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懈追求诗意语文的至美境界
不懈追求“诗意语文”的至美境界
宁夏石嘴山市光明中学
尤屹峰
753000
一、我对“诗意语文”教学的艰苦探索
1975年2月,我当上了民办老师。从走进课堂的那刻起,我就感觉到,这当老师教书不同于农民耕地摆楼拉车除草,它需要知识,需要教育教学的智慧和技巧。虽然我当时不知道什么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但我觉得教学应该是老师指导学生自己去学知识,而不应该是老师把一切都告诉给学生。于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不讲段落大意,不抄中心思想之类,而是指导学生反复读,让学生把自己读出的、感受到的东西说出来、写下来。
1979年8月从踏上初中语文教学讲台,我就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要把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学生,凡是要求学生读的书自己首先读,凡是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自己首先背,凡是要求学生做的作业写的作文自己首先做首先写。在和我一起甚至竞争着读背写的三年中,学生一直保持着学习语文的高涨热情。
1984年8月,我从宁夏教育学院中文专科毕业,被分配到县教师进修学校任教。学校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我也就清醒地认识到,进修学校的课堂不仅仅在传授知识,更主要的在用自己的课堂教学给学员以教法的示范指导。于是,我申请进行语文审美教学实验,开设审美课,边普及审美知识边进行课堂审美教学研究(可惜的是,主管副校长以“教师只有教书的权力,没有随意进行教学大纲规定之外的教改权利”为由,用自己的权利强行取消了我的审美课程,不许我进行审美教学研实验,甚至把我的班主任也拿掉他自己当)。不能进行明的教改研究,我就在暗中进行课堂教法探索,总结出《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四十法》(后调到石嘴山师范又总结出十法扩成五十法)与李志强老师一起在课堂中运用实践并联名在《固原日报》发表。接着我撰写了《语文教师拿起笔写文章》的文章在《固原日报》发表,呼吁语文老师以自己的写作带动学生的作文写作,并带头发起成立了“西吉县葫芦河文学社”,以教师的文学创作带动学生的作文写作为入口,进行作文教学教改探索研究,在西吉掀起了文学创作热潮,社员推选我担任文学社社长兼任油印刊物《葫芦河主编》,使文学社成为当时全区最大、全国十大文学社团,为西吉乃至全区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与此同时,我创设了《运用三段三式三交融教学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课题,与李志强老师一起指导小学杨汉国老师进行教学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后课题被河南、安徽、江苏、新疆等省区多所师范学校引进实验,均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1996年11月,我调入石嘴山师范学校以后,根据新学情,我加工改造此课题,创设了《中师语文三式五环节滚动教学法》课题,同时引进严振遥先生的语文自学辅导教学在两个班分别进行实验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师范生学习中师语文和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积极性,研究效果良好。
2000年,石嘴山师范转型成回民高级中学,我不失时机地改造“三式五环节”教学法创设了《高中语文“三学六读”语言训练教学研究》,根据我支教的山区初中学生学情和特点,我创设了《“五字自学法”与初中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研究两个课题。2004年,我区与山东等四省区率先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我主持申报了国家规划课题《高中语文“读写听说评探创”交融互进综合素质训练教学》和中语会“十五”重点课题子课题《学会真诚对话与创新写作教学》两个课题进行研究,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我还借鉴运用《自能阅读十品级》《高中语文综合素质训练的对话策略》《学会个性化读赏创套餐作文》《写出真诚的心里的话》等多种形式进行“诗意语文”教学,以期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近两年,我写出《诗意语文,让语文走出窘境》对我四十年的诗意语文教学概念的理解进行诠释并对我的教学进行总结。
以上是我不懈追求诗意语文教学境界的粗略过程。
二、我对“诗意语文”的理解与教学实践
什么是“诗意语文”
权威辞书《现代汉语词典》对“语文”和“诗意”的定义:【语文】①语言和文字;② 语言和文学(有专家认为是“语言和文章”)。语文界还有一种说法是“语言和文化”。【诗意】“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把“语文”和“诗意”这两个词语的意义加以整合,笔者以为,如果简而言之,“诗意语文是一种用美的形式教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活动和境界”;如果细而说之,“诗意语文就是教师采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策略,引导、指导、激励、帮助学生满怀兴趣、轻松愉快地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能力、积淀文化素养、提高人文品质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境界。”
“诗意语文”是一个蕴含复杂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就狭义而言,它专指有美感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广义而言,它泛指一切课内课外有美感的语文学习、交流和运用活动。不管狭义广义,它都涉及两个对象(或叫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一个核心内容——“诗意”,也自然涉及两种不同的行为——施教者诗意..地教和学习者诗意地学。为了更好解决这两个问题,我提出了“五变”“五为”观..点,即变“讲堂”为“学堂,”变“教本”为“学本,”变“装知识容器”为“学习主人,”变“知识传授”为“创造性学习能力培养”,变“讲师”为“导师”,变“知识拥有者”为“终身学习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激励鼓动者、帮助者”。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相互学习,交融互进,教学相长的教学伙伴关系。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凭借这个例子教,学生凭借这个例子学;而一切教都是为了无需教,一切教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诗意语文”要求教师做一个智慧的哲学家,动用一切能“刺激”学生语文学习热情,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如使用多媒体)和各种美的形式(如煽情激趣、设置悬念、激情朗读、对话交流、扮演角色、留下空白、模仿创造等等)有感情、有激情、有诗的节奏、有诗的韵味和诗的回味地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学习主人的作用,自己自觉自愿自动地去学习语文。
那么,“诗意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有一种什么理念呢?笔者以为,首先,在备课时就要坚持一种以人为本的民主式、开放式、对话式教学理念;有一种让学生学会做学习主人,树立不是老师教我学,而是我要在老师的引导、指导、帮助下自己学的理念;始终贯穿一种让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坚持自主式、感悟式、自学式、互动对话式学习理念,努力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施展才华、挖掘潜能、全面发展的机会,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人文品质,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的教学思想。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学本”(即教材)为本,紧扣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六走进”(即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走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世界,走进数字化图书馆,走进多媒体网络世界);“十对话交流”(即与文本真诚“对话”交流,与作者真诚“对话”交流,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真诚“对话”交流,与自己的心灵真诚“对话”交流,师生互动对话交流,生生互动对话交流,与众多同题材作品对话交流,与众多作家对话交流,与作品的众多研究文章乃至研究专家对话交流,与多媒体教育网络对话交流);“六超越”“六走向”(即超越文本,走向生活的广阔天地;超越单个作者,走向众多作家的精神领域;超越“学材”,走向丰富的数字化图书馆;超越现实生活,走向现实与艺术相结合的美好天地;超越自我,走向人生的完美境界;超越单一的印刷文字符号,走向多媒体网络阅读世界)来培养语感:训练语文基本能力,开发思维: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挖掘潜能:使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全面发展:使每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从而实现“四学会”(即学会自学语文学本,学会迁移学习作者的其他作品,学会迁移阅读课外其他读物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学会进行自由流畅又切题的口语与书面语表达)。
因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诗意语文”的教学过程不可一概论之(也不可能一概论之)。下面仅以我个人如何进行“自能阅读”训练为例做一解说。
课前进行说话训练:课前说话按不同阶段可分五个训练层级:讲故事、说自己事先写好的文章、即兴演讲、鉴赏评价名篇名作、即兴点评别人的文章,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课中进行“自能阅读”与对话训练:
1.感知性阅读,走近文本,走近作者。这是无需认字解词析句的粗枝大叶式的阅读,重在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感知能力。
2.理解、感受、领悟性阅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精神领域——与文本、作者、老师、同学广泛对话,重在培养理解领悟能力。
3.探索研究性阅读——对精彩段落精读、探索、研究,重在培养语感。4.质疑、批判性阅读——打破迷信、挑战文本、挑战作者、挑战老师,最终超越文本、超越作者、超越老师,构建起自己的阅读创新观点。有三个阅读层级:浅层性质疑,即带着问题阅读和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实质性指瑕批判,即审视挑剔找毛病;创新性观点构建,提出独特见解。
5.审美品味性阅读,走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世界,与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对话——通过对文本的欣赏品味,让学生走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灵世界,与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对话,产生情感共鸣和审美快感,最终超越自我,超越他人,进入广阔美好的精神世界。这种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康人格和审美创造能力。
6.积累记忆性阅读——从语文阅读中吸收、积累、记忆的东西,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吸收、积累、记忆语文课文或读物中的各种知识信息,以获得必要的语文知识和基本能力。2)吸收积累课文或读物中表现的思想,吸收积累人类智慧,以丰富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创造能力。3)吸收积累人类战胜自然和自身的顽强拼搏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培养自己的顽强精神、坚强意志和人文品质、个性人格。4)吸收积累作家观察生活、表达思想的技巧和方法。5)吸收积累前人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以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积淀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和社会生存能力和交际能力。
7.借鉴迁移性阅读——一是学习精粹语言和思想艺术精华,向课外迁移延展,扩大阅读视野;二是向生活迁移延展,扩大生活阅历,丰富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三是课内课外知识向能力迁移延展,实现知能转化。
8.致用提高性阅读,走出文本,走出生活,形成应用创造能力——一种 “表达”和交际、倾吐和“输出”的高层面阅读,即将“阅读”(包括阅读生活的大范围阅读)得来的东西经过内化、“发酵”、“酿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而向外输出表达,向自己和别人倾吐,与他人一起交流共享。让学生甩开老师这根拐杖,自己自觉自主地训练和培养综合素质,锻炼生存和发展的能力。9.创新再生性阅读——一种思维培养性阅读。学习语言,其本质是通过语言学.......习思维,锻炼思维,培养并提高思维创造能力。语文阅读要再生,就要训练创新再生性思维,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更大发展和提高。
10.精神构建性阅读。语文阅读是阅读者与作(著)者的思想进行对话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阅读的本质和终极目标是构建精神,即满足心灵深处的饥渴,满足精神生活的自然需求,获得精神享受和升华,达到阅读者与文本相融相生、“物我”两忘的完美境界。
当然其中还可适当穿插灵活多样由阅读到写作、由知识获取到知能转化的训练,此不赘述。
课后有计划地进行大阅读大作文训练:
课后可激励学生向课外延伸,利用一切时间阅读去社会、阅读生活,阅读也多的书籍,并将写观察日记、生活随笔、读书笔记、课外创作结合起来,养成阅读和写作自觉习惯,切实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以上“诗意语文”课堂教学的“自能十阅读”,老师们不要误解为是在一节课内进行。我将这十种阅读方式一次性列出来,是为了让大家对阅读的层进方式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具体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内容和不同课型选择一两种或两三种操作即可。如新授课,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能保质保量地完成感知性和理解、感受性两种阅读就可以了。如果是欣赏课,学习的中心任务是品味美的语言和精巧的写法(如鉴赏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对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描写的精美语言)只进行审美品位性阅读一种足矣。如果是探究课,像评价人物(如教学《屈原列传》对屈原投江事件作出评价)或者用批判的眼光给课文挑刺(如教学《师说》对作者韩愈“彼童子之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等观点进行批判性评价;教学《鸿门宴》对刘邦如何能在项羽40万大军的军营里,而且是亚父范增精心安排的“鸿门宴”上借“如厕”而逃走情节的合理性进行探究时),就可采用质疑批判性阅读和精神建构性阅读等等,可灵活运用,不能僵化。笔者这里也学舌叶圣陶先生的话,“自能阅读无非是个例子”而已。
任何教学,其根本目的都在于通过具体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诗意语文”就是采用美的手段和形式,教师授法引导,学生自学、发现、探究、创新,课堂内得法训练,课堂外学法延伸,生活中受益运用提高的全方位网络训练途径,使学生真正成为能读会写(“自能阅读”即未受任何污染的“绿色阅读”和“自能写作”即真正用我手“说”我心里话——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自己的真实思考、我自己内心的真切感悟,真正抒发个性性灵的“绿色写作)”、能说会评、能探能创、素质全面、人格健全、适应未来竞争社会生存和发展复杂环境的新型合格人才。
自我愚见(许多专家和有识之士也有与我相同的看法),虽然教师是授人以鱼即传授知识的职业,但知识是传授不完的,更何况每时每刻都有新知识产生。教师的本质职责是授人以渔即指导他们学习和掌握自己获取知识的技能。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诗意”教学方式倾心培养学生的自能阅读(我“标新立异”地又叫做“绿色阅读”)、自能写作(有名师已命名叫“绿色写作”)能力是工作的重心和归宿。授之以鱼,教师给学生的只是现成的金子,只要是金子,即就是一座金山总会有用完的时候;而授之以渔,教师给学生的却是“点金术”,可以使他们随用随“点”,受用无穷。“诗意语文”是“授人以渔”的语文教学至境,作为语文老师,即使穷一生追求也难以登及顶峰,但只要有追求探索的理念和行为,总会有新境界和新奇迹出现。应该说,“诗意语文”是一个语文教师走不完的教学路途,也是一个说不尽的教学话题,“诗意语文”没有终点,“诗意语文”永远在路上。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定稿)
———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
□ 马培杰
所谓共生,就是共同生活、共同生存。共 生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寻求老师和学生 之间教学相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共同发展。那么,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追求共生、实现共生呢?初读文本,寓“思”于学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意思就是“学”与“思”两者相互依托,彼 此共存。学生思维的激发必须以文本的学习为前提,教师只有在授课开始给予学生充足 的时间,让其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初步的接 触,学生才会产生疑问,为后续的学习打下 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课,我 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鼓励学 生大胆质疑,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初读 之后再让学生在小组间进行交流,把一些价 值不大的、浅显的问题先解决掉;然后再让 小组长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解决了哪些问 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此时,有价 值的问题就呈现了出来:肖邦是在什么情况 下离开自己的祖国的?是什么消息让肖邦悲 愤欲绝?他又是怎么做的?肖邦既然这么爱 国,那他为什么在祖国危难的时候反而离开 了自己的祖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时 我并没有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再次 走进文本,品读感悟,及时批注。最后在大组 交流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就是这样通过问 题引领学生,让学生在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往复这样的 学习中,不断进步,从而实现“学习与思维” 的共生。品读文本,立“意”于学
所谓意,就是文本内在蕴含的情感。语 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语 文实践活动,深入文本,与本文、与作者进行 心灵的交流,从而领悟本文内隐的“意”。如教学《珍珠鸟》一课,在教学“信赖”这 一主题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时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仅仅 是想表达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吗?那么除此 之外,作者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学生快 速浏览课文,从文中选择一句话来回答。学 生自然会找出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信赖,不 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然后再让学生 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展开想象,走进 珍珠鸟的内心世界,体会珍珠鸟是怎样一步 步从怕我到信赖我的一系列细微的心理变 化。在这一对话过程中,既需要学生对文本 有整体的把握,又需要对文本的细节作进一 步揣摩。通过交流学生真切感受到了作者对 珍珠鸟的喜爱以及珍珠鸟对人类的信赖,实 现了文本语言与立意的共生。走出文本,融“情”于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 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片土壤上。”相 比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情感性更浓,语文 教师就应当要准确把握文本隐含的情感因 素,让学生能透过文字读出背后隐藏的情 感,并鼓励学生表达出来。
如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在课文 即将学完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最后一句话 提出问题:“老人说三十年后我照样请你喝 茶,三十年后真的有可能遇见他吗?”一石激 起千层浪,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想表达 出自己的观点,有人说:“不能,30 年后老人 差不多已经超过100 岁了,应该离开了人 世。”也有人提出相反的意见:“能,因为书中 写道:老人已经70 多岁了,眼睛却炯炯有 神。而且老人天天扫那么高的天游峰,等于 在锻炼身体。”大家有的联系文本、有的跳出 了文本联系生活各抒己见,激活了学生的思 维,激发了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丰富了学 生的情感体验。依托文本,承“悦”于学
所谓“悦”,即喜悦。语文教学应该充满 了喜悦,不仅要让学生“身悦”,还要让学生 “心悦”。这就要求教师要走下讲台,低下身 子,贴近学生。教师也可以结合文本特点,辅 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 围。如教学《你应该把这条鱼放掉》一课,老 师请一位学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写钓鱼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的 过程这部分时,一开始有个学生读起来吞吞 吐吐,破词破句比较严重。老师打趣道:“像 你这样钓鱼,准备工作不充分,拖拖拉拉的,鱼早就跑光了吧?”学生大笑。老师又请一位 学生读,这位学生读得很好,老师竖起大拇 指道:“你真是个钓鱼的高手!”然后老师又 让刚才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进步明显。老 师夸奖他说:“学得真快,马上也变成钓鱼高 手了,你真善于学习。”我想这样幽默风趣的 语言,不仅体现了教师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 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向上的氛围中习得知识,获得成功。拓展文本,育“人”于学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只有源于 文本,超越文本,才能拓宽语文的空间。拓展 就是超越文本的手段之一,但有效的拓展又 离不开学生对文本深入而细致的解读,离不 开学生对文本价值取向的认同,为学生的心 灵与文本的碰撞营造足够的空间,体现语文 这门学科的育人功能。
如教学《雨中》一课,课文第四小节有这 样一句话:“宁静的马路顿时又热闹起来。” 这句话中就隐藏着一个对学生进行价值取 向引导的大好机会,由于学生理解了“宁静” 和“热闹”这两个词,此时教师顺水推舟,提 出了这样的问题:“是啊,这么多陌生人都来 帮助捡小姑娘苹果,此时她的心里会有什么 样的感受呢?这颗不平静的心是在为谁而感 动呢?你们平时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吗?” 这样的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积 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记忆的闸门被打 开,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一段段感人的经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从学生的口中流淌、倾泄 而出。学生的心灵自然而然得到洗涤,正确 的人生观自然会逐步形成。
总之,共生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教师与 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尊重、互动、和谐、个 性化发展”就是萦绕在这座乐园里的一个个 美妙的音符。让语文教学走向共生是一种境 界,应该成为我们一生的追求。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长青小学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第三篇:浅谈语文诗意课堂的追求
诗意的语文 诗意的课堂
枣阳市第四实验小学 赵军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回归,一切优秀的语文教学,必定是诗意的语文,一切风格鲜明的语文教学,无论素朴还是绚烂,无论激情澎湃,还是理趣盎然,无论散发着平民气息,还是充满了贵州气质,在它们之上,必有皎皎如明月、灿灿似星辰的诗意,流布其间、充盈内外。
我认为,诗意的语文教师,课堂应该是博大的,宽容的,充满人性关怀的。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闪溢着灵动和惬意,既有小桥流水的平淡温馨,也不缺乏长江黄河的豪迈气势。而这一切的创造者是语文教师,演绎者是语文教师,充满深情的坚持者依然是语文教师。
一、挖掘课本的诗意
选入语文教材的课文是充满诗意的,因此教师在对课文的处理时要努力挖掘课本的诗意,对教材处理、加工,还原语文的诗意。如对人教版四年级《搭石》其中的处理时,对其中的一段处理后排成这样的文字。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
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 后面的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这如一首小诗,加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使课文的诗意很好体现,对课文的理解带入诗境,更能体现语文的魅力。
有时课文的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一个标点和句子的顺序等,都是一个潜在的诗意语文。如林莘老师在上《凡卡》一课时,对课文中的这一句:‚那是没有月亮的夜晚,可是整个村子——白房顶啦,烟囱里冒出来的一缕缕的烟啦,披着浓霜一身银白的树木啦,雪堆啦,全看得见。‛林莘老师在对这段文字的挖掘、处理时,她从一个‚啦‛字入手,让学生通过有‚啦‛和没‚啦‛时反复读后比较,谈体会,学生从而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从林莘老师的这一个小小的文本处理,值得我们语文老师深思,我们在教什么?我们该怎么教?教材里本身有用不尽的资源,只要我们是一个善于钻研的教师,何愁语文课没有诗意。
二、彰显教师的诗意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你应该是一位谈吐风趣、学富五车的‚诗人‛。言语中带着诗意;朗读中能聆听到诗意;课堂中浓浓的诗意语文;教学中充分显现教师智慧,能够深入浅出。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永远回荡在心间,师生终身受用;诗意的朗读让学生听得如神,师生受益匪浅;诗意的课堂让学生学得轻松,师生其乐融融。聆听王崧舟老师的课,他是一位真正的诗人,言语滔滔不绝,脱口而出。他在评价一位朗读时声音小的学生时,他说:‚读得真是‘小心翼翼’‛;对一位朗读较好的学生的评价是:‚读得真好,我们也陶醉在你的朗读之中了‛。‚滔滔不绝地说是能力,专心致志地听是修养,用语文要有能力,也要有修养‛。‚带着灵动读……‛如虞大明老师在出示一张图片前的语言可谓妙趣横生,‚我找了找,你们猜找到了吗?‛,‚我找呀找,你们猜?‛,‚我找呀找,你们猜?‛,‚这次找到了。‛,‚倒数几个数,看图片。‛。
三、追求学生的诗意
诗意语文课的落脚点是学生的诗意,只有把学生带入诗意,我们的诗意语文课才算划上圆满句号。
1、让学生读出诗意。《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有感情的朗读‛,什么是有感情的朗读呢?我认为,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读出语言的节奏美,让人感觉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读出文章的意境,读出文章的清幽古朴,或是热闹繁华;有感情的朗读就是读出作者的情感,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怨,读出作者的爱恨痴嗔狂。语文课堂中,朗朗的读书声能让学生通过读悟出文意,让学生通过读给课堂的诗意增添色彩。让学生在师生的合作朗读中尽显诗意,如王崧舟老师上《与象共舞》时,老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的合作读给诗意语文创设了很好的氛围;让学生在有节奏的朗读中学语文,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要以曲折的语调来体会作者或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穷人》一课中‚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段话时要停顿曲折,表达出桑娜由犹豫不定到下定决心的思想变化,挖掘出桑娜同情穷孩子的美好心灵;让学生在比较的朗读中‚咬文嚼字‛;让学生在想象的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如王崧舟老师上《与象共舞》时,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人与大象共舞时的情景。
2、让学生写出诗意。每一次的读都能促进学生的写,只有让学生说出诗意、写出诗意,学生才能成为诗意语文的主体。老师一次次的启发,带入学生走入诗意的彼岸,写的前提是让学生有诗意的说,有诗意的交流。①文章结尾处意犹未尽,学生展开想象写出诗意。如林莘老师上《凡卡》一文时,在结尾处这样设计:‚凡卡回家了吗?用你们的笔补一个故事,续写《凡卡》。‛②为文章另辟蹊径,在改写中尽显诗意。如王崧舟老师上《与象共舞》时,引导学生说出‚与书共舞‛‚与狼共舞‛‚与龙共舞‛‚与墙共舞‛‚与飞碟共舞‛‚与奥运会共舞‛‚与上帝共舞‛‚谁与共舞‛‚与自己的心灵共舞‛。学生在这些拓展中,诗意语文体现得淋漓尽致。③在课文留白处写出诗意。如《去年的树》一文中,‚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其中两个‚看‛,让大家产生无穷的遐想。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鼓励他们写出自己的想法。语文课的诗意跃然纸上。
追求诗意的语文课,老师是幸福的;追求诗意的语文课,课堂是精彩的;追求诗意的语文课,学生是快乐的。语文课因诗意而美。你在成就诗意语文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诗意人生。这是语文的解放,更是人自身的解放。
第四篇:诗意语文 诗性的美
诗意语文 诗性的美 听王崧舟《去年的树》有感
今天,我有幸聆听了王老师执教的《去年的树》,这是一次美的享受,更是一次诗性的洗礼。王老师起承转合间的流畅诗意深深吸引了我,最终汇聚在我心里的只有一个字——美!
在这节课中王老师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教师确定了一条情感主线:友谊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自读感悟、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之间的真诚对话。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不仅是对学生知识的传播,更是对我教学历程中的一个鞭策。
在教学中,王老师抓住三个主要场景,分别是鸟儿和树告别的场景,鸟儿千辛万苦寻找大树的场景和鸟儿对着灯火给树唱去年唱过的歌的情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感悟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用激励的语言、赞赏的眼神,激发他们内在的生命热情和潜能。
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为小鸟和大树之间那份带着淡淡伤感的友情而感动。而更为作者设下的那么多的情感空白而震撼。小鸟的那份执着和忠贞,友情和诚信,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东西。教师一遍遍地让学生与文本交流对话,一遍遍地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动着自己。当我们的学生学会了感动,学会了“用眼睛吃东西”,用精神来营养自己。那么看到真,会去追求,看到善,会感动,看到美,情感就丰富了,心灵就充实了,趣味就提高了,素养就全面了,人格就健全了。语文学习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就统一了。
课堂教学的高潮教师设计在小鸟面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的歌。这里三个自然段文字很简单,却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这里既是情感的暴发点,更是指导学生练笔的训练点。教师让学生读,让学生变成小鸟读,学生提问:“
1、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2、鸟儿为什么两次都盯着灯火看了一会?这两次有什么不同?
3、每次说话小鸟心情怎样?学生解答,教师适当引导。这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最后教师还在这里安排了一个练笔的环节,写写小鸟怎样地说,在旁白处加上表示人物心情、表情的词语,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水到渠成把心里感受写出来,填补空白之处。做到了听说读写相结合。
诗意不是单纯的诗意,训练不是生硬的训练。王老师能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一切都做到水到渠成,信手拈来。
第五篇:生命在于不懈追求
生命在于不懈追求
——读《生命开关》有感
有一句名言说:“人从一生下来到死去,这中间的过程,就叫幸福。”是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荆棘和泪水;有欢乐,也有痛苦,而我们为了追求那那醇美如酒的欢乐,就必须忍受那酸涩如醋的痛苦。而生命的意义也就在于无尽的追求之中了。这就是《生命开关》给予我的最直观的人生启示。
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就觉得有些玄乎,就有了想要翻阅并深读的兴趣,生命的开关是什么?生命的开关又用于做什么?带着好奇和疑问翻开前言,就看到了这么一句话“生命是奇迹,是独一无二的造化,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在于生命价值的实现。找到了‘生命开关’就会明白生命的含义,生命的可贵,就能理解生命的意义何在;找到了‘生命开关’,就找到了让人生走向成功、让生命绽放色彩的方法”。至此,稍对“生命开关”这四个字有了了解。《生命开关》共分三篇,在诠释生命的基础上,阐述了生命的意义,让人们充分地认识生命可贵的同事,看到生命的责任,从而激起心中找到“生命开关”的欲望。结合事例,给出找到、打开、控制“生命开关”的方法。
细细读来,对生命的感悟并没随书页的翻阅而清晰,思考反而越来越漫无边际。生命到底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何在„„其实,生命就是一个谜。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天起,我们便开始了自己的一生。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怎样,会出现一个怎样的局面。《生命开关》教给我们适时做一个优秀的演员吧,尽情地去投入,该笑的时候就开心地笑,该哭的时候就痛快地哭,该爱的时候就爱他个轰轰烈烈。用我们生命里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所有的真心和真情,所有的欢笑和泪水,去演绎这场生命之剧,使自己的角色完美无瑕,那么在剧终谢幕的时候,肯定会有人流着泪水给我们最热烈的掌声。
生命真的太脆弱,如精美的陶瓷花瓶,不知道什么时候无意轻轻一碰,便会哗啦啦地碎了一地。本书全面诠释了生命的意义,告诉人们怎样正确地看待生命,怎样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怎样实现生命的价值。生命简单而复杂,生命因梦想为伟大,人生因有梦想而变得有意义。短暂的人生,宝贵的生命,相信自己,大胆地追求梦想,为梦想而拼搏吧!生命就是不断地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