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来自读书
成长来自读书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只有人格,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界定,更体现了语文教育是最具人格特性的教育,是在用生命培育生命,是在用人格塑造人格,用智慧培养智慧。当学生步入校园,开始他的生命体验时,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是快乐、提升、创造,还是痛苦、压抑、束缚。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让语文学习充满成长的气息,让语文学习绽放智慧的花朵呢?这无疑完全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适应未来的全新的教育理念。取决于教师广博而丰厚的人文素养。而这一切都来源于阅读。
朱永新说过:“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一个语文教师如果缺少了独立的人格,缺少了丰厚的人文底蕴的支撑,教学必然会陷入枯燥乏味、苍白无力的境地,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和个体发展的旁落。人文素质是个体内在生命中文化积累的深度、广度和厚度的体现。作为一个人文教育工作者,文化根底不仅要渊深,而且要成为杂家,广收并蓄,对人类文化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熟谙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是积淀文化素养的不二法门。不仅要读一些中外名著,如:《三国演义》、《老人与海》、《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其次还要认真研读一些中外教育名著。如:《人性的弱点》、《爱弥儿》、《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大教学论》。不仅要知道孙悟空、窦娥、阿Q、冉阿让、保尔、唐吉诃德,更要知道李白、陶行知、鲁迅、雨果、卢梭、夸美纽斯。要广泛猎取,并消化吸收,长成自己身上的人文血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面对学生时才能得心应手,举一反三,旁征博引,左右逢源。只有在学习中广采博学,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自成一家,形成自己对生命,对历史,对社会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从而在教学中热情洋溢,真情泉涌,激情四射。以自身丰厚的人文素养去滋润、涵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学安徒生的童话《买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一个知识渊博,文化底蕴丰厚的教师,在教学之前的细读文本时,绝不会囿于教材和教师参考书,而是会把它置之于一个宏大的文化背景之下,从《论安徒生童话悲剧意识》《童话教学方法谈》《以乐写哀倍增哀——卖火柴校女孩反衬描写赏析》《相信童话》《儿童文学教程》《小说语言美学》等相关理论书籍中汲取信息。为解读文本拓展视野,对文本进行深度触摸,来为教学思路的形成提供头脑风暴,再回归课堂带着学生一起去建构,使学生对文本的认知与重建,超越了文本故事情节的层面,真正深刻地把握这篇童话完整、独特、深邃的文本意义。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理解,共同分享,直至共同成长。阅读是生命成长中必需的微量元素。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吧!让绵绵的书香浸润生命的岁月,让绵绵的书香源源不断地渗入到我们精神的骨髓里,化成新鲜的血液滋养我们的心灵,充实着思想的流脉,支撑起人格的大山,使我们的生命在教学生涯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以教师自身生命的升华,去带动学生生命的成长。
第二篇:来自成长的力量——《小鹿斑比》读书课
来自成长的力量——记《小鹿斑比》读书课
今天和孩子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读书会。这是第一次对整本书进行比较正式的交流,所以个中设置也颇费了我一些心力。事先让孩子们对这本书熟读,然后提出至少5个问题,当然其中不乏家长的指导。同时准备一个关于这本书的展示节目,或者朗读,或者与人合作分角色读,或者表演等等,形式自定。有了这么充裕的准备,读书课自然地水到渠成。
我是打算午读加第一节阅读课连起来上的,在上课前我决定了用男女孩PK的方式,于是男孩女孩分组而坐。第一个环节,根据我的幻灯片的图片导引引导孩子们回顾了整个故事的内容,男女孩不分伯仲。PK开始了,男孩组发问,女孩组回答,问的精彩,答的亦精彩,这样轮流交替,两组的分值交替上升。大部分的孩子的问题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问答上,转折点在于子康的问题,子康说道,在那次人类的猎杀中,斑比的妈妈倒下了,斑比不确定妈妈是不是死了,但是他没停下来去看妈妈,而是继续向前跑,他这样对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马上壁垒分明,在针锋相对的讨论中,我引进了救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能力的说法,并加以实例(不会游泳的人下水救落水的人的结果)进行阐述,孩子们最后意见统一,并且把斑比妈妈的话拿出来作为佐证。随之,我对问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着有孩子提出郭波是怎么死的,他为什么会死?孩子们回答补充的非常好!圣晖竟然非常具有逻辑性的用第一点,第二点来阐述,我追问一句,郭波在人类家里的生活是真正的幸福吗?我一一列举郭波那自以为是的幸
福,什么可以吃到土豆啊,萝卜啊,刮风下雨淋不着啊,等等,彤彤举手反驳,理由是郭波失去了自由,杰文补充说这样就学不到真正的本领,文硕补充说这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会使郭波适应不了他的家(森林),而且离开了自己的妈妈,这样的日子绝不是幸福的日子,于是乎又有很多孩子加入进来讨论,俺这当老师立马进行生活教育,你们想做郭波吗?当然是异口同声的“不!”了。下一个话题是关于磨难的,孩子们历数斑比经历的磨难,当我打出长大了的斑比的图片是,孩子们把很多美好的次给了他,无比强壮,坚强,充满智慧,聪明,乐于助人。。。,随之俺就把这么一个大的成长变化归结为斑比战胜了一次一次的磨难,最终胜利成功了,为了弥补当老师的强势,俺灵机一动,请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上台,俺做了回记者,当问到海森哭了没,海森说前两天晚上哭了,后三天就不哭了,俺就干脆了地称呼了他一生小斑比,你战胜了自己!当问到谁过了高空断桥时,去的几个孩子都眼睛发光的告诉大家,我!我!我!于是,我把高空断桥介绍给孩子们,并且把当时老师们过的经历也讲给孩子们听,于是孩子们用热烈的掌声夸奖了夏令营孩子们的勇敢。于是俺总结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克服一个个磨难才能成为一个勇敢者,一个坚强的胜利者,希望小斑比们努力,再努力!(此环节,孩子们的表现大大的出乎我意料,发言的逻辑性,发言的深度,情商方面的延伸都非常地让人惊喜,另外,今上午晨诵时,孩子们配乐朗读,把文字插进音乐里的进入点那么准确,那种与音乐的谐和让人更感惊异,学完一首童谣,孩子们自己创编时,那如诗的语言,缤纷的童趣,让我激动地几乎落
泪。孩子们,你们带给我太多的惊喜。)
游戏环节设计得比较简单,孩子们起立到过道上,后面的孩子把胳膊搭在前面孩子的肩膀上,轻轻地按摩,当然还是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孩子在暗中使坏,只见有几个被按摩地咧嘴皱眉,我喊停以后,让孩子们向后转,换过来按摩,并补上一句,刚才别人怎么给你按摩的,你就如何给他按摩,活动完毕,俺又总结(实际上应该让孩子们自己感悟的,当时时间不允许,俺就自个决定强势地又一次代言了)你给别人一份尊重,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你关心爱护比人,别人。。。。
最后一个环节是展示,孩子们很积极,但是时间很紧,上来了十来个孩子展示,而且展示的形式还不够丰富,这个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希望在下一次《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时,有更大的突破。
P.S.:
1,此次读书会,孩子们的问题设计,上课的交流,发言的质量等等,水平差距颇大,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不断进步!
2,由衷的希望亲爱的家长们在孩子的阅读低段,能和孩子一起共读,亲子共读,会让你和孩子成为更好的朋友。
3,推荐一班级博客,厦门的,其中家委会的做法,我们可以借鉴。
第三篇:读书成长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读书与健康成长紧紧相联,读书促进成长,成长离不开读书,这是我个人理解“终生学习”这一要求的简单表述。
我读书的目的是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助推工作,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总结我的读书经历,有四次起伏变化:第一阶段是学生时代仅为学习成绩而读书,我称为被动读书;第二阶段是有了兴趣爱好仅为提高特长而读书,我称为局限读书;第三阶段是在工作岗位上仅为干好本职而读书,我称为狭隘读书;第四阶段就是现在的情况,读书意识强了,读书范畴广了,但读书量太少,我称为平常读书。和大多数人一样,总是借口困工作忙而贻误读书,这不是能站住脚的理由,而是自身坚持做事的毅力不够,没有养成坚持每天读书的良好习惯。这就算是对自己的一次自我批评吧。
我算不上一个“地道”的读书人,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就和大家在一起谈一些个人的观点。我个人对“读好书”的见解可以概括为12个字:精读、常读、笔读、心读、鉴读、多读。
一、精读。精读的一个方面是精选。世上的书籍数以亿计,要读的书难计其多。这就需要有选择地去读,更重要的是会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精心选择几本好书,不要见书就买。托尔斯泰有句名言“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赵树理也说过这样的话:“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说的就是选好书、读好书的道理。另一方面是把书读到真懂。一本好书,读一遍两遍是不行的,要反复的去读,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多少专家研究《红楼梦》,还成立了专门的红学研究会,现在还在研究她,就是这个道理。读书不能只求一只半解,要完全理解,尽可能全部消化,这才叫读书,叫精读。
二、常读。书要常读,养成习惯。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很难,但只要坚持去做,把一件事重复去做,这种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对坚持每天读书,不要说需要多久,只要能坚持1个月,这种意识自然会成为习惯,这就叫习惯成自然。我认为,我们青年干部要把读书当作一日三餐的生活习惯,让读书成为每天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我称之为常读。
三、笔读。就是要借助手中的笔辅助读书。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谚语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通常理解为作读书笔记,我还理解为写心得体会、读后感、随笔等。我认为,读书是吸收,写作是消化,我在第一次执笔写公文、起草大会讲话时,总觉得没有东西可写,要么写的内容干巴巴,平铺直叙,意识到自己的阅读量太少,脑子里记下的东西太少,这才刻意去多读书,把好的语句、好的典故摘记笔下,并坚持写一些读书心得,不怕写不好,只要坚持,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会留在脑海,动笔写文章时就会自然见于笔下。我在看电视节目时也在作笔记,准备了一个专门的电视笔记本,收益还是有的。这便是勤动手的好处,我叫做笔读。
四、心读。读书要专心,更要用心。书中自有黄金屋,用心去读,才能真正读懂书,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五、鉴读。读书也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通过读书梳理自己的头脑,丰富文化底蕴,提升道德素养,我把一些好的方面作为航标,把比如从物传记方面的反面东西作为成长的警钟,这就叫做鉴读,有借鉴、有鉴别的吸收书中的文化,持扬弃的读书观。
六、多读。“从精出发,博览群书。”身边的人和事是书,工作是书,生活是书,只要肯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
以上是我读书的大概状况和自己对读好书的一点见解,但自己却做的不够好。在今后,应该认真体会并尝试陶行知先生的“读书十诀”(序、勤、恒、博、问、礼、习、专、思、创),弘扬“读书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的精神,坚持读书,让读书伴随成长。我恳切希望这样的交流活动能坚持定期开展,也希望各位网友能以书会友,成为朋友,一起探讨读书心得。《礼记·学记》里不是说到:“读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您此刻正在无忧演讲稿阅读演讲稿《读书心得体会:读书成长,终生学习》
第四篇:生命的成长来自不断地历练
生命的成长来自不断地历练。参加那种自由行的旅游,住进青年旅社,地球其实并不大,每年都出门,几年下来,就可以把红旗插到地图上,许多美好的回忆,成为生命的动力,更加有热情和能量,去投入工作。
第五篇:尊师源于爱生,成长来自反思
尊师源于爱生,成长来自反思
通过这次师德师风月的活动,我确实对师生关系、师德建设有了一番新的感悟,千头万绪归结于一句:尊师源于爱生,成长来自反思。
乍一看,“尊师爱生”与“爱生尊师”只不过是词序的不同而已。其实不然,这看似简单的两个词组很值得我们作一番深思。
“尊师爱生”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定位,这一定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先尊师后爱生。“尊”当然是毕恭毕敬,不能犯上,但“爱”并非如此,“打是亲,骂是爱”曾是这种情感另一侧面的表现。教师在师生之间处于支配地位,学生不听话,或者质疑老师,或使老师不满就有被责罚的危险。这一尊一从的单向关系在教学上容易导致两种不良后果。
其一,教师角色的神圣化。教师必须学富五车,无所不知。尤其是不能错,否则就要落下“误人子弟”之恶名。可教师原本不是神,不可能贯通古今中外,不可能不出错。为了不出错,教师便尽可能照本宣科,这样,有错也在别人错。有时,教师就是出了错,也不轻易认错,怕被不“尊”。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学生对老师的学识、人格理应顶礼膜拜,教师在学生面前理应有着绝对的权威,学习切不可指责自己,即使错了,也应将错就错,以免伤了自己的尊严。
其二,学生丧失了批判意识,甚至“失语”。学生原本是尊敬老师的,再加上老师不自觉地时刻强化自己的尊严,于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变成了盲目的信任,即使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也自觉地、无条件地向老师看齐,明知老师错了,也不敢提出来。这种师生关系显然与时代相悖。
“爱生尊师”是对师生关系的另一种定位,这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挑战。“爱生尊师”着力推崇人的平等,打破师道尊严的局面,变一尊一从的单向师生关系为双向互动的平等关系。
爱可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情境,爱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畅通的桥梁。教育,并不是一个教师简单生硬地把知识和真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师生在精神上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只有当师生之间关系融洽、气氛和谐、渠道畅通的时候,一切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较好的成效。如果师生之间互相对立,矛盾重重、渠道堵塞,教育就非遭到失败不可。因此,一个好教师必须善于用真诚的爱去开辟通向学生的道路,用爱架起师生之间的连心桥。
为了沟通师生关系,一些教师长期以来推崇的手段是“权威效应”、“师道尊严。”殊不知,教师威信的确立,必须基于对学生真诚的爱。尊师源于爱生。只有从爱学生出发,坚持以自身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亲其师,信其道”。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任课教师如果在感情上同学生非常亲近,学生就会出现因为喜欢这位老师而随之对他所教的课程越来越有兴趣,学习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好。这就是由“爱生”而产生的“尊师”效应。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们要反思我们的语言,反思我们的行为,反思我们能够反思和应该反思的一切,在行动中反思,在案例中反思,从而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为人师表、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育原则。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人师”,教育是一种以人格来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我在教育中,想想过去,对照现在,展望未来,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现结合自己教学生涯认真剖析自己。
一、存在的问题
1、重教书,轻育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作为英语老师,我醉心于提高本班学生的英语成绩的提高,满足于学生英语方面的进步。平时与学生的分析讲解较多,但与学生的谈心少了,对学生的家庭思想等情况忽视了不少。对学生中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我也甚至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教书与育人,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细细想来,这种做法让我心有不安。
2、小成即满。我发现自己习惯于自己跟自己比,特别是老把现在跟以前比,觉得一切都很好,安于现状,进取力度不大,甚至有时还为以前取得的那丁点的成绩沾沾自喜。通过深入学习,我发现这是很危险呀,这种思想那可要不得,感觉“满”了,那就晚了,你思想不解放了,没有了进取心,你会被时代所淘汰。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一定要顺应潮流,这个潮流实际上就是客观规律,逆流而行,太危险。
3、工作情绪化。我心情好的时候,上课特别有激情,学生的情绪也带动的很好。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完成任务式的照本宣科,学生当然也是云里雾里。教研方面也是一样,遇到一点挫折就不思进取,灰心丧气。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这种情绪化的作风有百害而无一利。
二、努力的方向
通过对照检查、分析,使我更加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改善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帮助学生方面
1、对学生少一点斥责,少点失望,少一点冷漠,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关切,尤其关爱学困生,积极与他们构建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才受到学生的喜欢,才能感化每位学生,学生就会信服于你的道理,学生才能在爱的海洋里吸取更丰富的知识。关爱每一个学生是一个教师的职责,应尽职尽责教育学生进步。
2、时刻要求自己“育人先做人,正人先正己”,也就是你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3、以身作则,要以自己的言行去感染每一位学生,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4、帮助学生检测和反思自我,明白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
(二)在自身修养方面
1、刻苦专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修养,时刻牢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加强英语业务知识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一是从实践中学,向广大的教职工学习,学习他们先进方法和思想,二是勤于从书上学,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业精于勤,信服于人。三是向挫折和教训学,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以致完善自我,丰富人生。
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同事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与全体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相互配合,齐心协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同事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教育的功能。另外还要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兢业业地做好教育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总之,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以爱生为前提,以反思促成长,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时刻把师德放在心中。以爱贯穿我的教学中,把孩子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做一名人民群众放心、家长放心、学校放心、学生放心的合格的教师。请大家予以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