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余映潮

时间:2019-05-13 04:0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余映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余映潮》。

第一篇: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余映潮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余映潮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即有效的高效的课?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领会新课标最重要的精神与理念。

对于语文教学,国家教育部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如下精深的指导。课标说: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从前所未有的高度给语文课程下了定义,高屋建瓴地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极有力地告诉了我们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课标说: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这段话,阐释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着力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点示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重大意义。课标说: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这段话,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强调了语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课标说: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段话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进行都应该关注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总的来说,新课标反复强调、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算是比较好地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换一种说法就是:所谓的“好课”,一定应该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一定应该是关注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课。

日常教学要达到如课标所说的要求,困难较大、难以做到,但必须而且应该做到。多年来,大面积上的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沉迷在一种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虚假分析之中,即大多数的语文课都是靠语文教师非常多的细碎提问来进行推进。教师到处问,学生随口答,课堂教学好像很生动很热闹,好像“分析”得细腻周全,其实所问与所答大多是学生已经读懂的东西。这样的教学,基本上脱离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基本上脱离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的训练。

所以,“好课”的设计,需要我们改变教学习惯,精致利用教材,简化教学形式,落实语言学用,关注学生活动。最大的“秘诀”在于:大量减少教师的碎问,大量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

下面从阅读教学的角度,例说“好课”的设计。所谓“好课”,是精致利用课文、突现语言学用的课。如: 《赵州桥》(课文略)的教学。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

活动设计:画出关键句,学用一组词,背读一个段,学用一个句。

训练过程:

1.全班同学默读全文,在教师的指导与示范下,用“每段选一句”的方法,画出全文的关键句。(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对课文进行“文意把握”,初步感受“提取关键句”的阅读技能。)

2.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一批字词:汝河、隋朝、桥墩、创举、雕刻、缠绕、回首、遗产。(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认字识词,这样的活动必须落实,除了读一读,还要写一写。)

3.朗读课文第3段,读清楚这一段的层次,读清楚这一段的句式,读背这个段落。(此次活动的目的,朗读训练,读背积累,让学生初步感受段的“层次”。)

4.朗读课文第4段,学用句式写话或说话:——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此次活动,既是语言学用训练,也是思维训练,学生在写句或者说话的过程中需要辨析“历史遗产”的内涵。)所谓“好课”,是关注精读训练、关注技能训练的课。如: 《黄山奇松》美段品读教学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

教学创意:文意把握训练,精段细读训练。

活动之一:

文意把握训练:课文朗读,认字识词,请同学们用“写”的方式概括《黄山奇松》三个段的大意。(此次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意耙握训练、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教师要组织“集体训练”活动,每位学生都要动笔。)

活动之二:

精段品读训练。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品析课文的第二段: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

1.课文朗读。2.画出文段的关键句。3.分析这一段的层次。4.举例品析本段文字语言的表现力。5.分角色演读。(此次活动,既引导学生细腻地品读课文最精美最重要的部分,又充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安排背诵活动。)

所谓“好课”,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课。如: 《杨氏之子》的教学。

教学时间

教学创意分,积累丰富。一个课时。课文趣读;活动充

趣读活动之一:朗读——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和教师的补充注释自读自讲课文内容。(此次活动,着眼于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集体活动,自读自讲,人人如此,个个受益。)

趣读活动之二:识词——用成语印证的方法证明自己懂得了课文中某个或某些字词的意思。如——甚:不求甚解,自视甚高。学生们独立活动,小组交流,对字词的认读与成语的印证越多越好。(此次活动,因为有趣、因为有美妙的角度而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在“语言学用”方面大有收获。)

趣读活动之三:填空——用“填空”的方法理解句意,理解文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此次活动,重在语言训练,有巧妙的形式设计,能够让学生跃跃欲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味。)

趣读活动之四:译写——用“译写”的方式进行“课文写作”的活动。要求每位学生用6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出课文译文:

梁国姓杨的人家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他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摆设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家的鸟。”(此次活动,照应本课的第一次趣味活动,是文言文译写能力的训练,又让每位学生都深人细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对每一位学生而言,都达到了“落实”的境界。)

所谓“好课”,是进行集体训练的课、是进行动笔训练的课。如:

《威尼斯的小艇》的读写训练教学。

教学创意:将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设计学生集体参与的读写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之一:朗读课文,进行课中微文写作。(时间约 20分钟)

教学过程:

全班同学朗读课文。

教师安排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用“威尼斯”“小艇”写一句生动的话;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用“小艇”“威尼斯”写一句生动的话。

教师进行示例:说到威尼斯,就自然会想到穿梭于水巷中的小艇,这是一种月牙形的平底小船,乘着它,可以饱览这座“水城”的全景。

教师再进行示例:河道上一只只来往自如的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一种美丽的风情。

同学们各自独立地写作,写作的时间5分钟,然后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交流。

最后教师出示美句,请同学们读背:

在威尼斯迷人的夜晚,乘坐风格独特的小艇,缓缓荡去;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在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

(此次活动,运用“课中微文”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意”,让所有的学生都动笔进行了写作,既进行了文本信息提取的技能训练,又进行了语言学用训练,还要求学生进行美句读背,一举多得,学生收获非同一般。)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之二:朗读课文,进行课文精段美读。(时间约 2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要求读出“情味”感,读出“动静”感: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人睡了。

教师安排学生用“美点欣赏”“课文批注”的方法进行读文实践,默读、批注、写出品析心得的时间约 5分钟。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的课中交流活动。

教师最后进行课堂小结:这段文字——好在从特别的角度描写了威尼斯风情,好在由人及景层次分明,好在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好在简笔勾勒意境优美„„

(此次活动,运用“美段细读”的方式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同时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动笔”。学生在活动中既进行了课文朗读的技能训练,又进行了美点品析训练,还积累了课堂学习笔记,同样收获丰富。)

所谓“好课”,是让学生真有收获的课,是让学生大有收获的课。如:

《颐和园》的课堂阅读教学。

教学创意:一课三学

学习活动一:用“撷取提纲的方法”知晓文章大意。

学生活动方式:选几个句子读一读:

(首)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景点一)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景点二)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景点三)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教师课中小结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此次活动,既有阅读技能的训练,又有写作知识的点拨。)

学习活动二: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熟悉段的写法。

学生活动方式:选一个段落析一析: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学生交流:

(总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一层)(往下看),葱郁的树丛„„(第二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第三层)(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教师课中小结——二学段落写作:总提分说,层层展现。

(此次活动,既有对“段”的展开顺序的观察,也有写作知识的点拨。)

学习活动三:用“字词品析的方法”了解语言运用。

学生活动方式:选几处词句品一品。

(1)根据课文读出下面词语前面的“修饰语”:

宫殿———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树丛——葱郁的树丛;屋顶——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杨柳——数不清倒垂的杨柳;石桥——长长的石桥。

(2)根据课文读出下面词语后面的内容:

昆明湖——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肪——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教师课中小结——三学语句表达:准确修饰,生动描写。

(此次活动,指导学生体味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的规律。)

教师进行课堂学习小结——《颐和园》告诉我们这样写游记:

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段落写作:总提分说,层层展现。

语句表达:准确修饰,生动描写。

短短的一个课时,利用课文训练阅读的技能,利用课文点拨写作的规律,容量饱满,学生真有收获,学生大有收获。

《语文教学通讯C》2014-03

第二篇:余映潮老师:一堂好课的设计

一堂好课的设计——创新有效设计

 什么是教学设计的创新

变“课堂教学”为“利用课堂” 变“轻慢语言”为“着力学用” 变“泛谈感受”为“精读训练” 变“碎问碎答”为“实践活动” 变“思路不清”为“板块思路” 变“读过问过”为“积累丰富” 变“只读不写”为“读写结合” 变“平俗手法”为“高雅教学”

 大家都需要克服的缺点

1.碎问、碎读、碎说,课堂教学中无用的话太多 2.无教学思路的切分,无让学生占用较长时间的活动设计

3.缺少语言学用教学,缺少精读能力训练,缺少语文、文学知识的渗透 4.教学中没有深入到课文的任何一个片段或任何一个点

5.课堂活动中始终与学生进行单个对话;无动笔要求,无积累意识 6.长期运用小组展示的模式,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片刻安静的时间 7.用长时间的“预习”甚至反复的“预习”,耗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 8.教学手法低端、平俗,长期让学生用句式说话,课堂上掌声不断 9.最大的问题就是:以为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是解读课文内容

 警惕“八个缺少”

1.缺少“语言学用”的意识 2.缺少“活动形式”的变化 3.缺少“主问设计”的理念 4.缺少“选点精读”的过程 5.缺少“朗读训练”的安排 6.缺少“积累丰富”的显现 7.缺少“趣教美教”的尝试 8.缺少“语言雅致”的要求

 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理念:利用课文,训练学生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会对他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1)为这则寓言再拟一个标题。(2)用朗读传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神采。(3)划分这则寓言的层次并概括故事情节。

(4)用四字短语评价文章的结构技巧,用成语评价人物形象。(5)提取能够表现课文全息的五个关键词。(6)赏析“三问三答”的作用。

(7)想象、续写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8)赏析课文语言,特别是对“笑”进行品析。

(9)概括文章主旨,品析深刻寓意,给故事再写一个议论段。(10)论析这则寓言中的语文知识。

 阅读教学设计的“八字诀”

 “实”:实实在在地利用课文增加学生知识,训练学生能力。 “精”:精致、精粹,不要随意乱问。没有精读训练,就没有能力训练。

如《济南的冬天》,“一段八练”:  朗读训练  画面命名  层次划分  线索寻觅  字词品味  美感阐释  作用品析  美段背读

 “简”:思路明晰,教程简明,简中求动,简中求丰

如《孔乙己》,“知识积累,课中比读”:

4.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1.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 阅读第4、11段,将其中存在对比之处用线条连起来。

出场-退场; 正常-残疾; 伤痕-断腿; 长衫-夹袄; 文言-白话; 青白-黑色; 眼睛-眼神;

 “情”:讲究情感、情致、情趣、情味

如《论语十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话题:这两章都写了„„

 “活”:不拘泥,不呆板,教法灵活,内容灵动,学生活动充分

如《陈太丘与友期》:朗读、辨析、品味

 “趣”:角度细腻,手法生动,能激发兴趣、形成活动,能让学生真有收获。

 “美”:审美品美,美读美写,在美好的学习过程中品味美。

如《散步》:阅读赏析,品析训练  品情  赏景  析意  深情吟诵

 “丰”:让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

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文联读,读写结合  朗读  课外补充  写一段话微型讲稿

第三篇:余映潮《读报指导课》

余映潮 “读报示范课”教学实录与评点

执教:

余映潮 整理、评点:

王剑平

时间:2009年7月26日上午

地点:陕西省军区礼堂

会议名称: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学生:西北大学附中七年级

【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节读报指导课。我们用的报纸是《语文报》初中版八年级第20期,人教版教材配套用的报纸。

这节课,我们的主题是“学会用报”。

(屏显)教学创意:学会用报

师:我们先来进行第一次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简说”——“简单地说”,话题是:请同学们自由地举例——当然是这份报纸里的例子,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所选的这篇文章有什么用途。

开始浏览你手中的报纸,很快地选中一篇,然后说说它的用途。

(屏显)课堂读报活动 简说

话题:举例,简说《语文报》文章的用途。

(学生们浏览报纸)

师:好,请同桌之间交换意见。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师:我们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哪位同学先来。

生1:比如这里的《“和”字10说》可以帮助我们从全面和感性的角度去了解“和”字的含义。

师:对,了解“和”字的含义,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

生2:《“和”字10说》使我们了解了“和”是什么意思,“谐”是什么意思,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精神。

师:嗯,从中得到了一定的感悟。

生3:《我依然懂您》讲述了孟浩然、李商隐和杜甫的背景,用历史的特定时刻展现特殊的意义,体现了三位诗人的追求和理想,让我们更加懂得诗人的追求和理想。

师:概括得多么好,一篇很长的选文,她对文章的写法和内容进行了总结,这就是:可以锻炼我们的概括能力。

生4:从《国家》可以读出爱国精神。

师:让我们感受到应该怎样去爱我们的国,爱我们的家,同时它是歌词,可以用来歌唱。

生5:我觉得《我依然懂您》这篇文章既让我们学到了描写的美丽,描写的方法,又提高了我们作文水平。

师:对,描写和抒情的方法,以及展开想象的角度,给我们的写作以启迪。

生6:我觉得《我爱你,我的家乡》这篇文章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述说了我对我家乡的感情。

师:可以让我们体会“我”对家乡的感情,并品味它的语言。

生7:《从“转笔”说开去》 这篇文章告诉我上课要听老师讲,要尊重老师,不要在课堂上悠闲地干其他事。

师:就是,上课不要转笔。这让我们懂得,我们的修养应该在哪个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师:我们大家说了这么多,我来简单地小结一下。语文类的报纸或者杂志,特别是适合我们中学生用的文章,它们大约有这样一些用途:用于开阔视眼,用于陶冶情操,用于知识积累,用于规范表达,用于阅读指津,用于指导我们写作,用于诗文欣赏,用于思维训练,还可以让我们休闲地阅读,还有很多很多。

(屏显)

用于开阔眼界

用于陶冶情操

用于知识积累

用于规范表达

用于阅读指津

用于写作辅导

用于诗文欣赏

用于思维训练

用于休闲阅读

„„

师:好,我们第一个学习活动进行到这儿。下面看我们的第二个学习活动: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学习一点用报的方法,我们的学习内容是:选例,由老师来选,让大家一起来体会《语文报》文章的用途。(屏显)课堂读报活动 实践

内容:选例,体会语文报文章的用途。

师:请大家把视点移向第一版的《“和”字10说》,我们的活动方式是“朗读”。

(屏显)课堂读报活动

朗读《“和”字10说》

师:现在拿起你们的笔,把这十一段话的的中心句画下来。什么是中心句呢?就是一段话中总说的内容,比如第一段,“和是‘和谐’”就是中心句。以此类推,下面各段第一句的四字短语都是各段的中心句,后面的内容都围绕它而展开。怎么朗读呢?我们这样来进行,因为要体现我们读文章时候的一种感情,又因为它是“和”字的解说,所以我们一起来读,请一位男生,再加一位女生起来,朗读中心句,而且交错进行,全班同学读后面展开的内容,注意与他们朗读内容的衔接。

(两位同学交错读出了全文的中心句)

师:你看,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他们朗读了中心句之后,我们其他同学一起跟上来读展开的内容,然后再读下一个中心句。再来。

两位同学交错读中心句,其余同学读展开的内容:

和是“和谐”。“和”由“禾”与“口”组成,意思是“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与“皆”组成,意即“人人能说话”。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社会生存状态。

和是“公平”。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分强弱、贫富、亲疏,都需要公平对待。

和是“友爱”。世界的力量构成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和”就是要互为依存,和平共处。

和是“尊重”。对自然尊重,对环境尊重,对生命尊重,对人权尊重,“和”是实现天人合一的“规范”通道,也是古往今来人们的永恒期待。

和是“协调”。即通过调整人际关系,疏通环节,达成共识,建立默契。

和是“温善”。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善待他人。

和是“和睦”。家庭、单位、国家、世界都需要和睦。和睦就是适度的宽容和谅解。

和是“链接”。和字有介入、连同的“基因”,用以消减客观上的抵触、对抗,实现“同心协力”。

和是“合奏”。“和”的力量,就是把多姿多彩的世界元素凝聚在一起,相辅相成,共生共长。

和是“圆满”。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纯刚纯阳,其势不强;纯柔纯弱,其势必削。”做人处事,布局谋局,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才是最佳状态。

“和”是“谐同”。“和”的含义还有很多,但“谐同”是其万变不离之宗。

师:文中最后一句话是全文总说。它说:“和是‘谐同’。‘ 和’的含义还有很多,但‘谐同’是其万变不离之宗。”这里,“‘和’的含义还有很多”就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和”是一种“氛围”,“ 和”是一种“力量”,“和”是对我们心灵的滋润。我把这篇文章的关键词摘取出来,你们看,这就是“和”的各个不同层面的含义。

(屏显)和: 和谐,公平,友爱,尊重,协调,温善,和睦,链接,合奏,圆满,谐同。

师:我还给大家找了一组含“和”的短语,一起来读一下。(学生齐读)

(屏显)和衷共济 心平气和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和平共处 地利人和

风和日丽 春和景明

惠风和畅 和风细雨

师:好,建议咱们这个班在今年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用“‘和’字10说”创意一个节目出来。用同学们之间的形体组合来阐释“‘和’字10说”。

师:这样一个朗读《“和”字10说》的学习环节,我们就感受到这篇文章在开阔我们的眼界、陶冶我们情操方面给我们的教益。

(屏显)朗读《“和”字10说》——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师:咱们继续第二个环节的活动:请大家把报纸翻到最后一版,摘抄《标点运用的常见错误例析》中关于顿号用法的说明。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顿号用法的说明是隐含在其中的,作者没有特意来说顿号应该怎么用。我们的摘抄方式是勾画,就是用你们的笔在报纸上把关于顿号的用法画下来。在哪几个地方呢?老师提示一下,在第二、三、五这三个标题、这三块内容里去寻找你们需要得到的答案。

(屏显)摘抄《标点运用的常见错误例析》中关于顿号用法的说明。

(学生在报纸上作勾画、摘抄)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交流摘抄的成果。我的摘抄的成果是,这篇文章里面关于顿号的用法有四种。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生8:顿号只用于句子中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之间。

生9:并列词语里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之间应用逗号,小并列之间用顿号。

师:如果有多次并列的话,大的概念之间用逗号,小的之间用顿号。

生10:各并列成分之间由于带有语气词,停顿时间明显增长,各项之间不能用顿号。

师:很好,大家说了三种,还有一种在哪里?

生11:不表示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不能用顿号。

师:好,这是从反向来说明的,你的发现很有意义。还有一种,请你来试一下。

生12:表示约数的词语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应该把顿号去掉。

师:多好!一起来看一下,我们从文章里面摘录出来的有用的知识。一起来读:

(屏显)

(1)顿号用于句子中并列的词语或者并列的短语之间。

如:

七、八年级的同学都参加了此次活动。

(2)不表示并列的词或者短语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这次考试的科目有七八门。

(3)停顿时间较长的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不用顿号。

如:水果摊上水果的种类很多,苹果呀,梨子呀,香蕉呀,葡萄呀,应有尽有。

(4)并列词语里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之间用逗号,小并列之间用顿号。

如:公司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

(学生齐读)

(其中“作用三”例句中的并列词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停顿时间要长,如果是顿号的话,朗读速度一下子加快很多。)

师:这次活动,我们通过摘取文中有用信息,感受到了学会用报对于我们知识积累和规范表达方面的指导作用。

(屏显)摘抄《标点运用的常见错误例析》中关于顿号用法的说明——知识积累,规范表达

师:第一个活动朗读活动是比较容易的,这次活动有些难度。下面我们再来一个难度比较大的活动。请你们提炼第五版的学生习作《我依然懂您》的表达特点。什么是表达特点呢?即文章的构思、结构、语言以及它的手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如照应啊,正面、侧面描写啊,想象啊等等都可以讲。下面开始独立地思考。

(同学们长时间独立阅读,思考)

师:好的,暂停。我刚才巡回看了一下,我想小结一下你们的学习方法,而且要表扬你们。同学们有这样几种学习方法:第一种是勾画,有的同学通过勾画,发现几个地方的表达形式一样,于是就能很快找出表达特点;第二种是旁批,有的同学说,这里是“引用”,这里是“照应”;有的同学是写短句,他说这篇文章的三个小标题之间是什么关系;还有的同学是既勾画又旁批。好的,继续进行。

(同学们继续长时间独立阅读,思考)

师:好的,可以停下笔。再表扬一下:全体同学都在独立地思考,这是极好的学习习惯。把你的见解告诉我们,请举起你的小手。

生13: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如开头“深夜,浮风,雨点”增添了文章的萧瑟,然后“这夜,这风,这雨引我无限的遐思”这一句又引出下文。这篇文章又引用了很多诗句,用一个个优美的诗句来写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如“你坐在窗前,静静地望着不远处的桃树,品着淡雅香醇的美酒,时而吟诗,时而微笑,即使已是深夜,却了无睡意。醉了,你醉了,你不仅醉在这夜雨美酒中,更陶醉于这盎然春意。你用手抚着风,看着桃花从枝头飘落到河面,又随河面的涟漪潇洒而去。于是,你一气呵成,吟诵出这千古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还有,每一个小标题后都有一句话,如第一个小标题后,“春意无绝。夜里,水上,楼台”,使小标题之间互相照应。还有文章的最后两段是全文的总说。其中最后一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但我依然懂您。”又和题目照应。

师(赞许地微笑):大家看,他分析了多个层面的内容,语言、手法、结构以及情感。表扬!谢谢你!

生14:这篇文章运用了小标题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每一段的大致意思,且三个小标题层层递进,很有层次感,“家愁绵绵”“国恨悠悠”更是表达出了浓厚的思想感情,每个小标题的下面六个字又是独立成段,很有感染力。全文多处引用古诗文,使文章有韵味,表达出浓浓的爱国情。

师(赞赏地拿起同学的纸条):她写的是发言的蓝本,她写了很长的一段话,谢谢你!

生15:这篇文章我觉得题目首先引人深思—— “我依然懂您”,看样子来好像是写一个人的,实际上写了三个人。文章的标题从“春意无绝”递进到了“国恨悠悠”,每个小标题后面“愁思”与“家愁绵绵”照应,“国恨”与“国恨悠悠”照应。

师:多好,三位同学的表达有什么特点?他们的表达流畅、有层次,而且准确。

生16:我觉得“深夜,浮风,雨点”、“夜里,水上,楼台”、“雨夜,秋池,愁思”、“暮秋,茅屋,国恨”这些句子点明了段的意境,吸引了读者继续往下阅读。

师:嗯,语言表达很优美,而且都点出了两个关键的因素,一个是“深夜”,一个是“下雨”,选材也很漂亮。

生17:文章运用了三个小标题,小标题后面再分说,这个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师:运用小标题,把文章内容“切割”开来,然而文章其实是一个整体,这种构思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生18:“深夜,浮风,雨点”、“夜里,水上,楼台”、“雨夜,秋池,愁思”、“暮秋,茅屋,国恨”这些句子既交待了时间、地点,又写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师:嗯,点示得很清楚。用诗意的语言、简洁的语言把文章里面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内容点示得很清楚。

师:我给大家小结一下。这篇文章的构思特点、表达特点有这样几点(讲到这里,老师提高声音一字一顿地说:做笔记):

师:第一点,总分框架。前面有总说,当中三个小标题领起各个不同的内容,最后再总说一句。它让我们觉得:啊,原来优美的散文也是可以这样构思的。

第二:横式结构。“春意无绝”“ 家愁绵绵”“国恨悠悠”三个小标题分别领起对三位古代诗人诗作的感受。

第三,它有巧妙的线索。这个线索分析起来真有味道。三个小标题领起的都是诗人的诗作,都是写雨的,都是写夜的。而且它的语言表达也形成了线索: 总说部分的“深夜,浮风,雨点”,第一个小标题下面的“夜里,水上,楼台”,第二个小标题下面的“雨夜,秋池,愁思”,第三个小标题下面的“暮秋,茅屋,国恨”——连起来看,就是线索。

第四点,逐层递进。先写“春意无绝”,然后是“家愁绵绵”,然后是“国恨悠悠”,思路清晰,布局合理。

第五点,巧用人称,“我依然懂你”,直接面对诗人说话,表达自己的想象。第六点,呼应很严密。除了首尾呼应以外,文章内部的句子也形成呼应的态势。

更重要的是,它的语言表达很美,它的想象很美,这篇文章给我们诗意的感觉。

(屏显)《我依然懂您》的表达特点:

总分框架 横式结构 线索贯穿 逐层递进 巧用人称 严密呼应

师:好,我们进行的这个活动有什么意义呢?它给我们以写作辅导,以思维训练。

(屏显)提炼习作《我依然懂你》表达特点。——写作辅导,思维训练

师:这节课的小结:我们通过举例,简说了报纸上文章的用途;我们通过选例,实践了一种学习方法。我们完成了一点“学会用报”的任务。

(屏显)读报指导课活动小结

举例——简说用途

选例——实践用法

学会用报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

【评点】

课外读报,人人都知道重要,然而如何指导学生读报,却极少有老师会重视,更何况实践。

学生阅读语文类的报纸,通常只浏览几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做几题老师要求做的练习,然后弃之一边,枉费编者的苦心。至于教师方面,原本课外阅读指导就不多,即便有也是以课本后面指定的名著导读为主,学生平时看得最多也最喜欢的轻骑兵——报纸杂志——却很少有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关注,即使关注了,也不知道该如何上。所以余映潮老师的这堂读报示范课,非常及时地给老师们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这是一堂创新实用、层次分明的课。

读报课该怎么上呢?是让学生自由阅读,选择感兴趣内容进行积累,还是选择与课文相关的文章重点阅读,以辅助阅读课教学,抑或用报纸上的文章上一节写作指导课?取舍还真是个难题。余老师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直指问题核心:让学生学会用报。整个课堂前后两个板块,从自由举例、简说文章用途到选定材料、实践怎样用报,前面是学,后面是用;前面简略,后面详细;前面是总,后面是分。不枝不蔓,井然有序。第二个板块安排了三个活动,分别为朗读、摘抄和评析佳作,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精致的课堂结构除了表现于前后照应之外,还讲究起承转合。余老师特别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小结,这些清晰准确的总结语言不但让学生学有所获,而且使听课老师也茅塞顿开,哦,原来报纸可以这么用。

一份报纸内容包罗万象,余老师选例讲究典型,讲究层层递进。三篇短文,三种用法。朗读《“和”字10说》,强调词、句的积累;摘抄《标点运用的常见错误例析》,训练学习方法;品析《我依然懂您》,进行写作辅导,进行思维训练。从词、短语、句子到标点符号到全文,科学的教学设计让人击节赞叹。

这是一堂活动充分、引导有效的课。

读的活动丰富多彩。读,就读个痛快。读中心句,读支撑句,读典型范例,读全文,读老师概括的内容。读的时候有误了,重新读。读的形式有个别读,但更多的是集体有选择性地读,让每个学生都发出声音,课堂不因为个别优秀学生的话语权而导致集体失语。

整堂课学生发言十分踊跃,一来是因为教师设计的问题有启发性且难度适中,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更重要的是因为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十分充分,学生有着充裕的时间去阅读文章、摘抄内容、思考问题、发展智能、陶冶情操。

余老师对学生回答的点评总让人叹为观止。整堂课没有那种“还有吗” 的逼问声,却能牵连不断地引出新的内容。对于富有价值但陈述不清的发言,老师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同学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回答中单一的信息资源,老师通过补充说明的方式让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偏离方向或者存在错误的回答,余老师则通过反思辨析等方式引领学生自我发现。然后慢慢地,学生的回答就越来越丰富了。

这是一堂注重学法、培养良好习惯的课。

余老师注重教学中的“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做到了少讲、精讲。课堂语言惜字如金决不芜杂,然而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却毫不吝啬。

老师强调阅读时要独自思考,指出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习惯;强调学重要内容要做好笔记。老师真情地表扬同学们在阅读时的几种学习方法:一是勾画,通过勾画,发现规律;第二种是旁批,在旁边注明句子用到的方法,文章的结构特点等;第三种是既勾画又旁批。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出什么是中心句,什么叫表达特点,怎样勾画等等,要求学生做什么,指向明确,毫不含糊。要么不讲,讲了就讲透,讲了就击中要害。

令人称奇的是老师非常自然地让学生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养成举一反

三、实践运用的习惯。如在朗读《“和”字10说》以后,老师提出,文中最后一句话讲到“‘和’的含义还有很多”就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和”是一种“氛围”,“ 和”是一种“力量”,“和”是对我们心灵的滋润。为了进一步拓宽思路,老师在屏幕上示范补充了“和”字的另外10说,随即又建议同学在学校晚会上,用“‘和’字10说”创意一个节目出来,可以用同学们之间的形体组合来阐释“‘和’字10说”。这样不知不觉间,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也可以得到培养。

这堂课保持了余老师一贯的课堂风格:层次分明语言清晰,精选材料讲究典型,指导学法注重细节,线条流畅轻松实在。套用蔡明老师的课堂境界说,余老师的课实在是达到了第四重境界,那是诗的境界,是创新有效、精致美好的诗的境界。

By 王剑平| 阅读全文(285)|

第四篇:映潮评课之2

映潮评课之《庄周买水》

作者:.文章来源:本站资料

点击数:335

更新时间:1/15/2008

四、探究主旨

1、快速浏览第二部分,勾画文章中的词语,完成庄周买水过程示意图。

明确:东海办事处——河伯办事处——壕梁办事处,最后回到东海办事处,转悠了一圈,水还是东海之水,价格由原来的每吨一元涨到了每吨五十元,凭空涨了几十倍。

2、思考:钱都被谁赚去了?这些人能够随心所欲的倒买倒卖靠的是什么?

(穿插介绍时代背景:当时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但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行政力量仍在管制和干预市场。经济在部分价格开放,部分价格仍由行政机关控制的“双轨制”下运行,它把价格分计划价和议价,同一种产品,计划内是国家统一定的平价,计划外是议价。两种价格之间相差悬殊。在这种情况下,那些能够依靠行政权利取得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人们,只要一倒手,就能有成千上万的利润。)

3、指名朗读课文第三部分,讨论:有人建议本文作如下修改,认为这样更能淋漓尽致地鞭挞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你觉得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屏显:

庄周揣着提货单,赶着一辆大车,车上载着空水桶,急急忙忙向东海进发。好不容易又走了十天十夜,才到东海。负责提水的倒很热情,拿过提货单,又是忙着咋唬大车,又是忙着提水,不让庄周动手。桶装满了,庄周连忙捧上香烟表示感谢。提水者手一推:“不抽烟。手续费每吨一元,共计一百元。”

庄周睁大眼睛,不说也不动,好像一段干木头,只有棘刺般的花白胡子在微微颤抖。

猛听得一声雷响,油然云起,长养万物的甘霖就要下来了。庄周霍地跃起,敲着空桶唱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明确:①此文是故事新编,与古事若即若离,才能妙佳,去掉后不免兴味索然。②这类东西要追求荒诞,如果没有鱼,文章会大大削弱传奇色彩。③更重要的是,这鱼以及甘霖欲降和敲盆唱歌都别有深意。这些使文章不止于讽刺不正之风,更推广到对老百姓艰难、忧虑和期待的揭示,以及他们对甘霖久望不来的强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

4、小结:本篇寓言式的杂文以故事新编的方式以庄周买水养鱼的经历,既讽刺了当时商品流通领域中以权谋私、哄抬物价、凭空暴富的丑恶现象,也表现了老百姓的艰难、忧虑和期望以及他们对社会风气好转久望不来的强烈不安和知其必来的坚定信念。

五、品味鉴赏

1、思考;本文为什么选择“庄子”作故事主人公?

明确:①就其文学成就来看,庄周是中华民族的语言大师,他开创了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的先河。他的著作集《庄子》,又称为《南华经》,影响巨大,一直为历代文人学者所顶礼膜拜:

②就庄子思想性格来看,他超凡绝俗,拒绝诱惑,鄙弃利禄,安贫乐道。如果连淡泊名利的的庄周也挡不住潮流的诱惑,抵制不住拜金思想的浸染,下海经商,那真是文化人的悲哀。选择庄子,可使文章的讽刺性和战斗性更强烈!

2、讨论:这篇杂文写得富有情趣,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明确:①

巧妙的构思,折射出现代生活的面貌。作者借用了与庄周有关的一些事情巧妙的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真实完整的情节。同时作者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加以改造、生发,让内容折射现代生活的色彩。

②旧瓶新装。作品中人物穿古人衣服,说现代人的话。如长发披肩的女秘书耸耸肩说:“sorry,没货了。”

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活画人物形象。如女秘书“耸耸肩”,“吴主任又黑又圆的脸上凝着经久不息的笑容”,一连串的“嘿嘿”,“哈哈”的拟声词的使用,活画出人物形象,并使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小结:本文是一种故事新编的写法。“故事新编”是近年来颇为流行的一种文体。它往往把古人古事与当今社会联系起来,造成一种生动幽默而又含意深刻的效果,起到借古讽今、针砭时弊的作用。故事新编贵在于“新”。它既不是对原著故事的简单概括,也不是为原著写续篇,而是在原来的主题、人物、情节基础上,赋予新的思想内容。„„

六、课外练笔

特定的时代造就了这个庄周买水的故事。随着改革开发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渐趋完善,但新的问题又涌现出来,这时的庄周去买水又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呢?请结合现在的背景展开想象,写一则新的《庄周买水》的故事。

第五篇:余映潮(定稿)

余映潮-人物简介

余映潮

余映潮,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余映潮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荆州市教科院原中学语文教研员,多家国家级中学语文专业杂志的封面人物。曾被张定远先生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著述丰富,已发表各类教学文章1300余篇,出版了《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讲语文》等七本专著。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

本文来源于 语文资源网()

[1]

余映潮-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

1.定位准确。

映潮所进行的课堂教学艺术研究,是着眼于服务广大基层教师的。他说过:“多年来,我所面对的、所接触的,是大面积的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法设计不能解决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温饱’,所以我更注重研究大众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力图找到一些具有共性的、一般的语文教师都能接受的教学经验,力图为提高大面积的语文教学水平做一些教学艺术的普及工作。”他还说过:“我认为,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是语文教学改革所要达到的一个基本境界。这个境界的实现,主要靠语文教师自己的努力和语文教学科研的导向。”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像他这样服务方向明确的研究工作,还真不多。2.提炼精细。

近年来,映潮不仅对数百节课进行了研究与评析,而且还对所提炼出来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教学实践,所以,他的研究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他提出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诵读、品析、运用、积累”的四要素,他总结的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课型新颖、思路清晰、提

问精粹、品读细腻、活动充分、评点精美、积累丰富”的32字口诀,他推介的“一词经纬式、一线串珠式、选点突破式、多角反复式、板块并列式、美文助读式、读写结合式、一次多篇式”等八种教学设计思路,他提出的教材处理“简化、优化、美化”的三种基本手法,他主张的“课堂教学的高层次境界是学生活动充分”等等。总体风格是线条简单、明晰生动,是大众化的带有一定艺术性的先进的教学设计理念,能够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3.积淀丰厚。

与其他名师相比,映潮同志精美生动的课堂教学被人们发现得较晚,也没有多少媒体对其进行有力度的宣传,这恰恰给映潮以充分的思考与时间,让他能够锲而不舍地有条有理地进行自己的探索,因而理论的丰富、资料的积累与教学经验的积淀都非常厚实。除了前面所介绍的种种教学设计的理念,他这种厚实的积淀还表现在:他连续12年带领弟子进行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共作了近150场关于课程、教材、教法与教学设计的报告,在他的九百余篇各类教学论文中,有近二百篇是关于课堂教学艺术的。他还有大量的教学设计方案,仅2000年以来,就有《故乡》、《马说》、《回忆我的母亲》、《曹刿论战》、《满井游记》等几十篇的创新教学设计发表。4.勇于创新。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与推进上,映潮同志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创新者。首先,他有明确的课型创新意识,有在进入新时期之后深入探索的自觉性。他提出了“课型创新”的新理念并以朗读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教读课、品读课、辨读课、说读课、演读课、联读课等新课型的探究。其次,他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他的学术报告《板块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六种思路》在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受到欢迎。在这样一种教学创意下,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灵活多姿,组合丰富,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时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是很有力的挑战。再次,他多角度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中活动,在他的课堂上,语言积累活动、有表情诵读活动、分层评说活动、反复品读活动、智能练习活动、课文集美活动、读写结合活动、妙点揣摩活动、探求感悟活动、思绪放飞活动等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语文实践活动都能有机地得到安排,真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余映潮-科研成果

从事课堂教学艺术研究、专题研究、教学论文写作研究、试题研究、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研究5个方面研究2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课堂教学能手、写作能手、试题研究专家、文学社团优秀辅导教师。勤奋地展示着自己高超的论文写作艺术,著述丰富。到目前为止,已发表大小各类教学文章1200余篇,出版《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中考作文技法》、《怎样学语文》、《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听余映潮老师讲课》共5本专著。

余映潮-主持课题

“板块式教学思路”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

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5.“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6.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

余映潮-教育名言

强化课型创新,优化教材处理,简化教学思路,细化课中活动,诗化教学语言,美化教学手段。

下载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余映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余映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余映潮

    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艺术50讲》 语文教师钻研教材,应运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挖掘以求深,辨误以求真,考查以求准,发散以求活,变角以求新,对比以求博,类联以求趣,系统......

    余映潮

    余映潮:我的2012年的暑期生活(强烈推荐爱教育的人一读) 我的2012年的暑期生活 (一) 我的暑期,比一般的老师来得早,从6月初就开始了;这是因为我没有教学任务的原因。 我的暑期,差......

    余映潮

    如何引导学生将美文读美 余映潮老师说过:“从教学过程来看,没有朗读的课只是‘课’,它不是美的语文课。”学生读好课文是一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感情到位,文章理解自然就顺水推舟......

    余映潮执教《咏雪》及讲座《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小编整理]

    《咏 雪》 执教:余映潮 (看他短文如何长教?) 主持人:有请余老师梅开二度。 上课。师生问好。学生声音整齐宏亮。 师:你们这个班级像军队呀,很让我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

    余映潮课例: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执教者 余映潮 班级 江西九江一中 全国第六届“人教杯”语文教师与作家同行暨教学观摩研讨会 2012.8.17-22 江西九江 一、 导入 (生谈师补充) 1、 节选......

    余映潮-单元复习课(精选5篇)

    六个学习要求———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总结课实录 教学设计的时间,有时候要大量花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交叉和渗透上。 师:今天我们上单元总结课,单元总结,从横向或者从纵向对......

    余映潮听评课标准

    第一部分 听评课议课的标准 30个字是评课议课的标准之一 1思路明晰单纯: 2提问精粹实在:提问是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综合素养的表现,提问越多,教师素养越差,没有提炼,没有进行有效训练......

    余映潮《例谈“好课”的设计》报告会心得

    余映潮《例谈“好课”的设计》报告会心得 4月14日,济源市文化城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全市的千余名教师齐聚在这里,观看教育专家余映潮老先生做关于如何做好一节好课的报告,我有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