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大纲[模版]
【编者按】为了丰富教师的生活,本网小学频道搜集整理了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所教班级:一(2)班42名和一(5)班41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发现有些孩子很粗心,不能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以至于出错,因此在这学期的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要多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而且在这学期中,要更多的注意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兴、学习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班级的问题还有学生的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不会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在扎实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同时,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力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安排: 周次日期内容提要课时备注 12.17—2.13始业教育0 22.14—2.20上、下1 前、后1 左、右1 位置1 单元练习1 32.21—2.27十几减91 十几减9练习1 十几减几2 十几减几练习1 42.28—3.06十几减几练习1 解决问题1 解决问题练习2 整理复习1 53.07—3.13整理复习2 解决问题练习2 单元练习1 63.14—3.20单元练习1 图形拼组2 单元练习2 73.21—3.27数数1 100以内数的组成1 读数、写数2 数的顺序1 83.28—4.03比较大小2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 摆一摆,想一想1 单元练习1 94.04—4.10单元练习1 认识人民币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2 104.11—4.17人民币的练习1 单元练习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 114.18—4.24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2 124.25—5.01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练习2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2 135.02—5.08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练习1 解决问题2 解决问题的练习1 整理和复习1 145.09—5.15整理和复习1 单元练习2 认识时、分1 认识时、分的练习1 小小商店1 155.16—5.22单元练习2 最简单的图形变化规律1 难点的图形变化规律1 简单的图形和数字变化规律1 165.23—5.29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1 单元练习2 统计2 175.30—6.05统计练习1 单元练习2 100以内的加减法复习2 186.06—6.12100以内的加减法复习1 统计复习1 找规律复习1 人民币复习1 时间复习1 196.13—6.19位置和图形的复习1 单元复习4 206.20—6.26期末考试 216.27—7.03学期结束
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单元知识点单元重点、难点
一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知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重点:辨别上、下,前、后,左、右,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
1、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相对性。
二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书,从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正确把握本单元教学目标,不重复上学期的内容,不拔高要求,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干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使学生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地、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
3、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4、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算和交流。
1、重点: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2、难点:数100以内数,特别是数到几
十九、下一个整十数应该数几十比较困难。五
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1、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简单计算。
2、难点: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六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在正确的前提下提高计算速度,加强口头练习;创设情境,培加强数学计算意识;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七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小时=60分。运用已有知识对新知进行深刻理解;区分一段时间和一个时刻;操作学具,融入生活中。
八
1、发现图形和数字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活动性较强:引导学生参与操作实验、交流 探索性较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交流意识。
九
1、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回答。
2、学生初步体验用简单的方法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培养;数据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填画统计图表。
十整理复习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巩固所学知识,通过复习着重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得到发展。多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会议所学知识;可将教材再加工创造,不进行机械重复的抄写、枯燥的训练;关注有困难的学生,使其通过复习使知识得到进一步发展;以上就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第二篇:教学大纲
妇产科教学大纲
女性生殖系统
【总体目标】 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学习有关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知识。
1.解剖和生理 【达到目标】
(1)说明女性骨盆以及女性内、外生殖器官的解剖特点及邻近器官的关系;(2)说明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过程和生理功能;(3)能评价血中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4)能说明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和排卵机制。
2.疾病
【达到目标】
(1)能说明女性生殖系统(外阴、阴道、宫颈、盆腔)感染性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2)了解性传播疾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3)概述女性生殖器肿瘤(子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4)能说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鉴别诊断、临床及转移表现、诊断和治疗、重点化疗;(5)能说明子宫内膜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
(6)能说明不孕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原则。了解试管婴儿及人工授精的适应证。(7)了解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3.症状
【阴道出血】 能概述原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
【月经异常】 能说明掌握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闭经的临床类型、临床表现特征、治疗原则及措施。了解多囊卵巢综合征、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异常白带】 了解种类、原因。
【下腹疼】 能说明性质、特点、原因以及鉴别诊断 【下腹部包块】了解部位、性质特点。4.辅助检查
【达到目标】
(1)明基础体温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2)价血中激素(FHS、LH、PRL、HPL、hCG、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的测定值;
(3)概述阴道、子宫颈、内膜的细胞学、组织学诊断的所见;(4)能说明肿瘤标记物的测定值和意义;
(5)概述盆腔内脏器和肿瘤的影象诊断(B超、CT、MRI、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所见。
5.妇科手术 【达到目标】
1(1)概述子宫次全切、子宫全切、次广泛子宫全切、广泛子宫切除术的适应症;(2)概述卵巢手术的种类和适应症。
(一)妊娠、分娩与产褥
【总体目标】 在学习妊娠与分娩和产褥期管理的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妇女保健、生殖医疗知识。
1. 妊娠生理 【达到目标】
(1)概述卵子受精、输送、发育、着床的过程。(2)能说明胎盘的形成和功能。
(3)能说明妊娠期母体生殖系统、乳房、血液、心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的变化特点
2.诊断和基本检查
【达到目标】
(3)说明在胎儿的发育过程中机能、形态和变化;(4)说明正常妊娠的经过;(5)说明妊娠的诊断方法;(6)概述妇女保健的意义。3. 正常分娩和产褥 【达到目标】
(1)能说明决定分娩的因素和枕先露的分娩机转。(2)概述正常分娩的临床经过及处理。
(3)能说明产褥期母体的变化,特别是生殖系统,乳房等的生理变化。(4)能说明产褥期的临床表现、处理和保健。4. 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达到目标】
(1)
能说明主要的异常妊娠(流产、异位妊娠、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多胎妊娠、异常骨盆)的诊断和处理;
(2)能说明主要的异常分娩,包括早产、产力异常(低张性宫缩乏力),产道异常(骨产道异常),胎位异常(臀位、横位、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处理。
(3)能说明主要的异常产褥(产褥感染、子宫复旧不全)的原因、诊断和防治;(4)能说明产科急救(产科出血、羊水栓塞、DIC)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5)能概述主要的妊娠合并症(心脏病、急性病毒性肝炎、糖尿病、贫血、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5. 产科手术 【达到目标】
(1)能说明剖宫产术的适应证和术式;
(2)能说明产科助产术(产钳术、胎头吸引术、臀位助产术、臀位牵引术)的适应证;
(3)概述产科麻醉的特点。
(二)计划生育
1. 避孕方法 【达到目标】
(1)能概述宫内节育器的种类、避孕原理和临床应用;
2(2)能说明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及预防、处理;(3)能概述避孕药的种类、避孕原理、临床应用方法。2. 人工流产
【达到目标】能说明人工流产,包括药物流产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的防治。3. 节育措施
【达到目标】能概述输卵管结扎术的适应症、禁忌症、种类和并发症的防治。
二 临床实习
【总体目标】学习有关妇产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作好妇产科医生和进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掌握妇产科病史的收集、体格检查、病志书写;学习掌握女性的健康、妊娠、常见病、多发病的表现、诊断、治疗、预防和预后。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调动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目标】
(1)能够掌握正常妊娠、分娩和产褥的基本管理技术;
(2)能够诊查主要疾病的临床表现、并能参与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并实施操作。【实习形式】产科、妇科病房、门诊。【实习的病种】
(1)产科:正常妊娠、分娩、产褥、流产、异位妊娠、异常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产褥感染。
(2)妇科:女性生殖系统炎症、子宫和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
(3)计划生育:人工流产、宫内置节育器的方法。【技能的训练】
1. 产科病房:包括分娩室实习。
(1)学会观察产程、使用产程图,能在老师的带领下接正常产2~3次;(2)能掌握新生儿的处理,熟悉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过程;
(3)了解助产术(产钳术、胎头吸引术、臀位助产术)的适应证和方法;(4)参加剖宫产手术,了解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2. 妇科病房
(1)参加妇科手术,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开腹、关腹操作;(2)了解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3. 门诊
(1)学会阴道双合诊、腹部四步触诊检查法及骨盆测量法;(2)熟悉宫颈刮片、宫颈活体组织切片检查技术;
(3)了解人工流产(负压吸宫术、药物流产)、宫内置节育器的适应证和操作要点。
第三篇: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微积分》2005.6 英文名称:Calculus
课程编号:00000
1学时数及学分:共80学时(第一学期4×14=54学时;第二学期2×13=26学时)教材名称:《微积分》赵树嫄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6 本大纲主笔人:薛长虹
一. 课程的目的、要求和任务:
1.使学生认识和理解数学中的微分极限思想,培养逻辑思维方式,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循序渐近地在学习掌握微积分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进而对经济领域的各类问题有科学的分析与认知。
3.使学生达到具有一定的微积分知识基础,会用所学的数学原理和计算方法去解决本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二. 大纲的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函数
[内容提要]
1.预备知识实数及其几何表示;实数的绝对值,绝对值的基本性质,绝对值不等式;;区间与邻域的概念。
2.函数概念常量与变量;函数的定义与表示法,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及经济应用。
3.函数的几何特征单调性,有界性,奇偶性,周期性。
4.反函数反函数的定义及其图象的性质。
5.复合函数的定义
6.初等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定义,定义域,值域及其图形。初等函数的定义。
7.分段函数分段函数的概念及其图形特征。
8.建立函数关系的例子经济变量间的数量关系-经济函数。总成本函数,总收入函数,总利润函数,需求函数,供求函数等。
[要求与说明]
1.理解实数与实数绝对值的概念,掌握解简单绝对值不等式的方法。
2.理解函数,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等概念,熟悉函数的表示法。
3.了解函数的几何特征并掌握各几何特性的图形特征。
4.了解反函数的概念;知道函数与其反函数的几何关系;给定函数会求其反函数。
5.理解复合函数的概念;了解两个或多个函数能构成复合函数的条件;掌握将一个复合函数分解为较简单函数的方法。
6.理解基本初等函数及其定义域,值域等概念,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基本性质。
7.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
8.会建立简单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9.本章内容带有复习性质,凡中学已经学习过的有关函数的知识,只需加以复习提高,不必再作详细讲解。
(二)极限与连续
[内容提要]
1.数列的极限数列的概念,数列极限的定义与几何意义,数列极限的唯一性及收敛数列的有界性。
2.函数的极限xx0时,函数f(x)的极限;x→∞时,函数f(x)的极限;
函数极限的几何解释;单边极限(左,右极限,x→+∞或x→-∞时,函数f(x)的极限。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无穷小量的定义与基本性质,无穷小量的比较;无穷大量的定义;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
极限的四则运算。
极限的基本性质唯一性,有界性,保号性,极限不等式等,极限的存在性定理夹逼性定理,单调有界数列的极限存在性定理,sinx
x1,limx(11)e 3.4.5.6.7.两个重要极限limx0
8.函数的连续性函数的改变量,函数的连续性,左连续与右连续;函
数连续与极限的关系。
9.函数的间断点及其分类。
10.连续函数的和,差,积,商的连续性;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连续性;初
等函数的连续性,分段函数的连续性。
11.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定理有界性定理,最值定理,介值定理。
[要求与说明]
1.了解数列与函数极限的概念。关于数列与函数极限的分析定义不作要求。
2.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量比较的方法;了解无穷
大量的概念;知道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关系。
3.知道两个极限存在定理,并能用于求一些简单极限的值.单调有界数列的极限存在性定理不证明。
4.熟练掌握两个重要的极限。两个重要极限的证明不作要求。
5.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函数间断的概念;掌握函数间断点的分类;掌
握讨论简单分段函数连续性的方法。
6.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理解初等函数在其定义区间内必连续的结论。
7.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基本定理。
8.掌握求极限的基本方法;利用极限运算法则,无穷小的性质,两个重要
极限以及函数的连续性等求极限的值。
(三)导数与微分
[内容提要]
1.导数概念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平面曲线的切线斜率,导数的定义与
几何意义及应用,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2.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
3.导数的四则运算。
4.反函数与复合函数的导数公式,隐函数的求导法;对数求导法。
5.高阶导数的概念与求法。
6.微分微分的定义与几何意义;可导与可微的关系;微分法则与微分基
本公式;微分形式的不变性。
7.导数与微分的简单应用边际与弹性概念。
[要求与说明]
8.了解导数的概念;知道导数的几何意义与经济意义;了解可导与连续的关系。
9.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10.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公式。
11.熟练反函数的导数公式(证明不作要求)。
12.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链式求导法则(证明不作要求)。
13.掌握对数求导法与隐函数求导法。
14.了解高阶导数的概念,掌握求二阶,三阶导数及某些简单函数的n阶导
数的方法。
15.了解微分的概念;掌握可导与微分的关系,以及微分形式的不变性;熟
练掌握求可微函数微分的方法。
16.知道边际与弹性的关系,会求解简单的经济应用题。
(四)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中值定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
2.罗必塔法则与各种未定式的定值方法。
3.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法。
4.函数的极值与最值函数极值的定义,函数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分条
件,函数最值的概念,求函数最值的基本步骤。
5.曲线的凹凸性,拐点与渐进线曲线凹凸性与拐点的判别法,凹凸区
间与拐点的求法。曲线渐进线的定义与求法。
6.函数作图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7.经济应用举例:最大利润,最小成本等。
[要求与说明]
1.能叙述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和柯西定理,知道这些定理之间的关系,会利用这些定理证明一些简单的证明题(如证明不等式)。有关这些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
2.熟练掌握罗必塔法则和各种未定式的定值方法。只证明型未定式的罗必
塔法则,型未定式的罗必塔法则的证明不作要求。注意罗必塔法则适用的条件。
3.熟练掌握函数单调性的判别方法。
4.熟练掌握求函数极值与最值的方法。了解函数极值与最值的关系与区别,会求解某些简单经济应用问题。
5.熟练掌握曲线凹凸性判别方法;熟练掌握求曲线拐点与渐进线的方法。
6.熟练掌握函数作图的基本步骤和方法;会作某些简单函数的图形。
(五)不定积分
[内容提要]
1.不定积分的概念原函数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定义与几何意义。不定
积分的基本性质。
2.基本积分表。
3.换元积分法第一换元积分法,第二换元积分法。
4.分部积分法。
[要求与说明]
1.了解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掌握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
2.熟悉基本积分表。
3.熟练掌握计算不定积分的两种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六)定积分
[内容提要]
1.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曲边梯形的面积,定积分的定义与几何意义。
定积分的性质。积分中值定理。
2.微积分基本定理变上限积分。原函数存在性定理。变上限积分的求
导方法。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3.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第一与第二换元法。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4.定积分的应用平面图形的面积,立体的体积,简单的经济应用。
5.广义积分初步无穷积分的概念,无穷积分收敛与发散的定义,无穷
积分的计算,瑕积分的概念,瑕积分收敛与发散的定义,瑕积分的计算。广义积分
11xpdx与1p0x1dx的敛散性判别。
[要求与说明]
1.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积分中值定理。
2.熟练掌握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会求变上限积分的导数。
3.熟练掌握计算定积分的换元积分公式和分部积分公式。注意不定积分与
定积分换元积分公式之间的相似性与区别。
4.会利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会利用定积分求解
一些简单的经济应用题。
5.了解广义积分收敛与发散的概念。掌握计算收敛广义积分的方法。知道广义积分
11xpdx与1px01dx的收敛条件。
(七)无穷级数
[内容提要]
1.无穷级数的概念与性质无穷级数及其一般项与部分和的概念;无穷
级数收敛与发散的定义;收敛级数和的概念;几何级数与调和级数的敛散性;无穷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2.正项级数正项级数的概念;正项级数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正项级
数敛散性的比较判别法,达朗贝尔比值判别法;p级数的敛散性。
3.任意项级数交错级数的概念;交错级数敛散性的莱布尼兹判别法。任
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概念。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判别法。
[要求与说明]
1.了解无穷级数及其一般项,部分和,收敛与发散,以及收敛级数的和等
基本概念。
2.掌握几何级数与p级数的敛散性判别条件;知道调和级数的敛散性。
3.掌握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以及收敛级数的基本性质。
4.掌握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熟练掌握正项级数的达朗贝尔比值判别法。
5.掌握交错级数的莱布尼兹判别法。
(八)多元函数微积分学
[内容提要]
1.预备知识空间直角坐标系,空间两点间的距离,空间曲面与曲面方
程。平面上的区域,区域的边界,点的邻域,开区域与闭区域等概念。
2.多元函数的概念多元函数的定义。二元函数的定义域与几何意义。二
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
3.偏导数与全微分偏导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全微分的定义与计算方
法。
4.多元复合函数微分法与隐函数微分法。
5.高阶偏导数的定义与求法。
6.多元函数的极值与最值二元函数极值的定义,极值的必要条件与充
分条件。条件极值的概念与拉格朗日乘子法。多元函数最值的概念与求法。
7.二重积分曲顶柱体的体积,二重积分的定义与基本性质。二重积分的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
[要求与说明]
1.了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会求空间两点的距离。
2.了解平面区域,区域的边界,点的邻域,开区域与闭区域等概念。
3.知道二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的概念。
4.理解多元函数的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熟练掌握求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方法,掌握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的方法。
5.掌握由一个方程确定的隐函数的求偏导数的方法(例如由确定
F(x,y,z)0的隐函数zf(x,y),求其偏导数)
6.了解二元函数极值与条件极值的概念。掌握用二元函数极值存在的必要
条件和充分条件求二元函数极值的方法;掌握用拉格朗日乘子法求解简单二元函数条件极值问题的方法。
7.了解二重积分的概念,几何意义与基本性质。掌握在直角坐标系与极坐
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的常用方法,会计算一些简单的二重积分。
(九)微分方程
[内容提要]
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微分方程的定义,微分方程的阶,解(通解,特解),定解条件和初值问题等基本概念。
2.一阶微分方程可分离变量的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伯努
利方程。
3.二阶微分方程的几种简单形式,例如最简单的二阶微分方程y''f(x)。不显
含未知函数y''f(x,y')的二阶微分方程。不显含自变量的二阶微分方程y''f(y,y')等。
4.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二阶常系数线性齐次微分方程的特征根解法,二阶常系数线性非齐次微分方程y''py'qyf(x)当f(x)erx,f(x)pm(x),,其中pm(x)是x的m次多项式时的解法。
5.微分方程在经济学中的简单应用。
[要求与说明]
1,了解微分方程的阶,通解与特解的概念。
2,掌握可分离变量方程,齐次方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3,知道几种具有简单形式的二阶微分方程
y''f(x),y''f(x,y'),y''f(y,y')的降阶法。
4,熟练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征根解法;掌握自由项为多项式pm(x),erx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会求解一些简单的经济应用题。
三.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是经济类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的必备前期基础课程。
四. 教学方式:多媒体电子课件与手书教学结合的面授教学方式。
五. 考核方式: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50%,平时作业、课堂讨论、考勤占总成绩的50%。
六. 参考书目:《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教学大纲
《摄影技术与艺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摄影技术与艺术》是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和掌握摄影技术,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与能力之一。这门课程也为学习后继课程《电视教材编导与制作》及课件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图像采集与处理等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照相机、镜头及常用摄影附件的操作使用,掌握数码摄影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光线和构成画面的视觉元素的敏感性,能够根据拍摄主题的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影像效果,拍摄出在构图、用光上有一定艺术效果的照片。学会人物、风景等常见题材的拍摄要领,学会黑白胶卷的冲洗和黑白照片的放大。并把所学的摄影技术和构图、用光、画面构成、色彩等知识运用到后继的电视教材制作、网页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课程中。
三、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与教学目标(一)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
1.摄影技术理论:包括照相机与镜头的构造、功能、使用;各种胶片的性能及选用;曝光与测光;黑白胶卷的冲洗;黑白照片的印放;常用摄影附件的使用;彩色摄影基本知识;数码摄影基础知识;室内人工光的运用。
2.摄影艺术理论:包括摄影艺术学概论;摄影构图;摄影用光;常见摄影题材的创作要领;摄影作品赏析。
3.摄影发展史、摄影艺术流派简介。
(二)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
1掌握摄影器材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学会操作、使用和维护。
2了解数码照相机的原理,掌握码照相机的操作、使用,理解数码摄影与传统胶片摄影不同之处。了解常见的数码输入输出设备。
3掌握曝光与测光原理,能够在各种光线条件下使用适当的测光技巧,拍摄出曝光准确的
照片。
4正确地使用摄影附件,主要是三脚架、闪光灯、滤光镜。
5掌握暗房工艺流程,正确冲洗胶卷,制作出影调纯正的照片。
了解彩色摄影基本知识。
7掌握光的基本特性,不同性质、不同类型光线的变化规律及造型特点,能够根据特定的拍摄对象或者表现意图,选择合适的光线来表现。8掌握摄影构图常识和摄影造型法则,能够拍摄出构图较完美,具有一定视觉冲击力的照片。
对摄影作品有一定的分析和鉴赏能力。了解摄影术产生和发展的简单历史,了解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艺术流派。
四、教学时数及分配(一)教学时数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讲授54学时;实验1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
讲授学时
第一章
绪论
初步认识摄影
第二章
摄影器材的准备
第三章
胶片照相机的操作使用
第四章
摄影技术技法
第五章
黑白胶卷冲洗技术
第六章
黑白照片放大技术
第七章
摄影用光
第八章
摄影构图
第九章
数码摄影基本知识
第十章
摄影常见题材的拍摄 第十一章
数码图像的处理
第十二章
摄影术的产生与发展
(二)实验内容题目 实验内容
实验时数
实验一 传统相机的使用
实验二
数码相机的使用
实验三
黑白胶卷冲洗
实验四
黑白照片放大
实验五
室内人像摄影
实验六
利用photoshop处理图片(一)3
实验七
利用photoshop处理图片(二)3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试分理论和习作两部分,各占总成绩的50%。理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内容覆盖所学习的各个章节。习作部分的成绩以学生所交的摄影作品评分为主要依据,适当参考实验时的表现。
六、教 材
本课程教材采用徐希景编著的《实用摄影学》,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方面,要让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术理论和艺术理论,以指导拍摄实践;另一方面又要使学生掌握摄影创作的技术技巧,并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在教学中,我们还注意以摄影艺术作为基点,把影像文化与人文艺术、视觉文化融合,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和艺术修养。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结合大量教学录像光盘、多媒体光盘、课堂演示动画等,多种媒体综合应用,特别是应用大量的教学幻灯片,直观形象地阐明了概念、原理、操作规范,而大量优秀的摄影作品的赏析既帮助了学生掌握一些技术技巧的应用,理解了构图用光原理,又使学生得到艺术熏陶。在教学中,我们还注意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来讲,引用了大量师生的习作,从正反两方面来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从事摄影创作实践的热情,也提高了摄影创作实践的能力。
八、课程内容
第一章
初步认识摄影 第一节
什么是摄影
第二节
现代摄影的范畴和功能
一、摄影和科学
二、摄影用于医学研究和工业
三、新闻摄影、报道摄影和纪实摄影
四、摄影和商业
五、摄影和艺术创作
第三节
拍摄照片的基本指导原则
一、主题鲜明
二、主体突出
三、画面简洁
四、形象生动
五、情感真挚
第四节
拍摄好照片的基本要领
一、持稳照相
二、选好自动对焦区域
三、正确测光,准确曝光
四、正确使用闪光灯
五、走近拍摄对象
六、让主体偏离画面中央
七、使用简洁的背景
八、善于捕捉瞬间神情
九、观察和选择光线
十、多拍几张照片
第二章
摄影器材的准备 第一节
照相机的选择与保养
一、家用袖珍照相机
二、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三、数码照相机
四、其它类型的照相机
五、照相机的保养
六、照相机选购指南
第二节
镜头的种类及特性
一、镜头的光学性能
二、不同焦距镜头的特性
三、变焦镜头
第三节
常用的胶片及数字存储媒体
一、常用胶片的类型、尺寸和构造
二、彩色胶片的选择
三、黑白胶片的选择
四、胶卷的照相性能
五、先进摄影系统(APS胶卷)
六、数字存储媒体
第四节
摄影基本附件的选配
一、遮光罩
二、快门线 三、三脚架与独脚架
四、滤光镜
五、闪光灯的选择
六、摄影包
第三章
胶片照相机的操作使用 第一节
照相机的自动化操作
一、自动照相机的装片与卸片
二、自动对焦
三、自动曝光模式
第二节
照相机的手控操作
一、手动对焦
二、快门及其使用
三、光圈及其使用
四、快门速度与光圈的组合
五、测光模式
第四章
摄影技术技法
第一节
测光原理与曝光控制
一、什么是曝光
二、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三、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因素
四、“宁多勿少”和“梯级曝光法”
五、测光表的种类和基本结构
六、相机测光系统的性能
第二节
景深的控制
一、模糊圈
二、景深
三、超焦距
第三节
照相机功能的拓展使用
第四节
滤光镜与摄影创作
一、滤光镜的工作原理
二、黑白摄影滤光镜的种类和功用
三、彩色摄影滤光镜
四、黑白、彩色摄影通用滤光镜
第五节
闪光灯的使用技巧
第五章
黑白胶卷冲洗技术 第一节
冲洗工具和药液
一、冲洗工具
二、冲洗药液
三、药液的配制
四、药液的保存
第二节
影响显影效果的因素
一、药液情况
二、显影条件
第三节
冲洗胶卷的步骤
第四节
底片的评鉴
一、密度
二、反差
三、颗粒性
四、对底片的综合评鉴
第六章
印相与放大
第一节
黑白照相纸
一、相纸与胶卷的性能比较
二、相纸的种类
三、相纸的反差性
四、相纸的纸面
五、钡地相纸和涂塑相纸
六、相纸的保存
第二节
接触印相法
一、印相箱
二、印相的操作步骤
第三节
投影放大法
一、放大机及放大镜头
二、放大机的检查与调整
三、放大的操作步骤
四、曝光试条
五、放大照片的正确曝光
六、照片的显影
七、照片的定影和完成工作
第七章
摄影用光
第一节
正确认识摄影用光
第二节
光在摄影造型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
摄影用光的基本要求
第四节
光的基本特性
第五节
光的基本方向
第六节
正常天气下光线的变化规律和造型特点
(1)日出和日落时刻
(2)上午和下午时刻
(3)中午时刻
(4)清晨与黄昏时刻
第八章
摄影构图 第一节
摄影构图概论
一、摄影画面的框架结构
二、摄影画面的画幅比例
三、摄影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
四、什么是摄影构图
第二节
摄影构图的视觉语言
一、线条
二、形状
三、质感
四、色彩
第三节
摄影画面的布局
一、主体的确立
二、主体与陪体的处理 三、九宫格式在摄影构图中的应用
四、环境——摄影构图的渲染因素
第四节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
一、景别的选择: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二、拍摄方向的选择:正面、侧面、背面、斜侧面
三、拍摄高度的选择:平拍、俯拍、仰拍
第五节
摄影构图原理
一、优势
二、对比
三、节奏
四、均衡
五、统一
第九章
数码摄影基本知识 第一节
什么是数码摄影
第二节
数码相机的组成与构造
一、取景器
二、液晶显示屏
三、图像传感器
四、光圈与快门
五、数码相机的存储媒体与存储格式
六、数码相机的接口
七、电源与控制系统
第三节
数码相机镜头的性能
一、镜头焦距延长及相当35mm照相机镜头焦距
二、数码相机镜头的分辨率
三、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
第四节
数码相机的使用
(1)插卡与接通电源
(2)设置拍摄模式
(3)照片的浏览与删除
(4)存储卡的格式化
(5)数码相机与相关设备的连接
第五节
数码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1)数码图像的两种类型
(2)数码图像的色彩模式
第六节
数码图像的图像压缩与文件格式
(1)图像压缩
(2)数码相机上的图像格式
(3)图像文件格式转换
第七节
数码图像输出系统简介
(1)彩色喷墨打印机
(2)数码彩扩设备
第十章
摄影常见题材的拍摄 第一节
生活纪念照和人像照
一、记录有纪念意义的瞬间
二、团圆相聚的合家欢
三、气氛热烈的聚会活动照
四、日常生活中的人像照
第二节
休闲旅游照
一、旅游摄影的器材准备
二、旅游摄影注意事项
三、把美丽的身影留在风景名胜
四、描绘多彩的民俗风情
第三节
风光照
一、与日出日落共辉煌
二、把美丽山水带回家
三、留住大自然的奇观异景
四、流光溢彩的夜景摄影
第十一章
数码暗房
第一节
数码图像的类型与格式
一、数码图像的两种类型
二、数码图像的图像压缩
三、常见的数码图像的文件格式
第二节
Photoshop 的基本操作
一、Photoshop默认的使用界面
二、文件的操作
三、图像的初步调整
四、图像的基本调整
五、图像缺陷的修复
六、色调与色彩的调整
七、更换图像背景
第十二章
摄影术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摄影术的起源
一、从针孔暗箱到透镜暗箱
二、感光化学和尼埃普斯的第一张照片
三、摄影术的诞生——达盖尔银版摄影法
第二节
早期摄影方法
一、卡罗式摄影法
二、火棉胶摄影法——湿板时代
三、干版和软片
第五篇:2012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任课老师: 每周一,第四大节(15:20—16:05;16:10—16:55)六教6C202 李蕉
课程说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文件精神,于2006年秋开始在全校本科生中普遍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课程总学时48,周学时3,学分3。使用的教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修订版),辅助教材为本校教师王宪明、蔡乐苏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述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通过讲授1840 年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教学理念和方法:本课程共设13个专题,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辅以课堂讨论及其它研究性、实践性环节,如播放影像资料、写小论文、组织课堂演讲等。贯彻研究型教学理念,教学活动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授内容力求融时代性、针对性、科学性和穿透力于一体,使课程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的课程。考核方式与要求:本课程的考核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各占50%。平时成绩根据出勤、课堂参与和作业完成情况等而定。要求同学完成1篇作业(不少于3000字)。
第一讲:导论
教学目的:本讲属综述性质,目的是让同学树立起正确的历史观,并对中国近代史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与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
1.何为“近代”
2.何为“中国近现代史”?
3.何为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
4.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意义与方法
思考题:怎样理解近现代中国的历史主题?
阅读书目: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之第一、二章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民出版社,2007。
3.本书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5-17页。
4.王宪明、蔡乐苏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2-14页。
第二讲:大变局
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学生对鸦片战争以来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有一个总体认识。
重点难点:(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其影响;(2)中西冲突的根源。教学内容:
1.西方的崛起与中国的衰落
2.中西冲突与被迫开放
3.中国遭遇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思考题:两次鸦片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吗?
阅读书目:
1.马克思:《鸦片贸易史》、《英人在华的残暴行为》,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2.恩格斯:《英人对华新的战争》,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3.列宁:《亚洲的觉醒》,见《列宁选集》第1卷。
4.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8-36页。
5.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16-36页。
第三讲: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教学目的:通过对太平天国、洋务运动及戊戌变法史的学习,使同学懂得,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也是行不通的。
重点难点:(1)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起义的主要不同点;(2)中国早期现代化启动的时代背景与特征。
教学内容:
1.农民的暴力革命与理想追求
2.统治阶层的自救与自强
3.士大夫的觉醒与变法维新
思考题:三种不同的救国方案的历史功绩与历史局限是什么?
阅读书目:
1.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2.《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编》。
3.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见《康有为全集》。
4.严复:《<天演论>序》。
5.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37-50页。
6.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66-80页。
第四讲:辛亥革命与帝制的终结
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使同学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终结了延续二千多年的君主制度,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重点难点:(1)近代中国从改革到革命的历史发展逻辑;(2)辛亥革命的突出历史贡献。教学内容:
1.从“振兴中华”到“三民主义”
2.改良还是革命?
3.革命派的武装起义与立宪派的请愿活动
4.推翻帝制,建立民国
思考题:中国当时需要什么——是改良还是革命?
阅读书目:
1.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在桂林军政学七十六团体欢迎会的演说》,分见《孙中山全
集》第1卷和第6卷。
2.《〈民报〉与〈新民丛报〉辩驳之纲领》(1906年4月28日)
3.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2日)
4.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51-67页。
5.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81-100页。
第五讲:民国初年的政治与文化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对中国从帝制向共和转型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且使同学们认识到,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重点难点:(1)民初政党政治实践失败的根源;(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目标及历史性转向。教学内容:
1.民国初年的几种建国理念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内政与外交
3.新文化运动的追求及历史性转向
思考题:民初政党政治实践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阅读书目:
1.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见《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八》。
2.陈独秀:《敬告青年》、《吾人最后之觉悟》,见《独秀文存》。
3.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见《胡适文存》卷一。
4.孙中山:《建国方略》见《孙中山全集》第6卷。
5.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86-94页。
6.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101-139页。
第六讲: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
教学目的:本讲目的,就是要使同学充分理解和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伟大意义。
重点难点:(1)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意义 教学内容:
1.双重文化危机与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思考题: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和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阅读书目:
1、《<新青年>宣言》,《新青年》第7卷第1号,1919年12月。
2、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见《李大钊文集》。
3、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2年7月),见《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卷。
5、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95-103页。
6、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140-159页。
第七讲: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教学目的:本讲的目的,是通过对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历史的讲授,使同学们认识到,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依靠力量、领导力量及相互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重点难点:(1)国共两党在合作中的分歧与斗争;(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分析;(3)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教学内容:
1.联俄、联共与国民党的自我改造
2.民众的大联合、大发动
3.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冲突与国共合作的破裂
思考题: 国共合作破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书目:
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见《孙中山全集》第9卷。
2.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
3.本书本书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103-109页。
4.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159-175页。
第八讲:南京十年
教学目的:通过本讲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1)远东国际关系的演变及其重大影响;(2)国民党在“进城十年”中的功与过;(3)共产党在“上山”十年中的理论探索
重点难点:(1)“攘外安内”政策的制定原因;(2)。“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形成。教学内容:
1.国民党为“统一”所制定的政策方针
2.共产党在“上山”十年中所经历的挫折与探索
思考题:这十年中,国共两党的各自经历为此后的政局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阅读书目:
1.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
略问题》,见《毛泽东选集》第1卷。
2.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5
年9月3日)
3.齐世荣:《论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原为作者在第十六届国
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宣读的论文,现载《齐世荣史学文集》,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21-254页
4.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239-266页
第九讲:抗日战争:1937-1945
教学目的:本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1)中华民族如何实现统一抗战;(2)抗战胜利与民族
复兴的关系。
重点难点:(1)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教学内容:
1.中华民族统一抗战的实现
2.国民党:正面战场
3.共产党:三大法宝
思考题:国共两党的抗战理论与实践有什么重要不同之处?这种不同有何重要影响? 阅读书目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2.毛泽东:《论持久战》
3.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4.本书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本),第125-149页
5.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268-327页
第十讲:解放与建国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帮助学生了解(1)二战后冷战格局的形成及其对中国政局所产生的影响;(2)蒋介石不顾民意,发动内战,导致失败;(3)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及旧式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试验彻底失败,民主党派顺应潮流,放弃中间路线,与共产党合作建立新中国;(4)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主要经验教训;(5)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重点难点:(1)解放战争与土地改革;(2)新政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教学内容:
1.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2.解放战争与土地改革
3.新政协的召开与《共同纲领》
思考题: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
3.金冲及:《转折的年代——中国的1947年》,三联书店,2002年
4.本书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本),第151-173页
5.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328-372页
第十一讲:向社会主义过渡
教学目的:本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1)用社会主义方式改造中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五四时代就已经确立的理想,新中国的成立为实践这一理想提供了条件;(2)一“化”三“改”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重点难点:(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及其影响;(2)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及其遗留问题
教学内容:
1.毛泽东访苏与中苏结盟
2.“三年准备”
3.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一“化”三“改”
思考题: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是什么?
阅读书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1953年12月)
2.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册
3.于光远:《“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历史命运——读史笔记》,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4.本书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本),第187-205页
第十二讲:寻找中国道路
教学目的:本讲主要帮助学生了解(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以苏为鉴”,尝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并取得初步理论成果;(2)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使党的领导人对形势发生误断,最终中苏分裂,引发导致十年“文革”的发生。
重点难点:(1)“以苏为鉴”,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教学内容:
1.从中苏蜜月到暗潮汹涌
2.从“双百”到“反右”
3.“大跃进”
4.中苏分裂
思考题: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长期性失误的根源是什么?
阅读书目: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5日)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
3.逄先知、金冲及:《毛泽东传》(1949-1976),下册,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
4.本书组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08年修订本),第206-232页
5.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415-447页
第十三讲:文化大革命
教学目的:本讲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成因、过程及产生的影响。重点难点:(1)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2)为什么能发动文化大革命。
教学内容:
1.引发文化大革命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2.文革的进程
3.文革的遗产
思考题:发生“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全局性、长期性失误的根源是什么?
阅读书目:
1.王年一:《大**的年代:“文化大革命”十年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2.王宪明、蔡乐苏主编:《中国近现代史述要》,第450-48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