,教师既是策划者、设计者,同时又是欣赏者。

太原市第二实验中学音美组:史 捷

2010 10 29

下载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作业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作业题 第一章 语言交流基本功 1、请谈谈讲述与讲授的意义和作用,并试述讲述和讲授需注意的问题。 2、提问与追问有哪些作用?结合您的教......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读书心得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读书心得》 胜溪街小学 鲁仙伟 这段时间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一书,我真是受益匪浅。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学工......

    基本功新修炼五篇范文

    教学基本功新修炼的思考 尧都区贾得一中李 虹 眼下,不少的学校认为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一些活动,多建立一些兴趣小组,这不是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吗?至于课堂教学,更是花样品种极多,......

    教师基本功新修炼

    《教师基本功新修炼》(小学语文)思考题:前 言1、语文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功?2、为什么要注重教师基本功的积累与修炼?3、教师强化基本功的途径有哪些? 教学设计基本功什么是教学设......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音乐》读书心得 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是素质则其人教育的灵魂。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因素,......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课程简介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是教师实施优质高效教学、实现精彩专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教......

    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初中英语作业

    教学基本功新修炼 初中英语作业 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韩北中学 张亚琴 1. 有人认为,英语设计课堂就是教师编写教案。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答: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的......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

    教师教学基本功新修炼——初中语文 1、 对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对话,从语言形式看,有赞美式、含蓄式、渲染式等,从理答方式看,有简单肯定、引申评析、追问、转问、换问、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