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执教《咏雪》及讲座《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01:2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余映潮执教《咏雪》及讲座《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余映潮执教《咏雪》及讲座《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第一篇:余映潮执教《咏雪》及讲座《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咏 雪》 执教:余映潮

(看他短文如何长教?)

主持人:有请余老师梅开二度。

上课。师生问好。学生声音整齐宏亮。

师:你们这个班级像军队呀,很让我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世说新语》的《咏雪》,来看第一句话:谢太傅,大家有没有知道与他有关的成语。。。我提示两个字大家就会想起来。。东山。。。生齐:再起。

师:讲成语东山再起故事。

师:我们来看一则材料。屏显:谢太傅,好谢安,是东晋后期的一代名相,死后追赠“太傅”。。文中最后一个人,人称“咏絮之才”,文中称她是王凝之妻,是追书。。

屏显学习任务:

读得清楚:其标志是要讲得清楚。每个字都要知道意思,再把故事讲清楚。一起来,读吧。生齐读。

再读注释。自己读起来。我还给大家补充一点注释: 屏显:

儿女:指子侄辈的年轻人。

雪骤:雪下得猛快。骤:迅疾。一边解释,是快的意思。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趁着。因循守旧,书下是凭着的意思。应是趁着好一些。即:就是。

师:现在大家自己给自己讲这篇课文。比如说: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自己说。。(自主)

师:同桌之间互相讲。(互动)学生同桌互讲热烈。

师:大家再一齐讲。不要全部用现代汉语把它说出来,比如说,“公欣然日”,就说公欣然问。一齐说,我来听。生大声说。

师:现在看大家跟老师说的是不是一样?屏显课文译文,生齐读。

这是文言文的一种特殊的方法,但是考试的时候又是另一种方法。就显是这样。。翻译。课堂上不要像这么样。

咱们都清楚了吧?读清楚了还要:

读得好听的标志: 能把握好停顿。屏显:《咏雪》朗读中的停顿:顺应语法的停顿。师:其实读清楚三个要素,就读清楚了。谁什么时间干什么?引导学生读。再如:公欣然日。谁什么样?。。生齐读。师:好听。继续:

屏显:清晰音步的停顿 师:胡儿日:撒盐。。。,未若柳絮因风起。。什么样情太?。。生齐读。

师:你们自己是不是已经感觉到读得好听了。但是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你们忽略了。

屏显:特殊语境的停顿 你们读的:即公大兄。。我还以为是日本人的名字呢。该怎么读:示范,生齐读。还有一个地方:公大笑乐。该怎么读? 生1234, 师:还要思考,能够读出特殊的节奏吗? 生:。。。乐!生:公。大笑。。乐。

师:这就差不多了。听我读:公。。大笑。。乐-------(音上扬)。。这就乐起来了。再齐读。

师:对,这左将军王凝之这儿读得很好。如果读成王凝――之妻也,就。。下面休息一下。自己读,背诵这篇课文。生七嘴八舌读背。14:41

师:好的,沸沸样样啊,就像我们刚才读课文一样,情境要背出来。一起背,可以看书。生齐背。

师:每一位同学都读得好。继续:

屏显:读得有味:其标志是能品味语言。。如: 俄而雪骤:

公大笑乐

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风因风起。

先给大家三分钟,找一个地方,好好的品味一下。可以说。。可以说。。生思考细说。

师:这个时候就要动笔啦。巡视。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交流。可以说话了。生:谢道。非常有才,能把雪景写得这么好。生:雪聚。为后文埋下伏笔。师:对。。撒盐空中,对句的回答。生:也是这句。。

师:这多好。没有雪骤,就没有。生:寒雪日 师:连。也找到了。没有寒雪日,就不有。。生:

师:形态之美,是。。还有一种动太的美。生:撒盐空中差可以,虽然没有。写得好。也为兄女写出。做了伏笔。师。谢朗这个孩子还是比较谦虚,差可以。句子中我们看到了人物。生:。。

师:这两个观点找得好,一是照应。一是。。生:找的是大笑乐。。。没有写出。。但。师:。

生:公大笑乐,没有肯定其中的一方,如果肯定了就会引一方的不满。师:他并没有说哪一个好,而是说的:孩子们多可爱呀。。这就是教育的艺术。生:

师:这就是教育的。。能呤诗作。。师屏显答案: 喧染气氛。

第二个:表现人物的神情意态,还有一个作用;渲染物快轻松的气氛。还有一个作用,大家没有看出来:与欣然形成前后呼应。第四个作用:不作评判,耐人寻味。短短四个子,作用。。

对话描写的作用: 兄子。。表现胡儿不假思索,抢先回答而又觉得心中无底。。表现道韫思考之后的问答,自信且文采优美。

我们再来看文章结构的妙处。刚才有同学说得好,还有其它的角度: 奇妙发现之一: 谢太傅。。。叙述 俄而。。笑乐。。描写。。最后一句是说明。。之二: 谢太傅。。故事的要素。。。故事的主体。。故事的补说

下面我说第一部分,其它的你们说:第一部分是略写,第二部分是。。最后是略。之四:齐读:

文章勾勒了疾风骤雪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岍诗咏雪的情景,这里有高。的对话智慧的对话,表现了学子们受到的文学教育。

板书:这是贵族家庭的多好的教育,他们进行的是诗教,是文学教育。这节课我们完成任务没有?读得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下课。

讲座: 主持:

我们一年四季都在上课,都在为选什么样的课犯愁。余老师选的这样短小的课,读出了情感读出了。。。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今天说的这个话题,是好多专家学者都在研究的。好课,有知识性的课,有训练性的课,有深度的课,有美度的课,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的课。。落脚在真正在学生学有所获这四个字,来衡量我们的课堂,可以引出我们许多反思。

研究好课有两个重要目的。一是提升我们的教学素养,二是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理念,提高我们的设计。好课归根结底就是效率。

其实我们国家现在研究的好课是很差的:把课堂教学分成一百分,好多不好的。专家们的言论,有时也是很可笑的。2009年一大批专家云集连云港。。起草了一个文件,作为纪要的一部分内容:

有人说:

1、知道语文是什么,语文该教什么的课是好课。

2、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精彩的课是好课。

3、教而有法,学而有法,只见语文不见法的课是好课。这就错了,为什么不能见法。语文老师的。。都应该鲜明的在课堂上。

4、文本理解透彻。。有人说:

1、教师忙学生不忙的课,不是好课;教师不忙学生忙,忙得晕头转向的课也不是好课。

2、教师精彩,学生不精彩的课不是好课;教师精彩学生精彩,与语文无关的课不是好课。

3、把学生当。。赶。。

什么是好课?

一、充分有效利用课文的课;充分设计学生有效活动的课。两个充分两个有效。之所以把这个放在第一条,就是要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训练。这样老师敬业聪明,变化为教给学生的行为。有的课连老师都读不懂的课文,是好课吗?用学案,导学案。。我看到的没有一份是合理的 如:《赵州桥》 全文

第一段是来由。。第四段虚晃一笔,赵州桥的意义。再看语言风格:第一段平实的语言,第三段优美的语言; 四个段落都是两层。句式:有的。。有的。。生动有趣富有文采。这都是教育教学的因素,能力训练的因素就在里面。再看各段。。是可以训练学生。。能力的。

每一个段都是两层,如果要训练思维,这是高层的。这就叫利用教材训练学生的例子。再看一个设计:

概说课文内容,方法:选取课文中的句子来说话。从各段选一句话,信息就浓缩了,文意就把握了。无论你用什么方法,都要把文意把握。文章不把握,你还做什么呢?这就是能力训练而不是泛泛地读过去。

第二切入。有了上面的熟读,就可以选第三段精读。朗读背诵,学用他的句式来写话。这样训练量是很大的,几乎都是学生的活动。再来设计一个方案:

根据内容说话:远看赵州桥:学生就要整合课文信息来表达;

用中心句加支撑句的方法近观赵州桥。又是一次训练。

第三步:写:我站在赵州桥上。这又要利用课文。这节课起码要用30分钟来看课文,而且都是比较繁难的问题。

而我们现在做得不足的,大量的课是解读式的教学。就是把课文读过去了。凡解读的课,除文言文之外,都没有立意的高度。立意的高度就是能力训练。只是教了不行,能力有没有训练,知识有没有训练。解读式的就是教课文。

二、让学生真有收获的课,让学生大有收获的课。这是好课。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一条标准。实质上来说。有一点可以讲,就在阅读课作文课上,老师有预设,学生有生成的课。现在通行一个关键词:展示。这就奇怪了,语文课不要预习要预演,不要生成要展示。要当堂训练当堂解决的课才是好课。而不是大量用时间,只是在课堂来展示。既表现老师的理念,也表现老师。。不管任何课文,包括长文,优秀的老师都应该在一个课时内解决问题。都是在课堂上生成的。要课堂上而不是课外占用时间。例《颐和园》。。怎么样描写呢?我们没有讲给学生听。这篇的第四段: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应该提示什么?。。。这个描写段是怎么展开的?从高往下看。从近向远看。我们这样教过学生没有? 再看第五段:读:。。这个段展开真好看,边讲边画:。。是大、中、小,和第四段近、更近是不一样的。

再看第二段,写的是长廊,先写内部再写外部,先写内再写外。

这样的研究,叫段式研究。只有把教材解读得这样细的地步,才能充分有效的教学生。现在小学教的是什么呢?读,写了什么内容。再读。。再对昆明湖想说些什么呢。。更有甚者:用你喜欢的方法读?你教给他了吗?老师的指导作用永远是第一位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教育,是真有收获大有收获。这节课学生就会层层的推进。。这样下去,有多少优秀的段落供我们去利用。

前者是渐看渐远的结构,这个是渐看渐小的结构。再看老师的小结就是规律:

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段落写作:总提分说,层层。。

三、关注语言教学的课;关注能力训练的课。这样的课是好课。这是核心的。语言不仅仅是字词。现在好多课很可惜。大量的课都是字词检查。没有这样简单的。字词教学是艺术的海洋。那种用导学案的是粗糙的教学。语言教学有。。。更重要的是能力训练。试问大家:在坐的哪一位做过这样的研究:初中学段学生应该经过哪些层面的训练?只有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才有实力参加中考。例《爱莲说》

上课的第一步教师风第一句话,教师就要把学生深深地引导到课文中来:请大家找一句话吧:爱莲心语。出淤泥。。花之君子。。这两句一出来,课文的中心就把握住了。这就是效率。我上课非常注重这个环节。你把教材读几十遍总能想到办法。像《咏雪》这样的教材,读有几十个小时。初读很容易明白,就容易忽略。可以利用文献资料丰富我们的智慧。《爱莲说》是美文是难文,因此教学中就要解决难点。课文难点突破之一:

字词理解难点。除了难字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词:爱莲。就是热爱莲花,就是。。不对吧?它的深刻的含义:爱莲就是爱君子啊。经过你这样训练点拨的学生层次是不是高一层呢。二:手法理解难点

我们往往说这文托物言志,托物抒情。这两段话其实是最简单的叙议结合、托物言志、、烘托、正衬反衬,还有句式:予谓。。三个句子形成排比。这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当一个学生能和衬托对比这些词语,你能说你的学生没有能力吗?再说予谓菊。。分号。。分号。。那么这三句是不是并列的?那予谓这两个字怎么办?正确的断句应该是这样的,予谓:教了几十年教的都是错误的。这样断句才是正确的。教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学生这要停顿。该怎么样读呢?秘诀就是读好两个带予的地方。第一个表示。。第二个表示。。这样情感的因素就出来了。

三、名句理解难点。开头让学生说的爱莲心语,这个长句,朗读体味它的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学生受到的深层教育就在这儿:有品格的美文学的美手法的美抒情的美。。要让学生上升到美的高度。像这些都在语言里面。。。

四、得体的课,得法的课。这是大家从来没听过的两个短语。得体,体就是体裁,小说要教出小说的味道,散文要教出散文味道,而有的老师把小说教成记叙文,散文教成。没有术语,不得体。《社戏》我们把它当小说却极少当小说来教,多是当记叙文来讲。如《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给大家读一封信:《给女儿的信》。。。我忍不住要唱歌了,浪漫的事唱起来。。大家想一想,作者是谈爱情吗?女儿呀:爱情是多么美好啊。。苏霍娜林斯基肯定不是这个意思。。用语文的方法教这篇课文:写五句话:。。。作者的意图是:

告诉女儿: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告诫女儿:做一个幸福的人,只甬你在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警示女儿: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要用背景材料,才能。。或者耍一些花枪,教学最后才把背景拿出来。

五、着力于思路清晰的课;着力于提问简洁的课。少提问,一个问出来就能让学生活动半天,这才是好的提问。这是难于解决的大问题。每一节课都要提十多个问题,这叫碎问碎答。这个问起什么作用呢?就是把课文过了一遍。怎么简洁提问?秘诀在四个字:学生活动。学生在做事了,你还提问吗?多设计有力度的活动,你的提问量就大大地减少。大家想一想第一个环节,自读自讲互读互讲,第二个。。都是学生在活动,想提问都没有机会。要把上课做得高YA一点,秘诀就在学生活动。思路清晰好办,每一步都要有过渡。介绍一个奇妙的课例。《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屏显,读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用文学语言和科学语言来写文章。有一个非常好的句子就是承受启下的句子: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下。。当你读上五十遍后,你会发现这篇文章有很多。词汇。趣学词汇: 语塞。闭目塞听

颇有作为的颇,可以。颇丰。忌讳。

碧波万顷的写法有两种顺序:

推断与源源不断的两个断可以分别解释为: 愧疚与殊荣都可以用加字的方法进行解释。。

巧读文章:最最关键的环节来了。老师用的方法要好,一下子就把文章。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扩写一个句子:这是一个故事。这不是在概括文章吗?这个环节很漂亮。现场上学生极有味道,各有各的概括。

换一下:请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浓缩一个句子。这个句子太长,写拉曼发明那段,这样的句子叫流水句。请 浓缩一个句子,第三:请同学们替换一个句子:失去好奇心是。。。这是最美好的教学细节。就这一个问题带动学生反复分析,怎样把上面接下来,怎样把下面接上来。好像是分析一个句子,把全文都带上来了。

读学生的句子:也许他没有想到:也会让。。;另一句:蓝蓝的海水。。拉曼的脑海里。蓝色的。。这一定不是解读教学,一定是

六、内容集中深入的课;学生集体训练的课。非同小可的好课的要素。语文课经常经做这样一个工作:选点。教学《背影》我们是否设计四五个问题看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文中去?这就是要选点。没有点我们总是浮在上面的。这是被广大的老师忽略的问题。我今天的朗读几乎所有的朗读都是全班读。为什么不选读得好的来读?读得好的永远都在课堂上,读得不好的永远都不出声。好课应该是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堂上。好课有一个这样的标准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只有“适量”的“单边对话”。单边对话越多,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越差。其他的同学都在坐着听。因此只能是有适量的。有评课说有三十几次发言,这就坏了,集体活动几乎没有。刚才有老师小组活动模式?只是学生在那儿交流,没有训练,形式主义的泛滥是我们。。六个孩子在那儿脸对着脸,那是面面相觑。有的地方是局长下命令,统一一种教学方法统一一种模式,沉渣泛滥,好像是。。这些孩子将来一定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去的。哪一个孩子中考高考是合作的?哪一个小组谋职的时候是一起去的。但我说的这些不算数,专家永远搞不过校长的。

例《夸父逐日》37字的文章,可以解决全员参与。怎么集中? 精细地认读; 精妙地朗读; 精要地品读。

黑体字:逐走、渴、饮、河、渭、泽、道、弃、化、每一个字都要找出有这个字的成语。这一个设计就要学习十多个成语。这就是手法。再看朗读:请你把这篇文章的两个分号和三个句号读得清清楚楚。就这一个要求就把文章的脉络搞清楚了。范读。这还是靠老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品读很简单:我们来品一句话的作用:最后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我们有些老师自己都不去想这句的作用,你怎么来设计学生呢?学生全部在活动,这样的课就有训练性

七、注重细化角度的课,注重深化方法的课。角度两个字太重要了。没有角度就没有方法。大家看我今天的课,一般 的课是顺着讲下来,说到过渡,会差“整合”两个字。看《咏雪》,第一段是内容,第二段是朗读训练,第三块是。。这中三个小课。三个角度。如果串讲边问边答没有手法的变化。这就是角度有变化内容有整合,再加上由学生来做,这课就好看了。

细化:如读,读好速度、停顿、味道。。原来设计是四步:读得清楚、好听、有味、深刻。短短几十字,学生要活动,千万不要催他们。“我给大家一分钟时间”“三十秒钟”这些话请不要说。

八、讲求教师素养的课;讲求教师教学艺术的课。好课讲求教师的素养、艺术。老师为什么不能讲一刻钟呢?有的地方只要求老师讲五分钟。知识的厚度是老师的第一要素。要用坚韧不拨的毅力去。。我今天跟李华平老师讲,好的老师要五十岁左右的,才有厚劲。五十岁仍然年轻,我就是五十岁才开始学讲课的。如《念 娇》,我为了上,天天读,读到孙女问:你忘了没有?我来读给你听吧,她用我的语气读给我听。天天读读得家里人都生气了。范读。结束。

第二篇: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余映潮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余映潮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即有效的高效的课?

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需要领会新课标最重要的精神与理念。

对于语文教学,国家教育部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如下精深的指导。课标说: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从前所未有的高度给语文课程下了定义,高屋建瓴地指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极有力地告诉了我们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课标说: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这段话,阐释了语文课程的重要特点,着力强调了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点示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重大意义。课标说: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这段话,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强调了语文教学的重点,一是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二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课标说: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这段话告诉我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进行都应该关注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总的来说,新课标反复强调、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只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才能算是比较好地把握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换一种说法就是:所谓的“好课”,一定应该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课,一定应该是关注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课。

日常教学要达到如课标所说的要求,困难较大、难以做到,但必须而且应该做到。多年来,大面积上的语文课堂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沉迷在一种司空见惯、“约定俗成”的虚假分析之中,即大多数的语文课都是靠语文教师非常多的细碎提问来进行推进。教师到处问,学生随口答,课堂教学好像很生动很热闹,好像“分析”得细腻周全,其实所问与所答大多是学生已经读懂的东西。这样的教学,基本上脱离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训练,基本上脱离了“在实践中提高学生基本的阅读技能”的训练。

所以,“好课”的设计,需要我们改变教学习惯,精致利用教材,简化教学形式,落实语言学用,关注学生活动。最大的“秘诀”在于:大量减少教师的碎问,大量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

下面从阅读教学的角度,例说“好课”的设计。所谓“好课”,是精致利用课文、突现语言学用的课。如: 《赵州桥》(课文略)的教学。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

活动设计:画出关键句,学用一组词,背读一个段,学用一个句。

训练过程:

1.全班同学默读全文,在教师的指导与示范下,用“每段选一句”的方法,画出全文的关键句。(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对课文进行“文意把握”,初步感受“提取关键句”的阅读技能。)

2.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读一批字词:汝河、隋朝、桥墩、创举、雕刻、缠绕、回首、遗产。(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认字识词,这样的活动必须落实,除了读一读,还要写一写。)

3.朗读课文第3段,读清楚这一段的层次,读清楚这一段的句式,读背这个段落。(此次活动的目的,朗读训练,读背积累,让学生初步感受段的“层次”。)

4.朗读课文第4段,学用句式写话或说话:——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此次活动,既是语言学用训练,也是思维训练,学生在写句或者说话的过程中需要辨析“历史遗产”的内涵。)所谓“好课”,是关注精读训练、关注技能训练的课。如: 《黄山奇松》美段品读教学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

教学创意:文意把握训练,精段细读训练。

活动之一:

文意把握训练:课文朗读,认字识词,请同学们用“写”的方式概括《黄山奇松》三个段的大意。(此次活动对学生进行文意耙握训练、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教师要组织“集体训练”活动,每位学生都要动笔。)

活动之二:

精段品读训练。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品析课文的第二段: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

1.课文朗读。2.画出文段的关键句。3.分析这一段的层次。4.举例品析本段文字语言的表现力。5.分角色演读。(此次活动,既引导学生细腻地品读课文最精美最重要的部分,又充分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果还有时间,可以安排背诵活动。)

所谓“好课”,是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课。如: 《杨氏之子》的教学。

教学时间

教学创意分,积累丰富。一个课时。课文趣读;活动充

趣读活动之一:朗读——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释和教师的补充注释自读自讲课文内容。(此次活动,着眼于教学效率的最大化,集体活动,自读自讲,人人如此,个个受益。)

趣读活动之二:识词——用成语印证的方法证明自己懂得了课文中某个或某些字词的意思。如——甚:不求甚解,自视甚高。学生们独立活动,小组交流,对字词的认读与成语的印证越多越好。(此次活动,因为有趣、因为有美妙的角度而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在“语言学用”方面大有收获。)

趣读活动之三:填空——用“填空”的方法理解句意,理解文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此次活动,重在语言训练,有巧妙的形式设计,能够让学生跃跃欲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味。)

趣读活动之四:译写——用“译写”的方式进行“课文写作”的活动。要求每位学生用6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出课文译文:

梁国姓杨的人家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他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摆设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家的鸟。”(此次活动,照应本课的第一次趣味活动,是文言文译写能力的训练,又让每位学生都深人细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对每一位学生而言,都达到了“落实”的境界。)

所谓“好课”,是进行集体训练的课、是进行动笔训练的课。如:

《威尼斯的小艇》的读写训练教学。

教学创意:将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留给学生,设计学生集体参与的读写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之一:朗读课文,进行课中微文写作。(时间约 20分钟)

教学过程:

全班同学朗读课文。

教师安排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用“威尼斯”“小艇”写一句生动的话;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用“小艇”“威尼斯”写一句生动的话。

教师进行示例:说到威尼斯,就自然会想到穿梭于水巷中的小艇,这是一种月牙形的平底小船,乘着它,可以饱览这座“水城”的全景。

教师再进行示例:河道上一只只来往自如的小艇,是威尼斯一道独特、耀眼的风景,一种美丽的风情。

同学们各自独立地写作,写作的时间5分钟,然后教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交流。

最后教师出示美句,请同学们读背:

在威尼斯迷人的夜晚,乘坐风格独特的小艇,缓缓荡去;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在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

(此次活动,运用“课中微文”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文意”,让所有的学生都动笔进行了写作,既进行了文本信息提取的技能训练,又进行了语言学用训练,还要求学生进行美句读背,一举多得,学生收获非同一般。)

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之二:朗读课文,进行课文精段美读。(时间约 20分钟)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要求读出“情味”感,读出“动静”感: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人睡了。

教师安排学生用“美点欣赏”“课文批注”的方法进行读文实践,默读、批注、写出品析心得的时间约 5分钟。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的课中交流活动。

教师最后进行课堂小结:这段文字——好在从特别的角度描写了威尼斯风情,好在由人及景层次分明,好在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好在简笔勾勒意境优美„„

(此次活动,运用“美段细读”的方式指导学生“精读课文”,同时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动笔”。学生在活动中既进行了课文朗读的技能训练,又进行了美点品析训练,还积累了课堂学习笔记,同样收获丰富。)

所谓“好课”,是让学生真有收获的课,是让学生大有收获的课。如:

《颐和园》的课堂阅读教学。

教学创意:一课三学

学习活动一:用“撷取提纲的方法”知晓文章大意。

学生活动方式:选几个句子读一读:

(首)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景点一)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景点二)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景点三)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教师课中小结学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此次活动,既有阅读技能的训练,又有写作知识的点拨。)

学习活动二: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熟悉段的写法。

学生活动方式:选一个段落析一析: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学生交流:

(总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一层)(往下看),葱郁的树丛„„(第二层)(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第三层)(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教师课中小结——二学段落写作:总提分说,层层展现。

(此次活动,既有对“段”的展开顺序的观察,也有写作知识的点拨。)

学习活动三:用“字词品析的方法”了解语言运用。

学生活动方式:选几处词句品一品。

(1)根据课文读出下面词语前面的“修饰语”:

宫殿———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树丛——葱郁的树丛;屋顶——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杨柳——数不清倒垂的杨柳;石桥——长长的石桥。

(2)根据课文读出下面词语后面的内容:

昆明湖——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肪——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教师课中小结——三学语句表达:准确修饰,生动描写。

(此次活动,指导学生体味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学习语言文字表达的规律。)

教师进行课堂学习小结——《颐和园》告诉我们这样写游记:

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段落写作:总提分说,层层展现。

语句表达:准确修饰,生动描写。

短短的一个课时,利用课文训练阅读的技能,利用课文点拨写作的规律,容量饱满,学生真有收获,学生大有收获。

《语文教学通讯C》2014-03

第三篇:听余映潮老师网课讲座有感

听余映潮老师网课讲座有感

元月22、23日,通过名师优课平台,我免费学习了王君老师和余映潮老师的课程。两位大师的示范课和讲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感受最深的一点是:语文教师的第一要义是用好教材。

一、研读课文,用教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余映潮老师说,课文研读是语文教师最基础、最重要的研究学问的方法。教材研读的训练,永远伴随着我们的教学。听余老师的讲座,我发现他对教材的研究特别深透。他不仅把每一篇课文从字词句段、篇章结构、写法运用进行了深入的研读,而且他还从宏观上对初中三年的语文教材做了梳理。他把部编版语文教材比作广阔无垠的海洋,从单元设计、写作训练、阅读能力、知识渗透、文学教育、教学语言等方面,进行梳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网络,整体俯瞰,全局观测。这样研读的结果显而易见,它让教师的备课信手拈来,举重若轻,丘壑在胸,自然能备出好课,上出好课。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余老师的纯朴务实,很是汗颜。这几年,我确实读了不少教育专著,看了不少教育名家的课例,余映潮老师的是我的最爱,王君、肖培东、徐杰、黄厚江、程翔等等名家的专著我也曾仔细阅读,但我却忽略了身边的一个巨大宝库——语文教材。我总是向外求索,如何备好课,如何上出精彩的课,如何进行名著、群文课的设计,却忘了去认真研读一篇篇课文,认真研读一本本教材。余老师研读课文,注重字词句段的积累,注重篇章结构的分析,注重内容主题写法的把握,注重对课文多角度的赏析。课文研读,有助于教师养成研读教材的习惯,提高教师的欣赏水平,与教学浑然一体;有助于课堂阅读教学;有助于教师在繁忙工作之中的研究,丰富教师的研究手法。

看他对《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的研读——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1.利用再拟文章标题的活动训练学生概括文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利用“像”“象”的用法进行辨析。

3.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理解的教学:雕像

化作

庇护

神使

添头

4.利用课文的起笔指导学生知晓启始段的作用: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人物出场、场景设置、伏笔……

5.训练学生的朗读体味能力:用朗读传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神采。

6.对学生进行复述能力的训练。

7.训练学生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8.让学生知晓用四字短语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进行实践。

9.让学生知晓提取文章关键词的技能,并提取能够表现课文全息内容的五个关键词。

10.品析对话描写并赏析文中“三问三答”的表达作用。

11.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想象续写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

12.深读课文,并在具体的语境中对“笑”字进行品析。

13.利用课文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品析深刻寓意,给这则寓言换一个议论段。

14.小论文写作:《赫尔墨斯和雕像者》美点赏析。

15.增加知识积累论析这则寓言中的语文知识。

16.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顺势渗透的知识可以有:叙议结合,以神喻人,人物出场,场景设置,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对话描写、语言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悬念伏笔、故事波澜、情节的陡转,夏然而止余味悠长;等。

这样的研读角度丰富,内容深透。一篇短小的寓言,挖掘出如此多的教学资源,让人震惊,更让人佩服。

我想,如果自己能够静下心来,潜心研究,不仅对教材把握全面,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让自己的业务水平有很快的提高的。有了这样的磨练,一定会在教材研读上达到“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的境界,深入浅出,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从而拥有精美的设计,精彩的课堂。

二、整合课文,用教材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教师研读教材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为课堂服务的。

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从语言积累开始的。语言积累工作越扎实,学生理解和应用语言就越自如。而课文,就是最好的语料库。

余老师总是能敏锐的发现文本的积累价值,并通过新颖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的语言积累落到实处。

他巧设角度归类整合。在教学《壶口瀑布》的时候,他这样指导学生积累——

描述瀑布的生字词:

凹(ao)下

推搡(sang)

驰骋(cheng)

漩(xudn)涡

寒噤(jin)

雾霭(ai)

出轧(zha)

汩汩潺潺

如丝如缕

凿(zdo)得

怒不可遏

剁(duo)去

挟(xie)而不服

写瀑布声形的短语:

涛声如雷

雾气弥漫

浪沫横溢

水浸沟岸

雾罩乱石

排排黄浪

堆堆白雪

一川黄浪

汩汩如泉

潺潺成溪

哀哀打旋

如丝如缕

写瀑布态势的短语:

千军万马、扑面而来、震耳欲聋、深不可测、轰然而下、夺路而走、乘隙而进、折返迂回、钻石觅缝。

写瀑布精神的短语:

博大宽厚

柔中有刚

挟而不服

压而不弯

不平则呼

遇强则抗

死地必生

勇往直前

点示课文主旨的美段: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所看见。

他多样手法激活趣味。在进行《我为什么活着》的教学时,他引导学生三次发现,三次积累——

入课,厚重铺垫;字词学用积累。

发现一:章法结构之美。(整体感知)

发现二:我发现的课文中的一个最美句。(评点品析)

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发现三:我发现的课文中的一篇微文。(课文集美)

他“课文集美”扩展积累。在执教《敬畏生命》时,他引导学生整合文本美点,积累一个文眼;一组雅词;一组对生命现象进行由衷赞美的语句;一组表现强烈内心活动的语句;一种富有情感力度的“复说”方式;一组情感充沛的点题句;一个常用的“先略后详”的写段模式;一个意味深长的抒情段;一篇“课文集美”的材料。由词语层面的积累扩展为句段篇层面的积累,既积累了语料又关注了内容和表达特点。

余映潮老师说,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全流就会干涸。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落实字词,筛选语段,从不同角度整合课文,用好教材中的语料,不断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三、利用课文,用教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像余老师所说,部编版语文教材是一片博大的海洋。

它里面有布局周密、博大宽厚的单元设计。全套教材从7年级到9年级的36个内容主题: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人生之舟、动物与人、想象之翼、群星闪耀、家国情怀、凡人小事、修身正己、生活哲理、科幻探险、自然之音、变化着的社会、生活的记忆、美景依然、情感哲思、文明的印迹,情操与志趣、民风民俗、科技之光、养性恰情、思想光芒、江山多娇、情趣与理趣、砥砺思想、游目骋怀、青春年少、理想信念、人物百态、生活咏叹、人物画廊、家国之思、读书鉴赏、舞台人生、浩然正气。

它里面有有精心安排、循序渐进的写作训练。全套教材从7年级到9年级的36个训练项目:

七上: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发挥联想与想象。

七下: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习抒情、抓住细节、怎样选材、文从字顺、语言简明。

八上:新闻写作、学写传记、学习描写景物、语言要连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表达要得体。

八下:学习仿写、说明的顺序、学写读后感、撰写演讲稿、学写游记、学写故事。

九上:尝试创作、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学习缩写、论证要合理、学习改写。

九下:学习扩写、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对演出进行评议、有创意地表达。

它里面有凸现能力、全面覆盖的阅读训练。

七年级的能力训练点:学习朗读,品味文中的精彩语句,体会汉语之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学习默读,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圈点勾画,理清作者思路;学做摘录,概括文章的中心;学习快速阅读,练习展开联想和想象;学习精读,字斟句酌,把握人物特征;学做批注,了解抒情方式;熟读精思,把握叙事角度,分清详略;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学习比较阅读,了解描写方法,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学习浏览,快速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八年级的能力训练点: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阅读传记类文章,对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诵读古诗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大意,积累常见文言实词;阅读不同类型的散文,把握其共性和个性;学习说明方法,揣摩说明语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诵读古诗文,积累常见文言虚词;了解民俗,学会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把握主要观点,提取主要信息,领悟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诵读古诗文,积累常见文言句式;了解书信和演讲的特点;阅读游记,把握叙述角度和景物描写的特点;诵读古诗文,积累经典语句。

九年级的能力训练点: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意境,品味语言;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语言;学习诗歌,感受韵律,把握意象,理解诗人情感;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学会欣赏小说;诵读古诗文,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了解作者观点,提出看法,探讨疑难,尝试迁移运用;阅读戏剧作品,把握戏剧冲突和戏剧人物;诵读古诗文,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情感。

它里面有丰富多样、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

七年级:细节描写,故事情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写景状物,铺陈排比,烘托,称谓语,文章起笔,叙事诗,传记文学,传奇,科幻小说,第一人称口吻,画面感,韵律美,制造悬念,埋下伏笔,误会,一波三折,象征,暗写......语言风格的评价语:简洁精炼,铿锵有力,直抒胸膀,精致凝练,富有诗意,别具一格,经典作品,刚健质朴,民歌特色,神奇色彩,生动传神,简洁风格,弦外之音,诗中有画,清新流畅,耐人寻味,抑扬错落,饶有趣味,含义丰富,寄寓情思,真情洋溢,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感人至深,意境悲凉,议论精警,幽默谈谐,意趣横生,饱含着感慨,哲理的光彩,寄托着深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七下教材中的:精读,通览,略读,简要分析,涵泳品味,扫视文段,提取信息,把握关键词句,揣摩品味含义,体味表达的妙处,体会语言的表现力,找出评价性词语,说说其表达效果,体会作品情境,感受作者情怀,感受文章的意蕴,把握严谨的思路,说说语言风格的不同,体会词句蕴含的情感,解释其衍生的意义......这样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这样熠熠生辉的语文宝库,不用真的是太可惜了,不好好用真的是太可惜了。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利用好课文,利用好课文中的丰富宝藏,去修筑学生的语文大厦,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材,一个孕育了无穷宝藏的世界,二十多年来,我都没有跨进去好好的欣赏。但这次学习,让我明白,不知道用好教材这个宝藏,就永远做不好一个语文教师,就永远不能成长为真正优秀的语文教师。

新的一年,我的心中有了新的希望——用好教材,提高自我;用好教材,服务学生;用好教材,还给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第四篇:余映潮《读报指导课》

余映潮 “读报示范课”教学实录与评点

执教:

余映潮 整理、评点:

王剑平

时间:2009年7月26日上午

地点:陕西省军区礼堂

会议名称:第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

学生:西北大学附中七年级

【教学实录】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节读报指导课。我们用的报纸是《语文报》初中版八年级第20期,人教版教材配套用的报纸。

这节课,我们的主题是“学会用报”。

(屏显)教学创意:学会用报

师:我们先来进行第一次学习活动,活动内容是“简说”——“简单地说”,话题是:请同学们自由地举例——当然是这份报纸里的例子,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所选的这篇文章有什么用途。

开始浏览你手中的报纸,很快地选中一篇,然后说说它的用途。

(屏显)课堂读报活动 简说

话题:举例,简说《语文报》文章的用途。

(学生们浏览报纸)

师:好,请同桌之间交换意见。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师:我们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哪位同学先来。

生1:比如这里的《“和”字10说》可以帮助我们从全面和感性的角度去了解“和”字的含义。

师:对,了解“和”字的含义,增加我们的知识积累。

生2:《“和”字10说》使我们了解了“和”是什么意思,“谐”是什么意思,可以增强我们的团结精神。

师:嗯,从中得到了一定的感悟。

生3:《我依然懂您》讲述了孟浩然、李商隐和杜甫的背景,用历史的特定时刻展现特殊的意义,体现了三位诗人的追求和理想,让我们更加懂得诗人的追求和理想。

师:概括得多么好,一篇很长的选文,她对文章的写法和内容进行了总结,这就是:可以锻炼我们的概括能力。

生4:从《国家》可以读出爱国精神。

师:让我们感受到应该怎样去爱我们的国,爱我们的家,同时它是歌词,可以用来歌唱。

生5:我觉得《我依然懂您》这篇文章既让我们学到了描写的美丽,描写的方法,又提高了我们作文水平。

师:对,描写和抒情的方法,以及展开想象的角度,给我们的写作以启迪。

生6:我觉得《我爱你,我的家乡》这篇文章运用了很多修辞手法,述说了我对我家乡的感情。

师:可以让我们体会“我”对家乡的感情,并品味它的语言。

生7:《从“转笔”说开去》 这篇文章告诉我上课要听老师讲,要尊重老师,不要在课堂上悠闲地干其他事。

师:就是,上课不要转笔。这让我们懂得,我们的修养应该在哪个方面做得更好一些。

师:我们大家说了这么多,我来简单地小结一下。语文类的报纸或者杂志,特别是适合我们中学生用的文章,它们大约有这样一些用途:用于开阔视眼,用于陶冶情操,用于知识积累,用于规范表达,用于阅读指津,用于指导我们写作,用于诗文欣赏,用于思维训练,还可以让我们休闲地阅读,还有很多很多。

(屏显)

用于开阔眼界

用于陶冶情操

用于知识积累

用于规范表达

用于阅读指津

用于写作辅导

用于诗文欣赏

用于思维训练

用于休闲阅读

„„

师:好,我们第一个学习活动进行到这儿。下面看我们的第二个学习活动:实践。在老师的指导下,来学习一点用报的方法,我们的学习内容是:选例,由老师来选,让大家一起来体会《语文报》文章的用途。(屏显)课堂读报活动 实践

内容:选例,体会语文报文章的用途。

师:请大家把视点移向第一版的《“和”字10说》,我们的活动方式是“朗读”。

(屏显)课堂读报活动

朗读《“和”字10说》

师:现在拿起你们的笔,把这十一段话的的中心句画下来。什么是中心句呢?就是一段话中总说的内容,比如第一段,“和是‘和谐’”就是中心句。以此类推,下面各段第一句的四字短语都是各段的中心句,后面的内容都围绕它而展开。怎么朗读呢?我们这样来进行,因为要体现我们读文章时候的一种感情,又因为它是“和”字的解说,所以我们一起来读,请一位男生,再加一位女生起来,朗读中心句,而且交错进行,全班同学读后面展开的内容,注意与他们朗读内容的衔接。

(两位同学交错读出了全文的中心句)

师:你看,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他们朗读了中心句之后,我们其他同学一起跟上来读展开的内容,然后再读下一个中心句。再来。

两位同学交错读中心句,其余同学读展开的内容:

和是“和谐”。“和”由“禾”与“口”组成,意思是“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与“皆”组成,意即“人人能说话”。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社会生存状态。

和是“公平”。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分强弱、贫富、亲疏,都需要公平对待。

和是“友爱”。世界的力量构成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和”就是要互为依存,和平共处。

和是“尊重”。对自然尊重,对环境尊重,对生命尊重,对人权尊重,“和”是实现天人合一的“规范”通道,也是古往今来人们的永恒期待。

和是“协调”。即通过调整人际关系,疏通环节,达成共识,建立默契。

和是“温善”。和风细雨,和颜悦色,善待他人。

和是“和睦”。家庭、单位、国家、世界都需要和睦。和睦就是适度的宽容和谅解。

和是“链接”。和字有介入、连同的“基因”,用以消减客观上的抵触、对抗,实现“同心协力”。

和是“合奏”。“和”的力量,就是把多姿多彩的世界元素凝聚在一起,相辅相成,共生共长。

和是“圆满”。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纯刚纯阳,其势不强;纯柔纯弱,其势必削。”做人处事,布局谋局,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才是最佳状态。

“和”是“谐同”。“和”的含义还有很多,但“谐同”是其万变不离之宗。

师:文中最后一句话是全文总说。它说:“和是‘谐同’。‘ 和’的含义还有很多,但‘谐同’是其万变不离之宗。”这里,“‘和’的含义还有很多”就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和”是一种“氛围”,“ 和”是一种“力量”,“和”是对我们心灵的滋润。我把这篇文章的关键词摘取出来,你们看,这就是“和”的各个不同层面的含义。

(屏显)和: 和谐,公平,友爱,尊重,协调,温善,和睦,链接,合奏,圆满,谐同。

师:我还给大家找了一组含“和”的短语,一起来读一下。(学生齐读)

(屏显)和衷共济 心平气和

和颜悦色 和蔼可亲 和平共处 地利人和

风和日丽 春和景明

惠风和畅 和风细雨

师:好,建议咱们这个班在今年学校举行的元旦晚会上,用“‘和’字10说”创意一个节目出来。用同学们之间的形体组合来阐释“‘和’字10说”。

师:这样一个朗读《“和”字10说》的学习环节,我们就感受到这篇文章在开阔我们的眼界、陶冶我们情操方面给我们的教益。

(屏显)朗读《“和”字10说》——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师:咱们继续第二个环节的活动:请大家把报纸翻到最后一版,摘抄《标点运用的常见错误例析》中关于顿号用法的说明。这是一篇很长的文章,顿号用法的说明是隐含在其中的,作者没有特意来说顿号应该怎么用。我们的摘抄方式是勾画,就是用你们的笔在报纸上把关于顿号的用法画下来。在哪几个地方呢?老师提示一下,在第二、三、五这三个标题、这三块内容里去寻找你们需要得到的答案。

(屏显)摘抄《标点运用的常见错误例析》中关于顿号用法的说明。

(学生在报纸上作勾画、摘抄)

师:好的,我们一起来交流摘抄的成果。我的摘抄的成果是,这篇文章里面关于顿号的用法有四种。下面我们就请几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生8:顿号只用于句子中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之间。

生9:并列词语里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之间应用逗号,小并列之间用顿号。

师:如果有多次并列的话,大的概念之间用逗号,小的之间用顿号。

生10:各并列成分之间由于带有语气词,停顿时间明显增长,各项之间不能用顿号。

师:很好,大家说了三种,还有一种在哪里?

生11:不表示并列关系的词或短语不能用顿号。

师:好,这是从反向来说明的,你的发现很有意义。还有一种,请你来试一下。

生12:表示约数的词语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应该把顿号去掉。

师:多好!一起来看一下,我们从文章里面摘录出来的有用的知识。一起来读:

(屏显)

(1)顿号用于句子中并列的词语或者并列的短语之间。

如:

七、八年级的同学都参加了此次活动。

(2)不表示并列的词或者短语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这次考试的科目有七八门。

(3)停顿时间较长的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不用顿号。

如:水果摊上水果的种类很多,苹果呀,梨子呀,香蕉呀,葡萄呀,应有尽有。

(4)并列词语里又有并列词语时,大并列之间用逗号,小并列之间用顿号。

如:公司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

(学生齐读)

(其中“作用三”例句中的并列词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停顿时间要长,如果是顿号的话,朗读速度一下子加快很多。)

师:这次活动,我们通过摘取文中有用信息,感受到了学会用报对于我们知识积累和规范表达方面的指导作用。

(屏显)摘抄《标点运用的常见错误例析》中关于顿号用法的说明——知识积累,规范表达

师:第一个活动朗读活动是比较容易的,这次活动有些难度。下面我们再来一个难度比较大的活动。请你们提炼第五版的学生习作《我依然懂您》的表达特点。什么是表达特点呢?即文章的构思、结构、语言以及它的手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如照应啊,正面、侧面描写啊,想象啊等等都可以讲。下面开始独立地思考。

(同学们长时间独立阅读,思考)

师:好的,暂停。我刚才巡回看了一下,我想小结一下你们的学习方法,而且要表扬你们。同学们有这样几种学习方法:第一种是勾画,有的同学通过勾画,发现几个地方的表达形式一样,于是就能很快找出表达特点;第二种是旁批,有的同学说,这里是“引用”,这里是“照应”;有的同学是写短句,他说这篇文章的三个小标题之间是什么关系;还有的同学是既勾画又旁批。好的,继续进行。

(同学们继续长时间独立阅读,思考)

师:好的,可以停下笔。再表扬一下:全体同学都在独立地思考,这是极好的学习习惯。把你的见解告诉我们,请举起你的小手。

生13: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优美,如开头“深夜,浮风,雨点”增添了文章的萧瑟,然后“这夜,这风,这雨引我无限的遐思”这一句又引出下文。这篇文章又引用了很多诗句,用一个个优美的诗句来写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如“你坐在窗前,静静地望着不远处的桃树,品着淡雅香醇的美酒,时而吟诗,时而微笑,即使已是深夜,却了无睡意。醉了,你醉了,你不仅醉在这夜雨美酒中,更陶醉于这盎然春意。你用手抚着风,看着桃花从枝头飘落到河面,又随河面的涟漪潇洒而去。于是,你一气呵成,吟诵出这千古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还有,每一个小标题后都有一句话,如第一个小标题后,“春意无绝。夜里,水上,楼台”,使小标题之间互相照应。还有文章的最后两段是全文的总说。其中最后一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但我依然懂您。”又和题目照应。

师(赞许地微笑):大家看,他分析了多个层面的内容,语言、手法、结构以及情感。表扬!谢谢你!

生14:这篇文章运用了小标题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每一段的大致意思,且三个小标题层层递进,很有层次感,“家愁绵绵”“国恨悠悠”更是表达出了浓厚的思想感情,每个小标题的下面六个字又是独立成段,很有感染力。全文多处引用古诗文,使文章有韵味,表达出浓浓的爱国情。

师(赞赏地拿起同学的纸条):她写的是发言的蓝本,她写了很长的一段话,谢谢你!

生15:这篇文章我觉得题目首先引人深思—— “我依然懂您”,看样子来好像是写一个人的,实际上写了三个人。文章的标题从“春意无绝”递进到了“国恨悠悠”,每个小标题后面“愁思”与“家愁绵绵”照应,“国恨”与“国恨悠悠”照应。

师:多好,三位同学的表达有什么特点?他们的表达流畅、有层次,而且准确。

生16:我觉得“深夜,浮风,雨点”、“夜里,水上,楼台”、“雨夜,秋池,愁思”、“暮秋,茅屋,国恨”这些句子点明了段的意境,吸引了读者继续往下阅读。

师:嗯,语言表达很优美,而且都点出了两个关键的因素,一个是“深夜”,一个是“下雨”,选材也很漂亮。

生17:文章运用了三个小标题,小标题后面再分说,这个写法值得我们学习。

师:运用小标题,把文章内容“切割”开来,然而文章其实是一个整体,这种构思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生18:“深夜,浮风,雨点”、“夜里,水上,楼台”、“雨夜,秋池,愁思”、“暮秋,茅屋,国恨”这些句子既交待了时间、地点,又写出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师:嗯,点示得很清楚。用诗意的语言、简洁的语言把文章里面需要我们重点理解的内容点示得很清楚。

师:我给大家小结一下。这篇文章的构思特点、表达特点有这样几点(讲到这里,老师提高声音一字一顿地说:做笔记):

师:第一点,总分框架。前面有总说,当中三个小标题领起各个不同的内容,最后再总说一句。它让我们觉得:啊,原来优美的散文也是可以这样构思的。

第二:横式结构。“春意无绝”“ 家愁绵绵”“国恨悠悠”三个小标题分别领起对三位古代诗人诗作的感受。

第三,它有巧妙的线索。这个线索分析起来真有味道。三个小标题领起的都是诗人的诗作,都是写雨的,都是写夜的。而且它的语言表达也形成了线索: 总说部分的“深夜,浮风,雨点”,第一个小标题下面的“夜里,水上,楼台”,第二个小标题下面的“雨夜,秋池,愁思”,第三个小标题下面的“暮秋,茅屋,国恨”——连起来看,就是线索。

第四点,逐层递进。先写“春意无绝”,然后是“家愁绵绵”,然后是“国恨悠悠”,思路清晰,布局合理。

第五点,巧用人称,“我依然懂你”,直接面对诗人说话,表达自己的想象。第六点,呼应很严密。除了首尾呼应以外,文章内部的句子也形成呼应的态势。

更重要的是,它的语言表达很美,它的想象很美,这篇文章给我们诗意的感觉。

(屏显)《我依然懂您》的表达特点:

总分框架 横式结构 线索贯穿 逐层递进 巧用人称 严密呼应

师:好,我们进行的这个活动有什么意义呢?它给我们以写作辅导,以思维训练。

(屏显)提炼习作《我依然懂你》表达特点。——写作辅导,思维训练

师:这节课的小结:我们通过举例,简说了报纸上文章的用途;我们通过选例,实践了一种学习方法。我们完成了一点“学会用报”的任务。

(屏显)读报指导课活动小结

举例——简说用途

选例——实践用法

学会用报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的课就上到这儿。

【评点】

课外读报,人人都知道重要,然而如何指导学生读报,却极少有老师会重视,更何况实践。

学生阅读语文类的报纸,通常只浏览几篇自己感兴趣的文章,做几题老师要求做的练习,然后弃之一边,枉费编者的苦心。至于教师方面,原本课外阅读指导就不多,即便有也是以课本后面指定的名著导读为主,学生平时看得最多也最喜欢的轻骑兵——报纸杂志——却很少有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关注,即使关注了,也不知道该如何上。所以余映潮老师的这堂读报示范课,非常及时地给老师们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这是一堂创新实用、层次分明的课。

读报课该怎么上呢?是让学生自由阅读,选择感兴趣内容进行积累,还是选择与课文相关的文章重点阅读,以辅助阅读课教学,抑或用报纸上的文章上一节写作指导课?取舍还真是个难题。余老师的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直指问题核心:让学生学会用报。整个课堂前后两个板块,从自由举例、简说文章用途到选定材料、实践怎样用报,前面是学,后面是用;前面简略,后面详细;前面是总,后面是分。不枝不蔓,井然有序。第二个板块安排了三个活动,分别为朗读、摘抄和评析佳作,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精致的课堂结构除了表现于前后照应之外,还讲究起承转合。余老师特别注重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小结,这些清晰准确的总结语言不但让学生学有所获,而且使听课老师也茅塞顿开,哦,原来报纸可以这么用。

一份报纸内容包罗万象,余老师选例讲究典型,讲究层层递进。三篇短文,三种用法。朗读《“和”字10说》,强调词、句的积累;摘抄《标点运用的常见错误例析》,训练学习方法;品析《我依然懂您》,进行写作辅导,进行思维训练。从词、短语、句子到标点符号到全文,科学的教学设计让人击节赞叹。

这是一堂活动充分、引导有效的课。

读的活动丰富多彩。读,就读个痛快。读中心句,读支撑句,读典型范例,读全文,读老师概括的内容。读的时候有误了,重新读。读的形式有个别读,但更多的是集体有选择性地读,让每个学生都发出声音,课堂不因为个别优秀学生的话语权而导致集体失语。

整堂课学生发言十分踊跃,一来是因为教师设计的问题有启发性且难度适中,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更重要的是因为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十分充分,学生有着充裕的时间去阅读文章、摘抄内容、思考问题、发展智能、陶冶情操。

余老师对学生回答的点评总让人叹为观止。整堂课没有那种“还有吗” 的逼问声,却能牵连不断地引出新的内容。对于富有价值但陈述不清的发言,老师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同学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回答中单一的信息资源,老师通过补充说明的方式让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偏离方向或者存在错误的回答,余老师则通过反思辨析等方式引领学生自我发现。然后慢慢地,学生的回答就越来越丰富了。

这是一堂注重学法、培养良好习惯的课。

余老师注重教学中的“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做到了少讲、精讲。课堂语言惜字如金决不芜杂,然而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却毫不吝啬。

老师强调阅读时要独自思考,指出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习惯;强调学重要内容要做好笔记。老师真情地表扬同学们在阅读时的几种学习方法:一是勾画,通过勾画,发现规律;第二种是旁批,在旁边注明句子用到的方法,文章的结构特点等;第三种是既勾画又旁批。老师不厌其烦地指出什么是中心句,什么叫表达特点,怎样勾画等等,要求学生做什么,指向明确,毫不含糊。要么不讲,讲了就讲透,讲了就击中要害。

令人称奇的是老师非常自然地让学生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养成举一反

三、实践运用的习惯。如在朗读《“和”字10说》以后,老师提出,文中最后一句话讲到“‘和’的含义还有很多”就值得我们思考。比如,“和”是一种“氛围”,“ 和”是一种“力量”,“和”是对我们心灵的滋润。为了进一步拓宽思路,老师在屏幕上示范补充了“和”字的另外10说,随即又建议同学在学校晚会上,用“‘和’字10说”创意一个节目出来,可以用同学们之间的形体组合来阐释“‘和’字10说”。这样不知不觉间,学生课外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也可以得到培养。

这堂课保持了余老师一贯的课堂风格:层次分明语言清晰,精选材料讲究典型,指导学法注重细节,线条流畅轻松实在。套用蔡明老师的课堂境界说,余老师的课实在是达到了第四重境界,那是诗的境界,是创新有效、精致美好的诗的境界。

By 王剑平| 阅读全文(285)|

第五篇:余映潮讲座笔记

高效课堂“课中活动”设计

余映潮讲座笔记

【总体理念】:一课一得,高效课堂

第一部分

课堂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理念

(一)充分利用教材;把文中有用资源利用起来。(1)设计实践活动;课中要有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2)重在课中读写;(3)突现语言学用;(语言学用,学用语言)(4)关注集体训练;不零碎活动;

(二)课堂阅读教学的目标(1)语言学用(2)技能培养(3)知识积累

(4)思维训练(概括、品析手法、评价人物、联想、对比、抽象训练)(5)情感熏陶(随文进行、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三)课标原文

(1)注重语言积累感悟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2)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表个人阅读。

第二部分

每位语文教师都要精于课文教学资源的提取

1、教学警语:语文教师的第一教学能力——提取组合课文中的教学资源。

2、没有深刻精致的教材研读就一定没有好课。课前教材要研读7、8遍才能设计好教案。

3、一线语文教师日常事务繁忙,平时要分步推进,每学期要精心设计部分篇目的教案。经年后一定有所收获。

【教学警语】:让我们学会安静地有耐性地研读教材,读到深处。

例如寓言《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十二种教学活动训练:

(1)利用再拟文章标题的活动,训练学生概括文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2)训练学生的朗读体味能力,用朗读传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神采;(3)对学生进行复述或讲故事的能力训练;

(4)训练学生划分文章层次或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如用八字短语概括);(5)让学生知晓用四字短语评价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进行实践;

(6)让学生知晓提取文章关键词的技能并提取能够表现课文全息的五个关键词;(7)品析对话描写并赏析文中“三问三答”的表达作用;(8)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想象,续写故事情节;(9)深读课文,并在具体的语境中对“笑”字进行品析;

1(10)利用课文训练学生的抽象能力,品析其寓意,给原文另换一个“议论”段;(11)可以进行简短的赏析写作:故事中的“潜台词”;(12)增加知识积累,探究这则寓言中的语文知识;

第三部分

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掌握的常用教材处理与利用的形式

(一)形式:

(1)充分利用课文;(2)集约学习内容;(3)简化教学线条;(4)形成训练活动;

(二)教师要克服的重要弱点:(1)师生互动碎问碎答碎读;(2)单个师生对话频繁无效;(3)教学过程没有选点深入(教材处理没有“点”,教学设计活动没有“点”)(4)教学中活动时间不足,流于形式;

(5)给学生积累文学常识的意识很薄弱(例如:线索,色彩,动静等术语的积累)

【教学警语】:课文不是让语文教师用来提问的(课文应用于组织教学活动训练);也不是仅仅让语文教师“就文教文”(而是用于组织课中训练)

第四部分

常用教学设计活动的十大方法

【方法一】:(1)文意训练;(2)语言学用训练; 例如《说“屏”》的文意把握:

(A)划几个句子试试(划关键信息试试或给每一段划出关键句);

(B)选一个片段品一品(选一个语言优美的片段,提取虚词表现情感);(C)选一组词读一读:如微妙、擅长、点缀、装饰、韶光、造型、得体;(D)用几个词写一写

如:请学生至少用四个词写出80个字关于“屏”的一段话。诗意、情境、向往、微妙、擅长、功能、美感、称道、帷幕、装饰、书斋、轻巧、绘画、得体

【方法二】:字词句篇到位; 如《观舞记》

(1)学一批字词(难字,雅致生动的四字短语);(2)学一个句子;(3)学一段句式(如仿写:假如我是……我要用……);(4)学一个篇式

【方法三】:读写听说综合训练; 如《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课中活动:(1)概写(先写后说),弱班用3句,优班用5句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每位同学说几个句子。

(2)朗读:体味故事的细节美(文中的三问三答的意蕴)

(3)赏析课文语言;

话题:赏析文中语言的表现力,如“想”字的品析。(4)听记,听教师讲授课文中的文学常识,做好课堂笔记。【方法四】:文意理解,片段精读; 如《济南的冬天》一段八练,(1)朗读训练(2)画面命名(层次划分)(3)线索寻觅(5)字词品味(6)美感阐释(7)作用品析(8)美段背读

【方法五】:课文概说,手法赏析; 如《泥人张》

(A)课文概说:(a)从内容的角度概说(b)从人物的角度概说(c)从情节的角度概说(d)从主题的角度概说;(活动:自选话题:用百字以内的文字进行课文概说)

(B)手法赏析:如对比手法的运用;(活动:用课文批注的方式进行对比手法的学习)

【方法六】:一文三析:情节分析,语言分析,意蕴分析; 如《蚊子和狮子》一文三析(略)

【方法七】:课文美点赏析; 如《论语》十二章,(A)字词疏通;(B)朗读、细读;(C)背一背,深读;

(1)活动:以“此章是这样充满情感赞美颜回的”为开头,写一段短小的赏析文;(2)活动:以“此章是这样生动表达孔子志趣的”为开头,写一段短小的赏析文;

(3)活动:以“此两章都有安贫乐道的精神,都有……”为开头,写一段短小的赏析文;

【方法八】:美美地品,美美地读,美美地背; 如《记承天寺夜游》美美地读:念(重读拖长);盖(拖长);但(拖长); 【方法九】:(适用短章、短诗词教学)朗读,认读,品读,背读; 如《饮酒(其五):

话动:这首诗中最有表达深意的一个词是“心远”(主旨)。

【方法十】:知识训练,课文作文; 如《紫藤萝瀑布》课文集美:

活动:学生积累文中优美句子,连缀成一篇小作文。

【教学警语】每位语文教师都要崇尚扎实的学识与精湛技艺的职业境界

下载余映潮执教《咏雪》及讲座《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余映潮执教《咏雪》及讲座《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余映潮老师讲座

    浅说语文教师的教学修养 余映潮 第一部分 优秀的学科教师是怎样的人 1.热爱学习的人 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不怕劳累、占有时间,勤奋积累。 2.定力强大的人 韧性就是激情,精华只......

    余映潮老师:一堂好课的设计(精选合集)

    一堂好课的设计——创新有效设计  什么是教学设计的创新 变“课堂教学”为“利用课堂” 变“轻慢语言”为“着力学用” 变“泛谈感受”为“精读训练” 变“碎问碎答”为“实......

    余映潮课例:孤独之旅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执教者 余映潮 班级 江西九江一中 全国第六届“人教杯”语文教师与作家同行暨教学观摩研讨会 2012.8.17-22 江西九江 一、 导入 (生谈师补充) 1、 节选......

    余映潮-单元复习课(精选5篇)

    六个学习要求———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总结课实录 教学设计的时间,有时候要大量花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交叉和渗透上。 师:今天我们上单元总结课,单元总结,从横向或者从纵向对......

    余映潮听评课标准

    第一部分 听评课议课的标准 30个字是评课议课的标准之一 1思路明晰单纯: 2提问精粹实在:提问是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综合素养的表现,提问越多,教师素养越差,没有提炼,没有进行有效训练......

    余映潮老师讲座心得

    余映潮老师专题讲座培训心得 久闻余映潮老师,初见余老,满是慈祥之态,他的人如他的声音一般,轻而有力。 2014年9月17日上午,我们一行人来到伊金霍洛旗一完小报告厅,听余映潮老师的......

    听余映潮老师讲《咏雪》(课堂实录 )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打开书,也要拿起笔。看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谢太傅就是谢安,与谢安有关的成语是什么?我提醒一下,东山? 生:东山再起。 师:对,谢安很有作为,年轻是......

    余映潮课中读写活动设计

    余映潮课中读写活动设计 “读写结合”是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最重要的编写思想之一。语文老师要善于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潜力,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