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因性施教

时间:2019-05-13 14:59: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因性施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因性施教》。

第一篇: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因性施教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因性施教

个体心理差异,也叫个别差异,是指个体在稳定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别。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教育、实践所形成的一贯的、持续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体心理特点。①个体差异对教育效果有显著的影响。而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是个体差异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维度,对学生学习也有一定的影响。关注学生的性别差异,“因性施教”,对指导中学作文教学有积极的意义。

“因性施教”是针对我们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一刀切”而言的。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没有关注学生性别差异,学生在这种“统一”的训练中会不自觉地形成呆板的写作模式,所写的文章毫无新意,缺乏内涵。而“因性施教”则关注到了学生的性别差异,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男女生各自的潜力,使他们扬其所长,补其所短,培养更高的写作能力。

一.性别差异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

1.男女生对作文体裁的爱好有很大差异。

以我从教的经验,班上喜欢记叙文的女生超过男生,而喜欢说明文、议论文的男生却超过女生。男女生文章体裁上的这种偏爱,可以说明,女生更擅长形象思维,男生更擅长逻辑思维。

2.男女生取材范围存在较明显差异。

女生喜欢以家庭和周围生活为题材,而男生更多的喜欢联系个人志趣爱好来选取题材。此外女生特别钟情于日记,同时对自己的“杰作”讳莫如深,正如心理学家所说,日记成了她们“沉默的、决不饶舌的、最为理想的听众”。

3.男女生写作态度上也存在差异:

3.1、男生独立性较强而女生依赖性较强。

例如,对待作文前的指导,女生多数要求教师给予详细的指导,而男生多数要求教师“点到为止”,甚至不做作文前的指导。此外,自由命题作文,男生多数情况下好于女生。

3.2男生多粗心而女生多细心。

写作过程中,女生对问题的思考比较细心和周密。就审题而言,通常女生仔细审题的多于男生,男生不认真审题的“发病率”高于女生。个别男生把审题看得十分容易,不加推敲和琢磨,肤浅而粗心,往往败笔连篇。

二.教学对策

1.针对性别差异,精心设计命题。

男女生在写作选材上存在着性别差异。女生在感知觉方面较为细腻、敏锐。因此,女生对身边所发生的事感受强烈,体会深刻。同时,女生又善于将这些富于生活趣味的大量材料加以搜集储存。所以在作文选题上,往往集中在一些感悟和零星的生活片断上。而男生不善于细心观察,拥有的写作素材相对女生而言少。在选题材方面则较为喜欢时政、战争等内容。所以语文教师在命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差异,使各个命题带有性别特征,让男女生在每一次写作中,都有话可说,真实地体验到写作的快乐,关键是还可以在写作中提升不同性别的学生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使他们热爱生活。但如果随意出题,就容易造成某一性别的学生有话可说,有兴趣去写,有较强的成就感;而另一性别的学生可能就无话可说,导致胡编乱造。

2.针对性别差异,组织学生互评。

语文教师可以组织男女生作文互评。女生在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细微、局部方面较为擅长。在作文修改中,她们会在字、词、句、段的推敲及表达技巧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而男生注重作文的整体规划、布局谋篇,在作文的构思、总体轮廓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但是女生细腻有余而综合不足,男生则综合有余而细腻不足。通过合作修改作文,男女生能够自觉意识到各自以前在作文中存在的不足,思维得到交流发展。而这也正是组织男女生作文互评的目的,即以改促写,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3.针对性别差异,实施不同评价。

女生在写作文时,时常表露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情绪,将写作作为倾诉自我情感的途径。因此,对待女生的作文,语文教师要以情感化基调进行评价,言辞表达应委婉柔和。如果女生在作文中表达了寻求情感帮助的问题,教师应在评价过程中,用真情去抚慰、化解女生的迷惑,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这种情况,教师一般不应采取直接的方法,而应间接的,或旁敲侧击,或用其他实例说明,来避免学生的尴尬。针对男生较为理智、遇事冷静沉着,心理承受能力强的特点,在评价男生作文时,教师的评价风格应更客观、且更理性,应将评价意见表达的直接明白,精炼干脆。

性别差异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影响正逐渐得到教育界的关注,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我们期待着能运用更多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我们的作文教学,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顾芳著《:关注学生写作心理 改革中学作文教学》[Y],硕士学位论文,扬州大学,2006年。

[2]张大均著:《教学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3]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4月第2版。

王锋,湖北宜昌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华中师范大学2007级教育硕士。

第二篇:因心施教

因心施教

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世界的沟通,在人的沟通,而人的沟通在心灵的沟通”。每一个学生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着求知的渴望、自我实现的设想、社会交往的需求、两性关系的的迷茫、五花八门的矛盾、突如其来的异想天开…

…班主任因心施教,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和工作效益。

一、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

作为一名一线的班主任老师,整天和班里的孩子在一起生活学习,忙忙碌碌中有快乐、有烦恼,更有一些不解的问题,尤其是孩子在学习、班级人际互动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是我们的孩子变了吗?还是我们的教育者缺乏对孩子心理的了解呢,做个懂孩子心理的班主任真的很困难吗?带着问题我在不断的反思,不断探索。目前,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最想说的话是什么?“其实你不懂我的心”,道出了学生们共同的心声。他们渴望理解,渴望老师做他们心灵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非常敬业的班主任老师,工作认真负责,责任感极强,就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班上有两位成绩不错的学生“恋爱”,常常将纸条传来传去。有一天被班主任抓住,不仅一顿训斥,还向全班诵读了“情书”的内容。二人觉得大丢面子,十分难堪。女生率先离校外出,男生接踵追逐而去,二人漂流到外地,最终放弃了学业,过上了打工生活。两位很有前途的中学生,就这样葬送了前程。如果那位班主任老师懂得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妥善地处理好这件事,细心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也许结果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还有个例子,日前看过中央10套的一期《走近科学》节目,其中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一个叫冯文忠的人,曾经品学兼优,争强好胜,初中毕业时他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高中,高中时他参加奥数比赛,指望靠得奖保送进名牌大学,他玩命地学数学,但奥数比赛失败,高考也落榜(因为偏科),于是他疯了,变成一个狂人,最后被关进笼子。

由此联想到教育活动中的心理指导问题。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冯的父母及早发现他性格中的这种过分好强、近于偏执的行为并加以纠正,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当然我们不能苛求他的父母,因为他们毕竟是老实巴交、大字不识的农民,那么他的老师呢,他的班主任呢?为什么没有及早给他疏导,从而挽救一个天才的覆灭?可见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是多么需要通晓心理学知识!

二、班主任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

班主任应该以心和学生相交,从而走进每个学生的心里。要想走进学生的心里,就得了解这时期学生的特点。中学生正是处在由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阶段,他们正处在半成熟、半幼稚、半懂事半不懂事的时期,因此他们具有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这个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大变化的转折期,在整个心理发展上占有特殊的重要位置。中学生,已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追求。但从未成熟儿童期向逐渐成熟化的青春期交替转换过程中,会产生种种矛盾的心理。如:

第一,自尊心很强,但自制力等意志和毅力相对较弱,一帆风顺和得意时,常有明显的优越感和盲目自信,若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又产生自卑感甚至悲观失望等消极心理反应。

第二,情感丰富而复杂,情绪变化急剧而强烈,有时非常激动,热情,有时又会陷入极端的苦恼悲观。

第三,需要友谊,但往往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而带来心理不平。

第四,由于性机能的发育,产生对异性好感,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所以常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发育,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个时期不加以教育,将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的心理。

第五,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压力过大,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难达到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往往因学习问题造成父母与子女、师生之间关系的紧张,更多的学生则因受不了过重压力而表现出抵抗情绪,对学校或集体保证学习的良好秩序而建立的各种规章制度置若罔闻,有些同学自卑心理很重,思想很苦闷。

三、班主任应该了解心理教育的途径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你把别人看做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里;你把别人看作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狱里。”由此看来,一生的幸福来源于心理健康。班主任要把自己的学生看成天使,对他们真诚、关注、倾听、信任、希望,努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做一个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班主任。

班主任在工作中,变“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为“其实我懂得你的心”。我们可以通过多

种途径了解学生的心理。

第一,谈话法。比如:①针对自卑心理的学生采用鼓励式,这类学生由于先天性等多种原因,在学习活动中较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对这部分学生要帮助他挖掘自身的闪光点,看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奋起直追。多用“你有很多长处”、“你能行、只要你再努把力,你一定能够成功”。使

他们增强信心,振作精神,克服自卑。②针对易犯错学生的彷徨心理,采用安抚式,学生自制能力较差,难免有出轨的行为,一旦犯了错误,往往又表现出彷徨心理和自责心理,此时,教师采用安抚式,语气要和蔼,使他们能够认识到所犯错误原因,引起反思,同时放下包袱,增强信心。③针对优等生的愉悦心理采用提醒式;④针对傲慢学生的自傲心理采用警示式;⑤针对中等学生的无为心理采用触动式:⑥针对冷漠孤僻学生的旁观心理采用渐进式可通过以上方式的谈话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达到教育最佳效果。

第二,开展主题班会。针对一部分学生缺乏恒心、毅力、对学习存在惰性的特点,可开展 励志类主题班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第三,针对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让每个学生共同参与班级公约的撰写与讨论,让学生开展辩论赛、拔河比赛等,在活动中,让学生开始变得热情,团结,互相,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不断地形成。

第四,更为推崇的是利用谈心本进行书面交流,它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我发现,要想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要想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谈心本比个别谈心更加行之有效(特别对于一部分特殊生而言)。有些学生当面不好意思对你说,在谈心本上就能够放开来说,向老师提意见,反应班级情况,替老师出谋划。

班级有个女生,成绩优异,能力强,热心班级工作,但工作方法不妥,往往得罪同学,由此很苦恼。在谈心本中把自己的苦恼说了出来,有不想于了的思想,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在谈心本上给予了及时的交流,并对其进行了个别的交流,授予其如何工作的方法,她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以后的工作就顺手多了,而且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谈心本是学生心声的流露、是对爱的呼唤,是师生心灵碰击的火花,当学生看到老师批阅的亲切话语、鼓励上进的忠言,赠送的警句时,总能兴致勃勃地阅读着、思考着。谈心本把握了学生的思想动态,稳定了学生的思想情绪,促进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我认为这是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班主任掌握心理教育的原则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无论是个别面谈,还是笔谈都必须注意:

第一,平等。师生间的民主与平等,才可能产生依赖与信任的力量。

第二,朋友的身份,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学生的各种内心感受,并将其表达出来,与学生产生共鸣。

第三,保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学生才有可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

总而言之,班主任懂得学生各自行为的特点和心理差异,然后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教育——即因心施教,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在工作中搞强硬的一刀切,过分强调统一教育,这样不仅会磨平学生的个性棱角,而且会使他们觉得老师不懂他们的心,从而逐渐关闭心门,远离老师。“世上最远的距离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一旦产生这种距离感,那么她(他)的工作可能会事倍功半,甚至徒劳。

第三篇:因“才”施教

因“才”施教

当我们体育老师拿着教案第一次走到讲台上时,别提有多紧张了,好比是“书呆了拿撅头,不知往哪刨”。但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的内堂课也上的有板有眼的。也获得了不少经验,我觉得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悟新人换旧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

我们的学生本身是一群有着丰富情感的孩子,能为每一次的太阳升起而欣喜;为每一次的日落而悸动,每一阵风吹过都能让他们的心灵荡起阵阵涟漪;每一声蝉叫鸟鸣都能激起他们翩跹的思绪,周围的一切是那样的容易刺激他们的感官,触动他们的心绪。你讲篮球,他们能想到姚明,你讲排球,他们能想到郎平-----。但内堂课你想把他们的这种思维调动起来,真是太难了,而且学生对体育内堂课有一定的成见,怎样使学生对健康课产生兴趣,是我们新时期的体育老师最头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以下的方法:

首先,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产生和谐的教学氛围。在没有辈份、没有权力障碍的因素下,师生之间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伴的关系以诚相待,互相信任,进行推心置腹的交谈,是难能可贵的。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培养亲和的师生情感,并以自己丰富的体育知识、风趣幽默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多彩的体育研究方法展示体育的魅力

其次、因“才”施教,发挥学生各自的特“长”。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和基础,提出不同的正面的学习期待,并尽量被学生所洞悉,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定势。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都有上进心。“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认识自身的价值,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失败是成功之母”,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

再者、教法灵活多样。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和体验,能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兴奋状态,从而使学生思维敏捷、浮想联翩,提高记忆效果。

“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走不进门怎么修炼呢?让学生喜欢你,以你的人格魅力引领学生走进你的课。

给学生一个分数,不如给学生一个舞台。自己唱无人喝彩的独角戏,不如退居一边当导演。

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老师的参与必不可少,老师的每一次微笑都会催生学生智慧的火花,老师的每一个眼神都会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点石成金的经典。

老师更是一名观众,不停地为学生的精彩评说而喝彩,为学生的奇思妙想而动容,为学生的美词佳句而欢欣。

这就是体育健康课的魅力。

第四篇:《因才施教,共同发展》论文

因材施教 共同发展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尝试与探索

本人长期从事小学中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特别是在数学分层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今天就此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依据和目标

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在智力、态度、动机、意志等方面存在差异,传统的教学重点放在中上等学生身上,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只有切实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缩小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活动程序,从而使学优生提高拔尖,中等生正常发挥,学困生得到转化,努力赶上,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分层教学的学生分类情况

本人从2004年秋季开学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师开始,直到2006年跟班到三年级,班级除个别学生因转学、休学的学生除外,班级学生大致保持40人左右,生源比较稳定,有利于实施分层教学。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一个多月后,我对班级学生有了充分了解,并根据生理发育、心理特征、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方面的差异划分三个层次:即学优生大致有15人,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智力水平高,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性好。中等生大致有20人,其特点是智力水平一般,自控能力一般,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学困生大致有5人,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智力水平较差,接受能力不强,自控能力较差。这种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这三年当中,根据学生的各方面变化,做相应的调整,有的中等生调到学优生中,也有的中等生调到学困生中,总之,这是一种动态调整,在这三年当中,我大致调整了五六次。这种分类是我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交流的内部活动,并不向学生公布,避免伤害学生和家长的自尊心。另外,我在安排学生的座位时,有针对性的把学优生和学困生排在一起,达到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制定

在我这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分层的种类包括:学期总的教学目标、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三类,每一类教学目标都体现分层教学的目的。每类教学目标大致都制定三项,具体制定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教学内容,三项目标的要求是:

1、达到最低限度的基本要求。

2、达到教材的全部基本要求。

3、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加深。

我在教学每一节数学课时,事先把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知识与技能,巩固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拔高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三个层面,目的针对三种不同层面的学生,满足三种层次学生要求,对学困生要转化使之完成教学的起码要求,对中等生要优化,使之对知识理解深刻,对技能运用熟练,对学优生要强化,使之除完成高层次的教学要求外,还注重发展爱好和特长。

四、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

分层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课堂教学为主,贯穿于全部的教学过程当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分层提问

老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分类别的,适度而恰当地提问,充分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提问的学生教师心中有数,能够让他思考后得出答案。对教师认为比较难的问题,如果认为某一层次的学生回答不上来,最好不要提问他。总之,通过课堂提问,多让中等生和学困生发言,通过正确回答,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克服自卑感,激发对数学的爱好与兴趣。

2、分层练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的练习一般分为基础练习、巩固练习和拓展练习三部分。其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对应的照顾到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基础练习题的设计是一些基本的,与课堂例题相近的题目,主要是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促使知识的内化。一般让学困生上黑板演算或回答,因为难度不大,所以他们也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对中等生,我则让他们多做一些发展性练习的题目,通过练习一些稍有变化的,比教学内容稍有发展的题目,检查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学优生,则设计一些综合性练习,检查他们对新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分层辅导

辅导包括课堂内和课堂外两方面的活动。辅导不仅仅针对学困生,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碰到的问题难易程度不一样,学优生也会遇到迷惑的问题。我在辅导学生时,各存侧重,对学困生则重点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中等生则加强他们的练习,提高正确率;对学优生则开拓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4、分层检测

当前,老师平时对学生进行检测的试卷是学校统一订购的,它的不足之处是出卷人只是根据课本的内容而没有结合具体的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具有盲目性。我在进行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每次检测坚持自己出卷。其指导思想是分层检测。分层检测不是在同一次考试中使用三种不同的试卷,而是在一张试卷中包含三种不同水平的试题。试卷满分为120分,其理想分值是中等生为100分,学困生为80分,学优生为120分。80分左右的题目来源于学生做过的原题,包括课本上的,作业本上的和基础训练册上的题目。20分左右的题目是在学生做过的原题基础上,改变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或着把几题并成一题的发展题。最后20分左右的题目是创新题,并以附加题的形式出现。这样,每次检测后学困生大体得分在80分左右,巩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激励他们向考了100分的中等生赶进。而中等生则羡慕考了100多分的学优生,那些做对了附加题的学优生则产生一种自豪感。

五、分层教学的教学效果

在1—3年级数学的连续教学中,我认真收集学生平时的各种资料,并对资料分类、整理、统计。包括学生的作业本、基础训练册、考试卷、手工制作等。每次学生单元测试及期中、期末考试后,我都认真做试卷分析,从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针对三类层次学生的表现,调整策略,力争做到让三类学生均衡发展。经过三年对分层教学的摸索实施,我自己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在数学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进步明显。目前这班学生在全校同年级中表现突出,学生热爱学习,活泼团结。特别是数学学习兴趣浓厚。在历次考试中都取得优异成绩,优秀率逐年提高,及格率100%。这都与我在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分不开的。我认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应当大力提倡、推进分层教育,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让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刘百亮 单位:固镇县宋店小学 电话:***

第五篇: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论文

论文摘要: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但是实施“双性化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应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前提下从两性差别的角度来培养双性化人格。

论文关键词:双性化教育因性施教双性化人格

十余年前,在我国社会变革,经济腾飞刚刚起步的时候,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就有人提出:“未来的男性和女性在人格特征上的差异不会越来越远,而是越来越近,具有双性化人格特征的人会越来越多”。十年后的今天,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文化迅速变迁的背景下,人格双性化已成为青少年性别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伴随着儿童人格双性化的进展,人们却发出了“现在的小孩是怎么了?男孩太软弱、女孩像假小子”的慨叹。甚至有人呼吁,要把男子汉教育纳入到中小学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轨道。[1]西方一些国家开始试行男女分班学习,国内也出现了一些针对单一性别的男子学校和女子学校。以上种种现象开始引起研究者们的思考:与传统的性别观相比,现在的性别观发生了哪些变化?双性化人格教育是否必要?如果必要,双性化教育还有哪些应该完善的地方?文章就以上几个问题展开了探讨,提出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并对二者的结合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的必要性

双性化人格又称两性化人格、心理双性化,指的是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其英文单词“androgyny”来源于希腊语男人“an-dros”和女人“gyne”。双性化人格不是性错位,也不是同性一体的同位语。从心理学角度讲,双性化是一种综合的人格类型,双性化的个体往往同时具有男性和女性的兴趣、爱好、能力、需要、性格等心理特征,尤其是在气质方面具有男性和女性的优点与长处。[2]

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发现,双性化人格是一种最佳的心理健康模式。对儿童实施双性化人格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心理学研究成果为双性化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1.美国的心理学家贝姆的研究发现[3],双性化的个体没有严格的性别角色概念的限制,能灵活的对各种场景做出反应,且独立性强,自信心高。2.李少梅1998年对319名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4],在人格发展及适应水平上,双性化者最优,其次为男性化者,女性化者,最差为未分化者。3.马锦华在2001年的研究显示了双性化人格模式的个体在自信心、安全感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类型……[5]其次,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来看,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6]。性别角色模式是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联系的。在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的年代,人们认为传统的性别模式应是男主外,女主内,认为男性化和女性化是同一程度上的两极,其人格特征像生理特征一样不可调和。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机器大工业代替了繁重的手工操作,许多妇女开始从家庭中走出来从事工作,于是,女权主义者认为女性应独立、应与男性同工同酬。随着科学技术、生产方式机械化、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过去许多只有男性才从事的工作女性也开始涉及,反之亦然。这就要求男女两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性的一些特质。因此,双性化教育作为性别角色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

二、“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1.“因性施教”的必要性

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势在必行,这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可是,在实施双性化教育的具体过程中却遇到了困难。近年来的大量资料显示虽然在理论上,双性化教育的倡导由来已久,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颁布相应的政策强调双性化,但是研究者们谈论更多的是双性化的概念、优点和影响因素,至于如何实施,人们却谈之甚少。李晔在对西安交通大学幼儿园性别角色教育的调查中发现“父母和老师们的教育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他们期望男孩、女孩能自由发展,鼓励他们去参加异性的活动,去尝试更多的生活经验。”

可是,“围绕性别角色教育以及如何实施等问题,家长、老师的认识却比较模糊,甚至存在某些观念上的错误。[3]”如有人认为双性化教育就是把男孩当女孩养;还有人认为应该进行双性化教育,但在进行过程中却不自觉的受性别刻板效应的影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到具体的一些活动都对男女的性别有所暗示。有调查发现,男女主人公的分配比例在儿童的教科书上悬殊太大,高达7:1,这对儿童性别角色的认同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所以,人们才会慨叹:“现在的孩子怎么了?!”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者对于双性化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忽视了双性化教育应以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为前提条件。所以,实行双性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因性施教”。

2.“因性施教”与“双性化教育”相结合“因性施教”主要指教育要针对两性心理发展所存在的客观差异及其产生原因,按照教育的目标要求和理想的健康人格标准,主动去塑造和发展每一个个体健康的性别心理特征,并完善和个提高不同个体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7]“因性施教”主要针对两性心理差异提出,而双性化教育则为了缩小两性人格差异,两者并不矛盾。相反,在承认两性性别差异前提条件下去实施双性化教育才是理想的性别教育模式。因为我们无法否认男女两性确实存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异。比如,在情感表达方面,女性多较男性含蓄、细腻些,男性则比较粗心;在性格方面,女性较男性耐心、细致,而男性则比较粗犷、豪放;在认知方面,男性与女性智力发展差异并不大,但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小学之前,女孩智能发展速度高于男孩,言语表达和形象思维较男孩好,男孩进入初中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表现为理解力和抽象思维的发展,最后与女生趋于平衡。而且,男女两性大脑优势半球发展不平衡,女生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好,而男生的空间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较强。事实上,正是因为两性生理、心理上存在差异,才使得世界多姿多彩,充满活力。如果忽略了“因性施教”去谈“双性化教育”,就可能出现性别认同偏差或性别认同一体化,这当然不是性别教育最终想看到的结果。所以,理想的教育模式是“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

三、“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的结合方式探讨

“双性化教育”与“因性施教”相结合,既重视男女之间存在差异,又重视其性别形成同样受社会教育文化的影响,最终目标是要达到理想的性别教育模式。即一个个体既具有男女之共性,又具有男女之个性,既可以摆脱性别角色的束缚,又不失自己的性别本色,“从心所欲不逾矩”。[7]从个性角度讲,体现为男性以阳刚为主,刚中有柔,女性以阴柔为主,柔中有刚。从知识能力发展讲,强调男女共进、取长补短,既具有本我性别特色,又能优化整体心理水平。

1.重视在儿童性别同一性形成的前提下,培养双性化人格

双性化人格首先应建立在对自己生物性别及心理性别特质的认同与内化基础上。否则,双性化教育结果就可能与人们预期背道而驰,导致女孩男性化,男孩女性化。因此,强调“因性施教”使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

(1)家庭教育不能忽视“因性施教”。儿童对自己的性别认同最初总是来自于与自己同性别的父母一方。所以,父母应在儿童性别角色形成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首先应纠正自己的错误认识,理解双性化教育的内涵是在儿童形成正确的性别认同基础上适当发展异性的优势性别特征。因而,“因性施教”不可忽视。有研究表明2岁儿童已能明确说出自己的性别,5岁对自己性别恒常性基本形成。在这一阶段,父母应加强对儿童性别同一性的引导,使孩子确认自己的性别,并了解相应的性别应具备的一些特征。最初可从衣着上、发式上、游戏角色扮演上让儿童了解自己,悦纳自己。在儿童对自己性别认同并内化的基础上,可对儿童实施双性化教育。如:不过分关注衣着、发式,让其参与异性的主要游戏活动,玩异性的典型玩具,鼓励和异性交往……父母自身还应注意自己对于幼儿性别认同的榜样作用,母亲不应做专职的家庭妇女,应有自己的工作。父亲应分担一定家务,为双性化教育奠定基础。

(2)学校中“因性施教”不可缺失。儿童在3岁时即进入幼儿园学习,这时性别意识仍处于发展之中。这一时期幼儿教师对其性别同一性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据一项资料显示,男性幼儿教师在美国占10%,在日本占7%,在德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都有一定比例,而在我国却凤毛麟角。这种女性教育模式,女性思维当然会影响对幼儿人格双性化的培养。所以幼儿教师应注意突破自身性别角色局限性,对儿童一视同仁。不能因小男孩调皮捣蛋而横加指责,也不能因女孩比较乖巧过于宠爱,否则,会培养出过于顺从、乖巧的男性,易使男孩性别认同错位,出现女性化倾向。幼儿教师应克服性别消极效应影响,因为性别角色教育关键不仅仅在于教育者的性别,而在于教育者观念与行动。否则,就会导致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因此,在教学、游戏活动中应注意对幼儿双性化的引导。

(3)实施“因性施教”,大众传媒比例有待合理化。如果说幼儿园对儿童性别认同易导致女性化倾向,那么,大众传媒中描述男主人公比例远高于女主人公比例,且对男性描述多为正面,女性多为负面,则易导致儿童性别认同出现男性化倾向。女孩一种情况表现为“假小子”性别特征,另一种情况则认同了教科书中女子的性别特色,导致女性过于软弱。所以我们期待教材在编著时,不仅要考虑它对学生知识、能力、品德发展的作用,还应充分考虑它对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作用,应在性别同一性基础上赋予主人公双性化人格特征。

2.重视从两性差别的角度培养双性化人格。

在幼儿对自己性别有了同一性认识之后,还应意识到两性确实存在差别,在充分认识两性差别基础上进行双性化教育

(1)从两性发展不平衡入手“因性施教”,培养“双性化人格”。大量研究证明两性确实在生理、心理发展上存在不平衡,应重视根据每一阶段不同表现“因性施教”。小学阶段,女生思维活跃,记忆力发展快,形象思维性强,教师应注重引导其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不能死记硬背,否则会限制其智能、能力发展。男生发展相对滞后于女生,则应教会其一定的记忆方法,鼓励其勇敢的表达自己。进入中学后,男生发展快速,成绩迅速赶上女生,教师不应忽视女生,应帮其理解知识,避免因死记硬背而引起的成绩下滑。同时,教师应注意引导青春期的男女学生正常交往。

(2)“因性施教”应针对男女品质发展不足之处来进行。在对儿童进行性别同一性教育时,应渗透男女平等思想。同时应让幼儿明白男女间确实有差异,但各有优缺点。而且,有一些品质是应当共同遵守的,如正直,诚实,守信、宽容等。应重视对其良好心理素质的塑造。双性化教育可针对男女心理品质发展不足之处来进行。如,培养女性独立性、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培养男性耐心,细致和持久工作的能力……

3.“因性施教”应重视同一性别间个别差异的存在人的心理发展受遗传环境的影响,存在个体差异,不仅异性间如此,同一性别间也如此。因此,应重视同一性别间个别差异的存在,据此实施双性化教育。如女孩中,有的由于父母宠惯过于女性化,关注衣着、外貌,娇气而无内涵。这时可培养相应的男性化特征,如不过于执着于外貌,对生活琐事大而化之等;而另外一些则过于“男子气”,言谈举止、衣着,像“假小子”,则应多培养相应的女性特征。同样,男孩中有的过于女子气,应锻炼其勇敢、顽强、独立的男性特征。有的勇敢有余,但过于粗鲁,则应培养其沉稳、含蓄、细致等品质。总之,因性施教不能脱离个体现有的心理状况来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建强.独生子的人格双性化[J].当代青年研究,2005,(2):11-13.[2]申继亮.当代儿童青少年研究发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269-272.[3]李晔.因性施教,培养集两性优点于一身儿童[J].无锡教育学报,2003,(6):84-88.[4]李少梅.大学生双性化性别特质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4):148-152.[5]马锦华.大学生双性化人格模式与心理健康关系探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4):87-89.[6]陈剑梅.浅谈儿童性别角色双性化教育[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71-73.[7]胡江霞.论因性施教及其实施策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6,(5):103-108.

下载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因性施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因性施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工作规范和因班施教

    班主任工作规范和“因班施教” 王宝祥 一、班主任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基本规范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职业道德规范。这是班主任教师必须遵循的主导性的......

    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因才施教[本站推荐]

    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政务公开学校建设教师之窗 一、研究概况 研究主题:小学数学课堂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因才施教主要形式:课例研究 参与人员:全体数学教师 二、研究过程 (一......

    孔子的因才施教教学法

    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法 孔子能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施以不同的教育。 子夏问孔子说:“颜回这人怎么样?”孔子说:“颜回的爱心比我强”。又问;“子贡的为人怎么样?”孔子说:“子......

    三帮一扶,因情施教

    三帮一扶 、因情施教 共筑重点青少年群体帮教网络 ——河北区王串场街重点青少年群体试点工作情况介绍 2011年10月26日 自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开展以来,河北区团委、区预青......

    教育,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才施教![合集五篇]

    教育,应做到因人而异,因才施教! 大坝镇新田小学:赵海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作为百年大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是教育制......

    以人为本,因需施教,不断把员工培训引向深入

    加强学习培训 提高全员素质 四川华西十二公司曾玲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仅企业的生存和改革越来越依赖于员工素质的提高,而且员工的就业能力、收入待遇、发展前途等,都与其知识......

    教学中应注重依法施教爱生敬业(五篇模版)

    教学中应注重依法施教爱生敬业 金塔县南关小学 刘中海 现在可能有很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了?如今的教师怎么这样难当啊!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对中学写作教学世纪性

    目前,我国写作教学的现状是不尽人意的,甚至可以说是处于一种贫困状态。1995年第1期《中学语文教学》上刊登了陈军老师的一封信,引起了一场关于“中学生应该写什么样的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