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三单元复习重点
黄道婆
一、生字词:
民谣
虐待
劳累
憔悴
效率
花卉
赢得
功绩
槌击
轧籽
竹筒童养媳
踏车
一套
举目无亲
衣食无忧
百感交集
欲哭无泪
衣襟褴褛
二、课文内容:
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纺织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讴歌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词语解释: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赢得:博得;取得。举目无亲:抬头张望,看不到一个亲人。形容孤单,无依无靠。
衣食无忧:指生活上很富裕,没什么忧虑。衣食,衣服和食物,泛指基本生活资料。
潜心研究:用心地研究、探索。
百感交集:意思是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无比。应运而生:多指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出现或发生。
棉神:指黄道婆在植棉、棉纺等方面有着不平凡的特别高超的贡献。故事由一首广泛流传的民谣引出。意思是:黄道婆教我纺纱,教我织布。筒子,古代竹片称筒,这里指用竹片做成的梭子。“两只筒子两匹布”说明黄道婆当时传授的纺织技术非常高超。
四、课文分四段: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讲年幼的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讲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
第四部分(最后一自然段)讲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五、课后练习:
2、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在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要陈列黄道婆的塑像
和松江布?
答:主要是因为黄道婆对我国的纺织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样做是希望后人通过瞻仰黄道婆的塑像和松江布,继承和发扬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3、读下面的句子,思考括号里的问题,再跟同学交流交流。
●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从这里你能看出少年时的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百感交集”是什么意思?黄道婆为什么会百感交集呢?)
答:从第一句可以看出少年时的黄道婆是一个勇于反抗封建压迫的人。第二句中“百感交集”的意思是各种感想交互汇集。黄道婆之所以“百感交集”,是因为她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
提灯女神
一、生字词:
声誉
鄙视
歧视
毅然决然
伦敦
贫民窟
患者 大批
污渍
臭气冲天
下降
瞩目
气急败坏
优裕
二、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英国护理学先驱南丁格尔不顾世俗偏见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地放弃优裕的生活,当了一名护士。在贫民发生霍乱时,她不顾个人安危,照顾生命垂危的病人;在战争中,她组织护士志愿队到前线救护、关怀和照料伤者;她用公众捐助的资金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倾注毕生精力培养护理人才。赞扬了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课文分三段: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南丁格尔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地放弃优裕的生活,当了一名护士。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南丁格尔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
第三部分(10、11自然段)讲南丁格尔逝世后,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
四、词语解释:
毅然决然:毫无犹豫地;坚决地。
无所事事:闲着什么事也不干。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安然长逝:平安;安安稳稳地死去。
瞩目:注目,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死亡抗争的勇气和康复的信心。在她的亲切关怀和精心照料下,许多
伤病员的身体状况扣精神面貌大大改观,重伤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因而伤员们称她为“提灯女神”。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再用它们各写一句话。●她不是给熟睡的伤病员掖掖被子,就是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
(1)(句子中“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给熟睡的伤病救死扶伤:救活将要死的,照顾受伤的。
声誉:声望名誉。歧视:不平等地看待。
贫民窟:指城市中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五、课后练习:
1、说说课文主要介绍了南丁格尔的哪些事迹?
答:课文主要介绍了四件事:①南丁格尔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当了一名护士。②在贫民窟发生霍乱的时候,她不顾个人安危,照顾生命垂危的病人。③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她组织护士志愿队,到前线救护伤病员,在她的亲切关怀和精心照料下,许多伤病员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大大改观,重伤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④她又用公众捐助的资金,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倾注毕生精力培养护理人才。
2、南丁格尔是怎样冲破阻力去当护士的?人们为什么称她为“提灯女神”?
答:(1)当时,南丁格尔的身份地位,不允许她当护士,因为“那个时代,做护士的往往都是一些没有文化、地位十分低下的妇女”。如果她选择做护士,会“丢尽全家人的脸”。但南丁格尔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最终不顾世俗的偏见和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优裕的生活,当了一名护士。因为“她认为,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努力去减轻病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那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2)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她组织护士志愿队,到前线救护伤病员。“每到深夜,南丁格尔常常提着一盏小小的油灯,在营区里一间病房一间病房地探视伤病员。”她就像一个女神降临人间给予伤病员关爱,而她手里那盏小小的油灯让伤病员心中感到无比温暖,带给伤病员同
员掖掖被子”和“为呻吟的伤病员换换药”两者必占其一,体现南丁格尔一直在忙碌、在关爱伤病员的忘我工作精神。造句:①星期六,我在家不是看课外书,就是弹琴。②学校大扫除时,我不是扫地,就是擦窗户。③鱼缸里的小鱼不是在水草间穿梭,就是聚集到一起,像是在开会。)
●南丁格尔不仅帮助伤病员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2)(句中“不仅……还……”表示递进关系,重点在后一分句,这里强调了“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造句:北京奥运会不仅实现了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还增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的友谊。)
香玉剧社号
一、生字词:
百废待兴
轰轰烈烈
一丝不苟
募集
后盾
辗转
猖狂 疮痍
名角
踊跃
积蓄
捋下
翱翔
二、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事,讴歌了一位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的爱国情怀。
三、词语解释
满目疮痍:眼睛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看到的破烂不堪的惨状。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致的地方也不马虎。百废待兴:一切被废置的事业都等待着兴办。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谈何容易:说起来怎么这样容易,表示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
丧心病狂:丧失理智,像发了疯一样。形容言行昏乱而荒谬或残忍可恶到了极点。
后盾:指背后的支持和援助力量。
捐献:拿出财物献给(国家或集体)。募捐:募集捐献或物品。
募集:广泛征集。
积蓄:积存的钱。义举:指疏财仗势的行为。
题写:写,书写(标题、匾额等)。
四、课后练习:默读课文,说一说: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捐献飞机的?并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居里夫妇18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但他们放弃了专利,18年后却买不起一克镭。
第二部分(5-6自然段)在麦隆内夫人的努力和帮助下,居里夫人得到了公众捐献的钱买的一克镭和数年后美国公众再次为居里夫人捐献了一克镭。
第三部分(7、8自然段)讲揭示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好的内心世界。
谈谈你的感受。
答: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听到敌军猖狂地对我军狂轰滥炸的消息后,常香玉决心要用演出收入为志愿军捐献一架战斗机。她不怕困难,决定带领香玉剧社将所有义演收入全部用于为志愿军购买飞机。她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保育院,与大家同甘共苦,到全国各地演出,在义演过程中,耐心说服思想动摇的个别人,以保证义演的顺利进行。香玉剧社的爱国热情极大地感动了各地的观众,人们踊跃捐献。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筹集的资金超过了十五亿元,她把这些钱寄到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给志愿军购买了一架战斗机——香玉剧社号。常香玉的爱国之举令我感动,作为一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她对祖国、对人民有着真挚的爱,是这种爱让她战胜了一切困难,勇往直前。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少先队员,应该珍惜今天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长大后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
居里夫人三克镭
一、生字词:
镭元素
简陋
弘扬
癌症
签字
捐献
赠予
周折
娴雅
困顿
固执
出乎意料
大公无私
富甲一方
困惑不解
解囊相助
腰缠万贯
二、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表现了她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一心为人类做贡献、大公无私的伟大品质。
课文以三克镭为线索贯穿全文
二、词语解释
端庄典雅:(举止、神情)端正庄重,优美不粗俗。富甲一方:在这一带地方最富有(的人)。甲,居第一位。
腰缠万贯:腰里捆着万贯钱财,形容人极富有。贯,指一贯钱,旧时的铜钱中间有一个方孔,用线穿起来,一千个为一贯。
弘扬:发扬光大。
解囊:打开钱包。囊,口袋。
捐赠:赠送(物品给国家或集体)。
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醉心:对某一件事物强烈爱好而一生专注。
人格:指个人的道德品质。
三、课后练习
1、说一说课文讲了关于居里夫人的什么事。
答:本文讲述了居里夫人拥有过三克镭的故事。第一克镭,经研制提纯;第二克镭,用于继续研究;第三克镭,用于创设镭研究院。
2、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再跟同学讨论讨论。
答:从这三克镭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是个品格十分高尚而物质生活相些困顿的科学家。她的思想境界是那么崇高,当她和她的丈夫在提炼出第一克镭时,便认为这一科学研究成果应该是“属于全人类的”,随即便“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丝毫不去考虑这是他们获得滚滚财富的大好机会。然而,居里夫人却毫不谋取个人利益,以致自己的物质生活陷入困顿的状态。所以,从这三克镭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科学家具有多么高尚的人格。
3、读一读,从下面句子中各找出一组意思相反的词语。
●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并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镭的提纯技术已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腰缠万贯,而镭的发现者却如此困顿
放弃——保留 腰缠万贯——困顿(囊空如洗)
中我体会到花木兰的爽朗、善良和孝敬父母、热爱祖国的情怀。花木
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的说法。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让我见识了什么是“巾帼不让须眉”。
花木兰
一、生字词:
逊色
拜访
不期而遇
昼夜
袜子
赫赫战功
凯旋
可谓
须眉
忠孝两全
巾帼
栋梁
出生入死
冲锋陷阵
智勇双全
恍然大悟 坐享清闲
劳苦功高
张灯结彩
喜气洋洋
二、主要内容
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讲的是一位性格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儿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正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忠孝两全的崇高精神。
三、词语解释
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
张灯结彩:挂灯笼,结彩球、彩带。形容喜庆景象。赫赫战功:指战功显著卓越。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一表人才:形容人相貌英俊、风度潇洒,学问出众、气质高雅。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
知晓:知道。
忠孝:对国家的忠诚和对父母的孝道。
逊色:指不及之处。巾帼: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幸会:客套话,表示跟对方相会很荣幸。
贵干:敬词,问人要做什么。
吃得消:支持得住。
从军:参军。男丁:成年男子。
昼夜:白天和黑夜。
栋梁:房屋的大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晋升:提高(职位、级别)。
四、课后练习
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
一、改写句子
百花园三
例:黄道婆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防止技术。
黄道婆把一整套植棉方法和防止技术都学会了。一整套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都被黄道婆学会了。练习:
居里夫妇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改为:
居里夫妇毫不保留地把镭的提纯方法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被居里夫妇毫不保留地公布了。
二、积少成多
对酒(清)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不惜千金买宝刀,---诗意是:不吝惜用千两黄金,去买一把锋利的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诗意是:用珍贵的貂皮换取美酒,这种行为狂放而豪迈,足以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诗意是:应该多珍重这一腔革命着的热血,洒去犹能化碧涛。---诗意是:它喷洒而出,将化作碧血波涛汹涌奔腾。(诗的前两句,作者写自己不惜的是千金,是貂裘;所珍惜的是宝刀,是美酒。宝刀是革命者的战斗武器,美酒能激发革命者的战斗热情。所以“千金买宝刀”、“貂裘换美酒,表现了追求革命、忠贞为国的坚定意志和满腔豪情。诗的后两句,更为直接和鲜明地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态度:“一腔热血勤珍重”—革命者的热血是最值得珍惜的,为什么呢?因为“洒去犹能化波涛”----革命者的热血飞洒答:读了这篇课文后,我对花木兰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课文
出去能化为汹涌的波涛,冲溃反动势力,淹没腐朽的清王朝。这也表达了秋瑾为祖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贡献自己生命的决心。)对酒---意思是说这首诗是对这美酒时作的。古人常借“对酒”“饮酒”等诗体,来表现强烈感情。
貂裘---貂皮作的衣服。貂皮是一种珍贵的皮衣料。勤珍重---多多珍惜、重视。碧涛—碧血的波涛。
二、作文 写写自己的故事(学习写提纲。)
第二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复习重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三单元复习重点
第11课《邓稼先》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其中优秀的部分,“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老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与邓小平同志表达的心声是一致的。
2.在写邓稼先以前,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3.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着重写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卓越的学者”,下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说”了就“做”,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全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个句子是比拟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来振兴我们这个衰微的民族。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试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这句话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人们常用“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来讽刺那些只说大话,不办实事、言行不一的人。因而“口的巨人”似乎只能是贬义了。但本文作者却把“说大话”和“办实事”统一起来,用“口的巨人”和“行动的高标”来称赞闻一多,称赞他那种既敢于高声说出真理,又肯于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
3“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使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具体再现,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可以具体感知。
4.“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第15课《孙权劝学》
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第三篇: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重点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重点
第四单元
生字词
16范仲淹
范仲淹淹没 岳阳 稀粥 凌晨 佳肴 岂不 宫廷 泱泱 切磋 废寝忘食 毫不介意 和衣而眠 于心不忍 千载难逢 粗茶淡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17.体育课
伤疤 膝盖 双臂 握手 嘘声 饶人 憋气 金发碧眼 君临天下 旁若无人 碍手碍脚 面色红润 七嘴八舌 神情激动 风和日丽
18虎口藏宝
瞥见 陶瓷 琢磨 眼眶 遮掩 胶卷 陌生 歹徒 撵走 头晕 价值连城 翻箱倒柜 无能为力 忧心忡忡 攥紧 间谍 疲惫不堪 栩栩如生 洋洋得意 戛然停下 大功告成 喜出望外 若明若暗
19.顶碗少年
歉疚 肩胛 颓丧 迷惘 座无虚席 不知所措 柳暗花明 目不转睛 不约而同 山穷水尽 惊心动魄 冰天雪地
20.失去的一天
麦茬 砌砖 绿阴如盖 垂涎欲滴 游手好闲
16范仲淹
一、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少年时刻苦学习的故事。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而能刻苦学习,胸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范仲淹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名著。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讲范仲淹少孤,家贫,读书十分刻苦。
第三部分(第6、7自然段)讲范仲淹的远大志向和从政后是如何施展自己的志向及后人对他的赞颂。
二、词语解释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毫不介意—丝毫不介意。
和衣而眠—不脱衣服睡觉。
于心不忍—不忍心。
千载难逢—一千年也难碰到一次。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清高—指人品纯洁高尚,不同流合污。
佳肴---精美的菜肴。
三、课后练习
3.读下面的句子,说一说加点的字在句中的读音及含义有什么不同。
(1)后来,为了进一步深造,他又只(zhī)身远赴应天府书院求学。
(“只身”中的“只”读zhī,表示单独的意思。“只身”即单独一人。)
(2)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zhǐ)煮一锅米粥,等粥凝冻之后再划成四块,早晚各食两块。
(“只煮”中的“只”读zhǐ,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有仅仅的意思。)
(3)好友见他不肯接受银两,第二天便送来许多美味佳肴。范仲淹好意难却,只(zhǐ)好接受了。(“只得”中的“只”读zhǐ,又不得不的意思,表示只能这样,没有别的选择。)
17.体育课
一、主要内容
课文选自意大利小说家写的《爱的教育》,以三年级学生的口气,讲述的是一堂体育课上发生的事情。表现了涅利自强不息、自信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写了上体育课和体育课后两部分。
二、词语解释
碍手碍脚—妨碍别人的事。
小菜一碟—比喻轻而易举的事情。
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
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
三、课后练习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电的词语,体会句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1)但是,涅利似乎以不参加体育活动为耻,硬是不同意。“你会知道的,妈妈。”他说,“我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句中“硬是”更加突出地表达了涅利的自强、自立、自信的思想感情。这一句表达了涅利坚持上体育课的决心,因为他觉得不参加体育课是一件耻辱,再说,涅利对上好体育课很有信心,能跟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
(2)但是,涅利希望自己也能像其他人那样站到那个平台上。他又一使劲,胳膊肘搭到平台上了,接着腿也上去了。最后,他使劲站到了平台上,喘着气望着下面的我们。他在笑呢!
(“也能”表达涅利非常强烈地想实现这个愿望,和其他人一样站到那个平台上。“笑”表达的是成功的喜悦,是实现愿望的欣慰与自豪。这句是涅利即将爬上平台和爬上平台时的细节描写。不仅写出了他内心想的,还具体刻画了他的动作。,表现了他是一个自强、自信的孩子。)
18.虎口藏宝
一、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娜塔莉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躲过了歹徒的搜查,保护了胶卷的故事,表现了娜塔莉的聪明、机敏和勇敢.文章以宝物---“胶卷”为线索.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他为什么又要让我再把它藏起来呢?)写娜塔莉从陶瓷虎口中发现了一卷胶卷.第二部分(从”娜塔莉把胶卷塞进衣服口袋”到”好了,大功告成!”)写陌生人搜查胶卷娜塔莉藏起胶卷歹徒抢走被掉包了的胶卷的过程.第三部分(从“那个家伙一溜烟似的离开了”到结束。)写威廉叔叔知道娜塔莉巧妙地保住了胶卷惊呆了。,高兴地夸奖纳塔莉。
瞥见—一眼看见。
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的样子。
琢磨—思索;考虑。
陌生—生疏,不熟悉。
疲惫不堪—非常疲惫。
三、课后练习
1威廉叔叔为什么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答:因为纳塔莉在十分危机的情况下,能够机敏地将陶瓷虎口里藏的宝物---胶卷进行调包,从而保护了胶卷,所以,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是个聪明的孩子。
2.读句子,思考括号里的问题,联系上下文仔细体会句子的含义。
(1)“纳塔莉,你父亲呢?”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有忧心忡忡。(威廉叔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情?)
答:疲惫不堪,是非常疲乏。威廉叔叔之所以疲惫不堪,是因为被两个歹徒折磨的结果;威廉叔叔之所以忧心忡忡,是忧虑担心证明那两个家伙是间谍的唯一证据---胶卷会被夺去。又因为怕纳塔莉太年幼和无能为力,保不住胶卷。
(2)突然,看到自己的照相机,眼睛不禁一亮。(纳塔莉这时在想什么?)
答:纳塔莉由看到自己的照相机,想到了照相机里的胶卷,如果取出照相机里的胶卷,把威廉叔叔的胶卷放进去,手里拿上自己的胶卷,来对付两个歹徒,会更安全些。
(3)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威廉叔叔高兴地夸奖纳塔莉,但是为什么又“连连摇头?”)
答“因为威廉叔叔在夸奖纳塔莉时又连连摇头,表明事情的结果太使他出乎意料了,也表明威廉叔叔夸奖纳塔莉“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是肺腑之言。
19*顶碗少年
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在二十多年前看杂技表演时,曾经见过的一个英俊少年在表演顶碗时,两次失败都没有气馁,最后获得成功的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不要退却,有时候成功就在于再坚持一下.第一部分(1-6自然段)讲顶碗少年表演两次都失败了,他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下没有退却,第三次终于成功了.第二部分(7、8自然段)讲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课文最后一句话以“山穷水尽”和“柳暗花明”,“冰天雪地”和“温暖的春风”作对比,形象地说明即使在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缩,成功往往就在于再坚持一下,再拼搏一次的努力中。
“一叠金边红花白碗”-----这句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四次。第一次出现,是我们只有大概的印象;第二次出现,我们不仅记住了那一叠碗的样子,还记住了数量,这意味着少年在挫折面前不退缩,从头再来;第三次,出现时,我发现碗是在白发老者手里,是白发老者把碗交给少年,同时给了他的赞许和疼爱,给了他力量与信心;第四次,是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碗打碎的声音响在“我”耳畔,则让人想到的是顶碗少年常常给我以鼓励的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座无虚席—没有空着的座位,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歉疚---抱歉而又内疚。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者发急。
摇撼—摇动。
惊心动魄---形容是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颓丧—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
迷惘—由于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前面再没有路可走了。比喻陷入绝境。
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多用来比喻再困难中看到的希望。
启迪—开导,启发。
责怪—责备;埋怨。
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
课后练习:
1作者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一个强者?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收到了什么启迪?
答:因为顶碗少年技艺娴熟;在高难度动作面前敢于挑战,在挫折以失败面前没有气馁,没有退却,重新开始;在老者的鼓励下又一次坚定信心,终于成功。说明他的成功就在于他的坚持,在于他勇于拼搏的精神,所以说,他是一个强者。
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使我们受到很大启迪。以后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失败和挫折,不能灰心,也不能退缩,坚持下去就有希望,坚持下去就有希望成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成功。
20*失去的一天
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九岁的佩佳没有完成妈妈给他安排的一天的任务,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做。妈妈领他看了在这一天里拖拉机手、建筑工人、面包师的工作成果和图书馆里大家一天看过的书,是佩佳明白了自己失去了一天。这个故事教育儿童失去一天就是失去了这一天里应该做的一切,这是无法弥补的,从而使他们懂得珍惜时间。
第一部分(1-6自然段)讲妈妈上班前让佩佳在这一天栽一棵树,看完一本书,可佩佳什么事也没做。
第二部分(7-13自然段)讲妈妈让佩佳懂得了自己失去了一天。
词语解释
垂涎欲滴---形容非常贪婪,想吃的样子。
游手好闲—游荡成性,不爱劳动。
麦茬—麦子收割后,遗留在地里的根和茎的基部。
课后练习:
妈妈为什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你对“失去的一天”是怎样理解的?
答:(1)因为佩佳觉得今天的事情可以放到明天去完成,所以他失去了这一天所应了解的、所应做的一切,而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妈妈说佩佳失去了一天。(2)“失去的一天”指失去了这一天里应该做的一切,而这一切再也无法用这一天弥补回来,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一天不可能再回
百花园四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
(1)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
“只有……才……”是一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只有”表示唯一的必须的条件,“才”表示在这种条件下出现的情况或结果。
(2)老兄误解了,我不是想吃,而是不敢吃。
“不是……而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不是”提出所要否定的人或事物,“而是”提出所要肯定的人或事,而且意在肯定,具有强烈的作用。
(3)威廉叔叔看上去既疲惫不堪,又忧心忡忡。
“既……又……”是一组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在意义上表明人或事同时具有两个方面的性质或情况。
2.阅读平台《鞋匠的儿子》
主要内容:这篇文章讲的是鞋匠的儿子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后,一些出身名门望族,自认为上流社会的优越的人,趁林肯首次在参议院演说之时羞辱、嘲笑他。林肯面对现实,平静而诚恳地演讲征服了参议员们。顿时,所有的嘲笑变成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文中林肯的演讲主要内容(1)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2)父亲是伟大的鞋匠,他的手艺无人能比的;(3)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3.积少成多
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充满信念。([古罗马]西塞罗)
(这句讲的是勇气与信念的必然联系。有勇气的人,心中必然有自己可以确信的看法。)
真金在烈火中炼成,勇气在困难中培养。([古罗马]塞涅卡)
(这句名言以真金是烈火中炼成的这一事实,来类比勇气是在困难中培养起来的抽象道理。)丧失财富的人损失很大;可是丧失勇气的人,便什么都完了。([西班牙]塞万提斯)
(这句讲的是勇气的重要。一个人失去了财富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但这个损失以后还有机会补救,如果丧失了勇气,就一切都完了。0
4.作文我和ⅹⅹ(写自己和别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把留下深刻印象的情景写具体。)
课后练习
近义词
杰出—卓越 轰动—震动 凌晨—拂晓佳肴—美食 晴朗—明朗 可怜—同情 红润—润泽 尽情—尽兴 神秘—神奇 搜索—搜寻 凝视—注视 戛然—突然 喝彩—叫好 镇静—镇定 迷惘—迷茫 消沉—消极 启迪—启发 傍晚—黄昏 羞惭—羞愧 严肃—严正 出色—杰出 垂涎欲滴—垂涎三尺 不知所措—手足无措 山穷水尽—走投无路 价值连城—无价之宝 忧心忡忡—忧心如焚 迷惑不解—疑惑不解 旁若无人—目中无人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争先恐后—不甘人后 千载难逢—百年不遇
反义词
杰出—平庸 晴朗—阴暗 瘦弱---强壮 陌生—熟悉 英俊—丑陋 镇静—慌张 曲折—笔直 消沉—高涨傍晚—黎明 出色—一般 香甜—苦涩 垂涎欲滴—不屑一顾 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目不转睛—左顾右盼 不知所措—应对自如 价值连城—一文不值 喜出望外—大失所望 忧心忡忡—欣喜若狂 洋洋得意—垂头丧气 风和日丽—风雨交加 争先恐后—甘居下游 千载难逢---屡见不鲜 兴国利民—祸国殃民
丧sāng(丧事/丧礼)sàng(丧失/丧命)
咽yān(咽喉/咽头)yàn(咽气/狼吞虎咽)yè(哽咽/声咽)
埋mái(埋伏/埋葬)mán(埋怨/落埋)
载zǎi(记载/转载/三年五载)zài(载歌载舞/载货)
大dà(大人/大哥)dài(大夫/大黄)
哄hōng(闹哄哄/哄动)hǒng(哄骗/哄弄)hòng(起哄/一哄而散)朝cháo(朝代/朝鲜)zhāo(朝阳/朝气)
臂bì(手臂、臂膀)bei(胳臂)
劲jìn(使劲/干劲)jìn(劲歌/劲敌)
嚼jué(咀嚼/)jiáo(嚼舌/嚼食)jiào(倒嚼)
待dāi(待一会/)dài(对待/等待)
笼lǒng(笼罩)long(笼子/鸟笼)
卷juǎn(卷起/花卷)juàn(试卷/画卷)
塞sāi(塞进/瓶塞)sài(塞外/边塞)sè(阻塞/语塞)
刹shàchà刹那古刹
模mó(模范/模糊)mù(模板/模样)
晕yūn(头晕/眩晕)yùn(光晕/晕车)
调diào(调查/调动)tiáo(调整/调节)
露lù(雨露/露水)lòu(露马脚/露风)
喝hē(喝水/喝汤)hè(喝彩/吆喝)
倒dǎo(打到/倒下)dào(倒立/倒映)
着zhe(拿着/写着)zháo(着火/着急)zhuó(着色/沉着)zhāo(高着儿)屏píng(屏幕/屏障)bǐng(屏息凝视/屏气)
曲qū(曲折/弯曲)qǔ(歌曲/曲调)
舍shè(宿舍/茅舍)shě(舍得/舍弃)
散sàn(散步/散心)sǎn(散文散落)
第四篇: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重点(模版)
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复习重点
21古诗三首
一、生字词
秦朝 官邸 熏风 杭州 汴州
二、课文内容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主要内容:
《出塞》选自《全诗集》,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军旅生活的一首诗。作者把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了起来,反映出对驻守边疆的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之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诗意: 1、2句: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时就存在着明月边关的景象。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与家人团聚。)3、4句要是当年的飞将李广将军依然在戍守边关,那些胡人的骑兵绝对不敢来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但使—要是)
词意: 但使—要是。
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不教—不让。
胡马—外族入侵的骑兵。万里—形容路途遥远。还—回家。
龙城—匈奴祭天之处。人—戍守边疆的士兵。
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阴山—长城北面的内蒙自治区中部山脉。题/临安邸(dǐ)宋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biàn)州。主要内容:
《题临安邸》这首诗选自《宋诗纪事》,是宋代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诗意: 1.2句: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你们这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在西湖边上所过的听歌看舞的荒淫生活,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描绘出杭州的美好景致。质问那些醉生梦死的贵族们。)
3.4句:你们那些权贵们已被暖洋洋的风吹得昏沉沉,晕乎乎,醉生梦死,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了。(更加尖锐地揭露了权贵们早把先朝故都、中原山河、国家耻辱都抛到九霄云外了。)(醉—沉醉,像喝了酒)
词意: 休—停止。直---简直。
醉—沉醉,像喝醉了酒。暖风—暖洋洋的风。熏—即“薰”,气味侵袭。
游人—游玩的人。这里指只顾玩乐的达官贵人。
汴州—北宋的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当时被金兵侵占。
临安—现在浙江省杭州。北宋朝灭亡,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宋高宗)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
邸—高级官员的住所。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楼外楼—楼阁之外还有楼阁,形容楼阁很多。几时休—休,罢休,停止。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示儿(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主要内容: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意:
1.2句: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3.4句:等到将来朝廷军队挺进北方,平定、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我)啊!(这句表现了诗人愚壮怀于悲伤之中,满腔热情地盼望着祖国统一。)(定—平定,收复。)
词意:
元—原来,本来。“元”在古时候与“原”字相通。但—只。
定—平定,收复。王师—国家的军队。乃—你的。翁—父亲(我)。示儿—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给儿子们看。万事空—一切都完了,没有了。
九州—相传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后用代作指全中国。同—统一。
定—平定。这里指收复失地。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被金兵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家祭---过去家庭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无—同“毋”,不要的意思。乃翁—你们的父亲。
三、课外阅读 塞下曲 唐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注释] 1.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4.遁:逃走。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7.逐:追赶。
主要内容: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卢纶曾任幕府中的元帅判官,对行伍生活有体验,描写此类生活的诗比较充实,风格雄劲。这首诗写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译文】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凉州词》:唐代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塞生活的歌词。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2.夜光杯:用白玉制成的酒杯,光可照明。它和葡萄酒都是西北地区的特产。
3.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4.君:你。
5.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6.催:催人出征。【译文】 葡萄美酒倒满了华贵的酒杯,正要畅饮的时候,马上的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在催促我上前作战。在沙场上醉倒了请你不要笑话我,古往今来,奔赴沙场的人中有几个人能平安归来?
22.左公柳 生字词:
屹立 走廊 纤巧 戈壁 腹地 疲惫 棺材 谋划 策略 携带 流淌 俄国 热忱 湘西 贫瘠 匮乏 憔悴 拱手相让 慷慨激昂 楚楚动人 力排众议 马不停蹄 不屈不挠 情不自禁 视死如归 铁骨铮铮 飞也似地 置之度外
凉州词 唐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词意
凉州词—唐代的一首乐府曲名,是歌唱凉州一带边疆生活的歌词。
黄河远上---远流直上,写在玉门关路上的景色。这里是逆黄河水流方向远望。一片----一座。孤城—这里指玉门关。万仞—古代长度单位。
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后来常用来作军乐。何须—何必。
怨—这里指吹奏哀怨的乐曲。怨,埋怨,哀怨。杨柳—指古代的一种乐曲。度—经过。诗意:
澎湃的黄河远远望去好像奔流在白云之间,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岭之间。不知谁的羌笛吹起了哀伤的《折杨柳》,是在埋怨柳树不青吗?然而那又何必呢?要知道那绿色的春风是吹不到玉门关的呀!
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边疆既雄伟壮观又荒凉萧条的景象,表现了边关将士既无限思念家乡又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重大的情感。
课文主要内容
文章按照“总起引入---具体分述----总结抒情”以“柳”为线索。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绘玉门关外柳树那高大挺拔的形象。第二部分(4-13自然段)记叙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抒发“我们”对左公柳的景仰、歌颂的情感。
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中四个“那”组成排比句,描述之中包含赞美之情。最后两句作者用反问及设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贯穿全文的“大柳树”的形象:它不是普通的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种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题目理解:“左宗棠”一语双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做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词语解释:
慷慨—一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二指不吝啬。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也说“激昂慷慨”。纤巧—细巧,小巧。
疲惫—一指非常疲乏,如疲惫不堪;二指非常疲惫,如疲惫敌军。携带---随身带着。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势不可动摇。流淌—液体流动。淌,往下流。
楚楚动人---形容形态或体貌娇美可爱。也作“楚楚可爱”“处处有致”。楚楚,指娇柔,秀美。力排众议—尽力排除各种反对意见,以便维护自己的正确主张。力,竭力。排,排除。议,议论、意见。
马不停蹄---马不停下脚步。比喻一刻不停止,行动很急促。近义词“日夜兼程”。视死如归---把死看着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课后练习:
1.默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左宗棠的哪些爱国事迹。
答:写了1.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带棺出征,收复失地的事(收复失地);2.左宗棠带领部队,植树造林,建设边疆,使古老的丝绸之路获得新生的事(建设边疆)。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左宗棠满腔的爱国热情。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想想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2)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3)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忍顽强)的精神之树!
答:这三句都赞美了柳树的挺拔和刚强。第(1)句主要从外形姿态上描绘,写整体的“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写枝条的“刚劲有力”,写树冠的“宛如帷幄”(好似军营里的帐幕);(2)从形到神,主要从精神品质上着眼,写柳树的刚强给人一种“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第(3)句从树到人,看似写树,实为写人,目的是歌颂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士身上所具有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
3.用下列词语造句 情不自禁 不但…….而且…… 23*郑成功收复台湾 生字词
憎恨 厦门 舰船 铭记 撰写 箪食壶浆 荆榛 荷俘 盘踞 负隅顽抗 垂头丧气 千军万马 张牙舞爪 走投无路
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记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中华民族史上的重要大事.表现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郑成功自幼立志,驱除荷俘.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讲郑成功率兵东征,收复台湾.第三部分(910自然段)讲宝岛回归,同胞欢庆.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讲郑成功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词语解释 憎恨—厌恶痛恨。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也作盘巨。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撰—写。
千军万马—形容兵马极多、阵容强大。也作“万马千军”。
张牙舞爪—张开利牙,挥舞爪子。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或坏人猖狂的样子,或形容人手舞足蹈时动作十分粗鲁。
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也比喻枯萎而没有了生气。走投无路---形容处境十分困难。投,投奔。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汤。形容百姓热情欢迎他们拥护的军队。也表示馈赠食物。又作“壶浆箪食”箪,盛饭的圆形竹器。浆,米汤。
荆榛---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本课比喻恶人荷兰侵略者。荷俘—对荷兰侵略者的蔑称。形近字组词
曾()居()名()夏()见()憎()据()铭()厦()舰()增()锯()酩(酩酊大醉)
弯()
现()赠()剧()
湾()
砚(砚台)24隐姓埋名三十年 生字词
渺小 热忱 掌握 采购 撕毁 关键 刊物 书名 提炼 殿堂 撤走 富裕 键盘 殿堂 隐匿 隐姓埋名 不假思索 欢欣鼓舞 心甘情愿 扬眉吐气 不折不扣 自力更生 熠熠生辉 威逼利诱 毫不犹豫 不分昼夜
主要内容
文章以在祖国核武器研制战线上默默无闻工作的科学家为题材,介绍了著名女科学家王承书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她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祖国服务的奉献精神。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王承书坚定承诺,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讲王承书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
第四自然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讲王承书果断受命,解决提炼浓缩铀技术难题。
第四部分(第12-17自然段)讲王承书艰苦工作,迎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讲中华优秀儿女王承书的美名永放光彩。
这一自然段是全文的尾声和总结,既照应了全文各部分内容,又照应了文章的题目,表达了人们对这位既平凡又伟大的女性的无比崇敬的心声:王承书的业绩和名字与祖国的历史画卷共存。
词语解释 渺小—微小。热忱—热情。
不分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形容做事不停歇、从早到晚都在干。昼,白天。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情况(底细)。也作“隐名瞒姓”。欢欣鼓舞—形容十分高兴,精神很振奋。欢欣,喜悦的神态。鼓舞,振奋的样子。熠熠---形容发光发亮。熠,光耀,鲜明。形近字组词:
购()键()练()撤()署()构()健()拣()澈()暑()沟()建()炼()拆()曙()钩()毽()折()置()课后练习:
1.读句子,想象带点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
虽然她没能上台领奖,报刊的喜讯中也没提到她的名字,但她还是(心甘情愿)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
答: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第一句是作者对她语言、神态的生动描述,“不假思索”表现她的果断和坚定.第2句是王承书为国奉献的具体表现,”心甘情愿”说明王承书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心以及她”淡泊明志”的品质,”默默”照应为课文题目”隐姓埋名”,写的是王承书的行动方式.25*海上英魂 生字词
霎时 起锚 屡次 舵轮 频繁 毫不示弱 相彻云霄 乘风破浪 置之度外 同归于尽 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我军爱国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日本侵略中国,战争爆发.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黄海海战,激烈悲壮.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讲我方失败,精神永存.词语解释
管带—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霎时—极短的时候.屡—一次又一次.频频—屡次,连续几次.连续不断
毫不示弱—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乘风破浪—船乘着风势,冲开浪头.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又作“长风破浪”。乘,利用。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度,考虑。同归于尽---一同死亡或毁灭。尽,完结、完尽。课后练习
1.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
答:因为本文是通过叙事来歌颂赤子情怀,表达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哀悼,希望这些永远长眠在大海中的英魂能够安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2.结合上下文说说“置之度外”“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用心体会邓世昌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答:“置之度外”是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同归于尽”是一同死亡或毁灭。“置之度外”“同归于尽”是邓世昌驾驶“致远”舰之前的豪言壮语,也是他后来以身实践的壮烈之举,他说到做到、义无反顾。
3.按提示,分别把下列词语抄在后面的横线上。目瞪口呆 置之度外 慷慨激昂 同归于尽 魂飞魄散 惊恐万状 写敌军: 写我方: 百花园五
一、读下面四组词语,想想每组两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慷慨激昂 宁死不屈 乐善好施 满腔义愤 气急败坏 垂死挣扎 为非作歹 恼羞成怒
每组上面的词语都带有赞许、喜爱的感情色彩(褒义词)每组下面的词语都带有厌恶、憎恨的感情色彩(贬义词)
三、把下列词语按照不同的感情色彩分成两组写下来。真诚 凶残 虚伪 善良 视死如归 暴跳如雷 和颜悦色 贪生怕死 褒义词:真诚 善良 视死如归 和颜悦色 贬义词: 凶残 虚伪 暴跳如雷 贪生怕死
四、积少成多.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是陆游六十八岁闲居在家乡山阳时写的。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他睡不着,在天将亮时,走出篱笆门外乘凉,眺望山河,想到中原,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对沦陷的壮丽山河、苦难百姓的深切怀念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三万里河:指黄河长三万里,是夸张写法。五千仞岳:指五千仞高的西岳华山。是夸张。摩天—形容极高,高得能碰到青天。摩,擦过,迫近之意。遗民---仍然生活在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地区的宋朝老百姓。胡尘—胡人兵马所扬起的尘土,形容金人的嚣张气焰和残酷统治。
五、作文
我喜欢的一则格言(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体现它给予你的教育。把重要情节写详细。)近义词
挺立—直立 茁壮—健壮 乘机---趁机 放弃—丢弃 收复—收回 慷慨—大方 热忱—热情 折服—信服 刚毅—刚强 坚毅—坚韧 疲惫—疲劳 谋划—策略 策略—谋略
富饶—富足 神圣—崇高 憎恨—憎恶 凭借—倚仗 坚固—结实 盘踞—占据 渺小—微笑小 稀薄—淡薄 企图—图谋 紧迫—急迫 枯燥—单调 沸腾—欢腾 隐匿—隐藏 估计—估量 霎时—刹那 慷慨—大方 乘风破浪—披荆斩棘 目瞪口呆—瞠目结舌 魂飞魄散—魂不附体 宁死不屈—宁折不弯 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马不停蹄—日夜兼程
反义词
茁壮—柔弱 放弃—保留 收复—沦陷 慷慨—吝啬 刚毅—懦弱 疲惫—轻松 富饶—贫瘠 憎恨—喜爱 坚固—松散 镇定—慌张 铭记—遗忘 渺小—伟大 稀薄—浓厚 枯燥—生动 繁重—轻松 密集—稀疏 乘风破浪—急流勇退 宁死不屈—苟且偷生 慷慨—吝啬 目瞪口呆—神色自若 魂飞魄散—镇定自若 扬眉吐气—垂头丧气 争先恐后—甘居人后 义正严词—理屈词穷 垂头丧气—精神抖擞 视死如归—贪生怕死
多音字组词
还huán(归还/还钱)hái(还有/还是)塞sāi(塞子/瓶塞)sài(塞外/要塞)sè(堵塞/闭塞)累lěi(积累、累计)lèi(劳累、苦累)léi(瓜果累累、累赘)强qiáng(坚强/强大)qiǎng(勉强/强词夺理)jiàng(倔强)调tiáo(调整/风调雨顺)diào(调查/调动)爪zhǎo(张牙舞爪、手爪)zhuǎ(狗爪、爪子)降jiàng(降落/下降)xiáng(降服/投降)喝hē(喝水/喝酒)hè(喝彩/吆喝)载zǎi(记载/三年五载)zài(载货/运载)食shí(食物/食品)sì(箪食壶浆)丧sāng(丧失/治丧)sàng(丧失/沮丧)假jià(放假/假期)jiǎ(假如/假山)待dāi(待一会)dài(等待/招待)重chóng(重复/重新)zhòng(重要/重心)折zhé(折尺/折纸)zhē(折腾/折跟头)shé(折本/枝折花落)更gēng(更夫/更换)gèng(更加/更好)几jī(几乎/茶几)jǐ(几个/几次)绿lǜ(绿色/绿叶)lù(鸭绿江)没méi(没有/没事)mò(淹没/沉默)横héng(横线/横排)hèng(蛮横)宁níng(宁静/安宁)nìng(宁可/宁愿)
第五篇:S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五单元复习重点
古诗三首
一、生字词
秦朝 官邸 熏风 杭州 汴州
二、课文内容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主要内容:
《出塞》选自《全诗集》,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军旅生活的一首诗。作者把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了起来,反映出对驻守边疆的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无比哀叹之情,表达了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
诗意:
1、2句: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从千年以前,万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时就存在着明月边关的景象。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与家人团聚。)
3、4句:要是当年的飞将李广将军依然在戍守边关,那些胡人的骑兵绝对不敢来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词意:但使—要是。
飞将—汉代著名将领李广。
还—回家。不教—不让。
胡马—外族入侵的骑兵。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龙城—匈奴祭天之处。
阴山—长城北面的内蒙自治区中部山脉。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人—戍守边疆的士兵。
《题/临安邸(dǐ)》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xūn)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biàn)州。主要内容:
《题临安邸》这首诗选自《宋诗纪事》,是宋代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诗意:1.2句: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你们这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在西湖边上所过的听歌看舞的荒淫生活,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描绘出杭州的美好景致。质问那些醉生梦死的贵族们。)3.4句:你们那些权贵们已被暖洋洋的风吹得昏沉沉,晕乎乎,醉生梦死,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故都汴州了。(更加尖锐地揭露了权贵们早把先朝故都、中原山河、国家耻辱都抛到九霄云外了。)(醉—沉醉,像喝了酒)
词意:休—停止。
直---简直。
醉—沉醉,像喝醉了酒。
暖风—暖洋洋的风。
熏—即“薰”,气味侵袭。游人—游玩的人。这里指只顾玩乐的达官贵人。
汴州—北宋的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当时被金兵侵占。
临安—现在浙江省杭州。北宋朝灭亡,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宋高宗)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
邸—高级官员的住所。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楼外楼—楼阁之外还有楼阁,形容楼阁很多。几时休—休,罢休,停止。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
《示儿》(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主要内容: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全诗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诗意:1.2句: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到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3.4句:等到将来朝廷军队挺进北方,平定、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我)啊!(这句表现了诗人愚壮怀于悲伤之中,满腔热情地盼望着祖国统一。)(定—平定,收复。)
词意:元—原来,本来。“元”在古时候与“原”字相通。
但—只。
定—平定,收复。
王师—国家的军队。
乃—你的。翁—父亲(我)。
示儿—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给儿子们看。万事空—一切都完了,没有了。
同—统一。
乃翁—你们的父亲。定—平定。这里指收复失地。
无—同“毋”,不要的意思。九州—相传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后用代作指全中国。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一带。这里泛指被金兵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家祭---过去家庭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
三、课后练习。
3、说说《出塞》、《示儿》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出塞》表达了诗人盼望保住边疆的安宁,不让敌人袭扰的爱国豪情。《示儿》表达了诗人盼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句作者用反问及设问的修辞方法,进一步提升了贯穿全文的“大柳树”的形象:它不是普通的刚强之树,而是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种精神就是像左宗棠那样的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满腔爱国热情。
题目理解:“左宗棠”一语双关。既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更指为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做出巨大贡献的左宗棠。
词语解释:
慷慨—一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二指不吝啬。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也说“激昂慷慨”。纤巧—细巧,小巧。
携带---随身带着。
疲惫—一指非常疲乏,如疲惫不堪;二指非常疲惫,如疲惫敌军。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势不可动摇。流淌—液体流动。淌,往下流。
楚楚动人---形容形态或体貌娇美可爱。也作“楚楚可爱”“处处有致”。楚楚,指娇柔,秀美。
力排众议—尽力排除各种反对意见,以便维护自己的正确主张。力,竭力。排,排除。议,议论、意见。
马不停蹄---马不停下脚步。比喻一刻不停止,行动很急促。近义词“日夜兼程”。视死如归---把死看着像回家一样。形容为了正义事业不怕牺牲生命。
三、课后练习:
1、默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左宗棠的哪些爱国事迹。
左公柳
一、生字词:
屹立 走廊 纤巧 戈壁 腹地 疲惫 棺材 谋划 策略 携带 流淌 俄国 热忱 湘西 贫瘠 匮乏 憔悴 拱手相让 慷慨激昂 楚楚动人 力排众议 马不停蹄 不屈不挠
情不自禁
视死如归
铁骨铮铮
飞也似地
置之度外
二、主要内容:
这首诗描绘了塞外边疆既雄伟壮观又荒凉萧条的景象,表现了边关将士既无限思念家乡又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重大的情感。
文章按照“总起引入---具体分述----总结抒情”以“柳”为线索。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描绘玉门关外柳树那高大挺拔的形象。第二部分(4-13自然段)记叙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抒发“我们”对左公柳的景仰、歌颂的情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中四个“那”组成排比句,描述之中包含赞美之情。最后两
答:1.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带棺出征,收复新疆失地的事迹;2.左宗棠带领部队植树造林,建设边疆,使古老的“丝绸之路”获得新生的事。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左宗棠满腔的爱国热忱。
2.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想想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忍顽...........强的精神之树!.....
答:这三句都赞美了柳树的挺拔和刚强。第(1)句主要从外形姿态上描绘,写整体的“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写枝条的“刚劲有力”,写树冠的“宛如帷幄”(好似军营里的帐幕);(2)从形到神,主要从精神品质上着眼,写柳树的刚强给人一种“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示馈赠食物。又作“壶浆箪食”箪,盛饭的圆形竹器。浆,米汤。
荆榛---泛指丛生灌木,多用以形容荒芜情景。本课比喻恶人荷兰侵略者。
隐姓埋名三十年 的气势”;第(3)句从树到人,看似写树,实为写人,目的是歌颂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士身上所具有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一、生字词
憎恨
厦门
舰船
铭记
撰写
箪食壶浆
荆榛
荷俘
盘踞
负隅顽抗
垂头丧气
千军万马
张牙舞爪
走投无路
二、课文内容: 课文主要记叙了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中华民族史上的重要大事.表现了郑成功的爱国精神.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讲郑成功自幼立志,驱除荷俘.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讲郑成功率兵东征,收复台湾.第三部分(910自然段)讲宝岛回归,同胞欢庆.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讲郑成功的丰功伟绩,永载史册.三、词语解释
憎恨—厌恶痛恨。
盘踞—非法占据,霸占(地方)。也作盘巨。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撰—写。
千军万马—形容兵马极多、阵容强大。也作“万马千军”。
张牙舞爪—张开利牙,挥舞爪子。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或坏人猖狂的样子,或形容人手舞足蹈时动作十分粗鲁。
垂头丧气—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形容失望懊丧的样子。也比喻枯萎而没有了生气。
走投无路---形容处境十分困难。投,投奔。
荷俘—对荷兰侵略者的蔑称。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汤。形容百姓热情欢迎他们拥护的军队。也表
一、生字词
渺小 热忱 掌握 采购 撕毁 关键 刊物 书名 提炼 殿堂 撤走 富裕 键盘 殿堂 隐匿 隐姓埋名 不假思索 欢欣鼓舞 心甘情愿 扬眉吐气 不折不扣 自力更生 熠熠生辉 威逼利诱 毫不犹豫 不分昼夜
二、主要内容
文章以在祖国核武器研制战线上默默无闻工作的科学家为题材,介绍了著名女科学家王承书的感人事迹,热情讴歌了她不为名,不为利,一心为祖国服务的奉献精神。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王承书坚定承诺,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讲王承书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第四自然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三部分(第9-11自然段)讲王承书果断受命,解决提炼浓缩铀技术难题。第四部分(第12-17自然段)讲王承书艰苦工作,迎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讲中华优秀儿女王承书的美名永放光彩。这一自然段是全文的尾声和总结,既照应了全文各部分内容,又照应了文章的题目,表达了人们对这位既平凡又伟大的女性的无比崇敬的心声:王承书的业绩和名字与祖国的历史画卷共存。
三、词语解释
渺小—微小。
热忱—热情。
熠熠---形容发光发亮。熠,光耀,鲜明。不分昼夜—不分白天和黑夜。形容做事不停歇、从早到晚都在干。昼,白天。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假,凭借。
隐姓埋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情况(底细)。也作“隐名瞒姓”。
欢欣鼓舞—形容十分高兴,精神很振奋。欢欣,喜悦的神态。鼓舞,振奋的样子。
四、课后练习:
1、读句子,想象带点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愿意!”王承书不假思索地说出这三个字,声音不高,却十分坚定。....●虽然她没能上台领奖,报刊的喜讯中也没提到她的名字,但她还是心甘情...愿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
乘风破浪—船乘着风势,冲开浪头.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也形容事业迅猛发展。又作“长风破浪”。乘,利用。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度,考虑。同归于尽---一同死亡或毁灭。尽,完结、完尽。
四、课后练习
本文以中日甲午战争的始末为线索来叙事写人,为什么题目不用《中日甲午战争》,而命为《海上英魂》?
答:这两个句子都表达了王承书敢于放弃个人名利的勇气和决心。第一句是作者对她语言、神态的生动描述,“不假思索”表现她的果断和坚定.第2句是王承书为国奉献的具体表现,”心甘情愿”说明王承书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心以及她”淡泊明志”的品质,”默默”照应为课文题目”隐姓埋名”,写的是王承书的行动方式。
海上英魂
一、生字词
霎时
起锚
屡次
舵轮
频繁
毫不示弱
相彻云霄
乘风破浪置之度外 同归于尽
二、课文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百多年前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表现了我军爱国将士同仇敌忾顽强作战宁死不屈的英勇精神.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日本侵略中国,战争爆发.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讲黄海海战,激烈悲壮.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讲我方失败,精神永存.三、词语解释
管带—清末新军制,统辖一营的长官称为管带。
霎时—极短的时候。屡—一次又一次。
频频—屡次,连续多次。毫不示弱—丝毫不表示自己很弱.形容在强者面前不畏惧。
答:因为本文是通过叙事来歌颂赤子情怀,表达对邓世昌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怀念和哀悼,希望这些永远长眠在大海中的英魂能够安息。他们的精神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2.结合上下文说说“置之度外”“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用心体会邓世昌舍身报国的崇高精神。
答:“置之度外”是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同归于尽”是一同死亡或毁灭。“置之度外”“同归于尽”是邓世昌驾驶“致远”舰之前的豪言壮语,也是他后来以身实践的壮烈之举,他说到做到、义无反顾。
百花园五
一、读下面四组词语,想想每组两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有什么不同。慷慨激昂
宁死不屈
乐善好施
满腔义愤 气急败坏
垂死挣扎
为非作歹
恼羞成怒 每组上面的词语都带有赞许、喜爱的感情色彩(褒义词)每组下面的词语都带有厌恶、憎恨的感情色彩(贬义词)
三、把下列词语按照不同的感情色彩分成两组写下来。真诚 凶残 虚伪 善良 视死如归 暴跳如雷 和颜悦色 贪生怕死 褒义词:真诚
善良
视死如归
和颜悦色 贬义词:凶残
虚伪
暴跳如雷
贪生怕死
四、积少成多.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这首诗是陆游六十八岁闲居在家乡山阳时写的。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他睡不着,在天将亮时,走出篱笆门外乘凉,眺望山河,想到中原,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对沦陷的壮丽山河、苦难百姓的深切怀念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三万里河:指黄河长三万里,是夸张写法。五千仞岳:指五千仞高的西岳华山。是夸张。
摩天—形容极高,高得能碰到青天。摩,擦过,迫近之意。遗民---仍然生活在被金兵占领的中原地区的宋朝老百姓。胡尘—胡人兵马所扬起的尘土,形容金人的嚣张气焰和残酷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