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数学有效课堂心理气氛及营造
浅谈数学有效课堂心理气氛及营造
四川南充八中 杜春娟
学校教育的首要职能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科内容,更要培养学生对于学科的良好情感,态度与自信心,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课堂心理气氛是指课堂上在群体中占优势的人们的某些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的个性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在不同的课堂心里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
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一方面来自于学生本身,另一方面来自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被认为玩皮或基础知识较差,不爱发言的学生,在活动课、公开课时居然与平时判若两人,他们不但守纪律、积极发言,而且回答问题准确率也很高。这主要是因为执教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总是和颜悦色、笑容可掬,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而友善的情感,轻松愉快的情绪、信任期待的眼神、亲切关爱的动作会使学生得到鼓励,从而产生一种愉 快的情感体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优秀的数学教师后面都有一批追随者,他们崇尚老师的人格、赞赏老师的学识、乐学老师向他们展现的诱人的数学。当学生乐意追随老师学习数学时,内心的体验应该积极的、愉快的,那么,数学老师如何才能营造出有效的课堂心理气氛呢?
一、造就崇高的人格魅力,做一个“快乐教师”。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说得好:“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需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做别人的榜样。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而是一个老师综合素养的体现,因此,数学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
1、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
这样的老师不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协调与学生之间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良好影响,课堂气氛恬静怡人。
2、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
这样的老师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位学生,在他们心里,教好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他们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区别的学生。他们不 仅是学生的良师,还是学生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间。这样的老师,课堂气氛快乐向上。
3、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 在课堂上,他们不是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他们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容器,他们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在人品上,他们非常信任学生。他们不仅看中学生的现在,更看中学生的未来,他们既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未来的设计师,这样的老师、课堂气氛活泼向上。
4、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 他们不仅把教书看成是生存的手段,而且是毫无私心杂念的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这样的老师课堂气氛积极向上。
5、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内在的,但内在的人格总会显露出来,产生非凡的魅力,任何人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无论什么人,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就越大。所以,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一个具有追求卓越、追求成功的进取精神的人,这样的老师,课堂气氛深沉而持久。
6、数学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做一个“快乐教师”,以快乐感染学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快乐逐渐减少,焦虑骤增,在教学方面,这种现象尤其明显,但无论从教师自身来看,还是对教育的要求来看,学生的成长都需要教师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感态度,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学生的情绪倾于稳定。马卡连柯说过:“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不会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人的消极情绪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很容易波及他人,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快乐的老师课堂气氛热情洋溢。
二、重视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多向交往,营造良好气氛
1、公正评价,合理期望
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强烈且两极分化明显,甚至与人争吵,一旦遇到失败便会灰心、丧气,他们的情绪来得快,平息得也快。当老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每一位学生后,就会感到自己心目中的学困生其实并不差,优等生也有不足。公正地评判学生会使老师将爱播撒到每位学生身上。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接近与老师心理的距离。心理距离的缩短会使学生在课堂上真实、流畅地表达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期望的自我实现性预言效应是确定存在的。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会使学生越来越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通过一些特定的行为来向学生传达他们的期望信息,只有当老师采取恰当的方式,准确把握合理评价每位学生,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形成适当的高期望,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2、转变教师角色,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内容,这必然促使每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而改进教学方法的首要条件,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中多指导学生想一想,引导学生猜一猜,与学生合作共同做一做,教师与学生的这种新型关系的提出,就是要教师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去,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师权威的形象,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意识。只有教师放下架子,给学生一个平等交流、合作的空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反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形成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课堂气氛
1、感受数学美,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和谐 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和谐的,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知识中美的因素,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展示数学的美,体验数学的美,从而让学生领会到丰富的数学内涵,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从而营造创新的课堂氛围。
2、合作学习是有效课堂生成的核心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把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习的自主体验,在组织形式上可以进行集体的“合”,又可以进行分类指导的“分”,体验了和谐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事先让每位同学准备若干张长方形白纸和一把剪刀,笔者先把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发下任务单,根据单子进行操作。
(1)问能否一剪子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如何剪?(2)思考两底角有什么性质,为什么?如何证明?(3)有一张正方形纸,如何折出一个正三角形?画出对应的图形?写出依据?
(4)学习了本节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创意?你想对数学教师说些什么?
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各学习小组的合作探讨,有 的学生把白纸对折,展开后即得一个等腰三角形;有的同学剪了一个钝角等腰三角形,他们都注意到了剪的过程中折痕的重要性,很自然想到添加辅助线的方法……,有的学生说:“数学课同劳技课一样,真是太有趣了。”有的学生说:“数学课这样教的话,我们都学得会,我们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总之,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合作的探究,把课堂教学回归到为学生合作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做到亲身体验,和谐发展,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3、开放的课堂教学是有效课堂实施的关键
开放式教学,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主体,充分做到让每一名学生“有桃子可摘”,突出了有效学习的主题,达到了教与学的互动,也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以宽容、友善、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名学生,可使他们身心舒展起来,然后通过开放情境的创设,提供学习,假设问题等办法,交给学生具有探索性的数学学习任务单,使学生具有体验活动的广阔空间。
通过开放式教学环境,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课堂的氛围自然而然的活跃,和谐起来,他们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第二篇:浅谈良好数学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
谈谈如何营造良好的历史课堂心理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人格发展以及社会化进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发现,不惟师,不惟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才能破除思想的束缚,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是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课堂心理气氛是也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 课堂心理气氛是融洽还是冷漠,是活跃还是沉闷,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者消极影响。本文拟对数学课堂心理气氛作粗浅的剖析。
一、教师的人格是创设良好历史课堂心理气氛的前提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对于中小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示范和导向作用,这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所证实。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并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具备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情感是维持良好历史课堂心理气氛的条件
情感是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体验,它反映着学生的学习和需要之间的关系。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教育第一,教学第二”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赞可夫的心理实验表明,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的不良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来表达对学生的爱、信任和鼓励。从而使学生产生对教师的信任和热爱,学生就会在一种受教师尊重、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下学习,进而热爱数学学习。一旦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即使一流的教师也只能教出末流的学生,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所以,和谐的情感氛围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意以言激情、以景生情、以情动情,还要注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激发、调动和满足,同时也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重视对学生情感活动的性质和强度的调控。总之,要让学生“愉快”,教师必须首先“愉快”,一个“愉快教师”的感染力能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
三、兴趣是调节历史课堂心理气氛的内在动力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创造发明的精神源泉,是推动记忆的前提。歌德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国教育家也提倡乐学原则,主张“寓知于乐,以趣激学”。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感到有兴趣时,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情绪饱满,求知欲很浓,容易接受新知识和思维方法的训练,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为创设课堂良好的心理环境铺设基石。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时意志力较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懒散,教师要针对学生这样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授课时要严谨而不严肃、风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乐,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营造深厚的学习气氛。此外,还可以用多媒体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
四、赏识是活跃历史课堂心理气氛的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研究表明,“激励因素”能令人心情舒畅,并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 作为教师还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鼓励;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每位学生都体验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赏识是活跃课堂心理环境的手段。清代的颜元先生便深谙“适时夸奖”的教育之妙,他留下的“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至理名言仍然值得我们好好去深思、咀嚼与体味。
五、激疑是营造良好历史课堂心理气氛的措施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充分说明了质疑的重要性。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解疑而心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应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诚如美国学者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允许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允许学生犯合理性的错误,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思维空间。并且每节课教师都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大胆质疑,对教师的授课、教材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启迪思维,激发兴趣,促使学生的素质发展。
综上所述:教师的师德高尚、学识渊博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创设的关键性,教师授课时动之以情,晓知以理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创设的思想性;教师授课中善于设疑,巧于解惑是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艺术性。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终身受益之目的。
第三篇: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认知和情感双向交流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创设阳光、快乐、积极、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融入、身临其境,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沟通、和谐互动,努力营造出和谐、友爱、互助、快乐的良好课堂心理气氛,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会非常有利。
课堂心理气氛是学生课堂学习赖以发生的心理背景,它作为学习心理活动与学习个体特征之间的中介因素,是通过影响课堂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情感体验以及评价效应,进而制约学生课堂学习效益的。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精力旺盛,积极主动。而消极压抑的课堂心理气氛易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受到抑制,思路狭窄,思维变得呆板拘谨,难以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可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那么,教师作为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创设者和维护者,应该怎样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呢?
一、准确把握课堂心理气氛
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首先得准确把握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我国学者柳夕浪根据课堂心理气氛的内涵,从课堂敢为、课堂不适、课堂交往、课堂态度等四个方面编制了《课堂心理气氛调查问卷》。其中,课堂敢为主要调查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敢于讲话、不怕出差错的倾向;课堂不适主要调查学生在课堂上是否产生焦虑及其焦虑程度;课堂交往主要调查学生在课堂上与他人交往的愿望、相互交流的情况;课堂态度主要调查学生基于对课堂学习目的的认识而产生的情绪反应。根据调查结果可以了解课堂心理气氛的现状。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通过观察学生的一些特定行为,尤其是从学生非言语行为,如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表情、目光、动作、姿势等方面,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来准确把握学生的课堂心理气氛,然后及时向学生传达教师的期望信息。如果教师能够在正确把握课堂心理气氛的基础上,坚信“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就会形成适度的高期望,这对于形成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十分有利的。
二、以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信息能否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课堂教学中要使师生双方的意图、观点和情感连接起来,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提供的信息能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教师就必须增加感情投入,给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实施情感教学,以教师自身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倾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用情感和爱心去感染和打动学生,让学生伴随着丰富而快乐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过程,相信不少老师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你在同一个班里上课,如果是带着愉快的心情去,那一节课往往是老师讲的神采飞扬,而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若是哪一天教师自己没精打采或是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去上课,学生也必然是昏昏欲睡,效率低下。可见,教师自身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倾注积极的情感,怀着愉快、乐观的心情进入课堂并通过自己的表情、姿态、手势等将这一积极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师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从而令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良好的心理气氛。实践证明,教师的积极情感有助于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教师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性的话,一个亲切而信任的目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愉快感、责任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积极的教师情感是师爱的基础,更是调控课堂心理气氛的长久动力源泉。
三、以良好的威信影响学生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不应把自己看成发号施令、提出要求、检查执行结果的监督者,而应看作教学活动中平等的一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应逐渐放松对学生的权利控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增强的成功感和独立性的需要,促进学生自立自强和自律能力的发展。为此,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良好威信影响学生,给全班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对课堂中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要及时捕捉到,并作认真地分析,进行准确的判断,积极地帮助学生及时消除来自于认知、情感、动机、兴趣、注意、意志、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都能以积极的心理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课堂上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融洽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的课堂效果。
四、以多向的交往激励学生
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叉联系与沟通,叫多向交往。多向交往具有多层性、自主性、求异性、情趣性、差异性等特点,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智力活动水平,符合因材施教的特点。因此,教师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多向交往,便能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实践证明,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以导致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不和谐、僵化、紧张的师生关系则容易酿成消极、沉闷甚至一触即发的紧张课堂心理气氛。从生与生关系来看,也有类似的情况,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容易使课堂上形成相互尊重、体谅、友好的学习风气;如果同学之间不和睦,矛盾重重,勾心斗角,课堂上就容易出现嘲讽、攻击、紧张、压抑等不和谐的气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创设积极的交往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通过与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出和谐、友爱、互助、快乐等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双方认知和情感双向交流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更是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需要。要建构“和谐课堂”、“和谐校园”,更离不开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良好课堂氛围。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上,积极参与、勤于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把课堂变成同学们健康成长的乐园。
第四篇: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
一、美术欣赏课直观生动
过去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图片、幻灯片或录像带,并且在讲课时需要大量的口头讲解。因此,不少教师把上好美术欣赏课视为畏途,本来应该非常生动直观的美术欣赏课,变的非常乏味,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
借助电脑多媒体信息技术,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美术欣赏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就很容易了。当欣赏经典美术作品时,鼠标一点,某个画家的代表作及其背景资料就会出现在眼前,不但可以窥见作品的全貌,还可以放大局部进行观察,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空的界限,跨越古今,驰骋中外,在艺术的长廊漫步,在想象的空间飞翔,审美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在欣赏其他种类的美术作品时,如雕塑,工艺美术等,教学效果同样是显而易见的,概而言之,美术欣赏课借助电脑多媒体教学,有如下优越性:
1.光盘资料信息容量大,选择性强,学校可以用有限的空间建立一个美术欣赏电子图书室。
2.电脑多媒体教学直观、生动、形象,图形、文字、声音有机结合,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打破“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使“精讲”,“多练”成为现实。
二、工艺设计方便快捷
传统图案中的单独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在电脑中生成图形都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等元素的构成,以及重复构成、渐变构成、发射构成、反转构成等一系列构成原理和方法都可以在电脑中利用绘画工具呈现出来。以重复构成为例,在电脑中用绘图工具如(直线工具,曲线工具,圆形工具等)绘出一个基本形后,按设定的骨格排列方式,选择某些编辑命令,都可以很方便地完成重复构成图案,避免了徒手制作中枯燥的重复劳动。
电脑美术设计操作灵活多样,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完成后学生很自然产生成就感。对于造型能力、创造能力尚低的小学生来说,运用电脑设计可以弥补手绘基本功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加强创意、想象、欣赏、评论等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三、绘画教学的多样化
电脑美术的另一个领域是电脑绘画,这是另外一种艺术创作手段,手工绘画和电脑绘画两种形式的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电脑绘画有很大优势。小学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以绘画技能为中心的旧教学模式是不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画种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法,特别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他们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我们的美术教育才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1)、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科教学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
(2)、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在学习美工软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使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五篇:在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
在数学教学中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气氛
摘要:课堂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与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课堂中的环境作用所形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
关键词:数学;课堂;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按照师生表现出不同特点,大体上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全面把握影响课堂心理气氛的因素,对于创设成功意境,顺利完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研究表明,影响课堂气氛的要素很多,有教师、学生、教学素材、教学方法等等,但最关键的是教师。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维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更要营造出积极的学习气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努力去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真正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那么,教师的教学活动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师一上讲台,感情要投入,精神要饱满,满怀激情地去投入教学中,以自己的教学激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教学艺术去焕发学生的积极性。因而,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实施情感教学,以教师的情感体验营造良好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
2.新课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很重要,因而,需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演示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让学生得到结论: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情趣高涨,进入一种较深的学习意境。
3.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思想共鸣,情感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和大多数学生的共同态度和情感的优势所形成的课堂气氛。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学生尊重、敬仰教师,可以营造积极、健康、愉快、活跃的课堂心理气氛;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总是不能活跃起来,甚至朝着教师难以驾驭的对抗方向发展。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当将自己当“录音机的放音键”,不管学生是不是能够接受,而是将知识硬加给学生,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是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假如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不是观众,上课不应当单纯是老师“主演”,应该是师生共同表演。老师不过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所以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1.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学生存在着基础或智力上的差异,因而,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也不一样。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内均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首先,要创设生动活泼、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如教师通过应用幻灯、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工具,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吸引力。其次,教师必须无条件地接纳每一位学生,给每位学生以尊重、理解、真诚、关怀、温暖、热爱。如在课堂作业的配置上,可以设置基础题和拓展题两种类型,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即优生获得满足,学困生也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2.精心组织学生开展现实数学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我们才发现,数学原来也是很有魅力的。这也是“新课改”最想体现的东西,简单枯燥的数学知识变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唤起学生探究的需要。如学习应用题问题中的“销售,打折问题”时,我们不妨走出教室,到商场、超市去逛一逛,让他们亲身感受一下,通过观察、发现,加上教师的引导从而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掌握这个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