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多尔衮

时间:2019-05-13 05:55: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史上的多尔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史上的多尔衮》。

第一篇:历史上的多尔衮

历史上的多尔衮

多尔衮出生于1612年,是大清奠基人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8岁与其弟弟多铎共掌一旗开始,15岁失去父母,24岁被封为睿亲王,32成为大清的摄政王,38岁去世,在其摄政期间完成了大清绝大多数领土的统一,就是这样一个人,在政治、军事上有着卓越功勋,为大清建功立业,居功至伟的人,在过世400多年后成为人们研究和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按大多史料的记载,他是努尔哈赤最为看好的汗位继承人,却在几次皇位争夺中连连失利,究竟原因为何?此外,多尔衮一生无子,那他与顺治皇帝之间的关系究竟怎么样呢?

(一)夺位失利 第一次失利

按诸多史料记载,努尔哈赤宠爱他的福晋阿巴亥,爱屋及乌,对阿巴亥的三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也甚是宠爱,并给予很多的锻炼机会,更有甚者,认为多尔衮是努尔哈赤心中最佳的皇位继承人,而努尔哈赤生前给他们三兄弟给予诸多好处,兄弟三人年纪很小就已经成为八旗旗主,阿济格掌握一旗,多尔衮、多铎两兄弟共掌一旗,三兄弟共掌两旗,实力也不容小觑,为什么多尔衮争夺汗位就失败了呢?我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内部因素。这有来自于多尔衮、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代善等多方面的原因。1.从多尔衮的角度来讲,年纪太小是主要因素。努尔哈赤过世时,多尔衮还不满十四岁,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22岁,但此人生性鲁莽,不善权谋,多尔衮的弟弟多铎12岁更是少不更事,由此看来,三兄弟本身就缺乏夺位的经验和手腕,加上第二天,母亲被迫殉葬,同时失去父亲和母亲的三兄弟顿时陷入危机中,从受父亲维护母亲疼爱的少年变成三个孤儿,而且周围强敌环伺,朝不保夕。带给三兄弟最多的不是失去父母的痛苦,而是无所依靠难以自保的恐惧。纵使多尔衮天纵奇才,但年仅十三四岁,你又怎么能指望他能与比他年长二十岁同样聪慧的皇太极抢皇位呢?

2.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离世。随着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宠爱,努尔哈赤对多尔衮三兄弟也甚是宠爱,三兄弟也是子凭母贵,但是在阿巴亥还在世时,其并未替三兄弟提前谋划,铺就争夺汗位的道路。逼死阿巴亥就让多尔衮三兄弟失去了母亲的庇护,变得孤立无援,大大降低了多尔衮三兄弟的夺位的可能性。这也是皇太极和四大贝勒一定要除去阿巴亥的原因之一。

3.代善两红旗的“背叛”。从努尔哈赤身前的做法来看,努尔哈赤是偏向多尔衮三兄弟的,三兄弟掌握两旗共65个牛录,代善和阿巴亥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自然应该支持多尔衮三兄弟的,因此,加上代善的两红旗51个牛录,加上多尔衮即将到手的镶白旗的15个牛录。三兄弟的胜算应该是很大的。但估计努尔哈赤也没有料到,代善的儿子却并不支持代善拥护三兄弟的决定,并最终影响了整个时局。代善两红旗转投皇太极,使三兄弟仅仅掌握65个牛录,就有些孤立了,这也与多尔衮三兄弟这边没有及时的拉拢有关。

第二,外部因素。这一点主要说的是皇太极。这与皇太极迅速的成长起来,步步领先有很大的关系。

1.年龄适中。从年龄来讲,努尔哈赤去世时,代善43岁,皇太极34岁,多尔衮14岁,多铎12岁。皇太极年长于多尔衮20岁,正是男儿三十而立的时期,在年龄上,皇太极就有很大的优势。

2.战功赫赫。皇太极的母亲孟古格格在其11岁时就已去世,11岁时失去母亲的庇护,而孟古格格出生于叶赫部,偏偏叶赫部与努尔哈赤所在的建州本部互为仇敌,皇太极根本得不到母亲这边势力的协助,只能靠自己单打独斗,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因此,皇太极一直跟随在父亲努尔哈赤身边,也曾立下过许多功劳,清史上的“萨尔浒大捷”中,皇太极可谓是出奇制胜,做出了很大贡献。皇太极跟随努尔哈赤南征北战,从 1612年到1625年不断地磨练其心性,建立军功,也扩大了其威信,也是其能力得到了锻炼和认可。

3.工于心计善权谋,这是多尔衮三兄弟当时最欠缺的部分。当然,工于心计也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11岁丧母,又出生在贵族王庭之家,加上身边的例子,皇太极的哥哥褚英,本身其实并无大的过错,只是身为继承人而成为众矢之的,背后却被努尔哈赤赐死。所以,如何生存,如何能在众兄弟中独树一帜又不被别人算计,这就成为一个11岁的孩子就该思考的问题。

4.心思缜密,审时度势。也因年少失去母亲,皇太极的心思极其的细致,极具观察力。他善于观察时局,并很好地拿捏分寸,适时拉拢,借力打力,这也是皇太极之所以能成功夺位,并能成功利用多尔衮制衡三大贝勒,并最终能掌握实权的重要原因。

5.天资聪慧。我觉得,人有些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例如,天分、聪慧。像三兄弟中的阿济格,勇猛、直率,但有的时候不用脑,而多尔衮虽体弱多病,但善于动脑,正如睿亲王的睿智,聪明过人,打仗时善于谋划,以智取胜;而且同时作战勇猛,功勋卓著。像阿济格和多尔衮,同父同母,或许成长环境可能存在差异,但两人完全是不同的形式风格,在天分和聪慧方面也有所不同。皇太极与生俱来的聪慧为其夺位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实有时候看似偶然的事情都有其必然性。多尔衮自有其优势所在,但也有其难以把控局势,难以弥补的劣势。

第二次失利 这次,多尔衮事实上并未真正开始夺位,但他是有机会的,在他降服蒙古察哈尔部时缴获了消失了两百年的传国玉玺。而传国玉玺的持有者一般会被认为是正统,有了玉玺,皇太极改年号,建立大清王朝,多尔衮已经24岁,被加封为和硕睿亲王。这次缴获玉玺,他是有机会的,但为什么自己没有称帝呢?我觉得只要是心理没把握,无论是打仗,还是夺位,年长于他二十岁的皇太极都更有经验,而且在智计和权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上这些年,多尔衮一直辅佐皇太极,更是了解皇太极的能力和手段的。因为没把握,所以未敢出手,退一万步讲,多尔衮24岁,皇太极已经44岁了,在年龄上,多尔衮更有优势,看谁耗得过谁。因此,这次的夺位实际上从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多尔衮开始统摄吏部,管理朝政,为其后来担任摄政王奠定了基础。

第三次失利

这次的候选人包括礼亲王代善、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颖郡王阿达礼。当时代善60多岁,济尔哈朗44岁,多尔衮32岁,豪格35岁。但礼亲王长期受到打压,年龄又大,基本退出了竞争;济尔哈朗并非皇太极直系血亲,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奇的第六个儿子,在血统上较为疏远,当选的可能性不大,阿达礼一直不受皇太极赏识,公开表明要支持多尔衮,多尔衮三兄弟一致拥护多尔衮,而豪格也应是皇太极的儿子和一些其他优势而受到部分人的支持。现在分别分析豪格和多尔衮的优势。

豪格的优势:

1.年龄适中,身份正统。皇太极去世时,豪格35岁,比起少不更事的福临来说是有很大优势的,从年龄来讲,是最佳的候选人之一。而且他是皇太极的长子,父亲去世,儿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

2.战功卓著。因为是长子,很受皇太极的倚重,也给了很多的锻炼机会,因此豪格也曾立下许多战功。

多尔衮的优势:

1.年龄优势,身份尊贵。年龄优势主要是相比于福临等其他小皇子所说的,比起豪格,是差不多的。然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儿子之一,且在上一次的竞争者中,多尔衮就是候选人之一。

2.兄弟齐心。这时多尔衮远胜于豪格的地方,多尔衮三兄弟一直是以多尔衮为中心并拥护多尔衮的。多尔衮兄弟三人掌握两白旗,共65个牛录,因为皇太极靠多尔衮和多铎来为他稳固地位,打击其他贝勒,所以白旗的配置是相当高的,尤其是正白旗基本上是把其中实力最强的。3.战功卓越。比起同样立下战功的豪格来说,多尔衮能征善战要更胜一筹。在战场上,豪格与多尔衮一同出征时,一般做决策的都是多尔衮,多尔衮比起豪格来就更加的威名远播。

4.经验丰富。比起十八年前夺位中的候选人之一,却不战而败,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和成长,比起比自己还年长的侄子豪格,多尔衮的谋略和心性都远胜于豪格,况且多尔衮的政治经验更为丰富。

看似多尔衮的胜算更大,但最后为什么又输了呢?这还要看事态的发展动向和原因: 一方面,两黄旗为保持自己的直系待遇,力保豪格,事实上保的是皇太极的儿子,至于是不是豪格根本无关紧要。两黄旗坚持立皇太极的子嗣为帝,多尔衮担心争夺会引起八旗内部的分裂,多尔衮一直想入主中原,要灭大明朝、灭李自成、灭张献忠,最后一统中国,他心里是装着天下的,是有远大抱负的,不愿为了一个皇位,失去实现梦想的机会,因此做出了适度的让步。而表意不明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礼亲王代善表明态度要立豪格,代善的孙子阿达礼没出声。这就让多尔衮的局面有些被动了。豪格本身就有三旗,加上代善的两红旗,济尔哈朗的镶蓝旗,顿时就成了六比二的局势,多尔衮一味地坚持难以扭转当前的局面,会使自己与其他人对立,甚至被驱逐出权利中心,便改变策略。豪格本是议定的继承人,却在这时不适时了谦虚,将自己从继承人的争夺战中淘汰出来,自己断送了自己君临天下的美梦。顺便为多尔衮铺了一个台阶,名正言顺让豪格出局。郑亲王提出要立福临,多尔衮便同意了,与济尔哈朗一同担任摄政王。后来,多尔衮免了济尔哈朗的实权,独揽朝政,掌握了朝局的实际控制权。

其实我认为这场争夺的结果是双赢的,两黄旗铁了心要立皇太极的儿子,达到了想要的结果,多尔衮想统一八旗,入主中原,君临天下,而这次立福临为帝,多尔衮掌握着实际的控制权,完全有机会实现他的高远抱负,一场看似谁都没有输的争夺战就此了结。

(二)多尔衮与顺治皇帝的关系

多尔衮一生无子,就只有一个女儿,膝下冷清。他对于福临又是什么意义呢?多尔衮与福临的关系有点类似于皇太极和多尔衮的关系。

多尔衮失去父母时14岁,兄弟三人顿时成了孤儿,处境堪忧,而皇太极就是这一结果的制造者,因为忌惮多尔衮三兄弟的后盾阿巴亥,并担心其成为他夺位的障碍,皇太极和三大贝勒一同逼死了阿巴亥,让兄弟三人陷入无依无靠的境地,虽然手中仍有兵马,但缺乏支持者和政治斗争的经验,三兄弟的地位也远不及往日。被降为小贝勒之后,又无实力反击,面对众多的对手,处境堪忧。但多尔衮三兄弟在努尔哈赤心中的地位,和手中所掌握的兵权及三兄弟的能力和才干加重了三人在未来政治中的地位和谈判的筹码。

母亲刚死,三兄弟都难以接受,全国人民都知道阿巴亥是皇太极等四人逼死的。三兄弟,尤其是阿济格怒不可遏;多铎才12岁,不明就里;只有多尔衮考虑到要不动声色,保存实力,将来一举夺位。强压愤怒和不满,保持对皇太极之前的恭敬,年少却懂得隐忍,这份坚韧被皇太极看在眼里。

而皇太极虽然已经登上汗位,但按之前的约定要与其他三大贝勒平起平坐。皇太极心高气傲,具有远大抱负,又怎会甘心大权旁落。小贝勒就成了皇太极对付三大贝勒的最佳人选,他开始拉拢多尔衮和多铎。皇太极作为三兄弟的杀母仇人之一,他们之间为什么会建立联盟呢?这要从兄弟三人的处境开始说起。

三兄弟在部落中既无支撑,也无依靠,周围的人视眈眈,但三人还都是汗位继承人的候选人,加上手中还有很大的兵权,在部落中并无深厚的基础,会不会受到三大贝勒的进一步瓜分和打压,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说不好性命堪忧。这是皇太极为了追求更高的权利,适时地送来橄榄枝,多尔衮也适时地表示了善意,联盟达成,皇太极就成了多尔衮、多铎的保护伞。政局基本上稳定了。从这以后,皇太极着重开始培养多尔衮和多铎,第一次出兵就只带了多尔衮和多铎,两兄弟也没让皇太极失望,这次战役大胜而归还收获颇丰,也由此看出皇太极对兄弟俩的器重,兄弟俩也获得了更多的锻炼和磨练的机会,多尔衮逐渐成为了皇太极的得力助手,为其铲除异己出谋划策,多年过去,三大贝勒贬谪的贬谪,囚禁的囚禁,就已然无法翻身了。

在这些年,皇太极虽然是多尔衮的哥哥,但实际上他已经是多尔衮心理意义上的父亲了,皇太极在上位初期,保护了兄弟三人不被其他人欺负、算计,虽然有时会提出警告或惩罚,但大都以惩戒为主,并不会真正的伤害他们。在这段时间,皇太极实际上是充当了一个父亲的角色,保护和教导。随着多尔衮年龄和心智的不断成熟,跟随父亲的目标成为超越父亲,皇太极也想入关,一同中原,建立名副其实的大清王朝,但皇太极离世过早而并未实现。多尔衮就想入主中原,灭掉大明、大西、大顺政权,一同全国,建立一个更加鼎盛的王朝,在军事和政治方面都超过皇太极,这就是多尔衮的“弑父”心理。

然而在多尔衮与福临的关系中,这又是一段重演,福临5岁失去父亲的保护和教导。子孙后代不仅仅是自己血脉的延续,更是一种希望和精神的延续,像今天,许多的父母都将自己当年未完成的理想和想要的人生轨迹强加到下一代的身上,因为孩子是他们精神的集成和延续。多尔衮无子,无子就成为他焦虑的主要原因,因为后继无人,他才更迫切的想要靠自己去完成和实现他的抱负和理想。将福临当做心理意义上的儿子,严加教导,帮助福临管理朝政,扫平障碍,这当然也是他的理想之一,但最终多尔衮还是未能实现统一全国的理想,但大清能入主中原,多尔衮功不可没。

同时,他对与福临的压制,事实上也是皇太极当年对他的压制的反映,多年以后,多尔衮将对福临的压制看成是一个释放的途径。然而对于年少的福临来说是不满的,对于多尔衮,最初是摄政王、其次是叔父摄政王,再者是皇叔父摄政王,最后是皇父摄政王,甚至是有了皇帝才有的庙号,但这庙号又和一般的皇帝的庙号不同,别人十九个字,多尔衮的只有十七个。对于这样一个不想封却又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的加封,甚至是封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福临对于多尔衮的态度也可见端倪。

福临鉴于自己的手段难以与其叔父多尔衮相抗衡,加上自己又掌握实权,实难反抗,只能隐忍和压制,直到多尔衮死后两个月,有人说多尔衮谋反,顺治帝便废除了多尔衮的所有加封,而且对多尔衮进行了鞭尸,将其从宗籍中除名。这就是顺治帝福临的“弑父”心理。由此判断,福临对于多尔衮还是恨意和不满更多一些。

多尔衮虽然在早年缺乏安全感,有着极强的政治欲望,但他能以大清的前途、命运为先,这份胸襟就少有。例如诸葛亮,诸葛亮恋战权位也与他小时候缺失的安全感有关,为了不放弃权位而五次北伐,使原本弱小的蜀国更加空虚,诸葛亮多次北伐实际上加速了蜀国灭亡。

无论怎样,对于大清的鼎盛、对于全国的统一,多尔衮一生的功绩是难以抹杀的。

第二篇:复多尔衮书文言文翻译

复多尔衮书

史可法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

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今倥偬之际,忽奉琬琰之章,真不啻从天而降也,循读再三,殷殷致意。若以“逆贼”尚稽天讨,烦贵国忧,法且感且愧。惧左右不察,谓南中臣民偷安江左,竟忘君父之仇,敬为贵国一详陈之。

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法待罪南枢,救援莫及,师次淮上,凶问遂来,地坼天崩,山枯海泣。嗟乎!人孰无君,虽肆法于市朝,以为泄泄者之戒,亦奚足谢先皇帝于地下哉!

尔时南中臣民,哀恸如丧考妣,无不拊膺切齿,欲悉东南之甲,立翦凶仇。而二三老臣,谓国破家亡,宗社为重,相与,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今上非他,神宗之孙,光宗犹子,而大行皇帝之兄也。名正言顺,天与人归。五月朔日,驾临南都,万姓夹道欢呼,声闻数里。群臣劝进,今上悲不自胜,让再让三,仅允监国。迨臣民伏阙屡请,始以十五日正位南都。从前凤集河清,瑞应非一,即告庙之日,紫气如盖,祝文升霄,万目共瞻,欣传盛事。大江涌出楠梓数十万章,助修宫殿,岂非天意也哉!越数日,遂命法视师江北,刻日西征。忽传我大将军吴三桂借兵贵国,破走逆贼,为我先皇帝发丧成礼,扫清官阙,抚辑群黎,且罢剃发之令,示不忘本朝。此等举动,振古铄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向,顶礼加额,岂但如明谕所云“感恩图报”已乎!谨于八月,缮治筐篚,遣使犒师,兼欲请命鸿裁,连兵西讨。是以王师既发,复次江淮,乃辱明诲,引《春秋》大义来相诘责,善者言乎!推而言之,然此文为列国君薨,世子应立,有贼未讨,不忍死其君者立说耳!若乎天下共主,身殉社稷,青宫皇子,惨变非常,而犹拘牵不即位之文,坐昧大一统之义,中原鼎沸,仓卒出师,将何以维系人心,号召忠义?紫阳《纲目》,踵事《春秋》,其间特书,如莽移汉鼎,光武中兴;丕废山阳,昭烈践祚;怀愍亡国,晋元嗣基;徽钦蒙尘,宋高缵统。是皆于国仇未翦之日,亟正位号,《纲目》未尝斥为自立,率皆以正统予之。甚至如玄宗幸蜀,太子即位灵武,议者疵之,亦未尝不许以行权,幸其光复旧物也。

本朝传世十六,正统相承,自治冠带之族,继绝存亡,仁风遐被,贵国昔在先朝,夙腐封号,后以小人构衅,致启兵端,先帝深痛疾之,旋加诛戮,此殿下所知也。今痛心本朝之难,驱除乱逆,可谓大义复著于《春秋》矣。若乘我国运中微,一旦视同割据,转欲移师东下,而以前导命元凶,义利兼收,恩仇倏忽,奖乱贼而长寇仇,此不惟孤本朝借力复仇之心,亦甚违殿下仗义扶危之初志矣。昔契丹和宋,止岁输以金缯;回纥助唐,原不利其土地。况贵国笃念世好,兵以义动,万代瞻仰,在此一举。若乃乘我蒙难,弃好崇仇,规此幅员,为德不卒,是以义始而以利终,为贼人所窃笑也。贵国岂其然乎!

往者,先帝轸念潢池,不忍尽戮,剿抚互用,贻误至今。今上天纵英武,刻刻以复仇为念,庙堂之上,和衷体国;介胄之士,饮泣枕戈;忠义兵民,愿为国死。窃以为天亡“逆闯”,当不越于斯时矣。语曰:“树德务滋,除恶务尽”。今“逆贼”未伏天诛,谍知卷土西秦,方图报复。此不独本朝不共戴天之恨,抑亦贵国除恶未尽之忧。伏乞坚同仇之谊,全始终之德,合师进讨,问罪秦中,共枭“逆贼”之头,以泄敷天之忿。则贵国义问,照耀千秋;本朝图报,惟力是视。从此两国世通盟好,传之无穷,不亦休乎?至于牛耳之盟,本朝使臣,久已在道,不日抵燕,奉盘孟从事矣。法北望陵庙,无涕可挥,身蹈大戮,罪该万死。所以不即从先帝于地下者,实为社稷之故。传曰:“竭股肱之力,继之以忠贞。”法处今日,鞠躬致命,克尽臣节而已。即日奖率三军,长驱渡河,以穷狐兔之窟,光复神州,以报今上及大行皇帝之恩。贵国即有他命,弗敢与闻,惟殿下实昭鉴之!

弘光甲申九月十五日。

【译文】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

前一时,在南方听到了好消息,可法随即派遣使者去向吴大将军问候,不敢贸然向殿下致意。并不是将殿下的情谊搁在一旁,只因为大夫之间不能有私交,是《春秋》大义。现在国务繁忙之际,忽接殿下的华章,真象是从天而降。大函已反复拜读,其中情意恳切。讲到“逆贼”还迟迟不能讨伐击溃,使贵国为此而烦恼,可法是既感激,又惭愧。只恐殿下的左右不明真情,说南方的大臣与百姓偷安于江南,竟然忘却皇室的仇敌,因此,可法特地向贵国详细陈述一下情况。

我们的先皇帝敬畏天神,遵守祖先法制,勤于政事,热爱百姓,真是尧舜一样的圣君。只因臣下昏庸而误了国事,以致发生了三月十九日的惨变。可法位居南都要职,不及带兵北上救援,军队刚抵淮河边上,已收到先皇帝殉国的凶讯。可法得此消息,真如天塌地裂,无限震惊,无限悲痛。唉呀!哪个人没有君王呢!就是把可法在街市上砍首示众,作为耽误救援君王的臣子的榜样,也怎么能让地下的先皇帝原宥我滔天的大罪啊!

那时候南方的臣子百姓,听到凶讯,人人哀伤痛哭,犹如丧失了父母,莫不捶胸切齿,要求倾东南的军队,立即去歼灭万恶的敌人。但是几位老臣,说际此国破家亡之时,应以国家为重,共同商议迎立当今的皇上,以使内外人心安定。当今的皇上不是别人,是神宗之孙,光宗之侄,先皇帝之兄。名正言顺,天神所赞许,人心所归向。五月初一,大驾到临南都,百姓夹道欢呼,声闻数里。群臣劝请皇上登位,皇上悲痛万分,一再谦让,只答应称“监国”。群臣百姓齐集宫门,反复跪请,方于十五日在南都即位。在此之前,凤鸟飞集,黄河水清,吉祥征兆不止一件。在祝告祖庙那天,空中出现如伞一样的紫云,祝文烧化即飞升上天,众目共睹,人人欢欣,传为喜讯。大江上涌出楠木梓木几十万根,用以修造宫殿,这难道不是天意么!几天之后,就命令可法督师江北,限期西征。忽然消息传来,说是我国大将军吴三桂向贵国借兵,攻进京都,赶走了反叛的匪徒,又为我先皇帝按礼节发丧,清除宫庭里叛徒的残余,公告安民,并且废止了剃发的命令,用以表示不忘大明。这类行动,真是古今所未有,凡是大明的臣子,没有一个不是向北跪拜致礼,以手加额,表示庆幸与感激,岂只是如来示所说“感恩又没法报答”而已!因此,特在八月份,整治了薄礼数筐,派遣使者前往慰劳贵军,同时又想请尊意裁决,一起联合发兵,西讨叛逆。为此我大军开拔,又至江淮一带,却收到大函教诲,引用了《春秋》大义来责问,话说得多么得体啊!可是进一步探讨一下,就知道所引《春秋》一段史实,是春秋列国时国君逝世,诸侯的长子虽然应该继位,但弑君之贼尚未讨伐,心里不肯承认国君巳故的一种说法。若是天下都拥戴的皇帝,为国殉难,宫中的太子,遭到了非常的惨祸,而还拘泥于什么“不得书即位”的死条文,恰恰丧失了《春秋》“大一统”的主旨。国内纷乱无主,匆促出兵,将用什么来团结民心,号召忠君爱国?朱熹夫子编著《通鉴纲目》,效法《春秋》笔法,书中大书特书的,有王莽篡位之后,光武帝起兵将他推翻,重建汉朝;曹丕废汉献帝,刘备在成都称帝;西晋怀、愍二帝被害国亡,元帝司马睿继位,建立东晋;宋徽、钦二帝被敌掳去,高宗赵构承接大统。这些史实,都是说在国仇未报的时候,先有人继承帝位,《通鉴纲目》并没有责斥为自立皇位,而全都看作是正统。甚至唐玄宗逃至蜀地,太子李亨在灵武自立为帝,论史者都以为是错误,但也未尝不赞许他能行权宜之计,庆幸他能恢复唐代的王朝。

本朝开国以来,传代有十六位圣君,代代以正统继承,统治天下大小官吏,扶植名门望族,仁爱之风,远达四疆。早在前朝,贵国数次受封,后因为小人挑起事端,以致引起了战争。先皇帝对此非常痛恨,后来就把好人杀死,愿与贵国交好,这件事,是殿下所知道的。现今贵国为我朝遭难而痛心,助我驱除乱臣逆贼,真可说《春秋》大义,再见于今世了。如果乘我国内不靖,把我皇朝看作割据,并且要移军队南下,还把叛臣做先锋,既要获利,又要强词夺理,思仇关系,转眼颠倒,长了造反贼人的志气。这种做法,不但辜负了我朝借兵复仇的苦心,也违背了殿下当初出于义愤、扶助危亡的心意了。古时候宋朝与契丹讲和,只是每年送给金银绸绢;回纥出兵帮助唐朝平乱,并不要求割让土地。何况贵国为了与我朝世代友好,为道义而出兵,这一举动,能使万代传颂。如果乘我危难,与我为仇,企图占领我朝领土,好事不能彻底完成,这样以道义开始却以获利终结,不为贼匪之徒暗笑吗!贵国难道会这样做么?

从前,先皇帝怜惜那些造反愚民,不忍心把他们斩尽杀绝,兵剿与招降,两手交替兼用,以致耽误到今天。当今皇上具有天赋的英明神武,时时刻刻,不忘为祖先复仇。殿堂上文官武将,团结一致,共商国家大计,上下兵将,流着热泪磨刀擦枪,忠君爱国的兵民,个个愿意为国牺牲。可法以为“逆贼李闯”受天诛而亡,不会再逃过这个时候了。古话说:“树立德行愈多愈好,铲除坏事要连根消灭。”现在‘逆贼李闯”尚未受到天诛灭亡,据谍报知道他正想自西秦卷土重来,打算恢复地位。这不仅是本朝与他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而且也是贵国没有连根消灭坏事的忧患。谨希望贵国坚定与本朝对付共同敌人的情谊,成全有始有终的好事,两国合兵讨伐,到秦中兴师问罪,一起砍掉“逆贼”的头颅,平息铺天的.愤恨。那末贵国仗义出师的美名,可以照曜千秋万代;本朝报答恩情,一定全力以赴。今后两国世代通盟友好传之永远,岂非大好!至于有关商订盟约的事情,本朝的使臣,早已上路,不久就可以抵达燕京,与贵国正式订约了。可法心念北方的皇陵与大明宗庙,眼泪已经流尽,身犯滔天罪行,罪该万死。之所以不立即追随先帝于九泉之下,实在是为了国家之故。经书说:“竭尽全力协助帝王,永远忠于帝王。”可法在今日,恭敬小心,尽心尽意,完成我臣下的节操。几天之内,就要率领三军,渡过大江,追赶“叛贼”,直到捣毁他们的巢穴,光复全中国,用来报答当今皇上及先帝的知遇之恩。贵国此后再有别的教诲,可法不敢再听,希望殿下明白审察!

弘光甲申年九月十五日。

第三篇:历史上经典战例

经典战例

扬我军魂的血战: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

>> 详细内容■本报记者 辛士红2009-08-05 00:00:00抗美援朝:巩固新生红色政权的奠基之战■本报记者 徐文耀 通讯员 侯瑞2009-08-03 00:00:00解放一江山岛——历史的回音激荡海天2009-07-20 17:09:31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2009-07-20 17:08:27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2009-07-20 17:07:43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2009-07-20 17:06:49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2009-07-20 17:05:55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2009-07-22 10:49:35中国人民志愿军坑道作战2009-07-20 17:10:24上甘岭战役2009-07-20 16:59:41金城战役2009-07-22 10:48:08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杭州纪实2009-07-22 10:48:52解放战争时期经典之役:大同集宁战役2009-07-22 10:48:52毛泽东将华野军事交粟裕负责后第一仗:宿北战役屈怡 郭志 陶立民2009-07-22 10:48:52解放军经典战术之重兵合围杨伍荣 侯兴福2009-07-22 10:48:52西南边疆最大的一次追歼战:滇南战役2009-07-22 10:48:52石家庄战役2009-07-22 10:48:52辽沈战役2009-07-22 10:48:52平津战役2009-07-22 10:48:52淮海战役2009-07-22 10:48:52渡江战役2009-07-22 10:48:52扬我军魂的血战: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2009-07-22 10:48:08国军上高之战歼日军16000余人2009-07-22 10:48:08中日对决长江口:一战以来最激烈的海空大战2009-07-22 10:48:08抗战经典战例:东坞岭大捷2009-07-22 10:48:08蒋家河口战斗:新四军抗日第一仗2009-07-22 10:48:08衡阳保卫战2009-07-22 10:48:52长城抗战2009-07-22 10:48:52百团大战2009-07-22 10:48:52徐州会战2009-07-22 10:48:52桂南会战2009-07-22 10:48:52淞沪会战2009-07-22 10:48:52太原会战2009-07-22 10:48:08北伐战争2009-07-22 10:48:08护国战争2009-07-22 10:48:08护法战争2009-07-22 10:48:08中原大战蒋冯阎战争2009-07-22 10:44:43豫湘桂作战2009-07-22 10:44:43武汉保卫战2009-07-22 10:48:08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2009-07-22 10:48:08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

经典战例 扬我军魂的血战: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

>> 详细内容2009-07-22 10:46:06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2009-07-22 10:46:06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2009-07-22 10:47:00第一次长沙会战2009-07-22 10:46:06第二次长沙会战2009-07-22 10:46:06第三次长沙会战2009-07-22 10:44:43“七七”卢沟桥抗战2009-07-22 10:44:43“一·二八”抗战2009-07-22 10:46:06中日甲午战争2009-07-22 10:46:06第二次鸦片

战争2009-07-22 10:46:06第一次鸦片战争2009-07-22 10:04:09清军收复新疆战争2009-07-22 09:51:30中法战争2009-07-22 06:03:06胡服骑射的终结:评八里桥之战2009-07-22 09:51:39太平天国农民战争2009-07-22 06:02:331619年的辽东战役2009-07-22 06:03:06让明朝最终灭亡的一役:松山之战2009-07-22 06:03:06让南宋最终灭亡的海战:崖山海战2009-07-21 10:42:05宋金采石之战2009-07-21 10:42:05白登之战2009-07-22 06:02:33盛唐时期中国与大食之战2009-07-22 06:03:06井陉之战2009-07-22 09:50:50官渡之战2009-07-22 09:50:50淝水之战2009-07-22 09:50:50长平之战2009-07-22 09:50:50桂陵:马陵之战2009-07-22 09:50:50柏举之战2009-07-22 06:02:33成吉思汗布哈拉之战:军事史上最大胆的突袭2009-07-22 06:02:33成吉思汗西征(1219年~1231年)2009-07-21 16:15:41纳尔瓦桥头堡之战2009-07-21 16:07:55史上脆弱的空降作战:维亚济马战役(下)2009-07-21 16:05:23史上脆弱的空降作战:维亚济马战役(上)2009-07-21 16:04:24二战中最激烈的山地战:血战卡西诺2009-07-21 15:56:011940英意非洲克仑会战2009-07-21 15:54:43克里特岛空降战2009-07-21 15:53:33库尔斯克大会战2009-07-21 15:52:35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海战:美日莱特湾海战2009-07-21 15:50:36马来海战2009-07-21 15:49:44敦刻尔克大撤退2009-07-21 15:48:52不列颠之战2009-07-21 15:47:51巴尔干战局

经典战例 扬我军魂的血战: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

>> 详细内容2009-07-21 15:47:10巴布亚半岛战役2009-07-21 15:46:37北非战局2009-07-21 15:46:03阿莱曼战役2009-07-21 15:45:10德波战争2009-07-21 15:44:29菲律宾战役(1941~1942)2009-07-21 15:43:41苏德战争2009-07-21 15:42:53北非登陆战役2009-07-21 15:42:05布干维尔岛战役2009-07-21 15:41:28法国战局2009-07-21 15:40:44律宾战役(1944~1945)2009-07-21 15:39:40吉尔伯特群岛战役-战略进攻的揭幕战2009-07-21

15:36:19冲绳岛战役2009-07-21 15:35:35突尼斯战役2009-07-21 15:35:02吕宋岛战役2009-07-21 15:34:27马来亚战役2009-07-21 15:33:46缅甸战役2009-07-21 15:33:09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2009-07-21 15:32:24印度支那人民抗法战争2009-07-21 15:31:47埃塞俄比亚抗意

战争2009-07-21 15:30:49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2009-07-21 15:30:03诺曼底登陆战役(1)2009-07-21 15:29:31意大利南部战役2009-07-21 15:28:36菲律宾战役(1944~1945)2009-07-21 15:27:57缅甸战役2009-07-21 15:26:41察里津保卫战2009-07-21 15:26:08俄波战争(1920)2009-07-21 15:25:37西班牙内战2009-07-21 15:24:55加泰罗尼亚战役2009-07-21 15:24:14马德里保卫战2009-07-21 15:23:21俄军1916年夏季进攻战役2009-07-21 15:22:46俄军1917年6月进攻战役2009-07-21 15:22:03凡尔登战役2009-07-21 15:21:20马恩河战役2009-07-21 15:20:03索姆河战役2009-07-21 15:20:37日德兰海战2009-07-21 15:19:17东普鲁士战役(1914)2009-07-21 15:14:33新几内亚战役2009-07-21 15:13:16马来亚战役2009-07-21 15:12:35马恩河战役2009-07-21 15:10:57海湾战争地面战

经典战例 扬我军魂的血战: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

>> 详细内容2009-07-21 15:03:32南斯拉夫苏捷什卡战役2009-07-21 14:47:56美国南北战争:南北军狙击手的巅峰对决2009-07-21 10:42:05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欧洲古代八大战役2009-07-20 17:25:36以色列叙利亚贝卡谷地空战85:0是神话?2009-07-20 17:22:221978年越南入侵柬埔寨2009-07-20 17:21:09海湾上空的鹰群:两伊战争制空权争夺(2)2009-07-20 17:18:35海湾上空的鹰群:两伊战争制空权争夺(1)2009-07-20 17:14:53印度巴基斯坦1971年朗格维尔战役2009-07-20 17:13:23罗斯巴赫会战2009-07-20 17:11:58坎尼会战2009-07-20 17:11:07阿贝拉会战2009-07-20 16:58:4420世纪最著名的六次大空战:贝卡谷地空战2009-07-20 16:57:2320世纪最著名的六次大空战:碧空上的“米格走廊”2009-07-20 16:54:0820世纪最著名的六次大空战:库尔斯克空战2009-07-20 16:52:4920世纪最著名的六次大空战:库班空战2009-07-20 16:52:1320世

纪最著名的六次大空战:不列颠空战2009-07-20 16:51:3820世纪最著名的六次大空战:诺门坎空战2009-07-20 16:50:48马尔维纳斯群岛海战2009-07-20 16:49:53两伊战争2009-07-20 16:49:05第五次中东战争2009-07-20 16:48:16第四次中东战争2009-07-20 16:47:05第三次中东战争2009-07-20 16:46:20第二次中东战争2009-07-20 16:44:52第一次中东战争2009-07-20 16:43:45印度巴基斯坦历史上的三次战争2009-07-20 16:42:08马岛经典战役:“飞鱼”击沉“谢菲尔德”2009-07-20 16:41:10海湾战争地面战2009-07-20 16:39:47奥斯特里茨会战2009-07-20 16:38:59爪哇战役2009-07-20 16:38:27索姆河战役2009-07-20 16:37:38诺曼底登陆战役(2)2009-07-20 16:36:38马绍尔群岛战役2009-07-20 16:35:54奠边府战役2009-07-20 16:35:19阿莱曼战役2009-07-20 16:34:30菲律宾战役(1941~1942)2009-07-20 16:33:14北非登陆战役2009-07-20 16:32:45英帕尔战役2009-07-20 16:31:17东普鲁士战役(1914)2009-07-20 16:30:41冲绳岛战役2009-07-20 16:29:54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

经典战例 扬我军魂的血战: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

>> 详细内容2009-07-20 16:29:13意大利北部战役2009-07-20 16:28:37布干维尔岛战役2009-07-20 16:27:50仁川登陆战役2009-07-20 16:27:11“市场─花园”战役2009-07-20 16:25:30

意大利中部战役2009-07-20 16:24:47突尼斯战役2009-07-20 16:24:12巴布亚半岛战役2009-07-20 16:22:57阿登战役2009-07-20 16:20:41新乔治亚群岛战役2009-07-20 10:42:49埃及与赫梯的战争(公元前十四世纪)2009-07-20 10:41:14亚述帝国的征服(公元前十世纪至公元前七世纪)2009-07-20 10:40:12希波战争(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49年)2009-07-20 10:38:56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年~公元前404年)2009-07-20 10:36:31马其顿战争(公元前215年~公元前168年)2009-07-20 10:35:00斯巴达克斯起义(公元前73年~公元前71年)2009-07-20 10:33:26罗马内战(公元前88年~公元前31年)2009-07-20 10:32:01阿拉伯帝国的西扩(633年至718年)2009-07-20 10:30:35阿拉伯帝国东扩和北扩(637年至751年)2009-07-20 10:29:17诺曼征服(1066年)2009-07-20 10:28:02十字军东征(1096年~1291年)2009-07-20 10:26:48源平合战(1180年~1185年)2009-07-20 09:47:48扎克雷起义:对贵族的惩罚2009-07-20 09:45:26玫瑰战争:英国封建贵族的葬礼2009-07-20 09:43:43美塞尼亚战争:古代希洛人的反奴役斗争2009-07-20 09:26:25长子西征(1235年~1242年)2009-07-20 09:23:24旭烈兀西征(1253

年~1260年)2009-07-20 09:18:34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2009-07-20 09:16:24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1360年~1571年)2009-07-20 09:13:52帖木尔的扩张(1380年~1405年)2009-07-20 09:10:17胡斯战争(1419年~1434年)2009-07-20 09:08:19意大利战争(1494年~1559年)2009-07-20 09:04:57尼德兰革命(1566年~1609年)2009-07-20 09:03:12英西战争(1587年~1588年)2009-07-20 08:58:45丰臣秀吉的侵朝战争(1592年~1598年)

第四篇:7年级历史上工作总结

二〇一三年一月三十日

2012年秋学期七年级教学总结(历史)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因为刚刚接触教学工作,没有什么历史教学经验,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从一个对教育教学不甚了解的新人到对本职业的点滴感知,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一些教学经验。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惟开始占主导地位,渐渐发展到以逻辑思惟为主的思惟活动。初一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惟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常思考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惟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出发点,到达预期的教学目的。对本学期进行总结以下: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刚开始,我设计学案时没有注意到这点,学案设计偏难,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理想。后来,我调整了学案内容,以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本为本,适当拓展,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提升。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效果特别重要。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让学生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和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把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应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题目、分析题目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到达这个要求,初一历史教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教师要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留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衔接。例如:孔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初一的学生不但要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开创人的孔子。教学中,在学生已把握“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首先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续?”,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最后再把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这样循序渐进,不断进步。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从思维特点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上风,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教学的直观情势有实 3

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由于历史室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华民族的自豪。那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为甚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教材提供了图片。告知我们,我国很多地区在汉朝就知道造纸。彩图《甘肃放马滩出土的西汉早期的麻纸》证明了“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彩图《秦简》我们看到没有纸之前人们用竹木简作书写材料。竹木简很粗笨,书写材料还有帛,但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发明了造纸术。蔡伦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质量和产量都进步了纸的使用日益普遍。造纸的进程是复杂的,《汉代造纸流程图》以静态情势展现了造纸的进程,而教学录相“造纸术”片断,则以动态情势展现了造纸的进程:浸泡——蒸煮——碓料——打浆——抄纸——烘干。《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我们看到,造纸术从我国前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书写材料的面貌,增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换,深入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从而熟悉造纸术的发明是了不起的科学大事,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样应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论述、说明和描写,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相,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惟活动,不但把握 4

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终究取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遭到了思想教育。

每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熟悉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进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把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入的。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1、回答题目。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题目是最基本的。假如题目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假如题目是个面,大部份学生便手足无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定、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先容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浏览课文,分析判定,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楚的好习惯。

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捉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4、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浏览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构成文字。不但学会了浏览材料,分析题目,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知道构成系统,构建知识框架。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头脑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取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感知和体会到的,不过在深度与广度方面可能还不够,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加强与改进。

下面来谈谈本学期自己认为做得不够好的几方面:

一、上课时有时后会好高骛远,脱离中学历史教育实际,超出了中学生思维水平,这样不仅让学生没听懂本课内容,也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起到不良影响。

二、信口开河,离题万里。有时候针对一个历史事件一讲就一发不可收拾,虽然学生爱听,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重点也体现出来。

三、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上课时生怕会遗漏知识点,眉毛胡子一把捞,这样不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对于本课的内容也印象不深。

四、探究与实践课没有积极开展起来,新课标精神中是很重视探究与实践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找借口予以推掉。

总之,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教学,收获很多,感悟也很多。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尽力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二〇一三年一月三十日

第五篇:历史上的“一”

公基-常识-历史上的“一”(1)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2.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春秋,孔子)

3.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春秋,左丘明)4.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司马光)5.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春秋,左丘明)6.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

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前汉书》)(东汉,班固)8.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9.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西汉,刘向)10.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孙武)

11.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12.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13.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14.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散文》(曹丕)

15.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南北朝,刘勰)16.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诗品》(南北朝,钟嵘)17.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北宋,沈括)18.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19.我国第一部天文学专著:《甘石星经》

20.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窦娥冤》(关汉卿)21.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霞客游记》(明代,徐宏祖)22.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明,吴承恩)23.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24.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清,蒲松龄)25.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小说:《水浒传》(明朝,施耐庵)

公基-常识-历史上的“一”(2)

26.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27.我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28.我国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29.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东汉,许慎)30.我国第一部词集:《花间集》 31.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32.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

33.我国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34.我国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东晋,干宝)35.我国第一部医药书:《黄帝内经》 36.我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

37.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脉学专著:《脉经》(西晋,王叔和)38.我国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唐本草》

39.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40.我国最早的麻醉药剂:麻沸散(东汉,华佗)41.我国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五禽戏(东汉,华佗)42.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洗冤录集》(南宋,宋慈)43.我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 44.我国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唐,陆羽)45.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农桑辑要》(元朝)46.我国最早提出圆周率正确算法的数学家:刘徽(三国)47.我国最早提出勾股定理的数学专著:《周髀算经》

48.我国第一位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祖冲之(南朝)49.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西汉)50.我国古代最精密的历法:《授时历》(元朝,郭守敬)

公基-常识-历史上的“一”(3)

51.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 52.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鲁迅)53.我国第一部杂文集:《坟》(鲁迅)

54.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鲁迅)55.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呐喊》(鲁迅)56.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野草》(鲁迅)

57.我国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诗集:《女神》(郭沫若)58.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李季)59.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包身工》(夏衍)6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郁达夫)61.我国第一部建筑学专著:《营造法式》 62.我国第一部绘画理论专著:《古画品录》

63.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御龙图》《龙凤仕女图》(长沙出土,战国)64.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专著:《闲情偶记》 65.我国第一部戏曲史:《宋元戏曲韵史》 66.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总目录:《七略》 67.我国第一部古代制度史:《通典》

68.我国第一部历史评论专著:《史通》(唐,刘知几)

69.我国第一部系统讨论文学创作问题的专著:文赋(西晋,陆机)70.我国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唐)

公基-常识-历史上的“一”(4)

7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老子(春秋)72.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73.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74.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蔡琰)75.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76.我国第一位女词人:李清照

77.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78.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79.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80.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81.我国第一位测出子午线长度的人:僧一行(唐朝)82.我国第一位发现地磁偏角的人:沈括(北宋)83.我国最早的测震仪器:地动仪(东汉,张衡)

84.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发起人:沈雁冰、叶绍钧)

85.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远古人类:元谋人

86.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和丝织的国家:大汶口文化 87.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88.我国关于日食和流星雨的最早记载:夏朝 89.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商朝)90.我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西周 91.我国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春秋

92.我国最早的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秦朝,陈胜、吴广)93.我国运用温室栽培作物的开始:西汉 94.我国最早的火药武器:火箭(唐朝)

95.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纯纸币流通的国家:元朝 9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97.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汉代 98.我国第一座海港大石桥:泉州洛阳桥(北宋)99.我国古代最长的桥:泉州安平桥(南宋)100.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隋朝,李春)

下载历史上的多尔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史上的多尔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9月1日大事记 1271年9月1日 格列戈里十世当选为教皇 1449年9月1日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八月壬戌)明英宗被王振挟持以五十万大军亲征蒙古瓦剌部。是日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西南)被......

    历史上的马超(推荐)

    历史上的马超 我们对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马超的了解,一般来自于元末明初时期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作者在写小说的时候,往往会加入一些虚构的成分来表现小说的艺......

    九年级历史上教学计划

    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 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来临了,我们如期升入了九年级,作为毕业班级九年级历史是整个初中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现......

    历史上重大海啸

    历史上重大海啸 日本有明海温泉岳海啸1793年5月21日,九州岛发生强烈地震,诱发了约5.35亿立方米的土石,从温泉岳前山和主峰坠落入2700米以下的有明海湾,引起大海啸,高达10米的涌浪......

    初三历史上教学计划

    初三《世界历史》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 本学期世界历史上、下两册。 二、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

    历史上的“唐伯虎点秋香”

    历史上的“唐伯虎点秋香”唐寅,字伯虎,明朝中期“江南(又称吴中)四大才子”之一,其他三位是祝允明、文徵明,徐廷祯。被称为“诗书画三绝”。最初的点秋香的故事的雏形是记在明朝时......

    九年级历史上复习提纲

    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课 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 ﹡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如“露西”)进化而来。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会不会制造......

    历史上的成语

    易错成语例析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是长期以来人们将一些事件、典故和道理用精辟的语言概括形成的。近年来中考语文对成语的考查分量逐年增加,其中大多以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