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 我眼中的宗教和宗教学

时间:2019-05-13 04:42: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作业 我眼中的宗教和宗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作业 我眼中的宗教和宗教学》。

第一篇:作业 我眼中的宗教和宗教学

我眼中的宗教和宗教学

在学习宗教学这门课程之前,我对宗教和宗教学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一些琐碎的生活记忆:在食堂信奉天主教大妈的传教;寺庙里僧侣们虔诚地敬佛,形形色色的人在佛前烧香跪拜;电视新闻中因为宗教信仰发生的武装冲突等等。我并没有宗教信仰,但是宗教仍然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而我却对它知之甚少。这个学期的宗教学的学习也让我近一步了解了“神秘”的宗教和宗教学。

了解宗教和宗教学首先要解决“宗教是什么”这个问题。但是对宗教这样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对象,要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宗教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也许不是没有答案,而是没有统一的答案。不同的人,对宗教的认识不同。有人说,宗教是一种信仰。有人说,宗教是心灵安慰,是心灵寄托。有人说,宗教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途径或者渠道。还有人说,宗教是以一种名义或某种好处引诱大多数人为少数人牟利行为的一个载体。或宗教是为了方便统治而乱编的吓人的谎言。有人把宗教当做是人最后一根稻草。也有人却说得更偏极:宗教是伴随人类社会进程产生的极卑鄙、极无聊的垃圾!

哲学家们对于宗教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柏拉图说,宗教是对待诸神的正确行为。康德说,宗教是关于作为立法者的上帝的道德律;是对我们的职责的认可,而这职责应被看作是神圣的戒律。费尔巴哈说,宗教是人类的心智之梦。伦理学家普卢塔克则认为宗教处于无神论和迷信之间的中途。

宗教学家站的角度不同,他们的回答要精典得多。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著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在人类早期一些社会中,宗教承担了对世界的解释、司法审判、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等功能。现代社会中,科学和司法已经从有些宗教分离出来,但是道德培养和心理安慰的功能还继续存在。

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组织,行动,文化等等方面的内容。一种成功的宗教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对某一时代人类的社会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

宗教是一种对社群所认知的主宰的崇拜和文化风俗的教化,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多数宗教是对超自然力量、宇宙创造者和控制者的相信或尊敬,它给人以灵魂并延续至死后的信仰体系。

总之,宗教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多数定义试图在很多极端的解释和无意义表述中找到平衡。有人认为应用形式和理论去定义它,也有人更强调经验、感性、直觉、伦理的因素。

宗教本身是一种信仰体制。任何宗教都有一套体制把它的信仰巩固下来,以便得到全体信众的一致信仰和遵从。信仰体制的核心就是宗教的信条和教义。对于绝大多数宗教信众而言,这种保持着稳定性的、被赋予了权威性的宗教教义是非常必要的。他们需要教义和信条来安顿他们在世俗中的精神及物质生活。教义就像为他们那附着着无意识因素的心理能量所修筑的一条条引水渠。有了这些“引水渠”,他们那深藏于无意识深处的毁灭性力量才不至于泛滥。当然,也正因为这“引水渠”,他们的心理能量也就只能被用于预设的用途,而失去了很大程度的自由。

我认为,“信仰”是理解宗教的关键,它是对某种超越人类本身的绝对存在者的信仰是宗教得以产生的基础和前提。缪勒把宗教理解为一种“从感觉到信仰的力量”,如果没有信仰,“也就没有了宗教,甚至连最低级的偶像崇拜和物神崇拜也没有。真正的宗教,也许仅仅是对某种精神的敬畏和向往。它甚至不是谋求福报的手段。信仰本身就是目的。当它远远超越了世俗的功利之心,就更接的近于宗教本真。

第二篇:宗教学作业

宗教学作业

佛教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一次伟大理论创举,也是对人类历史上各种和谐思想的一次全新发展和最彻底的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集中各方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各方智慧,形成共同合力。

一、佛教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

佛教认为人生有无尽的痛苦,而痛苦的原因是因为人们对世界上的各种事项都作了错误的认识,从而导致错误的人生追求,由此引起无尽的烦恼。而错误认识主要表现在一种执著性的极端化的认识,例如对人与我、物与我以及高低、左右、动静、美丑、同异、贫富等采取一种绝对差别的、对立的、固定的看法。在人的认识层面,构建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和谐,并以此作为其他各类和谐的认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佛教还有关于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也有关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于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佛教论述最多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亲近、相互尊重、彼此帮助、彼此依赖的关系。

佛教的和谐理念以主客观关系的和谐为基础,以调整人们的认识为前提,在理论和实践之间、静态与动态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构建重重相融、环环相扣的和谐关系,从而于实践之中倡导人们在分歧中协调,在差异中求同,在冲突中共存,在动态之中不断进趋和谐的境界,而在理想之中,则激发人们憧憬泯灭分歧、对立和冲突的和谐境界。虽然佛教和谐理念中有许多绝对的和理想化的特色,但它关于和谐的基本思路对于抵消流行一时的斗争哲学的负面影响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从而为当今的社会和谐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二、佛教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广大的群众基础

佛教信徒的群众性社会力量:我国信仰佛教的人数一般估计约有一亿左右,这是一个庞大的人群,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现象,佛教具有许多独特的社会生活领域,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关系等许多方面。在这些领域内,佛教因为直接参与其中或为其中的主要因素而比其他社会要素具有更加独到的优势,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直接的服务。

三、佛教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具体的实践借鉴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佛教的修道体系中的许多论述和方法可以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宏观上来看,佛教为了实现其解脱的目标,制定了极其丰富的修道体系,号称八万四千法门。佛教对其曾有过各种不同的总括,如小乘佛教的三十七道品和八正道,大乘佛教的四摄与六度,大小乘共同遵行的三学等等。我们从构建和谐这一角度出发,对佛教修道体系进行清理,可以看出佛教的缘起论、缘分论、慈悲论、和合论、平等论、戒律论、济世论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和谐的达成途径与方法问题。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一、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关系

从人类社会进程来看,宗教似乎一直在禁锢科学的发展,而科学则一直试图挣脱宗教的束缚,并不断给宗教领域带来冲击。在人类社会早期,由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限制,对于众多不能解释的自然现象人来采用了想象等方法,同时在人类解释宇宙起源以及人类起源的思考过程中构思出众多神话,而所构造出的这些超自然现象最终慢慢发展成了宗教。

而科学具有与宗教完全相反的看法。科学不认同任何超自然的对象,同时,科学把对超自然现象的信仰与崇拜当做是迷信。科学研究的是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同时,科学家们努力探求的是自然界所遵循的客观规律,而对于超自然现象的崇拜,他们多数持反对态度。

对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与否定, 决定了宗教与科学二者在本质上的对立。宗教对超自然力量的肯定与科学对它的否定, 都是不可改变的, 因为这种改变意味着自身的本质规定性的丧失。也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宗教与科学的对立是不可调和的。

宗教与科学的另一个对立反映在认识方法上。宗教的认识方法是反对经验与理性的信仰主义,而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的结合,强调怀疑与逻辑而反对信仰。科学如要认识自然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就必须在经验与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推理与分析,通过逻辑思考分析得到事物的本质或者规律。科学的认识方法是经验与理性,科学实验与逻辑推理的结合。与之相反,宗教会用一些超自然现象解释客观世界。宗教的认识方法不强调实验、理性与逻辑推理,它主要依靠的是信仰、履行宗教形式、反复参悟宗教教义来认识客观世界,最终实现心灵满足。对于宗教中的超自然现象,人类无法去证明是与伪,更无法通过感官与知觉去感受,也无法通过科学实验来使这类超自然现场重现。二者在认识方法上的不同导致,宗教与科学将在本质对立的起点上分道扬镳,越去越远。

二、宗教与科学的相互推动关系

1、宗教与科学的起源与目的一致性

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对立,只是就学科之间的关系而作的形式逻辑判断,并非对人所作的价值判断。要知道在人类社会之初,宗教与科学具有相同的 科学的发展,是以探寻自然界的本质与规律为基本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人类谋利。但我们也应意识到,宗教的发展也并不是为了损害人类的利益,它同样具有为人类谋利的最终目标,基督教试图拯救人类的苦难,佛教则教导人们无我的思想,让人们放下执着,放下生活的枷锁;而伊斯兰教也教导人们心地干净、相互帮助并富有同情心。宗教与科学的共同目的正是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并为人类谋利。在社会功能方面,宗教与科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宗教与科学的相互推进作用

爱因斯坦在晚年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是盲目的。”

宗教的发展似乎并没有阻碍科技进步,相反,他们对科技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宗教信仰使科学家对人生充满自信与希望,这推动科学家能够安心将精力奉献于科研工作;同时宗教能够消除人内心的焦虑,并且教人以真诚、善良、尊重自然的美好品德,这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科研工作,另一方面保证了人类将科研成果用于正当的事业,避免科学的进步带来自然界以及人类的灾难。另外,如上文所述,宗教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这种能力对于科研工作至关重要。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看到,很多的科学成果,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成果,都是受到宗教思想的启发取得的。

近代科学曾给宗教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我们看到在当代宗教的发展依然如火如荼。为什么呢?一方面,科学的发展让人类愈加认识到宗教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科学的发展也带来了宗教的发展,也就是说科学也推动宗教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宗教与科学是人类社会发展所衍生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它们在本质上相互对立,不可调和。但同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的手段保障。

道教的信仰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道教最根本的信仰是“道”。一切教理教义都是由此衍化而生。道教认为,“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是一切的开始。与“道”并提的是“德”,即道之在我者就是德。道教认为信徒要“修道养德”,并认为“修道”可以使人返本还原,长生久安,生活康乐。道教是一种以生为乐、重生恶死的宗教,因此长生久安、全性葆真就是道教的基本教义和信仰,以《道德经》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贵德、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清静无为、慈俭不争和性命双修。所谓长生久视,既道教相信人生只是一个有限的时间过程,却要想方设法使自已长寿。“长生”就是高寿,年龄大视力却很好就是“久视”,才是健康的长寿者。而真正的长寿者是对道的体悟,正如老子所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得道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全性葆真就是永远保持自已的天性,做“赤子”、“婴儿”类的真人。道教认为,得道之人,不是权势、地位显赫之人,而是“赤子”、“婴儿”类的真人。他们无知、无为,真正处于纯真、朴实、自然的状态,却不被外物所伤害。

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至少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对当代科学的发展有启示意义,从中可以“温故而知新”。道教对自然、对人体自身的探索,产生了一系列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道教含有古代的科学成份,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可以说,“道”对于当代化学、物理学、宇宙学、人体生命科学等都具有借鉴意义。道教对于老庄之“道”的诠释作了许多创造性地发展,丰富了“道”的内容。可惜的是,当代科学家只注意到道家之道,而道教所演化发展的“道”尚未被当代科学所开发运用。相信从中可以探到宝藏,带给当代科学新的财富。

第二,道教十分重视生命,并在生命问题上高扬人的主体能动性,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依靠人的自我修炼改变命运,提高生命存在的数量与质量。道教依据“道”的生命法则,提出“生道合一”,认为修道者如能炼养而与大道相合,则将超越生死之限。道教的心理疗法,对当代人无疑也是有效的方剂。放眼当今商品化社会,竞争激烈,令人心理紧张,情绪焦虑,心理病人数量增加。如能学习借鉴道教的心理疗法,忙中偷闲,可以缓释个人的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第三,道教中不乏人类生活的经验总结,可供现代人借鉴。道教给人一种安身立命的智慧,它教人知道生命的价值意义在于归真返朴,要安顿我们的生命,便应过一种清静无为的生活。这是种超越的人生观,恬适自在的人生观,它向往自然纯朴、自足和谐的生活。道家道教的人生哲学能起到安慰人们精神上遭遇的幻灭与痛苦的作用,象服镇痛剂,使人以豁达平静的心态对待失败,维系人生的平衡。道家道教这套大智大慧的人生哲学对于当代人正确冷静地处理人生得失成败,保持和谐平衡的生命情调,重振生命活力,不无启示意义。无论人生的失败者还是成功者皆可凭借它诗意般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第四,道教中的生态伦理观,对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精神,自然保护主义意识,都值得现代人吸取。道教认为人与自然是有机的同构互感整体,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对自然界的开发应遵守某些道德准则,应充分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危害人类自身。在道教看来,人和自然万物之间存在因果报应关系,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是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信息相通。在人类面临新发展、走向未来的进程中,道教关于尊重、服从、歌颂自然的人天观和生态观,发人深省,对解决人类生存危机是有其现代意义的。

总之,道教所提出的某些问题与当代人面临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对当代人也有参考价值,道教的现代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篇:宗教学导论作业

宗教学导论作业  向死而生——基督教视角下的少年

维特:罪、爱与救赎

博雅哥说

本期推送,为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5级本科生王东宇同学于北大哲学系吴飞老师“宗教学导论”课程的习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是歌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出版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却历久不衰。这部饱含人性与情感的作品,在很多方面都能引起热烈的讨论,它有关时代,有关政治,也有关人心。本次推送的文章,来自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5级王东宇同学的《宗教学导论》课程作业。文章借助基督教的思想,从不同的视角分析维特的死与永生,爱与救赎。文末我们还附上了作者王东宇同学的照片与简介,以及他对通识教育的体会。图为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Vol.108含英咀华 向死而生

——基督教视角下的少年维特:罪、爱与救赎王东宇北京大学元培学院2015级本科生

1信仰与背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讲述着这样一个悲剧故事:受过良好教育又心向上帝的少年维特,在对爱慕对象绿蒂难以解脱又难以成全的爱欲驱使下,与曾经平静的幸福生活渐行渐远,最终在爱而不得的痛苦中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生命。在这样爱欲与死亡的强烈悲剧冲突中,我们似乎能从维特身上看到一种非常强的张力——对上帝的信仰,对善与美的事物的热爱和犯下罪行主动寻死之间的张力。而对于其身上这种张力的理解恰是我们分析这一人物形象的关键与认识基督教文化中原罪与救赎观念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即意在从这组张力入手,通过对《少年维特之烦恼》故事的分析,透视维特身上所体现的罪,爱与救赎,由此实现对基督教原罪与救赎思想对西方文化观念影响的更深的理解。要分析维特身上这种张力,需要理解的最核心概念便是死亡。对小说的文学性而言,维特之死将故事情节的冲突推向了高潮,最淋漓尽致地表现着其身上的种种观点看法与行为特征,是理解其人物形象的核心事件;而对基督教思想而言,死亡这一概念同样不容忽视:一方面,它随原罪产生,只有在人类背叛了上帝,身体背叛了灵魂之后人才会为恶魔所引诱控制,在身体与灵魂的冲突中走向死亡,在这一层面上死亡是人类罪性的永恒标志,所以无论自杀还是杀人都被视为严重的罪行;而同时它又是通往救赎与复活的手段,人类的救赎一定要通过基督耶稣的受难才能完成,基督的信徒们需要通过圣餐礼加入耶稣的身体,不断重现圣子的死亡以实现灵魂的复活完成救赎,在圣子身上,其主动的受难正是上帝仁慈的最高体现。图为米开朗基罗所作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的逐出伊甸园(部分)因而对人而言,死亡不仅是因罪而生的,还作为罪行的表现而存在,主动追寻死亡的行为作为一种罪行绝对不可被人接受;而对神而言,神第二位格的主动献祭则体现出了神的仁慈,死亡成为了神与人之间关系的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的道德判断在神面前的无谓以及人类的渺小与无知。

毫无疑问,少年维特是作为人的形象而存在的,并且是作为基督徒的形象存在的。他信仰上帝,不是矫揉造作地伪装,而是真实地在自己的日记中向上帝倾诉,身处绝望时向上帝祷告。在将死的时候,他向上帝深情祷告:“上帝啊,您看见我的眼泪了吧?……我们相信您就像相信能治百病的仙草和浇愁解忧的美酒,相信您具有为人类减轻痛苦的力量,而我每时每刻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力量。”[1]可以看出他对于上帝的信仰是真实的,作为基督徒的虔诚是无疑的。然而问题是,为何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最终会不顾一切地犯下罪行而去追求死亡呢?难道这是对于上帝公然的背叛吗?我们不妨深入文本去分析他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整个历程。2罪与爱在故事的开端,维特的生活平静而幸福,他描述到“我感觉到万能的上帝无处不在,正是他根据自己的意愿才创造了这诸多的生命。我们博爱的天父支托着我们,浮游在茫茫的欢乐海洋中”,他每日的生活便是去感受眼前大千世界的美并“用灵魂反映万能上帝的意志”[2]。他不被情欲干扰,没有旁杂的心思,只是全心地从上帝的受造物——自然那里去感受美,接受上帝的引导。宛如未曾犯下原罪的人类在伊甸园中幸福生活,心中全是对主的信仰,了无罪的念想。而这一切都在他邂逅绿蒂之后都永恒地改变了。他于1771年六月十六日的书信中记述道:他遇到了一位令他倾心的女子,而她已经订了婚[3]。从此他平静的生活中便有了对一个个体的爱欲,一个从一开始便不为习俗与律法所接受的爱欲。这爱欲对他有着无穷的魅力,引诱他不断前进,永恒地追求着一个追求不到的爱,也引诱他突破重重习俗与律法的限制。一如亚当在对夏娃的爱的驱使下吃下禁果,为求个人之爱宁肯犯罪。尽管维特所面对的习俗和律法并非上帝的法而是人间的法,不论行为是否合乎律法的规定,人若虔诚信仰上帝便能得救。但维特摒弃人间的律法,不是因其对上帝的信仰,而是因其对自身满足的欲望,以故他对习俗律法的违背亦是其对自身之罪的忽视,对上帝的背离。因而这引诱他前进的爱欲,也便是原罪的象征。在原罪之下,维特同亚当一般将自由意志指向了自己而非上帝,堕落与黑暗便随之开始。傲慢与爱欲一同结束了他无忧的生活,一切宁静便将不复宁静。

人一朝堕落,便为魔鬼所控制,成为魔鬼的奴仆拜倒在欲望脚下。他的理性的灵魂为身体所背叛,便难以控制他身体的冲动。维特被她的爱欲驱使着向前,尽管他在爱欲与习俗之间挣扎,他尝试远离绿蒂,但在他反复的斗争中对绿蒂的爱却在日复一日地强化,这爱欲逐渐充斥了他的内心。他1772年12月6日的日记记述到:“她的倩影把我追逐地走投无路!无论是在梦中还是在醒来的时候,我的心里只想着她。每当我合上眼睛,她那一双乌黑的眸子便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4]而这原罪象征的爱欲对他的充斥正是他身上罪性一步步加重的过程,与之同步的是,他身体与灵魂的冲突一步步的深化。当这冲突激烈到不可避免之时,维特的自杀便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若循上段的逻辑解释,那么维特便是一个背叛了上帝的罪人了。而自杀则是其罪的最高表现,因而他将确定无疑地在末日审判中被投入地狱,走向永死。然而这样的逻辑是断然不能说通的。歌德在对维特的死亡的抒写中充斥与流露着最大的悲悯与同情,而这绝不是一个罪人应有的待遇;小说中的种种细节都暗示着维特之死的神圣而非罪恶,则小说之中必有剖析维特的另一套逻辑。那么维特之死若不是一步步堕落的结果,又是什么呢?图为1774年第一版《少年维特之烦恼》在这里我们不妨先插一段文中维特对青年农民的评价以帮助我们对维特的所作所为进行理解。维特在瓦尔海姆曾遇到一个恋着女东家的青年农民,他再次回到瓦尔海姆时得知这青年农民已因对女东家的不轨行为而遭到解雇。“人家不让他做的事,他做了;而人家吩咐他干的工作,他偏偏就忘了,仿佛恶魔附了体”。但在此般罪行之后维特却给出了如此评价:“不过上帝作证,他的一颗心是坦荡光明的,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只是想娶她做老婆,和她一道过日子”[5],并且深深同情他的命运。他以这农民内心的善念为标准评价,因其没有一点私心杂念而认可他。而这样的评价则充分体现着维特的道德观:只要心底的念想是善的,并且是“上帝作证”的善,那么人的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便仿佛都可被谅解。一如“因信称义”对知识与律法的超越,凡信仰上帝的必称其为义,维特的道德观也完成了对习俗律法的超越。而这超越的道德观亦以对上帝的信仰为基础展开,维特这里对上帝的信仰体现为对“上帝作证”的善的追求。那么这上帝作证的善是什么呢?直引文本的话,是“娶她做老婆,和她一道过日子”,或者简单地说,是爱,正是那驱使着维特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爱,那被视为原罪象征的爱。3死亡与永生细究文本我们可以看出,对维特而言,爱欲不仅无罪,反而神圣。爱欲是人的灵魂的本性与圣灵的作用,是对幸福与欢乐的珍视。追寻爱欲不是身体背叛灵魂的表现。相反的,这恰是身体对灵魂的听从与灵魂对上帝的听从。文中维特多次强调这种爱,他说:“假如我们心胸开阔,好好地享受上帝赏赐给我们的欢乐,那么,我们即便遭受到了灾难,也能够逢凶化吉转危为安”[6]。因为爱欲是对灵魂的遵从与听信上帝的表现,所以这“爱”便同“信”一道将使人得救,令人在灾难面前转危为安。他以爱为信,将爱超越与所有习俗律法之上,如圣徒保罗一般地抨击僵守习俗律法而心中无爱,心中无爱却以知识与律法的傲慢自命不凡的人:“人世间的万般事物终究都是虚无缥缈的梦,只有傻瓜才违背自己的心愿,为了迎合别人而去聚敛财富、追求功名”[7]、“他们崇尚权贵,斤斤计较蝇头小利,遇到好事便蜂拥而上,其可悲可怜的本性真是表现得赤裸裸”[8],“他们把大道理讲得娓娓动听,但干的事情却令人作呕。有时我真想跪下双膝,恳求他们不要利令智昏,昧着良心去徇私舞弊”。在他眼中,没有爱欲的人便没有活着的灵魂,便不存对上帝的信仰,他们的傲慢之罪决定了这些人终于是难以得救的;而只要一个人心中充盈着爱欲,敢于向着爱欲无畏追求,不论他采取怎样的方式,他都将以他对爱欲的珍视,对上帝的信仰而最终得救。图为歌德也正是在这样的信念下,维特义无反顾地向着他对绿蒂的爱进发。因为这爱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他的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情感,还代表着那对上帝的信仰以及对这信仰坚决守护的决心。而最终驱使维特走向死亡的则全然不是前文所分析的灵魂与身体冲突。将他推向死亡的,是在这充满罪的世界上难以实现对上帝的信仰的尖锐矛盾。维特在1772年11月30日邂逅一个疯人时发出感慨:“上帝呀,你为什么赋予人们这样的命运——只有在超脱之际和丧失理智之时,他们才能获得幸福。”[9]超脱同丧失理性,都是人类同充满了罪的社会失去联系的表现,意即唯有脱离了这罪的环境,人才能获得幸福。人类的原罪与堕落造就了城邦,而在傲慢弥漫的城邦之中真正的爱欲无处存身,因为哪怕是那爱欲的对象绿蒂也被习俗律法所控制着。不能释放爱欲的维特无以表现对上帝真正的信仰,而只有脱离了这带着原罪的躯干他才能与他的灵魂同上天国。“一个人如果为了彻底摆脱心中的悔恨和精神上的痛苦,就会进天堂寻找归宿。要是我们对这样的人讽刺挖苦,觉得自己高他们一等,那我们就不得善终。”[10]

在爱欲充斥下,维特的灵魂早已复活。因而肉体的死亡并不妨碍他在末日审判后的重生。而为了奔赴更永恒的爱欲,他则必须抛却肉体奔赴天国。形式上他向着死亡奔去,实质上这对死亡的奔赴却激烈地体现着他对永生的向往。他自杀因为他爱得纯洁,以至心中已容不下对其他事物的念想;他自杀因为他信得纯粹,对爱欲的绝对追求正是他对上帝的绝对信仰。而在这样的爱与信的驱使中,维特主动奔向了死亡,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对耶稣受难的模仿。他在不安中遭受折磨的肉体终于归为平静的同时,他充满爱欲的灵魂也终于告别了罪恶,得以纯粹地前往上帝的国。图为歌德故居注释:[1][德]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M],方华文 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3.12;P92。

[2]同上,P4。[3]同上,P14。

[4]同上,P94。[5]同上,P77。[6]同上,P28。[7]同上,P36。[8]同上,P59。[9]同上,P59。[10]同上,P92。王东宇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PPE)专业方向2015级本科生。热爱自己的专业,以及喜欢人文社科的一切专业,享受在园子里不带功利心地学习读书过程。通识教育于我而言核心在对人的生命困境之关切。就自身体会而言,我觉得如同哲学的反思追问一样,通识教育所指向的是人们对于自己生命最深沉的困惑与无力——对我们存在的合理性的追寻、对自身最深处欲望的洞察。于此般困惑我们难以寻得一个简单的答案,它们标注着我们在价值上最深刻的人生困境,而对这困境之痛的拿捏把握过程恰便是我们将自身注解为人的过程。通识教育所做的就是外在塑造完善这一过程。

第四篇:我眼中的毛泽东作业

学号:201240634

专业班级:测绘1201

姓名:徐汉枭

我眼中的毛泽东

毛主席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哲学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历史学家、地理学者、导师、领袖、豪放不羁的浪漫主义诗人、不拘一格、自成风格独树一帜的书法家,以及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他出生于湖南韶山的农民家庭,有过中国农村生活的经历,也有过在城市生活的阅历、上过私塾、师范,当过普通一兵,小学教员,组织过各种活动、运动,指挥过千军万马、百万雄师,并付诸于一切想法于实践、行动中。

毛泽东不只是一种,他是集大成者。从湖南韶山渴望走向远方求知的农家子弟到湖南一师、橘子洲头的书生意气到中共建党、嘉兴南湖的一大,到组织农民运动、到八七会议、指挥秋收起义变成职业革命家、以及井冈山建立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三湾改编、古田会议、建都瑞金、领导前四次反围剿、历经第五次反围剿,领导并切身经历长征、血战湘江、通道转兵、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战役、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走草地、突破天险蜡子口、建立红都圣地延安、促成统一战线领导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指挥中原突围、转战陕北、移居西柏坡、指挥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辽沈、淮海、平津”,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全中国,领导三反五反运动、决定抗美援朝战略决策、支持越南人民抗击美国战争、指挥中印边境战争、中苏边境战争、中美建交、三个世界划分等等,不胜枚举„。他的每一个片断都是那么艰苦卓绝、瑰丽神奇、极具传奇经历、又富浪漫主义色彩!可以说,他的经历就代表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革命的历史。在中国,他神话般地创造了一个不等式:“毛泽东>马克思+列宁+斯大林”这源自于他自身的传奇、复杂经历、以及在党内、军内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心目中崇高的地位以及人格魅力。他的人生、革命生涯每一个片段都是让人无限感概、无限崇拜、无限惊叹!可以想想、他出身山村农民家庭、没有足够的政治资源;是一个师范生、也没有名校学历;没有上过军事院校、学习过军事理论、也没有身后的家庭背景。但是,从1921年起到1949年10月1日再到1976年9月9号,这位来自湖南韶山的农家子弟却接管了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古老庞大的国家,怎能不让人惊叹?他所指挥、经历的每一件事的片段,都是让人不可想象的,井冈山斗争、长征、以及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中苏战争的胜利,这些胜利的困难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但是他却使奇迹一次次的出现,怎能不让人无限崇敬!这些就不再一一赘述了,“前人之述备矣”。难怪有人说:“中国共产党行其他领导人物,每一个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斯特朗〔美国作家〕”可见,他在世界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为什么毛主席是集大成着呢?纵观历史,大部分存在一个问题,有许多思想家、理论家、他们只是研究理论,比如孙武、孙膑、克劳塞维茨等;而另一些则比如诸葛亮、项羽、韩信、粟裕、林彪、巴顿、朱可夫等,他们只是军事指挥者,但是没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毛主席却不同,既是军队统帅,也有成体系的各种理论学说,他的军事理论至今被国内外、包括美国西点军校在内的各大军校学习、研究。而且他从秋收起义指挥一个师、实际是几千人、一直到后来的井冈 山斗争、反围剿、长征、抗战、解放战争以及边界、跨国战争等,从基层的一线指挥员到中华人民解放军的统帅,从1927秋收起义年到1969年中苏边境战争整整42年的战争生涯,这些经历在古今中外是找不到第二个人的,至于巴顿、朱可夫、艾森豪威尔等他们一生只是经历过短短的几年一战或者二战战役,就他们的那些战争经历,随便在中共将领中找一个都是无法相比的、而毛泽东在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帅,大部分是从井冈山、反围剿、长征中走过来的,可以想象那些将领的共同领袖、导师的毛泽东是什么资历,那里是他们可以想相比的呢?

还有,哪里有过一个理论家、军事家、政治家可以在那么艰苦的战争环境中还有闲情逸致、以及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写下气势磅礴、纵横捭阖、惊天动地的瑰丽诗篇,以及风格独特、遒劲有力、豪放不羁的狂草!这源自他对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刻造诣,和对中国历史的深刻理解。所谓:“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主席就是这样一个人:“兵权之剑倚立于史书之旁”。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赢得了中国”

主席的晚年时凄凉的,他的家庭有六位至亲为了中国革命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主席却毫发未损,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只能用天意来解释了。晚年的他身体上承受者病痛的折磨、情感上也许他会想到心目中的至爱:杨开慧,以及他最优秀的儿子毛岸英以及弟弟毛泽覃还有失踪的毛岸龙„以及他培养多年的接班人林彪的背叛也是对他的另一种打击,毕竟,主席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爱恨情仇。

从主席去世开始,国内就经历了肯定-否定-肯定的意识形态之争,持续到现在,依然存在非毛化思潮和坚持毛泽东思想之争,必将继续。还好,邓小平是英明的,他没有效仿苏联赫鲁晓夫的做法,在肯定毛主席、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中流砥柱作用,他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期翻身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等一些言论,使毛主席的历史地位得以正确评价以及确立!

其实,像主席一样的具有传奇、复杂经历、半知识分子式的领袖人物,注定永远是人们竞相争论的焦点,因为他们不是平庸的人。反对他的人认为他是战争狂人、暴君、魔鬼、独裁者;崇拜他的人则认为他是巨人中之巨人、是领袖是导师;但是,无论如何,都改变不了他的丰功伟绩以及崇高、无上的历史地位!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是受人爱戴、崇敬的圣者?先贤?革命家?农民起义领袖?军事统帅?你看看那些平常北京毛主席纪念堂前的如潮人流、以及无数的全国各地群众向朝圣一样的虔诚的群众就知道了,在湖南,主席就是神灵,每到与他有关的日子,“12.26”,“9.9”等看看毛主席铜像广场那熙熙攘攘的朝拜、上香、祈祷、许愿的人群就知道他在人么心目中的地位,这已经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他所经历战斗过的地方,湖南、韶山、长沙、井冈山、瑞金、于都、延安、西柏坡、北京、杭州、武汉等,都是以他曾经的驻足为荣!在湖南、尤其是韶山当地流传着各种版本的传说、典故都体现了人们对主席的崇敬以及怀念;看看那 些献花的群众以及烧香磕头、热泪盈眶的百姓,就可以感受到他确实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永远的大救星和保护神。看看他的遗物、听听他所教导出来的将领(陈云、罗瑞卿、杨成武、陈锡联、许世友、杨勇、杨得志、薄一波、王震„„)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张耀祠、汪东兴、吴连登„„)讲述,始知道主席功绩之无比,人格之伟大,品格之高尚!

在中共党内、军内以及中华人民心目中,他是党魁、国父、领袖、统帅、导师、长者、亲人„他是中国国内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组建者;他也是中华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实际统帅;老百姓把他比作亲人、红太阳、在普通一兵心目中,除了领袖,他还是一位诲人不倦卷的教农民子弟兵读书认字的导师、教员;在历史学家眼里,他是一位经历极其复杂的传奇人物;在霸权主义国家,他是斗士、是克星、是梦魇!在贪官心目中,他又是一位异常严厉的家长,甚至可以挥泪斩马谡。但令老百姓无比痛快无比、拥护万分!

有人会说主席不擅长经济,其实是错误的。只不过主席对于经济的驾驭能力不及他在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方面的才华那么极致。可以看看,新中国到主席去世之时,在工业上是世界第六大经济强国,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到目前最具伟大的成果以及杀手锏还是在主席时期成功的,比如,原子弹、氢弹、运载火箭、导弹、核潜艇,银河巨型计算机等。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说:“真感谢毛主席他老人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还为我们搞出两弹一星”。这些东西以及他所领导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反霸权主义的无数次战役,得以使我们中华民族伟岸地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在古今中外历史上,屈指算来,找不到像主席这样的集大成者。孔子创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儒家道德思想,但是他没有政治地位与能量、就更谈不上军事造诣了;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攻击性和具有霸气的军事家,但是他缺少了文化素养、也没有形成自己的学说、同时也没有很好的巩固自己的战争成果,具有流寇思想;列宁,他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他有思想体系,但是他的十月革命是在一夜之间完成的,几乎没有人员伤亡,更不用说战斗、战役了,他在军事生涯中肯定没有主席的传奇经历和深厚造诣;斯大林,他是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领导者,但是没有自己的独到的建党、建国学说以及军事理论,也没有像毛泽东一样推辞大元帅的头衔,还有关于抗美援朝的的决心,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十五国联合国军,斯大林一直是举棋不定的,直到毛泽东单方面拍板做出抗美援朝这一伟大壮举、抉择时候,使斯大林热泪盈眶,由衷佩服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的伟人魄力!

如今,我们的国家、民族正在面临着内忧外患!在内、存在着社会转型下人们意识形态的改变以及各类思潮之斗争;在外、帝国主义列强亡我之心不死,频频向我中华民族发难!这些现象发人深省!究其原因,除了我们不够强大,最根本的是我们逐渐失去或者弱化了强大的思想精神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

纵观历史,从主席拿起枪杆子“上山”到反围剿、长征、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以及中苏冲突哪一次不是敌强我弱的战争,但是哪一次不是人民军队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这支军队是谁缔造、谁领导、谁指挥的,用什么样的军事思想武装至关重要!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以战斗求和平则和平存!止戈为武,必须以的正义的武力消灭非正义的侵略,这样才能换来长久的和平,赢得尊严与威信。诚如主席所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其实现在何尝不是呢?但愿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记住国歌的歌词,增强忧患意识,把国家荣辱放在心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值得关注的是,其实国外的毛泽东热远远热过了中国,在日本、非洲以及一些欧美学者在悉心研究毛泽东及其思想的时候,我们的国人已经逐渐忘记了我们这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是他让我们的民族获得了重生,赢得了地位与尊严„今年的9月9号,我们的主流媒体几乎没有什么动静,也很少有纪念性的举措,难道真如主席诗中(引自孔子)所云:“逝者如斯夫”?但是,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韶山故居,湖南以及民间各地,通过各种方式祭拜主席的活动此起彼伏,此消彼长„。这表明:主席永远活在人民群众心中!

“为人民服务”,“两个务必”,“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绝不允许枪指挥党”,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等等一些经典论断。以及我们的党政军现在承袭的众多制度,“党领导一切”,“支部建在连队之上”,“政治协商制度”等都打上了毛泽东的烙印,且会继续发挥它的时代使命。

关于毛泽东,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轶事!在他的身躯里,包涵着中国革命的故事。

无论你崇拜他或是诋毁他,但是都存在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那就是:“他永远是一个令人无法忘怀、无法抹去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思想、灵魂将与中国与世界同在。

第五篇:我眼中农信社

我眼中农村信用社

时间飞逝,转眼间我已在信达分社锻炼了35天,这35天里,每一刻都有对农信社有更深的感悟,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长。在各位领导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探索着,努力着,感恩着,逐渐成长。现在的我越来越为自己身为一名农村信用社人感到骄傲!

考上农村信用社之前,我心中的农村信用社有一丝神秘,有一些期盼,更对在农信社工作的人充满羡慕。后来我了解到,农村信用社其职能始终是服务农民,经过60多年发展历程,从服务农民到服务农业、服务农村,“三农”成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壮大的根基,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60年的激情岁月里,浓缩了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探索进程,记录了合作金融成长的艰难蜕变,透视着中国“三农”的发展历程。这期间,农信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怎能让我对在这里工作不充满向往!

现在我幸运的成为了农村信用社中的一员,融入了这个大家庭。我们的营业网点装修的明亮整洁,我们的办公环境优越舒心,高品质高效率的服务为我们带来储蓄存款的节节攀升。忘不了,我们新员工入职时培训的新鲜感;忘不了,-1-

拥有自己第一张金燕卡时的激动;更忘不了,在实习期间各位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学习上孜孜不倦的指导和帮助。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在这看似平凡的岗位上,不断的吸收着新知识,迎接着新挑战,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实习期间,我亲眼目睹了农信社的生机活力,目睹了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给农信社带来的巨大变化,对自身的责任有了更深的体会!

我相信,如果愿意承担成长的责任,那么就会获得成长的收益;如果竭尽自己的才能,那么就会得到进步的机会。织网是为了多捕鱼;磨刀是为了多砍柴;播种是为了多收获;希望的种子决定了我,要用最努力的行为和最积极的态度,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尽心尽力。这是我们每一个新入职员工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告诫自己:与金钱打交道,对于贪心的人来说其险无比;与金钱打交道,对于无私心的人来说,却可以陶冶更高尚的情操。在工作中我始终谨慎小心,因为只要一个微小疏忽,就可能给客户带来很大的麻烦,只要一个微小失误,就可能给信用社带来巨大的损失。每当遇到工作难题时,是同事们帮我答疑释惑;每当工作上犯错误时,又是同事们对我教育启发;当我心情失落时,是同事们给我鼓舞;当我骄傲时,又是同事们提醒我以谦虚。我周围的农信

人正用他们的模范行为和高尚精神,为我树立了学习和工作的标杆!一路走来一路欢喜!能在这样一个团结互助、相互鼓励的环境中工作,我感到自己很幸运。感谢这个大家庭,为我提供学习的动力,使我不断成熟进步,在以后的道路上,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风雨交加,我都会执着坚定地一路前行。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2014年我在农村信用社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我将用一生的勤奋去浇灌!

如果说农村信用社好比一艘前进的大船,目标任务是船头,它决定着船前进的方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是船身,它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构成部分;员工的素质以及绩效考核的办法是船桨,它决定着船行进的速度!工厂企业在进行产业升级,急需资金支持时,出现了我们农村信用社人的身影,我们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涂上一抹亮丽的色彩;我们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为农民兄弟搭起了一座通往幸福与富裕的桥梁,我们宣传着信用社的新政策、新业务,不仅是送去了资金,更是送去了生活的希望与美好,我们不仅是在锦上添花,更多的时候是在雪中送炭!

我们面临着农行的重返、邮政银行和各种村镇银行、民间借贷与我们争夺市场,要怎样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壮大?我们不能畏畏缩缩,瞻前顾后。因为雄鹰是在风雨中练

就坚实的翅膀,梅花只在严寒中绽放扑鼻的芬芳。我们将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逆境中谱写人生的乐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工作中,坚持多一点坚韧,少一点浮漂;多一点勤奋,少一点机巧;选择农村信用社,便以农村信用社为家,敬业爱岗、开拓进取,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更美好的明天!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求轰轰烈烈,只求滴水穿石;不求闻达于世,只求无愧于心。也许我并不能做到完美,也许并不能做到优秀,但我一定会努力的去做!我会用点点滴滴的奉献为农村信用社和祖国的“三农”建设发展添砖加瓦。我坚信,我们追求的不是艺术,而是为民服务的理念;追求的不是荣耀,而是默默奉献的精神;追求的不是金钱,而是热爱事业的豪情;追求的不是地位,而是农信事业的永恒!

今生与农信社相伴,一路携手同行!我无怨无悔!

下载作业 我眼中的宗教和宗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作业 我眼中的宗教和宗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民族与宗教》第二次作业

    《民族与宗教》第二次作业总共得 97 分 第 1 大题: ( 得 30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是闽南的一种舞蹈,传入台湾以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曾在台湾盛行一时,成为台湾闽南人舞蹈中最......

    我眼中的京剧

    我眼中的京剧 物电113班 尤明海 11223240 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种类,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

    我眼中的范仲淹

    我眼中的范仲淹(一) 一千多年了,多么遥远的岁月,足以让沧海化作桑田。又是多么短暂,就像光阴的火,一闪一灭的距离。历史的时空风云浩荡,曾经显赫辉煌的北宋王朝也不过是在史册上做......

    我眼中的“白衣天使”

    我眼中的“白衣天使” “饭都凉了,别等我了,我这还没忙完呢.....”、“你先休息吧,我要加班到凌晨三四点呢....”、“我要去加班了,你按时来上班哦.......”这是我和丈夫结婚两......

    我眼中的林则徐

    我眼中的林则徐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都停留在他的“虎门销烟”上,“虎门销烟”可以说是他这一生最大的功绩,但是真正了解了林则徐的人......

    我眼中的毛泽东

    我眼中的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我眼中的毛泽东

    我眼中的毛泽东 12级XX系X班学号:67姓名: 摘要: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几代中国人对伟大领袖感人肺腑的热情称颂。毛泽......

    我眼中的毛主席

    我眼中的毛泽东 作为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开辟者,毛泽东确实是一位伟人,这是庸置疑的。至于毛泽东发动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至于毛泽东是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