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侯海燕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我的美术课堂
浅谈多媒体技术与我的美术课堂
潍坊锦程中学 侯海燕
多媒体具有容量大,直观形象,便于携带,易于操作等鲜明特点,能有效的整合资源,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在实现重难点突破和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方面有着不可不可比拟的优势。几年来,我制作了大量教学课件,如《山水画教学》、《色彩联想》、《学生装设计》、《标志设计》、《美术字变形》等等,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和外延,有效解决了课时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课堂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从而也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本文主要浅析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美术课程的改革,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一、多媒体对美术课程改革的新挑战
多媒体就是多种媒体的集合,它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多媒体能极大地促进信息的传播效果,使信息的传播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且还有动态的感觉,能够将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在计算机建立起逻辑连接,使其成为一个具有人机交互能力的系统。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正逐步的走进美术课堂教学中,逐渐成为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多媒体技术的进步,也为美术课程改革开辟了新的教学空间,对美术课程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多媒体对美术课程改革的挑战体现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学生学习等多方面。首先,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对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使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从美术的角度看,我们今后培养的学生不仅要具有自主探究、创新、实践、和审美等最基本的能力,而且还应该拥有信息检索、获取、处理能力;其次,多媒体技术使美术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它打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模式,使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协作式教学模式、在线学习、在线讨论都成为可能。再次,多媒体技术改变了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由知识技能的讲解者、传授者变为学生能力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学习活动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网络给学生学会求知和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以及创造能力可以得以充分发挥和发展。美术课程改革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美术新课程过程中,我们要认清多媒体技术对美术课程改革的诸多影响,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多媒体技术对美术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挑战,并利用多媒体教学,最大限度的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心理学家认为,一般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不会持久,而注意力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前提。我们发现,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如果课堂上缺乏生动的美术学习情境。学生常会觉得枯燥乏味,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而采用现代多媒体将设计好的图像、声音、颜色、光线或录像通过屏幕展示出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恰当的音乐,学习内容图文并茂、形象逼真,化抽象为形象,化静为动,传递活泼生动的信息,营造出美的教学氛围,大大地拓展了教学的空间,能够使往日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主动地接受新课的学习内容。例如,我在教七年级美术教材里的《我为校园添色彩——中学生服装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得比较少,假如一味地按照书本的范图讲下去势必会枯燥乏味。我就想要是能通过多媒体课件把有关服装设计的造型、色彩、面料、款式、穿着、春夏秋冬男女着装的基本知识展示出来,并配以服装表演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欣赏服装的美,该有多好!当时正好我身边有一张国内中学生服装表演的VCD,里边包含了服装的基本常识和学生的各种各样的服装穿着的画面,我就通过电脑把有关的内容剪辑下来,再找一些中学生服装图片制成课件。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播放课件的内容:观看服装表演的录像(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展示服装设计的历史——服装的基本内涵——服装设计的五大要素——男女服装的区别——服装设计的过程——服装作品展示及评价。通过这种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了学习服装设计的气氛,使学生沉浸在美的熏陶之中.课堂的学习气氛自然随之活跃起来,大多数学生对服装的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感受到服装文化的艺术魅力,思想上萌发出艺术创造的欲望,学习的主动性明显地增强。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教与学更好地进行,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多媒体网络,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技能技巧的学习上,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美术的这种人文性质体现在: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只从书本的美术作品向学生渗透这些知识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书本上的美术作品由于受客观和主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提供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所以,我们还应该利用多媒体网络强大的功能,通过网络让学生欣赏到大量的清晰的美术作品。了解大量的美术家、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品所赋予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艺术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了解了美术家给予人类历史的积极影响,感悟到美术家从作品里要表达的对人生、自然的种种不同看法,从而把美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以多媒体为载体贯穿于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文化层面。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美术教材《春天的畅想》一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欣赏大量的有关中外造型艺术家表现春天的作品图片,并品读有关春天的诗词、朱自清的散文《春》,播放音乐CD《春天奏鸣曲》,让学生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理解美术家如何通过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来传达春天的种种信息,表达对美好春天的赞美。然后,再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去描绘春天,抒发自己对春天的审美感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作品的面貌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再如,欣赏外国优秀美术作品《西斯廷天顶画之一——创造亚当》先引导学生从作者所处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等背景入手,了解当时艺术创作的主要思想是强调人文主义思想,了解人文主义是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提倡人权,反对神权,与教会主张的神是一切万物的创造者的观点截然相反,然后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图片来欣赏作品的形式、内容、构图、色彩、特色,再来让学生感受画家米开朗基罗所赋予亚当的思想内涵,并发表不同的见解,最后理解作者是借助基督教传说的题材——上帝创造的第一个人“亚当”的描绘,表现出画家对人的健美、力量和智慧的赞美以及对人的觉醒的渴望。接着再用课件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列举哪些作品也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对作品进行欣赏、评价、讨论,加深学生对作品所蕴藏的人文性质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一种激励学生思考、启发学生自我探究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人机交互的工具,在提倡终身学习的21世纪,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显得特别重要,也是生活于现代信息社会人的发展基础,是永远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立于不败之地的生存能力。因而,我们更要培养学生具备这种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要求的。作为美术教师必须敢于超越传统教学的模式,摆脱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信息的唯一携带者的束缚。利用多媒体系统这种人机交互的功能,使学生形成自主分析、探究学习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课堂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互动生成。
具体做法,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材提供的网址界面给学生规定相关的信息内容或提出有助于完成学习任务的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课前或课后从网上查找有关资料进行下载,并把搜集到的有关内容作品进行自我探究、欣赏评价,然后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获取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各抒己见;也可以让学生查找超越教材内容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引发思考,形成个人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探索精神,从而学会“自主、探究”地学习,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在多媒体教室,通过网络空间与每个学生所掌握的学习信息进行交流、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直接交互,通过网络空间交流所得到的信息,发表个人不同的观点。进而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生在学习七年级美术新教材《实用又美观的生活用品》这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自主探究、观察和分析接触到的工业产品,认识设计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我要设计、人人都是设计者”的设计氛围。我改变以往那种教师“满堂灌”、“一言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做法,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从网上搜寻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从功能、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欣赏、评价,并把心得体会或要向老师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增强学生对现代工业设计产品的认识。然后,要求学生把查到的信息用软盘拷贝下来统一交给老师,同时鼓励学生及时向老师指定的学校网站发送搜集到的信息及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再将学生搜集到的最精美的有代表性的日常生活用品的图片加以整合,利用多媒体做成课件,在导入新课时和欣赏的过程中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自己搜集的图片,请学生说出喜欢它的理由,进行小组讨论,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学生与学生之间再互相讨论,交流看法,通过讨论、自我探索,共同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这样一来,课堂的气氛显得活而不乱,学生在这种交互的氛围中说出自己想说的观点,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积极分析探索的能力。
在全面进行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促进美术课程改革,使美术教学走向多元化,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很好的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应恰如其分的去运用它,把多媒体与实际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更好地去为我们的教学服务,从而使多媒体在美术课程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篇:让多媒体技术深入科学课堂(定稿)
让多媒体技术深入科学课堂
枫坪小学 徐晓俊
摘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学会了将课件、网络等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其中也存在着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学任务。本文通过如何避免多媒体技术使用的误区、多媒体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与实验材料实验操作、网络资源的提取使用和教师有待提高的业务素质等方面进行探讨,让我们更好的消除不利因素,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更加有效的为科学课堂服务,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使用误区
引言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的展开,多媒体技术与科学课程的整合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自然也是搞的轰轰烈烈、如火如荼。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欢乐的情景中获取知识。
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革命,它利用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小学科学实验深入化、趣味化,给小学科学实验课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实验兴趣。
《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有机结合,将更有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所以,把多媒体技术引进课堂教学并进行科学运用,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常见的误区
现在,只要是公开课、观摩课或是优质课,大部分教师首先想到的便是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认为没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就不是一节好课。很多教师经过精心准备,制作出了多媒体课件。但由于制作水平的局限,在授课过程中多媒体课件仅仅是出示例题和展示需要板书的内容,并没有起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
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师生交往和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因为信息的拥有和交往中的作用的不对等,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尽管多媒体技术以它独有的特点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了任务,但是作为电脑操作者的教师还是处于主导地位。应该说,教师的这种主导地位是任何工具和辅助手段都不能取代的。可现实是却有教师过分依赖与夸大多媒体技术的功能,认为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比教师的作用更强大,完全可以取代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思维受阻时,不是通过有效的“对话”帮助学生理解,而是通过多媒体技术的演示代替教师的引导。工具必竟是工具,不可能跟人一样,不能够根据微观教学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控师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等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也不可能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反馈,而这些只能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实现。
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是各种教学的最终归宿。我们应抓住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为了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但往往在只追求形式中忽视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负作用。如在一次多媒体教学公开课上,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可能觉得画面过于单调,又在所展示的问题旁边加了几幅小动物卡通动画图片,当投影到大屏幕上时,有的学生掩面而笑,有的学生窃窃私语,就连听课的老师也相互会心一笑。这几幅图片确实使画面变得生动形象,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这样华而不实的设计,背离了教学目标,因为它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转移了。直到下课时,有的学生还在对这几幅图片指指点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媒体技术教学所引起的消极注意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们在选择、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让画面的色彩、图片的设计、动画效果等都应符合实际、符合教育规律和心理规律,这样才能不影响学生对主要内容的学习。过分追求多媒体课件的“奢华”,就会使学生顾此失彼,造成学生注意的浪费,降低教学效益。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了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有的教师在尝到多媒体技术的甜头后,便对多媒体技术奉若神明,于是在一些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技术,对其它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我们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课件替代小黑板与挂图之用。任何事物都有其所长,亦有其所短。总的来讲,多媒体技术固然有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常规媒体的许多特色功能也不容忽视。如科学仪器的空间结构、小黑板的方便实用等,是计算机所不能完全替代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媒体,让多媒体技术与其它常规媒体有机配合。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再强大,它的本质仍然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应该是教师驾驭多媒体,而不是多媒体指挥教师。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决不能停留在追赶课改潮流的表面,而要将其真正的应用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其强大功能。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如何有效的将多媒体技术深入运用到科学课堂中
基于新时代课改的要求以及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的特殊优越性,将多媒体技术参与到学科课程中来己成为一种课程改革的趋势。目前,许多学科课程都在积极进行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研究实践。科学课既有与其它课程的一致性,又有自己的特色。科学课重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以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改变过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以资源丰富、交互性强、刺激具有多样性等特征为科学课的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实验活动的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兴趣的秘密何在》中写道:“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教师使学生对上课有兴趣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要使学生对上课的学习内容有兴趣则往往要困难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透镜》一课,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课件中的动画片,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通过“透镜”,大胖子“变成”小孩,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求源,有关“透镜”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再如:在观察烧红的木炭在纯氧中燃烧时,我先做实验,学生很感兴趣,然后应用软件、有计算机将教学内容投影到屏幕上,燃烧时的动态,声音、颜色显示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和脑中。这样学生就在直观、轻松的环境中牢固地掌握知识,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实验课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受到感染和启示,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风的形成》时,一般小学生很难体验到,为了满足学生对求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课前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一些如“空气变成风”等学生平时没有看到过的奇特现象,创造悬念,这样学生的兴趣陡然增加,急于知道“空气变成风”的原因,自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来了。
(二)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加强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灵活性
要上好实验课,必须准备丰富的实验材料,但通常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验材料一下满足不了教学要求。特别是有些实物由于季节、地域关系,还有一些罕见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根本无法得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克服这些缺陷,可按照教学需要展现大量的感性实验材料。例如在讲授“水的污染”这一节时,如果用书上的图片为例来讲解水怎样受到的污染,学生很难直观形象的接受。但在出示工厂排出的污水、居民排出的废水具体表象示例后,再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下水受污染的循环过程,以及现实中的一些废水排放图片等,这样学生清楚直观的了解到水如何受到污染以及对人类的巨大危害了。
如《大气压力》这一课,教学目标是要学生认识什么是大气压力。传统的教学受条件、设备、场地的限制,教师只能做较枯燥的讲解。对于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是很难准确、深入地掌握理解。即使加上一两个大气压力实验的演示,学生的收获也是很少,难以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我在教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坐在多媒体教室内观看影片“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实验及课文内容,让同学去感受人类古老的有关大气的实验,让他们迸一步地认识到大气压力的存在。接着通过对影片“地球以外的大气层”简要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在我们周围四面八方的大气对我们的巨大压力。而通过影片《大气压力》中针管吸水实验和盛满水的杯子吸纸片,称抽去空气前后两次瓶的重量实验,既对学生的课堂实验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又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力的认识。
(三)利用网络中的信息源拓宽学生视野,体现学习的自主与合作
现代科学教育强调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阅读获得信息,将获得的信息以他人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学中我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拓宽学生视野,体验网络探究的乐趣。在教学《太阳系》一课时,太阳系离我们非常遥远,学生比较陌生,怎么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探究呢?网络在课堂上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难题。网络为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自主探究太阳系提供了平台。至今人类都没能完全解开“太阳系”的奥秘,以往的教学是学生掌握了太阳系的构成和相关的一些简单知识就是达到了教学要求,而不考虑学生对什么有兴趣。利用网络学生可以自由地搜寻关于太阳系最新的研究动态,自主地选择自已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充分实现了个性化的学习。
教学《我们知道的太阳一课》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参与对太阳的研究,丰富科学课堂的内涵,我们可以引网络于科学研究性学习当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操作上分三步走:学习第一板块,可确定若干块学习内容:如太阳的故事、太阳与人类、太阳的未来等;第二板块,各小组选定学习内容后,制订本组活动计划包括信息来源、活动步骤及学习成果展示的方式,利用网络探究学习并完成研究成果。过程中教师及时查看学生收集资料情况,同时巡视指导进行个别辅导,了解各小组活动进程。最后的板块,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展示、汇报和研讨交流。过程中其它组的同学可以提问、评价,也可以进行相关学习材料的补充。(四)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自己在学习科学中的成果
新一代多媒体技术发展趋势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如果学生只停留在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学会建立博客、展示学习成果。此时,互联网又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学习博客,指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在互联网上发表。例如,在学习了《地震》一课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有关地震的形成、危害、预报及预防知识通过博客向互联网发布,并利用论坛、留言板征求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充实,使博客内容更加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能让他们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小学科学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真是受益匪浅。
三、多媒体技术教学对小学科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增加课堂的容量,这是很多一线教师的共识。在科学课中,尤其是在有关地球等天文方面知识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非常必要。孩子们通过查阅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对有关地球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获得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师还需要帮助学生制定计划,让学生有目的地查找相关信息,而不是放手让学生漫无目的地搜索。例如。在《认识月球》的教学中,笔者尝试了对比教学。在一个班中,我只交代了让他们查找有关月球的知识,然后集中到下一课时汇报交流结果,没有明确具体任务。而在另一个班上,我选择了一些知识性强、适合学生阅读、包含月球知识较丰富的网站,让学生在其中查找。结果在交流汇报时,采用第一种方法的班级,虽然学生查找的资料广泛,但他们的汇报显得杂乱、浅显,很难对同一个问题作出深入的研究。而采取第二种方法的班级,虽然他们查找的资料不够丰富,但是他们对某一个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研究更深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因此,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学会使用多媒体技术,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合格教师。教师必须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重新构建。互联网上各种信息资源丰富多彩,这些信息资源为小学科学教学带来了便利。面对众多的教学资源,教师必须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进行整理和组织加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总之,让多媒体技术深入科学课堂,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合理利用多媒体,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促使科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殿森.布鲁纳直觉思维论及其教学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1)[2]苏霍姆林斯基.兴趣的秘密何在[M].中国科学出版社.2003 [3]吴洪成.中国小学教育史[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4]黄亮.多媒体电脑课件在《科学》课实验中的应用.西华大学学报.2004(12)[5]王旭东.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1)[6]刘智松.谈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的整合[J].现代教育科学.2008(2)[7]刘东波.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科学多媒体教学积件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5(1)[8]何振锋.让多媒体优化小学科学教学效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2)
第三篇:高中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
高中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
摘要:高中美?g教学现代化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高中美术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用,这也和新课程改革相适应。对媒体以自身独有的特点,立体和生动形象的展示美术作品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教师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美术;多媒体;美术教学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运用多媒体技术对高中美术教材进行深刻挖掘,在体现美术学科的特色中将美术作品的魅力呈现在我们面前,为学生的欣赏和创造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探究的平台,从而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是美术特长生,教师更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个性特长,利用多媒体展示绘画的技巧,着重培养特长学生的专业化技能,通过网络视频链接,给学生做好示范引路,激发学生的灵感,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运用多媒体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想象力实施激发
在教学中,我注意学生学习美术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学中,美术情境的创设最重要,我利用多媒体声音的悦耳、形象的立体感和色彩鲜艳等特点,将知名的美术作品的绘画功底尽情展示,让学生对素描作品的主题的认识更清楚,使他们对优秀的素描绘画尽收眼底,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优秀的美术作品方面来,优秀的美术作品的美近距离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热爱绘画的热情被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培养。一名高中的美术学生,他们对绘画作品有了较为深刻的分析能力,对作品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作品的作者内心世界也能把握得恰到好处,作品的灵魂也就不难被他们把握了。因而我在教学中把握了学生以上的这些特点,在教学内容、科学选用教学手段诸方面,对学生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思维方法上打破常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
二、多媒体在高中美术的具体运用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预习中
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开展有效的课前导读教学活动,给学生造就了一个愉悦和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高中美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得以激发。比如我们在讲授高中必修《园林与民居》一课时,那美丽和梦幻般的苏州园林的精美视频被我当成课文导入,学生借此深刻的了解了教学的主题,自己的学习兴趣也得以提升,课堂的教学氛围也生动和活跃起来。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有利于全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和采用,有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有利于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需求的满足。
三、高中美术课堂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分析
(一)高中美术课堂的影音视频教学形式
目前,高中美术课程中,安排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活动,如通过艺术实践调查、美术博览观参观等活动,对传统艺术作品做出了解、赏析,完成个体实践创作。但是,此类活动的实施,往往受到课时、资金束缚,难以有效贯彻执行。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促使了此类美术实践活动内容,均能够借助影音视频教学模式作出有效呈现,凭借多媒体设备播放课程相关的视频、图像文件,能够使学生清晰管窥到各类艺术作品的特征,代替传统课堂中的教师语言诠释,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点的掌握。
例如,讲述《开国大典》油画作品时,单纯展示油画作品图片,很难令同学详细了解油画创作背景、画面历史感。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即能搜集影像资源,播放一段《开国大典》电影画面,借助电影中人物的站位、动作、语言等,使学生在画面与听觉层面,感受油画创作的环境,产生心理层面的深刻认知。尤其播放到油画作品相同的画面时,教师能够随时暂停、回放视频影像,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对比影视画面、油画画面的异同之处,从而更清晰掌握油画绘画的技巧。如此一来,学生即由知识被动接受者身份,转为了课堂活动参与者身份,因此学习兴趣也将更加浓厚。
(二)动漫游戏教学形式
动漫游戏教学形式,具体即通过动漫作品与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相结合,强调趣味性教学理念,隶属游戏教学的一种。通过针对性契合教学内容需要,合理设?游戏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将静止的教学场景,转化为动态的动漫游戏作品,能够更生动地实现知识传授,促使课堂教学更具情景氛围。
譬如,高中美术课程第5课《第三类时空――摄像的艺术》授课中,面对光圈、快门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更热衷实践操作,但理论学习是实践操作的基础,虽枯燥却不能舍弃。因此,教师即应考虑添加趣味元素,在理论授课方面融入动漫游戏教学模式。具体可参考《海贼王》《喜羊羊与灰太狼》等经典动画的知识讲述做法,制作FLASH动画,借助动漫人物之口代替教师解说快门、光圈位置、应用等。如此,通过新颖的表现形式,即可营造较好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增强课堂教学的总体效果。
(三)虚拟仿真教学形式
虚拟仿真教学技术是进行现实世界的模拟再现,模拟者可借助听觉、视觉、触觉等多元传感媒介,获得虚拟现实学习体验,此形式目前也已被借鉴运用到了现代美术教育范畴。
比如,高中美术课程《设计》模块第二单元《逛女装街,画服装图》教学中,教师即可采取虚拟仿真教学模式,预设导入漫游场景,令同学借助电脑、耳机等工具,在交互情景下仿佛置身真实的女装街道,进而进入店铺页面,通过三维场景工具搭设“网络试衣间”,在虚拟三维立体空间内,学生能够根据自身三围创建模特,选择模特五官、体重、身高,模拟真实服装上身效果。且此过程中,教师也可预先录制音频软件,向学生传达服装裁剪要点、流程,使同学们依据鼠标工具完成服装的上色、裁剪、搭配。以此,促使同学们在体验中掌握服装图绘制的知识要点,相比现实授课无疑更具实效性。
结语
综上可知,高中美术课堂教育方面,多媒体教学终将成为未来美术课堂教学的主流趋势,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更便捷的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新思维。但是,需要注意今后的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还应本着学生需求原则,从学生心理、兴趣节点等方面着眼,构建多样化、综合性的课堂内容,以更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邹联军.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探微[J].学周刊B版,2014(6):223-224
[2]邱皓波.高中美术多元化教学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4(14):127
第四篇: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益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效益
摘要:本文从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资源突破传统课堂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三个方面论述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能使学生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兴趣得以激发对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课堂效益得以提高。
关键词:整合资源 激发兴趣 提升数学思维 提高教学效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 “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多媒体课件由于它有集声音、图像、画面于一身,容趣味性、直观性、形象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优点,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是教师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最佳帮手。
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数学的合作探究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索,多渠道地进行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效益。
运用多媒体技术,整合资源突破传统课堂限制
多媒体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
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场景或者需长时间才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难点。多媒体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直观具体、感染力强的感性认识材料,使学生看到了事物的本质。真情实感取代了凭空想象,难题无须多讲,“百闻不如一见”。学生通过听、视、评等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适应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从而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多媒技术和数学学科的整合创造了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开拓学生视野,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准备丰富的背景材料,为数学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它是启动活力的一个突破口,既能抓住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又能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学各个环节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师节省出大量的教书时间,可以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突破传统课堂45分钟限制获取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争取了更多的思考时间,可以利用图形的颜色和图像的闪烁给学生以暗示,还可以通过平移和旋转使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发现中掌握知识。还可以利用师生界面进行超级连接,达到师生互动,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动态的,“活”的数学。例如在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时,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在黑板上画几个图,给学生几个公式,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给出充分多的图形,让学生在观察中,分析众多图形,并且在分析后得出结论,并可以在更多图形中验证,使学生自己得到正确的公式,在几乎是无限的空间中,研究几何图形,从中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传统教学不可能做到的。
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兴趣,激发求知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教师的基本教学目标之一。在现代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制多媒体教具,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善于把课上得生动活泼、乐观有趣,实现最优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和谐愉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的心理和学习兴趣。
以“妙”引趣 运用多媒体技术,巧妙设置学习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生动的材料,使数学知识以一种学生可以感受和认识的形式呈现。如教学平移的概念时,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中对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进行直观展示,使学生对平移现象从直观上有初步认识,对平移的特点有了感性的理解,为最终形成平移的概念打下了基础。通过这一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浓厚了学习的氛围。
以“情”激趣 在教学中注意人机对话,在计算机上搜集史料,如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从黄金分割到优选法等一个个探索历程,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情境中,从数学家的成功与失败中获得不少的启迪。通过阅读我国数学家祖冲之、陈景润在数学历史上的贡献,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增强了学生学习意识。
以“新”增趣 运用多媒体可以借助动态的画面和作图功能将比较抽象的、枯燥的数学知识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增强探求和自信心,通过观察、实验、讨论、探索活动进行探究,形成技能与方法,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激活学生思维,掀起课堂高潮,使学生自觉进入数学的宫殿。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学生如何画角是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演示画角的步骤和基本方法,由于用多媒体演示,手段新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深刻。演示结束后,教师再到黑板上示范画角,最后让学生独立画角。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对画角方法清楚明了,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教学效果好。
运用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新知与旧知或各知识点合乎规律地联系起来,再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以“境”激活思维 初中学生注意力和思维特点决定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无意性和情绪性,借助现代媒体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突破时空限制,从而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如:在讲授“线与圆位置关系”一课时,采用情景导入,“太阳徐徐从地平线上升起,形成一幅美丽的景象:太阳先露出半个脸,而后下端刚好紧挨着地平线,最后它离开大地”。设置此情此景,引出问题:将地平线看作直线,将太阳看作圆,那么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呢?顿时,整个课堂活跃。极大地激活了学生思维,唤醒学生有意注意,使得学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去。可以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会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生入境,激活思维。而且使学生的思维一直被教师引导着,教学紧凑,过渡自然,使学习过程顺利进行,提高了教学效率。
以“序”显露思维 数学中的许多现象是学生无法直接感知的,数学内容所蕴含的思维方法都隐藏在丰富的背景材料之中,而思维活动本身又是一个不断发生,发展逐步深化的过程。因此,在数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凝结在教材中的知识及背景的丰富材料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有序地暴露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以“动”优化思维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生成一个动态演化的情境,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能从全局角度正确把握演变中的事物,掌握内在规律,从而正确理解概念,构建新知识结构,优化思维。如教学平行四边行,用图形的变化,可以深刻理解几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相互关系;再如由梯形上底一个顶点的运动可以将梯形演变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从而明确三种不同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
以“放”发展思维 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更好的达到数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全面开放,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促使了教学方式的开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发展思维,获得终身受益的数学能力。
教师与的教学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多媒体具有形声皆备的优点,可以将整体教学,个别辅导、交互辅导相结合,实现因材施教,发挥个性。同时可以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民主的堂课学习环境中学会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及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是传统教育方法不可比拟的,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最大成功之处在于使学生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学习,能轻松学习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它不仅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对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数学课堂中多媒体的应用,新颖、有趣、直观,能使学生潜能得到更好的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对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使得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数学学科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能鞭策数学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能促进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讲者和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第斯多惠
[3]《培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 第2期
[4]《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河北教育》2005年 第24期
[5]《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年 03期
第五篇: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
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数学课堂
廊坊市第二十一小学 冯东海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伴而生的多媒体技术不仅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手段,革新了信息传递方式、方法,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也挣脱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极大地更新了人们思想观念,使教学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一、创设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问题情境相联系的。在问题情境下学习可以使个体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积极的情绪,促进学生的潜能发展,从而使学习者更好的利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同化”、“顺应”从而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建构。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数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若挂图、照本宣科,则内容枯燥、索然无味,很难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果充分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在讲新课之前,屏幕先出现设计新颖有趣的画面:如猴妈妈买回了一个又香又甜的大月饼。小猴子看见了,高兴得跳了起来,就要分来吃,猴妈妈用刀一切(屏幕演示),把这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一人半个(1/2),顽皮的小猴子说:“我要多一点”。猴妈妈灵机一动,就把小猴子这半个再一切(1/4),又平均分成2份,这时小猴子可高兴了,左手一快,右手一快,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这时提出富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维,激活学生思维,巧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被生动、形象、直观的画面所吸引,恰当的音乐和精彩的解说感染着学生,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气氛热烈,极大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程度。
二、加强思维训练
思维能力是智力构成的主要因素,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借助计算机,教师顿时变得神通广大。他能创设比传统教学丰富生动的教学情景,可以根据需要让屏幕倾刻出现所要的图形,屏幕图文可以闪烁、变色,还可以使图形平移、旋转、翻折,让学生主动地探索,计算机也及时给出反馈的信息,无形中展现了数学思维过程,这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也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代替的。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充分展现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传统的教学由于受教学手段的限制,学生的思维训练是很肤浅的,不能达到以上效果的。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堂教学的直观应有个限度,它是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服务的,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片面追求直观而忽视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要为了展示多媒体动画的功能而把课上或电视动画观赏课。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的思路是把圆平均分成十六等份,然后拼成类似长方形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越近似于长方形,这用传统的直观手段来演示则显得很复杂并且不容易做好,用多媒体课件事先编好程序,上课时演示则变得方便多了。通过动画的反复演示,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就能得出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这一结论,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三、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正处于一个发展阶段,抽象性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障碍,仅凭教师口头讲解,难以彻底解决问题。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声音和动画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了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时,可使屏幕上先显示一个亮点,然后从亮点向右射出一束水平线,使学生看后马上就能理解射线是怎么形成的;用不同色彩分别在射线上闪烁出第二个亮点和两亮点间的一部分,使学生认识到这就是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将左边一个端点向左延伸,就形成了一条直线;将直线向左右两边适当延伸后,问学生直线还可以向两边延伸吗?引导学生想象出直线无限长、不可度量、没有端点。
四、增强师生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习难点的解决,反馈越及时越有利于学习。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计算机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像判断、选择题型,学生回答正确,计算机马上会表扬你,来一声“棒极了!”“真聪明!”或是给你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鼓励学生认真动脑。人机互动使学生兴趣黯然,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促使自我激励,获得“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从而不断提高内部动力。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创设思维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