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孔子的因才施教教学法
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法
孔子能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育。
子夏问孔子说:“颜回这人怎么样?”孔子说:“颜回的爱心比我强”。又问;“子贡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贡的口才比我强”。又问“子路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路的勇武比我强”。又问“子张这人怎么样?”孔子说:“子张的庄重比我强”。子夏问道:“那么,这四位为什么要拜你为师呢?”孔子说:“你先坐下,我来告诉你。颜回只知道一味爱人,却不知道有的人是不值得爱的。子贡一味逞他的口才,却不知道有时是应该沉默的。子路一味好勇斗狠,却不知道有时是应该忍让认输的。子张只知道一味严肃庄重,却不知道有时也应该随和一点的。把他们四人的长处加在一起,也不能代替我,这就是他们毫不怀疑拜我为师的原因”。
孔子的学生子路问孔子:“如果已经认识到一件事情应当做,是不是马上就要采取行动呢?”孔子回答说:“有父亲和哥哥在,怎么可以不跟他们商量就采取行动呢?”不久冉有也向孔子提出这个问题,孔子说:“既然认识到了某件事是应当做的,当然马上就要去做”。另一个学生公西华问孔子,为什么回答同一个问题却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答案。孔子告诉他,这是因为这两个人的性格不同。子路一贯好强,所以要抑制他一下;而冉有一向胆小怕事,所以要鼓励他让他大胆的闯闯。
第二篇:因“才”施教
因“才”施教
当我们体育老师拿着教案第一次走到讲台上时,别提有多紧张了,好比是“书呆了拿撅头,不知往哪刨”。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内堂课也上的有板有眼的。也获得了不少经验,我觉得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
我们的学生本身是一群有着丰富情感的孩子,能为每一次的太阳升起而欣喜;为每一次的日落而悸动,每一阵风吹过都能让他们的心灵荡起阵阵涟漪;每一声蝉叫鸟鸣都能激起他们翩跹的思绪,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容易刺激他们的感官,触动他们的心绪。你讲篮球,他们能想到姚明,你讲排球,他们能想到郎平-----。但内堂课你想把他们的这种思维调动起来,真是太难了,而且学生对体育内堂课有一定的成见,怎样使学生对健康课产生兴趣,是我们新时期的体育老师最头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首先,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产生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并以自己丰富的体育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多彩的体育研究方法展示体育的魅力
其次、因“才”施教,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基础,提出不同的正面的学习期待,并尽量被学生所洞悉,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上进心。“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身的价值,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失败是成功之母”,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
再者、教法灵活多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和体验,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兴奋状态,从而使学生思维敏捷、浮想联翩,提高记忆效果。
“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走不进门怎么修炼呢?让学生喜欢你,以你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走进你的课。
给学生一个分数,不如给学生一个舞台。自己唱无人喝彩的独角戏,不如退居一边当导演。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参与必不可少,老师的每一次微笑都会催生学生智慧的火花,老师的每一个眼神都会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点石成金的经典。
老师更是一名观众,不停地为学生的精彩评说而喝彩,为学生的奇思妙想而动容,为学生的美词佳句而欢欣。
这就是体育健康课的魅力。
第三篇:《因才施教,共同发展》论文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尝试与探索
本人长期从事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数学分层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天就此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依据和目标
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智力、态度、动机、意志等方面存在差异,传统的教学重点放在中上等学生身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切实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缩小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程序,从而使学优生提高拔尖,中等生正常发挥,学困生得到转化,努力赶上,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分层教学的学生分类情况
本人从2004年秋季开学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开始,直到2006年跟班到三年级,班级除个别学生因转学、休学的学生除外,班级学生大致保持40人左右,生源比较稳定,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一个多月后,我对班级学生有了充分了解,并根据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面的差异划分三个层次:即学优生大致有15人,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智力水平高,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性好。中等生大致有20人,其特点是智力水平一般,自控能力一般,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困生大致有5人,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这种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这三年当中,根据学生的各方面变化,做相应的调整,有的中等生调到学优生中,也有的中等生调到学困生中,总之,这是一种动态调整,在这三年当中,我大致调整了五六次。这种分类是我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交流的内部活动,并不向学生公布,避免伤害学生和家长的自尊心。另外,我在安排学生的座位时,有针对性的把学优生和学困生排在一起,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制定
在我这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分层的种类包括:学期总的教学目标、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三类,每一类教学目标都体现分层教学的目的。每类教学目标大致都制定三项,具体制定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三项目标的要求是:
1、达到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
2、达到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
3、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
我在教学每一节数学课时,事先把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巩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拔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目的针对三种不同层面的学生,满足三种层次学生要求,对学困生要转化使之完成教学的起码要求,对中等生要优化,使之对知识理解深刻,对技能运用熟练,对学优生要强化,使之除完成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外,还注重发展爱好和特长。
四、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贯穿于全部的教学过程当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分层提问
老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分类别的,适度而恰当地提问,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提问的学生教师心中有数,能够让他思考后得出答案。对教师认为比较难的问题,如果认为某一层次的学生回答不上来,最好不要提问他。总之,通过课堂提问,多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发言,通过正确回答,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发对数学的爱好与兴趣。
2、分层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的练习一般分为基础练习、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三部分。其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应的照顾到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基础练习题的设计是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一般让学困生上黑板演算或回答,因为难度不大,所以他们也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对中等生,我则让他们多做一些发展性练习的题目,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优生,则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检查他们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分层辅导
辅导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两方面的活动。辅导不仅仅针对学困生,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碰到的问题难易程度不一样,学优生也会遇到迷惑的问题。我在辅导学生时,各存侧重,对学困生则重点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中等生则加强他们的练习,提高正确率;对学优生则开拓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4、分层检测
当前,老师平时对学生进行检测的试卷是学校统一订购的,它的不足之处是出卷人只是根据课本的内容而没有结合具体的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具有盲目性。我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每次检测坚持自己出卷。其指导思想是分层检测。分层检测不是在同一次考试中使用三种不同的试卷,而是在一张试卷中包含三种不同水平的试题。试卷满分为120分,其理想分值是中等生为100分,学困生为80分,学优生为120分。80分左右的题目来源于学生做过的原题,包括课本上的,作业本上的和基础训练册上的题目。20分左右的题目是在学生做过的原题基础上,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或着把几题并成一题的发展题。最后20分左右的题目是创新题,并以附加题的形式出现。这样,每次检测后学困生大体得分在80分左右,巩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激励他们向考了100分的中等生赶进。而中等生则羡慕考了100多分的学优生,那些做对了附加题的学优生则产生一种自豪感。
五、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1—3年级数学的连续教学中,我认真收集学生平时的各种资料,并对资料分类、整理、统计。包括学生的作业本、基础训练册、考试卷、手工制作等。每次学生单元测试及期中、期末考试后,我都认真做试卷分析,从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针对三类层次学生的表现,调整策略,力争做到让三类学生均衡发展。经过三年对分层教学的摸索实施,我自己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数学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明显。目前这班学生在全校同年级中表现突出,学生热爱学习,活泼团结。特别是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在历次考试中都取得优异成绩,优秀率逐年提高,及格率100%。这都与我在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分不开的。我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当大力提倡、推进分层教育,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让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刘百亮 单位:固镇县宋店小学 电话:***
第四篇: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因才施教
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政务公开学校建设教师之窗
一、研究概况
研究主题:小学数学课堂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因才施教主要形式:课例研究
参与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二、研究过程
(一)主题生成我校数学教师共同商议并确定研究活动内容,我把收集到的教师教学中常见的疑难困惑提供给大家,我们发现,许多教师都有同样的困惑:课堂中,教师难以兼顾全体,照顾了后进生,优生吃不饱,学习兴趣低迷,照顾了优生,后进学生又跟不上。如何在数学课堂中解决这一实际问题?大家相互讨论后,认为有必要把它作为教研的主要议题。
(二)理论学习
在明确研究主题后,我们数学组的几个同志开始围绕主题自由学习、讨论。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及小组讨论,大家认为提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程度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
(三)课例研究
我们认为,要使研究达到一定的深度,必须要在教学中实践提炼,在课堂中总结经验、得失。因此,我决定上一堂分层教学的研究课,围绕课例展开研究。研究共分为五个步骤:
第一步:课前研讨
围绕王玉飞老师将要执教的《圆柱体的表面积》一课,我们展开了充分讨论,提出了基本的教学设想:
1、学生分层 将执教班级的学生分成三个层次,教师将同一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一起,组成若干个小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2、目标分层
知识与技能目标上,后进生只要求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中等生和优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解决较难的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如“求无盖圆柱水桶表面积”等类型习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后进生只要求在教师的讲解、演示下理解圆柱体表面积计算方法,中等生要求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下理解计算方法,而优生则主要通过自主探究和拼拆图形的方式理解与掌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均能积极、愉快地参与。
3、分层练习将课堂中的练习题、课后的作业题分成必做题与选做题,让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
4、在分层教学中要继续贯彻好新课程理念。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方式理解掌握。活动中,应倡导学生小组内合作交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步:课堂观察
围绕如何促进面向全面、分层施教这一主题,参与教研的老师从不同视角对王老师的教研课进行观察与记录。
1、学生参与程度的观察
2、分层施教在课堂教学程序中的基本体现
第三步:课后调查
让参与研究的老师与学生谈话,对学生当堂作业进行抽查,设计学生学习水平问卷,调查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四步:研讨分析
教研组召集参与教研的老师,通过观察及调查资料分析,评价本堂数学课的得失,探讨数学分层教学方式如何运用。下面是研讨分析的实录概括:
李强功老师:
王老师的这堂数学课,较好地贯彻了分层教学的理念,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设计乃至教学实施过程都渗透了个性差异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教师对优生、中等生、后进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即使是简单的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由来。老师在教学中都赋予了不同的层次要求。后进生重在掌握,中等生重在理解,优生重在探究。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极大程度地激发了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设计中,复习题、练习题、作业题以不同星号的形式出示,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自主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教师对后进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让他们有机会答问、上台板演,教师的评价体现了对他们的关心与激励。教师的下组辅导后进学生的做法值得提倡。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现了
“教、扶、放”的艺术,肯定了学生的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刘俊强老师:
学习这堂分层教学研讨课后,我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首先可以肯定,这种教学模式是受学生欢迎的。在与三个层面的9位学生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学生认为这种练习与学习的方式很新颖,他们愿意自己选择练习题、作业题。
其次对圆柱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与运用的调查中来看:我共出了三个不同梯度的练习题。第一个给出圆柱的半径和高求它的表面积只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错误,还是得数做错了。第二个求圆柱体零件的应用题只有两名学生不会做。第三个求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有五名学生不会,只占12%,可见大部分学生一节课中能理解并准确运用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以我多年教学这一内容的经验来看,教学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于琪老师:
我留心观察了这堂课的教学流程。基本可以概括为复旧引新→探究实践→总结归纳→巩固运用→布置作业五个步骤。复旧引新、总结归纳是合的部分。探究实践、巩固运用、布置作业是分的部分。五步中有分有合,有合有分,体现了老师成功驾驭课堂,进行有效指导的教学艺术。这五步教学流程,我们可以把它提炼成数学分层教学的基本模式,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本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我认为并不十分成功。场面虽然比较热闹,但收场过早,学生状态还没有完
全进入。而且我发现在后进生的小组中,讨论不够热烈,有几位坐在那儿不出声,不发表任何意见,这些学生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这样大大阻碍了他们的发展、提高。所以,我认为,分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多关注后进生组,而且合作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内容和把握恰当的时机,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张忠远老师:
我在课堂中重点观察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从发言情况来看,优生举手答问的人数要多,而后进生明显信心不足,举手答问人数较少。熊老师本堂课共提问23个,后进生答问9次,优生答问8次,中等生答问6次。小组合作交流时,优生组讨论积极,能自主探究面积由来。后进生组有4人未积极参与。本堂课上共有3人注意力不太集中,其中优生1人,后进生2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如何让后进生在分层教学中积极参与,是我们大家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五步:领导指导
刘建民校长对本次课例研究做了专题指导。
刘校长:我认为,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是十分成功的,具体的说:
1、形式好。以课例研究为基本方式,以课堂为主阵地,训练、研究、培训相结合,使校本教研落到了实处。
2、课堂好。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差异,练习、答问、学生板演照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促进了全面发展。
3、内容好。分层教学虽然并不是什么新颖的主题。但研究价值
很大。
4、效果好。整理出了分层教学基本模式,学习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分层教学理论,对老师必定有大的收获。
建议:
1、分层教学实施中要强化反馈,及时了解各层面学生的学习情况。
2、加强训练,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不能流于形式。
3、要重视分层评价,对每个层面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
4、将分层教学运用于工作实践。
三、反思
1、主题要鲜明。本次研究问题的生成来源于教师教学中的疑惑,研究主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对于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研究过程中,教师能紧紧围绕分层教学这一主题展开学习、研究、讨论,对教师的思想进行了一次深刻的、系统的洗礼,比漫无目的、走马观花式的听课、评课效果好得多。
2、研究要深入。这次课例研究,课前有集中的研讨,课中有细致的观测,课后有效果调查,用数字说话,从具体事实分析,这样让每一位教师真正做到了深入参与。所以课后研讨时,每位老师的发言都达到了一定的深度。这种课例研究的基本流程值得在以后校本教研中借鉴。
第五篇:因心施教
因心施教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世界的沟通,在人的沟通,而人的沟通在心灵的沟通”。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两性关系的的迷茫、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
…班主任因心施教,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和工作效益。
一、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
作为一名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整天和班里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学习,忙忙碌碌中有快乐、有烦恼,更有一些不解的问题,尤其是孩子在学习、班级人际互动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是我们的孩子变了吗?还是我们的教育者缺乏对孩子心理的了解呢,做个懂孩子心理的班主任真的很困难吗?带着问题我在不断的反思,不断探索。目前,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道出了学生们共同的心声。他们渴望理解,渴望老师做他们心灵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非常敬业的班主任老师,工作认真负责,责任感极强,就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班上有两位成绩不错的学生“恋爱”,常常将纸条传来传去。有一天被班主任抓住,不仅一顿训斥,还向全班诵读了“情书”的内容。二人觉得大丢面子,十分难堪。女生率先离校外出,男生接踵追逐而去,二人漂流到外地,最终放弃了学业,过上了打工生活。两位很有前途的中学生,就这样葬送了前程。如果那位班主任老师懂得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妥善地处理好这件事,细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许结果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还有个例子,日前看过中央10套的一期《走近科学》节目,其中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个叫冯文忠的人,曾经品学兼优,争强好胜,初中毕业时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高中,高中时他参加奥数比赛,指望靠得奖保送进名牌大学,他玩命地学数学,但奥数比赛失败,高考也落榜(因为偏科),于是他疯了,变成一个狂人,最后被关进笼子。
由此联想到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指导问题。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冯的父母及早发现他性格中的这种过分好强、近于偏执的行为并加以纠正,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他的父母,因为他们毕竟是老实巴交、大字不识的农民,那么他的老师呢,他的班主任呢?为什么没有及早给他疏导,从而挽救一个天才的覆灭?可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多么需要通晓心理学知识!
二、班主任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班主任应该以心和学生相交,从而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要想走进学生的心里,就得了解这时期学生的特点。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中学生,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但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如:
第一,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第二,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有时非常激动,热情,有时又会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
第三,需要友谊,但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
第四,由于性机能的发育,产生对异性好感,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所以常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发育,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不加以教育,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的心理。
第五,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压力过大,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集体保证学习的良好秩序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罔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思想很苦闷。
三、班主任应该了解心理教育的途径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把别人看做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别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由此看来,一生的幸福来源于心理健康。班主任要把自己的学生看成天使,对他们真诚、关注、倾听、信任、希望,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一个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班主任。
班主任在工作中,变“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为“其实我懂得你的心”。我们可以通过多
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
第一,谈话法。比如:①针对自卑心理的学生采用鼓励式,这类学生由于先天性等多种原因,在学习活动中较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这部分学生要帮助他挖掘自身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奋起直追。多用“你有很多长处”、“你能行、只要你再努把力,你一定能够成功”。使
他们增强信心,振作精神,克服自卑。②针对易犯错学生的彷徨心理,采用安抚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难免有出轨的行为,一旦犯了错误,往往又表现出彷徨心理和自责心理,此时,教师采用安抚式,语气要和蔼,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所犯错误原因,引起反思,同时放下包袱,增强信心。③针对优等生的愉悦心理采用提醒式;④针对傲慢学生的自傲心理采用警示式;⑤针对中等学生的无为心理采用触动式:⑥针对冷漠孤僻学生的旁观心理采用渐进式可通过以上方式的谈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达到教育最佳效果。
第二,开展主题班会。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的特点,可开展 励志类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第三,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让每个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等,在活动中,让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团结,互相,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断地形成。
第四,更为推崇的是利用谈心本进行书面交流,它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谈心本比个别谈心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有些学生当面不好意思对你说,在谈心本上就能够放开来说,向老师提意见,反应班级情况,替老师出谋划。
班级有个女生,成绩优异,能力强,热心班级工作,但工作方法不妥,往往得罪同学,由此很苦恼。在谈心本中把自己的苦恼说了出来,有不想于了的思想,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在谈心本上给予了及时的交流,并对其进行了个别的交流,授予其如何工作的方法,她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以后的工作就顺手多了,而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谈心本是学生心声的流露、是对爱的呼唤,是师生心灵碰击的火花,当学生看到老师批阅的亲切话语、鼓励上进的忠言,赠送的警句时,总能兴致勃勃地阅读着、思考着。谈心本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定了学生的思想情绪,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我认为这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班主任掌握心理教育的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
第一,平等。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
第二,朋友的身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
第三,保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而言之,班主任懂得学生各自行为的特点和心理差异,然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即因心施教,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工作中搞强硬的一刀切,过分强调统一教育,这样不仅会磨平学生的个性棱角,而且会使他们觉得老师不懂他们的心,从而逐渐关闭心门,远离老师。“世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一旦产生这种距离感,那么她(他)的工作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