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至纯至美的情 亘古吟唱的诗
至纯至美的情 亘古吟唱的诗 ——《诗经》与《圣经》中爱情诗的比较
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人类文化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诗言志”,诗歌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我国的《诗经》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光辉起点,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诗经》以其自身反映着先古时代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创作方法,对后世的文化思想、文学艺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圣经》是西方文明的摇篮,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流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书籍,是西方文化的源泉,被誉为“天下奇书”,“能改变一个人生命”的书,它叙述了古埃及、巴比伦、波斯和腓尼基诸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生活,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中世纪大量的文艺作品和《圣经》有关,西方文学的许多名著都直接取材于《圣经》,如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失乐园》、班扬的《天路历程》、莎士比亚的戏剧等等,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感叹道:“正如整个大海都是盐一样,整本《圣经》都是诗。”在全球化大潮、中西文化紧密联系的今天,我们要了解西方就不能不读《圣经》,研究、探讨这“两经”在表达爱情方面的异同,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同样植根民间,讴歌人性美、人情美。《诗经》产生于二、三千年前的“初民社会”,收集了约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篇作品,被认为是上古社会的“百科全书”、儒家的《圣经》、文学“圣典”,它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文学成就最高的当推“风”,而《国风》中,又以表现男女爱情、婚恋诗最为精彩,可以说爱情诗是《诗经》精华之所在。
郑振铎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曾说:“在全部诗经中,恋歌可说是最晶莹的圆珠圭璧,他们的光辉竟照得全部诗经都金碧辉煌了,光彩眩目起来。”这些诗歌正如朱熹在《诗集传》中提到,“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歌咏,各言其情也。”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它们中有写相思之情、爱恋之意、渴慕之痴,或“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或“怒如调讥”、“岂不尔思”;或“独寤寐言,永矢弗谖”;或“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辗转伙枚,涕泗滂沱”。有写幽期密会“爱而不见,搔首踯躅”,“在我闼兮,履我发兮”,“昏以为期,明星皙皙”,有邂逅相遇,尽吐眷爱欢悦之情:“适我愿兮,与于偕臧”……这些诗产生于民间,以民间歌谣的形式广为流传、吟唱,表现了上古时代青年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展示了人间纯美的情感世界,是生命本原和激情的自然流露,带着山野的清香,朴实、清新、健康、勃发。表明了我国古代人民在爱情上的人性美、人情美。
同样的,作为西方文化源泉的《圣经》,反映了远古希伯来人民的生活、斗争、欢乐、痛苦、信仰和希望。其中《雅歌》又称《所罗门之歌》或《歌中之歌》。也是圣经中唯一以颂赞爱情为主题的诗集,在圣经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西伯来爱情诗歌的典范,它和诗经的国风一样,创作时代亦相近,最早也是在民间西亚地区传唱,直到今天仍被叙利亚农民所演唱,是所有诗歌中最优秀的。阿基巴拉比说:“整个宇宙都是没有价值的,直到《雅歌》赐给以色列人之日,因为全部圣经都是神圣的,而《雅歌》是圣中之圣。”“爱情如死亡坚强,爱情所发的火焰,是最猛烈的火焰,众水不能熄灭,洪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想用财富换爱情,他必全然被蔑视。“(《圣经·雅歌》)如此热烈、坚贞、纯洁的爱情,它是古代先民最原始、最淳朴心声的流露。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生活在这生机盎然的世界中的青年男女,也同样春情萌动,“愿你用嘴唇亲吻我,你的爱情比美酒香甜。你身上有芬芳的香气,你的名字散发馨香,女孩子怎能不爱你呢?愿你把我带走,让我们飞奔,做我的君王,领我进你的居室,我们一起欢乐。”爱无国界,血脉相通。在《国风》和《雅歌》这两个尚未被宗教礼法污染的世界里,我们找到了同样的纯真和美丽,爱就是爱,没有扭捏作态,没有虚情假意。青年男女在情感的伊甸园里,尽情歌颂他们的爱情,享受他们的青春,然而细细品位,由于地域差别,语言文化差异,他们在诗歌的语言表达、意象构建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又存在着差异。以《诗经·国风》中的“蒹葭”和《圣经》中《雅歌》为例,试做简要分析。㈠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从语言表达运用的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来表达对爱情苦苦追求,但它们在刻画人物性格上却有较大差异。比较《蒹葭》中名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与《雅歌》中“我走遍市区,穿越大街小巷,寻找我的爱人。我寻找,却找不到他;我呼唤他却听不到回音……我因相思而病倒。”这两首诗都明确表达了要倾诉的对象,但“蒹葭”的表达要含蓄得多,那在水一方的伊人!似内心独白,无以倾诉,它带给读者、听者的,更多的是朦胧与想象,被爱恋的对象在形式上虽然具体可感,但距离的存在则使被爱恋者在诗歌的主人公心目中愈发完美,也许这便是“距离产生美”。而《雅歌》更为直接表达对心上人的渴慕,大胆、热情、执着、勇敢,把对心上人的爱慕、期望、苛求无拘无束的倾泻而出,是对生命和爱情最本真的诉说和赞美。
㈡情感抒发的差异
与《雅歌》较为直露的情感抒发相比,“蒹葭”在描述和吟咏爱情上就更显得哀伤含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诗人在次采用水来比喻各种阻碍——主人公追求的伊人总被朦胧凄迷的秋水所阻隔;在萧瑟的秋风中,无论逆流还是顺流追寻,总是那样难以企及,那样变幻不定,让诗人朝思暮想,辗转反侧。通过在水的那一边,在水的浅草滩,在水的小渚,让我们感觉到诗人的爱恋对象是可望不可及的,因距离产生的美与因之而生出的思慕之情是同样的强烈,反复咏叹表达了诗人的眷恋之情,反复追寻,但终究求之不得,既无可奈何又痛苦矛盾的惆怅情绪。“蒹葭”以反复吟咏、层层推进的方式,渐次表达出主人公爱恋与思慕的强烈程度,可谓一唱三叹,婉转而歌,叠章的运用和各章间的声韵和谐,除了增强诗歌的抒情性外,同时还增强了诗歌的吟咏韵味,给人以如泣如诉之美的享受。而《雅歌》中的诗句,自始至终贯穿着许多的明喻和暗喻,所有抽象的意义或概念都被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来代替。“我的佳偶,你甚美丽!你的眼在帕子内好象鸽子眼,你的头发如同山羊群卧在基列山旁。你的牙齿如新剪毛的一群母羊……你的唇好象一条朱红线,你的嘴也秀美。你的面颊如同泛红的石榴……
在这里对新娘的描绘接连用了许多明喻和暗喻使得读者对新娘有了形象文化的认识:新娘眼睛象鸽子眼,头发如正在走下基列山冈的羊群,牙齿如新被间毛的一群母羊,唇如朱红线,颊如红石榴,颈象大卫塔,两乳如正在吃草一对小鹿。一连串的明喻将新娘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明眸皓齿,朱唇飘发,美丽新娘,跃然纸上。对新郎的描写也用了不少的比喻。他如“香膏”一样清新,双目如“鸽子眼”般明亮,如“羚羊”般健壮,如“小鹿”般敏捷。这种恋爱情感不受任何羁绊,给人一泻千里,直达苍穹和强烈的感官刺激。仔细研读《雅歌》,我们还可发现更为深刻的比喻:把新娘比作以色列,新郎比做博爱的上帝,以色列美丽富饶是园中的泉,活水的井,上帝厚爱以色列,以色列又忠于上帝,新娘新郎忠贞不渝的爱情就如上帝与以色列之间不分离的关系。顿呼是对人发出直接的呼吁,表达某人强烈的感情,并激起听众或读者强烈的共鸣,《雅歌》中顿呼修辞格出现的频率极高,还运用了大量的排偶,通常是用两个以上意思相关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句子或短语给人以强烈的韵感,句式上结构匀称,读起来琅琅上口,语意强烈,气势宏伟。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古诗在遣词造句上较为含蓄婉转,同样抒发爱情,若以音乐比之,“蒹葭”似低吟浅唱,一唱三叹,娓娓道来;而《雅歌》则情真意切,高歌猛进,声情并茂。
㈢诗歌意象营造的差异
意象,指的是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筛选,再融入诗人的思想感情,用语言媒介表现出来的物象,是主观的意(情思)和客观的“象”(景物)的有机融合。按照上述定义,两首诗歌在营造诗歌的意象上也存在差异。《雅歌》中处处弥漫着书拉密“爱人”,“我亲爱的”,“我的佳偶”这样亲密的呼语,对恋人的身体描述大胆张扬,对异性的头发、嘴唇、脖子、双颊、躯干、双腿等人体部位的反复吟诵,传达着浓烈的爱情。“这些歌唱爱情的诗,充满了肉感的象征意境。”对肉欲的大胆书写没有一丝的束缚,正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心理状态,是本真的展现。牧郎和书拉密相互赞美对方的身体,这种对身体的欣赏恰似古希腊人赤身裸体享受自然真本,因为人们的生命观念,主要包括生命本体观和生命价值观两部分:前者是对生命本身性质的认识,身体是生命载体,他们认识和歌颂自我和异性的身体,表达自我的情欲,同时也表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充满了人类原初欲望和生命力量的冲动。这些造就了《雅歌》厚重的原始风情,是对人类生命力的凸现,是蓬勃跳跃的激情飞扬。
而同样讲述追求爱情的《诗经·蒹葭》则巧妙地采用了“兴”的手法,先营造出一幅秋天萧瑟的气象,用自然现象,来渲染烘托恋爱中的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情景交融的意境,引发读者联想,以此勾勒出诗歌意象的整体轮廓。如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逐次展示了一幅幅朦胧且又让人伤感的山水图画:水边茂盛而苍茫的芦苇,其上似霜如雪的白露。所爱的人在芦苇深处,忽隐忽现,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诗人没有直接表露他那同样强烈炽热的爱情,而是首先通过对环境气氛的营造,让人们在吟诵的过程中,随着诗人一起去体味那未能伸展,无以倾诉的情感,以此来打动读者的心弦,从而营造出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通过上述诗歌意象营造的比较,我们似可发现,东西方诗歌在意象上,与两种文化在绘画上的差异何其相似。中国的古诗,在语言表达上,更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情与物彼此渗透,以千回百转、层层递进的方式,借景抒情,每一诗句都是那么克制而平和,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在读者、听者的脑海里形成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深远意境。而古希伯来的诗歌则以火热动感的词句,来直陈诗人心中对所爱者浓烈的情感。所营造出的意象,犹如一幅色彩浓烈的西洋画,画面壮阔,色彩斑斓,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
㈣爱情的坚贞
作为《诗经》中歌咏爱情优秀篇章之一的“蒹葭”,我们在吟诵的过程中,很容易体验到诗歌背后更深一层的意境,通过“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句让我们分明体验到诗人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因各种阻碍而放弃决心和勇气,诗人所要宣扬的是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诗人因无法实现爱情而惆怅,爱不能及,但读者并不将这一痛苦看成仅仅是诗人个人的痛苦,而是理解为人类通常所遭受的处境。这样,诗歌中的“伊人”就不仅限于诗人的恋人,而是人类在追求爱情理想时普遍遭受的情形,而追求爱情之美正是体现在曲折中不放弃、不断追求,直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它讴歌的是人类不断尝试冲破各种阻碍,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和意志。因此《诗经》当之无愧成为塑造生命的精神,体现中华文化精神价值的经典,成为人们生活态度、行为及其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规范和准则。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对感情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爱情坚贞不移的本质都是相同的,请听《雅歌》这样唱:”>“君王有六十王后,八十妃嫔,有无数的宫女。但我只爱一人,她像鸽子般可爱,她是母亲独生的女儿,是生养她者宝爱的,众女子见了她都称她有福,王后妃嫔见了也赞美她。”即使君王有六十王后,八十妃嫔,但我只爱这一个。“曾经沧桑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许这就是古今中外爱情感人肺腑的一个共性,也许就是因为爱的唯一性,才会让爱情变得如此伟大而美丽,真切而动人,爱情才成为人类永恒歌颂的主题。至此突然发现,爱情的歌,唱了几千年,无论古代、现代,中国、外国,爱人们的心原来都是一样的。
无论是《雅歌》中的爱情——大胆而不顾一切,还是《诗经》中的爱情——温婉含蓄而不失执着,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孰优孰劣,书拉密的新娘新郎与《诗经·国风》中的青年男女们,他们活在各自的诗歌中,至纯至美,同样精彩。
第二篇:大爱至美公路情
大爱至美公路情
(引言)大爱至美。对伟大祖国的无比忠诚和热爱,对党的公路养护事业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化作了养路工人对公路不尽的爱。一代又一代养路工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一曲曲壮美的爱的奉献之歌。确保道路畅通无阻是**养路人始终不变的信念。**站的养路工人,以他们对公路养护事业无比的爱,谱写着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无私奉献之歌。
**公路总段**养护站隶属于**公路总段**公路段,管养着省道**线K0—K77公里路段,是**通往巴里坤、伊吾两县及北疆地区的一条重要经济通道。养护站现有职工12名,由汉族、维吾尔族、回族三个民族组成。党员1名,技师2名,高级工5名、临时合同职工6人。多年来,在全站职工的努力下,该站获得了自治区、**地区、**公路总段、**市等各级组织授予的多项荣誉。2002年荣获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被总段评为创建文明行业先进班组,2009年获得公路局抗雪灾保畅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被**总段评为民族团结先进班组,被公路局授予先进班组称号。
精心养护
誓保道路畅通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确保公路畅通的战场上,虽然没有硝烟,但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我们的养路工人就是以这样的坚韧、毅力和勇气,与大自然顽强地抗争着,精心养护着“生命线”。
**养护站管养的S**线路段属山区公路,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其中K40—K77沿山而建,弯道多、坡陡、路面窄,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不同程度的泥石流。这就增加了公路养护工作的难度。
每年春暖花开之时,也是山区路段病害频发之季,翻浆、坑槽、拥包、车辙等各种病害混杂一起。而每到这时,站上的领导便带领着大家采取换填戈壁料处治翻浆、采用水泥稳定基层和大粒径料处理路面坑槽不同方式对路面病害较严重的线路进行整治。
而这时,冬天的积雪便会形成春融性洪水,因此在汛期来临之前,**养护站职工都会对全线边沟和有淤塞的桥涵进行清理,以利于融雪水和地表水的疏导。低矮的涵洞,冰雪初融,使桥涵清淤工作多了几份艰辛,又脏又累,然而职工们却没有半句怨言,他们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排除万难,共同抗击灾害,最大限度地确保公路畅通。
积极探索预防性养护方式,**养护站对沿线路况网裂严重路段进行了碎砾石封层及表面细集料处置等方法,不但有效提高了公路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养护成本。
仍记得,2005年11月,**遭受了50年不遇的大雪,造成上千辆车及人员受阻,面对险情,他们冲锋在先,迎着风雪昼夜奋战在抢险一线,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了过往车辆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2007年,5月9日和22日、6月15日S**线三次遭受暴雨雪的袭击,致使山区公路发生大塌方,车辆受阻。7月16日—19日,**地区遭遇150年一遇洪水的袭击,山洪咆哮而下,路边的标志牌被洪水冲走,路基被冲塌,奔腾而下的泥石流瞬间在路面形成一个大山包,**管养的路段交通曾一度中断…..险情发生后,**养护站职工迅速赶赴现场展开抢修,经过10个小时的紧张战斗,恢复了通车,在这中间,他们只是在工地上吃了些囊饼子,就继续抢险,让过往司乘人员都感动不已。
2008年3月10日,**山北地区普降大雪,省道**线发生雪阻,险情发生后,**段党政领导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养护站组织机械、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疏通道路,为受阻司乘人员送去矿泉水、囊饼等食物。
2008年的4月6日、26日省道**线再次被洪水袭击,路基、路面冲刷、损坏严重。灾情发生后,经过全段干部职工四天四夜的连续奋战,保障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2008年7月18日,由于省道**线突降阵雨,造成多处路段发生泥石流、塌方,约1800立方米,受阻车辆达300余辆。险情发生后,**段用最短的时间就恢复了交通。保证了西部友好交流会的如期召开„„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s**线遭受了56场暴风雪的侵袭,**养护站的职工们充分发扬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清理路面积雪3679365立方米,取得了防雪保交通工作的全面胜利!
**养护站的职工们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为保障交通畅通而默默地努力着。他们深知,**养护站是**公路总段冬季防雪保交通工作的重点部位,因此,当暴风雪袭来时,他们用血肉之躯、与狂风暴雪进行着斗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延续着“铺路石精神”。多年来他们经历过多少次风雪阻路,多少回大雪封山,已经记不清了,但就是这份对公路养护事业的真情,他们一辈子都犹记。
2008年冬天,**石油的12名工人检修管道时遭遇大雪,当时手机没有信号,无法请求救援,他们就在牧民的帐篷中取暖,第二天,大雪有1米多厚,无法下山,经过努力,他们与**乡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派出所民警与**养护站职工开着轮推到天山庙将他们成功救出。
关爱生命 关注安全 牢记心中
省道**线弯道多且急、坡陡、路面窄,是事故多发路段。因此,安全生产在这里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就要求安全员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尤其在养护大忙季节也正是旅游旺季,滚滚车流使得养护人员人身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使保通工作多了一份危险和责任。因此,从养护站长到每一位职工都非常重视安全,不敢有丝毫马虎,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多年来,**养护站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并连续三年获得**公路总段安全生产先进班子称号。
尤其是站长蔡**,他不但要负责生产管理工作,还要担任安全员,一天下来,嗓子喊哑了,嘴唇喊裂了,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有时晚上回到养护站只喝几口稀饭,倒头就睡。养护站职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却安慰说:“现是工作的关键时刻,关系一年的生产完成情况,作为养护站长、党员,我首先应该带上头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养护质量和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养护站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到位,每位职工都树立了“安全责任第一人”的意识,从而在全站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学习提升技能 为公路养护事业献计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养护站更加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读书自学、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以老带新”等活动,为职工求知学技、提升综合素质搭建学习的平台,使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得到加强,为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9年**公路段在**养护站建立了“职工书屋”,并购买了近千册的各类图书和音像资料,为养护站职工提升自我素质创造了便利条件。现在养护站职工一改过去下班无所事可做的现状,都纷纷到“职工书屋”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全站形成了“人人爱读书、人人学知识”的浓厚氛围。
2009年,由**养护站提出创意、并制作的小型机具起吊器,在总段开展的技术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获得了小发明、小革新三等奖。这项小发明的研制成果,不但节约了人力,而且保证了职工装卸安全。**养护站就是从细节抓起,注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既节约了成本又使职工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也让职工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
养护站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使各族同志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信任良好风气。同时,还坚持不懈地在职工中推行“双语”学习这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好做法,相互促进,同步提高,汉族同志学习简单的维吾尔族语言,与民族同事进行交流,少数民族学习和使用汉语,与汉族同志共同探讨业务工作,由于民汉同志互相帮助学习,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每逢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等重大节日时,民汉同志都相互走访拜问,互致节日问候。把为各族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帮困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为各族职工谋利益。为提高养护站职工的饮食,保证养护作业时有充足的体力,站领导养殖了山羊、草鸡、兔子等;同时养护站还给职工购置了急救药箱内新补充急需药品防止作业时不时之需,并为民族职工购买洗手专用壶„„就是这些生活中细微的举动,让职工们感受着来自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养路为业,道班为家,以苦为荣,苦中有乐,这是养路工人们对道班生活的理解,是我们的**公路总段**养护站工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生动写照。
第三篇:大爱·至美
大爱·至美
——读《青铜葵花》有感
女孩,名叫葵花。
男孩,名叫青铜。
女孩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女孩,一个文静而瘦弱的女孩。
男孩是一个聪明绝顶的男孩,一个古怪而神秘的男孩。
女孩是个孤儿。
男孩是个哑巴。
“葵花金光灿烂,是一圈飘动着花瓣的小太阳,一副天真、一副稚气,又是一副固执、坚贞不二的样子。青铜永远闪耀着清冷而古朴的光泽,给人无限的深意。暖调的葵花与冷调的青铜结合在一起,气韵简直无穷。一片生机,却又是一片肃穆。”
女孩的父亲留下了一座座青铜葵花,留下了一个惹人怜爱的葵花,永远地沉睡在了那片盛大的葵花田中。
于是七岁的那一年,青铜与葵花在老槐树下相遇,从此保护与依赖纠缠着,将“青铜”与“葵花”无可分割地纠连在一起。
青铜一家穷,但是为了能让葵花有一张照片,青铜不顾寒冷地在镇里叫卖,甚至卖掉了自己穿着的芦花鞋,任凭两只脚在雪地里通红。青铜渴望学习,渴望在大麦地的玩伴面前挺起腰杆,但是为了能让葵花读书上学,青铜决然地放弃了上学的机会,用一个谎言,将葵花推向了光明平坦的道路,自己一人在阴影中痴痴眺望。青铜,葵花,维系在他们之间的情感不仅仅是友谊,它闪耀在透明却璀璨的冰晶项链中,跃动在大麦地最明亮最美丽的南瓜花灯里,早已凌驾于亲情之上,是一种无法分割的依赖,是生存下去的希望!
这是一种爱,大爱,挣脱了一切现实的束缚,充满生机与情意。“青铜家就像一辆马车。一辆破旧的马车。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它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风里雨里地向前滚动着。车轴缺油,轮子破损,各个环节都显得有点松弛,咯咯吱吱地转动着,样子很吃力。但,它还是一路向前了,倒也没有耽误路程。”
长久以来的贫穷,令一家五口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洪水冲垮了房屋,断砖破瓦之上只剩下一个容身的窝棚;蝗灾肆虐,在充满希望与生机的三月里,全村人的希望破碎成死气沉沉的灰烬。
这是一种苦难,大苦难,深刻之处惹人落泪。
然而,“马车虽破,但还是一辆结结实实的马车。马车虽慢,但也有前方,也有风景。老老小小五口人,没有一个嫌弃这辆马车。要是遇上风雨,遇上泥泞,遇上坎坷,遇上陡坡,他们就会从车上下来,用肩膀,用双手,倾斜着身子,同心协力地推着它一路前行。”
不断降临的苦难一次又一次将青铜一家的希望破灭,但是那剩下零星光点,却在五口人辛勤的付出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耀眼,盛大!奶奶颤巍的身影,用陪伴一辈子的耳环与戒指换来一家人最迫切的需求。葵花执着的坚持,远去江南换来两大把面值极小的钱,包含的心意却又是那么大,那么沉,压在心口上,叹息,落泪。
这是一种美,致美,极致纯粹,饱含人间所有的温暖。
在这个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我们一直以为世界上只有快乐与幸福。其实,那些零星的、琐碎却又无边无际、无所不在的痛苦,才更加深入而持久。外界的危害与心灵的痛苦无时不在侵占着人们的心灵,一味地逃避无法远离苦难,也只有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才能明白痛苦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才能拥有处变不惊的风度!
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雪灾,洪水,干旱,这样的苦难难道轻易就忘却了吗?逃避痛苦一味地寻找欢乐,又能否让我们度过难关?只有去面对它,鼓起勇气去面对它,十三亿人一同鼓起勇气去面对它,才能够换以安稳平静的今天!
痛苦与幸福并存,在可以平衡生命的天平,让人们开展伟大的心魄,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终结时的欣慰甜蜜!
哪怕最终,青铜与葵花终是分离,但是思念可以填补记忆中的罅隙,再遥远的距离,也阻隔不了兄妹之间的联系。
因为。
青铜,与葵花。
终是连在一起的,青铜葵花。
初二(7)班王思佳
第四篇:童心至纯的美文
这天,有个男青年从便利店买了罐饮料,刚出店门,就被一个小男孩盯上了。小男孩看上去大概六七岁,身上背着一只用碎布拼做的大布袋,里面叮当直响。很显然,他是一个捡废品的小家伙。
男青年一向对这种捡废品的孩子没什么好感。所以,当小男孩站在他身旁时,他故意慢吞吞地拉开易拉罐,并且以极慢的速度喝起来。
这时,小男孩冲他一笑说:“叔叔,你慢慢喝,我不着急!”说完走到一棵大树下,从那个大布袋里掏出一本书看起来。
男青年见小男孩被自己耍了,还对着他赔笑脸,不由得感到很可笑。他继续慢悠悠地喝着,当他终于喝完,准备随手扔掉时,小男孩突然跑了过来,撑开身上的大布袋,笑着说:“叔叔,请给我吧!”
这时,男青年突然瞥见,小男孩手中捏着的竟是一本小学语文书。男青年好奇地问:“自学啊?”小男孩笑着说:“我在附近的学校上学哩!今天学校放假,我帮妈妈捡些废品。”说着,小男孩从衣服口袋里变戏法似的掏出一小袋纸巾,往男青年面前一递,说,“叔叔,你抽一张擦擦嘴吧!”
男青年一下子愣住了:这个小男孩被自己捉弄了,竟还递给他纸巾,为了怕他嫌自己的手脏,就让他自己从纸巾袋里抽取。
男青年顿时觉得羞愧难当。而那张洁白无瑕的纸巾,他一直没舍得用,珍藏至今!
第五篇:母爱至纯故事
有一个三口之家,原本过着温馨和睦的日子。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女人遭遇了车祸,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可留下了后遗症,会间歇性神经失常,隔三岔五做出异常的举动。
一天,女人的精神状态还可以,就去学校接孩子。不料,在学校门口,女人又一次发病了,坐在街上做出各种奇怪的姿势,引得路人纷纷围观。
这时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她的儿子走出了校门,见到眼前的情景,忙一把拉起发病的女人说:“妈,咱们回家。”女人随着小男孩的声音站起身来,但没有停止她的“表演”。就在这时,一阵风儿刮来,穿着单薄校服的男孩不禁打了个冷战。
就在这时,那个发病的女人突然停止了“表演”,她望了一眼孩子,忙伸手脱下自己身上唯一的一件衣服,并套在了儿子的身上。
刚才还在哄笑的路人都愣住了,许多人的眼眶都湿湿的,他们被疯女人对孩子爱的行为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