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丹东市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学习体会
丹东市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学习体会
今天听了教研员的讲座和四堂精彩的课,相信使在坐的每一位教师受益匪浅,不仅透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且明确了教学中教师语言方法要系统化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面对如何教好学生,如何胜任这份使命?我深感责任之重大,下面我就谈一谈此次的心得体会: 一:多用鼓励语言,少用表扬性语言:;赞赏是一种由衷的真情流露,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碍于脸面, 吝惜赞扬之词,即使学生回答得完全正确,也只是用“说得不错”“对”等稍作肯定。要知道,学生的认知能力与老师的期望肯定是有差距的,对待学生到位的回答、精彩的朗读、独到的想法,教师应该给予出自内心的赞扬,这可能对学生是一次终身难忘的鼓励。比如:当孩子一件事做得很漂亮,甚至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时,你一定非常高兴。这时候,你会怎样表达你的喜悦表扬和欣赏孩子呢?你会对孩子说“你真棒”、“太漂亮了”、“你真了不起”这样的话吗?
我查阅了相关的材料,国际著名亲子专家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认为,“漂亮、真棒、真好”这类的词,属于评价性的语言。对孩子说话,不要做出评价,避免评价孩子的性格和能力。要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描述你的见闻和感受。比如说:一个小女孩画了一张画给你看,问你:我画的好不好?你怎么回答呢?心理专家是这样回答的:我看到一座紫色的房子、红色的太阳、带条纹的天空、还有很多花。它让我觉得仿佛来到了乡村。这就是描述性语言。结果呢?结果是:小女孩听后,微笑起来,说:我再去花一张。我读了这个故事,不禁想到了上午的四节语文课。教师们多用描述性语言激励鼓励孩子,使孩子知道自己改正和努力的方向。这就是描述性语言的神奇之处。反之,假如使用评价性的语言呢?假如说:真漂亮,你真是个了不起的艺术家!我想,孩子可能就不会接着再画了。因为,得到了“漂亮”和“了不起”这样的评价,谁都会偷懒的。评价性的语言会阻碍孩子前进的脚步,描述性的语言才给他真正的自由。真有这么大的差别吗?我们完全可以操作一下。看看孩子的反应。而且,表扬要“实”,不能“虚”,要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指向孩子行为的过程,不是泛泛的夸赞。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表扬和欣赏。所以我们要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
由此可见,我们一定要注意表扬语言的科学运用,少用评价性的语言,多用描述性的语言,使表扬真正成为激励、鼓舞孩子继续努力,健康成长的动力。
二、思考集中识字还是随文识字:
随文识字,所识得每一个字都是被放在不同的语境亦或情境中去的。这样的做法可谓好处多多,首先学生不会感到疲惫厌学,每个生字在语境中都那么活泼生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感官;其次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形象生动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记住和接受;第三,在识字的同时还可穿插进很多语文素养的训练,一举多得。
集中识字,在识字阶段脱离了语境,如果是一个人学习十几个生字脱离语境,那一定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依低年级学生认知和年龄特点来看,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但如果是在学习小组中,几个人一起来学习十几个生字,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即合作学习。他们之间有互助、有比赛、有考试,趣味纵生,热情高涨。在这样的学境中识字,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集中,学习效果也不可小觑。而在集中识字识字之后,课堂上有汇报(对后进生有针对性和反馈),也有比赛性的游戏,随文识字课堂上也照用,在这一点上趣味也绝不低于随文识字的。我认为随文有随文的好处,集中有集中的优势,那么,在课堂上,无论是随文还是集中,只要教学目标达到了,学生认会了生字、提高了能力,那这就是好课。作为教师,可依据班级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特点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识字手段。
三、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课堂导语精彩化: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教育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教育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还是一项事业,更是我们生命旅途中一段重要的经历。为师的过程应是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过程,应是我们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过程。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仅是我们自身的需要,也是语文教育对我们的期盼。
第二篇: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学习体会
小学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观摩学习体会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省数学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提高我省的数学教学质量,陕西省教科研所于2010年3月30——31日在西安市省军区招待所举行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被派去学习,通过这次“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活动”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教学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两天的听课和学习所带来的激动和震撼一直在头脑回荡,它需要我用更多的“两天”去品味、鉴赏,此次活动的观摩课节节有亮点,课课都精彩,可谓代表当前我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水平,催人向上,发人深省,启迪思维。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目前全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深入”,觉得这些课对近年来很多老师包括自己对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数学课何去何从的迷茫有了比较清晰的回答。这些数学课都散发出浓郁的数学文化气息,很多课堂体现了“新基础教育”提出的学科育人的价值,只有完全沉浸于每节课中,灵感才会不断萌发,才会生成如流水般灵动的课堂。愿与大家共享盛会的精彩。现对我的学习情况向大家回报如下:
一、联系生活实际,合理重组教材。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了发展。陕西省汉中市东塔小学教师杨波能很好地钻研教材,在《生活中的大数——数一数》的教学中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对教学的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抓住了教学关键。能对教材大胆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和他们的经验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课件出示“天空的星星图,大约有3000颗”、“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我国发现的鸟类有1300种”、“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高是8844米”,然后让学生齐读,从而感知数字的大小,非常具体,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然后,让学生说自己收集的生活中的大数,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在这里教师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点。还有渭南的教师张钟倩在教学北师大版的《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学生身边的教学素材,比如:青蛙儿歌、让学生说儿歌,在学生感受到说不完时候,引出用字母表示数;通过猜师生的年龄等,这些教学设计使原来抽象的字母变得具体与富有情趣,并且张老师还现场提取数学信息,创设了老师和学生年龄对比的这一有趣的生活情境,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二、巧妙引入课题,教学简洁高效。
改变单一的情境创设,注重创设学习情境的有效性,并融于数学问题中。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这些观摩课中,教师都重视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状态引入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践,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例如1:由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小学师倩老师执教的《认识路线》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的:这个小朋友大家认识吗?(课件出示美洋洋图像)美洋洋邀请大家去森林公园。接着就联系本节内容,如何认识站牌和如何路线,这样顺理成章就把学生引入了课堂情景中去了。还有就是安康的王家强老师和宝鸡的教师冯宝林老师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都采用了生动有趣的而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质疑“乌鸦为什么能喝道水呢?”当时有一位女学生回答了这样一句:“因为石子占了水的体积,水就满了,乌鸦就能喝上水。”说得多好啊,听课的教师情不自禁的都鼓掌了。还有就是西工大锦园小学的张倩老师在教学《比一比》时,采用了“扁担和板凳比大小,比长短的绕口令”;铜川教师吕春宁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用猜谜语的教学方式引入三角形。还有渭南老师用肯德基导入。这些生动有趣的情景就把学生慢慢地带到了知识的殿堂。
三、鼓励自主探究,突出主体地位。
自主探索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是学生对知识的发现过程、接受过程和创造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创设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学生玩,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和体验数学。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的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主,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兴趣,使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教学过程中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获得主动参与的乐趣。例如在江苏省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教师顾娟《初步认识负数》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温度计测温度时,让已经会写的学生自己尝试写出+10℃和-10℃,然后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使学生在尝试与交流中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江西省九江市双峰小学教师毕波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与合作,讨论与交流的学习。本节课毕波老师基本上是放手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比如本节课中,教师提出:选用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字母来表示老师的年龄,并用这个字母来表示老师和同学年龄之间的关系。学生先合作讨论,然后自主完成,最后再拿出来大家交流。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和学生都处在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本节课学生在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自由地发表各自的想法、观点,使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也轻松。比如:第一个环节,教师采用了“数青蛙”的儿歌,在此采用儿歌“数青蛙”,给学生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兴趣高涨。
四、培养创新意识,运用数学知识。
纵观本次的教学观摩课,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全面的培养,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一开始,能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记录,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听到的信息,准确简洁的表示出来。这样彰显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以自己思考的独立空间与时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掌握所学知识之后,教师能充分调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
五、丰富地方资源,为课堂增添光彩
在本次活动中,两名西安的教师让我们耳目一新,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例举大量新疆事例,让我们内地的学生视野大开,兴趣急增。由此我想:如果我们广大教师我们广大教师在课堂之外多收集家乡的事例,将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六、扎实的基本功,促成优秀课堂。
在本次活动中,参赛教师过硬的普通话,亲切的语言,灵活的运用电脑课件,整洁的板书,驾驭课堂的能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感受到只有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能促成优秀的课堂教学。
七、学习收获。
因为这是一次全国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交流会,所以我觉得她代表的应该是我国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水平。这样的交流活动有一定的示范性、导向性。所以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比较粗浅地概括一下我所能认识到的一些动向。
1.交流观摩的课呈现的特点:落实新课标理念和目标,更注重实效、实用。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目前在一线的教师几乎人人耳熟能详,但在平时我们所看到的很多只是停留在口头,而在这些交流观摩课中,我们能看到通过一个个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展开,理念在课堂中有落实。比如:课堂教学中注重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给学生充分的的表达、合作的机会;注重学生的课堂资源的利用;充分挖掘教材的育人资源;有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凸现数学思想方法等等。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
深化了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了对本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本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实践能力。在观摩了多名教师的课堂实际教学后,我在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3.教育观念得到更新.。
通过观摩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在观摩课堂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使我们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各自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们以前评课总是在关注教师的设计和讲授,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更很少体察学生的情感和需求,通过观摩,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需求。除了在课堂上落实新课标理念,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的获得更讲究科学性。所以在以往的公开课上基本不出镜的基本的训练有了,布置作业也出现了„„
总之,从本次交流观摩活动让我们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省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努力,也看到了中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成果。这次教学观摩活动,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与“新基础教育”同行,我们的教学更有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做到了“让先学成为课堂教学的基础,让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让指导成为课堂教学的升华”。(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老师毕竟是指导者、设计者、引导者。老师对一些内容的传授是必要的,学生不解时,老师应该给予指导。)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让孩子上台讲,小组大家讲,充分调动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自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勇于探索创新的自主意识,养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第三篇: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观摩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观摩心得体会
全南县第二小学 陈永添
2013年11月12日,我有幸和另四位同事参加了赣州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观摩活动,在这三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我校钟洁婷老师的《认识时间》、赣县韩秀珍老师的《百分数的意义与写法》、会昌县庄口镇中心小学林梅老师的《8的乘法口诀》、赣州市开发区湖边邱丽凤老师《认识分数》、南康市第四小学刘香兰老师的《可能性》、瑞金市解放小学赖明玉《用字母表示数》等20位数学教师的观摩课,并听了市数学教研员的精彩点评,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通过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介绍本县家乡特产、旅游风景等等,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时,有的老师用到了姚明的高度,《可能性》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和魔术入手,《认识钟表》利用带学生旅游上犹一天的时间变化等等,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
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五、坚定了自己的几个认识。
(1)合理使用教材,大胆选取学生身边的素材充实课堂,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如用从出发地到目的地所经的路线,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与问题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问题。除了科学引导,适时激励外教师要重视板书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传统样的文字应用题模式,引导学时理解图意。
(3)题组训练不过时。数学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训练,通过训练学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诀一样达到自动化的效果。本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则编制系列练习卡,对学生的当堂训练很有帮助。
(4)探究与渗透的关系怎样更合理?数学课需要探究,但绝不是最原始的经历,这种探究需要教师适时的铺垫引导。如果坎过大,沟过深,教师就要帮学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从而达到成功的彼岸。
六、产生的几点疑惑。
(1)一节课中解决问题与算理探究孰轻孰重?从实际问题入手分析已知未知的关系引导学生列算式。启发学时搜索知识储备探寻算式的解法,这两者哪一个应该占得时间更长些?我觉得很多以计算为
重点的课,“解决问题”设置的素材很多都不理想,冲淡了教学的重点。
(2)几节课对学生的评价较少,激励的语言较少。相比较我更欣赏文清路小学老师上课时的感觉。他们的老师上一节课,可能造就一个杰出人才。比如学习信心的鼓励,学习方法的鼓励让人终生受益。
(3)训练量都较少,不利于学生形成技能。我感觉在“解决问题”的红点讲完以后完全可以分层练习,如编制信息收集题组,信息整理题组,选择策略题组,提出问题题组。最后一道综合题。一句话种子分类练习。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令我大开眼界,领略了我们青年老师的课堂教学风采,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第四篇: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非常高兴能够跟罗xx老师们一行去xx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此次外出学习,收货颇多。
一、开拓了思维,教无定法。
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异彩纷呈,有朗读教学课、有作文指导课、有口语交际课等。就拿作文指导课来说,有人物肖像描写、有幻象作文指导、有现场作文指导。这些课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评价、修改、顿悟,训练面广,重点突出可谓是点面结合,训练强度适中、学习密度合理、片段练习有效、评价修改及时确实能把作文教学落到实处。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使用让枯燥的作文练习变得有滋有味,新的突破点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给我们听课的老师眼前一亮,既开拓了教学思路又为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语用的训练,夯实语文教学的基础。
三、教师基本功非常扎实,语言文字引领学生。
本次大赛上教师的语言从容不迫,语速缓和有味,交代问题清楚易懂和学生交流亲切和蔼,正是这种师生对话为教学动态生成提供了有益的平台。教师的书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示范的指导,平时在课堂当中穿插总比临时强调来的好“润物无声”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就是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用,比起读理论书籍强得多,所以此次学习多多,收获满满。同时为今后的教育教学之路指明方向,努力前行。
第五篇:观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有感
观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有感
湖北枣阳一实小 吴云岚
10月11日,我有幸观摩了湖北省第九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参赛老师们带来了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高质量的语文课。虽课型有别,风格各异,却是各有千秋,精彩纷呈,令听课者如饮甘霖,如沐春风。我学习后有这样的感受:
一、语文课要以读为主。在这次大赛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形式的读,不同层次的读,不同角度的读,教师引得巧妙,学生读得沉醉。但语文课只有“读”,没有“悟”,学生的读往往会溜于形式,而成为课堂最华丽的装点。这些课上,我们不仅看到声情并茂的“读”,还有潜心会文的“悟”。学生或“读”中“悟”,或“悟”中“读”,或“悟”后“读”,或别具声色的读,或静心潜思地悟。因为悟读交汇,学生的“读”因“悟”而更动人心弦,学生的“悟”因“读”而更启人心扉。以我最喜欢的课《枫桥夜泊》,也是本次比赛一等奖的课为例,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在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因为我的记录有可能会疏漏)读诗多达15处之多:揭题之后,整体感知这首诗,就有连续4次的读,自由读――指名读(问学生感受到什么:凄凉)――师范读(并告诉学生读得好的原因在: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出自己的感觉。然后,又安排学生边读边品味诗人的感受“愁”,体会诗人情感。接着在学生汇报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每悟出一种感受,就引导有感情朗读。比如“霜满天”读出清冷,“对愁眠”读出孤独,思乡不断的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的朗读悟情,一次比一次打动人。并且教师在本诗教学中,巧妙的使这节课诗中有诗:诗中有古诗,诗中有新诗。一次次的引导学生读相关联的古诗,读根据诗境创作的新诗,让学生在读中悟,悟后读,悟读交汇,动人心弦,启人心扉,令人佩服。
二、语文课要以情动人。这些课还有这样的特点:教师以情启情,以情动情,以情激情,以情燃情。使整堂课情味盎然,情丝丛生。但只有“情”的激发,没有“理”的启迪,师生的“情”往往会失去依托。仅有情感的互相激荡,还有师生思想的互相碰撞,师生或披文入情,或辨析明理,或情动于中,或思发于言。因为情理交融,学生根据文本所悟出的情,自然升华为做人应该明的理。因为情理交融,学生的“情”因“理”而更撼人心魄,学生的“理”因情而更发人深省。
三、教育对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得把自己“~”成为一个造诣很深的语言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语文课堂不仅要体现与体音美科学等众多学科的横向的整合,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一次的学习串起相关的语文内容纵向的整合。以达到温故而知新,或深化理解,感悟。如《枫桥夜泊》中,一个“霜”引出李白的《静夜思》,一个“客”想到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有那感动人的新诗创作,令人佩服的朗诵······有这样整合的课堂,老师上一节课花费的心思可想而知。有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学生学习的效果自不必成问题。
四、注重方法的指导。教材的分类安排,习作的分类练习,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前几年我看过一本书《本领的恐慌》提到“语文是什么?”的问题。“语文就是学习语言和作文”。我想还应该加上:进而学会做人。
当然,大赛的课毕竟有一些“秀’的成分。作为平时的教学,更多的要讲“实”:实用,实在。因此在教学实施环节中,我们的目标: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环节合理、简化;教学手段简便、实用。通过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