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作文(范文)
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作文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作文范文:寻找春天
春天已经来了。今天,我和妈妈去科技广场寻找春天。乘上车,我们到了科技广场,一下车,我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顿时觉得凉爽、舒服了许多。
一进门,我发现草丛绿油油的,小草发出了嫩嫩的芽。在旁边有许多月季花也长出了叶子。
再往里走,看见白玉兰都开了花,而有一些还像含苞待放的小姑娘。白玉兰花像雪一样白,一样纯洁。它虽不枝繁叶茂,但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突然,我看见了一片黄色。我想:这是什么东西?跑过去仔细一看,才知道这一片黄色是迎春花。小小的迎春花黄黄的,漂亮极了。“迎春花?它为什么叫迎春花呢?”我指着它问妈妈。妈妈说:“它之所以叫迎春花,是因为它一开花春天就来到了。”我拿起迎春花仔细的闻了闻,香味淡淡的,沁人心脾,它还有一丝春天的味道。我往前靠又靠,发现有的还长出了叶子呢!
我被一大片红色的花吸引住了,跑过去一看,原来是海棠花。海棠已经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海棠丛里还不时的飞出几只蜜蜂,我摸着它了,他便嗡嗡的向我抗议,好像在说:“你再摸我,我就要蜇你了。”我有发现有几朵没开的花,它们好像是害羞的少女。妈妈拿着一朵紫玉兰向我走来,我跑了过去。紫玉兰和白玉兰差不多,它外面有一层紫色的花瓣,而它的里面有一层白色的花瓣。摸一下还厚厚的呢!这都是别的季节没有的东西。从远处看,海棠花像羞红了脸的少女,不敢正视前方。
我又看见了几棵松树,松树长得高高的。有的像楼梯,有的像扇子,古怪极了。我把它的叶子摸了一下,它的叶子好像是按摩器,在我的手中不停的为我按摩。春天多美丽啊,我寻找到了美丽的春天。
眼看就要和这些春天的代表物再见了,我恋恋不舍得跟着妈妈回家了。春天已经来了,我爱春天。
“失而复得”的爱
爸妈从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外出打工,把我留给爷爷奶奶带着。他们是“典型”的文盲,他们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他们除了“不让我冻着”、“不让我饿着”以外,什么也教会不了我。爸爸初中毕业,妈妈只上了小学二年级,他们虽然在学问上没多大造诣,可是却希望他们的子女有出息。而我是属于“小时了了”的人,智慧开悟的比较早。虽然很小就没有父母朝夕相伴的教导和关爱,仍旧让他们“引以为傲”地得了一些奖----尽管那些奖品没有什么更深层的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转眼我到该升初中的时候了,这才想起自己与父母分开已有五年。这五年,我失去多少同龄孩子所该得到的关爱?又错过了多少全家人在一起嬉戏欢笑的美好时光?或许由于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太少,沟通的不多,使得我渐渐和大人们之间多了一层隔膜,很难相处。后来日益对自己认为“讨厌”的老师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不听他的课”、“不给他做作业”-----久而久之,我所“讨厌”的老师所代的科,成绩日渐下滑。后来真的滑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数科的急剧下滑,使得我从一开始的名列前茅到后来日渐跟不上班,最后不得不放弃学习的机会。
辍学之后,我终于来到父母身边。
和父母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发现他们并不是不关心我,他们是在辛勤地为我们创造学习的条件啊!并且还承受着思子之痛。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何我们做子女的总是要在经过数季的洗理之后才能够长大,总是要在沐浴爱的同时感慨爱的不够多、爱的不够好呢?
初三学生如何复习好作文
所谓及格标准:即明确在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扣题、立意、结构、内容、语言)中,达到哪个程度算合格,先让作文达到这个标准。
所谓作文亮点:即在达到及格标准后,应在自己的作文中设置2-3个亮点,可从立意、结构、内容及语言四方面考虑。如可给作文设置如下亮点:结构巧妙(用插叙法、双线法等)、描写细腻(人物及景物细节生动)、结构严谨(首尾呼应、行文照应等)。
作文复习中要注重以下几点:
1、面向生活,表达真情。继续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关心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为作文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
2、强调立意,注重选材。立意要深刻新颖,符合当今社会的公德和时代精神,如以人为本、爱国守法、无私奉献、保护环境、诚信、敬业、自强、与时俱进等等。用敏锐的“触角”,抓住社会的热点、焦点、闪光点,挖掘提炼生活的“动情点”,把自己的笔和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主题才有价值,文章才会有新意,才能书写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3、形式创新,彰显个性。一篇好的文章当然是文质兼美的,而文章的形式就如同人的外衣,也是不可或缺的。
4、指导学生仔细了解作文评分标准。明确作文评分标准,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掉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5、帮助学生熟悉、掌握作文题型和命题特点,熟练掌握各类作文题型特点。从这两年的各省中考作文试题来看,命题作文又卷土重,所以后期作文训练还要加强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的训练与指导。
有了上述明确的规划,我们的写作训练能够更科学明晰一些。建议大家最好能够养成一个良好地写作习惯:在写作之前先做具体构思,构思上考虑两方面--及格标准和作文亮点。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考情分析
杜雪花
11月6、7进行了期中考试,虽然考试结束了,但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从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对本次考试作一全面反思。
一、试卷的命题思路分析
试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第三部分“写作”。本次试卷在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上,又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力度,满分150分,卷面5分。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我带的班学生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答题情况还可以,但与其他兄弟班级比较,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而且学生之间差距也很大,有个别的学生学习态度也不端正,重点知识的掌握不扎实。
(一)第Ⅰ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的考查(35分)
1、第1小题是古诗词填空,句子能背下来,但有写别字的。
第2题是语段练习,第3小题是名著积累,这两题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学习中对字、词、句、文学常识等的掌握,所考查都是学生平时教学中应该一再强调的。在阅卷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在此题失分。
第4小题语言运用题,失分最多。
失分原因:平时积累不扎实。
反思:在教学中要加强生字教学,特别是容易写错的字和成语中容易写成 别字的地方。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强化诗词默写的正确率,提高学生理解性记忆的能力。
(二)第Ⅱ部分,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55分)
第一个文段是课内小说阅读《我的叔叔于勒》,第二个文段是课外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幸福》。
失分原因:一是《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还没有上,里面的词语的意思和人物形象学生丢分率太高,二是审题不清,不理解所问内容。三是对文章上下文理解不好。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唐雎不辱使命》。此项是对课内文言文的考查,考查内容为文言文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以及对古诗文整体内容的理解,学生掌握情况也是很不尽人意,得分不太高。
反思:阅读教学中有时为了赶课,存在开快车的现象,使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无重点训练,同学记忆不深,运用不好。对古诗词默写检查不够,在教学中继续加强检查背诵的力度,加强对学生的督促。
(三)第Ⅲ部分,学生写作部分(55分)
本次作文是话题作文“读书”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学生的作文书写都比较规范、卷面整洁,但在语言表达和立意构思方面不尽人意,得分不是很高。
存在问题:
1、题目有语病
2、部分学生的作文内容不够丰富,篇幅较短,没有写出什么内容。
3、有部分同学书写不规范,字迹零乱,显得不整洁。
反思:
一、重视课内课文的阅读,把课内课文讲透,重视文章示例的作用。
二、注重文章示例的作用。教师首先应把文章吃透,总结、归纳出一些方法和规律,然后再指导学生掌握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规律。
三、在讲课内文章时,对那些经典的课文、经典的段落,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写感受。
三、今后措施:
1、继续加强古诗文言文的背诵检查力度,继续督促小组长课间检查,自习检查,加强晨读
力度,每天明确背诵的任务,加大默写检查力度,每周活动课型式进行古诗文背诵。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阅读部分历来失分严重,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而不是靠课外的大量的阅读短文的练习,这是常识,但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略读课的教学,老师更要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作文教学中,加大议论作文训练力度。多上一些诸如审题选材,立意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日记、摘抄活动,一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反思
一、试卷评析
试卷以中考试卷类型为范本,难度适中,既有对基础知识考核的环节,也有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做的并不好,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二、问题分析与反省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并不牢固,包括字音字形。
2、文言文的阅读还是一个弱项,课外文言更是一个死亡地带。
3、现代文的阅读答题抓不住要点。
4、作文大部分学生写的很好,得分较高。
5、书写和卷面有三分之一较差。
6、学生心态和学习态度不行。
三、采取的措施
1、强化卷面和书写的训练,在以考代练中重视卷面和书写。
2、抓住:词语改错、诗词名句默写、病句判断、诗歌阅读、文言复习(包括虚词罗列解释)、句子赏析。
3、归纳阅读方法和技巧,分文体训练,走高效路线。
4、选取优秀范文,让同学背诵,体会,借鉴。
最后,期中考试已经过去了,但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却时刻伴随我们,作为九年级的语文教师,我会拿出100%热情与努力投入到教学中。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分析
宜春五中九年级语文期中考试
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是九年级学生进入初三学习阶段后的第二次全年级规模的考试,试卷命题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能力养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三个维度上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试卷命题结构
试题按中考题目形式命制,全卷共26个小题,四个大题,共120分。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和积累”(22分),第三部分:“现代诗文阅读”(30分),第四部分: “综合性学习和写作”(56分)。
考查内容涉及字音、字形辨析题、成语运用、病句辨析、语序排列、语言连贯题、语段概括、古诗阅读、划分句子节奏、解释词义、古文翻译、人物评价、古诗背诵、描写的方法和作用、美词美句赏析、修辞、续写对话、事件概括(主旨词、文意)、议论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抒发感想看法、写作等知识点。
从考查内容上看,所学课文应掌握的重要语文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能够体现学生生活经历、学习积累和情感体验。重视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语文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24题谈谈你的读书的感悟。)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题型规范,题量和难易适当。
二、学生考试分析
(一)总体情况分析:
全年级最高分是初三(3)班的孙家祥同学,100分,最低分 19分。本年级各班的优秀学生成绩相差不大。整个年级之间最低分相差很大。平均分最高的是初三()班,平均分数分,优秀率最高是初三()班,%,及格率最高的是初三()班,%。
(二)各题得分情况:
第一部分“语言知识及其运用” 得分率56、8 %,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和积累”得分率53、3 %,第三部分 “现代诗文阅读”
52、3 %,第四部分的“综合性学习”得分率47、8 %,最后的写作部分得分率为68、6%.(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语言知识与语言表达,一共6个小题。
第1题字音、字形辨析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多学生拼音不过关,有些字会读不会写,字词积累不足。
第2题成语运用。“七嘴八舌”形容人多嘴杂。或者饶舌多嘴。大多数情况下用作贬义,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掌握。
第3题病句辨析。D项中的下降不能够用倍数,很多同学没有掌握。
第4题语序排列,先找出句子3是本段的中心句,再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去排序,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排序。
第5小题语言连贯题。大部分同学没有掌握感叹号的用法,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用来表示强烈的语气。
第6题选择题,按理说只要懂得思路,学生基本能做对。但也有学生没能正确理解题意,不能够找准关键词,所以失分很多。
第二大题文言文积累和阅读,一共8个小题。
第7题选择题,对于《书边事》一诗中“穷边”指的是荒僻的边远地区,大部分学生不理解,失分同学较多。
第8题选择题,首联中没有用到议论的表达方式,很多同学表达方式找不准,这类型的题目训练得少,以后要加强。
第9题划分句子节奏错的人多,“制/用崇及兵部侍郎王赞/为相”中的人名和官职名字弄懂了就能够准确划分节奏,但很多同学没有细读原文,不理解文意,所以停顿错误。
第10题,解释词语,乞:请求;寻:不久。在课内出现过的词,有些同学依旧解错。平时教学文言文时,关键词要圈出背诵,早读抽出点时间来听写。
第11题翻译句子,学生对古文翻译没有到位,提倡直译(逐字翻译)、落实重点字词翻译。告诉学生,如果实在不会翻译的词语空出来,写出其它自己会的词句翻译,也可得一半分(注意答题技巧)。
第12题,韩偓辞相的原因,两个得分点只写到一个,大部分同学出现答题不全的情况。第13题 梁太祖反对赵崇的原因是不沉着、不稳重时,很多同学依旧是出现“答题不全”或者“不会概括提炼关键词”的问题。
第14题 古诗词默写中,出现了很多错别字,如①生→身②是→事③休→体,悦⑤声→升。还有部分同学理解性默写不知道填哪句。(以后早读要求背诵古诗文,抽10分钟背后默写)
第三大题为现代诗文阅读,一共10个小题。
【一】“如果苹果会说话
第15题。很多同学不能够区分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大多数同学把环境描写答错成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大多数同学答题不全。
第16题。揣摩人物说话时候的心理,结合文章做简要概括。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答题。第17小题,两次吃苹果的动作和神态有何不同,大多数同学能够分开答两次的不同之处,但没有把两次结合起来比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点大多数同学没有答。很多同学看不懂题目,回答得过于简单,没有读出题目有几问。以后要仔细读题目,看清题目有几问,做到一问一答,概括之后要结合文章内容谈。
第18小题,发挥想象,写苹果对小文说的话。学生没有弄懂人物,一部分同学正好写反了。有同学写了,但是没有结合原文小文的父母已经回到身边后的感觉来写。
第19小题,大部分同学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只是理由“”设置悬念“激发兴趣”“结尾
照应文题”三个方面,出现了答题不全面的情况。
【二】“阅读缺失”值得警醒
第20小题,第一问中概括新闻内容,学生不能够用简洁的词句概括,以后在课文或在作文中多做小标题训练。第二问中引用的目的,大多人只回答引起下文,没答到“引出论题”。议论文要加强训练。
第21小题,词语赏析,要结合原文谈,很多同学就是答自己的理解,脱离原文。
第22小题,议论文论据和论证方法,大部分同学不能够能答出“事实论据”“对比论证”“反面论证”等议论文术语,不能够正确概括、直指关键。
第23小题,从赏析句子,谈自己的理解,要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方面谈多阅读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很多同学只谈一个方面。
第24小题,联系实际谈读书感悟,很多同学都完成较好。
第四大题为综合性学习和写作。一共2个小题。
第25小题。
(1)题,很多同学不理解甲骨文中雨字的含义,是表示雨滴从天上掉下来。把天空看成了窗子和房子。
(2)题,写一个与“河”有关的神话和历史故事,与“海”有关的中外小说,很多同学出现了“河” “海”不分,神话和小说不分的情况。
(3)题,探究雨的两面性。很多同学答题只说到一个方面,或者答道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第26小题。本次作文以“ 再见,那些的日子” 为题,这个题目适合初三的学生写,可记叙也可议论,有话可说。亮点如下:
1、多数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少数学生作文语言有文采,能较好的运用修辞,很有感染力。
存在问题:
1、语句不通顺、字差、潦草。有些学生叙事太多,语句罗嗦,没有能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认识,知道通过叙事来说理,但说得很空泛,翻来覆去说的一个意思。
2、没有好的布局、结构,部分同学作文依旧是三段式,结构不清晰。不会点题,缺少点睛之笔来升华文章的主旨。
3、大部分学生的语言比较平淡,缺乏文采,没能有效采用设问,反问,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言亮丽起来。
4、有些学生不会审题,作文题目补充得有些牵强,从作文中可以看出学生阅读量不足,对生活的感悟不深。
(三)基本得分情况和失分原因
1、基本得分情况 :基础知识部分还有待加强,阅读理解上还要多指导学生做阅读题的方法。低分的学生基本上是作文没写或者作文字数都不够。
2、失分原因分析 :
(1)、知识掌握不扎实,要求背诵的篇章不会背,会背不会写,课内文言阅读掌握不牢
固。
(2)、阅读习惯不佳,不能耐心读文章,一目十行,浮光掠影。阅读理解不到位,理解肤浅,不能多角度理解文本。
(3)、审题不细,不能根据题意答题,答非所问。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概括提炼。
(4)、学生马虎的毛病依然常见,书写马虎。部分学生写作能力较低,写作基础较差。
三、教学建议、措施
1、夯实基础、重视积累。
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默写,部分学生失分仍然较多。必须继续重视积累,在平时的教学中,抓好常规教学,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积累。加强古诗文的背诵与默写。
2、立足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应以课内精读课文的教学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训练要有目的,要讲究方法,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思路,要提升学生答题时的语言表达水平。
3、强化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
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快速捕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学会在阅读中加工信息,指导学生掌握答题规范。要让学生知道拿到一道题目需要“答什么”和“怎样答”。题目中要求“联系文章”、“联系生活”“分条表述”等都是“怎样答”的问题,根据题目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来表述。
4、高度重视作文教学。
要在立意、基本的谋篇布局和文从字顺上下功夫。在各种文体训练中,重点还是写好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思索生活。今后的作文训练,一定要做到“序列化”,训练应扎实、有序。平时要求学生多读好文章,熟读诗词名句,恰到好处的引用和仿用,能使语言表达更精练,更巧妙,从而提升语言的的品味。
5、加强学生书写训练。
一定要规范学生的书写练习。
刘清莲
2013-11-18
第五篇:九年级上语文
20——20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15.从文中提炼出一个成语是。(2分)
1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2分)
译文:
三、现代文阅读(38分)
(一)(18分)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可是父亲的希望却与日俱增。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
……
……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等我把两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三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
我说:“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17.“我”的母亲原先怎样称呼于勒,后来又是怎样称呼的?从称呼的变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18.十年中,“我”的父亲那“与日俱增”的“希望”是什么?照你看,在对待于勒的基本态度上,父亲与母亲有无不同?(4分)
19.“我”全家人出发时是怎样的心情?后来又是怎样的心情?(用选文中的话作答)(2分)
20.选文中有两段景物描写,请分别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2分)
21.于勒接到十个铜子的小费,就“赶紧”表示感谢,这个细节意在说明什么?(3分)
22.对“我”心里默念的话,如何理解?(3分)
(二)新知识的摇篮——创造力(20分)
①相传有一个英国人,名叫亚克敦,可以算是世界上书读得最多的人。他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这是为什么呢?俄国剧作家克里雅日宁的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②不行,不够,读了而又能创造才是读书的真谛。许多人读书
只满足于简单的求知欲,没有把读书作为提高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创造性过程。他们的创造力被闲臵了。托尔斯泰曾经告诫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使他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这是多么严重的结局。③所以,要真正学会读书,必须培养创造力。
④创造力,就是能提出新见解、解决前人和自己不曾解决过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会另辟途径的能力。
⑤创造是怎样开始的?独立见解便是创造的萌芽。
⑥读书时人们重复着著书者走过的道路。如果读时产生的想法,仅仅就是书上所告诉你的,那你的思想只起到替别人录音的作用,没有产生自己的东西。我们应当在学习的基础上,把所有的知识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血肉,然后(a)“站到巨人的肩上”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⑦请珍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其中不乏虚谬的花影,但创造的花蕾也孕育其中。宋朝的欧阳修,对韩愈的文采章法十分钦服,反复研读韩愈的著作,开始模仿着写作,进而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结果,他学韩愈的文章,而写出的文章并不像韩愈,成为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学韩愈的诗,写的诗却很像韩诗,终于不能独成一家。清朝的学者袁枚总结了欧阳修的治学经验说:“平居有古人,学而力方深”,(b)落笔无古人,而精神始出。”即学习时要尽可能吸收前人的知识,但创造却必须超过古人。独立见解源于两方面。一是在读书中深刻理解,见识高人一筹;二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励下,潜心钻研。两者往往互相作用。爱因斯坦谈到自己是如何创造时说过:我自己侥幸发现了一些东西,例如相对论的建立,这我可以解释为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到诧异的能力,(c)当绝大多数的物理学家从学校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的公式时,我却尝试着对他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可见,凡是不满足于现成结论、善于独立思考的人,他的创造力就强。
23. 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