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营造语文课堂教学诗意境界的探讨2 文档
营造语文课堂教学诗意境界的探讨
河南省安阳县北郭乡一中
高国强
营造语文课堂教学诗意境界的探讨
河南省安阳县北郭乡一中 高国强
“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诗意的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灵魂的粮食”的途径。语文课堂教学要时时拨动学生心中的诗的琴弦,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潜在的想像创造能力得到最大发展。在语文学习中,每一个学生就其天性来说都应该是诗人。语文很重要,它不仅具有工具性,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而且还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人类绵绵不绝的文明,陶冶着我们的情操,对形成人的品格,培养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今后终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我们认为,以深厚的生活、精妙的阅读和智慧的理趣为基础,创造出诗意来,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不懈的诗意境界的美学追求。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美到骨子里的散文诗!”
这里的“诗”,是指那些在课堂上让师生感受到绽放、闪光或者激荡的语文课堂的本体,它是语文课堂的生命。
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营造诗意的境界。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应该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诗的本质和灵魂都是创造。追求语文的诗意,就是追求语文的创造。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应该就是创造自己思想的过程。人物形象分析可以体现情感和价值观的发展;段落划分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篇作文更应该允许一个学生有一百种写法。语文,应该诗意地栖息或永驻在艺术及创造的殿堂里。从现代文明意义上来说,诗意是语文教育的灵魂。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营造诗意的境界呢? 营造诗意境界的语文课堂,首先要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性化,体现课堂教学的“两主”原则。
“课本就是世界”的年代,语文课堂教学的主动权无疑紧攥在教师手里。在大纲、参考书、教材的重重框定下,语文课堂教学成了教材剖析、知识灌输的“机械运动”:“教”是机械施加、是照本宣科;“学”是盲目听从、是囫囵吞枣。春风吹拂、鸟鸣山涧、小草破土、惊涛拍岸„„书本外一切鲜活的东西仿佛都是课堂之外的另一个世界。堵塞了生活之源,失却了体验辅佐,课堂成了纯粹的课堂,教学沦为单向的传授。如是,语文课堂教学岂不成为知识灌装的车间!
事实上,置身于教材权威的旧教学模式,“课堂的独裁者”——教师其实也是课堂的受折磨者。教师不能也不敢让自己的“一孔之见”流露到语文教学中,而是按“参考”图解课文,按“标准”分析习题。老师的个性与灵性不敢张扬,因而,看似潇洒的语文学习实质上是所谓的独裁者在戴着镣铐、数着步点可悲地“独舞”!
正是贬谪了语文学习的两大主人——学生与教师,语文这门原本充盈人文气息和创造精神的学科蜕变成了言语霸权的文本模式和不痛不痒的人生说教。学生趣味索然地硬着头皮啃,教师无可奈何地撑着面子讲,结果一篇精彩绝伦的美文被肢解成千疮百孔、伤痕累累的所谓“范文”,而理应张扬个性的写作也成了教师照本出题、学生依葫芦画瓢的“程式”。
不能自主的学习,怎能期待语文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呈现“百草丰茂、繁花似锦”的缤纷? 营造诗意境界的语文课堂,其次要关注课堂和谐化,体现课堂教学的双边互动。
在“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学习氛围中,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实现平等的、民主的对话。学习的主人,既是“受体”学生,也是“授体”教师。学呼唤着教,教催化着学。质疑与探究并行,求索与遐思共进。“学习共同体”的双边互动,将使语文学习提升为一个动态的“生成性”过程:不断探究,不断质疑,不断发现。在这个不断生成的过程,课堂是宽容的,学习是民主的。提倡学生张扬个性,说“我认为”、“我不同意”,也允许教师大胆提出自己的“一家之言”。通过“对话”,使师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真的是在清新与自然的诗的意境里沐浴春风。
营造诗意境界的语文课堂,第三要关注课堂“生活化”,体现教育即生活的理念。
语文是语言、文学、文化的综合,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双重特性。“小课本,大世界”,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教会学生识字“作文”,更要教会学生明理“做人”。从广义上讲,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本身。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纪30年代即提出这样的口号:“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用生活来解读课本,用“人本”来领悟、完善“文本”,让生活的知识库与学习的知识库融汇交流,实现课本与生活的对话,从而使语文学习充满生活的气息。只有这样,语言才是鲜活的,课文才是丰富的,学习才是愉悦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我们只有用生活的体验来领悟北宋词人晏殊的感叹,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在“花落去”中的无奈和“燕归来”中遐想,那一个似曾相识中饱含了诗人多么深切的企盼。
营造诗意境界的语言课堂,第四要关注课堂的理趣化,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智慧。
语文学习是诗意的,语文学习也是充满智慧理趣的。语文学习有时如“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无理面有情;有时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趣而无理;有时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有情也有趣;有时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趣更有理。
充满理趣的学习,要把课文当作人生、把文本当作社会解读,要在“天光云影共徘徊”中去领略语文的博大、自然与精深。还阅读以智慧,还鉴赏以自由,还写作以真亲。模糊与精确结合,开放与严谨并举,在充满智慧理趣的学习中,让哲思与遐想齐飞,在广阔的背景中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趣化,从而营造诗意境界的语文课堂教学。
诗意境界的语言课堂教学是让学生获得真正的“灵魂粮食”的途径,语文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诗意境界的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诗意的境界中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第二篇:营造情趣语文 优化课堂教学
营造情趣语文
优化课堂教学
曲周县第二中学
李秀芬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然而,由于学业负担过重,造成学生厌学情绪。本应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变得单调、沉闷,降低了学习效果。针对现状,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展示课堂教学的魅力,使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
一、情境导入,吸引学生
创设学生乐学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方法。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其他部分最自然、恰当、精彩的开端。它犹如文章的“凤头”,虽小巧玲珑,却能安定学生情绪,诱发学生的感情,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情境中。因此,语文老师要善于设计富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和简洁性的导语,“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可由名言警句、古诗词导入,例如上《隆中对》时,由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三顾茅庐”引入课文所记叙的那令人赞叹不已的“画纸之上分天下,谈笑之间定乾坤”的会面。如导入《愚公移山》时,巧妙地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的片段,学生耳闻“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梁压弯……”的优美旋律,目睹“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的老人形象时,会真切地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可由影视导入,如可先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观看动画片《刮目相看》,后教学《孙劝劝学》一文。总之,导语的方法多种多样,不拘形式,可因“材”设计。
二、课上设趣,调动激情
(一)设置问题,投石击浪。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问题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段落等,语文教师应根据“课情”、“学情”因势利导找准切入点,提出有启发性的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如我在教《曹刿论战》时,紧
紧抓住“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文眼”,启发学生探究曹刿的“远谋”和鲁庄公的“鄙”的具体表现。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没有按部就班,逐段赏析,而是以“本文描写了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生活情景,你认为哪儿的生活更有趣?”这一主问题“投石问路”,引导学生探究少年鲁迅的生活轨迹,有选择地引导学生赏析精彩语段的内容与写法。让学生畅所欲言,为自己所持的观点寻找理由,从而深刻地、多角度地理解了“文本”。
(二)、借助媒体,熏陶感染。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它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统一的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语文课堂由单一的耳闻为主的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大大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拓展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在阅读文本、扩展延伸的基础上,我以郁钧剑演唱《家和万事兴》的电视画面结束全文。这种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直观而又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改变了过去以黑板和粉笔为主要工具的教学模式,更易把学生带到那种特定的氛围中去,使之受到熏陶感染,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当然,多媒体只能是学习语言的辅助手段,绝对不能喧宾夺主,反客为主,一定要根据教材与学生的需要合理选择与使用。
(三)、把“演员”请上台——变被动为主动
目前,语文教学改革虽有一定的力度,但不少教师仍停留在传统语文教育学轨道上,灌输教材中的思想,偏重于死记硬背,很少顾及学生自己的思想,更不上启发学生去怀疑或发展前人的某些观点、思想,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或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学生,学生成了教学活动的看客和听众,而无法也无机会发挥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代替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了不良课堂教学气氛。
我们的课堂不是教师一灌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不是只传授死记硬背的知识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这种课堂并非仅仅是三尺讲台,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大舞台,在这
个舞台上,教师只是台边导演,学生才是台上演员,要让学生走上讲台。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
三、链接生活,引进“活水”。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一经与生活相联系,必然生动活泼,事半功倍。面向生活,贴近生活,走进学生心灵,使语文的根深深扎在生活的土壤里,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完《傅雷家书》后,我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用心体会并说说自己所感受到的父亲深沉的爱。学习《香菱学诗》后,我请学生谈谈香菱学诗对我们语文学习的启发,学生经过讨论后,得出了“要多读”、“要有选择地读”、“要刻苦地学”、“要大胆创作、敢于想象”、“要有名师指点”等借鉴意义。学习《孔乙己》后,我让学生假设推断:假如毒打孔乙己的丁举人生活在我们这个法制社会,能逍遥法外吗?假如孔乙己生活在我们这个和谐温馨的社会里,能凭自己的特长找到一份好工作吗?然后请学生模拟影视中开庭审理案件的方式,对“孔乙己被害”一案进行公开审理,让学生以职业介绍所工作人员的身份为孔乙己推荐一份合适的工作。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引进了生活这一活水,语文课堂必将呈现蓬勃生机。
四、开展活动,激发兴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新闻发布会、办墙报、手抄报、搞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小楷展览比赛、优秀作文展览、周记评比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
总之,初中学生正处于开始关注和思考生活的心理年龄阶段,对一切充满好奇和热情。语文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知识性,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养成主动求知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课堂教学三境界
课堂教学三境界
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和“魅力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三种不同境界,并且这三种课堂教学境界是一个渐次递升的系列层次。一堂课45分钟,让教学渐入佳境应该是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认为,真正的教育变革应该是发生在课堂里的,课堂教学应该成为我们落实新课程所有理念和目标的主渠道。在此,我想借用一下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有关词学研究的“境界”一词,谈谈我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看法。
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第一“境界”,也是第一追求应该是“有效”的,这应该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期望和底线要求。如果不能保证这个底线,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被视作是失败的,甚至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因为“无效教学”和“低效教学”只能是对学生青春的一种伤害,是对学生生命的一种浪费。那种把推进新课程与教育效果、教学效率相对立起来的观点,我觉得是不符合辩证法的。
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校园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上度过的,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也主要是在这短短的45分钟内完成的。因而,“上课”是学生主要的校园生活方式,“课”是莘莘学子舒展青春、升华生命的重要过程和载体。这一节一节的“课”,构成了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人生历程;构成了学生探索、感悟、升华的生命旅途。然而,遗憾的是,一节“课”的时间只有短短的45分钟,学生一学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也只有那么短短的20周左右,具体到某一学科,课堂学习的时间就更少了。既然如此,我们能够无视“课”的效果和效率吗?我们能够在课堂上无视学生的生命存在,能够无视学生的人生体悟,能够无视学生的人格磨练,能够无视学生的能力生成,能够无视学生的知识掌握吗?
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广度和高度,“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提出,并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放松了质量期望,而恰恰是进一步丰富了教学目标,提高了质量要求。这些目标和任务,都需要各学科在具体而又数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去贯彻和落实。所以,我们在“课”中能没有课堂教学的效率观念,能不考虑课堂教学的效果吗?
我们强调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是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增强教师课堂教学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以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和“无效”等有悖于我们的教育追求和教学规律的行为和做法,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进步,保证使我们的学生有一定的提高和收益。
所谓“高效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教学”这种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但是,“高效教学”不应该仅仅是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增进,而且还应该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其显性标志应该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魅力教学”一定是“有效教学”甚至是“高效教学”,而且它还不仅仅是从效率和效果层面上值得肯定的“课堂教学”,还应该有“人格”、“个性”、“艺术”、“科学”、“创新”、“发展”等方面的追求和体现。所以说,“魅力教学”的魅力首先在于执教者的“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所产生的课堂凝聚力;“魅力教学”的魅力其次在于课堂教学彰显师生“个性魅力”所产生的巨大的课堂迸发力;“魅力教学”的魅力再次在于课堂教学设计精妙的“艺术魅力”所产生的课堂向心力。
总之,“有效教学”、“高效教学”和“魅力教学”这三种课堂教学境界是一个渐次递升的系列层次。我们的广大教师应该自觉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实践和反思,切实抓住、抓紧、抓好课堂45分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落实新课程的有关理念和精神,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登堂入室,渐至教学之佳境
第四篇:养成和谐心理营造和谐境界
养成和谐心理 营造和谐境界
核心点:
1、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德商、财商再高,心商不高,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再好的业绩,也无济于事,心好一切都好。
2、和谐心理需要稳定的情绪
3、和谐心理需要良好的心境
4、和谐心理需要坚强的心力
5、和谐心理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6、学会有意识地使用几种简单的心理治疗方法
7、营造心身和谐的境界
人类科技的触角已经伸到了遥远的星球,然而对自己的心理世界探索得不深。法国大文豪雨果说过:世界上最浩瀚的是海洋,比海洋还要浩瀚的是星空,比星空更加浩瀚的是人的心灵。
可见人的心理是个相当复杂、相当丰富的神秘世界。被誉为古文明四大摇篮证明人的苏格拉底,早在2500年以前,就在古希腊德尔非神庙前竖了一块石碑,用铁锤和钢钎雕刻了一行字:人们啊,认识你自己吧!这行字如今已经整整跨过25个世纪了。
上海大众出租公司的前老总,生意做得不错,又刚刚从上海交通大学取得了MBA硕士学位,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从办公大楼14层跳下来,自杀身亡了。为什么?
后来心理学家、医学家和社会学家联合会诊,得出结论是他患有抑郁症。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学的权威调查报告显示,我国100人当中有23人有抑郁症倾向,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姚明有心理医生、刘翔也有心理医生,许多名人都有了自己的心理医生,心理科学已经被普通人所接受、所认可。
因此,一个人除身体健康外,还要心理健康,这才是一个健康的人。一个人的智商、情商、德商、财商再高,心商不高,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再好的业绩,也无济于事,心好一切都好。心理和谐,人际和谐,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和谐最早出自《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温总理在看望季羡林时曾引用这段话并阐述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21世纪是中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社会需求丰富多彩、社会结构复杂多维、社会文化多样激荡、社会心态活跃多变、心理矛盾复杂多样。这就要求我们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一、和谐心理需要稳定的情绪
在心理学认为,情绪是指一个主体受到客界外体的环境刺激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也就是说,情绪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心理健康的晴雨表。人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情绪来组织的。
比如说,清晨你走到办公室外面,听到办公室里面有两个人在窃窃私语,“这种人啊,还算什么领导,经济上不干不净,生活上不说了”,你一听火就来了,门一推,就破口大骂起来。后来才知道人家在议论装修房子的包工头。这就是典型的人的大脑思维还没展开,情绪就已经上来了的例子。
一个人心理健康不健康看看情绪就知道了,比如《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今天跟凤姐吵了,明天跟薛宝钗闹了,后天跟丫鬟们又哭了,整天吊着一张苦瓜脸,怨天尤人,清泪长流,心情十分不健康。
那么情绪该怎么保护呢?对自己,把情绪与学习事务分离开来,不要把工作上的事情带到家庭里去,一个人不高兴会造成一群人不高兴,这就是情绪迁移。老公受领导批评就会迁怒到老婆身上,老婆冲女儿发火,女儿冲宠物撒气。同样家庭生活中的情绪也不能带到工作当中来。
另外,要学会随时检查自己的情绪状态,还要及时控制和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对他人,首先要观察周围每一个人的情绪,查明原因;帮助他人排解不良情绪,培养管理自我能力;主动与他人坦诚沟通,消除隔阂。
二、和谐心理需要良好的心境
心境就是被拉长了的情绪,良好的心境就是保持比较长时期的良好情绪,持续发展。
日本心理学家春山茂雄提出“三脑说”。他认为人的大脑是有三个脑子组成的:一是爬行动物脑。譬如说:蛇脑子有50万年的遗传基因;第二个脑子叫哺乳动物脑,又叫猫狗脑,有5万年遗传基因;第三个脑子才叫现代人脑。
春山茂雄认为人是三脑并用的。某个单位的科长最近心情很不爽,因为对面的同事提拔为处长了,他非常气愤,这时他的哺乳动物脑起作用,动物脑用多了会产生两个症状,偏头疼和头皮屑明显增加。如果将这种想法变成实际的破坏行动,比如诽谤、写告状信等,就是他的爬行动物脑起作用了,可这个脑子不能乱用,多动这个脑容易得胃炎,经常动易得肺炎,等等。
做好人好事就是现代人脑在起作用。比如汶川大地震,人人都捐款,你想想也得捐款,这就是现代人脑起作用了,这个脑子一动,心跳、血液、脉搏、血压、呼吸系统、新陈代谢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都进入最好状态,也就是说好人一生平安。
因此,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心境要靠人营造。每天必要的身体锻炼,身体好,心情才好,让自己轻松、幽默起来,人与人之间多几分幽默就会化干戈为玉帛;每天想希望做的事,回忆愉快的事;进行散步,听音乐以分散注意力。特别是晚饭以后,人的脚底就是第二心脏,散步产生静电对人的心境有好处。保持自己心情好,还有一种方法——精神胜利法,常与自己最差时期相比,总觉得现在比过去好多了,我们叫阿Q精神,心理学上叫酸葡萄效应。
三、和谐心理需要坚强的心力
和谐心理需要坚强的心力作后盾。就是说你的心理力度是不是够坚强?是不是能抗干扰?市场经济瞬间万变,一夜之间可以暴富,一夜之间也可以一贫如洗,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情,坚强的心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成功的事业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灵活机动的心力,而灵活机动的心力则吸引培育自己的“心理高峰”和“顶峰体验”。马斯洛家庭孩子多,从小得不到关注,但高考时考取了美国的一所名校,国际象棋得了州冠军,他写的一篇科普论文在当地一本权威科普杂志发表,拿到了人生第一笔优厚的稿酬,这是马斯洛的第一个顶峰时刻。
马斯洛的第二次高峰体验是在大四那年遇见了他的妻子,于是动手写了《动机与人格》,这和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西格蒙得的《精神分析理论》被誉为世界心理学的三大名著。实际上每个人都有顶峰体验,一个人遇到逆境,遇到艰难的环境,都必须用坚强的信念来斗争,人生苦短须努力,走出逆境靠自己。
四、和谐心理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
心理学是门既古老而又年轻、博大精深的学问,又是一门非常微妙的科学,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形容它并不为过。
古代有一个秀才进京赶考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高高的城楼上种白菜,突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而他虽然戴着草帽也没用,再撑一把伞没用,淋的浑身湿透,好不容易回到家乡,想和未婚妻拥抱又被她推开了。于是他找人去解梦,有人说这是不祥之兆,城楼上种白菜不能收割不是“白种”吗,带着草帽又撑伞“多此一举”,心上人不理你,你不是“没戏”了吗。秀才心灰意冷。可又有人说这是吉祥之兆,高墙上种白菜——说明你今天是“高中”啊;戴草帽又撑伞说明你今年中状元是“双保险”;心上人不理你,是你没采取行动,你采取行动就是你的了。秀才听了很高兴,最后果然中了榜眼。“梦”的破译,注重心理应变能力,需要以不变应万变。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有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他们是客观存在的,但只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困难和问题,必然会增强我们解决困难和问题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和谐心理,这样会利于问题和困难的有效解决。
五、学会有意识地使用几种简单的心理治疗方法
学会几种简单的心理治疗方法,能让我们在平时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学会有效地自我调适,从而使自己从不良情绪中尽快走出来,以饱满、积极的心态去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1、空椅子疗法,西方的心理诊所里都有一张空椅子,给一个无声话筒,让来访者对这空椅子倾诉,把心中的委屈、不满、痛苦等倾囊而出。心理学上叫寻觅,寻找宣泄的方法。
2、系统脱敏法,为什么要脱敏呢,过敏了。就是一个人越怕什么、越不想见什么就非要让他接触什么,久而久之,也就会习惯了。厌恶疗法就是人有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用厌恶来让你摒弃。例如,孩子戒奶,在母亲乳头上涂上辣椒,孩子碰了会哭,几次之后也就戒奶了。
3、音乐疗法,在欧洲的历史上有个铁血战将叫彼茨曼,他得了狂躁症,狂躁症犯了就杀妻子,据说已经杀了三任妻子。后来娶了一个王公大臣的女儿,一直让他听轻音乐,逐渐彼茨曼的狂躁症好了,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很多心理咨询所现在都会放轻音乐给来访者听以放松心情。
六、营造心身和谐的境界
宽容是一种和谐。蔺相如以博大的胸怀宽恕了廉颇的傲慢无礼,为了赵国,他收起了完璧归赵时的怒发冲冠,敛起了渑池赴宴时的不为瓦全。老将廉颇最终被蔺相如的大度所折服,当他负荆请罪、屈膝一跪之时,金山倒、玉柱折,百炼钢化作绕指柔。“将相和”,让强秦不敢小觑,让赵国立身中原,这也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谈。
知遇是一种和谐。管仲贪财利,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贪婪而是因为贫困;管仲当官几次被赶走,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能力不够而是未逢明主;管仲打仗败阵逃跑,鲍叔牙并不认为他怯懦而是惦念家中老母;管仲辅佐公子纠失败后被囚禁遭侮辱,鲍叔牙并不认为他贪生怕死而是忍辱负重。鲍叔牙对管仲的知遇和推崇,最终让“管鲍之交”成为代代流传的佳话。
无私是一种和谐。晋平公就南阳县令的人选问题征求祁黄羊的意见,祁黄羊毫不犹豫地推荐了解狐。<莲山课~件 >晋平公感到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做官?”祁黄羊答道:“您只问我谁适合当县令,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在这方面他的确很优秀。”于是,解狐便做了南阳的县令。君子之心如此坦荡,举贤荐能,得到了世人的广泛称颂。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一个人要善于与别人和谐相处,要善于调和矛盾冲突,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一致。因此,和谐不仅是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种至高至纯的人生境界。
和谐更是一种境界。一个心胸狭窄的人无法达到心灵的和谐,因为他不能宽容待人,不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去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凡事斤斤计较的人也无法达到心灵的和谐,因为他不能对名利、地位、待遇之类处之泰然,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各种矛盾。要实现心灵的和谐,就要用宽容取代狭隘,就要有淡泊名利的境界,看轻身外之物,在心理和谐的基础上坦然面对人生。
“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一个心灵和谐的人,才能认知健全,品质完善,知荣明辱,才能用宽容取代狭隘,有求同存异的大度雅量,有克己为人的奉献胸怀。但是,单一不是和谐。一个社会,只有心灵和谐的人多了,才能呈现出正义之风,和谐之气,我们的生活才会因此变得更加美好。
第五篇:营造人文环境,步入辉煌境界
营造人文环境,步入辉煌境界
——谈建筑外装饰行业怎样“经营人
北京嘉寓幕墙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周佩杰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具有创造力的资源,是财富;经营企业首先是经营人,其次才是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和文化经营,文化经营是经营企业的最高境界。
一、当前建筑外装饰行业人力资源状况
现代的建筑外装饰行业是一个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由于我国没有建立 专门建筑装饰学科,因此该行业从设计、技术管理等工程技术人员到项目经理、质量、安全等各类项目专业管理人员以及具有相应技术的施工工人都是相当缺乏的,而这些从业人员大部分是来自于建筑、机械和其它专业的人员经过自学成才的,是在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的群体,随着迅猛发展的建筑市场和不断创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采用,相应的企业不断增加,人才需求则成倍增长,人才数量和高素质的人才就越发显的不足了,这样导致本行业的人员流动频繁,人才竟争更为激烈。
建筑外装饰行业大部分仍以中小企业居多,又有一部分企业是短期行为,所以严重存在着下列问题:一是机构不键全,制度不完善,片面要求员工必须是“全才”是“多面手”岂不知这样的人才是没有的或是极少的,所以很少有员工达到经营者满意。二是受我国现阶段经济基础和市场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还处在家族式管理状态,因此对员工的管理不是以合作者的心态予以管理,缺乏文字、语言和行为的沟通,又多引起员工对企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不满。三是企业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策划,不能合理调配开发培养人力资源,造成大材小用,小才大用,人浮于事,而有事又无人能做,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四是报酬不合理,缺乏激励机制,再加上有些领导言而无信,失去员工的信任。由于上述原因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管理者与员工合作不愉快,使员工积极性降低,人员流动频繁,甚至造成人员流失严重,资源短缺,威胁企业生存。
二、如何留住人才是企业每位领导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广义而言,管理者不仅单指企业的高层领导,也包括中层领导,乃至项目经理,都 是领导者或是被领导者,其实质管理者,管人者。传统意义的领导主要依靠地位和权力,而现代观点的领导则更多的是靠其内在的影响力,是指拥有一大批追随者和拥护者,并且使群体取得了良好的绩效,这才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王琪延教授提出“员工因公司而加入,因领导而离开”,这就为我们每位领导者提出一个如何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使其潜能充分发挥,并创造其追求目标的环境。
首先,领导的“诚信”至关重要。古人说“言必行,行必果”讲的就是诚信,诚信是修身养性立业之根基,处世待人之根本,人无信不立。欲做事先做人,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事业和成就,往往从诚信二字上就能看得很清楚。为人处事之道,唯诚为本,这是人格,是做人的规范。你是否值得别人信赖,受人尊重?可否合作共事?标准首先是诚信笃实。做人要讲诚信,当一个领导更要讲诚信,失去了诚信,就失去了民心,也就失去了领导力和影响力,人才就会大量的流失,领导没有了领导对象或剩下死气沉沉的下属,就不会有绩效了。
其次,领导与员工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是以人为本的首要问题,只有通过沟通才会知道员工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在做什么,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有的放矢的解决员工中存在的问题。沟通必须是相互的沟通,只有通过相互的沟通才能在领导与员工之间建立相互信赖的关系,员工的潜力才能发挥出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在沟通中要诚心、诚恳、诚实,要尊重对方的人格,采用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来看问题,了解对方信息,理解对方在的感情成分和隐含成分;要用公平、公正、对等的平等心态
对待对方;要把心交给对方,采用以心换心的互动方式,通过沟通、协商、妥协、忍让达成共识之目的。
再次,造就主动员工。世界著名管理大师柯维经过15年的探索与思考,提出企业 成功的第八种习惯——满足员工的内心需求,发现、发掘和发动员工内在的潜力。每名员工都有四个方面的潜在能量,既人的身体、思想、精神与信仰,任何能调动起员工这四方面潜能,使上上下下同心同德,发现和调动每个员工“内心的呼唤”,让每一个人的生活、心态和思维都处于最好状态的领导才是一个了不起的领导者,其影响力将是全方位的。调动员工潜能,需要对员工信任和鼓励,而不应去控制与管理,当员工出现差错时,从管理上找差错永远是不变的金科玉律。
最后,为员工营造合谐的环境。这些包括外部的生产、生活等硬件环境和企业内部 人文软环境。这些环境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通过全面平等合理的薪酬,挑战与兴趣的工作任务,领导的信誉与信任,良好的物资环境和工作生活氛围,获得培训与学习的速度,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文化与使命、企业价值与行为的趋动等环境建设,形成激励人、凝聚人,和谐向上的学习型组织。
三、破除经验管理,完善制度管理,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
从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的经验来看,都是经过从经验管理、制度管理逐步向文化管 理转变,企业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认识人性,解放人性弘扬人性的光辉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协调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现代企业管理超越了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以资本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完全的刚性制度管理向尊重人性与个性的柔性管理,从而,企业的制度管理开始向一个新的阶段,即文化管理的阶段。
经验管理是企业创业创建初期或小型企业管理的一种模式,由于员工少,无需更多的管理层次,是一种扁平型的管理组织,所以领导凭着经验就可以进行管理,而人员有二部分人员构成,一部分是亲戚好友,而另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则大多采用了招聘的方式引进,省去了不必要的培训费用,由于薪酬和家族管理而导致人员的流动性也相当大,是一种无序的随机性管理。而当前在外装饰行业中有很多企业就采用着这样一种管理形式,存在着只著重短期利益的管理行为,所以必须进行转型,必须破除家族式管理,这是企业经过生死存亡得来的教训,每个企业都必须好好吸取。
制度管理是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到中型企业后所带来的管理形式,由于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大,相应管理层次也增加,再靠经验管理和家族式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和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抓管理,依法治厂,靠制度管人,企业通过建立适合企业特点、高效运行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使每个人在企业管理组织中有明确的责、权、利,这样人才才能引进来,人才才能培养出来,通过激励、凝聚、竞争和淘汰的人力管理体制,使人才留得住,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得到充分的显示,来实现企业与个人双赢。
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是在严格制度管理的同时,还应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把这一理念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个环节中去,把“人”真正做为一种不可替代资源和财富去进行管理,开发,经营,这是现代成功企业所必须走的管理之路。
1、“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企业必须通过建立适合企业特点、规范与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和高效运行的组织机构,规范管理着日常活动,保证工作流程和效率,并为突发事件做出有效的预案。管理制度的核心是规范性,而且只有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才能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企业因为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制定这些系统性、专业性相统一的规定和准则,就是要求员工在职务行为中按照企业经营、生产、管理相关的规范与规则来一致地行动、工作,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就不可能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正常运行下,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须遵守的规定和准则的总称,其表现形式或组成包括企业组织机构设计、职能部门划分及职能分工、岗位工作说
明,专业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单等管理制度类文件。
在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中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保证企业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呈稳定和动态的统一,长久不变的管理制度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经常变化的管理制度使人们无所事从,缺乏制度权威性,应该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实现相对的稳定和动态的变化。二是在制度建设上的人人平等性,制度建设必须是在企业管理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下,由各个专业部门进行制定,经过反复协商制定出各部门可共同执行的制度,避免制度的一厢情愿,在制度执行时严禁有超越制度的人,也就是执行制度不管官多大、地位多高、有什么背景,人人平等。三是保证员工责、权、利的统一性,对每位员工在建立责任制体系时,要有明确的责任、并赋予完成责任所必须的权力和利益,建立的责任制必须能够考核和实施,达到三者的统一。四是直线指挥,每名员工只能有一个上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当他同时拉受二个上级的指令时,他就不知道该怎么做了,为此上级不能越级指挥,下级也不能越级请示,严格执行直线指挥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人是企业发展生产的内在动力,要真正认识人的因素,激发人的潜能,充分激活人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给每个员工公平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并且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在管理实践中“人”自身得到全面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所以,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在一定程度说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文化它是一个企业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信念和期望的模式,包括心智模式和行为模式。
3、“以人为本”的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的相统一。只有在长期科学、有效、引起员工认同的制度化管理的基础上,企业文化赖以生存的条件才会完全具备,管理才能可能由他律走向自律,从而过渡到文化管理的阶段。实践证明,只重视文化建设,而忽视了相应的制度建设最终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一个创新、快速反应、灵活和学习成为竞争优势重要来源的环境中,必须培育背后的符合人性和时代要求的企业文化,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将经验性制度管理转变为现代优秀企业文化指导下的科学制度管理,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关键是要完整理解和正确处理好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制度、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性为依托、以文化为导向、以领导为动力、以制度为保证。重视通过文化变革和管理创新来塑造管理行为和员工行为。
4、建立学习、和谐型团队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把企业的愿景和个人的愿景结合起来,把企业的价值观和个人的价值观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学习、和谐型团队的集体力量去实现。
学习、和谐型团队,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团队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意志以及行为准则,形成最大的战斗力以实现团队成员拥有的一个共同的愿景(Shared Vision)。这个团队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虽然有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但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学习、和谐团队的建设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确定团队成员共同的愿景和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并且不折不扣的执行。共同的愿景它来源于员工个人的愿景而又高于个人的愿景;它是团队中所有员工共同愿望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若没有了共同的行为规则,只能成为一盘散沙。但是,规则与制度都是用来执行的,唯有公平公正的执行,规则才能得以成其为规则。否则,就如同一面窗子破了,如不赶紧加以修补,它周围的窗子也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陆续破掉,心理学上称之为“破窗效应”。同样,如果有人违背了规则而没有付出相应的代价,违背规则的人就会由一个、两个慢慢地增加到三四个,最终导致规则的全面破坏,到这时候即便管理者重新确立了规则,团队的成员也会因失去了对规则的敬畏而懈怠,再要扭转他们的关念和行为习惯势必事倍功半。
二是、培养员工协同作战的团队精神。团队是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团体本身应
理解,彼此需要他人配合。团队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的努力来达到的。团队精神体现为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彼此支持的意愿和作风。在分工越来越精细的现代社会,即便是最复合型的人才也不能一个人做完所有的事情,虽然团队会因其自身的使命而有核心的业务和骨干的员工,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人英雄主义有了滋生的土壤。独木难成林,每一个员工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团队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并汇聚他人的力量,形成1+1大于2的合力,通过促使团队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成功,才是个人成长的最佳途经。
三是、塑造彼此尊重和相互负责的团队作风。不论在什么样的团队,彼此尊重都是团队成员合作的基础。只有团队成员彼此尊重对方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对方的知识与技能,尊重个体的差异与需求,欣赏对方的才华与贡献,团队才能得以和谐的运转;而相互负责,也就是所谓的责任感,如果每个人都能基于自己的岗位,对团队其它成员负责,对团队本身负责,不推卸自己的责任,积极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协助同事完成他们的责任,就犹如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团队目标的实现自然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四是、确保畅通有效的沟通。畅通是指沟通渠道而言,可以想象,团队成员间如果没有沟通,最终的结果会是如何惨不忍睹;但是沟通不仅指自上而下的贯彻与传达,也应包括自下而上的回应与反馈,也就是说,好的沟通应该是双向互动的,实践中,假如制定了管理方案并得到上级的肯定可以实施,仅仅让他的下属明白基于什么样的方案、方案实施的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该目标应做哪些工作、能预见的困难有哪些、不能实现目标的后果是不够的,他还应去了解员工对于方案的实施有哪些困难需要解决,有哪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从心理上认同这个方案并付诸于行动。有效则是指沟通效果而言的,沟通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意志和行动,结果应该是正面的,如果员工利用畅通的沟通渠道进行的却是搬弄是非、打小报告之类的消极行为,这样的沟通则不要也罢。
五是、营造持续学习和改进的团队氛围。团队总是会面对新的挑战和目标,团队成员如果不能及时更新原有的知识和信息,必将跟不上团队发展的步伐。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唯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证团队与个人成长的需要。
善于不断学习,这是学习型团队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
首先强调“终身学习”。即团队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形成团队良好的学习气氛,促使其成员在工作中不断学习。
其次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再次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约翰·瑞定(J.Redding)提出了一种被称为“第四种模型”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他认为,任何企业的运行都包括准备、计划、推行三个阶段,而学习型企业不应该是先学习然后进行准备、计划、推行,不要把学习与工作分割开,应强调边学习边准备、边学习边计划、边学习边推行。
最后强调“团体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团队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
学习型团队通过保持学习的能力,及时铲除发展道路上的障碍,不断突破组织成长的极限,从而保持持续发展的态势。
而团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总是会有认识或执行上的偏差,因而总结失误和接受外部的监督与批评就犹为重要。失误和错误并不可怕,可怕是错误以后缺乏改正的能力。优秀的团队应当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来自内外部的意见乃至批评,同时具备自我纠正和反省的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差距,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永远保持团队旺盛的战斗力。
六是、创建“人才”成长的沃土。
首先、把人的发展看成是团队发展的源泉,譬如企业,把追逐利润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员工的发展放在 第一位,学习型团队把后者放在第一位。学习型团队坚持双层双
元原则,即团队发展与成员发展同步、成员发展与团队发展融合。这就为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广阔舞台。企业必须以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据,以学习型组织理念为引导,制定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人才发展战略和科学的、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选拔机制,以 “赛马场上选骏马”为导向的人才选拔制度,以“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 为导向的人才开发制度,以“素质能力和工作绩效” 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制度,以“业绩贡献和分配要素” 为导向的人才激励制度等。这样人才才能够全方位的涌现出来。在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见钱不见人”,即为了获取更多利润而忽视员工发展的管理思想,已经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应当是以人的发展为第一位的管理思想。
其次、激发人的学习力和创新力。
团队内必须理清两个观念,一是学历不等于能力,二是企业竞争不是学历层次高低的竞争,而是学习力的竞争、学习速度的竞争,是学习力、学习速度转化为创新创效能力的竞争。
这里讲的学习力,不仅指获取知识的能力,更指把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在实践中创新的能力,就是学习动力(“学习动力”对应“目标”,对应着“为什么学”)、学习毅力(“学习毅力”对应着“意志”,对应着“能不能学”)和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对应“知识的积累和实践的运用”,对应着“会不会学”)三要素的集合。
学习型团队的人才观把人的学习力、创新力看作是根本性的。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人才,同样要看他的学习力强不强。文凭、资历、职称都是静止的,学习力是动态的。一个人,今天是人才,如果学习力减弱甚至丧失,明天他将不是人才。同样,一个人,今天不是人才,明天他也可能变成人才,只要他不断增强学习力。
(1)学习型团队尤为关注团队学习力的堤升,使其成为团队最本质的竞争力
团队学习力指团队作为整体从外界摄取知识信息、内部重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自我的良性循环的能力。
学习力是企业生命力之根。当今企业,不论采用什么管理模式,根本一条是要注意激发三个层面的学习力:个人的学习力、团队的学习力和组织的学习力。
(2)提升团队学习力的途径
提升学习力是把指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摄取知识、创造知识,并把知识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其途径有:
1)变革学习理念,由一次性的学习过程转变为“终身学习”,“处处学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团队学习”,“研究式学习”,“反思式学习”,让学习成为团体和成员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发展模式。
2)发掘学习潜能,并把这种潜能当作稀缺资源进行整合。
3)通过创建学习型团队唤醒成员的学习意识,培植团队的学习意识。
4)提供学习保障,引导学习行为,校正学习方式,确保学有所用;健全学习网络,确保学有其所;创新学习载体,提高学习成效,确保学有所获。
5)创新学习模式,注入学习活力。把学习的绩效与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习成为生存的前提和发展的动力。
再次、营造人才成长的开放环境。
这个开放环境主要是指人际环境。如“发现他人”的理念,即要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帮助别人发挥长处,而不是盯住别人的缺点。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不能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审视,要善于发掘一个人被缺点的灰尘掩盖的光泽。
其三、学习型团队主张知识共享。这个理念为人的成才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今天,一个人单枪匹马学习的时代已经终结。在新知识呈几何级数“爆炸”,知识折旧率很高的情况下,知识共享成为人们适应时代的学习策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知识共享提供了十分优越和方便的载体。所以,学习型团队十分重视建立组织学习的信息反馈、实践反思和知识共享三大系统,构建组织学习的平台。
其四、学习型团队宽容错误。这为人才成长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试想,人们如果生活在一个必须时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环境中,还有什么学习力和创造力可言呢?在学习型组织里,不是“谁大听谁的”,而是“谁正确听谁的”。为了团队更好发展,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毫无顾忌的争论。当然,宽容不是放任,工作中发生错误,要通过团队学习分析总结,不犯重复性的错误。把错误变成财富的秘密是“宽容+反思”。人才在错误中成长,在反思中成熟。
现在,认识人才在组织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的人越来越多,人才在哪里?到哪里去挖人才?其实,人才就在你的组织里。只要把你的组织变成学习型团队,人才就会涌现出来。
总之,企业要经营人,就要建立起来把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客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的管理理念。通过学习和谐型的团队建设,真正的认识人,全面的培养人,合理的组织人,不断的激励人,适当的约束人,有效的保护人,营造和谐向上的人文环境,使企业步入现代文化管理的辉煌境界。
2007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