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 简志华
摘 要: 本文结合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实施“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后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谈了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认为现代学徒制符合黄炎培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体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职业教育实践,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正确途径,提出了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在职业学校构建一整套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与方法的构想。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模式 思考 教学做合一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从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近两年来的探索与实践看,这一模式已经充分显示了它的优越性。但在探索与实验过程中,也遇到过一些困惑。因而当前对这种制度的推行,也引起了一些思考和议论。有的人把这种“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和文革前后所进行的“教育革命”联系起来,担心重走以劳动代学习的老路,怕孩子学不到知识和技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做了一些研究,以解目前的某些疑虑。
一、“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正确途径
实施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适应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必然选择,绝不单单是为了解决贫困学生求学的经济困难。其目的重在按照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去塑造和培养新型的生产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
实施产教结合,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途径。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按照企业需求的人才规格、人才模式、人才特点进行培养,才能真正完成这一任务。当前提出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20世纪六十年代提出的半工半读制度既有继承性,又有时代的区别。六十年代提出两种教育制度在左的思想影响下,一味强调人的思想改造,把一种教育和学习制度放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斗争的背景之下,打上了很深的阶级烙印。其结果是把一场改革引入歧途,受“读书无用论”毒害,劳动成为学校的主要课程,且劳动是纯体力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劳动的目的被限定在思想意识和观念的改造上,给师生带来严重的心理压抑。可见,把今天所提倡的半工半读与文革前后的半工半读相提并论是一种误会。因为这是在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历史背景下完全不同的两种教学模式。
今天倡导的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是在产教结合、企校合作职业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使学生既学习理论知识又参与实践,既能在企业内进行有效的技能训练,又能给学生一定的经济补助。一年前,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就开始进行这样的试点。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产,既确保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又使学生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同时又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这是试点初期面对的主要矛盾。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实践,这一模式得到逐步的完善,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效,而且被逐渐认定为是一种有效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点的成功选择。试点初期,该校就已有100余名学生实现了这种教育。随着实验的逐渐成熟,现在每名学生不仅能合格毕业,而且三年内还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对于经济困难的农村家庭来说,不能不是令举家欢迎的好事。改变了孩子,改变了家庭,也改变了困难的乡村。正如教育部有关领导所说:这种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教育制度的改革,而且也是最好的教育扶贫形式。
在半工半读过程中.学校始终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规定,对未满十六周岁的新生,不安排到工读班学习。对工读班,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劳动保护措施等方面,一定做 2
到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
实践证明,学生一面学习,一面参加生产,实现了学有所成、学有所养、学有所得。学生边学习理论,边进行技能训练,边生产产品,融学习、训练、生产于一体。从教学计划看,基本符合教育部所提出的教学与实习对半安排的比例。并且实习安排在企业设在校内的车间里。这样提前介入企业,学生较早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经受了企业管理与生产过程的磨砺,逐渐成熟。对企业来说,既完成了一定的生产任务,又培养造就了一支充满朝气的新职工队伍,同时也打造了融企业、校园文化于一体的新的企业文化。
二、黄炎培关于“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体现了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精神
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在他的许多论著里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一面教、一面学,一面做,在教中学、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做合一,重心在“学与做”的密切结合上。这实质上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职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培养,取决于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黄炎培先生说:“只从职业学校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业界做功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实施这一模式的前提在于学校与企业的合一。”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必须面向社会,积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只有走进社会,走进企业,才能完成在校园内不可能完成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训练。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把企业引入学校,利用学校实训车间和康展集团下属的汽车修配厂的设施,与几家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在车间轮流交替上岗,企业派骨干技术人员指导学生,使学校实现了由消耗性实习变生产性实习。融生产与实习为一体。这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黄炎培先生的职业教育思想。从生产与实习结合所取得的效益看,也恰恰印证了黄炎培先生职业教育思想的客观性
与正确性。从根本上说,这也正是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体现。
黄炎培先生还说:办职业学校最大的难关,就是学生的出路。怎样才使学生有就业出路?关键在于学校要和企业实现最为紧密的联系。实现这种联系的最佳选择则是半工半读。许多学生毕业后即就业的实例,证明了这一命题的客观性。笔者引用黄炎培先生的论述目的在于进一步说明:半工半读、工学结合这种教学模式有其历史渊源,是已经被历史上的职业教育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三、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具体的、合理的职业教育实践
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是对英国现代学徒制、德国双元制等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借鉴和发展。英国从2003年起实施一种新型的国家现代学徒计划,力求从根本上解决职业学校脱离企业的弊端,这是一种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途径。
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是在传统学徒制现场教学的基础上.发展为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工读交替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做法是:整个学徒期4~5年,第一年脱产到继续教育学院的训练中心学习,以后的几年培训在企业进行。在完成整个学徒期的训练计划并经过严格考核后.可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种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工读交替的教学模式,是在传统的单纯的现场教学模式不再能适应新的生产方式之后形成的。
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借鉴德国双元制实施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有力地证明了这种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诸多优势。德国双元制的实质是由企业直接担负培养学徒工的任务,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大部分时间在企业。企业承担了无偿培训学生专业技能的责任。目前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实施的“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借鉴了德国的经验。例如:学生到企业实训,企业师傅负责技术指导;学校负责管理。企业支付学生生活津贴,学校 4
安排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双方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任务。
四、实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构建一整套更为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制度与方法
一是要准确把握起点、确定目标。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实施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证明,必须科学合理地确定这一教育模式的起点,既要按照企业生产与用工的要求。又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储备、身体素质能力以及心理状况,要从确保学生身体、心理、学业、技术和能力的健康发展与成长出发,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且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所制定的劳动保护制度。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这样提出: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必须做到“三个不谈”:企业效益不好的不谈,安全卫生状况差的不谈,劳动强度过大的不谈。对选择参与这一教学模式学习的学生时定了三个标准:一是家庭困难的学生;二是必须年满16岁;三是要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品学兼优。这样做正是为了从根本上做到依法施教,真正全面实现培养目标。
二是重在教育教学和实操的过程。目前实施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现代学徒制,旨在不断积累经验。要始终坚持严格管理、严格要求、严格标准,决不随意放松和降低要求。既不可用劳动代替理论学习.也不可以强化理论学习而削弱技能训练。应端正对学习的认识,建立这样的观念:读书是学习,参加生产实践也是学习,关键要做到两种学习的结合。同时又要充分考虑学生智力发展和身体成长的实际,一定要从学生身心成长阶段的特点出发。在这方面,江西康展汽车科技学校提出了四个“到位”:(1)教学管理到位。要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学兼顾,既有足够的学习与动手实践的时间,也有足够的供学生活动、全面发展、参加文化体育活动的时间。(2)企业文化渗透到位。注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劳动保护教育和企业文化渗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信念。(3)工学补贴到位。按时按 5
质按量发放生活补贴。(4)监督管理到位。学校与企业各自明确责任.既要坚持对学生的管理,也要严格对企业职责的监督,确保学生在学习和生产实习中应该得的劳动保护,维护自己的权益。要充分考虑处于成长期的学生的实际需要。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是以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对这一管理过程的严密督导为保障的。这些要求旨在帮助学生树立企业意识,按照企业对职工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树立作企业主人公的思想。
三是需要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强化对学生的人文教育.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企业人、社会人。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强化学校和企业的人文积淀.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人类社会长久积累的丰富的人文资源哺育学生,塑造学生的高尚灵魂和健康心理。让学生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时,也必须克服把学生当作纯劳动力使用的倾向。要把这种人文教育渗透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四是强化学校班级管理以及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和造就学习人、企业人、社会人,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求学校和企业联手打造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要从完善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出发,坚持以班级管理为基础,以自我管理为动力。增强学生自理、自力、自立的能力和自觉性。
第二篇: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核心提示】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现代学徒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模式。
传统学徒制到现代学徒制的演变
“学徒制”是一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以师傅的言传身教为主要形式的职业技能传授形式,通俗地说即“手把手”教。一般认为制度化的学徒制出现在中世纪,“学徒制”一词始于13世纪前后。在此之前,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出现了学徒制这一技能传授模式。
工业革命对学徒制造成了致命冲击。机器部分代替了人的劳动,原有学徒制所培养的人才满足不了机器大工业生产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的兴起取代了原有的学徒制。“二战”后,随着企业对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各国也在汲取德国“双元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纷纷实施“学徒制”,并对学徒制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各国普遍将学徒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一。这个阶段的学徒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习方式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革。如在英国,现代学徒制把培养目标划分为学徒制、高级学徒制和高等学徒制三个层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多样的课程体系和国家职业资格课程;在学习方式方面,实施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的学习方式。学徒制的性质仍具国家性质,国家对学徒制各个方面进行规范。
学徒制从萌芽到现代学徒制,其内涵和意义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高等性”赋予现代学徒制新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是一种递进关系。
作为高等教育类型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这是基于对高职教育功能定位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深刻理解。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主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学徒制以职业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外在价值。但高等职业教育不应是“应职教育”。近些年,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过多强调社会需求,过分强调职业岗位对人的需求,而忽视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求;较多关注了教育的外在价值,忽视了教育的内在价值,一定程度上造成职业教育的畸形发展。所以,在实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同时,我们必须关注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应在凸显高职教育“职业性”而实现教育外在价值的同时不失其“高等性”,从而实现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必须赋予现代学徒制新的内涵,核心思想是回归教育本质,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兼顾社会需求和人的自我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教育的内在价值所在。
现代学徒制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其内在的逻辑体系和运作流程蕴含着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这种“工”与“学”的交替、将工作与学习相融合的教育模式的建构和发展,是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本质特征赋予现代学徒制的新内涵。
支撑现代学徒制的要素分析
1.学生、学校、企业的自觉约定——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表现为:一是招工即招生,首先解决学生的员工身份问题。二是校企共同负责培养,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突破体制与机制上的瓶颈,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2.课程体系的重构、课程内容的重组——重建学习载体。现代学徒制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课程进校外“基地”及“基地”兼职教师承担课程教学应是一种常态的教学安排,但这是目前高职院校都面临的难题,也是高职教育实现“高等性”和“职业性”有机融合的瓶颈。究其根源在于,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未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课程内容,这虽然强调了“高等性”,却又弱化了“职业性”。此外,按照岗位工作任务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岗位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缺乏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这显然也是强调了“职业性”却弱化了“高等性”。这均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各专业必须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3.“工”与“学”的交替——变革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现行学校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工学交替。由于教学空间延伸由校内到校外,参与主体的多元化,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做到工学衔接合理,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充分体现以他方为中心和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讲,就是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为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管理上的支撑。
4.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协作和互补——集聚教学团队的目标。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教学团队的特殊性。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专兼结合教学团队的建设水平也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
专任专业教师必须努力提升自身的双师素质。“工”与“学”交替的现代学徒制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高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专业所对应的主要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知识,具备本专业领域内较强的职业实践能力。
兼职教师是现代学徒制中“师傅”这一角色的主体,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进行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教育教学方法及综合执教能力的培训,使其具备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兼职教师的执教能力。对于专兼教学团队的管理,可通过结对子的方式,让专兼教师互相帮扶、取长补短,使专兼教师在专业建设、科研合作、课程实施等方面实现共同提高,促进专兼教师协同工作,整体提升专业教学团队的水平,实现团队目标的集聚效应,使团队效能最大化。
5.针对性与发展性相协同的学习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学生对于产业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的领悟能力,对职业规范的理解,对职业风范的把握,以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都将有其独特优势。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有三个原因:一是实施过程考核,按照培养方案的设计,结合“工”与“学”特定的课程教学目标,定期对学生的课业学习状况进行考核,适时进行反馈、沟通,保证学习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创设学生学习和创作成果展示及各项评优活动平台,如通过开展优秀学徒、优秀技能手、优秀设计师等的评比,组织各类技能竞赛,展示学生学习创作作品和先进事迹,发挥榜样激励对学生成长的促动。三是实施面向学生成长成才和未来发展的发展性学习评价,突出对学生人文素养、沟通能力、职业素养、文化自觉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学习品质的评价。这些评价应贯通校企,全面体现于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教学示例
在现代学徒制下,“英才计划”实施过程及“英才计划”所体现出优势。
学徒培训又称“艺徒培训”,是指由用工单位招收学徒工,在师傅的直接教导下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学习并掌握生产技艺或业务技巧从而成为新技术工人或专业人员的一种培训方式。传统的学徒制主要是建立在手工业者为了学习生产技能的基础上的,它是在做的过程中学习。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之间都建立起了比较大的联盟——行会,在行会的发展当中,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学徒制。行会对于师徒制作了非常严格的规定,并且逐渐在所有行业里都得到了推广。
工业革命的出现,使得机器大量代替了工人,对手工从业者的需求量减少,对学徒制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传统意义上的学徒制逐渐走向衰退,需通过这种新型教育模式开始出现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同传统学徒制的标志性区别是职业院校是主体,企业是载体,共同培养技能性人才。以对学生的培养为核心,同时通过课程为纽带,将学校、企业组合到现代学徒制教学中来。现代学徒制不同于传统学徒制及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育当中理论同实践相脱节的局面,而是将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知识和能力有机统一在一起,它实际工作场所同时也是教学场所。在工业革命后学徒制出现了衰落,但是随着当前现代学徒制的重构,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广泛,产业化结构和职业结构日新月异,现代学徒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现代学徒制普遍实施交替培训的方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校进行理论学习,而三分之一的时间需要在企业接受培训,在国外学徒制的学生甚至享有学徒工资。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密切了职业教育与劳动市场的关系,发展了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同时更好地解决了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由于市场的发展方向对学徒制的发展起到了主导作用,所以现代学徒制更是以经济的需求为导向,制定更为灵活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培训方式,成为当前较为成功的一种职业教育方式。
我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于2011年同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仟吉“英才计划”。“英才计划”是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工业协会于2009年启动人才培养训练机制,主要以“2+1”模式培养,科学制订培训计划,合理设计学习课程,精心编写系列培训教材,有完善管理制度,使参训学员成为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一年内过12岗(清洁、训练、现烤、装饰、收货验货、理货、打包、开店营业、打样、设备维护、导购、收银),6级,特定工艺生产线(面包、糕点、裱花),所有岗位测评,做到善经营,懂技术,会管理,能训练。力争一年后能升迁为店长,三年后升迁为合格经理人。通过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使协会、学校我、企业互相促进,合作共赢,为企业培养优秀英才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实体支持单位为行业知名企业,如北京好利来、中山采蝶轩、福建复茂、武汉仟吉。
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中高档烘焙食品(面包、蛋糕、西点、干点、月饼)为主要经营项目的股份制民营企业,采用自产自销自营连锁店的商业模式,在武汉、郑州、长沙、合肥拥有近百家“仟吉西饼”连锁店。如今我院同武汉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实施仟吉“英才计划”已经四年了,毕业三期学生累计76人,培训学生90%以上能为企业员工,现有11人为店长,2人为片区经理。我院同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过程是:首先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在校企合作协议中包含有制度保障措施,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权力和义务;然后专业教师同企业培训师、师傅一起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最后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面试合格后入仟吉“英才计划”班学习。
学生在校接受专业知识学习两年,到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以学徒身份带薪学习一年,薪金起点为1700元/月。学徒制学习一年后,考核合格可留企业工作,也可选择其他企业工作。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大
一、大二;学习主要课程有食品加工机械,食品加工技术,食品添加剂应用技术,食品安全与控制,食品感官分析,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包装与贮藏,企业实践2个月。在校学习接受学校考核标准考核。大三到武汉市仟吉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师傅带徒弟制学习一年,这一年分两个阶段;在前6个月时间要通过员工12个岗位培训和考核,后6个月完成见习领班学习内容和其他(蛋糕、面包、裱花)生产过程学习,按企业测评标准进行测评,见习领班要通过一、二级测评。此时完成了学徒制学习一年后,经学校、企业双方共同考评,合格后方可毕业。在此一年学习期间,学院配备了专职班主任,并指定专业教师到企业指导和了解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思想动态及安全情况。
下面是员工岗位培训流程,看师傅如何带学生(徒弟)。学生要阅读《岗位作业指导书》→师傅介绍岗位→师傅并做示范和实操→师傅指导学生实操,学生再次阅读《岗位作业指导书》→同师傅讨论实操情况→写好实操报告和心德体会。师傅再给以指导→学生再次实操→闭卷做练习→实操→师傅指导→总结,依此循环直到熟练,最后考核,合格后进入员工下一岗位培训。由此可以看出,它构建的是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现代学徒制下仟吉“英才计划”体现出以下优势。
一、体现出学校与企业在办学上的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教师、师傅联合培养,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以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替代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把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和学生职业素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最佳结合点。学徒制的实施,这种特殊教育教学是学校为企业,企业也为学校培养了社会所需高技能复合人才,同时企业获得了员工,学生既学得了知识和技能,也获得了工资,同时也就业了。对社会、学校、企业、学生是四方受益和形成了四赢局面。
二、完善了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在实施仟吉“英才计划”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生与企业签订培训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二是“教、学、做”为一体,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实行两种考核评价方法。学徒制培养学生要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考核评价,制定考核标准依据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转为正式员工形成无缝对接。
三、有利于对企业文化了解,增加学生对企业的感情
通过师傅带徒弟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烘焙加工工艺和门店管理艺术。现代学徒制教学的实施,能使企业提早介入对学生教育和培养,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员工的路径培养技能型复合人才。师傅们有多年从业经验和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融入,会在学徒中潜移默化中传承,形成对师傅的认同,对企业的认同,感受着来自师傅师德师艺的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学生提早适应和习惯企业环境,提早接受企业文化,加深学生对企业感情。
四、降低学校办学成本
学生在校学习两年后,到企业进行学徒式学习,因企业提供工作餐,吃在企业,企业有职工宿舍,住在企业,企业提供培训教材,实习实训耗材也是企业承担,带训师傅的工资也是由企业承担,企业购买学生保险,这些培养成本全都由企业承担了,为此学校最后一年收取学生学费用在办学上大大减少了,降低了学校办学成本,学生的宿舍也空出了,这种宿舍资源学校可以利用了。
五、有利于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不仅仅接受在校教育,同时也要到企业进行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也必须到企业参加学生学徒制实践中去学习和指导。教育部在《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当中,明确规定高职院校要加强双师队伍的建设,“双师”的比例要在50%以上才达到合格的要求。而各学校达到这个比例不多,具备这种“双师型”能力教师则更少,严重制约了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下学生在企业实践学习,则更需要教师熟悉企业情况,同学生一起同岗实习煅炼,亲自体验和感受企业的实践操作对学生技能能力培养到底有没有帮助,有哪些方面的帮助,还需要做哪些方面改进。教师到企业还可以同带学生的师傅进行沟通,讨论双方教学计划是否合适,也可向师傅取经学艺,这样才能有利于教师实践动手能力提高,有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六、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接受企业和学校双重考核评价,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转为正式员工,在工作中学生将所学之知识用在生产中,进行发明创造和技术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益。如在生日蛋糕裱花工艺上,学生的绘画创意、立体雕塑、颜色调配等技能上远远超过师傅,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产的生日蛋糕供不应求,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这种学徒制给企业输送了新鲜血液,提升了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做到了良性循环,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壮大。
第四篇: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现代学徒制想要得到实际的效果,就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本文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从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创新层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目的是找到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高职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高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J954-4
学徒制教育在中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并未形成自身的体系。西方的一些国家则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学徒制是实施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的模式,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有双重身份:即学生和学徒工,也就是通过师徒关系将企业中的实际操作和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
现代学徒制教育是一位企业中的工程师,即师傅,每次收少量徒弟,这是与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最大不同,虽然这样好像显得有些低效,但它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是无法替代的,也是学校传统教育的高效补充。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现的就是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每周1-2天的学校理论学习,3-4天的企业实践锻炼,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约为3:7。上述是一种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组织形式,可见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理论学时比较少,所以要求学校据此特点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同时把实践作为重中之重。现代学徒教育模式的特点
(1)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现代学徒制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个目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是为了工作而去学习,目标明确、前景明确,所以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高,并且应该有一大批学生被原企业在毕业后录用。
(2)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内容由学生和企?I双方共同制定,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理论上应知应会的知识,而且突出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最先进、最真实的生产理念、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
(3)理想状态下,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仅不需要缴纳费用,而且根据个人的表现还会享受学徒工资,这从另一个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现代学徒制最具发展潜力的原因之一。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大多是针对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而抽象概念又多的内容放到实验或者实训课程中来完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则是一种更加系统化的多方协作的社会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徒制教育在很多方面也进行调整和完善。学徒制教育模式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要通过工作任务和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完成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实际工作中如何做课上就如何来讲授,而且整个过程由双师型教师来进行授课。学习的同时也在工作,在企业时就完全按企业员工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约束,这样学生也能够体验到企业的经营理论与运营模式。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基本要素
(1)政策支持
现代学徒制需要多方来共同实践,不仅包括企业和学校,国家在政策和制度上也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当然还有法律上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种模式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实施,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率。
(2)师资队伍
由真正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授课是现代学徒制得以高效实施的必要保证,也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其基本要素之一。包括了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数量的可行性及质量的保障性,这些还都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同时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与企业的工作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也是需要强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专业技术技能与实际项目的经验,是用人单位较为看重的方面,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指明了目标,但这个目标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可一旦能够在这方面有本质的突破,将会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此,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实践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将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为关键要素。
(3)教育方式
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校企双方建立完整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后,如何采取一种可行又高效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显然不能满足其办学目标。这就需要企业的师傅适时的介入,以达到实践技能的有机培养。这也就展现出了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所在,由企业具备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承担师傅的角色,把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教育效果。学徒和学生的区别
从传统意义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科体系下偏向于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掌握,学徒则是在作坊进行技能的学习,偏向于动手能力的锻炼。目前就我国的高职院校来讲,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仍然缺乏企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技能,办学实际状态与行业企业的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中的现代学徒制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该与西方国家的有所区别,应该体现中国的国情,应该展示出学徒与学生的整合关系。
随着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各个领域对于用人的标准及要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遵守规章、能操作将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范畴发挥其作用、体现其发展空间。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恰恰与这种思想有着很高的切合度,它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具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同时重点突出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
因此,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与企业要求相吻合的实践能力,所以能够使学生具有“零距离就业”的感触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关晶.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R].上海师范大学,2014:23.[2] 赵志群,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1):21-27.[3](美)阿兰?科林斯,(美)理查德?哈尔弗森.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范星.近代商人对学徒教育的参与及其意义.职业教育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 李敏,潘严娜.英国发展世界一流学徒制的最新进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0(10):34-36.[基金项目]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5-2016课题(项目编号:LZY15186)
[作者简介]刘继光(1980-),男,讲师,硕士,从事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第五篇:建立适合我院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建立适合我院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摘 要:现代学徒制模式是我院通过三年的烹饪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学习,探索出具有必备理论知识和较强操作技术的专业人才的培育模式。它是“工学结合”理念指导下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可操作的教学运行方式,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认真分析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核心以及目标,从而构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育人模式,促进现代学徒制在我院的实施。
关键词:烹饪;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1-00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1.009
一、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
(一)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院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其主要特征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的相互结合,使学生毕业后具有直接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学生在校内师傅、校外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每个学生按照企业的工作程序进行学习、实训。
(二)现代学徒制的核心
校企全程合作保障学生掌握技能的可能性,使学生在学院与企业都掌握烹饪专业的必需技能,做到与餐饮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这是实现现代学徒制的核心。
(三)现代学徒制实现的目标
按照现代学徒制培养方案的设计,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企业职业岗位群及能力要求,建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训练。通过三个阶段的培养,使学生的专业技能逐渐提升,逐步向企业准员工转变。
二、建立适合我院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烹饪专业实行现代学徒制有很大的优势,不是所有专业都适合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的技能成长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院、企业的深度?⒂牒徒淌Α⑹Ω档纳钊胫傅嘉?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的“传帮带”,也不同于单纯的学院理论教育。它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职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革新,所以烹饪专业就适合现代学徒制这种模式。
(一)调整现有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烹饪专业在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生拥有两重身份:即在学院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我们在强调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学历性”的同时调整与烹饪岗位相适应的课程,如冷菜、热菜、面点、营养与卫生等,强化其“职业性”。所以,我们的建立的课程体系就要制定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第一学年:第一阶段校内教学。校内师傅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教学。
第三学期:第一阶段企业教学。按照企业标准,企业师傅通过项目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中基础学习领域的实践技能,完成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中企业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基础实践技能。
第四学期:第二阶段校内教学。由校内师傅借助线上线下资源,对返校学生进行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中岗位核心学习领域和岗位拓展学习领域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校内教学。
第三学年:第二阶段企业教学。按照企业岗位要求,由企业师傅指导学徒完成岗位核心能力课程体系中岗位核心拓展领域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企业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由学徒到员工的转变。
(二)确定合作企业,与行业协会接轨
我们现在确定的合作企业是山东蓝海餐饮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南国苑餐饮集团有限公司二家;学院已经是甘肃省烹饪协会的理事单位,所以,烹饪专业可以通过协会了解烹饪行业的最新动向、烹饪考级的最新方式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当地。
(三)制定合作方案
1.烹饪专业确定合作对接企业。烹饪专业院校首先要选好合作企业,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校企双方都有需求。企业需要学生(学徒)来当“新鲜血液”,学院需要企业来进行见习、实训。企业也选用经验丰富、德艺双馨、操作与理论兼备的烹饪技师、厨师长当学生的“师傅”。
2.拜师活动。师徒结对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师徒关系才稳固,也容易取得好效果。
3.签订师徒合同。师徒结对后,双方签订合同,明确各自的权益和职责。
4.考核与资格认可。协议期间,学院与企业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师徒培训进行督导和检查,检查师徒对接成效。对协议期满后,双方按照规定来对徒弟进行技能测试。
5.使用与待遇。对于协议期满经考核达到师徒协议要求的徒弟,由企业按照企业员工待遇安排使用。
(四)加强教师的技能培养,符合“双师型”教师的要求
烹饪教师技能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素质,也是培养高质量烹饪人才的最主要的因素。所以烹饪教师的自身烹饪技能的提高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自己练习。充分利用烹饪实训中心的设备与优势,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如刀工、勺工、火功等。二是下企业锻炼。在企业上能够与企业师傅“零距离”接触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烹饪技能,可以在企业上检验自己的水平;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发展情况与菜肴变化。三是参观、考察、培训。通过开阔自己的眼界,拓宽自己的思维,找到提高烹饪技能的方法。
(五)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
教师烹饪技能的强弱能够看出一个院校的烹饪力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烹饪职业技能的关键;而烹饪教师是提高办学质量的关键。高职学生在校期间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就能适应烹饪岗位,这也就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做好课题研究。烹饪教师有了科研项目与烹饪研究目标,教师就有了方向,从烹饪理论教学、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等方面不断地总结经验,更好地为学生掌握技能提供方便。
总之,学院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出更合理的办学经验,需要我们全体烹饪教师的共同努力,不断地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建立起可复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2] 边振明.高职烹饪专业技能培养模式探索[J].学园,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