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将“121”课堂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高效结合的反思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将“121”课堂教学模式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高效结合的反思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的学习形式,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把个人成果转化为全组共享的财富,以群体智慧来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随着我校“121”有效课堂建设的深化与发展,我不断转变角色,更新理念,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充分体现,个性得到充分彰显。
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将“121”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与 “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呢?
一、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具体做法:从一开始将座位重新调整为“田”型,按性别、平时表现及学习成绩合理均衡按排,然后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安排座次期间不断请学生帮忙,告诉他我的目的,然后再进行调整,直到每个组都尽可能的均衡。每组4-6人,合理安排使每组基本上按好中差平均分,成绩最好的学生当组长。充分发挥组长的优势和作用,组长必须发挥两个职责:一是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辅导学困生,并及时与教师联系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二是做好组内的领导者,管理好组员的上课纪律、合作学习及讨论等工作、负责帮助其他同学。
二、每??小组都有激励性组名
为了便于做实验和合作学习,我安排的人数是5一个小组,这样一来一个班的组数9个组,为了便于教学管理,也为了学生交流、讨论、合作的方便,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更多的参与学习的机会,也方便我在上课巡查时及时发现问题,给每个小组起了组名,“英雄联盟”、“天天向上”等等,以组名励志学习。
三、合作时分工明确
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共同完成任务。为了使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尽快尽美的完成学习任,对各小组的每个成员进行合理分工。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课内调控、管理,出现质疑的问题如果学生之间无法解惑,老师将根据生的程度进行解析;同时一定要多多关注学困生。除了组长基本上是不变外,其余的分工可轮着来做,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能力,增长
知识。
四、合理安排合作内容,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做实验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工负责,团结协作,培养集体意识和互助意识。
2.复习课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互相提问知识点,达到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归纳,学生之间可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各取所需,材料共享。
3.在上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预习任务,课堂上反馈预习结果时小组之间互相补充指导,提升预习效果。
4.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参与交流、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互相打开思路,从而帮助理解学习的内容,以此解决问题,掌握新知识。
五、及时进行评价奖励
如在小组合作中学习认真,秩序好,能按老师的要求做,表现好的组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还利用教师的评比展示台及时给予小组或个人加分,表现不好的扣分,以此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六、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情景
化学学科特点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师生互动,最终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积极融洽到学习中去,并运用课堂上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构建优质高效的科学课课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当然在“121”有效课堂实施中,我在教学中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如:讲课中我还是讲得多,常常是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课堂上一部分学生还不能真正动起来,学生展示的机会还没有给足;还有在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展示交流的时候,由于学生多组也多,课堂秩序有些乱,还有出现个别学生无事可做,老师又顾不过来。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能最大程度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人有事可做?这也是我一直深思的问题。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会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总之,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精讲。要把我校“121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成熟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多实践,肯动脑、勤反思,我校在这方面一定会做出自己的特色!所以继续规范和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机制,让学生在合作中促学、在合作中比学、在合作中乐学,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交流和表达的机会,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第二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2004 年秋季山东省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区之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并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高效课堂: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从08年秋天50级新生入学开始,普通高中实施统一的科目及课时设置,化学由原来的5、6课时变为现在的2课时。一时间大家感到手足无措,许多教师感到不会上课了。面对这样的困惑,开学之初,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也讨论过,争论过,但最终也没有找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通过一些自编提纲或是 多媒体 来提高课堂容量。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后来,学校 多次组织我们去其他的 学校 参观学习,同时还组织观看了许多相关的教学视频,这些活动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和启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决定首先从新授课入手,利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导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四>“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困惑
我们高二 化学组,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导学案的设计汇集了集体备课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但仍有一些困惑,希望 各位领导 和 老师能给我们一点意见或建议:
1、课堂气氛还不那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
4、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化学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化学活动时具有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化学活动中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适度的焦虑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学生分层——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对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程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按5:4:8比例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优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为中等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为学困生,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其次,要注意三层次学生之间的搭配与合作,A层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基础上,能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学生能在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学生在教师和A层和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最后,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2、教学过程分层——分层次教学的坚固保障
(1)教学目标分层
完成了学生分层以后,要以实现全体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化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化学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①识记并领会。②简单的综合应用。③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层学生要达到全部三个目标;B层学生达到前两个目标;C层学生要达到第一个目标。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布置作业分层
在教完一个化学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为此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略有提高的题目、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课堂的延时,而是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指导。对于C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助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单元考核分层
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以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目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目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如附加题)。
<二>“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课堂气氛比以前明显活跃,各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A层次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B层次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与专题训练,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不断缩小与A层次学生的差距;C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以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多种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更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于多规格、高标准的人才的需求。
<三>“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反思
由于时间问题,高二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尚不够成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堂教学设计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自身特点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探索;
2、课堂教学安排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并达到较高的效率;
3、在层次变动性方面,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实现层次的
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作者:荣成二中 孙艺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692 更新时间:2010-7-13
2004 年秋季山东省作为全国四个试点省区之一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并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启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改进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创建师生双向互动、以探究创新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简单地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课堂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高堂效率的构建,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缺一不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高二化学备课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行高效课堂:
一、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从08年秋天50级新生入学开始,普通高中实施统一的科目及课时设置,化学由原来的5、6课时变为现在的2课时。一时间大家感到手足无措,许多教师感到不会上课了。面对这样的困惑,开学之初,我们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也讨论过,争论过,但最终也没有找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是通过一些自编提纲或是 多媒体 来提高课堂容量。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成了我们的一块心病。后来,学校 多次组织我们去其他的 学校 参观学习,同时还组织观看了许多相关的教学视频,这些活动在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冲击和启示,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经过大家的集体讨论,我们决定首先从新授课入手,利用学案导学,进行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思路
“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学生预习的主要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方法导引”、“活动〃探究”、交流〃研讨”等栏目,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要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3、导学案中要设置一定量的习题。
习题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衔接高考”,是一部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的。最后还配备了 “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二>“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预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有的是需要认真批改的,对于不需要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检查掌握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可以利用课间时间有意识地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预习情况中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的去处理。上课前老师一定要进行提问或小测,尤其是学生通过预习应该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有时候是大家的交流、研讨,也有时侯是各组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交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提纲,课堂抽出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集中点拨。
<三>“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者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学期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惊喜的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实施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4、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四>“导学案”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困惑
我们高二 化学组,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大家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只要有问题,大家都会提出来,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我们的心情是舒畅的,斗志是昂扬的。导学案的设计汇集了集体备课的智慧,体现了新课改所要求的三维目标,但仍有一些困惑,希望 各位领导 和 老师能给我们一点意见或建议:
1、课堂气氛还不那么活跃,是不是课堂气氛越活跃越好?活跃什么程度才能达到导学案的最佳效果?
2、如何调动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的保证预习效果?
3、考试的评价方式考察的还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判断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比以前的教学方式有优越性?
4、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后,如何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才能体现我们教学的有效性?
二、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 实现化学高效课堂
心理学认为:学生由于先天的遗传素质及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在化学学习活动中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同一化学活动时具有能力的差异,同一学生在完成不同类型的化学活动中表现的能力也有差异。适度的焦虑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能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但过度焦虑势必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建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适度焦虑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一>“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方法
1、学生分层——分层次教学的首要前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分层次教学应用的对象,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有效程度。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按5:4:8比例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学优生,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B层为中等生,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层为学困生,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其次,要注意三层次学生之间的搭配与合作,A层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基础上,能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学生能在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学生在教师和A层和B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最后,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师生磋商,动态分层的原则。
2、教学过程分层——分层次教学的坚固保障
(1)教学目标分层
完成了学生分层以后,要以实现全体学生发展为原则,以化学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化学教学目标,可分三个层次:①识记并领会。②简单的综合应用。③复杂的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层学生要达到全部三个目标;B层学生达到前两个目标;C层学生要达到第一个目标。
(2)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是分层次教学的主阵地,合理的教学设计关系到分层次教学成功与否,而调动教与学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布置作业分层
在教完一个化学概念或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处于“跳一跳,够得着”的境地。为此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略有提高的题目、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4)课外辅导分层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但这种延伸不是课堂的延时,而是因材施教,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指导。对于C层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找出学习困难的症结;对于A层和B层的学生,则主要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帮助提高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5)单元考核分层
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完成以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目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部分题目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如附加题)。
<二>“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
1、课堂气氛比以前明显活跃,各层次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提高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
A层次学生得到很好的培养,他们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化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B层次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针对他们的弱项给与专题训练,真正做到查漏补缺,不断缩小与A层次学生的差距;C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他们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分层次教学,每一个学生个体都能融入到化学课堂教学中,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3、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分层次教学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等能力的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毅力以及兴趣、动机、情感等多种心理素质的提高。从而更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于多规格、高标准的人才的需求。
<三>“分层次” 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反思
由于时间问题,高二化学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尚不够成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反思:
1、课堂教学设计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自身特点方面尚需作进一步的探索;
2、课堂教学安排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并达到较高的效率;
3、在层次变动性方面,有比较大的随意性,如何才能科学合理地实现层次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们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如果教师善于把学生引进一种力所能及的、向他们预示着并且使他们得到成功的脑力劳动中去,就连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能多么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啊。”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并且课堂上人人有收获,课堂上目标达成度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好,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自身发展规律。通过高效课堂,学生既能有效掌握知识,又能获得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既能学得愉快,又能学有所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全方位、多渠道为学生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努力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进入乐学境界,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我校正在积极推进以“导学案”为导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根据学案自学课本,提出问题并反馈给教师,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使得单向课堂变为双向课堂,大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 :讲学稿参与教学模式协作化学课堂预习提高课堂效率学案导学教学评价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新知识自主分清“会——疑惑——不会”三个等次标准,教师在课堂上以学案上的探究性问题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实验等方式解决相关问题,得出有关结论,掌握相关知识。讲学稿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好处,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成绩有很大帮助,可大大增强学习动机,优化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采用导学案是我们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是我们正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表现形式。使用和推广导学案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解放老师,解放学生,是我追求的改革目标。
第三篇: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授课:“导入—定标—自学—合作—展示—反馈” 教学流程模式 导入:教师积极创设情境,导入课题。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
定标:在教师创设的情境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课前预习教材,确定本节学习目标.3.自学—问题引领,自主学习
自学方式有两种,即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自学教材或实验探究,不准讨论。自学教材的过程中,注意对教材内容的体会和感悟,划出重点并进行必要的记忆或理解,同时用特殊符号标注出疑难问题,防止对照教材找学案问题答案的倾向。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总结归纳得出实验结论。
4.合作——组内交流,突破难点
自学过程结束后,在小组长组织下小组内学生个人提出自学中的疑难进行交流讨论
5.展示——展示点评,达成共识
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同学进行全方位的点评,使问题得到深化和纠正,如有必要,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展示过程中,学生要注意倾听并及时作好记录或进行修改,形成全班的共识。6.反馈——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根据新授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题或当堂检测题,学生独立限时完成。教师公布正确答案,小组内交换批阅,组内评价。举手统计集中出错的题目,学生自纠后将集中出错的题目分配到各小组,从读题、审题、解题方法、解题思路、错因分析等方面集体研讨后展示。
第四篇:小班化“小组合作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构建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
景泰县寺滩乡九支小学
一、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研究的背景
随着我校学生生源逐渐减少,每班学生人数平均在20人左右,班级授课更趋于小班化的教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思想变为实实在在的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动和提问,使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都逐步加强。
而“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此,我校探索小班化教育中提高质量的途径,充分寻觅和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深入、持久的研究和实践,促使学生素质更全面的提高,使小班化教学无差生,也让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真正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二、构建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目的
在小班中采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儿童本身的学习特点。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历,都能获得经验,但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学习经历和经验的性质,是接受学习的经历,还是探究学习的经历,是获得间接经验还是直接经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带领学生走一条认识的捷径,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高效,以至学生的学习经历中,直接经验太少,更谈不上学生与别人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怎样为儿童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使儿童在活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是构建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主要目的。
因此,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要迎难而上,使“合作互动”这件事坚持做下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三、构建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其常见问题分类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2)影响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关因素
(3)针对不同学科怎样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2、我校“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收集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2)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寻找“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根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类,研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研究
4、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在学科教学流程中的渗透 语文“四段式”教学流程——“朗读感悟、以读启思”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理清脉络——指导朗读、体悟品味。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精读全文、探究学习——感受领悟、深化主题——归纳总结、拓展延伸。数学“五段式”教学流程——“导—学—练—测—结”
预习类课型教学流程:预习导航——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升华——总结提升。
非预习类课型教学流程:激趣导课——学习探究——练习反馈——点拨交流——总结拓展。
英语“五段式”教学流程——“听说读写、灵活穿插”
趣味热身—新课呈现—模仿朗读—情景操练—应用拓展。
四、构建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人员分工、保证措施
1、成立研修团队:
组长:缪占雄,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工作的总体协调和全面监控。
组员:
肖生军,负责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全面指导协调该模式的实施工作。
李晓晓,负责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龚
越,负责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张晓伟,负责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陈尚翠,负责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马园林,负责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2、保证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支持。
2、收集相关资料供研究人员的学习和研究。
3、组织研究人员学习,举行一些讲座,提高研究水平。
4、争取一些研究经费,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第五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环节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通过学生的各种有效学习合作,引导学生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也就是说,在三种学习方式中,自主学习是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探究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而合作学习是促进学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基于此点,小组合作学习就自然成为新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最多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点在于小组合作是否有效,也只有有效的小组合作,才能使课堂达到高效。
一、选择具有合作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
首先,学习内容可具体分解。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要选取那些内容可分解,可让每个合作成员有明确任务,又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其次,讨论的问题要有思考性、,启发性、探究性。“学源与思,思起与疑。”常有疑点才能常思考、常探索、常创新。探究疑点的时候是注意筛选那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答案多样、学生感兴趣、爱参与的内容。
二、学生独立思考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动力
合作学习是通过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如: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写下来,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讨论,形成集体意见。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打开,容易被别人观点同化,出现人与亦云的现象。
三、学习任务明确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合作学习中学习任务的确立也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贴近学习实际的、有选择性、有一定难度的、具有思考价值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学习任务,小组成员间也要根据个人特点分配任务。
四、教师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以高涨学习热情投入于合作学习中。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要深入小组,掌握情况及时调控,保证小组学习合作有序、有效地开展。教师要及时诊断与处理问题,注意激活“冷场”,控制“过热场面”,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教师还要下组参与学习讨论,及时把握各组学习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机智,调整学习时间,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
五、展示交流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核心内容
展示交流有利于让各个合作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并倾听其他组的观点,吸纳他人之长,及时做必要的订正和补充发言。通过及时展示交流进一步内化知识、归纳出合理的结论和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教师要传达给学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投入到展示活动中去的信息,激励学生参与展示活动。
六、评价激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导向
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小组自评和组与组互评相结合。既自我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2.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重点评价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
3.可以对小组活动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学习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学习方式,它对促进学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将发挥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