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践行二十四字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践行二十四教学模式 打造高效课堂
土门关初中24字教学模式经验交流材料
为了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改进课堂教学结构,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结合我校的实际和当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从2013年11月至今我校注重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的学习、研究、探讨、实践,对全体教师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培训学习,积极采取强化与跟进措施,以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现就我校学习借鉴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过程中的点滴做法与各位同仁交流,不妥之处望各位同仁提出宝贵意见。
一、重理论、抓培训、强落实
(一)2013年11月,教育局组织全县校长、骨干教师,在湟中一中学习了山西省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张四保的“24字教学模式”专题讲座,并观了侯城学校校长的“24字教学模式”示范课。其中我校派14名教师参加这次培训,受益匪浅。首先“24字教学模式”与我校一直采用的“六环节”学案导学大致相近,不论是学生的展示、合作交流,还是课堂检测、对学生的多元评价都不谋而合,只是“24字”中增加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捆绑式评价和特色卡的展示。11月底,教务处连续两次组织全体教师就“24字教学模式”中的精华部分,导学案的编写、,导学案运用技巧(六至九年级),运用导学案突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使用方法进行了重点培训。
(二)2013年12月初,教务处组织全体教师培训学习太谷“24字教学模式”从中汲取精华,改变教师教学观念。经过酝酿,学校制定《土门关初中24字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土门关初中学习小组评价标准》及《班级小组得分记录表》,让每位教师从内心深处明确自己原先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彻头彻尾的换血手术。培训中将导学案编写的关键环节及要领,大小组的划分,小组捆绑式评价积分操作规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把学生展示、合作交流、小组捆绑式评价的优点展开了充分而明确的阐述。
(三)2014年3月24----26日三天,派侯明奎、金海莲两位老师到山西太谷县取经,学成归来,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第二轮汇报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们真正明白“24字”教学模式操作要领。从导学案的编写、小组的建立到课堂中学生的展示、合作交流、小组捆绑式评价等方向才猛然顿悟,对自己开展教学活动有了方向指导。4月5日、6日由两位老师根据所观所学承担研究课,在课中充分展示学案操作性强,应用效率高,增大了课堂训练的密度,使学生能根据问题开启思维,大胆质疑,探究;学生展示欲望强,积极性高,使学困生由“沉默”转变为“勃发”,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小组捆绑式评价的职能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大组长的精心组织协调下,小组每位成员都得到了提高、发展,同时增强了学生间团结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得到加强,小组间相互竞争、互帮互学的良好局面逐步形成。学生的这些细微的进步、点滴变化,老师们看在眼里,喜在脸上,笑在心里,付之行动中。
二、健班子、定制度、创建协作管理团队
学校领导班子,肩负着学校的兴衰。领导班子成员要严以律己,既要扎实工作,又要开拓创新,更要讲究实效。为了搞好我校的“24字”教学模式的推行工作,建立了以祁显成校长为组长,冯国杰副校长为副组长,侯明奎,马进财为主管的教研工作的协作管理团队。
开学初,冯校长制定了详实的以“24字”教学模式为重点的学校教研工作计划并组织各教研组长根据学校教研安排部署,制定本组教研工作计划,尤其强调突出“24字”模式运用方面的具体做法。
为加快太谷经验的推广进程,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积极性,我校修订了《土门关初中教师考核办法》,把太谷经验的落实考评结果纳入教师岗位考核中,为全面推广“24字”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推行学案导学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每节课的学习而设计的,它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温故互查、设问导读、自学检测、巩固训练、拓展延伸、以及课后作业等部分。
它既能支持学生的预习,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同时又是学生复习的资料。
为此,我校定出了编制学案的八原则:(1)体现课标的要求;(2)依据教材;
(3)立足于学生自主学习;(4)体现课堂学习的特征;(5)简洁明了,思路清晰;(6)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学生;(7)重视基础性,兼顾拓展性;(8)讲求实效性,不要将学案编制成课本、资料的翻版。
为方便教师顺利编写导学案,学校派马进财主任到田家寨中学拷贝“拦隆口中学的导学案”,然后拷到各位教师手中,让每位教师从中借鉴优秀学案,添加、修改后变为适合自己教学的“导学案”。总之,学案是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的一个平台,主要是要安排学生如何学,怎样学。很多时候可以设计成问题的形式,简捷而值得学生仔细玩味的学案是值得提倡的学案。
四、完善方案、注重落实
学校利用校本教研积分制管理办法和课堂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调动教师推进“24字”模式的积极性,深刻领悟太谷课堂教学的精髓(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各班利用小组捆绑式评价调动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群策群力、踊跃试水
2013年12月由在湟中一中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上试水课。如侯明奎、孙萍、魏翠清、丁生芳、曹得花、袁萍新几位老师按学校安排,通过集体备课,每周两人试水,上研究课。要求每位老师听课,从中观察了解“24字”模式中导学案运用是否恰当科学,教学环节处理,学生预习展示是否有效,合作交流成效是否显著。课后认真组织全体教师针对试水课及自己的看法、做法提出整改建议,总结归纳得出适合我校实际的“课前预习、积极展示、合作交流、科学评价”的教学模式。
(二)领导先行、树立模范
开学初,根据我校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由校长、主任带头上研究课,给全体教师起到了模范作用,创造了积极学习、深刻探讨的机会,让教师们认真观课,借鉴成功经验。
(三)人人过关、推选精英、打造精品
4月初,每个教研组依托、借鉴现有的教学经验,汲取的先进理论为基础,开展教师过关课,同时结合“24字”模式精要,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且把观课点的方向限定在“学案运用、学生展示、合作交流、小组捆绑式评价“等方面,让每位教师明确只要课堂中充分把握并体现以上观课点。我们就可以响亮的喊出“我校的‘24字’模式已得到了落实,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我校的教学质量必定会越来越好”。最后各组推选出李启德、袁萍新、郭金莲、莫掌君、杨明春5位老师与4月中旬给全校教师上示范课。这几位老师的课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几位教师深入领会“24字”模式内涵,尤其充分发挥小组捆绑式评价的职能作用,学生能争先恐后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其动力因素就在于教师都能采用积分加特色卡的激励机制,让每个小组成员得到成就感,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点燃了他们的学习激情,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正确命名、合理分组、严格登记、月月奖励
2013年12月班主任、科任教师磋商,按学生学习成绩,学习生活习惯等分成若干个四人学习小组(内含大小组长,两名学习组员),按学生的喜好,性格等特点命名,在每堂课上由大组长推荐一名诚实,责任心强的组员担任积分统计工作,以便下课时积极汇总得分,公布一堂课的非常明星,每月决出月冠军,在全校进行表彰奖励,表彰人数每月达近80人。
(五)专家引领、寻找捷径
为使我校教师更加科学、有效的运用小组捆绑式评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方法,进一步加快打造高效课堂工作步伐。在九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后,邀请县教研室丁生智、陈兴全等一行四人,结合“24字”模式中“如何上好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及中考备考工作进行指导。四位领导就我校几位教师的授课进行评析,并对小组捆绑式评价方法及老师们在借鉴太谷经验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通过丁生智主任的讲座,让老师们对于小组合作交流方法的运用,小组长的培养,组员的培训,评价积分管理,展示反馈,导学案的应用等课堂教学中问题、疑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科学借鉴太谷经验,快速打造高效课堂指明了方向。
四、借鉴经验、取得成绩
在一系列制度措施的保障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几个月的实践,现在我校课堂教学秩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1、多数学生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困生在小组学习中有了责任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明显增强,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2、学困生逐渐减少。
3、帮助他人的学生越来越多。
4、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为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5、多数教师的课堂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能大胆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无论从教案到学案的转变,还是从讲授课到
五、寻找困惑、明确目标
我校虽然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了点滴经验成果,但还存在诸多困惑:
1、学生钻研探究的深度不够,解决问题不够深入。
2、有些班级学习小组的合作交流仍流于形式,效果不佳。
3、个别教师模式运用易反复,不愿坚持,忽冷忽热。
4、小组合作学习时间把握不准,时长时短,导致交流效果欠佳。今后的思路:
1、严格审查教师导学案,不符合要求的按无教案对待。
2、多派教师外出学习培训。
3、每月检查小组的得分登记及特色卡的运用情况,一是督促每位教师运用模式,一是抽查小组学习效果。
4、每月开展教学模式达标课、竞赛课。
第二篇:二十四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读《二十四字教学模式》有感
南张中心小学 穆如芝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实现由知识传授型课堂向知识建构型课堂转变,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个人展示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迁移。“24字教学模式”则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指导思想,经过深入学习我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一、自学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为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我们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我问学生打算怎么样学习这一篇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则是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边读边圈、点、写„„
当然,对生字的学习则是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自己动手通过查字典、查教辅资料等的方式自主学习完成,然后,通过所学的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能流利的读课文。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我认为此环节是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展开的。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时是否真的动脑筋,真的感知了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其目的是取得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例如教学《古诗两首》时,在学生自学完后,我要求他们做课后第三题,检查后我发现学生自学效果很不错。
三、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得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小组合作交流要体现“积极互助、同时互动、人人尽责”的原则,合作交流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学不懂的同学也能起帮助、促进作用,让其在合作学习中解决不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在合作交流中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全班和学生一起交流解决。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解决“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我设计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并友情提示:这一问题中有三个小问题,每个小组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涉及的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这一过程,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地训练,仔仔细细地思考,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
五、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练习题。
此环节的应用我认为分层训练实际上是对以上四个特色实质性的检验,题型从不同层面检验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出了不同要求。例如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三组练习题:A熟读文中四字词,并能用“留恋忘返”造句,B通过上网或查资料总结归纳出描写庐山的词语;C以绘画的形式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庐山姿态。
六、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上是我对“24字教学模式”的粗浅理解和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事例,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南张中心小学
《二十四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穆如芝 2013年3月18日
第三篇:二十四字教学模式 心得体会
《二十四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实现由知识传授型课堂向知识建构型课堂转变,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师的个人展示向学生的自主学习迁移。我紧跟课改步伐,实施学案教学虽有一定难度,但我也尽力在向课改的方向靠拢,尽力尝试着用学案进行导学。“24字教学模式”则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指导思想,经过深入学习我对其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
一、自学感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为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在我们传授学法时尽可能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鞋匠的儿子》一文时,我问学生打算怎么样学习这一篇课文,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有的则是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边读边圈、点、写。当然,对生字的学习则是教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自己动手通过查字典、查教辅资料等的方式自主学习完成,然后,通过所学的生字把课文读通,读顺,做到能流利的读课文。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
我认为此环节是在自学感悟的基础上展开的。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自学时是否真的动脑筋,真的感知了课文内容。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其目的是取得教学目标达成与否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例如教学《古诗两首》时,在学生自学完后,我要求他们做课后第三题,检查后我发现学生自学效果很不错。
三、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实行兵教兵,让学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得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有共同不懂的准备让老师质疑解难。
此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小组合作交流要体现“积极互助、同时互动、人人尽责”的原则,合作交流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学不懂的同学也能起帮助、促进作用,让其在合作学习中解决不懂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当然,在合作交流中也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时就需要教师在全班和学生一起交流解决。例如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解决“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我设计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并友情提示:这一问题中有三个小问题,每个小组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涉及的课文内容”进行反复朗读、体会„„这一 过程,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自主的学习时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认真真地读书,扎扎实实地训练,仔仔细细地思考,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去。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
五、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练习题。
此环节的应用我认为分层训练实际上是对以上四个特色实质性的检验,题型从不同层面检验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出了不同要求。例如教学完《庐山的云雾》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三组练习题:A熟读文中四字词,并能用“留恋忘返”造句,B通过上网或查资料总结归纳出描写庐山的词语;C以绘画的形式画一幅自己心中的庐山姿态。
六、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是练出来的,不是听出来的。所以,在今后我会不断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践行观点。
第四篇:二十四字模式操作手册
《二十四字模式操作手册》心得体会
贾家镇小 杨反修
近来,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在简阳各中、小学校兴起,它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启示,吹来了一股教育新风。作为一名教师,在这两个月左右的假期里,我通过看书、研习资料、慢慢体会到了“24字教学模式”的精髓,感觉到这是促进教育改革,改变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非常好的方式。这一模式将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再一次以新的方式受到重视。同时,这一模式也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教得轻松、教出智慧。
“24字教学模式”即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种教学模式要求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组织课堂教学,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教学中采用“学生互助”的办法,在二人小组或四人大组中实行“互为资源”学习,培养表达、倾听、欣赏、互助等能力,将学习资源最大化,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一、阅读感悟。这一措施是要强调个性发展,将课堂还归学生。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初步感知学习内容,初步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阅读文学作品时,人们会说“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语文教学中,同样一篇文章,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理解和想法,在教学中,我们要让他们把不同的看法、独特的见解都表达出来,从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听的“满堂灌” 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
二、自学检测。在学生充分的自学后,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用基础知识组题检测,观察了解学生的自学成果。在这一环节组题时教师可以出一些基础性的题目,而这些题则是既能体现教材实际,有能力求反映学科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原有基础和发展水平,其目的不在于检测分数的高低,而是能更清楚地了解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检测可以采用口试、笔试、讲练及小组评议等方法,题型可以活泼多样,题量不宜过大。
三、合作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不懂的同学有时间发问,让学得好的同学有知识升华的机会。合作交流这一方法不仅能提高好同学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相互协作、融入集体的意识。通过相互探讨、相互帮助,学生们展示自我并学习他人所长,融合众多观点,这样能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使学生收获更多。
四、展示点评。毕竟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上抽出不超出10分钟的时间把共性问题予以讲解。展示点评的过程是检测学生合作交流成果的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阅读感悟能力的过程,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赏识教育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展示点评中,学生除了汇报自己小组明白的问题,还可以就合作交流过程中未得到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其他小组则可以讨论回答该问题,讨论后仍不明白或无结果时,教师来作相应引导。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就不懂得问题得到深刻的印象,学习能够取 得良好的效果。
五、分层训练。所谓分层训练,即教师要根据教材,创造性地编排好三组练习题。
(1)基础题:要体现巩固当堂所学知识点。
(2)链接题:要把所学知识和其它知识链接形成知识链。
(3)思考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
分层训练实际上是对以上四个特色实质性的检验,三种题型从不同层面检验了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也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作出了不同要求。“基础题”检验了后进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链接题”使得学生对先前所学和现在所学知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思考题”则给予了优秀学生思维拓展的提示。
六、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拓展延伸性的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而且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做到学好语文、用好语文,两者的结合也开发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兴趣会变得异常高涨,学习效率会倍加提升。拓展延伸这一步不仅学习效率提高,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十四字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从而使课堂效率大大提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细细体会这种模式的内涵,将之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之中,力争让这种教育新风惠及我的每一个学生。
第五篇:太谷县二十四字模式解读
太谷县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一、“24字模式”的内容
24字课堂教学模式,及“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科、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二、“24字模式”分项解读
“阅读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克服其受动性、依赖性,引导其主动性、独立性,真正改变其学习方式。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成果。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同时,检测后的施教更能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便于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
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否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整合与总结,是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通过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三、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如下几种理念:
1、学生主体的理念。
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一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二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求;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3、全面发展的理念 全面发展不是“大一统、齐步走”,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识特点和特殊教育的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四、四种课型设计要领
以课堂教学24字模式为总纲,“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设计要领旨在通过设计要领的剖析,引导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新授课教学模式案例设计要考虑六点:(1)、如何导入(2)、自学提纲(3)、自测题(4)、预估出现的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6)、设计分层题组。
2、复习课的“以练代讲”模式案例设计时考虑四点:(1)、复习的是哪一段的知识,这一段知识有几个知识点,几个基本方法,哪些重要哪些次要。(2)、那些基础题能展示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方法。(3)、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和哪些知识链接较多。(4)、这些知识点和方法在新课程的考试中如何考?
3、习题课“分解任务,小组展示”模式案例设计时应考虑五点:(1)、今天习题课要巩固那些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方法。(2)、今天习题课要和哪些知识链接,做哪些拓展和延伸。(3)、有几个小组,设计几个题,每个小组的任务如何分配。(4)、每个小组中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点评?(5)、用什么方法让小组展示。
4、评讲试卷课“找准问题疑难,题组分解补漏”模式设计时应考虑四点:(1)、测评的是那些章节的知识?(2)、这次测评的共性问题和疑难有几处?具体体现是什么?症结在何处?(3)、根据问题疑难,涉及的题组是什么?(4)、这些题组用什么方法解决,教师如何讲解提炼? 五、一节好课的标准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渠道,可是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从管理者到实施者,对“一堂好课”的标准都比较模糊,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节好课”的五个标准。
1、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地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同学中的多数学生有效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富的课:教师能引导学生及基地深入知识的产生过程之中,经过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结构。
4、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不因公开教学而演练,不因示范教学而作假。
5、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反思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