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论文
小议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
关键词:教学 课堂 年级 可以 小议 求知欲 课堂教学 求知 可以通过 他们
摘 要:《小议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事物认识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它也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浪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以往,形成大面积的后进层面,日积月累,延误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解决他们喜欢学的问题。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事物认识的反映。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它也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了困难而恢复。我担任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这几年来,在掌握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学习、引进、移植外地外校教师和本校同行们的理论和经验,在课堂教学设计方面,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进而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积极作用,收到较好的效果。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故事开头,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一说到讲故事,孩子们,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他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小猴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培养思维品质。
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低年级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多种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经思考,盲目动手的毛病。例如,在教学“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要求摆的△比 ○ 多2个,在摆的时候,要想一想先摆几个△,再摆几个△,一共摆几个△,让学生把自己摆得结果,到展示台上展示。老师再在黑板上摆出以下图形:
○○○○
△△△△ △△
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由具体到抽象,逐步理解数量关系,图和数的配合,可以一眼看出摆出来的6 个△,是由与○同样多的4 个△和比○多2 个合起来的。
在学生完成操作之后,要给学生一个反思的时间,让他们对照自己所摆的结果想一想,我是先摆什么,再摆什么,得出什么样的结果这样由“物化”的过程转化为“内化”,儿童的思维由感知表象到抽象,让实际操作的全过程在学生头脑中有一个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然后,再让好生带着差生讲,既突出个别,又顾及全班,从而使学生心明口明,思路顺畅。
通过摆一摆、想一想、讲一讲,再引导学生观察验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期中的数量关系。这样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地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心理学家艾里康宁关于儿童主导活动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游戏活动类型和学习活动类型期的转化过程。这个时期的孩子,借助游戏活动从初步学会理解人的某些行为,掌握了粗浅的生活经验,形成了象征性机能和想象能力正在向通过对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逐步了解并掌握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其规律的阶段转变。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堂教学后期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教学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锻炼他们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孩子们在游戏和活动创设的环境中,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心理因素协调发展起来。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比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教师及时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上的算式得出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一年级论文
浅谈一年级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摘要:小学一年级是学生刚跨入校门,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读书兴趣的起始阶段,班主任工作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针对一年级班主任面对一年级小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的具体管理策略做了几点介绍。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管理能力。应从细处关爱学生,亲近学生,要依据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制定特殊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一年级 班主任 管理工作 有效策略
今年是我第一年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虽说以前也做过班主任,但带过的最小班级是三年级,当这些小娃娃们的班主任这可还是第一次,心里刚开始自然有些抵触。在我们农区,我们这些班主任老师必须负责数学、语文双科的教学工作。尤其在一年级有拼音教学,由于我本身是数学教育专业出身,加之已经好多年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知识,生怕误人子弟。再者,低年级学生本身有着年龄小,注意力分散等特点,因此班主任的管理事务繁琐、啰嗦、麻烦。这就更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所以,刚刚接到这个任务时,真有些头疼。然而,既然接到了这个任务,我就必须做好。我相信只要我有心用心,事情就一定不会很差。然而事情并不是想得那么简单,在开学初期由于我的经验不足出现了一些问题,经过我的努力,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现如今已是第二个学期,班级里井然有序,学生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作为一年级班主任在管理的策略以及具体做法。
我所带的一年级共有学生22人,都是农村孩子,年龄大多在6周岁左右,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甚至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上的幼儿园也不一样的)。因此在他们身上有很多不足之处。在这些学生中有几个学生上课特别吵,不停地做小动作,我在讲台上讲什么似乎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总是尽情地玩耍,有时还和同桌说话;有个学生还常常拿别人的东西;好多学生在下课时间总是追逐打闹,喧哗吵闹,对于下节课要上什么,需要提前准备什么,从来也不理睬,就等上课铃声响后,才回到教室,老师说拿出书,才准备上;有的学生上课会经常迟到;大多数学生对于读书和写字的正确姿势更是一无所知。有的学生常常将乱扔纸,教室里满地全是纸屑;课间学生常常堵在办公室门口,大声的告诉老师,谁打人了,谁骂人了,谁推人了,这样既难看,也难听,影响老师的工作,更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危害十分大。有几个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即使做了,出现错误也不会去改正。,就好像在给老师完成任务。最难办的就是学生不会抄写家庭作业,即使是抄写了作业,也是抄的五花八门,让人大笑,根本读不懂。做的家庭作业更是字迹不工整,草草了事。我们农区没有校讯通,和家长沟通也是难题。甚至有的家长还没有微信,不能很好的利用微信群聊这个工具解决这些难题。在这些学生身上有太多的缺点和不足使我为之头疼,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他们尽快进入正轨,安全、快乐、有效的学习呢?这个问题总困扰着我。
一年级孩子们的心灵就像一张洁白无瑕的纸,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们画上什么,孩子们就是什么。我相信只要我用爱心对待孩子,教育孩子,爱严结合,一定能改变孩子,教育出优秀的学生。我经常向带过一年级的教师请教,下班回到家,我一有时间就查阅资料,看看有什么好的办法,让我可以做好一年级的班主任。我知道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教学出色,还要有管理、驾驭班级的能力。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更肩负着培养祖国接班人的重任,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班主任工作非常重要,且任重道远。我根据班级的出现的具体问题做出了几点改变,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常规训练
一年级学生的生活与幼儿园或者学前教育有着很大不同之处,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只是仅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能做到。因此,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例如一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和使用习惯等。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我首先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训练。例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我告诉学生上课发言要先举手的原因,给学生做示范,再让学生进行练习,让每个学生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等。其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步进课堂,安静地坐好,等着老师把课上”,“课本和本子准备好,拿起笔,细心写作业”。又如,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顺序和方法教给学生并且给他们做示范,同样的,我也把文具摆放的位置,也通过儿歌的形式教给学生作为指导,儿歌内容是:“书包抽屉里,卷笔刀放右上角,要用的书放桌上。”最后,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必须反复抓,反复强化,这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最后我利用比赛、竞争、夺红旗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激发他们的各种兴趣。
与此同时我对他们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正确写字与读书的姿势;作业应该怎样写以及做错的题要及时改正,改完后交给老师重新检查;尊敬师长,见到老师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并问好;团结同学放学路队怎样站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的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针对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
学生毕竟是孩子,尤其是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小学生,再优秀不可能没有缺点、不犯错误。因此,对他们必须严格要求。“严”并非苛刻、死板、固执己见,而是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
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初步拟出几种要教育的措施,然后择优选择合理、恰当的措施。例如,在今年刚刚开学几天,有四位同学在教室内追逐打闹,不小心把其中的一个学生的胳膊摔伤,致使那个受伤的学生不能按时上课,其他几个学生也为此付了医药费,给家庭生活带来了负担,同时也影响了别人的正常学习。经过我的细心教导分别找他们谈话,列举事例,使他们分别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作保证以后绝不做危险的动作。
其次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肃。一年级的孩子比较胆小,就连老师说话时的声音比较大时,也会吓到。他们非常喜欢老师的表扬。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会让他心里美滋滋的,还会和家长说老师表扬了他。然后做什么事情都变得很积极。通过表扬也加强了师生间的感情。体现了师生人格尊严上的平等。如果过多批评,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抵触情绪,甚至逆反心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一种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地像对待玫瑰花上颤动欲掉的露珠。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老师。如上课铃响了,教室里大部分学生还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效果并不明显,如果此时表扬一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已准备好的学生效果会大相径庭。我会说同学们,看看某某已做好了上课准备,大家可要多学习学习他哟!”此时其他同学便会纷纷仿效,秩序井然。并且在今后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的比较谁上课的准备做的最好。这样寓批评与表扬当中,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作为班主任要多点宽容,多点微笑,少点严肃。班主任要善待那些顽皮的甚至容易犯错误的孩子,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用微笑帮助学生寻找缺点中的闪光点,即使态度严肃,也要严慈相济,严而有度。让孩子感到老师既可爱,又可敬。从而建立真诚、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选拔和培养优秀班干部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在班级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作为班主任,要特别重注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建立一支有良好工作作风和具有示范作用的班级干部队伍,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并依靠着力量去形成正确的舆论,来影响并调动其他同学参与班级管理。
(一)精心挑选班干部。首先我向全班同学讲清老师的要求和做法,用两三天的时间去观察,看看那些同学表现的最棒:要求听话的,上课认真,大胆举手发言的,课后认真写作业,对人有礼貌的同学初定为班干部。另外对初定的班干部要明确分工。使他们各负其责,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还要求他们要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共同管理班级事务。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受到全班同学监督对做得好的同学可以继续任用,表现不好的辞退。2
(二).精心培养班干部。耐心教给他们方法,指导他们如何去管理,同时注意随时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对做得好的班干部给与支持和鼓励,对于班干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亲自解决并以此为示范,让他们学着去处理好事情。
(三)严格要求班干部。要求每个班干部都起到一个好的带头作用,改掉自身一些不良习惯。最后使每个学生自觉的把班级管理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人人为集体,事事想集体,以班级共性的发展来规范和约束学生个性的进步,以学生个人的进步来推动班级共性同发展。
四、树立良好班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是优良班风的培养者要培养班风,首先要确定班级奋斗目标,它是一个班级的努力方向,班主任要把全班学生的心凝聚起来,靠的就是目标,经常开展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给学生以荣誉感,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犯错时,班主任应该怎么办?那就是一定不能对犯错学生施暴。在教育教学中,常有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错误就对学生辱骂或进行体罚,对学生的辱骂就是心灵施暴,它可使学生的人格受到侮辱,严重的可造成其他后果。我们班主任应时时注意不要给学生施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信任学生,只有尊重学生人格,顾及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能信任老师。要学会与孩子沟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通过讲道理,树立榜样等方式,逐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主动改正。
最后,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表率,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因此,可以简单地说: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已心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教师的身教作用尤其重要。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因此,我要求学生做到的不迟到,不早退,不走课等,我自己先做到。每天,提早二十分钟到校,站在教室门口,等学生的到来,学生亲眼目睹,久而久之,学生他们也不好意思迟到,根本上也就不敢迟到了;下午放学,迟一点离开学校,督促学生打扫卫生,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知道班主任对班级的每样事情都会过问、检查,学生根本上就不会存在有偷工减料、偷懒等情况。无形中,学生会以老师为榜样,坚持早到校,做好每一样应做好的本职工作,正如慢光甘露,润物无声。这样,文明班评比的卫生检查也不会被扣分,课间操、集会等我都会必到,另外平时没有课上时,我会听听他们的课,与各科任教师多交换意见,及时了解、掌握班上的动态,遏制不良之风的抬头,班级的纪律也会很快好起来的。面对后进生工作面积大、难度大、反复大、转化难的“四大难”,应竭尽全力,改掉一些成效不大的做法,保持了幽默、风趣、耐心的帮教与引导,配合各课任教师,使一大批纪律差生首先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转化效果明显。
与此同时我会经常性与家长取得联系,如打电话,有时与一些家长在微信群里谈论学生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表现,也会定期召开家长会,积极做好合力教育工作。邀请家长来校面对学生一起商讨教育对策或及时反馈学生情况给家长们;同时,认真按学校的安排召开了家长会,密切了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有力配合了对学生的及时教育。
总之,我认为班主任应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使命感,运用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把班主任工作落实到实处、细处。我会用真诚捧着一颗“爱心”,把这群孩子当成我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方面我都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让他们觉得我可亲,可敬。同时,我也会加强理论修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我相信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做一个学生和家长都喜欢和信赖的好老师。
第三篇:一年级论文
挖掘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 —-----低段语文教学小得
大莫古镇中心完小
太艳琼
一年级是学生学习的起步,可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孩子许多行为习惯的养成都在此时。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引导,去发现,才能勾画出宏伟的蓝图。由刚刚入学时a、o、e都不认识的孩子,到一学期后,既能读书又能写字甚至都能写小文章的小学生,一年级老师的功劳可谓大。那么如何 抓实孩子的语文基础,在此时就应该从长计议了。利用教材扎实抓好以下三方面是很关键。
一、增加识字量尽早进入阅读
以一年级语文出版社s版上册为例说。教学要求会认得字313个,会写字143个,这是个保底数,意思是说多多益善。在教学很忙,大力提倡减负的现实面前,我们语文老师何不充分利用教材扩大识字量呀。但千万别太急功近利,首先树立只问播种,不管收获的心态。怎样来操作呢?
第一、生字教学注重连带新生字
比如你教学《小小的船》中的生字“船、弯”等生字时,学生再组词是会将“弯”组成“台湾”,借此机会,赶紧出示“湾”认识。还有教学“它”不妨随即引出“她、他”通过对比三字都会认,而且还能很好的区别。学到“猫、狗”就带出“狼、狮、狐狸刺猬”,学到“升”引出“落”,学到“香”就引出“臭”等等。这为今后熟练运用打实 基础。第二、充分利用语文百花园中的儿歌类小韵文扩大识字
语文百花园中节选的儿歌,都是短小朗朗上口,更关键是这些儿歌都是小朋友易于理解,熟悉的。这些小韵文里藏着很多小朋友常常念叨的字眼,何不利用利用。比如小韵文《人有两件宝》中藏着的生字“件、双、脑、思、考、做、造”这个时候安排识一识,一点也不牵强。
总的一点,别牵强,有语言环境就别放过机会。同音字、形近字相带,带反义的字。这不,你的有心让有心的孩子是不是又有了一大笔的收获呢?尽早阅读才会真正早。
二、重视词语的积累
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已有了相当数量的口头词汇,但由于识字量的影响使得他们书面词汇很少,加之无法进入正常的课外阅读。因此,引导积累课文中的词语很有重要。如何积累呢?是常规意义上的抄一抄就叫积累?不,离开了理解,离开实际用一用,那这是叫做笔记。我是这样做的:
首先,我是帮学生收集文中的词语,并整理为一个“词语宝库”。并指导学生在文中划出,对于刚入学几个月的孩子,一定得这样做,因为他们不知道谁和谁是好朋友。其次,你得反复引导读,读顺嘴巴。接着就是引导学生选择自己理解的词语口头说话。例如我教学课文第九课《看书》,首先选定词语:“厚厚的、大大的、花花绿绿的“三个词语引导学生读熟后,引导说话。有一生是这样说的:“冬天到了,天变冷了,我穿上厚厚的棉衣。”2 “我的衣柜里摆满了花花绿绿的衣服。”你看多准确,又实在的话语。词语还需要你讲太多吗?当然,最后你也必须引导其记在采集本上,以便以后采集之用。这样一来,词汇就从有到无,有的不仅是数量上的多更 是质量上的高。
三、利用插图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出版社s版的教材本省就是图文并茂,很注重插图的表现力。从学拼音一直到课文,从课文到语文百花园处处都有精美的插图,只要你想利用,每幅图都是很好的说话写话材料。学到的词汇可以用于实践,而且利用插图可以指导学生有序观察,有序说话,有序写话,合理想象。比如语文百花园四:《识字真有趣》利用动物园的动物识字,就配有一幅动物园小插图,我是这样领着学生观察和说话训练的的:
提问:动物园里都有哪些动物?回答:老虎、狮子、熊猫、孔雀、猴子、大象、长颈鹿等等。提问:你了解这些动物吗?它们各有什么特点?我举例美丽的孔雀。回答:凶猛的老虎(狮子)胖乎乎的大熊猫、机灵的小猴、大个子长颈鹿、长鼻子的大象„„ 接着出示填空题,进行口头填空:
动物园里动物真多,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真是有趣极了!
就这样学生有条有理的进行了观察,说话有逻辑了。教材中这样的资源很多很多,灵活运用,不拘泥于教学要求,3 大胆尝试。学生的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心态第一,别急功近利。树立大语文观,树立为学生长效发展观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各个方面的能力,才能全面扎实的抓好基础。
第四篇:一年级论文
浅谈如何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
刚刚入学的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新课标》提出:培养学生对汉字以及汉字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所以,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这样,在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也促使其有意注意的发展。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下面我介绍几种识字方法:
一、趣味识字
1.编字谜。在一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发现“编字谜”能帮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一些难教的生字,经过引导,孩子们经常动脑筋编字谜在课堂上交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比如:朋:两个月亮交朋友。林:两棵树,并排站。休:一个人靠在木头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树苗,头上戴草帽。思: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雷:雨点掉到田地里……孩子们不仅能编出书上出现的生字,还把这种识字方法扩展到课外,并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同时也巩固了生字。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组字游戏。老师把一个字或几个字的构字部件打乱顺序写在卡片上,发给每个小组一份,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尽可能多的组字,然后小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展示合作的效果,让全体学生认读,评出冠军组。这样,体现了保底不封顶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仅能组出课本上出现的字,有些学生还能组出许多课外认识的字。
3.抢卡片。老师把许多卡片放在黑板槽里,指名2—3人站在黑板前,按老师读的字音,找出有关的卡片组成字,读后组词或说一句话,谁抢得多谁就可以得到一面小红旗。
4.编故事巧记字形。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构字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去揭示汉字的造字原理和音、形、义的关系。通过直观手段、形象语言、生动故事,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幅幅图画或一段小故事。如:学“呆”时,教师边讲故事边写笔画:“一个人张着大嘴巴(口),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原来他在发呆。”
5.变字小魔术。我结合语文百花园一中“这样识字真有趣”组织了“变字小魔术”的游戏。选出一些简单的字让学生加一两笔变成新字。如“日”,孩子们变出了:电、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变出了:本、禾、术、未、米等,课堂上,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到“魔术”中,在游戏中学习,在交流中巩固。
二、阅读课外书识字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7周左右,便可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教师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汉语拼音,更重要的是学生初学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这些字在书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中重温所学过的字,是一种知识的迁移,是兴趣盎然中的再学习,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阅读时要循序渐进,开始时,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在具体操作中,我采取了“分层要求”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优生借助汉语拼音阅读,能直呼的就直呼,要求复述故事的大意;中等生先读生字,再借助拼音一段一段地读,不求快,但求读音准确;稍差的学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这一过程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读”中有所得,在“读”中获得发展。
三、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
汉语是母语,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很多汉字:电视、同学、亲人的名字,商店的招牌,广告及家中物品的包装物等,可以说,汉字无处不在。所以,教材编排识字二中的三篇课文就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随时随地识字,如:发作业本时,让学生轮流发,从而认识同学的名字;星期天,让爸爸妈妈带着到大街上去“找汉字”,收获一定不小;家中物品的包装物上,汉字就更多了。诸如“红蜻蜓”皮鞋、“达能”饼干、“光明”牛奶、“巧手”洗衣粉……当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读出生活环境中的字时,他是多么兴奋啊!因此,学生乐此不疲,此时再引导他们将收集到的商标、广告等汇集起来,装订成册,便成了一本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识字读本”。我们每星期评出十几个“识字大王”的作品进行展览,下课时,互相考一考,真是“乐在其中”!识字的方法很多很多,“教学有法,法无定法”,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开动脑筋,创造出最适合本班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另外,我们还应该不断用知识来扩充自己,多吸取别人优秀的经验,在众多的方法中找到合适、有效的方法,化为己用。总之,努力让孩子们从识字学习中品尝到快乐、体会到成就感,在生活中能够自主地识字,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成为学习主人,这是每一名教师最快乐的事。
如何在教学中指导一年级学生阅读
七岁的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进行规范化学习,对他们来说,心理就像要经历“质的飞跃”。一年级新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注意力和自控力较差,自尊心和上进心特别强,做事凭兴趣,认识事物直观,易记忆易遗忘等。而他们进行一个多月的入学教育和汉语拼音学习,便要学习字词句和课文,开始了阅读训练。要培养一年级新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强的阅读能力,就要根据这些孩子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1、以看助读
一年级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课文有些字词表述的事物直观性强,教师可以将与文字相对应的事物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紧密地与语言联系起来,使学生头脑里出现二者合一的形象。如教学“认一认”中的“人、口、手、足„„”这些生字,我让学生看了书上的图后,再同桌互相观察,然后指着相应的部位描述和大声地读生字。教学《升国旗》这一课,我让学生认真观察学校升国旗的情境,再让他们把看到的说出来,然后学习课文,这样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2、以猜激读
根据一年级新生好奇心、上进心和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我经常运用“讲故事猜结局”“讲谜面猜谜底”等方法,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北风和小鱼》,我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故事开头一讲完,我乘机询问:“北风那么厉害,真的让所有的小动物都害怕了吗?”在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后,再让他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学生读得特别起劲,读完后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教学《东方明珠》时,我用猜谜的方法导入:“一座铁架,本领真大,送歌送舞,送戏送画——打一无线电建筑物”,在学生猜出谜底情绪高涨的时候,让他们看图读文,此时学生读得特别投入。
3、以演促读
一年级学生因情感经验不足,知识储备有限,往往难以“入境”。此时,让学生戴上头饰来表演,就能够将学生带入角色,把课文中表达的意境再现出来,使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如我教《小河与青草》,这课人物对话较多,学生为了争取上台戴头饰表演,读得特别专注,效率很高。
二、指导学生读得连贯
朗读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核心,而核心的基础是把文章读通顺。刚入学的儿童以口头表达为主,在阅读教学初始阶段,必须强化学生对文字符号的认读,重视学生的整体感知。在初读感知环节,扫除阅读障碍,让学生把文章读通,读连贯,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
1、自读,圈划生字
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后,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直线、圆圈等符号勾画出生词、圈划出生字,并认真拼读,读准字音。学生圈划生字词语,一是凸显读通课文的难点,帮助扫除阅读障碍,二是突出生字,在初读课文的过程中强化对生字的印象。
2、正音,落实检查
“自读、圈划生字”后,教师应对学生掌握字音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查,针对读错的音及时纠正。为了扫清阅读障碍,除了利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字音以外,还可以结合课文的特点,对文中不好读的句子、多音字等进行检查、练读。
要采取丰富有趣的形式进行检查,除了常用的“开火车” “抢读”等,还要创造性地设计有趣、有效的检查方式,3、仿读,练至通达
由于学生刚刚开始阅读成篇的课文,因此在自读课文前,教师可采用播放课文录音、范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听书”中感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从而让学生有本可依地仿读。由于每个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水平有差异,因此可采取个体自由练习朗读的方式,也可以在独自练读一两遍的基础上,和同伴一起朗读,互相帮助,在充分练习朗读后,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师生共同作适当的点拨与评议,直到读正确、读通顺。
三、引导学生读懂意思
一年级学生在朗读中比较容易“读破词”、“读破句”,其主要原因是对课文中离自己生活经验甚远、意思生疏的词句无法理解。
1、指导读好长句子
长句的朗读训练好了,读好段、篇就不难了,指导读长句时,我叫学生把句子读通顺了,想想句子是什么意思,哪些词语是重点词语给我找出来,讨论一下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一下该怎么读,再分析长句中哪些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需要自然停顿的,自己通过读把它们找出来作好标记。最后注意标点符号,标点符号虽然不是语言文字但能表达一定的情感。
2、比较中培养语感
有的词语的意思一年级学生很难表达,这时我就用比较法培养学生的语感。如教学《冰花》第二自然段时我在屏幕上出示了句子A:“它像树叶,像小草,像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部分学生读过一遍立即发现了问题:“老师,这句话和书上的不一样。”究竟哪儿不一样呢?孩子们更加认真地读书,不一会儿就有很多学生举起了小手。原来句子A比书上少了三个词语,分别是“宽大的”“ 柔嫩的”和“丰满的”,于是屏幕上出现了句子B:“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我引导学生从两个句子的比较中体会出词语的表达效果。感受不一样,读的也就不一样。
3、多种形式理解中读
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像中高年级的学生那样对重点词句进行揣摩、推敲,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教师可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点拨,让他们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观察事物、看挂图投影、演示、表演等,有所侧重地理解一些重点词句,使课文描绘的情境在脑海里越来越明晰,从而感悟课文中流淌的思想和情感,同时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言的规律。
四、促进学生读熟背诵
熟读成诵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它可以培养学生语感,增加学生对规范语言的吸收和积累。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占优势,机械记忆的水平较高。易记忆也易遗忘,因此,他们的记忆不是靠理解,而是靠反复背诵来实现。由于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机械记忆水平较高,因此,在记忆材料时要根据他们的这一记忆特点来安排和要求。小学一年级儿童的记忆任务在于培养意义记忆。逐渐学会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不是满足于死记硬背。
1、凭借教材,激发兴趣
一年级教材所选的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可以发挥教材的这一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教学《一去二三里》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的音韵之美;然后通过齐读、轮读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四句话嵌进了10个数字的绝妙构思;最后和老师一起富于感情地吟诵。学生纷纷要求单独试背,感受到了背诵的乐趣。
2、利用插图,带入情境
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外界具体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极易引起他们的注意。每篇课文都配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情境图,给学生营造了语言氛围。因此,充分发挥插图的功能,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背诵。如教学《江南》时,可以让学生看图,真切地感受画面所构成的意境美,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边看图,边诵读,边记忆,很快就能背诵。
3、开展活动,提高效率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做事凭兴趣的特点,我开展多种活动,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变死记硬背为活记乐背。如:我常把表演作为背诵的辅助手段。教学《大海睡了》时,我为课文编配了适当的动作,演练几遍后,再要求学生逐渐离开课文,练习背诵。因为表演时利用了视觉、听觉、动觉三条感觉通道刺激大脑皮层,学生喜背乐背,课堂气氛活跃,背诵效率高。另外,我还开展通过背诵竞赛,如:个人赛,小组赛,男、女竞赛以及分角色背诵等活动,提高背诵质量,巩固背诵成果,使学生久远不忘,终身受益。
综上所述,教师应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一个脚印,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高效的阅读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一年级识字教学
三里小学 郭爱红
如何在教学中指导一年级学生阅读
三里小学 郭爱红
第五篇:一年级教学论文
小学生厌学的成因及解决的对策
摘要: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内外反映的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极的情绪和自我认识存在的偏差。然而外在的社会环境。学校、家庭乘对不良影响起着消极的推动作用。要消除学生的厌学,首先,要唤醒学生的自我向上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育观,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再次,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关爱,还要为学生创造表现。发挥特长的舞台,三大主力合作。治理厌学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厌学 原因 对策
厌学,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广大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原因。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行为上的反映。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自我意识存在着偏差;情感上,消极的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的远离学习。厌学是一般指的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正确的辅导和控制就会发展成为厌学症,厌学症的学生往往表现在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学习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严重一点就会表现在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更加严重的就会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晕脾气暴躁,厌学的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具有极大的危害。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厌学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内外反应的不同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都人起着消极强化的作用。社会道德方面偏见,家长的教养方式和漠视,教师严得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在平时学习中常常处于某种消极的状态,从来没有体验那种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在生活中又无人能理解自己,得不到更多的人关怀;更无法适应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无法正视自己想到的只有逃避。这一细烈的问题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心消极对待学习,产生厌学的心理。
(一)落后的教育观念是造成学生厌学的本质的原因 虽然现在实行的九年一贯制。小学读完可以直接升初中的制度,但小学教育应试并未消失,小学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同样也是成绩。初中的好学校同样也是以成绩为择生标准。老师在抓成绩面前仍然不敢有半点放松。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仍没有认真的落实到教育实战中,仍有很好的老师所掌握并应用于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中小学生作业量在“减负”,其实并没有完全体现。还有增加的趋势。现在还有以增加作业量来换取成绩的,把作业作为一种惩罚手段,这种惩罚方式还在流行中。这种无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状况与要求的落后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活动。当然会让学生感到厌恶,显然教育质量不但不可能从本质上提高,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
(二)家长的高期望的分析
家长的高期望,教师的高要求与学生发展失衡是造成学生厌学的动力。毫无疑问,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增强必然会渗透到学校教学中,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会很高。现在很多孩子都是5岁就入一年级了。对学生的高期望不但没有减弱的趋势反而更高了。并且,是对学生各种特长的期望更高常常在双休日或者晚上让孩子加入兴趣班。例如:写字兴趣班,舞蹈班、钢琴班、武术班、绘画班、演讲班。如果只报一个可以接受,可是很多家长会选择几个班,让孩子全面发展。有的家长不会给孩子说一声就报,好一点的会给孩子说一声就报了,没有问孩子原意学吗?没有这一步。学生面临家长的压力越来越大,而在现有的教育环境中,教师对孩子的期望又不可能降低,在整个社会呈现出了短期、快速追求发展的影响下,这种短期快速的教育严重背离学生心理发展要求。这种短期效应的心态来指导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学生厌学的又一个“动力”。
(三)个别老师的不良师德
有的教师,由于种种的原因,对教育工作不感兴趣,他们不爱业、不爱学生,见到学生或者是见到学生就烦,因而对学生的态度冷漠,生硬,粗暴。对学习又较差的,上课反应慢的学生。动不动就讽刺,挖苦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们形容这样的教师是:“枯躁的语言,古板的眼,冰冷的心,冷漠的脸。”并且会以“灭绝师太”来形容某一位老师。师生之间没有感情,学生见了老师就如老鼠见了猫一样。教师与学生没有向心力,导致学生由爱老师而到了爱老师所教这科知识。恨那个老师就会很差,这个比例相当的大。不可否认,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失误存在着直接联系,老师的师德教师的台风,教师的危性对学生发展非常的重要。这对于我们这些即将走上教师讲台的人来说,分析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走上了教育这个工作岗位,对这方面就要加以提高。
(四)与人际关系差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性格原因,内向不爱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人的同学。特别是人际关系差的,经常会和同学打架或者吵架到了最后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从而他就感到学校没有意思,产生厌学的心理。由于每个学生,来自于不同文化、经济和涵养的家庭。他们性格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孤僻不善与交往,人际关系自然就差,还常常受到同学们的歧视,如果老师在对他冷漠,他们就会更感孤独和不安。会害怕上学,上学会给他们带来恐惧,因此,对这些性格有存在缺陷的孩子,不应漠然置之,而要伸出友爱之手,关心帮助他们。
二、解决的对策
(一)唤醒学生心灵,深入的自我向上意识 根据分析,厌学的学生一般成绩较差,在学习上屡遭失败,常常受家长,教师批评,同学的歧视,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就更谈不上快乐了,因此,教师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多多关注他们,在上课时多关照一下这些学生。并向他们提出比较浅的简便的问题,答对了及时鼓励,让他们产生一种自豪感。感受到我也能回答老师所提的问题,我也能学好。即使答错了,教师千万不要训斥和埋怨。还可以向以上学生尽可能多地列出自己学习上的长处与优势,或者是自己的优势和以前成功之举。让学生接受同桌的好的行为进赞赏,这样在爱抚和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乐学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1.树立新型教学观,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更新教育观念,新观念的教学观:教会学生学习,学的传授者,变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新课标指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 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让自学不培养自学能力,是无论如何都学不好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改中的“洋思中学”。这所学校之所以可以成功,我个人认为就是老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得必较的好。从而提高教与学这一双边活动过程。参与程度由消极被动,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从而真正的成为学习主人。
快乐学习,我认为学习的时间不要过长,学习任务不能过重,因为除了学习之外孩子们还需要休息和娱乐。因此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在完成作业后有充裕的时间去活动。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从而发挥一下自己的长处。这是治理厌学很好的举措。
(1)让学生感受到爱
古语中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生的积极性。当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认为老师喜欢他,欣赏他时学习起来特别的有动力。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紧张时,他们会觉得老师看不起他,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干脆就来个不学了,因此,教师就相应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心理话,在摸清情况的前题下,进行分析归类。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找到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老师就如伯乐,学生就如千里马。经常鼓励他们进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的态度,改进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积极为学生创设发展长处,发挥持长的舞台
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注意,这种心理需求对“厌学生”来说同样是很强烈的。但事实上大多的“厌学生”由于长期得不到表现自己的机会,由于经常受冷落,心理上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消沉,以为自己是一只永远飞不上天的“丑小鸭”,因而自暴自弃。因此,教师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创设表现长处、发挥特长的舞台。我们可以组织“故事会”、“演唱会”、“朗诵会”、“体育竞赛”、“小发明”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各自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逐步消除厌学情绪。树立自新上进的信心,以崭新的姿态融入到温暖的班集体中。事实证明,经常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尊、自爱,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才能充满信心,不会感到厌倦和无聊。维护学生自尊心,要充分向学生表现出热忱、喜爱和重视之情。
(二)学校、社会、家庭相互配合——治理厌学的凝聚力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形成一种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多管齐下的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学校,要时时处处的给学生与爱,常常要求教师与家长保持联系。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切记急噪。教师和家长不能因为学生不想学就随意迁就,使他们半途而废。要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始终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学生心中有了确定的目标。就会有意识地为实现目标去努力,从而表现出坚毅、顽强的勇气。就社会而言,通过教育体制改革、就业体制改革给学生制造实现人生理想的有利条件,使广大学生在升学、就业方面少一点思想压力,多一点进取精神,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厌学的后果是可怕的,可是厌学的学生并不是无可救药的。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更好的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走完健康成长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