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
关于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
德育是学校的灵魂,它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性质、方向和发展的高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百年教育,德育为根。而目前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困境和瓶颈,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学校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高尚风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学习成长修身养德的好风气。结合我校实际,下面就德育教育谈几点看法。
一、从学校方面来说
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只有做好德育工作,一个学校才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责任心与能力,才是一个合格的学校。因此,学校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主要工作有:
(一)建设和谐环境,以环境育人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环境之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独立生存的。创设校园文化环境,浓厚德育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孟母择邻而居。古语又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无不说明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例如我校校园环境非常良好。红砖壁瓦、绿草茵茵、杨柳依依,芳香的泥土上布满层层朦胧的绿气。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高尚品德和文明习惯的养成,基于这一认识,学校德育管理坚持抓好校园文化活动,如教室内高悬的国旗,端正张贴的名人画像,不只在于装点美观,而在于“无声胜有声”的思想渗透。《守则》、《规范》不只在于威慑约束,在于自觉遵守,使其成为激励学生获取成功的人生舞台。又如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与晨会、团队活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校园板报、校园永久性标语、墙上文化、走廊文化、成荫的绿化、修剪整齐的花草、洁净的卫生等,无不给人以美的感受,德的熏陶。
(二)制定学校德育工作制度
例如我校认真实施《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政策法规,在学生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德育基地、歌曲、影视、宣传栏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严格执行每周一升国旗制度。
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定期开展评比文明科室、文明班级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三)建立完备的德育评价机制,做到“有奖有罚”,激励与约束并举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注重对德育实效的评估。主要有:对德育课教学质量、班级德育工作、部门工作及教师育人质量的考核评比,把德育工作实绩作为对部门及教职工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它与绩效工资、与教师的晋升、评优结合起来,对班级创建及教师创建活动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适时地予以表彰。对工作欠缺者,要进行适当惩罚,以形成约束力,敦促德育工作的落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具体做法:
1.选拔好班主任,这是学校做好德育工作极其重要的一环。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要把在学生中较有威严、有很强的教育威望和榜样作用的教师推到班主任岗位上来。同时要针对班主任工作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培训,建立班主任工作人才档案,做好班主任储备工作。
2.加强师德建设。不可否认,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贫富悬殊,行业差距过大,一些教师“安贫乐教”的思想受到很大影响。而教育又是要求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感染学生的,如果教师的师德出现问题,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要把强化德育的全员意识,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作为工作重点常抓不懈,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身作则、模范言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注意身教、无私奉献、廉洁从
教、积极向上,才能为人师表。经过不懈的努力,教师们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面日渐规范,成熟。温文尔雅的举止,得体大方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学生们的语言不再粗俗,废物不再乱扔,穿着不再随意,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中就产生了教育的效应。
二、从老师方面来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因此,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感,对学生要有博大的无私,深沉久远的爱,教师要有良好的形象,规范的行为,才能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觉得,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大染缸里,我们老师必须努力提升职业理想。具体做法:
(一)要通过读书,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综合能力 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人文素养不仅会决定你的教学水平高低,还会渗透到你的人格与个性中,影响你的教育世界观与教育方式,甚至造就你一系列的教育习惯。读书,关键是要有悟性,读书要有自己的参与,要有自己的创建,要有自己的发现,要有自己的判断,要有自己的批判。要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能力,成为你工作中的生产力。否则就成了书籍的仓库,把脑袋变成了装书的袋子。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增长自己的才学,不断探索教育技巧的奥秘,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依赖感,才能赢得学生的敬佩,从而转化为一种很强的人格力量去鞭策和激励学生。
(二)爱生如子,爱中有严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情感的纽带。对不同的学生也应该用不同的爱。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有一位教育家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对学生有爱,并不等于一味的迁就和放纵他们。所以这个“爱”必须和“严”相结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理解你的爱。
(三)当好“心理医生”,因人施教,重视心理健康
由于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脆弱,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的存在:表现在学习上的紧张、焦虑乃至恐惧;表现在人际关系上的怀疑、孤僻、嫉妒;表现在社会关系上的自卑、失落、冷漠乃至失去生活乐趣,学习、生活等遇到挫折时,就心灰意冷,苦闷不安甚至消极态度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以赞美代替批评,引导学生走出心灵的误区。例如我校开展一些有于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学雷锋、献爱心”服务活动,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竞争意识,培养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集体交往中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心境,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健康发展。人其实不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终点线上。走得远的大家都是有大道德的。
(四)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班内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级生活中一些现象进行议论、评价,形成“好人好事有人夸,不良现象有人抓”的风气。记得我刚接一个新班的时候,班里学生的”傲“气很重,都看重”大事",不注重自己身边发生的小事,不屑于做小事.如:放学后窗户没关就走了,大白天六个管灯全开着却不以为然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组
织开展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班会,会上对小事该不该管进行了辩论,还列举同学身边发生的小事造成的危害,最后得出结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实践证明:有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就会无形的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五)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增强育人效应。“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是点燃求知欲望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鉴于此,就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做法是: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中,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例如讲《黄河颂》这一课时,可以展示一些黄河的图片,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从家长方面来说
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诸多的原因造成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不畅,致使孩子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思想,拒绝与家长谈心。加强家校联系,注重社会德育氛围的培养。例如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信,家校互联网互动平台(校讯通),学校开放日活动等形式,融洽家校关系,帮助家长提高德育能力。
又如利用家长学校,对存在不同问题的孩子归类后集中组织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讲座。让家长与学生共同走上讲台,交流家庭教育问题的得与失。同时,以学年为单位,开展学习型,民主型好家庭评选活动,有家,校,生三方共同制定评选标准。并把此作为评选市县级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从而极大的促进了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积极性。同时我们利用家长会对家长提出:尽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清洁的学习场所,每天抽出一点时间陪孩子聊聊天,让孩子们觉得父母在关注我,没有忽视我的存在。每周陪孩子散散心,放松心情,强化沟通。每月送孩子一本好书,让孩子懂得,学习是他们现阶段的第一要务。渐渐的,关心孩子学习的多了,不闻不问的少了。家教中讲究方式方法的多了,动不动就横加指责的少了。讲究民主,崇尚学习的家长多了,耍大家长作风的少了。同时对一些素质较差的学生家长通过其子女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带动家长观念的转变,从而形成良好的家教。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德育一定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贯彻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我们应锐意进取,努力探索,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德育教育工作的新思想、新方法、新途径,使德育教育常教常新,不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和要求,实现德育的终极目的。
第二篇: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
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工作的思考
李金如
摘要: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在综合素质中居重要地位。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如何从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的出发,坚持以人为本 理念 构建理想的教育,并实现人本理念与教育理想的完美结合,真正发挥教育的育人功能,这是在新形势下的高校辅导员德育教育亟待探索的新路径。
关键字:辅导员 德育教育 思考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两句话充分说明了德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地位与重要作用部分,更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为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从一个人的终生发展来看,关键的决定因素是其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俗话说: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更是危险品。这就形象说明“德育为先”的道理。
我们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院学生处制定了学年工作计划与具体实施方案,以指导各系开展工作,每期组织召开经验交流会,研讨德育工作新思路,使我院德育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作为辅导员,我也时刻在关注、在思考、在探讨,并愿自己能为学院、系部的德育教育工作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下面本人从班级德育工作的角度谈一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与看法,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辅导员需从“新”开始,用新观念、新知识、新方法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是班级德育工作创新的前提与基础。说到班级德育工作,首先要谈到辅导员。一直以来,我们把辅导员称为德育工作者,可见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因为辅导员直接与学生接触,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用,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对辅导员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级德育工作的创新,首先要辅导员自身的更新。
首先工作态度要更新。作为辅导员,应该“在其职,干其事”,服从安排与大局需要,增强角色意识。有了辅导员的角色意识,才能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才能有奉献与牺牲精神。这是干好工作的前提。
其次观念要更新。过去那种“保姆”式的、“消防员”式的、单一的管理服务式的班主任已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的需要。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方法按部就班的埋头苦干,以为只要抓好纪律、学习和考勤,规范学生行为,维持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秩序,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方面具体困难就能做好辅导员工作,这种观点已经不能成立。现代辅导员应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引导者,心灵发展的疏导者,生活选择的参谋者,学生成才的指导者,辅导员要把握时代特点,树立新型的育人观。
再有,辅导员要“自培”,要善于学习新知识。试想:不了解“中国梦”重要内容的辅导员怎样在班级中学习实践“中国梦”的重要思想?不懂网络知识的辅导员怎样去教育“网络迷”?不懂心理学的辅导员怎样去调剂学生的人际交往、排解学生的焦虑情绪?不吸取德育教育的新方法,把德育工作还停留在谈话、训斥,停留在班级常规管理,班级面貌死气沉沉,那么学生的思维、个性、品德怎样得到真正的发展?„„这些种种试想,都源于辅导员知识的陈旧,工作方法与手段的落伍。所以,作为当代辅导员,要自培:培养自己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强的政治理论水平,有做好青年学生思想工作的基本功;培养自己懂得现代心理学,会解答青年学生思想上的疑难问题;还要培养自己懂得哲学、管理学、教育学,并能掌握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思想规律,有预见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只要这样才能担当起创新德育工作的责任。
二、用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开展德育课与主题班会,切实提高班级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是班级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学院安排每个班每周辅导员都有一次德育课。这为辅导员的德育工作开辟了一条主渠道。过去晚自习多用于“上传下达”:即传达上级的安排、要求,了解总结上周情况,安排本周工作,找个别学生谈话等,由这种简单自由的操作模式转变到有计划、有准备、有教案的对学生实施系统的、全面的德育教育,这是一大转变。但是真正达到质的飞跃,还要在“课”内“课”外下工夫,还要把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引进课堂。
先谈内容的创新。根据学生处有关要求,我院已对辅导员德育课的主题、内容、目的、要求等进行细化,尽管这样,给辅导员德育课提供的东西仍然非常有限,教材不适用,理论性太强,内容太不切实际的片面说教,太用定格的观念,就理论说理论,姿态很高,口号很响,但和时代挂钩、与竞争有益的内容涉及的很少,这不仅使学生看轻德育教育,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要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必须调动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己的能力,去充实、去创新内容,使内容体现“小”(具体)、近(贴近生活)、实(实用)、趣(生动、活泼)的特点,这样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德育教育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愿学、喜学,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达到教育的目的。
课堂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要创新。建立德育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固然好,但我还是要毫不讳言的说:我们条件有限,辅导员的德育课基本就是以教室为场所,那些想法是好,但不切实际。那么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又如何创新呢?用情景剧、小品导入课堂教学法;不用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样可以把教学搞的有声有色,情趣怏然;换位开展法:学生当主角,老师当幕后指挥与评委,同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室氛围配合法:一副切合主题的标语,一则出自班级的“名言”,都可以烘托我们的主题,促进我们的教育。创新不是惊天动地,创新不是轰轰烈烈,创新体现在各个环节的点点滴滴,只要我们有心,我们就可以创新。
三、德育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突出对学生开展适应职业岗位的教育。这是班级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
在我们的毕业生中,好高骛远,找不到自己位子的有之;吃不了苦,试用期就打退堂鼓的有之;不守时被开除的有之,不思进取,混天过日的也有之。这与我们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职业引导做得不够有关联。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第一线工作的技术人才,我们的道德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职业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不怕苦、不叫累,肯从基层最艰苦的工作做起;有忍耐性;敬业乐业、讲究效率与效益、准确守时、恪守信用、团结协作、尽职尽责,艰苦奋斗,敢于拼搏,勇于创新。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品质和行为在毕业之前就能与市场的要求接轨,毕业后学生才能顺利的适应社会,迎接市场的挑战。
四、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德育教育中。这是班级德育工作创新的时代特点。
心理健康教育是属于德育教育范畴。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认同与重视,这是形势所需。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和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学生相互生活、学习、就业的紧张程度的增加,压力的增强,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成为越来越突出的新课题。如果错误的将心理问题当作道德问题,用原有的德育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只能是压抑学生的心理,加重学生心理负担,从而激化问题,造成我们不愿看到的后果。为此,辅导员不断加强心理教育培训,学习心理教育的知识与技能技巧,并运用于解决心理问题中。如在谈话中运用关注、倾听、接纳、沉默、宣泄、探讨、面质、自我表露、角色扮演等技巧,在具体的行为纠正中运用精神分析法、行为疗法等以心育人、以人育人,助人自助,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综上所述,班级是学院具体实施德育教育的单位,学院德育工作的创新要通过班级德育工作的创新来实现。而班级德育工作的创新首先是辅导员自身的更新,只有这样才会有教育过程中内容、形势、方法的更新,才会有德育教育内涵的深入与外函的拓展与延伸,才会使德育工作紧跟时代步伐,赋予时代特征,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参考文献
【1】路阳.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2]常晓京.浅谈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工作[J].社会科学家.2005 [3]莫靖林.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第三篇: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之我1
中学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之我见
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对培养中学生健全的人格,巩固良好的道德文化根基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德育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德育、智育、体育等教育人为地拆分开来,将道德教育当做一门课程予以讲授,在教育中过分注重理论说教而忽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和社会的实践;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大量事实说明,这样的道德教育不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品德养成规律,德育的实效性不尽如人意。
在如今的中学教育阶段,在有些地方,思品课似乎成了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实际的常规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广大老师们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实践的课题和方向。作为一名中学班主任,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中学阶段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以求得专家和老师们的指点。
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1)、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为青少年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当前中学德育教育面临的困境
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同时,一些不符合我国传统的道德主流要求的价值观也对少年儿童给以侵染,大量的媒体信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文化渗透。(2)、社会的转型和经济形势的多样化使得一些生活领域道德沦丧,伴随而来的腐朽、低级、悖情逆理的社会现象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如“五加二等于零”现象,即一周五天的学校德育教育,不如两天的周末的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效果大。(3)、许多家长抱着“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生存观念,始终把孩子学科成绩放在教育第一位,因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这样导致了家庭教育中品行教育的严重缺失。(4)、学校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与家庭和社会教育严重脱节,老师在教室里的言传身教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波澜,难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即便有一些“激动”效果而在离开教室后就将其抛诸脑后,其心田依然平静如初。
二.中学德育教学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第四篇:如何做好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全面扎实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而做人,道德是基础的、核心的条件。
作为教师,在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中,需要我们以育人为本,与时俱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主动性,使德育教育真正做到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以求得实效。引导学生既要成才,又要成人,把做人和成才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塑造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型合格人才。
一、学校教育是品育教育的主阵地,要增强德育的全员意识
儿童进入小学后,其品德培养有两个任务,一是再教育的任务,即改造消极的、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的不良品德;二是培养和发展良好品德。最基本的任务是教育和塑造、培养和发展良好的品德。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有着极为有利的条件,因为小学是以正规的学习为主导活动的,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性质带有社会性、强制性,在客观上为儿童品德的培养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孩子在入学前就有向往小学生活的意向,希望在小学生活中见到更多的新玩艺,学到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开展更多符合自己需要的活动;再加上这个时期儿童已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认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这都为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因而必须抓住学校教育这个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增强全员意识,切实抓好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不光是班主任的事,每个教师都肩负着德育教育的工作职责。教师是既教书又育人的。我们如果无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内在联系,而单纯的认为德育仅在品德与社会课、晨会课、班队课中,势必会造成德育游离于学生的智育、体育、和美育之外,使德育与诸育脱节,这根本无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还有一些教师存在一种很不正常的心态,口头上大喊素质教育,而在实际的工作中,以分数论能力。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位教师,如果在统考中成绩名列前茅,则一切都好,可谓是一俊遮百丑;而忽视和偏废了教师其它的教育功效,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善恶是非等方面的教育;有些教师重分数而忽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人格魅力的塑造。这种重知轻德的做法有悖于素质教育的蕴涵。中学生为了上网以刀拭杀亲生父母、马家爵疯狂杀害室友、高中生把刀指向自己的同龄人等事件的发生,无不说明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德育教育与管理中,还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情感意识形成的发展规律,以人为本,提倡平等和谐、相互依赖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公正严明,平等待人。课内是严师,课外是挚友,学生有了过错,要做到实事求是,公正无私,一视同仁。即使对学生合情合理的批评是严厉的,学生也会认为是真诚的,也会受到学生衷心的爱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他自己的一根弦,发出自己的调子。因此,要想让那颗心与我的话相呼应,就得使我自己能合上这根弦的调门。不了解孩子,不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师爱是教师的博爱之心,用真诚的爱打开学生的心扉,形成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中,要至诚、至正、至爱、至理。教师要先以诚信示以人,然后教人以诚信为本。在教育教学中,师德正,学生则有善行。在教与学中,相互发展,共同提高,促进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
三、创设、挖掘道德教育的情境因素,寓德育于知识活动之中
学校、班级是儿童学习、生活的集体。在这个集体中,集体成员之间有相互依存的责任关系,集体既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方面的需求,能给儿童的行为提供具体的生动的榜样。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激励儿童积极向上。班主任要积极配合少先大队组织,在各种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儿童良好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如组织学生社会调查、组建红领巾监督岗、红领巾广播站、科技小制作发明等,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把课内外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走近生活、体验生活。按科学的教育规律来培育儿童,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和谐全面发展,融思想教育、行为习惯、良好意识和情感的培养于各种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这是非常符合儿童品德的形成规律和社会要求的,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挖掘,利用教材和课外读物、文艺作品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寓教于知识教学之中。知识性、人文性相互统一,体现时代性,要充分利用可用的因素启发教育儿童,以提高儿童道德认识,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感。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就事论事的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又不能把文化知识的转化过程变为品德教育课。应把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统一在教学中,做到寓德育于智育中,各科间教学都应做到教书育人。
四、充分利用社会教育条件,配合家庭、社会促进儿童品德的培养和形成诚然,德育的出发点不是去约束人、禁锢人,而是以人为本,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地发展人。德育工作细致而复杂,内容方式多种多样,教育儿童不仅靠学校,而且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心。十年树木,百年育人,精辟地阐明了育人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学校、家庭、社会都应树立以人为为本的思想,积极寻求德育工作的途径、方法,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型人才。
第五篇:加强农村中学德育管理有效性的思考
加强农村中学德育管理有效性的思考
论文摘要:
当前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工作是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农村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德育管理工作。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加强联系,积极拓宽农村中学德育途径。
论文关键词:农村中学 德育管理有效性思考
正文: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内容,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德育的管理。当前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是农村中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到了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农村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和改进农村中学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领导不重视,机构不健全
首先,部分校长没有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其次,学校德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各项德育计划难以得到落实。农村中学都设有主抓德育的副校长,政教主任,下面是各班的班主任,学校的主要德育管理系统就是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这样单一的管理
1模式,一般的任课教师虽然名义上有德育的责任,但实际上任课教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自己的课就行了,班级德育活动、学生思想教育活动主要靠班主任一个人来完成。学校虽然设有学生会、团委等,但是这些组织往往是有名无实,很少组织活动。学校虽然都有德育工作计划,但都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2)德育责任模糊,德育工作者积极性不高
倡导落实全员育人、大德育观的背景下,教师的德育观念日益淡化。相当一部分教师工作中只管教学,不管教育,课堂上没有体现德育渗透,对待问题学生不敢管不愿管、放任纵容、很少主动配合管理班级、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能推则推。
(3)德育观念陈旧,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不高
面对教育形势的变化,农村中学的部分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素质不高,影响了德育的实效。一些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仍然习惯以权威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采用强令式、指令式的教育方式,借奖惩权威,专制压服学生,强迫学生接受和服从既定的道德规则,不太关注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忽视对学生人格特点和个性发展的尊重,不善于化解师生间的矛盾,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造成师生关系紧张,不利于德育的实施。还有不少教师缺乏终身学习观念和自我提升意识,不能主动把握社会道德动态和道德信息,不注重自身道德知识的更新和充实,不注重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提高,不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特点研究,德育能力落后,德育技巧缺乏,不能满足学生道德成长的新要求。
(4)教育网络脱节。
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结合不到位,表现在学校方面,学校的教育活动仅仅局限在校园范围内,与社会、家庭联系较少,不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德育力量缺乏沟通联系和组织协调配合,教育要求不一致,甚至互相矛盾冲突,形成教育上的分力与反作用,最终导致学校德育的低效与失败。
二、增强农村中学德育管理有效性的思考
(1)加强领导,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
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时效性,组建一支负责任、能力强、办法多的德育工作队伍至关重要、理所当然,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负责机构是党、团组织和政教部门,主要负责人是班主任。因此农村中学要建立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网络,在组建德育网络的同时,务必使各科室要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制订相应的考核要求和奖惩条例,形成较为完备和规范的德育管理制度。要强化制度导向,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使德育成为教育中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的形式,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
(2)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位教师的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在农村中学,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力量。所以明确班主任教师和科任教师的责任,调动其积极性对于学校德育工作就有重要意义。
第一,要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学校要翩定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明确班主任的责任,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感。同时学校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首先,对班主任实行目标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其次,让班主任参与班级学校管理,提高班主任的地位。
第二,要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都要以以知识为载体,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要制定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
(3)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观念的更新,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要做好农村中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4)加强联系,积极拓宽农村中学德育途径
在当代农村社会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德育具有综合整体的特点,因此,家庭德育、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要形成合力,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互相割裂。在三者之闭,学校因为具有大批精通教育规律的专职人员而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但要搞好学校德育,还要积极指导家庭德育,影响社会德育,从而使三者形成一条连续的“德育之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