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爱·至美
大爱·至美
——读《青铜葵花》有感
女孩,名叫葵花。
男孩,名叫青铜。
女孩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女孩,一个文静而瘦弱的女孩。
男孩是一个聪明绝顶的男孩,一个古怪而神秘的男孩。
女孩是个孤儿。
男孩是个哑巴。
“葵花金光灿烂,是一圈飘动着花瓣的小太阳,一副天真、一副稚气,又是一副固执、坚贞不二的样子。青铜永远闪耀着清冷而古朴的光泽,给人无限的深意。暖调的葵花与冷调的青铜结合在一起,气韵简直无穷。一片生机,却又是一片肃穆。”
女孩的父亲留下了一座座青铜葵花,留下了一个惹人怜爱的葵花,永远地沉睡在了那片盛大的葵花田中。
于是七岁的那一年,青铜与葵花在老槐树下相遇,从此保护与依赖纠缠着,将“青铜”与“葵花”无可分割地纠连在一起。
青铜一家穷,但是为了能让葵花有一张照片,青铜不顾寒冷地在镇里叫卖,甚至卖掉了自己穿着的芦花鞋,任凭两只脚在雪地里通红。青铜渴望学习,渴望在大麦地的玩伴面前挺起腰杆,但是为了能让葵花读书上学,青铜决然地放弃了上学的机会,用一个谎言,将葵花推向了光明平坦的道路,自己一人在阴影中痴痴眺望。青铜,葵花,维系在他们之间的情感不仅仅是友谊,它闪耀在透明却璀璨的冰晶项链中,跃动在大麦地最明亮最美丽的南瓜花灯里,早已凌驾于亲情之上,是一种无法分割的依赖,是生存下去的希望!
这是一种爱,大爱,挣脱了一切现实的束缚,充满生机与情意。“青铜家就像一辆马车。一辆破旧的马车。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它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风里雨里地向前滚动着。车轴缺油,轮子破损,各个环节都显得有点松弛,咯咯吱吱地转动着,样子很吃力。但,它还是一路向前了,倒也没有耽误路程。”
长久以来的贫穷,令一家五口只能勉强填饱肚子;洪水冲垮了房屋,断砖破瓦之上只剩下一个容身的窝棚;蝗灾肆虐,在充满希望与生机的三月里,全村人的希望破碎成死气沉沉的灰烬。
这是一种苦难,大苦难,深刻之处惹人落泪。
然而,“马车虽破,但还是一辆结结实实的马车。马车虽慢,但也有前方,也有风景。老老小小五口人,没有一个嫌弃这辆马车。要是遇上风雨,遇上泥泞,遇上坎坷,遇上陡坡,他们就会从车上下来,用肩膀,用双手,倾斜着身子,同心协力地推着它一路前行。”
不断降临的苦难一次又一次将青铜一家的希望破灭,但是那剩下零星光点,却在五口人辛勤的付出中,一次又一次地重新耀眼,盛大!奶奶颤巍的身影,用陪伴一辈子的耳环与戒指换来一家人最迫切的需求。葵花执着的坚持,远去江南换来两大把面值极小的钱,包含的心意却又是那么大,那么沉,压在心口上,叹息,落泪。
这是一种美,致美,极致纯粹,饱含人间所有的温暖。
在这个享乐主义泛滥的今天,我们一直以为世界上只有快乐与幸福。其实,那些零星的、琐碎却又无边无际、无所不在的痛苦,才更加深入而持久。外界的危害与心灵的痛苦无时不在侵占着人们的心灵,一味地逃避无法远离苦难,也只有正视痛苦,尊敬痛苦,才能明白痛苦的必然性与必要性,才能拥有处变不惊的风度!
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雪灾,洪水,干旱,这样的苦难难道轻易就忘却了吗?逃避痛苦一味地寻找欢乐,又能否让我们度过难关?只有去面对它,鼓起勇气去面对它,十三亿人一同鼓起勇气去面对它,才能够换以安稳平静的今天!
痛苦与幸福并存,在可以平衡生命的天平,让人们开展伟大的心魄,懂得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终结时的欣慰甜蜜!
哪怕最终,青铜与葵花终是分离,但是思念可以填补记忆中的罅隙,再遥远的距离,也阻隔不了兄妹之间的联系。
因为。
青铜,与葵花。
终是连在一起的,青铜葵花。
初二(7)班王思佳
第二篇:大爱至美公路情
大爱至美公路情
(引言)大爱至美。对伟大祖国的无比忠诚和热爱,对党的公路养护事业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化作了养路工人对公路不尽的爱。一代又一代养路工人,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一曲曲壮美的爱的奉献之歌。确保道路畅通无阻是**养路人始终不变的信念。**站的养路工人,以他们对公路养护事业无比的爱,谱写着一曲曲动人心弦的无私奉献之歌。
**公路总段**养护站隶属于**公路总段**公路段,管养着省道**线K0—K77公里路段,是**通往巴里坤、伊吾两县及北疆地区的一条重要经济通道。养护站现有职工12名,由汉族、维吾尔族、回族三个民族组成。党员1名,技师2名,高级工5名、临时合同职工6人。多年来,在全站职工的努力下,该站获得了自治区、**地区、**公路总段、**市等各级组织授予的多项荣誉。2002年荣获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被总段评为创建文明行业先进班组,2009年获得公路局抗雪灾保畅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被**总段评为民族团结先进班组,被公路局授予先进班组称号。
精心养护
誓保道路畅通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确保公路畅通的战场上,虽然没有硝烟,但随时都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我们的养路工人就是以这样的坚韧、毅力和勇气,与大自然顽强地抗争着,精心养护着“生命线”。
**养护站管养的S**线路段属山区公路,夏季多雨,冬季多雪,其中K40—K77沿山而建,弯道多、坡陡、路面窄,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塌方和不同程度的泥石流。这就增加了公路养护工作的难度。
每年春暖花开之时,也是山区路段病害频发之季,翻浆、坑槽、拥包、车辙等各种病害混杂一起。而每到这时,站上的领导便带领着大家采取换填戈壁料处治翻浆、采用水泥稳定基层和大粒径料处理路面坑槽不同方式对路面病害较严重的线路进行整治。
而这时,冬天的积雪便会形成春融性洪水,因此在汛期来临之前,**养护站职工都会对全线边沟和有淤塞的桥涵进行清理,以利于融雪水和地表水的疏导。低矮的涵洞,冰雪初融,使桥涵清淤工作多了几份艰辛,又脏又累,然而职工们却没有半句怨言,他们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排除万难,共同抗击灾害,最大限度地确保公路畅通。
积极探索预防性养护方式,**养护站对沿线路况网裂严重路段进行了碎砾石封层及表面细集料处置等方法,不但有效提高了公路使用寿命,而且降低了养护成本。
仍记得,2005年11月,**遭受了50年不遇的大雪,造成上千辆车及人员受阻,面对险情,他们冲锋在先,迎着风雪昼夜奋战在抢险一线,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了过往车辆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2007年,5月9日和22日、6月15日S**线三次遭受暴雨雪的袭击,致使山区公路发生大塌方,车辆受阻。7月16日—19日,**地区遭遇150年一遇洪水的袭击,山洪咆哮而下,路边的标志牌被洪水冲走,路基被冲塌,奔腾而下的泥石流瞬间在路面形成一个大山包,**管养的路段交通曾一度中断…..险情发生后,**养护站职工迅速赶赴现场展开抢修,经过10个小时的紧张战斗,恢复了通车,在这中间,他们只是在工地上吃了些囊饼子,就继续抢险,让过往司乘人员都感动不已。
2008年3月10日,**山北地区普降大雪,省道**线发生雪阻,险情发生后,**段党政领导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养护站组织机械、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疏通道路,为受阻司乘人员送去矿泉水、囊饼等食物。
2008年的4月6日、26日省道**线再次被洪水袭击,路基、路面冲刷、损坏严重。灾情发生后,经过全段干部职工四天四夜的连续奋战,保障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2008年7月18日,由于省道**线突降阵雨,造成多处路段发生泥石流、塌方,约1800立方米,受阻车辆达300余辆。险情发生后,**段用最短的时间就恢复了交通。保证了西部友好交流会的如期召开„„
2009年10月至2010年4月s**线遭受了56场暴风雪的侵袭,**养护站的职工们充分发扬迎难而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清理路面积雪3679365立方米,取得了防雪保交通工作的全面胜利!
**养护站的职工们就是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为保障交通畅通而默默地努力着。他们深知,**养护站是**公路总段冬季防雪保交通工作的重点部位,因此,当暴风雪袭来时,他们用血肉之躯、与狂风暴雪进行着斗争,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延续着“铺路石精神”。多年来他们经历过多少次风雪阻路,多少回大雪封山,已经记不清了,但就是这份对公路养护事业的真情,他们一辈子都犹记。
2008年冬天,**石油的12名工人检修管道时遭遇大雪,当时手机没有信号,无法请求救援,他们就在牧民的帐篷中取暖,第二天,大雪有1米多厚,无法下山,经过努力,他们与**乡派出所取得了联系,派出所民警与**养护站职工开着轮推到天山庙将他们成功救出。
关爱生命 关注安全 牢记心中
省道**线弯道多且急、坡陡、路面窄,是事故多发路段。因此,安全生产在这里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就要求安全员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尤其在养护大忙季节也正是旅游旺季,滚滚车流使得养护人员人身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使保通工作多了一份危险和责任。因此,从养护站长到每一位职工都非常重视安全,不敢有丝毫马虎,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多年来,**养护站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并连续三年获得**公路总段安全生产先进班子称号。
尤其是站长蔡**,他不但要负责生产管理工作,还要担任安全员,一天下来,嗓子喊哑了,嘴唇喊裂了,累得连吃饭的力气都没有,有时晚上回到养护站只喝几口稀饭,倒头就睡。养护站职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却安慰说:“现是工作的关键时刻,关系一年的生产完成情况,作为养护站长、党员,我首先应该带上头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正是在他的带动下,养护质量和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养护站安全生产各项措施到位,每位职工都树立了“安全责任第一人”的意识,从而在全站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从而全面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常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学习提升技能 为公路养护事业献计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养护站更加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通过开展读书自学、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以老带新”等活动,为职工求知学技、提升综合素质搭建学习的平台,使团队协作精神进一步得到加强,为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职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9年**公路段在**养护站建立了“职工书屋”,并购买了近千册的各类图书和音像资料,为养护站职工提升自我素质创造了便利条件。现在养护站职工一改过去下班无所事可做的现状,都纷纷到“职工书屋”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全站形成了“人人爱读书、人人学知识”的浓厚氛围。
2009年,由**养护站提出创意、并制作的小型机具起吊器,在总段开展的技术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获得了小发明、小革新三等奖。这项小发明的研制成果,不但节约了人力,而且保证了职工装卸安全。**养护站就是从细节抓起,注重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既节约了成本又使职工技能水平得到提高,也让职工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
养护站通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使各族同志形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信任良好风气。同时,还坚持不懈地在职工中推行“双语”学习这一促进民族团结的好做法,相互促进,同步提高,汉族同志学习简单的维吾尔族语言,与民族同事进行交流,少数民族学习和使用汉语,与汉族同志共同探讨业务工作,由于民汉同志互相帮助学习,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每逢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等重大节日时,民汉同志都相互走访拜问,互致节日问候。把为各族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扶贫帮困结合起来,全心全意为各族职工谋利益。为提高养护站职工的饮食,保证养护作业时有充足的体力,站领导养殖了山羊、草鸡、兔子等;同时养护站还给职工购置了急救药箱内新补充急需药品防止作业时不时之需,并为民族职工购买洗手专用壶„„就是这些生活中细微的举动,让职工们感受着来自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养路为业,道班为家,以苦为荣,苦中有乐,这是养路工人们对道班生活的理解,是我们的**公路总段**养护站工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甘当“路石”的生动写照。
第三篇:大爱无疆师德至美
大爱无疆师德至美
—— 一生从教一生无悔
山西省临汾市蒲县蒲城镇桃湾小学闫富爱
“教师像白云,我愿把爱奉献给蓝天;教师像绿叶,我愿把爱奉献给大地;教师像星星,我愿把爱奉献给夜空。”这是我的人生格言。在我的童年时代,我最敬佩的就是老师,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笔耕耘,用语言播种,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是人民教师最崇高的劳动。就是这份激情,这份执着,给我无穷的力量,使我的人生信念更加坚定,于是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
2000年9月,我怀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怀着对孩子的无限热爱来到了蒲县桃湾小学。2001年,我把一岁的儿子丢给公公、婆婆,离开丈夫,又回到桃湾小学。曾多次,丈夫劝我离开那离家四百多公里的偏远山区,回到家人的身边,在繁华的省会城市—太原从教。但这十多年来,我深知,农村的孩子更需要优秀的老师,既然选择了农村教育,我们就永远是不可分割的一体,那些丰富多彩的课堂和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便成了我一生的迷恋和牵挂。于是,丈夫没有做通我的思想工作,我毅然决然的又来到了这个偏远的山区小学——临汾蒲县桃湾小学。这一干就是十多年的时间。
2002年,我接了一个新班。在这之前,有人告诉我,班里有个学生性格顽劣,学习极差。从那刻起,我开始关注他,通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到:孩子的父母离婚,他与年迈的奶奶生活。奶奶年纪大,疏于管教,慢慢他对学习丧失了信心,常常不交作业,上网打游戏,和
同学打架斗殴,行为习惯很差。对他的关心教育我从没放弃过,利用课余时间给孩子思想上开导;经常把他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给补课;经常把他领到自己家里吃饭。有一次,他奶奶不在家,我怕他回去自己一个人做不了饭,完不成作业,就把他领到自己家里,给孩子学习上以辅导,生活上以帮助。久而久之,孩子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爱,从此改掉坏习惯,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再也没有上网打游戏,还经常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人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点点滴滴言行的影响。我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力争严于律己、率先垂范。
从开始从教那天起,我就明确,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刚柔相济,严爱结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对自己说:“只有给学生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才会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我知道,每个老师都爱那些才思敏捷、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是他们给学校增光添彩,但是,我们更要爱那些愈挫愈奋、从不言弃的学生,因为是他们在给学校聚精蓄势。学困生的自尊心是非常脆弱的。对待他们,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滴的露珠一样格外小心。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虽然有时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埋怨,因他们的退步而急躁,因他们的违纪而失态。虽然有时也感到很累,很烦,但这时心中总会涌起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我是老师,我要给这些寻梦的孩子引路,在他们心里写一本最美的书。这强烈的意识不断激励我以真诚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与孩子朝夕相处,我始终想着两句话,那就是“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使我对孩子少了一份埋怨,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苛求,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份指责,多了一份尊重。家长把天真烂漫、聪明伶俐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这是对我们极大信任。我又怎么能不全身心地去爱他们呢?我坚信,我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先播下花的种子,再浇水锄草,特别要将那些长歪的小苗一棵棵扶正,那么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必将迎来一个姹紫嫣红的美丽春天。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我始终认为,提高教师素质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的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正如一位诗人说的: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只有挖掘自己灵魂深处的真诚
把握瞬间的辉煌
拥抱一片火热的激情
去装点生活的风景
我一生选择教育,我一生无悔。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蒲县桃湾小学闫富爱
电话:***
邮编:041200
电子邮箱:my name is xiao cao@163.com
第四篇:《大拙至美》读后感
《大拙至美》读后感
罗培清
忙里偷闲读完了《大拙至美:梁思成最美的文字建筑》,感觉自己日渐枯萎的领悟力、审美力突然间原地满血复活,仿佛对建筑这个从未接触过的学科有了深入了解。虽然这种了解只是一种肤浅的、自以为是的理解,但是阅读过程中那种无缝对接的融入感、深以为然的认同感,还是显得十分难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一是梁思成先生把中国建筑知识讲得深入浅出;二是其所用的文字很流畅、很直观;三是其建筑思想很超前、很有远见,即使在今天依然适用。
读此书的第一个感受,好像是在直接浏览梁思成先生的人生历程。通过他自己的学术文章和林洙女士的回忆片段,详细讲述了他研究中国建筑的艰辛历程,描绘了他关于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的理想架构,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他的建筑思想、艺术思维。梁思成先生关于建筑、艺术的观点是十分鲜明的,带有一种建筑学家的耿直和率真,不管是夹杂在建筑专业用语中的价值判断,还是在给朱德等领导人书信中的片言只语,讲得都很透彻、很直白,带有强烈的冲击力、感染力,直入人心。
读此书的第二个感受,仿佛是穿越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清华大学的建筑系课堂,静静聆听梁思成先生的生动授课。书中所用的文字给人一种娓娓道来、谆谆教诲的感觉,立体、形象,这可能与他作为建筑教育学家有直接关系。梁先生善于用信手拈来的鲜活例子阐释深邃哲理,不管是水彩课上拿罐子和盘子来比喻谦 虚对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还是拿胖妇人旗袍上的“孔雀开屏”图案来比喻建筑装饰的恰当性,都非常通俗易懂。他在解释建筑学抽象理念时,往往用比喻的手法将之具体化、形象化。他把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比作“文法”,把斗、拱等建筑构件比作“词汇”,让人易于理解;把城市比作有经络、脉搏、肌理的人体,把城市的发展比作人成长的过程,从而告诉我们城市不仅会像小孩一样得伤风感冒,而且不科学对待还会像大人一样得动脉硬化、高血压。“我所惟一可以奉献给祖国的只有我的知识。所以我毫无保留地把我的全部知识献给新中国未来的主人:我的学生。”梁先生不但有“深藏在陶罐里”的渊博知识,而且善于深入浅出地、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讲解知识,这是十分值得称道的。
读此书的第三个感受,就是好的东西、有价值的东西总是能够流传隽远、历久弥新。梁思成先生的建筑思想和城市规划理念,在今天仍然很有价值。他勉励学生要“带着时代的艺术特点、感受着历史的步伐”去学建筑、去创造建筑,他自己也是如此。在对古都北京的保护问题上,梁思成和陈占祥提出了著名的“梁陈方案”,主张“从整体上对老北京进行保护”,这是卓有远见的。虽然他们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北京古老的城门楼、牌楼、城墙被拆毁了,那个经典的北京旧城消失了,但是在梁思成与北京副市长吴晗的据理力争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学者的风骨。被誉为“现代随笔新三家”之一的谢泳,2001年曾写过一篇《梁思成百年祭》,结尾处写道:“错批一人,多生几亿,这是说马寅初的;错批一人,少了名城,这是说梁思成的。”我想,这也算是对梁先生的最佳褒奖和致敬了吧。
第五篇:大美大爱 无私奉献
大美大爱 无私奉献
―――学习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心得体会
近期学习了“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事迹,使我深有体会。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张丽莉老师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
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国人,她目前的病情更牵动着人心。张丽莉勇救学生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柔弱身躯支撑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女教师用生命谱写着最伟大的爱的赞歌。她是当之无愧的“最美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之爱。它不是基于亲缘关系,不是出自个人的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具体体现为教师对学生所持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的一段话,“最美教师”的行为为我们最完美的诠释了这段话的意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事迹在感动中国的同时也给我们每个人最真实的感动,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一些不平凡的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学习她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学习她无私奉献、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品格,学习她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要学习她高尚的师德,恪尽职守,甘为人梯,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是教师教书的场所,同时也是育人的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决心以“最美教师”为榜样,她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