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风格的元夕词

时间:2019-05-13 05:0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不同风格的元夕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不同风格的元夕词》。

第一篇:不同风格的元夕词

不同风格的元夕词

在古代,以元夕为题材的诗作很多,但不同风格作者的作品体现的意境也是不同的。李清照和辛弃疾两位大词人的两首元夕词就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风格,但在不同风格中也会找到一些共同的因素。下面就以李清照的《永遇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做对比,寻找两人在元夕词创作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一、两首词的创作背景不同,所带来的意境也不一样。

《永遇乐》是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此时宋金双方都已暂停交战,南宋临时首都出现一片升平景象,在过节的日子里,人们又可以热闹地玩乐了。但此时写的不是作者的什么不幸遭遇,而是在诉说元宵节日,作者不愿与來邀的朋友到外间游玩,宁肯呆在家里听人笑语。事情本来琐细,可是通过这样一些细微情节,却十分深沉地反映了作者在历经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翻阅《李清照传》,我们可以发现李清照晚年同早年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原本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她与丈夫赵明诚过着文史切磋,指事赌茶的恩爱生活,谁知一场“靖康之乱”,中原沦陷,夫妻仓皇南奔,赵明诚又不幸在建康去世,她的生活从此发生殊绝的变化。因此,才有了她在元宵节中的悲凉感慨。

而辛弃疾在创作《青玉案》时,南宋朝廷主张对外屈辱投降的一派得势,而坚持抗战的一派是失意的。前一派人,忙的是“歌舞湖山”,怕的是“和盟”破坏,千方百计要排斥后一派人,这不能不引起作者的愤慨。因此他在词中铺张了元宵的繁华之后,忽然转过笔头,特意塑造了一个异于那群醉生梦死之徒的少女形象。这姑娘是美丽的,又是高洁的,正如屈原以美人香草作为寄托一样,作者也把微意寄托在人物身上。这是与李清照《永遇乐》注重表达自己身世之感不一样,《青玉案》注重表达作者的理想,即保家卫国。

二、两首词都有塑造鲜明的形象——“自我”,但在“自我”之中也有所区别。李清照和辛弃疾在他们的词作中,塑造了一系列“自我”形象”。这些形象都是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中,精选细节,并融入自己真挚情感于细节之中而创造出来的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栩栩如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永遇乐》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经历了社会**,家庭悲剧演变之后,对一切事物都敏感多疑而又自甘寂寞的老妇形象,她正是晚年李清照的自我再现。

《青玉案》里的“那人”也是作者辛弃疾的品格自喻。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仍然坚持抗击金人,收复失地的主张,宁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趋炎附势,不肯与主和派人物同流合污。作者正是通过歌颂这个女子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表现自己的人格。

李清照与辛弃疾由于性别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尽管他们在词中都塑造了鲜明的自我形象,但李清照创造的则是封建社会的女性知识分子形象,而辛弃疾由于有着不同于一般文人的特殊经历,他所创造的则是一个个动人心魄、蜚声词坛的英雄形象。

三、两首词虽写元宵节,但却流露出不一样的爱国情怀。《永遇乐》中作者对今日元宵之畏与昔日元宵之乐两种感受对照来写,融入了作者深沉的家国之恨、沦落之苦和暮年之悲,女人的那种独特细腻的感情在词中也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辛弃疾在词中确是通过描写元宵节的盛况,自己置身于那种繁华热闹之外,不肯同苟安者同流合污的不同凡俗的一种豪情壮志。

总结:李清照与辛弃疾分别为南宋婉约和豪放派的代表作家,虽然两人在词作风格和精神上呈现出不同风貌,但他们在性格气质,思想境界,审美情趣等方面又呈现出异中存同的复杂现象,这就使得两人的词作在形象的塑造上,情感的抒发上,风格的形成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这是我们在比较两位词人的元夕词时应该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二篇:林夕词的风格

林夕的词的风格可用清秀一词来概括。清秀之中,再一分为二,“清”可以概括林夕的词的本质,“秀”可以概括表现的手法。

一、清

1.林夕的词多数是描写个人恋爱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一个人感受到的,并不是向对方诉说,而且,虽是太怀念、想念对方,也期待得到对方的爱,但绝没有怨恨对方,而是明白到爱不可强求,只好放手,正如林夕在《爱情国》中说到的,“不尤不怨之恋便成熟”。如王菲《蓝色时分》,“又是蓝色时分,没有清清楚楚的爱恨”;《暧昧》,“爱或情借来填一晚,终须都归还,无谓多贪”。如王菲《当时的月亮》,“当时我们听着音乐,还好我忘了是谁唱”,仿佛故事还没有结束,仍留着回想是谁唱的余地。如王菲的《蝴蝶》,爱如飞来的一只蝴蝶,“就像蝴蝶飞不过沧海,没有谁忍心责怪”。如彭羚《给我一段仁爱路》,期待“给我一段仁爱路的时间(陪自己逛街),给我一枝花的怀念”。相比之下,别的词作者常常会以故事来诉说爱情的伤痛,有时会显得有些滥情。陈晓娟作词那英唱的《干脆》,“干脆就把自己收回,往火里推,一次把心烧成灰,痛到痛没感觉”。又如罗大佑的《上海夜》,“涛涛天上奔出江河的浪,汤汤呜咽入海,惊天动地痴情地雕凿你的清白”,余恨如千里江水绵绵不绝。相比之下,林夕的《不夜情》则是“熟练的手势,把天与地都推卸”,“道别的身影,掀起背后的荒野”,不忍看见繁华里面的忧伤。

2.林夕的词中虽看到生活、爱情的失落,但仍保持对生活、爱情的信念。如黄耀明的《四季歌》,虽有“桥上风雨知多少”的感慨,但仍有“半唱半和一首歌谣,湖上荷花初开了”的情怀。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如果全世界我都可以放弃,至少还有你值得我去珍惜”,对爱情、生活抱有坚定的信念。如陈奕迅的《幸福摩天轮》,“当生命似流连在摩天轮,在高处凝望世界流动”,也有着同样的信念。又如王菲的《人间》。

3.林夕的词能对传统思想、固定思维作批判性的思考,并反思,不会人云亦云,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如《如今才是惟一》中反问“什么叫天长,什么叫地久,此生够不够”,因而相信“不忘记过去,不相信将来,如今才是惟一”。如王菲的《闷》中反问“谁说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惟一结局就是无止境的等”,希望能“别希望我会爱到满身伤痕,我不怕沉沦,一切随兴能不能”。周华健的《为什么我要走》,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追逐,失去了自我,所以才决定离开。在《皇后大道东》中,更是对社会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讽、批评。有时林夕会觉得人会在现实社会中迷失了方向,如王菲的《爱到荼蘼》,人如蚂蚁一样渺小,虽有偶像填充空荡的心灵,却“心花怒放,开到荼蘼”,无限失落。又如王菲的《玩具》、《敷衍》、《我信》、《娱乐场》等。有时林夕也会感到生活其实是美好的,如彭羚的《你是一首流行歌》,写的是女人为自己心爱的人用心穿戴的满足,《多谢芭比》中则赞叹“因世上有这些人,令存在极美好”。

4.林夕的词句通常较短,句式整齐,清清爽爽的。有的词的意境比较清雅,如《如今才是惟一》中“千山以外,沧海自由,何处是以后”。周华健《难念的经》,“吞风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欺山赶海践雪径笑着浪荡”则涣发着清扬的意气。

二、秀

1.林夕的词一般以描写细致的细节去描述爱情的感觉和爱情故事,细致得充满了秀气,而且,非常准确。如王菲《约定》中,有“还记得当天旅馆的门牌”、“还记得当天结它的和弦”种种的细节,尤其是“还记得街灯照出一脸黄,还燃亮那份微温的便当(快餐盒饭),剪影的你轮廓太好看,凝住眼泪才敢细看”,眼前人实在是太完美了,自己幸福得不禁流下了泪水,然而,又担心这一切不是真的,故“凝住眼泪才敢细看”。王菲的《DI-DAR》,“不要偷看你一秒,是害怕我突然会偷笑,会自然爱个没了”。周华健《像我这样的男人》,“为怕令你内疚,抹去一身的泥尘”。林忆莲《至少还有你》中,“你掌心的痣,我总记得在哪里”,表示总会怀念对方的一点一滴。

林夕也会用生活的细节去描写爱情。如梁咏淇的《新居》,便充满了生活、爱情的气息。王菲《玩具》,“头发那染色可以换,眼角那道眉亦会转款”,表示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变的,爱情也一样。如达明一派的《万人迷》,“容我到你家看看,遥吻你的睡床,然后再看,桌椅如何摆放”,“遥吻”是幻想能得到对方的爱情。

2.林夕善于营造合适的气氛,以寄托感情。如王菲的《暧昧》中,“天早灰蓝,想告别,偏未晚”,爱情如黄昏灰蓝的天一样,只留下尾声,想离去,却仍有可以留恋的地方,只好欺骗自己说“偏末晚”。周华健的《你有爱过我吗》中,“门前华丽路灯,如何燃亮内心,仍难燃亮失去的光阴”。王菲的《暗涌(居然打不出正确的那个 字!)》中,“然后天空又再涌起密云”。

3.可以说,林夕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丰富多彩的,这是林夕的词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也使林夕的词与他人相比,具有文学上的深度,并不是纯粹的流行、通俗。林夕常常会用想象、联想、幻想去表达爱情的感觉。如黎明的《眼睛想旅行》,“你是神话的声音,我耳朵想旅行;你是漫天的风筝,我眼睛想旅行”,美妙得如神话的声音,自由得像漫天的风筝,所以我要去追寻,因而,高兴得耳朵、眼睛也想旅行了,这是极好的想象。周华健的《为什么我要走》中,“花也谢了开了,船离岸了,等不到退潮”,让人联想到一切已然消逝,因而自己也必须离开了。林忆莲的《我坐在这里》中,“窗帘长了耳朵,说不定录下来拿去广播”是一个女人寂寞地在故居回想往事时产生的幻想。林夕常常会用到比喻,而且,是不落俗套的比喻。如达明一派的《万人迷》中,“美丽是你的咖啡因,你得苦心经营,对他来说,得来全不费劲”。又如娃娃《什么都不知道》中,“永远的爱情只是酸葡萄”,“两个人跳舞总得慢慢地跳,不要让彼此精力太快的消耗”喻爱情要细水长流慢慢地来。又如周华健的《处处爱》中,以砂、种子喻怀念。林夕会用到夸张、荒谬的逻辑以达到强调的效果。如达明一派《万人迷(国语版)》中,“你身上再多装饰品,你穿得再新颖,也盖不过他自己的倒影”。又如王菲《麻醉》中,“我想喝醉,不管那是一杯开水”,感觉太混乱了,本来就似乎是醉的,不管是酒还是开水当然都能把自己喝醉了。又如王菲的《蝴蝶》中,“就像一碗热汤的关怀,不可能随身携带”,“热汤的关怀”当然是不能携带的,爱情的温存也不可能随时拥有。有时林夕的词里头想象成了想象、意识的流动,显得很唯美。如周华健的《爱冒险》中,“唇边有酒,酒有火,火有花,花中有灿烂”,从唇想到要喝的酒,从酒想到热情、火热,从火想到火花,从火花想到鲜花的灿烂。达明一派的《青春残酷物语》中,“别叫嚷,让青春比猛火嚣张,长得比宇宙更丰满,满泻到我身上”,更是唯美。又如王菲的《脸》。

林夕的词很多细节是比较抽象的,但如果置身于他所设定的感情背景中,想象一下,也不难感受、明白其中的意思。如王菲的《百年孤寂》中,“可是当我闭上眼,再睁开眼,只看见沙漠,哪里有什么骆驼”,爱情已荒凉如沙漠,不会有“骆驼”带自己走出困境。又如王菲的《色诫》中,“不要以为他的头发不会长出蔷薇”,头发怎会长出蔷薇?因为对方太完美了,自己太崇拜对方了,即使看着他的头发,又如何不可以幻想出开出美丽的蔷薇?

4.林夕有时会用简短、重复的词语去表达空白、混乱的情绪,如王菲的《分裂》。有时会将一些普通的词从爱情的角度翻出新的意思,如周华健的《快乐》中“你为我唆,我为你摆”等。

第三篇:风格不同的开场串词

主题:似水柔情

亲爱的朋友们,中国人常说:“上善若水”,可以说我们对水是情有独钟。水的无形、柔美、纯净都给人以美和崇高的遐想,而水的品质当然可以用来形容爱情相处的最高境界和状态。今天,我们这对恋人S先生和Z女士就有着一段柔情似水的爱情。而这段感情是如何开始的,他们又有着怎样柔情似水的情怀,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并在今天的婚礼当中去寻找答案吧!

主题:真爱•宝贝

有一份让人羡慕的爱情,因为有了灵魂的参与,这段爱情插上了天使般的翅膀,而变的无比纯洁和高贵;有一段追逐梦想的爱情,因为有了共同的向往和追求而变的无比坚强,这就是属于L和J的一份真爱,这份爱除了拥有坚强和纯真之外,还有温情、浪漫的部分,那一句亲亲“宝贝”的称呼就是浪漫最好的诠释。

主题:知心爱人

知心相伴、牵手今生是每对爱人一生的夙求,从相识、相知、相恋走过的知心爱人才会更加懂得知心的难得和相爱的珍贵。今天,一对牵手走过5年相爱之路的恋人R和Z,相约人生新的交汇点,相约浪漫、神圣的婚礼殿堂,即将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旅程。主题:挚爱家园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情感的归宿,能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是许多人最大、最幸福的梦想。今天,我们的男女主人公W先生和Y女士他们就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并即将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在他们的心中,家应该是一个由强大亲情包围,并孕育着一份浪漫爱情的地方。他们共同相信:只要有爱的存在,家就会是永远的幸福港湾。主题:爱•时间

时间是记忆的坐标,在时间的坐标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寻找着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让时间停顿或倒流,但是在情感的世界里,时间却能因为某次事件或某个人停下它匆匆的脚步,定格为长久的记忆。今天,我们的婚礼和爱情故事就从画面上这个对时间视为生命的人开始。主题:守望幸福

幸福是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这需要用一生去寻觅。相爱的人常将得到爱情与幸福划上等号,因为爱情就意味着浪漫和甜蜜,其实不然,爱情的美好只是短暂的记忆,而长久的爱情却需要一份耐心的守候。今天,这对知心爱人他们在长达6年的坚守和期望中感悟着爱的真谛,体验着幸福的味道,一路走到着婚礼的殿堂。

第四篇:青玉案 元夕花儿

《青玉案.元夕》教案

学习目标:

1、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品味作品的情感内涵。

2、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3、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重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体会词人情感。

难点:千古名句的理解及形象之外所给人的丰富联想和深刻的启示。

教学内容:

名句导入及作者简介

导入:辛弃疾名句知多少?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②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③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⑤《诉衷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一生主张抗金,渴望恢复中原。在词人中,他是个英雄。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一、初品《青玉案》——预习检查

1、诵读(一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一学生背诵——全班齐读,注意节奏——听范读)

初步感知:上片写景,下片写人

2、解释重点词语

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花开。(化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身上散发出香气的女性们。

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蓦然——忽然,不经意间。

阑珊——稀疏、零落。

更——又。

3、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比喻、夸张,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

1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借代,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玩乐的女子。

二、品读《青玉案》

上阕写了哪些意象?其意境如何?下阕写了哪两种人物形象?其特点怎样?使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那人”?

1、上阙: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运用了铺陈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花千树(花灯之多)

星如雨(烟花之盛)

宝马雕车(侧面描写观灯的贵族女性的华贵)

凤箫声动(音乐之喧)

玉壶光转(彩灯之美)

鱼龙舞(舞灯之欢)

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运用了铺陈手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小结:上片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动感十足。那么下阙就开始写在这热闹欢庆中的人了。

2、下阙:

一是写盛妆的贵族女子,二是写作者心中关切的“那人”。

贵族女子,三个方面:

一是他的服饰,她们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表现她们妆扮的华贵和高贵的身份。

二是写她们的欢声笑语,用“笑语盈盈”表现她们节日之欢。

三是写她们纷纷离开后,衣香还在空中飘散。

通过这些描写,进一步具体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那人(整首词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塑造“那人”的形象的):

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

——她是词人的意中人。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淡泊宁静。

3、为了塑造“那人”的形象,作者使用了什么手法?

即作者为什么要写极尽狂欢闹元宵的热闹场面?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

明确:反衬。写景写人都是为了反衬女主人公。

A.景越热闹,越反衬出“那人”处境的寂寞与孤独。

B.他人越高兴,笑语欢快,就越反衬出“那人”的脱俗与淡泊。愈写众人的华丽,则愈见佳人的高雅清幽。

4、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词人寻找那人的焦急情态: 词人在火树银花的热闹人堆里寻:华丽的香车宝马来来往往,然而“过尽千帆皆不是”,诗人焦急的目光追随戴着亮丽饰物的美人们的脚步,她们个个欢声笑语,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曲中人尽,“那人”还是不见。词人简直要绝望了。正在伤心绝望之际,词人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人群稀疏的地方。此刻词人的心情——狂喜、欣慰。从词人寻他千百度的焦急里,我们不难看出词人对那人倾注了无限深情。(学生表演)

三、研读“那人”

那人就是作者的意中人,所以“众里寻他千百度”,在众人间千百次苦苦的追寻,只为了那一个他。而我们以前也学过所类似的诗词,比如《蒹葭》。一起欣赏《在水一方》。

辛弃疾的这首《元夕》跟《蒹葭》都是在寻找那个心中的他,对他一往情深。那么这首词真是爱情词吗?梁启超认为最后三句 “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他”还有寓意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用什么方法来鉴赏呢——知人论世品诗词:

辛弃疾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在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始终存在着对金妥协屈服和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所谓“和战之争”。辛弃疾是坚定的主战派,他有出将人相之才,智勇兼备。他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抗金复国之志,始终如一。但偏安的南宋小朝廷长期都是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当时,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处在侵略者铁蹄的蹂躏之下,但南宋小朝廷置沦陷的中原故土于不顾,夜夜笙歌,醉生梦死,偏安江南一隅。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也就是说,《青玉案》一词中,盛妆丽服、一夜狂欢的贵族女子即歌舞升平、不思恢复的南宋朝廷,而“那人”就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是借“那人”表明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政治立场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

以美人自喻,这种写法我们是否熟悉?原来学过类似的诗歌吗?张籍《节妇吟》、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中还珠垂泪的节妇和妆罢问夫婿的新娘就是自喻。这种写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原,以香草美人自喻,喻高洁的品性和与众不同的理想追求。

全词总结:

1、主旨: 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

(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

2、手法:铺陈、渲染、反衬

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灯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性。

3、风格:豪放、婉约兼具。

这首词表面上看是在写儿女之恋、相思之情,实际上是在谈北伐抗战、救国兴邦的宏图大业,写抗战志士的情怀抱负。既有婉约词的审美特征,又有豪放词的精神本质,因而呈现出一种创新的风格。这就是辛词所达到的极高的艺术境界,他把宋词推向了艺术的顶峰。

再次朗诵全词(既豪放又婉约)——范读

四、拓展研读“三个境界”

联系辛弃疾的身世,我们知道了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的用意,作者其实

是借写“那人”来表明自己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那人”就是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了千古名句。

一篇文学佳作的艺术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还表现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示。比如,王国维读此词时就读到了另外的感受。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①登高望远,确定有价值的理想获目标,并且能够忍受孤独;

②追寻的过程是漫长和艰辛的,所以必须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③经过苦苦追寻,寂寞奋斗、千百度的求索之后,必会有瞬间的顿悟,获得惊喜的收获。故迷惘、执着、顿悟。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五、比较鉴赏

比较李清照的《永遇乐》和辛弃疾的《青玉案》在立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相同之处:都以元宵灯节为描写对象,但目的都不在表现节日的繁华热闹,渲染欢乐的气氛。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不同之处:辛词只写了今年元宵的盛况,没有回顾过去的元宵,而李词没有直接写今年元宵的繁华热闹,而重点回忆昔日元宵的盛况,因为二者立意不同,李词旨在表达身世之悲和家园之慨,而辛词则旨在表现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表达对奉行投降政策的南宋朝廷的不满,表达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洁人格。表现手法上,李词有今与昔的对比,也有我与人的对比;而辛词则只有世俗女子与“那人”的对比。

六、作业

1、背诵及默写本词

2、推荐阅读:梁衡《把栏杆拍遍》

辅助翻译: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如凤箫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翻腾。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那人千百次,都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灯火零落稀疏的地方。

元宵之夜,花灯无数好像忽来的一夜东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花,煞是绚丽璀璨!天空散落下点点如星星般的烟火,随风飘落。繁华似景的街道上飞驰着来来往往雕饰华美的车马,美妙欢快的乐曲如凤鸟相鸣不绝于耳,就连夜空那一轮明月都仿佛随之翩然起舞,整个夜晚人们都在舞弄着鱼龙形的元夕灯戏。好一派流光溢彩、欢歌燕舞的热闹场面!我悠然步行在十里长街上,怀想着我那梦萦于心的情人。可别离已久的她在何处?只看到那插戴着蛾儿般、雪柳般或黄金缀满头饰的女子,千娇百媚、笑语盈盈地从我眼前飞速来去。我依然在拥挤的人群中千百次苦苦寻找,无助地踽踽独行在繁华闹市中。不经意中转过头去,却发现原来她正在灯火阑珊处。真的是她吗?我不敢相信,但愿吧„„

第五篇:青玉案 元夕说课稿

《青玉案·元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

一、学情分析

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可是学生在对诗词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还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补充必要的知识和背景,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首词出自职业学校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第四首,是一篇基本阅读课文。词作为宋代最鲜明的文学样式,词人辈出,佳作也多于繁天之星。而本单元在编写教程时,基本阅读部分仅选取了柳永、范仲淹、陆游和辛弃疾四位词人的作品。《青玉案·元夕》是一首豪放、婉约兼具的佳作。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是婉约的。但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可谓寄劲于婉,寓刚于柔。通过此词的学习,我们就可以感知辛弃疾那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虽然前面学习了许多唐诗和宋词,学生对诗词鉴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对于本首词来讲,我还是会把背诵及鉴赏词的意境作为知识目标;把品味词的语言、鉴赏词中的艺术形象及分析表达技巧作为能力目标;把学习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德育目标。由于词中塑造了“那人”形象,具有一定的喻示意义,风格方面主要呈现为婉约形式,但婉约中寄寓着豪放,因此,我把这两点作为教学难点,把引导学生鉴赏词的意境和表达技巧(怎样塑造)作为教学重点。

四、说教法与学法。

我所带的两个班,一个是服装班,一个是建筑班,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学风却不尽相同。就服装班而言,在做到知人论世和品读的基础上,我会采用练习法的教学方法,将课文问题化,以实现教学目标。对建筑班来说,我会沿用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一读二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三品(语言)四析(形象与技巧),最后再来归纳主题和风格特色。这种方法虽然陈旧,但熟能生巧,也能使建筑班的大多数学生懂得如何鉴赏诗歌。

五、说教学过程(以建筑班为例)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婉约派代表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这首传颂千古的名作,融写景、抒情为一体,通过描写羁旅行役之苦,表达了强烈的思归情绪。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词派——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写的《青玉案·元夕》,看看作者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温故知新)

2、读。①先听录音(感受情景);②齐声朗读(披情入文);③自由朗读,④集体背诵

(读是鉴赏诗歌的第一要诀,只有读懂了,才能正确地鉴赏诗歌)

3、看

①看标题:“青玉案”是词牌名。出自东汉《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双调,六十七字,仄韵。“元夕”是题目,交代了写作内容。

②看作者: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北宋已沦亡十多年,出生地早已被金兵占领。他21岁时就在家乡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入抗金斗争。次年率领队伍参加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任掌书记。之后,他建议耿京投归南宋,耿京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他与南宋联系。当他南下时耿京被叛徒所杀,义军溃散。他在归途中得知此事,率50多人闯入金营,生擒叛徒,解至建康献给宋高宗。从此,在南方任事,将恢复中原的希望寄托在南宋统治者身上。到南方后,先后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点刑狱、湖北湖南转运副使、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后被免职,闲居江西上饶。1187年,又被起任福建提点刑狱,代理安抚使。后又被谏官弹劾罢官,回上饶,徙居铅山。一住八年,1203年,起用为绍兴知州,兼浙东安抚使,知镇江府。1207年,回到铅山,9月病卒。

他生活的时代南宋朝廷一直存在对金妥协和坚决抗金收复中原的和战之争。辛弃疾是主战派,有出将入相之才,智勇兼备,一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力主恢复,矢志不渝。但南宋小朝廷长期由主和派把持朝政,对主战派多般排挤打击,对辛弃疾这样的爱国志士,始终不敢放手使用,使一生不得重用,最终抱憾而终。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还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豪雄英伟之气为主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词。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足以领袖一代,雄视百家”。

③看注释,根据课文的注释进行文本解读,进而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4、品语言(以思考题形式探究)(答案见课件)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词人笔下“元夕” 有何特点?

(4)“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写了哪种人的情态?

(5)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艺衡馆词选》),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5、析(形象与技巧)

鉴赏“那人”的形象,探明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采用了设问,追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去品读诗词,突破难点。了解了辛弃疾的生平和他的品格操守,才能深究本词的内涵:原来词人苦苦追寻的“那人”,其实别有寄托。

①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和“那人”。那人是一个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子,表现了词人内心的孤独、寂寞。)

②作者塑造这样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③、本词运用了哪些手法?试举例分析。

A、托寓手法。(联系旧知,形成知识链:政治上失意的文人,许多作品都寄托了他自己的身世之感,这就是托寓的手法。这首词中的“那人”形象,是词人人格理想的化身。那么以美人自喻,这种托寓的写法学生是否熟悉?让学生打开记忆之库,联系旧知,加深对托寓手法的理解,解决教学重点内容。)

本词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作者不同流俗的理想人格,表明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B、善于铺陈。从花灯之多、烟花之盛、游人之众、舞灯之欢等方面表现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

C、对比手法。将世俗之人在元宵佳节上的表现与“那人”的表现进行对比,表现了“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性。

D、豪放、婉约兼具。写的是元宵灯会的盛况,写花灯、烟花、龙灯,写贵族妇女的盛妆丽服和欢声笑语,形式上是婉约的。但表达的是不同流俗的政治理想,可谓寄劲于婉,寓刚于柔。)

6、结主旨展示板书设计: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沈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象,衬托出一位自怜幽独,脱俗不群的美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7、能力拓展

辛弃疾《青玉案》和李清照《永遇乐》都是写元夕的,试比较二者在立意和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8、课外延伸

此环节通过教师提问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境界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境界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通过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小结,渗透德育教育,塑造人生价值观,领悟作品以及作品以外的艺术魅力。

9、作业

(1)背诵《青玉案》

(2)预习其它两首词

六、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我认为课堂基本达到预想的效果。好的方面,教学方法的运用:沿用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一读二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三品(语言)四析(形象与技巧),最后再来归纳主题和风格特色。引导学生鉴赏诗歌,让学生在体悟诗歌情感之外,也能掌握研读诗歌的一般方法。古诗文的教学,面面俱到容易让学生厌倦,而且效果不好。本节课采用问题引导法,逐渐深入,象剥笋一样层层揭示词的深层含义。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对比阅读给同学思考的时间少,挖掘不够深刻,如何大胆取舍,给学生更多的读、议的机会,还是本课以外应该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不同风格的元夕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不同风格的元夕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玉案 元夕5篇

    青玉案·元夕 【教学目标】1、理解词作的意思,引导学生鉴赏辛词的意境; 2、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 3、引导学生鉴赏辛词的表达技巧,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笔法; 4、把握......

    青玉案-元夕教案

    青玉案 • 元夕 学习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2. 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3. 把握“......

    青玉案元夕说课稿

    辛弃疾《 青玉案 • 元夕》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辛弃疾的《青玉案 • 元夕》),我先说说我的总体思 路,我从以下七个方面来介绍本次教学......

    《青玉案﹒元夕》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愉快的寒假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那些幸福美好的瞬间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就像昨晚的焰火晚会,那些花灯、焰火美吗?说说你们看到了哪些让你“惊艳......

    《青玉案·元夕》教案(精选合集)

    《青玉案·元夕》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这首词的主旨。 2、鉴赏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研读文本,理解文中“那人”的寓意。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

    青玉案元夕教案

    《青玉案•元夕》导学案(苏教版高二选修) 【原文展示】 青玉案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

    青玉案 元夕解读(合集)

    辛弃疾 第一部分 : 诗人简介 :辛弃疾,生于1140年5月28日,卒于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

    青玉案-元夕教案

    青玉案 •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