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1

时间:2019-05-15 14:1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历史上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历史上1》。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单选

1.1965年5月,我国考古学家在云南省某县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中国地质科学院用古地磁方法测定它们距今约170万年。这就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2.2009年11月,被确认为我国发现的最早人工栽培水稻地区之一的苏州草鞋山遗址又有新的考古发

现,进一步丰富了其文化内涵。在下列远古人类中,也已经种植水稻的是(D)A.元谋人B.山顶洞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3.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榆率团首站拜祭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是(D)

A.文字的发明者B.曾打败了炎帝C.制造出指南车D.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第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

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应追溯于古代的什么制度?(B)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郡县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极大的推动了物质文明发展。据此回答5—7题。

5.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C)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6.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

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A)A.司母戊鼎B.青铜立人C.青铜树D.四羊方尊

7.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上海世博园的中华美食街上,挂着“中国味,世界享”特色招牌的五芳斋店铺里的粽子。请问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的哪位文化名人?(D)A.孟子B.司马迁C.孔子D.屈原 8.有谚语云:“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说明了24节气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你知道 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何时吗?(C)

A.夏朝B.商朝C.战国D.西周9.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发展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在战国时期就曾主张,不要 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位思想家是(D)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10.在美国西点军校,一个2000多年前的中国人提出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军事思想受到了

学员的追捧。这个人是(D)

A.孙膑B.孔子C.韩非子D.孙武

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唯物史观认为:虽然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杰出人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此回答11—15题。11.“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他”是(B)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 12.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

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下列历史人物中,主导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B)A.禹B.李冰C.商鞅D.李春 13.“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赞颂的历史人物是(A)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

14.京剧多用脸谱刻画人物形象,如红脸的关公,蓝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其

中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下列事件与曹操有关的是(B)①三顾茅庐②官渡之战③赤壁之战④魏国建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

15.一位同学参加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科学家是谁?”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C)A.贾思勰B.顾恺之C.祖冲之D.王羲之 16.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A)

A.汉武帝B.汉景帝C.汉文帝D.汉高祖

17.2010年5月17日至19日,新疆工作会议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书记提出了新形势下

新疆工作的目标任务,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你知道新疆地区最早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始于哪个朝代?(B)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 18.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

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C)A.《尚书》B.《春秋》C.《史记》D.《道德经》 19.电视剧《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背井

离乡到东北“闯关东”的故事。而在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是(C)A.加剧了南方的混乱局面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平衡了南北经济的发展

20.某校七年级二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抢答赛,主持人说:“他是东晋人,创造出一种新颖秀丽的书法,后人尊称他为‘书圣’。”你认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B)A.颜真卿B.王羲之C.黄庭坚D.董其昌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22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秦朝统一后,官员王绾建议说:如今六国刚亡,燕、齐、荆(楚)处于僻远之地,如不分封建国,谁去管理?臣等请陛下分封诸位皇子为王。李斯说:只能建立郡县,而绝对不能封王。至于皇子和众位功臣,国家从赋税中拿出钱财重重给予赏赐就可以了。周青臣说:把诸侯国变成郡县,人人都可安居乐业,避免战争祸患,皇帝的江山可以传之万世。淳于越说:殷、周王国绵延千余年,是因为将王室的子弟和功臣分封为诸侯国作为依靠,若废分封,置郡县,一旦发生大臣篡权之事,将无以自救。最终,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意见。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下令烧毁六国的史书和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著作,百姓只可以保留秦国的史书和医药、占卜、种树之类的书籍;如有人再谈论儒家诗书,就判处死刑。此后,还有一些儒生和方士批评他的治国政策,被他活埋。请回答:

(1)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材料一中得出的,请在括号中划上“√”;如果是材料一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中划上“×”。(5分)

①秦朝统一后,国家应该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大臣们持不同意见。(√)②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③秦朝建立后,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④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⑤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他建造宫殿和陵墓。(×)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胡曾(2)材料二中“秦王”、“秦皇”指的都是谁?(2分)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是否一样?(1分)他们分别从哪个角度来评价的?(2分)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评价“秦皇”?(2分)“秦王”、“秦皇”指的是秦始皇(嬴政)。两位诗人对他的评价情感不一样。

李白的情感是褒扬(或答从正面),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或答从反面)。一分为二的方法(或正反两方面、或辨证的方法)。

(3)材料二中“防胡万里城”的诗句反映了哪一史实?(2分)

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4)“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分)秦朝的政策措施中,有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至少回答四点)(4分)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或答:秦统一六国)。(2分)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一切大小政事都有皇帝一人裁决;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等等。22.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宋书》 请回答: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

(2)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8分)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3)江南的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3分)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4)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4分)

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

2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请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相关问题:(22分)材料一:~ 材料二:魏主(孝文帝)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皆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以下在朝廷之人,如语音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资治通鉴》

材料三: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引自元末诗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主”是指谁?本诏令提出了哪些具体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汉姓,说汉语。

(3)除材料二所述内容外,“魏主”改革的措施还有哪些?(8分)

穿汉服;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尊老,以孝治国。

(4)请说出这次改革的历史作用(2分)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指导意义?(2分)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

(5)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几种?(4分)

民族迁徙(或答:民族迁移);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间通婚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D B C A D C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A B C A B C C 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8分,第23题22分,共60分。21.(20分)

(1)①√;②√;③×;④√;⑤×。(5分)(2)秦始皇(嬴政)。(2分);不一样(1分)李白的情感是褒扬(或答从正面),胡曾的情感却是贬责(或答从反面)。(2分)一分为二的方法(或正反两方面、或辨证的方法)。(2分)

(3)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2分)(4)秦灭六国,完成统一(或答:秦统一六国)。(2分)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的一切大小政事都有皇帝一人裁决;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等等。(只要答出任意4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每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22.(18分)

(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3分)

(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人口南迁,带

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安定;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8分)(3)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3分)

(4)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4分,每要点2分,答对两个

要点即可,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3.(22分)

(1)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内迁。(只答少数民族内迁也可)(2分)(2)北魏孝文帝;改汉姓,说汉语。(也可用课本原话回答,每要点2分,共4分)(3)穿汉服;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汉礼,尊孔、尊老,以孝治

国。(也可用课本原话回答,每要点2分,共8分)(4)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2分)改革应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5)民族迁徙(或答:民族迁移也可);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民族间的友好交往;民族间通婚等。(每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共4分)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

七年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夏 家 堡 镇 初 级 中 学

董 淑 云 2017年8月28日

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2017---2018学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落实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依据县教育局计划和学校教学计划,制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目标

1、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任务;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三、学情分析:

历史学科首次以独立的学科出现在七年级学生面前,学生在小学思品社会课中获得了比较基础的历史知识,内容主要是文化史。历史的学习是从感知到积累,到理解和应用的过程。而刚上初中的学生历史知识的占有量很有限,对知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识记的层面,记忆特点是形象记忆,还没有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所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

学科和学习的内容增多,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非智力因素等都存在很大差异。

四、具体措施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树立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4、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创办历史报等形成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

5、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了解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其他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五、教学进度计划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27课,知识内容22课,活动课五课。每课一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周: 9月1日 第一课

第二周: 9月4日--8日 第二课、第三课 第三周: 9月11日--15日 第一单元复习第四周: 9月18日--22日 第四课

第五周: 9月25日--29日 第五课、第六课 第六周: 10月 2日--6日 国庆、中秋节长假 第七周: 10月9日--13日 第七课,第八课 第八周: 10月16日--20日 第九课、第九周: 10月23日--27日 第十课、第十一课 第十周: 10月30日--11月3日 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11月 6日--10日 第十二课、第十三课 第十二周:11月13日--17日 第十四课、第十五课 第十三周:11月20日--24日 第十六课、第十七课 第十四周:11月27日--12月1日单元复习、第十八课 第十五周:12月4 日--8日 第十九课、第二十课 第十六周:12月11日--15日 第二十一课、第十七周:12月18日--22日 单元复习第十八周:12月25日--29日 总复习第十九周:1月1日--5日 复习、期末考试 第二十周:1月8日--12日复习、期末考试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课程标准强调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基本原则。课程标准提出了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还提出了学生要形成表达能力、历史想象力、知识迁移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了解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是有规律的等科学的历史观,学习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任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3、历史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育汇中的重要价值,重视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

4、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即不仅关注历史学习的结果,更关注这种结果是如何获得的,重视从体验知识、理解知识到独立判断的学习过程的完整性,改善学习方式。

5、学习讨论培养辨证地分析历史事件并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6、在教师帮助下,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激发发学生的自豪感。

7、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社会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中学的历史课程不了解,转变幅度大,学生一时也不会适应不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四、改进措施

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2周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3周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4周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4周总复习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总结

七年级上历史工作总结

时光转瞬即逝,我在教师岗位上平凡地走过了一个学期。在这学年里,本人负责初一7.8.9.10.17.18班的历史教学任务。自始至终从事教学工作。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进一步提高,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现将2017第一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一名教师应把“师 德”放在工作中最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

二、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三、认真上课,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使课堂讲解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我积极借鉴先进教法经验,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上注意精讲精练,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四、认真批改作业,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五、认真做好课后辅导,注意分层施教。在课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还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技能。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六、深思自我不足与来期教学目标:

1、自身的业务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更新。社会瞬息万变,教学方法也必须不断追寻更新,我将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

2、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还不够扎实,优差生的差距还很大。

3、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过去的已经过去,有人说过“总结过去是为了让未来更有经验可循”。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学期还未开始。在新的学期里,我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地提醒自己,让自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争取新的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总体而言,六个班的成绩有好的班级,还有需要进一步努力的班级。同时,班级两极分化现象有些严重是我更加应该注意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注重后进生的转化工作,通过各种途径,使后进生追上前面优秀学生的步伐,减少同前面尖子生的差距,任重而道远。

七年级7.8.9.10.17.18班历史教师

张磊

2018年1月15日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上试卷分析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一、试卷分析

试卷基本情况分析本试题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注重基础知识,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考查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值50分。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

问题一:选择题共20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 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择题21—24题。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可以了。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审题能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3、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能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三、改进措施

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认真研究课标和新教材,充分认识学生的差异,有效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认真钻研新教材,挖掘教材的深度,扩展教材的广度,整合课程资源,认真备好每节课,提高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按课标的要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扎扎实实落实好基础知识,方法灵活多样,要启发不要硬灌,更不能死记硬背,要引导,不要代替,要让学生思考,不要一讲到底,要因学论教,而不要因教论学,要注重改变教学方法,变注重学习结果为注重学习过程。

3、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背下来。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一些生产实际,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启发学生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应用。

6、恰当选择和组合各种直观教学手段,自制教具,充分运用实物、标本、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解决重点、难点及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等方面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线索,尝试和思考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7、尊重学生,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王洋

2016年1月17日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1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历史上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引导语:上学期很快就过去了,而开展完七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后,有关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小山中学 柴新秀 转眼间,又一学期过去了。在本学期里,本人担任初一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由于教学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悉心......

    2013年七年级历史上教学总结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的是七年级(117---122)六个班的历史教学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 的教学经验。学期开始以来,我认真制定......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这个学期就要结束了,我担任的是七年级的历史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学期开始以来,我认真制定了各类和教学有关的......

    2017七年级历史上期中试卷

    邵武六中教研片区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六中教研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 历 史 试 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命题:曹老师 审核:七......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1 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从事教学工作。现总结总结如下: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

    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一课远古居民 1、 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1)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2) 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3) 生产生活状况: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卷_9

    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期末试卷 江苏省东台市梁垛中学 周学平224225 0515-55501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就是继承和发扬先人的传统知识,获取新知识,新信息;而习,就是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