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回收废品》教学反思
《回收废品》教学反思(原创)
本节课是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第五课,由于有整十数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这几节课作铺垫,再加上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因此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困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在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培养学生解决“比多比少”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试上的时候,是让学生通过学具小棒的操作,理解“比多比少”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但是发现孩子不能很好得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比如摆26+3的时候,操作后问学生怎么摆的,有的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10个一堆10个一堆,先摆2堆,再摆9根,是29根;还有的学生说:我利用乘法,5个5是25根,再加1根,再加3根,一共是29根。学生这样的回答说明他们的脑海里根本没有建立计算的模型,纯粹是为了摆出29根而摆。所以经过师傅的点拨,和全组人集体的讨论,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最终决定把学具小棒的操作换成更能有效为学生脑图服务的数轴来建立计算的模型。
第二次试上的时候,通过课件的演示,学生能在脑海里形成了先画出同样长的线段,再根据题目意思增加或减少部分数,最终得出结果这样一个模型。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通过试上,我们还发现第二个教学难点,那就是让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因为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提的基本是一共有多少个?或者谁比谁多几个?谁比谁少几个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问题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决定先在
估数意识的培养在这节课也很重要。在做题目之前能有意识地去估计要求的数比知道的数大还是小,那么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加清楚地知道用加法还是减法,对于计算出来的结果也能给出合理的解释。所以在刚开始画线段图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先估计再画图,然后列式计算,最后检查结果是否正如自己估计的那样。
第二篇: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教案及反思
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教具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借助教具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数学小棒。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地下不容易腐烂,还会影响庄稼的生长。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瓶子呢?
生1:捡起来扔进垃圾桶。生2:收集起来拿去卖。„„
师:同学们说的实际上就是回收这些瓶子,这确实是个好办法,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回收废品。(揭题并板书:回收废品)
师: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听了大家的意见,已经开始收集塑料瓶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情境进入主题,学生很熟悉,更加容易进入到情境中。】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师:小林告诉我们收集了几个塑料瓶? 生:13个。
师:小红和小林又分别收集了几个塑料瓶呢?我们继续看(出示情景图小红小林信息)。师:诶!他们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他们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诶!但是他们给出了两条很重要的信息,是什么啊?
生1:小红说:我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生2:小青说:我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动动你们的小脑袋瓜,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同桌可以互相交流。学生代表汇报:
生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生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但是该如何解答呢? 活动一:解决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师: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可以小棒摆一摆,也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学生小组交流,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
生1:先摆小林的1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摆3个,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算式是13+3=16(个)。
生2:先画13个圆圈表示小林的,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画3个圆圈,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算式是13+3=16(个)。
师:从小红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小红收集的塑料瓶多。求比较多的数就用加法计算。活动二:解决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师:用小棒也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生:先摆小林的13个,小青的比小林少4个,就拿掉4个,结果小青就是13减去4个共9个,算式是13-4=9(个)。
师:从小青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小青收集的塑料瓶少。求比较少的数就用减法计算。师:在计算13-4= 时,我们还可用已学过的一种方法来计算,同学们还记得是什么吗?谁来试试? 生板书:
● 3 - 4 9(适时复习竖式计算的几个要求:①数位对齐,②直线用尺子,③从个位算起。)
师小结:像这两个,求比已知数多几的数用加法,多几,就用已知数加几;求比已知数少几的数用减法,少几,就用已知数减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找数学信息,并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小组解决,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巩固练习:
1、师:你们的表现真棒,解决了不少的难题。淘气和笑笑也忙起来了,正在为环保小卫士折幸运星,咱们去看看他们折了多少个。(课件出示教材P60“练一练”第3题)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生尝试着提问题并解答)
2.师:保护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淘气、笑笑和机灵狗都有行动了,我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P60“练一练”第4题)问:他们在做什么?
师:他们在给希望小学捐书呢,但是好像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吧!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家园得到了净化,小动物们也很高兴,正在森林里比年龄呢,咱们快去看看吧!(课件出示教材P60“练一练”第1题)
学生小组讨论,自己找到数学信息,并根据数学信息提数学问题,加以解答。小组汇报。
4.完成教材P60“练一练”第2题。生独立完成后,学生展示汇报。5.完成教材P60“练一练”第5题。生独立完成后,开火车形式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通过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2.老师希望你们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收获运用到生活中,并告诉你周围的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让我们一起行动,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13+3=16(个)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13-4=9(个)
●3 - 4 9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整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数比已知数多几,就用已知数加几,一个数比已知数少几,就用这个数减几的道理。课堂上我通过新颖的动画,给学生提供了不同的信息,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很大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发言也很积极,说理也比较清楚。
不足之处:在整节课上,学生说的太多,做的太少,只注重了学生说,学生做的机会显得就少了点。所以给我的启示就是今后不论上什么课,都不能因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就只注重某一方面,应该遵循学生说理和做练习相结合,这样课堂效果会更佳。
第三篇:一年级下册数学《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东关小学 尤竹梅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59—60页《回收废品》。【教学目标】
1、学会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从小渗透环保知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列式并计算。
难点: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
学生自备小棒。【教学过程】
一、环保宣传,兴趣导入
教师今天去公园看到了一些画面,就把它们拍摄下来了,你们想看看吗?(电脑课件出示图)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这都是人们留下的,如果再这样下去我们美丽的公园将变成了什么样呀?(学生想象,并发表简短的感受。)
有三个小朋友也意识到了乱扔垃圾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他们决定一起来收集这些垃圾废品。这时候环保博士爷爷过来了,夸他们是环保小卫士呢。是啊,这几个小朋友回收塑料瓶,为保护环境出了力,同学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哦!
那我们就一起坐着“回收废品”的车子去看看他们好吗?(板书课题)车子来了,出发吧!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小林:我收集了26个塑料瓶,小红: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3个,小青:我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少4个。
只有小林直接告诉了我们他收集的个数,小红和小青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他们收集的个数。
2、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请代表发言,教师巡视与学生互动。
课件出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3、这节课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问题,首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4、学生读题,要知道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必须看哪两个数学信息?板书:比26多3。
5、你能列出算式算出小红收集的个数吗?
学生在草稿纸上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课件出示:正确的算式:26+3=29(个),小红比小林多3个,就是把26加3。
6、小红看到同学们这么快就知道了她收集的塑料瓶个数,可高兴了,夸大家真爱动脑筋,小青却着急了,在催大家快点解决下一个问题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第二个问题吧: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同样,要知道这个问题,也必须看两个数字信息,看哪两个数学信息呢? 板书:比26少4。
你能像刚才解决第一个问题那样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列式计算。
课件出示正确的算式和得数:26-4=22(个)
7、小结:我们刚才解决的这两个问题就是比多比少的问题,问的数比谁多几,用加法计算,问的数比谁少几,用减法计算。
三、应用新知,巩固提高
1、刚才解决问题的时候,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现在老师要带你们参加智力大冲关,你们愿意吗?
2、那我们就一起来冲第一关吧!(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自己解决后师生共同订正)
3、第一关同学们都过了,想过第二关吗?(课件出示第二关题目,学生独自完成后师生共正。)
4、前两关都通过了,我们再来冲第三关,好吗?(课件出示第三关题目,同桌共同解决后代表汇报。)
四、课堂总结
1、本节课,你觉得自己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请举手。
2、这节课你最想表扬谁?可以是自己,也可以是同学。
3、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和同学们分享一下。(1)回收废品,保护环境。(2)要求的数比谁多用加法计算,要求的数比谁少用减法计算。
五、布置作业
1、无论何时何地我们看到任何废品都要随手捡起,扔进垃圾桶。
2、课本第60页1、2题。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回收废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进行计算.3、通过情境,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重难点
“比多比少”进行分析.教学准备
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
1教学过程
一、创设要爱护环境的情境
教师活动:“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在学校的走廊里,或是在公共场所在你的旁边有一个垃圾袋,你看到了,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找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与学生谈话,对学生能见到垃圾就拾起的做法进行表扬,培养学生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并引出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教师活动:为了表扬同学们这种爱护环境的做法,老师给同学们放一段动画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想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想法。)
1.活动一
教师活动:图上的小朋友都告诉我们什么了?
学生将自己看到的数学信息说给全班的学生听.你们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动画中三个小学生拾垃圾的关系分析提出问题,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思考,后小组讨论.(师走到各小组中与生共同讨论研究。)
进行反馈:
预测:学生可能会说
(1).小丽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2).小芳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
……
教师活动:我们现在通过摆一摆的方法,来解决小丽收集的塑料瓶的个数.学生同桌摆,小组内交流摆的方法。
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小棒来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师活动: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将它写在练习本上。
课堂反馈:学生发表想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
2.活动二
教师活动:你们能摆一摆小芳收集的塑料袋的个数吗?并把算式列出来.(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小组内通过交流,摆小棒,最后将算式列出来,解决问题。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思维的空间,培养学生的交流、操作、探究的能力。)
3.活动三
教师活动:现在咱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也来了,他们要说一说塑料对人类和庄稼的危害,谁愿意扮演淘气,谁愿意扮演笑笑?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这样一个环节,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起到了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同时通过课前搜集塑料袋对人类的危害的资料,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数据的能力。)
三、解决应用、巩固新知
1.看图摆一摆、算一算.教师活动:老师手里拿着的这个东西,谁认识?
预测:学生可能有认识的,如果有,教师就表扬他的知识丰富,如果没有学生认识,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幸运星的名字.教师活动:听说谁能得到幸运星,谁就会特别幸运,你们想得到它吗?老师这里有很多呢?(出示一瓶幸运星)
(设计意图:通过幸运星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能积极动脑思考问题,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预测:学生一定会说“想”
教师活动:我们班有多少人?
学生活动:51人.(课前让学生调查班级学生的人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调查的能力.)
教师活动:每人一只折的幸运星,折了多少只呢?
学生活动:51只.教师活动:看老师这里还有一瓶幸运星,你知道是谁折的吗?猜一猜(出示另一瓶幸运星)
学生猜(以此来活动课堂气氛)
问题一:
教师活动:这是夏老师(班主任)折的,她没有我折得快,她再折10个就和我折的一样多,你知道夏老师折了多少只吗?
(设计意图:通过贴近学生身边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列式计算.问题二:
师:现在将刘老师折的幸运星和夏老师折的幸运星放在一起,有多少只呢?
(教师将两瓶的幸运星倒在一个瓶子里,目的是让学生解决教科书中43页练一练第二题的减法问题.)
四、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同学们一定都喜欢听故事吧,现在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欢迎吗?
教师活动: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要进行一场比赛,它们要比一比谁高谁矮?首先出场的是梅花鹿,我们看一看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课件播放(梅花鹿:我的身高是65厘米)其次登场的是大象,它又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课件播放(大象:我比小鹿高14厘米)就下来出场的是小白兔(小白兔:我比小鹿矮11厘米)最后出场的是小熊猫(小熊猫:我再长4厘米就和小鹿一样高了)
教师活动:聪明的小朋友,到底这四个小动物谁高谁矮,我们来当评委,给它们解决这个难题好吗?
教师活动:我们应该先作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小动物比高矮,学生当评委,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探索,来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进行反馈.预测:
生可能说:先算出大象的高度.生可能说:还要求出小兔的身高.生可能说:要算出小熊猫的身高.教师活动:那你们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计算,得出结论:从高到矮是:大象、小鹿、小熊猫、小白兔.教师活动:你们真聪明,看来你们已经是国际评委的水平了.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回收废品》(教师板书)让我们在雷锋活动月即将过去的时候,再次掀起个回收废品、保护环境的高潮吧。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在生活当中,会有许多的数学问题,要及时地记录下来,并试着解决呀。
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林收集了26个,小红收集的比小林多3个。小林收集的比小林少4个。
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26+3=
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26-4=
第五篇: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回收废品
回收废品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3.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一个空瓶子)这种瓶子埋在地下好多年也不会腐烂,对庄稼的生长有影响。
2.针对这种情况,同学们说该采取什么措施呢?(回收)回收是个好办法,对回收的废品有的还能再利用,不能利用的也可以进行有益的处理。这不,小林、小红、小青已经行动了,我们去看一看吧。出示主题图,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一下这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1.师组织学生观察:图上给我们什么信息? 学生用语言描述所给的信息。
2.思考: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合作交流。
3.学生代表汇报: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该好如何解答呢?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吧。
4.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并用你的小棒摆一摆。教师巡视指导。组织学生汇报。
5.先摆小林的13个,小红的比小林多3个,就再摆3个,结果小红就是13加上3个共16个,算式是13+3=16(个)。
6.用小棒摆一摆小青收集数量。说出是怎样摆的,小青有多少个?
先摆小林的13个,小青的比小林少4个,就再摆4个,结果小青就是13减去4个共9个,算式是13-4=9(个)。
7.小结: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的第二题。
用小棒摆一摆,再画一画,然后列式计算。做完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怎样解决的。2.出示口算卡“接龙练习”完成第5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3.完成第1题:指导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组织交流,并写出算式的得数。做完后集体订正。
4.完成第3题:指导学生看图.笑笑比淘气多折了6颗,应当用加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有什么收获呢?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收获和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回收废品
小红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多3个,就是比13多3
13+3=16(个)小青收集了多少个?
分析:比小林少4个,就是比13少4个
13-4=9(个)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