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校本课程

时间:2019-05-13 04:0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校本课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校本课程》。

第一篇: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校本课程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校本课程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校本课程 目录

1、高脚竞速

2、板鞋竞速

3、毽球

4、蹴球

5、打陀螺

6、滚铁环

7、跳皮筋

8、丢沙包

9、跳房子

第一节 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俗称“高脚马”'又称“竹马”,是一项深受学生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003年,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高脚竞速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高脚竞速在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首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此前的第五届、第六届民族运动会上高脚竞速还只是作为表演项目。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出现的高脚竞速其使用的比赛器具仍为传统的用竹制成的代步工具,但却是以竞速为主的民族体育比赛项目。

一、高脚竞速-高脚竞速的由来

高脚竞速原名为高脚马, 是流行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它又被成为竹马,是土家语谓其 “吉么列”.相传在解放前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浅水河流比较多,在雨季或过浅水河流时为了不湿鞋袜,而以此作为伐步的工具,特别是对于喜欢穿好布鞋的土家族群众来说,它不失为一种极好的趟水工具。

二、高脚竞速-基本信息

高脚竞速运动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脚踏蹬,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是队员在高脚马上进行速度和力量的比赛。高脚竞速所使用的器材成为“高脚马”,高脚杆为竹、木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至40厘米处加制踏蹬,踏蹬高度的丈量从杆底至杆枝点的上沿;所有场地为标准田径场。

根据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脚竞速竞赛规程规定,高脚竞速竞赛项目包括男子、女子100、200米和2×200米接力以及男、女4×100米混台接为等七个项目。

三、高脚竞速-运动特点

高脚竞速做为一项在田径场上进行的运动,其技术要求比较复杂,需要参与者具备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这种运动的最大特点是运动中肌肉活动达到最大强度,整个机体处于极其紧张的状态中,尤其是大脑皮层兴奋抑制过程要迅速频繁地转换交替.在竞速过程中人体的位觉感受能得到有效改善,对提高人体平衡能力有显著的作用.

人们根据这一活动可以用来比赛耐力和技艺、比赛速度的特点,将其加以发挥,逐步发展为一种民间体育运动——高脚竞速。因这一运动是削竹为马,类似于以竹代马,故此项运动又称竹马,是高脚马上速度和力量的比赛。比赛时,两脚分别踏在两个竹马的脚蹬上,前进或后退。比赛主要有竞速和对抗。竞速,是比谁跑得快,可在平地或田径场上进行。比赛的距离有50m,100m,200m,400m和4×100m接力跑。对抗,或叫撞架,在规定的场地上,骑在竹马上,各自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各种攻防技巧,将对方撞倒下地或打下高脚马,自己仍骑在竹马上为胜利。

高脚马的比赛,除了竞速和对抗外,还可以进行越野、障碍和竞艺比赛。越野赛跑,就是在郊外赛跑,需要跨过溪沟、通过泽沼或稻田、走过沙滩、穿过小林等。有上坡,也有下坡。障碍赛跑,就是在竞速的途中设几个障碍的跑。竞艺,就是骑大竹马上,在规定的场地上,在不下马的条件下比谁骑的姿势多、姿势优美、难度大等。

四、高脚竞速-历史发展

据史料记载,约在14~15世纪时,生活在湖南境内的苗族、土家族人由于生活贫困

高脚竞速

买不起鞋穿,后来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在两根一米多长的竹竿上各绑一个可以支脚的网子,平时出门的时候,两只脚伸进网子里,用竹竿来代步。再加上当地的气候比较湿润经常下雨,将竹竿的一端削尖,走路的时候既不费鞋又可以防滑。1986年,湖南省体委将高脚马整理成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作为表演项目参加了第五届、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表演。

宁夏是从2002年自治区“两运会”上正式开始进行高脚竞速(当时还叫高脚马)比赛的。在今年9月6日至13日即将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宁夏将派出一支高脚竞速队伍参加角逐。曾在自治区“两运会”上初露头角并取得优异成绩的4名运动员目前正在银川市湖滨体育馆进行热身训炼。这支队伍的教练陈金宾向前去采访的宁夏经视报道记者说:“目前高脚竞速训练所采取的方法和田径训练方法基本相似。田径训练跑采取的是异步路,出左脚,伸右手。高脚竞速是一根竹竿上面绑了两个脚蹬,右脚动,左脚也要动,所以是顺步跑,技术难点、要求关键在这个地方。因为竹竿比较细,接触点比较小,再一个是顺步跑,就是同步跑。对运动员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虽然说是靠两根竹竿来跑步,但高脚竞速的速度却一点也不慢。据了解,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100米的速度是12″5。这个速度如果不经过专门训练,一般人是无法达到的。

五、高脚竞速-高脚竞速的技战术

一,高脚竞速作为一项对人的肢体平衡、肌肉控制强度均有较高要求的竞技活动,对于初学者有一定的难度。

(一)高脚竞速基本技术包括: 1.握马 2.上马

3.行走技术

4.跑动技术

跑动技术中可分为起跑、起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等几个阶段。

二,高脚竞速运动强度大,特别是在有弯道的200米 跑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分配体力,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手的速度、耐力和势力,以及根据比赛名次来确定自己的跑法。通常100米跑的比赛中应力争每次都尽力取得好名次,决赛跑出最好成绩。200米 ¡跑中要合理安排前后100米的体力,前100米要以接 ¡近自己平时最好成绩的速度完成,进入直道时要以惯 ¡性放松自然跑,然后再次加速跑。在接力比赛中,要将起跑速度快的队员安排在前面,弯道要安排相对个子小,弯道技术好的队员,最后安排冲刺速度好的队员。

高脚竞速的完整技术完成关键是在高脚杆上从平衡到行走,直至奔走的过程。为了提高骑马跑动的技术,就要增强腰部、臀部和相关肌肉的力量,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及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

六、(一)高脚竞速教学方法 1.靠墙上马

2.靠原地踏步到离墙原地踏步 3.在他人的帮助下高脚行走 4.降低踏镫高度练习5.独立行走练习

七、高脚竞速-高脚竞速的基本规则

1、高脚竞速在标准的田径场上进行

2、比赛可分为无直接对抗比赛和角斗比赛

3、无直接对抗比赛的规则为:参赛队员必须站在起跑线后起跑,并在规定的跑道内进行比赛。在何处落下必须在何处上高跷。4×100米接力时必须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运动员必须是两脚踩在高跷上完成比赛。

第二节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壮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起源于明代。相传明代倭寇侵扰我国沿海地带,广西河池地区的瓦氏夫人率兵赴沿海抗倭。瓦氏夫人为了让士兵上步调一致,令3名士兵穿上一副长板鞋齐跑。长期如此训练,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了,斗志高涨,所向披靡,失败了倭寇。后来南丹那地州壮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练兵方法,开展3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挖掘了这项民间体育活动。

板鞋竞速-基本信息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板鞋竞速在标准的田径场地上进行,场地线宽为5厘米,跑道分道宽⒉44至2.50米。比赛板鞋以长度为1OO厘米、宽度为9厘米、厚度为3厘米的木料制成(以三人板鞋为例)。每只板鞋配有三块宽度为5厘米护足面皮,分别固定在板鞋规定的距离上,护皮以紧酵面为宜。第一块护皮前沿距板鞋前端7厘米,第二块护皮在第一块护皮与第三块护皮的中间,第三块护皮后沿距板鞋末端15厘米。

板鞋运动起源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民间,关于板鞋的传说还有一段激动人心的故事:据说,明朝嘉靖年间,广西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曾经以板鞋作为“秘密武器”,训练士兵之间的团结性以及协作能力。她让三名士兵同穿上一副长板鞋一起步跑,长期如此训练,士兵的素质大大提高,斗志高涨,所向披靡,从而在战场上大败倭寇,为壮乡人民立了大功。后来,南丹县那地州壮族人民模仿瓦氏夫人练兵方法,开展三人板鞋竞技活动自娱自乐,相袭成俗,流传至今。2005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将“板鞋竞速”项目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主要还是三个人要齐心一致才能胜利。

板鞋竞速-赛事规则 板鞋竞速

竞赛项目:

(一)男子(2项)60米,100米

(二)女子(2项)60米,100米

(三)2×100米混合接力

竞赛办法:

(一)根据参赛人数,具体确定赛次设臵。

(二)预赛抽签分组,决赛按预赛成绩抽签排定道次。

(三)接力比赛第一棒为女子,第二棒为男子。

(四)执行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审定的《板鞋竞速竞赛规则》。

(五)运动员由大会统一编号,号码布统一制作。比赛用器材由大会统一提供,其品牌和型号另行通知。

录取名次和奖励:按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规定执行。

裁判:

(一)正、副裁判长及部分裁判员由主办单位选派,不足部分由承办单位按要求选聘。

(二)裁判员报到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仲裁: 人员组成、职责范围和报到日期,按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

报名与报到:

(一)各参赛单位的报名和报到,按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总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二)正式报名和报到时必须出具参赛运动员的健康证明和意外保险证明。

板鞋竞技的-基本技术

一、板鞋竞技的技术分析

板鞋竞技的基本技术是由预备式、原地踏步、向前走、弯道走、快速跑和摆臂冲刺几个部分构成的。原地踏步、向前走决定板鞋竞技的速度;弯道走、快速跑和摆臂的幅度决定板鞋竞技步伐的稳定性。

(一)预备式

练习者站立,两眼平视,双手扶在同伴的肩上。先上右脚后上左脚(以右脚为例),准备踏步。

(二)原地踏步—向前—快速跑

当同伴都穿好板鞋后,一人或一齐喊口令“一、二、一”或“左、右、左”原地踏步,声音押韵,步调一致,熟练后,两手互相不攀扶,自然摆臂向前走,再慢慢过渡到自然跑、快速跑,提高竞技速度。

(三)弯道走

保持身体重心,克服转弯时的倾斜度(以左转为例),走动时身体稍向内倾斜,右肩高于左肩,右臂摆动幅度稍大且稍向外,左臂摆幅小,右脚前抬时稍向内扣,用前脚掌的内侧扣紧板鞋,左脚外侧稍用力,在转弯后整个身体逐渐过渡到正常姿势,快速往前跑。

(四)终点冲刺

接近终点时,目视前方,上体要稍前倾,两小腿积极前摆,带动两脚加大幅度,快速向前摆动,冲过终点线。

二、板鞋竞技的基本技术(一)板鞋舞

动作方法:(以三人板鞋为例)手上可持扇子、绸带等装饰物,边走边舞,队形有直线形、曲线形、圆形,可向前走、向侧走、转弯走、后退走等,配合各种花样的舞步动作,把舞台艺术与体育动作融为一体,呈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

动作关键:动作节奏性强,左、右脚踏步要快,手、脚动作积极配合,力求动作整齐,步调一致。

(二)板鞋拳术

动作方法:(以二至三人板鞋练习为例)步伐整齐,步形(弓步、马步、虚步、跨跳步、退步)配合手形(拳、掌、勾手),结合武术拳术套路。练习时,动作要刚柔相济、沉实稳健,冲拳时结合民族语言发声,借声催力,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动作关键:步伐衔接要连贯、迅速,身体重心要保持平衡。(三)龙凤板鞋竞技

动作方法:(以三人板鞋练习为例)男女龙凤队比赛,男队员头上戴龙形装饰物的为龙队,女队员头戴凤凰形装饰物的为凤凰队,各队人数可单可双,也可连成一排。同等距离同时出发,哪个队速度快则为胜方。

动作关键:步伐一致,整齐划一,竞技比速时手持器械或物品,自然配合两臂摆动,转弯时重心要稳。

三、板鞋竞技技术的运用

由于是2~3人或多人穿一副板鞋进行各种动作的练习,因此掌握板鞋竞技技术十分重要。板鞋竞技技术的灵活应用是为了在表演或对抗中争取时间和空间的优势,为完成具体的动作要求创造条件,因此练习者应紧密配合,步调一致,比赛中根据动作规则要求,与同伴注意动作快慢与变换动作相结合,提高竞技速度。

四、板鞋竞技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一)动作的教法建议

1 板鞋竞技教学的重点是穿板鞋行走时脚步的协调性。教师讲解动作和示范要正确,教学中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教原地踏步走,后教行进间走、竞走、慢走、急停、起跑、变速走和弯道走,最后是快速跑。

2 教师抓好学生穿板鞋原地踏步(和同伴步调一致)基本技术的练习。

3 板鞋竞技快速走、跑是高强度练习,尤其是对抗性练习,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提高全队的战斗力。

(二)板鞋竞技训练方法示例 1 板鞋竞技基本技术练习

(1)穿板鞋原地踏步练习,体会动作的协调性和步伐的一致性。

(2)二人板鞋配合踏步向前走练习,体会动作的一致性。(3)三人、四人或多人板鞋配合练习,整齐向前走,体会步调一致。

(4)二至三人板鞋竞走比快练习,体会不脱板的踏步向前走。(5)二至三人板鞋分组竞技比快练习,体会竞赛中提高竞技速度。

(6)结合板鞋进行弯道走、转弯跑的基本技术练习,提高全程竞技速度。

(7)手持器械(球或其他物品)进行趣味性的对抗练习,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 板鞋竞技教学游戏示例

动作名称:龙凤板鞋竞技。

竞技目的:练习者穿上板鞋,头戴龙、凤装饰物,通过龙凤板鞋竞技,提高统一步伐、向前快速跑的能力。

竞技准备:三人板4副,记分牌1块,大鼓1个,旗子1面,哨子1个。正、副裁判共3人,鼓手1人,记分

1人,他们在赛场上的分布见图211。图211竞技方法:(1)发出信号前,每队自设一人喊“一、二、一”口令,目的使步伐一致。(2)当发出信号后,每组排头应迅速起动向前整齐快跑,到凳子的位臵时转弯折回(如图211),与第二板的第一位队员拍手或交换物品(棒),交换后第二板继续进行,如此顺序交换到最后一板结束,哪个队的速度快为胜方。也可以以轮数的总和计时,哪个队时间少为胜方。(3)鼓手配合裁判信号,比赛时连击鼓点。

(三)教学注意事项 1 动作错误

起步不统一,穿板鞋不稳,左、右脚节奏性差,抬脚高度不够,步伐不整齐,转弯时重心不稳,造成队员脱板或摔倒。

2 纠正方法

思想要集中,一人或三人一起喊“一、二、一”或“左、右、左”达到全体队员动作协调、步伐一致。

加速和转弯时队员之间要相互暗示。出现脱板时要互相鼓励,使全队队员充满信心,争取胜利。

3 教学注意事项

(1)穿板鞋要稳、牢,先掌握原地踏步技术,再过渡到向前走、快速跑。

(2)如果有队员摔倒,要快速相互扶起后再向前 板鞋竞速-相关细则 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

场地及器材 2 场地

2.1 在标准的田径场地上进行。

2.2 场地线宽均为 5 厘米,跑道分道宽 2.44—2.50米。2.3 可根据比赛的需要和场地状况设臵跑道的多少。器材:比赛板鞋以长度为 100 厘米,宽度为 9 厘米,厚度为 3 厘米的木料制成。(以三人板鞋为例)每只板鞋配有三块宽度为 5 厘米护足面皮,分别固定在板鞋规定的距离上,护皮以套紧脚面为宜。第一块护皮前沿距板鞋前端7厘米,第二块护皮在第一块护皮与第三块护皮的中间,第三块护皮后沿距板鞋末端 15 厘。

第三节 毽球

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80年代中后期才亮相国内赛场。它的比赛场地类似排球场,中间挂网(男子网高1.60米,女子网高1.50米),两项团体赛每方各3人,每局15分,决胜局为每球得分制。比赛时运动员用脚踢球,不得用手、臂触球,在本方场区内最多只能击4次球。

花毽即花样踢毽,是毽球运动中的一种,分规定动作赛和自选动作赛两项。规定动作有盘踢、磕踢、落、上头、交踢6个套路,自选动作则由运动员即兴发挥,花样更繁难度更高。

一、毽球的起源

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唐《高僧传》二集卷十九《佛陀禅师传》中记载:有一个叫跋陀的人到洛阳去,在路上遇到了十二岁的惠光,在天街井栏上反踢毽子,连续踢了五百次,观众赞叹不已。跋陀是南北朝北魏时(公元467——499年)人,为河南嵩山少林寺的祖师,他非常喜欢惠光,并将他收为弟子,惠光便成了少林寺的小和尚。

明、清时期,踢毽子进一步发展,关于踢毽子的记载也就更多了。明代进士、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散文学家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写道:“杨柳儿青放空锺,杨柳儿死踢毽子。”踢毽子已成为民谚的内容,而且发展到数人同踢的技巧运动。至清末踢毽子已达到鼎盛时期,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用来锻炼身体: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荣。因此,踢毽子的活动更加广泛,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者更为普遍,当时就有这样的童谣:“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说明踢毽子已经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民间踢毽爱好者更是用功苦练,以口传身授的方法代代相传。以北京为例,每遇城乡庙会,各路能手,步行相聚,观摩、比赛,培养新手,甚是热闹。(郭七正《踢毽子》)

二、毽球场地设施与器材

场地面积

比赛场地采用羽毛场双打场地,长11.88米,宽6.1米。场地上空6米以内(由地面计算)和场地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

界线

比赛场地应按平面图(图1)画出清晰的界限,线宽4厘米,线的宽度包括在场地面积之内。较长的两条边界叫边线,较短的叫端线。连接场地两边线的中点与端线平行的的线叫中线。中线将场地分为均等的的两个场区。在中线两侧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线叫限制线(此线包括在限制区内)。中线至限制线的距离为2米。

发球区

距两端线中点两侧各1米处向场外各画一条长20厘米与端线垂直的短线叫发球区线(此线不包括在发球区内)。发球区线向后无限延长的区域叫发球区。

球网

球网的规格

球网长7米,宽76厘米,网孔2厘米见方。球网上沿缝有4厘米宽的双层白布,用绳穿起,将球网张挂在网柱上。球网必须挂在中线的垂直上空。球网为深绿色。网柱安在中线以外,距边线50厘米处。

球网的高度

球网的中部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为1.60米(男子),1.50米(女子)。网的两端距地面的垂直高度必须相等,两端的高度与中间的高度相差不得超过2厘米。

标志杆与标志带

在球网的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交接处,各系有一条宽4厘米,长76厘米的白色带子,叫标志带.在球网上连接标志带外侧应系有两根有韧性的杆,叫标志杆。两杆内侧相距6米。标志杆长1.20米,直径1厘米,用玻璃纤维或类似的材料制成。标志杆应高出球网上沿44厘米,并用鲜明对比的颜色画上10厘米长的格纹。

毽球

毽球由毽毛、毽垫等构成。毽毛为四支白色或彩色鹅羽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没支羽毛宽3.20—3.50厘米。毽垫直径3.80-4厘米,厚1.30-1.50厘米。毛管高2.50厘米。

毽球的高度为13-15厘米。毽球的重量为13-15克。

三、毽球竞赛规则-队员组成

第一款 比赛队由6人组成,上场队员3人,其中队长1人(左臂应佩带明显标志)。比赛前,各队应将参赛队员(包括替补队员)的姓名、号码登记在记分表上。未登记的队员不得参加比赛。

第二款 也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增加单人、双人毽球赛,规则与3人制大体相同,记分可采取直接得分法。

第三款 教练员和替补队员应坐在指定的位臵上。

第五条 队员的场上位臵

第一款 双方队员必须站在本方场区内。

站在靠近球网的两名队员从左至右分别为3号位和2号位队员,靠近端线的队员为1号队员(图2)。场上队员的位臵必须与登记的轮转顺序相符合。

第二款 发球的位臵

发球的一方,2、3号位的队员在发球队员的前方,彼此间相距不得少于两米。球发出后,双方队员可以在本方场区内任意交换位臵。

第三款 每局比赛结束之前,队员的轮转顺序不得调换。

(图二)

第六条 教练员和队长

第一款 比赛成死球时,教练员和队长有权要求暂停或换人。在暂停时间内,教练员可以进行场外指导,但不得进入场区。

第二款 比赛进行中,场上队长有权向裁判提出询问或要求解释,但必须服从裁判的最终判决。

四、毽球的基本技术

1、准备姿势与移动 毽球的基本技术

毽球基本技术动作包括四大类,即准备姿势与移动、起球、发球、进攻、防守和拦网。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技术

1准备姿势:两脚左右开立、两脚前后开立

2步伐移动:前上步、后撤步、左右滑步、交叉步、跨步、并步、转体上步、跑动步

二、起球技术

起球技术是指利用脚、腿、胸、腹、头(除两手臂外)等身体有效部位把对方击过网或突破拦网后的球击起,并组织进攻的击球动作。

1、脚内侧起球

脚内侧起球是指用脚的内侧面击球的起球动作。

(1)技术动作方法:起球前,两脚前后自然开立,踢球脚在后,两膝微曲,两手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起球时,身体重心转移到支撑脚上,踢球腿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上放摆动。在摆动过程中逐渐形成髋关节外张,膝关节弯曲,踝关节内翻的基本姿势。击球的一刹那脚部击球面端平,击球部位应在脚内侧面的中部,击球点一般应在支撑腿膝关节高度的体前约40厘米处。起球的全过程应注意柔和协调,大腿小腿应完成向前上放送球的动作。

(2)技术动作的运用:在起球基本技术中,脚内侧起球是一项使用频率最高的基本技术。它不但可以单独运用,而且还可以与头部、胸部、腿部起球技术衔接使用。在毽球比赛中,脚内侧起球主要在以下三虫情况中运用:1接起对方发过来的球。这时要求队员必须积极移动,调整好人与球之间的位臵,做到一次起球到位,给二传队员提供一次自我调整球的机会。2在组织进攻的传球中使用。脚内侧起球是一项传球的专项技术,要想传好球,首先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即通过积极移动以及第一次调整击球的机会,处理好人与球之间、人与传球方向之间、传球队员与攻球队员之间的合理关系。在此基础上,应提高传球队员的控球能力,使之具备能传高球也能传低球,能传集中球也能传拉开球,能传近网球也能传远网球,以及变向球的能力。3在防守中运用。由于毽球比赛攻球的飞行路线短,速度快,落点变化多,所以给防守增加了难度。脚内侧起球的主要作用是防起正面飞来高度在踝关节与膝关节之间的来球,以及其他起球技术防起后的第二次起球到位。这就要求在训练中加强防快速球、大力量球,提高出脚速度的练习,加强其他起球技术与脚内侧起球技术的衔接能力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困难条件下合理运用脚内侧起球技术。

(3)练习方法:脚内侧起球技术动作的练习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先进行原地练习而后再在移动中练习,从单人自己练习过渡到多人的配合练习,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逐渐在起球的速度、弧度和落点上加大变化和难度。在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对正确技术动作的体会。

①原地起球练习:高度为肩高,反复练习,逐渐把球送过头顶,此时应提醒注意眼要盯住球,认真体会送球动作和触球部位准确的感觉。

②原地高低起球练习:先起一次低球(约 1.8米高),接着起一次高球(约3米高)。规定若干对为一组反复练习。认真体会踢高球的送球动作,提高脚的感受能力和控球能力。

③向前移动中起球练习。先原地起一次低球,接着向体前3米处起一次高球,迅速向前移动再起一次低球……规定若干对为一组反复练习。认真体会向前上方踢高球的送球动作,以及移动与起球的衔接动作。

④原地变向起球练习:A背向起球,先原地起球1-2次,再把球踢到背后,迅速转体180度踢体前低球。规定若干对为一组反复练习。B顺或逆时针转体90度起球,例如顺时针方向,先原地起球1-2次,再把球向右侧送,转体90度起低球,再向右侧送。规定若干圈反复练习。认真体会背向、侧向起球的送球动作,提高在转身情况下的时空感受能力。

⑤原地两人对面起球练习。两人为一组面对面站立,距离先近后远,相互起球练习。根据训练任务的不同,对起球次数、动作要求给球的弧度以及落点等都提出不同的要求。

⑥原地三角形站位起球练习。三人一组成三角形站立,间距约4米,可按顺或逆时针方向起球。先要求两次起球到位。而后逐渐要求一次起球到位。认真体会来球方向不同的起球方法。

2、毽球脚内侧起球技术和运用

脚内侧起球是指用脚的内侧面击球的起球动作。

(1)技术动作方法:起球前,两脚前后自然开立,踢球脚在后,两膝微曲,两手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起球时,身体重心转移到支撑脚上,踢球腿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上放摆动。在摆动过程中逐渐形成髋关节外张,膝关节弯曲,踝关节内翻的基本姿势。击球的一刹那脚部击球面端平,击球部位应在脚内侧面的中部,击球点一般应在支撑腿膝关节高度的体前约40厘米处。起球的全过程应注意柔和协调,大腿小腿应完成向前上放送球的动作。

(2)技术动作的运用:在起球基本技术中,脚内侧起球是一项使用频率最高的基本技术。它不但可以单独运用,而且还可以与头部、胸部、腿部起球技术衔接使用。在毽球比赛中,脚内侧起球主要在以下三种情况中运用:

1、接起对方发过来的球。这时要求队员必须积极移动,调整好人与球之间的位臵,做到一次起球到位,给二传队员提供一次自我调整球的机会。

2、在组织进攻的传球中使用。脚内侧起球是一项传球的专项技术,要想传好球,首先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即通过积极移动以及第一次调整击球的机会,处理好人与球之间、人与传球方向之间、传球队员与攻球队员之间的合理关系。在此基础上,应提高传球队员的控球能力,使之具备能传高球也能传低球,能传集中球也能传拉开球,能传近网球也能传远网球,以及变向球的能力。

3、在防守中运用。由于毽球比赛攻球的飞行路线短,速度快,落点变化多,所以给防守增加了难度。脚内侧起球的主要作用是防起正面飞来高度在踝关节与膝关节之间的来球,以及其他起球技术防起后的第二次起球到位。这就要求在训练中加强防快速球、大力量球,提高出脚速度的练习,加强其他起球技术与脚内侧起球技术的衔接能力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困难条件下合理运用脚内侧起球技术。

3、毽球脚外侧起球 毽球脚外侧起球

脚外侧起球是指用脚的外侧面击球的起球动作。

(1)技术动作方法:起球前,两脚自然开立,两膝微曲做好准备姿势。起球时,重心移到支撑脚上,击球腿的髋、膝关节内扣,踝关节背应,膝、踝关节外翻,使脚外侧尽量与地面平行,做好击球前的准备动作。击球是利用小腿外翻快速上抬的动作完成的。脚接触球的部位一般在脚外侧面的中部或中后部,击球点的高度一般不超过膝关节。当来球较高并快速向体侧后方飞行时,触球脚的小腿外转迅速沿地面后摆,伸脚插入球下,踝关节自然勾起向外翻转,脚指向体侧,脚的外侧面约成水平,身体保持前倾。击球是利用小腿快速屈膝上抬的动作向体前上方击球。

(2)技术动作的运用:脚内侧起球是一项重要的防守技术。当对方来球平面快,落在身体两侧或从体侧、肩上向后场飞行,来不及移动和转身时采用。

(3)练习方法:

①原地外侧起球练习:右手托球放于体侧,轻抛球后单脚垂直起球,踢球失误用手接住。反复练习,然后换左脚做。认真体会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形。

②原地内接外起球练习:A单脚内接外起练习,B双脚内接外起练习,先右脚内侧起球一次,而后接左脚外侧起球。

③两脚外侧交替练习。

④向身体两侧的抛球练习。教练员站在离队员约4米的地方,把球抛向队员的体侧,队员用脚外侧起球到体前,而后用脚内侧传给教练,或一次起球给教练。

⑤脚外侧防起手攻球练习。方法同上,只是教练员用手攻球或用力扔球到防守队员的身体两侧。

第四节 蹴球

一、蹴球起源

源于清代的踢石球。蹴球比赛是在一块10米乘10米的正方形平整土地上进行,分两队进行比赛,每队两名运动员。有单人赛、双人赛、团体赛等形式,竞赛项目分男子单蹴、男子双蹴、女子单蹴、女子双蹴、混合双蹴球等。使用地掷球,每队两只球,分蓝红二色。甲队编为1号和3号,乙队编为2号、4号,比赛按1、2、3、4号的顺序轮流蹴球。比赛时脚跟着地,脚掌触球,用力蹴球。击中对方球,得1-2分,把对方球击出场外得4分,先积50分者为胜方,三局两胜。

二、传承意义

流行了数千年的蹴鞠的兴衰,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变化、新陈代谢的历史规律。跨越时间上的历史距离,消亡的古代蹴鞠又在兴盛的现代足球中获得新生。

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先生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上向世界正式宣布“足球起源于中国”,山东淄博被正式确认为世界足球起源地。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期间,布拉特再次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临淄是足球的故乡,不仅是你们的骄傲,是中国人的骄傲,也是全世界的骄傲,是所有喜欢足球、喜欢世界杯的人的自豪。”

2006年4月,作为德国世界杯的一部分,德国汉堡足球博物馆正式开馆,向观众展示丰富的足球历史文化,包括作为足球起源地的灿烂的中国蹴鞠文化。

三、蹴球教学常见的错误动作、纠正方法及练习方法

蹴球基本技术组成即准备、支撑脚站位、蹴球脚压球与瞄准、蹴球、维持身体平衡五要素之间密切相联,既不能把动作顺序颠倒,也不能把动作顺序打乱。因此蹴球基本技术的教学从准备到蹴出球整个完整技术一气呵成的训练十分重要,在重视单一技术要素训练的同时,更强调完整技术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抓住蹴球技术训练的核心,突出训练重点,提高训练实效。因此蹴球基本技术组成的教学,其主要手段就是不断反复地进行同一技术的练习

蹴球常见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一、蹴球基本技术组成教学常见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一)准备阶段

1常见的错误动作:

(1)站在本方球后大于或小于50厘米左右处。

(2)蹴球脚与支撑脚不成丁字形或平行形站立。

(3)蹴球脚尖方向与本球和目标球瞄不成一条直线。2纠正方法:

(1)教师认真讲解、示范,提醒学生注意。

(2)让学生参加蹴球脚尖方向与本球和目标球蹴球练习。

(二)支撑脚站位

1常见的错误动作:

(1)支撑脚在球侧方大于或小于20公分成丁字形或平行形站立。

(2)膝盖没有微屈,身体重心没有移至支撑腿上.。(3)蹴球脚脚尖提起,脚跟着地,目视本方球。2纠正方法:

(1)教师认真讲解、示范,提醒学生注意。(2)让学生参加比赛或游戏重复练习。(三)蹴球脚压球与瞄准 1常见的错误动作:

(1)支撑脚撑地保持身体平衡,蹴球脚脚跟在球正后方不到15公方处着地。

(2)脚前掌部在球后上方距球小于2公方左右。(3)用脚尖压球,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集中注意力。2纠正方法:

(1)教师认真讲解、示范,提醒学生注意。(2)让学生参加比赛或游戏重复练习。

(四)蹴球

1常见的错误动作:

(1)情绪紧张。

(2)双眼紧盯目标球的注意力不够集中。

(3)蹴球脚向前上方偏离目标球方向将球蹴出。2纠正方法:

(1)教师认真讲解、示范,提醒学生注意。

(2)让学生参加比赛或游重复练习。

(五)维持身体平衡 1常见的错误动作:

(1)身体重心落在支撑腿上。

(2)蹴球腿摆动至膝关节部位没有时应及时制动。

(3)注意不要接触场内其他的球。2纠正方法:

(1)教师认真讲解、示范,提醒学生注意。

(2)让学生参加比赛或游戏重复练习。

二、加力球技术教学 1常见的错误动作:

(1)瞄准时,将右脚尖没有放在目标球和本球的延长线上,没有使脚的中轴线和目标球、本球的延长线重合。

(2)稳定时间不够明显(至少没有明显的2秒以上的停顿动作)。

(3)将球向前蹴出,脚上的发力不正确.。2纠正方法:(1)将右脚尖放在目标球和本球的延长线上,进行蹴球练习。

(2)经常参加蹴球逐渐发力加大的感觉练习。

(3)注意要有明显稳定时间。

三、柔力球技术教学 1常见的错误动作:

(1)两脚前后分开,进攻脚在后面。

(2)没有稳定就马上蹴球。(3)将球向前蹴出,脚上的发力不正确。2纠正方法:

(1)两脚前后分开,进攻脚在前面进行蹴球练习。

(2)经常参加蹴球逐渐发力柔和蹴球练习。

(3)注意要稳定好,才蹴球。

四、回旋球技术教学 1常见的错误动作:

(1)回旋球的发力是靠脚掌向下、向后挤压球的力量不够。

(2)仅仅靠脚的力量来向下、向后挤压球。(3)全身不协调发力。2纠正方法:

(1)非撞击回旋球蹴球练习。

(2)短距离回旋球撞击目标球练习。

(3)长距离回旋球撞击目标球练习。

蹴球技术练习方法

蹴球项目的技术特点是重技术、重战术、重心里,而对体力的要求却不是很高。蹴球技术意图是通过蹴球的准确性和适当的蹴击力量来决定的。因此,在课外技术锻炼过程中,只有不断进行蹴击的准确性和力量性的技术练习,才能提高蹴球的技术。

一、上旋正撞球技术练习

1、正撞瞄准方法练习:瞄准线对准目标球球心;

2、抬腿前击球练习:抬腿方向对准目标球球心;

3、近距离(3厘米以内)蹴一般球正撞;

4、远距离大力球正撞练习。

二、分球技术的练习

1、半球瞄准方法练习:瞄准线对准目标球一侧边缘重复练习; 2、2米以内的半球练习,击球撞击第二目标球; 3、2米以内的厚球练习; 4、2米以内的薄球练习。

三、回旋球技术的练习

1、回旋球的脚掌压住球面部位与上旋球不同;

2、非撞击回旋球练习;

3、回旋球撞击目标球练习。

四、改进和提高蹴球技术的练习

1、赛场内的蹴球技术练习;

2、改进技术细节的练习;

3、技评和达标测试:撞击精确、到位好;

4、结合战术的蹴球比赛。

蹴球教学提示

一、蹴球脚肌肉要协调放松

因为蹴球对动作的力度、方向要求很高,在蹴球动作中,蹴球腿各关节运动原动肌和对抗肌必须保持协调放松,有利于发力和关节的稳定性,才能保持动作的力度、方向的准确性,否则,蹴球动作质量就会受到影响。

二 支撑腿要稳定

在蹴球的整个过程中,身体的重心始终在支撑腿上,所以支撑腿的稳定对蹴球动作很重要,蹴球动作的力量来自支撑腿,身体的重心又在支撑腿上,而支撑腿的稳定是由下肢肌肉的静力性等长收缩完成的,如果支撑腿的肌肉力量弱或者支撑腿肌肉力量不均衡,就会影响支撑腿的稳定性,支撑腿的支撑不稳定,会影响蹴球的力量和身体重心的稳定性,就会影响到整个蹴球动作的稳定性,从而影响整个蹴球动作的力度、方向的准确性,蹴球动作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所以必须注重支撑腿的肌肉力量的练习,加强支撑腿的稳定性。

三、注意蹴球动作的力学分析

蹴球技术分为蹴击和挤压2种方式,下面对2种技术动作进行力学分析

蹴击球能使本球向前滚动,蹴出的球为前滚球。其蹴球技术动作为:以脚跟着地脚掌接触球面,用力蹴球,使球向前滚动撞击对方的球,撞击对方的球后己方的球会继续向前滚动,这种蹴球动作是蹴球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1、正撞瞄准方法练习:瞄准线对准目标球球心;

2、抬腿前击球练习:抬腿方向对准目标球球心;

3、近距离(3厘米以内)蹴一般球正撞;

4、远距离大力球正撞练习。

第五节 打陀螺

打陀螺是中国广西、云南、江西瑶族等地开展得较为普遍传统体育活动,孩子用一根木棍绑上一把棕叶或棕绳,做成打陀螺的鞭子。用一段很短的圆木头,把它的一头削成圆锥形,园锥的顶端钉一个铁钉做成陀螺,然后拿一根绳子把陀螺绕几圈用力一丢,陀螺就会在地上转起来,然后用鞭子不停地抽打陀螺,陀螺就会不停地转动下去。

一、打陀螺-起源发展

打陀螺是从滇南彝族民间流传出来竞技活动。滇南彝区把正月十六日作为陀螺节,赛前要举行祭祀陀螺神仪式,即将本队最后压阵的陀螺倒放在地上,让参赛队员轮流抽打,以祈比赛得胜。

陀螺闽南语称为干乐,英语称为top或 whipping top。陀螺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称为独乐。宋朝时有一种类似陀螺游戏的小玩艺儿,名字叫做千千,象牙作成,以一个直径约4寸的圆盘,中央插上一支铁针为轴心,是古代宫女为打发时间所玩的一种贵族游戏,其玩法是将一个长约3公分的针状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捻使其旋转,等到快停时再用衣袖拂动它,让它继续旋转,最后,比比看谁的千千转得最久,谁就是获胜者。至于陀螺这个名词,直至明朝才正式出现,当时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提到一首民谣:「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在明朝时期,陀螺成为民间儿童们大众化的玩具,且从文句中也可发现,民俗童玩的玩法是具季节性的,打陀螺成为春天的一项流行活动。

1926年在山西夏县西阴村灰土风岭发现距今4000多年的文物,其中就有陶制的小陀螺。陀螺在佤、壮、瑶等西南少数民族中流传已久,玩法多样。陀螺一般用栗木、油树、脱皮龙树精心砍削而成,陀螺顶部光滑,底部尖而镶有铁钉,并染成红、黄、蓝、绿、青等色。陀螺形状各异,最重的可达四、五斤重。比赛时用鞭绳缠绕陀螺,互相旋放击打,互撞之后,以陀螺旋转时间较长者为胜。南宁市1997年和2001举行的第六届、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设有打陀螺比赛。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友谊赛

二、陀螺掷准的基本技巧(以顶部直径二点五寸至三点三寸陀螺最为称手)

(一)缠绳:钉朝上,惯用右手者朝顺时针方向缠绕(惯用左手者方向相反),预留一小段,打个单结,以供握绳(或缠绕在指头上)。

(二)持法:钉上或左顶下或右,以大拇指、食指、中指倒拿虚握顶部。

(三)抛法:距离由绳长加臂长之长度来取舍,手臂朝着目标处摆动,陀螺离手后中指指向目标处之方向,力道则有赖不断练习经验的累积。

二、打大陀螺的技巧

(一)缠绳:钉朝上摆放,依陀螺尖长短缠绕二至三圈,再由陀螺尖往陀螺身由上而下缠绳,依序拉紧,约逾三分之一最佳。

(二)上陀螺:采一手持绳扣住陀螺顶部圆周处,另一手持陀螺尖处,抱起陀螺靠腿,陀螺尖朝前向下预备。

(三)抛陀螺之际,持陀螺尖处之手立刻离开,另一持绳扣住陀螺顶部圆周处之手顺势打转,产生旋转动力,随即两手交互扯绳,使陀螺不致倒地。

(四)反方向收绳快跑,勿回头,等绳拉完即成。

三、打陀螺-玩法介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把一颗陀螺打得圆转自如,一定得先拥有一颗平稳又好玩的陀螺!

首先谈到的是陀螺出手前的前臵作业──掌握打陀螺的关键技巧:

一、绑绳:以右手投掷陀螺者为例,左手持陀螺,钉朝右,右手拿绳线,左手压住绳线前端(绳线前端尽量离陀螺钉近一点,以免绳线松脱时,无法达到完全摩擦陀螺身的最大效益),然后右手持绳线往前采顺时针方向绑起,前3下最重要且要绑紧,第1下绑在陀螺钉的凹陷处,如图1,第2下再往陀螺钉前端缠绕,第3下再往陀螺钉后端缠绕,形成一个X型的交叉点,如图2,如此往上绑绳即可;最后绳线末端留一些余线,右手食、中指张开夹住线端,顺时钟缠绕1或2圈,如图3;接着,右手握陀螺,陀螺钉朝左,中指对准目标物,拇指在下,然后往前投掷,等到陀螺快离线时,手腕轻轻往下压,则陀螺即能旋转于地。其实,陀螺钉可朝前或朝下,只要不朝右的方向,陀螺都可顺势旋转。

二、站姿:投掷陀螺的姿势很重要,不管是立姿或高跪姿。在立姿方面,个人指导学童的投掷动作为呈小弓箭步,两脚张开约与肩同宽,身体的重心稍微向前倾;而跪姿动作,个人采高跪姿来表现,因为其姿势看起来比较有精神有活力,即跪姿时臀部不接触到脚部,脚弯曲呈直角,身体与大腿尽量呈一直线,以上是个人平时教导学童投掷陀螺常用的的立姿与跪姿动作。

三、绳长:以个人学习打陀螺的经验来讲,不管投掷陀螺的技巧好坏与否,要将陀螺投掷于目标物,则绳线的长短很重要!初学者事先最好以绳线的长短,作为投掷者站立位臵与目标物之间的测量距离,绳线的裁切最好长短相同;等到投掷的距离能在掌控当中时,则投掷的准确率就能达到十之八九,甚至百分百的命中率。

四、出手高度:要将陀螺准确地投掷至目标物,持陀螺的手其摆动及陀螺出手时的高度就显得格外重要。首先,持陀螺的手往前伸直,用眼睛测量手的位臵是否位于目标物上方;再来是注意手摆动次数不要太多,只要1、2次即可,但不是随意摆动,而是集中注意力专注地自然摆动,当眼睛看手的摆动至目标物上方时,即可掷出陀螺。千万不要手低于目标物的高度,不然是连投进目标物的机会都没有唷!要切记!

打陀螺-比赛规则

打陀螺比赛

中国各省市民运会打陀螺比赛的方式主要是由云南拉祜族的对抗性打陀螺比赛改造而来的。比赛是在一块平整的地面上设有放陀区和打陀区,守方将陀螺旋放于放陀区,待陀螺旋转稳定后,攻方站在打陀区扔出自己旋转的陀螺去打击放陀区的守方陀螺,以将守方陀螺击死或砸出界外,而自身保持旋转者为胜。比赛分个人赛和团体赛两种。打陀螺比赛以定点掷准为目标,每队每人在规定的人数“时间”场地内依序试作指定动作及自创动作以评定掷准、变化及姿态优美等,来评定胜负;保龄陀螺赛则以技术击倒陀螺数目来判定胜负。

四、比赛场地及器材

1、比赛场地:

在室内或室外之平坦光滑地面为宜,其场地为:个人掷准赛:长六公尺、宽四公尺;保龄陀螺赛:长十公尺、宽四公尺。

2、器材:

①比赛用陀螺及陀螺绳材质不拘,样式大小长短不限﹝保龄陀螺赛,陀螺及相关器材由大会提供﹞。② 陀螺架:高度75公分至120公分﹝可调式﹞,顶上圆盘外框直径三十公分﹞。③内铺地毯一面。少年男女组为80公分; 青少年男女组为90公分; 青年男女组为100 公分。

二、比赛项目:

1、掷准赛:分个人赛。

独创动作: 在规定时间内六至八分钟内,与赛选手可以交互;轮作;齐作或搭配其它辅助到具自由发挥创意试作。如因创作比赛之需要得起他人协助办理之﹝但缠绕绳不在此限﹞

② 保龄陀螺赛﹝在球道未能顺利克服前暂不比赛。﹞

在起拉区范围内,以侧拉方式使陀螺贴于地面巷侧面奔驰撞击目标区陀螺,并以技术击倒陀螺数目来计分。

第六节 滚铁环 滚铁环游戏场景

一、概述

滚铁环,一种中国传统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

旧时汉族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他们手捏顶头是V字形的铁棍或铁丝,推一个直径66厘米左右的黑铁环向前跑,发出哗啷哗啷的声音。有的还在铁环上套两三个小环,滚动时更响。

滚铁环是那个年代男孩子的炫技宝物,拥有铁环就如同现在的孩子带着滑板上学一样,非常风光。玩法是用铁勾推动铁环向前滚动,以铁勾控制其方向,可直走、拐弯。铁环的动作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技巧。技术好的孩子能把铁环从家一路滚到学校,绕过各种障碍,甚至可以过水塘上楼梯,别的孩子只有在一旁艳羡的份。那时候在放学的路上,经常可以看到一群背着书包满头满脸脏兮兮的男孩子,手里拿着铁钩,推着铁环奔跑在马路上,哗琅哗琅的声音响成一片,场面颇为壮观。

滚铁环是项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运动项目,自娱性强,还可以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但是,随着少年儿童现代生活内容的逐渐丰富,尤其是机动车日益增多,给推铁环活动受到了很大限制,曾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推铁环活动,日渐冷落下来。从拓宽体育课程教材外延、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推荐具有地区特色体育运动项目、锻炼学生体质的目标出发,可以鼓励儿童参加校园内的滚铁环活动,或在加强安全教育前提下,倡导山区儿童在田间小路上滚铁环。因推铁环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中,一直保留着这一传统项目。

美少女滚铁环

二、制法及玩法:

通常是用一根粗钢筋,弯成一个直径约40厘米的圆圈,然后用一个半圆的钩作“车把”,讲究者还会在铁环上套上数个小环,铁环滚起来时,小环会在铁环上滚动,发出悦耳的声音。比谁跑得快时,几个人同时出发,滚着铁环拼命往前跑,快者胜;比谁慢时,停在原地不动,必须保证铁环不倒,时间长者胜。滚铁环的技术一学就会,又熟能生巧。初学时,先将铁环向前转,然后拿“车把”赶快去推着向前走,不倒就行。以前路上车少,在路上滚铁环安全几乎不成问题。孩子们上学一路上滚着铁环走,不但能够免去行路的单调,而且加快了行走的速度,乐趣无穷。一路上铁环哗啦哗啦地响着,声势浩大,还能推出许多花样来。技术好的人,单手拿铁钩将铁环往前一送,铁环就乖乖转动起来。滚在路上也能“停车”,即铁环斜靠在“车把”上,要滚时弯钩轻轻起动就行。累了,用弯钩钩住铁环,往肩上一扛,那姿势极为潇洒。大小不一的铁环,靠着一根铁钩推动向前,谁要落下,谁就输了。有的孩子的铁环实际上是个钢圈,这种铁环有滚好长一段路而不倒下的优势,凸凹的路面和水坑也不在话下,自豪得不得了。当时有些孩子搞不到真正的铁环时,大多用滚木桶上的铁圈或竹圈代替。

三、比赛项目介绍

滚铁环

滚铁环竞赛规则如下:

(一)、比赛项目

100米竞速 100米障碍 4x100米接力

(二)、比赛器材

铁环内直径为45厘米,用8毫米光圆钢筋制成,柄长70厘米,柄勾长度不超过3厘米,环上应系3——5个小环。

(三)、场地及设施要求:

1、速度跑:为保证运动员安全及比赛顺利进行,每组不超过4人,即1,3,5,7道安排运动员参加,2,4,6,8道为隔离道。

2、障碍跑:起跑后20米处开始蛇行跑,即每隔5米插竿一根,共5根。第5根竿与独木桥的距离20米,桥与小道的距离为15米。

桥的制定:全长2米,桥高30厘米,桥宽30厘米,木料制成。

小道:跨栏的栏板2块,将2块栏板固定成宽为15厘米的小道。

3、接力区为10米。安排如下:

第一接力区为95——105米

第二接力区为195——205米

第三接力区为295——305米

(四)、比赛办法

个人项目要求铁环不出跑道,顺利通过障碍,不影响他人,必须在推铁环不失控的前提下比速度。集体项目除保证上述条件外,还必须保证在接力区内完成传接任务的情况下比速度。

(五)、成绩计取

枪响开表,人与环以二者最后通过终点者停表计时。

(六)、下列情况出现,可重推环继续参加比赛

1、起跑后或推环过程中,环倒地,但未出跑道,又未影响他人。

2、各种障碍没能顺利通过,但环未处跑道,可重新推环过障碍。

3、环离开本跑道倒地,在不影响他人比赛的前提下,必须严格遵守在本跑道坏环地点起步,方可继续参加比赛。

第七节 跳皮筋

一、概述

跳皮筋,也叫跳橡皮筋、跳橡皮绳、跳猴皮筋。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80年代。

皮筋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

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抻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时,就换另一人跳。

跳法是皮筋高度从脚踝处开始到膝盖,到腰到胸到肩头,再到耳朵头顶,然后举高“小举”、“大举”,难度越来越大,跳者用脚不许用手钩皮筋边舞边唱着自编的歌谣。

跳皮筋-单人跳

跳皮筋有挑、勾、踩、跨、摆、碰、绕、掏、压、踢等10余种腿部基本动作,同时还可组合跳出若干个花样来。

跳橡皮筋是在两脚交替跑跳中完成各种动作的全身运动。跳橡皮筋是少年儿童十分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它具有经济、简便、趣味性强等特点,故易于在广大学生中普及。

二、皮筋的高度

一般跳皮筋时,将皮筋举至三个部位

第一高度:两臂自然下垂拉皮筋。

第二高度:将皮筋举至与肩齐平。第三高度:一臂上举拉皮筋。

三、基本动作 跳皮筋-多人跳

跳皮筋一般是3人以上的活动。它的花样很多,但都是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联合而成。在活动中也可以把基本动作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花样。

点:

站在皮筋的一侧中间,两手叉腰或两臂侧平举。一脚原地跳动一次,另一脚随之跳起用前脚掌点地。(注:以下基本动作的预备姿势同“点”)。

迈:

一腿自然弯屈从皮筋这一边迈过另一边。

顶:

正顶,面向皮筋站立,一腿屈膝向上举,用小腿顶着皮筋;侧顶,身体的左(右)侧触皮筋,一腿屈膝向上举,用小腿内侧或外侧顶着皮筋。

绕:

一腿原地或迈过皮筋另一边,然后小腿由里向外(由外向里)绕皮筋,绕几次不限。

转:

绕皮筋转,一脚原地跳一次,另一腿迈过皮筋,小腿由里向外(由外向里)绕皮筋,然后随转动跳出皮筋。也可以两腿均在皮筋的一边,身体触着皮筋,两脚交替地向左(右)转动。

掏:

将绕在腿上的皮筋掏出来,向前掏还是向后掏要看绕在腿上皮筋的方向。如右腿从里向外绕筋就由左脚在右脚后踩住筋,右脚由里向外掏出来,绕几次掏几次。

摆压:

一腿举起用小腿将筋压下,然后用前脚掌点地。

摆勾:

一腿摆起用脚腕将超过头高的皮筋勾下。

踩、摆踩:

在皮筋的一侧站立,一腿摆起用脚将超过头高的皮筋准确地踩下,也可以一脚原地跳动一次,另一腿迈过皮筋,然后两脚踩着皮筋或向左右移动。

踢:

一般在第三高度上做,一脚将皮筋勾下,另一脚迈过皮筋,用脚面把皮筋踢起来。

四、花样皮筋玩法

跳皮筋分为单人跳和集体跳两种。单人跳由二人拉着约3至4米长的皮筋,在皮筋的中间单人跳或多人依次轮流跳,集体跳是将数条皮筋拉成各种图案,如三角形、四方形、五角形、多边形、菱形、斜线形、人字形、八字形、波浪形、扇面形等。由许多人同时参加。

跳皮筋的动作花样是由若干基本动作组成的联合动作。一个联合动作跳2×8拍,在儿歌或音乐伴奏下进行跳跃。

单人跳法

第一高度:6×8拍

第一节:2×8拍(由点、迈组成)

第一个八拍:

第一拍:左脚原地跳,右脚随之跳起,用前脚掌点地,两手叉腰或自然摆臂。

第二拍:左脚原地跳,右脚屈膝在体后迈过皮筋,于另一侧着地。

第三、四拍,右脚原地跳一次,左脚跳过皮筋落在右脚后侧,右脚立刻迈过皮筋着地成右脚在前,左腿在后,交叉站立,皮筋在两小腿中间。

第五、六拍:左脚原地跳动,右脚在小腿前迈过皮筋,然后两脚依次原地跳动一次后,转体,右脚迈过皮筋在左脚的左后点地,皮筋在两腿中间。

第七、八拍:左脚原地跳,右脚迈过皮筋在左脚右侧点地一次,然后左右脚依次跳过皮筋成双脚着地。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

第二节:2×8拍(由点、迈、转组成)

第一至四拍:动作同第一节第一至四拍。

第五、六拍:右脚迈过皮筋使两小腿接触皮筋,向右后转一周,然后右脚迈过皮筋,在左脚的后侧着地,皮筋在两腿中间。

第七、八拍:动作同第一节第七、八拍。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

第三节:2×8拍(由点、顶、踩组成)

第一拍:动作同第一节第一拍。

第二拍:左脚原地跳,右腿屈膝用小腿内侧将皮筋顶出。

第三、四拍:两脚依次跳动,然后,脚迈过皮筋。皮筋在两腿中间。

第五、六拍:左脚原地跳动,右脚在原地点一次地,迈过皮筋在左脚右侧点地一次。

第七、八拍:左脚原地跳,右脚将皮筋踩着,左脚随之也做踩筋动作,然后双脚跟提起。

第二个人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

第二个高度:6×8拍

第一节:2×8拍(由点、摆压组成)

第一拍:动作同第一高度第一节第一拍。

第二拍:左脚原地跳一次,右腿摆起用小腿将皮筋压下。

第三至八拍:动作同第一高度第一节第三至八拍。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

第二节:2×8拍(由摆压、绕、掏组成)

第一、二拍:动作同第一节第一、二拍。

第三、四拍:左脚原地跳一次,右小腿在右侧点地一次,同时由内向外将皮筋绕在小腿上。

第五、六拍:右脚原地跳一次,左脚随之迈过皮筋在右脚的后侧着地。

第七、八拍:左脚原地跳,右脚在左脚前点地一次,同时右脚将绕在小腿上的皮筋掏出。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

第三节:2×8拍(由摆压、绕、转组成)

第一至四拍:动作同第一节第一至四拍。

第五、六拍:以右脚为轴,向右后转跳一周,左脚一边迈过皮筋,一边随之跳动。

第七、八拍:左脚原地跳,右脚将绕在脚上的皮筋由外向内两次绕出。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

第三个高度:6×8拍

第一节:2×8拍(由点、摆勾组成)

第一个八拍:

第一拍:动作同第一高度第一节第一拍。

第二拍:右脚原地跳动一次,右脚侧摆起用脚面将皮筋勾下。

第三至八拍:动作同第一高度第一节第三至八拍。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

第二节:2×8拍(由摆勾、踢组成)

第一个八拍:

第一至六拍:动作同第一节第一至六拍。

第七、八拍:左脚腕勾着皮筋,右脚面将皮筋踢起。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

第三节:2×8拍(由摆、踩、转组成)

第一个八拍:

第一拍:动作同第一高度第一节第一拍。

第二拍:左脚原地跳动一次,右脚侧摆起用脚底将皮筋踩住。

第三、四拍:向左转体180度,右脚跟提起,右脚尖着地,将皮筋勾着,两脚依次跳动,成右脚在前左脚在后直立,皮筋在两小腿中间。

第五、六拍:右脚迈过皮筋,两小腿接触皮筋向右转跳一周,然后右脚迈过皮筋在左脚后着地,皮筋在两腿中间。

第七、八拍:左脚原地跳动,右脚迈过皮筋踩在皮筋上,左脚随之也踩住皮筋,两脚跟同时提起。

第二个八拍同第一个八拍动作。集体跳法

集体跳与单人跳基本动作相同,下面介绍六人跳六人拉筋的跳法。

第一高度:6×8拍(斜线形)

第一个联合动作2×8拍,三个人在一斜线形的皮筋上跳跃,基本动作是点、迈、跳的组合。

第二个联合动作2×8拍,跳、转的组合。

第三个联合动作2×8拍,跳、顶、踩的组合。

第二高度:6×8拍(三角形、菱形)

第一个联合动作2×8拍,绕、转组合。

第二个联合动作2×8拍,绕、掏组合。

第三个联合动作2×8拍,摆勾、踩组合。

第三高度:6×8拍(双三角、扇面形)

第一个联合动作2×8拍,摆压、踢的组合。

第二个联合动作2×8拍,摆压、踩的组合。

第三个联合动作2×8拍,绕掏、绕转组合。

第八节 丢沙包

丢沙包

丢沙包是中国大陆经典的集体游戏之一。1980年代至1990年代极为风靡,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增多,丢沙包这种游戏已经淡出孩子们的视线,但某些地区的小学体育课仍是常见的活动。亲手缝制的沙包,是又经济又环保的玩具,它不仅能锻炼小肌肉,还能训练手眼的协调以及培养敏捷的反应能力,即使是对现代的孩子来说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传统玩具。

丢沙包-游戏简介

丢沙包

丢沙包是中国大陆经典的儿童集体游戏之一。1980年代至1990年代极为风靡,但进入20世纪后,随着经济发展和娱乐方式的增多,丢沙包这种游戏已经淡出孩子们的视线,但某些地区的小学体育课仍是常见的活动。

用碎布及针线缝成、用细沙塞满的沙包是用来作武器“投杀”对方的。在规定场地内前后各一名投手用沙包投击对方,被击中者就罚下场,若被对方接住,则此人可以增加“一条命”,或者让一个本已“阵亡”的战友重新上场。

丢沙包-游戏目的

丢沙包是一种挺闹腾的游戏,此游戏不仅能锻炼小肌肉,还能训练手眼的协调,培养敏捷的反应能力,能够训练个体的敏捷性。丢沙包是我国一项民间传统的游戏,是男孩和女孩混在一起玩的游戏,是一项团结合作的活动。丢沙包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改善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增强个体的自信心;提高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有利于调节人的情绪紧张,改善心理状态,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丢沙包-游戏规则

丢沙包

两人分别站在两头丢沙包,其余的人就在中间躲来躲去。一般采取淘汰制,中间的人若被沙包击中就得充当“投手”,如果用手直接抓住了丢过来的沙包则要加上一次“生存机会”,游戏继续。这是不是有些像棒球中的“投手”?“常胜法则”只有一条:我躲,我躲,我躲躲躲!

规则示例:

1、每队4人,男女不限。

2、比赛前抽签决定对手,扔硬币决定先丢沙包还是接沙包

3、每节比赛3分钟,ie, 每场比赛7分钟(3+3+1,1为中场休息时间)。每场比赛需一名记时员

4、丢沙包的组每打中对方一次得一分,接沙包的组每接中一个沙包得一分。若双方得分相等,则以打掉对方第一个成员时间使用相对少的一方为获胜方

5、第一轮结束后决出4队进行第2轮

6、比赛分冠亚军 丢沙包-游戏方法

丢沙包

沙包的玩法随着数量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玩法,现在向您示范3颗沙包的玩法

1、将3颗沙包往桌上丢开

2、拿取其中1颗往上丢。

3、趁第1颗未落地前,再抓第2颗。

4、第1和第2颗同时接住,同时往上丢。

5、趁前2颗未落下,再抓第3颗。6、3颗同时接住,再同时往上丢。趁3颗未落地,将手转于背面,使3颗同时落于手背上,然后再往上丢。

7、最后若能单手抓住3颗沙包于掌心,即游戏成功。丢沙包-沙包制作

多由碎布缝制为5-10厘米的全封闭口袋,内用细沙、豆类或大米填满。沙包的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家中常用的五谷类以及沙子等,均是用来塞入沙包的好材料。只要先缝好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布袋,将沙子或五谷放入布袋后缝住袋口就可以了。沙包的大小依自己的喜欢而定。

丢沙包-友情提醒

缝制沙包是不少女孩子学习手工的第一堂课,歪歪扭扭的针脚,布里除了塞满粗沙(沙太细容易漏出来),还可以塞陈米、塑料珠等。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做沙包麻烦,玩的人不多了,偶尔见到有人玩也都是用键子代替沙包丢来丢去,这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适合人群:有一定运动量,适合高年级的男孩女孩。参加人数:至少3人。丢沙包-玩法大观

丢沙包

“丢沙包”曾经风靡南北,是一个经典的群体性游戏,极受男孩子欢迎,也有不怕痛的女孩子参与,但大多数只有做观众的份。

丢沙包的玩法有很多,其中最流行的一种是《先在晒坪或空地上划好一个大圆圈,将参与者按抽签的方法分成甲乙两组,一组站在圈外,一组站在圈内。毫无疑问,圈内的人已被团

1、团围困。

圈外的人一声令下,纷纷将手上的沙包扔向圈内的人。如果击中圈内的人的脚部,被击中的人,便要淘汰出局,必须走出圆圈。

直到最后一个人被击中淘汰为止,最后两组互换,游戏重新开始。圈内的人没有沙包,赤手空拳,还要遭到不断飞来的沙包袭击。他们跳跃躲避,宁可让沙包击中身体,也不愿意让沙包击中脚部。沙包虽然不大,但圈外的人为了准头,并不吝惜力气,打在身上也很痛。不过,孩子们玩得兴起,那点痛也算不了什么。在这种玩法中,谁坚强到最后,便谁了不起。但圈中人纷纷淘汰出局,最后只剩下一个,遂成了众矣之的,沙包纷袭如雨,左支右绌,任由他如何灵敏,终究要被击中脚部。

丢沙包

2、丢犯人

还有一种玩法也很常见,同样是在地上画上一个大圆圈,通过抓阄之类的方法,选出一个“犯人”,投入圈中。在这里,那个圈子就要表示监狱,倒是颇有画地为牢的意味。圈中人可就惨了,圈外所有人的沙包纷纷向你掷去,他可以躲,也可以接,但沙包纷落如雨,双拳难敌四手,只听得噗噗连声,身上早被击中了十下八下。

他被打中,也是白打。他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像八臂哪吒一样,双手疯狂挥舞,希望能接住一只沙包。只要他能接住,便能得到解放,提前出狱,否则要一直被沙包掷下去。当圈中人出来,游戏告一段落,要重新挑选“犯人”,方。便重新开始。这种玩法相当野蛮,尽管十分刺激,很少有女孩子敢于参与。当然做投手就很不错了,就怕不幸被关进牢里。

丢沙包-玩家感受

丢沙包

丢沙包玩法就是:先选出一些人,在一个规定的场地中间躲沙包,剩下的人在两旁扔沙包。

只要一看到小伙伴们在玩丢沙包,就会加入他们的队伍,和他们一起玩起来。和小伙伴们玩丢沙包时,喜欢是在里面躲沙包的,因为在里面躲沙包比在外面扔沙包有趣多了。只要够机灵,好多沙包都会被躲过,玩得可开心了。瞧!一个沙包飞来,快速的一蹲,沙包就从头上飞过,一转身,糟了,一个沙包重重的打在身上。在两旁扔沙包的人一阵欢呼,其中一个人说:“耶!干掉一个!”其人就只好垂头丧气地下场了。

在两旁扔沙包的人也很狡猾,会用声东击西。会先假装向左边扔,向左边一扔,躲沙包的人都赶快往右逃。

第九节 跳房子

跳房子游戏场景

一、儿童游戏

跳房子,一种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儿童游戏。也称跳方阵、跳方格、跳格子,香港称为跳飞机房子时因为是用一条腿支撑跳动,故青海等地俗称“瘸房房”。

二、游戏来源

跳房子是古老的游戏,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镶嵌地面上就曾经发现类似跳房子的图案。跳房子也是一种世界共同的儿童游戏,只是大家所画的房子形状和数量的组合各有不同罢了。

跳房子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在电影里,十八世纪的欧洲曾经有过。在现实生活中,二十世纪的中国也曾经有过。跳房子也叫跳格,这是过去女孩子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用一只沙包(或者一块瓦片)作为游戏的辅助物,先把沙包扔到指定的地点,然后蹦蹦跳跳、飞檐走壁、穿房越脊,把沙包拾回来便大功告成。有时一边玩她们还一边唱:“正月十五黑咕隆咚,树枝不动刮大风,刮得面包吃牛奶,刮得火车上天空……”

三、游戏玩法

参加人数不限,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跳之前,先在地上用有色石块画出连在一起的方格,有正方形、长方形,也有长方形与半圆形相结合的,也有画成飞机形状的。形式有两人轮换跳,几个人轮流跳,多人分成两组轮换跳等。

跳时先将一片状石块或用粗瓦片磨成的圆片(也有用沙包的)放在第一方格外,跳者全神贯注,用一只脚将石块轻轻踢进第一格内,然后单脚跳进第一格内,用支撑脚将石块踢进第二格。依次进行下去,直至将石块踢过全部方格。如果中途累了,可以在规定的方格内休息片刻。如果有人在踢的过程中出现石块压线、出格或石块连穿两格的现象,算失败一次,下一轮重新从第一格跳起。先到达终点的,要把石块放在脚背上,轻轻走出方格。先完成全套动作者为胜,负者要接受胜者的处罚。

也有的地区跳房子时,全部格子跳完后,可以自由选择一格,据为己有,下次跳至该处时,可双足着地休息片刻再跳,其他人或瓦片到这个地方时,必须跃过或踢过,不准人境。当一方占格子超过一半时就算胜利。

当投瓦片投错地点或瓦片压在线上,跳格时脚不小心踏在线上或瓦片被踢出格外或压线,均算失败,由对方跳。

江苏各地称跳房子为踢瓦,活动方式与各地基本相同,不同点是:一方将所有格子跳完后,就可以“盖屋”。“盖屋”要求跳格子的人背向“城”(格子),将瓦片从头顶向“城内” 丢,丢进“城内”就算“盖屋”成功,再踢时,可以在“盖屋”的格内休息(双足可以落地)。所有的格子都盖完了的人算胜。

香港的“跳飞机”游戏玩法如下:

玩者首先把一条手链(有时会以其他差不多体积的物件取代)抛进第一格,然后拾起。之后,玩者把手链抛进第二和第三格,然后单脚跳入第一格,然后顺序到手链之前的一格,再把手链拾起。第四、五格及第七、八格是一对并排的机翼。玩者在拾被抛入第六格或第九格的手链时,可双脚分站在两格之内。到拾第九格的机头时,玩者在踏进第七、八格之后,要跳起转身背向机头,然后把手伸往身后摸索手链。玩家做错动作、抛出界或失去平衡,均算输,下次玩时,则要从上次失手的地方开始。

第二篇:校本课程

晏子礼貌护尊严

春秋时,南方的楚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为了疏通国与国之间的渠道,齐王就派晏婴出使南城。晏婴到达楚国。前来迎接的礼宾官员见他个子矮小,就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旁边的侧门,似笑非笑地指了指小门说:“先生,您请进吧!” 晏婴轻蔑地反击道:“出使狗国的人,才走狗洞!”礼宾官员反被侮辱了一通,只好命令士兵把正门打开。

楚王接见了晏婴,他不屑一顾地问晏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婴听了这话,赞颂自己的国家道:“故国齐都,如果每个人都把袖子甩开,能盖住太阳!如果每个人挥一把汗水,无异于一场大雨!”

楚王接上晏婴的话茬,冷嘲道:“齐国既然人多势众,为什么选取你来出使我国呢?”晏婴接着楚王的话讽刺道:“水平高的,出使上等国家;水平低的,出使下等国家。我水平低,就到贵国来了。”

楚王还想反唇相讥,可又觉得无理,无奈,只好吞下这颗“苦药丸”!

铁杵成针

李白是唐朝时代的大诗人,他出生在中亚的碎叶。五岁时一家人随父亲迁入蜀地,他才开始读书人字。他的父亲是一个富商,富裕的家境,使李白养成了贪玩的习性。

这一年,李白的父母送他到学堂去读书,可他刚念了几天,就觉得读书太枯燥,太没意思。于是,他经常读着读着,便丢开书本跑到外面玩去了。

有一天,李白又逃学了。一个人跑到外面去玩,毫无目的地东游西逛。走着,走着,他看到路边有一户人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门口低着头干着什么。他走近一看,只见老婆婆双手一根大铁杵,正专心致志地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力地磨着。

李白觉得非常奇怪,便走近老婆婆身边,好奇地问:“老婆婆,你磨这根打铁杵,有什么用呢?”老婆婆抬起头,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面前,就一边擦着汗,一边回答说:“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这话,不由得笑了起来,他心理想,这不是在开玩笑吗?这么粗的一根大铁杵,的磨多少年,才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于是,他问老婆婆:“这么粗的铁杵,要磨成针,怎么能做到呢?”

老婆婆看了李白,然后认真地说:“孩子,你不要笑,也不要觉得奇怪,更

不要认为做不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李白听了老婆婆的话,非常手感动。他仔细地想了想,老婆婆的话可真有道理。于是,就向老婆婆深深行了一个礼,跑回家读书去了。

从此以后,李白便抓紧时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并且不断地用“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后来,他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伟大诗人。

“铁杵成针”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只要努力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达到目的,取得成功。

学会感恩

“我的手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考许多终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的人和我爱着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谁能想到这段豁达而美妙的文字,竟出自一位在轮椅上生活了30余年的高位瘫痪的残疾人——世界科学世匠霍金。

与霍金相比,我们有的人什么也不缺,要手有手,要脚有脚,可生活给了他一点磨难,他就开始怨天尤人了。这样的人没有感恩之心,快乐也就与他失之交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自认为怎么样才是最好的,但往往会事与愿违,使我们不能平静。我们必须相信:目前我们所拥有的,不论顺境逆境,都是对我们最好的按排。若能如此,我们才能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快乐。

感恩不纯粹是一种心理安慰,也不是对现实的逃避,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的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晏子用礼貌维护尊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晏子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用礼貌维护尊严的精神。

2.体会晏子不顾个人安全,维护国家利益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晏子礼貌护尊严》这个小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借助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简介晏子

四、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2.课文中写了几次晏子巧妙地反驳楚王的羞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语言、神态、动作,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体会句意,理解全文内容

1.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句意。

①“出使狗国的人,才走狗洞!”

②“如果每个人都把袖子甩开,就能——!”“如果——,无异与一场大雨!” ③“水平高的,出使上等国家;水平底的,出使下等国家。”

2.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理解课文。

1.让学生找出描写晏子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进一步体会晏子有胆有识,能言善辩的精神。

2.小组合作学习。

3.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晏子用礼貌维护尊严的可贵品质。

三、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从晏子身上学到了用礼貌能维护尊严的精神,从而进一步体会到语言的说服力。

四、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春秋时期的故事。

铁杵成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铁杵成针”这一故事的来历。

2.学习李白刻苦学习的精神,了解“铁杵成针”这一成语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听过“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词、新词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借助字典自学。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三、简介李白

四、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1.分自然段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什么?

2.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默读这一段,想一想李白为什么养成了贪玩的习性。

①学生汇报,老师帮助归纳。

②出示句子“他才开始读书认真„„富裕的家庭,养成贪玩的习性。”

2.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李白是怎样逃学的?“毫无目的”是什么意思?

②李白在逃学路上看到什么?“专心致志”怎么理解?

③老婆婆是怎样回答李白的问话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2.李白从老婆婆的话中明白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朗读第三段,思考:

①李白从此以后是怎样做的?他终于成了什么?

②“铁杵成针”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让学生谈谈心得体会。

四、布置作业

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学会感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霍金的感人事迹,学习他那颗感恩的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简介主人公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霍金遇到了怎样的打击?

2.他是怎样不怕困难战胜一切的?他在取得辉煌的成就时是怎样感恩的?

3.谈谈你对本文的认识。

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霍金是怎样对待命运之神的?重点理解霍金说的一段话。

2.讨论交流:你是怎样对待感恩的?

四、小结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懂得学会“感恩”,就会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懂得感恩,就少了歧视,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

五、布置作业

谈谈你对感恩的看法。

第三篇:校本课程

高中实用英语词汇与表达

一、指导思想:

依据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为了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能力。本学期的校本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提高自身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并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西方的差异和跨文化交际,创设英语学习氛围,加强英语的实用性,让英语走进学生们的实际生活。

二、课程目标

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学习日常生活中不同场合的交际用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网络探究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美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情操。

三.实施原因

1.英语的地位;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家与国家之间扩大了交流渠道,英语也日益显示出其独有的重要性。

2.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七级)即:能在日常交际中对一般的询问和要求做出恰当的反应;能根据熟悉的话题,稍做准备后,有条理地作简短的发言;能就一般性话题进行讨论;能根据话题要求,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能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表达意图。

3.与高考紧密联系;

口语交际是高考的必考题。而且根据语言的学习规律,先听说后读写,只有可理解性地输入,才能够输出,进而促进其他的语言技能的提高。

四、学生情况分析:

当前大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基础差,英语学习比较吃力。主要是缺少对英语作为语言的了解。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通过使用英语词汇与表达的学习和应用,对英语国家的背景和文化风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英语教学的要求与需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并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最终确定该题目作为校本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英语底蕴和树立英语学习的信心。并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语言差异并灵活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五、研究的内容

(一)餐饮

(二)旅游

(三)购物

(四)健康

(五)校园英语

(六)交通

六、教学措施

运用上网查询、查阅资料、参观访问等多种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对信息的思考分析,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七、校本课程的准备和实施

(一)发现问题-查阅文献-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结合我校学生学习现状确定题目

(二)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实践

1.英语口语大赛 2.情景剧大赛 3.英语演讲大赛

七、拟定评价和考核方式

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来考核学生。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及时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第四篇:校本课程

《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随着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发展,学生活动领域越来越宽,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其安全问题涉及千家万户;我校地处泉安公路旁,安全问题更是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学习和掌握有关安全知识与措施,成为创建平安校园、构建和谐校园的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强化我校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本着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我校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着手进行校本开发,将安全教育编入课程,这已成为我校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规范管理和便于操作,特制定我校安全教育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我校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小学生健康成长。

(三)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国家统一要求与地方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校本课程的组织管理。

1、学校建立“桥头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为第一责任人。学校课程开发小组负责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决定实施计划和相应步骤,协调各方面工作,为学校开设课程提供各种保证。

2、教务处、教科室:学校实施课程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进度和组织课程的日常运作,检查各年级课程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校长汇报并提出处理意见,聘请校本课程的任职教师,把具体的工作要求布置给各年段和各学科教研组。

3、年段、教研组:课程组织管理的重要环节,上承校长和学校课程管理职能部门,下接年段内各班主任和校本课程的任职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起着组织、协调和监控作用。

4、班主任和任职教师:具体负责对学生的组织实施和授课指导工作,要求随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关注学生的态度和表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校本课程教料的编写。

教材名称:《珍爱生命,安全出行》

编委会:顾问(黄肖星)主编(许金莲)副主编(许丽鸳)责任编辑(陈婷婷、颜丹兰)美术编辑(方秋玲)文字编辑(陈双双、许冬祥)

四、校本课程与平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继续遵照教育部已经规定的相关要求实施。

(二)开展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对不同学段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

1.小学1-3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

(1)了解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的危险和危害。

(2)了解并遵守各种公共场所活动的安全常识。

(3)认识与陌生人交往中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逐步形成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了解基本公共卫生和饮食卫生常识。

(2)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行为及饮食习惯。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学习道路交通法的相关内容,了解出行时道路交通安全常识。

(2)初步识别各种危险标志;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用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3)初步具备使用电梯、索道、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的安全意识。

(4)初步学会在事故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学校所在地区和生活环境中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险性。

(2)学习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简单方法,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不打架;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造成误伤的意识。

(2)学习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听从成人安排或者利用现有条件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方法。

2.小学4-6年级的教育内容重点为: 模块一: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

(1)认识社会安全类突发事故或事件的危害和范围,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2)自觉遵守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以及公共场所的安全规范。

(3)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4)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模块二:预防和应对公共卫生事故。

(1)加强卫生和饮食常识学习,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2)了解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3)初步了解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的危害,知道吸毒是违法行为,逐步形成远离烟酒及毒品的健康生活意识。

(4)初步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形成明确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模块三: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

(1)培养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形成主动避让车辆的意识。

(2)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了解私自到野外游泳、溜冰等活动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

(3)形成对存在危险隐患的设施与区域的防范意识,了解与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

(4)学会有效躲避事故灾害的常用方法和在事故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基本技能。

(5)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学生意外伤害有关的基本保险知识,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

模块四: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

(1)初步认识网络资源的积极意义和了解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

(2)初步学会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3)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游戏和其他电子游戏。

模块五: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1)了解影响家乡生态环境的常见问题,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躲避自然灾害的意识。

(2)学会躲避自然灾害引发危险的基本方法。

(3)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模块六: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1)形成和解同学之间纠纷的意识。

(2)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教师、家长、警察求助的意识。

五、校本课程与平日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一)学校要在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渗透安全教育内容。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挖掘隐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与显性的安全教育内容一起,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按照要求,予以贯彻落实。小学阶段主要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中进行。

(二)对无法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的安全教育内容,可以利用校本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班、队、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参观和演练等方式,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安全教育。

(三)安全教育可以针对单一主题或多个主题来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游戏、实际体验、影片欣赏、角色扮演等活动,也可以运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探索寓教于乐、寓教于丰富多彩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学校要建设符合安全教育要求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意识,促进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生存技能,认识、感悟安全的意义和价值。

(四)学校要与公安消防、交通、治安以及卫生、地震等部门建立密切联系,聘请有关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根据学生特点系统协调承担安全教育的内容,并且协助学校制订应急疏散预案和组织疏散演习活动。

六、校本课程的考核评价

(一)对学生的评价。

注重“三维”,关注发展性目标,除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外,更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的表现及习惯养成等,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考评。考评方式: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计分方式:采用定性描述的方式,用鼓励性的语言描述学习成果。

(二)对教师的评价。

重视教师角色的定位,看教师是否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着、组织者、辅导者,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情况,是否能贯彻落实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将根据实际纳入教师考勤考绩,进行量化考核,与评优、职称评聘挂钩。

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帮助家长强化对孩子的安全教育意识,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安全教育的科学方法,主动寻求家长和社会对安全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学校安全无小事,我们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坚决把学生的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片刻的放松,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努力办好让群众满意的教育,办好让群众放心的教育。

第五篇:校本课程

滕州市教育局

关于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试行)

时间:2014.2.25 主讲:韩正强 地点:多媒体教室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精神,规范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和管理,结合我市实际,现就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课程目标

1.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规划纲要》为指导,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要求,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相互配合、目标一致、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

2.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原则,增进学生对各自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科技、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精神和艺术素养,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3.依据区域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学校的传统和特色,促进学校特色建设,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二、课程开发

(一)开发范围

根据《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试行)》文件精神,校本课程的设置主要在以下八个领域:

1.民族文化领域。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髓的诗词、散文、政论等,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在该领域的课程设置中,要特别重视乡土文化的内容。

2.自然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习惯,掌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

3.社会探究领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有选择地探究,帮助学生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生命教育领域。从生理、心理、伦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关爱生命,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激发内动力和正能量,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与积极的人生观。

5.艺术探究领域。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引导学生进行体验与探究,培养艺术能力,提高生活情趣,形成尊重、关怀、友善、分享等品质,塑造健全人格。

6.体育与健康领域。通过运动、卫生保健等模块的学习,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7.技术与技能领域。把信息技术与校本课程进行整合,使学生正确对待和 使用多媒体,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积极探索民间工艺制作,挖掘民间艺人的资源,让学生在手工制作和劳动中增强家乡自豪感,传承地域文化。

8.兴趣指向性领域。针对中学生的学科悟性或对某些领域的兴趣,激励学生围绕某些主题进行较为深入地学习与探索,不断促进个性化知识的形成,增进对兴趣领域的了解和探索,为有发展潜质的学生形成该专业领域的发展指向性提供良好载体,为学生兴趣激活、志趣聚焦、创新求知提供更多附着点。

在每个学习领域内,设置若干课程模块。每个课程模块都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集中研究一个专题。课程模块的设置是开放的、动态的,可以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不断增减。

(二)开发程序

1.成立机构。成立校本课程三级组织机构。一是由校长、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教育专家和社区相关人士、主管课程开发的副校长以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出正确决策,全面部署,组织人力、物力,协调各方关系。二是由业务副校长或教科研中心的负责人和本校一些资深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负责起草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案,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帮助项目小组正确进行校本课程的设计,促进项目小组同校外专家的联系与合作,组织专题研讨与经验交流。三是成立由项目(或科目)参与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项目小组。任务是学习课程改革的重要文献和最新理论,制定本科目的开发方案,编写相应项目(或科目)《课程纲要》和《教学指导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页资料。

2.进行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

3.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经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4.组织与实施。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附课程说明)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在此基础上,学校形成一份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

5.评价与完善。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不断地发展和完善校本课程。评价包括课程评价、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教师评价三个方面。评价要贯穿在课程开发的各阶段。通过这些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修改校本课程的设计,以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评价的结果应向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

(三)开发形式 1.资源开发。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课程开发模式,编制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课程资源:

(1)选用。指从现有课程中选择能体现地方和学校特色、适应本学校及学生不同发展需要的课程。

(2)选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现实条件,对现有课程进行内容或结构调整。

(3)新编。根据需要与可能,创造性编制新的课程。提倡和鼓励以新编形式开发。

(4)拓宽。根据“兴趣指向性领域”中资质优异、天赋良好学生的需要,对现有国家教材的某些模块内容进行拓宽和延伸。

2.呈现形式。可以是教材样书、也可以是课程纲要,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四)开发数量

各学校要充分挖掘可利用资源,合理规划,稳步开发。普通小学开发数目不得少于5项,乡镇中心小学不得少于10项,驻城小学、各初、高中学校不得少于15项。驻城小学、市直学校在二年内完成,其他学校三年内完成。课时开设要遵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山东省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要求。

(五)文本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要完成以下材料: 1.《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方案》。这是学校校本课程管理方面的一般性规定,是培训教师的基本依据。包括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依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开发与实施步骤、课程门类与项目设置、、学生选课说明、教学与评价、管理与保障等。

2.《校本课程选修目录与课程安排》。凡通过审议的校本课程,列入《校本课程选修目录与课程安排》(包括课程项目名称、内容说明、培养目标、相应学分、课时安排、任课教师、上课地点等)。公布给学生选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选择修习的课程后,学校根据师资、设备、场地等教学资源实际进行相对统一的调整。

3.《课程纲要》。是教师自己任教的课程的一种设计。包括一般项目和具体方案两个基本部分。一般项目要简要地说明开课教师、课程性质或类型、教学材料、学习时限、适合对象等;具体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课程实施说明、考核评价说明等。由学校及相应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使用。

三、课程实施

1.做好实施培训工作。各学校要根据课程的要求做好教师配备,组建专(兼)职教师队伍,大力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特别要扎实开展校本课程教学和研究活动,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学习、在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切实推动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严格执行课程方案。要坚决杜绝“减课”、“占课”、“应付课”等现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可以把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课时综合使用,集中或分散开设,但必须以学年为单位,开足课时。高中阶段鼓励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学生“选课走班”制,学校要逐步建立学分制度,规定每个学生毕业时应该获得的校本课程学分,普通高中开设校本课程的总学分应不少于6学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他们感兴趣的范围内选修一定的校本课程。

3.扎实做好教学实施。(1)教师每学期应根据学校制定的方案和所参与的项目(或科目),撰写课时教案。(2)课程的组织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3)教师在每次授课后要作好总结记录,有步骤地进行反思和小结,学期结束后提交课程实施总结报告。

四、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校本课程一般不采用书面考查方式。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情况等进行评价记录。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操作、作品、竞赛、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评价可记入学生成长档案内。

2.教师评价。学校要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纳入工作量考核,原则上实施一节校本课程课等同于一节普通学科课程工作量。学校领导小组可通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调查、学生问卷调查、随堂听课、资料检查、有关专家的评价、所教学生是否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等形式对教学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对课程实施取得突出业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五、课程管理

1.实行分层管理。市教研室组建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管理与指导。为保证我市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市直、民办小学,各初、高中由市教研室负责,各镇(街)小学由镇(街)教研室负责,对学校申请开发的校本课程项目(模块)、《课程纲要》、资源册(教材)进行审核。各学校要在每学年6月初将相关资料上报相应开发指导小组审议。相应开发指导小组在收到申请一个月内反馈审议结果。没有经过审议的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不得在学校中实施。

2.强化保障。各校要制定奖励机制,切实保障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顺利进行。要积极建设校本课程活动基地,如德育室、学生书画、手工制作展室、天文观测室、科学探究室、学生成果展室等。要保障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工作的经费要及时到位。要在工作量、物质保障等方面对承担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教师给予倾斜,保证他们有效开展活动。要尊重认可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切实保护其积极性。建议规模小、师资短缺的学校整合力量,共同开发,降低成本,资源共享,提高利用率。

3.建立督查评估制度。市教研室将对各校校本课程开设情况定期进行督导和评估,并将结果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校本课程开发优秀成果评选制度。

下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校本课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校本课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中的思考 一、校本课程的性质 校本课程,也称为“学校本位课程”和“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地说,校......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学校自主开发的一门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实施校本课程将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十岁那年》教学设计 2013——2014年第一学期 孙晶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读懂书中的故事,并能通过书中的语言文字感知其人物形象。 2.技能目标:学......

    校本课程

    1少先队礼仪------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1课时) 学校大队部要求每个班级举行一次以“森林防火”为主题的主题中队活动。这可难倒了各个班级的少先队员们,大家都不知道规范的队......

    校本课程

    《二年级阅读欣赏》第16页中实现了缺“现”, 第28页最后一行的“坐位”应是“座位”, 第32页“没头脑”后的“对不起”前引号打错了。 第35页第六行的“眼珠子”写成了“眼珠......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古城浚县风土人情》教学设计 善堂第四初级中学语文组 柴瑞敏 【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浚县的风土人情,培养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2、多角度介绍浚县风俗人......

    校本课程

    10小教五班10407050509黄丽萍 《基础轮滑》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 国家课程中体育课占的比例比较小,再加上大部分的家长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忽视孩子身体......

    校本课程

    晏子礼貌护尊严 春秋时,南方的楚国一天比一天强大起来,为了疏通国与国之间的渠道,齐王就派晏婴出使南城。晏婴到达楚国。前来迎接的礼宾官员见他个子矮小,就命令士兵打开城门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