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时间:2019-05-15 11:09: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第一篇: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09~2010学年 第一学期

《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

2010-1-

1这学期我的教学任务是为计算机软件专业***班级讲授《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习有关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上课时间是12-19周共8周,平均每周6学时,总共64学时。本门课程属于考试课,课程的授课地点全在机房,教具使用计算机机及多媒体。教材是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及相关的《试题汇编》。

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入门基础课,主要可以分成四部分:计算机基础、word应用、excel应用和其他计算机应用。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包括:word和excel的使用等。

本人是第一次给新生讲授计算机基础课程,虽然课程相应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在讲授之前还是进行了认真的备课,特别是向以前经常讲授该门课程的老师进行了请教,在课间确定了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在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就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进行了认真的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还

是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技能知识方面的,而是因为没有给新生上过课,所以对于新生的专业教育以及学习引导方面做得不是很充分。新生刚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对于大学的学生生活还不是很适应,和老生相比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在课堂上,本人对于这点缺少经验,在授课初期很不适应。好在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积极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教育学生,在课程的后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考试形式以考ATA高新技术证书为主,成绩也由此证书成绩为主。

总的来看,虽然在开学初期,对于学生的基础底子薄有所准备,但是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所以这次授课还是有一些遗憾在里面。不过我相信,发现的问题一定会被很好的解决的。所以我有信心在下一次的授课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篇: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总结 信工系:孙彦明

为了更好地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现对该课作一个全面的总结。

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计划为 48课时,其中理论部分 24 课时,上机部分 24 课时。本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及其应用、Office 办公应用软件—— Word 和 Excel、PowerPoint 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基础、因特网技术与应用,以及计算机安全。

二、为了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作了以下工作:、本课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课的课时少,内容多,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另外 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 等软件,必须通过直接演示的方式,学生才能直观的看到演示效果,因此在这些软件教学中以演示教学为主,电子课件为辅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本课的特点是,它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即 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 等,必须学会实际操作,因此,该课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认真抓好学生的上机工作,对上机与上课一样严格管理、认真辅导,同时上机时针对难点在机房进行讲解,收到了良好效果。3、教学中注意选择好重点、难点,突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的讲授。4、认真抓好课后辅导的环节。一方面每上一次课后,安排两节课的辅导答疑,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同时对一些课堂不易讲清的问题,采用课后辅导的方式。比如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学生看不着、摸不到不易理解,采用课后辅导的形式,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打开机箱结合具体的硬件及其连接方式等实地讲解,受到学生的欢迎。5、注意留好作业,认真批改作业,每次上课都要对上机作业认真筛选,从上机指导书中选择合适的作业,布置,并每次对学生的上机作业进行批阅。下次上课时,总结前一次的作业。、为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每次上新课前要提问学生或复习前次课讲的重点内容。

7、讲课时注意与学生交流和采用启发式教学。虽然采用电子教案,但不是只在演示台上教学,而是经常到讲台、屏幕前讲授,使教学生动活泼。

本学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如何使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风问题应是我们学校的一急待解决的问题。

.实践环节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部分学生课后自觉上机练习的自觉性还不够,从而导致操作不够熟练。今后一方面加强指导,另一方面加大检查的力度,督促学生加强练习。

第三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总结

李 立

(电子商务与经济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与通信系以及电子商务与经济系均开设有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不仅能满足专业教学的要求,而且对进一步提高我院的整体教学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要求及培养目标不同,因而选择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不一样。

1.电子商务与经济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教学改革只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分析学生及课程的基本状态。与其他计算机相关专业相比,我系各专业的教学对象、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等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据资料分析,近几年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入学成绩都在400分左右,大大低于同类公立学校,如电子商务专业2006年入学成绩在400分以下的,文科考生占82.2%,理科考生占63.7%。同一指标下,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分别是78.4%和57.9%;物流管理专业分别是85.1%和60.4%。由于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偏弱,所以加大了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难度。

(2)学生来源构成较复杂。电子商务与经济系的学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其中文科考生占有较大的比重,如2006级学生中文科考生、理科考生和职高考生占学生总数的比重,在电子商务专业中,分别占74.4%、11.3%和14.3%;在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中,分别占74.7%、12.3%和13%;物流专业分别是69.2%、21.2%和9.6%。这三部分学生基础教育的重点有所不同,因而他们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也就有所差别:文科学生数理知识偏弱,导致对本课程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来自于职高的学生,他们在入学前已学习过一些基本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该课程的要求往往又高于其他学生。教学对象层次的多样性决定了在本课程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并且在辅导中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3)教学目的要求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计算机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课以加强学生对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注重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和后续开发;而电子商务与经济系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计算机专业不完全相同,对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求不高,大多属于了解层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及发展,只掌握基本的组网建网技术以及IP地址、子网、域名、网络基本构成及应用等一些基础知识即可。

(4)学生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分析。与计算机专业学生相比,我系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相关知识较弱,而且也不成系统。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经济管理类的电子商务、经济信息管理等专业在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时,前期开出的计算机类的课程不多,只开出了《计算机基础》和《数据库管理与应用》课。可见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并不扎实,这就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的开出带来许多困难,任课教师在讲授中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补充和加强辅导。

2.《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措施

2.1 精选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的形式,教学内容的多少和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能盲目追求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而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我系的学生普遍来源于高中文科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抽象及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若注重数据通信技术等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解,没有必要而且势必会加大《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学习难度、使学生丧失学习网络知识的信心。况且这门课程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对信息管理、电子商务以及物流专业可适当加强其对组网建网知识的学习,而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则弱化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增多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加大实际操作的比重。目前出版的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都较偏重于网络理论的阐述,具体操作应用部分叙述较少,为了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够用、重实际”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精品高职教材,教学时间的分配尽量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如目前安排上机学时为16学时,理论学时为32学时,上机学时数应占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多,在内容的选取上应向实际操作有所偏移,并且在课堂授课时还应多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和补充,课后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

(3)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相关知识更新较快,任课教师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体系,并且根据本校的现实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材的选取。但要选择一本真正适合的教材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所以任课教师不妨自行编写课程讲义,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及时补充计算机网络前沿领域出现的新内容。2.2 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式,讲课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本人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出以下改进:(1)尽可能实施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不仅能将一些网络知识综合化,而且能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使学生感到所学的不再是空洞的抽象知识,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用的知识,这样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也不宜完全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地听,而较好的方法是在教师作一定的启发讲授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参与进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的互动性。(2)对于复杂抽象的知识,可采用比喻法,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比喻加深对某些知识的理解。比如“带宽就像水管的粗细”、“网络设备就像水管的阀门、连接器等”、“数据就像水管中的水”或“带宽就像道路的宽窄”、“数据就像要跑在道路上的车”;讲TCP和UDP 时可用打电话和写信来进行类比;讲FDM和TDM时用多辆车同时在高速公路和单行道上行驶进行比喻;在讲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时,可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邮政系统来打比方等等。(3)使用多种教学媒体。本人除了在课堂上用PPT演示文稿进行授课外,还使用Flash课件开发工具精心将一些重点或难点知识制作成CAI课件,然后结合课件进行教学。比如将数据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局域网的拓扑结构、CSMA/CD技术、OSI七层模型结构中数据的传输、令牌环网的工作原理等知识点分别制作成CAI课件以动画方式生动地展现;对于一些学生所不曾见到的仪器设备,则以图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通过教学视频把组网技术、Internet接入方式以及无线局域网等知识介绍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使多种教学媒体相互补充,以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并且学生也十分乐意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4)采用设疑、解疑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讲IP地址和域名的时候,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IP地址:211.95.178.10,然后提问学生对此有哪些认识,其实很多学生只停留在“211.95.178.10表示一个IP地址”的肤浅认识上,于是教师由此设疑:“该IP地址是怎么来的?”,“属于哪类地址?”,“属于哪一个网段?”,“为什么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使用211.95.178.10,而是广泛使用诸如www.xiexiebang.com的方式来上网?”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设疑,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知上的不足之处,知道自己将要掌握哪些知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于是则能带着问题认真听讲,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疑问被逐渐解答。以设疑的方式进行教学,远远比平铺直叙授课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实践,本人发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仅可以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而且可使学生每次都有新鲜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2.3 注重实训教学

职业技术学院的培养方式与普通的大专院校、本科院校有很大区别,主要是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本身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掌握理论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将计算机网络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2.3.1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

我们生活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所以可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的网络现象,学以致用,防止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教学工作暂时还不能满足让每个学生都到相关单位参与社会实践,只能让学生集中进行为数不多的上机实训教学。本人鼓励学生多参加实践、多观察多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网络现象;专门安排一定的学时组织学生参观本学院的网络系统,让他们熟悉计算机网络中的各项组网设备;在每次上机时遇到一些的网络设备,都会向学生做出解释并讲述其结构与功能。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缩短了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距离。2.3.2 精选实训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训上机课时为16个学时,除去一次上机考试,只有7次真正的实训机会,所以在实训内容上就要尽量做到精选,设计出7个具有实际意义、可操作性强的、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结合本校自身情况,安排的几个可选实训题目是:(1)双绞线的制作;(2)网络基础操作,例如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IP参数设置等操作在以后的实验过程中都会涉及到,有必要打下良好基础;(3)小型局域网络的组建、安装与管理;(4)FTP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5)WEB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6)DHCP、DNS服务器的建立、管理和应用;(7)邮件服务器的使用;(8)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或网络安全维护实验);(9)使用IE浏览Web。其实在每学期的实际实训过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以及实验教室安排等具体情况,这些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也在不断补充、修改和完善。本人将实训内容事先制成纸制材料或以电子文稿的形式分发给学生,方便学生对实训内容的操作和再思考,提高了实训效率。2.3.3 分小组进行

为方便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人改变以往填鸭式的整体实训教学方式,事先将每个班的学生分成7—8组,每组4—6人,然后每次的实训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每次上机实训,都是首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探讨和分析分发给他们的实训资料并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自学和探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实训临近结束的半个小时内再由教师仔细讲解,这样一方面起到总结的作用,一方面也可使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有针对性地听讲,如果个别学生依旧有疑问,则可再直接找老师进行单独指导。教学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思考过的知识才会掌握得更加牢固,分小组实验不仅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学习研究的能力。另外,每次实训完毕,都让学生按时撰写实训报告、总结经验,便于老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训中的困惑并予以解决。2.3.4 模拟软件与实验设备相结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在使用具体实验设备的同时,适当运用一些小型模拟软件供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比如HA_subnet10(子网掩码计算机器)、RouterSim4.0、Sybex Virtual Lab、思科网络学院Flash Lab、CIM、Boson Netsim5.31等都是不错的软件。学生在课后用模拟软件可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甚至有些实验还可以在模拟软件中进行。其中的Boson Netsim网络模拟器,能仿真当前比较流行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在单机环境下模拟网络环境,使学生能做诸如局域网组网等实验;HA_subnet10软件则能让学生通过设想和验证操作,逐渐领会子网的划分等相关知识。本人让学生到互联网上下载这些模拟软件,或者直接将软件拷贝给学生,学生最初只是带着凑热闹的心态来操作这些软件,后来慢慢感兴趣,在对软件的不断思考和探索过程中巩固了相关的网络知识。2.4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传统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期末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形成性评价成绩包括平时出勤情况、作业成绩、实验实训成绩等;终结性评价既是实际教学任务的需求,也是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实际掌握情况的一种渠道,可以采用卷面测试的方式或撰写课程报告的方式进行。本人在传统评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诊断性评价,即在教授本门课程前,采取问答或是小型测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如何实施教学提供参考。由于改进了教学方式和方法,所以在形成性评价中相应地引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以及课堂测试等评价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约束学生按时上交平时作业,本人与学生达成约定,双方规定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各自的任务,师生相互监督和制约,给学生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迫使他们按时书写和上交作业,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有效地督促学生学习、进而提高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多种评价方式相互良性制约,共同促使学生能学有所获。

结束语

本人在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训教学、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学习热情以及考试成绩都有很大提高,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入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快速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范文)

2013-2014学第一学期(××学院)

课程总结与分析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3.9.10-2013.12.29 学时安排:4学时/周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人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类课程,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

一、教学学时与内容:

本学期共上课15周,计划学时:60学时,实际完成60学时。教学内容: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二章 Windows XP 的使用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第四章 Internet基础及应用 第五章Word 2003文字处理软件 第六章Excel2003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第七章PowerPoint2003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第八章常用工具软件

二、教学方法:

理论课: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 实践课:上机操作

三、教学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主要讲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大量的实践操作,逐步掌握WindowXP、Word2003、Excel2003、PowerPoint和网络的基本操作。《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操作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操作基础又参差不齐,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教学管理,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教育;注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在实验课上认真辅导学生上机,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对此门课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能力水平的层次参差不齐,尤其对于程序设计部分,少数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甚至有的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按照教学进度要求正常授完课后,针对学生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力求全班都达到教学标准要求。

四、教学效果: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学生基本上学习和掌握了应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效果良好,可以说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进行分层次教学,还应适量增加课时,增加实验项目,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对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课程,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实践的比例,在讲理论课的时候,应能做到边讲边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院:××

2013年12月31日

第五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总结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总结

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课很快就过去了,在这一学期的课里,和其他班不同,我们班迎来了两位老师,但一样的是,我两位老师的指导下都收获颇丰。一.学到了什么?

课程中,老师主要给我们讲了计算机的购买、电子邮件的收发、如何进行网上购物、word的使用及论文的撰写格式设置、个人简历的制作、excel的使用及其应用、制作生成成绩通知单、幻灯片的制作及其应用······我认为收获最丰富的还是word和excel的使用及应用,尤其是论文的撰写及个人简历的制作,这些都关系到未来我们的毕业与就业,十分重要。

二.你认为本课程的学习难点有哪些?

1.计算机的购买。在计算机的购买这一课中,我们讲到了计算机硬件选择与安装以及软件选择与安装。这里涉及的知识比较复杂,尤其是内存容量单位间的换算、几个进制的转换以及一些基础知识的记忆。常常是老师讲课的时候听懂了,但下节课回来又忘记了,所以我感觉课后的复习十分重要。

2.在word的使用方面,由于我担任团支书及团学干事,对其的使用频率大,所以相对来说使用的比较熟练。但在论文格式的撰写一课中,涉及到目录的生成时我不太理解,使用的也不太好,但最后经过老师牺牲下班时间对我的辅导,我最终掌握了目录的生成。然后,我觉得日常比较少用到的交叉引用及表格的插入也相对来说比较难熟练掌握。

3.在excel的使用方面,由于相对来说用的比较少,所以一些不常用的功能如插入频率分布统计函数、条件格式化、分类汇总及高级筛选使用仍然会比较不熟练。

三.你认为本课程可以省略讲解什么内容?

我认为在本课程当中,没有东西应该省略讲的,因为课程中讲到的都是一些基础且重要的知识,即使我已经掌握,但通过老师的讲解总能得到不一样的收获。但我个人感觉PPT的讲解可以再讲些深入的内容。

四.你希望该课程还能学到什么方面的知识?

我个人一直比较喜欢视频的制作以及photoshop的使用。首先,视频的制作可以方便日后的一些展示需要。其次,虽然现在使用美图秀秀的人群已经相当普及,但我个人认为能使用Photoshop进行相片美化及处理的才是真正的能者。另外,我个人比较喜欢朗诵,然后我发现课本有关于制作配乐诗朗诵的任务,我觉得可以尝试看看。其实我感觉信息技术真的是一门很有用的学科,所以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多点掌握知识。

五.你对本课程的建议:

我觉得在讲完一些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如果有时间老师可以给我们拓展一些视频制作等有用但不常用的知识。

下载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计算机基础课程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建设总结

    一、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一门重要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它相关信息技术的......

    23《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开设本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树立“计算机意识”,掌握计算机的基础......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改革总结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改革总结经济系计算机教研室于畅为进一步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同学们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

    计算机基础总结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 一、计算机的发展、分类及应用 1.发展 (1)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美国,名叫ENIAC .......... (2)经历了四代,时代的划分是根据计算机的基础原器件的变化;当前的微机属于......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A》课程教学大纲 (2015-2016-2) 课程代码: 1571002 课程学科类别: 理工科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必修 开课时间:第2学期 课程类型: 公共基础课 适应学科专业......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施方案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必修课,主要让学生尽快学会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的产生、发展及应用,中......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报告(合集)

    《计算机基础》课程 教学班级: 课程教师: 实 验 报 告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实验辅导教师:_____________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 2011年9月......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调查表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效果调查表为了更好地优化课程教学资源库,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更好地服务广大学生,现我校计算机基础教研室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