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2017年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整体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材编排出现较大变化:
1.全书总共24篇文章,仅保留旧版教材文章9篇,其余为新增文章,其中包含老版教材其他年级段文章5篇,七上1篇,八上4篇。
2.古诗词诵读保留旧版4首,新增4首。
3.名著导读,由旧版《童年》、《昆虫记》更改为新版《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且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第六单元之后学习。
同时在创新中仍然按照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六个单元的主题分别为名人、祖国、凡人、美德、哲理、探险。
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六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大三小”,即大型综合性学习和小型综合性学习各三次,前者强调研究能力的培养,后者突出写作能力与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各单元具体分析 第一单元
(一)教学内容
历史的星空,因有众多杰出的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还有为人类奉献宝贵精神粮食的文学艺术家……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精神的方法、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极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杨振宁:划出你认为最感人的、能揭示邓稼先精神和人格的语句并解释、分析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臧克家:学习、感受闻一多独特的人格魅力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萧红:理解伟人鲁迅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第二单元
(一)教学内容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第二单元所选的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
第二单元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景,感受作者的情怀。还要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三)教学重点 黄河颂/光未然:1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美民族伟大的内涵,体会作者炽烈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美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画面美、修辞美 最后一课/都德: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7.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精读课文,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8 木兰诗:复述故事,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培养爱心的单元,培养学生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培养学生的体谅人、同情人、关爱人的感情,特别是关注关爱普通人、弱势群体。
(二)教学目标
学习观察生活、挖掘普通人身上的写作材料。进一步学习记叙文中多种手法的运用,使记叙文向艺术性发展。
(三)教学重点
9《阿长与〈山海经〉》(记叙性散文)观察、体味普通人身上的人情,重视亲情、友情,学会关爱人。学习本文从平凡小事中挖掘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10《老王》(记叙性散文)观察、感受普通人身上的美德和善良,学习本文从常见小事中观察、提炼题材及白描叙述中含情的手法。
11《台阶》(小说)体会、理解父母亲养家的艰辛及对子女的爱心。学习从平凡普通生活中寻找题材、围绕中心事件、通过“我”的眼光塑造中心人物的手法。与《背影》比较不同。
12《卖油翁》文章篇幅不长,但故事生动,通过记叙卖油翁与陈尧咨的对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由于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上好这篇课文,对培养学生戒骄戒躁,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作风,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三)教学重点
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
14.《驿路梨花》通过写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
15.《最苦与最乐》通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证明了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16.《陋室铭》作者通过写陋室不陋表达了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品质。《爱莲说》则寄寓了作者对趋炎附势、追逐名利的人的鄙弃,表达自己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第五单元
(一)教学内容
第五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诗文中描写的景物往往浸透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能够在山川溪泉中听见回荡的心声,在花草树木间发现人生的影子。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字里行间闪烁着哲理的光彩,带给我们许多启迪。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书法对社会人生的感悟。运用分析对比阅读的办法,分析作品质检的相同或不同的地方拓展视野。
(三)教学重点 紫藤萝瀑布/宗璞: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文章主旨的显现;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18* 一棵小桃树/贾平凹: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品质。
19* 外国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情感酝酿中诵读;体悟人生哲理。
未选择的路/弗罗斯特:通过品味关键字词感受本诗的内涵。古代诗歌五首: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第六单元
(一)教学内容
探险,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也是对自身的挑战。探险过程中的任何艰难险阻,都抑制不住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阻挡不了人类迈向全新领域的脚步。而科学幻想,依据科学技术的原理、发展趋势以及科学假说,展示了人类对未来的大胆想象。本单元主要选取探险与科幻方面的文章,希望同学们从中触摸到探险者的精神世界,并激发出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与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
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三)教学重点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 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太空一日/杨利伟:理解作者的科学精神与探险精神。
23* 带上她的眼睛/刘慈欣:理解文中人物的探险精神与牺牲精神,理解作者表达的主旨。河中石兽/纪昀:形象直观的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
第二篇:2018七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教学目标2.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的音形义。教学目标3.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具体地说,就是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读文言文课文,要了解内容,背诵一些基本篇目,熟练使用常用字典词典,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教学目标4.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质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读书看报看电视的习惯等。教学措施• 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学措施• 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教学措施• 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更多的运用多种语文教学媒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一单元阅读1 邓稼先 / 杨振宁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 臧克家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第二单元阅读5 黄河颂 / 光未然6 最后一课 / 都德/ 7 土地的誓言 / 端木蕻良8 木兰诗写作学习抒情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第三单元阅读9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10 老王 / 杨绛11* 台阶 / 李森祥12 卖油翁 / 欧阳修写作抓住细节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 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 / 李白逢入京使 / 岑参 晚春 / 韩愈
第四单元阅读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张中行14 驿路梨花 / 彭荆风* / 15 最苦与最乐 / 梁启超16 短文两篇陋室铭 / 刘禹锡 爱莲说 / 周敦颐写作怎样选材
第五单元阅读17 紫藤萝瀑布 / 宗璞18* 一棵小桃树 / 贾平凹19* 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普希金未选择的路 / 弗罗斯特2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 望岳 / 杜甫登飞来峰 / 王安石 游山西村 / 陆游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写作文从字顺
第六单元阅读21 伟大的悲剧 / 茨威格22 太空一日 / 杨利伟23* 带上她的眼睛 / 刘慈欣24 河中石兽 / 纪昀写作语言简明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泊秦淮 / 杜牧 贾生 / 李商隐过松源 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约客 / 赵师秀 第一单元 群星闪耀
这个单元,主要讲述名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名人的风采。• 课文中所选择的名人,是那些在人类历史上具有突出成就,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人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文情况1 邓稼先 / 杨振宁2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 臧克家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4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主要学习精读的方法。要求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或段落,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其所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各课讲解1.《邓稼先》这篇课文人教版原有的课文。这篇课文的特点:传统眼光+国际视野。一 作者他把邓稼先放在从近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蒙受屈辱和宰割写起,引用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和作者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中国男儿歌》,让人理解邓稼先的伟大功绩。在表现人格魅力的时候,作者把邓稼先同奥本海默对比,放在国际大舞台上写,提升了文章的视野。• 教学时注意落实单元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语句和段落,字斟句酌,把握人物特征。• 具体来说注意运用课后练习。
这次编写教材,我们强调课后练习的要点性,保证一课一得,基本上单元要点和课文重点都设计进了课后思考练习。一 通读全文,把握文意,回答下列问题。1.初读课文时,哪些句段最让你感动?反复细读后,再想想这些内容是否最能体现全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2.找出文中表现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两人不同个性、品质的词语及细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得出了怎样的结论。通过让学生对句段初读、细读,帮助学生找到他认为阅读时的关键的语句或段落,之后在此基础上揣摩。通过对选材细节的分析,把握邓稼先这个人物形象。每个单元我们都会利用课文在设计向外活动、阅读的内容,帮助学生拓展阅读量。像这道题,训练学生自主搜集资料,暗含非连续文本阅读的训练,介绍的同时训练口语能力。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2.《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这也是人教版七下第三单元的课文。原来课文题目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次恢复了原题。• 这篇课文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诗人写诗人——文字精致凝练,富有诗意。教学时注意:1.作者在具体的事例中,加入了不少细节。比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头发零乱”“睡得很少”这些细节,表现了闻先生的刻苦精神;“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 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则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演讲”中,抓住最“慷慨淋漓”的“你们站出来”这一句话,描绘“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先生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 课后第二题就是基于这个点设计的二 本文在叙述中注意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闻一多的人物形象,结合文中一两个例子,说说这种写法的好处。2.单元重点:揣摩品味表达的妙处三 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1.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一 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 剂救济的文化药方。3.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4.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3.在积累拓展部分五 课外阅读闻一多的《太阳吟》《死水》《静夜》等诗作,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中的精神追求。五 课后找一些闻一多的诗歌来读,欣赏其艺术特色,感受其精神追求,加深对闻一多人格与思想的了解。3.《回忆鲁迅先生》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回忆文章,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包括日常起居、会见朋友、与家人相处等,以多个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据说当年有位友人看了萧红的这篇文章后,不屑地评价说:“这也值得写?这有什么好写的?”但就是这样一篇片段之间没有太强的逻辑关系,甚至略显琐碎的文字,却成为描写鲁迅先生的经典文章。• 这篇自读课文的特点就是:细节化。适合落实本单元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思想情感的教学要求。课文中还有不少动词运用非常传神,比如,“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抓”“扣”“伸”,这几个动词,形神兼备地描绘出鲁迅的习惯性动作,体现出鲁迅敏捷果敢、一往直前的性格特点。4.孙权劝学• 这是人教版的老课文。• 预习、练习不要千篇一律都是翻译。——兴趣,本文特点预习◎ 你知道“吴下阿蒙”和“刮目相待”的意思吗?这两个成语就出自本文。参考注释,大致读懂课文,了解文章所讲的故事。◎ 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三 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点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四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除一般他称,又有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一些。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五 参考下面的提示,把课文翻译为现代汉语。翻译提示: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词—— 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 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第二单元 祖国之恋选文情况5 黄河颂 / 光未然6 最后一课 / 都德7* 土地的誓言 / 端木蕻良8 木兰诗 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重点继续学习精读。注重涵泳品味,尽量把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之中,调动起体验与想象,把握课文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学习做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 所谓“涵泳”,本义是“潜游”,引申为“ 浸润,沉浸”。• 批注 • 本单元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扣住语文课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如教材单元说明所说:“家国情怀,是人类一 共有的 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但是,爱国主义教育并不是简单粗暴的政治灌输和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文学作品的熏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从而唤起对于祖国山河、语言文化、民族同胞的热爱。第二,要根据课文各自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同样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黄河颂》《土地的誓言》侧重情感的抒发;《最后一课》《木兰诗》则侧重故事的讲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样是侧重抒情的作品,《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又有不同:前者更为直露,以气势磅礴取胜;后者注重众多意象的排铺和抒情性描写,更为深沉隽永。所以这两篇课文可以落实抒情方式的学习重点。5黄河颂• 《黄河颂》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语言浅显易懂,情感豪迈直露,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多障碍。这课的学习要落实“” 浸润。• 我们说要“浸润”,设计的时候通过设置情境和朗读两条路径实现。• 预习◎ 在家国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诗人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想象这一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要读出气势。• 课后思考探究一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静下心来想想,体会一下中国人民在抗战时期生发出来的磅礴的爱国激情。所以这一课的教学,应当以诵读为主,同时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诵读前,可以通过背景的介绍、情境的引入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七年级上册学过的朗读的知识和技巧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笔下塑造的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黄河的形象,体味作品中奔涌而出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情感。• 四 举办以小组为单位的诗歌朗诵比赛。可采用合唱式朗诵的形式,设计好领诵、男女生分声部朗诵、合诵等,认真练习,在班里展示。• 注意落实本单元学习抒情方式的要求,这篇课文主要掌握直接抒情。二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6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也是一片经典的老课文。这篇课文和其他相比较,没有注明出处,就写着根据几种版本的译文改写。• 作品特点:用小视角讲大故事。用阿尔萨斯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来讲普法战争的大故事,用一堂法语课来讲爱国情感。• 本课的教学可以分两步走: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情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小说语言,揣摩人物心理,对一些精彩段落、语句做重点品读、批注。本课的“思考探究”部分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安排的。一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并说这些不同表明了什么。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气氛学生老师二 上“最后一课”前后,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前两题侧重内容的梳理,而且都采取了“比较”的方法,要求学生将“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相对比,将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心情、态度相对比,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最后一课”的意义。三 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找出你觉得刻画韩麦尔先生比较精彩的语句,并做一些批注。四 揣摩下列语句,说说你对句子含义的理解。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3.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后两题则侧重写法,一是对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一是对小说中一些意蕴深刻的语句的揣摩理解。同时训练学生做批注。这套教材从七年级上册开始自读课文就有批注,这个单元把做批注作为精读一种方法落实到教学环节中。7 《土地的誓言》• 本文是东北作家端木蕻良写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 这篇文章特点:抒情性强。• 把情感寄予在描写中,具体来说大量的铺陈,文中许多描写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叠现出家乡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本文是自读课文,教师也不宜过多讲解,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反复大声朗读来感受和品味。“浸润”。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一 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 切的污秽和耻辱。旁批是“我”的“誓言”是什么?大声读一读,或许会有更深的感受。8 木兰诗•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木兰从军”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传奇和详略 一《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叙述了一个传奇的故事。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看哪些地方叙述得详细,哪些地方简略。这样处理好在哪里?三 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 对于这篇课文的知识性方面要注意“互文”这种文言中常见的手法。四 理解下列诗句,注意上下句的意思是相互交错、补充的。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第三单元 凡人小事选文情况9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10 老王 / 杨绛11* 台阶 / 李森祥12 卖油翁 / 欧阳修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蕴。• “精思”。所谓“精”,既指“有重点”(与“泛”相对),也指“有深度”(与“浅”相对)。这个教学重点在各篇课文的预习、课后练习、阅读提示中都有所体现。既有对文学手法的赏析与总结(《阿长与〈山海经〉》),也有交互视角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老王》),还有对复杂、微妙的精神世界的深入思考(《台阶》),当然,更有对文章内容的反思(《卖油翁》)。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中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一般思维能力。9.《阿长与山海经》• 难点是把握阿长的形象。• 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吃福橘”“说‘长毛’”这两件事,以及她那些“麻烦的礼节”。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只从当代人的角度来看这些事,还要从一个没有文化的、不幸的农村女人和一个关爱“我”的保姆的角度来理解。要读出荒诞可笑背后的苦难和希冀。• 这里都是扣着单元教学重点如何熟读精思设计的,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文中的反复之处发现关键语句。一 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一 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课文 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二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自如。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1.分别找出代表“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的语句,看看二者之间是怎样转换的。2.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3.在 童年的感受 中,作者对阿长的印象和态度是有变化的。试简要说明。这里从内容和作者角度、态度来入手解决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熟读精思,还要注意对具体文字表述的分析。三“伟大的神力”在文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的不同。• 《山海经》插图 • 课外翻阅绘图版《山海经》,试着查找关于“九头的蛇”“三脚的鸟”“一脚的牛”等的文字或配图,看看这些“怪物”究竟是什么。同时,大体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感受其神奇色彩。10 老王• 这篇课文也是老课文,在确定本文的阅读教学重点时,大致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 第一个角度以老王这个人物为核心,教学重点包括理解人物形象(特别是人物的品质),赏析作者按特定顺序、线索将细节串成整体的写法,品味作者描写老王的词句,等等。总体而言,是要引导学生理解老王的善良,学习作者表现人物“苦”与“善”的手法。一 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下面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一 的 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 • 另一个角度则以课文的结尾句为核心,从作者的“愧怍”反观“我”对老王的态度从“同情”到“愧怍”的变化,由此理解“我”和老王交往的实质,反思那种居高临下、缺乏真正尊重的同情,感受作者的自我批判精神,并触及“‘’”一 老王眼中的 我 这 被文本遮蔽的内容。• 这个角度的教学对文本的解读层次较深,主要做拓展。当然,也可以从这一角度的反面出发,抓住“生命尊严”的主题解读课文。只要教师对上述教学重点稍加研究,是比较容易设计出批判性阅读的教学活动的。• 课后第五题基于这样的考虑进行设计。五 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以后的阅读中不妨多留意一下结尾的语句。11.台阶• 小说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父亲与台阶的故事。对父亲来说,台阶既是他的物质期待,更是他的精神追求。当父亲用汗水和辛劳终于砌成了向往已久的台阶后,他却又处处感到“不自在”,感到从未有过的空虚和寂寞。自学时要引导学生把握是怎样看待“父亲”这一人物形象的,应该如何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 细节和旁批小说围绕父亲和台阶,有许多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要认真体会。如写父亲不辞辛劳地去砍“一” 柴,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又如放鞭炮后,“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除此之外,再找出两三处,仔细加以体会,然后尝试着用一两句话进行点评。12 卖油翁• 这篇课文也算是新课文,写陈康肃公善射,有卖油翁不以为然,并用自己往钱孔倒油钱不湿,来表现“惟手熟尔”。• 积累拓展有人认为,从这个故事可以读出弦外之音:宋朝有重文轻武的风气。但是有人可能会问:高超的箭法真的能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好箭法真的只是“手熟”而已吗?再读课文,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觉得阅读时的“质疑”也很有意思? • 其意图:;第一,引导师生转换视角看文章,拓宽阅读文章的思路;其二,引导师生反思质疑“当然正确”的结论,得出自己的观点;第三,增强阅读趣味性。第四单元 修身正己选文情况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 张中行14 驿路梨花 / 彭荆风15* 最苦与最乐 / 梁启超16 短文两篇陋室铭 / 刘禹锡 爱莲说 / 周敦颐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 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这篇课文是第一次选入教材,作者是散文家张中行。• 要落实本单元略读的教学重点。略读速度把握基本内容:作者写了叶圣陶哪些事?反映了叶圣陶什么样的品格? • 预习◎ 略读课文,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这篇散文2100 多字,尽量在5分钟内读完。◎ 略读一遍后,再细读课文。放慢阅读速度,边读边思考,并画出疑难的地方。• 这篇文章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语言风格。叶圣陶主张语言文字有写话风格,平易自然,简洁,念起来顺耳。张中行赞同这种写话风格。课文里谈语文学习,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学素材,或者说是写作教学的素材。三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 话 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 写话 风格吗?举例说说。四 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此外,课后拓展,也是仍然是希望学生多读文章,做了关联性的推荐。(1+X)五 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哪些精神品质? 14.《驿路梨花》• 这篇课文是老人教版教材,现行教材没有选用。为了“修身正己”主题,重新选入。• 为了落实略读。• 预习◎ 略读课文,注意这个故事写到了哪些人物,看看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之后再细读课文,想一想“梨花”有什么象征意思。思考探究一 下面的人物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 梨花三“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 另一个方面,就是思想层面。不仅从雷锋精神、助人为乐这个角度,这次在此基础上融入时代特点——公德意识。四 这篇小说所写的朴实民风是否让你感动?读完后,你对“公德”这个概念有什么想法?联系现实,和班上的同学讨论这个话题。15.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的这篇文章第一次进入教材。作者在文中表达关于苦与乐观点:本文提出背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乐,可谓别出心裁而又洞察幽微。“责任”一词重如泰山,最能折射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品格修养。作者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体现了他的智慧和旷达,启迪我们直面人生,勇担责任,并从中获得超越小我的大快乐。• 阅读时,注意把握本文严谨的思路,领会那种平实而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风格。• 本文是自读课文,教学中,可以不拘一格,比如,可以采用“结合旁批、明确问题、自主阅读”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分组合作、讨论交流、升华提高”的方式。•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起引导和辅助作用。比如,可以让学生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主要观点;也可以结合各自的理解,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的不同;也可以让学生讨论:读完课文,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有什么新的认识?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两篇传统课文,搭配。预习◎ “ 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查找资料,说出几篇属于这两种文体的文言作品。思考探究设计一 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传统的道德修养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 • 单元教学重点:对内容的表达有自己思考。《陋室铭》中的“惟吾德馨”,《爱莲说》中的“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都有点自我欣赏的意思,而且把自己与众人对立起来,对此必须有所警觉。自道有德,往往不能欣赏他人之德。“出污泥而不染”这句话假定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他自己是纯洁的,这样就把自己与社会对立起来了。任何人都不应该这样想,必须意识到自己也是普通人,而多数人可能比自己更好。这样的人,即使做了所谓的“好人好事”,也会视之如平常之事,每个人都会这样做,因此不值得一提。教学中应注意引导,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第五单元 哲理之思选文情况17 紫藤萝瀑布 / 宗璞18* 一棵小桃树 / 贾平凹19* 外国诗二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普希金未选择的路 / 弗罗斯特20 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 陈子昂 望岳 / 杜甫登飞来峰 / 王安石 游山西村 / 陆游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单元教学重点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展视野,加深理解。教学建议
一、注重调动学生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
二、利用比较方法,进行课文学习和课外阅读。
三、注意读写结合,加深对托物言志写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17紫藤萝瀑布作者于行进中见到紫藤萝,回忆往昔,由花儿的枯荣,联系到生命的无止境,表达了对人生如长河的感悟。教学这篇寓意深刻、富有哲理的散文,要引导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寄托在紫藤萝上的“志”。托物言志首先要有对“物”的描写,而本文对“物”紫藤萝的描写非常充分。二 根据括号中的提示,揣摩下面的语句,体会写景状物的妙处。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一 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 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化静为动)2.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多感官互通)3.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物我交融)• 托物言志的“志”既有作者悲喜变化的情感,又有作者对于“生死的疑惑” “疾病的痛楚”的思考。教学时可以适当讲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大背景是文革**时期的遭遇,小背景是作者亲人遭遇疾病的侵袭,以此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理解本文的思想。一作者不仅描写了眼前的紫藤萝,还回忆起过去的紫藤萝。这两者有什么不同?从开头“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结尾又“不觉加快了脚步”,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有了怎样的变化?三 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见闻,谈谈你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句话的理解。• 引导学生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四 作者借用紫藤萝来暗示自己的情思,于是紫藤萝就有了某种寓意,成为作者志趣意愿的寄托。在上个单元学习的课文中,是不是也有使用这种托物言志写法的文章?和同学讨论交流。• 拓展阅读和比较阅读五 宗璞有不少写景状物的散文, 如《丁香结》《燕园树寻》《好一朵木槿花》等,课外找来读一读并进行比较,看看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8.一棵小桃树• 本文在1990年代曾经入选过人教版教材,当时选入课本时用的题目是编者改动的《我的小桃树》,这次选入时恢复原题。• 细心的老师在阅读课文时,可能会发现本文写小桃树时,反复出现“我的小桃树”这样的表述。这种带有强烈主观情感的表述,表明作者笔下这株“野”的、“没出息”的、不美的小桃树,与自己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小桃树是奶奶给的桃核种出来的,蓄着童年的梦,作者对小桃树发芽、长大、开花以及横遭风雨的叙述,都包含着感慨和寄托。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本文在使用托物言志写法时,如何通过所写之物表达所言之志的(明写小桃树,暗写自己)。• 本文是自读课文,正文旁边的批注提示了内容要点和作者的感情变化,注意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批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本文描写比较细腻,学生自读时可以自己做批注,圈点描写精彩、令人感动的语句。• 在教学本课时,还要落实比较阅读的要求。本文与《紫藤萝瀑布》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本文以叙述为主带有描写,后者以描写为主,阅读提示最后的提问就是基于这个教学目标进行了设计。19 外国诗两首• 这两首外国诗搭配成一课,原来就是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老课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劝说的口吻、和缓的语气鼓励人们相信生活,相信未来。主题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理解。学习的重点是了解诗歌说话的口吻,并理解其中富有诗意的句子。这首诗被人们广为传诵,就在于它的平和、温暖、娓娓道来,这正是遭受生活挫折的人所需要的。• 《未选择的路》借自然界的路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如何选择,以及回望选择的沧桑感慨,如同“tobe,ornot”一 tobe 样富有哲理,耐人寻味。这首诗的特点是用了许多形象,比如树林、路、荒草、落叶等,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象征含义。• 教学时要注意比较两首诗的写法,前者直抒胸臆,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后者则用了许多具体的形象来阐释哲理。• 另外,这两首外国诗是翻译作品,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查找不同的译作进行对比阅读,看看哪一个译本的哪些地方翻译得更精彩。这样也可以落实本单元比较阅读的教学重点。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诗句简短,但视野宽阔,意境雄浑。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着眼于此设题。在设题时,通过引导诵读和设计情境理解诗歌的主题。一 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静下心来,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古代,是那样寂寞地独自登台远望,瞬间感到天地无穷,人生有限。试试看,你能否进入并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否理解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 • 《望岳》高度概括泰山的壮美,并将大自然与诗人的广阔胸怀融合,寄托了他的壮志,其中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歌咏泰山的名句。• 《登飞来峰》和《望岳》都涉及“山”,不同的是,《望岳》中的“登”是想象出来的,《登飞来峰》的“登”则是现实的。《登飞来峰》没有过多写眼前之景,重点写自己登高的感受,最后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富有哲理。思考探究第二题,勾连这两首诗的共同点(登山后的感受),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教学时可以将这两首诗的异同进行比较。二 你有过登山的经历吗?当你登高纵目,与云朵、飞鸟、山峦融为一体时,也许就会心气清朗,油然产生类似《望岳》与《登飞来峰》所写那种感觉。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两首诗结尾两句的含义。• 《游山西村》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写出了山村的景色和农家的情致,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有景色的动静变化,又富有人生的哲理。• 《己亥杂诗(其五)》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后两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用陆游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成为名句。三 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强调积累,书写、运用。四 背诵这五首诗歌,并用楷书默写下来。五 在写作中,引用诗句可以增加文采,增强感染力。不妨自备笔记本,摘抄积累诗文名句,以备写作中引用。第六单元 科幻探险•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探险和科幻。探险一般是指到荒无人烟或人迹罕至的危险地方去考察,面临困难、应对挑战,刺激身心,激发能量,获得探求的快感和审美体验,增进对自然的了解和认识。而科学幻想则是依据科学技术原理,以幻想的形式展开想象,构造故事,塑造人物,抒发情感,表现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憧憬或忧虑。基于科学的虚构,超越现实,是科幻作品的主要特点。选文情况21 伟大的悲剧 / 茨威格22 太空一日 / 杨利伟23* 带上她的眼睛 / 刘慈欣24 河中石兽 / 纪昀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重点学习浏览。浏览时,可以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 另外,还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有所思考和质疑。• 指导学生学习本单元,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可以结合本单元名著导读的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海底两万里》《基地》《哈利�6�7波特与死亡圣器》等书,组织一次读书汇报活动,让学生适时总结阅读科普作品的感受和心得。2.知识和能力目标:通过本单元的阅读教学及名著学习,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文化知识,提高阅读传记作品、科幻作品的能力。可以回顾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快速阅读)的教学,培养学生温故知新、统筹同类学习内容的能力。3.过程和方法目标:指导学生浏览课文,并尝试课外阅读整本书,认识浏览这一读书方法的意义和功用,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同时,以问题讨论的形式,检测学生浏览的质量,评估他们的理解程度。21 伟大的悲剧•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茨威格的一部著名的历史特写集,共12章,选取了12个历史故事——也就是他认为的历史上12个人类群星闪耀的节点,来表现历史上非凡的时刻,伟大的人物。本课节自《夺取南极的斗争》一章,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书信、底片、胶卷,发挥想象写出来的。• 1.浏览。这篇文章4200字,在课本这样一个体制里面算是长文了,故事性强,很适合浏览。预习◎ 快速浏览课文。本文约4200 字,请尽可能在10分钟内读完。浏览时,随手画出文章里的时间、地点等重要信息,还要特别留意每段的首句,这样有助于把握主要内容。◎ 浏览时,哪些段落打动了你?再读这些段落,体会其中展现出的精神力量。• 2.文章主题。在通读全文基础上,结合“思考探究”第一题,把握文章的主题。一 作者说斯科特的南极探险是“伟大的悲剧”。请根据你的理解谈一谈:“悲”在何处?“伟大”又指什么? • 3.拓展探究。“积累拓展”第四题中引述了斯科特本人的观点,他认为“此次灾难的原因并不在于组织工作不当,而在于一切必须担当的冒险事业都可能遭遇的厄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阿蒙森等人用北极爱斯基摩人的狗拉雪橇 斯科特等人用西伯利亚矮种马拉雪橇,这是不是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斯科特等人另外还兼有科学考察任务,这是不是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还可以探讨这样的问题: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满怀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等人书写他们悲壮的一幕? • 4.课外拓展阅读五 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还有不少精彩的传记作品,课后可以阅读相应的篇目,如《滑铁卢的一分钟》《黄金国的发现》《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等,进一步品味作家笔下的历史图景。22 太空一日• 第一次入选教材,这篇文章原文比较长,入选教材时做了删减。• 本文节选自《天地九重》第六章,分立四个小标题,各有侧重。• 1.根据小标题的提示,抓住每一节的重点。标题为“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通过抓住小标题,可以把握主要内容,也是本文达成浏览的方法。• 这篇课文应该从语言上并不难,但是扣人心弦,关键是能把我们想象中的事情(到太空中去)化作眼前实在的存在。拉近太空探险和学生的距离,对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有一定帮助的。所以我们在积累拓展部分设计是:四 通过学习课文,你明白杨利伟为什么被称为“航天英雄”了吧。假如杨利伟到你们学校和大家交流,你会向他提什么问题呢? 23 带上她的眼睛• 本文是由作者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写而成的,虽然大大地压缩了情节,减少了篇幅,但原著的主干、神髓还是保留下来了。• 一 这是 篇充满神奇想象、浪漫情怀与悲壮色彩的科幻作品。小说从“我”申请度假,主任要求我“再带上一双眼睛去”写起,层层铺开,设置悬念,最后揭开谜底,收到了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表现效果,让人在恍然大悟之余,陷入深深的回味与反思。• 1.伏笔和悬念。• 那一支飘浮在空中失重的铅笔,那裤角上留下的两三颗草籽,那第一次地航留下的岩浆小湖泊,这些伏笔和悬念,或者成为情节发展、转折的关键,或者突出、强化了“真实情境”,都非常传神。• 2.科幻特点,人文关怀。• 科幻小说历来有“软”“硬”之分。缺乏理工科知识背景的科幻作家往往回避小说中的科技原理,以传统的小说元素如情节、人物、心理描写见长,是为“软科幻”;反之,具备理工科知识的科幻作家往往对小说涉及到的科技原理尽量运用、理性诠释,而往往忽略小说的人文关怀要素,是为“硬科幻”。刘慈欣的小说,可谓兼两者之长而去其短,作品中有依据科学原理的大胆猜想和假设,又有充盈丰沛的人文关怀精神。24 河中石兽• 作为一则民间故事,这篇具有浓重寓言色彩的故事,如何寻找“河中石兽”是文章的焦点。作者循序渐进,依次叙述了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做法或观点,最后推出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任何一种观点或行为,不管从表面上看显得多么有道理,只要是不符合实际情形,不能接受实践检验,就是错误的。所以,做事不能“据理臆断”,要实事求是。• 对此设计了“思考探究”第一题。一 关于如何寻找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识。你从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 2.这篇课文有不少人反映,就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可能不科学。我们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时候,刚好落实质疑和思维训练。预习◎ 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阅读课文,看看作者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二 对于课文,我们如果用现代科学知识来看,也会产生疑问。下面这则资料也许会引发你新的思考,请与同学交流。山西永济蒲津渡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蒲津渡浮桥在历史上很有名气。唐代开元年间在渡口两岸各铸造了四尊铁牛(平均每尊重约36.5 吨)、四个铁人、两座铁山等,组成了拴系浮桥所必需的锚碇系统。后因黄河改道,铁牛等没入水中,埋在地下。1989 年,东岸铁牛由河滩下挖出,铁牛和铁人排列整齐,还在原址。感 谢 观 看 和 聆 听k i
第三篇:人教七年级语文下册工作总结3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5)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又是一个学期的收尾工作,回想这一学期一路走过来,就像五味瓶,但体会收获却很多。一学期来,我不断追求进步,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并且经常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现将本学期来的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严格要求自己、提高业务水平
参加教师工作正好一年时间,体会颇多。第一次接触初中语文的教学,专业不对口,对语文的教学对我来说是一项挑战,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还对待加强、提高。也许要上好一节课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只不过是小菜一碟,而对我而言,却并非易事。对课文不熟悉,知识的有限,要达到有效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我必须认真仔细地去吃透每一篇课文。学生本身的基础就不是很好,自学能力不强,所以我必须很细腻的去讲解课文,必须弄清楚课文中的每一个环节。
除了熟悉教材之外,我还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名著和学校订阅的《新青年》教学杂志。如我看的高尔基的自传《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就有很大的收获,对我的教学有一定的帮助。《新青年》杂志,都是教师们发表的论文,从中我了解他们的教学心得、宝贵的教学经验及他们所取得我各种成绩,无疑给了我很大的激励和帮助。
二、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时,我总要这样反复斟酌:这节课我到底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东西,哪些内容是必须讲的,哪些内容是不用讲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可能感到很困难的,哪些内容可能是学生想不到的。学生本身的基础就不是很好,自学能力不强,所以我必须很细腻的去讲解课文,必须弄清楚课文中的每一个环节。每备一节课,我都会认真的翻看《状元大课堂》以及配套的导学案,生怕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有误,而影响到学生。
备每一节课之前,我都在想,这节课要应该怎么去上课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班中几乎有一半同学是不学习的,但有时看到其他女同学学得津津有味,笑声连连,或是读诗的时候,他们也忍不住拿起课文跟着一起读书。
当你对一篇课文理解透彻了,那么课上起来很顺手,也觉得容易多了。
三、把握好“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很少是因为单纯的对这门课程的知识感兴趣,而是来自他们对老师的喜欢。喜欢了你这位老师,就喜欢上你所教学的学科。学生有时会和我说这么一句话:“老师,这节要不是你的课我们早就想睡觉了。”所以,这一观点我深有感悟。
这一学期,我正是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的。平时和学生拉近距离,课堂上依旧是师生,便课下就“随便”多了。和学生一起散步,一起打球,一起做饭,一起拉家常上,这让学生感到老师与他们是平等的,老师是平易近人的。但也要有个“度”,这个度就是别和学生走得太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走得近了,在课堂上他们也就随便起来。七(5)班的同学有一段时间就出现了这种的情况,因为和他们走得近,课堂上他们很随意,上课随便换座位,老师走进教室了还在吵闹。这一现象的出现,我就在反思,这是我没有威信吗?他们不怕我吗?结果在往后的日子里,我注意了和学生拉开距离,但依旧当一个他们喜欢的老师。
这样下来,课堂的纪律好多了,课也容易上了。这一方法的使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不是很显著,还有一部分同学上课依然无兴趣。
四、写日记,心灵的沟通
虽然学校没有要求要学生写周记。但我仍然坚持让学生写周记。因为我觉得这是最好的沟通方式,学生可以把他们不敢当面和老师说的话写在周记里,同学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老师再恰当的写一些鼓励性的评语,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无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开始的时候要求每个周都要写一篇,到最后形成了习惯之后采用自愿的形式,想写的同学就写,不想写的同学可以不写。
这样老师和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帮助学生走有生活和学习的误区,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的对待生活,对待学习,这也是我请假回家之后,学生每天都打电话叫我早点回校的原因。本学期的教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表现在:
一、综合性学习教学不是很到位。由于学校图书室的资料有限,学生课外能查阅的资料有限,有些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得不从简了。
二、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进步很慢;学生作业书写潦草、学习主动性不强的现象仍然存在。
我想,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二、多读多写,提高文学水平
三、勤于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四、进行教育教研,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
语文细化课标解读 七年级下册
一、年级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要求认识1166个字,要求会写1000个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3、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二、学期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要求认识500个字,要求会写500个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3、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简单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组元,有的回顾以游戏为伴读书求知的往事;有的讲述在父辈的教养下长大成人的故事;有的写命运坎坷而勇于抗争,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有的写天资聪慧却无所进取,神童沦落为俗子„„总之,这些课文都在成长道路的重大课题上,给人以莫大的鼓舞、激励、鞭策和警示,但却没有机械、空洞的说教,每一篇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些课文包括散文、小说、童话、诗歌等。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认真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文学熏陶。
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两则外国著名诗人的人生哲理诗;还有告诉学生后天教育比天资更重要的道理的王安石的《伤仲永》。
二、单元教学重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2.《爸爸的花儿落了》要求学生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3.《丑小鸭》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4.《诗两首》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伤仲永》要掌握几个用法特殊的词,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6.综合性学习: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能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知事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和写作的欲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三、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必要的常识,也应作适当的介绍,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和多角度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促成自己的成长意识。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苦于乐、得与失、成与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目标
1、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爸爸的花儿落了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
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第二课时目标
1、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
2、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3、丑小鸭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排除文字障碍,掌握并运用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1、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2、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4、诗两首 学习目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认识慎重的选择人生的意义。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5、伤仲永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
2、能翻译全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第二课时
1、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第二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光未然的《黄河颂》歌颂祖国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一堂小孩眼中的法语课的情形,以小见大,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理形象,鼓舞人心;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抒发了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木兰诗》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黄河颂》:要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最后一课》: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小说的要素;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土地的誓言》: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5.《木兰诗》: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其次还有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6.综合性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互学,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3.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选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4.联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6、黄河颂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精神‘
第二课时
1、学习诗歌的反复手法,理解诗句,体会意境美,提升欣赏品味。
2、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7、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
2、理解课文中小弗朗茨的心理描写
3、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第二课时
1、分析哈墨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信息。
2、熟读课文,积累佳句,欣赏本文的语言美。第二课时
1、在诵读评味中,感受比喻的妙处,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2、体会先烈的思想精髓,激发爱国热情。
9、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10、木兰诗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疏通课文,初步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第二课时
1、深入理解木兰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三单元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杨振宁的《邓稼先》记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告诉我们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的高尚的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带我们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孙权劝学》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默读揣摩,比较人物不同的写法。
4.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5.积累文言知识。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
3.《音乐巨人贝多芬》: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群体人物)的方法。
5.《孙权劝学》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6.我也追星综合活动:从个人实际出发,寻找恰当合作对象,确定小组活动方案,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培养合作、创新意识。
11、邓稼先 第一课时
1. 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第二课时
1、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整体感悟文意。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技法 第二课时
1、把握本文选材精当的技法;
2、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性格特点,复述课文所写的几件事。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肖像描写),体会文章所展示的人物个性气质和精神面貌。
3、学习贝多芬不屈不挠的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学习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2、揣摩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3、感受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15、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社戏》中讲的是乡村戏剧;《安塞腰鼓》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竹影》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观舞记》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口技》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学习文章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3.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4.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内容的。
5.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6.把握多方面表现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社戏》: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2.《安塞腰鼓》: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
3.《竹影》: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4.《观舞记》:赏析文章是如何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感受、欣赏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5.《口技》: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注意体会作者如何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6.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6、社戏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第二课时
1、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17、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掌握文中的生词,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气势。
2、学习作者运用排比句描写场面的方法。第二课时
1、通过视觉材料,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2、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
18、竹影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风格的基本差异。
2、学习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铺垫手法的运用。
3、培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及感悟自己生活中的艺术和美。
19、观舞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冰心体”,掌握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本文运用精炼的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
3、感悟博大精深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情感。20、口技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积累本文文言词语,理清文章结构。
2、疏通课文,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课时
1、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2、借助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第五单元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个以探险为主题的单元。《伟大的悲剧》写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探险悲剧;《在沙漠中心》写了在沙漠中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壮举;《登上地球之巅》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真正的英雄》是关于美国航天飞机失事的巨大悲剧;《短文两篇》是与太阳有关的两个哲理故事。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2.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4.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三)教学重点
1.《伟大的悲剧》: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在沙漠中心》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精神。
3.《登上地球之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4.《真正的英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理解精彩语句的含义。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5.《短文两篇》: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6.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如何正确理解探险精神。
21、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2、抓住文章中描写探险队员的几个细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体悟文中关键词语,理解如何才能做到团结合作、克服困难。
2、透过这个悲剧,增强学生追逐梦想的信念,培养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22、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精神。
23、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及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2.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学写颁奖词。
第二课时
1、欣赏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24、真正的英雄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背景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生平及演说词的一些特点。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感悟主题。
3、学习一些航天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
25、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文言文的省略现象,积累文言词语。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第二课时
1、了解《淮南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
2、体味课文语言简洁的的特点,领会课文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魅力。
3、学习古人的探索精神和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第六单元
(一)单元教学内容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这个单元都是写动物的作品。《猫》写了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表现了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之情;《斑羚飞渡》讲述的是一个多年以前发生在西南山区动物间的凄美故事;《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马》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狼》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关注详略,体会描写,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课文主题。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培养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4.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5.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猫》: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2.《斑羚飞渡》: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理解并学习斑羚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引导学生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3.《华南虎》: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4.《马》: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5.《狼》: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是本课教学重点。6.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选择课题有侧重地进行研究或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26、猫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第二课时
1、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27、斑羚飞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本文的生字词,体会本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手法。
2、理解作品主旨,探究从动物身上折射出的可贵精神。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28、华南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
2、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
3、培养学生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29、马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体会作者对野马的由衷赞美之情和对家马供人驱使的悲哀之情。
30、狼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第二课时
1.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2.把握文章主旨及寓意。
第五篇:七年级下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版块组织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每个单元仍旧包括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个部分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本册书中的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如下内容:成长,祖国,名人,文化,探险,动物.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中选取了五篇与个人成长有关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无论是百草园里高大的皂荚树,有趣的斑蝥,传说的美女蛇,还是三味书屋里方正,质朴的先生,奇妙的'怪哉'虫,课堂上描画的绣像,都记录了鲁迅成长的足迹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中'爸爸'的去世,迫使'我'在极短的时间里,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理成长历程;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和《未选择的路》是诗人用凝练的语言道出的殷殷嘱托,一行行的诗句曾激励过无数成长中的青年.《伤仲永》促使我们反思一个天资出众的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第二单元的五篇课文都是歌颂祖国,抒发爱国激情的文章,《黄河颂》(光未然)把我们带到了波涛汹涌的黄河之滨,让我们感受母亲河的雄浑壮阔;
《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在'九一八'十周年时写给被日本蹂躏的故乡东三省的誓言,炽热的语言背后跳动的是一颗蓬勃而痛苦的心;
《最后一课》以儿童的视角帮助学生领悟母语与祖国的关联;
《木兰诗》勾勒了一位替父从军,纵横疆场,保卫国土的女英雄形象.第三单元中的文章写的是名人故事.有科学家邓稼先(《邓稼先》杨振宁),有艺术家贝多芬(《音乐巨人贝多芬》何为),有个性鲜明的作家群(《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还有孙权对将军吕蒙的劝诫(《孙权劝学》).第四单元中的文章尽可能广泛地涉及了文化生活的不同方面,《社戏》(鲁迅)以看戏串起一连串的人和事,像一幅民俗风情画;
《安塞腰鼓》(刘成章)的节奏像铿锵激越的安塞腰鼓的鼓点;
《竹影》(丰子恺)以儿童游戏为契机,将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区别讲得深入浅出;《观舞记:(冰心)用文字表现了印度舞蹈中流动的美;
《口技〉(林嗣环)中只有'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的口技艺人却能做到'众妙必备',作者用文字再现了人们听到的一切.第五单元主要反映的是人类对自然界勇敢的挑战.《伟大的悲剧》(茨威格)是写斯科特在挑战南极过程中的悲壮覆灭,《鲁滨孙漂流记》(笛福)节选了鲁滨孙初涉荒岛的一段,表现一个人在身陷绝境时内心痛苦的挣扎和人的精神的强大,《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再现了60年代中国登山运动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后一段路程.《真正的英雄》(里根)是美国前任总统里根为悼念'挑战者号'中牺牲的七位宇航员而发表的演讲.《夸父追日》和《两小儿辩日》两篇短文展示了古人对自然的不懈的探索精神.第六单元也是以自然为主题的单元,集中选取了状写动物的文章.《珍珠鸟》(冯骥才)写人与鸟之间是如何逐步建立起一种相互信赖的美好境界的,《斑羚飞渡》(沈石溪)写一群斑羚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威胁时所做出的出人意料的举动,《华南虎》(牛汉)以虎喻人,讴歌了一个虽身陷囹圄却有着桀骜精神的灵魂,《马》(布封)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家用饱蘸关爱的笔把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写得动人心弦,《狼》(蒲松龄)写人与狼之间的一场斗智斗勇的比拼,虽简单明了,却也扣人心弦.从阅读部分的选文来说,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语言文字两个方面作了严格筛选,新吸取了大量的名家名篇,并以整体感悟,品味语言,理清思路,把握意蕴,抓住要点,发表见解为阅读能力的实践环节,全面考虑,组织单元.综合性学习,第一,三,五单元仍旧是三次规模小,层次少的小活动,我们称之为'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第二,四,六单元为三次规模比较大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称之为'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三次小活动分别是:成长的烦恼,我也追'星',漫话探险,它们都是结合该单元的主题设计的,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染的一种延伸.如,'成长的烦恼'就是通过采访,交流,模拟情景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成长中的挫折,忧愁.三次大活动分别是:黄河,母亲河,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为主要目的,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黄河,戏曲,马,我们选择了这三个极有文化含量的事物,把它们作为活动的切人点,由这三个点生发开去,可以让学生将触角伸人历史,地理,生物,文化,科学等不同领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本册名著导读介绍了高尔基的《童年》,笛福的《鲁滨孙飘流记》和法布尔的《昆虫记》.它们都与课堂阅读有着有机的联系,如:《童年》与成长单元,《鲁滨孙飘流记》与探险单元,《昆虫记》与动物单元,作为课内阅读的一种延伸,它将因令学生走向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课外古诗词背诵,选取了十首著名古诗词.主要由学生读读背背,增加文化淀集.汉语知识:了解实词.二,学生状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锻炼,突出的特点是:
1,学生对语文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3,课堂上有勇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比较顺利
存在的不足是:
1,学习语文的习惯养成差
2,学习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意识不强
3,积累较少,阅读面不广.三,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我校的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1,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审美情趣.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6,实行'双体互促'课堂教学,培养合作精神,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7,实行互批共批,以改促写的作文教学,有效提高作文水平.8,优化作业管理,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9,实行培优辅差,面向全体学生.10,利用竞赛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11,让优生帮差生,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13,每堂课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精心备课,尤其要备好学生,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14,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15,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四,培优辅差计划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6,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五,教学要求
1,进一步增进对语文课的认识.2,课前要提前预习,最低要求是扫清字词障碍.3,强化养成教育,加强积累.继续使用好《成长记录》,每周检查:二-三段摘录,并有学习评价和学习心得;2-3段字写文章,积累要有价值.4,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增强学习的主动性.5,加强课堂常规建设,养成良好习惯.六,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及时写好教后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主要从学生角度,从发展角度,从个性角度思考题,以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