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激发学习动机的感想(xiexiebang推荐)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活动重要因素,它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还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学习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一个人是否想学习,为什么学习,喜欢学习什 么,以及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性、主动性等等,都能够通过学习动机加以说明。学习动机是由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其中,学习自觉性和认识兴趣是两种重要的心理成分。学习自觉性是指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学习的目的或学习的社会意义,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和学习行为。认识兴趣又称求知欲,是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探究真理并伴随着愉快的 情绪体验的认识倾向。
学习动机不仅对学习行为起着激发、定向、维持的功能,而且还关系到学习效果。一般而言,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是统一的。当我们还是小孩子时,我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兴趣广泛,并且能从过去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当我们开始满足家庭、学校和周围环境对我们的期望时,我们儿时的动力就从为实现目标而 转变为取悦他人,我们渴望学习的愿望也就会遭受挫折。那么,你怎样才能调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呢?
一、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
动机中最重要和最重点的部分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有能把其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出来,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去学习和发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就是给教师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了。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最 有效的方法是:运用各种形象直观的教育教学手段,使教学具有新颖性和实用价值,可以使 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其体会到快乐,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制定明确而适当的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是孩子进行学习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实现的目标。学习目的作为产生和保持学习动机的因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设置适合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鼓励学生的自我强化,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的心理来说,他们都是希望能很快学会,并且很快达到要求,但在实践中常常会遇到 很多的困难,面对困难的方式也各不一样。所谓明确,是指学习目的要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如:不要笼统地说,要提高学习成绩,要认真做作业,不如具体地告诉他,你的成绩要赶上某同学,你做完家庭作业就可以看电视了等。所谓适当,是指学习目的难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具有适中的挑战性,让他觉得付出努力就能达到,这样才有激发力。如果学习目的太高,超越其能力,就会使他丧失信心,而太低呢,他又会觉得不用努力也能实现,从而失去兴趣。如,一定时期内可给他树立一个成绩略优于他的榜样,当他体验到成功后,才能进一步激发再次付出努力的兴趣。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把他们分成两种类型: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和成就目标定向的学生。学习目标定向的学生是把学习当成是掌握知识,获 得某种能力的方式; 而成就目标定向的学生则是把学习当成是为了获得其能力的积极的评价 或避免否定的评价。学生自觉的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成绩,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赞许者,就会 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信心。当然从上就可以看出学习目标 定向的学生更有努力解决困难的思想准备,他们一般会勇于挑战,遇难而上,有不把困难拿 下不罢休的趋势。我们培养学生就是要培养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更有学习能力,才更 会去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三、科学地指导孩子做家庭作业
1.端正孩子的作业态度。从低年级起,教师和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提高对家庭作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努力消除诸如应付差事之类阻碍孩子自觉完成作业的低级动机,使他们从内心接
受教学过程向他们提出的作业任务,让他们体会到做好家庭作业对于他整个学习过程乃至将来发展的重要意义,即认识家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一环。这样,孩子才能主动、积极地做好家庭作业。
2.孩子日常的学习、生活制度化。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紧张、活泼的作风,如:什么时间必须做作业,什么时间必须完成作业,由制度来约束。需要指出的是,培养孩子制度化的学习和生活,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周密考虑作业的难度和分量。明明这样的孩子,正是缺乏制度化的学习生活,养成了作业拖沓的习惯。还有些孩子,经常是边做作业,边看电视,边吃零食,吃吃做做,做做玩玩,当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质量更是无法保证,而且也不利于学习责任心的培养。
3.合理安排作业的顺序。为了能顺利完成作业,可要求孩子先复习一下所学知识,再动笔作业,而不要抓起笔就写,这样由于暂时性遗忘可能会使孩子作业遇到困难,产生烦躁感。另外,很多家长在安排孩子作业顺序时,总是要求孩子先做不感兴趣的科目,认为这样可以确保作业质量。但有时却适得其反,由于不感兴趣,困难也较大,孩子产生畏难和厌烦的情绪后,反而会影响后面他有兴趣的作业。所以,不妨先做他喜欢的科目。孩子喜欢的科目,做起作业来得心应手,而且效率高,往往三两下可以完成。做完这些作业后,乘着顺利的余势,转入不拿手的科目,即使不所向披靡,起码也好得多。
4.科学安排作业时间。一般来说,小学低年级学生连续做作业的时间不能超过30分钟,高年级的学生不超过1小时,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孩子就会出现“心理疲劳”,导致学习能力减弱,效率下降,错误率增加,这时,如果适当休息,疲劳得以解除,学习效率才能恢复。所以,当孩子连续作业时,应当给以休息的时间。研究表明,小学生做功课中间的休息,以5~10分钟最恰当。如:孩子做2小时的作业,学习20分钟,休息10分钟,反复实施,效率最高。
五、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学习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孩子总会愉快地去探究它,从而使学习和认识过程变得积极主动,进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明明这样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孩子,教师和家长要互相配合,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和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这方面,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博茨勒提供了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几个方法,或许能给我们启示:
1.使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孩子一旦灰心失望就永不会进步。
2.欲速则不达。不要过于强迫或逼迫孩子做功课或学习,这样孩子会变得焦躁,不耐烦,产生反抗情绪。
3.不要吝啬赞美之词。过于批评他的错误,会令他情绪低落,而犯更多的错误。
4.不要总拿成绩优秀的孩子和他比较。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抗心理,不自觉地放弃进取。5.不断刺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空就带他参观博物馆、动物园和图书馆之类。
6.做功课时,不要让孩子依靠父母的帮助以解决困难,让他从经验中吸取教训。有困难的时候,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去鼓励他积极思考,不要养成孩子的依赖性,因为做功课是他的责任。7.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要让孩子对学习发生兴趣,首先要让他知道父母很喜欢读书,求知欲很强,并且不断学习。
此外,还可以从培养间接兴趣入手。所谓间接兴趣,是指儿童对学习结果的兴趣。从动机上去分析,属于学习的外边动机,如:许诺孩子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达到某个学习目标就可以得到某种激赏,而这种奖赏是孩子非常渴望得到的。培养间接兴趣是手段,不是目的,但间接兴趣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很多功课学习某门功课,最初是为了间接兴趣的满足,但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提高,渐渐对学习本身或学习过程产生了兴趣,求
知欲逐渐被激发,从而成为推动其学习行为的恒久的内部力量。
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有一个积极乐观的、现实的态度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结果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时好时坏是正常的。有些学生看到成绩高了,得意扬扬,喜上眉梢;看到成绩不好,万念俱灰,垂头丧气。这种心态是不好的,所以我们 也应该培养很好的面对结果的心态。其实影响结果的因素是很多的,并非单一,它主要是能 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他人的帮助、情绪、环境等等,所以在分析的时候,我们应该 将多种因素一起考虑。青年学者隋光远提出的“积极归因训练”模式就不错,很有实用性。首 先他强调是努力的因素,他认为成功与失败都是与努力直接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有失败的话,他则一般会把原因归于自己不努力的结果,如果更努力的话,就不会失败,就会有更好的结果。他认为如果这样理解失败,则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破坏其良好的内 部的学习动机。另外他认为还有现实因素存在,每人所处的现实情况都是不同的,比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有本身的智力基础、自己掌握的学习方法、所处班级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气氛、教师的整体素质的影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即家庭对其也是不可忽略的。
正确运用奖和罚 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和鼓励比非难、嘲笑、讽刺、挖苦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效。在现代教育中,我们面对的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他们的方法应是多表扬、多鼓励,这与 他们成长环境有关,并且对于学生来说,能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 性,每一个学生从内心来说,都是希望能得到表扬的。学生因连续受到表扬后,就特别喜欢 学习某一学科,这是由于他在这一方面取得了成功,所以对以后的学习产生了更强烈的愿望。基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好的行为,对其多加鼓励,一定会有 好的结果。肯定的评价具有积极的强化作用,能使学生产生再接再厉、积极向上的力量,这 一点是绝不能忽视的。当然也应该适当运用批评,必要的批评也是要的。对于表扬和批评有 很多研究成果,在此就不加以详细论述了。
第二篇:激发学习动机
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宫保中
目前,多数老师埋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不主动,不配合,上课发言不积极,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问题,缺乏学习热情。我也感触颇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以来是广大教师所困惑的问题。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取代学生学习的过程,“满堂灌”教学模式一直被沿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被“多情的老师”慢慢地扼杀了。结果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教育教学效果不见成效。《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合作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呢?本人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
1、教师更新理念是关键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学习的过程真正还给学生。教师如果课堂上一个劲的讲,看起来很卖力,却不给学生一点点时间去思考、去消化、去理解、去探究、去交流。他们哪来的时间去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呢?长期以来,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也就慢慢地被扼杀了。因此,教师一定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切实做到与时俱进。
2、大胆改革,积极尝试
说实在的,以前我对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还是情有独钟的,总是舍不得放弃,平时使用习惯了,教学过程容易操作,也不想尝试其它的教学模式。自从参加太和县举行的导学案模式的学习,我的思想彻底解放了。开始就现学现卖,不大习惯,不过现在好多了,对于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已经熟练掌握。
导学案模式确实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它的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检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展示学习目标,让每一位学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没有学习激情。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流于形式,他们就会用心去研读教材,仔细去思考每一个问题。当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个很简单,可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拿出来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单个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再在班内统一解决。合作探究的过程,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大环境的影响下,即使开始不积极不主动,慢慢地也就潜移默化,深受感染。交流展示的过程就是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大舞台,学生参与更精彩。这样,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受到表扬,一方面体现出自身的能力,另一面对自己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教学模式,老师解放了,学生学习动机也被激发了,学习
热情就不用说了。两全其美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3、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内在因素,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基础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也外在因素,如教师的语言艺术、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教材内容的枯燥无味等。作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如果单纯的讲解书中的大道理,学生没有学习动机也是很正常的事。
其实,教育是艺术,艺术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多下一些功夫,不能只是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本教案就万事大吉了。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时代,可以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精心制作实用的课件,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我在教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教材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 开拓创新》,开始备课时,我很困惑,本框理论性太强,单纯地讲解学生根本不容易理解。于是,我就根据教材内容制作一个精美实用的课件。导入新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江涛演唱的《愚公移山》,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也就很快进入学习情境。讲解第一目《代代相传的精神》时,我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大禹治水、长征会师、延安大生产运动等画面,让他们看看在艰苦的岁月里,人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然后教师适当点拨,其实这种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正是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才历经沧桑而不衰,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本框教学的难点,我主要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画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又是错误的,然后
让学生从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总结一下应该这样做?写在纸上,让学生展示交流。教师再作适当小结评价。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任务,他们就不会无事可做,学习动机也就被激发,学习热情也就高了。
总之,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热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做教学的有心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成问题!
以上观点只是个人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不妥之处,敬请辅导老师和同行批评指正!
第三篇: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一、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及时反馈。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出的正确答案、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有时进行一种专项训练,可以让学生自行做练习,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通过反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紧迫感并及时了解自己的欠缺,及时取长补短激发上进心。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激励很少进步。无论哪一门学科,没有随堂检测,效果往往不佳。
四、及时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扬与鼓励是教师对学生免费的赐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鼓励。
总之,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其理论性,更有其实践性,我们应在实际操作中获得认识的提升和飞跃,最终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四篇: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上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是学习自觉性与认识兴趣,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他就会对学习迸发出极大的热情,表现出坚毅精神,产生积极行动。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是学生近期内或长远的达成目标,正如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为之努力奋斗,不管有多大困难,都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排除一切干扰,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与集体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形成正确的、间接的、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类学习动机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动力作用,它能推动学生产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应采用生动的、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教育方式,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富有感染性,使社会和教育的要求转化为个人的学习动机。诱导学生将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产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不良倾向。
二、培养学生浓厚的认识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知识”,要让学生认识到知识对社会和对自己的意义而产生学习的需要,而且在满足这种需要所从事活动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的学习需要。教师在讲授每门学科或每章每节之前,必须生动有力地讲清目的、要求和任务,并结合教材内容阐明其对社会的意义以及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
另外,我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果照本宣科、死搬教条,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信息反馈作用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应让学生知道自己作出的正确答案、学习成绩的进步以及在实际中应用知识的成效等,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我有时进行一种专项训练,让学生自行做练习,并规定在一定时间、条件下完成。通过反馈,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和紧迫感并及时了解自己的欠缺,及时取长补短激发上进心。如果没有反馈,则缺乏激励很少进步。
四、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给予评价和表扬鼓励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而巩固和发展正确的学习动机。表扬、鼓励比批评、指责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产生成功感,而后者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扬与鼓励是我们对学生免费的赐予,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不要吝啬你的表扬鼓励。学生较小,他们做好事,就想得到小红花而已,我就利用他们这个动机,开展游戏比赛,胜利者,有进步的都可以得到小红花。
对学生应坚持正面教育,但也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过分的表扬也会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使其忽视自己的缺点从而导致消极的结果。我在表扬学生时也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采用“建议”口吻,“希望”语气,鼓励他们继续上进。学无止境,人无完人,让学生永远处在不懈追求远大目标的状态中,才能产生压力和动力。在批评时,要注意分寸,针对不同环境、对象、时间、地点,运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与个性特征的方式、方法,从积极方面把鼓励与批评结合起来,达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
五、适当举办学习竞赛
人们通常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举办学习竞赛,如征文、读书、书法、手工制作、作业展等,形式要多样,使每个参赛者都有成功的机会。有些长于抽象思维、有些长于形象思维;有些长于表达、有些长于运动和操作等。当然,进行竞赛的重点在于激励学生努力做得更好一些。
学生竞赛不宜过多过滥,过多竞赛会失去激励作用,反而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会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和兴趣。竞赛后的总结工作也要跟上,如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化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错误的学习动机。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其理论性,更有其实践性,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会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质量。
第五篇: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学习动机强烈,就会激发积极主动的学习愿望,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就会有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老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怎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呢?
作为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要了解一下学生的需要,看看学生的需要在哪一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相应的需要进行适当的满足,从而激发学生更高一级的需要。
一辆车动力系统的好坏直接决定它的车速和持久性。我们每天的学习也有这样的动力系统,为我们的学习提供动力,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对学习的态度,也间接影响着我们的学业成绩。想象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有一个发动机,一旦启动就会给你的学习带来动力,它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根据带给你动力的程度,由大到小罗列出来。然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写的内容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如学生写的是“学习的动力是不被父母打?”显然学生的需要层次停留在“安全的需要”这一层面;若写“学习的动力是获得老师表扬和父母的奖励或同学的认可”这是“归属与爱的需要”;若写“学习的动力是得到他人尊重或者提高自己的自尊感或地位”这是“自尊的需要”;若写“学习的动力是学到新的知识或做出难题后获得的巨大成就感”这是“求知的需要”;若写“学习的动力是实现自我价值,让自己生活得更有意义”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而且,在老师们了解每一个学生需要的时候,可以大致了解学生大体集中在哪个需要层次。一般而言,在学校中学生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归属与爱和自尊。然后,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在集体层面做一些工作。如老师营造一个安全、包容、和谐的班级学习氛围,能让学生觉得安全自在,自己的所作所为,被人理解和接纳,不会因为自己出了差错而受到嘲笑甚至惩罚,那么学生将更加渴望学习,乐于创造和冒险,敢于接受新观点,就能成为自我指导的学习者,也就是追求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即求知的需要。在集体层面做些工作后,在根据个别学生的个别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1.了解学生的需要层次,满足学生的相应需要,激发学生求知欲望。2.教师适当地掌握评分标准,最佳成功概率为 50% 左右。这样使学生感到,要得到好成绩是可能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3.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协助学生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
4.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程度,看到学习动机的发展空间。
自我决定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青少年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孩子正处于成长的阶段,给他们自我决定的空间,提高孩子对学习生活的控制能力,对于提高孩子的独立性、自信心、自尊感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让他们选择的机会,如他们可以选择作业的形式(写论文或现场呈现)、与其合作的同伴、获取学习资源的方式(去图书馆查文献,或上网咨询)、呈现学习结果的方式等。5.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成为具有自主支持性的教师。.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恰当调节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唤醒水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好奇心。
(1)制造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没有确定答案的假设上。这样的学习任务能让学生在寻求挑战性的问题的答案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感。比如在上课之初,不要马上说出自己本节课的授课内容,而是通过一个小活动(小故事、小游戏、小谜语等)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好奇心,迫切关注本节课所要将的内容。
(2)让学生猜测,教师提供反馈。老师介绍主题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猜测,问题要与重要知识有机结合,且能引发多种回答,以便大部分同学发现他们只回答对一部分(鸟的根本属性是什么,有羽毛,会飞,还是恒温动物)。如果学生的猜测错误,这将激发他对正确知识的好奇心,促使更为执著的了解。
(3)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当学生具备了大量该主题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故意提出一些难度更大的题目,这种知识的再度空白会重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引起争议。教师让学生对有争议性的问题(外星人是否存在)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他们通过长期的讨论解决这些意见和分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主动查询各种资料,以获得足够的知识。好奇心,并表现为求知欲。关于教学的研究也发现,变化教学的方法和任务可以有效地促进学习。这就是因为这种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7.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8.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满足,任何新颖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因此,小学课堂教学更应注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生动活泼以及教具的新颖具体。
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其学习兴趣的范围也不断扩大,表现为对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的兴趣增强,开始注重学习内容。他们的学习兴趣已减少了与学习形式的直接联系,而逐渐被学习的内容所左右。即对复杂的疑难问题、对较高的智力活动产生兴趣。所以,在对年级较高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方法的生动活泼,而应注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深度,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智力活动,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积极开动脑筋的智力活跃状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持久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应对严重偏爱某一学科的学生给予恰当引导,一方面使其在对某一门学科兴趣的基础上培养起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应以此为中心兴趣,指导学生涉猎更广泛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以此为自己的志趣甚至是一生的事业。9.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中,几乎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学习成绩优秀、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差、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具体地说:(1)教师应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使其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同样可以获得好成绩,从而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还应鼓励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为他们推荐有价值的课外书
10.让学生探索自己的兴趣,感受兴趣带给自己意义和力量。
对于狭义的学习来说,除了学习兴趣外,学生对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感兴趣。让学生广泛地探索一下自己的兴趣,对学习动机的激发也是非常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