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探“现代学徒制”模式下 “网络”教学中职专业理论课
初探“现代学徒制”模式下 “网络”教学中职专业理
论课
摘 要: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为了避免学生简单机械地模仿师傅或老师的有限操作,把自己在“做”过程中获得的经验系统化,进而上升到专业理论高度,内化成自己真正的技能本领。尝试用新的方法教学专业理论。为探索中职专业课“在新形势下”的教学,提供一种思路。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网络 教学 中职 专业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a)-0153-02
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的专业技能都是在生产和实训相统一的现代学徒岗学习,即“做中学”。为了避免学生简单机械地模仿师傅或老师的有限操作,能把自己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的支离破碎的经验系统化,做到在生产或实训中发现问题,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上升到专业理论高度,内化成自己真正的技能本领。同时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以车工为例,尝试“利用网络教学车工工艺”的方法,来增长同学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同学们分析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
在计划实施前,我们以问卷的形式对模具班的同学进行了网络使用情况调查。发出问卷75份,收回70份。调查结果如表1。
调查结果表明,经常上网学生很多,采用网络教学是可行的。教学资源整合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采用新的方法教学,首先要有一套与子相匹配的教学资源。为了更加适合同学们在网络上学习,小组成员搜集整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根据中职生的实际情况自编一本《车工教学讲义》。该讲义整合了《机械识图》《公差与测量》《机械基础》等与车削加工相关的内容,并配有7个课件和13个视频。同时,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设置了问题讨论区。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
2.1 准备阶段
(1)制定教学实施方案。(2)定出实施对象,定好实施教师。(3)搜集并整理与车削加工相关的资料,通过《机电园地》网站教学平台,构建《车工》教学软件。
2.2 实施阶段
(1)初步实施:根据《车工》教材及大纲要求,结合实训教学,整合出适应中职学生的网络教学资源。围绕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利用车工网络资源对11级6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教学,探索网络教学车工专业课对教师的要求,并统计有关数据。构建并完成“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评价测试方法”,同时对他们进行测试。(2)全面推进:根据《车工》教材及大纲要求,围绕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的培养,利用车工网络资源对12级全班学生进行车工教学,同时对他们进行定期测试,并统计有关数据。(3)实施验证:用观察、访谈及难易程度不同工件的加工等多种方法对12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测试,特别要关注测试工件的完成情况,详细记录,并统计有关数据。
2.3 总结阶段
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总结,理论升华。教学效果的检测
为了验证实验班学生对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提高的情况和利用网络资源教学车工的效果,分别抽取了11秋的一个班来和实验班(12秋)进行对照。在选取样本时,同时选取了两个秋季招生的班级11秋和12秋,生源质量相当,又把出勤和作业(练习工件)低于50%的同学剔除,避免因生源质量、学习态度等其他因素影响了试验结果。因此,实验班选取40人,而对照版只有35人。
采取学科知识(独立完成有一定难度复合工件)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如以下几点。
(1)识图并能选出加工设备,能够分辨出加工内容和选取工、量、刃具。(2)能够制定加工工艺路线(即加工步骤)。(3)能够分析出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和找出解决的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的结果(如表
2、表3)。
从表
2、表3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两组的数据没有特别偏的分布,也没有十分突出的离群值,因此无须变换,可以直接采用参数分析方法来分析。综合设计类型,最终确定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来分析。
由输出结果可以看到:对于两班的成绩来说,F值为2.315,相伴概率为0.132,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可以认为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成绩方差无显著差异;然后看方差相等时t检验的结果,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也就是说,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测试成绩平均值存在显著差异。以上的分析结果充分表明:“利用网络教学车工工艺”的方法,能有效地促进同学们分析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提高。(如表
4、表
5、表6)教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该次“利用网络教学车工工艺”有以下两方面意义:一是在理论创新方面,为探索网络环境下,中职机械专业课“在现代学徒制模式”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并为建构“中职学生对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能力评价方式”积累经验。二是在实践应用方面,不仅能促使教师不断地学习、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还能促使同学们养成正确地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学会利用现代技术和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以达到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和技术能力。可以真正使网络成为同学们的一对翅膀,让同学们在今后的岗位上飞的更高、更远。不仅如此,因为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3):97-103.[2] 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第二篇:现代学徒制下的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下的中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由于我国中职学校中计算机教学模式过于传统,对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力度不够,不能在真实“工作情景”和“工作过程”中培养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需求,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对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研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即由学校、企业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共同进行教学指导,通过课程整合,引导学生学习相应知识,保证让学生获得全面又切实有效的教育,是当下最好的选择。
二、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以师傅带徒弟的培训方式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首先,人才培养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二是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企业学徒工又是中职学生,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形成一体化育人机制;三是实施学校与企业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工学结合。教育部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现代学徒制有利于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现代职业技能为核心目标,教师要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与师傅合作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三、现代学徒制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学徒制涉及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关系与利益,要求专业课教学以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素质为主,注重实践性,创新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与管理、考试评价、学生教育管理及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探讨。
1.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企业学徒工身份参加生产。通过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学习技能,积累生产经验,养成职业素质。二是通过课堂学习将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的经验上升到理论,实现知识、技能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最终完成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和“升华”,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这两个方面是通过“课程”融会贯通的。而这一培养模式采用传统课程压缩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必须通过重构课程体系,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基于工作任务和真实工作情景编写教材,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这是目前在推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中职学校教师必须完成的最艰巨任务,必须下工夫做好。
2.教学运行方式的确定
现代学徒制给企业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解决招工难的问题,给企业储备一些适合本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技能型人才;而学生可以解决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并获得适当的经济利益,特别对一些贫困学生,可以帮助其圆大学梦。对学生来说,既要工作又要完成学业,不可能把全部时间用于工作,因此,一般每周以三天工作、两天学习为宜。然而企业生产不可能停顿,特别是现代生产线上。那么这个矛盾又该如何解决呢?笔者认为可以扩大每个班的招生人数,采用轮岗制,其中一半学生在上班工作,一半学生在课堂学习。这样对学校来说虽然会增加办学成本,但对企业来说可以真正解决用工难的问题,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带来好处,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形成三赢局面。
3.教学手段的更新
现代学徒制采用的是半工半读的学习方式,教学场地在企业生产场地与教室之间交替轮换,岗位分布在企业不同岗位,具有独立性和分散性。采用现代化高科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运用微课、慕课等新的教学手段和授课方式,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这种新的授课方式为现在学生乐于接受,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有利于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根据行业与企业实际,不断研究和开发微课与慕课课件,是中职学校教师当下十分重要的任务。不难相信,互联网技术+现代学徒制必将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手段。
四、基于现代学徒制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很多,但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教学模式却不多见。现有教学模式强调课程的完整性和知识的系统性,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够,普遍增加实践时间,具体方法有:
一是课程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增加了课程设计和实践环节。但这种模式存在的不足是:课程所用案例和项目都是为了教学而设计的,缺乏整体性和实际应用性。还会为了课程体系的完善,在教学中生搬硬套地加进去一些实际工作中用不到或很少用到的知识,这样既使学生难以理解,又疲于应付繁杂的知识点。
二是增加了综合实训教学环节。这种模式的缺点是:综合实训教学涵盖的课程不在一个学期开设,就会导致学生遗忘一些相关知识。另外涵盖课程不能将教学重心向后续综合实训递进,实训要用的知识并没有重点讲解甚至没有讲到,这样既浪费教学课时,又让学生综合实训时知识储备不足。
这两种教学模式虽然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缺乏行业、企业的参与指导,仅参考课本设定,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因而导致实践项目与工作实际不符合,培养的学生达不到企业需求。
而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优势在于:首先,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打破了传统,学校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参与教学,把当前工作经验和岗位技能带入课堂;教师深入企业调研,能及时了解专业知识领域的新动态,在教学过程中以实际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而企业人员带领学生真正参与到项目中,达到教学相长、学以致用的效果。其次,在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以保证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将完成一个项目需要的课程安排在同一时期进行,保证项目顺利进展,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强化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满足了企业和岗位的需求。再次,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综合化教学体系,打破了传统评价办法,以实际工作项目为教学内容,多门课程整合教学,考核学生对项目的完成过程和完成情况,注重学生的实践过程,不再注重考试形式及考试结果,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结语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尝试,需要多方通力合作,并探索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探索出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以更好地为培养计算机技能型人才服务。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编号:GHB0087。
第三篇: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作者:施胜胜 张卫平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7期
作为实践性和技能性突出的中职烹饪专业,构建起“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势在必行。它既继承和发扬了传统学徒制的种种优势,又切合了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对烹饪中职教育在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质量评价等进行了革新,呈现出许多优于其他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是在校企深度融合下,探索对中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创新,其根本意义在于:学校和企业在职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实现分工合作、各展所长、共同育人、风险共担。
1.有助于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也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有效化解了人才供需矛盾,也缓解了企业的“用工荒”。
2.有助于探索高技能烹饪人才培养体系
在烹饪中职教育中实施现代学徒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工学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学生入学即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担负人才培养任务;二是“教、学、做”为一体,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紧密结合。浙江信息工程学校与浙北大酒店学徒制试点“浙北烹饪精英班”,根据双方制定的培养方案,试行工学交替学习,即对学徒制培养学生实行分时段交叉的理论和技能教学,实现教室与厨房、学校与企业的融合;试行两种考核评价方式,即学徒制培养学生要接受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双重考核评价,考核合格的学生由企业招收为正式员工。
3.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
通过“教”可以把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并运用一定的烹饪技艺。不仅如此,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能使企业提早介入对学生的教育培养,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传授专业理论和烹饪技能的同时,尤其需要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师傅”通过讲述自己和周边的一些真实案例来启发并告诫“徒弟”们,使参与学徒制
学习的学生“懂行规、有厨德”,徒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对师傅的“认同作用”,感受着来自师傅德艺的熏陶和影响,有助于学生提早适应和习惯企业环境,提早接受企业文化,加深学生对企业的感情,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这也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大重要特点。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框架
中职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是学校和企业双元培养,学生具备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师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培养任务的一种教学制度。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中职烹饪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餐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现代学徒制”旨在通过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坚持“厨德立人、厨艺立身、厨技立业”,使学生成为一名具有较高职业素质、基本功扎实、烹调技艺娴熟的现代厨师。
2.培养内容
(1)培养思路。现代学徒制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素质和烹饪技艺培养为基础;坚持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顶岗实习相结合,培养方案与双证书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拓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专业延伸力,提高烹饪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2)课程设置。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师傅的共同参与下,按照“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来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为主要特征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适合企业的项目课程。与此同时,现代学徒制模式要求理论与实践课程相互结合、交叉进行,其中实践实习课程应该占总课程的1/2以上,力求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听从师傅的指导,在“做”中学到更多实践技能。
(3)工学交替。在现代学徒制中,学徒的学习是在企业中的实训和课堂上的学习有机结合,目前可采用“1.5+0.5+1”的形式。即:前两年主要在中职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第一学期以“企业体验”为主,第二学期开始“项目实训”和“轮岗实训”,采用“三天在学校、两天在企业”或“两周在学校、一周在企业”(根据企业的实际而定)的学习方式,其专业技能的要求和实训的内容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最后一年到相关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3.培养方式
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亮点在于对传统培养方式的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克服以往师生关系中“一对多”的弊端以及实习时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发挥传统“师徒关系”中“一对一”的充分培养优势,让学生学到更多技能,有利于提高中职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
现代学徒制实施有一套标准的教学工作流程:提出学徒制教学改革方案→成立学徒制工作小组→聘请烹饪师傅→师傅专业技能表演→确定学徒名单→与师傅签订培养协议→公开隆重的拜师大典→实施学徒制教学→学徒制教学期中检查及研讨→学徒制教学期末检查及研讨。“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主要采用专业教师和烹饪师傅双管齐下,学校与烹饪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负责提供和挑选资深烹饪厨师作为学生的“师傅”,学校赋予“师傅”们一定的教育教学权利和义务,也对他们进行考核和监管。每个师傅需要带限定数额的学生,师徒比例不能过大,以免影响培训质量。烹饪师傅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自编讲义,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带领学徒深入行业一线学习调研。同时配备专职班主任或指派若干指导教师跟随,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动态和安全情况。
4.质量评价
质量评价是衡量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志,也是考量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学生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标尺。接受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要接受双重考核,既要接受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也要接受企业师傅的考核评价。
在考核评价方式上,采取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为核心,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学生评价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考核评价内容上,除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外,突出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毕业宴席设计和制作,以及参加各类全国、全省烹饪技能大赛等项目的综合评定,考核合格者获得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由企业招收为正式员工。这种考核评价体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也为其今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条件
1.选好企业是前提
中职招生之前,在紧密合作的企业中选择实力强、资源丰富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由合作企业直接参与招生工作,按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面试的形式,根据学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这些学生(学徒生)就相当于该企业的“后备员工”,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学徒。随着学徒制的不断推进,笔者所在的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就规定:今后就读中职学校的新生,先要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才能注册入学,或者取得企业学徒合同方可入学就读学校与浙北大酒店合作举办学徒制试点“浙北烹饪精英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签好协议是保证
在实施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学校与企业要签订联合培养的合作协议;学生(家长)要与企业签订三年的学徒协议,在协议中要进一步明确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各自的职责。学校重点负责培养方案制定、教师和师傅的聘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日常管理工作等;企业重点负责学徒招
生、师傅选聘、带徒传艺、学徒聘用等;学生(家长)配合学校和企业,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习和实习,自觉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在企业实习期间要遵守安全制度。
3.聘好师傅是核心
要使学徒制真正发挥作用,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因此,企业和学校应通过相关制度,对师傅的选聘、指导等给予相应的报酬和荣誉激励,并对师傅的工作教学业绩进行有效评价。一方面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给师傅颁发职业学校“兼职教师”资格证书,另一方面可以进行优秀师傅评选,增强师傅的社会责任感和带徒育人意识。
4.建好机制是关键
为使烹饪专业现代学徒制顺利成功运行,校企合作双方应构建起组织机构、经费保障和表彰奖励等机制。一是组织机构。建立由学校领导、企业主管、专业教师组成的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是负责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确定、专业课程的建设、教学方式的创新、学生学业的评价等等;同时,该小组还要负责选派优秀的厨师担任学生的导师(师傅),一般一个师傅不宜超过三个学生。二是经费保障。师傅既要承担企业工作任务,又要在技术和职业道德两个方面承担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要使学徒制取得良好效果,师傅必须全力参与,其培训和指导经费必不可少;另外,学生在企业的实习经费也要有一定补贴。校企合作双方应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出发,分别承担其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有关费用。三是表彰奖励。企业应建立师傅带徒弟的补贴金和表彰优秀师徒的制度,奖励培育有方的师傅和成绩优异的学徒。
第四篇: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摘要】现代学徒制想要得到实际的效果,就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本文以工学结合为基础,从课程教学各个环节的创新层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目的是找到现代学徒制下培养具备高素质、技能型的高职人才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高职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J954-4
学徒制教育在中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并未形成自身的体系。西方的一些国家则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学徒制是实施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的模式,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有双重身份:即学生和学徒工,也就是通过师徒关系将企业中的实际操作和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
现代学徒制教育是一位企业中的工程师,即师傅,每次收少量徒弟,这是与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最大不同,虽然这样好像显得有些低效,但它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是无法替代的,也是学校传统教育的高效补充。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现的就是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每周1-2天的学校理论学习,3-4天的企业实践锻炼,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约为3:7。上述是一种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组织形式,可见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理论学时比较少,所以要求学校据此特点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同时把实践作为重中之重。现代学徒教育模式的特点
(1)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现代学徒制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个目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是为了工作而去学习,目标明确、前景明确,所以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高,并且应该有一大批学生被原企业在毕业后录用。
(2)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内容由学生和企?I双方共同制定,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理论上应知应会的知识,而且突出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最先进、最真实的生产理念、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
(3)理想状态下,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仅不需要缴纳费用,而且根据个人的表现还会享受学徒工资,这从另一个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现代学徒制最具发展潜力的原因之一。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大多是针对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而抽象概念又多的内容放到实验或者实训课程中来完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则是一种更加系统化的多方协作的社会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徒制教育在很多方面也进行调整和完善。学徒制教育模式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要通过工作任务和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更加紧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能够完成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实际工作中如何做课上就如何来讲授,而且整个过程由双师型教师来进行授课。学习的同时也在工作,在企业时就完全按企业员工的标准来对学生进行约束,这样学生也能够体验到企业的经营理论与运营模式。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基本要素
(1)政策支持
现代学徒制需要多方来共同实践,不仅包括企业和学校,国家在政策和制度上也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当然还有法律上的保障。只有这样才能让这种模式得到充分的发展与实施,从而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率。
(2)师资队伍
由真正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授课是现代学徒制得以高效实施的必要保证,也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其基本要素之一。包括了师资队伍结构的合理性、数量的可行性及质量的保障性,这些还都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同时学校的实习实训条件与企业的工作环境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这也是需要强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它的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专业技术技能与实际项目的经验,是用人单位较为看重的方面,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指明了目标,但这个目标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可一旦能够在这方面有本质的突破,将会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因此,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来实践现代学徒制教育教学模式将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为关键要素。
(3)教育方式
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理论校企双方建立完整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后,如何采取一种可行又高效的教育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显然不能满足其办学目标。这就需要企业的师傅适时的介入,以达到实践技能的有机培养。这也就展现出了现代学徒制的优势所在,由企业具备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承担师傅的角色,把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这种教育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教育效果。学徒和学生的区别
从传统意义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科体系下偏向于书本上理论知识的掌握,学徒则是在作坊进行技能的学习,偏向于动手能力的锻炼。目前就我国的高职院校来讲,培养的学生大多数仍然缺乏企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技能,办学实际状态与行业企业的需要仍存在一定差距。对于我国的高职教育中的现代学徒制应该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该与西方国家的有所区别,应该体现中国的国情,应该展示出学徒与学生的整合关系。
随着我们国家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各个领域对于用人的标准及要求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遵守规章、能操作将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才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和范畴发挥其作用、体现其发展空间。而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恰恰与这种思想有着很高的切合度,它的培养目标就是让学生具备够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水平,同时重点突出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
因此,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备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具有与企业要求相吻合的实践能力,所以能够使学生具有“零距离就业”的感触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关晶.现代学徒制的理论研究[R].上海师范大学,2014:23.[2] 赵志群,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1):21-27.[3](美)阿兰?科林斯,(美)理查德?哈尔弗森.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范星.近代商人对学徒教育的参与及其意义.职业教育研究.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5] 李敏,潘严娜.英国发展世界一流学徒制的最新进展[J].世界教育信息,2010(10):34-36.[基金项目] 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科研规划项目2015-2016课题(项目编号:LZY15186)
[作者简介]刘继光(1980-),男,讲师,硕士,从事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第五篇: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构建中职汽修专业育人新模式
探索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构建中职汽修专业育
人新模式
摘 要:该文通过对当前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校企合作共建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改革思路及对策。同时,针对笔者学校汽车专业方向的教学实际,抓住“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专业特色”的机遇,详细阐述了该校汽车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情况。对探索职业院校在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创新办学育人新模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构建 育人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174-02
学徒制在东西方国家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为推进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很多国家高度重视学徒制培训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借鉴传统学徒制优点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现代学徒制,使之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现代学徒制在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关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
1.1 现代学徒制的定义
引用百度: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因此,学生和员工都可以从企业领取相应的工资。但是,作为一种新模式,在推广中需要企业和学校专门制定相应的人事政策进行支持。
1.2 现代学徒制内涵
开展现代学徒制,旨在解决校企共同育人,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建立现代学徒制度,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与双重管理,着力解决合作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失问题,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建立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与就业选择空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选择育人企业不同岗位学习。通过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和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建立联合培养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条件保障等,共同制订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办法、各项制度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创新职业教育育人模式。推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实施途径
实施现代学徒制的基本途径是关系到推行的优劣与成败的问题,必须落到实处,以校企对接,深度共融为前提,实现校企互补双赢,真正做到落地生根,才能开花结果。
2.1 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新合作模式,实现5个对接
一是实现学校与企业对接,制订深度合作的协议与规划;二是实现学校实训基地与企业车间对接,制订基地建设方案;三是学校专业与企业产业对接,制订精品专业建设的规划;四是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对接,制订“双师型”专业教师培养计划;五是?W校培训与企业岗位对接,签订师徒合同。
2.2 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新培养模式,实现3个互通
一是招生与招工互通,实现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二是上课与上岗互通,实现上课即上岗,上岗即上课;三是毕业与就业互通,实现毕业即就业,完成学徒任务。
2.3 建立校企一体化的新学徒制考评体系,实现两化三考评
要使现代学徒制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建立考评体系。一是要建立对学徒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考评;二是建立对教师理论指导成绩及实践能力提高的考评体系;三是建立师傅实践指导成绩及专业理论提高的考评体系。推行现代学徒制,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新型育人模式具体做法(以笔者学校汽修专业中鑫班为例)
3.1 选择合适的合作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协议”
2010年3月,通过该校对中山地区20余家4S店的生产条件、技术情况、产品市场前景、社会信誉度等进行全面考察和论证以及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调研。最终确定了中山市雄鸣汽车维修厂作为合作企业,以保证“校企合作”能够规范、有效、成功地开展。
3.2 推行现代学徒制,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育人模式保障条件
3.2.1 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领导机构与办事机构
成立了以学校和企业为主的领导机构,机构下设人员互聘委员会、教学资源开发委员会、教学运行协调员会、考核评价委员会等,主要负责制订“校企订单合作”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工作等,优化了校企资源,实现了校企对接、深度融合。
3.2.2 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
校企为了严格管理共同制定了包括岗位职责、学生实训实习守则、订单班考勤制度、文明生产标准、学生教学成绩评定和考核办法及各工作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修订,最后形成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2.3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聘请法律顾问
为了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学校聘请了法律顾问,法律顾问按双方要求制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和相关进一步合作的其他相关协议等,其中明确双方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关于学生人身安全保护的条款进行了明确设定,规定企业必须为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等保险。
3.3 组建“现代学徒试点班”――中鑫班
(1)在学生班级中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充分认识“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
(2)组织学生报名。
(3)安排企业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
(4)召开家长会,学校、企业、学生家长三方共同签订“中鑫班”定向培养协议书。
(5)将选拔出来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组成新的行政班级――中鑫班。
3.4 推行现代学徒制,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育人模式,形成以企业生产过程相一致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提高育人质量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共同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相一致的新型教学,大力推行师徒结对,学做合一,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引入考核中心,实施行业、企业、学校三方都满意的考核机制,让学生在校内厂(中鑫培训基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活动,最大限度提高育人质量。
3.4.1 推行师徒结对,构建“团队协作”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方式
传统教学组织模式已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班级管理又远远落后于企业的管理模式,为此,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与企业相对接,实行“企业化车间管理模式”的组织方式与文化制度。分好“车间小组”,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上岗,以团队协作培养为主进行车间小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团队协作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培养小组组长优先机制,带动及培养组长,组长带动全组成员为核心,制定共同奖惩制度,培养团队意识,在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提高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真正实现学生-企业师傅-学校教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形成师徒结对,以任务驱动,工单作业,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
3.4.2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中鑫基地,校企共同编写基于实际生产过程的“实训工作页”
构建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足够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以企业工作作业的任务工单为前提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并编写符合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的“实训工作页”,让学生既能完成企业的生产实际要求又能满足学校的育人效果,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ψㄒ档娜现?能力,真正实现在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相对接,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很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3.4.3 企业化车间管理与生产性的项目驱动、学做合一,工学交替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企业师傅、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企业师傅和教师要在分析学生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发各种校本教材、“实训工作页”等,并要采用行动导向、小组实训、录制拍摄等多种的形式实现学做合一、工学交替来达到校企合作的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企业生产性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发展水平及相关校企合作的现实情况进行恰当选择、合理组合、正确运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转变的作用。
3.4.4 引入技能考核中心,在实现毕业即就业的对口就业前提下,由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考核,最大限度提高育人的质量
在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基础上,学校和企业按照国家、行业、企业的标准,依据对企业正式员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评定,成立教学考核组,考核成员由学校、企业双方共同担任,并进行听课、指导实训、期末考试等教学进行的质量监控以达到用人标准。除此之外,我们引入中山市技能考核中心对所有专业学生进行相关强化培训最终取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确保学生无论在校内厂还是在校外厂都能得到企业的一致认可,当然对于已毕业的学生,我们还要进行跟踪调查,听取用人单位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计划与内容。总之,学生在本校学习都必须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方能毕业,其最终是否合格、能不能上岗,完全由企业说了算。结语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其强大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效率为世人瞩目,因此,在总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双师育人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现代学徒制的定义与内涵,结合笔者学校和地方相关现代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创新以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为主体、学生积极参加的现代学徒制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为突破口,以建立稳定的“双师”(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与技能为关键,以工学交替、实岗育人为基础,以加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为重点,以提高专业与行业契合度,以及学生就业岗位与企业需求岗位相适应为核心,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与发展,推动现代学徒制工作的不断深入,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做出应用的贡献。
参与文献
[1] 张振伟.基于”现代学徒制”视角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成人教育,2015(10):58-61.[2] 吕妍,古继宝,梁??.我国现代企业师徒制重构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7(4):111-114.[3] 朱敏成.论现代学徒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1(11):45-46.[4] 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