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题异构《长城谣》听课反思

时间:2019-05-13 04:5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同题异构《长城谣》听课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同题异构《长城谣》听课反思》。

第一篇:同题异构《长城谣》听课反思

同题异构《长城谣》听课反思

同题异构《长城谣》听课反思

前不久,我参加了课改片区的同题异构活动。这次活动中有两位老师同时上了《长城谣》这一篇课文。两节课听下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两位教师对于文本的把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的教师教学预设与学生阅读感受之间的差距。《长城谣》是台湾现代著名诗人席慕容的一首现代诗歌,诗歌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诵去感悟它所表达的感情。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不难把握,但诗歌意象有点抽象,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阅读的感受说出来,只要有所得就很好了,不必死扣教参抓某些词句的理解,强拽学生往教参的观点靠。这样的课堂教学很生硬,容易忽视学生的阅读感受,从而变相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也变得死气沉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对话过程中,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是师生进行交流的平台;教师是阅读教学的引领者;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如何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学生对文本产生共鸣,进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话,主动推进对话,实现三者之间多向互动,多边对话,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是阅读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深入阅读,教师独立走进文本

笔者认为要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产生共鸣,必须是师生能共同走进文本。首先是语文教师要能独立地走进文本,重视阅读过程中的感受,而且要特别重视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做到阅读课文之前和学生一样不看参考书,不先看对此文的评论,尝试独立地走进课文,去读懂课文,去解读课文,读出课文的韵味,特别是初读课文时那种特有的敏感。比如在初读课文时,总会有一些让我们眼睛一亮,触动我们神经的东西。它们可能是课文的内容,可能是其中某一件事,某一个人,也有可能是课文中的语言,一个具体的词或一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内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应有自己的理解并拿出来与学生共享。在初读课文时,也许我们会和学生一样,有时会对文中的某些内容感到困惑,这些让我们迷茫、费解的问题总能激发我们质疑,经过深入思考与反复琢磨,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遇到此类情况,教师更应该大胆提出来和学生共同研究,一起参悟,这不但不丢教师的面子,反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语文教师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拘泥于教参,甚至于有的语文教师自己都没有按正常的阅读过程去阅读理解课本的本文,而只是一味地搜罗各类教参中的相关内容,又没有充分领悟内化,所以在教学时往往只能是将教参中的观点东拼西凑,泛泛而谈,而学生也只能是一个旁听者,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根本无法与课文产生真正的共鸣。说到这,可能有些人会产生歧义,认为笔者全盘否定了教学参考书的作用,其实不然,我只是认为教学参考书往往融合集中了许多人甚至很多专家学者精读课文之后的感受,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达到很高的高度。可是说实话,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一下子面面俱到,领悟到课文精华实在不易,如果我们过分依赖教学参考书,很容易让我们忽视过程性阅读,忽视初读课文的敏感,一下子拔高我们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这样说,语文教师如果没有阅读过程性的深刻体会,要在课堂上和学生产生共鸣是无法实现的,更不用去谈引领学生有更深层次的突破了。

二、课前预设,重视学生阅读体验

这个具体案例告诉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预设时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尤其是学生初读文本的敏感。如果要求让我们的学生在独立阅读文本过程中达到教参这种程度,显然是不合实际的,根本就无法做到。我觉得阅读教学要关注阅读的过程性体验。有人曾说过“一百个人读同一本书可能会有一百种感悟。”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实际上学生在预习阅读课文中,一般还属于初读课文,而且受学生思想认识的局限性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特点。所以在阅读教学预设时,要还原阅读过程本身,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程度以及阅读习惯,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尝试初读文本,预设他们在阅读课文中会遇到什么问题,获得怎样的感受。有时不妨听听个别学生的阅读感悟,了解学生的一般想法,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与学生共同走进文本,不仅要求教师要先独立地走进文本,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重视学生阅读文本的感受,只有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引领去学生更加深入地分析思考,才能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放开手脚,让学生畅所欲言

其实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开始回答得挺好的,跟我初读这首新诗的感受非常相似,有很多的感受想说,可惜执教教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所谓的教学目标,时时中断学生的发言,一直按教参的思路去启发学生,结果启而不发,同时还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造成学生没兴趣起来发言,最后只能是机械地抄写教师的笔记,这样的阅读教学的效率是很低的。我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放开手脚,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能动性,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围绕文本展开互动,拿自己的阅读过程性体验、所产生的疑惑与对方的疑惑一起比较,一起分析质疑,从而产生共鸣。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感悟课文,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又促进了学生对课文个性化的解读。

四、高屋建瓴,引领学生自然生成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语文教师是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也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是阅读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教师不仅要将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准确传达给学生,完成意会到言传的过程,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的阅读,加深学生对语文阅读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自信,实现对课文个性化的理解。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教师巧妙地引领学生在课堂上的再次感悟活动,做到让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紧紧围绕教材产生共鸣。在共鸣的基础上,水到渠成,产生巧妙的生成艺术。这里所说的不仅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智慧的生成,还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动生成,最好是由学生自己来归纳概括,这样的阅读体验才会深刻,而不是直接将教参上的理解机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抄抄笔记,被动地接受。

师生共同走进文本,语文教师引领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课文,协调好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师生能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上,紧紧围绕文本产生碰撞,产生共鸣。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对阅读的关注,使学生尽情品味阅读的成功体验,从而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第二篇:同题异构课堂教学观摩课反思

周五,在六年级一班,赵老师展示了《最好的老师》“同题异构课堂教学”观摩课一节。我周三执教了同一课题的一节观摩课。反思这两节课,感受很多,从赵老师身上学到很多。

一、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更突出一些。本文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独立阅读课文相对阅读课文来讲,就是在本单元前面所学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前面所学到的阅读方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在我的课堂教学上,我也努力体现这一点。比如在生字词教学部分,我检查了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也布置了学生自己查字典理解难以理解的词语。在赵老师的课堂上,除了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读情况,赵老师还让学生谈谈自己理解了哪个难以理解的词语,并说说理解的方法。虽然方法大同小异,但是让学生自主汇报,我认为可能就比我出示部分词语让学生谈理解,在内容上不如赵老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放的开一些。

二、在课文理解上,赵老师引导学生理解得更到位一些。比如在理解怀特森先生的测试课上,同学们都得了零分一个环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通过阅读怀特森先生所说的话,通过同位角色扮演理解了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理解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科学怀疑精神的重要性;在赵老师课堂上,除了理解这一些内容外,赵老师还引导学生理解了同学们得零分最终原因不愿怀特森先生,而在于学生自己缺少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精神,让学生有所担当,不要一味埋怨、指责老师。这样在下面课文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意识会更强。

三、拓展方法不同。我们两位都注重了拓展阅读,但拓展角度不一样。在我的课堂上,我注重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出示另外一个故事“嗅苹果”引导学生要从生活点滴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赵老师是让学生提前查找了能反映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就有科学怀疑精神的类似的实例。由于时间不允许,我还准备了一个故事,没来及给学生展示;赵老师班上的同学也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更多的同学展示大家查到的资料。从内容上讲,如果时间允许,赵老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查找的资料使同学们资料共享,同学们获得的信息比我在课堂上出示资料内容要更丰富一些。

当然,赵老师的课堂教学观摩还有值得我思考、学习的地方很多。之所以在“同题异构”中表现出诸多的不同,一是我对独立阅读课文的要求把我还不够到位,对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培养不够;二是我对学生期待不够耐心,总担心学生理解不到位,因而也就在指导学生进行独立阅读课文教学,引导得就相对多一些。当然,这些都是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努力完善的。

第三篇:《长城谣》

复兴中学彭蓉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2、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通过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学会欣赏诗和品味诗。重点、难点:

重点:领悟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融进作者的情感来提升朗读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情境设置教学法、讨论法

一、情境导入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像华夏民族这样依恋故土,所以,只要有背井离乡,就会有乡愁,乡愁如血液一般,从古至今流淌在华夏儿女体内。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早已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湾的诗人席慕容来说,长城更是她心中解之不开的情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席慕容的《长城谣》,谛听游子的乡音。

二、作者简介

席慕容:台湾诗人。祖籍内蒙古。十三岁开始写诗,第一部诗集是《七里香》。她的诗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拥有大量读者。

三、明确目标

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要学会用四级朗读法来学习诗歌,即听读、初读、品读、悟读。

四、听读诗

1、指名朗读,正音。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出节奏和重音。

3、学生说一说,老师在朗读时除了注意节奏和重音外还注意了什么?

点拨:要朗读好诗歌,除了要读准字音外,还要注意节奏、重音、语气和语调,同时还要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

五、初读诗

1、学生试读(注意节奏和重音)

2、介绍诗歌中的意象

意象即艺术形象,就是在诗歌中被赋予了作者情感的,能引发联想的具体的东西。例如:余光中在《乡愁》中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表达自己的乡愁之情。

3、整体感知:

1、诗中主要选取的意象物是什么? 长城、黄河

2、诗歌主要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六、品读诗

下面我们就通过品诗歌来进一步把握诗歌内容,感悟诗人的情感。我们分成三个大组进行,比一比,看哪组更棒?

1、品读第一节(第一组)

提问:这节中诗人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刻画了长城的什么特点?(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悲欢、恩怨、无情、冷眼)点拨:“悲欢”、“无情”、“冷眼”是作者用拟人手法刻画了长城的形象,表明长城是民族历史的证人历尽沧桑,两千多年的争战和杀伐,使他见证了千古的悲欢离合。(板书:审视历史,重现长城的沧桑)

2、品读第二节(第二组)

提问:这节中诗人借助那些意象抒发自己的什么情感?

明确:诗人借助长城的躯体和面容、云、树、风来抒发作者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板书:借助长城,抒发满腔的热情)追问:诗人如何抒情?

“总”字写出诗人日夜牵挂故乡;“一„„就„„”写出诗人心系长城以及长城在诗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诗人把长城当成自己的根基和灵魂寄托之所,所以才有魂牵梦绕,挥之不去的情结。

3、品读第三节(第三组)

提问:本节诗人依靠什么进一步流露自己的什么感情?(请抓住重点词语加以分析:不眠)明确:依靠梦境回到故乡,流露出诗人思恋故乡,心系故国的游子情怀。思考:为何以地名“敕勒”、“阴山”、“黄河”抒情? “敕勒”、“阴山”是作者的故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由此可见诗人身居他乡,心系故园。诗人希望有梦,好梦回故乡。但好梦难成,因为浓浓的思乡情使诗人夜不能寐!(板书:依靠梦境,流露浓浓的乡思)

4、师点拨、评价各组同学品读情况。

七、悟读诗

总之,这首诗通过刻画长城来抒发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再一次听录音磁带,体会诗人那份浓烈的思乡情,品悟诗歌的韵味。

1、播放朗读带,学生跟读

2、挑战录音中的朗读

学生自由选读最喜欢的小节。

3、全班齐读

八、总结(略)

九、作业 背诵这首诗 板书: 长城谣 席慕蓉

一、审视历史,重现历史的沧桑(咏物)——长城

二、借助长城,抒发满腔的热情

三、依靠梦境,流露浓浓的乡思(抒怀)——恋乡、思国

彭蓉

第四篇:长城谣的教学反思

本周我继续攻克唱歌课,讲《长城谣》,在上课前,我依旧认真备课,搜集了许多版本,选取了最简单的版本,有下载了相关公益广告的视频,搜集了很多相关图片,认真做了PPT课件,决心一定要上好歌唱课。

在几天的课上下来,我发现在课上应该多鼓励学生,多些耐心,慢慢来,不能太死板,过于着急。本来音乐课就是活泼、放松心情,调节学生日常学习压力的。应该多让学生找到乐趣,打心底里喜欢上音乐这门学科。

在接下来的课中,我先用长城的照片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兴趣后播放音乐,学生被气氛带动也就张开了嘴,唱了起来。

对于学生的跟唱我多进行了鼓励和表扬,学生也乐于接受。在播放短片后,学生根据对歌词的理解进而对歌曲有了深层认识,了解后就能够带着感情演唱,一节课下来轻松了不少。

《长城谣》本来的旋律本来就比较舒缓,每个班的学生都能很好地学会并唱出感情。作为奖励,我特意留出时间来为学生播放他们喜欢的歌曲、视频。经过一段时间地锻炼,我已经逐渐可以驾驭歌唱这类课程的教学了。事实证明,只要努力,找到方法,任何困难问题都不是问题,教学是如此,人生亦如此。

第五篇:《长城谣》说课稿范文

《长城谣》说课稿

边村中学 章丽敏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长城谣》是冀少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中的第一首歌。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歌曲。诗歌通过对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讴歌与赞美,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2、说结构与内容

整首歌曲较短,共三节。第一节,诗人用数十个字,概括了几千年来长城上发生的是是非非,凸显了长城的沧桑之感。其中,“夺”“还”“无情”“冷眼”是这一节的几个关键词,对理解整节诗歌内容与主题的起重要作用。第二节,诗歌抒情的主体部分,抒发了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其中,“总”“一„便”这两个副词,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对理解感情起重要作用。“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是这节诗歌中的两个重要意象,“云、树、风”作者借用古典思乡意象,来抒发自己感情。第三节写诗人梦回故乡,感受梦中故乡的美好。考虑到诗歌教学的抽象性和这首诗的借物抒情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心放在对一、二节内容的把握上。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关键词语和主要意象的把握来理解整首歌的感情。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提示、歌曲的特点和对,我将《长城谣》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演唱技巧——重音(重读、长音,表达不同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演唱歌曲,在演唱中感悟歌曲的感情。○

3、情感道德与价值观目标:理解歌曲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1○2个目标确定为教学重点,第三个目标确定为教学难点。其中第○

二、说教法和学法

《长城谣》作为一首现代歌曲,对以后的外国诗歌教学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理解这首歌曲的思想内涵,也要让学生学会歌曲演唱的重要学习方法。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演唱、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歌曲鉴赏和演唱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学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方法。我的教学对象 是农村七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不是太好或者说比较差。但他们对歌曲演唱并不陌生,而却非常喜欢。学生在理解长城的象征性意义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若用富有感情的演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三、说教学过程

诗歌的教学主要靠学生自己在反复学唱中用心体会,教师不必做繁琐的讲解,只在重点处加以指导即可。教学过程以引导、提示为主,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反复演唱,自我感知歌曲主题与情感。因此,我的指导过程大体上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播放香港歌手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并配以长城的图片,歌词用文字打出,营造深沉的氛围。

透过这首歌,我们仿佛看到了演唱者那颗炽热的中国心,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思乡情。其实,苦苦思恋着祖国的还有许多人,接下来,让我们走进台湾作家——席慕蓉,走进她的《长城谣》。

(二)、背景资料: 席慕蓉:女诗人。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出生于四川,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后多次获多种绘画奖。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清新、易懂、好读是她拥有大量读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播放诗歌朗读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四)、播放舒缓的、略带哀愁的音乐,学生自由朗读,大屏幕出示重点字词及字音,进一步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

(五)、明确《长城谣》的体裁。根据歌曲内容的侧重和运用表达方式的不同。

(六)、抒情的主要特征:咏物抒怀。

其中的“物”——意象(即用具体的物来寄托和抒发心中的情)。歌曲中主要意象有哪些?

经探讨后明确:“你”(长城)、黄河、敕勒川、阴山。

(七)、歌曲借长城这个意象向我们诉说了什么?

经探讨后明确:长城——诉说了华夏各族互相征战、杀伐的历史,以及诗人自己对长城难以言表的激情。

请同学再深入一层思考,诗人心中的长城,是一座怎样特殊的建筑?思考后,填空。第一节:长城是(华夏各族之间战争、灾难)的见证。

第二节:长城是(故乡、祖国、民族)的象征,寄托着诗人的(思乡、爱国)之情。

(八)、演唱第三段,试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内容。(提示:用什么意象表达了什么情感?)经探讨后明确:借黄河入“梦”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九)、如何理解“(黄河)流进我不眠的梦中”一句?

乡愁使我难以入眠,“梦”就是思念和想象,是了解故乡的强烈愿望。

(十)、探究歌曲的抒情线索抒情重点。贯穿线索:抒情主线——对故乡的思念 第一节:追溯历史,凸现沧桑感 第二节:依恋赞美长城 第三节: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小结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用音乐和画面营造深沉的氛围,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描述祖国统一的flash动画作为结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这首诗的学习更加深入,由乡思、乡愁上升到对祖国统一问题的探究的高度,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四板书设计: 长城谣

席慕蓉

第一节:追溯历史,凸现沧桑感 第二节:依恋赞美长城 第三节:抒发对故乡的思念

下载同题异构《长城谣》听课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同题异构《长城谣》听课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城谣教案范文合集

    燕厦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课内比教学”活动 音乐教案 《 长 城 谣 》 燕厦中学----陈卫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疾苦,激发学......

    长城谣教案(合集)

    《长城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长城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感受长城的美和祖国大好河山不容侵犯的爱国主义精神。体验抗日时期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

    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教案 源城区第一中学 邓冬梅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2. 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情感,把握意象。 2. 理......

    长城谣教案

    《长城谣》 席慕容 班级:八(2)班 时间:2014/04/03星期四上午第二节 地点:多媒体课室 授课人:张丽芬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表现的主题,体会诗歌抒发的情感。 2、学习朗读诗歌,在......

    《长城谣》说课稿

    《长城谣》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长城谣》是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诗歌通过对长城......

    《长城谣》说课稿

    《长城谣》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长城谣》是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诗歌通过对长......

    长城谣学案

    《长城谣.》合唱学案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播放专题片《长城》 长城,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早已成为每一个华夏儿女心中的永恒。对于祖籍在长城脚下,而又久居台湾的诗人席慕容来说,长......

    《长城谣》说课稿(范文模版)

    《长城谣》说课稿 杨梅 一、说教材 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让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方法。 诗歌通过对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讴歌与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