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开展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心得体会
学习开展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的心得体会
现代学徒制定义: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联合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
现代学徒制内涵: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我国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就是通过试点旨在解决校企共同育人,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招生,建立现代学徒制制度,对学生进行双重教育与双重管理。学生在校学习时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工,形成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以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在学生毕业(学徒结束)时,实行“双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积累制度;着力解决合作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失问题。
按照企业需求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建立校企双元育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为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与就业选择空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目标的不同,选择育人企业不同岗位学习。通过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和技能,工学交替、实岗育人,校企建立联合培养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条件保障等,共同制订校企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办法、各项制度标准、考核评价体系等,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探索新的学时、学制与教学方式方法,实现教室与岗位、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的四个融合。现代学徒制的特点之一就是教室与岗位的合二为一(实岗育人),部分课程的完成和学分的取得必须在企业岗位上通过师傅指导与传授获得,同时,职业院校师资与企业师傅的分工与合作是现代学徒制能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保障(“双师”传授)。现代学徒制更注重企业师傅对学生的传、帮、带,以及师傅对徒弟(学生)最终的考核,没有企业师傅的考核,学生即使毕业了,最终也不能直接上岗,同样,现代学徒制将企业对学生的考核作为人才培养是否成功的标准。学生毕业时企业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是学生取得职业院校学历的前提,这里的企业职业资格证书不一定是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但一定是行业内各同类企业所认可的,因而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合。
相对传统学徒培训,现代学徒制在注重技能传授的同时加强了知识的学习与素质的培养,从形式上的岗位与师傅传授到岗位与教室、师傅与教师联合传授,从传统的就业培训到系统的、规范的职业教育,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终身教育。本文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的若干思考,从探索的角度指出了现代学徒制的定义与内涵,但是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现代学徒制定义与内涵是基于国务院常务会议“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这句话进行界定的,这很可能会使其定义与内涵存在一定局限性,能否科学、准确、全面对我国现代学徒制定义与内涵进行界定,还需要在今后的现代学徒制试点中不断总结完善
第二篇:现代学徒制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现代学徒制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余进才
为更好地了解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式和职业教育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根据学校的安排,我和9位同事有幸于2017年1月13日参加了在山西省财经大学举办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培训学习,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深刻理解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招工,教师与师傅联合传授知识技能,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重点体现在“现代”,是相对于“传统”提出的,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作坊,传统的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学校职业教育模式培养技术人才占主导地位的今天,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弊端,为解决这一问题,便产生了“现代学徒制”。从本质上讲,“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是一致的,即都有师傅、徒弟以及师傅对徒弟的教育和指导,都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但二者还是存在很大的区别的。
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的培养为核心,以课程为纽带,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指导为支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单纯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二、领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即紧紧围绕统一1个标准,签好2份合同,用好3块资金,解决4个问题这四个方面来解决实际问题。
现代企业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企业用工稳定的问题;劳动者收入的问题;劳动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问题。这就需要积极探索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为主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训新体系。该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学徒制,也不同于纯粹的学校教育,它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知识与能力相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是传统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一场重大革新。
现代学徒制开展的基础是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双方在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合作的具体内容上等都有明确的利益共享机制,有着相对完善的协调管理办法和措施;学生(学徒)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校企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利益归宿就是通过学校和企业二者之间的紧密合作,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和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部门,也是监督评价部门,二者合作的程度越紧密,人才培养质量就越高;教师和师傅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并对其技能学习、职业道德等产生影响的重要力量;课程是该模式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联结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间的纽带,指引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总之,现代学徒制能够为学校节省物力成本,为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也为学生就业节约了时间和经济成本,使教育和经济社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鲜明的特点
(一)学校与企业二者深度合作
现代学徒制是以企业用人需求为目标,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学徒)培养为核心,以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为形式,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为支撑,校企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专所长、分工合作,从而共同完成对学生(员工)的培养。把工作岗位的技能训练与学校课堂的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专业知识的灌输和全面素质的培养,也重视专业素养和从业技能的训练,增强了学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融合度,成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发展的最佳结合点。
(二)校企双方合作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企业成为了“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能充分利用企业的专业设备或者是专家师傅等资源对学生进行训练,这既解决了学校专业设备条件不足,师资缺乏等矛盾,又解决了学生的专业实习问题,还使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岗位技能。这种模式有利于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优势互补,提高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学生与企业签订一份学徒合同,企业 指派一名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培养方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这样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
(三)学生可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了学业上的经济负担3 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企业获得一定的报酬。根据企业的性质不同,学生从企业获得的报酬可能是不相同的,但是对他们来说也是一定的生活补助。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还可以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有益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这也是现代学徒制具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
(四)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现代学徒制采用校企双方合作提供培训课程,学校学习与企业岗位培训相结合,更注重“工作体验”、“做中学”,使学生上岗前得到良好锻炼,提前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职业素养,实现“零距离上岗”,校企双方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路径培养人才,企业在学生实习期间可以对其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对优秀学生进行挑选,真正达到优化用工的目的。对学生而言,大部分学徒毕业后能被原企业录用,就业前景比较明朗。
(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是一种真实的情境教学,师生和师徒处于同一教学情境下,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学习者不再是知识和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体任务和项目的设计者和执行者,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的 意愿和学习的效果达到最强和最优。此外,师傅和徒弟一直处于同一任务情境下,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师傅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学生作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正是这种即时沟通与反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进程,使学生的疑问即时得到解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四、对构建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仍处于一种积极探索和勇于尝试的阶段。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需要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通力合作,针对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特征,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府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职责
在国外现代学徒制推进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企业和学校提供一系列政策支持,并制定特定的法律协议等来维护校企合作的顺利实行。而国内现代学徒制刚刚起步,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和推进的力度和深度还需进一步加强,政府关键的桥梁作用还需进一步完善。首先是专项资金支持,政府要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活动、学校的学徒制课程发展、培训项目等不断地提供专项资金支持。结合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际,进一步完善政府扶持政策,扩大扶持力度,让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企业从中真正得到实惠,吸引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其次是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尽管江西新余学徒制试点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得到了充分肯定,但同样遭遇“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政府可以尝试构建行业协会或者是企业集团这 类中介机构,它可以为企业和学校之间搭建一条畅通的沟通渠道,搭建合作平台,同时也起到一定辅助和协调的职能。总之,在开展现代学徒制时,应寻求企业与学校的双赢切入点,使企业认识到学徒制可为企业节约成本、简化招聘程序,从而促使校企各专所长,分工合作,共同负责培养、共同承担风险。
(二)合理选择专业
首先,学校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部分适合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专业进行试点,专业建设只有扎根区域经济才有丰富的师傅资源,才能保证在跟岗综合实训阶段有足够的实训基地。在确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之后,对具体的试点专业进行分析,充分认识所要达到的目标,分析所具备的条件,从而确定培养的具体内容,并做好学徒制教学的专业教学计划,做好相应的配套管理制度和教学制度配套改革。
有专家建议,试点专业选择最好以先进制造业类和现代服务业类为主,涵盖学校示范性专业、重点专业、重点建设专业和相关专项资金扶持专业,因为这类专业的“软、硬”基础都较好,可能更利于开展。
(三)重建课程
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身份在学生和学徒之间相互交替,学习场所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仅有校企共同育人的机制保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学生学习载体——课程进行重建。目前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尚没有完全摆脱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仍是以知识的系统性作为教学内容的逻辑主线,岗位工作任务不能有机地融入到课程内容,强调了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却弱化了“职业性”。另外,假如单单只按照岗位工作任务来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完全基于岗位工作流程来组织教学,就会缺乏以能力培养为逻辑主线的系统学习和训练,这显然也是强调了“职业性”却又弱化了“高等性”。这样的课程均不能达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性”,试点专业首先必须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特殊要求,严格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制定课程标准,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逻辑起点,针对人才培养各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融入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
(四)变革教学组织与管理
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类型,职业教育跨越了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实现这种“跨界”教育,必须同时遵循职业和教育规律,必须打破在企业里办培训或者在学校里办教育的思维,形成系统集成、“跨界”的理性思维。在现代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空间从校内到校外的延伸,学校、行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参与,在教学管理运行中,要求必须做到工学衔接合理,那么以学校为主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要求,为此,必须改革现行的教学组织模式和管理体制。教学管理要充分贯彻 一切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的教育理念,要依据培养过程中学生发展的共性和个性需求选择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共同参与的“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校企共同实施课程管理、共同评价课程实施效果和评估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
(五)加强师傅的选拔培养
师傅是实施现代学徒制的主体,关系到学徒制实施的成功与否。所以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数量庞大的师傅队伍,承担师傅职责的人员必须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资深人士。师傅的选拔,要通过行业主管部门引导、学校公开招聘、企业推荐、实习生推荐等多种形式,将那些吃苦耐劳、敬业爱岗、作风正派的能工巧匠、业务骨干、技术负责人等纳入到师傅资源库。要制定师傅的考核管理办法,通过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去激励师傅努力工作;要加强师傅之间、专任教师和师傅之间、师徒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及时调整、纠正现代学徒制实施中的错误或不恰当的地方,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要加强与师傅所在企业的沟通,使带徒工作成为企业工作的一部分,为师傅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师傅的培训和指导,使其尽快成长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双师型教师。
(六)构建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要建立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监督和评价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情况的重要工具。职业院校应该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专业结构等特点,成立由学校领导、企业、专业教师组成的学徒制专门工作小组,建立一套适合于自己的绩效考核体 系,并客观、有效地执行。学校应对试点专业实施过程中的考核项目进行细化考核,强化对改革过程中的教学实施、教学管理、企业满意度、教师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等系数的评估和考核。
其次,是建立学生学习评价体系。应基于高职教育“高等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评价体系,充分体现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校企双方要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规律和特殊性,分析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因素,寻求职业岗位目标需求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并以此作为学生未来成长规划的依据,建立起促进学生把成长成才作为人生价值追求和文化自觉的动态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热情。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尝试,需要在政府、学校及企业三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探索的过程中逐步总结经验,努力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探索出多方参与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以更好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
第三篇:现代学徒制在中职学校教学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
现代学徒制是产业与教育结合的基本形式,也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主导模式。这就要求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需要更加深入,需要教师与师傅共同传授专业知识,是对传统学徒制培养人才模式的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是培养初级技术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祖国伟大复兴输送技术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就显得尤为必要。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中职学校;教学管理
一、现代学徒制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要求学生既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要到企业接受专业培训,因此学生要和企业签订一份合同,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企业还要指派师傅指导学生接受生产环节的上岗培训,学生培训合格以后必须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而且学生在培训期间能够享受到学徒工资。具体地说,现代学徒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招生就等于招工,凡是具有学习职业技术愿望的初中毕业生,都可以进入中职学校学习职业技术。中职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按照订单培养和协议就业模式进行培养,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就自然成为企业的学徒工人。
2、招工就等于招生,企业新招收的工人,在进入企业之前,根据工人意愿,一律安排到中职学校进行学习和上岗前的培训,培训合格后中职学校颁发相应的毕业证书。
3、上课就等于上岗,学校实行学分制度,进入中职学校的企业工人,学习时间不固定,啥时到就啥时学,修满学分就为合格。建立课堂教学、实训车间实习和企业上岗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学培养模式,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半工半读。
4、毕业就等于就业,学生在企业做学徒期间,如果学生和企业彼此都满意,就可直接签订用工合同,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成为企业的工人。
二、中职学校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方法
(一)确立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为了突出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办学优势,坚持学校、企业互通、互学、互进步的原则,围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理念,根据企业与学校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制定出符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1、现代学徒制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获得一定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知识。
(2)通过实践与理论结合,实习与实验结合,让学生得到规范的训练。
(3)设置项目教学,学生通过对专业课的学习和应用,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学生通过实习培训,获得职业道德素养,具备合作、创新、守纪能力。
2、现代学徒制课程教学计划:
(1)培养目标:培养各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独当一面,并能吃苦耐劳具有创业精神和较强适应能力的技术工人。
(2)培养要求:掌握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等基础知识和各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语,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相关产品说明书及维修手册等一般专业外文资料;具备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自学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具备本专业机器维修及操作基本技能,并考取相关工种等级证。
(二)制定现代学徒制的日常管理制度
1、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确立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合作形式,革新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把学生平时的工作情况与师傅的评价纳入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价中。在教师与师傅共同努力下,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需求来设置课程,设立以“公共课程+核心专业课程+教学项目”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其中,核心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增加或减少,每一个教学项目则完全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在学校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师傅的共同商讨下,制定出适合企业需要的项目课程,并由专业课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2、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全程跟踪,密切关注学生的实训生活,学校和企业设立各种奖学金,以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企业参与班级的教学与管理,并委派技术师傅做兼职教师。学生实习期间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建立以能力为目标,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采取学生互评、自我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为企业储备符合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安书、食品检测技术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2]朱敏成、发展现代学徒模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3)、
第四篇:现代学徒制助推学校内涵建设
现代学徒制助推电子专业内涵发展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实践
一、实施背景
中职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往往重使用轻培养,普遍存在着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跳槽现象频繁等问题,制约了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正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先进职业教育制度。教育部于2011年9月19日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职业教育学生实习是国家制度,实习管理工作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并提出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
2012年,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为契机,决定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改革教学模式,特制定了“2+X+0.5 ”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突出技能训练,课程模式从“以知识导向”的学科体系向“以职业能力导向”的体系过渡,再向一体化课程体系发展,特制定了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组织开发了一体化课程教材,探索建设了一体化课程教学场地,建设一支能胜任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条件较好,本专业与当地的多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有近60%的学生在“企业订单班”学习,企业、学校和师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积极性高。
二、培养目标•
1.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走出一条真正形成“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共同育人”的深化校外企合作新路子,发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应有的作用。
2.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从而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融入企业文化,服从企业管理,热爱工作岗位,引导学生向优秀员工的方向发展。
3.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让学生接受多岗位锻炼,完成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包含的各个岗位(工种)的轮岗实习任务,实现核心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以上标准、其他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初级工以上标准的目标要求。
4.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让教师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熟悉岗位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在今后教学中更贴近生产实际,实现真正的教学要求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实际做法
1.现代学徒制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制定《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办法》和相关制度,确认试点企业、岗位和人数,制定了本专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编写实习教材和学生实习手册。第二阶段学生作为学徒到企业实习,为了确保学生在学徒时期岗位与技能轮训到位,引入第三方考核,企业确认学生岗位技能全部过关,方可从学徒转为准员工。第三阶段是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表彰奖励先进实习单位和个人,并兑现相关政策,确认新一轮学徒制试点的人数。
2.现代学徒制体现校企共同育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出现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由于企业掌握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商业机密不能向外界公开,因此我们专业通过让企业参与编写校本教材,结合企业的实际生产制定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企业选派专家或员工到学校宣传企业文化,讲授技能课程,校企双主体育人,尽可能地缩小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3.现代学徒制实施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相结合。为了克服课程建设与企业需求不尽相符的现状,我们根据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编写完成了《电工基础》、《电工技能与实训》、《电子技能与实训》以及《C51单片机程序设计教程》等四本校本教材。
4.现代学徒制以工学结合、做中学为特征。我们专业根据当地企业的需求和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了“2+X+0.5”课程体系,即:在校的前两年主要在学校学完成专业相关基础课程和技能操作课程,技能操作实行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办法,每学期安排一个月的校外实习活动,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岗位生产流程,对自己所掌握的技能进行实际检验,查缺补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第五学期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帮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学生自己的发展方向,根据不同的方向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法,比如有些同学想继续深造,开大学,我们鼓励这些同学参加省市技能竞赛,同时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有些同学喜欢编程,我们集中进行单片机和PLC编程训练;有些同学喜欢电气安装,我们通过当地企业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际进行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护;通过分方向培养,可以使每个学生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一学期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的转变。经实践,分方向培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也改变了过去企业把接受实习生作为解决临时用工困难应急行为的情况。电应111班实习结束时,企业把原计划在实习生中录用20人改为40人全部录用。
四、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我们制订了以下四大类制度:一是协议类,包括学校与企业协议、学校、企业、家长协议、师傅与学徒协议。二是管理类,包括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学徒实习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与违纪处理办法、现代学徒制管理督查办法、现代学徒制第三方评价考核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带教师傅工作职责、校企定期会商制度。三是考核类,包括学徒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转为员工制度、学生实习召回制度。四是奖惩类,包括优秀试点企业评比办法、优秀指导教师评比办法、优秀带教师傅评比办法、优秀学徒评比办法。
2.经费保障。工作绩效由第三方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奖励,并保证补贴与奖励经费到位。经第三方考核合格者,按照学徒专业岗位数量向承担学徒培养的实习单位进行补助,实习单位每接受一名学徒可补助800-1000元,在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中列支。
3.激励机制。政府部门、学校与企业通过评选各类先进,进行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激励。去年7月,我校与静宁恒达责任有限公司共同召开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大会,评出了1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队教师、2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教师傅、12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学员。
4.实训场地保障。实训基地是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根据现代学徒制的要求,我们新建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光机电一体化、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以及制热制冷等四个实训室,新实训室的建设使得本专业的实训资源涵盖了本专业所有技能实训内容,达到理实一体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五、建设成效
1.学生技能得到强化,并突显了个人专长技能。2012年通过示范校建设对本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以来,成绩显著,近三年,本专业共获得省级技能竞赛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1人次,市级一等奖3人次,二等奖10人次,三等奖15人次。通过现代学徒制培养,有80%学生毕业后免除招聘考试直接进入相关企业就业。大部分学生实习阶段就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的收入,许多学生现已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柳颜明、王亚青等多位同学毕业后就直接被升任为业务主管。
2.学生企业岗位忠诚意识加强,职业素养提升。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岗位轮训,不仅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本工种各岗位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岗位轮训中培养了自己的技能兴趣和特长,企业也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学生今后发展的岗位,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学生通过学徒制实习,更全面地了解了企业文化,从而热爱企业,忠诚度提高,使校企对接距离缩短。
3.专兼并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通过让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岗位进行学徒轮训、请企业师傅进课堂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我们成功地培养了“学校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专业教师发展梯队,并提升了专业教师队伍内涵(讲师、技师或工程师)。
第五篇:现代学徒制助推学校内涵建设
现代学徒制助推学校内涵建设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现代学徒制创新实践
•背景•
1.学徒制一直是人类社会技术传承的主要手段,也曾经是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但我国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还没有发展到类似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目前处于传统学徒制消失与非正式学徒制存在的阶段,中职学校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往往重使用轻培养,普遍存在着被企业当成廉价劳动力、跳槽现象频繁等问题,制约了新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而现代学徒制正是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先进职业教育制度。
2.教育部于2011年9月19日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实习管理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实习是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执行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职业教育学生实习是国家制度,实习管理工作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并提出了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
3.2012年,我市教育局攻坚破难,在我校机电专业的“2+ 0.5 + 0.5 ”实习模式和烹饪专业的“1+1+1”实习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州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三三四”模式(政府、学校、企业“三元合一”管理,在校学习、轮岗培训、顶岗实习“三段式”育人,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培养),并在全市各重点职业学校开展试点。
4.我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条件较好,学校与100多个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全校有近60%的学生在“企业订单班”学习(全国职业学校参加“企业订单班”和半工半读学习的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3),企业、学校和师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积极性高。•目标•
1.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走出一条真正形成“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共同育人”的深化校外企合作新路子,为国家层面出台现代学徒制政策探索方式和途径,发挥国家改革示范校应有的作用。
2.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效益意识、创造意识的培养,塑造学生的职业精神,从而让学生提高职业素养,融入企业文化,服从企业管理,热爱工作岗位,引导学生向优秀员工的方向发展。
3.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让学生接受多岗位锻炼,完成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包含的各个岗位(工种)的轮岗实习任务,实现核心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中级工以上标准、其他岗位(工种)达到国家职业资格初级工以上标准的目标要求。
4.通过现代学徒制实践,让教师了解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熟悉岗位要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并在今后专业教学中更贴近生产实际,实现真正的教学要求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接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做法•
1.现代学徒制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制定《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确认试点企业(岗位)、专业、人数和实习单位,各试点专业制定《实施办法》和相关规章制度,制定试点专业实习计划、实习大纲,编写实习教材和实习生手册。第二阶段学生作为学徒到轮岗实习,为了确保学生在学徒时期岗位与技能轮训到位,学校通过招标为学生购买优质实习岗位。通过第三方考核,学生岗位技能全部过关,从学徒转为准员工。第三阶段是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和不足,检验和修正《实施方案》及各项规章制度,表彰奖励先进实习单位和个人,并兑现相关政策,确认新一轮学徒制试点的专业及人数。目前第一批机电、计算机、化工、烹饪四大专业试点已完成上述三个阶段。
2. 现代学徒制实现校企共同育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进步,与之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企业需求有较大差距,出现这种局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由于企业掌握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等商业机密不能向外界公开,因此我们让企业参与学校招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相结合,企业参与制定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企业派员到学校宣传企业文化,讲授技能课程,校企双主体育人,尽可能地缩小与企业需求的差距。
3.现代学徒制实施学校学习与企业学习相结合。为了克服课程建设与企业需求不尽相符的现状,我们根据岗位要求,与企业共同编写了面点制作、电梯制造等方面的教材,在企业给学生授课。
4.现代学徒制以工学结合、做中学为特征。如烹饪专业“1+1+1”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我校与浙北大酒店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模式,“1+1+1”是指:第一年,学生在校完成专业相关基础课程,进行企业及其岗位素养与技能的感知性教育教学;第二年,学生进行半工半读,一周教学时间实施“2.5+3.5+1”机制(两天半在校学习,三天半在企业见习,一天休息);第三年,学生进企业进行现代学徒制实习。经实践,学生在现代学徒制实习期间完成了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相关岗位的训练任务,在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指导下,每个学生都完成了刀工、雕刻、冷盆、热菜、点心等8个岗位的训练。“做中学”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了零距离上岗,也改变了过去企业把接受实习生作为解决临时用工困难应急行为的情况。该班实习结束时,酒店把原计划在实习生中录用20人改为40人全部录用。•保障•
1.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的顺利实施,我们制订了以下四大类制度:一是协议类,包括学校与企业协议、学校、企业、家长协议、师傅与学徒协议。二是管理类,包括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学徒实习管理制度、安全措施与违纪处理办法、现代学徒制管理督查办法、现代学徒制第三方评价考核办法、指导教师工作职责、带教师傅工作职责、校企定期会商制度。三是考核类,包括学徒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实习考核制度、准员工转为员工制度、学生实习召回制度。四是奖惩类,包括优秀试点企业评比办法、优秀指导教师评比办法、优秀带教师傅评比办法、优秀学徒评比办法。2.经费保障。学校学徒制并轨湖州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工作绩效由第三方考核,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彰奖励,并保证补贴与奖励经费到位。经第三方考核合格者,按照学徒专业岗位数量向承担学徒培养的实习单位进行补助,实习单位每接受一名学徒可补助800-1000元,在示范校建设专项资金中列支。
3.激励机制。政府部门、学校与企业通过评选各类先进,进行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激励。去年,我校被评为市级现代学徒制优秀试点学校、我校的合作企业浙北大酒店被评为市级现代学徒制优秀试点企业、施胜胜与施利华被评为市级现代学徒制优秀指导教师、宋建忠与周国虹被评为市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队师傅。去年7月,我校与浙北大酒店共同召开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大会,评出了1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队教师、2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带教师傅、12名校企级现代学徒制优秀学员。•成效•
1.学生技能得到强化,并突显了个人专长技能。如烹饪101的蒋华峰以前并不出色,经过学徒制班在浙北大酒店轮岗后,爱上果蔬雕刻,现在已经成为浙北大酒店果蔬雕刻的骨干,蒋华峰取得的成绩还感染了其他同学,如烹饪11学徒制班的朱云翔等同学受其影响也爱上雕刻,他们在业余时间里练习,并把练习的作品放在网上,吸引了更多的同学向他们学习与请教。又如烹饪西点10班的陈德堰同学进入学徒制班后,由于认真、好学,得到了湖州府厨师长的赞誉。再如该班的潘敏、杨玲玲同学主动申请到学徒制班,现在已在冷菜、面点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还有市级三好学生汪淑民同学,在师傅指导下技能进步很快,在2012年的技能赛上先后获得了市、省一等奖的好成绩。计算机专业通信运营班经“引企入校”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有80%学生毕业后免除招聘考试直接进入电信呼叫中心、湖州市多媒体产业园的相关企业等就业。大部分学生实习阶段就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的收入(非学徒制班的学生一般的1500元左右),许多学生现已成为企业的生产骨干,陈明明、邵雨莲等多位同学毕业后就直接被升任为业务主管。
2.学生企业岗位忠诚意识加强,职业素养提升。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融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岗位轮训,不仅能使学生全面掌握了本工种各岗位的专业技能,增强了就业竞争力,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持续发展能力。学生在岗位轮训中培养了自己的技能兴趣和特长,企业也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学生今后发展的岗位,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形成。学生通过学徒制实习,更全面地了解了企业文化,从而热爱企业,忠诚度提高,使校企对接距离缩短。如烹饪11班于2012年12月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在轮岗实习中遵守规章制度,坚持每天向老师汇报情况,请假制度执行力高,对技术的渴望度高,不计较个人得失,同学之间关系融洽,能互相帮助,涌现了如曹辉、邹凯远、费宏亮、张剑、王蕤等一批好学生。
3.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的三方管理,让多方满意。我校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校企双方“双导师”管理、家长全程参与教育、教产研结合的技能教学模式,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参与的岗位能力课程开发,第三方“五位一体”的客观评价,专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机制等,以“学生双重身份、双元育人、岗位培养、岗位成才”为特征,互渗交互培养学生,使多方满意,实现多赢。去年3月,中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我校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受到来自全国各地省部级领导及与会教育界与企业界代表的关注。
4.专兼并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通过让专业教师带学生到企业岗位进行学徒轮训、请企业师傅进课堂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我们成功地培养了“学校双师型——企业服务型——行业专家型”专业教师发展梯队,并提升了专业教师队伍“五师”内涵(讲师、技师或工程师、心理辅导师、职业指导师、德育导师)。
5.形成职业教育新机制。现代学徒制建立了政校行企联席会议机制,并以政校行企联席会议为载体,并形成了职责明确、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机制;通过以经常性对话协商机制为载体,建立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及学校与行业、企业教产合作新机制;以试点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为载体,建立保障试点工作科学决策新机制;以加强课题研究为载体,建立企业行业专家、职教工作者、相关领域专家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教学目标、学生实习标准,探索建立教学方案动态更新的新机制;以督查工作小组为载体,建立试点督查工作新机制;以省市技能鉴定中心的技能考评专家和质量监督员组成的委员会为载体,建立社会第三方(行业、企业)评价新机制。•思考•
1.国家要给力现代学徒制工作。
学校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得到企业大力支持。由于我们三线城市大中型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时候,企业主想到的就是如何让劳动力发挥更大的效用,劳动价值最大化,还没有到达要承担岗位技术工人培养的社会责任的高度。学徒制一不小心就会步入“学校热、企业冷”的尴尬局面。学校付给企业每位合格学徒800-1000元的费用,与企业在学徒培养过程中所付出的精力、材料消耗、设备损耗等费用有较大差距。另外,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一位师傅要负责3-5名学徒的培训,还要占用生产设备,企业在生产任务繁忙时难以兼顾。
学徒制的实践要找到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家庭共同的诉求点。我们建议:国家要出台相关的学徒制配套的政策与措施,比如,参与企业的行政、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学徒制实习标准与考核办法等等。为地方政府、学校、企业联合实施“社会大职教”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机制、资金、资源等方面的保障。国家要研究制定学生实习标准和监督检查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实习标准,探索建立实习标准动态更新机制。政府和行业应牵头向学校引荐合适企业,促进学校能在更多专业中、更大规模地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鼓励学校开展个性化、多元化的现代学徒制实践。
我校现代学徒制突出了“以学校为主”和“以专业教学计划为主”是现代学徒制尝试的一种形式,并不是灵丹妙药,它在改变“学校热、企业冷”、关注学徒制学校与专业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职业成长与发展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但是只适用于那些技能培养与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岗位能够集群的专业,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专业,比如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经贸专业、文秘专业等就不尽适用。类似于这些专业,可以采用类似“校内实训基地”学徒制模式,把基地建设成“准工厂”,建设由行业专家、岗位技术能手组成“能工巧匠”型导师队伍,实施校内学徒制等。所以教育部门鼓励学校结合各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根据企业特点和需求,灵活设置实施计划,灵活调整学徒制实习时间,有个性地开展现代学徒制,更好地培养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