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李 立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通信系以及电子商务与经济系均开设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能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而且对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求及培养目标不同,因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不一样。
1.电子商务与经济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教学改革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及课程的基本状态。与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我系各专业的教学对象、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据资料分析,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入学成绩都在400分左右,大大低于同类公立学校,如电子商务专业2006年入学成绩在400分以下的,文科考生占82.2%,理科考生占63.7%。同一指标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分别是78.4%和57.9%;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是85.1%和60.4%。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所以加大了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难度。
(2)学生来源构成较复杂。电子商务与经济系的学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其中文科考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2006级学生中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分别占74.4%、11.3%和14.3%;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中,分别占74.7%、12.3%和13%;物流专业分别是69.2%、21.2%和9.6%。这三部分学生基础教育的重点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也就有所差别:文科学生数理知识偏弱,导致对本课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来自于职高的学生,他们在入学前已学习过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该课程的要求往往又高于其他学生。教学对象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在本课程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并且在辅导中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3)教学目的要求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后续开发;而电子商务与经济系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不高,大多属于了解层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及发展,只掌握基本的组网建网技术以及IP地址、子网、域名、网络基本构成及应用等一些基础知识即可。
(4)学生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分析。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我系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较弱,而且也不成系统。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经济管理类的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时,前期开出的计算机类的课程不多,只开出了《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可见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并不扎实,这就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的开出带来许多困难,任课教师在讲授中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补充和加强辅导。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措施
2.1 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的多少和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盲目追求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而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我系的学生普遍来源于高中文科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抽象及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若注重数据通信技术等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必要而且势必会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学习难度、使学生丧失学习网络知识的信心。况且这门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对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专业可适当加强其对组网建网知识的学习,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则弱化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多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大实际操作的比重。目前出版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都较偏重于网络理论的阐述,具体操作应用部分叙述较少,为了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够用、重实际”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精品高职教材,教学时间的分配尽量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如目前安排上机学时为16学时,理论学时为32学时,上机学时数应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在内容的选取上应向实际操作有所偏移,并且在课堂授课时还应多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和补充,课后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
(3)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相关知识更新较快,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并且根据本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材的选取。但要选择一本真正适合的教材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所以任课教师不妨自行编写课程讲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及时补充计算机网络前沿领域出现的新内容。2.2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讲课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本人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出以下改进:(1)尽可能实施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不仅能将一些网络知识综合化,而且能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使学生感到所学的不再是空洞的抽象知识,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知识,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也不宜完全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而较好的方法是在教师作一定的启发讲授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的互动性。(2)对于复杂抽象的知识,可采用比喻法,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比喻加深对某些知识的理解。比如“带宽就像水管的粗细”、“网络设备就像水管的阀门、连接器等”、“数据就像水管中的水”或“带宽就像道路的宽窄”、“数据就像要跑在道路上的车”;讲TCP和UDP 时可用打电话和写信来进行类比;讲FDM和TDM时用多辆车同时在高速公路和单行道上行驶进行比喻;在讲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时,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来打比方等等。(3)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本人除了在课堂上用PPT演示文稿进行授课外,还使用Flash课件开发工具精心将一些重点或难点知识制作成CAI课件,然后结合课件进行教学。比如将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局域网的拓扑结构、CSMA/CD技术、OSI七层模型结构中数据的传输、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分别制作成CAI课件以动画方式生动地展现;对于一些学生所不曾见到的仪器设备,则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教学视频把组网技术、Internet接入方式以及无线局域网等知识介绍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多种教学媒体相互补充,以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也十分乐意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4)采用设疑、解疑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讲IP地址和域名的时候,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IP地址:211.95.178.10,然后提问学生对此有哪些认识,其实很多学生只停留在“211.95.178.10表示一个IP地址”的肤浅认识上,于是教师由此设疑:“该IP地址是怎么来的?”,“属于哪类地址?”,“属于哪一个网段?”,“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使用211.95.178.10,而是广泛使用诸如www.xiexiebang.com的方式来上网?”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知上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将要掌握哪些知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于是则能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问被逐渐解答。以设疑的方式进行教学,远远比平铺直叙授课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践,本人发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而且可使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3 注重实训教学
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方式与普通的大专院校、本科院校有很大区别,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掌握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2.3.1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我们生活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所以可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的网络现象,学以致用,防止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暂时还不能满足让每个学生都到相关单位参与社会实践,只能让学生集中进行为数不多的上机实训教学。本人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多观察多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现象;专门安排一定的学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学院的网络系统,让他们熟悉计算机网络中的各项组网设备;在每次上机时遇到一些的网络设备,都会向学生做出解释并讲述其结构与功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缩短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距离。2.3.2 精选实训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训上机课时为16个学时,除去一次上机考试,只有7次真正的实训机会,所以在实训内容上就要尽量做到精选,设计出7个具有实际意义、可操作性强的、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结合本校自身情况,安排的几个可选实训题目是:(1)双绞线的制作;(2)网络基础操作,例如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IP参数设置等操作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有必要打下良好基础;(3)小型局域网络的组建、安装与管理;(4)FTP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5)WEB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6)DHCP、DNS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7)邮件服务器的使用;(8)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或网络安全维护实验);(9)使用IE浏览Web。其实在每学期的实际实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以及实验教室安排等具体情况,这些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也在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本人将实训内容事先制成纸制材料或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分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操作和再思考,提高了实训效率。2.3.3 分小组进行
为方便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人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整体实训教学方式,事先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7—8组,每组4—6人,然后每次的实训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次上机实训,都是首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探讨和分析分发给他们的实训资料并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自学和探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训临近结束的半个小时内再由教师仔细讲解,这样一方面起到总结的作用,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有针对性地听讲,如果个别学生依旧有疑问,则可再直接找老师进行单独指导。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过的知识才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分小组实验不仅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学习研究的能力。另外,每次实训完毕,都让学生按时撰写实训报告、总结经验,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训中的困惑并予以解决。2.3.4 模拟软件与实验设备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使用具体实验设备的同时,适当运用一些小型模拟软件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比如HA_subnet10(子网掩码计算机器)、RouterSim4.0、Sybex Virtual Lab、思科网络学院Flash Lab、CIM、Boson Netsim5.31等都是不错的软件。学生在课后用模拟软件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甚至有些实验还可以在模拟软件中进行。其中的Boson Netsim网络模拟器,能仿真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在单机环境下模拟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做诸如局域网组网等实验;HA_subnet10软件则能让学生通过设想和验证操作,逐渐领会子网的划分等相关知识。本人让学生到互联网上下载这些模拟软件,或者直接将软件拷贝给学生,学生最初只是带着凑热闹的心态来操作这些软件,后来慢慢感兴趣,在对软件的不断思考和探索过程中巩固了相关的网络知识。2.4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平时出勤情况、作业成绩、实验实训成绩等;终结性评价既是实际教学任务的需求,也是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实际掌握情况的一种渠道,可以采用卷面测试的方式或撰写课程报告的方式进行。本人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诊断性评价,即在教授本门课程前,采取问答或是小型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如何实施教学提供参考。由于改进了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在形成性评价中相应地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以及课堂测试等评价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约束学生按时上交平时作业,本人与学生达成约定,双方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各自的任务,师生相互监督和制约,给学生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他们按时书写和上交作业,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进而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多种评价方式相互良性制约,共同促使学生能学有所获。
结束语
本人在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训教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学习热情以及考试成绩都有很大提高,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快速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总结
作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很多人都会对我们的专业产生误解,那就是觉得我们做的都是传统的纸媒工作。殊不知,随着如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一切都在进步,社会上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更。我们专业早已不再局限于纸质媒体,而是逐渐向网络媒体发展,并且这个变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进程越来越快。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使我们专业更加符合人才的要求,学校特地为我们专业开设了与计算机网络相关的课程,提高我们的理论知识,打好基础。
说实话,当初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看到书名的时候,觉得这门课程非常的高大上,因为又是网络又是技术的,看起来很专业的样子,然而上了一节课后,我就有了一种非常不祥的预感。老师教的十分认真,想尽办法让我们理解,奈何因这门课的理论性太强,全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我们理解起来非常的有难度。有的时候我很努力的跟着老师的思维走,听着老师的讲解去努力理解,却也经常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尤其我又是文科生,感性思维远远大于理性思维,像此类过于专业和技术性的知识对我来说实在是有难度。所以经常有的时候,看着老师在台上十分卖力的讲解,我都觉得很辛苦,然而有的知识我还是听不懂。当然我也不至于过于蠢笨,大部分基本的知识我还是学会了的,算是没有辜负老师的一番苦心。
这门课学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自然是以每个寝室为单位的PPT自主教学阶段,相信这也是每个同学印象最深的几节课。
老师很辛苦,她也知道这门课的枯燥乏味,所以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便提出了这个方法,让我们编辑专业的两个班同学以寝室为单位,分别制作课程PPT,并且每个寝室派出代表担任临时的“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课程,这样子的话,每个寝室每个同学都可以深入学习这么课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章,但是学习的效果会非常好。
我们寝室包括大部分寝室都选择了《防火墙技术》这一章,主要是觉得防火墙相比较于其他的数字加密的之类的内容更为大家熟悉。我们寝室一共六人,分工为三部分——查找资料、PPT制作、课程解说,由于本人相对于其他室友表达能力稍强一些,所以他们便把解说的工作“理所当然”分配给了我,当然,我也是很乐意的。
但是我认为相对于资料查找和PPT制作,课程解说是难度最大的一个,虽然资料不是我找的,PPT也不是我制作的,但是因为我要解说,所以对于PPT里面的每一个知识点我必须要理解,光是理解还不够,我还需要会向别人表达,不然只有自己明白却不能让同学们明白,这样的“老师”可不合格。为此,我可是下了一番的苦功夫。防火墙虽然听起来相对于其他课程简单一些,但是对于里面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知识我并不知道,以前也没有接触过。所以对于PPT里面的每一句话我都去对照书本进行揣摩,尝试去理解并且以能使大家明白的通俗易懂的方式去解说,实在是看不懂的地方我就去百度,借助度娘的力量帮助我理解。
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我的收获最大,因为所有的课程章节中对于《防火墙》我是下了苦功夫,最后的解说自认为还算满意,我尽了我的最大能力向同学们解说相关的知识点。当然,除了自己学到很多以外,感触很深的还有一点就是,老师平时实在是太辛苦了,备课、上课实在是体力活加脑力活,我只在台上说了半个多小时便已觉得口干舌燥,而老师每次都是两节课站在台上为我们授课,并且总是熬夜为我们备课,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虽然这门课程的安排只有半个学期,但是这半个学期里老师教的尽心尽力,即使课程的知识点难度比较大但是我们也尽可能的去吸收去理解,也算学有所成吧。
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会危害到我们自身的利益,也有一部分人利用不正当手段在网络上牟取暴利。还有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学业,最后失去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我们作为大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以后应该认识到网络在学习、生活中的角色,把网络当做一个工具,一对翅膀,在它帮助下更好成长,在人生的天空中上自由飞翔,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不是一个脚镣,把自己捆绑在电脑前,沉迷于网络,浪费生命。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开发潜能、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我认为我们应该文明上网,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自尊自律;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自觉养成上网的良好行为习惯,争做网络文明的网民。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如何第一时间获取最新的信息,计算机网络会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从个人利益上看,乃至整个国家,拥有强大的信息量,走向成功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正确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对于我们今后的生活、国家的发展的帮助都将是至关重要的。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相信不管哪个专业或多或少都会与计算机网络有联系,如果能够掌握并且正确使用这个庞大的网络,相信都会是事半功倍的。现在,网络已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相信只要我们珍爱这位良师益友,健康上网,他就会永远充满魅力,为我人生的精彩助上一臂之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三篇: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彭邦国
一、课程概述
《网络技术基础》是网络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教学内容依据学校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以及要求而确定的。
二、教学内容
整个内容分为理论为主,课程以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为主,主要内容有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布线系统知识、网络设备知识、Internet基础知识、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新技术等。
三、教学特色
针对本课程不能实验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加入了与现实息息相关的实例,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通过启发式、提问式、讨论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的被动式学习变成为主动式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和教学气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设备极度缺乏,致使很多可以实验的内容不能亲自动手实践,从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2、专项实验室建设迫在眉睫。
2011.6.26
第四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电子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四代:
2.目前计算机的发展有如下四个重要的方向:
3.计算机的特点
4.计算机应用领域根据应用性质,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5.计算机从原理上可分为三大类:
6.按计算机的用途分类
7.按计算机的规模分类
8.逻辑运算主要包括三种基本运算:
9.通常将8bit编为一组,叫做一个字节
10.字符编码
11.在计算机系统中,有两种重要的字符编码方式
12.ASCⅡ码
13.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主要作用
14.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是一个高速信息网体系,它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5.信息高速公路的意义
16.在WindowsXP中如何正确关闭计算机?
17.计算机采用二进制的原因
18.汉字的机内码
19.信息处理
20.计算机特点
第二章
1.Windows XP是当前PC平台的主要操作系统,他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在2.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3.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新增功能如下
4.主机它由大小字母a~A.A~Z,数字0~9和符号—组成。
5.DNS后缀列表中最多只能添加5个域名 6.计算机硬件的五大功能部分7.现在计算机。都是根据冯·诺依曼的“存储程序”原理实现自动化工作的。8.微型计算机硬件结构最重要的特点 9.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分为两大类 10.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11.计算机语言分为 12DOS 13Xenix 14机器语言 15汇编语言 16高级语言
17、比较著名的适用于微机系统数据库管理的系统有
18、将用高级语言所写的程序翻译为机器语言有 第三章
1、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Java是长时间以来最卓越的程序设计语言。
2、Tcp/Ip协议
3、Linux4、Windows系统中,信息资源以主页的形式存储在Web服务器中。
5、TCp/IP
第五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总结(局域网)
计算机局域网总结
电子101班
赖 康
36号
一、局域网概述
1.1、局域网发展历史;
Ⅰ、当时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在一个比较小的地理范围之内,辟如说一个实验室、办公室或一栋楼房,把一些小型机等计算机设备通过通信设施连接起来,以便共享资源。
Ⅱ、发展过程: 1、1969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了
Newhall 环形局域网。2、1972 年开发了 Pierce 环形网络。3、1974 年英国剑桥大学计算机研究室研究成功了著名的剑桥环局域网(Cambridge-Ring)。4、1976年美国 Xerox 公司 Palo Alto
研究中心利用夏威夷大学 ALOHA 无线电网络系统原理成功开发了以太网(Ethernet)。5、1980 年美国DEC 公司、Intel 公
司和Xerox 公司联合公布了以太规范 DIX 标准(局域网发展的里
程碑)。6、1985 年 IBM 公司又推出了它的 IBM Token Ring 环形局域网产品。
Ⅲ、从产品化到标准:
1、进入80 年代,局域网的研制工作开始由实验室走向产品化和标准化的阶段。2、1980 年 2 月,IEEE 学会下属的 802 局域网标准委员会宣告成立(开始对局域网进行标准化)。
3、从1980年至今,802 委员会已陆续制定了环网、总线网、令牌总线网、光纤网、宽带网、城域网和无线网等多种局域网标准。
1.2、局域网的特点;
Ⅰ、局域网的定义:
局域网是在较小的地理范围内,以共享资源为主要目的,把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连接起来的一种计算机通信网络。
Ⅱ、局域网是在较小地理范围之内的网络。
Ⅲ、局域网是专用网。
Ⅳ、局域网的数据传输率高,误码率低。Ⅴ、局域网使用共享信道技术。
Ⅵ、局域网价格低廉、组网容易、使用方便。
二、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1、局域网拓扑结构的分类;
(1)、逻辑拓扑结构:逻辑拓扑结构用来
描述网络中各节点间的信息流动形式,即由网络中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决定的拓扑结构。
(2)、物理拓扑结构:物理拓扑结构用来
描述网络硬件的布局,即网络中各部件的物理连接形状。
1.2、局域网拓扑结构;
(1)、总线型拓扑;
(2)、环状拓扑;
(3)、星状拓扑;
(4)、树状拓扑;
1.3、局域网拓扑结构的特点;
(1)、总线型拓扑结构的特点:
Ⅰ、优点:
1、结构简单灵活。
2、可靠性高。
3、在低负荷时,网络响应速
度较快。
4、硬件设备量和电缆量少,造价低。
5、易于安装、配置,使用和
维护方便。
6、共享能力强,适合于一点
发送,多点接收的场合。
Ⅱ、缺点:
1、故障诊断困难;
2、网络扩充不方便;
3、信号随距离的增加而衰
减;
4、总线的带宽成为网络的瓶颈;
5、单个网络的距离长度收
到严格的限制,因而负载能力有限。
(2)环状拓扑结构的特点; Ⅰ、优点;
1、简化路径的选择;
2、网络的可靠性高;
3、传输的时间固定;
4、拥有更高的传输速率;
5、环状结构最适合光纤。
Ⅱ、缺点;
1、传输效率低;
2、灵活性差;
3、可靠性差(没有旁路电路或单
环);
4、环路维护复杂;
(3)、星状拓扑结构的特点;
Ⅰ、优点;
1、网络结构简单;
2、易于检查故障;
3、扩展性好;
4、可以连接多种介质;
5、造价和维护费用低;
Ⅱ、缺点;
1、中心点故障,整个网络瘫痪;
2、中央节点的负荷过重;
3、需要过多的传输介质;
4、当负荷过重时,系统响应和性
能下降较快;
(4)、树状拓扑结构的特点;
Ⅰ、优点;
1、易于扩展;
2、故障隔离容易;
3、节约通信线路的维护投资费
用;
Ⅱ、缺点;
1、延时性较大;
2、根节点和各级分支节点都具有较
高的可靠性;
3、比星状拓扑更加复杂;
三、局域网的基本组成;
1.1、局域网的软件系统;
(1)、网络操作系统;(2)、网络管理软件;(3)、网络应用等。
1.2 局域网的硬件系统;
(1)、网络服务器;
(2)、网络工作站;
(3)、网络适配器(网卡);
(4)、网络传输介质;
(5)、网络互联设备;
1.3 局域网传输介质的分类;
(1)、双绞线;
1、无屏蔽(UTP
双绞)
线;
2、有屏蔽双绞线(STP);
(2)、同轴电缆;
1、RG-58A/U;
2、RG-11;
3、RG-59U;
(3)、光纤电缆;
1、FC插头;
2、SC插头;
3、ST插头;
四、局域网的模型与工作原理;
1、IEEE802参考模型;
(1)、物理层;
(2)、数据链路层;
(3)、较高层;
2、局域网的访问控制方式及分类;
(1)、介质存取控制(MAC);
1、集中式控制方式;
2、分布式控制方式;
(2)、工作原理;
1、载波侦听与多路访问(CAMA);
2、冲突检测(CD);
3、CSMA/CD方法;
(3)、访问控制:采用令牌环的控制访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