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届贵州省八校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理科语文试卷H(模版)
1.诗歌默写:(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与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3)苏轼《浣溪沙》一词中抒发了词人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游山西村》一诗景物描写中富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2)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刘禹锡)(3)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崔颢)(4)白头搔更短。《春望》(杜甫)
(5)陈与义《登岳阳楼》一诗中,作者写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其中写忧国伤时的愤懑和感慨的一联是:。
(6)王维的《使至塞上》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7)《归田园居》中表明诗人热爱田园,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的画龙点睛诗句是:。
3.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___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②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③万里来游还望远,_____________。(陈与义《登岳阳楼》)④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4.诗词默写。
(1)感时花溅泪。(《春望》)(2)《使至塞上》中借用比喻表达自己并不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4)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5)孟子说“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望岳》中意思与之相近的诗句是:。
(6)雪,是大自然的精灵,是古诗词中非常活跃的音符。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雪的句子: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改变了 晓辉
们知道,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可能发生变化。从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何使用工具开始,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
②科学家认为,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方式。这在阅读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那种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浅阅读是不一样的。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在《网络也有黑暗一面》一书中写道:“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改变我的大脑,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持久地阅读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易如反掌,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文字里,我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从而进行思考。但如今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
③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多样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逻辑了。互联网在给人们提供信息盛宴的同时,也使我们的思维“碎片化”。
④数字时代,人类的大脑结构也被改变了。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触摸屏情有独钟。一些人因为在智能手机上面频繁敲敲打打而被戏称为“拇指族”。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在一项实验中,瑞士苏黎世大学神经科学家邀请37位手机重度用户参与实验,其中26人用智能触屏手机,11人用普通按键手机。他们将电极连接在这些参与者头部,测试他们的拇指、食指和中指在使用手机时,大脑皮层的反应。科学家记录下这些参与者10天的活动。结果显示,大脑皮层中拇指控制相关区域活跃度更高的是用触屏手机的人,而使用按键手机的则没有明显变化。使用触屏手机的次数越多,大脑皮层相应区域更加活跃。在数字时代长大的“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上网和操控智能手机,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⑤数字时代,人们更加善于利用社交网络与人交往,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的能力却越来越弱。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躁动症和多任务癖好等现代疾病,与过度上网和玩视频游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小题1】阅读全文,说说数字时代给我们的大脑带来了哪些改变。【小题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能体现“深阅读”特点的两个词语是、。
【小题3】文章第段画线部分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小题4】联系上下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1)对书籍的深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勘称“耐心杀手”。
(2)但是,就是这样一种看似简单的重复运动却在不断塑造着人们的大脑。
2.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马付才
①初二那年,我从家中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中,看到了一幢幢高耸的大楼直插云霄,一座座盘旋的立交桥雄伟壮观,一辆接一辆的小汽车井然有序的穿梭不停,大街上的霓虹灯闪着诱人的光彩,商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②我目瞪口呆,原来城市是这样的美好啊!③年少的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忧伤,④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我想,父亲如果是城里人该有多好,那我也就是城里人了。⑤暑假,几名城里的大学生到我们这座大山里写生,他们背着画夹,戴着大阳帽,洋气十足。其中有一个叫黄春草的女孩儿,就借住在我家。⑥有一天早上,为了画日出,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我缠着要看她画画,就和她一起去了。我们一起登上了山顶,大阳升起来了,红彤彤的,将云彩映照得格外艳丽。黄春草支起画夹,神情专注地画着。等她画完画,我们就坐在一块石头上聊天。我说:“我真羡慕你,生活在大城市里,享受着富足的生活和良好的教育,像我这样活着实在没有一点儿意思。”可她却说:“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⑦于是她讲道:“在一座大山深处,有一个小女孩儿,十岁那年,母亲病逝;十二岁那年,父亲抬木头时被砸伤,从此干不了体力活儿。她每天背着个破布包,跑步去六公里外的学校上学。放学后,她还得割猪草,像男人一样在腰上缠根绳子,下到悬崖下面挖药材,挣点找补贴家用和交学杂费。后来她考上了大学,她一共贷了八千多元的助学贷款„„”
⑧我想不到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更不幸的人,我以为她在给我编故事,黄春草却说这个女孩儿就是她。
⑨我惊讶地看着黄春草,她的脸上非常平静。我想,比起黄春草,我幸运得多了,最起码,我还有爱我的爸爸和妈妈。
⑩黄春苹的手指向远处,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惊讶地发现,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那块岩石像伸出的房檐一样,严严实实地遮挡住了阳光,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她说:“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
⑾是呀,我们不能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但我们可以选择顽强,在艰苦的环境中一样能够茁壮成长,就像那朵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小题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不超过5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1)第二天,我质问父亲:“你怎么不是城里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竟然生长在一块伸出的岩石下面„„但是小花竟然绽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是景物描写,联系上下文,分析这个句子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请谈淡你对第⑩段“阳光虽然没能直接照射到小花身上,但小花心里已感受到了阳光的存在,哪怕是一点点余光”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足;是杰出,还是平庸,在比较中,我们往往都会感到自己的处境不如意。亲爱的同学,读了本文后,你一定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新的认识,对人生有新的感悟,请以“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为题,写一段话。(50字左右)感谢你,岩石下的小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观 月(有删改)张孝祥)【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天山共色____________(2)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3)窥谷忘反____________(4)临水之观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当亦如是而止耳。
【小题3】甲文中作者描绘奇山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中作者缩写的四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小题4】试具体分析[甲][乙]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4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小题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齐之习辞者也()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③何坐()④寡人反取病焉()【小题2】 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停顿(限2处)。(2分)使 吾 君 以 鸟 之 故 杀 人,是 罪 二 也。【小题3】翻译文中的句子:(4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②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小题4】甲文中“王笑曰”你如何来理解楚王的笑?(2分)
【小题5】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2分)
1.阅读古诗。(4分)社日谢逸①
雨柳垂垂叶,风溪澹澹纹②。清欢唯煮茗,美味只羹芹③。饮不遭田父④,归无遗细君⑤。东皋⑥农事作,举趾⑦待耕耘。
【注释】①谢逸:字无逸,自号溪堂,抚州临川人,送“江西诗派”诗人。隐居乡里,布衣终身。②风溪细细纹:微风吹拂,水生细纹。③羹芹:煮芹为羹。④田父:依杜甫诗意,田父指邀请友人饮酒的农夫。⑤细君:用东方朔典故,指妻子。⑥东皋:水畔高地。⑦举趾:举脚,下田。【小题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写了春社时节淳美的田园风光。B.首联描摹了一幅春雨丝丝,垂柳依依,微风细细,水波粼粼的早春图画。C.颔联主要写了诗人在煮茶喝羹过程中体会到的快乐之情。D.颈联是说喝酒没有知音,赠妻没有物品,言中流露出哀伤之情。【小题2】下列对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格调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机和乐趣。B.诗人表现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淡泊情怀。C.全诗紧扣“待”字,表现诗人慵懒散漫的生活态度。D.此诗用词精炼,用典贴切,用情真挚。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古诗阅读(4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小题1】“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和的特点。(2分)【小题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写作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一题,按要求作文。
【小题1】英国的皮亚丹博物馆收藏了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一幅是人体循环图。谁能想到,这竟是一个闯了祸的小学生的作品。当年,小学生麦克劳德出于好奇心,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的,就杀了一只狗,谁知这只狗恰巧是校长的宠物。校长决定给他以惩罚,罚他完成上述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请以“闯祸”为话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请你以“闯祸”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发表议论,抒发感受。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小题2】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蓝教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请以“为生命着色” 为题,写一篇作文。【作文要求】
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第二篇:广东省“六校联盟”2016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优秀作文选
2016届高三第二次六校联考优秀作文选
2015.11.11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大学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垃圾”等词形容这些学者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学为人治学要谦虚,谈人论事切忌污言秽语。但不久后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极度震怒,立即发表公开信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近日,学校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绝”是否合理。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解析】
这是一篇取材于现实的新材料作文。材料叙述的事实分为五个阶段:郝同学出言不逊;孙教授看到后提醒;郝同学又发布了类似言论;孙教授宣布与之断绝师生关系;学校评估“断绝”的合理性。综合起来看,材料的中心内容是:孙教授宣布与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只要不脱离这个中心立意,都可视为符合题意。
从孙教授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宣布与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赞扬其坚守尊师重教的原则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也可以批评其逐出师门的方式简单粗暴,指责其违背了“诲人不倦”的教育原则等。
从郝同学的角度看,可以批评其口无遮拦,言辞轻率,目无师长;也可以肯定其勇于质疑,不迷信权威等。
从学校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其恪守校规、遵章办事的行为,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也可以批评其平时疏于师生管理,才导致出现封建家长式的老师和如此胆大无礼的学生等。
也可以整体把握材料谈尊师重教与个性张扬、学术自由的关系,等等。以下角度,可视为基本符合或不太符合题意:
(1)从微信朋友圈的角度谈如何对待“私人空间”里的言行;(2)从知名的史学教授的角度谈老师学高德劭才能赢得尊敬等。
(3)谈适度必须扣住“惩罚”,最好是教育方面的惩戒;谈“耐心”也必须扣住“教育”,如泛泛而谈“做事要有耐心”,不超过42分。【背景链接】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发公开信与弟子断绝师生关系
2015年09月21日 来源:澎湃新闻网
9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孙家洲发布公开信,申明要断绝与新招硕士生的师生关系,该学生随后做出回应。
公开信是通过微信公号“点墨轩艺术空间”发布的,题为《中國人民大学孙家洲教授为断绝本人与新招硕士生郝相赫的师生关系告学界朋友与弟子的公开信》,随后散布于微博等社交传媒。下面是公开信正文:
师生之交首重道义。是我多年来与弟子相处的重要原则。今天中午,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今年新招收的硕士生郝相赫发出的微信,居然对阎步克先生韩树峰先生无端嘲讽。
我极为震怒!当即发出公开评论,怒斥狂徒。我的评论,无法显示。随后,我发现他把狂言撤销了。但是,问题已经暴露无遗。学界自有学界的规矩与尊严。
道不同不相为谋
鉴于目前的情况,我在此宣布:郝相赫从现在起,已经不是我的弟子。我在半个小时前已经把我的决定告知了郝相赫本人。
做出这个决定,我内心充满了痛楚。年轻人如果是一时气盛,说话有欠缺,作为长者,本来应该宽恕和宽容。但是,郝相赫此次的狂言,与一般过失之语不同。我无法容忍这样的人再做我的弟子。
而且,他从报到之后,在微信上屡屡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我为此不安,也曾经发信给他,劝他要处事平和。
其中,我的一封信是:
治学,要沉潜。为人,要平和。
任何人都有在微信上自由表达的权力。任何人也有对他人的表达有评断的权力。人家说不说,两可;有人说了,听不听,在你。
我,对于你近期的几个微信所体现的意境或者说风格,很不安。我不强求你与我一致。但是,感觉还是把我的不安告知你为好。
我还与他约好:中秋节之后,要用半天的时间,好好谈谈三年的学习。我自以为,作为导师,我在劝导他时,已经是苦口婆心了。
不料,今天中午又看到了更加肆无忌惮的文字。至此,我已经是“忍无可忍”!只能是公开宣布:断绝与郝相赫的师生关系。也请学界朋友和门下诸弟子,理解我此刻内心的痛楚与坚忍。
从长沙返京之后,我就办理校内中止与郝相赫师生关系的手续。不等中秋节之后。此后,郝相赫的任何言论,他的未来发展,都与我无关。
学生郝某随即发表情况说明,表示同意与老师解除指导关系。《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我是郝相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2015年9月19日,我的前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孙家洲老师发表了公开信,宣布与我断绝指导关系。看到公开信,我非常震惊,该公开信里的许多内容,我想我与孙老师的理解有差异,需要社会各界、老师同学听到另一方的声音,因此写成以下情况说明。
事情的起因是2015年9月19日,我在人大图书馆读书。读了李凭先生的《北魏平城时代》后,对李先生分析政治史的思路非常钦佩,就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赞颂这本好书。发朋友圈的时候,我确实有点感慨的,魏晋南北朝史领域有李先生这么杰出的学者南下澳门了,而在北京,中国的两大文科名校——人大、北大里执教魏晋南北朝的导师却没有人及得上李先生的水平。我以前读过北大阎步克教授、人大韩树峰老师的高作,并不十分佩服,于是就拿来比较,说后两者“平庸”。
作为一个年轻人议论前辈学者,当然是错误的,但是也得分析具体情况。我的这些议论是发在哪里呢?是我的微信朋友圈里。“朋友圈”二字就很生动地说明了这个发言平台的性质。大家知道,微信和微博是不同的,微博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微信却只有加着的好友可以看。我的朋友圈里没有专家学者,我本科是一所普通省属院校毕业的,没有机会见到什么历史学界的人物,朋友圈里都是亲戚、朋友,而且都是我信得过的朋友,那种只有社会上的联系的朋友我虽然加着,但是是屏蔽他们不让他们看到我的朋友圈的。我朋友圈里唯一一个学者就是我的导师孙老师。所以这就是一个内部空间、私人空间。我在私人空间里说话自然随便一些,这些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公开领域,我绝对不会说两位学者不好,我公开领域见到韩树峰老师的话,一定是问好的。见到阎步克教授的话,我也至少不会当面攻击他。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朋友圈中和自己的私人朋友分享对学者的看法,但我对人大韩树峰老师是保留了尊重的,没有直接点出其名字,而是用拉丁字母代替。而在孙老师的公开信里,直接给我还原了出来予以宣布。
我作为读者,读了公开出版的著作,当然是有评论的权利的。我这评论只涉及作者的学识能力,没有人格攻击,我想这样的评论哪怕公开发表,也是不违法,不违反组织纪律的,但我出于对学术前辈的尊重,只是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发表,就算这样,我的话还是被公开信传播,那就好比在酒桌上的话被偷拍视频一样,我觉得这是不太公正的。
至于孙老师公开信里说“他从报到之后,在微信上屡屡发表攻击他人的言论”,这真不知从何说起。上课的第一周我选了一节课,上课时老师大概是因为我是跨专业考研的,怀疑我的能力,我听了以后有点情绪,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了点牢骚,不点名不道姓,只说是“某年轻老师”。事后我把该老师的课退选了,也没有再发表其他言论。还是刚才说的,微信朋友圈是私人空间,受了委屈难道不能找私人朋友诉说一下吗?
孙老师似乎不知,他的朋友圈与我的朋友圈完全不一样。他是老资格的教授,朋友圈里学者多、知名人士也多,拜公开信所赐,我的名誉受到很大伤害,原先在北京考博的计划也完全泡汤。而我的朋友圈只是纯粹的私人朋友的空间,我在朋友圈里表达我对某学者的不佩服,只是私人朋友聊聊,对学界是毫无影响,对前辈教授的地位名誉也是毫无撼动的。
我仍然非常尊敬孙家洲老师,感谢开学这段时间他对我的指导!我向孙家洲老师、韩树峰老师致以十分诚挚的歉意。我也承认对阎步克教授的私人评论是错误的,应予收回。我接受孙家洲老师公开信的要求,同意解除与孙家洲的老师的指导关系。但是,我作为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招考的硕士研究生,我必须声明,我没有违反任何组织纪律,我将不惜一切手段维护我作为研究生的合法权利。
9月21日19时许,郝相赫在新浪微博发布《道歉信》,表示“感受到了很大压力”,希望老师“能够继续容留”。以下是道歉信全文:
道歉信
尊敬的各位老师、朋友们
最近因为我在朋友圈的极为不当的发言引起了普遍关注,给各位老师及北大历史系、人大历史学院带来了负面影响,我感到非常的自责和深深的歉意!事情发生后,我充分地认识到妄议前辈师长是在多么的年少无知。自己一定深刻检讨、痛改前非,认真学习。恳请阎步克老师、韩树峰老师及其他被波及的老师能够宽恕我的年少轻狂。刚入师门,就给导师孙家洲老师带来这么大的麻烦,未能深刻领会孙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此向孙老师表示诚恳的歉意,恳请孙老师能够继续容留我做您的学生,接受您的教导。
我才刚刚念上研究生,还非常的年轻,这件事已经让我感受到了很大压力,我深深悔恨并恳请各位老师、朋友能给我一次改过的机会,并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业。
我在刚刚收到孙老师的公开信时,非常震惊,惊慌之余发表了一个“情况说明”,解释了一些我的观点,也表达了歉意。现在我收回这个“情况说明”。
现在有的媒体朋友在教室和寝室堵着我要采访我,已经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封道歉信就是我对这次事情的唯一回应,对于媒体朋友不会有任何回复,恳请各位媒体朋友放过我,让我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博导:不想事态扩大,希望公众宽容
人大历史系表示,希望再给学生一次机会 学者认为,完成断绝手续还需学校同意
2015年09月23日 记者:徐斌忠
2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孙家洲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21日晚看到学生言辞恳切的道歉信后,熬夜写了另一份回应,但目前学院领导不同意发表。至于是否会坚持解除师生关系?他表示,已向学院报告,暂不便对外公开讲。而人大历史系学生科一位老师则表示,他们将与孙教授沟通,希望再给学生一次机会
“恳切孙老师继续容留我做您的学生,接受您的教导。”21日晚7时许,郝相赫用实名微博发布致歉信。在这篇不到500字的致歉信中,郝相赫写道,因朋友圈的不当发言,给老师及北大历史系、人大历史学院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感到“非常的自责和深深的歉意,恳求各位老师和朋友给我改过的机会,使我顺利完成学业”。
孙家洲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称,此前发出的断绝师生关系声明仅限于局部私人朋友,他不想扩大事态,当前舆论对师生双方不利,希望公众给予宽容与关爱。
人大历史系学生科一位老师在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表示,这是学生不注意表达方式的结果,但学生已就自己的行为道歉了。该老师表示,院系打算等孙教授出差回校后,与其沟通下,希望再给学生一次机会。
据了解,类似孙家洲公开声明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的案例,之前未曾发生。不过,有学者指出,我国高校没有学生更换导师或者导师淘汰学生的相关规定。因此,孙家洲单方宣布断绝师生关系,在有些学者看来,似乎在操作层面上缺少依据,不大会由孙家洲一个人说了算。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历史学系博导周育民认为,现在的硕士研究生是经由国家统一考试录取,因此,这种师生关系,就导师方面而言,是应聘用学校要求履行的一种职务行为。被录取的学生,只要完成课业,没有严重违纪失德行为,学校方面即无权开除或取消其学籍。
21世纪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表示,要真正完成“断绝”手续,还需得到学校的同意,学校要从教育和学术角度评估孙教授的“断绝”理由是否合理,而不能只听孙教授单方面的说法。
孙家洲:郝相赫的态度有良好的转变
2015年09月23日 《南方都市报》
记者问:您的学生昨晚又发了道歉信,您还坚持断绝师生关系吗? 孙家洲:他写的道歉信中说出了原来做错的几方面之后,我也把情况跟领导汇报,我也有我的想法。我昨天晚上熬了一个夜,写回应的信,但领导是不同意发的。
我认为,他有一个道歉的态度,这比他以前的态度要好得多,这是一个良好的转变。记者问:您对学生此前朋友圈的言论怎么看?
孙家洲:如果学生发表的是学术讨论,不满学者的观点,提出批评,这种事在大学里面,老师谁也不会压着他,但他这不是学术讨论而是谩骂。
记者问:公众也对您学生的言论有所议论。
孙家洲:最开始我发现他攻击别人,我还去劝说,劝说过程中他又发朋友圈,把贬低别人的程度提高了一个层次,我作为导师应该表态。
记者问:您昨天跟我说断绝师生的“公开信”是发在朋友圈,后被人公开到网上的?
孙家洲:网络上之前热炒的这封公开信,并不是我提供给网络的。这封公开信本来是在我们私人的微信朋友圈,是一封告学界和弟子信,我们公开是有一个范围的,我并不想把它公开在社会上。我们的朋友圈,本来是一个私人、微信的范围,是一个很小的范围。我不希望公众去关注这件事,而要注重更深刻的东西。
记者问:发“公开信”之后呢?
孙家洲:这本是一个纯粹学术的事,结果变成大众话题,被大家娱乐一番。这样对我们各方面都不好,对这个学生、这个年轻人一定是不利的,我们希望公众给予宽容关爱。舆论霸权时代,舆论绑架人太可怕。
【六校优秀作文选登】
让思想在包容中绽放(54分)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6班 郑俊豪
一篇朋友圈,一封公开信,让原本和睦的师生形同陌路,怎能不让人扼腕叹息。学生的言论固然偏激,但作为传道授业者的孙教授,若是能以包容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偏激,师生间的纽带也许就能维系。
王尔德曾说:“如果一种思想不足以让人感到危险,那它就不能称之为思想。”郝同学对教授们出言不逊,甚至诋毁相向,足以让人感到危险,甚至会发出“尊师之道不存矣”的感慨。但正如每一种思想都不是空穴来风一样,他的朋友圈必定反映出学术界的某种现象。育人者只有对学生们偏激的思想包容看待,由包容产生正视,方能由正视找出问题所在,为学生作出垂范、表率。子曰:“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作为领导者的老师以身作则,学生才会对老师学识品行信服,从而杜绝类似的诋毁现象。可见,包容是让思想回到平和、理性的关键。
如果说对学生的偏激言论包容是在包容一种思想,那么将问题缩小化,在小范围内解决则是在包容学生本身。学生发表言论的平台是仅有好友可见的微信朋友圈,具有与生俱来的隐密性,因而言论较在公共场合说的浮夸、过分也无可厚非;然而教授一封公开信将学生行为公诸于众,这就把问题扩大化,并对学生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可以预见的是舆论对他的口诛笔伐,同学对他的不理解,其他老师对他的不信任。王尔德曾说:“每个圣人都有过去,每个罪人都有未来。”更何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众口铄金,三人成虎,无形中这位学生的未来就被活生生地剥夺,没有改过重来的机会。而更严重的是,一旦个人行为上升至社会层面,它就演变成一种社会现象,久而久之,当人把批评、异议与此次事件相提并论时,便鲜有人敢于对不正之事提出质疑,而这当然是不利于思想的发扬、传播的。
诚然,学生并非不曾有过机会,教授在断绝师生关系时就曾对他作出提醒,未尝不是一种包容。但所谓包容,当一以贯之,如春风化雨慢慢感化人心。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善举,而是漫长的坚守,而这也是师道之所在。因此若要说教授的提醒就是包容,已极尽为师之责任,那未免有虚伪之虞。
包容给人以和谐,更给人以思想。让人人皆秉包容之心,让思想凭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开花、结果。
扬君子之风,灭逆狂之气(52.5)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6班 陈容如
某著名大学的硕士新生郝同学,屡次在微信朋友圈上发表对国内几位知名史学教授的忤逆之言,甚至用“垃圾”等不堪的字眼对其人格进行诋毁。其导师孙教授闻之震怒,立即公开宣布与其断绝师生关系。阅此我不禁为孙教授此举叫好,唯有扬君子之风,灭逆狂之气,方能肃清学界不良之风气。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怀一颗谦逊的心,治学才能有所建树。莫言曾说过:“我平时可以是老子,写作时只能是孙子。”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加身,莫言却依然保持一颗谦逊之心,以“孙子”自喻,令人赞叹。反而观之,作为硕士新生的郝同学,方处于求学阶段,就对史学界的前辈如此大放厥词,实在令人不耻。滴水足以见沧海,如今的学界,早已失去了君子的风气,学者们或相互叫嚣,一些学者的惊世言论更诸见于报端。倘若不以这一事件着手,肃清学界浮躁狂妄的不良风气,想今后的学界,再也难成为学术争奇斗艳的沃土,而是一滩发臭令人捂鼻的沼泽。
扬君子之风,就大而论之,是在日常生活中平和而富有原则。用“垃圾”的字眼形容人,本是无礼之举,而今却发生在一位高校的硕士生身上,我们不禁会疑问“君子之风何所在,文明之国耐何存?”无论郝同学描述的教授是否品行不端。用“垃圾”的字眼形容人绝非世俗所应允,更何况此同学更发布于网络平台。无道德而谈学术,岂非《谏太宗十思疏》中一语所说“伐根以求木茂,塞源以欲流长”也?文明,是我们处世的原则,更是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设想中国大街小巷,市井深处抑或学术之殿堂,人们出言不逊,“粗”言成章,将是如何一乱相。难道两千年的文明古国将倒退回野蛮人时代乎?扬君子之风,灭逆狂之气,营造健康良好的氛围予国民,不应容忍类似郝同学的事件受到发扬。
写到此处,我不禁心生疑惑:我们的教育怎么了?为何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思想素质竟如此的不堪?谦虚,文明礼让此种小学生都懂的事为何此时却用来批判一硕士生?也许,这是中国应试教育将面临的重要命题。
扬君子之风,灭逆狂之气。
宽心育化,自成芬芳(53)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班 肖洁榆
断,还是不断,这是一个问题。
盛怒之下,白纸黑字,一张冷酷无情的公开信将一段萌芽初绽的师生缘分悉数斩杀。毋庸置疑,郝同学的不当言行委实有失妥当,但孙教授的一意断绝,是否更为引人深思?师生情谊,在一段插曲中就此了结,这更是一个令人唏嘘的结局。若非末路,何必断之?
师生之情,不应了断。若能宽心育化,必将自成芬芳。
宽心育化,宽怀应之,在风雨中呵护一段情谊,是一种为人师表的风范,更是一种对学子的谆谆教化。诚然,郝同学的言行不正与不听悔改着实不负众望,但面对一位误入歧途的学子,又何必将其放弃,用师生情谊破裂的残酷方式唤其觉醒?身为著名大学的硕士新生,这位人才自然不会缺失基本的素养,若是犯下小错,更应宽心育化,方为育人英才之正道。假想当日,面对学生的离去,若不是秦青的抚节悲歌让学生大彻大悟,又怎能重拾一段师生缘分,留下“响遏行云”的千古美名?悠扬的乐声蕴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宽心育化,最终才能唤得浪子回头。宽心育化,宽怀应之,以宽化濡养学子,以宽化呵护情谊,方能自得始终。
宽心育化,宽怀应之,在风浪中坚守一段情缘,是一种知书育人的典范,更是对社会教育的启迪。只因一个错误,便将师生关系彻底斩断,虽是为了弘扬敬重学士的风范,却在社会中的教育方式与师生关系烙上一道刻骨铭心的伤痕。大学中,轻易断绝师生关系,不仅有悖于学校规定,更是与社会中师长孜孜不倦,潜心育人的形象背道而驰,这又是否会在现代教育留下“简单化”、“粗暴化”的痕迹?近年来,社会中老师体罚学生,学生殴打老师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在此之下,作为社会教育的核心与引领,大学更应树立师长宽心育人,引领正途的为师风范,以宽心之态蕴育桃李,此方为正道。宽心育化,宽怀应之,以宽化蕴养学子,以宽化弘扬正气,方能自成芬芳。
诚然,师生之情不可断,但并不意味着对于学生不当行径的一味宽容甚至纵容。宽心育化,不仅要育人,更要化人,在维护情谊的基础上诚心化之,定能育得善果,收获桃李,嗅得芬芳。
一段插曲,何必终了?用一次宽心育化,换取师生长久情谊,换得学子教化成才,岂不乐哉? 断,还是不断,这不再是一个问题。
以德感怀,乃育人之精髓(50)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7班 李文心
尊敬的孙教授:
您好!
近日听闻了您要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的新闻,在震惊之余,我作为一介学子,实是想与您分享一下我的微小见解。
了解了郝同学的所作所为之后,我不禁为他扼腕叹息。且不论作为一个学识渊博远强于普通人的硕士,就算是普通人,我们都懂得尊敬他人、语言文明的道理。处于您的立场之上,我十分理解您对于他屡教不改的愤怒与失望,才出此断绝师生关系的下下策。
但是,我不赞成您的做法。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我想您为人师表,定会懂得以德育人的重要性。面对学生的出言不逊的行为,作为老师的您,必定会首先提醒和奉劝他。诚然,您做到了。但您的道德教育的耐心就真的只有这么一点吗?为何不能再多几次与他的促膝长谈,或许你会发现他有哪些您所不了解的经历呢?圣贤孔子尚能宽容饶恕犯错的学生,想必您在学生之中也是高尚贤明的形象,您为何不能以圣贤为鉴去宽容学生呢?在我看来,以德感怀,才是育人之精髓,您没有在道德感怀的道路上走得够远,就想用严厉的物质惩戒来宣示自己为人师表的坚定,岂不是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吗?
其次,您的人生阅历比我丰富,不会不懂得为人处事中换位思考的道理吧。郝同学的做法从坏处中看却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他没有在公众面前公开发表言论,只是在朋友圈中小范围地表达不满。而您在否定他的时候却大肆宣扬了他的过错,大有一种将学生推向断头台的错觉。试问,您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替他考虑过吗?此封公开信之后,您树立了高大严厉的师者形象,却不经意将学生推向了万丈深渊,您又让他以后如何治学与生活?作为老师,难道您不应该有一种济世的广阔胸怀吗?、最后,谨我站在您的立场建议您。您对于学生的不认同的行为可以在私下里进行,中国人崇尚的“家里事家里解决”也是这么个道理。您可以选择放弃这个学生,但请不要将一个新的难题留给学校。也许您可以继续忍耐,读万卷书的您必会懂得“人生没有跨不过的坎”。在信的最后,希望您不要介意我的一番敝论,祝您在学术道路上走得更加辉煌!
此致 敬礼!
XX
XX年XX月XX日
“断绝师生关系”是否恰当(50)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0班 柯逸凡
身为知名大学的硕士新生,却在朋友圈中以“垃圾”等词形容知名学者,且不听劝告再犯此事,最终致使其师与之断绝关系„„郝同学的所作所为不免令人“大开眼界”,而孙教授“断绝师生关系”的论调是否合理,也同样引人深思。
我认为,郝同学的作法虽尽显其素质之低,孙教授的作法却也不甚妥当,所谓“断绝关系”之论,表面上看似乎大义凛然,实则根本无法说通。
首先,国有国法,校有校规。郝同学能成为知名大学硕士,不可否认其确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无奈品不与学兼优,这是教育和选拔模式引发的弊端。但姑且不论其弊病在何处,郝同学既已成为该大学的硕士生,而我估计该校校规中不应会有“出言不逊者断绝师生关系”这一条,则若以校规为依据,“断绝师生关系”之说就不成立。法规与校规之类,虽常有漏洞,但我等仍应遵守规则,不可任意妄言“断绝”,正如持枪令虽然饱受争议,但其作为美国的法令一日,美国人就必须遵守一日,无论法律还是规定,定下一日就不应违背。
其次,与出言不逊的学生断绝关系,未免有替己开脱之嫌。鲁迅在《坟》中有一篇“我的节烈观”的文章,提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常有知识分子在各种地方提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两句话,似乎说了这句话,“世风日下”的人之中就不包括自己了。这种置身事外,金蝉脱壳的行为与孙教授的言论颇像。作为郝同学的导师,既然招收了郝同学为硕士生,为何不在选择之前发现郝同学的品性问题,而待他出言不逊之后才立即批评又断绝关系?无论郝同学之前可能如何掩饰,识人不明的后果只能自己承担。
最后,从育人的角度来说,断绝师生关系的作法也未免不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学生要如敬父一样敬师,为师者也应如为父一般对待教导学生,正所谓“权利与义务相等”。因此,在郝同学出言不逊时,孙教授最应该做的是对其进行悉心教导,直至他能醒悟。人之初,性本善,我想郝同学不会是屡教不改的人。
综上,我想郝同学和孙教授都要反思自己的行为,将这场闹剧扭正方向,正视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做自己该做的事。
何以“教”为(53)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8班 李蕊珊
初为硕士求学,便出言不逊侮史学大家,经导师提醒后却未能悔改,以致导师一怒之下断绝师生关系,引起众议纷纷。是否因学生对学者不敬,便可轻易断绝师生关系?于我观之,学生犯错,导师“弃”,何以“教”为?
所谓教育,便是以一棵树摇醒另一棵树,一朵云触碰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灵魂”之实,不仅是学术之精,更是做人之道。
古语有云:“师者,立人者为先。”古往今来,无数学问大家,皆是授做人之道于其师为先。然而罗马非一日可建成。古有华歆、管宁“近朱者不赤”,华歆好利轻义,多次违背二者表面为友实则师徒关系,过河拆桥,而管宁却从不离弃,多年始终教之以君子之道义利之辨,终使华歆彻悟,今有爱迪生因偷偷买鸡蛋自孵小鸡而被老师批评后,被要求跟随老师学习,寒来暑往,终学得其严谨做事求真务实做人之道,方得后世“发明大王”广为赞颂。由此观之,人既非圣贤,又孰能无过?师者,便是首要助人立人为先,方有后世治学之大义。反观孙教授,因新生初来乍到对史学大家出言不逊,在仅“提醒”之后便断绝师生关系,实在过于冲动,立人非一日之功,师者,更应有耐心将学生引回正途,又怎能草率以“无礼”“弃”之?
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中华大地,泱泱大国,向来以教育为重,无论就传统师道纲常伦理下,亦或者以规矩而言,师生关系均不可轻易断绝。孟子师孔子,孔子师郯子,自古以来脉脉相承,情理规章皆不可绝。张廷玉之师,在与其政道思想都大不相同之际,被旁人问及是否会与其断绝师生关系之时,仍明确表示:“我固为师,情理之中道德之内,无论他是否不敬我为先,于规矩而言,我仍要教育他的。”在古往今来的学制之下,在历经千年延续至今的道法之下,师,已如父,既已如父,又何来理由轻易断绝?始应循循善诱,迷途引返,教以正道,才是合规矩之说。
亚里士多德曾说:“学术即尊重,先尊敬老师,才会懂得尊重他的学问。”尊师重道,尊师为先,如江泽民所言:“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忘记。”诚然,学生,不仅为“学”而生,更应怀揣一颗如程门立雪的赤子之心为致学之始,学生侮辱学者固然大不敬,为师之道,恰应包容并令其悔悟,方为正道。
至此,何以“教”为?应是以立人为先,秉“为父”之责,迷途引返,授以真学,方可立己立人,达己达人。
师字当头育为先(52)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8班 邱淑平
学生年轻气盛出言不逊,教授劝告无用震怒言断。郝同学尚抱不思不反的态度,教授亦持不做不休的立场。人们感慨这位学生的“学品”,也斟酌教授的行为。从校规上看,教授的行为一定不当;即使从情怀来讲,我认为,教授的“断绝”言论也失妥,为师更应以育人为主。
为师应该具有包容的品格。毕竟是教授,活得比年轻人久,阅历自然丰富,应该能从年轻人身上找到自己年少时的影子。胡适提出“容忍与自由”,认为“容忍异己时最不轻易养成,最难得的雅量”;蔡元培也提出“兼容并包”。对于针锋相对的“异己”尚可抱包容的的态度,更何况只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教授的确有过容忍,但这种容忍的品格是否贯彻又是另一种精神境界了。对年轻人大言不惭的包容,以柔克刚,而不尖锐地针对他,或许能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成熟。
为师应该自觉担起教化的担子。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其中的“传道”,我理解为传授做人的道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提到“少年强则国强”,固然,我们无法保证每一个中国青年的品质,但一位老师,能像金岳霖先生那样关注学生,身体力行感染学生,也算是功德一件。老师愿意尽其所能教化学生,而不是因为他的部分过错就放弃培养他的机会,才有可能让社会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气。
为师要有自己的精神。正如蔡元培先生,他的儒雅让人起敬;而他挽起袖子,向闹事的学生大喊“我跟你们决斗”的那一刻又让人觉得不可侵犯。他同学生一起在教室里听课,也愿学生在国难之际发挥自己的力量。这种心中有作为教育者的信念,知道自己所希冀的教育是怎么样的,知道自己所希冀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并投身于此的精神,就是我所说的为师的精神。即使被学生的言论激怒,也能坚守为国培养人才的信念去劝他改悔,不会轻言“断绝”。
师字当头育为先,“为中国之青年,为年轻的中国”。也愿中国师者对于学术和育人依然持有热忱。正如杰克•凯鲁亚克所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求学为谦,育人有道(50)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班 吴家鸣
一次争执,师生二人沦为敌人;一封公开断绝师生关系的信,师生二人成为陌路人。一时间,师生二人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孰是孰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且不论对与错,两人的争执与关系破裂或许正是中国教育界的缩影。殊不知,求学为谦,育人有道方为解决问题的上上策。
寒窗苦读,磨练的不应是咄咄逼人的自傲,而应是作为一名学者的谦逊。君不知,谦逊为求学之指路牌,而自傲则是麻醉自我的毒药。因为“俯身倾耳以请”,出身寒门的宋濂才能有所闻,有所获,成为明初的叱咤人物;因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许多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对师不敬,对己不尊,最终泯然于众人。谦虚,使人的思想与心灵得到净化,更有能力去接受来自老师的意见。一次不逊的言论,一次自视清高的行径,郝同学失去了继续向师求学的机会。谦逊终有一天会成为他的座右铭。
谆谆教诲,育人还需耐心,毋因一时之怒,断学生前程。孙教授的一次公开断绝师生关系,看似有理实则是无情。殊不知,将一次私人恩怨升级为公众舆论讨论,于己无利,于学生有害。纵使学生偶尔犯错,育人者理应宽容,给予其改过自信的机会。在校园里,老师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学生有错,老师用自己的德行感化学生,一派和谐之景。倘若不是,校园里必定会弥漫着战火与硝烟,而一切的导火索只因育人者无耐心。或许,耐心育人也会终有一天成为孙教授的教学理念。
今日之中国,其兴也勃焉;今日之教育,其责也重焉。倘若在教室里,在校园中,在社会中,能流淌着“治学为谦,育人有道”的这股清流,那么中国之教育必将重获新生,焕发生机。学者俯身以请,师者谆谆教诲,思维的火花就此迸发。要挑起时代的重担,还需师者与学子共同努力,这就更需要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做顶梁柱。若柱倒,教育之高楼便房倒屋塌。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郝同学与孙教授的对与错就交给时间去判断吧。但我笃信,当学子求学为谦、师者育人有道之时,中国的教育事业必能享受一路走来的风光,享受明媚阳光下的春光融融。
学生听教,教师方教(50)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7班 王思齐
尊敬的各位校领导:
您好!
听闻贵校一郝姓新生因对国内知名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经其导师劝阻后却变本加厉,其导师一怒之下欲要与学生断绝师生关系,目前校方正在处理此事,在此我有一些愚见,浅谈略表,仅供您参考。
首先,从这位同学的做法来看,是十分欠妥当的。这位同学不过是一位硕士新生,却对国内史学界泰斗口出狂言,若只是在学术问题上提出不同的见解倒也无妨,还可将其看作是言辞激烈的争论,而该生的言语中却污蔑几位教授的人品,扎扎实实是对教授们的人身攻击,很难想象,“垃圾”这种形容词会出现在贵校同学口中,使用对象竟还是史学界大儒,此次事件对贵校造成的恶劣影响,想必我也不用赘述了。以我之见,贵校当务之急是要对此事作出积极回应,以减轻这种负面影响。
再谈孙教授的处理办法,我们常说,“教不严,师之惰”,而事实果真如此吗?郝同学口出狂言后,孙教授苦口婆心地劝说,教导他要谦虚行事,谈论人事要保留起码的尊重,然而郝同学却是充耳不闻,一错再错,换了谁能容忍呢?试想孙教授看着那些朝向与自己同等身份的大污言秽语,该是如何羞愤于有了这般的学生?若不采取举措,日后又该如何与这些史学界同仁相见呢?况且,在发表公开信之前,孙教授已有过苦心劝阻,可说是仁至义尽。所以,这一“断绝”应当是合理的。只有学生愿意听从教诲,教师才有努力教导的必要。
诚然,郝同学只是一位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他的的所作作为虽欠妥当,却也非十恶不赦,但是,并非每个错误都有被改正的机会,即使他心生悔意,这件事的恶劣影响和对几位史学教授产生的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也是不可挽回的,所以,学校可以再为郝同学择取一位使他能够谨听教诲的导师,而不要再
让孙教授勉为其难地再来教授这位不听其教诲的学生,这样的处理办法既不悖校规,且对孙教授,对郝同学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话长纸短,我的看法不能一一详表,略谈辄止,只愿对此事最终妥善处理有所帮助。敬祝 工作顺利!
一个旁观者 2015年11月5日
尊礼敬师,道之所存(50)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18班 何晴君
尊敬的校方领导:
您好!
近日听说贵校的一名硕士新生出言不逊,侮辱教授,其导师听闻后再三提醒,无果,导师怒断师生关系。对这件起承多折的事件,我想在此以写信的方式提出三两拙见。
正如韩愈先生所提“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而所涉学者年纪长于郝同学、学识丰于郝同学,即便非直接传教授业之师,也应称为一辈师长。正所谓“一时为师,终身敬之”,然而“好同学”的“坏做法”令我们意外,其师孙教授更令我们意外的处置之法其实正是告诫其误所在。由是观之,尊礼敬师,为道之所存,应是亘古不变之风,我们应该对其做法予以肯定。
承认孙教授的做法,让当事双方——犯错的学生和被侮辱的老师——能得到相应的处罚和合理的解释,让事情在情理之中得到恰当的解决。孙教授的做法,让郝同学为自己的不逊言行付出相应的代价,或许能使其真正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或许能唤回他身为学生的一丝尊师之礼义思想,若是这样,对郝同学今后的求学之路是有益可言的。与此同时,也会为被其所辱的教授们争回为人师的尊严。
承认孙教授的做法,让教育中授受双方都能更加明晰现时代下的相处之道,让教育在开放平等中葆其原色。如今随着思想的开放、平等意识的提升,教育理念发生变化的同时,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师生如好友,一同凭栏谈天论地,一同持球挥洒汗水,这种一反堂上严肃气氛的课余氛围,不仅拉近的师生的距离,而且这无疑是对教育传授双方尊敬、尊重的新阐释。然而,这学生出格的举动言辞显然违反了“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尊重学生”之原则,我们应当明白的是,平等不等于放肆。学生直呼老师姓名、辱骂老师,这肯定是不能予以肯定,甚至应当予以批评的。因此,承认其做法的合理性,实际上是用对郝同学的处罚来批评告诫现实中更多不正确的做法,这是值得我们从中反省、重新审视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
承认孙教授的做法,让社会中的交往双方都能更加领悟尊重之礼,让社会在人人互敬中营造出良好风气。此事反映的不仅是学生没有尊敬老师的意识,以小见大,其实反应的也是社会中的个人没有尊敬他人的意识这样的一个道德问题。尊重他人,是社会中人们互敬互爱的基础,孟子有言“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便是强调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互敬应从自身做起,以己为先,尊敬他人,方可得他人之敬,方可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方可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若纵容错误之言行泛滥成灾,世风日下,则难以立道德之帜,后果难设。
诚然,孙教授的做法或许有过激之处,校方可能可以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是这尊礼敬师之节,应当体现在对郝同学的相应处罚上,借承认孙教授做法之合理性,肯定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才是明智的做法。
此致 敬礼!
一位热心公民 XXXX年X月X日
让他猖狂又如何?
东莞中学高三8班 肖程昊(52分 标杆2号文)
硕士新生郝相赫在朋友圈对几位史学学者妄加评判,甚至侮辱其学术水平。导师孙在(应为“家”)洲教授提醒他的学生谦虚治学,却在不久后看到学生再度发布类似言论,震怒之下,与之断绝师生关系。
“断绝”是否合理呢?也许作为青年学生要尊重学术界的前辈,且教授也已提醒过他。但我认为,这样的言论与态度不必引发师生关系的断绝,对于教授而言,让他的学生猖狂又如何?
这种猖狂的言论无疑出自对于史学的浓厚兴趣与热爱——即便他猖狂的言论已触碰到学术批判的底线,有转为人身攻击之嫌。一位学生考取史学的硕士,要面对史学尴尬的就业选择,若没有足够的对这门学科的热爱,他不会走到今日。而对于史学教授们的著作的评判也建立在他事先研读这些著作的基础之上。可见,郝同学的批判并非凭空产生,它发自内心,且建立在研究与思考上,这是可贵的,只是表达方式欠妥当。
再者,其猖狂的言论难道不是“独立之精神”的完美体现吗?独立之精神无疑是学术研究的必然要求,只有拥有独立的思考,不依附于既定的“学术权威”,才有可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更好的突破。
反观当今国内浮躁的学术环境,多少“学者”为了五斗米折腰,成了生活的依附品。学术权威横行霸道,说一是一,说二是二。若学术界没有郝同学这种批判精神,没有鲜活的思想,又如何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唯有克服媚俗(“媚俗”有些不当,可改为“迷信”),敢于批判,才能有所突破。
而事实上,“猖狂”与“严谨治学”却又不冲突。平民学者于建嵘在微博不断大骂各种政府官员,深得民心,可谓猖狂。而他下农村,访街道,深入底层人民进行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克服既定的学术框架,找到中国底层人民矛盾的根源,可谓是当今学术精神之典范。
可见,郝的猖狂是可贵的。而作为导师,孙不应与之断绝关系,为他的求学生涯画上句号。导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他们善于提出经自己思考但却与主流相悖的观点,只有这样,中国的学术界才能更上一层。
让他猖狂又如何?允许独立思考,鼓励提出异议,加之引导、纠正,培养出一个有独立思考的学者,使之为史学研究做出贡献,岂不是更好?
教育的宽容与限度
东莞中学高三13班 王 宇(58分)
林语堂曾经说过:教育之根本在于幼儿园,幼童有“大慈悲”之心,道德从小培养”。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育人,成才。好比将一块天然的石头雕刻、锤炼,使其变得坚硬,有价值,因此教育应具备一定的容忍限度来引导人走向正道,而不应立刻裁决一颗未成熟的种子,而断毁一个人,孙教授的震怒,情有可原,但他手中教育容忍的尺度应更有弹性。
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曾评价一位高考分数低但却敢于用文言文自荐自己的学生是一颗读书的“种子”。并引导他坚持自己的理想。教育是人生的起点,其引导和宽容作用能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走向,因此教育的容忍尺度应是有弹性的。“年轻人犯错,连上帝都会原谅。”如果教育因学生的一次过失而就对其放弃,那教育便是一种失职,推掉自身责任。孙教授可用更恰当的方式来引导自己的学生。人性本没有善恶告子用水作比喻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钢铁要经过千百次捶打才有用武之地,更何况人?教育需更富有弹性的宽容尺度,为人才的产生留有一个机会。
教育弹性的尺度就在于不是无限制的容忍,也不是一次性打倒。俄国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就把自己的学生看作是平等、是可塑的来培养他们,人性本就是多样的。因材施教本就是教育的伟大之处,也许有的学生天性会偏向顽皮,但教育终究能引导他在正道上行走。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而让其自身感到自己是有价值是被人认可的,才更能让他接受外界意见,再狂妄的人也会是可塑的,台湾著名作
家李敖也经常批判他人,甚至于经常发表狂言,但他在自己恩师面前依旧长跪不起,感谢老师对其一生的影响。教育的魅力也正体现如此。
教育的尺度应对事不对人,但应在道德层面上,尤为点之。郝同学的言论也许有一定道理,正如“当今中国于丹心灵鸡汤被人们批评,孔庆东之草莽,言语确实有应批判的地方。但他的方式却不恰当,孔教授应更着眼于他的表达方式,他这种行为上给予批评,并告诫他应如何做,也可用更恰当的方式达成自己的想法,而不必操之过急,立刻与其断绝关系,轻则只是引起小小波动,重则也许已毁其一生,变得更加极端。
教育本就是这个世上最伟大也最奇妙的东西。他甚至于主宰了人的人生方向。因此教育应更加宽容,为人才留下一个机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给学校领导的一封信
东莞中学高三16班 萧梓乐(55分 标杆1号文)
敬爱的校方领导:
你们好!遥闻贵校一硕士新生郝同学,因公开对国内知名的史学教授出言不逊,用污言秽语形容学者们的学识和人品,他的导师孙教授在警醒无果之后宣布与其断绝师生关系一事。对此我想表达一下我的愚见。
我认为孙教授断绝与郝同学的师生关系是合理的,郝同学言辞污耳,侮辱他人,对学校,对孙教授,对他本人,都有不良的影响。
从校规来看,郝同学触犯校规,他既没有做到尊师重道,在道德人品方面也没有谦虚做人。所谓“满招损,谦受益。”,郝同学触犯校规,肆意横行,本来就应该受到相应的惩戒。孙教授与其断绝师生关系,实质是对郝同学的教育,而非舍弃,断绝关系并不是令其离开大学,而是给郝同学一次惩罚,让他反思自己的过错,同时让被侮辱的学者们得到宽慰,因此,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合理的,既尊重了规则,又保全了学校的名声。
从育人来看,断绝关系并不意味着不育人,恰是为了教育更多的学生,教他们谦逊守规则。试想,如果评定孙教授的做法不合理,那么会不会有其他学生认为这样以污言秽语谈人论事都能免于惩罚?《荀子》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贵校应当坚决抑制这样的不良之风拂行于校园,否则将难以避免有更多的学生受其影响。要创造一个人人敢于挑战权威而不是侮辱权威的治学环境,必须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教育,有才无德之人,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定难以一帆风顺,孙教授“断绝”一举,不止是为了教育好郝同学一人,更是为了教育千百人。
从学校的资源来看,教授导师,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大学之大,非楼之大,乃大师之大。现在浮躁的青年学生很多,而像孙教授这样尊重学术又严于育人的学者愈加稀罕,若贵校认为其做法不合理,必定使更多学者感到不公与愤怒,更加伤害了孙教授一片热诚的赤子之心。《大学》里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贵校应当肯定孙教授的做法,才能为学者与学生们筑起一个规则严明,道德清明的大学。
衷心希望贵校可以慎重评定孙教授的做法,让大学成为明德之地。此致 敬礼
学生XX
2015年11月5日
教书,更要育人
——给孙教授的一封信(51分)
深圳实验中学高三2班 王绎皓 尊敬的孙教授:
您好!
近日从网上得知您与屡教不改的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一事,我感到十分震惊,不过同时也十分支持您的做法。不知此刻您的心情如何,但恳请您暂且放下舆论的影响,听我慢慢道来。
虽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师者之职并不仅于此。窃以为师者,教书之外、更要育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育人是百年大计。君且见春秋孔子,作为最早的师者,不仅教育学生性格应如松柏,同时也传递了仁爱之道。近代北大校长蔡元培身为人师,更是为北大辞职七次之多,为的正是传递学子们做人的道理。又闻“最美女教师”舍身救同学,给予学生们关爱之心;美国生物教师在28位同学抄袭网上材料后愤然判零分,守住了道德高地。因此,面对品质恶劣、屡教不改的郝同学,您断绝师生关系,余以为非常合理,您也为学生们上了关于道德的一课。
可惜的是,当下师者“教书育人”的职责渐渐被人遗忘,人品与才品也在不断分离,道德滑坡事件屡屡发生。正如元代金好问所言:“文章宁复见为人”,科学知识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逐渐淡化。不必说用污言秽语辱骂教授的郝同学,早先如药家鑫残忍对待受害者,如马加爵挥刀向同学,再如复旦大学臭名昭著的投毒案件,无一不说明了这可怕的事实,而观诸种种,皆因过度注重才品,而导致人品,即育人的缺失。这一系列骇人听闻的事件,怎能不引起世人注目?故师者教书更应育人,切莫忽视了人品的重要性。
也许有人会批评您的做法有些过激,因为这毕竟违反了校规。然而教书育人是我国沉淀上千年的传统价值观,校规的制定诚有其机械不合理之处,您不必过分在意,相信学校和社会都会给您一个公正的评判。
最后,请允许我在此对您表达无比崇高的敬意!在这个缺乏信仰的时代,您不仅教书,更做到了育人,肩住了道德的闸门,为后世立下师者之高标。在我眼中,您是一位真正的师者!
敬祝: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写信人:XX 2015年11月5日
送你一颗子弹(51分)
深圳实验中学高三9班 刘冰
硕士生导师因学生对国内几位学者出言不逊且屡教不改而公开宣布断绝师生关系,这样的断绝是否合理?在我看来,教授的做法是无可厚非。
作为一名著名大学的硕士新生导师,孙教授的治学态度,和对此事反应与处理的立场坚定,就应该受到肯定。古有嵇康决绝断然,给新仕入官的友人一封《占山据源绝交书》,今有教授公布师生断绝信。这皆是对于自己的立场的坚定,是不顾舆论,忠于自己的做法,理应受到肯定。
作为一名硕士新生,郝同学的作法却显示了他治学不谦虚与为人处世的鲁莽。熊培云有言:“做人应有独立之志,做恰分之事,以一己之力去担当,以良心去评论。”而郝同学公开宣布污言秽语,不仅给自己,也给社会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西谚有云:“规则是既定的,而规则又是容许改变的。”虽然从校规的遵守上看,孙教授的行为有所不妥。但是校规既是约束,也是为更好地治学而产生的工具,应当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做出调整,而达到更好地治学的目的。如果因校规的限制,教授需收回公开信,那么只会对社会造成更加不良的影响,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反思与自省,也会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因自己的姿意任为而遭受损失。
正如刘瑜所言,所送你的一颗子弹,不是伤害,而是保护。这是孙教授为真正达到教育而育人的目的,送给学生,也是送给学术界的一颗子弹,更是做到了以己之志,做恰分之事。鲁迅在国家危难,人民麻木时以笔为枪针砭时事;柴静不忍雾霾和屡教不改的环境破坏者,将人们带到穹顶之下;龙应台因
台湾背后的黑暗,将抨击公之于文章„„而孙教授的断绝师生关系,更不失为一种治学的守望,与对学生的有力劝勉。
人做错事了,有另一个人站出来指正,学生的治学与做人上出现了偏差,有老师的屡屡劝解甚至大义断绝关系。如费孝通教授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方美美与共。当一个社会中有更多的人能够做好自己,劝谏他人,社会才可美美与共。
送你一颗子弹。这大概正是教授此行的真正目的。他的行为促进了育人,也给社会带来了正能量:治学谦虚,论人斟酌,以此为戒。
学识之重(52分)
深圳实验中学高三6班 周姝琪
材料中硕士生郝同学对国内知名史学教授出言不逊,其导师加以劝阻。不料不久之后郝同学再度发布类似言论,令导师孙教授震怒,与之断绝关系。
孙教授的做法颇有可取之处。我认为,上述郝同学的做法有辱学者的人格与学识,孙教授果断而决绝地斩断了这种不尊重学识风气的纽带。
学问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应该具有高雅与博大的追求。治学之人被要求应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就同样不可污言秽语,用“垃圾”来形容他人的学识和人品,这是文学界学术界公认不讳的。中国著名戏剧学家黄佐临曾远赴欧洲师从萧伯纳,对于学问有着坚定不移的向往与热情。即使在七七事变爆发回国后,学术遭受坎坷,他也依旧不忘初心,专心研究中国戏剧,使得中国戏剧发展到一定高峰。在此期间,他一直拒绝用言语攻击他人,或吹捧政党,保持着高雅的学术情操,致使无人支持他的工作,甚至极少有人知晓他的名字。
这是真正低调且高雅的学问,它博大精深却不张扬跋扈,与材料中的郝同学形成鲜明对比。孙教授与之断绝关系,也正是为了维护学术公器,传播与发扬高雅的学问传统,这无疑是正确的。
学问作为求学之人应具的内涵与素养,应当得到他人乃至社会的尊重。材料中史学教授的学识与人品不容得新生郝同学来指指点点。这学识与人品是这些教授依靠个人勤奋努力以及日常点点滴滴的修养逐步积淀而成,拥有自身的价值,它们应该被尊重!不一定要求他人观点与之相符合,却一定要在尊重并承认其存在价值的前提下,运用事实证据才能进行评价。在臭名昭著的文革时期,文化学术被大肆贬低,许多学问家被毫无根据地冠以莫须有的罪名,成为“地富反右坏”分子,被打发到猪圈、干校中做“大炼钢”等毫无意义违背科学根据的苦役,白白浪费了学术才情。就是这种普遍的对于文化的恶意攻击与贬低,才导致了中国那十年的社会衰退和民生衰败的迹象。
文中郝同学对于几位史学名家无凭无据的辱骂,便颇有些文革时红卫兵的做派,只不过披上了一层硕士新生的外衣,内在性质却毫无二致,理所应当被摒弃!所以孙教授的做法不可置否,反倒维护了学术道统。
文化学术需要传播,更需要呵护。文化应当被放在手上捧着,而非在脚下践踏。如此,文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巨大力量!
育人当如涓涓细流(52分)
深圳实验中学高三9班 朱江月
人大硕士新生郝同学出言不逊、二次再犯、有错在先,但孙教授公开断绝师生关系的育人行径,我不能苟同。在我看来,育人当如涓涓细流,温润而至,沐浴学子。
公开断绝,不仅仅是断绝了一层师生情谊,在网络时代,将此信息公之于众无异于给郝同学的未来之路横放一块“禁止通行”的罚牌。诚然,从孙教师先前劝诫年轻人“祸从口出”的道理可以见得他初衷本善,然而后来,他深知自己地位高一筹仍以激进方式育人,实际上就是封杀了郝同学今后转学保研、求职谋生之路。这波洪涛巨浪,猛一拍击,实在是叫即将步入社会的郝吃不消。从校规层面来看,甚至连“断绝”都是不被允许的。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也”,哺育莘莘学子方是其道。利用权威公开断绝,不可取。
上升到育人层面,即使是“忠言逆耳利于行”,也应当采取涓涓细流的方式来沐浴学生,而非浇他一头洪浪,沉覆于海底。在美国一起校园冷暴力事件中,化名为凯恩的前橄榄球队队长将低年级新生剃光头发,令其难堪。校长并没有勒令凯恩退学,也更没有利用Facebook公开断绝与该生的情谊,而是摇身一变“光头校长”。如此一招,不仅安慰了光头新生,更在无形中敲打了凯恩重重一棒。好端端的校长因为自己一时玩乐而少了头发,可想而知,凯恩红了脸知了错。一涓细流,滑过心田,这种教育方式保护了孩子的心灵,又起到了真正的育人作用。
并非国外才由此案例,为国人熟知的孔夫子也是“细流”教育的先锋者。孔子弟子三千,也非个个如颜回乖巧聪颖,善讨老人家欢喜。子路初来乍到便“头戴公鸡毛,身带公猪的牙齿,大大咧咧”,甚至曾“公开侮辱过孔子”。那么孔子呢?他怎么做?“陈设礼乐,慢慢引导。”他悉心教导,并用自己宽宏博大的胸怀包容了子路。由此观之,孔子桃李满天下,也实在是不足为奇。
反观孙教授的育人做法。他有理在先,自己可是警告过一次,二次再犯,无需容忍,应当灭这个年轻人的狂妄嚣张之气焰,弄得人家即使真的知错改正、不再犯三,也没了退路,怜哀伤矣。设想:孙教授若能想到“事不再三”,再给一次机会给郝,与之促膝长谈,聆听他为何不能认同史学家的观点的话——或许这样,他们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吧。
洪涛巨浪会扼杀新生的萌芽,而只有涓涓细流才能哺育芬芳,使得桃李满天下,育人当如是。
授人学,更须授人以德(52分)
深圳实验中学高三1班 胡宏婷
孙教授与出言不逊的郝同学断绝关系,是出于其对个人德行的重视。在我看来,笃学还须重德行,学校授人学,更须授人以德。
有谚云:“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文品一如人品,学者若不正身明德,学术之路终难成通途。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有儒之风范,道之风骨,其为人谦逊有礼,曾坦言:“道德须是学者们所恪守的。“凭借其对道德的恪守,大师多次婉拒出国治学,育弟子成桃林,著作等身却谦若常人。德行对学术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有德行,学术的心态才能放正,从而腾出一颗纯净的心潜心治学。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身为无头衔无光环的科学家,潜心钻研,终发现青蒿素,获诺奖,在面对采访时,她说道:“我钻研是为了救人治病,不是为头衔奖励。”治学当如此,正心明德。
无论是潜心钻研三十年拒绝名利的两弹元勋于敏,还是生性不羁却重德重义感念恩师的国学大师黄侃,他们身上都蕴含着人性的光辉,是他们对道德的恪守,使学问登峰造极。
而当下,我们处在由传统的礼俗社会向近代的法理社会转型的空窗期,利益世俗的冲击下,道德认知发生着某种结构性断裂。这在教育层面的体现,便是对学生道德培育的忽视。
传统的儒家礼教社会里,学生日夜诵读“人之初,性本善”,君子怀德,是他们对自身的要求,也是私塾对学生的要求。而当下中国“填鸭式”教育下的学生,对待学问抱有功利之心,学校尽管有着诸如“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此类的教育理念是,然而终是将学生成绩奉为圭臬。长此以往,学生道德和学问的断裂日益加深,他们被培育的方向不是正身明德的君子,而是如钱理群先生而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马加爵案”“复旦投毒案”就是这样的断裂得不到修复的血淋淋的教训。
为修复道德和学问的断裂,学校须从教育体系改革开始,这种变革绝不是喊几句口号可以完成的,加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力度还要对有道德问题的学生予以规正。授人学,更须授人以德,如同孙教授一般。
不做妥协的“犬儒主义者”,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能够修复道德与学问之间的断裂,也能救回下一个迷失的“马加爵”,这一切的一切,须从我们自身对道德的恪守开始。
为师之道,不可任性(59分)中山纪念中学高三1班 罗琳山
《西游记》中,九九八十一难,唐僧念了多少次紧箍咒来牵制孙悟空,却鲜少抛出断绝师徒关系这样的狠话。我们说唐僧唠叨,也必须承认他为人师的一片慈悲心。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何为惑?不仅是为学之惑,更是为人之惑。唐僧在取经之路上,从未放弃过孙猴子,教他为人之道,位列仙班之时才有孙猴子的一席之位。相较之下,近日发表公开信与郝同学断绝师生关系的孙教授未免太过任性。郝同学的行为的确不对,但为人师的孙教授又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呢?
从学术上而言,孙教授是否令学生信服他的讲解,了解当今史学界的泰斗人物?如果他做到了,郝同学不认可那几位史学家就是他自己的事了。从育人上而言,身为导师,难道只有一次提醒,两次断绝关系的责任吗?这不啻于推卸责任:郝同学不是我的学生了,他说什么都和我没有关系。然而,必是想择清关系的孙教授,此刻正在舆论的漩涡中苦苦挣扎。岂不是得不偿失,事与愿违!
也许反对者要辩驳了。民国时学术自由,文人矜持清高,清理门户不过文人意气,何必上纲上线,今日的北京城,竟容不下一份文人的清高吗?
可是,民国缔造的是一场永不再来的风云奇迹,况且流传下的名人轶事里多得是师友徒恭的佳话,又何曾有断绝师徒关系的美谈?况且,天下之大,自容得下文人清高;庠序之间,却容不下半分任性。你自清高,便脱下为师的高帽,去那天上人间,寻一缕民国的遗风。
追溯历史,先师仲尼最是提倡有教无类,三千弟子,鲁莽者有之,爱财者有之,孔子却能因材施教,才有七十二贤人,桃李满天下。为师者,就如面对一捧种子,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有花中君子莲花,但也有不乏鄙陋的秕谷,卑微的野草。要让每一颗种子都发芽,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挑挑拣拣,摒弃秕谷和野草,为那满园的姹紫嫣红沾沾自喜。
先师的遗风,有流传下多少?光靠道德约束,将来还会有这样的公开信。中国法制早日健全,才能让师者尽其职,托起明天的太阳;才能让郝同学在师者的慈悲心中学会为人;才能让为人师者,不再任性。
尚才更尚德(53分)
中山纪念中学高三1班 陈奕熹
郝同学看来是掉进了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沙漠,孙教授“断绝”一说虽略决绝,亦不失师道之尚才尚德。此举或将郝同学挽救于知识海洋的泛滥及文化沙漠的干涸。
对权威说“不”,看似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但出言不逊,谩骂污蔑,甚至人身攻击,可就远超学术讨论的范围了。孙教授“断绝”也该是极怒中的无奈之举了。原本学术自由,敢于批判权威,无论观点正误其精神亦可嘉,若只心直口快稍失谦逊亦无伤大雅,可万事皆有个度。郝同学此举有些许台湾哲学家殷海光先生的影子,其德却远不及。殷先生年少轻狂时也总是盛气凌人,说话爱用“我认为一定如何”的语气,但即使他后来并未承师之衣钵,另辟道路,他也从未以言相伤,更别说用“垃圾”如此市井低俗的词句谩骂。这位郝同学则不然,仗着自己肚中有两点墨水便自视甚高,且不言其学识,其德之微,不足为学。
孙教授“断绝”一举虽未可言其对错,却狠狠地打击了当今社会中“以分数论英雄”“以高考论英雄”的风气。“英雄”不仅当有才,德亦不可失。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记录了中国“高考工厂” 触目惊心的现况,老师学生眼中只有“学习”二字。当然老师没有教学生泯灭人性,但高压之下他们亦无力去教给学生何为道德,何为谦卑。正是这样的加工流水线,向大学里输送了“郝同学”们。孙教授也曾试图为道德空心的次品注入谦逊、道德之流,然而此品早已定型,无力回天。不知孙教授此举,可否为世人之暮鼓晨钟,敲醒忽视德育的教育者们,重塑尚才更尚德的风尚呢?重才兼尚德方育真英雄,而非失德之伪英雄。
舆论对此议论纷纷,学校亦从规章及育人方面评估孙教授此举的合理性。也许从学校的规章来看,此举确实略有偏颇,但从育人而言,我想无可非议。育人,不仅育的是郝同学,也是千千万万未来国家的栋梁,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的也不仅仅是伟大的学术之树,还有道德之树。若是不想日后见到更多的“郝同学”,便需正风气。
古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之理想是从“修”开始,修学,亦要修德;失德,学亦无用。“郝同学”事件给大家拉响了警钟,世人也是时候想想不尚德而尚才有何用,不尚德何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故曰:尚才亦尚德。
请追随那抹“民国旧影”(52分)中山纪念中学高三3班 沈觉
想到无数在杂志页间抑或是课本前扉的老教授的相片。胡适总是眉目柔和,一种儒生的淡雅呼之欲出;鲁迅总是横眉冷竖,一副要冷对千夫指的模样;闻一多则泛着一股书卷气的同时,脸上总有抹不去的骄阳似火般的斗志。
这些民国旧影,在与今日些许印在各种商业品诸如保健、营养之流的学者相片比起来,又怎能不教人怀念呢!前些时日,某著名大学硕士生竟对些许史学教授出言不逊,导师将其扫地出门也是应当了——抛开民国,此等学生,哪位大儒会收你?只怕让郝同学毕业之后,那些保健品上又多了一张学者照片罢了。
在今天这个看似美好的日子里,总有人在撰文怀念西南联大。从他们如何千辛万苦地跋山涉水前行昆明开始,一直讲到离别时的感慨万千。须知以史为鉴是为了知道得失,我们为何怀念西南联大?只因为他们治学的严谨,他们人才的出众,他们成就的辉煌么?并不只有这些。我们更怀念的,是他们作为一个学者,铮铮的风骨。
文人风骨,千百年来,自庄周拒为楚王相始,一直演绎着万万千千的风采。你可以没有惊才绝艳、撼动寰宇之才,但你的品行必定要行得端,坐得正。明嘉靖年间,嘉靖偏好文风华丽文采斐然的青词。朝中有一人青词写得绝妙无比,但此人非但不是文坛领袖,反而是人人恨得要拔而诛之的大奸臣严嵩之子严世藩,众人对他皆是唾骂万千;人皆道宋代书画四人是苏黄米蔡,只是蔡之一人,原为大奸臣蔡京,只因道德实在沦丧,特为除名。风骨不在,量凭你如何才倾众人,在古时的文人圈里,你终是一文不名。
于是郝同学被扫地出门便是理所当然了——量你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莫测之术,治学不谦虚,品行不端,谁又能知他日你可会为利而不择手段?而这事件的后续更是让人止不住摇头叹息——郝同学声称自己是在朋友圈评论的,朋友圈本就轻松自如之地,何必如此较真!——呜呼哀哉!如此表里不一之人,文人风骨真被他踏在了脚下!
我们总崇尚西方的自由主义,对大和民族条条框框万分厌恶——但谁又说日耳曼与大不列颠不尊师重道、不讲礼法。就连不可一世的C罗,在恩师弗格森爵士面前,一样乖巧听话,哪有半分戾气。
因此,我们是否该追随那一抹惊鸿般的民国旧影,洗涤这早已变色的中国?请快捧起手中的《诗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52.5)
中山纪念中学高三11班 夏雨
《老子》有云:“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所谓师生,便是善人——有德之人——教导不善人,亦是开凿、雕琢一块璞玉的过程。
《大学》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故而学是为了传播德行。若学生无德,师应教之,教之不改,只得怒而斥之,逐出师门。
前些日子一位硕士生郝同学在网上发布了对几位知名教授的侮辱,其师提醒他为人有德,治学谦虚,这是尽到了师长的本分,“明明德”,使弟子明白道理与德行。然而郝同学屡教不改,孙教授极度震怒,只得将其逐出师门。
有人认为,孙教授此举太过小题大做,这样一来,那位郝同学将来在学界怎有立足之地?然而。试
想一下,若此般侮辱言论已公之于众,平日里那狂徒不知已有多少次口诛笔伐。子曰:君子慎其独也。越是独处便越应谨慎,郝同学心术不正,反映在外便是行为不端,口出狂言。
更有人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此,岂非违背育人之道?非也。无论是哪所学校的校训,都将教书育人与美德相联系,正如清华大学的“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师应有德,更应授生以德。生无德,教之。屡教不学,本就是无德的标志,难道要再执意去教不成?佛有宝相庄重,怜悯世人之相,却也有雷霆之怒,凡人不亦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教育在于明德,逐出门墙,不过是较为激烈、迫不得已的手段罢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师者授之以渔,生者学之以礼。教化育人,素来如春风化雨,点滴浸润,润物无声,却也有时一声春雷,震彻心扉。诚者自成,道者自道。明白道理是要靠自己去寻路的,老师只是最初为你指明方向,拨开迷雾的人,他教你用德行作船,用诚实筑路,教你用心去经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明明德也。传道,授之以理;授业解惑,授之以渔;明明德,授之以德。
对于老师们来说,吾爱吾徒,吾更爱真理道德。
“断”不如“扶”(53分)
中山纪念中学高三13班 陈颖聪
堂堂硕士,本应谦恭有礼,却口吐狂言,出言不逊,实在教人难忍;身为导师,见此场景,必定痛心不已。然而,老师愤然断绝师生关系,未免有失武断。学生失去了一个追求学问的机会,教师失去了一位可以导回正道的弟子,社会上却多了一个负有骂名的落魄学子,“断绝”不如 “扶起”。
韩愈曾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新生郝同学想必也是一直迷茫的小羔羊,尚未有足够的资格和学识来一窥学术的七宝楼台。而孙教授为人之师,更应甘当“扶”的角色。何谓扶?就是扶起一位在道德上摔了一跤的弟子,更是扶起自己作为人师应有的职责。
想当年,钱钟书进入清华学堂,也是此般桀骜不驯:“整个清华,没有一个人能当钱某的导师。”而他的导师吴宓却容忍他的狂妄,常常在课堂上询问钱钟书的看法,甚是包容谦虚。多年后,钱钟书回忆道:愿能一辈子名列吴先生的门下。吴宓用他的谦虚,用他的大度,善意的“扶起”了钱钟书,也洗净了他身上过多的傲气,最终他在文学领域作出了骄人的学术贡献。假若只因一时气盛,师生情谊就此了断,世间就会少了一段师生情谊的佳话,多了一位被人指责诟病、嘲笑讽刺的落魄学子。
更有金岳霖与弟子殷海光。一个宽容平和,一个出言不逊;一个思想平和,一个盛气凌人。而金岳霖在导师这一位置上做得十分完美。他深知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他用自己的宽容和智慧,包容学生的桀骜和个性,终于培养出这位日后誉满台岛的哲学大家。
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导师的搀扶,不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为人上,导师都拥有更为丰富的经验。断绝关系,只会让一只迷茫的羔羊不知所措,无法回到正途;而扶起,却是帮助他迅速健康成长。老师的耐心、宽容、谦虚,甚至甘受屈辱,可以“扶起”学生的学术生命,“扶起”他的精神世界,“扶起”他健全的人格,“扶”出一片他未来广阔的天空。
老子之师用舌与牙的比喻教会老子柔与刚的道理;吴宓凭以柔化刚泄导了钱锺书的傲气;孔子因材施教,终得桃李满天下;林风眠倡导兼容自由的学术之风„„多少导师,用他们的宽容和智慧“扶起”了自己的弟子,给了学生一片蔚蓝的天。而如今,我们也在等待一个人,来“扶起”那迷茫的弟子。
那时的天空,想必更加湛蓝。
师者亦应有仁心(53分)
中山纪念中学高三18班 肖寒秋 安德鲁• 马修斯曾说: “一只脚踏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脚跟上。”花亦如此,人何以堪。每个人难免有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的时候,纵使语言态度偏激,孙教授也应悉心教诲,引导郝同学采用正确的方式,而不应采用断绝师生关系的做法。师者也应该有这样一颗仁心。
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都有年轻气盛,年少轻狂的时候,孙教授即使是在提醒了一次无效后,也应意识到年轻人的鲜明态度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迅速改变,而应该多次进行善意的提醒。
钱钟书曾说:“人二十不狂是无志气,三十再狂是无识妄为。”可见,年轻人的狂妄与傲慢,并不一定代表着孙教授所理解的属于治学不谦虚,谈人论事不恭敬的范畴。诚然,郝同学出言不逊,使用污言碎语是非常不敬与不礼貌的,但孙教授应该看到郝同学也有“志”的一面。
韩寒也曾赞美“年少轻狂”是与“虚惊一场”并列的“多么美好的词语”,年轻人独树一帜,个性鲜明,盛气凌人,是每一代人所具有的共同的特点,这恰恰代表了年轻人的独立思考与精研探索的精神,一游”;国人在日本公然咆哮破口大骂,这一个个有失国人颜面的糗事无一不反映了国人道德教育的确实。在校规不断完善的同时,道德作为更深一层的教育不应与其齐头并进吗?
方圆之内,望同学收好自己的粗俗;道德之下,望同学洗涤自己的心灵。但愿世上育人如播种,洒下希望,收获尊重。
谦谦君子不争讼(53分)
中山纪念中学高二12班 谭丽锋
王国维大师治学有著名的“六不”原则,即不放言高论,不攻击古人,不评论他人短长,不吹嘘,不夸渊博,不抄袭他人言论。这样的“六不”原则应为治学者所遵循,而郝同学大放厥词,不听劝导,实缺乏学者风范,孙导师断绝师生关系,也是为捍卫学术尊严之举.做一个低调虚心的治学者,谦谦君子不争颂。
孙教授在这点上,并没有完全理解郝同学。
作为老师,即使学生犯错,也应要有像紫罗兰一样的包容之心,数次教导,反复提醒。孙教授只提醒一次便断绝师生关系的做法,太缺失为人师表的这样一颗仁心了。
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情深,已绝不仅限于简单的学术相传了,老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学生需要从老师身上学的,更应该是为人处世的道理。《诗经•卫风•淇澳》曾记载:“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琢磨,乃成宝器。”学生于老师而言就是这样一块未经打磨的玉石,要历经多次切割打磨,才能成为一块上好的宝玉。若人人都如孙教授这般,发现哪块玉石有一点点瑕疵便弃之不用,那质地再好的玉石也只能是一块石头,世界上便再也不会有美玉了。
年少轻狂,师者仁心。学生狂的是鲲鹏之志,老师用的是包容之心。师者亦应有仁心,断绝师生关系实属不理智的行为。为人师表,应用无私与不厌其烦去引导学生心中的这种火焰,这样才能真正地打造出一块上好的美玉。
育人仍需在方圆之内(52.5分)
中山纪念中学高三19班 林晓伟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这是文学大家宋濂在其从师学习时生动的写照。古人尚且能够在规矩之内尊重老师,为何时代发展的今天,却出现了如此僭越校规,“ 出恶言以复”的行为?
某著名大学学生在老师善意的提醒如春风化雨般滴落时,他非但不懂得感恩,继续以粗言秽语相对。假如我们每个人都是栋梁之才,那么老师就是给予我们无私灌溉,让我们茁壮成长的人。而校规就像戒尺,划定我们行为的底线,让老师在如此方圆之内育人,让学生在如此方圆内汲汲成长。
众所周知的三味书屋,鲁迅先生的学堂,在鲁迅先生稚气未脱时给予他规矩的洗礼。私塾的先生十分严格,制定下一条条看似苛刻的“校规”,而这“校规”却让当时还名为周树人的孩子学会了尊重师长,虚心好学,时代才会留下鲁迅的烙印。倘若没有了这严苛的校规,当初的周树人也许会如这位郝同学一般,失去对老师应有的尊重。而这最基本的礼节,却是学生想攀登高峰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这些看似冷冰冰而铁面无私的校规,有它必不可少的意义。
校规像一双充满力量的双手,在我们即将跨越雷池时悬崖勒马;它就像栅栏,框定我们的行动范围,免受危险困扰;它就像天平,让我们一点一点地丈量自己的行为。倘若这一切失去了平衡,教育的体系就会崩塌,孙教授的“断绝”也就再正常不过了。古有孔子弟子满堂传承至今,今有衡水中学创造高考奇迹,莫不是在其严格的校规下酿造出来的学术成就。只有在鲜明的校规之下,个人的学习才能够“左右逢源”。
反观现在学校中的大多数,学生满口粗言秽语,亦不是一种道德教育的缺失?
道德作为一个人丈量世界的尺子,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道德却一味地沦丧。中国家庭在中国飞往国外的航班上抱着孩子在过道上行便;金字塔上刻有中文的“到此
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像一埕香甜清醇的佳酿,经得住时间的考量。
钱学森先生在学术界里出了名的不善言辞,许多时候都需要妻子杨绛先生的帮助下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连“墙内花儿墙外香”的《围城》中的“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之一主旨,也是妻子总结的。实际上,自小留学,精通外语的钱先生并不是不会表达,更不是没有想法,而只是不想祸从口出,始终恪守内心的一份谦虚和宁静。他从不吹嘘自己的学问,攻击他人的作品,而自身才华也得以在作品中被认可,谨言慎行,是钱先生身上除了才气外让我们学习的东西。
越肤浅单薄的人越浮躁不安,像高高扬起的麦穗,只会引来鸟儿的啄食。
著名大学的硕士新生郝同学,在微信朋友圈中对几位国内知名的教授出言不逊,还批评古人,狂妄不羁。这样的行为最终招致被导师断绝师生关系,引发社会热议。作为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治学应谦虚的郝同学,并没有表现对学术应有的敬畏之心,空谈自我的观点,公然藐视有经验的学者,其根本原因是内在的肤浅单薄,以狭窄之心发表观点,终遭人唾弃。
那些有道德、有学问的大师,哪一个不是谦虚出学问,寂寞出学问的?季老先生三辞荣誉,只愿猫儿作伴,既不在意外界纷扰也不大发言论,与平静中悟出至理;齐白石先生九十岁时看到自己年轻时候的作品,认为自己太浮躁,于是更加虚心练画;沈从文先生虚心治学,研究空白的古代服装史,从花花草草瓶瓶罐罐中收获真知。
“内观则自知,自知则自明,自明则不争讼,安之若素,如如不动”治学问者,都应如此,常善于反省,保持应有的谦虚和缄默,用心求真知。愿天下的学者都能如曾国藩所言“当少忍以待其定,当退让以首其雌”常怀冰渊惴惴之心,常怀谦虚谨慎之心,做一株成熟满甸的麦穗,做一个不争讼的谦谦君子。
可贵师生情不可一念断之(52分)
珠海一中高三1班 陈悦
格非教授有言:“只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耐心的引导,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孺子不可教。”近日,孙教授因学生不听教诲仍一如既往对史学教授出言不逊而与之公开断绝师生关系之事引发热议。而我认为,师生情绝不可轻易断之。
“当峨冠博带早已零落成泥,崇楼华堂也已沦为草泽之后,只有那一段情谊可镌刻山河,雕镂人心,永不漫患。”余秋雨如是说。师生情不可断,老师需要耐心引导并尊重学生。
育人是漫长的悉心引导的过程,孙教授一怒之下便断绝关系可谓太不理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此举将循循善诱的师德置于何地?无独有偶,近日在四川省临川县幼儿园,一个孩子因屡次扰乱课堂纪律,抢同学的玩具与食物,而并不听老师教诲被老师关“禁闭”。面对家长的斥责,该教师却宣称:“我不想教这样一个屡教不改的孩子。”试想,若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是这样的如此轻易就断绝师生关系,那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置于何地?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充斥着因不善于改过而被老师轻易抛弃的学生,那国民的素养最终会被不悉心教导的态度而吞噬淹没,荡然无存。悲乎!孙教授立即公开发表言论与学生断绝关系,实则是对学生尊严与权利的不尊重。退步而言,即使已到了必须断绝师生关系的地步,孙教授也不应选择这样一种公开的方式。二战期间,哈伯作为爱因斯坦的学生,却公开为纳粹制造毒气弹并发表言论攻击爱因斯坦:“您指责伟大的法西斯领袖,您在我心目中已不再那么高贵。”失望之至的爱因斯坦仍尊重学生的人格,他没有公开与之断绝关系而是写信称:“既然我们并不志同道合只好各谋其事。但我以长辈的名义奉劝你不要将才能用于危害同类中去。”同样是老师,爱因斯坦此举就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正义间是令人叹惋的智慧。余地之间,让人感受到的不是孙教授的鲁莽而是深切的人文关怀。
真正的老师,应是“仿佛一条完整的大河让沿岸所有风景都能依靠”的黄佐临先生;应是“一回头,得孙教授将他私下之言公开在众多学术名流前,指责其师长、轻狂恣意?师长尊严遭到挑战尚可理解其愤怒之情,但公开断绝的远不止浅浅师生关系。
孙教授之行,无疑更是断绝了郝同学的学术前程。诚如郝同学事后谈及,老师将原来学生私下的狂傲公开在众多名流前,遑说他仍要读博的打算,硕士恐怕都难以读完。为人师者,理应有宽容之度,若当日清华亦如今般在学术界指责钱钟书,其学术前程无疑会难上几分。可私下劝解,私下按照程序断绝的师生关系,如此公开断绝,仅为日前同僚相见时脸上二分薄面,而几近毁了学生前程,实为不该。
然而,断绝师生关系的影响远不止断绝郝同学的学术前程,更在于断绝了自由平等的师生的关系。试想当老师手握学生艰难的学术前程时,又有哪个学生还敢于与老师争辩,那种“吾爱吾师,吾更爱真那神情,能把雪山消融”谢晋先生;应是“不作惊世论断,不吐警策之语,也不发荒原呐喊,永远只会用不高的音调倾诉诚恳内心”的巴金先生。他们对待学生,无不是悉心教导,循循善诱。
师生情不可断。引导与尊重,是一个老师最受人敬仰的师德。
为师应当诲人不倦(52分)
珠海一中高三2班 谢彩莹
儒学大师韩愈早在几百年前就道出了为师的职责所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者理应受人尊敬,是自孔子开私学以来人们的基本道义。
如今身为名牌大学,想必学识不差的郝某,却离经叛道,对师者出言不逊,这样的人格缺失有待师者的纠正和引导。面对这样的学者,为师的孙教授更应耐心和有诲人不倦的精神。
然而,孙教授在寥寥无几的教导后因学生再犯便要断绝师生关系,只因对学生的做法失望乃至绝望。民国有章太炎作为学生竟发表声明公开与恩师俞樾恩断义绝,为当时社会所不容。而这一做法,后来才知道,是章太炎怕自己革命之事牵连到恩师。而今有孙教授此番作为,生怕学生的恶行恶语给自己引祸上身,没有了昔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不离不弃,倒是体现了当今师生情谊逐渐淡化的现实。
诲人不倦,首先应当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然而,儒家纲常伦理中师者为尊长的思想早已深深根植于国人观念之中。尊重老师而又双方平等,正如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方能培养出人格真正健全的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林格曾在《教育的温度》中举一格例子:一群有思想的人聚在一起交谈,学术渊博的人说,而其余的人听得入迷,便希望那个人留下来,于是那人便成了老师,其余人就成学生。如他所言,其实师生的界限并没那么明确,双方更应相互学习,平等相处,而不应仅单纯从社会职业上过于绝对地鉴定双方地位。
而诲人不倦,更需要耐心和高度的人文关怀。无论是对学生的学识还是人品,都应同等重视。三毛曾于小学受到恶师的极尽侮辱而患上了深度厌学和自闭症,闲居在家七年中,恩师顾福生耐心真诚教授三毛学画,知道三毛的文学天赋后还将她引荐给文学家白先勇。三毛回忆起他便不尽感慨:“当年恩师的耐心,将一个不想说话,不想写字,也不关注自己是否美丽的女孩,滋润浇灌成了夏日里第一朵玫瑰。”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正是顾福生对三毛的不离不弃,才将三毛从先前的阴影中解放出来。
师生情谊,剪不断,理还乱。作为学生应尊师重道,而作为老师,应好好想想,何谓教育,何谓诲人不倦。如此方能不辜负了师生缘分。
轻狂犹可谅,断绝难合理(52.5)
珠海一中高三6班 叶玮炜
硕士新生郝同学几番年少轻狂之语,惹得导师怒极之下断绝师生关系,在学术界引起的轩然大波实让人唏嘘不已。书生意气,年少轻狂,出言不逊犹且可以原谅。本非无伤大雅之事,公开断绝关系诚然合情不合理,令人深思引戒。
文人学者,尤以年轻人为最,大都带着几分轻狂。一代大家钱钟书,在读完本科后便没有继续研读,清华大学挽留其时,钱钟书只道:“纵观清华大学,没有一人可做钱某的导师。”时隔数年,仿佛钱老的傲气油然面前,而今众人也不过笑笑并加以贪腐。若钱钟书昔时面对的是今日孙教授,不知是否会气
理”的平等学术关系将日行渐远。而固化的等级严明的师生关系则阻碍了真知的交流与思想的创新,那么长此以往,是否更为可悲?
反观当下之公开断绝,实则更是断绝了批评的自由。有学术人士称,这次的断绝是“批评的末日”。诚然,谁知道在批评时是否会恰遇孙教授呢?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尚谦虚认可学生的批评,而今日之师者又是否过于较真?要知“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没有批评的存在,要如何进步发展?我们一面指责社会缺乏批判的创新力,一面又挤压自由的言论权,实为可悲。
公开断绝的不只是师生关系,更是学生的学术前程、平等师生关系、自由的批评权力。此番断绝合情难合理,与师者育人目标南辕北辙。倒不妨为年轻人的轻狂多几分包容与理解。
师者当与社会与时俱进(52.5)
珠海一中高三3班 熊海乔
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地位始终崇高,因其不仅是一介传授课业之职,更是教导学生从善向善的重要角色。
近日,郝学生与孙教授一事被各大媒体所报道,两人所属大学表示正从校规和育人等层面评估孙教授的“断绝”一举是否合理。以我之见,从育人之处,这“断绝”二字兴许是合理的,然而从校规与现代教育体系方面言,“断绝”便立不住足。
先从育人方面看此事,孙教授因郝同学出言不逊而震怒可以理解。圣人孔子亦有“是可忍孰不可忍”之感,更何况普通常人。孔子也曾感慨其一学生“朽木不可雕也“而欲放弃此子,如将孙教授一事置于古时儒学体系,老师怒其学生不争而欲放弃之的例子并不鲜见。
可若将此事着眼于现代的教育体系,就必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案例。剑桥大学校长爱丽森•理查德曾说:“大学关心也促进社会正义,但这不是其根本目的,大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改变这个世界的思考与运行方式。”郝同学兴许出言不逊而冒犯了几位史学教授,但孙教授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去引导学生思考,如这样的表达方式是否有损于对方人权、是否有充分证据后再发表言论,教导学生为自己言论而负责,而不是用大而空泛的谦虚、遵礼等词汇试图将学生束缚进传统思想的桎梏。
大学在拉丁语中本就是知识社区一意。其特有的大学精神由四类构成,而独立精神为其核心,一旦独立精神消失,其所附着的反叛、创新、社会关怀等精神亦会如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倒塌。在社会的飞速进步面前,在权利、自由、民主、公平正义等词汇不断深入人心的当下,师者们更应思考如何培养学生怀疑评判的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因冒犯就一怒之下“断绝”师生关系。
固然郝同学言行有其不对之处,但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中国学术界的造假腐败行为本就严重,一些院士教授的学士人品确实令人怀疑。若是如此,自身便已背离道德的“师者”们又如何“传道授业解惑”?
刘瑜女士在探访哈佛大学或曾说,“大学的本质不在于使人变得深奥,而是在于恢复人性的天真。”面对教育体制的改变及社会观念水位的抬高,中国的大学教授们需要探索新的方式,以真正使学生从善向善,寻求人性的天真,适应与时俱进的社会。
育人更当宽容(53)珠海一中高三6班 陈朴方
“断绝师生关系!”孙教授的怒斥义正言辞,颇是风雷激荡。然而大学之任首在学术与育人,导师居然通过断交的方式来惩戒学生,这恐怕于理不合吧?
若单看郝同学的做法——辱骂教授、教而不改——的确是不当的。他的用词便是到了人身攻击乃至诽谤的程度,更遑论硕士新生的学术造诣之浅、不足以批判史学教授们的学识了。但学生毕竟是学生,犯错是难免的,犯错之后当依校规处罚,孙教授的做法值得商榷。
首先,我国大学是公立学校,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已不再是私塾式的能自己建立自己断绝的了,这关系已是一种义务,孙教授可以提请学校取消郝同学的学习资格,但不该私自与学生断交。那种与山涛绝交式的义气之举不宜出现在现今大学师生中吧?
其次,处治犯错同学,重在教育,非重处罚。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宽容;蔡元培得知学生们火烧赵家楼之后,纵使千分恼怒,也仍致电政府,要求释放他们。为何?不正是因为比起一些俗世的道德与学术道理,优秀的教育者更应看重学生犯错后对他们的引导、而非自居执法者卫道士把那些刚破土一股莽劲的嫩芽给压坏吗?就算这个看起来坏兮兮的学生在同一处跌倒了两次,导师也不也该设法引导吗?那“诲人不倦”的美德呢?岂能仅仅如此便抛下弟子不顾?
而再看回当下的学术环境,浮躁,这成了多少人的共识?许多教授汲汲于知名度、孜孜于学术成果,孙教授亦亟亟于断交。这样地易动怒,不知是沾上了几许不良风气,又或许正在为这种不良风气推波助澜。
古之学者必有师。硕士生少不了导师的教诲与栽培,尽管都是成年人了,但其间的交流与相待也少不了摩擦。学生年少轻狂出言不逊,老师便怒而断交。这怎是在育人呢?这分明是在训练士兵!
我希望师生双方能冷静地复合关系,各自反省。我希望我们的教育能遵守纪律,能以宽容为怀。
以道德清流育学问之莲(55)
珠海一中高三19班 周游
曾有大学硕士新生于朋友圈辱骂史学教授,对导师谦虚治学的劝诫熟视无睹,再三发布污言秽语,导致导师与其断绝师生关系。
或许有人质疑导师行为实属小题大做,而在笔者看来,导师的坚毅果断值得赞扬,更引起社会对大学生如此行径的思考。视自己辛苦拼搏取得的硕士头衔于不顾,该同学数次的出言不逊,非但无法彰显其学问成就,更破坏了其道德形象。而众所周知,谦虚、有礼等宝贵品质乃个人成长路上之基石,倘无美好的道德作为源头活水,再美丽的学问之莲都无法盛开。
从育人者角度而言,对学子道德品质的教育从一开始便需引起重视。我国古代早有“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的劝告,足以说明思想品德的塑造远远重要于一味求知。学识渊博而道德败坏的人比无知的善良更危险,无知可以一笑而过,而丑陋的品行却能引起反感甚至带来祸害,所以对幼子教以宝贵的品德远胜于过早的知识灌输。
此外,当学子误入歧途,与第一时间给予关怀与纠正也是每位育人者的职责。当在美留学生卢刚杀害数名美国同学后饮弹自尽时,受害者家人不仅表示宽容和与卢刚家庭分担悲伤,更成立基金会帮助每位品行不正的学生回到正途,从而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由此可见,道德教育是每位育人者从始至终都必须践行的责任。
对于学子自身而言,在学术造诣已攀至一定高峰后是否还能保有宝贵道德操守更是一道考验。乾隆皇帝就曾抒发感慨:“而今更笃凌云志,莫教冰鉴负初心!”每个人都不应该在越走越远时偏离了最初的方向,正如硕士的辱骂引人唾弃,道德的败坏随时会让登峰造极的学问成就付之东流。由此观之,求学之人在一步步登上真理高峰时,永远不该丢弃了自己最初揣在怀里的善良真诚的宝石。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当习武之人学成时要师父以命相保自己所得真传并无解法时,师父因其自私残忍而狠心将弟子推下山崖。师父的做法与那位硕士生导师类似,他们都明白以败坏道德的浊流孕育出的学问之莲难以长久飘香。每位育人与求学者都应明白,唯有崇高道德作为地基,学术之高塔方可坚固参天。
育人当有终(55分)
珠海一中高三14班 高旻
作为一名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硕士对德高望重的教授们以污言相论,实为不当,且不论教授学品是否真有问题,谈人论事却应客观地“正言”.而导师劝告无效更当用心教育,“断绝”关系诚不大合理。育人当有终。
江南大学文学系教授姚金铭曾言“知白守黑”,作为导师,亦当见生之污,守生之清。面对学生的过失,理当去劝过,并且引导他应当如何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看到学生的可育之处,且听其缘由而沿着他的思维方式寻找到他的误区,有针对性教育。而不是一气之下断绝关系,使之无师可从。大学教育不应只是传授知识,更应该育人。
康德说“理性是人类的职责”。失去理性的硕士生让人震惊,而作为其导师的教授,诚当更为理性的看待这个问题。有着相当的思维深度,有着一定的声誉意味着担当着更多的责任,需要更理智的态度对事。导师该反思,造成我们的教育育出此此类学生的因和此类学生在日后的生涯中若无师从教的果。以理性分析出缘由而去选择此人是否可再育,而不是让愤怒一时冲昏的头脑,做出引人纷纷的“公开宣告”。我想若导师能爱而择以教之,我们的上层育人之道或许将有所改善。
大而观之,“导师们”一生于校,遇到各样的学生,当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这样的“弃育人”不是与师者终身育人的道德观背道而驰吗?《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育人是一项长期的有思想力度的工作,若师者亦“鲜克有终”,那我们的未来将何处安放?育人是关系社会国家之事,育人者当为善终者,否则教育将成为毁灭性的工作,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将无法与我们所需要的民族精神相称,再丰腴的物质也将被贫瘠的文化土地而掏空,此为育人之哀背后的国之大哀。
育人当有终,培养出一个有识有智的贤才靠师之导自之学,而教育出一个有道德修养兼备人文关怀的公民靠其修行路上师之一路相伴引导有终。
第三篇:八校联考试卷语文试卷
抚州一中赣州一中 2013年江西省吉安一中九江一中 萍乡中学新余一中 宜春中学上饶县中
联 合 考 试
高三语文试卷
命题:宜春中学林 莹吴少华
本试卷分A.他大声喝道:“泼贼!我自来又和你无甚么冤仇,你如何这等害我!正是‘杀人可恕,情理难容!’”
B.“您用这种口吻跟我讲话,那我就无话可说了”,他说,“我请求您在我的面前谈到上司的时候,不要这样说话;您对上司应当尊敬才对。”
C.他叫声“饶命!”吓的慌了手脚,走不动。
D.中方立场反正是非常坚决的,决心是非常坚决的,但是到底如何去反制会见招出招。那么我们大胆的猜测一下,看看日方会有哪些反应,在美国目前的压力之下,日本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台湾方面有什么动作?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谈及到关于雾霾天气的时候,习近平说,在问题面前也急不得,淡定地面对这些问题。他回忆说,小时候在北京,那个时候其实沙尘也很大,戴着口罩骑车去上学。到学校之后,口罩上都是厚厚的黄沙子。到了冬天,加上煤烟气,情况就更糟了,那个时候没有PM2.5,但是有PM250。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忧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长久以来,以大摩和高盛为代表的一批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监管的人,一直是华尔街的“形象代言人”。
D.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电信诈骗,某城市公安局公布六条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增强保密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6.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堂吉诃德
不嫁。(《大卫·科波菲尔》)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雾霾之下岂有完卵
“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谁在雾里寻找谁在雾里迷离?谁在雾里活着又在雾里死去?谁在雾里奔波谁在雾里哭泣?谁在雾里挣扎谁在雾里窒息?”1月14日,北京的那场大雾,催生了无数抱怨的口水,催生了许多搞笑的段子,还催生了这首大雾版《北京北京》。
空气污染的严重性,现实的紧迫性,终于在这场遮天蔽日的大雾之后,让所有人为之惊醒。也就在这一天之后,很多人才知道北京原来并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石家庄、太原、郑州等城市犹有过之,只不过他们早已“习惯”,不像北京人这么“大惊小怪”。据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环境分析》报告,全球十大污染城市中国占了七个,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不到1%——不仅是“北京北京”,更是“中国中国”。
正如歌曲所唱:“人们在大雾中互相质问和思考,探讨如何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但是,能怎么样呢?知道了一些原因,明白了一些道理,但并没有找到希望,普遍的情绪是无奈:人们只能就这样等待下一次雾霾天气的到来。来得很快,就在北京,享受了短短三天蓝天,1月18日晚,北京气象局再次发布雾霾黄色预警,空气质量六级污染。
治理空气污染为什么那么难?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明,那就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要发展还是要环保?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相伴随的则是环境破坏触目惊心。再拿这次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来说,就包括工地、工厂的减产甚至停产。官方一直宣传要“经济与环境一把抓”,而事实证明,“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好”往往是不可能的。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痛下决心,即便减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也要保护环境?在经济放缓带来的弊端与环境恶化带来的弊端之间,想好到底承受哪一个了吗?
空气污染还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北京PM2.5的污染源中,机动车直接和间接的排放占22%,煤炭污染占16.7%。前者指向人们的出行,后者指向冬季的取暖。如果说取暖问题上选择的余地不大,那么有车一族,能不能尽量多乘公交少开车?想买车的人,能不能尽量选择小排量车?事实上,只要条件允许,恐怕很多人的选择都是与环保背道而驰。边开车边埋怨空气污染,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批评政府很容易,要反求诸己则很难。
仔细想一想,这两个问题都不易解决,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于人的远见:鼠目寸光,而人类则懂得悬崖勒马。从积极的一面看,这次前所未有的雾霾天气,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启示,便是没有人能独善其身。空气面前,人人平等——就算用上空气净化器,戴上口罩,但总不能一天到晚“躲进小楼成一统”,而且,单就这种不便已经让人幸福感下降不少。空气面前,也很难打造出一个“特区”。还是以北京为例,虽然把重污染企业搬迁到外省(比如首钢搬到河北),花费巨资以天然气替代燃煤,率先使用低硫车用燃油——这是其他地方难以复制的措施——但是空气是流动的,外地的污染仍然会影响北京的空气质量(北京的PM2.5有四分之一来自周边地区)。“邻避主义”不可能是治污的解决之道,泼出去的脏水,终将回到自己身上。
这就需要我们超越自身的局限。与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相比,环保问题具有特殊性,它强调的是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人类作为共同体的一面。在这个个人主义的时代,这场大雾逼迫我们放大视野去思考我们的处境:必须超越时间的限制,为子孙后代考虑,而不是“我死后管他洪水滔天”;还必须超越地域的限制,包括民族国家的限制,心怀整个地球。这不是迂阔的说教,而是事关包括我们在内的整个人类的未来:如果我们能保有远见就还有希望,如果做不到,便只能通往自我毁灭。
如何才能有远见?除了环保意识的提升,对官员来说,还来自政治伦理;对大众来说,还来自家国认同。如何才能具备政治伦理和家国认同?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想……而歌声在风中飘扬:“谁在疯狂开采,哪管遗留问题;谁在标榜幸福,偏又疏于治理;谁在雾里唱歌,提醒人们警惕。”(选自2013
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
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常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
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
国家可几而理欤!(选自《古文观止〃韩愈〈原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伤心、忧虑 B.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声望、名声 C.为是者,有本.有原根源、原因 D.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
来。诽谤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早夜以.思 / 夜以.
继日 B.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 /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C.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 句读之不知,惑之.
不解 D.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 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 12.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抒发了作者个人的愤懑之情,但在不平之鸣中道出了一个真理:只有爱护人才,尊重人才,方能使人“乐于为善”。
B.作者认为“怠”和“忌”造成了士大夫之间毁谤之风的盛行。
C.最后一段交代了写作目的,呼吁当权者纠正毁谤歪风,又寄托了作者对国事的期望。D.本文通篇采用对比手法,有“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的对比,有“责己”和“待人”不同态度的对比,还有“应者”与“不应者”不同的两类人的对比。
(1)“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4分)
(2)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4分)
(3)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①乱飐②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③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注】柳宗元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贬为柳州刺史。而一同参加革新运动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此而分别贬至更荒远的漳州、汀州、封州、连州任刺史。①惊风:狂风。②飐:吹动。③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1)请概括颔联描写的景物特点,简析本联蕴含的深意。(4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两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5.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题)(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2)君子以仁存心。仁者爱人,_____________。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里娄下》)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旌旗蔽空,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4),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屈原《湘夫人》)(5)五更鼓角声悲壮。野哭千家闻战伐。(杜甫《阁夜》)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6~19题。
欢乐颂陈毓
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缘着那条脉摸索去,一个,一个,又一个……我用了几年时间,总算弄明白彼此间复杂的称谓。
有个大妈,我最喜欢。每年清明前,大妈就会捎信来:今年的春茶下来了。油菜花黄了。再不来,林子里的笋子可老了。这些话经我婆婆转达,我会立即催促婆婆:明天我就陪您去一趟吧。
大妈表达亲情总是从饭桌上开始,清炒菜薹、油焖竹笋、韭黄爆河虾、桃花豆腐、白果焖腊肉、笋干煲鸭汤……只有我们吃满足,大妈才觉得我们是见过面了。
有什么吃什么,大妈总说。语气一定不是表达谦卑,是对生活的知足和感激。看见我们那么欢喜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吃她做的饭菜,大妈的厨艺展示越发地才华横溢。一顿,又一顿。我感叹大妈把春天装进我身体里了。大妈说,你能多来就多来,这里的青山绿水,也不委屈你。
大妈像个磁场,在她身边,我就觉安静、快乐、知足。我想这好比香樟树的周围不滋生蚊虫,在大妈身边我就不浮躁不定了。
大妈爱唱歌,老了也没消弱这爱好,对人唱,对山唱,在菜地摘菜时唱,下河浣衣时也唱。是地道汉水民歌的调子,曲调婉转悠长,借景状物,从心所欲,真是情从心生,歌从口出,那么的自然而然,如万物生。蓝的天,白的云,山峰青,江水碧。简单却隽永的日子,我在那短暂的相逢里似乎过了一生,又恍惚只是打了个盹醒来。
所谓幸福,也不过是依着这个蓝本画的吧?我端着大妈自酿的米酒,迷迷糊糊地想。大妈像看透了我的心思,淡淡地说,留你久住这里,你也会不惯,会着急。你小住几天合适。
“妹是鲜花香千里,哥是蜜蜂万里来,蜜蜂见花团团转,花见蜜蜂朵朵开。” 不知谁的歌声从河面飘过来。
“太阳落坡四山黄,唱起山歌送阿郎,阿郎回家慢慢走,妹儿泪珠湿衣裳”。立即就有另一歌者在后坡呼应。我倾耳听。在这悠长欲睡的春日午后。大妈停住针线,悠然起歌:“大路边上栽南瓜,我把萝卜当娃娃。四季豆儿两头尖,当中一个闪弯弯……”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对身边咕咕啄食的小母鸡说。这样的大妈让我们忽略她的年岁。
但是大妈七十三岁了,这年的春天我去看她,她告诉我她活不过七十四岁,谁都不在意她的话,我也不信,因为她依然清、瘦、硬朗。
大妈的身体忽然弱起来,大家才想起她春天的话,几个哥嫂都不明白是什么给了她暗示,但大妈的表情从容自然,如落叶树木进入冬天。初冬的17.概括“大妈”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6分)
18.小说题为“欢乐颂”,说说其意蕴,并简析其作用。(6分)
19.下列对本篇小说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本篇小说一反小小说讽喻社会的传统,而转向对人性、人生的思考,超越并回避世俗的仇恨、争斗,而表达对纯粹而浪漫的情感及充分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和赞美。
B.本文作者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巧妙自然地用了一段插叙,既丰富了人物形象,又使叙述不致于板滞。
C.小说末二段,引用“我”所唱的民歌内容,意蕴丰厚,既增添了作品浓郁的乡野气息,又揭示了大妈作为劳动妇女的悲剧命运。
D.大妈是小说主人公,作者用极俭省的笔墨写了她幸酸的过往,也不惜笔墨写了她辛苦劳作的生活现状,表达了作者对底层妇女的深切关怀和同情。
E.本文虽为小说,却有明丽而不失浪漫的意境美,阳光、诗化,甚至唯美。
六、(15分)
20.借鉴《包身工》运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对包身工晨起场景的描绘,请你描绘放学时同......
学们出校门的场景........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蓬头、赤脚,一边扣着纽扣,几个睡眼惺松的“懒虫”从楼上冲下来了。自来水龙头边挤满了人,用手捧些水来浇在脸上。“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十五六岁,除了老板之外,大概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姓名。手脚瘦得像芦棒梗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做了她的名字。
要求:1.点面结合,既描绘同学出校门群像,又突出某一同学个体表现。2.有动作、语言、细节描写。3.不少于两种修辞。4.不少于200字。
七、(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1988年7月,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主题是《21世纪的挑战和期望》。物理学诺贝尔奖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回到2500年前去,从孔子的思想中寻找智慧。”
(材料二)《论语》摘录: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要求:1.须写议论文。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3.文体明确,不少于700字。
江西省2013届八校联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A.(A.luòdǎoxuēmǐ ;B.chàchōngléiqiáng/qiǎng ;C.yōng/yònggàn cuán jiě; D.yīnpǎi/pòchuòshǔ)2.B.亵渎(A.卷帙浩繁、享誉学界C.利害攸关、幡然知耻 D咂摸、赋予)
3.A.望文生义。白发如新:两个人在一起都老了,由于两个人之间还不能相互的了解对方的思想,就象是刚认识的人一样。倾盖如故,是指二个人刚刚见面,谈得很投合,虽然是刚认识的,可是就象是老朋友了。(B卓尔不群:超出寻常,与众不同。C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某种技术只略知一二的人。也说“半瓶子醋”。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4.C.(A.感叹号在单引号外。B.的人;探寻舜之为舜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舜的地方,仿效那些与舜相同的地方。听说古人中有个叫周公的,他在为人方面,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寻求周公之为周公的原因,(他)要求自己说:“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够这样,而我却不能这样!”(古之君子)早晨晚上都在思考,去掉那些不如周公的地方,仿效那些像周公的地方。舜,是大圣人,后世没有人能赶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世(也)没有人能赶上他的。这人(古之君子)就说:“不如舜,不如周公,这是我的缺点。”这不就是对自己要求严格而全面吗?他对别人呢,就说:“那个人,能有这些优点,这就够得上一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些事,这就够得上一个有才艺的人了。”肯定他一个方面,而不苛求他别的方面;就他的现在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地只怕那个人得不到做好事的益处。一件好事容易做到,一种技艺容易学会,(但)他对别人,却说:“能有这些,这就够了。”(又)说:“能擅长这些,这就够了。”(这)不就是要求别人宽而少吗?
现在的君子却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全面,要求自己却很少。(对人要求)全面了,所以人们很难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少(低),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自己没有什么优点,(却)说:“我有这点优点,这也就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却)说:“我有这点技能,这也就够了。”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自己的良心,还没有一点收获就停止了,不也是要求自己的太少(低)了吗?他对别人,(就)说:“他虽然能做到这一点,(但)他的为人不值得称赞。他虽然擅长这些,(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举出他的一方面的(缺点)(进行批评),而不考虑他他多方面的(长处),追究他过去(的错误),不考虑他的现在表现;提心吊胆地只怕他人有名望,这不也是要求别人太全面了吗?这就叫做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那样高的标准要求别人,我看不出他是在尊重自己。
虽然如此,这样做的人有他的思想根源,那就是懒惰和嫉妒。懒惰的人不能修养品行,而嫉妒别人的人害怕别人进步。我不止一次的试验过,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是个好人,某某是个好人。”那些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个人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关系疏远的,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毫不客气地说出反对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露出反对的表情。我又曾经试着对众人说:“某某不是好人,某某不是好人。”那些不附和的人,一定是那人的朋友;不这样的话,就是和他关系疏远的,不同他有利害关系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是这样,强硬的人一定会高兴地说出表示赞成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露出高兴的表情。所以,事情办好了,诽谤也就跟着来了,声望提高了,诬蔑也随着来了。唉!读书人处在这个世上,希望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难了啊。
身居高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如果听到我的议论而予以考虑、采纳,大概国家差不多就可以治理好了吧。
14.(1)颔联写近景,诗人用了借景抒情、象征(或比喻或比兴)等手法,(1分)描绘了急风骤雨猛烈地吹打着芙蓉、薜荔的景象。(1分)芙蓉、薜荔,在此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1分)芙蓉与薜荔遭受风吹雨打,暗喻自己无辜被贬的政治遭遇。(1分)
(2)尾联写五人一同被贬谪于野蛮人居住的边远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2分)抒发了诗人无辜获罪的怨愤之情,与友人音信不通的无奈和惆怅及对好友的关怀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和思念之情。(2分)
15.(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2)以礼存心,有礼者敬人(3)舳舻千里,酾酒临江(4)沅有芷兮澧有兰,观流水兮潺湲。(5)三峡星河影动摇,夷歌数处起渔樵。
16.(1)一个“赐”字,既表现“我”对婆婆和一大串亲戚的喜欢(1分),又表达了“我”能有缘成为这个大家庭的成员的内心欢喜和幸福感(1分)。为引出下文写“我”最喜欢的大妈作铺垫(1分)。
(2)用比喻和夸张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的享受(1分),又含蓄地写出了“大妈”对“我”的疼爱(1分)
17.(1)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 ;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
(2)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
(3)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
(4)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
(答满以上四点得满分;答满三点(须含20.评分:没用点面结合的表现手法扣6分;动作、语言、细节描写,每缺一种扣2分,扣完5
分为止;少于两种修辞扣2分(没用修辞扣4分)。
21.立意提示:
①人活一世不能仅满足于物质追求,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②为人处事方面,要认真务实,不夸夸其谈; ③个人修养方面,向品德高尚的人学习,向善、从善。
八校联考语文试卷
第四篇:2014届上海市六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语文试卷Q
1.默写(18分)1.昨夜江边春水生,__________________。(《观书有感》)2.__________________。可怜白发生!(《破阵子》)3.道狭草木长,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4.__________________,无言谁会凭阑意。(《蝶恋花》)5.一狼洞其中,__________________。(《狼》)
6.__________________,岂若吾相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1.阅读《一个走运的人》,完成小题。(10分)
在我家附近的一个路口,有一株高大茂密的香樟树,粗大苍劲的树干,四面伸长的枝叶,昭示这是一株历经沧桑的百年古树,香樟树的清幽常引人驻足。
香樟树下卧着一个小小的杂货铺。小商铺出售一些糖果、烟草之类的小东西,那些瓶瓶罐罐上没有一点积尘。
女店主是一个端庄美丽的女子,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真走运啊!”
女店主总是端坐在那里,含笑着招呼客人。闲下来时,她就低下头用丝线编织些小饰物,诸如手链啦、发带啦,随后就挂在店里,有谁喜欢就买走。
最初,我到她的店里,就被她编的一个精巧的笔袋所吸引,淡绿色的,像很娇嫩的草。“这笔袋就像春的颜色。”我说,“特别美。” “我真走运,”她的眼里漾起了春光,“遇到了一个知道我心思的人。”
她见我喜欢,随即从桌子下面拿出她编的各种小饰物,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都在她的手上呢:天空的云朵,海上的浪花,草原的骏马,还有那永远开不败的四季花。
我买下了笔袋,也牢牢地记住了这位制作者,也许 是受到了她友好的对待,也许是她单纯的眼神,也许是她那句“真走运啊”。
我常会顺道去看看那家杂货店,有时买些东西,有时只是看看。因为在我的生活圈里很少有人认为自己很幸福。有些人在外人看来已经过得相当不错了,但他们本人总觉得还缺点什么,远远谈不上“走运”。可这店主,多么平凡。她终日坐着,等待人们的光顾,还得一张一张抚平那些乱糟糟的零钱。但就是这个人,每天穿着得体的衣裳,还把头发梳得漂漂亮亮。有一天中午,我路过后门口,她正在吃午饭,就着开水吃一只大大的糯米团。看见我她笑笑,又说自己真走运,吃到了香甜的团子。“你该到对面的店里吃一碗热面。”我说,“那才舒服。”可她说,那团子可不是普通的东西,是她的一位老顾客亲手蒸的。那老太太已经八十多岁了,非常健康,还能爬山呢。“我有这样的朋友,”店主说,“真走运。”
还有一次,我到店里买了她编的发卡,绾头发用的,我说去爬黄山时,用它来盘头发。她让我归来时替她带一张黄山的风景照。她又说:“真走运啊!”像是恭喜我,又像是在说她分享了这个“走运”。
归来后,我如约前去把我拍摄的最好的一张照片带给她。我还怂恿她,哪天请人照看一下杂货铺,亲自爬上黄山。“有缆车吗?”她问,“真的有?和我想的一样,真幸运啊,要有一天我也能去看看就好了!”
“不必坐缆车,慢慢往上攀,爬上天都峰!”我说。“是啊!是啊!”她微笑着,沉醉着,“我梦到过。”
后来我搬了住处,好久没有去店里。有一天,我忽然想念起她来,便匆匆赶去。
可到了那,香樟树依旧挺立,却不见了小商铺,也不见了女店主,只有石凳上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我惊诧极了,连忙上前打听,老太太说:“搬迁了。” “那您知道女店主去哪儿了吗?”“不知道。”老太太浑浊的眼里一片黯淡。“不容易呀,一个下肢瘫痪的女子!” “谁?”“女店主啊,你不知道?”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原来她是个不能行走的女子!她是坐在特制的轮椅上看管小店的!而我,由于她阳光一样的笑容,却从没在意她缺少什么,还怂恿她去登黄山„„
一瞬间,歉疚与失落漫上心头。或许今生再难相见了!
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23期,有改动)
【小题1】小说围绕“我”与女店主的交往,写了四件事。请概括其中两件事。(2分)第一件事:“我”被女店主编织的精巧笔袋所吸引,买下了笔袋。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我”送照片给女店主,并怂恿她去登黄山。
【小题2】小说中的女店主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2分)答:
【小题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横线词语和画线句子,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①我瞪大眼睛,张着嘴却说不上话。(2分)答:
②夕阳中,历尽沧桑的香樟树依旧高峻挺拔,依旧香远益清,淡淡的幽香沁入心脾。抬头间,那灿烂的笑容似在眼前„„(2分)答:
香樟树下”也可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你喜欢哪个标题?请说明理由(2分)答:
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乙】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观 月(有删改)张孝祥)【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1)天山共色____________(2)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__(3)窥谷忘反____________(4)临水之观_____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2)当亦如是而止耳。
【小题3】甲文中作者描绘奇山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乙文中作者缩写的四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小题4】试具体分析[甲][乙]两文作者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4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4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日:“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已毕,请杀之。公日:“勿杀!寡人闻命矣。” 【小题1】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①齐之习辞者也()②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③何坐()④寡人反取病焉()【小题2】 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停顿(限2处)。(2分)使 吾 君 以 鸟 之 故 杀 人,是 罪 二 也。【小题3】翻译文中的句子:(4分)
①吏二缚一人诣王。②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小题4】甲文中“王笑曰”你如何来理解楚王的笑?(2分)
【小题5】结合以上两则关于晏子的故事,说说晏子在说理方面的技巧。(2分)
1.请以“收获快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代替。
第五篇: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
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试卷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2.ETC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安装了ETC车载器的车辆经过收费站时无需停车,由电子设备自动完成记录和扣费。白去年我国ETC实现全国联网以来,用户量已接近4000万,日均交易量达800万笔,约占高速公路通行量的28.65%。ETC的使用 ①带给了消费者便捷的消费体验②提高了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③使电子货币交易取代现金交易④形成了新的交通服务产业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某企业在海外的分公司,派遣工和正式工混班上班,但派遣工的月工资是6000元,正式工的月工资却是9800多元。这样的劳务派遣人员在我国总数已经达到7000多万。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工资差异
A.是劳动力市场化配置的结果,有利于缓解“用工难”
B.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影响了社会公平
C.背离了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D.违背了“以人为本”和“效率至上”的理念 14.右幅漫画《不平等》启示我们应该 ①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②赋予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的国民经济地位 ③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管理引导
④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更多的市场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对古人来说只是一种“梦想”。如今,伴随着飞机、高铁、高速公路等
现代化交通工具和手段的发展,古人的“梦想”已成为现实。这种发展趋势 ①会促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②有利于带动企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③表明人们的生活消费是由客观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④意味着发展型资料的消费已成为最基本的生活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共享发展理念,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 有更多获得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关乎民生福祉,作为公共服务共建第一责任主体的各级 政府必须
①加强和优化社会建设职能,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服务的投入 ②履行经济职能,推动房地产业去库存,提高保障性住房价值 ③贯彻党的宗旨,精心设计、不断完善,提高效率、改善服务 ④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行政许可,提高新兴产业市场准入门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电信诈骗,让公众深受其害。数字社会建设进程中,公民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刻不容 缓。建设抵御不法分子窃取公众个人信息和隐私的“防火墙”,需要 ①加强立法.完善法律,使个人信息保护上升到国家法律高度 ②各级党组织切实履行好国家职能,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③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履行好职能,依法监管好各类信息媒介 ④扩大公民政治权利,有效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
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建 设联动型世界经济需要各国
①在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谋求本国发展②遵循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③努力避免别国动荡对自身稳定的影响④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1 6年9月4日~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完成19~20题。19.作为G20领导人杭州峰会重要的欢迎活动,一台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
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中 国故事,国际表达,引起巨大反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16年G20峰会会标图案用20根线条,描绘出一个桥形轮廓,同时辅 以“G20 2016 CHINA”和篆刻隶书“中国”印章(如右图)。桥梁寓意着
G20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之桥、国际社会合作之桥、面向未来的共赢之 桥。同时桥梁线条形似光纤,寓意信息时代的互联互通。图案中G20 的“O”体现了各国团结协作精神。中文印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英文CHINA相 呼应。G20峰会会标图案的设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②艺术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 ③设计师的艺术灵感是会标创作的源泉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天人相应,日月相参”,人体的健康与自然界万物变化关系密切。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着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网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注意并用好这种变化,根据月亮盈亏的改变,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着力优化现有供给结构,着力优化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材料体现的辩证法思想有 ①要把握主要矛盾在决定事物性质中的主导作用
②立足于事物发展的整体,运用科学的系统优化方法 ③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3.马鞍山市是一座因钢设市、因钢立市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和钢铁产能过剩的压力,马鞍山市多措并举,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城市功能转变、着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循环经济等途径,在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这表明
①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②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认识对实践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④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材料一
201 6年5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落实和完善支持创新的政策措施,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推进科技领域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改革,在选人用人、成果处置、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更大自主权。完善保障和激励创新的分配机制,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改进科研活动评价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材料二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广大航天工作者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自主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活动、空间交会对接等重大关键技术,建立了完善配套的载人航天科研试验体系,获取了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空间科学应用成果,培养了一支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带动了航天技术及一批新兴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联合国外空司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达成了《框架协议》和《出资协议》,同意通过共同努力,使联合国成员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能够在中国空间站上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并为他们的航天员和裁荷专家提供飞行机会。双方还将促进在载人航天飞行及其他航天活动方面的国际合作,增强对载人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益处的共识以及航天技术方面的能力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该如何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12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中国载人航天T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并指出载人航天工程科研成果应用的经济意义。(14分)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法治文化意味着法治精神得以普遍化地实践和实现,社会活动是按照法治精神实践的方式、过程和实现的结果。
法律只有经过与之相适应的、反映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的解读,才能为人们所理解,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长期受封建统治,其后果是造成了法治基础相对薄弱。反映在文化上,人治文化对社会的影响较为深远。从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不仅是法律制度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必然是人们的政治、文化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1)结合材料,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法治文化。(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10分)
(3)请你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4分)
“皖南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科综合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2.A ETC的使用让高速公路通行更加方便、快捷,选项①②正确;ETC的使用并未使电子货币交易取代现金交易,选项③错误;选项④与材料无关。
13.B同工不同价,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工资差异,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提高效率,B符合题意;派遣工与正式工的工资差异是劳动力市场化配置的结果,但与缓解“用工难”无关,A不选;材料并没有明确指出企业所有制的性质,C不选;“效率至上”的理念违背了兼顾效率与公平的要求,D不选。
14.C漫画说明在市场准人方面,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平等竞争,所以选项①④正确;选项②错误,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市场地位平等,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选项③与题意不符。
15.B选项①错误,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选项④错误,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生活消费;现代化交通工具和手段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体现了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而消费方式的变化,反过来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又具有导向作用,故②③正确。16.C材料强调的行为主体是政府,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共建中必须切实履行各项职能,①正确;②表述“提高保障性住房价值”错误;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各级政府必须接受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宗旨,③正确;对于新兴产业,应该给予政策性支持,降低市场准入门槛,④错误。
17.B电信诈骗是当前热点话题,预防电信诈骗,保护公民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需要包括人大、党、政府、公民等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①③选项表述正确;②选项中党组织不是国家机关,不能履行国家职能,错误;公民政治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不能随意扩大,④选项错误。
18.D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凶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需要各国谋求本国发展的同时促进共同发展,①错误;③说法不当,与设问要求不符;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需要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及各国平等相待、互商互谅,②④符合题意。
19.A“中国故事,国际表达”、“中西合璧”体现了①;“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体现了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不选;材料没有体现科技对文化发展的影响,④不符合题意。
20.B③观点错误,实践是会标创作的源泉,会标设计者的奇思妙想不是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②观点错误;①④观点符合题意。
21.A提高养生质量的依据是尊重客观规律,③错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④错误;①②符合题意。22.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决定事物性质中起主导作用,①表述不严谨,不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④表述错误;②③符合题意。
23.C资源型城市转型体现了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以及矛盾双方转化的原理,选项②④正确;①只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未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不选;③表述错误,正确的认识才对实践起促进作用。
38.(1)建立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法律和法规,提供制度保障;政府要简政放权,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激励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政府切实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促进科技创新;政府履行好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职能,加强社会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每点4分,任意回答3点得12分)
(2)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为载人航天工程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相结合的制度,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的顺利实施;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每点2分,共8分)意义:载人航天工程科研成果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国家财政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整合利用好优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有利于加强与国外的经济、科技合作,形成新的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每点2分,共6分)39.(1)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要求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4分)②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制度要不断完善以适应经济基础;(4分)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法治文化,能引导公民进行理性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4分)(若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白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对人的观念、行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4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有利于契约精神的培养,有利于让人们的人际交往和行为选择更加理性、规范;(3分)③法治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
(3)答案示例:加强法治教育,建设法治社会;从我做起,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每点2分,共4分。本题为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