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蒋静-秦末农民起义说课稿(0924)(范文模版)
《秦末农民起义》说课稿
成都市温江区公平实验学校 蒋静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以及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在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更替的历史中,每一个封建王朝都经历了建立、兴盛、腐朽、灭亡的过程。而与王朝腐朽、灭亡相伴的就是农民起义。在众多的农民起义中,新课程标准只要求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可见秦末农民起义不仅作为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具有革命首创精神而且显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在中国农民起义历史中最具代表性,学习本课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史的了解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内容
从教材整体体系上看《秦末农民起义》位于第三学习主题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这段历史处于秦统一和西汉统一这两段大统一历史时期中间的过渡阶段,秦末农民起义体现了统一国家内部的阶级斗争。而就本课的具体内容来看,本课包括三个子目,即秦的暴政、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实际上是讲起义的原因、过程和意义。而过程又包括爆发、曲折、决战、胜利四个环节,因此我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
3、教材的优势与不足
人教版教材把秦朝的建立、秦末农民起义和秦朝的灭亡结合在一起一课完成,而川教版把秦朝统一及秦朝的灭亡分开来,我想教材这样编排就是为突出秦末农民起义作为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具有首创性和典型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充分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深刻道理。对学生以后认识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奠定正确的历史观。但教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楚汉之争的故事了解颇多,对“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四面楚歌”等成语典故有一定的了解,但本教材却对楚汉之争加以回避,学生对楚汉之争的性质不了解对后来的刘邦建立汉朝就可能会产生 “汉朝是农民政权吗?”的疑惑.因此在刘邦项羽农民起义性质的认定上应作适当的补充.4、教学目标要求
历史课程标准对本课的目标要求是:知道陈胜吴广起义.围绕这一要求,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和历史意义。
能力和方法:通过对秦暴政史实材料的分析,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秦的暴政和大泽乡起义;起义和秦的灭亡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通过对陈胜的评价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秦暴政、秦代农民苦难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以及农民起义推翻秦朝残暴统治的历史功绩,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5、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大泽乡起义。
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起义爆发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突破:秦始皇的暴政、秦二世的暴政是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而陈胜、吴广起义又是导致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有着较大的内在联系,要引导学生把握这些知识,最主要的是抓住其内在联系,分析因果关系,串联知识点,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
本着通过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的教育思想,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着力于使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轻轻松松的获知。
教法的选择和应用应该遵循多样性、针对性和适当性三大原则。为此,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选择和运用了以下教法:
1、史料分析法:
为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品质,史料分析法是我在教学中首选的教法。史料分析法与问题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相融合,学生在我的指导下,阅读历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根据设问,分析、归纳出相应的历史结论。如在认识秦暴政的问题上,我展示搜集的涉及焚书坑儒、役多、税重、酷刑的相关资料,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历史资料后自己得出结论。
2、图示法:
通过板书写出本课知识的图示,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秦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间的因果关系;陈胜、吴广与刘邦、项羽在推翻秦朝统治中起到的不同作用。
3、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并配以相应的音像特效,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三、说学法
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他们与历史学科第一次正面接触,因此从认知来看,他们的历史知识积累较少,对阶级社会的理解非常肤浅,对阶级斗争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
从学习能力来看,他们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养成学习历史的习惯。
基于学情特点,在本课的学法设计上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习惯的培养:
阅读包括:读教材、读史料、读历史示意图。用这种方法目的在于:把学生从接受知识的被动者转变为自己动手掌握知识的主动者,从而达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化。如请学生结合大泽乡起义的路线图阅读第57页大泽乡起义的相应的段落,学生通过阅读不难得出有关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地点、领导者、过程等信息,把简单的问题“抛”给学生,培养他们初步阅读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
如本课关于对秦暴政材料的分析让学生归纳秦暴政的内容,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对好的同学来说,可以开发其智力,培养其纵向、横向综合考察历史现象的能力;对学困生而言,可以再次理解消化,强化记忆。
4、联系实际法:
读史明智,以史为鉴。历史的教学应为今天的现实服务。通过学习《秦末农民起义》一课,让学生尽可能深刻地认识到秦朝的残暴统治给秦代农民带来的苦难,与我们今天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相联系。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说教学程序
1、情景体验
展示秦兵马俑、阿房宫、长城的图片,学生讲有关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分析探究
关注秦朝民生,展示有关秦农民赋税兵役徭役沉重和酷刑的历史材料让学生了解君民关系不和谐;引出“焚书坑儒”表明君臣关系不和谐;结合和教材的相关内容分析归纳秦暴政的表现,明确秦暴政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学生代表分角色表演历史剧“揭竿而起”,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及演示起义的动态地图,学生归纳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合陈胜的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学生讨论,并分析陈胜的精神品质客观评价陈胜。
学生交流收集的相关项羽刘邦的成语典故,了解项羽、刘邦其人和巨鹿之战。
3、拓展延伸:
展示楚汉之争的内容简解帮助学生认定楚汉之争的性质
4、教学小结:
以一首小诗来总结全文: 秦朝暴政民愤激,陈胜吴广揭杆起,势如破竹建政权,陈吴败后项刘继。项羽领兵创奇迹,巨鹿大败秦主力,刘邦率兵通咸阳,短命秦朝速灭亡。
5、课堂知识巩固:
第二篇:蒋静教学设计
操作系统
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必修课程。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软件组成部分,负责对系统中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对各种活动进行正确的组织,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高效地工作,指挥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操作系统基于硬件,并对硬件实施管理,并构成对所有软件运行的支持平台,给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灵活友好的接口。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整体概念的基础之上,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掌握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的研究、开发工作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是对操作系统的一般性描述,包括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地位及其发展历史,它的功能、分类等;作业管理和unix用户接口,介绍作业和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包括作业的基本概念和作业的建立过程、unix介绍和它所提供的用户接口等;进程管理,主要介绍进程和线程的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互斥、死锁、进程间通信、线程等;处理机调度,主要介绍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各种调度算法及其评价等;存储管理,介绍常见存储管理的方法,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等;unix进程和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结构和文件存取、文件目录管理、unix文件管理等;设备管理;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
(四)教学时数
课时:72学时
(五)教材(统编)
张尧学、史美林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六)课程参考书
1.刘振鹏、李亚平、张明编著《操作系统》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教材 中国
铁道出版社 2003.9 2.陆松年主编《操作系统教程》原理.应用.系统.网络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10 3.何炎祥,李飞,李宁《计算机操作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tanenbaum as,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entice-hall, 1987。5.郭玉东,《unix操作系统结构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6.汤子赢,《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000。7.孟静编著《操作系统教程—原理和实例分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5 8.蒋静、徐志伟著《操作系统原理.技术与编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9.孙钟秀主编《操作系统教程》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第三版 10.胡元义、余健明、徐睿琳编著《操作系统课程辅导与习题解析》,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2.10 11.《全国第八届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10 第一讲 操作系统的概念、历史和基本类型
【教学章节】第1章 绪论 1.1 操作系统概念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理解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联机批处理,脱机批处理,多道程序系统的特点和引发出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形式)
【教学过程】
课堂考勤
导入新课
从windows 2000引入操作系统的概念。
讲授新课
第1章 绪论
1.1 操作系统概念 1.1.1 什么是操作系统
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由两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硬件通常是由中央处理机(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多种语言处理程序(汇编和编译程序等)、连接装配程序、系统实用程序、多种工具软件等;应用软件为多种应用目的而编制的程序。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它仅仅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而实际呈现在用户面前的计算机系统是经过若干层软件改造的计算机。图1.1展示了这种情形。
图1.1 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与其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操作系统经历了如下的发展过程:手工操作阶段(无操作系统)、批处理、执行系统、多道程序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通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1.2.1 手工操作阶段
在第一代计算机时期,上机完全是手工操作:先把程序纸带(或卡片)装上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并卸下纸带(或卡片)。50年代后期,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了很大提高,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的高速度之间形成矛盾。实现作业的自动过渡,出现了批处理。1.2.2 早期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早期的批处理的两种方式 1.联机批处理
慢速的输入输出(i/o)设备是和主机直接相连。
作业的执行过程为:(1)用户提交作业:作业程序、数据,用作业控制语言编写的作业说明书;(2)作业被作成穿孔纸带或卡片;(3)操作员有选择地把若干作业合成一批,通过输入设备(纸带输入机或读卡机)把它们存入磁带;篇二:操作系统教案
操作系统
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必修课程。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软件组成部分,负责对系统中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对各种活动进行正确的组织,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高效地工作,指挥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操作系统基于硬件,并对硬件实施管理,并构成对所有软件运行的支持平台,给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灵活友好的接口。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整体概念的基础之上,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掌握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的研究、开发工作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是对操作系统的一般性描述,包括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地位及其发展历史,它的功能、分类等;作业管理和unix用户接口,介绍作业和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包括作业的基本概念和作业的建立过程、unix介绍和它所提供的用户接口等;进程管理,主要介绍进程和线程的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互斥、死锁、进程间通信、线程等;处理机调度,主要介绍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各种调度算法及其评价等;存储管理,介绍常见存储管理的方法,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等;unix进程和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结构和文件存取、文件目录管理、unix文件管理等;设备管理;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
(四)教学时数
课时:72学时
(五)教材(统编)
张尧学、史美林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六)课程参考书
1.刘振鹏、李亚平、张明编著《操作系统》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教材 中国
铁道出版社 2003.9 2.陆松年主编《操作系统教程》原理.应用.系统.网络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10 3.何炎祥,李飞,李宁《计算机操作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tanenbaum as,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entice-hall, 1987。5.郭玉东,《unix操作系统结构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6.汤子赢,《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000。7.孟静编著《操作系统教程—原理和实例分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5 8.蒋静、徐志伟著《操作系统原理.技术与编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9.孙钟秀主编《操作系统教程》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第三版 10.胡元义、余健明、徐睿琳编著《操作系统课程辅导与习题解析》,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2.10 11.《全国第八届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10 第一讲 操作系统的概念、历史和基本类型
【教学章节】第1章 绪论 1.1 操作系统概念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理解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联机批处理,脱机批处理,多道程序系统的特点和引发出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形式)
【教学过程】
课堂考勤
导入新课
从windows 2000引入操作系统的概念。
讲授新课
第1章 绪论
1.1 操作系统概念 1.1.1 什么是操作系统
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由两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通常是由中央处理机(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多种语言处理程序(汇编和编译程序等)、连接装配程序、系统实用程序、多种工具软件等;应用软件为多种应用目的而编制的程序。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它仅仅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而实际呈现在用户面前的计算机系统是经过若干层软件改造的计算机。图1.1展示了这种情形。
图1.1 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与其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操作系统经历了如下的发展过程:手工操作阶段(无操作系统)、批处理、执行系统、多道程序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通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1.2.1 手工操作阶段
在第一代计算机时期,上机完全是手工操作:先把程序纸带(或卡片)装上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并卸下纸带(或卡片)。50年代后期,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了很大提高,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的高速度之间形成矛盾。实现作业的自动过渡,出现了批处理。1.2.2 早期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早期的批处理的两种方式 1.联机批处理
慢速的输入输出(i/o)设备是和主机直接相连。作业的执行过程为:(1)用户提交作业:作业程序、数据,用作业控制语言编写的作业说明书;(2)作业被作成穿孔纸带或卡片;(3)操作员有选择地把若干作业合成一批,通过输入设备(纸带输入机或读卡机)把它们存入磁带;篇三:二年级往返接力赛教学设计
原地正面投掷轻物和往返接力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师生共同愉悦的学习,活动氛围。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课采用小学水平一二年级投掷一节中原地正面投掷轻物一课,考虑到学生在这节课的运动量和身体四肢的协调发展,副教材选用了往返接
力跑的游戏。
三.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投掷是本册教材中儿童基本活动中的一项内容。此项运动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上肢力量有非常好的锻炼价值。同时本教材内容,需要学生快速挥臂动作协调一致,这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快速挥臂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出手角度,这是本科重点,出手角度的高低影响投掷的远度,教师应着重加强指导纠正。本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口令的控制和安全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考虑到本教材反复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所以,我采用了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手段。如“打飞机”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尝试向上扔的感觉,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超级炮兵”和“互相射击”的教学情景,要求学生投的高的前提下还要投的远,既提高了难度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安排了一个“穿越火线”的游戏,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最后的辅助教材是往返接力赛,本课的重点内容是投掷,所以搭配的辅助教材是相对应的下肢运动,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强度。2.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4人,学生身体发育正常。根据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兴趣为主。认知上以视觉、听觉的直观感受为主和学生爱模仿,亲师性强的特点。本节课教师较好地采用情景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利用学生活动中的向师性,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带动学生积极练习。比如在“互射”环节到双方的战争中,由于还是低段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很难注意到自身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
四.单元教学计划
重点:出手角度 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
六.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地投掷轻物的正确动作与姿势。巩固投掷动作,并使85%的学生能够做到上、下肢协调用力,做到快速挥臂。使80%的学生学会正确的快速跑姿势;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配合、团结协作的品质。七.教法与学法
本次课在教法与学法的运用上通过灵活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合理渗透,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主动学习、掌握技能,勇于实践,课堂成为学生合作交流、拼搏进取、感受成功的平台。
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示范、讲解、纠正、练习、竞赛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本课的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方法,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八.教学用具
轻物50个,障碍物4个,沙包4个,篮球4个
新课程杂志社:我你他
一个大写的人:于 漪 情境教育诗篇:李吉林 童心母爱教育:斯 霞 我比大师还大:钱梦龙
教育界活化石:吕型伟 没有教不好的:霍懋征 久违的教育家:魏书生 智慧生活空间:蒋敦杰
愉快教育史诗:倪谷音 新教育追梦人:朱永新 爱心民主教育:李镇西 人文书生校长:程红兵
主题教学空间:窦桂梅 什么是好校长:傅禄建 人生为一大事:张天孝 给数学以美丽:张思明
不愿跪着教书:吴 非 诗语文的主人:刘建琼 生活在化学中:李 佳 六三语文教育:肖人翔
课堂艺术人生:于永正 触摸教育风景:陈惠芳 跨学科课程人:刘定一 激情思想同行:窦桂梅
语文心根人生:刘云生 一轴两轮模式:白金声 必要的乌托邦:陈钟梁 在水一洲大侠:关心凤 教学反思立场:张 莹 理解教育探索:吴金瑜 播种理想的人:袁 瑢 把爱献给教育:李月娥 唤醒成功欲望:刘京海 生活就是课堂:张启建 让语文课归家:吉春亚 “和谐之魅力”:华应龙
教育就是服务:石少波 生命存在教育:唐江澎 追寻理想教育:钱守旺 在路上的感觉:夏青峰 永远追求创新:朱兆林 河南特级教师:李富林 给教学以甜味:徐 斌 教育走向智慧:蒋静波 从心造就自己:周 萍 教学挚爱智慧:沈 峰 引导发现教学:贺 诚 用心灵去诵读:支玉恒
追寻书中快乐:刘克锡 情趣教学智慧:杨 屹 有思想的教师:朱益群 在后退中前进:刘德武 引导启发指导:欧阳代娜 第一个吃螃蟹:宋运来 新语文教育派:韩 军 适时施教理论:蒋振远 夯实基础教育:吕红芳 我以心表忠诚:张学伟 最后的丰盛餐:毛经文平实而有深意:王 凌 我一定要微笑:朱璟贻 自然表达情感:张惠萍 一切为了学生:杜小芳 有灵性的课堂:陈金才 高效学习方法:祝庆东 一人撑一片天:汪来九 生命为何精彩:王崧舟 师德决定成败:盘振玉
拥有理想朝阳:朱玉如 大道简约之美:薛法根 行动证明思想:周积昀 智慧与诗相随:余志君
名师怪才风采:支玉恒 语文艺术真谛:贾志敏 返璞归真之心:张 莹 遗忘的小黑板:许 慧
构建诗意课堂:盛新凤 打开生命匣子:郑冬梅 情智语文课堂:孙双金 猎智慧和乐趣:陈家英
拥抱语言的人:黄桂林 咳嗽成就事业:唐惠慧 数学味生活味:许志坚 分享智慧快乐:潘华莉
坐着读站着读:王崧舟 心比金子还纯:贾志敏 美与大气融合:虞大明 美与大气融合:虞大明 崇尚真字之师:孙建锋 班主任创新记:张化万 浓浓的语文味:吉春亚 折东风第一枝:孙维刚
紫色耕耘之歌:谭青峰 课堂神韵如茶:闫 学 追寻数学激情:李国良 寻找中间地带:
顾泠沅
陶醉读唱吟舞:戴建荣 精美诗文教育:欢乐谷 历史学科天空:胡柏玲 月亮悬挂课堂:张康桥
伙伴教学实验:周一贯 语文教学叛徒:黄玉峰 新教育新行动:袁卫星 探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卡片辅助教法:宁鸿彬 探讨诗化语文:周益民 气质如兰之韵:汪秀梅 作文双重转化:方仁工
生命拔节声音:薛法根 激情点燃智慧:刘 军 阅读教学研究:刘志春 马芯兰教学法:马芯兰 路在脚下延伸:刘显国 情真真意切切:游彩云 评语文导读法:靳家彦 享受诗意语文:孙建锋
点滴语文智慧:聂在富习作生命风采:李冰霖 少谈虚多务实:蔡 明 课堂调控大师:程 翔
生命铸造云梯:余映潮 张扬教育个性:高万祥 茶香弥漫教室:张庆祖 追求平等对话:薄俊生平实自然顺美:陈晓梅 集中识字专家:马淑珍 追求不露痕迹:卢雁红 驰骋生活作文:徐 鹄
构建诗意课堂:盛新凤 数学思维研究:王 凌 数学生命目标:朱乐平弥漫书香课堂:陈建先
用爱诠释教育:李 烈 研究学习心理:刘德武 班主任的选择:黄静华 数学美丽天空:张思明 终身以书为伴:任小艾 体育唱游教法:卫 红 一切为了学生:吴正宪 数学王国风采:唐志华
五自能力实验:范建国 营造美趣环境:聂永春 再现诗景诗情:潘文彬 七彩数学天空:葛文君 飞翔音乐空间:陈萍飞 十字教法风采:贾春华 数学理性思考:钱金铎 描绘七彩大地:黄黎敏 给教学加点甜:徐 斌 四情情满课堂:刘 红 看课堂作反思:陈义鑫 彰显数学生命:滕 云
巧搭数学之桥:华应龙 春风化雨课堂:夏青峰 板书浓缩课堂:顾代慧 走向美的语文:戚韵东
支教奉献爱心:王学其 幼儿韵律教育:吴邵萍 优化园本培训:贾宗萍 论继承与创新:肖林元
求真求实求美:陆长根 英语校本研究:陈静波 英语写作策略:曹荣苏 数学怎么说课:张天孝
和谐教育艺术:陈立春 研究讲练结合;杨剑春 创建生命课堂:吴自光 电辅教学误区:陶维林
历史教学天空:马学松 活教育研究论:陈 虹 全纳教育研究:嵇明海 知性情感融合:虞晔如 教师五观定位:蔡肇基 解放作文个性:靳贺良 开发校本研究:唐志华 种下一粒种子:王栋生
美术欣赏要素:傅幼康 多元智能理论:陆 静 英语思维能力:程 呜 教育二律背反:龚修森
物理智慧课堂:周久璘 英语阅读策略:葛 敏 兴趣合作铺垫:严小玲 整合化学课堂:张发新 我教我苦我乐:陈绍兰 发掘教育因子:朱建廉 以生为本而教:钱小龙 流淌人文精神:王伏才
英语教学先锋:姜贤来 物理实验指导:徐荣亮 埋头实干之人:张兴华 反思传统课堂:钱守旺
成功源自执著:袁晓莉 品尝学会之乐:张钧箎 守候教育生命:贾国均 让学生会解疑:
赵景瑞 追求永无止境:杨丽娜 创设视听环境:黄爱华
自然课型研究:周友富 名师专题研究:转载 特级教师通讯录篇五:教学活动结尾的设计
教学活动结尾的设计 “好了,今天我们知道了应该怎样好好坐电梯了。”
“看,我们的舞跳得多好呀,那么,现在就到教室里再跳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吧。”
“小朋友,你们真聪明,这个也没难倒你们,为自己拍拍手吧!”
以上是教学活动结束时老师常说的话。确实,一般而言,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大多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架构与推进,以及导入语对孩子兴趣激发等,很少考虑教学如何收尾,因而,经常留下整个教学活动“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的遗憾。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想对教学活动结尾的设计提出如下建议。
一、画龙点睛,凸显活动的核心信息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传递很多信息给孩子们,因此,活动结尾时,教师应该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总结活动的核心信息,对凸显很热提升活动价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听雨》是一首幼儿散文诗,传递了雨天听雨的情趣,可以排遣烦躁的心情。很多老师会选择在雨天让孩子们欣赏这首诗歌,有的教师还将其演变成绘画、仿编诗歌等活动,但不管何种形式,作品所蕴含诗情画意是确定的。因此,我在结尾是这样设计和实施的。老师问:“有晴天就会有雨天。”孩子们:“啊?”老师追问:“是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有晴天就会有雨天吗?”孩子们想明白了,纷纷点头,老师继续说:“所以,老师希望大家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要拥有好心情!”
二、借势推助,注重情感迁移 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让幼儿听故事而讲故事,为了让孩子会画画而教画画的话,那么,教师组织的整个集体教学活动就会游走在与孩子真实生活无关的空洞感中。一个好作品,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结尾时可借势助推,使孩子们对自己生活加深理解。
《我爸爸》是一个好绘本,通过各种手法的解读之后,我们所设计的收尾应该定位在“读别人的故事,更关心自己的爸爸”,所以,集体教学结尾时,大屏幕上一边出示着孩子们爸爸的照片,老师一边鼓励沉浸在故事感动中的孩子们,“请象他一样,去看看自己的爸爸,了解自己的爸爸,象他一样,写下自己爸爸的故事,让大家都知道你的爸爸有多么的了不起。”
三、言而未尽,激活学习热情 曾有人说:“中国人的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孩子教得没有问题,而国外的教育是将没有问题的孩子教得充满问题。”因此,我认为可以借用旧体章回小说和现代电视连续剧中,常用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写作技巧,当活动结束时,不追求教学的圆满和问题的解决,就是用言而未尽的方法来激活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
曾看过佳瑛老师的一节关于素菜的活动,结尾时,她让孩子们尝试将两个不同的素菜合住进不同形状高矮的房间,并要说出理由。如:茄子和黄瓜一起住进高房子,因为它俩都是长长的。当孩子用找相同的方法都解决问题时,佳瑛老师说:“我想让黄瓜和土豆一起住,猜猜我的理由是什么?”全场的老师和孩子都有些楞,包括我。确实,一高一矮就不是找相同了。活动就在唧唧喳喳的讨论声中结束。等佳瑛一下场,我就迫不及待地寻找答案,她笑着说:“它们都是可以去皮后食用的“。多妙的答案,相信孩子们知道这个答案也一定会很开心。
四、机智应答,考验教育智慧 有时候,想好的收尾方式却被一些未预计的原因干扰了,那么,这就要完全依赖执教教师平时所累积的教育智慧了,怀揣目标,如何收好,看各自的功底。特级教师应彩云在上《中国人的建筑》,当她收尾时说:“住在里面的一定是中国人。” 看课群中有个声音说:“不一定吧”,应老师很自信地说:“如果住在里面的不是中国人,也一定是一个热爱中国的人”。
特级教师蒋静在教学中,发现这群孩子们缺乏自信,收尾处,她临时拿出一份小礼物,说:“请大声地说‘我是最最最最最最最聪明的’,谁的‘最’最长,谁就能得到这份礼物”。突然间,此起彼伏的“最”字爆发了,在笑声中,蒋老师说:“哦,原来大家都很聪明,那么到底谁最聪明,带着这个问题、这份礼物回教室吧,我们慢慢来研究。”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但有章法”,作为集体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学的结尾有其目的性、完整性、简要性和多样性,教师可因教学内容、形式的不同而不同,除以上几个方法,也可以尝试总结重点、展示成果、首尾呼应、诗歌小结、趣味游戏等其它方式。
第三篇: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蒋静)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这年里,我在思想上严于律己,热爱教育事业。时时以一个团员的身份来约束自己,鞭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在同事、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榜样的作用。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教好学生,我虚心求教,强化自我。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三、配合总校各工作情况:积极参与并认真落实是我的工作作风。一年来未耽误一节课。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严格要求自我,并做到今后继续坚持。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本人在新的一年一定认真工作,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蒋静2013年12月
第四篇:《秦之声》说课稿
《秦之声》说课稿
《秦之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高中语文必修5本书共有文言文单元5个,17篇文章。涉及了5个方面的文章类型、古代记叙散文、山水游记散文、议论性散文、人物传记和古代抒情散文。《烛之武退秦师》属于古代记叙散文,也是学生进入高中所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
编者希望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希望学生在反复朗诵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基本情况及其在x文学史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赏析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把我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中难点及确定依据
烛之武的说解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短短125个字,却说了四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把探讨语言艺术定为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内容重组、拓展、安排
布置预习
1、回忆初中学过的《曹刿论战》并结合书下注释、课后介绍了解《左传》。
2、了解本课历史背景。
a、提供文言材料《重耳之亡》。
b、了解“城濮之战”。
3、参看历史教材画出春秋时期的地图。尤其标注出秦、晋、郑的方位。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延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足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测,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们着眼于文学与历史相融合,或借文释史,或者借史释文,把语文与历史两科结合起来。本文就是着眼于学生的实际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历史科的角度切人,以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作品为基础,来说说如何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三、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语言、动作,形象x的教学方法。
3、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教学方法。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矗据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同时通过个性化语言以及动作演示等形象x的方法来辅助教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文章叫《曹刿论战》,谁还记得当中所讲的故事?故事中的曹刿是怎样的形象?(学生回答)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那么我们今天来学习当中的另外一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来结识另一位谋臣烛之武。
烛之武要面对怎样的考验呢?那么就让我们一同展开当时的那幅历史画卷吧。找同学来画一下春秋时期的区域地图。
现在如果你是郑国的臣子,正面临一场考验、晋国联合秦国来公攻打郑国,面对x事实力悬殊的情况,你有什么退兵的良策吗?(可以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
大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那个办法能奏效呢?
所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郑国危难,谁顾全大局,挺身而出了呢?
(二)讲授新课,分析鉴赏
第一阶段、扫清文字障碍,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相关知识。
1、教师范读全文,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2、自读全文,提出要求、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批注有疑问的内容。
3、组织讨论找出的疑难词句。教师要顾及全体学生,尤其是文言文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写)、动脑、动口,培养思考分析能力。
4、整理文章中重点词、词组、句式
实词、贰x师子是鄙远陪赐朝夕版唯
一词多义、若说辞鄙微之
词组、以为“所”字词组
句式、判断句宾语前置句
第二阶段、分析鉴赏
设计四个大问题串连全文
1、秦晋为何出兵围郑?郑国所面临的局势如何?(讨论)
由此问题引出文章的第一段,分析战争的原因、三点。
2、烛之武是怎样出场的?第二段对表现人物以及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
此段为侧面烘托人物形象。佚之狐的推荐,道出了烛之武卓越超群的外交才能,使主人公未出场时,就引起了读者极大的关注。
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师的?
烛之武的说辞共125个字,语言非常精炼,含义丰富,可分为五层、(学生讨论,理解内容,分出层次)
1)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2)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信心。
3)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4)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
5)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总之,在短短的百余字内,烛之武站在秦的立场上,替秦分析围郑的利弊,层层深入,句句击中要害,又句句打动秦伯,使秦国最终撤去了包围,保全了郑国。整个说辞充分表现出烛之武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4、秦伯退师后,晋文公表现如何?(提问讨论)
此问引出文章的最后一段,这段对事件结果的交代,也顺便表现了晋文公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谋略,在盟友变敌友的情况下,晋文公并没有感情冲动,而是表现出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正是晋文公日后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说明、以上四个问题,以第三个问题为重点。因为它是课文的难点,要集中突破。并且可以拓展讨论、双方谈话有哪些语言艺术?
(三)讨论总结,认识升华
1、文章对“退秦师”的.前因后果,只作简略交代,集中笔墨塑造烛之武的形象,请学生总结一下烛之武的形象。
烛之武是这篇课文的中心人物,虽然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他的能力和能言善辩却早已闻名郑国。所以,在国难当头,郑国君臣一筹莫展的时候,佚之狐推荐了他。他的一番牢骚,使他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郑伯的自责,更重要的是,烛之武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x的使命感,使他化解了不满,增强了了义无反顾奔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见到秦伯之后,他胸有成竹,对秦晋的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只字不提郑国的利益,似乎处处为秦国着想,因而能够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说的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递进,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左传》就是这样通过正面和侧面,用精x的语言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⑵《左传》以叙事为主,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在本文中就有所体现。请学生体会(讨论,提问)。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文章充满了波澜,显得生动活泼。大x压境,郑国危在旦夕,不禁让人捏了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荐,使郑伯看到了一线希望。读者满以为烛之武会顺利出使敌营,力挽狂澜,谁知他因长期得不到重用而“辞”,使郑国的希望又趋于渺茫。郑伯的自责,也增添了文章的戏剧性。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2、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预习《荆轲刺秦王》,分析荆轲是怎样得到樊於期首级的,当中有怎样的语言艺术。
六、板书设计
情节发展、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x撤离
写作特点、详略得当语言简洁
故事情节波澜起伏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秦之声》说课稿2
各位同行: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 第九册第八 课,题目是《秦之声》。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通过聆听和感受民族音乐或戏曲文化,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里和年龄特点,要通过一节课,就让学生熟练掌握戏曲唱段,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再加之现在的孩子平时对戏曲很少接触,这就为本节课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三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地方选学教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希望可以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能初步感受秦腔的艺术特点。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对秦腔部分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本土戏曲的喜爱;
2、采用聆听感受法、反复练习法等学唱戏曲片段;
3、学唱《祖籍陕西韩城县》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点应是:学唱秦腔《祖籍陕西韩城县》难点是:准确的演唱旋律,填唱戏词
六 、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反复聆听法、讲解法、分组练习法、教唱法。
七 、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音乐导入激发兴趣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3。准确完整的演唱戏曲4。拓展延伸5小结。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音乐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戏曲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播放板胡演奏的经典曲牌,并设置恩问题:你知道这段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然后揭示板胡,简介板胡的音色及在秦腔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通过对板胡曲牌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
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和谐关系。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通过板胡引出了秦腔。我通过对秦腔角色的分类让学生初步的了解了秦腔角色的分类,并通过不同角色的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了解。然后主要针对本节课要教授的生角的具体分类:娃娃生、小生、须生、老生。学生了解了这些后,我出示了一段《祖籍陕西韩城县》的视频,并请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属于秦腔的那个行当?学生由于有了前边的学习经验,就很容易说出该人物所属的行当为小生。然后请学生们翻书看《祖籍陕西韩城县》的戏词,请学生们自由发问。学生提了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就给学生讲解《三滴血》的戏曲梗概。了解了故事内容,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戏曲
我再次进行范唱,并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谱子有何特点?同学们看出它的每句都是弱起。然后引出了秦腔的板和眼。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眼。起落特点是:起于眼(弱拍),落于板(强拍) 。我们把它称之为二六板。从表现情绪上,二六板均有欢音、苦音之分。然后就是戏曲的分句学唱。我采用了传统的教唱法与分组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基本能跟着伴奏演唱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表演。并分组表演、评价。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我们陕西的地方戏很多,好听的也很多。我通过提问:你还知道陕西的哪些地方戏曲?有的学生说到了眉户、阿宫腔等。此时我还给学生补充了好几个剧种,并轻声哼唱了几句。这样更直观形象,使学生加深对戏曲的认识。
第五环节:小结
本课的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参与戏曲的演唱,并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你觉得秦腔是否像你以前认为的那么难?此时的学生对戏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秦腔的兴趣。
《秦之声》说课稿3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大x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x一x,却使秦晋盟散约毁,自动撤离的故事。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烛之武退秦师》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讲读课文。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解决几个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文章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则是对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赏析。
说教法
在教法上,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准备采用两种教法,一是对于文言文词句方面的知识,采取学生质疑、教师点拨的方法;学生质疑法,可以培养学生x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对于文章的人物形象、烛之武外交辞令的语言艺术,则采取学生自主讨论法。学生自主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说学法
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参照注解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用2个课时,按以下4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好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巧舌如簧的说客,他们没有在x烟的战场冲锋陷阵,却凭借自己的口才,在风云变幻的外交场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例如蔺相如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完璧归赵;又如诸葛亮凭不费吹灰之力,促成孙刘结盟。今天我们就追随着“只身赴敌营”的烛之武,去感受那场没有x烟的战争,看他是如何凭借自己的口才和个人魅力使虎狼之师不击自退?
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简单介绍《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x文学史上的地位,并且讲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然后,要求学生自读全文,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或者古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梳通文章。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是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手段。先请几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并找出自己在字词句方面不理解的地方,大胆质疑,然后师生共同解决出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解决一些文言知识,例如,重点实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然后再学生齐读,通过学生概述本文故事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最后,学生讨论,理清文章脉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总结段落大意、第1段、秦晋围郑、临危受命、第二段、智退秦师,晋师撤离。
3、分析全文,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要求学生分角x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用语言x的方法来感染学生,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这样,既把握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4、拓展延伸
开放性讨论说说学习本课后的启发。可以从这一模块的主题解读昨日的战争方面来谈。(解读昨日战争,就是让我们体会到和平的可贵,才能感受到正义力量的伟大)
5、布置作业
写篇劝说辞,三四百字,要重点展现步步深入,打动对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板书、(可以围绕烛之武的形象设计)
第五篇:静女说课稿
《静女》说课稿
一、说教材
《静女》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第一册第六单元“古诗文诵读”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要求要求了解文言文诵读的基本要求,感受我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辉煌成就;在了解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有的要达到背诵程度;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为此确定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了解此诗表现的情节。、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中理解赏析,掌握古诗诵读要读准字音的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使学生逐步养成诵读古诗文的习惯;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把握重章复唱的手法。.理解双关手法的运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
《诗经》中的诗篇,原来就是歌曲的歌词,重视节奏和韵律,要多诵读,读准字音,读对停顿和节奏。《静女》中热烈而纯朴的恋情,通过讨论,学生们能够有深切的感悟。学生应该多诵读、讨论。
六、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放《敖包相会》的乐曲,教师解说)一个十五月圆之夜,月华如水,微风轻拂,虫儿低吟,草原上一片宁静。一位小伙子徘徊在敖包周围,引颈企盼,美丽的姑娘啊,你为什么还不到来?„„
(二)、朗读诗歌,理清情节
1.齐读,感知诗歌内容。
明确:这首民歌描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娘的一次约会。
2.男声齐读,理清情节。
明确:全诗采用第一人称“我”,是以男青年的口吻来写的一次约会——相俟、相见、相赠、相悦的全过程。
(三)、欣赏细节,分析形象
讨论:找出细节描写,并说说细节描写在本诗中的妙处。
明确:精心选择了“搔首踟蹰”,“爱而不见”两个细节。“搔首踟蹰”,描绘出男青年抓耳挠腮、焦灼不安的情态,刻画了他憨厚朴实的性格,表现出他对姑娘的深挚情义和迷恋程度。“爱而不见”描绘出姑娘调皮逗乐的行为,突出她活泼聪慧的性格,表现出她的多情率真。这两个细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构成颇具戏剧性的情节,给 读者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
(四)、展开想像,体会情趣美
1.导引:能想像得出小伙子急得心神不定时,躲藏着的姑娘的心理活动和动作吗?
提示:她或许躲在附近的草丛里,正轻轻地拨开茅草,悄悄向外窥视。见小伙子焦急的样子,偷偷地掩口而笑。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2.导引:课文提示中说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后八句描写男子的回忆。这是对情节的一种解读,还有更好的解读方式吗?
提示:第一种解读,第二、三章写姑娘不忍心让他久等,终于露面了。先送彤管给男子,问他是否喜欢,男子连声赞叹。接着姑娘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递给男子,问他更喜欢哪件礼物,男子心领神会,爱人及物,惊叹小草美得出奇,因为是“美人之贻”。一问一答中传达出真挚的心声。
第二种解读,第二章写男子回忆往日的约会。他一面继续等待姑娘,一面想起姑娘赠送彤管的情景,于是,顺手从怀中取出彤管咏赞道:“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并情不自禁地吹起笛子。第三章写两人会面赠送信物。悠扬的笛声打动了姑娘,她终于走出来,并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作为信物)送给他。男子惊喜不已,连声称赞小草美得出奇。
3.小结:通过以上不同的解读,逼真地再现了这对情人欢乐、热烈、有趣的约会场面。余光中说过:“一切创作之中,最耐读的恐怕是诗了。„„奇怪的是,诗最短,应该一览无余,却时常一览不尽。”好的诗歌总是给人留下丰富的想像空间,让读者尽情驰骋,不断去补充、去丰富、去创新,从而加深理解。可以说缺乏了联想、想像,就难以进行诗歌的艺术鉴赏。
(五)、深入探讨,体会情感美
提问: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对姑娘所赠的两件礼物的赞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与荑草哪个更重要?
明确:①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 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②照常理,彤管应比荑草贵重,但在小伙子心中荑草更贵重,这从小伙子的赞美可以看出来。小伙子对彤管只称赞它外表色泽鲜艳,对荑草则大加赞叹“洵美且异”。“洵”即诚然、实在,“异”即特别、异常。显然他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是另有所感。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异”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传情,小伙子接受赠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可见他们彼此真诚相爱,心心相映,并且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他们的爱情也会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样,在爱的雨露滋润下繁茂起来,可以想见他们的爱情将会永远甜蜜幸福。
(六)、延伸阅读,深化鉴赏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齐声朗读。
2.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不同点:①角度不同:《邶风·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写的。《郑风·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
②情节不同:《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女的一次约会。《郑风·子衿》写少女在城楼上盼望情人。
③基调不同:《邶风·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郑风·子衿》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④写法不同:《邶风·静女》主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郑风·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同中有异:两首诗都写了主人公等待时的焦灼不安,但因性别的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细节。《邶风·静女》中“搔首踟蹰”写出男子的憨厚,《郑风·子衿》中“挑兮达兮”写出女子的缠绵。
共同点:①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率真,绝不忸怩作态,表现出劳动人民纯朴的本色。
②风格朴实、清新。采用重章复唱,在一唱三叹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尽情地抒发。
3.写一篇小作文,题目:《我喜欢的一首民歌》
七、说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