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物理作业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通过参加本次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活动,我收获了很多。感谢戴老师组织本次研究并允许我加入,感谢沈文萍老师推荐我参加本次研究活动。
经过几次研讨学习,我领悟到,作业不能贪多,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就效率而言,给学生留很多作业,不经过筛选设计,会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站在学生角度,学生有多门功课要学习,每门功课都留很多作业,会影响到学生休息。站在父母角度,孩子每天写作业写到很晚,会为孩子健康状况担忧。所以我们老师有必要精心编制作业。
物理作业的作用体现在,学生通过作业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好技能;教师通过作业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调控教学活动。可以说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作业的主要问题是过多过滥,大量作业是重复练习,缺乏针对性、探究性,导致学生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往往是马虎应对。
学生形式上的“做完”作业并不是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学生每天忙着做作业,所以没有时间独立思考。我们学校是实行A、B班分层教学的。基础较好的同学分在A班,基础薄弱的同学分在B班。我所带的B班学生真正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的同学不能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或者消极的应付作业,这些情况值得我们深思。即使是A班学生对物理作业仅停留在“做”的层面,并没有达到“思”。
如何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去落实这些有效措施,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做物理作业,但能取得较大的收获。我总结尝试了一下几点措施。
二、提高物理作业有效性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作业态度
我的做法: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作业,除了主管因素之外,客观因素主要源自作业任务重,没有时间思考甚至没有时间做,出现做作业应付甚至抄写作业的情况。基于此我在布置物理作业时,尽可能精选题目,控制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
开始实施时存在的问题:有些学生已经有抄作业的习惯。
改进方法:在家长微信群里告知家长预计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预计10分钟至15钟,希望家长督促孩子尽快完成等。在课堂上,也给学生强调每天都会有物理作业,但是作业的量控制在10分钟至15钟完成,一定要独立完成作业。
后续观察:由于物理作业较少,部分同学额会选择在学校里完成。这样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及时问同学或者问老师,而不是回家忘记做或者没来得及做,出现第二天到学校抄袭作业的做法。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选择习题
我们知道,没有任何一本参考书是完全适合你的每一节所对应的课后作业的。所以教师要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精心挑选习题,切合自己的上课内容,即作业要有针对性,这也是提高作业有效性的关键。
我的做法是:自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研究小组以来,每天出一套当天作业,题量控制在7——8题,完成时间控制在10到15分钟。以这份作业为例,预计学生可以在10到15分钟完成。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困难是题目很少。有些课外书上的纸质题目敲成电子格式花费大量的课余时间。而且所选择的题目中有些不典型,有些泽会出现超纲现象。随着项目组的研讨学习,资源分享,我收集了大量的电子格式的题目。因为我们项目组成员有着共同的愿景,希望我们的作业设计更加有效,所以我们大家很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题目资源。有了这些题库资源,组编题目也就方便了很多。
(三)优化作业的反馈
(1)及时反馈
每次作业坚持不隔课反馈,这样不仅能保证学习内容的连贯性,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作业批改多样化,尽量让学生参与批改和讲评。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存在的问题:课上作业练习时,有学生做的很快,有人做的很慢。这让我很苦恼,有的人很快就做完了,有的人却做的很慢。做好的同学开始说话,没做好的同学也跟着不做了。
我的做法:同学们做练习时,我就在巡视及时批阅。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部分学生还是做的很慢,没有快速完成课堂练习的动力。
改进方法:基于后期已经可以把控课堂纪律。就给一名同学批阅好后,让他去给自己一列的同学去批阅,讲解。结果同学们特别喜欢做去给他人批阅的工作。B班的同学也很积极迅速的去做,争取快速做好,去给别人批阅并讲解。这个方法在学生做计算题中,特别实用。大部分同学非常认真的去思考,非常严谨的书写计算过程,因为只有一处错误没有的同学才可以去给其他同学指导。有的同学做的实在是慢,他做好一个计算题时,就喊老师批阅,并询问能不能去给其他同学批阅这个题目。发现无论成绩好的同学还是成绩差的同学,都喜欢下位置去给其他同学批阅。为了鼓励同学们快速思考,快速作答的好习惯,对平时拖沓的学生特备关注,老师尽可能先批阅讲解这部分同学的练习,给他去创造批阅其他同学作业的机会。
效果:大部分同学摆脱了做练习拖沓等着老师报答案的坏习惯了,有了快速思考作答的意识。而且在批阅中他们能较为认真的指出其他同学的错误点。
(3)加强课后跟进。我的做法:重视跟踪作业练习环节。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我定期将同学们的易错题重新改编,再拿给同学们做。不过开始时,这种跟踪练习的处理的效果并不算好。开始作业一天7—8题。再在后面一天给他们留作业。感觉都会了,有的同学不看题目就把前一次的答案写上。
改进方法:三个时间点一循环,第一天是做作业,第二天课上讲解,学生订正。紧接着再将相应的知识点考察。及时批阅,评出分数。达到一定分数的学生当天免作业,没有合格的学生要把错误的题目抄写3遍。发现这个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前一天作业的重视程度。听课也较前面认真了。
效果:发现有不会的问题开始主动思考或者请教其他同学,而不是简单的抄别人的答案。
(四)开发易为学生接受的作业形式
(1)设计类作业。这些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我的做法:引导学生制作章节知识思维导图
自上学期学习物理课起,每学习好一章知识后,学生要做一份思维导图的作业。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较好的复习章节知识,并且更好的领会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开始实施时遇到的问题是:我认为知识点写的越全面越代表越认真。在与沈文萍老师交流时,才认识到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整体把握本章节知识,在更高的高度驾驭本章节知识。所以在后面的评价中,我更注重引导他们的联想能力、思维发散能力和章节知识的整体框架感。
开始学生的作品是倾向于这种类型(呈现例子)后面学生的作品逐渐倾向于图文并茂的概况性。
效果:学生作品逐渐倾向非常生动的把物理理论知识形象化,且联系了实际生活。相信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更好的学习好物理这门学科。
(3)实验类实践作业。这些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我的做法:学习杠杆知识时,遇到一个这样题目,杆秤有两根提绳,分别算出两个提绳对应的最大称量范围。由于好多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杆秤,好多同学无法想象这个场景。我就给学生布置周末作业,动手制作一个有两个称量范围的杆秤。
在布置本项作业之初,教师在微信群里发送了三张在网上下载的杆秤图片。其中一张是市场上实际使用的杆秤,另外两张是学生作品。为了避免学生看他其他人的作品后,怀疑自己无法完成此项作业,教师选取的参考样品非常简陋,并没有选取非常好的作品给学生参考。
发现的问题:在周日上午,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询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有一位家长把自己孩子完成的作品排成图片发送到微信群里。教师给予点评。有的学生作品没有满足有两个量程的要求,有的学生作品比较粗糙。紧接着不断有家长将自己孩子的作品发送过来,教师又做出表扬性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后面接着有多位家长发送孩子作品图片,教师依次点评。发现通过教师点评,极大的鼓舞了学生做本项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在给前面作品提出改进建议后,后面学生作品中便没有了同学的弊端,作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效果:同学们完成的很认真,他们的想象力远比教师预计的要强。有同学用两根筷子绑在一起做为秤杆,有同学用晾衣架做为秤杆。有同学拿菜篮子做托盘,有同学拿纸篓做托盘。有同学拿握力器做秤砣,有同学拿可乐做秤砣。学生的想象力真的是及其丰富的。借助微信平台,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参加本次作品制作的同学比例达到了二分之一,超出了教师预期值。而且同学们把自己做的作品带到学校,在课堂上,给没有做这项作业的同学演示。后面遇到杆秤的计算题还特殊杆秤称量值偏大偏小的问题,同学们比较轻松的作对。
为了鼓励同学们参与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借助学校里的科技节,给认真参加动手制作作品的同学在科技节颁奖时,颁发了奖状。
(五)开发新型作业
新型作业的引入要切合实际,不可盲目跟风。近几年关于作业形式的探讨受到普遍重视,许多同行在自己的工作实际中尝试了多种作业形式,如:课外探究型作业、口头作业、调查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等等。我们希望新类型的作业能体现课改精神、能引起学生兴趣、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但是目前学生学业繁重,为了应付考试,相当学生是“考什么学什么”,对于中考不考的知识,他们是不愿意花精力钻研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是希望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形成更好的技能,这也是我们课改的目的。所以对于新型作业我们要适当引入,与中考接轨,切忌不可为了“新型”而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新型”,同时要注意布置的形式和评价的方式。
我的做法:学生录制微视频
新教师可以通过录制视频检查自己讲课中的不足。那么学生能不能通过录制微视频达到锻炼自己讲解题目从而更好的消化响应知识点的效果呢。
第一次尝试作业设计要求:
1.录制视频的选材要求是自己讲解3个实验和2个其他类型的题目。
(三)完成时间:本时间段为1月22日期末考试结束与1月30日学生寒假前返校期间,学生刚刚放假还有学习习惯,并且这段时间书面作业较少,学生有较多的精力可以较好的完成这项作业。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通过学生完成的录制视频的作业,我感受到学生的能力与认真的态度,有学生为录制视频,放假期间来学校借实验器材,有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器材。这项作业师生寓教于乐,此项作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完成本项作业期间,有多位学生在家长微信群里询问老师物理问题。在这项作业中,发现,作业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做好作业,教师没有及时反馈,下次作业中,学生就会应付。如果及时给予学生表扬与指导意见,学生就非常有成就感。
存在的问题:
通过观看学生录制的讲解实验的视频发现,基础好考分高的同学,对部分实验也没有很好的掌握。比如有同学在讲解“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实验时,选用了小车做为受力物体,这样一来,就不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而是研究滚动摩擦力了。在研究接触面积对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时,改变了车轮所在“路面”的面积,但是实际接触面积并没有改变等。发现问题后给学生指出科学性错误或者不完善的地方,并给出指导意见。
改进措施:教师给出批阅,并要求改进。改进前的视频,改进后的视频。
还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很多同学都是根据课堂上已学的结论去做实验验证,而不是根据某个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部分同学只是采用了录音的方式完成此项作业,因为他们害怕摄像机的镜头,在今后预留这样的作业时,注意鼓励学生大胆面对镜头。
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有些问题没有及时想到改进方法。
比如有些拍的视频存在的错误,教师给出了点评。但是学生学业中,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改进。另外拍视频的意义主要停留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家长观看孩子讲课并录制,起到参与孩子物理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拍摄的视频有什么用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这项作业的弊端时,观看视频、点评并给出指导意见需要用教师大量的休息时间。所以可以分小组完成并且小组互评。当然若果能把同学们的视频做为今后的教学资源,那么这项需要花费教师较多时间的工作相对变的更加有意义。
我的改进措施2:
在上热量、比热容新课时。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热量、比热容概念知识,第三节课才让学生做这个实验。在导入比热容概念时,借助的活动卡上,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照射相同时间,观察哪一种物质升高温度高。这节课由于不方便真实做实验,就让同学们凭借生活经验猜想哪一者升温快,最后教师告知沙子升温快的结论。讲好后,我问同学们有没有哪一个学习小组有兴趣去做一下这个实验。结果这个小组在学校操场做了这个实验,并排下了实验过程。这样,在下一届讲解时,就可以借助这个视频资料来做出响应的讲解。
借助现代电子设备,让家长把学生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可以把物理实验室延伸到生活中。也可以提高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同。
三、小结 在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项目中,我重点关注了增加作业多样性。在增加作业多样性尝试过程中,我发现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挖掘不同学生的潜质,让更多学生的优势得到显现。
比如通过批阅学生录制的微视频作业,发现班里一个及其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女同学,有较强的表达能力。不知什么原因,这名同学课上回答问题时,总是声音很小且低着头回答问题,给人感觉她缺乏自己,表达欠佳。但在观看她录的视频时发现,她表达非常流利且思路清晰。分析原因可能是在家里由爸妈录制视频,降低了她在众人庙前表达的胆怯与害羞。教师在家长微信群里指出她表达能力很强时,家长十分高兴,并且决定今后要多帮孩子录制视频,锻炼她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在制作杆秤模型作业中,有位平时不喜欢完成书面作业的同学,非常认真出色的完成了这项动手制作的作业。
由此可见,不同的作业形式可以让不同学生的优势得以发挥,可以挖掘不同同学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有必要尝试设计不同于书面作业的作业形式,让物理作业呈现多样性。
第11周教研活动中,沈文平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一节思维量很大的公开课,戴老师评价沈文萍老师的课说,这是一节不讨好但是有内涵的课。听完这节课,我认识到,课堂和作业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重视教学前移,把课上好,不能过度依赖让学生做大量的重复练习提高考试成绩。当然,任何一项技能的习得都需要练习巩固,但不过渡依赖作业,这样我们就不会因为给学生布置了8道题目而不是20道题目而感到焦虑。或者因为学生回家后花在物理上的时间少了而不放心。要向课堂要效率,向作业要效率。以上是我参加提高作业有效性项目一年来的思考和实践,很多做法还只是一个初步尝试。更谈不上完善。在这里,和大家探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期待大家的指导建议。
第二篇: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
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初探
上海市闸北第二中学
黄玲娟
摘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为学生提供了物理学习的认知背景。物理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定律,而且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实验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都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
如何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已成为物理教师不断探索的重要命题。本文对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进行思考总结,旨在探究如何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有效性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物理课标对物理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新课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动手,勤于实验,同时也增加了《学习活动卡》,即把生活中的现象COPY重现成学习指导材料,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理解教材上的知识。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一个正确的认识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才能产生质的飞跃。物理学在实现这一认识上的飞跃时,要经过假设、实验、抽象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实验是重要基础。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好奇心。
初中学生思考问题大多以具体的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具体,直观的感性实验符合初中生年龄特征,思维方式。实验的引入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求知欲望。正因为如此,物理实验教学显得异常重要。课堂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活动卡上的各类小实验、小探究总会让学生十分兴奋,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中设计不同类型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的好奇心转化成探索实践的动力,在不断的探索求证过程中形成探求未知物理知识的探索习惯。
如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事先安排了以下活动:学生弹钢尺;学生用手触摸声带,感觉发声与不发声的情况;学生击鼓,请学生观察击鼓时,鼓皮上轻质球跳动的情况;教师拨打音叉,请学生触摸发声时与不发声时音叉的情况„„在这大量活动之后,让学生通过看到的和听到的,讨论、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之间的联系,再归纳总结出声音产生的原理。教师在施教时,从课题的引入到知识的导出和延伸,学生始终在操作、演练,在观察、思考,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这样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探究知识,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可以激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通过这样不断地训练和培养,必能养成学生良好的实践探索习惯。
二、创设实验教学的情境性,启发学生勤思考。
初中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比较欠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从心理上让学生克服畏惧,在行动上鼓励学生敢于表达,教师要注意物理实验教学的情境创设,启发学生勤思考。新课程的教材配置已经有意识地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多个简单的问题,复杂的现象分解成多个简单现象组成”。因此教师要合理使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活动卡的作用,创设实验情境,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现象,思考实验设计,思考实验结果,大胆探究和创新,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争想欲试。
1.实际的生活情境的有效引入,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实际的生活情境的有效引入,为问题的提出埋下伏笔,引起学生思考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物理知识欲望。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让学生用凸透镜贴近书本看书上的字,接着让学生拿着凸透镜,观察身边的物体或同学,看到什么,位置怎样?有了生活情境的渗透,为凸透镜实验做好了准备。而活动卡上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的设计都十分完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活动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实验、记录实验,发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记录好数据。又如《平面镜成像》一课,先让学生回想平日里照镜子的场景,再让他们在课堂上照镜子并提问,看到了什么?怎么形成的?镜子里的你离你自身有多远?有了生活中的实例,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平面镜成像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的放矢地观察、思考,结论就十分容易得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也更加透彻到位,也为后面理解“水中月离水面多远”这样的问题打下基础。
2.梦幻的魔术情境的合理穿插,刺激学生的兴奋点
梦幻的魔术情境的合理穿插,制造了强烈的课堂悬念,不可思议的梦幻情境除了学生平时很少见,而且充满新奇感,在课堂上展现这种情境,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有效的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例如,在教平面镜成像时,小小魔术盒猜硬币面值;教学摩擦力时,竹筷提米桶;教热传递时,火烧试管中的小金鱼等魔术情境,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惊讶中充满疑问,为什么?怎么会?此刻的学生求知欲很快被调动起来,积极地思考,提高了听课效率。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做实验时,除交代实验器材、实验目的外,更重要的是提出观察、思考的重点。教师对每一次实验都尽量呈现相应的情境、渗透生活现象,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精心组织富有启发性的实验教学,变简单的实验“观看”过程为实验“观察、思考”过程,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内动力,不断的增进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思维。
三、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乐探究。
教学的过程就是教无疑者有疑,教有疑者无疑的过程。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习惯。探究既是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它是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能发展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身边常见物品或废弃物,设计实验,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乐趣。
探究实验一般要在确定实验目的后,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验步骤,然后让学生按步骤操作。由于是学生初次尝试,难免出错,但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学生热情较高,教师只要在学生设计方案时、在实验操作出现问题时,给予适当引导或点拨,必将大大提升实验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做杠杆平衡实验时,杠杆怎么调节才能平衡?为什么要水平平衡?又如:(1)双掌互击产生痛感、两同学互相用力推同时后退等现象可证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手按喉头发声感到声带振动,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3)双掌用力互搓发热,证明摩擦生热;(4)相同大小的力用手指和拳头压脸部,前者产生的痛感强,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凡此种种,尽可在课堂上边讲边做,省时、直观、简便易行。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进行有效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思维,必会为探索新问题打开新的天窗。
四、扩大实验教学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勇创新。
初中学生比较好动,好玩,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入学生自主性实验,激发学生的“玩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激情。教师时刻留意生活中的科学因素,把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大量现象作为学习感性知识的来源,通过引导逐步上升为理性知识。在实验教学中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现象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只要肯探究,物理知识随处可得,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平时可以将物理实验教学与生活现象紧密结合,鼓励学生设计家庭小实验,课内增加学生自主性实验,促进学生善于动脑、敢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新教材活动卡上安排了一些图片解读、进一步探究的小制作、活动等,例如自制简易“小天平”测头发丝的质量、蜡烛翘翘板观察天平平衡的条件、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等等,都有意识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不要轻易放过。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特别鼓励学生用身边的废弃物做实验,让空矿泉水瓶、废纸、小蜡烛头都能废物利用,使学生感到物理并不神秘,也不深奥,很贴近生活,从而更加喜爱物理,愿学物理。如在讲《温度》后,请学生根据活动卡的提示,自己寻找材料制作简易温度计,并用自己制作的温度计测量温度,再与标准温度计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学生热情与创新精神必将大大提高。在学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后,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有的学生设计了用水瓶向里边加不同量的水,击打瓶口,不同水量的瓶子发出的声音不同;也有学生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也有学生直接拨动橡皮筋发声,各种简单常见的动作让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大增。
五、发挥多媒体在实验教学中的辅助性,拓展学生的视野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早已进入学校教学工作中,基本被各科教师所喜爱并合理利用。物理学科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知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适度地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并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效果不够完善的问题。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对某些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而有些物理实验在初中学校比较难以操作、实现,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教授《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时,通过FLASH动画,展示大楼与电梯之间动与静的变化,展示空中加油机与受油机在空中的加油情况等等,虽然这些都不是实际操作的物理实验,但生动形象的动画显示,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课堂氛围热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堂实效。
传统的物理实验器材、过程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体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语言、文字描述的局限性,而且大大优化了物理实验课堂,丰富的网络视频,动画场景将有效地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提高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是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的“永恒主题”。通过突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激发学生好奇心;注意实验教学的启发性,培养学生勤思考,学生思考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有效提高了实验的效率;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究性,培养学生乐探究,有效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扩大实验教学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勇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应用,并且在实验中可以找出探索知识的一些基本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成为促进学生认识物理知识、理解物理知识、提高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从而逐步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科教文汇》2009年20期 孙桂蓉,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科教文汇》2009年21期 韩会一,新课改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讨
3、《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主编:柳斌 中国物资出版社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李云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精疲力竭,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晕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教学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恰恰是低效教学。作为有效教学,就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以关注教学效益与质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统一起来。
我们在关注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更应关注教学中人的生存状况,尤其是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况。追求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的过程。而有效课堂又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利用好课堂40分钟,要把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放到学生身上,使学生乐于学,自主学,学会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培养:
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1、实验观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实践也证明,对学习没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去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强烈的探索欲望,尽可能地增加情景教学,引导学生把“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资源。
(1)用具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紧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意料以外。在讲《凸透镜成像》时,让学生手拿凸透镜,看远处的行人。有的说,我看到某某同学,怎么是倒立?有的说,我看到了大楼?怎么是倒立?还这么小!有的学生还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拿起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放下凸透镜看看远处的人和物。然后我把凸透镜放在我的眼前,让学生看我的眼睛,学生“轰”的一声笑开了,因为他们看到了一只很大很大的眼睛。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当学生的好奇心被触动时,正是学习兴趣被唤起之时,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2)人的心理活动起源于问题,有疑问才会思考。疑问是学习新知识、产生新思想、发展新观点的起点。一个好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和探究热情,从而使其主动参与物理活动。在讲授《大气压》时,在讲台上放一皮碗,把皮碗压在桌上,然后再请一位学生上来把碗取下来,一位学生上来拿了很长时间拿不下来,同学们议论纷纷,跃跃欲试,结果上来的学生仍拿不下来。我说:“看我的。”“我先放点气,再拿。”我自言自语,结果我把皮碗给拿下来。“老师,你怎么拿下来的?”“老师,你为什么放点气进去?”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
2、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的过程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为了有效地发展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养成创造的习惯,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科学的核心是探究,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中学物理教学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科学探究、理解物理知识、学习物理技能、体验物理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通过:创设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学以致用,这一过程,注重实验过程,尊重学生探究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上《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第一步,课前布置回家作业,“请同学们回去调查家用电路中电线所用的材料。”话音刚落,班中几个成绩中等、比较活泼的男生脱口而出“铜”,“你怎么知道的?”“我和爸爸一起去看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上课时问学生“家中导线的材料是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铜”。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家用电路用铜导线,而不用铁导线或其他材料的导线?没有任何提示,课堂中很静,都在认真思考。“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课堂中顿时热闹起来,每四人一组,进行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一个可以通过科学探究解决的问题:导线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问题),使学生的兴趣再次被激发。第二步,引导学生考虑导线自身的因素,“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再次经过讨论,学生提出下列猜想:可能与导线的材料、长度、粗细有关。(猜想、假设)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延续。第三步,怎样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的猜想?组织学生深入探讨:怎样定性地比较电阻的大小?引导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制定计划),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实验探究中去。第四步,学生实验探究,强调实验中用到控制变量的单因素法的特点?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第五步,组织学习归纳总结得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这个过程中许多学生得到了表扬,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信心。第六步,学以致用。这时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根不同规格的电线和两只不同白炽灯,分析讨论两根电线的电阻和两只灯泡灯丝的电阻,使课堂气氛再次掀起高潮。
3、实验设计,是兴趣激发后的结果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发现法教学”,他指出:把一门科学教给一个人,不是要把他的结果记在心头,确切地说,就是要教给他参与知识建立起来的这一过程。
实验设计是一种要求较高的实验能力,初中阶段要求较高。它主要过程为:提出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在设计实验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创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建立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思维信息多边交流的新型关系。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主要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我们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和理解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物理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法。
1、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而是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2、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学生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本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来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3、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学生思维的起点往往都是从“问题”开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地,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能有效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发挥。
如在《惯性定律》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小车在木板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比在木板表面先后铺上毛巾、棉布表面上通过的距离长?”又问:“小车在玻璃表面上运动时通过的距离又怎样?为什么?”再问:假如小车在很光滑的的物体表面上运动又会怎样?”。这样,运用层层递进的问题意识将学生导入一种置身于充满学习物理科学的探究环境之中,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从而对惯性定律有了更深、更透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素材,捕捉学生的心迹,精心设计实验,塑造生动别致的直观形象,增强实验的趣味性,能够点燃学生好奇心的火焰,打开学生求知的心扉,能够激活学生产生思维的动机,课堂教学中由学生提出的一个良好的问题情景,教师不轻易放过,而是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共同参与结合教学内容投入讨论,既尊重了学生,又保护激励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探究欲望。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与建议。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不断地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才能解决问题,才能创新。
综上所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完成物理教学的目标。
最后,我想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教任何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那么,物理教学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使学生从物理的研究方法出发,去学习其它的课程,达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四篇: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寻求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传统的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原因。本文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通过发现探究式、自主交往式、过程活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有效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研究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强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1〕。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教学仍为主要渠道。经调查,学生手中的资料名目繁多,如:学习指导、同步导学、一课三练、精析精练„„。可谓要有尽有,教师作统一要求完成的作业资料至少有两种,每天大部分学生要做到晚上12:00后才能完成,住宿生甚至要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借光完成作业,严重催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第二章第五条之规定: 学校应当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学生每日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中学不超过八小时。学校或者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增加授课时间和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2〕。笔者教学时并未使用这些资料,用一个实验班跟踪对比,所得的效果与前者相差无几。看来,好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用题海战术练出来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笔者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课题假设
从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三个要素(学生、教师、课程资源)出发,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今天,假定课程资源相同的条件下对教师,学生、教学行为进行研究。
3.研究方法 3.1 文献法:
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从变量的特征进行理论分析,或从教学实践进行归纳总结。本研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谈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及策略。
3.2 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外作业等情况为主,共设计了10道是非选择题,调查范围是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3所中学,其中包括一所省一级中学及两所普通中学。调查对象为随机抽出的初三年级学生(每校各70名)共210人,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可信度。本次调查发出问卷210份,有效问卷201份。被统计的学生中,男生111人占55%,女生90人占45%,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要求学生实事求是,集中填写,当场收回。
4.结果及原因分析
从统计结果分布可以看出:
(1)没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2)课堂教学时仍以集中讲授为中心,以教师、课本为中心,学生几乎没有亲自实验、体验、探究的学习时间,教材虽然是新的,课堂教学要求、理念、方法是传统的。
(3)教师靠增加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说明教师上课之前没有精心准备课堂设计。或是课堂上废话太多,补充内容太多等原因。
(4)课外学生学习时间严重不足,作业负担过重。做题一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忽视对学习过程、学习质量的反思。
5.措施及策略
5.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对学习有浓厚兴趣,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成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水平,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初中物理是物理启蒙教学,要特别重视对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学习热情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要精心设计物理实验,在实验目的、操作程序、实验现象、结果分析等环节上多下功夫,设置悬念,让学生在“观察—发现—分析—结论”中获得体验,感受物理世界的神奇。如:启蒙第一节课并不急于上新课,而是演示一组有趣实验:
如“神奇的纸筒”、“旋转的纸杯”、“神奇的电”、“空气炮”等,通过感知这些神奇的变化,动脑(问题的实质)、动口(描述实验现象)从而达到引发、调动、培养、激发兴趣的目的,兴趣一旦形成,将会转化为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动力。
5.2 课堂教学中的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活动中人是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学过程归根到底是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技术、人与手段的活动。首先,一个有效的教师要努力做到具有亲和力,表达流畅清晰,思维具有逻辑性,条理性,善于组织协调。教学行为上应该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明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3〕。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注意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的经历和体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实现对知识的再创造,培养创新品质〔4〕。此外,教师不只是教知识,还要传播人生的信念,力争做一个热情、期望、值得信任的教师。
〔5〕其次,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特和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发展的人。为强化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熟悉并掌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并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安排教学活动,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另外,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潜能,教师应相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成长,有培养前途,可以获得成功。同时,还要承认处在发展中的学生、有个性差异性,肯定会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均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得以解决。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者,是一个完整的有着丰富个性的人。有效教学活动中,还学生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予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舞台。由于学生受不同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的影响,形成独特的心理世界,具有独特性。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由于每个学生均有自己的思想性格、意愿、情感、价值取向和知识基础。教师只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受、自主观摩、分析和思考探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5.3 “以学论教”全面改进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教师首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做到如下转变: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探究转变,树立问题意识;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树立主体意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树立训练意识;由“师道尊严”向“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转变,树立情感意识;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树立特色意识;由研究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向研究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转变,树立角度转换意识。从有效课堂教学的
表象看,学生的学习情绪是否高涨,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师生、生生思维碰撞中有无新火花的迸现,课堂上是否做到了动口、动手、动脑,从反馈中知识掌握是否牢固等方面都要求教师随时调整课堂的教学行为。
5.4 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有力保障。集体备课是精心准备课堂教学设计方案的重要途径,通常按以下四个阶段进行集体备课:
一、集中备课。(1)引领:由备课中心发言人在教研活动会上以“说课”的形成发言。说教材、大纲、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件准备、习题精选、教学理论等。(2)合作:讨论发言人的内容。(3)交流:由个人代表或小组代表发言交流。(4)整合:由教研组长整合大家意见,小结备课情况。做好整个过程必要的发言记录。
二、实施教学方案。统一时间组织本组教师听课,观察。有条件者全程录音录像。让研究课真正回归到日常教学中来。
三、教学反思。执教教师执教后对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分析,自我反思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四、形成新教案。同一教案多层次,多次上课。多次教学反思,反复讨论。结合本班级的实情,最终讨论定稿。把上次研究积累的经验作为下一次实践的起点。实现螺旋式上升。
5.5 有效的教学行为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课堂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有效教学行为指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情况设计出多样化教学。
(1)发现探究式
探究学习是以发现并提出问题为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经历和体验,达到过程和结果的开放性。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策略是构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行为。
案例1:多中方法测电阻阻值
【教师讲述】电阻是电学中的重要物理量。电阻阻值的测量一般用“伏安法”,用电压表测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用R=U/I计算得出。当我们现在只有电流表或电压表时我们能不能测出电阻阻值?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写出实验器材、实验方法和结论。
【学生讨论】 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当只有电压表时可以借助于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的特点进行实验,当只有电流表时可以借助于并联电路中两端电压相等来进行实验,也可以借助于滑动变阻器或开关的断闭合来设计实验。优化答案时,选原理正确、现象明显、操作
简便为最简方案。
【探索设计】 方案一:把待测电阻与已知阻值电阻并联,分别用电流表测出两电阻的电流,运用U=IR算出电阻两端的电压,然后运用R=U/I算出电阻值。
方案二: 把待测电阻与已知阻值电阻串联,分别用电压表测出两电阻的电压,运用I=U/R算出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运用R=U/I算出电阻值。
(2)自主交往式
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有了兴趣后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个性发展,共同提高是自主交往式的基本特征。
此外,课堂的高效率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过程是一个内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始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中,心理环境对学习的影响最大,安全相容的心理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种环境主要表现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教学氛围。只有民主才能使师生真正成为“平等者”,和谐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生生间积极相容,交往主动,共同发展的状态。自由安全才能有个性的张扬,个性张扬才有创新。
6.结束语
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新理念下的教学还是将来的教学,我们的基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让学生得到发展,而它却离不开“实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主要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设计,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行为转变等方面进行探究。
本研究不足之处,忽视了对课程资源的有效性研究,课程资源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望广大同行对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共同提高教学质量。附件:问卷设计:
根据我们从教学中了解到的情况,编写了影响课堂效率因素的10个题目,如果您认为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如果您认为这道题不符合您的情况,就在答案纸上该题后边的括号内划“×”;请结合你自己的实际,实事求是认真的回答。
1、学物理的目的,想在升学考试中得最高分。()
2、物理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想了解物理重要性。()
3、物理实验很神奇,有意思。()
4、学物理以听课为主,大多数课堂听课的时间超过了4/5。()
5、课堂上遇到问题想问教师或同学,但缺少更多的交流时间。()
6、课外有较多自主学习物理的时间。()
7、物理课程抽象、零散难记,难学懂。()
8、复习物理时抓不住重点,不分主次。()
9、物理教师由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时常施堂。()
10、能按时完成物理作业,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并发现纠正错误。()
第五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清丰县双庙乡一中
李之严
如何做到提高初三物理课堂教学质量,有效的利用各种教学条件及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师生之间的配合作用,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结合自己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体会。
一、转眼教材,优化备课,采用合理的教学模式
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根据教材大纲钻研教材可以使自己明确教学方向,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和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教师在备课时,选择最优先的教学模式。例如对于物理用语,可以采用讲授——掌握式的教学;对于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启发——掌握式的教学;对于物理实验,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对于物理计算,可以采用指导——自学式的教学。
二、了解并研究学生的学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生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对于不同的学生老师有不同的对待方式,也就是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对于平时学习方法、习惯、成绩都好的学生,一般只在具体问题上给与指导,并适当增大训练难度,提出新问题以保持他们学习物理的持久热情,如单独给这批学生布置作业外的“每日一题”,要求尽量用多种方法解题,鼓励他们创新方法。对于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一般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笔记,按章进行“好题妙解”例题讲解,增强对概念的领悟,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于智力较好,但随意性强,学习不努力的学生,着重在学习品质上对他们进行教育、调整,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负责完成某项任务,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培养其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态度,如吸收他们参加课外的科技劳动,在实验课上进行物理实验的表演等。对于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一般采用不刺激,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三、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而言,由于初中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发展阶段,教学目标以智力因素目标为主,教学内容是物理知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时间只有45分钟,教学空间是在课堂之内,所以教学过程的优化是获得高效率、高质量教学效果的保证。
(一)选择优化教学策略,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提高素质、培养应试能力”的关系
1、双向分析,确定教学起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把握教学的起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新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的分析,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对各知识点的教学层次要求,根据新教学内容所处的章节、位置和学生所能接受的能力来加以把握。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1)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2)学生物理知识的认知一般采取何种认知逻辑和思维方式;(3)学生的物理学习态度、情感等。
2、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学习才能有效地进行。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来。
教学过程中,在深入分析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和新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演示实验,结合物理史的阅读、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和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方法等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多方诱导,组织学生探究
教学时,要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有选择的对旧知识的要点进行检索、帮助学生对新旧知识构建联系、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为学生指明观察要素和实验重点、为学生实验探究提供提示性的指导,对于复杂的、综合性强而学生难以一步达到目的的问题进行分解和铺垫、描述预期的结果或成功标准、创设成功的学习情境(即让学生成功地获得对各种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好奇心和学习愿望得以满足,并体验到探究活动的快乐的情境)等。
4、融会贯通,注重方法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进一步归纳整合,理顺知识脉络,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知识的系统化。教学时,教师逐一予以适当的提示或帮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归纳总结、概括整合,使学生通过概括总结,不仅获得知识本身的意义,而且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去理解和把握,自觉地把握各个知识间的整体联系。
(二)从实际情况出发,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同的教学策略都有其利弊,因此,对于统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因班级的情况不同而变化,因上午第一节课和下午第二节的课因时间不同而变化。任何教学程序都包含“导入、展开、结束”三个阶段。怎样导入?怎样展开?怎样结束?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三因素的分析和组合,遵循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因材施教。
(三)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教育中,“重智轻情”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厌学和教学效果差的种种弊端,但出于提高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情感教学的效果及重要性未被引起重视。情感教学不仅适合于教学内容中包含情感因素的学科,如语文、历史等,而且对于教学内容并不包含情感因素的数理化等学科同样适合。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等进行情感化处理,创设情感氛围,达到“知情并茂”的效果。
(四)注重课堂学生信息反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具有民主气氛和科学气息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思想和方法,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过程中的差异。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课堂上鼓励他们提问发言,允许他们交流讨论,给他们机会发表不同的观点或表达某种见解,教师应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的反馈信息,便于在以后的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相应的,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影响,整个教学过程会因此而变得亲切、自然、愉快、顺畅,课堂气氛活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